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控制范文

时间:2023-04-05 20:44: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风险控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全风险控制

篇1

聚焦移动互联时代的金融风险防控,来自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及金融软件服务供应商的代表展开热议。中国银监会信息科技监管部副主任单继进表示:“金融机构信息化建设经历三个阶段,一是以会计电算化为开始的记录数据阶段,二是以数据大集中为标志的集成数据阶段,三是以管理系统建设为起点的应用数据阶段。”

“为应对大数据时代下的监管挑战,银监会EAST系统正逐步部署、安装。该系统建设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我们的数据模型采用的是封闭的数据标准;另一方面,我们对数据库是开放的,各种数据库都可以接进来,再去做模型或是做自己的应用系统。整体来看,我们的思路是比较超前的。今年,整体EAST系统将实现全线应用实施,各地银监局将完成全辖中资法人机构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数据采集和监管应用。”

在信息技术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方面,中国工商银行也走在前列。工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谭路远表示:“针对移动互联网金融特点,工行一要监控网络接入,二要实施接入的识别防范,三是在运营层面强化数据通信加密。”为此,工行始终坚持自主设计和自主研发的主导思想,牢牢把握IT系统架构,进行产品与程序的异构组合,不断完善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的防范体系。

金融与互联网的结合应是一种优势互补,而非风险叠加。对此,浙商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杜志亮表示:“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控也要坚持银行业风险防控的体现。”

他提出五点建议,一是要建设完善的信息安全制度,建立大行业协作以及跨行业、不良信息、数据分享机制。二要依托互联网技术,通过跨行业的客户身份认证和核实,实现客户在线帐户认证、变更、交易、监测、注销,并通过法规进行明确。三是要规范互联网金融参与者的行为,界定交易,明确电子签名规则。四是建立全社会征信系统,完善征信机构的产品以及技术创新,满足互联网金融新的征信需求。五是确保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在创新、风控、资本要求等方面,实现相对统一的业务监管要求,规范互联网的金融创新。

篇2

既有线路大、中修施工的特点是,列车运行密度大,车速快,安全要求高,施工项目多,配合单位多,施工战线长,封锁时间短,作业量集中,人工机械交叉施工,干扰大,在一定程度上破环了轨道原来的稳定性,直接威胁着行车安全和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当某一环节稍有疏忽就会留下隐患,酿成事故。因此必须设计施工全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控制,做到人人把关,控制好每一关键环节整体控制,才能保证行车安全和施工安全。我们把施工全过程(即从施工前的准备到竣工后的验交)作为一个连续运转的链条,按作业程序划分为9个关键环节,即:(1)施工前准备;(2)驻站登记;(3)施工防护;(4)封锁前的准备作业;(5)封锁点内作业;(6)开通前线路的检查;(7)消记交点;(8)开通后整修、检查;(9)作业人员安全撤离现场。紧紧围绕以上9个关键环节排查各施工项目在每个环节的控制重点,制定每个环节的风险控制,共9项42条,在施工安全控制中收到了明显的效果。(附:风险管控表)

2对施工作业实施分类分项控制

施工项目多,每项作业的安全要求不同,作业标准不同。为使每个工种、每个岗位,对每项重点作业明确干什么,怎么干,达到什么标准,我们对每项重点施工项目逐项、逐岗立标明责,实施分类分项控制。职工当日干什么,岗位什么标准,安全注意事项。作业中作业标准,作业质量。作业后的总结分析,从而避免了施工布置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标准不明、作业漏项、违章作业等问题。

3强化现场控制

为强化对现场施工作业全方位、全过程的、全天候的安全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安全、质量问题,发现违章违纪违标作业当场纠正,并填写“三违”通知书提出整改意见,督促落实整改,带动了一线职工的业务素质的提高,遵章守纪,作业标准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违章违纪违标现象基本杜绝,班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自我控制能力明显提高。

4严格考核,促落实到位

我段在健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作业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以安全、质量、任务、管理和职工素质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段考核工队,工队考核班组,班组考核个人。每月考核一次,考核力度于职工工资与月度奖金挂钩。采取了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对有安全、质量问题的单位和个人,实行一票否决,绝不迁就,并将考核结果公布。在干部职工中形成了危机感、紧迫感,并转化为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主动自觉的对安全负责,形成人人关心安全,处处保证安全的良好局面。

5效果

篇3

[关键词] 探险旅游 安全保障 风险控制

人类进行探险活动的历史,非常的久远,甚至可以说自人类出现起就从未停止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的需求也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走马观花”式的吃住行游购娱,个性化的呼声和要求越来越多,探险旅游开始成为都市人群,尤其是年轻人所热衷的时尚。所谓探险旅游是旅游者到人迹罕至或险状环生的环境进行的充满神秘性、危险性和刺激性的旅行考察活动。目前,很多国家开辟了探险旅游,如泰国的骑象探险旅游,丹麦的狗拉雪橇探险旅游,还有乘汽球环球旅行,驾脚踏飞机或滑行器飞渡海峡,驾游艇或小船周游世界,乘独木舟横渡大西洋等。而以科学考察为主要目的的探险旅游,种类繁多,如高山探险旅游,沙漠探险旅游,海洋探险旅游,森林探险旅游,洞穴探险旅游,极地探险旅游,追踪野生动物探险旅游,寻找人类原始部落探险旅游等。

在我国,探险旅游处于起步状态,安全因素是最大的顾虑与障碍。2006年5月1日,新疆43名户外运动爱好者徒步穿越“天师古道”遭遇风雪,31人被暴风雪围困失踪达7天之久;5月3日,北京女孩小倩在穿越内蒙古的库布齐沙漠时遇难;5月14日,天津登山爱好者李伟在攀登昌平沟崖大山时被滚落的山石砸中受伤抢救无效死亡。仅这一个“黄金周”所暴露出来的探险旅游安全问题就令人触目惊心。

那么,探险旅游的安全保障体系应当如何构建?遵循怎样的发展模式?

