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成本控制范文

时间:2023-03-19 01:13: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环境成本控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篇1

1 引 言

环境成本控制是指企业对环境成本信息进行基本分析,采用适当的方法,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生态环境的各种活动,所实施的一种目的为降低环境成本和提高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控制。环境成本控制的目的是使企业达到环境法律法规的要求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进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最优。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的发展不仅给国人带来了很多就业机会,同时也拉动了经济增长;但是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隐患,最为突出的是我国的环境遭到了严重污染,由此产生的环境成本支出也成为企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企业加强环境成本控制的紧迫性将越来越强。

2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现状分析

2.1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取得的成绩

2.1.1 企业环保意识逐渐树立,环境成本控制初显成效

近年来,我国企业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地加强,并且采取了积极的防范措施,如进行环保投资、实施节能减排的技术改进、缴纳排污费、进行ISO等环境相关认证,不少企业获得了环保有关的财政补贴,能够自觉对所要排放的污染物做到先测量,使之达标后再排放,降低了环境污染的风险。部分企业已经开始自觉投入清洁生产资金,企业的年生产总值越高,投入的清洁生产资金越多,最终企业因此取得的经济效益也越好。例如广东某电化厂通过实施清洁生产方案,在清洁生产方面总投资3682.92万元,进行技术工艺改造,不再使用毒害品氯化钡,大大降低了生产的危险性;每年减少氯化钡使用量1568吨,节约费用392万元;同时每年增加副产品芒硝利润471.5万元;每年可节约电能4122.4万千瓦时;每年利用富余氢气1755吨;减少盐泥废渣排放量2500吨,减排煤渣1296吨,企业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相对于直接排放污染物所支出的环境成本也有所降低,这说明企业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境成本控制已经有了初步成效。

2.1.2 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环境成本控制监管体系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家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颁布了一系列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监管等管理体系,如ISO 9000、ISO 14000管理体系和计量体系等,以保障企业在稳定安全的环境下高效地生产。地方政府为了达到建设生态城市的标准,在原有环境监管体系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了政府主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严格执行监管工作的责任制和问责制、统一领导与分级归口管理相结合、层层抓落实的强有力的监管体系。

2.1.3 部分实现了“以大企业带动小企业”进行环境成本控制的目标

在企业环境成本控制问题的处理上,很多城市贯彻“以大企业带动小企业”的策略,逐渐让更多的企业把环境成本控制问题落实到实处,从企业的每个环节中获取随之带来的经济效益,最终实现整个城市经济与环境的共同发展。

2.2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2.2.1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意识落后

近年来很多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做了巨大的努力,也使得一方经济得到了比较快速地发展,但是只有部分企业能把环境成本问题放在企业各种筹资、投资、生产、销售等环节中考虑,很多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意识仍然比较落后,还是以事后对自身生产而产生的废弃物的控制处理为主,即购进先进的处理系统,提高加工工艺流程,以确保所排放的污染物能够达到所管制的标准。但是这种事后处理模式,只有在发现环境遭到破坏后,才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环境损失成本,并不能真正意义上起到成本控制的作用。

2.2.2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一套健全的机制体制将对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起到促进作用,可以使得企业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以机制体制的要求为参照,最终达到控制环境成本的目的。而目前很多企业在环境成本控制方面的体制机制尚不够健全,没有一套成熟的机制体制,也没有一个准确的流程来应对所产生的各种问题,企业只是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生产活动,等到发现给环境带来破坏而需要承担经济和社会责任的时候为时已晚。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机制体制,把环境成本控制落实到企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实现最终的环境成本控制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局面。

2.2.3 企业没有专职人员进行环境成本控制

环境成本控制目前在我国对很多企业来说并没有生产成本控制那么重要,因此基本上我国所有企业都没有设立环境成本控制的专门岗位或者安排专职人员进行管理,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对环境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还有待加强。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环境成本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概念,企业的财务人员并没有对环境成本进行明确地核算,而是将环境成本外部化,记录在营业外支出等科目中反映,使得企业的管理层并不能清晰地了解到具体在环境成本上的支出,导致管理层不能作出关于环境成本的周密、合理的决策。

3 加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对策

3.1 企业角度的对策

3.1.1 明确环境成本控制的范围,实现增值和生态循环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范围不仅仅只局限于生产制造阶段,环境成本存在于从产品研发到最终销售整个生产链的每个环节。明确环境成本控制的范围,排定环保重点整治的项目非常重要。例如,在生产前对工艺设备进行技术改进;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环保设计,从而减小环境成本的发生概率;在销售时采用环保包装进行产品的推广,不仅能提高企业的声誉,而且增强在消费者心中的环保形象。企业应做到在各个流程都使成本最小化,从而降低企业的环境成本。如河南莲花味精集团从生产的工业废水中提取制成“肥液”,把制污路线改成生态路线,在集团内形成了增值和生态循环。即将小麦加工成味精、面粉;生产的废料和麦麸等加工成优质肥料和饲料;把饲料和小麦等的秸秆用于养牛;开发牛肉、牛奶产品,把牛皮加工成皮草制品。这种“变废为宝”做法,不但治理了污染,而且增加了效益。

3.1.2 制定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是行动的指南,企业只有制定了环境成本控制的战略目标,才能引导企业自身更好地进行运作。运用价值链分析,将企业视为彼此关联的生产活动集合体,制定生产各环节的环境成本控制目标。例如企业制定“每月检查、每季审查”减排管理战略目标,强化督察考核,强化排污费核定与征收,加快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环境成本控制战略目标对于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将环境成本控制的战略目标制定得详细一些,例如,定期对企业生产所需排放的污染物进行检测和可行性分析,依照战略目标进行相关处理,这样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3.1.3 实行全员控制,并加强企业间合作

我国环境会计的发展历史并不长,所以缺乏对环境成本控制方法的研究。而环境成本控制贯穿于企业生产的每个环节,单靠会计人员和管理层的事后控制是不够的,需要处在产品寿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全体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将试点企业落实在会计体制比较健全、管理层素质比较高的企业。在这些企业中,通过对全体员工的定期培训,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环境成本计量、核算和信息披露体系,并进一步加以推广。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协调企业各部门关系,加强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利用废弃物之间的循环关系,将前者企业生产排放的废弃物作为后者企业的生产原料加以利用,达到变废为宝的效果;并且发挥企业的规模效应,从根本上降低环境成本。如常州第一热电厂和附近的常州东南印染厂,由市环保局牵线搭桥,利用印染厂的碱性污水进行热电厂烟囱脱硫的方案,使两厂的环境成本都得到降低,产生了“双赢”的效果。

3.2 国家政府部门的对策

3.2.1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虽然自1979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以来,已颁布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保护的法律10余部,国家环境标准360多项,地方法规600多项,加入的相关国际公约20余项。这些法律法规的建立,已为我国企业环境会计核算奠定了法律基础,但目前我国还应加强对于与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关系更为密切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只有尽快完善现有会计法规中有关环境成本控制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实际效力,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范环境成本控制的内容与具体操作,使得环境成本确认计量等一系列问题有法可依,企业不能按规定达到环保标准时可根据规定进行处罚。只有这样依靠法律的力量,环境成本才能达到有效控制。

3.2.2 把环境税收纳入国家税收体系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将环境税收纳入国家的税收体系,其目的还是进一步规范个人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通过纳税这个法定义务,一方面可以使得企业和个人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而减少或者杜绝那些破坏环境的行为,有效地控制环境成本,另一方面又可以增加国家有关环保的收入,帮助国家治理一些环境问题。首先,我国以“谁污染,谁缴税”的原则,对环境税收政策进行改革和完善;其次,开征保护税,也可以像个人所得税那样实行梯级征收的方法,从而达到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力度;最后,有惩罚也有鼓励,国家应对环保工作做得较好的企业实施鼓励和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环保行为,促进环保产业更好地发展。

3.2.3 利用价格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篇2

关键词:价值链;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进步中,从基于价值链的成本控制因素进行分析,通过产业链管理理念的融合,构建完善的价值链体系,形成针对性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办法,给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必要帮助。以下主要从企业环境成本控制问题进行简单探究,旨在促进企业价值链体系建设的发展。

