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成本分析范文
时间:2023-04-05 20:18: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流成本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物流成本;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7-0134-01
1 企业物流成本及构成
企业物流成本是指企业进行采购、销售、生产等与物流相关活动的成本总和。物流成本是企业管理物流运作的重要指标,它由以下部分构成:
运输成本:运输成本是指企业对原材料在制品以及成品的所有运输活动所造成的费用,包括直接运输费用和管理费用。
存货持有成本:一般来说,存货可以占到制造商资产的20%以上。存货持有成本有些概念区分模糊,难以确定,所以,目前许多公司只是以当前的银行利率乘以存货价值再加上其它一些费用,作为存货持有成本。实际上,存货持有成本包括存货资金占用成本、存货服务成本、存货风险成本和调价损失等。
仓储成本:大多数仓储成本不随存货水平变动而变动,而是随存储地点的多少而变。仓储成本包括仓库租金、仓库折旧、设备折旧、装卸费用、货物包装材料费用和管理费等。
批量成本:批量成本包括生产准备成本、物料搬运成本、计划安排和加速作业成本以及因转产导致生产能力丧失等。
缺货损失:缺货成本是指由于不能满足客户订单或需求所造成的销售利润损失。
订单处理成本:订单处理是指从客户下订单开始到客户收到货物为止,这一过程中所有单据处理活动,与订单处理相关活动的费用属于订单处理费用。
采购成本:采购成本指与采购原材料部件相关的物流费用。包括采购订单费用、采购计划制订人员的管理费用、采购人员管理费用等。
其它管理费用:其它管理费用包括与物流管理及运作相关人员的管理费用。
2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难点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物流是渗透到各项经营活动之中的活动。物流成本就是用金额评价物流活动的实际情况。现代物流成本是指从原材料供应开始到将商品送达到消费者手上所发生的全部物流费用。由于物流成本没有被列入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制造企业习惯将物流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商业企业则把物流费用与商品流通费用混在一起。因此,无论是制造企业还是商业企业,不仅难以按照物流成本的内涵完整地计算出物流成本,而且连已经被
生产领域或流通领域分割开来的物流成本,也不能单独真实地计算并反映出来。
3 物流成本管理分析的方法
单项物流活动成本降低必将导致其它部分成本增加,处理不当,甚至有可能导致总成本的上升。物流总成本分析是进行一体化物流管理的关键,运用总成本分析法可以有效管理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降低成本。
物流总成本是企业管理物流运作的主要指标,但物流总成本本身并不能反映企业的物流运作好坏。通过物流总成本的统计分析,使企业可以从全局的角度了解自身的物流运作现状,明确目前关键的瓶颈问题以及突破口,提出解决的方法,以提高企业整体的运作绩效。
对物流总成本加以控制可采用生产率标准、标准成本和预算检验物流绩效等方法。战略成本管理是一种全面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管理技术,使企业在产品企划与设计阶段就关注到将要制造的产品成本是多少,战略成本管理最关键的因素是目标成本。
作业基准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就是一种战略成本管理方法,作业基准成本法由R.Cooper与R.S.Kaplan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所谓ABC法,是按照各项作业消耗资源的多少把成本费用分摊到作业,再按照各产品发生的作业多少把成本分摊到产品。利用ABC法可以改进优化作业链,减少作业消耗,提高作业质量,并在整个作业生命周期内进行战略成本管理。
作业基准成本法不但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通过作业成本管理对企业战略成本进行管理,为物流实施流程再造、业绩评价等提供成本信息,也为企业进一步改进成本控制和战略性规划与决策提供了更为有利的依据和标准。
4 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的途径
4.1 建立企业物流成本构成模式与物流管理会计制度
明确物流成本的构成,全面、正确地把握包括企业内外发生的所有物流成本在内的企业整体物流成本,以企业整体成本为对象削减物流成本,建立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模式,从原来财务成本费用中剥离出属于物流成本范畴的内容,能准确判断和计算企业现有物流成本及其构成情况。分析和比较物流成本与制造成本,物流费用与其他费用之间的关系,建立科学的物流管理会计制度,使物流成本管理与财务会计在系统上联结起来,切实掌握物流系统的成本。分领域全面清理物流系统的资源配置,建立物流成本数据库,建立物流成本科学的比较依据。
4.2 加快企业物流速度,扩大物流量
物流速度越快,物流量越大,其成本也就越小。从物流速度与流动资金的关系来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流速度越快,所需流动资金越少,从而减少资金的占用和利息的支出,使物流成本降低。同时,尽可能减少流通环节和节约物流时间,尽可能直运输、减少物资集中和分散运输的次数,实现效率化的配送,从而加快企业物流速度,降低企业物流总成本。
4.3 企业要构筑一体化物流战略
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别的企业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将物流活动纳入系统化的统一管理,一体化物流既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又降低物流总成本,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内部实现不了一体化,就谈不上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形成一体化供应链。企业应当对商品流通的全过程实现供应链管理,实现由生产企业、销售企业、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构筑一体化物流战略,使整个供应链利益最大化,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和供应链成本。
4.4 缔结战略联盟,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
中国的大型制造企业、商业企业应迅速从“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误区中解脱出来,不失时机地与合适的供应商、储运商等结成战略联盟,通过合作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在增强竞争力的同时又实现互惠互利。应积极寻求与核心企业的战略合作,成为核心企业长期的、稳定的战略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实行供应链管理,以供应链参与国内、国际竞争,降低企业物流总成本和供应链整体成本,提高中国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已是大势所趋。
5 借助第三方物流公司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在控制物流成本方面,欧美国家采用较多的是物流的外包,或称第三方物流或合同制物流。它是利用企业外部的分销公司、储运公司或第三方货运人执行本企业的物流管理或产品分销职能的全部或部分。其范围可以是对传统运输或仓储服务的有限的简单购买,或者是广泛的,包括对整个供应链管理的复杂的合同。它可以是常规的,即将先前内部开展的工作外包;或者是创新的,有选择地补充物流管理手段,以提高物流效益。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可以使一个公司从规模经济、更多地门到门运输等方面实现运输费用的节约,并体现出利用物流专业人员与技术的优势,另外,一些突发事件、额外费用,如空运和租车等问题的减少增加了工作的有序性和供应链的可预测性。实际上,物流业务外包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还可以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和作业效率,如增强战略行动的一致性、提高顾客反应能力、降低投资需求、带来创新的物流管理技术和有效的渠道管理信息系统等。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库存;物流成本;机会成本
一、引言
