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风险评估范文
时间:2023-03-24 23:28: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合同风险评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合同双方对物流服务行为性质的认知偏差
物流产业作为服务行业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其发展过程、组织形式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完善都还需要一个时间过程,不同形式的物流服务涉及的法律关系和性质也不相同。目前我国物流服务市场上存在的物流服务组织形式及其内容主要有表1所示的几种方式。第一种经营方式与传统仓储运输业务的区别不大,在法律性质上从属于运输仓储合同关系;第二种经营方式一般在提供一种性质的物流服务的同时附加另外一种服务,诸如仓库所有者在租赁合同中另外附属搬卸劳务服务,那么这份合同就是租赁合同和委托合同的综合,从法律性质上来看就合同具体约定;第三种经营方式在法律性质上表现为委托合同关系。
不同的物流服务组织形式其法律性质不同,所承担的权利义务关系也随之变化。在物流服务实践中有不少物流企业由于不清楚自身的法律地位而错误地承担了本来该由对方承担的合同义务。例如货物承运人投保后,保险公司一般会设置免赔额度,在因不可抗力或第三人造成的货物损失发生时,承运人在从保险公司获得赔偿的同时要全额赔偿货物委托方,这样就使得承运人不可避免地遭受免赔额损失,这与一般的保险惯例原则是相违背的。因此物流服务合同中对于行为性质认知的偏差和错位会导致很大风险。
1.2电子信息方式的合同成立、变更事项
电子商务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子合同成为了一种普遍的合同订立和变更的手段,物流服务合同当事人可以通过EDI或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合同设立、变更和终止。这种方式的合同签订行为有可能为合同带来各种法律风险。这是因为合同要约和承诺通过信息网络进行传输,其身份确认和识别依靠认证机构认证或网络密码,签字盖章被数字签名所取代,电子合同的订立对于格式没有严格的要求,电子证据容易被修改或仿冒,同时由于网络安全技术一般总是相对滞后,同时我国的合同法和相关法律还没有对电子合同和电子证据给予有效的地位确认和身份认同,这就使得电子证据形式的物流服务合同的合法性遭到了广泛的质疑。
1.3其他不同类型合同所隐藏的风险
运输合同是承运人根据货物委托人的要求将货物送到目的地并交付收货人并为此索取相应报酬的合同。运输合同风险是物流企业的重要物流服务合同风险之一,这是因为运输服务是重要的物流服务之一,物流企业既可以是承运人又可以是托运人,有时两种身份兼而有之,其承担的法律权利义务关系也不尽相同。物流企业之间进行业务协同也会存在合同风险。物流服务合同中一般会涉及到多个物流主体或不同物流资源的整合协同服务,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客户货物或利益发生损失后,不管造成损失的责任来自哪一方,对客户的赔偿要由签订合同的物流企业方负责首要责任,然后再进行分摊,如果合作伙伴间的资信都比较好,这样的损失每一方都会降到最低,否则的话合同签订方会损失惨重。此外还会出现各种投资风险、租赁风险、意外事故或合作伙伴的利益博弈风险等。
2物流企业服务合同法律风险的防范策略
根据物流服务合同中潜在的法律风险来源及作用机制的分析,本文认为物流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物流服务合同法律风险的防范。
2.1仔细审视合同条款明确权利义务关系
物流服务合同条款是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产物,为了使得物流服务合同能够顺利执行,或者在发生纠纷和争议时能够清晰地辨识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当事人在设计合同条款时应该做到具体、全面、明确,对字词进行仔细推敲,力图避免多种解释和模棱两可的现象。另外对于采取格式条款订立的物流服务合同要特别注意,格式条款订立方应该采取合理必要的方式提请合同对方注意免责条款并给予相关的解释。
2.2合理使用免责条款正当规避合同风险
免责条款是指物流服务合同中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旨在限制或免除未来责任的条款。根据合同意思自治的原则和精神,物流服务合同签订中除了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行设定之外,还可以对违约责任的承担条件、方式以及相关义务的限制、免除等条件进行约定,使得合同当事人可以对于合同执行中可能的风险进行适当的分配,从而能够快速达成交易和促进合同顺利执行的目的。
2.3要求提供担保加强合同管理
物流服务合同中的担保是指在物流服务合同相关债务人不能按照合同履行义务的情况下,有其担保人承担责任并履行合同义务或债权关系的一种法律制度。物流服务合同中的担保形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即定金、质押、保证、抵押和留置;另外物流企业加强合同管理也是进行合同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诸如成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健全完整的规章制度,对于合同履行的过程进行全程监管等。
3案例分析-X仓储公司在仓储合同履行中的风险过失及防范策略
3.1案例
X仓储公司与Y企业在2009年7月签订了一份仓储合同,合同规定:Y企业在X公司的仓库中存放纸浆,X公司需要保证仓库温度不高于15度,湿度不大于70%,仓库要配备相应的降温除湿设备,存放时间为2009年8月1日到11月30日,Y企业每月向X公司支付仓储费用2万元,不经Y企业签字X公司不得允许任何人提取纸浆,否则X公司承担一切责任。随后Y企业将共500吨的纸浆的提单、保险单、发表等单据交由X公司,X公司在7月30日提取货物后存放仓库并向Y企业开具了相关文书。
8月10日X公司的空调设备发生故障,直到9月15日故障才彻底排除。期间Y企业的纸浆一直存放在27度的环境中并发生了霉变。X公司发现这种情况并在多次联系Y企业未果后为了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将货物与10月10日作为废品进行了变卖,获得价款60万元。10月25日Y企业向X公司提出提取货物要求时,X公司声称已经变卖处理。协商未果Y企业向法院X公司要求赔偿300万元。法院判决X公司向Y企业赔付50吨纸浆价值150万元,驳回Y企业其他要求。
3.2X仓储公司在仓储合同履行中的不当行为
3.2.1X公司没有按照合同规定履行货物保管义务。X公司没有提供满足Y企业纸浆存放的仓库环境和必要的完好设备,其空调设备故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使得货物因为保存温度过高发生了霉变,X公司的行为构成了违约,应该承担保管不善的责任。根据《合同法》第374条规定,“保管期间,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保管物毁损、灭失的,保管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因此X公司应该对于Y企业仓储货物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3.2.2X公司对于仓储货物的处置方式不妥当。X公司在发现货物霉变后,虽然也尝试联系了Y企业,但在未果的情况下将其货物作为废品处理且未进行提存公证。根据《合同法》390条规定,“保管人对入库仓储物发现有变质或者其它损坏,危及其它仓储物的安全和正常保管的,应当催告存货人或者仓单持有人做出必要的处置。因情况紧急,保管人可以做出必要的处置,但事后应当将该情况及时通知存货人或者仓单持有人”,很显然X公司的做法没有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
3.3仓储合同法律风险防范和控制的建议
从本案例分析中,仓储合同法律风险防范和控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3.1合同条款要完备一致。物流仓储合同订立时要做到内容完备,对验收项目、验收方法、期限、责任界定、损失计算方法等条款要格外注意;同时合同条款要前后一致,避免发生矛盾导致无法执行。
3.3.2货物入库出库验收手续要严格。仓储合同的货物入库出库验收要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程序和办法进行,并做出书面形式的验收记录,相关经办人要签字确认,从而明确责任避免相关争议的发生。
3.3.3履行及时通知义务。当货物仓储保管人发现货物出现霉变或变质的情况,应该及时通知存货人或仓单持有人,在出现无法联系到存货人的情形下,可以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手段履行通知义务,同时对货物进行拍照以进行状态证据留存。
篇2
【关键词】 仪表着陆系统 超期\行 风险评估 风险防控
引言:
仪表着陆系统超期运行是指从设备投产开放运行开始,设备使用时间达到设备的折旧期限而继续使用的情况。盲降折旧期限一般为十五年,根据我国导航设备超期运行的调研情况分析得知:各地区机场均存在超期运行的情况,而且占有的比例较大;设备超期运行后设备运行及维护成本增加,设备小故障发生的频率增加;设备超期运行的风险状态、后续使用时间难以估测。综上所述,针对超期运行的仪表着陆系统,根据其运行的实际情况,机场技术保障部门应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增强日常维护,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设备持续正常工作。
一、仪表着陆系统超期运行风险评估
仪表着陆系统的安全运行主要体现在设备故障情况和性能稳定方面。设备在运行中因为停电、雷击、板件故障等原因造成故障,从而引起设备参数变化,甚至导致设备预警、告警、关机。性能稳定主要指设备持续安全运行和信号参数持续稳定的情况。