一、界定企业环境成本管理对象

从企业的管理行为进行分析,探究企业生产消耗的生产要素,结合主要的成本问题进行有效控制。这些简单的问题往往会被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忽略,那么在实现企业环境成本的管理问题时,必须结合有效的环境因素进行思考,探究企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给环境成本带来的损耗,以及维持正常的环境因素所付出的资金。如果企业的正常经营管理需要付出这些责任,那么就应该在其应该履行的任务基础上,形成环境保护工作的相互协调作用,或者按照国家经营管理条例,不断融合企业产品经营理念问题,或者按照不同成本资源的损耗,结合国家环保政策,来确认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按照环境保护成本的损耗来减少资源的浪费。在此基础上有效降低成本的损耗,以及各种污染物的排放,促进绿色生态环境的发展。通过企业环境管理工作的重点所在,进行有效产品经营管理理念的改善,减少其他问题给环境成本管理带来的影响,避免界定企业环境成本管理对象意外的其他因素造成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产生问题。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涵盖多个方面,为实现整体环境成本的控制,可以将环境成本划分为显性成本和隐形成本两种。通过不同损耗关系来进行协调控制,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因素,并结合有效的环境责任制度,处理企业环境责任问题。面向环境成本的维护工作,应尽量以可控性的成本损耗为主,减少环境问题带来的支出。环境故障在企业履行正常的环保资源控制下,对资源的能效损耗以及环境故障时,造成的意外故障损耗都和环境成本的管理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如果发生这些不必要的成本损耗,则将其归类为环境能效的降级。如果某些环境成本控制中出现问题,那么就应该结合必要的成本归类情况,将其划分为有明显趋势的利益相关环境问题,给企业环境成本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保证。切实有效保证明显的能源归类,实现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控制。

二、确定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切入点

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情况除了要通过有效的报告问题进行整合,还应该考虑到环境处理的相关因素,来获取更大的利润。通过最低的环境成本来获取更多的利益,这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讲非常重要,也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对预期工作的目标要求。通过环境成本的保护要素,进行整体环境成本管理的综合规划,带动经济效益的提升,给企业环境成本保护工作提供必要的帮助。结合环境成本的效益,优化有关利益结构的调整,促进企业有关的产品经营理念和环境保护工作相互结合,从整体上促进企业效益的提升,获取效益的最大化。并且要在企业追求更高的经营管理办法,实现成本规划的效益时,通过协调企业管理对策,来获取更高的利益。但是如何通过判断企业环境成本要素来实现经营管理的效益最大化,推动企业追求有关利益的关系。企业的经营管理举动与环境成本控制因素来讲息息相关,通过协调必然的管理行为,就能实现企业环境成本的控制。为充分调动企业建设的价值链,就应该认真分析有效的管理办法,通过企业经营管理成本协调,来促进价值链体系的构建。实现企业产品经营的有效管理。在价值链体系的构建中,为达到良好的企业管理行为,就应该结合环境成本控制工作,通过更加完善的价值链体系来找到基本工作的完整切入点,完善价值观念,促进环境成本管理工作的提升。

三、构建基于价值链的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模式

通过有效的价值链体系的构建,完善成本管理办法,建立以传统管理经验为基础的产业链结构。现代社会的主体观念是建立以环境成本管理办法为基础的规划政策,面向更多的经济管理模式,形成环境保护工作与社会生产之间的相互协调。立足于当前形势,积极协调产业链结构,降低环境成本管理工作带来的负担。通过价值链来建设企业环境成本控制要素,尽量将有效的成本管理办法融合到价值体系中。立足于当前形势,满足环境价值工程的有关思考问题,将环境成本的评估工作进行整合,给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结合价值链体系的不同阶段,保护利益有关单位,进行企业经营管理中有效成本的核算。通过价值链体系来构建产业来完善正确的服务体系,结合部分环节来构建完整的服务机制,形成有效的成本管理制度。通常我们可以发现,在实现企业价值观念以及更多管理办法实现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管理办法,来促进企业价值链管理的研发工作实现,促进研发行为的构建,满足客户的需求,针对价值观念体系的评估,来通过不同环节实现有效的管理办法,促进环境成本控制问题的研究。在有效的生产环节和环境评估工作中,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环境成本运算是当前环境成本控制的框架结构。

四、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要点

第一,为在企业的工作管理中实现有效的研发工作,就必须结合成本质量的管理,协调不同环节环境结构体系的有效控制,改善产品包装结构,尽量使其无害化。通过某些废弃物品的研发,来进行有效资源环境成本的有效控制,积极促进环境成本的协调工作,来实现企业效益的均衡,平衡多种框架体系和成本管理结构之间的关系,促进利益的有效平衡。积极保障环境成本的评估工作,来降低环境故障和成本的控制方面。探究更为合理的管理办法,通过更为规范的技术手段来促进环境质量的评估工作。改变生产成本和利益的研发工作,通过企业不同环节的协调控制来让成本满足支撑的框架结构。第二,在进行不同生产环节下产品质量的评估时,必须能够保障采购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通过改变不同的环境材料结构,满足当前工作生产的要求,通过合理利用环境的保护工作,实现成本的可持续管理。综合环境生产之间的联系,在能源结构的有效利用中,调整环境保护工作下价值链的扩展方向。第三,在实现价值链体系的营销步骤中,利用环境质量的工作,重点在于建立完整的保护机制,通过良好的绿色营销理念,来进行销售服务工作的有效宣传。通过产品质量的管理,来协调环境营销保护工作,将更多的环境要求归纳到设计为主体的企业经营管理服务中。融合基于价值链结构为主体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工作,实现有效的分析,通过包装、运输、售卖等手段来实现环境成本的评估。结合有效的价值链体系利用,在平衡不同观点下的环境保护工作中,通过降低企业的产业链成本,来达到更加完善的经营管理理念,通过协调各种服务的关系将环境成本因素进行归纳。

五、结束语

总的来讲,在基于价值链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工作中,为根据有效的研发成本,进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就必须结合价值链体系来完善环境故障的检测,协调不同环节的经营成本观念,来减少环境成本控制工作中的不足。提升环境问题在企业价值链中所占的比重,尽量降低环境的评估成本,保证价值链中的环境成本控制达到预定的标准。让企业的价值链体系达到不同环节下企业成本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高利娟,敬采云.基于循环经济价值链的生产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J].商业会计,2016(02):25-28.

[2]岑磊.基于价值链的企业成本控制优化分析[J].商业时代,2012(27):86-87.

篇3

关键词:环境会计;煤炭企业;环境成本

中图分类号:F460.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0-0154-02

环境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开发、利用的成本费用,并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对社会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以自然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环境会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环境成本,它的确立,有利于加强解决煤炭生产环境问题的成本意识,有利于分析、评价环境保护工作的业绩,有利于我国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煤炭企业环境成本仍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很好地结合煤炭行业的实际情况,也没有一套完整的相对成熟的核算体系。因此,针对煤炭行业生产的特点和规律,提出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方法以及成本控制非常重要。

一、环境会计产生的必然性

1.环境会计的产生是环境现状提出的要求。我国正处于经济在快速发展的时期,对各种资源的需求大,但受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国民素质等各种的制约,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非常严重,这些问题正越来越制约我国的发展。因此,消除环境污染、恢复生态平衡,使人口、环境、资源、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追求的目标。建立环境会计使会计突破仅仅对经济活动进行的反映和监督,对大量环境以及生态事项进行会计处理。

2.环境会计的产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各种灾害也让人们感到了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要性。全民性的环境意识觉醒并逐渐提高,绿色革命浪潮不断掀起,并更加关注企业对环境保护的参与情况及其作出的贡献。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应当注意自己的环保形象。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存在着各种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对这些活动需要进行反映、监督、管理,环境会计也就得以产生。

3.环境会计的产生是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经济高速增长是以自然资源的高损耗为代价换来的。环境问题已成为约束我国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正确衡量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造成的环境影响,需要有合理的系统机构对其作出记录,并予以披露,这样,环境会计的产生是必然的。

