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创新范文

时间:2023-03-21 13:37: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内部控制创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内部控制创新

篇1

关键词:内部控制制度;问题;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创新的重视程度日显高涨。虽然很多大型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总体来说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还比较落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大体呈现出国有大、中型企业较好,中小型企业一般,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比私营企业设计的好,但是股份制企业、外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国有企业相比要处理的好。本文首先介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创新之路。

1.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1.1企业的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视不足

虽然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但是部分企业由于受到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制约某些行为,怕影响企业的效益,迟迟不敢也不愿意在企业内部设立控制机构,有些企业虽然设置了但也只是形式。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企业领导只认金钱,会出现违章违法搞经营的现象,他们自然不会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经济体制改革政策上一直强调政企分开,但是真正将政策付诸于实践的却是屈指可数。部分企业的管理层人员有些是空降来的,而非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因此这些任命的领导者只注重自身的政治表现,对业务能力不够重视,如发生的重大事故或是企业危机,一般只是撤职或者离岗来解决,很少有通过内部制度来防范的。

1.2相关制度适应能力弱

我国的许多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划设计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而且制度的适应能力也相对较弱,由于我国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业务较为复杂,但是企业内控制度却不是随之改变,所以我国企业的内控制度适应能力较弱,未能形成整体的系统,甚至有些制度制定的不合时宜,而且问题较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应当是一个动态过程,而非静止不动的,所以企业应当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管理特点以及外部环境来设计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将其储于实践中,在实践中找出问题,再不断地完善。

1.3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理解

当前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对内部控制缺乏理解,单纯地认为内部控制只要把企业内部的财务记录好、控制好、做好就可以了,但是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还需要有相关的检查以及考核标准来配套,这些他们缺乏了解。

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2.1企业要对各种经济活动进行明确的分工

企业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内部组织机构,这是企业组织一切经营活动的基础环节,而内部组织机构建立的核心环节就是要进行明确的分工。在很多情况下,每项工作的完成并不是一个部门可以完成,他需要两个部分或是更多部门的协作,因此必须要进行明确的分工才能保证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而且各个部门在工作的过程可以起到相互控制和监督的作用。

2.2企业要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建立企业规划控制体系。保证企业中某些相互关联的业务活动不要只集中到某个人身上,要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管理的工作环境,确保每项工作在实施中要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部门相互的监督。其次,建立业务活动的授权审批制度。通过此制度对企业的各个部门或者员工的工作权限进行控制。企业内部员工在处理各项经济活动的时候,必须要经过领导层或是相关部门的授权审批,否则所产生的行为是无效的。再次,企业要建立预算制度,加强实物控制。企业的编制内预算必须要体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并对每项支出确定职责权限。

2.3不断优化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要素多样,主要包括企业文化、企业的激励机制、规章制度以及人资制度等等。这样要素都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变化长期形成的,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企业内部制度的建立。因此,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优化企业自身环境是关键。首先,要明确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主体以及控制的目标。控制主体是明确每项活动由谁来进行控制,控制目标是明确进行控制的原因。企业的内部控制主体一般包括股东、经营者、管理者以及普通员工四部分,同时这四个主体又都拥有各自的控制目标,因此,四个主体之间会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控制关系。其次,企业要加强管理控制方法的创新和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引进。管理控制方法有很多种,企业要实现管理控制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例如制定企业的管理制度、各项工作计划,业务与业绩的考评标准等等。要有先进的管理方法,更需要有积极的人事政策,要积极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具有先进管理经验方法的人才队伍,用来改善企业现有陈旧的经营管理观念、风格。培养企业内部员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政策水平。

参考文献:

篇2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医疗机构在实际运行的过程当中,都频频出现了资金滥用或者是流动资金无节制投出的现象,使得其自身在财政方面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例如:医疗药品的采买,医院未对市场动态做出全面的调查及分析,就与药品商进行了药品供货合同的签订,致使药品采买支出,出现了大幅度增涨的趋势。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况,医疗机构就必须要针对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不足之处,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究,并以此来挖掘出能够有效完善这些不足之处的方法,然后对这些不足之处进行合理的改进和完善。与此同时,在社会新形势的影响之下,各大医疗机构也应当契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对自身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合理的创新。唯有这样,才能够增强其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效能,从而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二、试析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问题所在之处

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对国家以及医院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目前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中却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比如:“信息失真”或者是“财务内部管理散乱”等。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医院的领导对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视度不高,使得财务人员在进行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因没有实质性约束对其行为的规范,让内部控制工作出现了漏控或者是误控等现象。

其次,因医院中一小部分财务人员,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比较低,所以他们在实际工作的过程当中,就会借助各种各样的理由,来逃避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然而,此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执行力度,从而给医院的正常运作造成了负面影响。此外,当今社会新形势的发展,也给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造成了冲击。因此,面对这种种造成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出现漏洞的因素,医院各级领导就应当契合社会新形势的发展需求,对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不断的创新,以完善现有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三、探究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创新

(一)构建医院内部审计部门

为确保医院的各类活动都能够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之下顺利的开展,医院各级领导就应当为财务内部控制构建起一个内部审计部门,并让该部门能够具备以下三个功能:

1、控制功能

内部审计因更具有权威性和客观性,所以财务内部控制只要通过审计人员对其作出的检查与评价,就可以保证医院的各类活动不会偏离国家对其提出的目标方向,例如:审计人员可以参与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确保开展的每项工作均在预算支出范围内,且对开展的预算内医疗活动的执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纠正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使其能够朝着医院预设的目标方向去进行,同时通过对审计人员的考核及评价,以确保医院内部审计的准确性。

2、监督功能

对医院财务人员的日常内控工作进行监督,使财务人员能够严格依照医院的要求,做好财务内控工作。这样一来也就可以确保医院开展的各类活动都能够在财务内部控制的范围之内,例如:在医院日常的资金支付活动当中,可让该部门对财务的支付审批手续,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并根据医院的相关规定,审核是否存在违反审批规定的支付活动,是否存在违反规定的操作流程,以保障财务支付活动的规范性与准确性。

3、评价功能

审计人员要严格依照国家提出的相关标准,对医院开展的所有活动进行全面的检查评价。与此同时,审计人员还要针对活动的最终效果,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比如:当医院在开展“乳腺普查”活动的时候,该部门就能够预先对活动的内容进行详细的了解,并通过活动整个过程及其后期的成效,依照评价标准,对其做出客观性的评价,为医院后期各种活动的开展,提供主要依据。

总之,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一个创新内容,其建立对于医院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因此,医院各级领导就应当结合医院的实际运行情况,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起一个兼具控制、监督以及评价功能的内部审计部门。

(二)制定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众所周知,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引导者,同时也是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加上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与医院开展的各类活动,有着紧密的关系。所以医院可以通过为财务内部控制制定出的完善的制度,来达到控制、规范医院各类经济活动的目的。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依据国家对医疗事业的要求,并结合国家颁布的医疗法律,拟定财务内控制度的核心内容。

(2)对国内外优秀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究,并引用其值得借鉴的地方,对已建立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合理的改进和完善。

(3)财务内控制度涉及到的内容要囊括医疗事业的方方面面,比如:护理以及药学研究等方面。

(4)对医院工作人员进行财务内控知识的培训,使他们培养起财务内部控制的意识,这样也就更有利于医院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

(5)扩大财务内控制度的受体,且其还必须要包括:医院的每一个科室、医疗研究团队以及所有医护人员。这样一来,就可以让这些受体在财务内控制度的带领下,实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协同进步”的这一过程。

