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风险评估范文
时间:2023-03-22 03:39: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税务风险评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内部控制; 税务风险; 指标体系; 评价模型
一、深刻认识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控制1992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National Commission on Fraudulent Repo~一ing)提出《内部控制― ― 整体架构(Interna1 Contml―Integrated Framework)>专题报告,也称COSO报告。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影响,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它认为内部控制整体架构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项要素构成。
2004年底美国颁布最新COSO报告将内部控制延伸为风险管理后,我国也于2008年颁布了首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新的内部控制建设理念的核心是风险管理)。2009年5月国家税务总局正式《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毫无疑问, 风险管理理念作为内部控制理论新的核心思想已被理论界和实践者所接受.税务风险作为企业运行过程中的重要商业风险势必成为风险控制中不容忽略的一环。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成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必由之路。
二、企业税务风险评估体系的作用
税务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能够为企业的经济运行起到“安全网”的作用,在可能的范围内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一是信息收集:在税务风险预警过程中,需要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收集企业的税收政策,这些信息,不仅在税务风险预警中有用,对于企业的整体决策,也具有重要的价值;二是检测功能:通过跟踪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同预期目标、行业标准对比,对监测结果进行识别、判断,检测税务风险属于何种状态以及将要预示着何种状态;三是诊断作用:根据对企业的跟踪、监测结果,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分析技术对企业的税务状况优劣做出判断,找出企业税务中存在的弊端和病源。四是治疗效果:当企业税务发生潜在风险时,税务风险预警能够根据警源使经营者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阻止税务风险的进一步恶化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最重要的是建立税务风险评估可以帮助企业树立“合理、科学、可控”的纳税理念。电力企业在基本建设、合同管理、电力营销、投资、融资等多个环节都会牵扯到纳税事项,税务风险点多,加上我国税法政策与法规体系的日渐完善,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财税政策法规以及国网公司等上级管理部门的规定,不断强化依法经营意识,树立正确的税收策划和涉税风险意识。
三、税务风险评估的理念或策略
1. COSO中的税务风险评估框架
在整个风险评估框架中我们首先应设定税务风险的控制目标。只有先确立了目标,管理层才能针对目标确定风险并采取必要的行动来管理风险。设立目标是管理过程重要的一部分,是内部控制得以实施的先决条件。其次,利用相关定量方法对税务风险进行测定。再次,应对税务风险进行识别。针对已经剖析的企业税务风险的诱因对税务风险进行识别,主要是对特定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损失范围,应用相关原理和技术方法,对系统中固有或潜在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最后,还应对税务风险进行应对。因此税务风险评估是在税务风险识别的基础上,以各个税务风险评估指标来判断目前所表现出的具体特征和风险程度,并通过对不同指标设定相应的权数,经过运算以后,就风险等级状况得出一个综合判断。
2.税务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构建
构建税务风险评估体系的首要工作是设定控制目标,也就是选取评价指标。在选择税务风险评估指标时我们应遵循重要性、可操作性和及时性的原则,选取那些影响企业税务风险状况的重要指标;并且该类指标可以运用一定评估方法进行评价,同时所选指标的数据能够在要求的时限内取得。结合税务风险评估的时间进程,我们可选取三类指标作为评估对象:事前预警指标、事中分析指标和事后评价指标。
事前预警指标是税务风险存在的预兆,虽然不能直接肯定企业存在税务风险,但通常意味着发生税务风险的可能性较高,通常与财务数据直接相关。因此,用有关的财务比率指标作为事前预警指标的代表。以销售利润率为例,销售利润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它是当期利润与当期销售收入的比值。企业应将当期的销售利润率与历史水平、行业水平进行比较,考察是否存在异常情况。销售利润率与营业税、增值税和所得税有间接关系:当销售利润率比历史、同行低时,存在少计收入多计成本、费用的可能,从而导致少交营业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风险。
事中分析指标是伴随税务风险的涨落而变化的指标,它的高低直接与税务风险的大小相关,它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而每个环节都存在衡量税务风险的对应指标,也就是风险点指标。风险点是从企业的主要税种(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出发,考察可能发生税务风险的多数环节,找出引起税务风险的潜在因素,通过实际数据与最优数据的比较,评价企业税务风险高低。以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指标为例。会计与税法对企业固定资产有着不同的折旧率和残值率规定,二者形成时间性差异,可能导致少交企业所得税的风险。
事后评价指标是指税务风险发生以后才显现出来的指标,它是对企业税务风险的确认。税收缴纳指标的高低会影响税务机关对企业的税收态度和信用评级,从而使税企关系变得和谐或紧张,并间接降低或增加企业的税务风险。以税款补交率为例,税款补交率能够反映企业依法纳税的程度和正确核算应纳税款的能力。该指标越大,说明补交税款、罚款在应纳税额中的比重越大,企业税务风险越高。
在税务风险的评估指标中,既有定量指标,比如,销项收入比、进项成本比,又有诸如税收风险意识、税务机关态度这样的定性指标。对定量指标而言,我们可以将实际值与参考值对比,从而计算一个数
值,并将该数值控制在 0 与 100 之间;对于定性指标,我们仅根据经验直接赋予其一定的风险等级。为便于企业税务风险的综合评价,应建立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间的转化关系,将税务风险评估指标评价数值与风险等级联系起来,设计如下对应关系。
从表中可以看出,20个税务风险预警指标中:有15个指标的评价数值在 95 与 100 之间,属于税务风险正常区域;有3个指标的评价数值在90 至 95 之间,属于税务风险关注区域;有1个评价数值在80至90之间,属于税务风险可疑区域;有1个评价数值在60至80之间,属于税务风险障碍区域。从加权评分角度理解,综合评价数值为 96.08,税务风险处在正常区域,要保持正常监控。表中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指标为风险关注指标,可能存在税法与会计在摊销年度不一致的情况,需要积极监控,对发现的问题要积极分析并进行更正。表中资本化与费用化指标为风险可疑指标,可能存在符合资本化条件的事项确认为成本,导致所得税前成本全部扣除,少缴企业所得税的风险。应将该项指标监控提高,联系相关部门要求更正。表中业务招待费指标为风险障碍指标,在企业所得税扣除项目中,业务招待费属于限额扣除类型,可能存在将该项费用列支为工程成本,税前全部扣除,少缴企业所得税的风险,需要动态监控并进行特别处理,要求相关业务部门进行整改。
四、基本结论
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是我国企业当前的工作重点之一。构建税务风险评价体系并不意味着企业要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孤立的风险管理体系.因为税务风险和其他的风险,比如交易风险、财务风险等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另外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应该贯穿于整个企业的所有层级和部门。所以要避免建立分散的、单项的风险管理和内
部控制体系.要以企业整体战略目标为指引,综合考虑各种重要风险因素并结合企业现有的管理体系.对现有的制度、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将税务风险管理融人其中,形成一套规范的、完善的、闭环的控制体系。这样才能确保效率.实现企业总体风险的最小化,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随着中国税法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税务监管的日益严格.税务风险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经营的重要因素,甚至可能影响企业的生存.因此税务风险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影响因素.这就需要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税务风险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来消减这种风险.增加企业的价值。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徐娅雯 COSO框架下的企业风险评估体系研究 江苏
大学
[2]方敏 基于COSO 框架下的内部控制评价模型及应用
研究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
篇2