4.环境会计的产生是改进传统会计的需要。资源、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传统会计并没有把环境支出与收益纳入其核算体系,没有对环境项目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没有提供生态效益方面的信息,而是把会计主体局限在没有生态的环境之中,资源和环境的消耗没有计入成本。原会计核算体系已面临严峻的挑战,将环境项目纳入会计成本核算体系已成为必然。

二、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构成与影响因素

(一)煤炭企业区环境成本的特征及构成

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是指一种“补偿性成本”,煤炭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地表塌陷、水体污染、瓦斯积聚、煤尘和烟尘污染、有害气体排放、粉煤灰、噪声等各种污染。这就决定了煤炭在开采过程中,既要支付煤炭开采本身所必须的成本,又要对所造成的各种环境问题进行补偿。

根据煤炭生产的特点,煤炭环境成本的构成可归纳为:环境管理费用、环境监测费用、排污费用、环境影响赔偿费用、污染现场的清理和保洁费用、地面塌陷赔偿、矿山占用土地、复垦复田费用、村庄搬迁费用、地下充填费用、防治措施费用、耕地占用税、降低污染和改善环境的研究与开发费用、职工环境保护教育费、植树及绿化等费用。

(二)煤炭企业环境成本的影响因素

1.煤炭开采条件因素。煤炭开采条件很差,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非常大,相对应的环境成本也很高。因此,煤炭开采条件与环境成本密切相关。

2.经济发展水平因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煤炭资源的需要也愈来愈多,煤炭资源开采量和生产量越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越大,环境污染也越严重,为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支出也越来越大,环境成本也随之增大。

3.技术创新因素。技术创新对于矿区环境成本的影响表现为双重性:一方面技术进步使得开采深度加深、产量增加,造成三废排放量越来越大,环境成本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煤炭环境污染的保护技术、洗选技术等越来越先进,这将使煤炭环境成本不断降低。

4.矿井开采年限因素。随着矿井开采年限的不断增加,矿井开采的范围越来越大,开采深度不断增加,将加深地下水资源的破坏、地表塌陷面积增大、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增加、空气污染程度加大等,致使环境成本随着开采年限的增加而不断增大。

5.煤炭生产量因素。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开采一吨就会少一吨。过度的、不当的开采利用,会加速煤炭资源的枯竭。根据有关理论研究表明,环境系统的资源供应量存在一个阀值,这就是环境系统自净力。一旦煤炭资源开采量过大,超过环境的阀值,就会使资源过早衰竭,引起环境质量的退化,进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6.环境标准和环境意识因素。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对于生产活动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的约束增加,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日趋完善,致使环境成本越来越高。近年来,国际社会对环境治理的呼声也越来越大,这些都将使得环境标准日趋严格,进而使得环境成本不断增加。

三、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对策

1.开展煤炭企业环境预评价

环境预评价是环境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煤炭企业实施环境预评价,对煤炭企业环境成本事前控制起重要作用。事前预评价综合考虑整个生产工艺流程,把未来可能的环境支出进行分配并纳入产品成本预算系统,提出各项可能的生产方案,然后,对各项可能方案进行评估,从各种可行的方案中选出环境支出最少的方案来实施,以达到控制环境成本的目的。这种方法在企业有能力获得环境信息以及企业各部门之间进行信息合作的基础上,优化设计生产流程,提高环境支出的可控性,减少环境维护成本、环境损失成本,从而达到减少煤炭企业环境成本的目的。环境预评价能对环境成本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

2.进行作业成本管理控制

作业成本管理,通过作业层次上对环境成本产生的动因深入分析,有效地追溯环境成本的来龙去脉并对之实施控制,不仅可以通过减少这些环境成本的动因来减少成本,还可以通过消除不增值价值的作业、改善必要作业的效率、加强对短期内无法消除的不增值价值作业的控制,从多个不同的作业链中选择其中最佳的作业链。企业应结合环境成本和其他成本进行权衡,选择最低成本的设计策略,增强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即作业成本是成本控制可执行手段,有很强的实际操作价值。

3.延长煤炭企业产业链

煤炭产品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控制,要延长整个煤炭产业链,从产品生命周期设计开始,强调对污染的预防;紧接着在生产阶段,强化环境负荷的抑减机制,进行清洁生产,加大对资源循环利用;最终在消费、使用阶段,建立废料残渣回收体系,通过再利用、无害化的废弃物处理环节,大量减少处理后的排放量。

4.把环境成本的外在化与内在化相结合

环境成本内在化,是指把企业的环境成本计入到生产或交换成本中,从而反映在价格机制中。通过“谁污染,谁负担”的原则,污染者要付费,通过环境管理政策对企业的行为制约,对企业造成的成本增加都累积在生产成本中,反映在最终的产品价格上,进而通过价格机制调节经济与环境的关系。通过市场控制环境污染状况。

环境成本外在化,就是让企业与环境责任脱离开来,从而建立一个独立的环境产业集约化治理环境。环境成本内在化之前是被外在化着,但是,内在化之前的环境成本外在化,是资源被无偿使用,环境被无偿污染的外在化,而环境成本外化,是资源被循环利用,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的外在化。

我国现今普遍要求各企业建立与生产配套的环保措施,而很多企业建立环保设施的成本可能在企业的生命周期中难以收回,造成企业经营的不经济性。但可以通过增加我国环境产业的方式,由环境企业向生产型企业收购污染、废弃物等,利用专业的回收再生技术和设备,对资源进行集中处理再生,产出有价值的新资源卖给生产型企业,从而创造利润。在此过程当中,生产型企业能够节约大量环境治理成本,只需支付更少的费用去购买环境企业的产品,从而实现了双赢。

参考文献:

[1]刘金平.矿区直接环境成本评估[J].能源环境保护,2003,(1).

[2]甄国红.基于作业管理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问题研究[J].财会月刊:理论,2008,(5).

[3]项晶.浅谈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J].中国矿业,2009,(2).

篇4

【关键词】环境成本 环境成本控制 对策

一、引言

自2013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先后遭遇多次大范围持续的雾霾天气。霾是排放到空气中的尘粒、烟粒或盐粒等气溶胶的集合体,是大气污染所致。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雾霾不仅仅是纯粹的自然现象,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雾霾体现的更是环境问题。2014年10月根据国家环保部公布的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I):太原市、鞍山市、沈阳市、长春市、吉林市的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此外,25.5%(41座城市)城市的空气质量处于中轻度污染,这些城市的地理位置也证实了雾霾代表的是环境问题。

追本溯源,应对雾霾的根本办法是治理环境,而我国治理环境的关键在于企业的经济活动。企业是自然资源的主要消耗者,也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企业要想走可持续道路,就要加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二、企业环境成本定义与环境成本控制的内涵

(1)环境成本。“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和被要求采取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为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如此定义环境成本。由环境成本的定义来看,企业环境成本实际上是一种机会成本,它包含两层含义:企业环境成本是被动(外界强制)或主动(内因推动)发生的;环境成本控制的主体是企业。

(2)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是指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的同时,通过科学的管理与控制手段和方法,对在环境成本形成过程中的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合乎环境法规的要求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实现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环境成本控制贯穿于从产品设计到废弃物处置的生产全过程,将环境成本降到最低。

三、我国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现状

笔者针对企业环境观念、企业内部对环境成本的认识、企业进行环境成本控制的原因及方法等内容设计了调查问卷,在我国工业企业发达的城市采用了电话联系、信函、自填式等调查方式,对该企业进行环境项目核算的工作人员或者财务人员进行访问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企业环境观念淡薄。 我国多数企业对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认证不甚了解,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尚处于普及阶段,但较之往年,企业环保意识正在逐渐强化。

(2)环境成本核算体系未建立或不健全。因缺乏环境成本会计的专业知识,只有极少的企业设置了专门的环境成本会计核算部门,并且这些环境成本部门的核算制度与方法,计量与披露都未明确提出和划分。

(3)强制性与必要性使企业开始重视环境成本。企业面临政府陆续出台相关环境保护法规以及环境污染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双重考验,为了减少处罚成本和其他不必要的成本,必须加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4)企业进行“治标不治本”的环境成本控制。我国大多数企业按照“先发展,后治理”的经济活动模式,只是确保企业自身所排放的污染物达到管理标准,即对企业“三废”的控制处理,并未进行预防性环境成本控制。

