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成本核算范文

时间:2023-04-08 02:14: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室成本核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室成本核算

篇1

关键词:医院 科室 成本核算 绩效核算

医院作为我国政府在社会公共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主要载体,受到我国政府和社会公众关注较高,但是不得不提的是我国在医疗卫生行业所投资的资本相比较其他基础的投入还是有所欠缺的,医院的各项支出更多的是依靠医院本身的收入。十七大之后,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医疗卫生体系,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我国政府推行了新医改政策,医院的药品价值制定机制受到极大的影响,零差异的药品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医院的盈利能力,在此环境中医院必须要通过节源开流两条线并进的方式保障自身的经营稳定,在保障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基础上,谋求长远的持续发展。

一、医院科室成本核算

成本管理是医院经营活动的重要基础,而科室成本核算由于其成本发生的规律性,在医院整体成本核算领域中又占据了半壁江山,所以说完善科室成本核算基本上就控制住了医院日常经营活动中的大部分支出,无论是在控制成本费用方面还是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方面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在原始的科室成本核算与科室绩效考核工作中,医院只是将科室一段时间内的收支进行简单的归集,计算出各科室收支的结余情况,依照结余额度进行绩效奖金的分配,虽然可以在整体角度上控制科室的成本支出,但是却难以精细化核算,部分跨科室成本分摊有失科学公允,所以在2012年时,我国政府为深化医疗服务体制改革,明确科室成本核算定义,明确将科室成本核算纳入医院管理工作。下面就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几个程序进行简述:

(一)确立科室成本核算单元

科室成本核算可以说是医院成本管理的精细化措施,是全成本核算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直观表现形式,所以其首要步骤应该是将原本混为一体或者是成本核算交织较为严重的部分进行明确的成本划分。科室核算单元的划分基本理念是以人力、财务以及设备等资源的独立性为指导,在财务部分依照核算单元分别建立基本的会计核算账户,并在收入方面单独计量,支出方面对于自身费用进行合理归集,对公共成本进行科学分摊,以此作为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制度化基础。而在实际工作中,大多医院依照四个分类进行科室的归集,并在四个科室下分别进行下属的科室细化,这四个部分分别为:后勤类(负责医院行政以及基础运营保障工作的部门)、辅助类(负责辅助医疗服务的提供,保障医疗资料安全完整的科室)、技术类(在专业化角度提供医疗服务的科室)以及临床服务类(负责门诊及住院等服务的科室)。

(二)直接成本的归集

继上述科室成本核算单元的划分之后,各科室为提供医疗服务以及保障医院基本经营需求所产生的直接成本,可以通过直接归集的方式计入科室成本中去,因为直接成本的产生多与科室的医疗服务活动相关,所以核算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在此必须注意的是科室成本核算定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成本归集系统进行辅助。简单举几个例子来说一下,在科室核算单元的划分环节已经将各科室的人员、财务等进行了明确的划分,所以在后续人员的薪酬奖惩方面的成本支出必须要依照科室进行归集,直接计入科室当期经营成本;公共医疗服务器材的领用则要健全领用机制,将医院整体的公共医疗器材的成本支出依照领用的统计表进行细化分摊,经费审批按部门科室进行审核记录,由各科室负责人员作为记账报销凭证的第一审核人员,保障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基础资料完整可靠,为科室成本归集与核算奠定基础。

(三)公共成本的分摊

医院提供医疗服务极少是由一个科室提供完整的医疗服务,更多的是涉及到多部门的协作,这种情况下,相应的成本则会产生交集,构成涉及多部门的公共成本,另外由医院后勤及行政部门所支出的基本运营费用以及医院整体为医疗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费用等支出都需要各科室进行分摊,以保障医院收入与费用的科学配比。现在仍然有部分医院为简化成本核算将部分公共成本纳入到管理费用中核算,这种行为不但增加了医院的管理成本,影响财务资料真实性,还降低了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质量,影响成本分摊的科学性、客观性。以房屋维修做一个简单的例子,医院房屋的维修原始的核算应该是计入“管理费用-维修费”中,作为医院整体的管理费用,进行细化也是通过平均分摊的方式,虽然在直观感觉中是一种公平的分配制度,但是考虑到各科室提供医疗服务面积的差异就可以看出其在公平性上的倾斜,所以笔者认为科室的成本核算难点就集结于此,这也将成为医院未来几年科室成本核算工作的攻坚范围。

二、科室绩效考核核算

科室绩效是医院为保障基本利益需求,在收入与支出等角度上综合设置的内部考核机制,主要是通过此种方式激励各部门的发展动力,扩大部门科室的经营成果,并发挥部门科室的主观能动性来进行成本的控制,是医院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奖惩的直接影响因素。

(一)核算单元的确定

科室绩效核算也需要明确科室的核算单元,个人认为可以借鉴上文中科室成本核算单元的结构,根据医院具体的经营需求进行简单的调整便可以符合科室绩效核算的需求。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医院在科室绩效核算中核算单元的确定都有所疏松,将相关联医疗服务所涉及的科室进行汇集形成一个科室绩效核算单元,虽然简化了绩效核算的流程,但是却严重影响了收支的配比,绩效考核公平性受到影响。所以在笔者观点上,要想科室绩效考核符合基本的管理需求,必须要和上文科室成本核算一样,保障各核算单元收入与成本能够单独计量。

(二)收入的归集

绩效考核核算本身是医院依照自身绩效制度所设置的内部控制制度,按照医院经营业绩提取出奖金,并依照实际绩效进行分配的薪资奖励形式,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而医院绩效考核的基础多以收支结余为主,所以其收入的核算成为影响绩效考核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在形式上绩效核算的方式与科室成本核算模式相类似,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有着极大的差异,收入的核算在科室绩效核算中,并不是全额计算,即使是科室产生的直接收入也是有着一定差异的。举个简单的例子,科室所领取或提供给患者的药品就不能全额计入到科室的收入中,具体核算时不纳入还是按比例纳入,就是医院依照内部控制需求进行确定的了,但是在科室提供B超、CT等医疗技术服务时,就必然要将该部分收入全额纳入到科室收入中。总而言之,既然涉及到绩效的考核,又涉及到相关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医院在进行绩效核算时就必须将收入所涉及的科室进行科学有效的统计,并按其科室的付出确定分配比例,保障收入的公平分配,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满足医院经济发展需求。

