质量控制研究范文

时间:2023-04-12 13:32: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质量控制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质量控制研究

篇1

聚乙烯吡咯烷酮(山东聊城安信药用辅料有限公司)、交联聚维酮(西安藻露堂药业集团康复医药有限公司)、微晶纤维素(西安藻露堂药业集团康复医药有限公司)、十二烷基硫酸钠(山东聊城安信药用辅料有限公司)、硬脂酸镁(西安藻露堂药业集团康复医药有限公司)、磷酸二氢钾(郑州瑞博化工有限公司)。

2仪器与试剂

GZL-40干法制粒机(常州市乐星干燥设备有限公司)、日立高效液相色谱仪Chromaste(r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TU-1901/TU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丹佛TB-215D分析天平(北京晨曦勇创科技有限公司)、KQ250DE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检测仪器(烟台鑫康商贸有限公司)、CD-100L华迪超导热风干燥箱(浙江新昌暖通设备厂)、OrionStarA台式pH仪(赛默飞世尔科技水质分析仪器)。氢氧化钠(吴江市宏阳化工有限公司)、三水合乙酸钠(吴江市宏阳化工有限公司)、乙酸(郑州瑞博化工有限公司)。

3方法与结果

3.1干法制粒制备颗粒3.1.1制备方法将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微晶纤维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硬脂酸镁等原辅料粉碎过60目。将原料依次与微晶纤维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吡咯烷酮、硬脂酸镁等辅料采用CH-50槽形混合机混合均匀。采用GZL-40干法制粒机制粒,整粒,备用。3.1.2颗粒得率测定精密称取颗粒50g,采用药筛测定颗粒得率。颗粒得率(%)=合格颗粒质量÷总颗粒质量×100%。3.2缬沙坦胶囊干法制粒影响因素考察3.2.1轧轮压力对指标的影响按3.2.1项下方法制备缬沙坦胶囊颗粒,转轮压力分别为0.5、1.0、1.5、2.0、2.5MPa,分析轧轮压力对颗粒得率,颗粒脆碎度的影响。从0.5-1.5MPa时随着轧轮压力的增大,颗粒得率显著提高,从1.5-2.5MPa,颗粒得率增加缓慢,轧轮压力对颗粒得率有显著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轧轮压力为2.0MPa,颗粒得率最高,所以选择轧轮压力为2.0MPa为实验条件。3.2.2轧轮转速对指标影响按按3.2.1项下方法制备缬沙坦胶囊颗粒,转轮转速分别为6、8、10、15、17、18Hz,考察轧轮转速对颗粒得率的影响。轧轮转速在6-15Hz变化时,颗粒得率变化不大。当转速增加到18Hz时,颗粒得率迅速下降;颗粒脆碎度随着轧轮转速增加呈现缓慢增加趋势。实验结果表明转轮转速为17Hz,颗粒得率最高,所以选择转轮转速为17Hz为实验条件。

4质量控制研究

篇2

【摘要】 目的建立石榴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石榴有效成分没食子酸进行定性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石榴中没食子酸含量。结果石榴供试品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没食子酸的浓度在4.62~23.10 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98.19 %(RSD=1.68%)。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石榴质量控制的方法。

【关键词】 石榴;没食子酸;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

石榴为石榴科植物石榴Punica granat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蒙药名为:阿纳尔、色布茹[1~3],具有温中,消食,开胃,祛“巴达干”,止泻的功能。用于胃火衰退,“巴达干”病,恶心,消化不良,肺、肝、肾“赫依”,寒泻,腹胀嗳气等。石榴中含有鞣质类、黄酮类等成分,鞣质是石榴中最普遍的一类化学成分。为控制其质量,本文用薄层色谱法对没食子酸进行定性鉴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5批不同产地石榴中没食子酸含量,以期为石榴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公司),Waters515高压恒流泵,Waters2487紫外检测器,EC2000色谱数据处理系统。十万分之一、万分之一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公司)。没食子酸对照品(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831-200302,90.1%);石榴药材(四川、云南两个产地,5个批次);甲醇为色谱纯;水为重蒸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定性鉴别取本品粉末(过2号筛)2 g,置具塞锥形瓶中,加入水50 ml,静置约12 h,加热回流3 h,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并定容至5 ml,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没食子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毫升含1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实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8~10 μl,对照品溶液2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板上,以环己烷-醋酸乙酯-甲酸-水(5:7:2:3)上清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灯(254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2 含量测定

2.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实验色谱柱为 Sinochrom ODS-bp C18柱 (4.6 mm ID ×250 mm ,5 μm);ODS 预柱;流动相为甲醇-0.5%磷酸(5∶95);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73 nm;柱温为室温;没食子酸峰与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大于1.5;理论塔板数按没食子酸峰计算应不低于5×103。

2.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没食子酸对照品(90.1%)约5 mg,精密称定,置100 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制成浓度为46.20 μg ?ml-1的溶液,即得。

2.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2号筛)1 g,置具塞锥形瓶中,加入水50 ml,静置约12 h,加热回流3 h,滤过,取续滤液,测时再用微孔滤膜滤过,即得。

2.2.4 线性关系考察分别精密吸取0.046 2 mg?ml-1的没食子酸对照品溶液1.0 ,2.0 ,3.0 ,4.0,5.0 ml,分别置于10 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按“2.2.1”项色谱条件下,分别进样20 μl,测定各自的峰面积。

以浓度(C)为纵坐标,峰面积值(A)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为: C = (1.514 4 e-002)×A +(8.091 6 e-003),r = 0.999 8。

结果表明,没食子酸的浓度在4.62~23.10 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2.5 稳定性实验

将制备好的供试品溶液,分别于0h,2h,4h,6h,8h进样,20 μl/次,记录峰面积,结果在8 h内峰面积无明显变化,RSD=1.50%。供试品溶液在 8 h 内稳定。

2.2.6 精密度实验

取同一份对照品溶液,进样20 μl,连续6次,记录峰面积,其平均峰面积为869.9,RSD= 0.24%。

2.2.7 重复性实验按拟定的含量测定方法,取同一批样品制备6份供试品溶液,分别进行测定,计算没食子酸的含量。结果平均含量为0.524 mg?g-1,RSD =1.29%,表明重复性良好。

2.2.8 回收率实验取已知没食子酸含量的样品6份, 每份 0.5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每份分别加入没食子酸对照品溶液(0.266 mg?ml-1)1.0 ml,置水浴上蒸干,按“2.2.3”项下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加样回收供试品溶液,并测定每份的含量,计算回收率为98.19 %(RSD=1.68%)。

2.2.9 样品含量测定

分别精密吸取没食子酸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各20 μl,进样,记录峰面积,按外标法计算石榴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按干燥品计算),平均含量为0.529 mg?g-1。

3 讨论

供试品溶液制备时,曾考查了不同提取方法(超声与回流)、提取溶媒(水、50%甲醇和甲醇)及提取时间(2,3,4 h)对含量测定的影响。最后选择水作为溶剂,静置约12 h,加热回流3 h,结果较为满意。

在选择色谱系统时,首先参照文献中的没食子酸含量测定条件,以甲醇和不同浓度的磷酸(0.1%,0.2 %,0.5%)及组成的不同比例;乙腈-0.1%磷酸不同比例;水-二甲基甲酰胺-冰醋酸(99.82∶0.15∶0.03)等为流动相进行实验,同时实验了不同型号的色谱柱(Sinochrom,Kromasil,Hypersil)等条件,结果以Sinochrom为色谱柱,以甲醇-0.5%磷酸(5∶95)为流动相分离效果最好。

本研究用没食子酸作为指标性成分,对石榴进行薄层色谱鉴别,采用HPLC法进行了含量测定,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稳定,准确、可靠,能有效控制石榴药材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海霞,王剑,刘延泽. 石榴科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2,33(8):765.