健康风险评价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以美国科学院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富,其他一些国家也有很多研究。我国的健康风险评价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最初主要应用于核工业等领域,之后应用于地表水和污水回用较多。近几年国内外对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价研究也颇多,ThiThuGiangetal[4]通过分析地下水中砷存在形式的因素及砷的浓度,与WHO饮用水标准对比描述地下水健康风险。EvaLópezetal[5]利用土壤—地下水迁移模型进行石油污染地下水暴露评价及蒙特卡洛法模拟解决参数的不确定性,最终通过最大日吸入量与可接收日吸入量的比值表征风险。RebeckaTrnqvistetal[6]分析了非洲中部不同季节水污染的变化趋势,利用WHO饮用水标准和美国环保局推荐饮用水标准分别得出不同污染因子的危害系数和累积危害系数。JianbingLietal[7]将随机理论和模糊数学理论相结合,描述场地概况和环境质量标准以及健康影响标准的不确定性。韩冰等[8]考虑中国人饮水习惯及有机污染物的自然衰减作用,对USEPA推荐模型进行了改进,增加了水煮沸后污染物的残留比。祝慧娜等[9]考虑各水期的浓度差异,提出浓度参数综合评判的概念,建立了基于浓度参数综合评判的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并利用动态聚类分析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归类。丁昊天等[10]利用模糊化原理将风险等级分为六级,采用采用USEPA推荐模型长株潭地区地下水重金属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
2评价理论体系构建
基于对风险的认识,以地下水作为研究介质,定义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为在一定时间和区域范围内,通过地下水这一环境介质产生的水质污染事件及其引起的人体健康效应与人体可接受水平的偏离程度。而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价正是对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的描述和量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建议。文章按照风险描述、风险量化、风险管理的步骤构建了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价理论体系。
2.1风险描述风险描述亦称风险识别,是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通过收集评价区的地下水水质、水位等资料及人群利用地下水的情况定性判断有无风险及风险大小。包括地下水污染识别和人体健康影响识别。
2.1.1地下水污染识别地下水污染识别主要任务是判定地下水有无发生污染。通过收集有关研究区的环境、水文地质、土地利用方式、污染源分布、地下水化学资料、污染物种类、污染浓度及污染空间范围等资料,开展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常用的方法有F值法、模糊数学法、灰色系统综合评价法[11]。根据《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地下水III类标准是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满足人群饮用水要求[12]。因此当地下水质量能够达到并优于III类标准时,认为地下水污染较轻,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当地下水质量类别劣于III类标准时则认为地下水污染较严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较大的风险。由于地下水储藏于地面之下,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地下水污染状况受污染源排放、水文地质、补给排泄等影响,呈现一定的变化性,且风险不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或结果的概率分析而是要预测不利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和可能性有多大[13],因此有必要研究评价区地下水的稳定性。地下水稳定性研究可以采用数学统计方法,通过给定一个期望值,统计分析连续一段时间内评价区地下水水质、水位的变化情况。根据统计结果分为两种情景,即低于给定期望值时则认为地下水是稳定的,而高宇给定期望值时则认为地下水是不稳定的。这时就需要对地下水污染进行预测,常用预测的方法有数值模拟法[14]、回归分析法[15]、时间序列预测法等根据评价区的具体情况选择预测方法。
2.1.2人体健康影响识别人体健康影响识别是确定研究区地下水污染是否对人体健康有不利影响。通过收集资料和开展现场调查,分析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地下水的供需量、供需方式等确定地下水受体是否为人群。综合地下水污染识别,当研究区的地下水发生污染并且受体为人群时,那么研究区的地下水污染对人体健康有影响,即存在健康风险。
2.2风险量化根据风险识别的结果,对于存在的风险进行量化。目的是为风险管理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具体步骤包括污染物毒性鉴定、暴露评价、剂量-反应评估、人体健康效应测度及与人体可接受水平的比较、不确定性分析。
2.2.1污染物毒性鉴定污染物毒性鉴定的主要任务是识别和判定污染物对人体作用后果。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人体健康》(征求意见稿)对化学物质进行危害鉴定时将物质分为了有阈化学物和无阈化学物。其中有阈化学物质是指已知或假设在一定暴露条件下,对动物或人不发生有害作用的化合物,一般指非致癌化合物。无阈化学物质通常指致癌化合物,是已知或假设其作用是无阈的,即大于零的所有剂量都可以诱导出致癌反应的化合物。目前,欧美一些国家已经建立了关于化学物质的毒性数据库,我国在这方面处于发展中,因此可以借鉴国外的这些权威数据库作为评价依据。主要毒性数据库有:(1)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是隶属于联合国的研究机构,该机构将化学物质的致癌性分为四类:第一类(G1):具有充足的人类致癌性的证据。第二类(G2):具有有限的人类致癌性的证据,(又分为两种情况,G2A:为人类可能致癌物质,其流行病学资料有限,但有充分的动物实验资料。G2B:也许是人类致癌物,其流行病学资料不足,但动物资料充分,或流行病学资料有限,动物资料不足。第三类(G3):具有的致癌证据不足。第四类(G4):具有对人类无致癌性证据[16]。(2)美国环境保护署综合风险信息系统(IRIS),该系统将化学物质的致癌性分为五类:第一类(A):人类致癌物质。第二类(B):很可能的人类致癌物质(又分为两种情况,B1:根据有限的人体毒性资料与充分的动物实验资料,极可能为人类致癌物质。B2:根据充分的动物实验资料,极可能为人类致癌物质)。第三类(C):可能的人类致癌物质。第四类(D):不能划分为人类致癌物质。第五类(E):对人类无致癌性物质[17]。(3)其他的组织机构,如美国研究和发展办公室、国家环境评估中心和超级基金健康风险技术支持中心发展的临时的同行审查数据库,即PPRT;加利福尼亚环境保护局的毒性数据、有毒物质和疾病登记处(ATSDR)的最低风险水平和健康影响评估概要表格,即HEAST等。在进行污染物毒性鉴定时,优先选用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其次为美国环境保护署综合风险信息系统(IRIS),当上述两者系统没有数据时选用其他组织机构获得。
2.2.2暴露评价暴露评价是对人群暴露于介质中污染物的强度、频率、时间进行测量、估算或预测的过程,是进行风险评定的定量依据。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调查评价区域暴露人群分布、暴露频率、暴露强度、暴露途径例如饮水途径、吸入途径、皮肤接触途径、食物链途径、暴露浓度、人群生理特性包括体重、年龄等。另外还应收集相关资料确定人群肠胃吸收因子、皮肤吸收因子等参数,最终评价时间段内的人群暴露量。其中,暴露浓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度,为了减小该因素造成的不确定性,目前多采用蒙特卡洛法进行浓度分布模拟,选择评价区内监测浓度或预测浓度的95%置信区上限为暴露浓度值,对于特殊情况,采用保守思想即为污染物最大浓度为暴露浓度值。
2.2.3剂量-反应评估剂量-反应评估主要目的是量化污染物的毒性数据,建立人群受污染物剂量与不利健康反应之间关系。无阈物质毒性因子采取无阈值方法,以斜率概念表示即以剂量反应关系曲线估计平均每增加一个单位剂量所增加的致癌概率有多少;有阈物质毒性因子的计算是以阈值(又称参考剂量RfD)方法为主。对于毒性因子确定,优先参考毒理学、人体流行病学、临床资料等提供的数据。当数据不足时,尤其对于是一些低剂量、长暴露、范围广的污染物时,一般通过动物实验外推到人体,常用模型有对数正态模型、指数模型β泊松模型。目前,常用的毒性数据库有:美国环境保护署综合风险信息系统(IRIS),世界卫生组织简明国际化学评估文件与环境卫生准则(WJPCICAD;WHOEHC)[18],美国环境保护署暂行毒性因子(PPRTVs)[19];毒性物质与疾病登记署(ATSDR)及最小风险浓度(MRL)[20],美国环保署健康效应预警摘要表格(HEAST)。
2.2.4人体健康效应测度人体健康效应测度也称作风险计算,根据暴露评价所得的人体暴露量和剂量-反应评估确定的污染物的毒性参数,计算人群在评价时间段内的健康风险。
2.2.5人体健康可接受水平人体健康可接受水平是指以人体健康为基本依据,人体所能接收的风险最低标准。对于有阈化学物质,以总风险指数小于或等于1为可接受非致癌风险的上限,即总风险指数大于1时。受体所承受的非致癌风险在不可接受范围内反之。受体所承受的非致癌风险处于可接受范围。对于无阈化学物质,目前国内外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研究较多的以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推荐标准为依据。此外,美国环境保护署、英国皇家协会、瑞典环境保护局、荷兰建设和环境保护部推荐标准[21]。保守起见,笔者认为以总致癌风险小于或等于10-6为可接受致癌风险的上限,即总致癌大于10-6时,受体所承受的致癌风险在不可接受范围内;反之,受体所承受的致癌风险处于可接受范围。
2.2.6健康风险综合评价由于有阈化学物质风险指数和无阈化学物质风险指数的人体可接受标准值是不同的,因此,当地下水中有阈化学物质和无阈化学物质共同存在时,可以采用加权平均法确定最终风险值。
2.2.7不确定性分析不确定性分析是对风险计算结果准确度的评估。风险评价过程中由于信息的灰色性,可能会引入一定的不确定性。分析这种不确定性对于风险管理和风险决策过程是很有必要的。对于地下水污染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分健康风险评价的不确定性主要分析其在数据收集整理、污染物的毒性鉴定、暴露评估过程。较为常用分析方法主要有敏感度分析、一阶误差分析和蒙特卡罗法等[22],应根据不确定性的来源、类型和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
2.3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主要任务根据风险计算结果,分析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以降低风险,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合理建议。对于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管理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施行措施:其一从源头查清导致地下水污染的污染源,实施关闭或增添环保处理设施以达减小污染物排放量目的。其二从受体人群出发,改善人群用水方式以达到减少污染物暴露量。
3结论与展望
篇3
关键词:DAT-IAT工艺 城市污水 生态风险 评估