(5)单一的环境成本控制目标法。我国企业目前的环境成本控制缺乏最有效的控制方法,一味采取单一的环境成本控制目标法;此外,我国企业只是对看得见的污染的某个环节进行控制,并没有将环境成本控制贯彻到生产的全过程。

四、日本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体系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在短期内从一个公害岛国上升为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的典范,并长期维持着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如今,多数日本企业已经获得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认证。究其原因,是因为日本构建了比较完善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体系:

(1)环境成本责任划分与归集。日本半数以上企业都设置了环保专门机构,实行环境成本部门化,建立环境成本控制责任中心,通过对环境成本的归集和划分,层层分解,明确各部门环境成本控制的责任。

(2)环境成本控制目标。与传统成本会计相似,环境成本会计也有其对应的目标。日本企业定期制定环境成本控制目标和各项目标的目标数据,并且对已达成目标情况进行专门的评估。

(3)环境成本全过程控制。从日本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目标的发展趋势来看,日本大多数企业愈来愈多地由关注企业上、下游成本转向注重产品生命周期,包括生态设计、绿色采购、清洁生产、绿色销售和废弃物回收。

(4)环境成本效益配比管理。日本企业不仅重视环境成本控制,也注重对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实施进行绩效评价,通过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负荷的综合评价指数,更有效地完成环境成本控制。此外,日本企业结合环境成本会计核算内容的实际,采取货币计量和实物计量两种方法(对环境保护的经济效益采取货币计量,对环境保护效果采取实物计量)。

五、我国完善环境成本控制的对策

通过对我国企业的问卷调查、国外企业的文献参考分析得到启迪,并以此为基础,在低碳经济观念的引导下,探讨我国企业有效控制环境成本的方法,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最优化,形成企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1)鼓励企业推行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环保作为一个企业实现社会价值必备的素质,只有将环境观念贯彻企业,增强企业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企业才能自觉地把环境成本控制作为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

(2)构建全过程环境成本控制体系,设置环境成本控制责任中心。企业必须从研发阶段、供应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售后服务阶段进行全过程的环境成本控制,建立污染预防系统,规划好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事前控制;建立部门化的环境成本控制中心,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关系,对各部门的环境行为进行有效监督,从整体上控制环境成本。

(3)结合企业实际,采取不同的计量方法。对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内容分门别类,采取货币计量和实物计量两种方法。对能够准确计算的有形现实支出和投资采取货币计量,对无法估计或难以估计的丧失的无形的资产(企业环境形象和环境收益)采取实物计量。

(4)加强理论研究,实现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的核算和信息的披露。在我国,环境会计起步较晚,国内外会计学界也没有公认的环境会计准则对环境成本的定义、内容和分类提供统一的标准,环境成本核算和信息披露难度很大,这有待会计学者们加强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

(5)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规税收。与传统会计相似,环境会计同样需要企业外部的监督。对于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监督更有赖于我国政府,因此,我国政府需要继续改革完善相关环境保护法规法令、税收政策,以此引导企业加强环境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1]曲明辉.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J].新经济,2014,(07).

[2]殷新华,袁晓玲.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管理分析――来自日本环境成本管理的启示[J].现代商贸工业,2012,(13).

[3]刘金彬等.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12,(12).

篇5

【关键词】 成本控制;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现状

传统的成本控制是根据预定的成本目标,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耗费进行约束和调节,发现偏差、纠正偏差,以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促使成本不断降低。它所依据的是狭义的成本,只核算了微观的经济成本,忽略了对宏观社会成本的考核,间接地鼓励了企业以牺牲环境、透支未来为代价谋取当前的经济利益。随着环保法规逐步完善,环保意识的逐渐树立,环境成本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成本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企业对环境成本控制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一、调查问卷设计

调查对象的选取重点考虑污染比较重的行业,标准以国家环保部提供的应进行环境审核的高污染行业:冶金、化工、石化、煤炭、电力、建材、造纸、酿造、制药、纺织、制革、采矿等,以及资源综合利用与废弃物处理等行业。

本次调查活动采用了电话联系、信函、自填式等方式,填写者主要为企业环境项目工作人员或财务部门工作人员,从发放到回收历时两个多月,共在山西省两个城市(晋中市、临汾市)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31份,有效回收率62%。

由表1可知,在收回的有效问卷中,煤炭企业最多,占全部回收企业的29%,其次是化工、电力等;从企业的性质看,有限责任公司的回收比例最高,占全部企业的51.6%,说明他们更重视环境问题。

二、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内容共包括企业的环境管理观念、企业实施环境成本控制的原因、企业内部对环境成本的态度、环境成本支出的内容等,问卷收回后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一)企业环境观念和意识

对企业环境观念的调查是通过企业对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识程度等方面反映的。

由表2可以看到,16.13%的企业不知道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具体内容不详的企业占到22.58%,听说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占被访企业的38.71%,知道一些的企业占22.58%。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在我国尚处于普及阶段。

在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中,48.39%的企业认为其核心是扩大生产能力,29.03%选择控制环境污染,12.9%的企业认为核心是环境保护,说明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较狭窄(表3)。

在调查者中,有93.5%的企业认为应该在事前考虑环境支出和环境损害,仅有6.5%的企业认为在事后考虑已经发生的环境损害,并予以弥补,说明大部分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了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危害,而且都认为如果事前考虑是可以减少环境损害的,从思想上有了对环境成本控制的意识。

(二)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内容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是在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降低环境成本,减少资源过度消耗,防止污染加剧。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内容主要是各项环境成本,本文分别从总量和分行业对企业环境成本支出进行了统计分析。

1.企业环境成本总量统计分析。

由调查结果显示(见表4),排污费(90.3%)、按现行环保法规要求对原有设备改造或重新购置费(90.3%)、绿化费(87.1%)是企业环境支出最多的项目,而其他预防性支出,通过合理手段降低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损害支出较少,如为承担环保责任支付的保险费只有6%。

2.企业环境成本支出分行业统计分析。本次调查涵盖了许多行业,为统计方便,将其归纳为六大类。各行业的环境支出构成情况如表5所示。

按照行业来分析环境成本支出,排污费、绿化费、重新购置设备费等支出居于前列。煤炭行业前三项支出分别是按现行环保法规要求对原有设备改造或重新购置费(100%)、排污费(100%)、绿化费(100%),化工行业前三位支出分别是按现行环保法规要求对原有设备改造或重新购置费(100%)、绿化费(100%)、排污费(71.4%),电力行业按现行环保法规要求对原有设备改造或重新购置费(100%)、排污费(100%)、绿化费(100%)。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总量上分析,还是分行业分析,按现行环保法规要求对原有设备改造或重新购置费、排污费、绿化费三项支出,都是当前企业环境支出的主要项目,也就是环境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目前企业发生的环境成本多数是为了符合国家的有关环境法规政策,这些都属于被动性的支出,是末端治理的表现,与此相适应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法则是传统的事后控制方法

(三)企业实施环境成本控制的原因

由表6统计结果显示,政府管理机构的强制要求是企业实施环境成本控制的最主要原因,市场的压力、社会公众和环境保护组织的压力也对企业实施环境成本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企业主要是被动的(迫于企业内外各种压力)对环境成本实施管理和控制。根据政府的有关法规规定,企业应定期向地方各级环保部门提供“三废”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污染物监测与治理等方面的环境统计报告。随着环境立法的加强和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相当一部分环境敏感型企业为了树立良好的环保公众形象而主动实施环境成本控制,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四)企业内部对环境成本的重视程度

在被访企业中,83.78%的企业表示管理层对环境成本非常重视,希望了解企业环境成本支出的具体方向,以便进行控制,降低环境成本支出。有54.29%的企业的员工要求对环境成本进行控制,45.71%的企业中没有听到员工这样的要求。

长期以来,人们存在一种偏差:把成本控制作为财务人员、少数管理人员的专利,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员工只是生产者,甚至有时候会出现管成本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财务,员工成本意识淡漠,感受不到市场压力,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浪费现象严重,企业的成本控制失去如此大的管理群体,难以真正取得成效。

三、结论

我国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现状显然不利于企业履行环境受托责任进行社会监督,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不利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改革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势在必行!