总之,财务内控制度可以对财务人员的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以确保财务人员的行为能够对财务内部控制产生积极性的影响。其次,财务内控制度也可以对医院的各类经济活动进行合理的约束和规范,并以此来保证医院开展的各类活动能够给所有医患带来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如,活动的设计,应以财务内控制度为基础,结合活动目标,合理安排活动内容,并根据医院当前的情况,合理拟定活动时间、主体以及受体,提高活动执行效率,确保医院财务内控工作能够顺利执行。

(三)建立财务内控的评价体系

评价可以更为直观的体现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效能及其最终的成果。因此,为财务内控建立起一个财务内控评价体系,是让财务内控得以实现创新的最好办法。与此同时,医院也可以依据评价的结果,撰写出相应的书面评价报告。这样,也就可以让财务人员及时发现财务内控工作中的不足之处,然后有针对性的对这些不足之处进行合理的改进,并以此来达到增强财务内部控制执行力度的目的。值得提出来的是,在建立该评价体系的时候,还必须要赋予其四个特性。

1、健全性

可判定医院财务内控体系是否完整、是否具有创新思维、是否具有财务内控措施以及是否已经构建起了一个完善的监督部门。

2、效益性

内控制度并不是永远与效益成正比的,有时候,内控制度和流程过于严谨,有可能耗费更多的成本或牺牲高效的工作效率,所以,评价体系要可判定财务内控体系是否恰当,是否能兼顾经济效益。

3、适应性

可判定财务内控制度和医院的实际运行情况是否达到一致。

4、一致性

可判定由财务人员的内控工作所产生的结果,是否已经达到了医院领导之前提出来的财务内控目标。

医院财务内控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可以检验评价财务内控制度的效能,还可以使财务内部控制朝着正确的方向进步,及时梳理控制中的不必要或不当的控制行为。因此,为财务内控体系建立起一个最优的财务内控评价体系非常关键。

篇3

关键词 企业 内部控制制度 创新

引言:企业内部控制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其企业各项活动中,其内部控制制度均会贯穿其中,不但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还是实施经营管理,其都需要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有效性直接对企业经营成败具有影响,因此为了保障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更好的实行,需要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创新,下面本文就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创新进行分析。

1、 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将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规范是企业有效治理的需求,企业治理是企业利益相关的人之间权利和责任的分配、平衡问题,只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好了,企业治理结构也会跟着得到一定的改善。我国当前企业的治理结构大多还是有内部人控制,董事会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内部审计监督工作不到位等问题出现,虽然有些企业的管理者知道内部控制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但是有时企业为了单纯追求经济利益,仍然不注重进行内部控制建设,甚至是故意忽略,所以将企业内部控制该有的效果和效率进行降低。

企业内部控制是现代化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企业经济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一定保障,确保企业财产安全、完整,对会计记录的真实、可靠、准确、完整提供保证,将企业中的错误的策略进行纠正,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并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经营风险等进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中,为了实现经营目标,需要对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实施相应的预防和控制。在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就是其重中之重,同时也是对企业风险实施防范的最佳手段,其不但能够合理评估企业风险,还能够加强企业经营中相对较弱部分的控制,保证国家的各种方针和财政政策可以在企业中很好的实行,保证企业物资的安全和完整,对企业会计信息完整性和真实性的有效提高,也具有有效作用。

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实施,可以将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可以将其生产、经营以及财政等各方面内容均进行结合调控,充分的发挥企业资源的整体作用。内部控制可以建立严密的监督、考核管理制度,真实的将企业的经营和职工工作实绩进行反映。因此想要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有效完善,就需要对其资源实施相应监督和控制,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和安全,推动企业实现经营目标。

2、 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创新,加大企业内部控制力度

(1) 创新设计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目标就是企业实施控制结构建立、监督、考核、评价等内部控制框架的参照物,在确定内部控制目标以后,内部控制的范围就会随着确定,进而为内部控制的内容设计、评价等体系的构成提供依据。当前我国内部控制目标和COSO目标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我国内部控制目标的设定要以COSO报告为参考依据,制定出适合我国企业,并且和我国基本国情相符合的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其不但要包含主导目标,还要涉及到多元化目标。可以将内部控制理解为企业治理结构中的一种措施或者是手段,该目标不仅要具有连续性,还要具有长远的发展性,为了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可操作和可评价性,需要将这个目标分成可计量和不可计量两种。可计量是由会计核算、结算等取得。

(2) 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框架进行创新。企业治理结构在内部控制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内部控制在企业治理机构中占据内部监控的位置,将企业各个参与者之间的权责关系、权责分配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才可以保证内部控制措施、程序的确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创新需要在有效的企业治理机构上进行,所以将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是企业相关人员权责分配、均衡的焦点。企业的目标是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所以在企业治理结构完善中加入和利益相关的结构,可以将企业治理结构多元化和合理化,将企业治理结构的有效性进行改进,为企业内部控制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内部控制制度框架,以股东大会对内部控制目标的制定、效果评价等问题起到的控制作用,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中的核心位置等基准制定相关的规则,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制度的框架对企业行为产生影响,并影响内部控制的实行执行效果。

(3) 进行信息化管理,实现内部控制制度创新。 为了实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行,需要将企业信息及时的传送和反馈,并保证准确性和时效性,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可以对企业资源进行整合,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并将企业内部控制程序进行优化。选择合适的企业资源计划软件系统,将企业的全部业务以及资源进行整合,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企业每一个员工都可以快速的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例如电信业财务共享机制就实现了资源的整合以及共享。在企业资源整合过程中,信息化管理将企业内部控制效率提升。因此内部控制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

结语

内部控制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产物,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将企业资产进行完整的保护,使得企业的一切活动都顺利进行,并有一定的工作效率,企业发展规模越大,这种内部控制就越明显,企业内部控制的好坏,关系着企业经营的成败。企业内部控制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目前还不是很完善,必须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创新,以上本文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定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以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会计信息系统;公司治理;内部控制

一、引言

区块链技术架构(Blockchaintechnologystructure,类似Ajax)设计的提出,对数据信息的基础语言或处理平台产生革命性影响,区块链技术结构是当前热门的新型技术。区块链技术结构是比特币的一种底层技术,李政道(2016)可以实现数据结构自引用,同时存储大量商业数据交易信息。最大特征是数据的加密性、公开性、透明性、不可篡改性、会计记录的可追溯性等。马西莫•莫里尼(2016)区块链技术架构的应用将对审计、会计信息、金融、公司内部控制、商业活动等信息数据记录与交易活动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内部控制是公司管理和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经营活动市场竞争力的保障,中国上市公司已普遍地建立了一套完整内部控制体系,但是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现代,信息系统下的内部控制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那些无法有效防的风险将对公司生存发展产生影响。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Hermanson(2000)调查发现信息系统的资源性控制能对管理产生有用价值、改善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影响公司的运营决策。彭家生(2011)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的历史演进具有时态性,所以区块链技术架构对今天的会计信息系统将产生了新的应用与理论创新机遇。张林,丁鑫(2011)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系统与内部控制尚有不完善状态,相关制度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刘梅(2015)会计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对以往传统内部控制理论产生新的需求。综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内部控制的作用、完善和构建,另外大量文献研究围绕会计信息化对内部控制产生影响。但是,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提出和构想,学者需要重新对新技术下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内部控制的创新进行研究,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

二、区块链技术架构下会计信息系统对传统内部控制的挑战

区块链技术架构下公司会计信息系统与内部控制变化将体现在:

(一)内部控制的环境将发生变化

在区块链技术架构下的公司会计信息系统推广之后,会计的业务处理较之前相对集中变的去中心化,每下区块链上的参与者都独立自主地进行记录,最后选择出一位最好的会计信息记录者记录商业活动,并将最终数据传输给每一个商业活动的参与者保存。由于区块链技术架构下的公司会计信息系统系统的增加了会计核算活动和交易记录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为了确保信息化环境下会计能像这前那样通过内部控制体系保障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能反映出该活动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公司治理的边界将不断的完善和扩大,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基本会计知识还要掌握信息化系统,并能够熟练应用区块链技术记账。这就要求会计信息系统和相关内部控制体制要比传统管理环境下对会计的控制,增加了对加强网络数据安全以及信息化系统运行稳定要内部控制要求。

(二)控制主体发生变化

在传统内部控制环境下,会计人员是公司业务的重要管理主体。在经济业务发生后要进行记录,并且要严格按照会计处理的流程进行信息分类和账目保存,例如: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等,如果有人恶意修改,那么在凭证的存根上很容易留下痕迹。而且会计的每个工作流程都必须经过领导签章,通过层层审核,才能结束此项工作。未来区块链技术架构下公司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由人与人的联系转变为网络站点与站点间联系。会计信息记录工作实现区块链分部式记账,会计信息内部控制的主体变的不现明确,在方便有效的同时也增加了一定的管理主体风险。但是根据产权理论,公司是有明确主体的私有产权,因此为了保证财产安全与完整,确保公司提供的经济活动信息真实可靠,重新确认内部控制主体成为重中之重。

(三)会计信息理论的挑战

传统的会计信息理论与内部控制理论是建设大不完信息下的,在非对称信息契约下,公司为了获取有效决策信息,不断投入会计信息系统和相关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成本。区块链技术结构下,会计信息理论将一次巨大改革,不管是传统的手工记账还是信息化的会计工作理念,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督,使其信息能够真实准确,防止会计工作人员弄虚作假,是每个单位都应重视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内部控制为确保公司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务安全提供了一系列科学的控制流程,只有不断地完善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提高公司的整体分析以及决策能力,为公司决策者和高层管理者提供正确、真实的会计信息,更好地实施其工作职能。但是在区块链技术下,会计信息变成共享和完全信息,信息不再是资源和博弈的决胜条件,这将对理论和信息理论产生挑战。

三、区块链技术架构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者对区块链技术下会

计信息系统变化认识不到位由于公司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对区块链技术架构下会计信息系统认识不足,会计观念还在传统记账和核账的内部控制理念下停滞不前,无法完全的认识到区块链对会计工作颠覆。仅仅认为区块链技术是一种新信息化手段,只是可以替代过去集中核算的工作,从而减轻会计人员记录、内部审计人员的审核,及内部控制的制度性过渡约制产生负效应、会提高会计工作效率、达到更好的内容控制的准确性。显然这样的认识是不能有效应对区块链技术对传统的会计和内部控制产生的颠覆的。

(二)内部控制的基础工作难以应对区块链技术的挑战

未来实施区块链技术的环境中,将无法建设有机动态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公司部分高层人员为了自身的利益,指使他人对会计信息弄虚作假,公司财产安全性内部控制不足,在区块链的新型商业环境中会对公司经济效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大量非经济管理因素造成了公司会计信息系统与内部控制的基础工作难以实施,在区块链的经济运行中,将会发生会计信息数据不真实,会计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和维护工作混乱,会计凭证的保管与传递出现错误,会计数据和财务报告的质量不足,甚至出现个别虚假现象。

(三)会计信息化系统内部审计监督不到位

在未来区块链技术结构下,内部监督不健全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部监督不严格,审计监督职能不全面。内部审计部门对一些技术性违法和外部区块链上的其它公司的违规问题产生忽视,将影响本公司信息的真实准确性。二是审计人员的制度实施边界产生模糊。审计应该是相对独立的部门,不同公司的审计部门与会计部门会因区块链的记账特点而将审计范围混为一体,工作的严谨性和审计监察边界难以划分。

四、应对区块链技术架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革命的措施

(一)提高公司管理者的区块链技术认知

我国是“互联网+”的创新大国,未来必将是普及区块链技术架构下的公司会计信息系统最快的国家和地区,对于传统的内部控制体系是种新生的冲击,在内部控制制度新旧交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得到公司管理层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公司领导者是该公司的引导者和决策者,如果没有公司领导者的支持的区块链技术架构下的公司会计信息系统和相关内部控制的完善将很信难以进行下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不论哪家公司都需要符合制定和优化本公司的区块链技术架构下公司会计信息系统相关内部控制的制度性变革。只有公司的管理者技术意识提高了,才能更好的抓住区块链技术到来对公司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挑战的主动优势,所以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者要有强烈的责作感和紧迫感。

(二)做好区块链的会计基础管理工作

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的工作程序主要包括会计数据流程是否规范,基本数据是否准确、真实、全面、公允、高效、完整等。为了完善区块链技术会计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公司必须建立健全的新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新的员工岗位责任制度、云计算记录操作流程管理制度、大数据维护流程管理制度、移动互联网管理制度、传播交易信息安全保管制度、去中心化权威机构管理制度和可追溯性管理等制度。要完善好会计信息档案保管工作,包括联盟链的输入输出数据的管理、提前备份数据的管理、工作量证明存档数据的管理和保密程序等方面的管理。

(三)强化区块链下的内部审计

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是在区块链技术架构下公司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中将担负重要的信息监督职能。内部审计人员要持续检查与信息化系统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工作与数据生成,以确保账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者和提供原始数据的部门要积极配合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审计检查该部门在区块链上制作和传递的电子数据与书面提供的资料是否保持一致,防止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等现象的发生。最重要的是内部审计人员要确保审计其独立性,公司治理中的审计委员会要为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可以直接跃过中间管理层,向公司第一负责人进行汇报提供基础和保护。在开展区块链技术架构下公司会计信息系统运行后,会计的工作范围将得到了更大物理空间的职能范围的扩展。此时,内部审计工作要与会计工作的变化相结合,鉴于区块链技术架构下业务的巨大变化,内部审计部门需要主动积极参与与会计工作有关的深入细节,在源头上深度参与以保证公司在区块链技术下会计记录信息得到为管理决策有效服务,并且公司的治理得到相应的优化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政道,任晓聪.区块链对互联网金融的影响探析及未来展望[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10):75-78.

[2]马西莫•莫里尼,王潇靓.从“区块链热”到金融交易实践[J].金融市场研究,2016,(07):113-126.

篇5

关键词:内部控制;公路单位;财务管理;措施;创新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5-0174-01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在公路单位管理中财务管理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内部控制一直以来都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单位管理的重要研究对象。作为公路部门经营风险防范的有效方式,内部控制的意义在于确保单位经营管理的合法性、资产安全性及财务报表等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而对单位经营管理效率进行有效提升。内部控制必须先全面控制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避免各种违法行为的出现,以此确保公路单位的快速发展。

一、内部控制的概况

在内部控制定义方面,最为认可的就是美国准则委员会(ASB)1972 年作出的《审计准则公告》,这则公告遵循《证券交易法》对内部控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也就是说内部控制是为实现单位经营目标,对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进行有效保护,并确保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同时贯彻执行经营方针,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经济性,同时有效提升其效率。目前这种制度在公路部门财务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二、公路部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现状

公路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管理,内部控制作为公路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对公路单位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的意义在于确保单位经营管理的合法性、资产安全性及财务报表等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而对单位经营管理效率进行有效提升。现阶段,虽然我国大部分公路管理部门都进行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但其制度还存在诸多问题,根本无法对其管理模式及方式进行有效改善。为有效提升公路单位的管理水平及实现其经济效益最大化,应先对其内部控制现状进行分析。