篇3

关键词:研究;质量控制;水质化验

无论在大类的生产活动中还是在人类的生活活动中,都需要具备充分的水资源保障,对于人类来说,不仅需要足够的淡水资源也需要保证淡水资源维持清洁。对于质检部门来说,确保城乡居民用水安全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失去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平稳运行的基础。

1.水质化验分析概述

依照水质检测标准对水质指标进行化验分析处理。水质化验分析工作需要在质量控制环节中消除各种干扰水质化验结果的各种不利因素,使水质化验工作与质检标准与质量要求相一致。化验分析工作是保证水质检测科学性与准确性的核心要求,工作人员可以依照检测结果对淡水资源的过滤方法与过滤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加强水质化验工作的管理与控制能够使化验结果更加符合准确性方面的有关要求,改善并治理水质污染问题。

2.质量控制工作的关键点分析

(1)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与综合素质水质化验工作质量的提高本质上是相关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与职业素养的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方法与技术应用直接影响着水质检验工作的质量。由于不同质检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工作经验、业务培训等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在综合差异上也体现出了不同的特点。(2)检验设备的工作状态水质化验分析工作涉及到许多先进的水质检验仪器与设备,为了使相关仪器与设备的作用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需要工作人员对相关设备的使用特点与操作方法进行专门的学习与研究,为水质检验工作提供良好的设备支持与技术支持。另外,设备维护人员还需要对相关仪器与设备进行调整与修护,使各项仪器保持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对各项设备进行严格的校准,看观察设备是否经过了保养与清洁。(3)周边环境的适应性良好的水质化验分析工作需要事先改善周边环境。若化验工作区域温度过低或温度过高则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水质化验的结果与质量。设备与仪器的稳定性也可能在周围环境静电因素的影响下失去其就有的灵敏性。(4)样本的选择在具体的水质化验环节中,工作人员需要严格依照各项水质化验标准来采集水质样本。若水样采集患者出现任何形式的差错则可以造成水质样本的人为污染,直接影响到接下来水质检测工作的精确性。(5)水质化验分析方法做好水质化验分析工作需要事先对化验分析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若水质化验分析方法上存在差错则可以对检验顺序造成干扰,影响到水质检测环节本身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因此,操作人员需要事先制定一套详细且严格的水质化验操作方法。

3.质量控制方法

(1)前期准备由于水质化验工作十分复杂,不同环节的衔接、不同仪器设备的交替使用都需要有一个固定的操作方案进行指导。另外,所制定的水质样本采集标准也直接影响着水质检测工作的分析口径。这就需要操作人员以整体规划的思路来对质量控制工作与化验分析工作进行管理与控制。所制定的有关方案需要与水质化验分析的有关要求相一致,满足化验工作的需求与目的,结合设备仪器与具体操作条件的情况与状态来对质量控制操作方法进行选择。(2)过程控制水质化验分析中涉及到不同单位与不同工作人员的许多环节,通常包含水质样本的收集、样本的校准曲线、保存以及运输等方面的问题,依照有关要求来采集并保存水质化验工作所需要的水质样本,避免在采集与保存的过程中出现各种不良微生物反应,最大程度上提高水样检测结构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在保存、运输以及储存中,相关的操作需要与操作标准以及水质检验要求相一致。需要注意的是,质检人员可以采用冷藏的方式来保持水质样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也可以利用适量的保存剂来对水样进行储存处理。在水质样本到达实验室后,则需要立即制定其标准差曲线,对接下来的化验工作提供数据支持。(3)质量控制工作中的结果控制在化验分析工作中,操作人员最关心的是水质化验的结果,能提高化验结果的准确性是决定化验工作成败的核心因素。依照当前已经确定的检测方法,对水质样本进行编号与记录处理,完成保存与复刻工作后,可以获取最终和质检结果,而当前的质检结果仍然需要经过进一步的加工才能够体现出针对性与具体性,操作人员则需要对各方面的化验结果进行选择,对比之前的复刻样本,重点考虑样本有效性与编号等方面的问题。

4.质量控制措施

(1)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工作人员需要积极参与到质检单位所提供的职业知识技能培训活动中,以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了解更多的操作方法,从根据上为质检工作质量的提供奠定良好的基础。(2)注重试剂与设备的质量控制在水质化验分析工作中,试剂与设备仪器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设备与质量与状态对于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有着直接的影响。质检部门需要与有资质的设备供应部门取得联系。(3)控制周边环境水质化验工作的顺利进行也需要对周边环境进行必要的管理与控制。由于周边环境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了测试结果,操作人员需要从一开始就对各项环境因素进行控制与检查。(4)正确选择水质样本操作人员在收到水质样本过程中将有关标准严格落实到位,将水质本校妥善保存起来,详细记录水质样本的采集地点、采集时间以及样本性状。

结束语

篇4

在审计机关成立20周年到来之际,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是,如何提升审计工作水平。这是一个全面而又复杂的问题,很难用简短的话语表述完整。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水平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因此,提升审计工作水平必须在控制和提高审计质量上下功夫。

审计质量涉及的因素很多,包括法治环境、决策和管理水平、审计技术方法、审计人员素质等。从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角度来看,有三点必须明确:第一,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是一个过程,包括计划——实施——报告——复核——公告等各个环节。第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是一个体系,包括审计人员、审计组、业务司局、审计复核部门和决策机构在内的相关机构和人员。第三,审计质量控制的核心是分清责任,责任明确才能很好地对审计全过程和各个层次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控制,也便于进行责任追究。综合以上三点,可以把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概括为:以责任为核心,按照审计作业程序,规范各个环节的作业标准和方法,分层次实施审核、监督和责任追究。这些构成审计质量控制系统。

审计项目立项和编制计划,是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第一个环节。这个环节质量控制的目标主要是审计项目立项的重要性、针对性和可行性。所谓重要性,是指立项的项目必须是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以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事项。所谓针对性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必须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二是立项审计的目的明确。所谓可行性,是指审计立项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职责范围,适合审计人力资源的现状。

审前调查与编制方案,是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第二个环节。审前调查是编制好审计方案的基础。审计署颁布的准则对审前调查的内容和编制方案的方法都有明确要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三个突出的问题:一是有相当一部分审计人员不搞审前调查,特别是对那些年年审计或者多次审计过的单位和项目,自以为情况熟悉无须调查,殊不知审计对象的机构设置、资金来源、管理方式和核算方法总是处在变化之中,纵然是年年审计也不会一成不变;二是虽搞调查但蜻蜓点水不深不细,只了解一些基本的人员、机构和资金总量,而具体到资金来自哪些渠道,资金安排到哪些二级单位,使用财政资金较多的是哪些单位,哪些单位预算外收入和其他收入最多,财政财务管理方式有些什么变化,有哪些重大开支和特殊开支等等情况,则了解得不够。由于以上两个问题,便产生了第三个问题,即审计方案简单、重点不突出、针对性差,仔细看看和以往的方案大同小异,如果不是立卷归档必须有方案,一些审计人员可能不去编制审计方案。这些同志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审前调查和编制方案,既关系到审计的深度、效率和效果,也关系到责任和风险,做好这项工作,既可以使审计事半功倍,又可以保护自己。