近年来民航局颁布了《民航空管安全管理体系培训手册》、《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管理体系(SMS)建设指导手册》、《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评估管理办法》等文件,各空管部门建立了风险安全管理的制度。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防控形成了闭关管理。
根据仪表着陆系统超期运行的调研情况,通过人员、设备、管理三个角度来进行风险源的识别。
通过对以上风险源进行评估,采用定量或定性的评价方法,从风险的后果严重程度和发生可能性两个方面综合评价风险的大小及可接受性。常采用评价矩阵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风险评价。
二、仪表着陆系统超期运行风险防控策略
风险管理是指管理人员通过措施防范降低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者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后果的严重性。根据存在的风险源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
2.1人员风险防控
1、机务员数量不足
(1)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人员值班,完善人员管理制度。做好值班人员搭配,严格要求执行设备巡视检查、维护制度。
(2)提前进行人才引进申请,根据机务员年龄、学历等因素,制定人才引进制度,提前申请人员招聘。
2、机务员业务水平不足
(1)人员招聘时要求理工科应届本科毕业生。
(2)加强人员培训,部门指定教员进行定期培训。培训包括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理论培训包括设备工作原理,信号流程,法规制度等,实操培训包括定期维护,故障排查处理,应急处置等。如果条件允许,每年还应派遣机务员外出交流学习。
三、结论
仪表着陆系统超期运行风险评估是提高飞行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设备超期运行存在诸多危险源,根据调研对仪表着陆系统超期运行可能存在的风险源进行描述,构建了风险源库,同时根据风险评估体系对风险源进行排查,制定了相应的风险防控策略,给出了关键风险源的防控措施参考,有助于保障持续安全运行
参 考 文 献
篇3
【关键词】风险评估;复杂网络;小世界模型;网络特性;电气特性
1.引言
近年来,电力系统的大停电事故使人们越来越关注电网的稳定运行与脆弱性的评估。大规模的停电事故往往是由于初期少量元件的相继故障继而引发的连锁反应导致出现电网孤网或者电网崩溃的现象。可见,对于电力系统脆弱性环节的评估对于预防大规模停电事故的发生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文献[1]验证了中美电网两个大区的电网都属于小世界网络,并定性分析了小世界网络特性对连锁崩溃的影响。文献[2]基于电网拓扑结构指出了介数和度数较高的联络节点在保证电网连通性的同时,对故障的传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文献[3]从电网暂态角度出发,利用电压,频率,功角和故障切除时间对电网暂态安全进行评估。
本文结合复杂网络理论和小世界模型,从电力系统的网络构架出发,以线路电抗值作为元素建立n*n节点的连接矩阵,由于该矩阵拥有节点和线路的全部信息,在评估网络脆弱性时,采用依次切除节点或线路的方法,并计算出其对应电网的整体连通性与通道损失率来对节点和线路进行脆弱性评估。同时,从电网电气特性角度出发,利用IEEE30节点潮流计算方法,计算相应节点位置的电压和相角波动对电网连通性的影响。取基于网络特性的通道损失率与基于电气特性的通道损失率的乘积作为相应节点或线路的脆弱性评估值。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同时兼顾电网的网络特性和电气特性,对节点的脆弱性辨识度较好。
2.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和风险理论对电力系统进行拓扑建模
2.1 建模规则
文献[1]得出了中美两国的大区电网都属于小世界网络的理论。故在复杂网络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小世界模型的建立。将所有的发电机,负荷和变电站简化为节点,将所有的输电线路简化为无向有权边,其中的权指的是该线路的电抗值与整个系统电抗值的比值。这样,电网就成为了一张有n个节点,n(n-1)条边的电网连接矩阵,由{Dij}表示,元素Dij表示的是连接编号为i和j的节点的线路的电抗值,同时每个矩阵的元素Dij拥有各自相应的属性,这些属性表现在电力系统拓扑网络的特征参数上。
2.2 拓扑网络的特征参数
在拓扑网络的特征参数中,既有描述小世界网络模型的基本参数,又有基于电气特性的暂态参数。
a.平均距离L
在一个网络中节点i与节点j距离dij定义为链接这两个节点间的最短路径所经过的边的数目。对所有的节点对的距离求平均,就可以得到该网络的平均距离为:
(1)
b.聚类系数C
聚类系数C是用来衡量网络节点集聚程度的一个重要的参数。计算公式为:
(2)
其中,ai表示为以节点i为顶点的三角形个数;bi为以节点i为以顶点的三元组的个数。故整个网络的聚类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3)
c.线路介数BL
线路介数是指线路被网络中的所有发电机与负荷之间最短路径经过的次数。它主要是用来描述该线路在电力系统在功率传输方面的重要性。
d.最大连通域的大小G
最大连通域是指网络发生解列后,所有连通区域中节点数最大的区域。最大连通域的大小是指最大连通域中的节点数目。
f3.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和小世界模型的电力系统结构脆弱性评估
3.1 电力系统的拓扑以及连接矩阵的建立
对大型电力系统进行脆弱性分析,应当在考虑系统的网络特性的前提下引入能反应系统电力特性的参数。文献[4]利用聚类系数,节点度数,平均度数等网络特性指标提出了对大型电网脆弱性评估的算法,文献[3]从电压,功角,频率这些暂态电气指标评估电力系统安全风险。但本文认为电力系统网络特性和电气特性是互相影响的,节点或者边的开断会导致电气参数的波动,而电气特性参数的波动反过来又会导致网络特性的不稳定。故模型必须涵盖以上指标,才能从电力系统网络特性和电气特性全面客观地对电力系统脆弱性进行评估。
同时,本文认为,这些指标不管是以何种形式作用于电力系统,其结果的最终表现形式必然是电网的连通性,故以下便对模型网络特性的连通性进行讨论。
基于小世界模型对电力系统拓扑建立连接矩阵(如图1所示):
图1 连接矩阵
Dij表示的是节点i和j之间线路的电抗值,i≠j,当线路电抗值为∞大,即线路短路时,经过逻辑运算,此时对应的Gij值为0,当线路正常运行时,Gij为1;记电网的连通性T,表达式为:
(4)
3.2 节点的脆弱性分析
当节点在电网中的位置越重要时,如果该节点遭到破坏,电力系统的的连通性的破坏越大,也就是说节点在电网中的重要性反映了电网的脆弱性。文献[4]中节点的聚类系数C是用来描述相应节点在电网中的重要性,显然,连接矩阵中含有所有节点聚类系数的信息。同时,本文认为聚类系数仅仅为元素Gij的一个属性,而元素的众多属性共同作用才能决定该元素对应的节点在电网中的重要性,同时考虑到节点对电网的影响最终表现在电网的连通性,故在量化节点的脆弱性时可以将一个节点剔除,比较前后两个连接矩阵的通道损失率。
值得注意的是,在计算连接矩阵通道损失率前要先计算电网的整体连通性。因为如果节点的破坏导致孤网,其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将造成更大的影响。
3.2.1 电力系统连接矩阵的整体连通性的判定
在下面的连接矩阵中:
由于矩阵关于对角线Gij对称,故只考虑上三角的情况。如果切除掉一个节点i时,Giw=Gik=0,要使系统整体连通,则节点应满足如图2所示的关系。
图2 节点切除后应满足的关系图
即,存在这样的一条通路,使节点w和k能够被连接,我们定义这样的一种运算:
Gab+Gbc=Gac=1,表示的是a,b和b,c节点间存在线路,两条线路的和运算相当于a,c间的线路,其中的“1”代表的是Gac的存在,“0”则代表不存在。同理,当切除与w和k之间相连的节点时,若满足Gwa+Gab+…+Gmk=Gwk=1,则系统的整体连通性依然良好,此时,则继续考虑连接矩阵的通道损失率;否则,系统出现孤网现象,严重威胁系统的稳定运行,此时,记通道损失率为100%。
3.2.2 电力系统连接矩阵的通道损失率
本文将电力系统连接矩阵的通道损失率定义为切除节点后损失的线路数和切除节点前与该节点相连的两点间全部线路数的比值。假设切除的节点为i,切除节点前与i相连的节点为rm,en,则通道损失率表达式如下:Grmem
(5)
其中:
Grmem=Grma+Gab+…+Gken=1,m,n=1,2,3,…
3.3 线路的脆弱性分析
与节点脆弱性分析同理,在连接矩阵的基础上进行切除线路,使对应的Gij=∞,即节点i和j间线路断路。然后判断系统整体的连通性,计算通道损失率。值得一提的是,切除节点时,所有跟节点有关的线路全部断路,而切除线路时只有该线路断路而已。
4.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和小世界模型对电力系统状态脆弱性分析
影响电力系统状态稳定性的电气量有多个,而电力系统连通性的急剧下降却往往由于电压幅值,功角差超过系统允许值造成。可见,电力系统状态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这两个方面。于是引入相对电压偏移量,功角偏移量这两个实时暂态指标,并结合风险理论建立起电力系统状态脆弱性与电力系统连通性的关系。
本文将这些指标看成是电力系统连接矩阵中元素Dij的属性,比如,Dij・ΔU表示的是线路Dij的属性,为了便于对节点进行属性管理不产生混淆,本文规定Dij・ΔU也表示线路Dij第一个节点i的属性。
4.1 相对电压偏移量
相对电压偏移量是指电力系统在受到干扰后实时电压与系统额定电压的相对偏移值。其表达式如下:
(6)
相对电压偏移量与系统连通性的关系:
电能质量国家标准GB-12325-1990[5]中规定在35kv及以上线路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为正负偏差绝对值之和不超过10%,可见电压在此范围内波动对电力系统的连通性影响甚微,而越靠近10%则说明电压波动对电力系统连通性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超过10%之后随着电压波动越剧烈,系统面临崩溃的概率急剧大,所以认为电压波动对电力系统连通性的影响近似双“S”型曲线对称分布。如图3所示:
图3 相对电压偏移量与通道损失率关系
在实际的运算中,由于“S”型曲线需要掌握大量实测数据并且难以拟合,同时正态分布密度函数具有“S型”曲线的斜率特征。调试正态分布密度函数的参数并做适当变形,使其在实际运算中与双“S”型函数逼近。在算例分析中,将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7)
4.2 功角偏移量
功角偏移量是指电力系统在受到干扰后同步发电机之间实时的相对功角差。在实际的测量中由于发电机组之间的实时相对功角差难以测量,文献[6]阐述了在一定程度上母线电压相角差可以反映同步发电机组之间的功角差,且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鉴于此,本文将利用线路的电压相角差来衡量发电机组间的实时功角差。其表达式如下:
(8)
功角偏移量与系统连通性的关系:
功角偏差会使电力系统失去暂态稳定,严重时则会使电力系统瘫痪。但功角偏差在电力系统中普遍存在,之所以没有对电力系统造成影响,是由于其在电力系统稳态运行的允许范围内,当超过这个允许范围,随着功角偏差的不断增大,会使电网失去稳态的概率急剧增加,导致系统连通性大大削弱。可见,功角偏差量和电力系统的关系跟相对电压偏差量同电力系统连通性的关系相似。它们的关系如图4所示。
图4 功角偏移量与通道损失率关系
在实际的运算过程中,认为当相角差=±15时,通道损失率为0.1;在算例分析时,采用下面的公式进行运算:
(9)
5.算例分析
IEEE30节点系统分析。
IEEE30节点系统如图5所示:
图5 IEEE30节点系统图
按照3.2节计算系统的整体连通性:
=36
依次切除系统的节点,判定切除节点后系统的整体连通性和通道损失率,其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切除节点后电网整体连通性与通道损失率
切除节点 整体连通 通道
损失率 切除节点 整体连通 通道
损失率
1 完整 0.1000 16 完整 0.2500
2 完整 0.2000 17 完整 0.2500
3 完整 0.0833 18 完整 0.6667
4 完整 0.2703 19 完整 0.2000
5 完整 0.5000 20 完整 0.2500
6 孤网 1.0000 21 完整 0.2000
7 完整 0.0769 22 完整 0.2000
8 完整 0.5000 23 完整 0.2000
9 完整 0.5000 24 孤网 1.0000
10 完整 0.4000 25 孤网 1.0000
11 孤网 1.0000 26 完整 0
12 完整 0.4286 27 孤网 1.0000
13 完整 0.1429 28 完整 0.5000
14 完整 0.1429 29 完整 0.5000
15 完整 0.4000 30 完整 0.5000
依次切除系统的线路,判定切除线路后系统的整体连通性和通道损失率,其结果如表2所示。
利用牛顿-拉夫逊迭代法对IEEE30节点系统进行潮流计算,由于计算结果数据量大,限于篇幅的原因,本文只列出与本文计算有关的量。结果如表3所示。
观察表1和表2,可以知道,切除节点往往比切除线路给系统带来的影响要大得多,毕竟,切除一个节点可以造成所有与该节点相连的线路断路,而切除线路只是对需要经过这条线路的通道产生影响而已。可见,节点的重要程度和脆弱性都远远超过线路,另外,我们知道,当电气特性有关参数剧烈波动,电网暂态失去稳定时,潮流转移的注入与注出,必须在节点上进行,所以往往最先遭到破坏的就是节点。考虑到电气特性对电网稳定性影响时,本文将节点与电气特性紧密结合起来进行评估。按照3节的公式,并认为电压偏移量和相角差对电网的通路损失率贡献值各为0.5。同时将节点基于网络特性的通道损失率与基于电气特性的通道损失率相乘,得到系统的通道损失率,并进行排序。结果如表4所示。
表2 切除线路后电网整体连通性与通道损失率
切除
线路 整体连通 通道损失率 切除的线路 整体连通 通道损失率
1-2 完整 0.1000 18-19 完整 0.2000
1-3 完整 0.1000 19-20 完整 0.2000
2-4 完整 0.1000 10-20 完整 0.2000
3-4 完整 0.1000 10-17 完整 0.2000
2-5 完整 0.0833 10-21 完整 0.2000
2-6 完整 0.0833 10-22 完整 0.2000
4-6 完整 0.1111 21-22 完整 0.2000
5-7 完整 0.0833 15-23 完整 0.2000
6-7 完整 0.0833 22-24 完整 0.2000
6-8 完整 0.5000 23-24 完整 0.2000
6-9 完整 0.5000 24-25 孤网 1.0000
6-10 完整 0.2000 25-26 孤网 1.0000
9-11 孤网 1.0000 25-27 孤网 1.0000
4-12 完整 0.2000 27-29 完整 0.5000
12-15 完整 0.2500 27-30 完整 0.5000
12-16 完整 0.2000 29-30 完整 0.5000
14-15 完整 0.2000 8-28 完整 0.5000
16-17 完整 0.2000 6-28 完整 0.5000
15-18 完整 0.2500
表3 对IEEE30节点系统潮流计算结果
节点编号 电压
幅值 相角 节点编号 电压
幅值 相角
1 1.060 0.000 16 1.045 -15.879
2 1.043 -5.496 17 1.039 -16.187
3 1.022 -8.002 18 1.028 -16.881
4 1.013 -9.659 19 1.025 -17.049
5 1.010 -14.380 20 1.029 -16.851
6 1.012 -11.396 21 1.032 -16.468
7 1.003 -13.149 22 1.033 -16.455
8 1.010 -12.114 23 1.027 -16.660
9 1.051 -14.432 24 1.022 -16.829
10 1.044 -16.024 25 1.019 -16.423
11 1.082 -14.432 26 1.001 -16.835
12 1.057 -15.301 27 1.026 -15.913
13 1.043 -15.300 28 1.011 -12.056
14 1.038 -16.190 29 1.006 -17.133
15 1.045 -16.276 30 0.994 -18.016
表4 节点的通道损失率
节点
编号 网络特性
通道损失 电气特性
通道损失 系统
通道损失 脆弱性
排序
1 0.1 0.02 0.002 28
2 0.2 0.0197 0.0039 25
3 0.0833 0.0194 0.0016 29
4 0.2703 0.0193 0.0052 17
5 0.5 0.0197 0.0099 10
6 1 0.0195 1 1
7 0.0769 0.0194 0.0015 30
8 0.5 0.0195 0.0097 12
9 0.5 0.0207 0.0103 8
10 0.4 0.0207 0.0083 15
11 1 0.0214 1 1
12 0.4286 0.0209 0.009 14
13 0.1429 0.0206 0.0029 26
14 0.1429 0.0206 0.0029 26
15 0.4 0.0208 0.0083 15
16 0.25 0.0207 0.0052 17
17 0.25 0.0206 0.0052 17
18 0.6667 0.0205 0.0136 7
19 0.2 0.0204 0.0041 21
20 0.25 0.0205 0.0051 20
21 0.2 0.0205 0.0041 21
22 0.2 0.0205 0.0041 21
23 0.2 0.0204 0.0041 21
24 1 0.0203 1 1
25 1 0.0202 1 1
26 0 0.0198 0.0198 6
27 1 0.0203 1 1
28 0.5 0.0195 0.0097 12
29 0.5 0.02 0.01 9
30 0.5 0.0198 0.0099 10
由表4知,节点6,11,24,25,27(下转第146页)(上接第47页)最脆弱,若其出现故障,则电网将出现孤网现象。接下来是节点26,18,9,29,当他们发生故障时,电网大约有1%的可能性出现孤网现象。在表3中,线路9-11,24-25,25-26,25-27最脆弱,一旦他们发生故障,电网也将出现孤网现象;其次是线路6-8,6-9,27-29,27-30,29-30,8-28,6-28。通过分析知,脆弱线路的节点一般是电网中脆弱的节点,可见电网中节点的重要性要超过线路的重要性。同时,由表格数据不难得出不同节点和线路的通道损失率差别极大,通过分析IEEE30节点的系统图知,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线路的环网程度不高导致,因此在减少电力系统的脆弱性环节时可以通过增加环网线路来减少脆弱性环节的负荷负担。
6.结语
电力系统的脆弱性评估对于防止电力系统因小面积故障引起崩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风险理论和复杂网络理论,综合考虑到了电力系统的网络特性和电气特性,建立了电网的连接矩阵,通过IEEE30节点系统验证了该模型能够较好找出电网的脆弱环节,为风险预警提供了决策依据。另外,不容否认,该模型的数据采集仅为电力系统内部电气信息,未来电力系统的脆弱性评估必将融合进更多的外部信息以为电力系统脆弱性评估提供更为精确和全面的外部信息。鉴于此,本文认为可以将外部环境对电力系统的影响转化为某种蓄意攻击电力IEEE节点系统的方式,至于以多大强度多大范围何种方式攻击,则需要具体研究各个事件的发生机理以及相互影响,因此,未来电力系统脆弱性评估的发展趋势将是以多元信息的融合为基础的,而各种信息平台的接入也将成为研究的热点。
参考文献
[1]孟仲伟,鲁宗相,宋靖雁.中美电网的小世界拓扑模型比较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15):21-24.