三、医院科室成本核算与科室绩效核算差异

科室成本核算相比较而言倾向于外部,首先科室成本核算属于医院会计制度的刚性规定,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外部制度的约束;其次科室成本核算虽是医院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在当前环境下,其成本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被利用在向政府争取财政补助的方面以及优化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相关制度及政策上。所以医院进行成本核算时,科室成本核算要注重的应该是加强制度化建设,保障科室成本核算不违背医院会计制度关于成本核算的相关规定,做到成本核算依规定行之。

科室绩效核算则倾向于内部,科室绩效核算更适于对科室成本控制的奖惩,相比较而言受医院内部环境及内部成本控制指标高低影响较大,也就是说医院在科室绩效核算的主观能动作用较强,更多的体现在医院的内部控制之上。所以在成本核算工作中要将科室绩效核算区别于科室成本核算,除了对相关绩效制度的贯彻执行之外,还要综合公正性、效率性以及按劳分配等机制实时对科室绩效核算进行调整,以强化医院内部各科室的成本意识,在同行业中谋取更大的竞争力,以服务于我国医疗服务的人群。

所以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时,无论是在作用角度还是在最终目的的角度,都应该充分重视二者之间的差异,切不可混淆科室成本与绩效的核算方式。

参考文献:

[1]文芳清.论医院的科室成本和科室绩效核算[J].财经界(学术版),2014,(02)

篇2

【关键词】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实施;应用;研究

医院科室成本核算是其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医院总成本管控。尤其是医院实施医改以后,需科学、合理的进行成本核算,并且强化医院对相关业务的管控。同时,医院还应当注重科室成本核算,密切结合医疗业务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详细的科室成本核算机制,优化成本核算方法,从而提高国内医疗卫生整体服务水平。

一、医院科室成本核算概述

1.费用类型

第一,直接费用。医院在相关业务活动开展过程中,可直接计入医疗服务支出费用。其中,人员经费、药品、卫生材料支出、无形资产摊销以及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和提取医疗风险基金等;同时,还包括科室发生的直接、可独立进行计量的费用,比如会议费用、办公费用、电费、水费、邮电费用以及差旅费用。

第二,间接费用。主要是指无法直接计入服务支出管理范畴的相关费用,其中包括医院行政、后勤部门发生的支出、培训支出、出租固定资产折旧费、城市维护建设税以及营业税和教育费附加费等;同时,还包括财产物资盘亏、捐赠费用支出以及罚没支出等。

2.成本核算具体形式

根据医院管理现状、会计核算阶段,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可界定为不同的核算范围,成本核算的范畴如下:

第一,不完全成本核算。通常情况下,在医院科室成本核算最初阶段,因成本核算基础相对较差、资产不清以及组织架构不明晰,导致成本核算难以一步到位。在该种情况下,为了能够尽快完成成本核算,只能采取不完全成本核算措施。按照《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要求计提折旧并进行全成本核算,现在的成本核算包括业务科室的消耗作为直接生产费用进行核算,通过每月成本核算来掌握单位产成品的生产、销售、库存情况。

第二,完全成本核算。完全成本核算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类为前提条件,将全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只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传统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事实上,最终真正能够反映出医疗成果是医院门诊各科室与住院临床科室,所以医院的内部科室往往根据服务对象业务特性划分成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及行政后勤类科室。相比不完全成本核算,完全成本核算按照三级分摊原则:是先将医院全部成本向各科室归集;一级分摊将行政后勤类科室成本向其他三类科室分摊;二级分摊医疗辅助类科室成本向医疗技术类和临床服务类科室分摊;三级分摊医疗技术类科室成本向临床服务类科室分摊。

第三,三级成本分摊。依据不同科室的服务性质和医院成本计量的方法,可采用不同的分摊方法:服务工作量分摊法、人员费用分摊法、面积分摊法等。对于工作量能够准确划分并计量的科室,应该采用服务工作量分摊法,如果无法准确划分可以采用人员费用分摊法或面积分摊法。人员费用分摊法是按各临床医技科室人员费用占全院临床、医技科室总人员费比例分摊医院间接费用。

(1)服务工作量分摊法

工作量分摊率=被分摊科室总成本÷被分摊科室服务总工作量

科室应分摊间接费用=科室接受服务工作量×工作量分摊率

(2)人员费用分摊法

分摊率=医院间接费用÷医技科室人员费总额

科室应摊间接费用=各科室人员费×分摊率

二、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实施应用

成本核算结果的实施与应用,是以使用目的为基础进行划分的,具体表现在院内分析、政府决策以及行业对比等方面。一般情况,医院财务软件中会设置报表、总账、固定资产、人事管理以及物流管理和成本核算等模块,协助各科室进行成本核算;同时,还将其分解下达全院的费用控制指标与成本指标。通过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对医疗辅助、行政后勤、医疗技术以及临床科室产生的直接成本进行准确核算,对各科室全成本进行核算;同时,还要对各科室成本结构全面分析,进行成本分析要按照全面分析与重点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医院要通过成本分析认识成本的变动规律,尤其是变动原因一定要搞清楚,并在此基础上编制成本增减变动和成本结构分析表,从而为医院管控成本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成本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等。成本核算的结果与绩效分配相结合,体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各科室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实施应用过程中,通过成立全成本核算领导小组的方式,对会计账务进行规范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医院信息化体系,有效利用全成本核算理论以及软件系统,对库存清产核资。在此过程中,以科室为基本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独立成本核算单元;同时,科室在具体的医疗服务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成本进行全部分摊。在科室成本核算实施以后,医院生产经营效果明显得到了改善。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为例,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采用全成本核算方法后,2014年较之于2013年业务收入增长了约18.1%,其中医疗收入增长约16.1%、手术费增长约11.5%;同时,入院人次也随之增长了大约17.4%,值得一提的是门诊患者均次费用较之于原来下降了11.8%。较之于历年同期,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4年的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历史最优。这体现了医院全成本核算的进步,而且核算结果应用在了医院内部分析上,从而为医院成本管控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实施与应用过程中,应当重点梳理信息系统,明确成本核算单元,并在此基础上搭建区域成本核算平台,对核算口径进行统一设置。同时,还要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与薪酬结构,积极开展各科室全成本核算,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在我国目前阶段,营利性医院基本上都是由私有资本投资兴办的。由于资本的逐利性,使得营利性医院比非营利性医院更加看中投资回报。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完善,进入这一领域的民间资本越来越多,医疗市场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同时,随着全社会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呼声的日益高涨,医院“以药养医”的时代将一去不返。在此大背景下,医院继续“粗放经营”,不计成本、绩效,将导致医院无法生存。加强成本核算、成本管理,降低成本支出,成为提高医院盈利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成为医院管理层的共识。