在我国,对于污水的处理一般采用活性污泥工艺,对COD、BOD5、NH4+-N、SS以及总磷等指标进行控制,使其达标。然而,随着城市污水处理研究的不断进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开始有了更高的要求,单纯的污染物减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水质的无害化开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我国,城市污水主要包括了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两个部分,其中存在着很多不易被降解或者去除的有毒物质,虽然污水在经过处理后,相关指标均能够达到标准,然而水质依然没能保证无害化。由此可见,需要对城市污水处理进行生态风险的评估,从而在生态风险得到降低的情况下,改进污水的处理方法。
一、DAT-IAT工艺处理的概念
DAT-IAT工艺是指连续进水以及连续间歇曝气工艺,是在ICEAS、CASS、CAST以及IDEA的基础上完善而成的一套工艺。DAT-IAT工艺主要采用连续曝气池以及间歇曝气池进行串联,间歇曝气池在相关的工序,例如反应、沉淀以及出水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稳定度以及容积利用率,受负荷变化影响程度较低,同时处理构筑物较少,基建的投资也较低,其发展前景十分之大。然而在目前,DAT-IAT工艺处理还只是停滞在对常规指标的达标处理上,生态风险的评估和调控则缺乏有效发展。
二、材料与方法
1.供试材料
此次研究的水样主要来自于某污水处理厂,采样位置主要为工艺进水口、DAT池以及出水口,供试作物春小麦品系O2K-53-12。
2.指标测定
污水处理厂的DAT-IAT工艺的运行周期为3小时,DAT池连续曝气,IAT池的曝气、沉淀以及排水各位1小时。该污水处理厂的达标排放指标主要包括了COD、BOD5、NH4+-N以及SS,该厂对于BOD5的去除率达到了96%以上,因此在此次实验中对于BOD5不再及你想测定。使用重铬酸钾发对COD进行测定,采用纳氏试剂光度法对NH4+-N进行检测,使用重量法对SS进行检测。处于该工艺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营养物质的去除,在此次实验中还对磷以及NO3--N进行检测,采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对PO43-P进行检测,通过麝香草酚光光度法对NO3--N进行测定。
3.小麦种子发芽以及根伸长抑制试验
使用蒸馏水对进水、DAT水以及出水进行稀释,将其调节为原水浓度的20%、30%、45%、68%以及100%。采用9厘米的培养皿,将两层滤纸铺置于内部,将5毫升相同浓度的水样倒入,使用浓度为2%的H2O2对小麦种子进消毒处理,时间为15分钟,小麦种子需要控制大小均匀,并使用自来水以及蒸馏水分别进行冲洗,次数为3次。每个培养皿的种子数量控制在15粒,并将其均匀防止在滤纸上,放置后加盖,并将其放置生化培养箱中进行培养,生化培养箱的温度控制在25摄氏度作用,无光。上述浓度分别进行3次,直至对照组的发芽率在65%以上且根长在20毫米。对发芽的种子数量以及根伸长情况进行记录和观察,并对种子的发芽率以及根伸长抑制率进行计算。
此次实验中,主要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三、 结果以及分析
1.DAT-IAT工艺对常规指标的去除效果的评价
篇4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风险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进行风险评估,对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与防范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任何企业都有涉税行为,也就存在税务风险,企业的税务风险是涉税行为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的统称。随着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纳税意识也不断增强,税务风险也越来越受到企业与税务部门的关注,企业进行税务风险防范与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可以进一步地规范企业运营流程,确保企业纳税工作的进行;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进行纳税,对涉税事项正确的进行判断,可以更加有效地防范与减少税务风险,同时也能保证税务部门税收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税务风险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一)税务风险不利于内部控制的实现
企业内部控制是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以及对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的而提供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监督决策、资讯与传递以及自我检测等各个方面。税务风险涉及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在每个风险控制点上都要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控制系统,不能保证内部控制更好的实现,所以企业要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这样才可以有效地进行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避免因为税务风险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二)税务风险不利于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与税务风险有很大的关系,企业所有的会计信息与数据是缴纳企业税费的依据,一旦会计信息有错误,直接影响企业税费的准确度,企业因此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与处罚,不利于会计控制目标的实现。另外,对企业来说,没有严格依照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办事也是造成企业税务风险的因素,而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可以不断地提醒企业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经营,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
三、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企业经营行为不规范
企业税务风险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比如领料、产品生产、产品销售等,如果对税收政策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不能准确地确定纳税项目,或者有一个环节出现错误等都会造成税费计算不准确,最终导致企业少交或者多交税款,多交税款给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支出,少交税款则会带来税务机关对企业进行相应的处罚等。另外,产品进行折扣与折让等情况的销售要开具发票才可以减少应税收入,而有部分的企业在制度上没有进行规定,也形成了很大的税务风险,所以企业在生产经营时要注意每个生产细节,严格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
(二)企业财务行为不规范
企业的财务行为不规范主要是指企业财务行为有不符合税法规定的情况。比如:有的企业将津贴、交通补贴等让员工用报销的名义找票冲抵来逃避个税;还有企业采用不规范的财务处理方法,甚至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弄虚作假,使其失去了作为企业“资产质量体检表”的应有作用,导致企业的财务信用等级下降,影响企业的资金借贷等。
(三)其他原因
企业财务制度不完善,企业员工职业道德素养缺失,会计部门工作人员的失误或者对工作不负责,对会计制度没有清楚的认识以及对各项经济活动没有正确的认知;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工作不到位或者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没有相应的预警机制,信息反馈速度过慢等也是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四、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措施
(一)企业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要防范税务风险就应该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对企业内部所有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建立考核制度促使工作人员加强学习,了解企业税务制度以及相关规定,同时,企业进一步规范内部规章制度,明确每个岗位员工的责任。企业有足够的防范意识也就能最大程度地做好防范工作,减少因为细节问题而导致的税务风险。
(二)企业要完善内部的会计控制体系
企业税务风险很大程度上都与企业会计部门相关,任何的会计工作没有进行到位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对相关的操作程序、操作方法等进行规范,比如:材料的领用体系、产成品入库体系等,这样可以尽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失误,也可以更加及时地进行信息的反馈与核对。另外,加强对国家最新会计、税务等方面法律法规制度的学习,保证企业会计政策及财务制度与国家相关政策的一致性,及时更新企业对策,按政策要求进行生产经营。
(三)企业要加强内外监督力度
企业要更好的发展,就要保证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同时进行。内部监督包括: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内部约束、内部舆论压力等,内部监督可以有效地发现各个部门的错误,促使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也能够规范企业会计行为,规范各个部门生产经营方面的工作。外部监督主要是税务部门、审计部门的监督,还包括行政机关、社会媒体等各个方面的监督,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监督作用,也有利于整个市场经济秩序的发展。
(四)企业要注重信息的沟通
企业进行税务管理,要充分考虑到纳税信息的流通性与途径,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企业可以及时与税务部门进行沟通,比如:企业可以建立纳税信息系统,一旦有相关的纳税信息,企业便可以快速、有效地了解,这样可以最快地对纳税政策进行学习,收集相关的税法规定并进行及时更新,保证企业内部控制、财务处理流程与原则符合最新的税法规定。另外,企业内部信息沟通也很重要,会计部门与产品管理部门等各部门之间及时有效地进行沟通,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五)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实力