(一)管理者内部控制意识不足

作为公路部门内部控制环境的主要内容,内部控制意识的强弱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执行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目前大部分单位领导并不重视内部控制,对其也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缺乏责任意识,在单位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中,仅把内部控制作为工作来完成,并没有落实内部控制防范风险的作用。基于上述原因,导致内部控制信息不流通、管理效率降低,甚至影响到管理工作的开展。部分公路单位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无法将其功能充分发挥出来,管理层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时,往往不重视,导致内部控制如同虚设,进而无法进行约束效应的充分发挥。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作为单位自身规范化建设强化的重要保障,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可以有效提升单位财务的管理水平。单位内部各部门、各组织之间权利与责任的划分必须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规章制度来进行准确确定,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才能确保单位各项财务工作的正常进行,在单位经营中应进行工作环境的营造,并建立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将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失误降到最低,以此提升公路部门的管理水平,为实现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依据。作为公路部门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内部审计的合理性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具有极大的影响。但目前在公路部门财务管理中内部审计的职能并没有充分发挥,其独立性还较低,在内部审计中往往忽视其事前防范职能,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三、强化公路部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健全公路部门内部控制制度

公路工程具有双重属性,即公益性与商品性,在投资方面额度较大,且投资主体多元化,导致公路管理不仅需要进行行政管理,还需要重视其经营管理。按照公路工程事业发展的需求,可以选用多种方式,对融资渠道积极扩宽,并进行建设资金的有效筹集,这样可以对公路工程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进行有效处理。与此同时,还应将现代单位经营管理机制适当引入,以此对公路资产使用效益进行有效提升。目前,必须对公路管理体制进行完善,并建立成本费用预算编制及审批制度,并对各个岗位职责、权限进行明确,同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如成本费用预算制度与内部报告制度等。对成本费用的支出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查看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之间的误差值,并及时进行分析与处理。

(二)加强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视

在整个单位内部控制中公路单位管理者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管理者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单位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作为相关财务部门,应对公路部门管理者内部控制的有关内容加强培训,特别是在防范经济风险中,必须增强管理者防范风险及预算执行的责任意识,重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在管理者领导水平考核中应将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情况作为其考核的重要指标。

四、内部控制在公路部门财务管理中的创新

(一)理念创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环境中,为创新公路部门内部控制理念,应进行单位效益监控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将单位最终发展成果作为内部控制的依据,将内部控制行为主体作为其理念创新的基础。不断创新公路部门内部控制的思想观、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为单位发展提供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将内部控制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作为公路单位内部控制创新的基础,理念创新,不是指进行各种制度、文件的分析与配置,而是在单位整体管理系统内植入内部控制,将其作为一种主动型控制系统,对单位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创新内部控制理念中,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尊重人才是“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也是公路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发展重要推动力,在确立人本管理思想中,要为员工发展创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培养员工的专业素质。现阶段不少事业单位存在专业人才流失严重的情况,这种情况的产生,将给单位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为实现单位的健康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确立人本思想,充分尊重员工,增强单位市场竞争力。

(二)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公路单位管理创新的开始,也是其制度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制度创新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单位内外部环境变化或管理目标及要求出现改变,导致制度与时代需求及单位发展不适应,而进行的制度创新,这种创新通常包括两点:形式创新与内容创新,也就是在原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改变。另一种是前所未有的创新,这种创新是单位发展的一种追求。

(三)管理创新

作为一项有关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需要具有相应的规范性制度的约束,还需要对各部门各种业务类型提出具体指导性意见。管理创新不仅为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还为单位发展提供了可靠地保障。事后管理作为传统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合当今时代的发展。在信息时代到来的今天,应扩宽信息渠道,对单位发展情况进行及时掌握与分析,并对单位业务范围及发展趋向进行分析与确定,并做好经营风险防范工作。实现单位管理的集约化、价值化与智能化,实现信息化管理。加强内部控制与公路单位之间的联系,利用规划、执行及监督等方式实现单位经营管理的科学化与合理化,并以此提升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公路单位管理中内部控制一直以来都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单位经营管理的重要研究对象。在公路单位经营管理中必须对其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为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供一个强有力的保障,才能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黄育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探讨[A].2004-2005年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

[2] 柴大江,李继民.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1(7).

[3] 江红霞.预算管理模式下关于加强公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1(3).

[4] 陈良辉.对加强公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0(11).

篇6

关键词:企业 财务内控管理 创新途径

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是指一个单位为实现其经济目标,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完整,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规划、约束、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和措施的总称。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有利于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能有效防范企业经营财务风险,提高经济核算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

一、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

企业要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准绳,在国家的规章制度范围内,制定本企业切实可行的财务内控制度。

(二)针对性原则

内控制度的建立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针 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企业切实有效的内控制 度,将各个环节和细节加以有效控制。

(三)适应性原则

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应根据企业变化的情况及 财务会计专业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状况及时补充财务内控制度内容。

(四)经济性原则

企业在建立财务内控制度时要考虑成本效益情况。

(五)发展性原则

在制定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宏观|政策和企业的发展,密切洞察竞争者的动向,制定出具有发展性或未来着眼点的规章制度。

二、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机制不完善

笔者长期从事企业财务工作,经常与业内同行共同探讨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中出现问题,并对一些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进行过调查研究,发现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在财务内控管理基础标准、审计体系、财务战略官理、职权分离等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原则性问题。有些企业的决策层与管理层比较保守,对财务内控管理不重视,他们认为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不会对实际管理效果产生影响。上级部门来检查就将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抓得紧一些,上级部门不检查就放松了这项工作。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财务管理部门和财会人员忽视了对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落实。这样,一些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就流于形式了。造成的后果是: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预算管理、内控标准、业绩指标、财务预警等制度都未能获得财会人员的执行和运用,使财会人员的精力消耗在对财务数据的搜集整理、核算和编制财务报告等方面。

(二)会计凭证填制不规范,财会人员素质低下

作为财会人员应按照国家制定的财务管理法律、法规办事,但一部分企业财会人员对工作极端不负责任。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是在职业道德、专业技术能力等方面没有达到实施财务管理的要求,使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资料得不到落实,伪造、变造原始会计凭证现象经常发生。二是对工作不负责任,不能及时将有关会计凭证向相关岗位进行交接,导致当期生产和销售收入夸期入账现象时有发生。主是没有树立“诚信、精细”观念,扛作中频频出现原始凭证要素不全、凭证传递不及时、记账凭 瞧制的审核、记账人员印鉴不全、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等工作失误,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分析以上问题存在原因:主要是企业对财务管理部门、财会人员教育不得力,岗位职责划分不清楚,奖惩不分明、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执行不力,财会人员素低下所造成的。

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创新途径

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进行管理活动时普遍采用的一种控制机制。但据笔者了解,目前大多数企业都面面临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怎样加强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二是怎样在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中进行发展创新。这就需要企业决策者把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作为切入点,建立和完善内控管理机制,将内控管理检查工作列人企业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一)创新财务内控管理的组织机构和方法

大家都知道,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在企业中主要起到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能保证企业经营业务信息和财务会计信息的完整和真实;二是能保障企业各项资产的完整和安全;三是有利于企业决策层、管理层改善经营方式,实现战略目标。因此,企业要想在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中发展创新,就必须推动财务内控管理的组织机构创新和方法创新。