[2]丁明,韩平平.基于小世界拓扑模型的大型电网脆弱性评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25(增刊):118-122.
[3]刘新东,江全元,曹一家,陈为化.基于风险理论和模糊推理的电力系统暂态安全风险评估[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9,29(2):15-20.
[4]丁明,韩平平.基于小世界拓扑模型的大型电网脆弱性评估算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30(8):7-10.
[5]程浩忠,艾芊,张志刚,朱子述.电能质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6]周良松,夏成军,彭波,胡会骏.基于PMU的预测型振荡解列初步研究[J].继电器,2001,29(3):9-13.
[7]曹一家,陈晓刚,孙可.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大型电力系统脆弱线路辨识[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6,12(12):1-5.
[8]苏慧玲,李扬.从电力系统复杂网络特征探讨元件的脆弱性[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6(23):12-17.
[9]王先培,朱天清,熊平.基于MAS的电力系统脆弱性评估与控制[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3,15(3):20-27.
[10]吴旭,张建华,邱威,张昊.基于N-k故障的地区电网脆弱性评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32(4):93-99.
[11]肖盛,张建华,肖河.基于复杂网络理论与风险理论的地区电网脆弱性评估[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3,29(6):21-28.
[12]陈晓刚,孙可,曹一家.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大电网结构脆弱性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07,22(10):138-144.
暨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国家大学生创新性项目(50512348)。
作者简介:
夏麟(1992―),男,重庆人,现就读于暨南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篇4
施工企业要想做好风险管理工作,首先就是要开展风险的识别工作,即判断、归类并鉴定企业所面临的各种潜在风险,也就是对各种风险进行定性研究。在施工企业中,它的风险识别主要有两个步骤:收集资料和以资料为基础分析企业当前存在的各种风险。首先是收集资料。收集资料是施工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它是否完整、真实、及时都会极大地影响项目风险的损失程度。一般来说,对识别风险有具体帮助的主要有二个方面:第一,项目合同文件。在签订项目合同文件后,不确定性仍然是其中很多内容最大的特点,施工企业在该项目中所遇到的风险就是由这些不确定性的内容来决定的,譬如施工项目中明确规定了对技术、设备、施工时长以及所学的各种原材料等的条件要求。因此,从合同内容中的不确定性入手可以很好的识别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并且大量的相关信息都会在合同书的内容中有所体现,能够有效地识别项目风险;第二,项目中的前提条件、受限条件以及假设条件。在项目正式开工前,都会对其进行一个详细的分析和调查,包括该项目的施工可行性、施工建议以及一些施工设计等,但是它们都是在一些假设、预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那在实际的施工中这些假设条件可能可行,也可能不可行,由此,项目的假设条件和前提条件中有着潜在风险。然后是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分析企业当前所存在的风险。一般来说,施工企业的风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合同管理风险。经济主体之间在平等、自愿的情况下起草的协议可视为合同,但是很多施工企业在合同签订方面并没有一个科学、严格的运作模式,从而导致出现合同管理风险;第二,财务资金风险。资金风险和税收风险是这类风险的主要内容,由于在施工过程中,普遍会遇到项目资金不足的问题,这会导致施工企业的资金垫付量加大;第三,工程款拖欠风险。合同约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被建设方面按时履行,导致大金额的工程款被拖欠,这将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风险。
二、风险评估
在完成风险识别之后,就可以开展风险评估工作了。风险评估是指以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为主、以各种科学技术为辅,寻找并分析、评价存在的主要风险及其影响程度,以此来估计风险最终的破坏力度和影响程度。定量方法,是指用有实际意义的数字来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的一种风险评估方法。如用具体的金额数字表示风险的影响程度,用概率表示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同时注意,在具体的风险评估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发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最合适的定量评估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定性方法,是指用文字来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的另一种风险评估方法,它会用定性方法中的专业术语来分析、评估和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如“高”、“极高”、“低”、“极低”、等。它的具体工作过程是先调查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在施工企业中的建立情况,再了解已经存在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审计单位中的执行情况,并把调查、了解的情况记录在册且用文字描述,以此来初步评价内部控制的情况,同时对控制风险进行评估。
三、风险应对
篇5
关键词: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桥梁施工
引言
伴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公路网密度不断提高,既有公路上的桥梁建设也日益增多。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既要加快进度,又要尽量减少干扰既有公路的正常通行时间,保证既有公路的交通畅通和行车安全,同时也要考虑到桥梁本身的施工安全,施工难度,施工风险。因此施工单位要用现代化的风险评估手段,加强风险管理,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质量和进度。
1工程概况
某城市公路桥梁是由96+175+96m组成的连续结构。因该段地质条件良好,施工期间未发现不良地质现象。但就施工环境而言,该区属低山地貌,地壳间歇性上升,水平运动较弱,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将出现弱震[1]。整体上看,该项目施工难度较大,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本文以本工程为例进行风险评估,并提出风险管理对策。
2桥梁施工的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对策
2.1风险评估
2.1.1风险评估内容(1)本工程整体风险评估:在评估项目整体风险时,应综合考虑所有的因素。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桥梁所在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预计施工规模和结构特点,分析项目可能存在的不利影响因素,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确定其静态安全风险等级。(2)本工程专项风险评估:在进行一系列科学评估后,所有有风险的施工活动都应加以识别,根据评估结果,总体风险级别达到了高风险水平的加以重点关注,对危险因素的风险源进行分析,最后综合各因素得出最终结果。
2.1.2风险评估流程(1)风险识别①组建专业技术队伍,参与施工方案设计和现场管理,通过小组讨论,找出方案中存在的不足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特别是要结合现场实际,与已有的施工经验和事故案例进行比对,对风险进行预警和控制,针对复杂的大事故隐患,建立事故树,层层分析引发事故的原因,排除小风险源,防范更大风险[2]。②参考有关工程技术和管理规范,采用相应的试验技术,从施工开始就确定风险源,可采取的方法有:利用各种测量仪器识别施工误差,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对材料性能进行试验验证,确保符合规范要求;建立风险模型,推算工程实际及未来状况,判断施工中的决策失误和不当。③通过施工风险分析和计算,找出桥梁结构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全面识别施工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风险控制措施。④对桥梁工程施工现场的周边环境、施工区域的气候条件、施工单位的现场施工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总结风险事件。跟踪调查施工现场情况,随时掌握施工现场工程进度等情况的变化,及时发现新的风险事件。(2)风险评估①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运用多种数学方法,对桥梁施工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影响进行定量估计的过程,主要采用风险概率法和风险影响法。②通过对其他桥梁工程实际发生的事故资料,结合估价人员的经验、预感和直觉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桥隧工程事故风险概率估计[3]。采用概率树和蒙特卡洛方法进行风险影响评估。③概率树是研究桥梁施工过程中各不确定因素在各不确定条件下的概率分布规律,从而得出各不确定因素对桥梁工程经济效益的影响。④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对可靠性预测值进行近似计算,该方法由计算机实现,理论分析表明,试验次数与结果的正确率成正比。(3)风险评价①对风险等级进行评价,以主观评价为主,在经过专家分析评估后,得出整体风险程度,这样操作和使用都很方便,评价的可信度主要取决于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②模糊评价法主要是对桥梁施工过程中的整体风险进行分析,然后建立模型,推算,确定风险等级。③层层分析法主要是建立模型,对模型进行图表分析,并逐个检验。(4)风险处理①强化施工过程控制,在确定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后,才能对工程项目实施控制。如本桥梁工程施工中,对混凝土施工、灌注桩等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说明相关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方法,使所有施工人员能够心中有数,在施工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操作。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技术人员要随时深入现场,给予技术指导,确保工程质量[4]。②强化施工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施工单位是项目的直接参与者,其风险意识影响着整个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风险程度。因此,本工程项目中的项目经理、监理等人员应发挥各自的作用,实行严格的施工风险管理,要求所有施工人员进入工地前必须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定期对其进行质量检查,及时更换防护用品损坏的地方,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③与当地气象部门建立联系,了解天气信息,一旦有关天气变化的信息,应采取包括混凝土保温、原材料入库等措施,以避免因原材料受潮而造成损坏,并确保施工质量。④公路桥梁定期检测和维护可以降低桥梁的安全隐患,延长其使用寿命。公路桥梁在投入使用后,会对道路产生磨损等破坏作用,其他因素,如自然因素等,也会对桥梁造成一定的损害,从而增加桥梁的安全隐患,因此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减少桥梁的破坏程度,从而减少安全隐患。
2.2风险管理
2.2.1风险回避(1)将风险的影响降至最低,如果在风险识别阶段对风险进行回避,可能导致施工单位重大损失,管理人员不能有效地控制风险。(2)在采取规避风险的策略之前,首先要对各种风险因素有清楚的了解。尽管规避风险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有其局限性,风险不可能永远避免,否则可能会带来新的风险。