时刻关注企业财税政策企业为了降低税务风险,对于招聘的员工要进行严格的审核,通过业务培训、素质考核等方式能提升税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实力。在招聘过程中,企业招聘合适的人员进入企业工作。业务培训方面,首先要注重业务人员工作态度以及对集体环境适应能力的培训,以提升员工的素质为主,使其深入了解企业产品、经营业务、投资项目、企业发展方向、未来的趋势等内容。
(六)加强税务风险评估
篇5
一、税收风险管理理论基本内容
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按照《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给出的定义,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包括以下主要工作: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风险管理理论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的理论,它针对各行业特点,综合运用各种风险分析手段、工具,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预测,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使风险和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达到最大限度的管理效能。
笔者认为,税收风险管理是指税务机关围绕总体税收管理目标,通过在税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税收管理的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其基本流程:收集风险管理信息——风险评估——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税收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包含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在内的税收风险评估。
二、目前风险管理理论在税源管理中运用现状及不足
在日常税源管理实践中,有许多管理方式已无形中引入了风险管理理论。如我国在纳税评估、涉外税收审计中所做的工作已具有风险管理的特性。再如建立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的良性互动机制,也是防范税收风险所采取的一项组织协调措施。还有基层税源管理部门在税源管理中建立税负、物能耗指标、成本构成指标等预警体系,加强税源监控。这些做法的目的是为了防范税收风险,具有税收风险管理雏形。但与风险管理理论要求,不管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一)风险管理意识不足。就纳税人而言,在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道路”上,往往采取不计较任何风险希望以最快的方式获得回报,以侥幸的心态对待税收风险。而税务机关在风险意识上,则过多地从规避执法责任方面考虑税收风险,错误地把规避执法责任作为税收风险管理的目标,没有将实现税收管理目标,即最大限度地实现税收征收率的最大化,减少税收流失作为税收风险管理的目标。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税收风险管理重点放在对内监控上,而对纳税人没有建立一个长期防范税收风险策略,对税收风险缺乏系统地、定时地评估,缺少积极主动的风险管理机制,不能从根本上防范风险以及其所带来的损失。以致重大偷税骗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业性或地区性税收流失,以及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重大工作失职等案件不能得到有效遏制。
(二)没有建立与税收风险管理相适应的风险信息收集标准及传递渠道。当前税收机关掌握的纳税人信息是基于纳税人在自行申报的基础上形成的税收管理信息,这是税收管理信息的主要来源,这些信息只反映纳税人基本生产经营情况,由于部分小企业财务核算水平低,财务信息“失真”、不完整。同时税务机关基于减轻纳税人负担的考虑,没有建立旨在实施税收风险管理的信息收集标准和制度,实施税收风险管理基础尚未建立。基层税源管理部门要想实施税收风险管理,就必须花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去采集和核实信息,由于税源管理中管户多人手少的矛盾较为突出,即使实施税收风险管理也是局部的、短期的、缺乏全面性和长效性。
(三)没有建立完善税收风险管理预警系统。要进行税源管理风险评估必须要有“参照物”和分析模型,也就是预警系统。要对税收风险进行因素分析,系统的梳理税收的风险要素、风险环节、风险行业、风险区域、风险时期和风险来源,找准风险控制点,就必须要建立预警机制和预警指标体系,提高风险评估和认定的准确性,才能使税源管理部门和税收管理员对税收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卓有成效地开展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工作,以提高税收风险预警与控制能力。而目前尚未建立一套有效、完整的风险管理预警系统。
(四)税收风险管理职能过于分散不利于风险管理。现行的税收征管理模式是一种建立在专业化管理基础上的分权管理体制,虽然经过几次征管理改革,建立以县(区)局实体化为基础的税源管理体制,实现了县局集中征收,税源管理权分散在各个职能分局(部门),由于配合、联动不够,未形成税源管理一体化与集中的税收风险管理职能体系,难以集中优势重点加强对重点风险点的管理,很难达到的分类管理目的。
三、如何在税源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理论
要将风险管理理论运用到税源管理中,按照税源管理的特点和业务流程,应建立健全税收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和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税收风险管理预警和双向控制机制。
(一)建立健全税收风险管理流程。税收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主要包括:收集风险管理信息、进行风险评估、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税收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包含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在内的税收风险评估。
1、风险管理信息收集或采集。信息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信息也就无法作出税收风险评估,不完整或失真的税收信息直接影响税收风险管理的效率。税收风险评估的第一步工作是根据税收风险管理业务需求对纳税人有关信息进行采集,信息来源于外部和内部,对收集的信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数据平台,实现信息共享。(1)收集内部信息。主要是企业申报信息和税收管理员管理过程中收集和采集的信息。(2)收集外部信息。主要是与纳税有关部门的信息,如海关、银行、地税、工商以及其他经济管理职能部门。(3)收集风险管理典型案例。主要是由于风险失控导致税收流失的案例以及通过风险管理减少税收流失的案例,通过典型案例,收集税收风险管理的重点。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辩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三个步骤,这是税收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应设立专门机构负责。主要是税务机关税源管理部门和风险评估人员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提炼、对比、分类、组合,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辨识是指查找纳税人各业务单元、各项重要生产经营活动及其重要业务流程中有无风险,有哪些风险。风险分析是对辨识出的风险及其特征进行明确的定义描述,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发生的条件。风险评价是对税收管理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风险的价值等。进行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应将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定性方法可采用集体讨论、专家咨询、政策分析、行业标杆比较和调查研究等。定量方法可采用统计推论、计算机模拟等。在进行税收风险评估时,应统一制定各风险的度量单位和风险度量模型,并通过测试等方法,确保评估系统的假设前提、参数、数据来源和定量评估程序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定期对假设前提和参数进行复核和修改,并将定量评估系统的估算结果与实际效果对比,据此对有关参数进行调整和改进。
3、制定解决方案。根据税收风险评估发现的风险,制定出相应的税收管理措施及应对解决方法。方案一般应包括风险解决的具体目标,所需的组织领导,所涉及的管理及业务流程,所需的条件、手段等资源,风险事件发生前、中、后所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以及风险管理工具。
4、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税务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应定期对各部门和业务单位风险管理工作实施情况和有效性进行检查和检验,对部门和业务单位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进行评价,提出调整或改进建议,出具评价和建议报告。税源管理部门应依托现有的信息化条件建立贯穿于整个风险管理基本流程,连接上下级、各部门和业务单位的风险管理信息沟通渠道,确保信息沟通的及时、准确、完整,为风险管理监督与改进奠定基础。
(二)建立完善税收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总局在2001年依法治税工作会议上提出:“内外并举,重在治内,以内促外”的依法治税指导思想,推进依法治税是税务部门长期抓好的重点工作。重在治内就必须要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措施,这与风险管理要求是一致的。一是建立内控岗位授权制度。对内控所涉及的各岗位明确规定授权的对象、条件、范围和额度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超越授权做出风险性决定;二是建立内控报告制度。明确规定报告人与接受报告人,报告的时间、内容、频率、传递路线、负责处理报告的部门和人员等;三是建立内控批准制度。对内控所涉及的重要事项,明确规定批准的程序、条件、范围和额度、必备文件以及有权批准的部门和人员及其相应责任;四是建立内控责任制度。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的原则,明确规定各有关部门和业务单位、岗位、人员应负的责任和奖惩制度;五是建立内控审计检查制度。结合内控的有关要求、方法、标准与流程,明确规定审计检查的对象、内容、方式和负责审计检查的部门等;六是建立内控考核评价制度。把各业务单位风险管理执行情况与绩效薪酬挂钩;七是建立重大风险预警制度。对重大风险进行持续不断的监测,及时预警信息,制定应急预案,并根据情况变化调整控制措施;八是建立重要岗位权力制衡制度,明确规定不相容职责的分离,对内控所涉及的重要岗位可设置一岗双人、双职、双责,相互制约,明确该岗位的上级部门或人员对其应采取的监督措施和应负的监督责任,将该岗位作为内部审计的重点等。①