审计日记和审计底稿,是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第三个环节。从笔者所接触的审计实践看,当前这个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只有一种文本——审计工作底稿,既要求用它记录审计人员的工作过程,又要记录审计的主要成果和查出的重点问题。这是两个适用于不同范围的内容,审计的主要成果和查出的问题,是需要被审计单位认可并签字画押的,而审计工作过程的记录,主要反映的是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检查的范围和方法,它是不需要被审计单位签字认可的。但是这两方面的记录都是十分必要的,前者是编制审计报告、复核下达审计决定和审计复议的依据,后者是检查审计人员工作状况,分清审计责任,防范审计风险所必不可少的。由于一种文本要求记录两个方面的内容,加上对工作过程的记录并没有具体的检查措施,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就造成注重审计查出问题的记录而忽视审计工作过程记录的现象,有些审计人员甚至不记录工作过程,只记录查出的几个问题。这对复核、复议虽然有用,但不能很好地分清审计责任和防范风险,一旦经审计过的单位暴露出新的问题,便无法分清审计时是否检查过这个环节,是通过什么方式检查的,找过哪些人了解情况等等。因此,应该对目前的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改进,实行审计日记和审计底稿两种文本,前者记录审计人员工作过程,包括查看了哪些账目、资料和文件,做了哪些取证工作,找哪些人了解过情况等等,后者主要记录审计成果,包括资金来源、收入和支出情况、查出的主要问题。审计日记可以一日一记,也可以一个工作段落一记,审计底稿则应一事一记,同一类事项可做一个底稿,后面附上原始材料或取证材料。审计日记应由审计人员填写,审计组长审核签字,交审计组所在部门主管领导审签;审计底稿由审计人员编制后,经审计组长审核后,交被审计单位签字,由审计组所在部门主管领导审核后,附在审计报告后面一并送上一级审计机关复核。审计日记和审计底稿均应存档备查。

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和审计报告是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第四个环节。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情况和结果的集中反映,它应该起到三个作用:一是下级审计机关向上级审计机关报告审计项目结果的文件,二是审计机关向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结论的方式,三是审计机关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的载体。不能从“报告”两字狭隘地把它仅仅视为审计机关内部的文书。审计组实施审计后应起草审计报告初稿,连同审计日记和审计底稿一并交所在部门领导审核后,形成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以所在部门名义向被审计单位宣读并以书面方式送达。目前采用的以审计组名义征求意见的方式,存在一些弊端,不利于有效控制审计质量,应该是在审计组所在部门审核把关以后再正式征求意见,因为审计通知书是审计组所在部门或者上级审计机关下达的,审计组只不过是审计机关内部实施审计的一种组织方式。征求意见后,执行审计项目的审计部门应对审计报告再行修改后,向上一级审计机关提交审计报告,经复核把关后,向被审计单位出具正式审计报告,涉及到处理、处罚的事项,同时出具审计处理或审计处罚决定。审计报告下达后,按照审计公告的程序经审批,即可审计公告。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审计报告的复核审定是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多少年来审计机关一直比较重视这个环节,形成了一整套比较规范的做法。从严格控制审计质量的角度来看,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每个审计报告都必须进行复核。比如审计署,不仅以审计署名义下达审计通知和出具审计报告的项目应进行复核,各业务司局下达审计通知和出具报告的项目亦应由法制司复核。二是完善审批制度,凡是以审计署名义组织实施的项目,经法制司复核后应提交主管署领导审批;以司局名义组织实施的项目,涉及到重大事项的亦应经法制司复核后报主管署领导审批;重大审计项目或者一般审计项目别重大的问题,应由主管署领导决定提交审计长审批或者召开审计长会议讨论批准。三是加强审计复核力量,除了必要的数量保证外,更应注意提高复核人员的综合素质。

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系统还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贯穿于审计全过程的科学的审计方法。规定了审计前要进行审前调查就要解决调查的方法问题。审计检查和取证过程,更需要有科学有效的方法,编制审计方案和审计报告也同样存在一个方法问题。因此,必须立足于认真总结我国审计机关的基本经验,吸收国外审计机关的有益做法,总结整理出既明了又实用的常用审计方法。这样,审计质量控制才能更加有效。

篇5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的形成,受众多环节的制约,其中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工程勘测设计、工程施工、材料和设备供应,竣工验收、保修服务等等,在众多环节中,建筑施工活动是关键环节。施工活动是通过有效的组织方法和技术途径,按照设计图纸和说明的要求,使产品得以实现的全过程,是建筑物的物质形成过程,也是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形成的实施过程。因此,只有把好建筑施工活动这个关键环节,强化其施工质量,否则,再好的设计,再合理的投资决策、进度计划,也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建筑产品。

1 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控制因素

1.1 材料和半成品因素

建筑材料、构配件和半成品等,它是工程建设的物质条件,工程质量的基础。有了高水平的建筑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才会有高水平的工程质量。抓质量必须抓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抓管理必须高度重视材料的管理。采用节约措施绝对不能对质量有丝毫削弱。新材料必须经过鉴定并掌握它的加工和使用技术,方能使其成为质量保证的新因素。针对建材市场产品质最混杂情况,对材料和半成品实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预控是很有必要的。如施工项目所有的主要材料必须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应符合规范要求的质保书,对没有或者项目不全的质保书,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1.2 管理因素

工程质量是施工管理工作的核心。从准备工作开始,一直贯穿到工程交付使用的全过程。对工程的任何分部、分项甚至于每个细节都必须严格质量要求,才能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特别是大型复杂的公共建筑施工,存在着复杂的关联关系,单个的施工单位是无法完成整体建筑物的全部功能的施工并保证施工技术要求和施工质量。必须由设计、监理、施工、及各类专业施工队伍统一协调、分工合作,才能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因此要求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必须制定详细的保证工程质量的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明确质量日标和质量计划,要针对建筑的特点把好重要环节的质量关。

1.3 工艺因素

工艺方法主要包括技术方案、组织设计、技术装备、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设计文件、技术档案和技术资料、技术情报、检验和检测技术、计量等,它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全过程之中。技术的作用,最终体验在产品质量上,因此要重视技术装备的配备数量和水平。要在施工的全过程中,建立符合技术规律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建立严格的质量考核制度。加强对设计图纸的学习和审查,对设计文件质量要把好每一关。技术信息要灵,信息储备要丰富、适用。检测、检验、计量等技术服务工作要做好,不断改进和提高工艺水平,是保证质量稳定提高的重要因素。

1.4 人员因素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施工队伍的合理优选。建筑工程施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规定,选择施工队伍,必须依据严格的招标投标顺序:首先,考察施工企业的资质、现场管理水平、技术装备能力、类似工程的经历、市场信誉、人力资源、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其次,进行投标资格前预审或者标后资格复审,尤其对实施公开招标的大中型工程项目,要特别重视资格审查工作。否则,鱼目混珠现象频繁,致使招标、评标工作量加大,质量又难以保证。再就是,研究、分析招投标企业投标的动向与策略,制定又充分针对性的招标文件与操作性、实用性很强的评标办法和细则。最后,通过招投标,专家评审、公开量化打分,综合计定的办法,优选中标企业。经过招标投标,体现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基本国策,有利于优化建筑市场的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更有利于建筑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2 施工质量控制重点