2.2.2风险转移风险转移就是运用各种经济和技术手段,把风险转移到其他地方。在这种情况下,投资可以把风险转移出去,但其带来的收益也会被转移出去,风险转移法是桥梁建设项目中广泛采用的方法。风险转移有两种形式:(1)非保险的或非合同的风险转移;通常是通过协商或签订合同将风险转移给设计方、承包商等。(2)工程合同的转移。保险合同签订后,承包人或业主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按合同约定支付保险费。
2.2.3风险缓解通过预先设定或临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已存在的风险,挽回损失或减少风险的扩散[5]。建立应急机制,特别是应对紧急情况中的风险,并采用一般做法,以应对一般风险,通过在初始阶段逐个控制解决问题,以预防风险。
2.2.4风险自留(1)当风险无法避免、转移和减轻时,通过经济手段处理因风险造成的事故损失是一种经济对策,只有运用经济对策,才能实现风险自留。(2)由于项目风险造成的损失由项目负责人承担。这是一种无意识的、被动的、无计划的风险管理方法,也可以是一种主动的、有意识的、有计划的风险管理方法。当项目经理发现某些风险无法避免或转移时,他们只能采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方式。2.2.5风险监控(1)风险监测的内容包括:根据最新监测信息,判断实际已确定的风险情况是否与预期相符,并预测未来风险变化;判断风险对计划措施实现程度的影响,以决定是否已采取其他对策;分析工程施工环境是否已发生重大变化及其对总体目标的影响[6];预测风险变化趋势,包括可能出现的新的风险因素。(2)工期、质量和成本是项目风险管理三个重要目标。工程进度监测采用横道图、线图;工程质量监测采用控制图;工程成本监测采用横道图、挣值法。
篇6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造价,风险分析,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大型的工程项目往往周期较长,资金投入巨大,因此造价管理具有复杂度高、综合性强的特点。只有在建设项目实现过程中对造价风险有足够的认识和控制,才能实施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保障业主的收益。本文结合具体的工程案例,对造价风险进行量化分析。首先以蒙特卡罗方法来对造价风险进行模拟,从成本分析、确定概率分布、蒙特卡罗模拟算法来输出最终的造价风险预测结果,然后结合存在的风险,从风险评估和预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理性报价、合同中的风险控制、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几个方面对其应对策略进行详细阐述。
2基于蒙特卡洛算法的造价风险分析
2.1蒙特卡洛算法估算造价风险
工程项目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对其进行造价评估的复杂度是很高的。投资者需要通过概率算法将造价限定在一个合理范畴之内,而基于蒙特卡洛算法的造价风险分析可以满足这一需求。其基本思路为:
(1)对工程项目的造价目标进行分析。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其整体造价可以细分为许多目标分项,通过分析工程的设计明细,能够将这些分项以量化的方式表示出来,作为造价风险分析的数据基础。
(2)对工程造价分项进行三角分布计算。结合蒙特卡洛方法,在获取了具体的造价目标之后,结合每一项风险以及该发现的发生概率,以三角分布的方式计算出该分项的造价最大值与最小值。
2.2造价风险案例分析
对一个具体的项目进行造价风险的估算,首先应该对工程本身的经济环境、现场条件等进行充分的调研,在此基础上进行造价风险识别。具体的步骤为:(1)工程项目的成本分析;(2)确定分项的概率分布;(3)蒙特卡洛模拟风险值;(4)得到风险评估结果。
以四川某市的市中心商业区广场综合楼项目建设为例,阐述业主方的管理。该项目预计2014年5月竣工,工期1.5年。
具体阐述如下:
(1)工程项目的成本分析
结合与该工程类似的造价统计资料进行数据获取,主要针对工程的施工工期、工程质量、市场环境、建设年份等进行分析,为每一项赋予一个合理的权重。在本文所分析的工程案例里,设定每一个子项目之间的造价因素互不影响,因此工程的总造价便是每一个子项目的求和,有:
(2)确定分项的概率分布
对每一个造价分项进行分析,并获取其三角分布,结果如下表所示:
项目 最小值 最可能值 最大值
基础部分 71310 84290 106320
墙体部分 89110 117310 148510
混凝土部分 92110 118910 149110
屋面工程 36910 44210 56410
门窗工程 83110 104110 125710
楼地面工程 320110 396110 473110
天窗工程 16810 20930 24810
装饰工程 61610 69960 88010
建筑配件工程 9210 11430 13510
其他费用 87510 111750 143410
(3)模拟及结果
可知当模拟超过6000次时频数收敛,且成正态分布。可知103.5-112万元为概率最大的区间,其概率值达到69.58%,所以将此区间的造价作为项目基准造价,在在P(10/90)处,为113.43万元,因此可知其中存在着4.68万元的不可预见造价,从而为风险评估者和业主提供决策的量化依据。
3工程项目造价风险应对策略
3.1做好风险评估和预测
只有做好风险的分析与评估,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项目本身的造价风险控制效果。本研究所阐述的蒙特卡洛分析方法是一种比较典型的风险评估方法。在获取了具体的风险点之后,项目管理者便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风险的评估和规避,从而尽可能降低甚至消除风险。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造价风险的发生往往与工程项目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可能性最大,此时尤其要加强对造价风险的分析和管理。
3.2慎重进行工程项目的招投标
成功的工程招投标是控制和减少造价风险的关键步骤。工程项目的建设方应结合现有的条件提供完整度和准确度均较高的施工设计以及明细的工程量清单。而工程的施工方则应对一些合同中的模糊问题进行厘清,以规避可能存在的造价风险。举例来讲,招标文件如果一些条目之间存在着矛盾、以及施工的技术规范不够合理等情况,均应以书面递交的方式进行商榷和确定。在基于工程量清单的造价管理中,应将风险的规避放在重要位置,结合各方的实力以及市场的发展环境,对项目的所有风险点进行分析、评估与预测,从而合理的规避风险。
3.3通过理性报价降低造价风险
为了提升工程项目的风险控制水平,最重要的环节便是进行风险评估。对于工程的承包方,应该对业主的资信和资金进行详细的了解,通过对招标文件的合理分析,掌握投标报价的具体价格区间。在进行正式投标之前,应以科学的方法进行过程的成本评估,最终确定项目的成本最小值,置风险于意料之中。
3.4重视合同中的风险控制
工程项目的承包方应以法律的角度参与合同的订立,避免出现不公平的条款而增加造价风险。应严格审核合同的严密性与规范性,使承包方和业主之间的权力和义务实现对等。举例来讲,假若在合同条款里没有详细确定风险范围,则一旦市场上的各类材料价格出现显著增长的时候,承包方难以承受,会蒙受比较大的损失。
3.5重视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
在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项目承包方应进行完善的项目管理,并在一系列环节增强风险意识,包括质量管理环节、款项支付环节、索赔环节及验收环节等。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由于市场竞争而导致合同价较低,承包方是不得以降低施工质量的方式进行弥补的,否则极易引发法律纠纷。如果合同约定的工程款没有及时到位,承包商可通过书面通知的方式催促业主尽快支付,而书面通知书也可作为日后纠纷的证据材料。同时,利用合理的索赔、引入分包合作等模式,均能够化解风险,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此处不再赘述。
4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良好的造价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一个工程虽然其参与者的角色很多,所代表的利益方也各不相同,但项目造价管理始终是该项目的重点与核心之一。为提升业主的收益,就应该实施科学合理的项目造价风险管理,从而把握投资风险,提高投资的利用效益。
参考文献:
篇7
海外施工项目财务风险控制措施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这主要体现在进行风险评估、优化操作模式、扩宽融资渠道、增强资金安全性等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海外施工项目财务风险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
(一)进行风险评估
进行风险评估是海外施工项目财务风险控制措施的基础和前提。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加强监管,从而能够更好地建立健全海外项目风险评估制度。除此之外,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海外施工企业在进行海外项目投标工作之前,应当注重对于所在国可能面临的政治风险和其他系统性风险做出合理的评估,并且在这一过程中综合的考虑经济因素、地区因素及技术风险等不同类型的风险因素,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海外施工项目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应用水平的有效提升。
(二)优化操作模式
优化操作模式对于海外施工项目财务风险控制措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优化操作模式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通过进一步的细化外汇业务操作方法,可以更好地利用多种手段降低外汇风险。除此之外,在优化操作模式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采用选择适当的计价货币并且进行收支冲销,或者是提前或推迟支付。与此同时通过及利用衍生金融工具等方式来对于非系统性的财务风险进行合理的转移和规避。另外,在优化操作模式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在工程招标和签订合同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汇率变动带来的影响,从而能够尽可能的在签订合同时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海外施工项目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应用效率的持续提升。
(三)扩宽融资渠道
扩宽融资渠道是海外施工项目财务风险控制措施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扩宽融资渠道的过程中企业应当注重加强工程款清收管理和资金预算管理工作。除此之外,在扩宽融资渠道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进行足量的项目前期的准备工作来确保银行能够保函支付的保证金并且能够支付工程物资款需要企业垫付大量的资金,从而能够有效的避免在业主工程款支付滞后时可能出现的施工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海外施工项目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应用可靠性的不断进步。
(四)增强资金安全性
增强资金安全性是海外施工项目财务风险控制措施的重中之重。在增强资金安全性的过程中,海外施工企业应当注重加强与国内银行机构的联系并且做好国内项目的资金集中工作,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增加企业的授信额度。除此之外,在增强资金安全性的过程中,海外施工企业应当注重充分利用银行信贷的优惠政策并且及时的减少财务费用。另外,在增强资金安全性的过程中,海外施工企业应当注重寻找可靠的合作单位或联营单位,从而能够更好地分散经营风险并且还能够获得实施项目的资金保障。从而能够在缓解保证金压力的同时促进海外施工项目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应用精确性的日益进步。
二、结束语
篇8
关键词:动力外线 工程项目 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
前言
风险管理是指对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预测、识别、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处置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活动。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就是对工程项目中的风险进行管理,以降低工程项目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轻或消除风险的影响,用最低成本取得对工程项目保障的满意结果,使工程质量、进度、费用等目标得到控制和实现。