一、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探险旅游的规范管理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新兴的探险旅游模式要予以足够的重视,现阶段,我国的探险旅游处于旅游者的自发阶段,没有专业的运作模式,大多为民间形式的户外运动俱乐部,安全保障措施不到位,且出现事故之后,责任不明确。因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针对我国探险旅游的现状,可采取一下措施:

第一,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从法律的角度,明确探险旅游安全工作责任。针对探险旅游形式多样、组织程度低、事故风险高的特点,要区分不同类型、不同情况,明确安全工作责任,加大安全管理工作力度。对有组织开放的探险旅游市场,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加强对探险旅游的重点地区、重点单位和重点环节的监管监查;对经营探险旅游的旅行社和景区,要落实企业和单位的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各项安全措施,完善组织接待条件和应急预案,增强安全保障能力;对已经形成规模的探险旅游项目,要依靠当地政府,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责任体,共同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第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公众的探险旅游安全教育。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对发生的探险旅游事故及其原因向社会公布,警示从事探险旅游的单位和人员吸取教训,举一反三。要大力宣传安全第一的观念,介绍探险旅游常识,增强安全风险意识,认清冒险旅游的危害,培养理性出游的习惯,营造全社会关注安全旅游的舆论氛围。要广泛宣传商业保险的作用,提高对保险的认知度,引导探险旅游者购买保险。

第三,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开展对探险旅游的调查研究。探险旅游安全管理涉及面广(如沙漠探险、洞穴探险、丛林穿越、登山越野、乘坐热气球、潜水等),专业化强,工作难度大,必须扎扎实实做好相关工作。各级旅游管理部门要重点做好对探险旅游的调查研究。针对本地组织和接待探险旅游的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全面分析,查找安全工作漏洞。对已开展的探险旅游项目,要逐一进行摸查,对其组织实施、安全设施和风险防范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主动会同当地民政、体育和工商等部门,对组织各类探险旅游的企业和单位进行调查备案,切实掌握情况。对本地区探险旅游资源的特点、现有的保障条件和救援力量等情况,制定和完善安全保障措施。

第四,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引导探险旅游的规范化管理。为了把探险旅游纳入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轨道,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在总结探险旅游发展经验基础上,会同业内外有关专家,动员社会力量,借鉴国外成熟的管理办法,积极探索探险旅游的规范化管理方式。

二、旅游企业对探险旅游的专业化运作

探险旅游蕴涵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其发展前景不可小觑,许多积极进取的旅游企业早已盯上了这块“蛋糕”。但由于运作过程中,风险系数较高,旅游企业的探险旅游业务仍处于摸索阶段。笔者认为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旅游企业对探险旅游运作的专业化程度。

第一,对从事、开展探险旅游的旅游企业要进行严格审核,在企业的规模、质量保证金、专业的领队数量、从事旅游运作的时间长度等方面都要有硬性的考核标准,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允许开展探险旅游业务。以此设立从事探险旅游业务的门槛,确保实力强大的旅游企业能专注于旅游路线开发,避免市场上“鱼龙混杂”。

第二,旅游企业在设计探险路线时,必须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进行科学的、严谨的设计。探险旅游首先是“旅游”,在充分保证旅游者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追求新颖、刺激和独特。每条探险路线都必须是经过旅游企业反复地实地考察、研究、论证,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有足够的防范措施、应急措施,才能向市场推荐。

第三,对旅游企业所开展的探险路线作出数量上的限制,旅游企业在开展探险旅游业务时不能搞“大而全”,必须做到“专而精”,每拓展一条探险路线,就要作成安全系数非常高的“精品”。

第四,从事探险旅游的旅游企业必须拥有一批经验丰富、技能过硬的专业探险领队,并在探险旅游目的地发展当地居民作为专业向导。领队和向导必须对自己所带领的团队负责,若因认为原因出现事故,必须承担相应责任。

第五,旅游企业与保险公司加强合作,旅游企业必须为参加探险旅游的旅游者购买保险,保险公司加强对探险旅游的监督,同时分担旅游企业的风险。考虑到我国现在旅游行业中的意外伤害保险赔付范围不够全面,旅游企业可以建议旅游者购买寿险等险种,从而使保障更加健全。

第六,旅游企业组织探险旅游时,必须根据路线的实际情况,对参与者的身体状况、精神状况作出严格的限制和考核,对身体状况、精神状况不能适应探险旅游者坚决予以谢绝。对参与者要进行充分的安全警示和技能培训,并

明确双方的责任。

三、探险旅游参与者安全意识的加强

探险旅游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参与者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要有充分的安全意识。在2006年5月1日,新疆户外运动爱好者徒步穿越“天师古道”的活动中,被暴风雪围困失踪达7天之久的参与者中,居然包括5个小孩,最大的13岁,最小的6岁,这一事例充分暴露了探险旅游参与者安全意识的淡薄。其他类似事件更是不可胜数。

因而探险旅游参与者对探险旅游的风险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盲目地进行所谓的探险活动,尽量做好详尽的防护措施:(1)选择安全系数较高的旅游目的地;(2)参与专业、正规的旅游企业组织的旅游活动;(3)量力而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旅游路线和探险内容。严禁未成年人、老年人或身体状况不合适的人员参加探险旅游;(4)参加探险旅游的相关培训,懂得自我救护,了解野外生存技巧,熟悉寻求救援的方法;(5)充分了解旅游的内容,包括目的地的地域特征、天气状况、交通条件、救援电话、救援设施等等;(6)配备探险所需要的装备,准备一些急救药品;(7)购买保险。

探险旅游是随着市场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专项旅游品种,具有广阔的市场。虽然在运作中具有一定的风险,但更体现了其非凡之处,对青年旅游者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故而不可“堵”而应“疏”,只要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和旅游参与者,三方采取积极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手段,就可以构建安全保障系统,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内,那么探险旅游就可以获得充足、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雁:《户外探险频频出险,探险旅游资源将接受风险评估》,《法制日报》,2006年6月22日

篇4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发展,如今企业在管理工作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由此大大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的同时,也造成信息安全的隐藏风险,这对企业造成的危害不可小视。基于此,本篇文章就企业安全风险管理的内容出发,阐述了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

信息安全;风险;控制;信息系统

一、企业信息安全风险主要内容

随着我国信息建设的推进,如今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在企业运行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信息安全的风险也逐渐显露了出来。如何既能借助信息技术开放共享企业的信息资源,继而达到高效办公的目的,又能规避企业核心信息、商业机密等重要信息的泄露,逐渐成为摆在企业面前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传统的信息安全技术,包括防火墙的设置、入侵检测、扫描漏洞、加密数据等对网络底层数据的安全防护工作,但随着电子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这样简单的防护措施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的信息安全需求。如何才能称之为安全的信息,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