2.1 图纸会审设计

图纸作为施工的主要依据。施工前必须认真查阅以了解设计意图。会审时不应简单审查图纸中的差错,还应考虑是否有利于施工和投资控制。在某些场合下。虽然设计本身符合规范,但受到工期、施工工艺投资控制等因素影响。要顺利完成工期目标和保证施工质量,还需对设计进行适当优化,以保证设计图纸既能满足规范,又有利于施工开展和质量的控制。

2.2 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是形成工程实体的要素。其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此要对它们进行控制,包括采购、检测、运输保险和使用等环节,不仅要检查进场实物。还要检查质保书。以及型号、规格、性能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等还需按规定进行复试,对容易发生破碎、潮湿、变形、污染的材料。在运输、堆放、安装等环节也应进行严格控制。

2.3 程严格按规程施工

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前提下,控制重点是严格按规范和规程进行施工。并严格工序控制出现问题及时纠正。以消除事故隐患。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是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故控制应贯穿于其全过程,并重视成品保护。

3 筑现场施工质量控制存在问题的防治对策

3.1 作型活动开展前的质量监控工作

(1)熟悉操作要点,通过分析掌握重点。这样施工人员在以后的监控中有了明确的标准及重点目标,控制工作将更具办向性及针对性。

(2)检查承包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情况,重点在于人员是否各就其位、责任是否明确到人。

(3)建立材料样品制度与奖惩制度。操作型质量监控中人及材料因素的控制尤为重要,这些问题的控制难点就是面广量大,加以规范难以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

样品制度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样晶档案库的管理,即对于进场材料建立书面技术档案及实物样品档案。二是对进场材料按样品标准进行检查,达到标准接受,否则拒收。对于出现的偏差则通过奖惩制度加以规范解决。这样通过监控样品制度的实施,质量监控难点中材料的因素得以基本解决。奖惩制度的实施,肘操作者的违规操作进行处罚,其职责在于质检员,要使质检员具有相当质量否决权及控制力度。这样,通过控制奖惩制度的落实,使质量监控难点中人的因素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3.2 操作型活动开展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工作

(1)样板制度的落实。在操作型活动中,往往不能通过没立控制点来超前控制质量,实践表明实行样板制度是很有效的措施。在大面积活动展开前,通过样板的质量检查、分析可起到下面四个作用:一是通过分析可确定在以后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以后操作中实行重点控制;二是可对操作者的素质进行检查,不合格者予以清退处理,减轻以后质量控制负担;三是操作者及检查者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了明确、直观的实物标准,做到人人心中有标准;四是避免因普遍性操作问题而引起的大范围返工。

(2)加大现场巡逻力度,力争掌握第一手资料,努力实现及时控制,对发生的问题务必做到早发现、早纠正,避免积重难返,避免大的返工损失。比如砌体工程中的拉结筋的检查,若采取砌体完成后开洞检查,一是不易检查,还有就是查出问题也难以补救。

(3)施工单位往往均具有完善的质控体系以及配套质量管理制度,但如得不到贯彻,则收效甚微甚至起不到作用。故施工人员在工作中应对质量控制体系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从而确保操作型活动在正常条件下进行,杜绝质量失控情况的发生。在施工过程中务必要做到实事求是、秉公处理,工作中坚持以理服人、让事实讲话,通过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 语语

质量是建筑的生命。也是建筑行业的生命,可以说质量重于泰山。因此。在工程施工管理的众多方面中,质量管理是关键和核心,只有做好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策划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才能造出更多的优质工程。

参考文献

[1]杨炳义.建筑工程施工中应注意的八个问题[J].陕西建筑,2005(5):16~18

[2]刘津明等.建筑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篇6

【摘 要】预应力箱梁进行预制施工的过程中,工序相对比较繁多,同时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对其施工质量导致影响的因素也非常的多,主要包含原材料的进场、模板的制作、预应力张拉以及锚固等。因桥梁工程当中箱梁的跨度比较大以及配筋密,因此对其施工控制的要点相对比较多,因此,需要做好质量管控,以确保整个桥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预应力箱梁预制施工与质量控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预应力箱梁;预制施工;质量控制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各行各业都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建筑桥梁行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然而,随着桥梁建设项目的逐渐增多,桥梁质量也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

一、预应力混凝土预制箱梁工艺特点

首先,通过钢板作为混凝土的台座表面的底模,确保箱梁的底面光滑以及平整,同时此类预制的台座能够反复进行利用。其次,箱梁内的模板的拼装进行施工,能够在台座下完成,并且对整体的统一吊装入模施工,同时开展腹板的混凝土浇筑、顶板钢筋捆扎以及顶板浇筑施工等,在节约单片预制箱梁施工时间的基础上同时减少了施工的成本。最后,预应力箱梁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选择流水作业的方式,完成厂内的集中性生产,从而进一步降低工程的施工周期,同时也不会占用非常多的临时用地。

二、工程概况

国家高速公路网青岛―兰州公路山西境内长治―临汾段第16合同段有两座大桥,分别是:河大桥设计为33×30m预制预应力箱梁,涝河大桥设计为27×30m预制预应力箱梁,共有预制箱梁480片,结构形式相同。

(一)底模制作

底模制作必需分析到中段以及端基础的设置,终端的基础的制作,主要包含上下两层基础;为了进一步规避梁张拉后起拱两端应力的存在,同时降低应力对于台座的影响,需修在中段基础的两端空0.1m处,设置端基础。端基础主要包含上下两层的基础,同时二者混凝土是不相连的,断开的间隔位0.1m。中段基础以及端基础全长保持在30m。上层必需在间隔0.7m处,预留出PVC拉杆孔,保证其直径为50mm,同时在两端完成加密的处理。分析到桥面线形的需求,能够将预制的箱梁台座下移到1.5cm预拱度,通过二次抛物线对于其变化完成表示。分析到梁体基础的整体质量,能够在端基础的上层与中段基础,分别设置为间隔在10cm与16mm、间距20cm与10mm的钢筋网片。同时周围通过50mm的角钢进行边缘的保护,同时与基础混凝同完成浇筑。同时在基础的顶面,通过10mm厚钢板的焊接在基础完成保护边缘,通过砂轮磨光焊点后涂抹适当的脱模剂。

(二)钢纹线波纹管的安装

1)钢绞线以及锚具必需通过厂家检查合格以后方可提供,同时进场后必需完成技术鉴定以及检查。2)箱梁的预应力的孔道,通常由波纹管成孔的,并且安装波纹以及穿束方向基本相同。波纹管会根据“井”字形完成定位钢筋孔道,同时位置均按照图纸的要求完成定位的,最后通过定位钢筋完成固定,防止其波纹管位置发生差错,通常会在定位钢筋以及箱梁的腹板箍筋点处完成焊接。如果钢筋以及管道处发生碰撞,通过采取固定管道位置同时对钢筋进行调整。若波纹管的位置自己设计图纸发生偏离时,通过定位网法的方式有效的旷职两者之间的差距,符合正常范围内。3)为了保证孔道的畅通,通常选择穿钢绞线的措施,防止接头质量问题造成的管道内进浆状况的发生。或是在其波纹管的附近完成焊接钢筋,对波纹管的防护进一步的加强。并且在混凝土的初凝阶段将之前钢绞线抽出。同时,振捣人员必需对孔道的位置熟记于心,尽可能防止振动棒与波纹管的接触,防止漏浆状况的发生。