我站动力外线工程项目是在保障我院科研生产、国家重点工程和云岗地区居民生活需求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具有建设周期短、投资大、技术要求高、地下管线结构复杂等特点,并且,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大量存在,并不断变化,由此产生的风险常常影响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因素的分析,进而对动力外线项目风险进行评价,得出发生各风险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最后运用科学的管理技术及手段对工程项目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一定的预防及处理的风险控制手段,因此风险管理对工程项目能否成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一、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风险因素分析
在动力外线工程项目中,风险因素就是指风险产生的诱因,他的起因是由许多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不考虑风险因素,就会加大实际成本而导致利润降低甚至亏损。因此,要想获取目标预期利润,就必须准确分析工程项目风险因素。我站动力外线工程项目中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投资风险
在动力外线工程项目中,投资风险是项目实施环节的首要风险,是贯穿项目整体风险因素的风险。由于建设周期短、投资大,动力外线工程项目本身所具有的物理及经济特征使动力外线工程投资也表现出区别于其他投资的固有特性,具有投资时间短、影响投资效果的因素多、过程复杂且难度大等特点。在该过程中,由于地下动力管线的复杂性,未确定因素、随机因素和模糊因素大量存在,由此而造成的风险直接威胁动力外线工程项目投资顺利实施和成功。
(二)合同风险
在动力外线工程项目中,由于人们的认识能力有限,而且先前地下动力管线复杂的特点,工程期间的客观条件如技术、施工、材料等可能会对工程协议的执行产生干扰,这种客观存在的对合同履行的不确定性会带来合同风险。主要表现形式有:合同条文不完整和不严密所引起的理解失误、合同存在着单方面的约束性,责权利不平衡、施工方或建设方违约带来的风险及履约过程中的变更等。
(三)工期风险
工期风险指的是由于动力外线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最终造成项目工程施工拖延,未能及时按照工期完成。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建设方在对工程进行招标时,将土建部分与工艺部分进行分别招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两个施工方没有严格执行交接程序,就会影响工程的进度。另一方面,动力外线工程施工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面临的各种内部及外部环境非常复杂,例如:投资决策、总体方案确定、施工队伍的选择等方面,任何一项工作没做好或者没考虑到应对措施,都将对工程造成不利的影响,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有些会引发工程返工问题,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
(四)设计技术风险
在动力外线工程项目中,设计是整个工程建设实施的关键,没有一个完善的设计,无从谈起工程招标及工程实施合同。设计变更是造成工程索赔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工程招标之前应尽量完善设计工作。同时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带来的挑战,只有避免设计方案的不确定性,才能避免由此带来的风险。
(五)施工技术风险
在动力外线设计方案确定的情况下应研究施工方案,因为任何施工方案都不能保证没有变更和索赔。每一个施工方案,无论它是传统的还是新创的,都有自身独特的优点和局限。项目参与者必须对施工方案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考虑和评估,当采用新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时,工程变更与索赔的风险会大大增加,所以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合的施工方案。
(六)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在经济领域中各种导致对工程项目的经营遭受损失的风险。即在经济实力、经济形势及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潜在的不确定因素构成经营方面的可能后果。如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汇率波动等。但是,我站动力外线工程具有周期短的特点,因此,动力外线经济风险主要考虑伴随工程承包活动而产生的经济风险,仅影响具体施工企业,如建设方的履约能力等。
(七)管理组织协调风险
在我站各专业动力外线工程中,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对工程工期、质量、费用和安全的控制起到致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建设方与上级主管部门,项目各参与方内部,各参与方之间,参与方与外界的组织协调风险等。
(八)安全健康环境风险
安全健康包括:人的安全健康、财产安全、环境保护、季节性流行病、安全文明措施等的有效保护。在动力外线施工中,要明确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将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二、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
动力外线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潜在风险,如数量偏差、价格变化、进度拖延、特殊情况等因素。这些因素正是动力外线工程项目的风险所在,因为它们具有不确定性,而且一旦发生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为做好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必须认真辨识动力外线工程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即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识别的目的在于对各种风险因素评估,如果通过分析已经知道该项目存在风险,那么就要对该项目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价,即对工程项目各个阶段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可能出现的后果、可能发生的时间和影响范围的大小进行评估,最后将所有风险因素的评估结果进行汇总。
(一)风险的预测和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对存在于动力外线工程项目中的各种风险根源或不确定性因素按其产生的背景原因、表现特点和预期后果进行定义、识别,对所有的风险因素进行科学的分类,从而全面认识风险,形成风险清单。风险识别主要包括资料收集、分析不确定性、编制风险识别报告。关键是运用科学先进的风险识别方法,如专家调查法、头脑风暴法、检查表法等,将识别出的风险如政策与环境风险、技术风险等一一列出,就建立了风险识别报告,可使风险管理者更彻底地了解风险,管理风险时更有目的性、更有效果,并为下一步评估风险做好准备。
在我站工程中,风险管理步骤最重要是预测和识别出动力外线工程项目目标实现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事件,并予以分类。要做好风险管理,首先必须识别风险,确定风险来源,判明风险产生的条件,并描述其特征,鉴别哪些风险会对本项目产生影响。风险识别的目的在于对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归类并做出判断,以进行分析和提出风险管理的对策。在识别风险时,要对各类风险有全面的认识,如果不能准确地识别项目面临的所有潜在风险,就失去了处理这些风险的最佳时机,进而会加大工程项目遭受的损失。因此,只有正确地识别风险,才能有的放矢,防范得力,措施有效。
为了使风险识别做到准确、完整和系统性,应从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出发,通过采取风险调查、信息分析、专家咨询及实验论证等手段,对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风险进行多维分解,从而全面认识风险,形成风险清单。
(二)风险的分析和评估
动力外线工程的风险评估是考虑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引起损失的综合后果,是对工程项目实行整体分析。工程项目风险分析方法有: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可定量分析的风险是属技术性风险,是常规性不可避免的风险,包括:地质条件、材料供应、设备供应、工程变更、技术规范、设计与施工等造成的风险。可定性分析的风险属非技术性风险,发生概率较小,是非常规性风险,包括经济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组织协调风险等。另外,在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风险中有些是难以界定的变量因素,既有技术性因素,又有非技术性因素,这些风险就得综合应用定性和定量分析,例如合同中技术条款等。
在对动力外线项目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往往结合使用。这一过程中,将风险的不确定性进行量化,评价其潜在的影响,从而找出主要风险,以便决策者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分析是对风险在动力外线工程中的不确定性进行量化,评价其潜在的影响。包括的内容有:确定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对项目目标影响的严重程度,如经济损失量、工期延迟量等;评价所有风险的潜在影响,得到项目的风险决策变量值,作为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
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风险评估是在项目风险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与动力外线配套的评估过程,来估算出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时间、风险发生的影响及损失的大小及风险的起因,从而对项目风险进行分级排序,为如何处置这些风险提供科学的依据。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风险评估的过程如。
1.确定风险评估基准
动力外线工程的风险评估,首先要确定项目主体对每一种风险后果的评估基准,又可以称之为可接受水平,在整体风险和单个风险中都要确定这个基准。工程项目风险评估的基准主要有工程项目类型、风险管理计划、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的成果、工程进展状况、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
2.确定风险因素概率
在动力外线风险评估过程中,确定风险的因素概率,就是要利用已有数据和资料,通过相关专业方法分析各种风险因素的概率,弄清各个风险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以及转化因素对这些相互作用的影响。
3.分析各种风险的损失量
将动力外线工程单个风险与单个评估可接受水平、工程项目整体风险水平与整体评估可接受水平比较,判断外线工程项目风险的损失量,然后做出如何将工程继续进行的决策或者采取规避措施。风险的损失量包括:可能发生的费用损失、工期损失,以及对工程的质量、功能和使用效果等方面的影响。
4.确定各种风险的风险量和风险等级
根据动力外线工程风险评估的结果,得出各种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损失量,进而明确对项目目标影响的严重程度。根据结果进行评价各种风险的等级,并将其作为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判断项目风险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项目是否需要继续。另外根据所得结论,分析项目的风险决策变量值,并结合风险的等级制定应对措施。
三、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风险的控制对策
在对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风险的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严重程度以及其它因素,就可得出项目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根据结果进行评价各种风险的等级,从而决定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以及控制措施应采取到什么程度,分析总结风险防范对策。