(一)明确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主体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主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内部的控制主体不单单是某个部门或某一些人,而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参与成本控制,需要充分调动每个部门和每个员工在环境成本管理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各部门、各职能业务人员都能对其所控制的环境成本增强责任感,承担相应的责任。另一方面是要形成包括政府、社会公众在内的多方参与的控制主体,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增强社会责任感的同时督促、引导企业实施环境成本管理,实现环境成本的有效控制。

(二)创新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方法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方法应为以事前控制为主,从源头上实现对环境成本的控制,进而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局全过程控制,降低环境成本,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

(三)拓展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内容

将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内容从时间上和空间上予以拓展,依据生命周期评价对产品分析从时间上拉长控制范围,上追溯至原材料的取得,下延长至废弃物的处置;建立环境共生网络从空间上拓展环境成本控制范围,不仅包括企业内部,还包括上下游企业间发生的环境成本。

(四)完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评价机制

通过业绩评价可以发现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继而采取针对性措施改进控制制度,以便更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因此建立一套高效的环境成本控制评价机制对于企业环境成本控制至关重要,而评价体系中指标的设置尤为关键。

【参考文献】

[1] 刘金彬,等.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12(12).

[2] 李建发,.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现状、需求与未来[J].会计研究,2002(4).

篇6

关键词:环境成本 价值链 循环经济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环境质量仍处于下降趋势,生产型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尤为突出,从产品的设计、材料采购、生产到产品的销售与售后服务,最终形成产品价值,在一系列的价值增值活动中,每一项活动都会对环境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为抑制环境进一步恶化,在发展模式上,我国提出实施循环经济模式,使资源可以得到反复使用、充分利用、减少废物排放,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一直以来存在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冲突的问题;在管理方法上,我国提出将环境成本纳入会计核算体系,通过环境成本控制来有效降低生产型企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将环境因素以成本化的形式纳入到价值管理体系中,使企业价值链有了新的拓展与科学内涵。本文基于循环经济与价值链相结合的循环经济价值链对环境成本控制提出相关建议。

二、企业循环经济价值链概述

目前,对于价值链理论与循环经济理论相结合的理论研究及实践还比较匮乏。彭秀丽(2008)在界定区域循环经济价值链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区域循环经济价值链的构成及运行机制。米潇(2008)以煤炭行业为研究对象,在煤炭价值链的基础上运用循环经济思想重构了煤炭价值链的组成内容,并对其价值链的形成机制做了相应分析。赵春雨(2009)界定了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并构建了循环经济价值链的运行机制及模型框架,从循环经济价值链的形成机制、传导机制与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透彻的理论分析。肖序等(2010)在循环经济价值流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组合多学科的,能充分解释循环经济物质流路线中的资源价值变化信息的循环经济价值流理论与方法体系;王琳等(2013)构建了循环经济价值链的灰色测度模型,并提出了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价值链优化运行的政策建议。

循环经济价值链的实质就是在价值链理论中加入环保的概念,是企业、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可持续发展的一体化战略。循环经济价值链不仅延长了企业的价值链,还赋予了企业价值链新的内涵,强调资源在价值链过程中的循环利用,是对企业价值链的一种创新。传统经济下的企业价值链仅仅是一种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价值链单向流动、简单的开环价值链。而循环经济价值链是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对企业价值链的重构,采用各种高新技术手段,以“3R”(再利用、再循环、减量化)为基本原则,深入分析企业内部与外部各个价值增值活动,优化各个业务流程,在生产活动之间及生产活动与消费活动之间增加了回收再生利用活动,从而降低资源与能源的浪费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赢。

生产型企业其主要特征是有实物产品产出,其内部价值链一定是从原材料到产品的生产再到下游客户。循环经济下生产型企业价值链同一般企业价值链一样,同样可以企业本身为节点分为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价值链,从材料的投入到产品的生产再到产品的营销这一主要价值链就构成了企业内部价值链,企业所获取的价值就是这些内部增值活动所形成的。而生产型企业的循环经济价值链主要表现为在其主要价值增值链上将循环经济思想融入其中,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原材料投入时要考虑投放的减量化、生产过程中要考虑资源的再利用、废弃物处理时要考虑资源的回收再处理(如下页图1所示)。

三、循环经济价值链与环境成本控制的内在联系

环境成本是企业为了降低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负担,为了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政策采取的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活动所发生的各种耗费。现行的会计系统并没有将这样的成本纳入到核算系统中,环境成本也就成为了企业的不相关成本,不利于解决环境问题。现有的社会环境问题迫使企业必须要改变以往以利润为唯一目标的落后思想,要高度重视人的价值,强调企业对环境、社会、公众的贡献。生产型企业的特征决定了其对整个环境的影响程度较大,因而将生产型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到最低是企业自身与社会更为关注的问题。采用怎样的有效控制方法是生产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核心问题。价值链理论与环境成本控制高度相关,循环经济又与价值链密切关联,因此从循环经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生产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是顺理成章的,也是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一)环境成本控制伴随着价值链的创新发展。在理论探索方面,环境成本的控制方法随着价值链的延伸而有所拓展。当价值链仅限于企业产品生产过程时,环境成本的控制也就仅限于在生产阶段降低资源耗费与减少废弃物排放;当价值链延伸至从研发设计到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时,环境成本的控制也拓展到各个环节的环境成本降低方法;但是这并没有完全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环境成本,因此,价值链又从企业内部发展到企业外部,从横向价值链到纵向价值链,为了更加全面地反映企业环境成本,其原有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法与控制方向也在不断创新;近年来提出的循环经济价值链更是价值链的一种创新,将原来单向的、开环的价值链,在循环经济理论的基础上转向为循环的、闭环式价值链,由此,环境成本控制也应该有其新的拓展。

(二)环境成本为企业循环经济价值链管理提供了重要信息。任何一个企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必然会对其利益相关者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又必须考虑其利润目标。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最优点就在于企业是否遵循循环经济价值链的发展规律,是否能够协调企业自身内部价值链、产业与区域循环经济价值链等之间的复杂关系。环境成本作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信息要素之一,它贯穿于整个企业价值链中,其大小决定着企业价值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完整性。因此,环境成本的发生能够及时反映出价值链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优势与不足,给企业循环经济价值链的管理、创新与发展提供重要信息。

(三)循环经济价值链为环境成本控制提供有力指导。企业价值链的延伸,使得企业环境成本的控制链在不断延长和拓展,控制方法也随着价值链的创新而不断改进,进而形成一套适用于企业自身性质的控制方法体系。循环经济价值链是价值链的创新发展,它为环境成本的有效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此基础上环境成本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出来,进而有利于环境成本控制。

四、循环经济价值链下生产型企业环境成本的分类及其内涵

环境成本是近年来理论界讨论的重要内容之一,相关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探讨了环境成本,使环境成本的内涵与外延都有所扩大。对于企业环境成本的内涵与分类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说法。循环经济价值链视角下的环境成本可以从产生原因、根本目的、指导思想、核算范围与计量手段等多个方面来考虑,周航(2011)提出了循环经济下环境成本的定义:某会计主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循环经济发展为基本战略模式,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指导思想,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原则下,为保护环境,降低环境负荷,以取得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在相应的时期内进行的一系列环境保护活动和其他的一些必要经济活动,由此企业产生的可以货币化或非货币化的支出。并将环境成本分为减量化成本、资源降级成本、资源回收利用成本、环境管理成本与环境机会成本五大类别,表1列示了其具体内容。

笔者认为该分类并没有有效、系统地将环境成本的内容完全表达出来。例如,在研发阶段企业发生的环保论证费支出;在材料采购阶段为了减少产品在价值链后续阶段的环境污染、上游企业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包装物污染而发生的环保材料费支出;在销售阶段为减少和治理企业在销售环节如包装环节、定价环节中发生的污染以及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支出,以及运输、仓储中为减少环境污染而发生的支出等。环境成本不仅仅存在于产品的生产阶段,也始终贯穿于整个产品价值链,存在于每个价值增值环节。因此,企业环境成本应该按照企业价值链来分类,这样才能完整包含企业行为中的全部环境成本。在循环经济价值链视角下的环境成本应该包含但不限于以上五大类环境成本。