(三)建立差别化分类管理规则。税收管理部门和风险评估人员在对各类信息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按行业对企业风险程度的高低进行分类、分级,形成下宽上窄的金字塔式税源构架,对处于金字塔不同层次的纳税人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对金字塔底层广泛的、守法的纳税人,推行自我管理,建立自我评估机制,税源管理部门和税收管理员对其进行简单的监督和观察;对金字塔中间纳税人采取加强纳税管理性辅导和评估相结合的管理方法,督促其提高税收风险意识和纠正潜在的税收风险;对金字塔上层抵触税法、不守法的纳税人,则要采用重点管理控制、纳税评估、稽查和移送法办等措施。依据金字塔管理思想,从资源配置考虑,税收风险管理的重点是金字塔顶端的高风险企业。②
篇6
【关键词】税收风险 财务报表 财务分析
一、税收风险和财务报表分析的概述
在税收风险上,对公司的不确定性税务风险,这种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要承担的税收法律风险,由于主客观原因导致对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理解的偏差,或是在对税收管理、财务税务计算和执行上,没有按照未付税的执行税法的有关规定,以至遭到补税甚至被税务机关查处而增加滞纳金、罚款等,甚至面临刑法处罚的严重情况。二是企业应承担的税收财务风险,企业相关涉税行为因未能准确使用相应税法或对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缺乏了解缴纳完全不必要的所得税费用,企业税负有所增加。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即利用分析财务报表,尽早识别和控制税收风险,从而做出相应的防范便可减少因发生税收风险而造成的利益损失。
企业财务报表包括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部分,它们能够进反映一定时期之内企业的财物状况、资金流动、经济活动效果等。税务机关也会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数据整理,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现状进行了解,并做出相应的评价。
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在识别税收风险中的运用
税务风险评估是企业加强税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它是根据有关运用数理统计知识,在对税收风险识别的基础之上,在税务机关对企业进行纳税申报评估之前对企业存在的税收风险进行预测、量化、分析、排序、判断以及再确定风险等级的管理活动。在税收风险评估指标当中,企业财务会计报表是最为重要的数据来源之一。如: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等数据,都能够从财务报表当中进行了解和计算。而财务报表中的总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比率指标,在税收风险评估当中,也是十分重要的指标。同样,税务机关基于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全面掌握,也会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分析。同时根据征管信息系统的税款数据,对企业纳税申报的合理性与真实性进行判断和辨别。
三、案例分析――以A房地产公司为例
(一)公司背景资料
A是一家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和经营和酒店物业,近年来大力推进多领域跨越式发展战略,成为一家大型企业集团。因此,其税收风险不仅受企业重视,而且是中国证监会、投资者及行业竞争者所关注的焦点。
关注2014-2015A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并计算其增减变动率,如:“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16.34%、“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1.46%、“销售税金变动率”44.66%、“管理费用变动率”11.6%、“财务费用变动率”36.38%、“资本公积变动率”8.82%、“营业外支出变动率”-80.11%、“营业利润变动率”22.28%、“利润总额变动率”23.83%。另外,2014-2015年A公司入库地方税数据增减变动率为:“营业税变动率”-0.53%、“城市维护建设税变动率”-0.54%、“教育费附加变动率”-0.51%、“企业所得税变动率”0.29%、“个人所得税变动率”1.45%、“房产税变动率”1.9%“土地增值税变动率”-0.3%、“土地使用税变动率”0.86%、“其他”0.78%。
(二)识别和评估公司税收风险
A公司l生的业务涉及增值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多项税费。在此通过年度主要财务指标并借助税收风险评估,以便从具体方面发现税收风险。涉及企业所得税的指标变动率预警值分别为:“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10%、“财务费用变动率”>10%、“管理费用变动率”>5%、“营业外支出变动率”>20%、“其他应付款变动率”>10%、“资本公积变动率”>0、“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销售利润变动率配比”≈100%、“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配比”≈100%。
将2014~2015年A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变动率与预警值比较后可发现风险并将其描述为:财务费用变动率超过预警值,公司可能出现税前列支资本化利息、超金融机构借款利率支付利息等问题;管理费用变动率超过预警值,可能存在税前多列支管理费用;资本公积变动率超过预警值,可能存在受到返还税费、接受捐赠、债务重组收益未确认;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销售利润变动率配超过预警值可能存在不配比结转成本或销售税金及附加的问题;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配比远远超过预警值,表明公司存在虚增收入、少转成本,或当年建材价格下降、商品房售价却大幅上涨等现象。
(三)对税收风险结果分析
通过对A公司税收风险的识别及简单的评估,分析得出其可能在以下六个方面存在较大的税收风险:一是由于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市场的国家宏观调控,在不断出台一些新的利息、税收调控政策下,可能会加大公司在税收上的不确定性。二是因为公司50岁及以上的涉税人员没有及时更新其原有的税务知识体系导致错误。三是公司内控制度不完善,控制、防范税收风险的能力不足。四是公司有利用借款利息避缴税款的行为,关联交易和不公平的条件等行为的存在。五是由于财务人员缺乏对公司整体性和全面性的考虑和判断导致公司在投融资及重组过程税务筹划失误,而给公司造成风险和损失。六是公司未采取国家给予的税收优惠的优势。
四、总结
本文以识别财务风险为目的,探索和强调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对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充分利用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着重分析表内数据之间、表与表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及时识别风险,关注财务信息与涉税信息的异常波动。二是自觉增强企业良好纳税观,强化税收通过风险意识实现合理优化纳税,可以地有效避免及降低企业地纳税风险,使其持专业素质,续健康地发展。三是分配专业素质高的涉税人员可以有效提升企业规避税收风险的能力。四是建立一个能够合理表达企业需要的与税务机关良好的税企关系,积极向税务机关进行政策咨询,学习最新的税收政策,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积极的政策分析、应用,在化解企业税收风险的同时,为公司谋求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吴曲峰.财务报表分析在纳税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14.
篇7
【关键词】税务风险;风险成因;规避
1 企业税务风险的概念
所谓税务风险,是企业的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的遵守税法规定,而可能导致的未来经济利益的损失,具体表现为企业涉税行为影响纳税准确性的不确定因素,其结果会导致企业多缴税造成损失,或者少缴税遭到税务机关的处罚。
2 企业税务风险的成因
在这样瞬息万变的经济背景下,企业的税务风险主要源自于税收政策的变化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具体来说,表现为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即内在原因和外部诱因。
2.1 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内在根源
2.1.1 企业内部税务控制制度不健全会导致税务风险
企业内部税务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了确保其战略发展目标,提高税法的遵从度,制定的预防、审查、发现和纠正错误及舞弊的一系列制度和规程。然而,现在许多企业并不重视这方面的建设,税务风险意识不强,缺乏必要的专业税务机构的设置。一方面,一些企业的财务部门会兼负会计和税务两种职责,那么当财务部门发现企业存在某些税务问题时,就会试图通过一些账面调整来规避税收风险,这样会致使税务机关认定其产生了偷税等违法行为。另一方面,还有些企业虽然设置了专门的税务部门,但是也只是程序性的履行某些纳税义务,缺乏良好的税务规划,没有将税务理念较好的贯穿到企业各部门的建设当中,当然也就不能充分的考虑到节税等有利于规避税务风险的各项行为。同时,税务人员的能力和个人责任心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税务风险的大小。