(一)提高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者的素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政策是竞争的根本,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顺利实现,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高项目风险管理者的素质,进而建立高素质的项目管理成员班子。专注于培养懂管理、懂技术、懂经营、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人才。项目管理者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成果,因此,这就要求工程项目管理者在处理事务时,一定要头脑清晰、思维敏捷、能审时度势地作出各项决策,并且还要具有一定的法律、金融、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知识。重要的一点是,还要进行风险管理培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进而能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方法对风险点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动力外线工程项目的顺利实现。
(二)加强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的建设
制度是一切管理工作的保障,在动力外线工程项目中,也要注重规划和原则的制定,来实现项目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的通畅,从而减少项目的风险。组织是项目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关键和决定性因素,因此,加强风险管理就要组建专业的风险管理组织。风险管理组织的组建要遵循一下原则:首先,风险管理组织具有独立性,与其他管理组的目标一致,共同努力实现项目管理的整体目标。其次,风险管理组织具有开放性,需要和其他项目组共同参与项目的风险管理。最后,就是要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制度,其目的在于建立有效的自律组织,进行自我调控。
(三)加强合同风险管理水平
动力外线工程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如何利用合同来合理分配签约各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如何用合同来约束合同各方的建设行为,对于保证工程的工期、质量及投资控制十分重要。合同既是动力外线工程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对工程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能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合理控制合同风险的发生。首先,针对项目内容,细化合同条款说明。在准备签约阶段,项目管理者应针对工程项目特点成立专门的谈判小组,对工程承包方式、工程价款、工程技术要求、工程数量、结算方式、付款方式、违约责任条款等内容,必须明确,细化说明。其次,根据具体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实际,适当选择计价式合同形式,以合同的形式把风险转移到外界。最后,随着当今市场形势的发展变化,合同管理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这就需要项目管理者应强化管理意识,不断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四)提高风险转移的应变能力
风险转移是通过某种方式将某些风险的后果,连同对风险应对的权力和责任转移给他人。在动力外线工程项目中,风险转移的本身并不能消除风险,只是将风险管理的责任和从中获取的利益移交给了他人。根据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项目的风险应由有关各方进行分担,而风险分担的原则是:任何一种风险应由最适宜承担该风险或最有能力进行损失控制的一方承担。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管理者不可能样样自己面对可能遇到的所有风险。因此,适当、合理的风险转移是合法的、正当的,也是一种科学管理的体现。风险转移的方法主要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两大类,非保险转移包括建设方将合同责任和风险转移给对方当事人、承包商进行项目分包、第三方担保等方式。总之,风险对策研究应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应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经济性,它也是项目有关各方的共同任务。
(五)强化全过程风险监控制度
动力外线工程中的风险监控,是指跟踪已识别的风险和识别新的风险,保证风险计划的执行,并评估风险对策与措施的有效性。其目的是全面考察动力外线工程中的各种风险控制措施产生的实际效果、确定风险减少的程度、监视风险的变化情况,进而考虑是否需要调险管理计划以及是否启动相应的应急措施等。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定期对风险应对策略与措施进行监控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监控风险管理计划实施过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评估风险控制措施产生的效果;2、发现和度量新的风险因素;3、跟踪、评估风险的变化程度;4、监控潜在风险的发展,监测项目风险发生的征兆;5、提供启动风险应急计划的时机和依据。
四、总结
要做好具体动力外线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首先,要根据动力外线工程的专业种类、工程规模、技术难度、环境条件等,对工程项目所面临的不同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确定风险控制目标,深入研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调整管理方案,并将这一原则贯彻项目全过程,才能充分体现风险管理的特点和优势。同时,在未来各类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项目风险管理者要不断从管理方法、风险应对措施、法律手段上对项目的风险实行更有效地控制。进一步将动力外线工程的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提高动力外线工程方面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邓建华. 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J]. 天津科技, 2008年第1期:55-57
[2] 李峰. 建筑工程中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年第4 期:153
[3] 牛秀萍,刘晓乐,石飞翔.如何进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年第14期:40-41
[4] 高广军.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应对策略[J]. 辽宁经济, 2007年第12期2007,(12) :86-87
[5] 周燕.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第2期:230
[6] 张凯.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浅析[J]. 经济师,2009年第5期:280
篇9
【摘要】为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外包的作用,防止其可能出现问题,企业在实际操作内部审计外包时,应当把握好风险评估、外包商选择、外包合同审查和事后监督控制等主要环节。
【关键词】内部审计;外包;操作环节
内部审计外包(OutsourcingtheInternalAuditFunction)是指组织将其内部审计职能部分或全部通过契约委托给组织外部的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的机构或人员执行。它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有利于降低企业内部审计成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有利于转移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内部审计外包在给企业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企业在实际操作内部审计外包时,应当把握好风险评估、外包商选择、外包合同审查和事后监督控制等主要环节。
一、评估风险
企业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当负责了解与内部审计外包相关的风险,并确保有效的风险管理程序能充分到位。作为董事会职责的一部分,董事会应当就内部审计外包对企业战略目标和计划的支持情况、与外包商的关系管理情况进行评估。没有一个有效的风险评估阶段,内部审计外包就可能与企业的战略计划不一致,或带来不可预见的风险。
评估内部审计外包风险,一方面要通过感性认识和历史经验来判断,另一方面要通过对各种客观的统计、计划、总结等历史资料,以及本企业或其他企业的风险事故的记录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并在必要时向专家咨询,从而发现外包可能出现的风险,为后期的风险控制提供对象。同时也要注意内部审计外包风险的评估是一项连续性和系统性的工作,随着企业内外各种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企业所面临的内部审计外包风险的大小和种类也有所不同,这就需要企业持续不断地去评估风险。
内部审计外包的风险评估应当考虑下列情形:企业的战略目的、目标和经营需要;评价和监督外包商的能力;内部审计业务对企业的重要性和外包的风险程度;对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的明确要求;必要的控制和报告程序;外包商的义务;内部审计外包的应急计划;对内部审计外包协议的持续评估,以评价是否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外包商的工作业绩是否符合监管要求和有关准则等。
二、选择外包商
选择好的外包商是内部审计外包成功实施的关键。如果企业对外包商的选择出现失误,将会对企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企业一定要谨慎选择外包商。一个良好的外包商必须是内部控制完备、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和财务状况良好的公司。一般来说,企业在选择外包商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a.质量承诺。质量承诺是否达到企业的预期要求,是否能有效解决企业的问题,是选择外包商的首要因素。
b.收费标准。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外包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降低成本。内部审计外包是否一定会节约成本,因企业的具体情况而论,不能轻易做出主观判断。所以将内部审计业务进行外包前,进行综合性的成本分析是保证决策正确的客观要求,而外包商的收费标准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c.外包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企业外包的一般是不占优势的内部审计工作,是为了弥补内部审计的缺陷而采取的行动。为达到这一目标应首选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的服务商,这也是质量承诺得以实现的基础。在外包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企业应当考虑:评估外包商提供内部审计服务的经验和能力;评价外包商在未来预期的运作环境下提供内部审计服务的经验知识;必要的话,要进行现场督察,以更好地了解外包商是如何开展内部审计服务的。21写作秘书网
d.外包商的市场地位及市场成熟度。考虑外包商在内部审计行业中的执业期限有多长、市场份额有多大,这关系到外包商提供服务被监管部门认可的程度,也可用以评价外包商承接内部审计业务的资质。
三、审查外包合同
选择好外包商之后,企业应该与外包商就有关事项签订外包合同。外包合同作为双方的主要约束条件,对外包合作的顺利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有效的合同可以帮助企业甄别高效承包商,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道德风险问题,促使承包商努力完成外包业务。
内部审计外包合同应当考虑企业经营需求和在风险评估、选择外包商阶段被识别出的重要风险因素。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内容应当包括内部审计的服务范围、业绩标准、安全保密、控制措施、审计条款、报告制度、审计收费、争议解决。
a.服务范围:合同应当明确规定有关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外包商的任务和职责;外包商实施的风险分析和制定的计划必须事先得到企业高级管理层的批准。