随着材料价格、劳动成本都不断上涨,很多企业开始注重物流领域,通过降低物流成本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物流成本是指产品的空间移动或时间占有中所耗费的各种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具体的说,它是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搬运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等各个活动中所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我国企业中,物流费用占企业销售费用的比例较高,物流成本下降还有较大空间。因此,一个企业懂得如何控制物流成本,这个企业就会有相当大的空间去降低物流管理的成本,也会改变企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现状,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提高企业在整个社会的竞争地位,根据物流冰山理论,物流成本中物流显性成本在现代物流中所占比重不会很大。占比重比较大事物流隐性成本,物流隐性成本是一种隐藏于企业物流总成本之中、游离于财务审计监督之外的成本,如管理层决策失误带来的巨额成本增加,领导的权威失灵造成的上下不一致,信息和指令失真,效率低下等带来的成本。
二、隐性物流成本产生的分析
在很多中国企业管理中,由于企业对物流重视不够、物流人才缺失、物流数据不准确等因素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1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7.8%,2009年是18.%,发达国家在8%-10%之间,中国仓库的平均吞吐次数仅为3一4次/月,利用率极低。从库存情况来看,中国企业产品的周转期为35~45天,而国外一些企业的产品库存时间不超过10天。中国物流成本比发达过程高出很多原因,除受技术、基础设施、社会环境等外界因素影响,更多都是由于企业对物流管理出现问题导致物流成本增加,物流成本中隐性物流成本往往被很多企业忽略。产生产隐性物流成本的原因很多,下面将从库存控制和物流系统两个方面产生的隐性物流成本进行分析。
1.企业库存控制中出现的问题。企业经营管理中,库存控制的目的是在满足客户服务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对经营过程中的库存数量进行控制,力求降低库存数量,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以强化企业经营的竞争力。因此,库存控制每种零部件或者产品都一个最佳的库存量,当小于最佳库存量时,就会影响生产、导致设备闲置,同时因此产品不按期交货而失去客户;当超过最佳库存量时,就会产生多余库存积压、这直接影响运营成本,同时也导致多余库存占有资金的投资机会完全丧失。
2.物流系统运行管理不善导致的成本。物流系统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子系统,这些系统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制约,这使得很多企业物流系统管理出现问题,例如:在运输路线规划不周导致的重复运输、空驶等;在装卸搬运操作不恰当导致的产品损坏产生的赔偿费用、退货物流费用等;在配送安排不周,出现入库和出库同时出现,使设备高负荷设备超负荷运转和其他时间设备闲置,出现的没有按时送货导致缺货成本等。
物流隐性成本产生原因
物流各子系统 产业的隐性物流成本的原因
运输 返程或起程空驶、重复运输、迂回运输、过远运输、倒流运输、运力选择不当、托运方式选择不当等
仓储 仓储规划不合理、库存控制不合理、等
流通加工 购入超出流通加工设备、不按标准流程加工等
配送 不能按时完成订单失去客户、送错货物导致重复运输等
装卸搬运 装卸搬运中操作不当导致商品损坏、设备闲置等
三、隐性物流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1.现行的会计制度不能完全反应物流成本,物流成本核算与管理没有超出财务会计的范围,在财务会计只能看见部分已经发生的过的成本,更多的物流成本在在现在财务会计制度跟本不能反应!在有部分企业即使进行一些物流成本的分解核算,但往往还停留在财务会计核算的形式下分离出来物流成本,这种总成本中分离出物流成本,难度较大,更多物流成本无法有效的方式,即使采用一种有效的形式完全分离出物流,而隐性物流成本占有的物流成本比例比较大,部分隐藏在其他成本中,部分是产生机会成本,在会计制度没有该项核算项目。
2.现在很多隐性物流成本核算方式很难在企业运用。成本核算,投资风险控制更多是在财务部门进行,因此隐性物流核算方法,尽量考虑到财务人员能很快掌握的方式核算,现在很多隐性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中过于复杂,使财务人员和其他管理人员无法很好操作,隐性物流成本很多只停留在理论上,缺乏简便于掌握核算方法。
四、隐性物流成本核算
隐性物流成本核算已经很多学者提出不同的计算方法,本文核算是假设企业投资者是一个“经济人”,即要使投资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在计算隐性物流成本的时候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企业产生的已经隐性物流成本,另一部分是企是降低隐性物流成本部分给企业带来的机会收益;为了核算方便,现物流成本将分类为:隐性库存成本、隐性缺货成本、设备闲置成本、退货物流成本。
1.隐性库存成本
隐性库存成本,主要是库存商品占有的资金产生的利息和库存商品导致呆滞品,根据财务杠杆原理,企业资产和负债有一定比例,因此本文把的库存商品的资金来源与银行,在利息的时候采用当期银行贷款利率。
多余库存的机会成本,假设企业该项投资是最优的,在获取一定利润下就会产生一定的物流成本,这部分物流成本是必然产生的。而多余库存不是企业生产必须产生的,即导致物流成本高的部分。这里将采用财务方式计算出这部分库存产生的机会成本,多余库存占有资金的机会成本是企业每个周期内多余库存金额进行再次投资带来的收益。根据企业预测的计划库存量和实际需求量加安全库存量之间的差额为多余库存金额。
多余采购资金=月计划库存量—实际月需求量+安全库存量。
其中i投是投资者月期望报酬率。其i通是通货膨胀率。n是多余采购量存在的期数。
2.缺货成本
缺货成本时是生产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并有是物流原因导致的缺货成本。这里计算的缺货成本,必须满足下面两个条件。①生产资源未达到饱和;②是由物流原因影响的缺货。
其中i投是投资者月期望报酬率。其i通是通货膨胀率。n是由因失去该笔交易影响的销售量到恢复原有销售量的时间;X代表订单,Y代表订单的利润,m代表总订单量。
3.物流设备闲置成本
物流设备闲置是由于物流计划不周、执行不力、需求减少等原因导致的设备闲置,设备在初始投资的时候是最优的,不存在多买设备的前提的下的设备闲置,考虑到现实设备利率因素,本文设备利用小于利用率的前提的闲置成本,物流设备闲置时间的利润是在物流设备在单位时间或者其他单位计量下乘以设备最低利润率。
其中i投是投资者月期望报酬率;其i通是通货膨胀率;n代表设备闲置时间。
4.退货物流成本
客户退货的原因很多,可能是产品生产过程质量出现问题,也有可能是由于物流运作过程产生导致产品的损坏,本文核算的是因为物流原因的导致的退货物流成本。
其中i投是投资者月期望报酬率;其i通是通货膨胀率;n代表退货物流成本累计期数。X代表物流成本;j代表产品;m代表产生物流成本总产品的数量。
五、关于如何降低管理不善产生隐性物流成本的对策,
由于物流成本产生的环节比较多,管理过程比较复杂,单独从某一环节管理不善所产生的隐性物流成本的金额有限!但是从整过物流过程来看,把所有环节的产生隐性物流成本总和是给企业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的。这些在管理中产生的成本,往往被认为是企业必须支出费用,通过我们上面计算可以看出,这部分费用不仅仅可以降低,还可以把相应的费用转为投资利润。降低物流隐性成本提出几点建议;(1)以物流全过程的视角来控制物流成本。物流各系统之间的成本存在“背反”关系,单独从一个子系统改善降低物流成本的方式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这需要从全过程去考虑物流总成本,隐性物流成本也会随着物流总成本的增加而增加,控制好企业总成本,进行好的物流系统规划成为降低隐性物流成本的关键。(2)注重隐性物流成本的挖掘,很多隐性物流成本不易被管理者发现,这需要公司有很好的绩效考核制度,让每一个员工去挖掘物流每一个环节所产生的隐性物流成本,然后计算出来的在没有改善之前给企业带来损失,让企业领导和员工认识到降低隐性物流成本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3)注重和上下游企业间合作,在企业管理中,有部分物流成本的产生是由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流、物流不畅通导致的,因此,加强上下游企业间合作,减少业务流程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费用,增加企业链上产品的竞争力。
六、综述
很多原因导致隐性物流成本的增加,本文采用的财务的方法计算出平常我们看不见的隐性物流成本,帮助更多企业直观了解隐性物流成本,从而去关注隐性物流成本,最终实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崔爱巧,李春杰,程艳从.供应链中物流隐性成本的挖掘及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12(11):214-215.
[2]李胜馨,陈雅英.浅谈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4):57-59.