五、循环经济价值链下生产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循环经济价值链下生产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不仅要求企业重视生产经营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更要关注环境成本对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不仅注重环境成本控制是在循环经济模式下进行的,更要将环境成本的控制纳入到从产品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及服务等各个环境中来;不仅关注企业内部环境成本的控制,更要将上下游相关企业的环境成本作为企业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尽可能将环境成本降到最低,全方位地确保企业的经济活动对环境带来的负荷最小。本文仅对企业内部价值链上环境成本的控制进行简单探讨。基于循环经济价值链的理论知识,为了体现循环经济与价值链相结合的基本思想,对于企业内部循环经济价值链上的环境成本应该采用事前规划、事中监控、事后控制的全过程价值链管理控制方法,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链为基本分析工具,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基本控制思想,将两者有效合成,形成循环经济价值链,从而贯穿于环境成本控制的全过程,力求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最优状态。循环经济价值链下的环境成本控制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循环经济价值链视角下生产型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在整体上主要由三个阶段构成。

(一)事前规划。在规划阶段环境成本的控制主要在于产品的生态设计方面,要求企业在进行产品研发时,能将环保意识、消费者健康与社会责任等有机融入到产品当中,全面考虑产品在生产、销售、使用与回收等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环境成本支出,同时将由于生态设计所带来的成本增加纳入到企业成本管理系统当中,根据成本效益原则选择最佳实施方案。

(二)事中监控。这一阶段是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最核心阶段,也是环境成本控制中最能体现出循环经济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1)材料采购。生产型企业生产经营的首要活动就是原材料与各项辅助材料的购买,按照事前规划过程中对于原材料的要求,在选择合适的材料时,也要考虑在采购各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不适当的采购活动会带来更多的运输负荷与包装负荷。运输负荷会给环境造成更多的大气污染,包装负荷会给环境带来更多的固体废弃物污染,同时有可能使企业的相关采购成本增加。因此,在采购阶段要注意各个采购环节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综合降低企业可能发生的环境成本,从而降低采购总成本。(2)产品制造。在这一阶段,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控制方法,这种方式比较有效,特别是针对生产型企业,从原料的投入开始到废弃物的产生都始终贯穿“清洁”二字,并且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求具备科学而严格的管理措施,实现“投入清洁、生产清洁、排放清洁、服务清洁”的生产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就使得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达到原材料的减量化投入、充分化利用、循环化使用,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减少废弃物排放。(3)产品营销。使企业产品价值最终实现的阶段就是产品的营销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成本控制主要是包装物与运输两方面的控制。这一阶段与材料采购阶段相对应,企业在包装物的选择方面要尽量降低产品包装废弃物的产量,使用可重复使用、可回收利用、易降解无毒的包装物材料;在运输工具上选择污染较小的运输工具,在运输渠道上建立自己的运输物流中转站,减少运输过程中资源的耗损与浪费。

(三)事后控制。目前,一些生产型企业往往会忽视售后这一阶段,而现在的产品营销系统很注重产品的售后服务,这一阶段可以将消费者退回的商品进行回收处理;可以将维修后的“废弃物”进行重新制造;更重要的是可以向下游企业或者广大消费者进行环保宣传,让更多的企业与大众加入到环境保护运动当中来。

综上,从宏观上来看,通过事前规划制定有效的环境成本控制实施方案、事中严格把控各个环节中环境成本的合理性、事后注重环境成本控制的实施效果,并反馈给事前规划阶段,这是循环经济价值链下环境成本控制的外循环。从微观上来看,企业在产品生产的材料采购、生产、流通、营销以及售后服务等价值链环节上实现了资源投入的降低、资源的循环利用,资源使用效率提升,这本身就是循环经济的本质要求,构成企业循环经济价值链下环境成本控制的内循环,这是一条可持续的、循环的完整价值链。S

参考文献:

[1]王晓燕.试论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J].现代财经,2009,29(2):41-46.

[2]刘沓,周航.循环经济价值链的系统思想与管理会计方法的契合[J].经济经纬,2012,(1):77-81.

[3]付滨.循环经济价值链下企业环境成本计量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

[4]肖序,熊菲.循环经济价值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体系[J].系统工程,2010,28(12):64-68.

[5]王琳,肖序.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价值链测度与优化研究[J].求索,2013,(1).

篇7

关键词:火力发电企业;环境成本;全面质量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随着国际上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我国政府加强了环境监管力度,限制标准与惩罚力度也在不断提升。火力发电企业由于污染严重,面临的环境成本压力也越来越大。本文在分析了火力发电企业环境成本构成的基础上,对各类成本项目进行分类,然后利用全面质量成本控制思想,构建了火力发电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模型,试图提出控制新思路。

一、火力企业环境成本的构成及分类

火力发电企业环境成本是指企业为了降低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对环境的负荷,而采取一系列预防或处理措施所发生的支出。燃煤火电厂环境成本一般包括环境研发成本、环保设施设备投资成本、生态环境损害成本等项目。根据电力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可将火力发电企业环境成本划分为环境预防成本、环境维护成本,环境内部损失成本、环境外部损失成本四类。

环境预防成本和环境维护成本是企业为了预防火力发电企业发电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或降低已发生污染的影响而发生的支出,可归为环境控制成本。环境内部损失成本和环境外部损失是指企业为弥补已发生污染造成的资源损耗、生态破坏而应承担的成本,可归为环境损失成本。两种成本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企业加强环境预防和检测,所面临的内外损失成本也将减少。

二、全面质量成本控制思想

全面质量成本控制的核心是:企业在对产品质量成本管理中,符合性成本和非符合性成本是同时发生的,两者之和构成企业质量总成本,寻求质量总成本最低是控制思想要达到的目的。应用到环境管理方面就是把对环境的污染和损害都视为缺陷,持续改进环境业绩,从而达到降低企业环境成本的目的。本文考虑到环境成本控制成本与环境损失成本两者之间本身关系就很复杂,相关性并不容易判断,拟针对环境控制成本与损失成本分别建立函数表达式,尝试量化分析企业如何合理分配用于治理污染之间的水平,以达到最佳控制水平。

三、火力发电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模型研究

火力发电企业环境成本包括环境损失成本、环境控制成本两类,现分别定义环境总成本、环境损失成本、环境控制成本为S(x)、L(x)、C(x),则S(x)=L(x)+C(x)。模型假设企业对外污染排放只有污水、废气和固体废物三种,x为环保部门测定的三种污染物达标率与企业污染处理权重乘积的加权平均值,代表企业控制污染的综合达标率,并且满足值域区间(0,1)分布。当x1时,表明企业控制污染水平越高,所造成的污染越小。

(一)环境损失成本

企业已造成的污染对自身及环境造成的损害称为损失成本。环境损失成本是随着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而增加的,其大小与达标率x偏离目标值1的程度有关。如果达标率x与目标值1之间偏差越大,则环境损失成本越大。即|x-1|越大,企业控制水平越弱;当偏差为零时,环境损失最低,为一个常数。为了得到L(x)的表达式,现将L(x)在x=1处展成泰勒级数,即:

根据L(x)在x=1处存在极小值,所以其一阶导数L′(1)=0,由于偏差|x-1|非常小,使得展开式中的每一个后续微分比前一项来说都是更高阶无穷小,可忽略不计。所以环境损失成本函数L(x)的近似表达式为:

(1.1)

(二)环境控制成本

环境控制成本是企业为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采取预防维护措施而发生的支出。控制效果体现在达标率上,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越高,企业环境控制力度越好。考虑到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需要投入环境预防成本(C1)和环境维护成本(C2)两种成本来获取达标率x,在此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来对环境控制成本模型进行推导。

令μ=AC1αC2β,约束条件为C1+C2=C(x)。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取:φ(C1,C2,x)=AC1αC2β-λ[C(x)-(C1+C2)],其中,λ为拉格朗日乘数,变形后,可得到:

(1.2)

(三)环境总成本

环境总成本即环境损失成本与环境控制成本两者之和,根据式1.1、式1.2可得出环境总成本的模型为:

(1.3)

其中

利用往年数据资料,根据建立的模型可以回归得出最优综合达标率。一般来说,企业应将环境成本控制在最优综合达标率附近。当企业计算得出当年的综合达标率在最优控制水平右侧时,说明企业污染控制水平超出实际要求,此时企业可以考虑适当降低环境控制成本,对达标权重进行调整,合理分配污染处理各成本。增加的环境损失成本并不会超过环境控制成本降低额,环境总成本反而会降低。当污染控制水平在左侧时,则要做相反处理,加大环境控制成本投入。

参考文献:

[1]戴立新,李美叶.火力发电企业环境成本的控制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8(11).