1)完整性。

首先要保证信息在收集与整理的过程中避免主观上或者客观上的“失真”。其次要保证数据储存的安全性,不能出现缺漏、遗失、损坏等影响信息数据完整性的情况;最后要选择科学合理的信息采集与加工方法,从而保证信息的完整性;

2)保密性。

包括保障已被授权的用户能够访问权限范围内的信息以及对于非权限范围内的信息的不可访问,以及对特殊资料的不可复制、不可影印等权限的设置;

3)可用性。

指在技术层面上保证用户的顺利访问和对用户的使用,即保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可用性。

二、企业信息安全风险控制分析

2.1电脑病毒、黑客入侵。

企业信息处于开放的网络环境下,暴露在众多木马病毒以及黑客攻击的威胁之下。一旦感染恶意病毒或是被他人侵入企业信息系统内部,可能会导致企业重要资料被窃取、商业信息丢失、内部数据被篡改、通讯消息被窃听、企业电子网络系统瘫痪,无法正常运作、加密措施失效、设备运行发生错误等恶劣影响、这些状况都会给企业带来无可估量的损失。

2.2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疏漏。

信息安全工作是一个长期性、持续性的工作,且除非出现大的纰漏否则无法直接感受到该工作的作用,这导致大部分企业难以在这方面的管理与经费支出上拥有足够的自发性与主观能动性,这既是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本身的性质导致的,也是企业趋利的性质导致的。

三、企业信息安全风险控制策略

3.1优化企业网络防火墙,提高外部威胁防范能力。

鉴于当前网络病毒的盛行和黑客入侵行为的猖獗,企业应将防止此类行为放到企业信息安全工作的首位。而强化防火墙设计则是对应于此类威胁的强有力的手段之一,企业的网络电子设备大多配置有防火墙,但存在版本过低、系统陈旧以及防火墙产品不够安全等问题。另一方面,企业网络系统中大多装设了过多功能和品牌相异的电子安全产品,这些软件之间无法兼容,反而会起到负面效果。对于上述问题,企业可以聘请专业的IT技术人员检查本企业的网络防火墙状况,并进行改善和定期升级。或是引进当今较为先进的企业信息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即统一系统平台+独立功能模块。这一设计理念旨在提高企业信息安全防护水平,并且优化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环境。

3.2提高员工信息安全意识,规范信息网络操作行为。

信息安全不仅要从硬件环境下功夫,还要重视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要建立科学严谨的企业信息安全规范守则,以此来强化企业中个人信息安全防护意识;使得信息安全工作落实到企业的每一个员工身上,落实到平日工作的方方面面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的管理及运行过程中,应当重点加强内部信息管理的管控力度,提高网络电子设备的硬件水平,以便于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长处,规避信息安全风险所带来的危害,切实掌握好企业信息管理这把“双刃剑”。

作者:刘志勋 单位: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山东石油分公司

篇5

1化妆品典型的安全事件

1.1二恶烷事件2010年7月,香港媒体报道称,在某款国产洗发产品中发现含有致癌物质二恶烷。之后又报道在其他企业的2款洗发水中检出二恶烷,含量分别为8.8mg/kg、2.9mg/kg,另在一款婴儿沐浴露中也检出含有6.6mg/kg二恶烷,引起消费者恐慌。二恶烷,CAS号123-91-1,化学名称为1,4-二氧杂环己烷,又称二氧六环、1,4-二氧己环,无色液体,稍有香味,可与水和多数有机溶剂混溶,在自然环境中对水的亲和性较强,且不易为生物所降解,常见的用途是溶剂、乳化剂和去垢剂等。在由环氧乙烷制备聚乙二醇及含聚乙二醇类结构的表面活性剂时,通常会产生副产物二恶烷。因此,化妆品常用原料如聚乙二醇类、聚乙二醇脂肪酸酯类、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类和聚山梨醇酯类等表面活性剂都可能含有二恶烷残留物。二恶烷可通过吸入、食入、经皮吸收进入体内,有麻醉和刺激作用,在体内有蓄积作用。接触大量蒸气会引起眼和上呼吸道刺激,伴有头晕、头痛、嗜睡、恶心及呕吐等症状。对皮肤、眼部和呼吸系统有刺激性,并可能对肝、肾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急性中毒时可导致死亡,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和美国政府工业卫生会议(ACGIH)列为潜在致癌物质,属于化妆品中禁止使用的物质。澳大利亚卫生局的官方网站对二恶烷的评估技术文件及推荐标准认为,除食品和药品外,在日常消费品中,二恶烷的理想限值是30mg/kg,含量不超过100mg/kg时,在毒理学上是可以接受的。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根据有关单位开展安全风险评估的结果,拟将化妆品产品中二恶烷残留限值确定为30mg/kg,并规定化妆品申报时,需要对风险物质进行识别和风险评估。