篇3
一、企业物流成本的三种核算方法
(一)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为提供详细的物流成本信息,有学者认为,物流成本核算应首先依赖于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但是仅靠传统的会计方法难以取得足够的所需数据来核算物流成本,而折衷之举就是对其作出若干修正。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采用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尺度,利用设置账户、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专门方法来记录和反映物流成本。完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在财务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明确物流成本项目。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首先要根据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对象确定本企业物流成本不同核算层级的具体项目。从目前看,企业物流成本的内容可以按照物流范围、支付形态、功能分类、对象等不同标准来确定,但要注意所确定的物流成本核算项目必须能全面反映本企业物流业务所发生的成本费用。
第二,企业应根据物流成本项目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管理的需要,设置好相应的会计科目、凭证和账薄,这是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关键。企业可以选择采用单轨制(即在现有成本核算基础上增设与物流成本相应的会计科目、凭证和账薄)或双轨制(把物流成本核算与其他成本核算截然分开,单独建立物流成本核算的科目、凭证和账薄)两种方式。企业应综合考虑自身的管理水平、员工素质、会计基础工作的高低来选择相应的会计核算模式。
第三,根据物流成本的核算特点设置物流成本会计报表。编制物流成本会计报表,提供本企业物流成本信息,是企业进行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所在。企业应根据物流成本管理需要来设置物流成本会计报表的种类;根据企业物流活动的基本职能构成或物流成本的性质设计会计报表的内容,其具体内容应与物流成本项目保持一致。此外,还可以编制“物流成本明细表”反映物流成本的增减变动情况。
在实施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时,笔者认为企业还应关注以下两点:第一,物流成本核算属于管理会计体制范畴,不能纳入一般的财务会计核算体制中,以避免影响企业原有会计体制的正常运行;第二,个别物流成本科目的数据在原有会计科目中是无法获取的,也不能还原到会计科目中,如存货的机会成本这类损失必须在管理会计体制中进行核算。
(二)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是一种简单、易用的核算方法。这种方法利用统计原理,以公司会计核算资料为基础,进行资料搜集、加工和处理,最后汇总出公司的物流成本资料。该方法采用多种计量尺度,包括货币和实物尺度,并采用普查、重点调查等统计方法以获取所需要的核算资料。其具体做法是:首先对公司成本核算资料进行分析,从中分离出物流耗费部分,然后再加上会计成本核算中没有包括但需计入的部分,最后根据物流管理要求对上述材料进行整理、加工、分类得出所需成本信息。我国许多企业在还未建立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之前,一般都实施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体制,且许多企业不愿意改变其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
(三)物流成本的作业成本核算方法。传统的会计方法主要是沿着组织预算的思路对费用进行分类和归集,而物流活动常跨组织发生,两者之间存在矛盾。通常的财务会计在物流成本核算上存在着缺陷,因而不能提供对物流成本的准确量度。为此,理论界提出了作业成本计算法来解决物流成本的核算和管理问题。
作业成本计算是建立在“作业”这一基本概念基础上的,其基本原理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用作业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需要将着眼点从传统的“产品”转移到“作业”上,以作业为中心。其计算程序主要为:首先确定主要作业,确认作业中心;其次以作业中心为成本库汇集资源,并将汇集的投入成本或资源分配到每一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库中;最后将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按各种成本动因分配到最终产品。该方法是以作业为单位,把成本按作业进行分摊,并以此为依据计算出产品成本,部分地解决了传统会计方法核算的缺陷,对物流成本的计算是一种有利的尝试。同时,由于作业成本计算把成本核算深入到作业层次,能提供更为准确真实的产品成本信息,从而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二、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
进行物流成本核算应首先明确影响物流成本核算方法选择的因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主要受三种因素的影响:(1)成本与收益的配比。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是提供准确的物流成本资料,找出并消除物流成本的不合理部分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但同时物流成本的核算本身也有成本,需要消耗一定的经济资源。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前应对取得物流成本资料的耗费(成本)与取得的成本资料所能带来的经济所得(收益)进行权衡,进而决定应该选择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以及核算的详细程度。(2)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和电算化程度。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和电算化程度会对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成本核算系统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需要会计基础工作的支持,而会计基础工作的效率又与电算化程度关系密切。(3)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物流成本的核算是一项以人为主体的会计活动,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的高低会对物流成本核算模式的选择产生影响。不同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式这两者的要求不同,所以在选择核算方法时要考虑到企业这两个因素的现状。
其次再来谈三种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特点及选择。企业应根据不同核算方法的特点,综合考虑影响物流成本核算方法选择的各种因素,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核算方法。
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是一种较简单,实施成本较低的核算方法。该方法的缺陷主要是不能连续、全面、系统地反映物流费用,采用该方法得出的物流成本信息精确度相对较差。但由于目前我国企业还不能
很全面、系统地把握物流这一概念,对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和电算化程度较低的企业而言,这种方法是可行、有效的。笔者认为,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具有简单、成本低、对会计基础工作水平要求不高等特点,中小企业可考虑使用该种核算方法,其适用于处于物流成本管理和核算初期阶段的企业。
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利用会计原理连续、系统、全面地对整个物流过程进行核算,期末汇总出物资总成本。这种方法具有以下明显优点:(1)核算的物流成本较为精确;(2)有助于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和持续进行,通过这种方法,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地了解日常的物流成本;(3)与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相比,会计核算方法可以减少物流成本与会计成本核算之间的重复性工作,有助于物流工作获得财务部门的支持,便于进行成本分析,进而推动企业整体管理效益的提高。但其弊端在于核算过程较为复杂,且现有的会计核算是按照劳动力和产品来分摊企业成本的,这种方法掩盖了企业的基本活动,忽视了各项活动之间的联系,不能适应物流跨边界性这一特征,不能跟踪物流成本的真实发生环节;另外该种方法所实施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因为物流会计核算、计算与产品成本计算是一项交叉工作,需要有高水平的会计人员等等。这种方法适用于规模较大、具有良好会计核算基础、人员素质较高的企业。
篇4
一、企业简介
常柴股份有限公司是于1994年在的股份有限公司,具有九十五年历史的民族制造企业,也是全国农机行业及常州市第一家上市公司,目前同时拥有A股和B股,总股本3.74亿股,其中国家持股占31.43%,法人持股占2.69%,上市A股占39.16%,上市B股占26.72%。常柴股份有限公司的境内上市人民币普通股(“A”股)及境内上市外资股(“B”股)分别于1994年及1996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该公司主要从事以“常柴牌”为商标的中小型单缸和多缸柴油机的生产及销售。该公司所生产及销售的柴油机主要用于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轻型商用车、农用设备、小型工程机械、发电机组和船机等。近几年来,常柴股份公司全面推行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的贯标工作,加强过程控制与持续改进能力的建设,深化供应商PPM值管理,努力使常柴质保体系建设和质量管理工作逐步纳入一个高标准轨道。
二、物流成本变化对制造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
表1是该企业2009年1季度财务报表,为了简化分析过程,本文根据其主营业务财务数据从运输费用、仓储费用和存货成本三方面来分析物流成本对财务造成的影响。
由表1可见,净利润NI是息税前利润减去利息成本乃理和所得税TX得到的,这里净利润解为3392.34万,主营业务收入S为6.23亿,净利润率5.44%,毛利GM是主营业务收入占减去主营业务成本CGS的差。息税前利润EBIT是毛利扣除运营总成本TOC得到的。存货成本等于平均库存乘以库存比率W。