要进行财务内控管理的组织机构创新。规模比较小的中小型企业可采用“金字塔”式的“直线直能”式组织结构,先夯实企业的基础建设,然后在进行生产经营的同时逐步建立起财务内部控管理机制。规模比较大的大型企业可采用“市场链”式的组织结构,这种结构是:把企业各个单位的财务部门、销售部门、采购部门分离出来,组成企业集团的资金推进部、商流推进部和推进部。实行企业集团统一结算、统一销售和统一采购的决策,就要从以下三方面做起:一是对企业的每一项经济活动都做到事前精确预算,事中严格控制,事后检查评估,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财务风险。二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财#务内控管理,随着电算化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出现,计算机网络系统与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关系日趋密切。企业财务内控工作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管理,这样就可以加强对企业各岗位职权批准制度的监督,还可以控制企业的投资、筹资、融资活动和大额资金收付与转移业务,使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落实到实处。三是在管理方法上将粗放型管理转变为精细化的集约型管理,使用计算机网络和电子商务跨越企业边界,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实现资源信息共享,真正实现畅通于客户、企业内部和供应商之间的“市场链”管理。

(二)加强人力资源培训,定期检查财务内控管理情况

针对企业部分财会人员素质低下、财务管理部门管理混乱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加强人力资源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总体素质。企业财会人员的素质高低决定着财务管理质量的高低,财务管理质量的高低又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因此,企业决策者要责成财务管理部门对财会人员进行道德修养、工作职责、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要聘请专业人员对财会人员进行学法、遵法、守法、执法教育,以提高他们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财务管理部门还应严格把关,严格落实财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和稽查制度的执行情况,对所有的会计事项都要实行由经办、审核、部门负责人、稽核人员四人共同负责的业务流转程序;对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严格按内控制度办事、不怕打击报复的财会人员给予精神和物质重奖,对在工作中、不负责任、给国家和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财会人员要追究责任,进行严肃处理。其次,定期检查财务内控制度管理执行情况。应着重检查以下内容:(1)钱账是否有不同的财会人员分管,是否含有相互制约的原则。(2)银行账户的设置、使用与核算是否合法、合规;现金支票、有价证券、结算票据、印鉴管理是否符合内控制度,有无漏洞;执行是否有效。(3)对货币的收支有无审批制度,内控是否有效。(4)货币资金有无定期盘点制度,对出现短款情况时是否按制度执行。(5)往来账目的设置和使用是否符合会计制度,资金 借入、借出有无审批手续,执行是否有效。(6)产品销售的核算是否合法、合规,税金的会计核算是否合法、合规,专项费用的计提和分配是否合法、合规。

四、结语

只有通过经常性的、有针对性的、连续性的财务内控管理检查,才能准确把握住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容易造成 损失的失控点,使企业财务管理部门逐渐加强财务内控管理,使内控管理质量越来越高。我们可以明确加强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对加强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保护企业资产、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和财会人员只有不断创新和强化财务内控管理,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守法、执法意识,才能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企业才能发展壮大,充满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商业银行 金融创新 风险防范 内部控制

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使用的好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盈利能力和运行效率;否则将会加大金融风险,导致商业银行破产倒闭,甚至会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美国源于次级贷的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典型例证。因此,商业银行在积极推进金融创新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金融创新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加以内部控制。

一、金融创新的动机与特点

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是指商业银行为了提升自身竞争能力,构造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商业银行自身范围内所进行的一系列体制、手段方面的重置或革新行为。

(一)金融创新的动机

主要是采取新的措施或者动用新的手段,避开现行的金融制度限制,从而摆脱面临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制约。商业银行的内部制约是指传统的增长率、流动资产比率、资本率等管理指标;外部制约是指金融当局的各种管制和制约,以及金融市场上的一些约束。从根本上来说,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目的是吸引更多的客户资源,迅速扩大自己的业务规模,提升商业银行的资本利用效率,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二)金融创新的特点

1.从产品创新向混合交叉创新发展。现阶段在我国的金融创新的羽翼下,以理财产品为代表的交叉性金融产品开始迅速增长。这种变化在为今后推进混业经营埋下伏笔的同时,亦可能埋下了风险的种子。银行与信托、信托与租赁、银行与保险、银行与证券之间联手打造的产品层出不穷。多数产品仍集中在不同金融机构之间业务及简单的混合产品开发等,这种交叉性金融业务涉及多种金融工具,体现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之间复杂的权利义务关系,蕴藏着跨机构、跨市场的风险。

2.金融创新具有合作化和专业化的双重趋势。金融机构之间除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还有通过金融控股公司来从股权层面上实现更为紧密的融合的合作与融合,企业与商业银行的合作与融合也在不断加深,很多大型企业都有自己的金融公司、结算中心。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也从股权投资,发展到共同开发产品和开展业务,以实现资金相互融通等,比如目前商业银行推出的受托理财计划等。同时,在强调机构间合作基础上,从市场专业化服务的考虑,一些专业服务于特定客户群体的商业银行的业务开始涌现。例如,银行、证券公司将数据、清算、个人理财等业务集中,成立业务中心,已经向公司化发展。商业银行特别是研发业务外包的现象越来越活跃。

3.面向个人的创新金融产品创新需求与日俱增。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已进入小康水平,个人投资服务业务呈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面向个人的创新产品不断推出渗透至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个性化的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投资理财、消费支付、个人结算、置业、个人财务金融规划等;人们迫切需要那些能使个人资产增值的投资产品,商业银行在个人创新金融产品的开发上,充分考虑了投资避险保值增值的功能,开发出不少信托产品、综合性理财产品。

4.停留在争夺客户资源的初级创新阶段。目前金融业的创新还基本停留在争夺市场份额上,是初级阶段的创新。其明显标志就是缺乏系统性和战略性,尚属于对成本风险收益未进行细致测算的模仿阶段。致使目前金融创新产生的收益虽然在增加,但还不足以对现有商业银行的利润结构产生实质性改变。商业银行进行的金融创新主要来源于对海外产品简单、形式性的模仿。但由于其前期缺乏对市场的深入调研及成本收益测算,风险较大。例如,一些商业银行创新不是从利润、客户、市场出发,而是以抢占市场份额、提高知名度为主,就会导致创新的利润增长有限、金融技术含量低,且易于被交易对手模仿。

二、金融创新风险的成因及表现

(一)金融风险的成因

1.金融创新行为带来的通胀效应。主要是因为金融创新行为会导致货币供应主体的扩大,使货币供应量增加,银行理财业务爆发式的迅速发展,这部分理财产品也可以很方便地转化为货币进而转化为交易媒介,使其存款转化为另外一种流动性资产,增加了调控宏观流动性的难度。

2.金融创新行为增加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金融创新给金融体系的结构、功能及其制度安排带来巨大改变,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行为往往使得金融机构间交往越来越密切,表现出以资金为基础的伙伴关系,这样任何一个部门出问题都会波及伙伴,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得“伙伴效应”风险加大,将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较大的不稳定性。

3.金融创新行为加大了监管难度。随着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产品的而不断推出,使得金融监管领域扩大,监管对象逐步增加到那些业务性质与银行类似的准金融机构,如银行附属公司、银行持股公司、集体投资机构或贷款协会所开展的准银行业务等。

(二)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

1.设计风险。即在金融创新设计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致使金融创新措施未能如期出台,甚至流产的可能性。设计风险除了造成设计阶段成本浪费之外,同时也有可能导致商业银行失去时机和占据主动的机会。

2.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又称履约风险,金融创新打破了原有的信用体系,在一些场外交易中,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管,会出现交易者不能履约的情况。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

3.流动性风险。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银行对金融市场的依赖度提高,进而导致了流动性风险特征的转变。目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已经广泛涉及到理财产品兑付、同业拆借和债券市场卖出回购等业务。