2.1.2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会导致税务风险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内控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组织及岗位责任制、内部审计制度、合同管理规定、仓库管理制度等等。而企业内控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科学,从根本上制约着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程度。如果一个企业的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很多问题,如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技术不高,管理秩序混乱,对税法精神缺乏一个良好的认识。在实务操作中,一些财务或税务人员,由于专业知识的局限性,或明知有风险而又不主动作为,在税务上不作为或乱作为,表现出的职业道德素质的缺乏。
2.1.3 缺乏完备的内部税务审计制度会导致税务风险
很多企业并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税务审计制度,由于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缺乏相关的税务知识而不能很好的对企业的涉税事务进行定期检查和有效的评估,而只是根据相关税务机关的硬性要求被动地对企业涉税活动进行自查,或者是委托外部的税务中介进行检查,进而产生了外包风险。然而,有些税务中介并不能如想象中那样很好的完成这些工作,往往是由于外聘的税务机关并没有完全的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涉税状况,甚至由于一些利益原因随随便便就给企业出具审计报告。
2.1.4 税务风险预警机制尚未建立会导致税务风险
企业的税务风险具有一定的规律,它的发生绝非偶然,可以通过建立完备的税务风险预警机制有效的避免。目前,我国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很少能够建立完备的风险预警机制。
2.1.5 企业税务筹划不当会导致税务风险
目前,很多企业并没有进行税务筹划,而进行税务筹划的企业却没有通过有效的合理的税务筹划来减轻税负。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往往会由于过于主观,对政策理解有误或出现偏差,同时,由于税务的一些政策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制定的,并不具有通用性,由此便会造成政策适用错误而产生税务风险。
2.2 导致企业税务风险的外部因素
2.2.1 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
现阶段,由于我国税务行政管理体系复杂,企业的涉税行为可能会涉及多个税务执法主体,不同的税法主体对同一涉税行为的理解和处理可能会有所不同。其次,税制的公平性欠缺,我国的现行税制是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增值税的非中性设置,营业税的大量重复课税,不同规模的和所有制形式以及内外资企业的税收差异等必定增加企业的避税和逃税动机,进而产生税务风险。同时,由于一些税务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有高有低,以及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在税务机关享有自由裁量权和税收法规的行政解释权的情况下,就会大大增加企业的税务风险。
2.2.2 我国税法体系复杂
由于我国税法体系庞杂,现行税制设置共19种税,比较复杂,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规定模糊、笼统,也会造成征纳双方理解上的偏差,不同层次的税收法规存在一定的差异或冲突,均影响了企业的涉税行为,增加了税务风险。同时,由于我国税法属于成文法,对法律责任的判定主要基于执法者对法律条文的理解,而在我国税收法定主义观念淡薄,立法层次较低,行政解释居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必定使纳税人处于不利地位,从而加大了税务风险。而且,我国税制改革和政策变更频繁,2008年“两法”合并后,实行了新的《企业所得税法》,2009年实现了增值税完全转型,尤其是我国“打补丁”似的立法程序和部门规章制度铺天盖地而来,使企业无所适从,加大了企业的税务风险。
2.2.3 稽查力度不足与惩罚力度不强
我国现行税收征管实践中,稽查面不广,基差频率不高,一般只是举报个案点差或者随机调查,存在企业纳税户多,税务机关的稽查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一些小的企业就会偷逃税款,这样如果被税务机关发现必定遭受严厉的处罚。
2.2.4 信息不对称
由于税务中介并不能完全掌握纳税人的实际收入和纳税行为方面的相关信息,那么,在纳税人提供的信息不够准确充分的情况下,就会产生税务筹划和财务会计等方面的风险。其次,由于自身利益的原因,税务中介作为人,也会在过程中出现问题。
3 企业税务风险防控与规避
税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但却是可以化解和规避的,因此要努力将税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3.1 依托信息系统开展税务风险管理
所谓的税务风险管理,就是将识别和应对遵从风险的一般原理运用到税收管理中,以加强对纳税人登记、申报、报告和缴纳税款等行为的管理,目的是对纳税人的税务风险进行识别和处理,进而不断的提高纳税遵从度。它是伴随着西方风险管理理论的运用而兴起的。同时,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税务机关都已经意识到税收风险管理是提高纳税人遵从税法的有效手段,将税务风险管理理念大胆创新的运用到税收征管实践中,进行了科学化、专业化的税收管理。
为了使企业有效的规避“税务门”事件,建立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2009年5月5日,正式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指引》中提示了四大防控重点,一是设立税务风险管理机构,二是风险识别与评估,三是风险应对策略和内部控制,四是信息与沟通。《指引》在企业集团中得到了实践应用。首先,它要求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经营状况,内部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税务风险特征,来建立相应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其次,还要求税务风险管理应由企业的董事会来负责监督并参与决策。同时要求,企业应该税务管理人员的角色,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将税务风险管理的工作成效与相关人员的业绩考核相结合。
3.2 建立健全税务风险内部控制
控制税务风险的第一步就是识别评估税务风险。税务风险识别是为了识别与评估企业涉税方面的重大风险。税务风险识别过程包括风险识别准备,相关资料的收集,实地调查分析以及落实查证问题。税务风险评估应遵循的原则是合规合法、方法科学、人员独立和成本效益原则。税务风险评估方法是定性与定量技术的结合。定量是对税务风险在数量上的分析,定性是对税务风险在质量上的分析。其中就税务风险评估而言,定性是绝对的,而定量是相对的。评估程序大概分为,询问本单位管理层与内部相关人员、分析程序、观察与检查。一般公司的税务风险控制包括三个层面,治理层风险控制、管理层风险控制、和执行层风险控制。同时,税务风险评估应该掌握重要性,可能性和时间因素这几个关键点。
3.3 完善税收法律制度及税务制度
在这个时代的要求下,在税收征管法中,国家已经通过立法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纳税人应当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权利,防范税务风险。要完善税收法律制度,依照法律程序充分表达自己合法的法律意见,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建立税务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税务是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加强税收征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蔡昌.税务风险揭秘[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篇8
一、进行税务风险防范的意义
税收的征收是单向的,税收主体间权利义务存在不对等性,企业一旦面临涉税风险,将会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结果一般都很不乐观,主要表现为:第一,因为税务机关对企业不当的税务行为,例如:偷税、骗税、抗税等行为,具有永久追缴权,所以,税务风险在时间上具有不可撤销性,这也被看做是企业税务风险不同于其他风险最显著的地方;第二,如果企业的经济业务致使纳税行为模糊,就有可能导致企业多缴税或者少缴税,这也会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风险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进行风险评估,对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与防范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任何企业都有涉税行为,也就存在税务风险,企业的税务风险是涉税行为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的统称。随着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纳税意识也不断增强,税务风险也越来越受到企业与税务部门的关注,企业进行税务风险防范与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可以进一步地规范企业运营流程,确保企业纳税工作的进行;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进行纳税,对涉税事项正确的进行判断,可以更加有效地防范与减少税务风险,同时也能保证税务部门税收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税务风险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一)税务风险不利于内部控制的实现
企业内部控制是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以及对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的而提供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监督决策、资讯与传递以及自我检测等各个方面。税务风险涉及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在每个风险控制点上都要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控制系统,不能保证内部控制更好的实现,所以企业要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这样才可以有效地进行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避免因为税务风险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二)税务风险不利于内部控制目?说氖迪?