表2表明了该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资产为21.74亿,企业通过运营后产生了6.23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计TA包含13.27亿元的现金CA、3.41亿元的应收账款AR、1.34亿元的存货IN和3.71亿元的净固定资产FA。所有的资产总和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和。它们是8.54亿元的负债合计TD,其中有7.14亿元的流动负债和1.39亿元的非流动负债LTD以及13.20亿元的所有者权益。
基于表2所给出的财务数据,物流成本的分析和控制往往最终都反映到成本节约上,可以用灵敏度方法来分析各自的波动情况。如运输费用减少10%后财务状况的变化、仓储费用减少10%后及存货成本减少10%后的财务状况。表3、表4、表5则是运输费用减少10%之后的财务变化。
从计算结果可见,2009年1季度常柴股份有限公司的净利润为3392.34万,净利润率为5.44%。企业因此而投入的资产为21.74亿,求得企业有1.56%净资产收益率。2009年1季度的存货周转为4.13次左右,运输费用达到总销售额的1.84%,仓储费用达到总销售额的0.41%,存货成本达到总销售额的1.49%。
如果该企业在原有基础上将运输费用降低10%,则企业的净利润会增加97.44万元,达到3489.78万。企业的净利润率也将增加到5.60%,净资产收益率从1.56%增长到1.60%。运输费用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从1.84%降低为1.65%。而仓储费用和存货成本占总销售额的比例还维持不变(假设运输费用的改变并不引起仓储费用和存货成本的增加或减少)。
表6、表7、表8和表9、表10、表11同样表明了企业的净利润、净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随着仓储费用和存货成本的降低都相应地得到提高,从计算得出的数据说明物流成本分析和控制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制造企业的盈利水平。
三、结论
表12对比了几种改进方案的财务影响。可见,对净利润率的增长影响最大的是运输费用的减少。因为运输费用占销售比率为1.65%,比其他两项要大,而仓储费用和存货成本分别是0.42%和1.53%。同时减少运输费用对净资产收益率增长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其次,库存减少使得净资产收益率提高到了1.61%。由库存减少而引起的财务利润的变化既降低了存货持有成本,也引起占用资产的减少。库存周转率变快,库存量随之降低,企业只要用比较少的资本投到库存,大大节省了成本。因此,减少库存战略对净资产收益率的提高有着双重的作用,既能降低占用资本又能增加净利润。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物流运作情况对于企业财务报表产生较大的影响,实际上影响的本质主要是物流对相关成本的作用。
企业的成本控制系统是个动态系统,随着企业的财务指标、经营策略、企业战略等的变化,企业的控制体系必须随之而改变和调整以适应新的状况,对于企业的物流管理控制更是如此。
参考文献:
[1]陈胜群:《现代成本管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吴滨如:《物流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3]刘涛:《企业物流成本分析》,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篇5
【关键词】 价值链分析; 制造企业; 内部物流成本管理; 运用
物流成本作为企业“第三利润源泉”,倍受各方的关注。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在于: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利用物流要素之间效益背反关系,科学、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降低物流活动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
目前,造成中国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关键因素是制造业,困扰商品流程优化的还是制造业。为了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要求从业人员能够对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以及相关的信息流动做到7R,即正确的产品、正确的质量、正确的条件、正确的顾客、正确的地方、正确的时间、正确的成本。这也正是现代物流管理的实质。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中引入价值链理论,能对企业内部物流作业流程进行持续改善,以消除不必要的作业;通过对物流成本进行评价,分析确立物流成本控制环节,有利于帮助企业降低物流作业成本。
一、价值链及价值链分析方法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企业从价格竞争、产品竞争和个体竞争转向价值竞争、服务竞争和网络竞争,而持续的核心竞争优势对于企业后一种情况的竞争具有更加重要的战略意义。价值链作为确定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一种基本工具应运而生。它是一种系统性研究企业竞争优势的方法,其核心内容是分解企业价值链、确定价值活动成本,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重构价值链,建立其优化结构,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价值链的优化研究经历了从迈克尔・波特的传统价值链、Peter・Hines的“集成物料价值的运输线”、Jeffery F1Rayport 和John J1Sviokla的虚拟价值链,再到价值网理论的一个长期过程。
价值链已经发展成为当代网络经济环境下的一种组织战略思想和模式,它是以企业储运、生产、销售、服务等业务流程为载体,以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为直接目标而形成的企业内部价值活动的系统性结构,为企业形成信心竞争优势、创造长期利润提供了一种系统的、动态的分析方法。
(一)生产制造企业的价值链
现代企业管理思想认为企业是一个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企业本身就是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到外的作业链,每完成一项作业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而作业的产生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到下一个作业,依此转移,直至形成最终产品,提供给企业外部顾客。而最终产品作为企业内部作业链的最后一环,凝结了各个作业链所形成并最终提供给顾客的价值。因此,作业链同时又表现为价值链,作业耗费与作业产出配比的结果,就是企业的盈利。价值链由多个作业组成,价值链内信息的传递基本上具有双向特征。根据价值链各个环节的特征,价值链可分为外部价值链和内部价值链。外部价值链包括企业、供应商、客户等;内部价值链主要包括生产活动的作业活动等。
(二)内部价值链分析
低成本是企业取得任何竞争优势的有利保障。企业应在营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对内部价值链进行分析,主要是为了解决降低企业内部成本问题。而这些分析工作都是以“作业”为中心,在整个过程中还须结合事前管理的统筹规划、事中管理的实时控制和事后管理的分析考评,以确认企业的价值活动有哪些,处于什么样的分布状态,并将每个价值活动所耗费的成本与对产品价值的贡献相比较,根据企业各个作业活动在价值增值中的不同作用,将其进行细分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内部价值链分析是将从基本的原材料到企业最终用户之间的价值链分解成作业活动,以便理解成本的性质和差异产生的原因,通过差别分析和成本分析,找出企业在价值生产过程中的利弊。企业为了实现其“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必须提高其作业产出,减少作业耗费,但并非所有的作业都能够创造价值,这就需要溯本求源,分析哪些作业能够增加价值,哪些作业不能增加价值,并尽可能消除不能创造价值的作业,即使能创造价值的作业,也应尽可能减少其作业耗费,这一切都要借助于作业分析。为此,作业管理(Activity-based Management简称ABM)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由此产生,作业分析主要过程如下:
1.确定作业。确定企业的价值生产过程,根据作业对竞争优势的贡献大小区分作业,从而确定产品或服务的总成本构成。
2.评估作业。识别各过程的中间环节,从而确定获得相关成本优势的机遇。每项物流作业之间不是完全独立的,在同一条价值链上是相互依赖的。例如,企业产品制造的实现必须依赖于原材料的储备以及运输,而这种相互之间的依赖性有时也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重复操作,从而影响整体的效率以及效益。因此,通过价值链分析法辨别出冗余环节,按各个作业活动在价值增值中的作用不同,将其细分为直接增值作业活动、辅助增值作业活动、非增值作业活动和逆增值作业活动,从而确定价值创造过程中的核心环节。
3.优化作业。通过对作业活动的评估,拟定改进方案。对于直接增值作业活动,应在保持其增值效果不降低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运行效率,减少资源耗费和占用;对于辅助增值作业活动,有必要在维持其辅助作用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资源占用;对于非增值作业活动和逆增值作业活动,则应尽可能减少和避免,达到优化作业的目的。
同时,管理深入到作业水平,进行作业分析,就要求变革传统的成本计算,使其与之相适应,即要求成本计算深入到每一作业,进行作业成本计算。由此,基于企业价值链的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
二、价值链分析在制造企业内部物流成本管理中的运用
对于生产制造型企业来讲,生产制造赋予了最终商品的大部分价值,是企业的核心业务单元。另外,现代的制造型企业在不断加大生产力度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客户的售后服务,不断加大其在产品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作用,从而逐渐地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物流过程从价值链角度分析,不但有利于节省自身的业务运作时间、合理利用资源,而且有利于为最终的顾客提供最有价值的服务,在企业的物流链上找到价值增值过程中贡献最大的核心环节。同时,利用价值链分析法企业的物流活动也不再简单地以全面削减成本为目的,而是在各价值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制造业企业内部物流主要包括:供应物流,即上游企业对本企业所需物资供应的物流活动;原材料、零配件部件物流,即企业内部所需要原材料、零配件部件从供应仓库或者上游企业直接供应到生产线的物流活动;半成品物流,即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从上一道工序(或车间)到下一道工序(或车间)的物流活动;产成品物流,即生产出的成品或最终产品,从生产线到产成品仓库或者直接到下游企业的物流活动;回收物流,即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丢弃或再生所发生的物流活动。