4.操作风险。由于内部控制系统或清算系统失灵以及内部人员失误、欺诈而导致的风险。这种风险可能是由于监管体系的不完善,或是电脑系统故障,导致工作或技术流程出现问题。

5.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由于金融创新的复杂性,金融机构在交易过程中而出现的判断错误、结算错误、交割错误、记账错误以及合约错误所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6.投机风险。金融市场的盲从和投机,使得金融资产价格严重偏离价值,形成资产泡沫,当泡沫膨胀和过度投机达到一定程度时,泡沫必然破灭导致价格狂跌,引起金融动荡。

7.伙伴风险。伙伴风险是由于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之间的伙伴关系而导致的风险。这种“伙伴关系”的金融体系中任何一个伙伴或环节在创新过程中的出错都可能波及整个金融体系,具有连续反应和波及整个系统的效应。

三、建立有效的风险内控机制

商业银行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仅仅依靠政府监管部门的保护和约束并不能保证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无论外部监管多强大,如果没有银行内部控制配合,依然存在巨大的风险。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是实施有效监管的前提和基础,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内部控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组建高效的金融风险内控机构和科学的考评授权机制,形成良好的管理监督和控制文化

一是健全的组织结构、成立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应是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对金融创新风险内部控制负有最终责任;监事会负责监督高级管理层履行金融创新风险内部控制职责,有权要求其纠正过度利用金融创新工具而损害商业银行利益的行为;高级管理层负责建立识别、计量、监测并控制金融风险的程序和措施,对金融风险内部控制体系的充分性与有效性进行监测和评估。二是实施严格的新产品研发和审批手续。要健全产品政策和业务流程。坚持制度先行原则,以完善的流程管控为保障,在统一风险政策底线下开展业务创新,有效平衡风险收益。三是做好金融创新的事后续评价和持续改进。

(二)加强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管理,控制高杠杆风险,实施有效的风险识别与评估

资本金是商业银行抵御金融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资本充足性管制,有利于防止商业银行不顾自身实力,盲目扩张。充足的资本是商业银行预防各种风险、维持公众信心的基础,资本充足性管理要根据商业银行经营的金融创新业务类型与风险状态来制定资本充足性标准。董事会承担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的最终责任,负责确定资本充足率管理目标,审定风险承担能力,确保商业银行在测算、衡量资本与业务发展匹配状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业务发展计划。高级管理层应负责资本充足率管理的实施工作,完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识别、计量和报告程序,定期评估资本充足率水平,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借助数据仓库等信息处理系统建立起监测,并且进行连续评价,以便掌握风险的变化。保障银行的适度资本充足率,避免商业银行过度追求利润而超杠杆化运作,使管理层能够识别不利影响。

(三)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和风险限额管理制度,保证内部审计效果

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是通过评价和审查金融创新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来促进商业银行战略目标的实现。针对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需要,作为内部审计部门应将审计方法由传统的合规性审计向以加强风险管理为目标的风险导向审计转变。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定期对金融创新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各个组成部分和环节的可靠、准确、充实和有效性进行独立的评价和审查,其内部审计报告应当直接提交于董事会,由董事会督促高级管理者对内部审计所发现的金融创新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并采取改进措施。当商业银行发行对市场风险水平有重大影响的金融创新产品时,应及时扩大内部审计的范围和增加内部审计的频次,从而保证内部审计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贾清显,陈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内部控制――基于雷曼的案例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0,(3).

[2]李隽.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防范的分析与探讨[J].时代金融2012,(23).

篇8

一、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简述

2004年9月,COSO了名为《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研究报告,它是对《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补充和丰富,同时也标志着“风险管理时代”的到来。

这一报告从原来的只公布财务报表并且只关注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到现在公布由企业编制的进行公布的所有报告。而且,涵盖范围也从原来的财务信息扩展到了更广泛的非财务信息。对主体目标的这种分类可以使我们关注企业风险管理的不同侧面。另一方面,《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提出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八个相互关联的风险管理构成要素。这份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涵盖了内部控制,从而构建了一个更强有力的概念和管理工具。

二、我国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分析

(一)控制环境与目标设定方面

1.尚未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内部控制文化包括企业员工的风险观念、风险内部控制意识和风险管理职业道德等。内部控制是一个需要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各级工作人员由上而下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过程。目前房地产企业的依法合规经营意识薄弱,特别是基层项目机构部分工作人员还未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法律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防范风险意识差。另一方面,房地产行业建设周期长,许多前期形成内部控制的缺陷潜伏在工作中,要到后期才能体现。因些内部控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而间接的效益也要有一定周期才能看出。而且,完善内部控制要增设人员岗位,制定大量规章制度,增加办事环节和程序,许多房地产企业就认为加强内部控制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影响了办事效率。有的甚至认为内部控制是对自己的不信任,容易造成内部矛盾。这也造成了房地产企业对内部控制认识的偏差。

2.人员素质差异。一些员工专业水平不高,识别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有限。内部控制系统发挥作用必须落实到人员的实际操作,由于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不强、判断错误等原因而导致影响经营风险的状况屡屡发生。另外,由于房地产企业项目部员工流动性比较强,宣传学习无法系统全面,实施控制也就无法全面到位。

3.没有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房地产企业不能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盲目追求业务规模的扩展与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无视内部控制中的合法合规控制,违规操作,给行业和社会带来极大的损失。

(二)事项识别、风险评估与应对方面

1.风险防范意识薄弱。首先表现为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有些房地产企业盲目强调利润,为增强收益能力,以不断地扩大投资规模为战略目标,盲目扩张使得有些房地产企业通过借贷解决大量的资金需求,造成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也就增加了房地产企业到期不能偿债的风险。同时高额的贷款利息,增加了企业营运成本,加大了资金营运风险。

2.缺乏风险评估和管理。虽然有些房地产也设立部门对风险进行管理,但设立不够完善,存在盲点与漏洞,使风险评估无法发挥预防作用。房地产项目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工艺庞杂,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而导致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案件屡有发生,例如,建筑市场中各类责任事故、层层转包、合同纠纷屡见不鲜,使企业存在潜在风险。

3.风险识别和评估方法落后。近几年来,虽然各房地产企业的风险意识有所增强,但是,安全防范措施还不完备,从而导致了企业不能有效地控制风险,不能及时地对所发生的问题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尚未建立系统、完善的客户信息电子档案管理等问题。

(三)信息与沟通方面

首先,缺乏有效的信息系统。一些业务或管理系统杂乱缺乏科学规划,各系统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信息往往难以共享,各业务部门根据自身的业务需要,数据采集的口径不一致,往往会产生误导的信息或需要信息时无处可寻的状况。其次,信息交流不够充分。没有及时将有关政策传达给参与活动的所有人员,使他们不能及时知道企业运作的最新状况,员工不能清楚的明白自己所承担的特定职务,本业务在内部控制方面有何要求,造成越权行为和责任无法落实。第三,执行力不够。当项目基层工作人员将问题上报给管理层时,管理层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只是小问题而敷衍解决或置之不理,造成小问题不断恶化,最终给企业行带来了恶劣的结果。另一种情况是,管理层下达了解决方案,项目基层却没有落到实处切实执行,使内部控制出现漏洞。

(四)监控方面

这方面主要问题是内部审计职能弱化。一方面缺乏完整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许多制度存在盲点和漏洞;检查走形式,监督不严,许多房地产企业的检查只是上级布置,下级应付而没有认真对待,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一些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不足,对内部控制的检查频率较低不能与房地产开发的制度更新速度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效力。