成本是医院为获得既定利益而耗费资源的货币计量,因收益的目的而发生。医院的成本按其核算范围可以分为医院总成本和科室(小组)成本。科室成本是指医院内部科室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费用。科室成本是医院成本管理的关键和核心。本文就营利性医院的科室责任成本核算谈谈笔者的一些想法。

科室责任成本核算,是指通过在医院各部门、科室(小组)建立若干责任中心,将权、责、利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各责任中心的经营活动实行自我控制而形成的一种严密的内部成本核算方法。实行科室责任成本核算,可以真实反映医院各部门、各科室自身经济责任的完成情况,进一步规范科室成本计算办法,加强成本控制,有利于激励各部门、科室和全体人员的工作热情,有利于医院总体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从而推动医院逐步形成集约化的经营管理模式。

营利性医院要真正实现科室责任成本核算,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合理划分责任成本中心

将医院的各部门、各科室(小组)划分为若干个责任成本中心,并为这些中心规定责、权范围,使它们在授予的权力范围内独立、自主地履行职责。责任成本中心应该根据各责任层能够进行严格控制的活动区域来划分,医院对各责任成本中心要做到管而有序、放而有度、活而不乱。

以苏州九龙医院为例,我们将全院科室划分为17个临床科室责任成本中心、5个医技科室责任成本中心以及3个辅助科室责任成本中心。这些中心的负责人拥有一定的人事使用权、物资采购建议权等等;同时,中心的负责人要对本中心的成本、绩效、医疗质量全面负责。

对于大的责任成本中心,医院应进一步将其划分为若干较小的责任成本中心,直至小组、岗位乃至个人,形成多层次的责任成本中心体系。层次高的责任成本中心其责任成本的构成内容多、控制面广、协调能力强,但对具体耗费项目的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层次低的责任成本中心控制项目较为具体,对耗费项目有较强的控制能力。

例如,我们将心胸疾病诊疗中心进一步划分为心内科、胸外科、小儿心胸外科、心功能室等四个二级责任成本中心,将一级责任成本中心――心胸疾病诊疗中心的成本考核项目、指标以及质量考评指标分解到二级责任成本中心,从而使得各项考核、考评项目内容更具体,操作性更强。

二、编制责任预算

责任预算是以责任成本中心为对象,按照其可以控制的成本、费用、收入和利润等编制的,是对医院内部各责任成本中心应承担的实际责任的数量说明。它既是责任成本中心努力的目标和控制的依据,又是考核各责任成本中心业绩的标准。医院在编制了全面预算后,应根据各责任成本中心的类型,按照其责任范围及控制区域来编制各种不同的责任预算。

各责任成本中心在执行责任预算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工作的进展情况,不断对责任预算目标进行约束和调节,对可能发生的偏差予以制止,对已发生的偏差予以纠正,实施有效的责任控制。

三、区分各责任成本中心的可控与不可控费用

可控成本是相对于特定的责任成本中心而言的,不是既定成本的固有性质。凡是责任成本中心能够控制的各种耗费,都称为可控成本(责任成本)。

责任成本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一)与特定的责任成本中心相联系

责任成本在主体上的不可转移性和时间上的不可递延性是划分责任成本中心,确定责任成本的基本标志。

(二)可预知性

各责任成本中心能对将要发生的责任成本的性质、内容和水平预先加以确定、估计。

(三)可控性

各责任成本中心有能力控制、调节责任成本。

(四)可追溯性

医院发生的耗费与特定的原因和目的相联系,受特定管理权限的制约,因而发生的成本均可按其发生的原因及其可控性追溯到有关的责任部门。

四、制定合理的内部转移价格

实行科室责任成本核算,各责任成本中心之间必然要发生相互提供劳务或实物等经济往来。因此,医院内部必然形成相应的内部结算关系。通过适当的内部结算方式,正确处理这些经济往来,可以明确区分各类责任成本中心承担的经济责任,有利于协调责任成本中心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有利于协调责任成本中心开展责任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组织开展责任成本中心之间的内部结算,可以更加明晰成本责任范围,促进责任预算的完成,更易于评价责任中心的经营成果,提高医院和科室的资金使用效益,优化医院内部的资产结构。

为保障责任成本核算和内部结算的贯彻实施,医院财务部门应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责任会计科和内部结算中心。责任会计科主要运作医院管理会计系统的核算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全院科室责任成本控制,编制科室责任预算和全院的成本计划,拟制成本计算和管理办法,组织成本责任制的年度考核;对全院和各责任成本中心的经营效果进行经济分析;拟制医院经营管理的预测决策方案等。各责任成本中心要设有相应的兼职成本控制员,负责本责任中心的经营管理事项。内部结算中心主要负责各责任成本中心经济往来的财务结算工作。对临床科室之间发生的转诊、会诊、设备和物资借用等;医技科室对临床科室提供的保障服务、辅助检查、物品供应等;后勤部门对医疗科室发生的保障服务、物品供应等大量繁杂的经济往来事项,要建立规范的内部结算价格和结算制度,及时结算,加强核算管理,规范经济往来关系。

篇4

摘 要 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在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是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积极性,强化经济管理,开展科室成本核算。必须实行严格的内部经济核算制度,应用企业成本学来管理,按照平等竞争和自我负责的市场经济原则扩大科室经营自,强化以科室为单位的成本经营意识,以促进科室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关键词 科室成本核算 增收节支 全方位目标考核 提高经济效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进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有的实行财政全额管理,有的实行财政差额补助,单位自负盈亏。我单位一直实行差额拨款,随着单位人员的不断增长,工资水平不断提高,收费项目不断取消,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在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积极性,强化经济管理,开展科室成本核算。