b.业绩标准:业绩标准规定了外包商最低的服务水平要求以及如果未能满足标准实施的补救措施。企业应当定期审查外包商的业绩标准,确保其内部审计服务与企业战略目标相一致。
c.安全保密:合同应当规定外包商保守执行业务过程中获知的商业秘密,以防止其泄露企业的商业机密而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
d.控制措施:企业应当考虑外包商的内部控制措施;遵循监管要求的合规性;外包商保持的有关记录;高级管理层及其代表、外部审计人员和监管当局有权在任何时候接触与外包商任务有关的记录,包括审计工作计划和工作报告。
e.审计条款:合同应当注明外包商提供的内部审计报告类型(如财务、内部控制和安全评估)。合同也应当注明内部审计次数、有关审计成本和企业获取内部审计结果的权利。
f.报告制度:合同条款应当规定企业收到的内部审计报告的时间、类型和次数。
g.审计收费:合同应当明确内部审计服务收费的计费依据、计费标准及付款方式与时间。
h.争议解决:企业应当在合同中订立一个争议解决规定,以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环境的变化会给企业的内部审计业务带来新的问题,企业管理当局在签订外包合同时应考虑合同是否具备足够的灵活性,所以企业与外包商之间也应当订立可以改变合同条款的协议,尤其是会预料到可能出现重大问题而需要扩大审计工作的时候。在签字之前,双方应当聘请法律顾问进行审查。
四、控制和监督
内部审计外包后,企业面对的不再是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而是承包商,这样就增加了企业的运作风险。因此,对整个外包活动的控制和监督就显得额外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外包工作的成败,是整个外包工作的关键所在。对于外包过程的风险,如果企业不能很好地甄别并加以控制,那么企业不仅不能从外包中获益,还有可能面临难以估量的损失。特别是当企业将一项重要的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出去的时候,就更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控制和监督。
企业可以不参与外包审计,但不能不控制审计过程。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无论是否外包,企业的董事会和最高管理层都应对确保内部控制体系、内部审计工作的适当性和有效性负最终的责任。部分外包内部审计业务的企业,应当考虑维持一支少量精干的内部审计队伍,并让具备资深和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担任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外包商协助内部审计人员确定要审查的风险,提出建议,实施经内部审计经理批准的审计程序,并与内部审计人员共同向董事会或其审计委员会报告其发现的问题。全部外包内部审计业务的企业,应保留一名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对内部审计日程进行适当的安排和控制。
对外包过程的监督,主要是监督承包商的行为及结果,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a.监督外包商的运作状况
审查审计报告和获取的监管检查报告,评价外包商控制措施的完备性;跟踪检查审计报告所指明的任何缺陷;定期审查外包商与内部控制有关的政策;监督外包商在内部审计方面的人动;实施现场监督检查等。
b.评估外包商提供的内部审计服务质量
企业应当定期审查有关外包商业绩的报告,确定这些报告是否准确;及时追查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评估外包商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水准的计划;评价外包商支持和增强企业战略导向的能力等。
c.监督合同遵守情况
企业应当定期审查合同条款是否得到遵守,是否有必要根据企业需要对某些条款进行修改;保留与合同遵守、修改和争议解决相关的档案记录。
如果外包合同出现突然终止的情况,企业要有应急措施。假如在内部审计领域还有许多可待选择的外包商,应急措施应当对某个候选外包商进行详细的调查。假如新外包商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开展工作,企业就必须考虑临时增加其自身的内部审计能力。
内部审计外包合同完成后,企业要对本轮外包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地解决本轮外包中遗留的各种问题,如解决合同争议、进行事后的补救工作等,为下一轮外包的开展做好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吴秋生,冯婷.当前内部审计工作需要转变的观念[J].中国审计,2008(11).
篇10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出口企业赊销交易的原因,指出了赊销交易的风险,提出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及风险救济的风险管理措施。
[关键词]出口赊销交易风险措施
从2004年开始,中国已连续两年进出口贸易额超过一万亿美元,成为继美国、德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但如此同时,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中国企业的海外欠款至少超过1000亿美元,相当于2004年出口总额的五分之一,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年均150亿美元的净值增加。如此巨额的海外欠款的主要原因就是赊销交易。
一、赊销交易的原因
自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经济正在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当中,这对中国的企业来说,既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是惊涛骇浪的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国际市场已经形成了买方市场。出口商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除了加强商品质量、价格、服务等传统竞争力外,还必须提高一种新型的竞争力—出口赊销能力。出口赊销,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结算方式,属于信用销售。国际结算方式一般有三种:汇付,托收和信用证。信用证是银行信用,汇付和托收属于商业信用,也就是出口赊销的具体体现。信用证对出口企业有安全收汇的保障,但由于手续繁杂,银行费用高,所以很不受进口方的欢迎。再加上中国产品绝大多数为初级制成品,技术含量低,竞争力差,在这种背景下,出口企业为了赢得客户,扩大市场份额,不得不采用出口赊销的方式。
二、出口赊销交易风险的因素分析
所谓风险,是一种可以通过分析,推算出其概率分布的不确定性事件,其结果可能是产生损失或收益。用函数式表示如下:
风险=f(事件发生的概率分布,事件可能产生的损失或收益。)
出口赊销交易风险是指出口商在给进口商赊欠信用后,由于症状或商业原因所产生的不能及时收回货款或部分或全部收不回货款的风险。
1.政治风险
出口赊销交易由于是跨国性的资本的转移,再加上路途遥远,进出口手续复杂,从签订交易至收回货款的时间较长,目标国常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政治风险,如、战争、罢工及政府办事效率低下、政府官员不够廉洁等风险。
2.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在经济领域中各种导致企业的经营遭受损失的风险。由于出口赊销交易周期长,所以存在着外汇波动的风险,物价上涨或下跌的风险和进口商支付能力变动的风险。一旦这些变动对进口商不利,如签约后物价下跌,那么对于信誉不佳的进口商来说,在付款交单的托收方式下,就可能故意寻找某种理由拒绝赎单;在先发货后T/T的汇付条件下和承兑交单的托收方式下,就可能寻找种种借口拒付货款。一旦进口商拒绝赎单,那么出口商就只能将货物运回国内,承担运费和保险费的损失;或将货物就地减价处理。而如果进口商提货后拒付货款,出口商则面临货、款两空的风险。即使对信誉较好的公司,如果突遇意外,导致其支付能力下降,出口商也可能面临不能及时收回货款的风险。
3.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主要是指合同条款风险。合同条款应本着平等、公平、诚信、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的原则。在合同订立中,一些不法进口商常常设置一些模糊条款,令出口商在不知不觉中违约,以达到进口商收取货物而不付款的目的。所以,出口商在合同签字前,一定要检查所有条款。合同是进出口双方规定各自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契约,具有法律威慑效力。如果违约,进口商清楚自己要付出很高的商业信誉代价和法律代价。
三、出口赊销风险管理措施
在对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后,出口商就应该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对出口赊销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一般来说,出口赊销的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救济四个方面。
1.风险识别
所谓风险识别,就是按照某一种风险分类的方法,将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列出,进行初步的归纳分析。在出口赊销交易中,风险因素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合同风险,尤其要注意的是经济风险中的进口商信用风险。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采用适当的理论方法,结合过去类似风险发生的信息,分析发生损失的概率分布,并争取定量评估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为做好出口赊销的风险评估,出口商应做好客户资信评估和制定措辞严谨的出口销售合同。出口商采用出口商业信用的基础是进口商的诚信。因此,做好客户资信调查是十分重要的。可在国际市场上,商人良莠不齐,如何才能辨别真伪呢?这需要从调查方式和调查内容两方面进行。调查方式很多,一般是通过银行,保险公司,驻外使、领馆,专业资信调查公司,或直接派人出国考察。调查的内容通常采用“5C”系统:一是品质(Character),指客户的信誉;二是能力(Capacity),指客户的偿债能力;三是资本(Capital),指客户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四是抵押(Collateral),指客户拒付或无力支付款项时能被用做抵押的资产;五是条件(Condition),指可能影响顾客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根据调查的情况,对客户信息进行认真识别、分析和评估。对资信状况好的客户,给予较大的信用额度。而对资信状况差的客户或有不良记录的客户,采取主动放弃或拒绝承担风险的方法。
3.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采用风险规避或风险转移等方法,主动控制风险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弱风险带来的损失,进行风险防范。在出口赊销交易中,主要应规避两种风险:一是资信状况很差的进口商;一是政治风险很大的国家。例如刚果(金)和津巴布韦等国,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于2005年11月的《国家风险分析报告(2005)》中,其风险在9级评估体系中参考评级为最高9级。那么我国出口企业在出口赊销业务中就应当坚决回避这些国家的客户。
风险控制的另一种方法是风险转移。出口企业可以通过利用风险融资手段,转移出口赊销交易风险。比如,通过开展出口信用保险,将赊销交易风险转移给信用保险公司。出口信用保险是国家为了推动本国的出口贸易,保障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而制定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准备金的非赢利性的政策性保险业务,是国际上公认的支持出口、防范收汇风险的有效手段。当前出口信用保险已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全球贸易额的12%~15%是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实现的,发达国家的出口信用保险涵盖率在20%~30%。我国承办出口信用的公司是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公司。
风险控制的第三个方法是出口企业建立出口赊销管理制度。从商业发票开出的那天起,企业就要进行赊销款跟踪管理。货物一旦发出,就要立刻提醒客户;快到付款期限时,再及时向客户催收。同时,要管理好平时的业务资料,尤其是进口商确认付款的传真、信件和电子邮件等。除此以外,还要建立预警机制。一般来讲,任何的进口拖欠或欺诈,事先总有一些征兆,譬如:几天不回复传真、电子邮件等,打电话也没人接;突然增大购买量,一般是平时的三倍以上等。如果发生上述征兆之一,出口企业就要引起高度警觉,并对此征兆进行分析、判断,及时采取措施,以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降低风险的破坏程度。
4.风险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