内部物流的合理化可以促进生产过程中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和工艺流程的合理化,从而大大提高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目前,许多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内部物流管理对于降低成本、提高物流效益,改善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纷纷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建立内部物流部门,对订单、库存、运输、仓储、加工等物流各环节或全过程实施高效的管理计划和控制,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但现有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存在着许多软肋与制约:
一是传统的管理理念、机制、方式等影响企业内部物流效率的提高。
二是企业内部物流环节纵、横向联合薄弱。
三是物流成本核算缺乏财务标准,责任主体不清,物流管理效益难以凸现。
四是对现代物流的研究较滞后,缺乏专业人才,实际操作经验少等。
三、基于价值链分析方法的优越性
基于价值链分析的成本观是成本管理从价值保证和价值增加两个视角来进行的。由此,价值链成本管理实际上也就具有了双重的性质:一是控制资源的必要而足够的投入,从而保证顾客价值(表现为保证提供合格产品);二是控制资源的耗费,以提供尽可能多的顾客价值(表现在保证质量前提下的较低价格)。
通过价值链分析,对外能识别并确保企业在行业或产业中的优势地位和核心地位,从而能够在整体价值链顾客价值最大化的前提下,通过价值让渡等方式结成战略联盟而形成优势价值链联盟,以使企业确保自身的优势战略定位;对内运用价值链分析法来考察企业各项活动及其相互关系,能够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降低可增加价值作业的资源消耗,能更全面地分析企业成本的构成,从而避免使用传统成本管理方法的缺陷。
因此,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具有以下优势:
(一)充分考虑了降低成本的相对性问题
成本的降低有绝对成本降低和相对成本降低之分。绝对成本降低是通过一定的途径使成本的发生额低于一定的水平(标准或预算);相对成本降低是将成本与作业的质量、效率以至最终与企业效益联系起来,它并不单纯追求成本绝对额的降低,而是追求成本效益的不断提高。
(二)抓住了成本管理的关键即作业问题
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从研究导致成本发生的作业及作业结构开始,通过对作业及作业结构的优化、改造来达到提高成本效益的目的,因而这种成本管理抓住了成本问题的关键。
(三)扩大了传统成本管理的控制范围
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在研究成本问题时不仅要考察生产作业,还要考察非生产作业;不仅考察基本作业,还要考察辅助作业;不仅要考察本企业的价值链,而且要考察竞争对手、供应商、销售渠道、顾客甚至整个行业的价值链,以寻求广泛提高本企业成本效益的途径。
(四)更为全面地考虑了成本管理中的相关问题
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追求的是整个价值链效益的优化,这就要求成本管理须正确处理作业与作业之间,业务流程与业务流程之间,本企业价值链与供应商、销售渠道之间的关系;要求通过优化这些关系来提高整个价值链的效益,而不能为获得局部利益损害整体利益,也不能为了短期利益而损害长期利益。
【参考文献】
[1] 张令荣,杨梅.基于价值链的企业物流一体化成本分析方法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4.
[2] 吴普松.价值链下的作业成本法:理论分析与中国实际[J].集团经济研究,2006(3).
篇6
一、提高企业的物流能力是获得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
企业的竞争能力最终反映在对市场的把握能力和获得客户持续满意的能力。这个能力体现在对市场信息的把握程度和反应速度上,通过对市场先机的把握去创造更大的需求市场.这就是积极的参与市场竞争.市场竞争的最终表现是价格,价格竞争的本钱是成本,成本下降的空间取决于物流成本。物流降成本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这个利润源如何凸现。
要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首先必须了解物流的实际情况,建立物流成本数据库,对物流系统进行分析,有了基础数据,就有了比较基础,就可以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有了比较基础,才可能制定目标,建立新的物流系统。
当前,很多企业的物流管理采用的是分散管理物流的体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能力建设、合理化改进、物流运作、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分别由若干部门完成,物流系统涉及成本方面的基础数据很难进行完整有效的统计。这个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现行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中没有单独考虑到物流成本的问题;
2. 物流成本的各个项目分散在企业成本核算的不同会计帐户中;
3. 从现行的会计系统中无法直接得到各个物流成本项目的金额。
由于难于了解企业物流成本的现状,物流的利润源就掩藏在“冰山”之下,使得企业无法明确目标,无法有效“开发”这个利润源。
企业发展对物流成本受控的要求十分急迫。物流成本受控的基本要求是明确成本现状。而有效把握物流成本现状的基础保障是构建系统的组织。因此,企业物流系统组织流程再造、机构整合,变分散管理物流为集中系统的管理物流,使企业物流真正的系统化。
二、物流降成本是个系统工程,物流系统成本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规律
在物流各项功能之间,某一种功能成本的降低,会使另一种功能成本增加。由于构成物流成本的元素众多,各种费用互相关联,工作千头万绪。因此,要想切实的进行,就必须设立工作目标,明确任务,确定工作优先级,以项目管理的方法,有序受控的开展,最终获得系统的利润。
当前,实现物流降成本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物流成本的构成,从原来财务成本费用中剥离出属于物流成本范畴的内容,分析和比较物流成本与制造成本,物流费用与其他费用之间的关系,切实掌握物流系统的成本。分领域全面清理物流系统的资源配置,建立物流成本数据库.建立物流成本科学的比较基础。
三、明确物流成本的构成
流通领域中的物流成本一般包括库存/运送成本、运输成本、发代方面的费用(货主费用)和管理费用,其中:库存/运送成本:利息、仓储、税收、折旧、残损、人力和保险费用;运输成本:货运成本(公路、铁路、水运、空运、管道);货代方面的费用(货主费用);管理费用:Ax(库存成本+运输成本,A为一常量,其取值范围视具体情况而定)。
企业的物流成本由供应物流子系统、生产物流子系统、销售物流子系统和废弃物物流子系统中的显性成本(固定成本)和隐形成本(变动成本)构成.显性成本存在于运输、仓储、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具体的基础设施、设备资源和运作过程中,隐形成本存在于由于物流运作不畅导致的库存费用增加所形成的资金利息成本、库存资金占用的机会成本和市场反应慢的损失及管理不善造成的货物损失和损坏的成本。
要明确物流系统的成本构成,就必须明确物流系统的构成,也就是说,必须明确物流通路。
四、明确企业物流成本的范围
企业物流成本的全貌应该是三维的,这就是支付形态、运作范围和功能形式。就支付形态而言,它包括:人工、材料消耗、运输设施和仓库折旧、合理损耗、资金占用利息、管理费用、委托外包等。
就功能形式而言,它包括:包装、搬运、保管、装卸、流通加工、信息交换、物流管理等。
通过对物流通路的分析,明确了各个物流子系统中物流成本的可能构成。接下来,我们应该讨论如何建立科学的物流管理会计制度,使物流成本管理与财务会计在系统上联结起来的问题。
五、健全企业物流成本财务模式,理清头绪
篇7
论文摘要:针对当前生物质供应物流组织发展现状和趋势,首先对现有的三类组织结构应用交易成本理论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我国生物质能产业的具体调查,提出了“能源公司+第三方物流企业+农户”的新型供应物流组织结构,分析该组织结构的优势,最后提出了这种供应物流组织结构的建设策略。
论文关键词:生物质;供应物流;组织结构;交易成本理论
1引言
生物质能资源包括农作物秸秆和农业加工剩余物、薪材及林业加工剩余物、禽畜粪便、工业有机废水和废渣、城市生活垃圾和能源植物,可转换为多种终端能源如电力、气体燃料、固体燃料和液体燃料。
生物质能生产涉及生物质原料的收集、运输和存储等一系列物流过程,而物流的成本一般占生物质能产品生产成本的50—70%。在现实中,生物质原料供给数量、供给时间、质量成本、物流服务等常因自然条件、人为因素而波动较大,使能源企业面临原料供给的很大不确定。当前我国的许多以甜高粱、木薯等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生产企业正陷入原料供应不足的困境,有的项目甚至暂时停产或半途而废。
要解决当前存在的生物质供应困境和因众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除政府政策支持外,关键是要创新生物质能产业组织,尤其要建立有效的生物质供应物流组织体系,协调供应链中能源公司和广大提供生物质资源的农户之问的利益和风险。
国内许多学者开展了农业产业组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定性方面的研究,但已有的研究没有体现出生物质能供应链的运作特征。在生物质能供应链协调方面,东南大学张永博士已开展了一些前期研究,国外的一些学者开展了关于生物质能产业组织方面的调查和研究。VanLoo和Koppejan认为组织的适应性能有效解决技术领域的问题,通过有效的组织契约设计能保证生物质的质量而提高非柔性生产技术的效率。KlrstiDautzenberg和JonHart0讨论了德国生物燃料产业的组织、机会和挑战,指出能源公司是区域生物质能产业链的创立者或发起者,为了确保高额投资和生物质供给安全,能源公司必须引入和设计合适的供应链管理机制,实现供应链的协调。他们认为要实现供应链协调,需要依靠契约或利润分享机制,而不是依靠生物质的现货交易机制。
总的来说,国内外对于生物质能供应链的研究尚未完全展开,而对于生物质供应物流组织的调查、比较分析还十分缺乏。本文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不同组织形式下的生物质供应物流,试图构造出一个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有效的组织形式,并为促进我国生物质供应物流的组织化提供对策建议。