一、实行科室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一)实行科室成本核算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科室成本核算应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理性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我们要围绕以服务为中心这个主题进行思考,要从根本上降低科室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浪费,就必须实行严格的内部经济核算制度,应用企业成本学来管理,按照平等竞争和自我负责的市场经济原则扩大科室经营自,强化以科室为单位的成本经营意识,以促进科室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科室成本核算是改善当前卫生事业经营状况的必要手段。

(二)成本核算是量化管理的核心内容

成本核算是管理决策的有效依据,科室决策增加了成本意识,有利于各种开支的节约。各科室根据自身实际,开展创造性工作,有效地促进了人力和物力的合理使用和配置。在实行成本核算后,消耗材料等办公费用支出明显下降,职工增强了节约意识,注重控制成本,通过成本核算建立健全相应的经济管理制度,并做好成本预算及成本核算。通过全员、全方位的管理,使科室朝高质量、低消耗、高效益的方向发展。

二、科室成本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一)明确各科室职能和分工,确定各科室收入范围,制定科室全年收入任务

财务科设置一名成本核算会计,按科室划分登记收入明细账,各科室设立一名记账员,每月与财务科对账,核对收入支出情况。几个科室协同完成的工作任务,制定收入分成比例,分别计入相应科室。查体科、化验室等服务科室实行量化管理,按查体人数和化验项次确定任务和奖金提成比例。按近三年各科室平均收入扣除临时性不确定收入确定本年度科室收入任务,完成任务后按规定比例提成。

(二)明确科室支出的范围,业务材料成本和管理费用分别计入各科室

业务成本包括药品材料费、化验成本、科室招待费、委托业务费(疫苗接种、查体、监测提成),管理费用包括各科室领用低值易耗品、办公用品、汽油费、租车费、差旅费、会议费、印刷费、电话费等。对办公用品、试剂、易耗品等实行了金额管理、数量统计、实耗实销的管理方法,并要求会计科每月或每季度进行盘点及时查找盈亏的原因,做到责任到人,责任到科。在费用开支管理方面建立了经费审批制度,实行定员、定额管理。化验成本计算出定额后按查体人数或化验项次分摊,汽油费由总务科按用车记录统计,招待费由办公室开具派餐单按标准就餐后方可报销。总之,各科室要协同协作,共同配合,互相牵制,这样才能既满足工作需要,又能最大限度节省开支。

(三)年终经济指标考核

科室经济指标完成后,发放全额工资,超额部分按规定比例计算奖金。

效益=总收入-(药品费+材料费+化验费+科室业务招待费+委托业务费)

毛利=效益-(低值易耗品+办公费+汽油费+租车费+差旅费+会议费+印刷费+电话费)

(四)综合目标考核

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走效益型内涵发展的道路,在开展成本核算时要成立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领导小组,以“优质、高效、低耗”为宗旨,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综合目标管理核算体系实施细则,形成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活动的运行机制,强化质量考核,包括服务质量、效益指标、效率指标,避免各方面追求经济收入,重收轻支及“乱收费”等不良倾向的发生。我单位制定了10条精神文明目标考核细则和10条科技兴防目标考核细则,包括政治思想、工作纪律、服务质量,新项目开展、科研论文等内容,考核总分100分,不达目标者相应扣分。实发奖金数=按规定提取奖金额*综合目标考核分数。

成本核算遵循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成为建立现代化科学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的切入点,它将深入到对分配机制改革,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增收节支,努力提高技术水平,服务质量,确保卫生防疫事业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双丰收。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科室成本核算 医疗收入 医疗成本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一、科室成本核算的含义

科室成本是按责任会计理论方法确定责任单位的,是责任单位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总和。其目的是加强各层面对成本的控制,通过建立成本责任中心,核算各科成本,将成本形成过程的控制落实到具体科室和个人。科室成本核算是医院总成本核算的延伸,又是项目成本核算和单病种成本核算的基础。

二、科室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医院科室核算主要就是围绕医疗收入和医疗成本展开的。其内容和计算方法如下:

1、科室的医疗收入包括

药品收入、床位收入、护理收入、治疗和处置收入、一次性材料收入、手术收入、检查收入、挂号收入、其他收入等。为了加强科室之间的相互合作并考虑到医技科室的工作特点,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的收入实行分成,即将手术室与临床科室按手术收入的9:1分成,检查科室与临床科室按检查收入的1.5∶8.5分成。

2、科室的医疗成本

科室的医疗成本是指科室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消耗的物资材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包括以下内容:(1)药品费。按科室创收药品收入的90%计入科室成本。药品统一按零售价核算。(2)卫生材料费。(3)低值易耗品。这些费用根据金额大小,一次或分次计入科室成本。(4)医疗设备的折旧费。根据这些设备的原值和使用年限计算出月摊销额,计入科室成本。(5)工资费用。(6)家具租金。根据其金额和使用年限计算出月折旧费,计入科室成本。(7)供应管理费。指被褥的购置、拆洗费和医疗器械的消毒费。(8)水电费。(9)取暖费。(10)医疗管理费用。(11)电话费。实行定额包干制,计入科室成本。(12)医院管理费。(13)其他费用。

三、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1、医院的科室成本核算是反映医院工作数量与质量的综合指标

在服务质量一定的条件下,服务数量越多单位成本越低, 在数量一定的条件下,服务质量越高,成本越高。核算过程中计算了直接消耗在医疗服务产品上的劳动时间,用以表达劳动消耗,医疗服务成本的高低表示医疗服务过程中消耗劳动量的大小,因此医院科室成本核算作为反映医院工作数量和质量的重要综合指标,也反映了医疗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医疗服务成本分析,可以找出低效率的原因,结合服务质量,有利于促进医院不断挖掘和充分利用潜在力量,合理使用医院现有资源,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

2、实行科室成本核算是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医院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必然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现今私立医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个医院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来吸引医疗患者,因此,医院面临的竞争同样惨烈。要提高医院自身的竞争力,就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把“事业”当成“产业”办,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诊治病人多,医疗质量高,病人负担的费用少,则社会效益好;医务劳动耗费少,成本越低,则经济效益越好。