1.2邻苯二甲酸酯事件2010年10月15日,多家网站转载新闻报道称,根据某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有12种香水样品被检出含有一种叫邻苯二甲酸酯的物质,检出率达92.3%;护肤类与洗涤护发类化妆品的检出率则分别为47.1%和30.0%。在儿童护肤类化妆品中亦有2件样品分别被检出邻苯二甲酸酯。之后,一家环保组织披露,在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四大城市随机购买了聚氯乙烯材质的玩具样品30份,具体包括幼儿玩具、幼儿戏水用具、幼儿泳圈和婴儿游泳池等,其中有21份含有邻苯二甲酸酯,其中一只绿色玩具球的邻苯二甲酸酯含量甚至达到43.1%[6]。邻苯二甲酸酯,又称酞酸酯(PAE),是邻苯二甲酸形成的酯的统称,包括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酯苄酯(BBP)、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及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等,是一种挥发性很低的黏稠液体,有特殊气味,不溶于水,溶于大多数有机溶液。邻苯二甲酸酯由邻苯二甲酸酐和醇在酸(如硫酸)催化剂存在下酯化而成,能起到软化作用,被普遍应用于玩具、食品包装材料、医用血袋和胶管、乙烯地板和壁纸、清洁剂、油和个人护理用品(如指甲油、头发喷雾剂、香皂和洗发液)等产品中。邻苯二甲酸酯在软塑料玩具及儿童用品中存在会危害儿童的肝脏和肾脏,引起儿童性早熟;化妆品的芳香成分如指甲油含有该物质会增加女性患乳腺癌几率,危害到她们未来生育的男婴的生殖系统;人工合成化学品里该物质会使男性数量和生育能力下降。欧盟2005年12月27日指令2005/84/EC要求所有玩具及育儿物品中,DEHP、DBP及BBP的含量不得超过0.1%;所有可以放入儿童嘴中的玩具及育儿物品,DINP、DIDP及DNOP的含量不得超过0.1%。美国方面ASTMF963法令规定所有玩具及育儿物品中,DEHP、DBP及BBP的含量不得超过0.1%;所有3岁以下可以放入儿童嘴中的玩具及育儿物品,DINP、DIDP及DNOP的含量不得超过0.1%。台湾卫生署1997年12月25日卫署药字第0970333062号令,规定DBP、BBP及DEHP等不得添加到化妆品中,由于技术上无法避免的原因,化妆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残留量不得超过100mg/kg。我国《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规定正戊基异戊基邻苯二甲酸酯(n-Pentyl-isopentylphthalate)、双正戊基邻苯二甲酸酯(Di-n-pentylphthalate)、双异戊基邻苯二甲酸酯(Diisopentylphthalate)、苯基丁基邻苯二甲酸酯(Benzylbutylphthalate)、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Bis(2-ethylhexyl)phthalate)、邻苯二甲酸双(2-甲氧乙基)酯(Bis(2-methoxyethyl)phthalate)及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phthalate)等7种邻苯二甲酸酯为化妆品禁用组分。

1.3氢醌事件2011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化妆品监督抽验中,在某款美白面膜中检出氢醌,不符合《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的规定。氢醌,化学名称1,4-二羟基苯,化学式为C6H6O2,呈无色或白色结晶,在空气中遇光易变色,其水溶液在空气中能氧化而变成褐色,碱性介质中氧化更快,易溶于乙醇和乙醚,微溶于苯。在我国目前普遍使用苯胺法生产。《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规定,用于人造指甲系统时,限制使用量为0.02%;用于染发剂时,最大允许使用浓度为0.3%。氢醌不得用于美白去斑类产品。研究发现,氢醌可以抑制酪氨酸酶的生成,具有淡化肤色的作用,但长期使用氢醌会引发外源性白斑病和褐黄病,并可对许多系统及器官产生毒害作用,具有多作用机制、多遗传后果的特点。

1.4苯酚事件2011年12月2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监督检验中发现,在多款宣称有美白去斑的化妆品中检出苯酚。苯酚,CAS号108-95-2,又名石炭酸、羟基苯,是最简单的酚类有机物。常温下呈无色晶体,有腐蚀性,常温下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液,当温度高于65℃时,能跟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暴露在空气中呈粉红色。苯酚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用它可制取酚醛树脂、己内酰胺、双酚A、水杨酸、苦味酸、五氯酚、2,4-D、己二酸及酚酞n-乙酰乙氧基苯胺等化工产品及中间体,在化工原料、烷基酚、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医药、农药、香料、染料、涂料和炼油等工业中有着重要用途。此外,苯酚还可用作溶剂、实验试剂和消毒剂,苯酚的水溶液可以使植物细胞内染色体上的蛋白质与DNA分离,便于对DNA进行染色。苯酚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可抑制中枢神经或损害肝、肾功能。吸入高浓度蒸气可致头痛、头晕、乏力、视物模糊以及肺水肿等。眼接触可致灼伤。可致皮炎。苯酚在化妆品中属禁用物质,不得人为加入。化妆品中苯酚主要来源于苯氧乙醇夹带或分解产生,日本药事法规定苯酚为允许使用的防腐剂,但使用量须低于0.1%。

1.5丙烯酰胺事件香港消费者委员会曾针对市面上30款面霜和润肤乳液进行测试,结果发现7款样品含有可能引致神经中毒及致癌的化学物———丙烯酰胺单体残留量,其中6款产品超过了内地和欧盟标准,包括多种知名品牌。丙烯酰胺,又称2-丙烯酰胺(Acrylamide),呈白色晶体,是一种不饱和酰胺,能溶于水、乙醇、乙醚、丙酮和氯仿,不溶于苯及庚烷,在酸碱环境中可水解成丙烯酸,室温下稳定,但熔融时则骤然聚合,易燃,受高热分解放出腐蚀性气体。丙烯酰胺源于聚丙烯酰胺。后者是一种聚合物,可作为增稠剂、流变改性剂和乳化稳定剂应用于化妆品中。聚丙烯酰胺的经口或者经皮急性毒性很低,再加上分子量高,难以透过皮肤,所以其安全性较高。但丙烯酰胺单体则能够通过皮肤和胃肠道,引起各种不适。《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规定,聚丙烯酰胺属限用类物质,要求在驻留类护肤产品中丙烯酰胺单体最大残留量为0.1mg/kg,在其他产品中丙烯酰胺单体最大残留量为0.5mg/kg。丙烯酰胺具有亲代毒性和遗传毒性,当其进入体内后,会在体内与DNA上的鸟嘌呤结合形成加合物,导致遗传物质损伤和基因突变。丙烯酰胺具有神经毒性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危害,且可能致癌,对眼睛和皮肤亦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1.6石棉事件2009年4月2日,韩国媒体报道称,韩国保宁制药和Babyra等著名婴幼儿用品制造企业所生产的婴幼儿爽身粉中,被发现含有石棉,其中涉及了中国市场上进口的婴儿爽身粉。石棉是由二氧化硅与铝、钾、铁及镁等元素以不同形式组成的硅酸盐类矿物产品,具有高抗张强度、高挠性、耐酸碱和热侵蚀、电绝缘和可纺性。目前石棉制品或含有石棉的制品有近3000种,主要用于机械传动、制动以及保温、防火、隔热、防腐、隔音以及绝缘等方面,其中较为重要的是汽车、化工、电器设备和建筑业等制造部门。石棉不会经皮吸收,但会被吸入和进口摄入。当细小的石棉纤维被吸入人体内,就会附着并沉积在肺部,造成肺部疾病如棉肺及胸膜间皮瘤等。石棉为化妆品中的禁用物质。化妆品中的石棉主要来源于滑石粉原料,如爽身粉、痱子粉类及某些防晒产品中可能会因使用滑石粉存在石棉残留问题。2009年4月2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关于加强以滑石粉为原料的化妆品卫生许可和备案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规定,凡申请特殊用途化妆品卫生行政许可或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的产品,其配方中含有滑石粉原料的,申报单位在产品申报或备案时,应提交具有计量认证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该产品中石棉杂质的检测报告。