篇8

摘 要 我国面临的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矛盾,从企业产品成本核算角度看,原因在于产品成本缺位、环境成本没有纳入到产品成本核算中去。本文探讨了环境成本的性质与特点;对不同时间,范围、功能的环境成本进行会计分析与计量;分析了环境成本控制的方法;并对加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企业产品环境 成本控制 探讨

一、企业产品环境成本的形成

企业产品环境成本是企业将自己的环境成本加入到产品成本的内部,以便其遏制对环境的污染。随着社会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加强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不仅是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将环境成本纳入到企业产品成本当中,它不仅仅是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促使企业在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自身对环境的影响。由于现阶段对环境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来自法律和行政方面的干预力度还不够,也就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因此有些企业的环境行为还没有得到有效的约束。

如不强调产品环境成本,一些企业势必会在生产过程中不顾后果的污染环境,结果是对整个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但是随着社会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政府对企业环境管理的要求也日趋严格,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企业对自身的环境行为负责已是大势所趋。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这就要求企业对传统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要加以改正,传统的经济模式与现代经济环境大系统相比较而言,作为自然环境支持系统,在提供给社会公众丰富资源的同时,也要接受大量废弃物的回归。因此,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存在密切关系。从企业自身的盈利目标来看,企业有必要承担环境责任。

二、企业产品环境成本的分类

根据目前环境成本形成的定义,可以对环境成本进行如下分类:

企业有关环保的研究开发成本。进行环保产品的设计,对其生产工艺和工厂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等进行研究、开发的成本。企业生产过程中,通过直接降低排放污染物的成本。主要包括产生废弃物的处理、再生利用系统的运营、对环境污染较大的材料进行替代、节能设施运行等成本。在生产过程中为了预防环境污染而产生的成本。其中包括一些环保设备的购置、对环境的监测计量、环境监管体系的构筑和认证等成本。企业对所销售的产品采用环保包装或者回收顾客已使用后准备废弃并能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所发生的成本,包装物是否可以回收利用、是否可分解处理,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可以建立一个成本控制系统。在企业周围进行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所支出的成本。包括在企业所属范围内进行的绿化、对企业所在地区域赞助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活动、有关环境保护广告等支出。

三、企业产品环境成本的控制

长期以来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环境的持续恶化,环境保护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企业产品环境成本的控制是通过企业自身运用一系列方法和措施对其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涉及到有关环境污染的各种活动所采取的一种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可以保护环境效益的约束化管理。因此,企业产品环境成本控制的目标应该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佳组合。污染治理涉及较多支出,应该建立专门的成本控制系统。企业在研发产品的同时也要构建环境成本控制系统并以加强环境成本的核算达到自身盈利的目的。以此为宗旨对企业产品环境的成本的控制要做到以下几点:

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来制定企业中长期的环境目标,通过确定合理的生产规模,采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和工艺;尽量避免、减少扩大环境危害所追加的一系列成本;选择对环境无污染或者造成较低污染的替代材料成本;对企业生产出来的各种污染进行处理的系统项目要有可行性分析,尽量控制和减少污染处理系统的建造和营运成本。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控治。对企业各生产环节影响环境的任何地方都要进行跟踪监测,特别对排出的废弃物进行严格的把关,要尽量做到达标排放,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事故损失或者由于污染环境带来的罚款造成企业产品成本的不必要增加。控制环境治理成本是企业产品环境成本控制的关键部分,它包括企业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转、环境监测项目运行、环境污染控制措施和环保事务的管理。企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大量废气、废水、废渣等,采用集中排污治理的方式来降低区域内各个企业的环境成本支出。如果处理得当,是可以降低企业的产品环境成本并且增加生产效率的;反之则会提高处理环境污染的成本。环境成本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必须坚持双赢的原则,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也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抛弃企业经济的发展。为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加强环境成本的核算与控制,创造环境成本控制的新思路、新方法,将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四、结语

正确的产品成本本应该由物质成本、劳动成本和环境成本构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目标,也应该有两个效益,即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企业应构建环境成本控制系统,在原有的成本控制系统基础上,按照企业的不同特点,增加针对环境因素的专门化成本控制系统,主要涉及能源、废弃物、包装物、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成本控制。针对各种因素,既要考虑其破坏和影响,又要考虑其再生利用价值,进行逐项的和综合的环境成本分析、控制。将产品生产和企业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环境成本,作为产品成本和部门运行成本的组成部分,运用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进行成本控制,并在企业成本的预测决策、预算计划和会计核算中充分考虑环境支出。

参考文献:

[1]周红.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问题探析.学位论文.2004.

[2]张杰.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研究.学位论文.2006.

[3]汪静,赵亚男.环境成本管理控制研究.时代经贸.2008.

篇9

关键词:企业 环境成本 计量 控制

当前我国雾霾水污染等污染现象严重,而作为主要污染源的企业来说,其对于环境成本的控制就愈发重要了。在此本文将对于企业环境成本进行概念上的探讨,进而探究对于企业环境成本的计量,并寻找如何对环境成本进行控制的办法。

一、企业环境成本的概念与分类

1.环境成本的概念。环境成本就是企业进行运转经营过程中对环境产生污染和破坏,进而使用一些的办法来治理和保护环境,推进周边环境的状况尽可能达到原本水平所产生的相应的费用。2.环境成本的分类。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研究,将环境成本简单分为如下几类:环境预防成本、环境损害成本和环境补偿成本。环境预防成本是指公司在进行生产活动之前为了避免环境污染或者降低环境成本而产生的一些支出,譬如配置相关环保设备等。环境损害成本是指企业如果已经在发展中造成了污染和破坏,那么这种运转过程中使用的资源价值以及造成污染需要支出的成本就是环境损害成本。环境补偿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已经造成环境破坏之后,弥补这些破坏使得环境恢复如初所需要支出的成本。

二、环境成本的计量

1.环境成本计量的单位。环境成本的计量单位一般可以把当前所使用的货币作为其标准,譬如购买设备治理污染所产生的支出都可以用货币衡量。除此之外,因为环境成本拥有其特殊性,在某些情况下无法使用货币精确地计量或者货币无法精确切实地表达一些信息,此时就要借用其他非货币计量单位。譬如污水排放量以吨为单位等。

2.环境成本计量的办法。企业环境成本计量办法需要根据不同实际状况来选用,在此选取其中两种进行举例。

(1)历史成本法。这是企业所使用的最基本的办法,这种办法需要进行可靠计量环境成本,并要求其与环境事项的实际成本相吻合,切实映照企业环境成本情况。历史成本即企业起初获得资产时支出的成本,依照历史成本法规定,企业如果产生和环境保护相关联的项目时要一句当时的成本进行计算,才可以切实地反映资产的价值。

(2)直接市场法。这种方法是指针对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面对环境问题的产生所付出的成本代价能够直接通过使用市场货币价格来进行核算。

三、环境成本的控制

成本问题是一个广泛的社会性问题,它不只是个人亦或是企业的独立行为,而是社会性并且需要各方都予以重视的问题。社会经济体系是―个完整的体系,成本问题最终能够归属到经济问题上,成本控制的好坏能够影响到企业运营利润,最终对整体效益产生影响。明确社会成本题是全社会性质的问题之后,就需要落实各自社会成员的个体责任。企业是社会生产的关键,也是成本控制的关键。企业的所有生产过程,从进行原材料采购开始,到最终成品的售出,每一个阶段环境成本都需要收到重视。除此以外,企业对成本的控制需要把全社会的效益置于首位,严禁牺牲环境。