3、实行科室成本核算是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医疗服务价格的依据

医院作为社会公益主体,其医疗服务相应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医疗服务项目完全由政府定价。成本是制定医疗收费的最低界限和最终依据,只有正确执行医院科室核算,真实反映医疗服务耗费,才能为卫生行政部门合理定价提供依据,才能使医院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的耗费得到合理补偿,保证其正常运转。

4、完善的科室核算体系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的基础

对医院员工实施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是促进医院服务数量与质量提高的有效管理措施,物质激励形式是资金实行按劳分配的一种补充方式,是对医务人员提供超额劳动的报酬,用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措施。但是医院奖金的发放如果脱离科室成本核算,将使物质激励措施误入歧途。目前,医院独立的成本核算管理存在很大的漏洞,即不完全成本核算使固定资产的折旧被遗忘,从而导致“争设备”、“争房屋”等不良行为,而建立在不完全成本核算基础上的激励机制助长了这种不良行为。由于完善的成本监控系统是建立在完全成本核算基础上的,因此,成本信息能反映医院服务的全部消耗,并扭转不良竞争。

5、实行科室成本核算是制定医院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

医院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拓展思路,大胆进取,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而正确的、及时的、有效的经营决策必须建立在准确的成本核算的基础之上。完善的医疗科室成本核算是医院取得长足发展的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周成红,汤质如,潘爱斌.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动因及其局限性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04;06

[2]宋承木,孔令华,孙爱民,论成本核算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医疗设备信息,2004;03

篇6

【关键词】高职 作业成本法 教育成本 可行性

一、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现状

多年来高职院校都是把教育经费花掉,将财政的“拨入经费”转化为“经费支出”,没有建立完整的教育成本核算系统。即使近几年,高职院校重视核算教育成本,但也仅仅是领导想知道,不会向社会公布教育成本数据。

1、教育成本核算前提和原则。教育成本核算作为高职院校会计核算的一部分,国家未对教育成本核算作要求,也没有任何上级部门要求报送教育成本数据,遵循《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的11项原则。由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是在不核算教育成本的前提下制定的,就存在着其中的收付实现制等原则并不适合于高职院校进行教育成本核算。

2、 教育成本核算期间。根据我国《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以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财务预决算都是以年度会计数据为基础来编制的,采用会计年度作为教育成本核算期间。

3、教育成本核算项目。设置教育成本项目,是为了对教育成本进行分析和控制,合理调配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监审办法(试行)》将教育成本分为人员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公用支出和固定资产折旧四部分,高职院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人员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商品服务支出、资本性支出。

目前,各个高职院校对教育成本核算项目的分类各不相同,没有形成科学的统一的标准。

4、教育成本核算范围。教育成本的核算范围就是费用支出的范围。包括人员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商品服务支出及资本性支出。高职院校费用支出并非都是教育成本的核算范围,只有为提供教育服务而支出的费用才计入教育成本。

由于各种原因,高职院校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具有争议的、而且是亟待解决的费用需要确认是否计入教育成本。

(1)奖助学金是否计入教育成本。奖助学金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根据其来源确定是否计入教育成本。奖学金分为学院奖学金和外部奖学金,学院奖学金是从收入中拿出部分作为奖学金发放,外部奖学金不占用学院的资金,资金完全来自于学院以外。助学金分为国家助学金和学院助学金,国家助学金来自国家拨款,不占用学院资金。

(2)科研支出是否计入教育成本。高职院校鼓励教职员工搞科研,科研项目的支出,是否单独设立作业中心,发生时直接计入教育成本。

5、教育成本核算方法。教育成本的核算是从近几年才开始,到目前为止没有成型的教育成本核算模式,虽各部门管理人员对本部门人员费用和日常办公费用了如指掌,但对间接费用却不很清楚。受教育体制和办学规模的影响,学院是以经费支出为中心进行核算,教育产品的成本核算采用的是统计调整法,在核算教育总成本时只是根据财务人员的主观意愿将总支出中与教学无关的费用进行剥离,用此数据进行教育成本分析有可能出现偏差,并不能够很好满足各级政府、学生和家长了解教育成本信息的需要,也不能为学院内部成本控制提供信息服务。

二、作业成本法核算高职院校教育成本的可行性

1、作业成本法的适用范围。根据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孟焰的提到的,实施作业成本法的组织机构具有下列特征:间接费用占全部制造成本的比重较高;管理当局对传统成本计算系统提供信息的准确程度不满意;生产经营活动十分复杂;产品品种结构十分复杂;经常调整生产作业,但很少相应调整会计核算系统;企业拥有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生产设备;较好实施了适时生产系统(JIT)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TQC)。

2、高职院校符合作业成本的应用条件。从教育成本核算的特点看,对照实施作业成本法的组织机构特征,在很多方面与作业成本法的特征相吻合。高职院校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其复杂性。而培养学生发生的费用主要与教学、教学管理、后勤等活动有关。教师的人工费用是直接费用,其余发生的费用多属间接费用,且间接费用占全部成本的比重较高,作业成本法的本质就是能对间接费用进行合理分配,使间接费用的分配更科学。高职院校的会计核算系统相对稳定,是按教育部、财政部有关规定,按国家统一要求设置,报表口径与国家上级部门一致。随着对教职员工的培训的深入展开,财务人员素质及会计电算化水平不断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素质逐渐增加,为作业成本法的研究和实践创造了条件。服务型企业是作业成本法最理想的适用者,不论把高职院校看成生产性还是服务性的机构,在利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三、应用作业成本法核算高职院校教育成本的启示

从就业来看,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是非常受企事业单位g迎的,本文认为,基于作业成本法对高职院校教育成本进行核算研究,可以为学校内涵建设作贡献,是可行的。由于各院系部学生教育成本是不相同的。教学作业单位成本、教学管理作业单位成本、培训作业单位成本,固定资产折旧作业单位成本和科研作业单位成本,上述工科教育成本都远远大于文科教育,原因是工科类开设的专业,投入的设备设施多,金额大,设备设施专用性强,教育资源利用率不是很高;而文科类专业,软硬件投入少,导致工科教育成本高于文科教育成本。作业成本法核算教育成本,有利于拓宽成本效益分析的思路,沿着“资源成本归集--作业中心成本--专业总成本--专业生均培养成本”进行分析,通过作业成本分析,可以找出教育成本控制的关键点,促进节约型校园的建设。