2交易成本理论
生物质供应不确定的根源来自能源企业对生物质原料的刚性需求与农业生产中剩余生物质和能源作物的柔性供给之间的矛盾。作为治理结构存在的市场与组织对各交易主体产生影响,交易费用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生物质供需平衡。根据不同的治理结构来选择不同的交易成本,可以节省交易成本。交易成本理论为市场与组织的效率提供了一个可供操作的判断标准。
交易成本经济学认为,组织的本质就是出于对交易成本的节省而对市场的替代,经济组织的核心就在于节约,不同的交易对应不同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包括建立交易关系,搜寻信息,进行讨价还价谈判,订立契约条款所花费的直接成本,还包括由于机会主义行为而产生的如监督和实施契约条件的费用及不履行契约所带来的产出损失所造成的间接成本。
3现有生物质供应物流组织结构分析
3.1现有组织形式
能源公司解决生物质资源供应一般可由三种途径:(1)能源公司直接从现货市场采购;(2)通过签约经济人,让其采购;(3)通过与广大农户建立供应契约,采用能源公司+农户的模式。如图1所示。
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普遍采用的是“能源公司+农户”和“能源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的模式。
“能源公司+农户”组织结构的运行特点是:通过双方事前签订的契约,农户生产生物质,企业负责生物质的收购、加工与销售,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能源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的运行方式是农户负责生产生物质,公司负责生物质的储存、加工,中介组织则充当中介,主要负责生物质的收购。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契约被分解成企业与中介组织、中介组织与农户契约之和。
目前我国农村生物质燃料产业的“公司+农户+中介组织”形式还不成熟。如江苏国信如东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公司和农户,以及中介组织之间以简单的方式进行利益联结,鲜有合同形式的保障。这些中介组织有的是生物质企业自建的,如国信公司,已在如东县设立了50多个秸秆收购点,今年又在邻近的通州、如皋、海安等县市增设了30多个收购点,每个收购点对应地建立一只经纪人队伍。也就是所谓的中介组织。有的中介组织是受生物质燃料企业委托,进行简单的收购业务。
3.2不同组织形式交易成本分析
(1)“能源公司+农户”。这种组织形式存在内在的不稳定性,实践也证实了这一点,其生存时间并不会一直延续。造成不稳定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契约约束的脆弱性、组织有效协调的困难以及较高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经济学认为,契约约束和有效协调需要依靠仲裁机构(如法院)等利益中立的第三方进行协调,但协调成本极高甚至不可能。如果农户违约,生物质生产企业求助于仲裁机构需要花费诉讼费用,收益却只是单个农户的有限赔偿,收益难抵成本;相对应,如果企业违约,农户诉讼费用较企业违约赔偿要高,得不偿失只好忍气吞声。公司与农户双方的约束力弱,使得“公司+农户”这种组织形式极其不稳定。同时由于农户数量众多,企业如果分别跟每个农户进行交易,交易频率太高,交易费用增加,总成本随之增加,对于生物质生产企业而言,这种组织形式效率低下,成本高。
(2)“能源公司+中介组织+农户”。表面上看,“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的签约较“企业+农户”要复杂,然而作为中介的组织大大增强了此种组织形式的稳定性。企业与农户直接签约时契约的数目等于农户的数量,而且还要监督每一份契约的履行,监督面宽且分散,履行和监督成本更高,中介组织作为农户的群体组织,减少了企业的签约数目,也简化了契约履行的线路,降低了风险值,监督费用也会相应降低。
“企业+中介组织+农户”作为生物质市场组织形式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而且节约了签约、执行和监督签约的成本,稳定性得到加强。但在另一方面,由于契约不完全,中介组织不能制约农户的毁约行为,企业也不能完全制约中介组织签约后的机会主义行为,这种组织形式依然存在治理缺陷。
4“能源公司+第三方物流+农户”供应物流组织结构及建设策略
现存的生物质供应物流组织结构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行为,企业收不到生物质燃料,影响生产的事情时有发生。通过对农户调查结果,发现影响农户参与回收的几个因素:a.经济利益方面.b.物流服务方面;c.契约合同方面。第一种诱因是直接经济利益方面的,更高的价格或者更好的福利和保障,是促使他们出售生物质的直接动因。第二类诱因是物流组织结构方面的,更全面到位的服务和适当的技术支持,很大一部分层面上能促进农民生物质的出售。第三种利益诱因是契约合同方面的约束和补充,稳定的销路和价格,牢固的合作关系,较低的风险是农民希望看到的一个方面。
4.1“能源公司+第三方物流+农户”组织结构
根据上文的分析,结合第三方物流的优势,本文提出构建生物质供应物流的“农户+第三方物流+能源公司”的组织结构形式,该组织形式的制度安排及其运作方式如下:
(1)在制度安排上,“能源公司+第三方物流+农户”模式中,农户负责日常生物质原料的收割、打捆、临时存储;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生物质的收购、粗加工、装卸运输、储存;公司则负责对生物质的精加工,最终用于发电。
(2)在运作上,首先生物质公司根据市场需求预测,通过契约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规定生物质原料生产的数量、主要品质和一些基本技术指标;接着,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农户的分布生产规模,以及收购成本等各因素,确定签约农户,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农户根据合同的要求,对成熟的生物质原料进行收割等活动。
比起前两种组织形式,“能源公司+第三方物流+农户”的组织形式具有资产专用性高、交易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低的优点(参见表1)。
(1)资产专用性。第三方物流企业比传统的中介组织的资产专用性更高,第三方物流投入了加工、存储设备等资产,若在这个期间内关系契约遭到破坏,则资产提供者首先面临着投资无法回收的困境。因此有效的减少了第三方物流签约后的机会主义行为。
(2)交易不确定性。此种组织下的物流运作模式,企业、第三方物流、农户都能够合理分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着系统功能集成的功能,要承担集成的职能则必须借助于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手段。通过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先进技术,克服生物质原料分布广,季节性强等特点,对原料的需求量与供应量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识,从而有效指导模式中另外两方的生产活动,减少了交易的不确定性。
(3)交易频率。与中介组织相似,第三方物流代表生物质生产企业与农户签约,减少了企业的签约数目,使得生物质燃料企业能以较少投入获得稳定的原料供应源,降低物流系统内部的交易成本。
4.2建设策略
(1)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由于收购生物质既苦又累,大部分的成本花在运输上,农民实际得到的不多。作为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农民有许多致富途径,很少有人愿意干。但从厂家来看,如果生物质原料价格过高,将使厂家无利可图。企业物流成本的增加,加上国家政策扶助的缺乏以及税收政策的不完善,当违约的利益高于违约的成本之时,公司和农户之间存在的各种各样的违约行为便往往会破坏这种组织方式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如何利用利益杠杆调动内部诸方面的积极性,无疑是生物质供应物流的核心,这需要充分考虑各个参与主体的切身利益。
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生物质燃料企业可以通过采用预付定金、免费扶持,政府鼓励等利益机制与农户展开合作。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参与各方之间彼此信任,经常开展面对面的交流、以及共同参与某些重大决策,是保障利益分配机制的有效手段。
(2)完善鼓励沟通机制。目前生物质的回收虽然能够给农民带来福利,但是由于与回收配套的物流体系还不完善,如秸秆,很多农民宁愿焚烧而不是将其出售。在鼓励农户参与生物质回收方面,可以通过合理的鼓励沟通机制,恰当的组织宣传活动,对农户进行思想教育,鼓励其参与回收。另外,物流策略上需要给予农户更大的便利性,可参与性。当然必要的法律保护和国家政策税收方面的帮助更是必不可少的。
篇8
Abstract: Analysis of rocks and minerals i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work and also the basic work of entire mineral analysis. From the object of the analysis and principle, 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 includes non-metallic mineral analysis and metal mineral analysis. Whether can accurately understand the mineral components and each component content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achieving the optimal utilization of minerals and maximization of economic value and environmental valu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by combining their own practice, the basic process of 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 are preliminarily analyzed and researched. In this paper, the basic process of 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 is summarized,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ock mineral analysis process is made by using silicate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is analysis, the author tries to help the practitioner of rocks and minerals.