2化妆品安全风险控制

2.1政府科学监管化妆品安全风险控制是系统工程。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包括化妆品风险监测评估、化妆品风险评估及化妆品风险管理等要素在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化妆品风险控制体系,并应有相应的措施作为保障,如建立包括安全指标在内的化妆品标准体系,鼓励和支持开展与化妆品安全有关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先进技术和管理规范研究,对化妆品生产实行许可制度管理,强化上市后的监督管理等。此外,化妆品安全风险控制还应树立科学监管理念,创新监测评价机制;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建立规划实施机制,确保规划目标实现等方面进行全方位保障,确保化妆品风险监测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施正常运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化妆品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建设的设想和目标。

2.2企业自律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企业作为化妆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在化妆品及原料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加强内部管理,鼓励引入GMP管理模式,确保生产经营过程安全可控。企业应加强科研创新,尤其在化妆品配方、生产工艺和原料选用等方面,如谨慎选用化妆品的组成成分,对于每一种原料,需详细检查是否符合现行法规,其用法用量是否符合规定;新原料开发和成分选用应进行风险评估,检查最终产品的局部耐受性;选用合适包装以保护产品质量,尽可能避免误用或意外的危险性;同时还应该设安全性评价人员,建立化妆品召回制度等。

篇6

【关键词】电力调度;安全风险控制;措施;不安全因素

【中图分类号】TM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1-0301-01

电力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动调度自动化系统在全国广泛应用。由此调度自动化系统各项指标也被纳入到了电力生产安全考核项目当中,对其实行安全管理和对其提出更高的安全要求成了新的重要课题内容。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任何疏忽大意和不规范的调度行为都可能影响到电网的安全和稳定,严重的可能会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

1对电网调度不安全因素的分析

(一)系统运行中存在不安全因素

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广泛应用的今天也对电力自动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电力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无形中为电网的安全又加设一堵“保护墙”。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待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中不安全因素的存在确不得不引起重视。

(1)系统自身的因素

系统自身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系统自身存在的缺陷、警告信息过多、装置老化、运行模式单一。系统自身存在的缺陷包括产品设计不当或者在工程施工不当,埋下安全隐患;警告信息过多是指在运动时告警信息既无用,又过多。由于这些信息过多很容易就会将真实的事故信号给淹没了,使调度者因未及时发现问题而导致监控安全隐患;装置老化的问题会影响到系统运行的速度,还会影响到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系统的运行模式比较单一,现在还在使用单通道或假双通道的运行模式(这两条通道使用的是同一种介质),这种运行模式一旦造成了系统通道故障很难立刻恢复,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到调度端实时监控,使调度员判断产生误差,直接就会造成调度失误。

(2)环境因素

环境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人机混杂、设备运行环境得不到保证,加上目前多采用UPS提供停电时的临时电源,并且缺乏电源维护管理的相关措施,很容易给设备安全运行带来隐患。此外,由于系统接口众多,若采用服务器双卡或三卡内桥式分段网络实现和公司MIs联网,没有实现物理级上的隔离,调度监控网络极易受到病毒及黑客的威胁。

(二)管理上存在不安全因素

(1)管理上的不安全因素,

管理上的不安全因素也包括在应用过程中新模式和新装备的具体应用,这将会带来管理方式上的变化。比如在电力调度过程中调度员直接在调度端计算机上操控,这种行为将会给监控和安全调度带来隐患;许可人不能与在变电站进行检修工作的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沟通;有些部门在对安全基础工作上缺少认识,忽略现场管理工作,这样就会没有及时的反事故措施的跟进和更新;技术管理不到位,运行规程过于简单,因而不能使设备的变动及时地编进到规程当中。

(2)存在着误下命令、误送电和延误送电,其次是对检修工作缺乏计划性安排、对管理漏洞缺乏计划性处理。误下命令指的是调度员没有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在进行换岗交接时没有对系统运行晴况做一个系统的检查再填写交接记录,导致误下命令;因为交接时不清楚所以在核对不清时进行操作极可能造成错误;误送电指的是因为调度员没有严格地执行调度操作管理制度中的各项规定,或者在手续不清时就进行送电就导致了误送电。延误送电指的是因为调度员自身原因,在电力调度实施过程中执行意识淡薄,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差,对系统运行实际状况没有搞清楚,不熟悉具体的工作流程,而耽误对重要用户的准时送电。

2、电力调度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一)加大在技术改革上的投入力度

对于自动化运行设备在工作当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要做好登记和记录,针对那些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总结出来进行讨论并做出具体防范措施的制定方案。在对设备自身存在的问题研究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让新技术不断地在生产中应用开来。具体可以在以下几个环节给予更多的关注:在初期进行设备采购时要严苛把关,对方案详细研读后决定产品的选用。产品在施工阶段的把关工作仍然不能懈怠,最后就是正式投入使用前的竣工验收工作,每一个阶段都有它的把关内容和要点,所以每个环节都要认真的对待;其次,在设备运行期间要严格遵守设备的巡检制度,定期的改善设备的环境。对于影响系统安全的设备要及时申请更换,避免由于设备原因而导致的事故发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做好及时地处理工作。

(二)大力开展人员培训

作为管理层要认识到建设一支业务精良的管理队伍离不开对人员的管理,对人员的管理需要不断地更新观念、提高业务能力,以满足安全管理工作要求;其次要注意对员工整体素质的培训、业务技能的加强工作和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理能力;最后,加大对调度员的岗位监督管理和岗位责任制度具体落实。在工作当中对于安全认识不到位、思想散漫和工作不严谨等现象一定要杜绝其存在。