作业成本法分析教育成本,可以为领导控制学校专业规模提供依据,如在考虑扩大工科类专业规模的同时,适度扩大文科类专业,能很好地平衡学校的教育成本。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的 现行 成本核算

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市的现代化进程,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随之而来,也带来了很多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产生不仅影响了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平衡,也对经济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追其原因,除了人类过度地消耗自然资源和破坏环境的直接原因外,还有其他很多原因。而经纪人假定模式下的现行成本核算模式就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间接导致因素。因此,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如何以“社会总成本=物质成本+人力成本+自然资源成本+环境污染成本”来构建新的成本核算模式,是至关重要的一件事情。

一、经纪人假定模式下的成本核算

(一)定义

经济人假定模式下的成本核算,它只考虑企业内部资金运动过程中固定资产及原材料等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和必要劳动的价值,完全没有把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看做是其必要的组成元素。

(二)经纪人假定

经纪人假定,源之于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基本规范,后被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采用。在这一规范下,某个经济组织(家庭、企业、公司等)追求的目标就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经济人可以完全不用考虑除自身利益之外的一切非经济利益,包括社会利益及环境利益等。

(三)经纪人假定模式下的成本核算的不合理之处

从它的定义可以看出,它的成本核算方式“经济成本=物质成本+人力成本”。它仅仅包括企业资金运行过程中的物化劳动价值和必要劳动的价值,完全忽视了本应该作为其重要组成因素的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当然,我们不能泯灭经纪人假定模式下的成本核算方式在过去时代所发挥的功效,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其必然存在的道理。

随着工业时代全面快速的发展,大规模的工业化给自然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现行的成本核算仅仅考虑以上两项内容,忽视掉处于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两端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显然是一种不太合理的成本核算模式。当然,企业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本是十分正常的,但是却不能以过多地消耗自然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最关键的是,经纪人假定模式下的成本核算方式显然在环境问题上起到了负面的推动作用,是它鼓励了企业通过这样的行为来获得丰厚的经济利益。

二、微观成本与总成本分析

(一)微观成本与总成本的定义

微观成本:它是企业生产经营某一产品过程中的各种消耗的总和,包括生产成本和生产期间的费用,称为企业的微观成本,也叫企业成本。

总成本: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出发,企业生产经营某一产品所消耗的所有代价,包括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所带来的代价,无论这种代价由谁承担,统称为社会总成本。

(二)微观成本与社会总成本之间的关系分析

企业的微观成本低于社会总成本的情况下,产品的价格要比实际价格低,企业获得利益的空间就会增大,从而使企业获得巨大的经济利润。而促使利益空间增大的关键因素,是核算微观成本的模式中没有考虑资源消耗与环境损坏,缺少了这一隐性的经济支出。因此,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为了使产品的价格相对地低一些,就无休止地消耗自然资源,过多地消耗自然自身的净化能力,导致产生很多的环境问题,致使子孙后代要承担相当大的代价。可也是因为这巨大的代价不需要造成环境问题的企业及时承担或者是全额承担,企业才会这样恣意妄为。尽管这种行为会给企业带来短暂的经济利益,但却不是企业获得经济利益的最佳方式,并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

三、可持续成本核算模式

(一)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既要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它的核心内容是发展,但是必须以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不迫害可再生资源的再生能力以及过多消耗非再生资源为前提,达到经济的发展。

(二)可持续成本核算模式的核算方式

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企业成本核算模式需要把自然消耗和环境损坏看做是企业成本核算的两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企业成本在社会总成本核算的模式下,对物质成本和人力成本的计量依然采用现行成本核算方式的计量属性,而对自然资源以及环境成本的计量就需要采用多种计量属性。主要的计量属性包括以下几种:

1、历史成本法

因为一部分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是由人力和物力直接支出,所体现的结果是人类劳动价值,可以采用传统的历史成本等作为计量属性。

2、现实价值法

自然资源的耗减费用是以自然资源的非效用耗减的量来确认的,所以,只需要计量自然资源的非效用耗减量就可以确定自然资源耗减的现实价值。

3、帐面价值倒挤法

如果把环境成本看做是一种流量,自然资源就是一种存量。流量的产生导致存量的变化,存量的变化导致流量的产生,两者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要计量环境成本,只需要计量自然资源的存量就可以。

四、结束语

大量现实表明,经纪人假定模式下的现行成本核算模式已经不能真正地反映企业成本的实际情况,它不仅浮夸了税收,也鼓励了企业以资源消耗和牺牲环境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因此,基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现行成本核算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雷娜.对我国现行成本核算方法的战略性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09

篇8

关键词:成本核算;方法体系;新《医院财务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公立医院是集公益性与经济性于一体的组织,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其在满足人们的卫生需求服务之后,还要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进自身做大做强,然后再为老百姓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卫生部和财政部于2010年12月下发了新《医院财务制度》,于2012年1月1日正式执行,该制度弥补了旧《医院财务制度》的不足,明确规定了医院要加强财务监督和成本核算,提高医院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促进医院不断降低成本,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一、医院加强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成本核算就是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物质与劳务消耗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出医院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一般而言,医院成本核算的基础是会计核算,以货币为单位,它是医院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医院的生存发展起到重要影响作用。而成本管理的目的就是在保证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降低医院成本,提高医院绩效,增强医院的市场竞争力。那么,医院加强成本核算有哪些重要作用呢?

第一,它能为成本管理提供一定的数据资料。新《医院财务制度》明确规定医院必须加强成本核算工作,做好成本控制。进行成本核算,可以得出医院在开展医疗服务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物质消耗和劳务消耗,能够促进政府部门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合理的财政补偿。良好的成本核算是医院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帮助医院成本管理工作人员找到成本控制点,并全面提高医院的成本管理水平。

第二,它能促进医院提高绩效。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基础内容,它能反映出医院各种资源的消耗情况,反映出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反映出各个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医院有关部门以成本核算为依据,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医院绩效,使医院的每一分资金都用到实处。

第三,实行成本核算是医院经济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实行成本核算,找到成本控制点,并制定出医院的经济目标,然后将经济目标分解到各个科室中,辅之以一定的激励机制和业绩考核压力,促进各个科室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超额完成经济目标。