三、改革我国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创建良好的内控环境

1.坚持矩阵的管理方式:纵向和横向同时管理,明确各级管理层的权力,使他们各尽其职,避免因制度不完善而出现逃避责任,无人承担的情况。

2.建立强有力的内部控制文化:统一员工对内控制度的认识,使内部控制成为企业内部的自发需要,提高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水平,将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的目标。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立高效的人员队伍,使风险控制融入到全体员工日常工作中。

3.重视对员工的培养:通过定期、持续的业务培训,内部控制文化以及先进理念的培训,培养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风险意识,成为高素质高道德的员工。

(二)构建系统的风险识别与应对体系

1.强化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系统。防范风险首先要从日常的业务工作做起,有效的防范操作风险,就应该建立完善的会计系统。记账岗位和对账岗位严格分开,做到账实相符;明确各项业务的审批权限,明确责任;健全档案管理,完善信息系统,及时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2.建立动态的风险预警模型。面对复杂多变的房地产市场,要加 强对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培训提高他们对风险识别、监测和控制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还要定期与房地产各参与者进行联系,对各开发程序进行评估,形成一个动态的、能够持续改进的风险控制体系。

3.建立有效的资金审批机制。规范财务资金审批流程,在审批人员授权的权限范围内审,完善经济业务办理审批手续。

4.完善防范意外风险措施。由于房地产市场竞争的加剧,房价的高低都很难预测,加强意外风险时的预算,这样可使企业在遇到突然事件时可以不影响整体的运作,提前做好防范工作。

(三)规范内部控制活动

首先,明确岗位和职责。限制每个人的权限,实施严格而明确的职责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业务操作过程中的授权、交易、记录、管理应当有明确的划分。严格授权,所有进行业务交易的工作人员都应经过授权,防止越权交易行为。

其次,明晰责任关系。落实交接手续,使部门和员工能够清楚知道自己的职责,一旦发生问题,能追究到个人,并可以给成绩优秀的员工一定的奖励,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还有,定期检查。每天对现金,重要空白凭证,业务单据,账户管理进行检查,做到账实相符,管理层定期对业务质量及监控录像进行抽查。

(四)完善银行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

首先,董事会和管理层有责任完善信息系统,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其次,完善信息反馈制度。管理层应该给员工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机会能直接与管理层沟通,保障任何有关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风险的信息能够及时地反映到管理层那里,以便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错误的行为。此外,建立科学的信息分析体系。

(五) 构建科学严密的内外监控体系

明确内部审计和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责,切实做到监管措施落到实处,定期自我检查。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时应及时改正并上报,使内部监督能够发挥作用。采取科学的内部审计方法,提高内部审计的作用,并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增强个人责任感。

参考文献:

[1]COSO.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2004.

[2]田依鑫.关于我国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探.2009.

篇9

一、我国国有控股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问题

(一)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健全、约束力不强

国有控股公司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内容上片面、零散,不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内部会计控制的组织网络不健全,会计的事前审批、事中复核和事后监督流于形式;在现实生活中,控股公司往往将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归结为应付审计需要,对建立内部会计制度缺乏积极性,甚至存在抵触心理。

(二)内部会计控制形同虚设、流于形式

虽然企业有严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不能严格执行制度,使制度形同虚设,流于形式,并未真正落实到位,成为一纸空文。

(三)内部会计控制的信息披露缺乏

我国内部会计控制信息披露缺乏透明度的内部原因主要有:公司的内部治理与内部控制不完善,由于历史的原因,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造成了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相互制衡关系的扭曲。其外部原因主要有:公司外部监管与会计制度执行中存在问题。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公开与执行的透明度不高,往往在公司未见到新制度和新规定时,就匆忙要求立即实施。过高的预期和糊涂的执行导致对其监督的难度增大,监督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四)对国有控股公司外部监督乏力

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体系的各部门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要求企业成立相应的监督机构,使得各种监督机构设置重复、职能交叉、标准不一,加上缺乏横向信息沟通,很难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甚至会相互“打架、拆台”;同时,不规范的执业环境和不正当的业务竞争以及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师、税务师等具有“经济警察”之称的经济中介执业人员的管理、监督不力,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受利益驱动,参与造假,直接影响了其执业质量。

(五)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与国有控股公司实际不符

主要是制定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本身与企业的实际不相符,随着时间的变化,内外部环境随之发生变化,国有控股公司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与动态变化不符。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最重要的是完善内部会计控制

(一)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不确定性以及企业没有达到预期经营目标的可能性,而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是有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的途径之一。内部会计控制加强了内部约束制衡力量,加强了会计监管和控制,从投资、融资、生产、销售等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加强了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的利益,降低企业的风险。中外的大量案例雄辩地证明了这样一个客观事实: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内部会计控制更重要。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经营情况日益复杂化的现代企业中,加强内部会计控制越来越重要。

(二)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贯彻实施《会计法》的客观要求

新《会计法》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提出了职责分离、授权批准、相互制约、监督检查的规定,体现了内部控制是核心、是精髓,反映了内部控制的基本理念。《会计法》为推进内部控制建立提供了法律依据,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将其落实到位会进一步促进《会计法》的贯彻执行。

(三)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利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要实现其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就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经营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对经营行为和管理行为的合理性、合法性与有效性作出判断,以加强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四)加强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我国企业面临来自外部世界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如何以一种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到世界竞争的潮流中去,将是我国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难题。这一现实要求企业必须尽快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与国际惯例接轨,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以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从长远发展和国际经验来看,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是一种必然选择。

(五)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好坏决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内部控制的建立是为了促进企业的有效营运,确保各部门都能充分发挥其职能。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股权的分散、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分离以及管理阶层的形成,内部控制的目标趋向多元化。而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是价值最大化。会计内部控制的本质就是利用会计专业技术方法,使企业实现利用最小的成本费用获取最大化的经济利益目标。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实质内容首先要完整地体现在会计控制目标和职能上,利用会计活动进行内部控制具有直接、具体、能够切中要害的特点。

三、国有控股公司创造性地运用内部会计控制及取得管理创新

随着“国家放权让利”等一系列给国企松绑的政策以及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的实施,目前国有控股公司已成为大中型国有企业一个重要的组织形式,如何加强国有控股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对于整个国有企业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笔者将对国有控股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做法和创造性运用及所取得的管理创新作一阐述。

(一)国有控股公司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创新

1.实现内部会计控制观念创新

树立内部会计控制信息化的观念,改变以人工为主的会计控制观念,将会计信息通过信息化网络处理和传递,使会计内部控制的方式转变为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为基础。树立以人为本的内部会计控制观念,积极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创新。

2.实现内部会计控制内容的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企业资产形态,企业的资产范围由单一的物质资产扩展为包括人力资产在内的多元化资产。以资金、实物和固定资产等为代表的有形资产将被以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所取代,会计核算内容也将由有形资产转向无形资产,内部会计控制的重心将由物质资源的控制转向多种资源组合的控制,因此必须实现内部会计控制内容的不断优化与创新。

3.实现内部会计控制手段的创新

要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与企业内部其它的控制制度相配套和衔接,就要加强会计部门与其它职能部门的沟通与协作,使内部会计控制由链状控制转变成网状的、全方位的控制,并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企业会计控制的远程化、实时化,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与原则通过计算机程序固定化,减少人为操纵的因素,实现由“人控”到“机控”的质的飞跃。

(二)实施动态过程管理,控制公司经营风险

1.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套围绕控股公司的战略要求和发展规划,以业务预算、资本预算为基础,以经营利润为目标,以现金流为核心,以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监控、预算考评等预算管理环节为基础的预算管理体系与制度。