(三)通过制度规避风险

为了能够更好的落实好安全管理工作,离不开系统和完整的监督管理考核制度。制定出的监督机制和管理考核制度要具有可行性,在安全工作当中,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这样才能保证其他人员能够严于律已,不存在有超越于制度之上的人存在。此外,制度要更多的体现到现场作业过程中,对于在现场作业检查和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地处理安全隐患,然后再依制度办事追究具体负责人的责任。通过完善运行值班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消除一切习惯性违章现象。在技术措施方面,按照“严、细、实”要求严格执行“三票两制”,坚持调度命令的预发制,调令复诵制等,严格认真审核调度命令票和操作票,并进行严格考核,大型复杂调度操作指令票由班长、分管调度所长审核。

篇7

1.1风险管理论述

所谓的风险管理主要就是指在具体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针对具体的生产经营流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问题进行有效的识别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为恰当的一种处理手段进行控制和管理,进而避免这些风险隐患危及到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最大程度上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性。

1.2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中的必要性

对于当前电力企业的发展来说,面临着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其发展也必须要得到一定的改善,尤其是随着用电量以及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加,电力企业只有在保障自身安全生产经营的基础上才能够提升其服务的水平和效果,而对于这种安全生产经营工作来说,必要的风险控制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只有做好了风险的控制工作才能够避免其正常的安全生产经营活动受影响,促使其更好更快的发展。这种必要性在当前我国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比如早在2008年我国就颁布了《关于推进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意见》,进而对于电力企业发展中的一些安全风险控制工作给予了相应的肯定和重视,督促相关的电力企业必须要加强自身风险控制工作的完善和提升,确保用电的安全和稳定。

2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对于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来说,其风险控制的具体执行必须要首先明确其相应的管理流程,然后才能够按照这一流程进行严格的风险控制,保障其最终的风险管理效果,具体来说,其主要的风险控制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风险管理教育培训

在具体的电力安全生产管理风险控制工作开始之前,应该首先针对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培训,这是提升其风险管理效果的一个必要前提条件,只有确保相应的管理人员具备较为充分的风险管理能力和素质才能够保障相关工作的落实效果,基于这一点来说,其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点:安全风险管理意识的培养,提升其安全风险管理的关注力度;安全风险的分析和识别能力,提升其对于风险的敏感性,为后续的风险管理工作打好基础;具体控制技术和手段的培训和指导,提升其实际操作能力。

2.2风险的识别

风险的识别也是电力安全生产管理风险控制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只有充分有效的识别出相应的风险,然后才能够保障其控制的有效性,其主要的风险识别对象就是潜在的一些安全风险问题,有效的识别出具体的风险类型和关键环节所在,进而为具体的控制和管理工作打好基础。

2.3风险的衡量

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风险控制工作中,风险衡量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所谓的风险衡量主要就是针对已经识别出来的风险内容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判断,进而预测其可能会在后期造成的损失和威胁程度,进而为后续的风险控制提供详尽的资料支持,对于这种分风险的衡量工作来说,因为其风险的内容是比较复杂的,所以应该尽可能的依靠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和有关软件进行相应的处理,提升其衡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险的控制

风险的控制是主要的工作环节,即针对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进行有计划的控制和管理,进而最大程度上保障其相关风险的控制效果,降低其危险性,其最为核心的一点就是应该制定好合理的风险控制方案,集合前期风险识别和衡量的结果来恰当的选择合理的处理手段进行控制,把握好控制的要点和重点内容,进而提升其控制的实效性。

2.5风险的评估

风险评估其实涉及到的内容是比较复杂的,其不仅仅要针对相应的风险内容和隐患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还应该针对上述提到的风险控制内容和控制的效果进行相应的评估,进而针对其评估的结果了解其相应的控制现状,其最终得出的评估结果也就能够給最终的风险处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其最终风险处理的效果。

2.6风险的处理

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风险控制中,相应的风险处理是最后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其直接决定着风险控制的效果和水平,对于这种具体的风险处理工作来说,其主要就是针对前期所提供的各方面资料和信息进行风险因素的实际处理,尤其是对于风险评估结果的有效利用和反馈更是其风险处理的核心所在,基于全面可靠评估基础上的风险处理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

3结束语

篇8

一、电力生产的风险分析

电力生产是一项严谨、科学、专业的工程,电能通过输电线路由高压变电站输送到低压变电站,然后经过配电线路输送到各个电力用户,这是一个由销售、供给和生产组成的庞大体系,由于电能资源的特殊性,无法大规模地存储电能资源,因此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电能的生产、输送和供给,使其处于一个平衡、稳定的状态,电力生产的这个特点也决定了电能的生产、输送和供给必须保持安全性和连续性,一旦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会直接发生连锁反应,导致电力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甚至发生大范围的停电事故,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通过分析电力生产流程,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风险因素主要存在于生产环境、电力设备和工作人员这三方面,例如,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偏低,没有严格按照电力生产安全管理相关规范进行操作,出现各种人为的失误,一些维修人员没有及时对电力设备进行维修检修,使得安全事故进一步扩大;一些电力设备老化或者内部零器件破损,没有及时进行维护检修和更新换代,直接影响了电力生产质量和安全性;电力生产环境相对比较复杂,包含很多高压设备和电气设备,并且还包含很多具有毒性和易爆的物品,使得电力生产过程存在很多潜在风险。

二、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风险控制策略

1.电力设备维护。

电力设备是电力生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运行维护对于保障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应做好日常的维护,使其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及时消除电力设备的小故障,防止电力设备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电力设备维护工作主要包括电力设备停运检修和运行维护。在电力设备停运后,工作人员应仔细检查电力设备,做好设备清扫,使用防腐材料,修补和补充设备触头接触区域,在停运期间分析和查找故障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处理措施。同时,做好电力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检查电力设备是否发生滴油跑冒,是否被腐蚀,电力设备内部的油位是否正常等,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护检修,提高电力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电力运行维护。

电力运行维护是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电力运行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电力设备的各项运行参数是否正常,设备运行是否稳定可靠,应按照电力生产管理相关规范来操作各种电力设备,严禁工作人员随意操作或者盲目操作,一旦发现异常,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故障范围,避免对电力设备造成永久性损坏。同时,电力运行维护应随时关注电压器、互感器的运行状态,能够及时发现电力设备存在的异常问题,掌握设备的报警原因和保护动作原理,采取有效的维护方法。另外,严格执行电力设备运行规程和操作规程,认真监视和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安排专业的管理人员做好日常巡检,保障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3.电力系统维护。