二、构建医疗成本核算方法体系

在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医院要加强成本核算,努力构建出符合自身特点的成本核算方法体系,促进成本核算的顺利进行,提高成本核算的水平。那么,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促进成本核算方法体系的构建呢?笔者将其分成成本核算对象、各科室成本核算和各病种成本核算。

(一)成本核算对象。新《医院财务制度》第29条明确提出医院成本核算的对象为科室、诊次和床日,三级医院及其他有条件的医院还应以医疗服务项目、病种等为核算对象进行成本核算。

医院科室又可以分为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和行政后勤类。为了有效保证成本核算的顺利进行,首先必须明确成本核算各个科室的定义,明确划分医院的各个科室。

临床服务类科室就是指能够直接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并且能够反映出医疗服务水平和医疗成本的科室。

医疗技术类科室就是为患者提供技术类服务的科室,它为临床服务类科室提供一定的技术服务,促进临床服务类科室积极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医疗辅助类科室则是提供生产、加工等辅助服务的科室。

行政后勤类科室就是除了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和医疗辅助类之外的科室,它从事一些医院的行政后勤工作。

明确这四大类科室的定义之后,就对医院的各个科室进行划分,明确各个小科室应属于哪一类,为成本核算工作提供便利。在成本核算中,还要以病种和诊日为核算对象,根据核算对象的不同制定出明确的核算方法。

(二)各科室成本核算。各科室成本核算就是以科室为对象进行的成本核算工作,对各个科室的成本消耗进行分析、记录、归集。

首先,进行成本的归集,将各个科室中成本消耗的因素罗列出来,然后按照各个成本因素的作用进行归集,形成科室成本。而根据新《医院财务制度》第三十条的第二款规定,科室的成本计入方式分为直接计入和间接计入。直接计入成本就是说在科室开展医疗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可以直接计入的成本,而间接计入成本是说无法通过直接计入的方式计入,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分配计入的各项支出。

其次,科室成本的分摊。科室成本的形成是进行科室成本核算的基础,而根据前文阐述,医院成本核算的对象是科室、诊次、床日、病种等。而医疗辅助类和行政后勤类科室与提供医疗服务的科室有一定的区别,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其各个成本合理分摊到临床服务类和医疗技术类科室中,从而形成完整有序的成本,为成本核算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成本核算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各病种成本核算。新《医院财务制度》明确规定病种是成本核算的对象之一,因此这也是成本核算的标准之一。将病种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将科室归集的各个成本要素分摊到病种上。每一个病种的成本可以包括床日成本、诊次成本、药品成本、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等,综合考虑每一个病种的各个成本因素,然后计算出各个病种的总成本。

各个医院应严格按照新《医院财务制度》第二十六条到第三十六条有关成本管理的内容做好成本核算工作,构建出科学、完善的成本核算方法体系,促进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成本核算水平。

医院要认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构建成本核算方法体系,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娟.医院全成本核算方法研究——以长沙市中心医院为例[D].湖南大学,2008.

篇9

(一)成本核算方式逐步趋向合理自从2012年1月新《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开始实施后,许多医院已经开始进行成本核算管理,但其中大部分医院仅仅停留在部分成本核算的水平上,或只对临床、医技等一线科室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数据的不完全,使得医院的资产投入与成本消耗的计算也不够准确,可能造成医院管理层经营决策的失误。因此,必须由部分成本核算向全成本核算转变。笔者所在医院为克服现有成本核算方式的这一弊病,将全院的成本核算分为总成本核算、科室成本核算、医疗项目或病种成本核算三个层次。科室是医院的主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全院的全成本核算,首先就得实现科室的全成本核算。为此,我院将科室成本划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前者是各科室直接耗费的各项支出,能够计量的固定成本及变动成本,包括医护人员的工资、五险一金,以及水电费、折旧费等,后者主要涉及管理科室以及为临床科室提供各种服务的科室等不能直接计量的科室部门的成本,其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根据所服务科室的业务收入、工作量和职工人数等进行分担。在此基础上,我院在原有的会计科目基础上,又增设了“临床成本”、“服务费用”、“管理费用”和“药品支出”等四个科目,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与降低医院成本,为医院管理者提供真实有效的医院成本信息。

(二)成本核算组织机构逐步完善医院成本核算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组织机构也应当与医院经济运行的模式相适应。而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新成立的机构或部门(成本核算部门)与医院原有的财务部门基本不发生大的关系,二者之间只是相关数字的提供与合作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矛盾自然产生。面对这一局面,许多医院也在通过逐渐完善成本核算组织机构的方式来解决这一矛盾。还是以笔者所在医院为例,医院在财务部门成立了成本核算小组,由总会计室担任组长,两名专职会计担任组员。同时,医院各科室也配备兼职成本核算员,其他职能部门配备成本专管员。成本核算小组主要负责制定医院内部成本核算细则及相关工作流程,每月进行成本数据的收集、处理并核实各科室上报的成本数据,按照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同时,该小组还要负责全院的成本核算业务培训与工作指导,对相关成本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对相关成本数据进行查询与更新。而科室兼职成本核算员和成本专管员则在医院财务部门的指导下,按照成本核算小组的部署及相关要求定期完成本科室或本部门成本核算的相关信息和资料的记录、统计、核对与报送等工作。

二、医院成本核算管理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重视相关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成本核算软件系统是实现成本核算的重要工具,随着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对医院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成本核算软件开发人员与使用人员专业背景的差异,软件的某些方面可能与实际工作存在冲突。以笔者所在单位所使用的某款财务软件为例,在系统已经启用的情况下,系统不允许在已设置的下级明细科目卫生材料中再按科室设置二级明细科目,给科室核算带来了很多不利。所以,医院应该重视对提高财务人员信息化素质的培养工作,使他们能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系统操作的相关知识,同时创造机会让软件开发人员与财务人员经常沟通,了解财务人员的需求,使成本核算软件真正适应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

(二)将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相结合所谓绩效考核,就是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工作岗位上的行动和效果。它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客观反映医院经营状况和业绩的重要手段。成本核算属于客观的会计管理手段,而绩效考核则属于主观的管理方式,二者虽不相同却联系紧密。成本核算是医院开展绩效考核的根本,为绩效考核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料。同时,绩效考核也为医院成本核算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因此,医院应该将成本核算纳入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通过奖勤罚懒,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率,变糊涂账为明白账,降低成本,促进医院效益的提升。