2.实施资金集中管理

(1)充分发挥资金结算中心的作用与功能,所有子公司的财务收支都通过结算中心,能使控股母公司对各子公司财务活动的动向和效果了如指掌,一旦出现问题,就能通过结算中心控制子公司的财务及经营活动;(2)整合控股公司资金资源,通过汇票调剂、账户集中,缴销子公司在外部银行的闲置账户,将各子公司资金余额的90%以上归集到控股母公司结算中心账户,以减少流动资金贷款,减少资金沉淀,加快现金周转,减少银行贷款;(3)加强子公司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现金流量控制和管理,合理控制资金拨付的时间和额度,在保证正常生产经营周转的前提下,科学核定流动资金周转额,实时调配资金存量,提高资金利用率;(4)要落实贷款和存量资金的考核与管理,加强对资金结构的合理性分析和科学调度,适当控制贷款总规模,降低融资成本,改变子公司现金存量大、向各商业银行贷款、承担存贷款倒挂的利息差额状况,把本部财务人员的工资奖金与控股公司利息支出挂购考核,以严格控制贷款利息支出;(5)成立资金风险控制小组,履行大额度资金运作审批前预审核程序,对企业融资借款、担保、单位信用额度评定等事宜进行审核并票决,能够有效地防范控股公司资金运作风险。

3.加强对外投资控制,加强对外投资的决策管理

(1)由各子公司、二级单位或部门提出项目建议书,报控股母公司规划部门和财务部门审查;(2)规划部门和财务部门审查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后,将审查意见报控股公司主管经理审批,如需政府部门审批,同时报政府主管部门;(3)规划部门组织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由专家进行评估审查;(4)控股母公司成立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会成员根据通过论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采取投票表决的方式进行决策。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能够使对外投资活动得到有效的事前控制。强化对外投资的跟踪管理主要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将用于对外投资的资产在账面上和会计报表中正确地反映、合理揭示投资收益;二是对全资及控股单位通过选派经营者、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三是控股公司可通过派出财务负责人的方式进行跟踪管理;四是发挥产权代表作用,强化对生产经营信息和财务信息的收集和调研、提出出资者意见,实现跟踪管理。

4.加强费用控制

国有控股公司费用高是一普遍的现象,为降低费用,可在大部分国有控股公司中普遍采用在价值链的不同业务环节中建立健全一系列的费用管理制度,并且规定严格的层级审批制度,最终由财务部门稽核付款的方式。

(三)实施会计系统控制、控制信息失真风险

1.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为适应国有控股公司长期发展战略需要,要组织财务人员开展素质教育学习,培养不同层次的会计人才。不定期组织开展财务会计税收问题专项研讨会,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重视会计人员的理论研究,组织会计、审计人员撰写学术论文,定期编发财会内部刊物,使之成为财会人员学习、交流的园地。通过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从人材素质方面保障会计控制系统的有效运行,减少会计信息在人为方面失真的可能性。

2.充分利用外部审计确保会计信息的最终质量

(1)坚持所有法人单位聘用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年报审计工作。(2)会计报表审计与年终决算同步进行,将外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年终决算过程中及时处理。实现事中预审与事后终审的有机结合,加强会计报表质量的事前控制。

3.发挥财务信息化在会计系统中的信息集成作用

提高财务信息化工作水平,对目前信息化系统进行改造,推行集中财务管理。通过将控股公司总部与各下属成员单位之间建立实时的网络系统形成信息一体化平台,整个控股公司只使用一套财务管理软件,所有分支机构全部在网上实现业务在线处理,并将数据实时传递到控股公司本部进行集中存储。各级财务管理人员只要有相应的权限,就可以跨越时空对经济业务进行实时控制,实现整个控股公司的财务集中管理。

4.完善制度以规范会计信息的过程控制和管理

(1)要统一国有控股公司的会计核算制度。一个单位要实现会计核算标准的完整和统一,才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满足单位多种经营的客观需要。(2)要制定会计操作制度,如《资金结算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等,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要求融入其中,使其明细化、具体化、可操作化,以利于防错查弊、规范管理。(3)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如制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等,将财务管理融入经营活动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管理会计控制的作用。

篇10

低、风险大等特点使得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尤其重要。本文以15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此了解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

关键词:创业板 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

1 概述

由于创业板有进入门槛低的特点,创业板市场的风险要比主板市场高得多。我国政府对创业板的监管更为严格,其核心就是“信息披露”,同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也受到高度关注。

2 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整体情况

截至2010年底,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共153家,通过对这些公司2010年和2011年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的分析,了解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

2.1 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核总体情况

深交所为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每年会对深交所上市公司进行信息披露考核,按规定的标准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情况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和D(不合格)四个等级。

2011年考核不合格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只有1家,占比0.36%,是三板中最少的;优秀率是16.37%,高于主板的11.57%,但低于中小企业板;良好率为72.95%,是三板中最高的。可见,创业板信息披露情况总体好于主板,但是优良率低于中小企业板,可以说总体情况较好,创业板上市公司比较注重信息披露。

我国政府对创业板的监管制度在不断完善中,对信息披露的监管也在不断改善。

由表2可知,两年的考核中没有D(不合格)情况;2010年信息披露考核为A(优秀)的公司20家,占比13.07%,2011年增加至37家,占比24.18%,而考核为C(合格)的公司数从2010年的20家减少到17家,比例从13.07%减至11.11%。可见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总体情况有越来越好的趋势。

2.2 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及CPA鉴定报告统计情况

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来说,由董事会出具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目前还属于自愿披露阶段。

由表3可知,2010年147家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其中103家是由董事会出具的,占比67.32%。2011年153家公司全部对外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其中111家公司是由董事会出具的,占比72.55%。可见,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自愿性很强,并且由董事会出具自我评估报告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2010年54.24%的公司披露CPA鉴定报告,2011年增加至67.32%。

总体看,创业板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表现尚佳,大部分公司能主动并自愿披露公司内部控制情况。

3 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具体情况

通过中国证监会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30号――创业板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中对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做的规定,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衡量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

①审计委员会发表专项意见;

②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情况;

③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的工作计划及其实施情况;

④重要事项的内部控制建设实施情况;

⑤内部控制检查监督部门的设置情况;

⑥与财务核算相关的内部控制的完善情况;

⑦董事会对内部控制有关工作的安排;

⑧监事会对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发表独立意见;

⑨监事会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发表独立意见;

⑩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

CPA鉴定报告。

采用内容分析法,将内部控制信息按上述几项的披露程度,“详细披露”赋值2分、“简单披露”赋值1分、“没有披露”赋值0分。最后将每家上市公司各项得分加总即为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得分。

由表4可以看出,2010年和2011年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得分主要集中于10至16分,2011年有74.50%的公司得分在这个区域,高于2010年的68.63%。而这153家公司在这两年都没有0至5分的情况,说明创业板上市公司都在年报中披露了其内部控制情况,只是在详略程度上还存在差异。2011年这153家公司的平均分为12.37分,2010年的平均分为11.82分,2011年高于2010年。

4 结论

创业板成立仅有几年,在运行体制及监管方面尚未完善,但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创业板上市公司能积极披露内部控制情况,并且信息披露质量有逐年提高的趋势,说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在不断完善、提高。但是依然存在信息披露内容不全面、不规范或披露的过于简单没有体现实质内容等问题。所以,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设及其信息披露的监管还应不断加强与完善,创业板上市公司自身也要在遵循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审慎性、全面性、及时性和独立性五大原则的基础上,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检查五方面完善和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

参考文献:

[1]蔡吉甫.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3):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