(三)箱梁模板拆除

(1)箱梁进行拆模的过程中,混凝土强度必需达到设计强度的60%以上(蒸汽养护时一般为2.5d);梁体的混凝土芯部与表层、箱内与箱外以及表层与环境温差均不大于15℃;同时确保棱角完整时方可M行拆模工作。同时,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得信息拆模。(2)脱内模:预留孔道及芯模的内模应该在混凝土的强度可以确保其表面稳定不致发生裂缝或者是塌陷时方可拆除。拆除内模撑杆使模板板块处于自由状态,收缩两侧下梗肋模板,再收缩两侧上梗肋模板。(3)端模脱模脱端模前,内模已脱模,侧模已脱开或移走;拆去端模上锚垫板的连接螺栓;脱模时,禁止生拉硬撬,防止损坏梁体。

三、现场预制梁质量保证措施

对木工程预制梁采用的钢模板委托正规钢结构厂家加工。同时要求采用高强耐久性混凝上。混凝上采用拌合站拌制,混凝上输送车运输,输送泵输送,机械振捣。钢筋集中加工,胎具上成形,整体吊装入模。预应力管道采用橡胶抽拔管成孔,接头连接紧密,采用“井”字形钢筋定位网片定位,确保预应力筋位置正确,对钢筋骨架焊接和混凝上浇筑时加强对管道保护。混凝上采用蒸汽养生,自动控温。升降温速率不大于10℃/h,混凝上内外温差不得大于15℃。预应力张拉,事先要对张拉机具、仪表进行校验,并按规定校验周期进行校验;张拉顺序严格按设计要求办理;对预应力的控制采用以张拉应力控制为主,伸长值用作校核进行双控。管道压浆采用真空压浆工艺。同时对于预制完成后的箱梁架设由架桥专业队伍施工,选用专用设备进行移梁、吊装、运输和架设。桥梁在吊装、运输和架设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对梁体进行保护。架梁施工前,对桥梁跨度、支承垫石标高和锚螺栓孔进行检查,确认符合设计标准后再进行架梁,确保梁位正确。

四、控制质量通病的措施

第一,要在思想认识上提高对于桥梁通病的重视程度,意识到桥梁通病可能会造成的严重危害,只有这样才能使施工人员增强施工安全意识,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严格按照施工工序进行工作,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因为自身技术问题造成安全隐患。第二,在桥梁预制箱梁施工过程中存在隐蔽工程,而隐蔽工程又是极其容易形成安全隐患的施工环节。因此,施工单位要切实做好对隐蔽工程的竣工检查工作,首先向负责检查工作的各单位部分发放检查证,在检查工作完毕后认真填写。其次,在检查工作开始后进行分层检查,先有本工程项目部组织人员进行自我检查,自检完后再由专门的质检工作人员进行二次检查,在二次检查合格后进行三次检查,负责三次检查的必须是具备资质证书的监理工程师。需要注意的是一旦专门的质检员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就要暂时停止检查工作,不得再报监理人员进行检查,只有二次检查合格才能进行三次检查,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签订检查证书,证明工程检查完毕。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施工单位必须从材料、工艺等进行全方位控制,切实保证材料质量合格,施工工艺规范,从而达到预制箱梁质量控制的目的,进而保证桥梁工程的整体质量,推动桥梁建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国华.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预制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0,19:221-222.

篇7

关键词:桥梁施工;施工技术;影响因素;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U44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桥梁工程是联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阶段桥梁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存在很多影响其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的因素,并直接影响桥梁的安全性、使用强度和寿命。一名合格的桥梁工程技术人员或者施工人员要全面把握桥梁工程施工的关键环节,明确自身责任,规范操作与管理监督,严格把关材料质量、施工技术的规范性。在出现问题后,要及时采取相应解决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调整改进施工技术。

一、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的缺陷

1、桥梁施工难度逐渐加大

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社会物流产业的快速增长,因此区域经济交流愈发频繁,现代物流对公路的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公路、桥梁的修建速度不断的提高,同时又要改善其服务质量。在我国,有一个公路桥梁实施的通病,就是工程量大,工期短,这无形中又加大了施工难度。桥墩施工是工程的关键,所以在桥墩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通过改进技术来攻克目前的难关,来改变高墩施工周期长、施工安全度低的现状。

2、桥梁服务期限缩短

交通运输量的增加以及高载重车辆的量产增加了公路桥梁的日常承压负担,大量的恶意超载行为更是加重了桥梁的负担,许多公路桥梁在尚未到达服务期限或是维修周期时就提前出线桥体变形、桥面断裂等现象。为了维持桥梁的正常使用,地方管理部门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维护桥梁,导致桥梁的维护成本远远高出预期,且服务质量并不尽如人意。

二、影响桥梁施工的主要因素

1、工程所用材料

桥梁工程所使用的材料是桥梁建设的基础,只有使用质量合格、性能和强度符合桥梁建设相关规范要求的材料,才能建设高质量的桥梁设施,满足当前交通量的需求。但是,一些施工单位只追求眼前利益,在施工中为了从工程所用原材料方面节省大量资金,谋取高额利润,购买一些性能和强度不足的的劣质原材料(廉价),并且在施工中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以图省时、省工量、省资金,虽然在一定的工期内按时完成了桥梁建设,但是桥梁设施的质量是无法保证的,在长期的使用下必然使得桥梁表面出现裂缝等病害,更不用说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了,因此只能将其称之为“豆腐渣工程”。

2、工作人员

在桥梁工程建设项目中,工程设计、施工以及桥梁养护工作都是在施工人员的组织和操作下完成的。因此,具有一定专业素养和基本操作技能的施工队伍对于桥梁施工质量影响巨大。在桥梁工程设计阶段,设计工作人员在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下,有必要根据桥梁工程的实际情况而制订科学性的设计方案,有效指导桥梁施工阶段的施工;同时,施工人员能够依据设计方案、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施工,在保证桥梁施工工期的前提下建设满足相关规范要求的桥梁设施。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桥梁建设事业中,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普遍不高,施工的责任意识不强,甚至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而直接上岗工作,在进行桥梁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时难以根据桥梁建设领域相关规范进行,而且不能保证桥梁设计和施工的质量,不仅拖延工期,同时无法保证施工质量,使得桥梁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低。此外,某些领导本身缺乏质量意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只看到了施工进度而忽略桥梁施工质量,一味的抓进度、抓生产,使得最终建成的桥梁设施质量低下,难以满足当前交通量的需要,甚至引发事故,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

3、施工质量控制

在桥梁建设工程中,一个很明显的缺陷是桥梁工程施工单位没有完善的桥梁施工质量控制体制,不能对桥梁的施工做出很好的控制措施。这种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偷工减料现象。由于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不完善,没有明确的责任体制,使得施工人员产生“得过且过”的想法,在完成了上道工序后并没有对已完成的操作进行认真的检验便进行操作下一道工序,而不关关心实际的桥梁施工质量,使得桥梁设施质量低下。