篇10

1新医改制度与成本核算

新医改制度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具体表现在:城乡居民将获统一卫生服务,报销上限增至年平均工资6倍,医保由大病向门诊小病延伸,2011年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加强医院成本核算的管理能够促进新医改目标的实现,结合我国医院成本核算的现状,分析其出现的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才能使得医院在新医改制度的指导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大型医院大多数是公立医院,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医院投入不计成本,产出不计效益,医院的经济缺乏统一和科学的管理,造成医院成本在数据信息应用方面、核算手段方面的基础都比较薄弱,更增加了成本核算的难度。

2医院成本核算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借鉴工业企业的会计核算理论,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目前我国完整的医院成本核算理论尚未真正建立,现有的医院成本核算原理与核算方法都是借鉴或模仿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原理和方法。而且我国的医院成本核算没有确定的理论指导,虽然财政部、卫生部于1999年颁发了《医院会计制度》,但是在现实中不能结合各医院和患者的特点发挥很好的作用。也就是说理论体系空缺是由医院这种特殊机构的特点决定的,由于各个医院提供的服务不同,以及其患者的需求不同,医院之间没有横向可比性。各医院的会计体系也就不统一。

2.2把成本核算与分配奖金等同起来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医院自发地进行成本核算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节约消耗、分配奖金。这是典型的“算成本,为奖金”的思维模式,没有从成本核算工作的功能出发,只是起到了节约消耗的作用。在有些人眼中,所谓成本核算就是通过收入分割确定收支结余,按比例计算奖金数额。把核算成本与分配奖金等同起来。这样看来,成本核算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获得奖金分配。不可否认通过利益与成本责任相挂钩,可以促进各科室努力降低成本。但这不是成本核算的唯一目的,成本核算是为了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各科室盲目追求奖金分配。

2.3部门主观上认识不足且缺乏合作,科室员工成本核算的意识淡薄在医院内部,不少人认为成本核算是财会部门或成本核算部门的事,与其他业务部门关系不大。其实成本核算涉及医院管理全方位和全过程的工作,其技术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仅靠财务部门或某一成本核算科室无法单独完成,需要各科室、部门、职工共同的支持。目前看来,医院成本核算部门与财务部门基本不发生大的关系,两者之间只是相关数字之间的提供和合作关系,这种关系淡化了部门间的协作,使得成本核算不能达到财务上控制成本的目的。同时各科室员工成本核算的意识薄弱,不少医院的总收入都呈上升的趋势,但是结余的却不多。造成这种情况是员工的节约意识淡薄,没有成本核算的概念,无节制地使用产品、能源。

2.4医院非完全成本核算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只将设备折旧、房屋折旧、人工成本、材料消耗、水电费用列入成本核算范畴,而数额较大、比重较高的管理费用尚未纳入成本,这样算出的成本并非完全成本,必然导致收益和支出的不配比,那么利润也就不能很好反映医院的具体经营状况。

3新医改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面临的挑战

医疗形势的变化,促使医院内部需要及时分析、预警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同时,随着医院逐步从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模式发展,各项管理措施推行需要以深入详尽的核算数据作为基础,科室、员工对核算数据的关注及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对成本核算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

3.1科室对成本核算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希望通过成本核算的信息能反映医疗业务运行过程中的问题随着对成本认识的加深,业务科室对成本核算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例如:科室希望了解工作量与科室效益的关系、手术业务的结构以及成本效益状况、病区卫生材料消耗是否合理、各项成本的变化及原因、后勤辅助费用的分摊方法等等,这意味着成本核算的内容需要不断细化,并将成本信息与科室的业务有机连接起来。

3.2医院的各项管理决策,需要成本核算信息作为参考依据医院内部管理深化,决策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成本核算信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医院在进行后勤社会化的改革,需要依据相关后勤服务的历史成本作为社会化成本的参考。因此,后勤服务成本的核算必须完整、准确。成本核算的方法需要进一步朝更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3.3服务于不同的管理需要,核算对象多元化随着政府逐步推行单病种付费的收费政策,以及医院内部业务管理的深化,病种成本核算、项目成本核算已进入各医院的议事日程。另外,医疗业务是涉及多学科合作的工作,科室的医生除了为本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也同时协助参与其他科室的医疗工作,如会诊、手术等。从绩效评价的角度,科室员工的总经济绩效应包括住院业务、门诊业务以及为他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等,由此核算的对象是作为“执行医疗业务”的科室,而不仅仅是收治住院患者或诊疗门诊患者的科室。因此,核算对象逐步走向多元化[2]。

4新医改制度下做好医院成本核算的措施及建议

医院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为了真实反映医疗活动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效果,医院进行成本核算对于医院确定一定时期内的医疗服务成本水平,考核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并根据不同医疗服务项目的消耗,分配医疗服务费用具有指导作用。通过核算医疗病种成本、项目成本、科室成本,可以反映出劳动组织是否合理,设备利用的程度、医疗质量的好坏、劳动效率高低、费用的节约或浪费,以及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等。总体说来,实行成本核算,促进医院管理与提高效益是相一致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医院成本核算工作[3]。

4.1完善理论指导,建立与成本核算相关的信息系统①根据医院的特点,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例如根据权、责、利的要求,通过利益与成本责任相挂钩,根据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确定各科室的成本摊销比例,然后算出各科室的成本,并求出相应的收益,根据其经济效益分配来评价科室业绩。理论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发现问题过程中不断完善才能达到理论正确指导实践的目的。②目前,一般的医院信息系统,从系统应用的角度可分为:门诊管理、住院管理、病房管理、卫生经济管理、血库管理、药品管理、手术室管理及器材管理等功能模块。引进ERP项目,将企业的流程再造系统沿用到医院的管理中来。ERP项目实施可以使医院的后台系统如财务、物流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

4.2将成本核算与科室业绩挂钩也就是说奖金分配的目标不仅仅是根据各科室的账面收益数字,而应该根据科室的综合业绩来评定。具体的措施是:对于收入高、成本高的科室应该按一定比例收入成本折算后,再与收入低、成本低的科室进行比较,这样不仅体现了成本核算的公平性,还有利于促进高成本科室在维持高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尽量压缩成本,同时低成本科室在维持低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尽量提高收入,最终使各科室实现优异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