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与税务风险有很大的关系,企业所有的会计信息与数据是缴纳企业税费的依据,一旦会计信息有错误,直接影响企业税费的准确度,企业因此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与处罚,不利于会计控制目标的实现。另外,对企业来说,没有严格依照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办事也是造成企业税务风险的因素,而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可以不断地提醒企业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经营,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
三、基于内部控制的税务风险防范思路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针对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展开内部监督与管理的重要单元之一,在财务控制中发挥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是防范企业税务风险的重要工具之一。从内部控制角度入手,在企业税务风险防范过程中可采取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进行改善,通过健全内控工作体系的方式指导内控活动的有序开展。企业内部环境是界定企业内控空间的具体标准,内部控制相关的环境单元包括人力组织与安排、制度建设、企业治理这几个方面。从防范企业税务风险的视角出发,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必须通过董事会在企业战略计划以及经营管理计划中详细列举税务风险的管理目标,在税务顾问与税务部门的密切配合下,以现行《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版》中有关规定为依据,共同确认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行为活动中的涉税事项以及税务风险的管理方案等内容。并且,企业日常经管活动中的涉税事项还必须依托于健全的内控框架为依据执行。其中,一方面是在事业部、管理层等重要机构部门下增设专门的税务管理工作岗位(条件允许时应增设税务工作部门),或也可通过外包纳税事项的方式对涉税业务进行规范;另一方面,企业应对内部税务风险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将税务风险防范措施纳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参考《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版》标准,与企业自身业务以及管理架构相结合,对税务管理具体流程以及控制方法进行设计,以实现对税务风险的有效控制。
第二,加强信息沟通,巩固企业税务风险防范力度。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实施不单单涉及到价值流转的问题,信息流转同样非常重要。从税务风险防范的层面上来看,风险管理必须综合考虑税务信息受经营管理活动影响而产生的流动以及流动方式,具体工作岗位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以便采取措施对税务风险进行科学防范。在此过程中,加强信息沟通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企业基础税务信息系统,应有专人负责对税收相关法规政策信息进行动态收集并及时更新,使企业内控机制的运行、财务管理体系的运行与现行税法中的有关要求相符合;(2)应在税务机关部门与企业之间构成良好的交流沟通机制,围绕企业经营管理业务开展中的税务风险问题进行畅通无阻的沟通
第三,重视对涉税风险的评估,以强化企业风险控制水平。在我国现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版》中明确规定了企业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具体要求与标准。从防范税务风险的视角上来看,风险防范的重点在于过程控制、企业信息沟通、信息监督、风险评估这几个方面。首先,企业必须完善税务风险的风险评估机制,将税务风险纳入风险评估范畴中,以准确识别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涉税业务内外部相关风险,并确定企业可承受的最大风险底线(包括可接受风险水平以及整体税务风险承受能力这两个部分),在此基础之上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系统风险特定税务风险发生可能性以及发生风险后的损失范围,为风险防范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将纳税风险防范工作机制引入内部监督体系中。在将纳税风险防范机制引入内部监督体系的过程中,关键是通过涉税自查以及内部审计这两项手段对企业涉税风险进行科学预警。具体来说,(1)企业内部审计中必须将有关纳税事项的审计作为重点对象,遵循重要性原则对纳税事项进行科学判断;(2)加强对涉税业务活动的专项检查,及时纠正并应对已发现的问题。在检查评价涉税业务时,除内部审计应发挥自身价值以外,还可由企业按照有关规定聘请专业税务中介机构进行独立审计,以实现对税务风险的合理控制。
篇9
关键词:审计式税务稽查;注册会计师审计;纳税检查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刍议审计式税务稽查与传统税务稽查、审计业务的异同
收录日期:2014年3月12日
一、审计式税务稽查与传统税务稽查
传统税务稽查是税务机关以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为依据,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和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义务情况进行的监督、审查制度;而审计式稽查借鉴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和流程,有模板可循,按照规定格式行动,更加程序化。
审计式税务稽查查前调取数据详尽分析,发现疑点,准备充分;而传统稽查选案往往没有如此详尽的查前分析评判,随意性较强。
审计式税务稽查后必须给企业提供纳税建议,而传统稽查只管追补流失的税款,疏于纳税服务。
审计式稽查各税统查,各生产经营环节统查,数据建模,内查外调,工作量较大。查前预警阶段下达自查提纲,让纳税人自查,鼓励引进社会中介帮助自查,自查从宽,检查从严,检查之前制作检查计划书,确定检查人员、检查方法、结案时间,结案时间到了仍未查结的,经稽查局长批准,可以延期。进户后先行告知纳税人检查内容、检查人员、检查时间、检查纪律、举报电话等,纳税人明确自身权利义务。注册会计师审计中审计方要取得被审单位管理当局申明书,明确被审单位管理当局责任和义务,审计式税务稽查也要取得查前承诺,向被查企业送达企业承诺书,要求企业保证提供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否则将依法负有法律责任。检查过程重延伸式、解剖式稽查,资料、凭证、协议、合同、物资流与现金流、发票与货物等详细检查,各税种统查;而传统稽查往往是蜻蜓点水,虎头蛇尾,通常包括查前准备、实施检查、分析定案、审批、送达执行、立卷归档等六个环节。定案是税务稽查的终结性工作。在定案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提出处理意见,经审批后,即可送达当事人执行。
针对对象不同,审计式稽查工作周期长,工作量大,所以只针对大中型企业,小企业就没必要搞审计式稽查了。
传统税务稽查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复核、对账、调查、审阅、盘点、比较分析。基本方法主要有全查法与抽查法,顺查法与逆查法,现场检查法与调账检查法,比较分析与控制计算法,而审计式税务稽查丰富了稽查的程序和手段,引入三大程序,即风险评估程序、符合性测试程序和实质性测试程序,根据需要单独或综合运用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性程序等。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基础的抽样技术在税务稽查中的应用成为可能,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推广使联网数据稽查成为可能。
二、税务稽查员稽查企业纳税事项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企业账目
税务稽查员稽查企业纳税事项以前也是手工为主,对象是会计账簿、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现在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都是纳税事项证据的来源,大部分企业的会计处理已经实现信息化,无论是稽查企业纳税事项还是注册会计师会计报表审计,必须在计划和执行时对企业信息技术进行全面考虑。信息系统的使用,给企业的管理和会计核算程序带来很多重要的变化,数据存储截止、存取方式以及处理程序影响到稽查的线索,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必须基于系统的数据来源及处理过程考虑数据准确性以支持相关结论。国家“金税”工程的设计和完善应该借鉴和联系“金审”工程,审计机关用得较好的AO2011(现场审计系统)完全可以类似地用于审计式税务稽查。加强对稽查人员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培训,借鉴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常用的审计软件,和软件公司合作开发适用于税务稽查的软件,完善和升级“金税系统”。我国审计署“十二五”规划中有“加大对国家信息化建设情况的审计力度,建立和完善电子审计体系”。笔者认为,“创新审计方法的信息化实现方式”依然会是发展趋势。
税务稽查主要环节有选案、检查、审计和执行。选案时难免有人为偏好,不同的检查组,在检查环节对相同的企业,检查的结果可能大相径庭。在审理环节如果检查不全面,审理也就无法全面,因此检查人员与审理人员意见往往一致,形不成有效制约制衡机制。执行环节检查结束前,检查人员可以将发现的税收违法事实和依据告知被查对象;必要时,可以向被查对象发出《税务事项通知书》,要求其在限期内书面说明,并提供有关资料;被查对象口头说明的,检查人员应当制作笔录,由当事人签章。
注册会计师会计报表审计是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准则要求的,典型的像审计工作底稿三级甚至更多级的复核制度,重视审计服务作用,把握成果转化是关键。
税务稽查部门向被查对象发出《税务事项通知书》,税务稽查之前制作检查计划书,类似于会计师事务所编制的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稽查过程中形成稽查工作底稿,记载稽查过程、方法、线索、证据、处理意见等,整理汇总后制作《税务稽查报告》,下达《税务处理决定书》,国家税务总局《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在不断完善中,可以借鉴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加强质量控制,税务稽查的相关计划、工作底稿、稽查报告、税务处理决定书等引入复核制度。
事后廉政反馈,由税务监察部门寄发税务稽查人员廉政监督卡,由企业填写后直接寄往税务监察部门,不得由检查人员收寄。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等是经过评价记录而且要接受注会协会监管和财政部门检查的。税务稽查部门的廉政行为除了要加强纪检监督,也要加强第三方监督。目前,审计机关执行的税收征管审计是监督税务部门依法履职,加强对税收征管机制、专项优惠政策和重大税收制度运行情况及效果的调查、分析和评估。我国审计署“十三五”规划中还是要强调加强税收征管审计的,有利于提高税收征管核算水平、完善税收征管环境、减少税务机关越权行为。
三、账项基础方法与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税务稽查如果局限于涉税会计凭证和账簿的详细检查,只是以账项为基础,花大量的时间在对账合账上。例如,对建筑行业企业的税收征管,从征税环节看,涉及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契税、个人所得税、城建税、印花税等多个税种,建筑业企业经营周期长,会计核算业务复杂。由于企业规模大,经济活动和交易事项内容丰富,需要的稽查技术也日益复杂,需要有效率的检查方法。20世纪五十年代起以内部控制测试为基础的抽样审计给税务稽查的启示是把视角转向企业的管理制度,特别是会计信息赖以生成的内控,节约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是一种有效分配审计资源、降低审计风险的方法,用在税务稽查中,流程更加程序化、规范化,更有力于提高效率、规避风险。
四、审计式税务稽查模式与注册会计师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审计式税务稽查改进了传统的选案、稽查、审理、执行四个关键环节,引入风险评估程序,风险评估程序为稽查人员识别需要特别考虑的领域、设计和实施进一步稽查程序提供了重要基础,有助于稽查人员合理分配资源、获取充分适当的稽查证据。注册会计师在风险评估中用的一些方法都可以类似地应用到税务稽查中,检查之前采用分析性程序,如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企业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同行业比对,财务信息各要素,各个比率及与历史同期的比对等,评估税务风险,确定疑点,利用各种联网数据进行计算机模型分析比对,做到事前详尽了解,发现一些重点疑点,带着重点和疑点进企业,一一检查清楚上述疑点,顺藤摸瓜,减少盲目性。
税务稽查停留在过去的账项基础就像处于详细审计阶段,仅依赖于实质性测试的结果,很多审计历史案例告诉我们,仅有实质性测试程序是远远不够的。税务稽查当然不能故步自封,要与时俱进。许多重点税源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分支机构、子公司、关联方越来越纷杂,纳税人都在学习税法,合理避税,追补税收收入、以查促管需要税务机关稽查部门站在更高的视角,稽查程序更规范化,人员要有向注册会计师看齐的业务素质、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怀疑态度,在稽查方和纳税人的博弈中才能赢得主动权。
稽查目标集中在发现重大涉税问题,要求稽查人员自始至终保持专业怀疑,并需要更多的专业判断;深入了解企业及其环境,多渠道了解企业所处的行业及同行情况,发现企业潜在的经营风险及财务风险,并评估财务报表发生重大税务风险;以风险评估结果决定稽查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如果评估企业发生重大税务问题的风险很高,则需要特别的稽查程序;以风险评估决定收集证据的质量及数量:风险评估越高,所需涉税证据的证明力就越强,数量也越多。控制测试用于评价企业内控设计与执行有效性,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相似,了解企业的关键内控点,发现薄弱环节。税务稽查人员不仅要了解税收政策,更要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了解每个业务循环的内部控制制度,掌握控制测试的方法,如实填写稽查工作记录。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实质性测试是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具体有几百种详细的审计技术与方法,稽查手段,实际上远远不止这些手段。当然,稽查手段和审计方法在应用上是有区别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实测是针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漏报,税务稽查是针对企业涉及偷逃税款、违反税法的财务事项。
五、审计式税务稽查纳税服务与注册会计师对企业提供的管理建议
税务机关制发行政处理处罚决定书时,还要附上对企业账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建议,做好纳税服务工作,详尽的向企业提出税务管理方面的薄弱点,由于审计式税务稽查是全方位税务检查,因此相应的纳税建议也较全面。
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审计报告终结审计之前也要给被审单位出具管理建议书,建议对方怎样完善管理制度,提供合理建议。税务稽查执行方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对广大纳税人当仁不让地提供纳税服务,也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帮助企业规避税务风险,提高企业税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涉税处理和应变能力;同时,在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促进国家税收环境健康发展,合理合法执行国家税收政策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谢忠艳.税收审计式稽查的有关问题研究[J].天津经济,2011.3.