二、强化桥梁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1、科学管理和监督

对桥梁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的管理需要科学的管理监督手段。首先,相关单位要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管理机制。桥梁施工单位应该以保证桥梁质量、提高桥梁的承受力和耐久性为目标,要明确各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监督人员和施工团队,声明各部门的职责和负责的工序,在出现问题时能够迅速明确权责。同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督促施工人员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操作,降低因质量问题而出现安全隐患的几率,促进桥梁工程施工的全面开展。例如,在桥梁上部结构的施工中,可能由于张力过大、千斤顶回油过猛、锚垫板偏移等技术问题引起预应力张拉异常,这就需要相关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协调,组织技术人员做出补救方案,并督促施工人员使用质量合格的锚具和夹具,监察锚垫板的位置是否与孔道中心保持垂直等,以确保桥梁结构的稳定性和承受力。

2、施工材料的管理

材料管理问题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重点问题,是直接关系桥梁质量控制的重要影响因素。桥梁施工单位必须明确其施工材料管理的责任,并针对各施工程序对材料进行科学的分类管理。例如,钢筋和混凝土是当代桥梁建设的重要材料,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材料进场后也需要根据不同材料的特质进行保存。例如,对预应力筋和钢筋等材料易腐蚀,因此存放时要避免雨水的侵蚀,尽量避免对预应力筋和钢筋的强度受损。施工前还要进行材料的复检,保证桥梁施工材料能够达到桥梁的承受力及强度的要求。

3、完善试验设备及数据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需要完善试验项目相关设备,提高试验数据的准确性,这是保证桥梁施工质量的关键点。施工单位要保证施工现场试验室设备的建设,完善工程试验设备,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此外,在桥梁的施工中,要对试验进行跟踪检测,减少数据的虚报和失真。

4、桥梁工程具体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对于各种施工技术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失误,进而影响桥梁工程的整体质量。例如,钢筋笼变形或偏移、断桩、基础移位等。当出现钢筋笼的严重形变时,要拆解钢筋笼并重新制作。由于钢筋笼固定不稳,桩位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钢筋笼会出现偏移或下沉现象。此时需要吊起钢筋笼并重新复位,然后固定于垫木上,保证回填土的密实。灌砼时使导管中心和钻空保持一致,能够避免钢筋笼上浮。此外,在桥梁下部施工的过程中,常见灌注水下砼时出现断桩现象,这就需要求施工人员在灌砼前监察导管,进行拉拔试验检测导管的密封性,防止灌注时渗漏,大径导管也可以有效避免断桩。埋设导管的深度应该控制在大概3m的范围内。当桥梁的基地承载力不均匀时,容易出现基础的滑移或倾斜,山区的桥梁施工中最为常见。处于倾斜岩石上的基底可以通过内开倾斜台阶来加强其抗滑力,并采取加固措施强化地基整体的承载力。基底钻孔注浆的方法也能够有效提高地基强度和承载能力。

结束语

随着对桥梁施工技术研究的深入,施工中各项技术水平都得以不同程度的提高,对桥梁的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确保了桥梁在使用过程中功能性的发挥。虽然在施工中还存在着部分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但相信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对施工技术研究力度的加大,桥梁施工技术将不断的得以完善及提高,从而打造出优质的桥梁工程。

参考文献

[1]李重旭.桥梁施工技术质量的控制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2):78-79.

篇8

【关键词】医学检验;重要环节;质量控制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健康,就医频次也随之增加,而就医过程中检验结果的准确率直接影响着最终治疗效果[1]。若检验人员实施检验过程中出现混淆药剂仪器、检验单与患者名不匹配、操作计算错误等,可对患者造成不必要损失,从而降低治疗效果[2]。本研究对患者120例展开研究,旨在探讨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参与我院实施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方案研究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26~63岁,平均年龄(45.34±5.12)岁。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25~64岁,平均年龄(45.23±5.09)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行核对检验单、标本采取与储存、标本再处理等常规质量管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具体实施方案如下:①检验前标本信息控制管理。采集检验标本前要求患者禁止食用高脂肪食物,保证24h内无酒精摄入,随后在其空腹状态下采集,在将标本送往检验科前送检人员应仔细检查标本信息是否完善准确,确认后方可将其送检,检验科人员应核对信息是否有效,确认无误后再签字接收;②实验设备与实验试剂的质控管理。对医院购进的所有检验试剂采用数字化管理做好信息录入工作,确保仪器稳定无故障并做好保养记录以及每一批试剂在有效期内被及时使用;③检验环节的质控管理。建立健全的检验科工作管理制度、质量标准、考核制度等,使工作流程得以顺利进展,同时加强对检验人员专业技能与道德素养的培养,使其具备处理紧急事件能好了同时提高其对工作的积极性;④检验报告管理。对检验报告采用数字化管理系统,将所有信息进行归档整理,以便对检验结果的有效查看。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质量管理措施实施后在检验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患者对检验人员服务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总分10分,>8分为非常满意,6~8分为满意,<6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发生仪器未定期校准2例,标本采取不合格3例,与患者沟通不到位1例,检验单与患者不匹配1例,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1.67%(7/60);对照组发生仪器未定期校准4例,标本采取不合格12例,与患者沟通不到位6例,检验单与患者不匹配5例,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45.00%(27/60);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416,P<0.05)。

2.2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对医护人员检验评价非常满意为37例,满意18例,不满意5例,总满意率为91.67%(55/60);对照组非常满意13例,满意25例,不满意22例,总满意率为63.33%(38/60);两组满意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811,P<0.05)。

3讨论

临床检验医学在诊疗活动中占据非常重要地位,其检验结果可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可靠参考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检验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明质量控制管理在医学检验环节的实施可有效减少标本采取不合格、仪器未定期校准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检验服务的满意度。在本次质量控制管理实施方案中,检验前标本信息控制管理可确保标本信息的完整准确性,避免检验单与患者不匹配的发生;实验设备与实验试剂的质控管理可避免因试剂过期使用而使检验结果产生误差的后果;检验环节质控管理通过建立全面统一的管理制度可在确保检验工作顺利进展的同时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检验报告管理通过采用数字化管理系统将信息归类录入档案,有利于对检验结果的查询,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综上所述,将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应用于医学检验重要环节中可有效减少检验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避免检验误差,并提高患者对临床检验服务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周睿,秦妍妍,郭健,等.北京地区142家医疗机构互认实验室临床化学和临床免疫及临床检验专业室内质量控制现况调查[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39(12):922-929.

篇9

关键词:预拌混凝土;质量;安全;制度

1 预拌混凝土的质量管理举足轻重

混凝土是建筑结构的基础性材料,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结构安全可靠性,如果混凝土质量不稳定,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危及居民安全,破坏社会稳定。现在社会各行各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混凝土也进入商品化时代,预拌混凝土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因此,各级从业人员包括商品混凝土生产部门、混凝土使用部门、建筑行业主管部门、第三方监督监理部门,必须做好混凝土的质量管理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管理措施,加强控制,监管预拌混凝土的生产、使用各环节,坚决杜绝生产及使用不符合要求的预拌混凝土违规危险行为,保护建设生产安全,保障群众人身财产不受损失。

预拌混凝土的生产主体,必须建立和健全混凝土生产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混凝土的质量跟踪制度和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进行管理,每一个环节不能马虎,所有工序一丝不苟。全员、全方位建立混凝土生产质量管理责任制度。首先,加强混凝土生产的各种原材料质量,严格管理原材料进场验收和质量保证措施,建立并完善全体系混凝土原料的采购制度、使用原材料台账制度,做到使用原材料可以追溯,可以分清原因,可以显示问题责任主体。严厉禁止将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用于混凝土生产,是混凝土生产符合《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和《预拌混凝土》(gb/t14902)等行业规范标准,使混凝土的配料、搅拌、运输混凝土各环节符合要求。建立预拌混凝土的出厂验收检验制度,正确使用混凝土发货单和出厂检验合格证,使预拌混凝土的出厂质量得到保证。