关键词: 岩石;矿物;流程;分析
Key words: rock;minerals;process;analysis
中图分类号:P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5-0078-03
0 引言
岩石矿物分析是化学地质工作者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也是整个矿物质分析的基础性工作。从分析的对象和原理上来看,岩石矿物的分析主要包括非金属矿物分析和金属矿物质分析,是否能够准确地了解这些矿物质的成分、各个成分的含量,对于实现矿物质的最优化利用,实现经济价值、环境价值的最大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对岩石矿物质的基本分析流程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研究,以期对岩石矿物质工作者有所借鉴。
1 岩石矿物概述
岩石矿物是地壳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化学元素组成的自然聚合体,是地壳中各种地质作用的产物。岩矿的种类非常丰富,这是因为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多样的化学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多种组合方式,复杂多变的地质作用也促使了岩矿的多样化。在自然界中,目前被人类探明的岩矿种类达到三千多种,然而人们所熟悉的盐矿种类只有百余种。自然界中常见的岩石矿物通常是几种元素的化合物,如石英、磁铁矿、红铁矿等含氧矿物;碳酸盐类矿物包括方解石、白云石等;硅酸盐类矿物包括云母、长石、角闪石等;硫酸盐类矿物包括重晶石、石膏等;此外,硫化矿物还有铜、铁、锌等。各种矿物都具有一定的外表特征和物理性质,因此可以用来作为识别矿物的依据。矿物具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形状,有些矿物能形成整齐的晶体,如食盐是立方体,水晶是六面体,云母是六边形的片状。有些矿物则是不规则的葡萄状、粒状、纤维状、放射状等,我们经常看到的矿物多半是些不规则的块状。
篇9
关键词:物流;价值链;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3文献标识码:A
Value Chain Analysis in the Cost Control of the Enterprise Logistics
Wu Zhankun Zhao Yingsh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Qiqihar University)
Abstract:The value chain management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modern cost manage. According to the existent problem in our country logistics cost management,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important meaning to strengthen cost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value chain management theory, and analysis the enterprise logistics value chain, provides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theories research of the logistics cost control.
Key words:logistics;value chain;cost control
一、基本理论概述
1.物流成本管理的定义
物流成本是指产品在空间位移(含静止)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具体地说,它是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等各个活动中所支出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总和。物流成本管理,就是通过成本去管理物流,是以成本为手段的物流管理,它通过加强对物流费用的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活动的经济效益[1]。
物流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1)从事物流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及各种形式的补贴等。(2)物流过程中的物质消耗,如包装材料、电力、燃料等消耗,固定资产的磨损等。(3)物资在运输、保管等过程中的合理损耗。(4)属于再分配项目的支出,如支付银行货款的利息等。(5)在组织物流的过程中发生的其他费用,如有关物流活动顺利进行的差旅费、办公费等。(6)一切由产品空间运动引起的费用支出都是物流费用。
2.价值链管理内涵
价值链管理是将价值链中一系列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运用现代管理思想、方法、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同时结合各价值链的特征对经济活动的设计、控制,以及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有效的计划、协调、组织和控制的一种管理方法。价值链管理思想要求将价值链放置于整个市场中,既重视企业内部价值链中各项活动之间的联系,而且把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之间的联系置于更重要的地位,并通过改善二者的关系使企业获得成本竞争优势。由此可见联系的观点是价值链管理思想的核心,将企业内部各项经济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将企业放置于整个活的市场,重视与供应商和顾客的联系,是价值链管理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降低成本的突破点价值链管理的本质在于通过优化企业核心业务流程,降低企业组织和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目标在于,通过优化核心业务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信息流等,使企业由职能型向流程型转化,由此降低企业成本,控制经营风险,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优势。
二、根据价值链原理分析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所谓价值链分析,就是通过分析和利用公司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相关活动来达成整个公司的策略目的,以实现成本最低化[2]。
1.缺乏价值链分析的战略性认识
价值链分析是从战略的角度来研究成本形成与控制的战略成本管理思想[3]。企业物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就是体现出一种对时间、空间成本节约的追求。通过JIT供货满足现代生产企业“零库存”生产的要求;由于物流过程涉及包装、装卸、运输、仓储、配送等一系列环节,如果这个链条上某个环节出现不协调,就有可能使全部或大部分链条运转停滞,准点供货和零库存等目标都无法实现。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真正对链条的各环节、各作业点进行分析、调整、优化,导致物流作业过程效率低下、差错率和货损率据高不下,阻碍了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2.成本控制存在较大局限性
传统的成本会计系统将成本会计项目划分为直接人工,直接材料间接费用,所以传统的成本管理只注重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耗费进行控制,而忽略了对生产前的研究开发成本,供应成本和生产后营销成本的控制。受此影响,提起“成本”大多数管理者都会自然而然的想起生产,并排他性的将成本管理集聚于、局限于生产活动中的成本。
而价值链分析法则认为:企业是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的集合体,成本绝不仅仅与生产环节相关,它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成本的管理应该是一个对投资项目进行研究开发与设计、生产、销售、售后服务进行全方位监控的过程。
3.忽视企业与上下游的关系
价值链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从价值的角度整合与企业发展相关的各种因素。因为,联系是企业削减成本内在的和强有力的来源,但很少企业认识到企业与上下游的关系对企业成本有所影响,特别是那些与供应商以及各种活动间的联系,如忽视采购和组装之间的联系、协调,导致库存增加,这些都造成企业成本的积压和浪费,削减了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内部价值链开始于供应商买入原材料,终止于企业把产品销售出去,外部价值链则更长,从原材料的供应商开始,到产品的最终用户结束,从这两条价值链来看,制造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都是密不可分的,这对于在传统会计核算模式下,企业单从企业自身成本最小出发来看,它可能在一次或几次的交易中受益,但从长远看,企业将逐渐丧失竞争力。
三、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中的价值链构成分析
实施物流成本管理,首先应从规划入手,通过事先的成本规划与控制,从根本上改进长期盈利能力。运用价值链分析手段,分析物流企业内部的、行业的和竞争对手的价值链构成状况,才能从战略角度确定成本控制的基本方向。
1.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