总而言之,环境成本的控制必须由全社会落实控制办法进行有效控制。

1.环境成本控制内容。站在政府的方面来说,严格控制环境成本关键是指对于环境成本的补偿,企业身为被动的一方对其进行接受;而站在企业这一方面来说,企业身为主动的实施者,企业对环境成本的控制关键在于企业落实措施对环境实行治理维护,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来探析环境成本控制的具体内容。

(1)环境成本补偿。环境成本补偿是指人类进行经济社会发展以来针对环境做出的破坏所要负担的责任,针对环境资源的浪费和损害支付一定的物质补偿。环境成本的补偿关键在于政府身为执行者,在政策角度对其落实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目前国家达成环境成本补偿重点有两种方式,其一收税,其二收费。政府运用行政手段,把环境成本补偿当作一项政策来落实,交付一定的税费,针对污染严重的区域,政府严苛限制污染排放,应用罚款等办法来掌控污染状况。然而目前的环境补偿大多是运用行政手段,在经济手段上则存在缺失,环境成本的补偿被地区发展情况所局限,一些地区太过于教条化地使用“谁污染,谁治理”的方式,环境成本的补偿不能够妥善地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落实,引致许多环境问题。正由于环境成本缺少补偿,才必须对其进行掌控,企业从源头上降低环境污染,减轻环境成本负担,尽量降低对环境治理的付出。

(2)环境污染治理。企业运转过程中对于环境造成污染,所以必须对其进行治理,从而达到对环境成本的管控,把环境成本加入企业成本中,譬如对于大气污染,需要从源头上购买设备进行空气过滤,减轻排出气体中的污染物含量;对于水污染,一方面要从排放方面进行控制,另一方面更要针对被污染的水源采取措施。

2.环境成本控制过程。面对环境成本控制方面拥有的弊端,必须使用必要的方法措施对其落实改善。传统的环境成本控制过程大多都采用末端治理的模式,即问题发生后才进行事后治理。如果想达成对环境成本的掌控,就需要从整个过程对其进行掌控,即对煤炭开发生产和最终的销售进程实现全面管理监控控制,通过投入最小的成本达成最大的经济效益,把环境成本降到最低程度,不仅在事后,更要在事前和事中对发生的环境成本进行掌控。

篇10

【关键词】ERP;企业;成本控制

一、ERP成本控制的原理与核心

ERP成本控制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模式,就必然以全面的思维模式对成本加以控制。在各项业务发生之前,它能对引发成本发生的各种动因进行规划分析并预测成本发生的可能性及数额,进行先导式控制,以确保实际经营过程的低成本运行;在生产过程中,ERP 系统利用海量的数据信息和强大的计算能力,充分挖掘成本降低的潜力;产品成本形成之后,通过对已发生成本的定期分析和考核,及时总结经验,为未来降低成本提供解决途径。

ERP的实质是在之前MRP II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的面向供应链的管理思想。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因此,ERP成本控制过程中,运用的主要原理如下:1.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原理。2.精细生产与敏捷制造的原理。3.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与事后分析的闭环反馈系统。

二、使用ERP进行成本控制的意义

ERP成本控制系统的实施,使企业成本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有了大幅度提升。管理层也实现了对成本的更好控制。企业在ERP成本控制系统之下,也实现了切实的利益。

从定量标准来看:1.可以降低库存成本。2.可以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3.降低管理费用。4.时间成本与机会成本的降低。

从定性的角度来看:1.产品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得到提升。2.管理水平提高。3.同时,企业高水平员工的潜力也得到了充分发挥,提高了企业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

三、ERP成本控制的流程及应用分析

ERP系统深刻的把握了企业经营活动的本质,有效的实现了企业成本的控制管理与生产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等功能的集成,将数据的采集延伸到生产、采购、销售和库存管理的各个环节。该系统是一个以计划为主导的信息系统,它的计划和控制功能是伴随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展开的,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ERP系统的计划执行过程,就伴随着企业的物流和资金流活动过程。系统的计划与控制就是通过对信息流的控制,实现对物流和资金流的控制。

ERP成本控制的具体流程是从采购活动开始的。采购部门根据物料需求计划采购物料,采购入库后,录入库存系统。此时,库存增加,同时应付账款也增加。在系统中,实现了应付账款和存货账户更新之后,就实现了物流和资金流的统一。

生产车间根据生产订单从仓库中领取物料,此时,存货减少,而在制品增加,以及生产成本增加。加工完成,生产出可以向顾客销售的产品,同时实现库存商品成本的结转。减少总账中的生产成本的金额,增加存货账户的金额,从而实现生产循环过程中资金流和物流的统一。

销售过程中,销售部门接到客户的订单,通知仓库部门按照订单进行发货处理,库存减少的同时,应收账款增加。以后收到顾客付来的款项,在总账中对现金和应收账款账户进行更新,从而在销售和付款循环中实现了物流和资金流的统一。

ERP成本控制的具体应用流程:

1.ERP环境下企业采购成本控制

采购成本控制模块,就是指在原材料采购以及销售采购物品的过程中,对于成本的控制。本模块是针对采购工作有关的询价、规划、请购、锁定、审核、收料追踪、历史记录、结转应付账款等作业的管理,协助采购部门有效的掌握各采购活动的信息。使用该模块的主要目的就是使整个采购过程信息化、透明化、制度化,由此一来企业的管理部门和采购部门就可以利用ERP系统内的信息平台实现对供应商以及原材料采购信息的管理,并允许通过招标选定供应商并签订合同,而采购合同中包含的信息便可以回馈系统本身,成为ERP系统内的基础数据。通过合同内部的信息,ERP采购系统模块,就可以实现对供应商商誉、采购物资价格、原材料到货质量等等方面进行管理以及采购付款等等的相关功能。

2.ERP环境下企业生产成本控制

产品的生产成本是企业全部成本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部产品成本高低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决定着企业成本水平的高低。ERP生产成本控制系统,首先从产品的设计成本着手,控制企业的设计生产成本。而该部分成本对于产品的成本的控制也极为重要。普遍认为,一种产品的成本中有将近80%的成本是约束性成本,这说明该部分成本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会确定下来,所以对成本控制来说最具效果的阶段实际上就是产品的设计阶段。ERP系统软件,通过目标成本与设计成本的对比,通过不断分析差异、改进设计,以实现设计成本的有效降低。同时,ERP系统通过模拟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建立产品模型、保证物料供应等功能,大大缩短了产品的设计开发时间。开发速度的提升,不仅节省了研发支出,还获得了因产品提前投入市场而获得的额外价值。

3.ERP环境下企业销售成本控制

销售成本控制。销售成本的控制,主要是对销售业务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控制,以免发生销售过程中不必要的成本。这与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一致的。其具体的流程如图四。首先,ERP系统会接受来自顾客的销售订单,录入的顾客订单、报价等信息,会与系统内存在的客户文件信息,进行配比分析。在该环节,ERP系统同时完成对顾客订单的审核,其中主要有客户的信用余额的计算。在ERP 系统中,信用控制主要是依靠本系统内置的信用额度标准和审批体系及客户信用额度比较和报警机制完成,系统通过强制核查客户信用额度信息,以减少隐瞒、漏报不符合信用和超信用额度销售事件的发生,以此控制销售信用成本。

四、结 论

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ERP系统使得企业能够实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并将其结合,信息处理更注重实时控制,管理方式也更趋现代化。ERP系统可以令企业的成本控制融合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当中,并实时加以控制,即令成本控制的实时化得以实现。这是传统成本控制模式所不具备的巨大优势,这种优势在现代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无疑可以大幅度减轻企业在成本控制上的压力,令企业在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经营环境中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产生更大的利润,获得更好的发展。在我国,由于国情所限使得ERP系统难以完全应用,无论怎样的系统,最终是为企业也就是为人服务,这就必须充分接受ERP系统的管理思想,使ERP系统与企业业务、经营活动实现有效结合,才能使ERP成本控制系统真正成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程度,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耿萍.《ERP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258-259.

[2]李腾巍.《ERP环境下的企业成本管理创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8(375):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