2 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关键环节

2.1 混凝土达到1.2mpa的时间估计,按gb50164第6.6.17条,应大于表3的时间;即“注:掺加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可适当增加时间”;换言之,虽然用的是普通硅酸盐水泥,但掺加矿物掺合料后,就水泥而言它具备了复合水泥的特征。

2.2 养护时间,按gb50164第6.7.1-3条规定,即在一定时间内养护时间与混凝土强度成正比,尤其是剪力墙表现的特别突兀。

2.3 混凝土28d强度评定,应按60d比较合理;即gb/t50107-2010第4.3.1-3条“对于掺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进行评定时,可根据设计规定,可采用大于28d龄期的混凝土强度”;试验表明:“混凝土动辄28d达不到设计强度,而60d则达到了,说明60d内强度有明显增长”,故混凝土强度评定按60d较为合理。

2.4 加水的危害,目前混凝土施工主要是劳务分包,导致加水现象屡禁不止,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试验表明:掺入高效减水剂并调整好工作状态的混凝土,一立方米混凝土(c30为例)每加10kg水,强度下降约3mpa,并随混凝土等级的提高而越明显;高性能减水剂一立方米混凝土累计加6kg水(3kg水为一个梯度)便离析,强度骤降,混凝土试块呈分层状,令人惊悚。

试验表明:砂含石在10%以内分别入10%、20%、30%石子(砂中石子),混凝土强度等级c30以下时影响不大,但影响泵送;混凝土强度等级c30以下时影响不大,c30以上时将对混凝土强度产生影响,原因是:碎石和砾石的压碎值不一致,水泥对二者的握裹力不一致,在混凝土构件受力时不可能产生合力,建议慎用含石率大于10%的河砂。

3 从根源控制并预防混凝土质量通病

裂缝、强度低、耐久性差是混凝土构件最常见、最普遍、危害最大的质量通病,必须从根源即预拌混凝土时重视并预防,使混凝土构件质量达到要求,符合承载能力。

预拌混凝土时,配合比是所有工作的蓝图,只有按照合理的配合比进行配料,并克服干扰因素,实现变通,才能真正的保证混凝土质量。必须做到胶凝材料、水灰

、骨料粒径符合混凝土等级要求、和易性要求、耐久性要求。具体如下:

3.1 水泥的比表面积有逐步上升的趋势,现行规范中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比表面积为不小于300m2/kg,无上限限制,而有的水泥比表面积达到450m2/kg。重视并控制水泥细度指标,根据试验,水泥比表面积超过400m2/kg时,混凝土早期强度高(28d),后期不增长,有倒缩现象,抗冻性能下降,是引起混凝土早期开裂的原因之一。

3.2 水泥熟料中游离氧化镁、氧化钙含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安定性,事关水泥的废品与合格品的定性,必须对骨料中的碱骨料活性进行严格分析,并进行控制。

外加剂是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天气气候、运输要求、使用条件等慎重选择,尤其对减水、缓凝、早强等添加剂进行科学计算,严格控制。建议采用二级以上(s95级)的矿粉;采用二级以上(需水量比小于105)的粉煤灰,并控制用量,过大会影响混凝土的水灰比。

3.3 做好骨料控制工作,其中,砂率直接影响混凝土和易性、强度、水泥用量,建立骨料的管理工作,避免使用含泥量偏高,碱活性大的骨料,不使用针、片状偏高的石子。

4 预拌混凝土厂家必须建立做好检验制度

预拌混凝土的生产厂家,必须对生产的混凝土在出厂时进行强度检验,预留抗压试块,对有抗渗要求的还必须预留抗渗混凝土试块。严格按照《预拌混凝土》(gb/t14902)的要求进行的取样、浇制、进室养护、检验等。并在试件表面应标识出清晰编号,逐一完整登记,编号应连续,不缺号、不重号,禁止出现无标识字样的试件。到28d龄期是,第一时间将将试块抗压强度的检验报告结果通知混凝土使用单位,做到有据可查,有据可依。在混凝土搅拌站,现场必须建立标准的试块养护室,必须符合基本下列要求:

4.1 养护室必须保温、隔热,根据日常出料数量和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养护室的,养护室应不受外界干扰。

4.2 养护室的设备必须齐全,保温保湿及测定设备、振动台、插捣器、塌落筒、压力机、磅秤、实验器皿等齐全可用,并经定期校验合格。

4.3 配备空调、加热棒、温控器等保持恒温的装置,室内空气温度控制在20±3℃范围。

4.4 室内的空气湿度度大于95%,试块表面保持潮湿状态,不直接接触明水。

4.5 配备温度器、湿度器,温度、湿度必须由专门人员每日记录2次,形成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建设部,2013年5月24日.

篇10

一、国外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研究现状

众所周之,美国是实施审计质量控制最早的国家。早在197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专门成立了质量控制准则委员会(OualityContml Standards Committee,以下简称QCSC)。负责颁布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标准。该委员会于1979年11月了第1号质量控制公告《质量控制九要素》(SQCS No.1,A Quality Conhol System Con-sists of NineElements),提出质量控制必须考虑的九个要素,以指导事务所建立合适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继1979年颁布SQCSNO.1后,又陆续公布了SQCS NO.2,SQCS NO.3,SQCS NO.4,SQCSNO.5,SOCS NO.6和SQCS NO.7。SQCS NO.7(A Firm’s Systems 0fQuality Contr.1)于2007年由AICPA的审计准则委员会颁布,用于取代前面颁布的所有审计质量控制准则。SQCS NO.7于2009年2月开始实施,其目标并不是与以前的质量控制准则完全不同,新的质量控制准则扩展了以前的质量控制准则。在SQCS No.7中,AICPA提出了审计质量控制的六要素,即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Leadership responsibilitiesforqualitywithinthefirm);职业道德规范(Relevant ethical requirements);客户关系与具体业务的承接与续约(Acceptance and continuance of client relationships and specificengagemen);人力资源(Human reSOU'CCS);业务执行(Engagementperformance);监控(Monitoring)。

为加强对事务所审计执行财务报告评审以及其它鉴证业务的质量控制,IFAC也于2009年颁布了《事务所审计、财务报告评审以及其它鉴证及相关业务的质量控制》(ISQC No.1,Quality Control forFirms that Perform Audits and Review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Other Assurance and Related Services Engagements)准则,并于2009年12月15日开始实施。ISQC No.1同样提出了与SQCS No.7一样的质量控制六要素,ISQC No.1是审计师事务所为审计工作质量控制提供合理的保证,而应采取的控制方针和程序。在ISQC No.1的基础上.IFAC根据ISQC No.1的质量控制六要素颁布了第220号国际审计准则《财务报告审计质量控制》(ISA220,Quality Control for aIIAuditofFinancialStatements,2009),ISA220是在假设事务所遵循了ISQC No.1要求的基础上专门针对财务报告审计的质量控制。由上述对ISQC No.1和ISA220的阐述可知,ISQC No.1与ISA220是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如图1所示),两者并不能互相替代。

ISQC No.1是ISA220的基础,ISQC No.1全面阐述了事务所执行财务报告评审以及其它鉴证及相关业务的质量控制,具有普遍性,而ISA220是具体到财务报告审计质量的控制,具有较强针对性。