企业内部存在许多价值链,既有各业务单位之间的价值链,也有各业务单位内部的价值链。每个价值链在产生价值的同时,也要消耗资源。进行价值链分析要先找出基本的价值链,将其分解为单独的价值作业,再比较各个作业的成本与效益。通过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找出价值链中存在的不必要的和低效率的链结,并制订方案措施消除这些链结。对内部成本控制应着眼于每项经营活动,既包括企业所付出的作业劳动,也包括其间所消耗的资源[4]。首先,要优化作业活动。对作业劳动,要从减少非增值作业入手,通过分析作业与所提供的服务(产品)的联系,判断什么样的作业是增值的,对非增值作业,应减少直至消除:还可以通过减少作业过程中耗费的资源进行,如减少购货作业耗费的时间和人力物力等。其次,要确定作业效率高低。通过将本企业的作业与同行业类似作业进行分析比较,找出提高作业效率的有效途径。如可通过减少作业人数、降低作业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等措施以减少资源消耗,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服务成本。第三,要加强整体成本与作业成本相互作用分析。由于企业整体成本与作业成本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可能相互加强,但也有可能相互对抗。如规模经济或学习效应可以强化企业在时机选择中的优势,纵向整合的成本优势也可能被生产能力利用不足所抵销等。因此,企业还应重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充分利用两者相互加强的效果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尽力避免效益背反问题。
2.产业供应链分析
21世纪的竞争是供应链的竞争。物流成本控制不应只看到本企业,应扩展到与企业相关的外部环境,通过改善甚至重构产业供应链来降低物流成本,实现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改善或重构产业供应链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一是比较企业业务目标和现有能力及业绩,发现现有供应链的弱点或不足,加以改善和提高;二是与供应商和关键客户一起研究、评估新经济、新技术和竞争的影响,制定供应链的远景目标;三是制定实现远景目标的过度计划;四是评估企业的现实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最后是实施供应链新计划。这样通过供应链业务流程重组,提高供应链中库存、运输等环节的质量和效率,减少经营风险。
3.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
通过对竞争对手价值链的分析,可以测算出竞争对手的成本,通过比较分析,找出与竞争对手在作业活动上的差异,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完善成本竞争战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
通过对企业内外、横向、纵向的价值链深入分析,企业可以获得一种控制成本的基本方向,结合企业的长远战略诉求和竞争环境的变化,对价值链进行适应性重构,从根本上确立其成本竞争优势地位,形成核心竞争力。事实上,企业大部分成本因素在开展具体经营活动之前就己被确定,这主要包括规模经济、学习效应、能力利用模式、整合时机选择、自主政策、地理位置和组织机制等,这些因素从深层次上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因此,企业应学会比竞争对手更能有效地控制这类因素。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周萍. 作业成本管理理论及其应用[J].财会研究,2007,7:60-61.
[2] 刘百芳,隋立秋. 价值链分析: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J].经济师.2007,3:219-220.
[3] 丁兰芳. 价值链管理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 会计之友,2007,5Z:32-33.
篇10
关键词:物流 外部成本 内部化
物流外部成本的产生
在经济学中,对外部性的定义是:生产或者消费对其他人产生附带的成本或者效益。也就是说,成本或效益被施加于他人身上,但同时施加这种影响的人并没有为此付出任何代价或为此获得任何报酬(萨缪尔森等,1992)。物流的外部性是指当经济发展与物流处于单向作用的关系时,物流对物流活动主体以外的其他人和外部环境带来的成本或者效益,但是这种成本和效益并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外部性包括有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所谓的正外部性是指经济活动主体对外部产生的效益,即外部经济;负外部性则反之,是经济活动主体带来外部的成本,即外部不经济或外部成本。物流的外部成本为我国物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带来一定的阻碍,研究其内部化策略已经成为物流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物流将运输、仓储、搬运、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各个运作环节都会产生外部成本。例如,各种包装工具、运输工具、搬运装卸工具等的使用必然会占用大量的运输资源和土地资源、消耗大量的燃气燃料,同时产生大量的废气污染、噪音污染,并且可能造成交通事故,威胁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物流运作的主要环节,本文将物流外部成本对应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输外部成本
运输外部成本是物流运作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外部成本,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运输过程带来的交通事故,另一方面是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生态污染。
物流的运输过程可能发生各种交通事故,给受害人带来人身、精神伤害以及财产损失。这些损失有一部分是由事故责任人来承担的,但也有很大一部分责任无法承担,于是就构成了物流活动的外部成本。同时,物流外部成本还包括有运输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和对各种运输资源的大量消耗,运输过程可能产生的运输线路或者道路的拥挤,特别是公路运输产生的道路拥堵。
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主要有水域污染、航道污染、铁路沿线污染,以及公路运输中载货车辆释放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氮、硫氧化物,从而产生汽车尾气污染,刹车片与制动盘的摩擦,以及汽车轮胎和地面的摩擦产生可吸入颗粒物和车辆行驶会扬起地面的灰尘等。同时,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污染也愈来愈得到广泛重视。
(二)配送外部成本
配送是物流的主要环节,一般都是小批量多频率的市内运输。但是,我国大量的物流企业自备货车自行配送,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交错运输,加大了市区运输的交通拥堵,同时企业也很难实现高效、快速、准确地组织配送。物流配送环节的外部成本也逐渐凸显,例如:生态污染、交通拥堵、城市道路的低效率使用等。
(三)搬运装卸外部成本
搬运装卸活动贯穿着物流的始终,是物流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我国物流中搬运装卸的野蛮操作普遍存在,货损货差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和废弃。而废弃物又有可能再次造成生态污染,例如:化学液体或气体货物造成了水源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
(四)仓储外部成本
仓储是物流运作环节上的结点,有效解决了货物在流通时间上的矛盾。但是仓储不当极易造成货物的腐败和变质,造成环境污染。特别是特种货物、危险品货物等,务必要采取有针对性的仓储技术和管理办法,以避免对人民群众带来生命财产威胁,对生态环境带来破坏。
(五)包装外部成本
包装能有效保护流通过程中的各种商品,是提高商品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物流活动中,包装主要起着保护商品和方便流通的作用。但是包装过程中会产生包装垃圾和生活垃圾,并对自然环境带来破坏。
物流外部成本内部化的发展策略
通过分析和借鉴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和博弈论的相关理论,笔者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物流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策略。一是从发展理念入手,提倡大力发展绿色物流;二是从具体的操作入手,分别由运载工具制造企业、运输管理部门和物流企业共同担当物流外部成本内部化的主体,从源头到运作及管理全过程实现外部成本内部化。
(一)发展绿色物流
实现物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促进了绿色物流的产生,同时发展绿色物流也是解决物流外部成本的有效手段之一。所谓的绿色物流是和传统意义上单向的经济物流相对应的,是物流供需主体之间克服空间和时间阻碍的有效、快速的绿色商品和服务流动的绿色经济管理活动过程。绿色物流采取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理念,以设计和建立一个环形的循环物流系统为目标,抑制传统的直线型物流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危害,是一种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物流系统。
通过发展绿色物流以实现物流外部成本内部化的基本理念如图1所示(周启蕾等,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