电力系统维护应重点做好电力运行数据传送、运行数据收集、传输和处理,结合主机系统和电力设备实际数据之间的传输关系,实时监测电力设备运行参数和状态,便于工作人员的调整控制和分析处理,通过认真维护电力系统,使电力系统在安全状态下,再进行操作运行和调整控制。

4.风险控制方法。

4.1消除法。

消除法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源,具有显著的风险控制作用。在电力生产环境中,存在着地沟盖板、洞、孔等危险源,对于这些危险源,应做好参数监测,设计发现参数异兆,提前消除电力生产潜在安全风险。

4.2代替法。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风险控制使用代替法应满足一定客观条件,用故障率低的电力设备来代替故障率较高的电力设备,降低安全风险发生率。电力企业应始终将电力生产的安全性放在第一位,保障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做好电力设备的更新换代和合理改造,而这个方法也被广大电力企业所接受,例如,很多电力企业对少油式开关进行无油化改造,一些电力设备实现了半自动化操作,有些已经实现了全自动化,极大地提高电力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人为操作失误率,提高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4.3隔离法。

隔离法主要是对电力生产过程中危险源进行隔离,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应用比较广泛。电力生产中总有一些客观存在的风险或者危险源,因此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方法,及时控制和合理处理危险源,将电力生产危险源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在维护检修电力设备时,应按照严格的规章制度,合理进行隔离,提高电力生产的安全性,例如,工作人员拉开刀闸,利用断开点将电力系统正常设备和需要检修的设备分隔开来。

三、结语

篇9

1.1控制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原则。经过一定的风险评估后给出相应的风险级别,从而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案来对各个级别的风险进行相关的控制。常常围绕着这3个原则对不同等级的风险进行控制:(1)预防风险、避免风险以及个人预防;(2)预防方案、保护方案以及应急方案;(3)无法承受的风险要严令不准施工,风险比较严重的要适当减小,中等级别的风险要及时制止,不太引人注意的风险要引起一定注意。

1.2控制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方法。关于如何对建筑施工的安全风险进行有效地控制方面,主要围绕着以下几种方法对其进行控制:(1)给出一个明确的安全对象以及相应的指标,让相关的部门肩负起自己的责任;(2)给出相应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管理与控制;(3)投入更多的关注到监督、检查以及测试的工作上面;(4)以那些具备高危险性的作业、设备以及场所为重点关注对象进行有效控制;(5)给予员工一定的培训,使其掌握预防以及有效控制风险出现的方法与技巧,使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1.3控制好建筑施工安全重点危险源。以我国颁布的《安全生产法》为主要指导方针,制定以“企业负责、国家监察、行业管理、社会监督”为施工政策的完善管理体系;使建设施工的责任归属得以明确下来,从而更好地使城市安全施工得以顺利实施。投入更多的关注到施工安全重点危险源的辨识以及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的工作上面,一旦发现有重大安全影响的施工项目,立即将其登记在城市建筑施工安全重点危险源的名单里,其相关的登记信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项目的名称、危险的类型、危险的等级、危险源的位置、相关开发方以及施工方的相关信息等。

2分析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模式

为了创新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主要围绕着这样的思路:主要依据相关的法律以及一定的事故预防方案,通过相关单位自己的亲身努力与控制,如合理运用相应的科技以及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案,使每个员工的心中都深刻认识到减少甚至避免重点事故的重要性,从而使其相应的专业素质得到有效提升等,再结合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最终通过有效的管理,达到安全事故受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2.1创新相应的管理方式。使管理的观念得到转变,就是所谓的使主观认识与快速进步的实际情况得以保持一致,从而更好地结合新形势的发展与节奏,最终实现创新它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主要围绕着以下几点进行相应的管理方式创新:首先要用现在更为先进的事前以预防为主的方式代替原有的只能在事故发生后被动应急的方式。也就是所谓的防患于未然,在今后的相关建筑施工期间,对重点的危险风险项目进行更过的关注和投入,从一开始就进行预防和控制。其次就是用现有的以技术和专业化管理为支撑的方法代替原有的以经验和阅历为主要支撑的方式。往昔的生产管理主要是以自己多年的管理阅历以及积累的相关经验为主要支撑进行施工活动,虽然确实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和效果,但是结合现在社会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往昔的那种以经验为支撑的生产方案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的节奏,现在的生产管理愈来愈倾向以技术、专业化管理以及团队来作为生产支撑。再者就是要用面向全社会的安全管理方式代替原有的以单一制度为支撑的管理方式,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代替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非公有制经济悄然在社会主义经济之间起到了愈加关键的作用;另一方面,这些年的主要的事故全部是发生在乡镇以及私营单位。

2.2创新相应的管理手段。为了彻底的改变安全生产的模式,就要牢牢以科学技术为主要支撑,重点围绕科技进展开相关工作,硬件方面要使本质得以安全的保证,从本质上提供更多更完善的预防和控制事故发生的技术方案,使企业主要以科学技术为支撑来进行相应的生产活动,充分利用起来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成果,最终实现伤亡事故的最小化。未来主要围绕着以下几点展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以及管理的工作:首先要加大研究力度,在关于重点安全事故与员工职业病的方面投入关注,尽力总结出一套有效解决以及预防的方案。其次就是从安全生产的技术基础工作方面下手,通过相应的努力于研究,使安全生产的信息网络得以健全运行,从而使安全生产以信息化为支撑进行工作。三是展开安全科技示范型的建筑项目,加大利用安全科技成果进行相关生产的力度,并使之达到产业化生产。