篇10
关键词:税务风险;成因分析;建议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6月10日
一、税务风险的定义及其影响
税务风险指由于企业税收制度和纳税义务的存在而给企业未来经济利益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具体而言,税务风险指一个企业做出的税务决定或者实施的税务活动等导致企业各种有形或者无形损失的可能性,可能性包括遭受法律制裁的可能性、声誉损坏的可能性以及造成财务损失的可能性。
税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税务风险可能导致企业的声誉受损。企业的税务问题通常使得银行、供应商等对企业的信用产生怀疑,不利于企业更好地与供应商进行合作,难以取得银行的贷款;二是税务风险可能会使企业的管理者和其他相关人员受到法律的处罚,不利于企业的正常经营;三是税务风险有可能使企业丧失一些已经享有的权利,如一般纳税人资格、税收优惠资格等,随着这些资格的丧失,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可能难以进行,企业面临严重的经营风险。此外,这些资格如果要想重新获得,企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付出更多的资源,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四是税务风险可能会导致企业遭到处罚,大量现金用于支付罚款或者补付所欠税款,会使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从而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总之,企业必须要加强对税务风险的管理,及时预测风险、规避风险,才能避免损失,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税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企业自身经营管理因素导致的税务风险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导致的税务风险。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税务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对税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更无从谈起。主要表现在部分企业为了精简机构的设置,降低费用的开支,会让财务人员身兼数职,会计和税务双重兼职的现象也较为普遍。一些企业对发现的税务问题通过账项调整来解决,不仅使会计数据对经济业务不能进行反映更有甚者被税务机关认为是偷税和漏税的行为,遭到处罚。还有些企业的税务人员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较差,责任心缺失,日常简单的纳税申报、税款计算等基础的工作都会做错,给企业带来了潜在的危险。
2、企业经营多元化带来的税务风险。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使得很多企业规模日益增大,业务涉及的行业也越来越多,接触的税种也越多,有的业务涉及到增值税,有的涉及到消费税有的涉及到营业税,企业经营活动的复杂性极大地增加了税收风险。此外,随着企业兼并和收购数量的增加,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企业往往在对被兼并或者收购的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在收购或兼并完成后才发现兼并或收购的企业存在税务问题,这也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例如:如果被兼并的企业存在以前年度的偷税问题,一经发现,税务机关就会要求企业承担补足税款以及支付罚款金额;如果被收购企业在收购前已将固定资产提完折旧,这会使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减少,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
3、税务筹划不当导致的税务风险。有些企业没有设置税务岗位或者设置了税务岗位但只是机械的按照规定履行纳税义务,没有将税收筹划的理念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对企业的税务没有进行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筹划,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些企业进行了税务筹划但是税务筹划时偏于主观的判断,没有对政策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对政策的理解出现偏差导致税务筹划没有起到降低企业税负的作用。
4、税务风险预警机制尚未建立导致的税务风险。税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如果对税务风险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评估也能够发现其中的规律。一些实践经验表明:完备的税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对企业潜在的税务风险起到有效的缓冲及规避作用。然而,我国的一些企业集团公司尚没有建立起完备的税务风险预警机制,一些小企业对于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就更不用说了。
(二)企业外部因素导致的税务风险
1、复杂的税法体系导致的税务风险。我国的税法体系庞杂,税种较多,也较为复杂,有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文件规定的较为笼统和模糊,使得税收在征纳双方之间存在理解性的偏差,同时不同层次的税收法规也存在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纳税行为,增加了企业的税务风险。我国税法属于成文法,税务机关掌握税收的最终解释权,执法者对法律条文的理解是最终法律责任判定的依据,行政解释权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纳税人必将处于劣势,这也加大了企业的税务风险。此外,我国税制改革和政策的不断变更,使得企业不断的进行纳税调整,一旦没有及时掌握税收政策的变动必然会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2、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稽查力度不足。首先,我国税务行政管理体系较为复杂,企业的涉税行为往往会涉及到多个税务执法主体,然而不同的税务主体对同一涉税行为的理解不同,必然对涉税行为的处理也就不同,这会使企业无所适从;其次,税务执法人员素质的高低会影响到其对税收法规的理解和对业务的处理,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税务风险;最后,在税收征管的实践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税务机关往往仅针对举报的个案或者随机抽查,使得一些企业存在侥幸心理,偷逃税款,这也加大了企业的税务风险,一经查出,必然会面临严厉的处罚。
三、提高企业应对税务风险的建议
(一)建立税务内部控制体制是管理税务风险的最优办法。有效的税务内部控制是控制税务风险的有效制度保证。税务内部控制要综合考虑税务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五个方面。内部控制环境主要要设置企业税务架构、企业文化以及设置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内部机构的设置必须要合理,满足企业实际生产经营中的税务处理需要。税务风险评估中重要的是对风险进行识别,找出造成企业税务风险的影响因素,总结企业风险控制的关键点,对于识别出的风险要考虑其可能性与影响程度,从而确定应对风险的策略,在风险评估完成后要建立税务风险案例数据库,为以后进行税务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持。企业要明确规定对内部活动进行控制,包括组织规划控制、授权控制、文件记录控制、绩效控制、职责分工控制、审核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等。企业要完善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机制,实现企业税务信息的有效沟通。对于企业税务的监督要坚持在内部税务控制实施的情况下进行持续监督,对于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要对内部控制的特定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检查,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
(二)加强税收政策研究。企业的税务管理部门要关注国家宏观经济走向,注意产业政策的调整,重视会计制度的变化,收集和整理与企业有关的税收政策信息,并对企业使用的税收政策进行仔细的研究,不仅可以预防和降低因税收政策变动导致的税务风险,还可以降低企业应采用错误的税收政策而带来的税务风险。此外,企业税务管理部门要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与沟通,及时了解税收政策,及时得到税务机关的提醒,确保自己对税收政策的理解与税务机关一致,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
(三)建立一支能力过硬、责任心强的税务人才队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离不开大批高素质的税务管理人才,企业必须要建议一支专业知识过硬、职业道德良好的税务人才队伍。企业管理者必须要重视人才的重要性,不断地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税务人才,给予员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及时对税务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同时,企业必须要给予员工较多的薪酬激励,保证队伍的稳定性。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小红.对企业税务风险的几点思考[J].时代金融,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