二、国外审计质量控制准则对信息系统审计质量控制准则制定的启示

AICPA与IFAC的审计质量控制准则提出了审计质量控制的诸多要素,这对于推动世界范围的审计质量控制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SQCS No.7、ISQC No.1与ISA220主要是为满足财务审计质量控制的要求。这种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现状与其上级机构的性质存在着很强的联系,AICPA与IFAC主要致力于财务会计准则的制定,信息系统审计是以财务审计为主线,其下属机构所的质量控制准则则主要是针对财务审计而言的。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广泛应用,AICPA--~IFAC在其质量控制准则中也考虑到信息技术对财务审计的影响,将信息技术对财务审计的影响融入到具体准则中,而颁布专门针对信息系统审计方面的质量控制准则则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信息系统的风险,同其它审计对象的风险相比,更具有隐蔽性,破坏性更强,舞弊手段及方法更为先进,若不采用严格的信息系统审计质量控制准则或措施,在信息系统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即使忽视一段小程序代码的审计也可能导致整个信息系统的瘫痪,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UT斯达康深圳分公司一位工程师利用管理上的漏洞,轻而易举地绕开了耗费1.2亿元建立起来的网络完全体系,侵入北京移动通信公司充值中心数据库,修改充值卡原始数据并窃取了充值卡密码,然后通过淘宝网和QQ向他人出售,致使北京移动通信公司损失近380万元;2008年,法国第二大银行――兴业银行的交易员杰罗斯・凯维埃尔侵入银行的计算机系统进行未经授权的交易导致该损失49亿欧元,这几乎等于该银行一年的总收入,这是历史上单个交易员所造成的最大一笔损失,超过了英国巴林银行交易员尼克・利森造成的14亿美元损失,而巴林银行因此破产。因此,对信息系统审计的质量控制应当更严格,忽视对信息系统审计质量的控制,不仅仅是让被审计过的信息系统成为一个巨大的“柠檬”,更为重要的是会为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埋下隐患。

以财务审计为主线的审计质量控制准则适用于信息系统审计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但ISQC No.1与SQCS No.7的质量控制六要素体现了系统论与控制论的观点(如图2所示)。依据系统论的观点,审计活动可分为审计资源的输入、审计业务活动的执行与审计报告的出具三个过程。ISQC No.1与SQCS No.7的质量控制六要素

分别嵌入到了这三个过程中。ISQC No.1与SQCS No.7通过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职业道德规范、客户关系与具体业务的承接与续约、人力资源等四个方面控制审计资源的输入,通过质量控制的要素业务执行控制审计业务活动的执行过程,对事务所质量控制的政策与程序进行监控,督促事务所对所执行的审计业务建立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质量控制体系。ISQC No.1与SQCS No.7所提出的质量控制六要素对于信息系统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制定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制定信息系统审计质量控制准则时,应当借鉴isoc No.1与SQCS No.7的审计质量控制六要素,根据信息系统审计程序与内容制定和信息系统审计质量控制准则。

同时,信息系统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制定需要专门的信息系统审计制定机构,如ISACA,应摆脱信息系统审计质量控制依附于传统财务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现状。以财务审计为主线的信息系统审计是在当前条件下信息系统审计人力、物力等资源匮乏情况下的理性选择,一旦这种“资源瓶劲”问题得到解决,信息系统审计将不再完全以财务审计为主线,而是与财务审计相辅相成,则信息系统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重要性就会凸现出来。依附于传统财务审计所制定信息系统审计质量控制准则针对性程度不高,不能全面、合理地考虑信息系统以及信息系统审计所具有的特殊性,我国在制定信息系统审计质量控制准则时应逐步摆脱这种质量控制准则的制定模式。

三、我国信息系统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构建

我国对信息系统的审计均出于“真实、合法、效益”审计目标。质量控制方面准则的重点都在财务审计方面,而对产生财务信息的信息系统进行审计的质量控制准则还处于空白状态。目前ISACA的精力也主要放在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的制定上面,还未转移到质量控制准则的制定上来。我国1996年出台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基本准则》,虽然在准则中对全面质量控制与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进行了阐述,但该准则只是一个总体性框架,原则性强、可操作性弱(叶少琴,2002)。随着我国的经济日渐融入全球经济的大潮,完善审计准则,加快国际趋同,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同国际审计准则趋同,中注协于2006年将“中国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基本准则”改名为“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并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中包含了质量控制的七要素,即:(1)事务所领导者的质量控制责任;(2)职业道德规范;(3)客户与特殊业务的承接与续约;(4)人力资源;(5)委托业务的执行;(6)业务工作底稿;(7)监控。目前已《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一业务质量控制》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l 121号一财务报表审计的质量控制》。5101号审计准则是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基本准则,而1121号审计质量控制准则是在5101号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基础上制定的,专门针对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准则。我国在信息系统审计质量控制的架构方面同样也应采用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具体准则主要制定针对某个具体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准则。中注协所颁布的第5101号质量控制准则借鉴了国际审计准则的质量控制六要素,体现了系统论与控制论的思想。信息系统审计是审计的一个特殊分支,在基本准则方面没有必要再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制定信息系统审计的基本准则,可以结合信息系统审计实践的要求继续采用和完善《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的内容。对信息系统审计业务的承接、职业道德规范、领导者的质量控制责任、人力资源以及监控等质量控制要素进行阐述,同时也要对委托业务执行等质量控制要素进行阐述,防止在具体质量控制准则没有进行规范时形成信息系统审计质量控制的空白区域。

结合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我国信息系统审计质量控制的具体准则应当包括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系统生命周期审计质量控制准则、信息系统软硬件审计质量控制准则、信息系统安全审计质量控制准则以及信息系统绩效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等(如图3所示)。

审计质量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部分,即审计实施中各个作业环节的工作质量和外在社会效益质量,前者指审计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应达到的标准,后者表现为三个方面:在国家宏观调控方面发挥作用;为廉政建设服务;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服务(王福正,1989)。,审计工作质量是一个概念,要通过整个审计工作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综合地反映出来。审计工作质量的好坏最终是体现在审计报告之中,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结论是否正确、适当和完整(李金华,1992)。信息系统审计的具体质量控制准则主要是阐述如何对审计工作进行质量控制,应该从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进行。信息系统审汁过程的质量是指在信息系统审计业务执行过程中各项工作的优劣程度.对审计过程的质量控制主要体现在对信息系统审计业务执行过程中的各项工作的优劣程度进行控制。信息系统审计结果质量是指信息系统审计结果的可靠性,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结论是否正确、适当和完整。审计的最终结果主要体现在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出具的信息系统审计报告及其提供的审计意见上,其质量控制主要是对信息系统审计人员所出具的信息系统审计报告及其审计意见进行质量控制。对信息系统审计质量控制的具体准则应当按照审计流程来设计审计质量控制准则与审计质量复核准则,包括审计计划阶段的质量控制与复核、审计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与复核、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与复核以及后续审计的质量控制与复核(如图4所示)。按照这种方式设计的审计质量控制准则体现了系统论与控制论的思想,有利于建立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质量控制体系,对信息系统审计项目的审计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

信息系统审计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对于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的研究处于落后的境地,而对于信息系统审计控制准则的研究更是处于更加落后的境地,这势必会影响到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实践的发展。因此,希望本文的研究在起到抛砖作用的同时,能对我国信息系统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构建起到有建设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耿、王万军:《信息系统审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