2.3创新企业的制度。站在微观的角度,企业在经济的发展以及壮大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且也是生产力发展于经济进步的主要依靠。企业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针对对象,要想从宏观上对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创新,就必须从企业这个层面上的管理制度进行创新。一旦一个企业具备了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那么就会带来一个很好的安全生产态势,就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生产力的发展。目前的工作就是要用单位中的相关管理人员以及员工“我要安全和我会安全”的管理态度慢慢代替原有的“要我安全”管理态度,从而使企业能够依靠自己的控制与管理进行自主的生产。建设项目进行相应的劳动安全卫生预算工作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建设项目推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是前期建设项目必备的准备,属于一个基础性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与此同时也是建设项目能够实现本质安全、不出现安全隐患以及从根源预防事故发生的关键保障。将来的新建、改建以及扩建等工程项目都要进行相应的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只有那样才能实现安全生产设备达到和工程设计、施工以及投产运行的同步,不会产生相关的安全隐患。一般情况下,一旦一个建筑项目没有经过相应的预评估,在竣工或者动工之前必须进行预评估工作,对已经完成的项目也要展开安全隐患方面的综合分析,并及时发现隐患及时解决。没有经过预评估或者进行的预评估要求不达标的相关建筑项目全部禁止进行相应生产和运行。

篇10

(一)企业资金太过分散,致使资金整体利润率较低

国内部分铁路局或路段,由于内部各级单位或智能部门设有单独的财务管理部门,并且开设有单独的银行账户,这些部门看似单个占比不是很大,但是将所有总和起来约占总体资金额度的一般左右,这些资金大部分都比较闲散,因此,并不能提高整体资金的使用率,最终影响到企业整体资金的周转速度。

(二)缺乏有效的管控机制,让其有信誉受到影响

部分地方路局,当下级单位多方经营周转出现问题时,一般会向当地路局申请资金用以经营周转。但是当借贷时间到期时,借款公司依然无法还款或缺乏还款能力,那么将会导致当地路局出现资金短缺,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商业信誉。

(三)投资盲目性,导致投资效益较低

铁路建设投资具有投资额度大,资金回收周期长的特点,从整体来看,投资资金的回报率并不是太高,经济效益在短期内很难表现出来。目前,各个铁路局对一些中小型项目的投资都有一的的资金自,正是由于自的存在致使投资缺乏科学性,多数项目投资都比较盲目,难以实现提高投资经济效益的目的,并且当项目整体经济效益不够好时,通常会导致没有后续资金投入,进而导致投资整体项目效益较差。

(四)企业运营过程中资金使用率较低

经笔者研究发现,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铁路企业各个运营环节的管理都存在粗放型问题,常会出现一边的业务活动资金比较紧张,而另一边的资金活动有比较闲置,从而导致资金在运营过程中的使用率不高,同时还存在资金浪费现象。导致这种问题出现的一个非常重要原因就是管理责任没有得到落实或者是责任制度不明确,从而导致只有一小部分人在考虑如何节约资金,而大部分人或是缺乏责任意识或是知法犯法随波逐流。这种问题的特点与企业发展和铁路产业规模也有着一定的联系。

二、铁路运输企业资金安全风险管控问题的诱因分析

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出现安全漏洞,受到经济风险的影响,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方面的问题呢?经过笔者的深入研究和调查发现,其问题的诱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多元化扶持经营模式

多年以来,铁路运输企业的大部分业务经营活动都是由业主先垫付资金,然后经过一定时间的资金累计之后在还给业主。但是随着经济年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若只是依靠业主垫付资金那么铁路运输业务经营活动将很难开展。为了能够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寻找新的经营领域、实现多元化经营,扩大经营规模,这也就给铁路运输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新要求。铁路为了达到经营的目的,就需要通过自筹或向银行贷款的方式筹集大量的资金,还有就是向业主借贷的方式获取经营活动资金,资金安全风险也就出现这这里。

(二)企业外部环境较为复杂

社会外部环境多样性,常会导致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外部活动处于尴尬的为主,财务管理体系难以快速适应变化多端的外部经济环境。针对这一诱因的特点,铁路运输企业还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对多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如果企业难以适应当前的社会经济变化形式,那么企业的经营活动将很难开展下去。

(三)充斥着道德风险

受到市场经济的侵蚀,各种经济运营问题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些不良的道德问题都将对我们的资金安全产生一定的威胁,例如,我们常见的债务关系严重扭曲问题,大量的合同违约、赊账等不良情况,这些问题纷纷进入市场当中,致使铁路运输企业的偿债能力还要局限于其他企业的商业性与,因此将会受到连锁牵连效应的影响。

三、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设置专门的资金风险防范机构

通过实践调研和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笔者发现,铁路运输企业内部应该设置一个专门的企业资金风险防范机构,同时配置专业的风险防控技术人员,把一些威胁性极高的资金风险集中起来进行处理,使用一些防范措施来预防资金风险的出现。此外,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风险防范工作还应该联合多方部门联合开展,开展联合预防工作,企业内部的多个部门也应该密切配合,注重资金的使用措施和方法,并且从多个部门的资金使用反应情况和工作细节在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尽量降低财务风险防控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

(二)及时掌握多方信息,创建企业

资金风险管控信息体系企业想要做好资金风险防范和管控工作,就必须认识到企业资金风险的关键性,对多方的资金风险信息有一定的了解并加以掌握,创建一个完整的企业资金风险防范体系。在落实企业资金风险管控体系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多种设备的技术优势,如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智能分析技术等,使用这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来对企业的日常资金流动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加工、反馈和存储。以致于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风险都能够得到一定的控制,减少资金风险的危害性。

(三)做好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风险管控工作

企业内部任何员工的任何业务活动都将会对企业资金风险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既有正面也有负面的。如果企业内所有员工都能够同心协力,工作完全协调化,那么企业的资金财务风险管控工作就将非常有效。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就是要强化企业内部所有员工的资金管控风险意识,彻底清除企业员工心中“自顾自家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心理,消除传统工作模式下不理想的观念,创建全局风险观。企业在落实各环节工作时,也应该随之对工作进程进行风险评估,尽量让风险评估工作能够协调风险管控工作,进而让企业所有员工都能够意识到财务风险问题的重要性和管控工作的关键性,并让其积极参与到管控工作当中来,为管控工作出方案或出力量。同时,企业的工作管理层还应该精心规划、分析和调查企业财务当前的风险管控制度,使用文化引导的方式实现双向化管控,从多个技术角度来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的管控能力。以致于让企业所有管理人员都能够意识到,财务风险问题不能存在于工作的任何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财务风险都将对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经营活动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就应该把财务风险管控工作做到实处,从而来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高效率发展。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