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风险控制范文

时间:2023-04-01 19:28: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租赁风险控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租赁风险控制

篇1

[关键词]人力资源人才租赁风险控制

一、引言

人才租赁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出现,其作为一种新型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近年来在我国获得了蓬勃发展。但在全球金融危机加剧就业困难以及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滞后、社会保险尚不完善的宏观环境下,随着人才租赁业的快速发展,与人才租赁相关的劳动争议也逐步增多,为我国建立劳动力市场机制的实践提出了一个现实课题。

国内有关人才租赁的研究起步较晚且比较零散。林泽炎(2003)给出了人才租赁的定义,并按租赁时间长短总结了六种人才租赁形式。潘丰(2005)指出了企业利用人才租赁的意义及好处,并进一步总结了人才租赁形式。李敏(2005)分析了人才租赁条件下雇佣关系由传统的两方模式向三方模式的转变,并从交易成本的角度说明雇佣关系三方模式下短期雇佣的合理性。张鑫等(2008)基于雇佣关系三方模式阐述了人才租赁的理论基础,并指出了实施人才租赁需要解决的问题。孙俊清等(2005,2008)对人才租赁问题中人才租赁中介中心的内部雇员规模问题进行了研究。曹细玉等(2007)研究了单、双层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人才质量的最优控制问题。上述文献主要研究了人才租赁用工形式、人才租赁优劣势分析、人才租赁三方关系以及人才租赁雇员规模优化与质量控制问题,而没有考虑人才租赁风险及其控制问题。喻科(2004)基于用工单位的角度,阐述了租赁人才风险的定义,并探讨了此类风险的表现特征、产生原因以及防范与化解等问题。本文在喻科(2004)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我国人才租赁风险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了雇佣关系三方模式下的风险,并给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二、我国人才租赁风险的现状及其本质

根据中人网的调查,以上海为例,2004年大约有20万左右的人才租赁人数,年相关营业额超过50亿元,租赁员工与正式员工的比例大约为1∶50,但在美国这一比例已达1∶1,欧洲一些国家甚至还要高于这个比例;根据广州南方人才资源租赁中心的随机调查显示:50%的人不愿意通过人才租赁方式就业,40%的人表示可以考虑,只有10%选择愿意。为什么在发达国家证明是“三方共赢”的新型用工模式,却在我国的具体运作过程中面临如此的难题呢?中人网进一步调查显示,阻碍人才租赁业务的主要问题为:首先,对求职者来说,其主要关注如何保障其与用工单位编制内人员同工同酬、“空租”(两次租赁之间的空挡)期间的社会保障、缺乏专门性政策法规来明确规定用工单位与出租人才之间的权利义务等问题。其次,对人才服务机构来说,主要面临“耗时太长,利润不高”的问题。最后,对用工单位来说,由于人才租赁多属于短期行为,其主要关注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

根据上述描述的现状可以发现:人才租赁风险本质上就是在不完善的国家社会、经济、法律等宏观环境下,人才租赁三方人力资本(知识、技能、信息以及创新能力等)与结构性资本(市场资本、知识产权资本等)的运作失调问题,其外在表现为人力资本的时效性、人事的不稳定性、价格机制以及知识产权等所带来的风险损失。

三、人才租赁三方的风险分析

人才租赁不再是传统的雇员在雇主的场所工作,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用工单位和租赁人员作为理性的经济主体形成了三方博弈关系。在人才租赁三方雇佣关系下,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用工单位和租赁人员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而随之造成的交易不平等性为人才租赁带来了风险。总体而言,人才租赁涉及三方的利益,对于三方中的任意一方都存在着风险。

对于用工单位来说,其所面临的风险是指租赁人员实际效用偏离使用者的预期,为此使用者需对此承担相当程度损失的可能。首先是岗位不匹配的风险,即用工单位与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合作过程中,如果信息传递上或理解上有误差或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未尽责选用了不合适的人员,而用工单位因为与租赁人员没有契约关系,若要遣散租赁人员必须经过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来运作,如果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不愿遣散,则用工单位就要蒙受损失。其次是租赁人员的道德风险,即用工单位与租赁人员之间没有法定的劳动关系和人身依附关系,如果用工单位在合约中没有规定相关的惩戒措施,则在租赁人员的消极怠工行为上就没有控制力。第三是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的道德风险,即如果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采取蒙骗手段骗取租金后不履行合同就卷款逃跑,而又没有特定的约束条件来制约用工单位与租赁人员之间的关系,则用工单位的声誉就要受到很大影响。第四是知识产权的风险,即租赁人员与用工单位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议,使得容易出现租赁人员与用工单位之间的关系责任不清、权责不明,其中租赁人员在用工单位工作时所获得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以及知识产权或商业机密的保护问题是目前比较突出的两个问题。

对于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来说,其面临的风险是作为盈利组织的经营风险和合同履行风险。经营风险是指经营环境变动导致的环境风险和与经营人员能力相关的决策风险;合同履行风险是指因为租赁合同订立上的不完备导致用工单位拒绝履行支付租金义务的风险。

对于租赁人员来说,其面临的风险包括:首先是合同履行风险,即如果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与用工单位在履行租赁合同时出现问题,则会影响到租赁人员的工资发放。其次是稳定偏好风险,由于租赁多为临时性用工行为,如果租赁人员偏好长期稳定的工作就会产生此种风险。第三是“空租”的风险,即目前租赁人员在“空租”期间还缺乏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第四是福利损失的风险,即租赁人员在当其福利待遇(如同工同酬、加班费、培训机会等)受到不公正对待时的风险。

四、人才租赁风险的控制策略

虽然人才租赁对于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用工单位和租赁人员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风险,但是除了道德风险和正常的经营风险是无法完全控制之外,其他风险都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来进行规避和分散的。

1.进一步完善人才租赁的法制环境建设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的市场地位不明确,经营资质缺乏审批程序,多数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与劳务承包或劳务中介混为一体,无序竞争和侵犯被租赁人员权益的情况较为普遍。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以及9月18日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首次从法律角度对人才租赁做了专门规定,明确了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租赁人员、用工单位三方主体的地位及权利义务,并建立了人才租赁监管和赔偿制度以维护被租赁人员的合法权益。

虽然新《劳动合同法》结束了我国人才租赁无法可依的历史,但是在许多操作细节上仍然存在较大争议,比较典型的有:(1)为了维持就业率而取消了人才租赁限制性条款,造成目前国内有以人才租赁取代常规用工形式的趋势,这似乎在挑战法律对劳动者合法利益的保护,同时也是用工单位责任意识缺失的表现;(2)按现行规定,租赁人员的四金、工伤、医疗等一旦出现问题,其责任方是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但是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不是创造财富的经济实体,也不会有财政拨款,其利润根本无法赔付租赁人员的损失,因此即使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想要承担责任也办不到,恐怕最终“倒霉”的只是租赁人员。此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税收部门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配套措施或实施细则如何制定以及何时出台都会影响到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效果。

2.加强政府对人才租赁业的扶持,建立人才租赁后台服务系统

政府应当协助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建立后台服务系统,倡导建立规范统一的人才库,促进各地区和更大范围的人才租赁行业协会的建立。鼓励各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共享各自拥有的资源,同时及时更新人才资源信息库,不断提高人才资源的可利用度,最大限度地整合现有人力资本,减少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和用工单位花费在搜寻租赁人员上的时间和精力,减少成本损失,以使整个租赁活动顺利进行。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的后台服务系统要求有功能强大的信息网络来收集用工信息,特别是集团用户有庞大的人才库,以便及时找到合适的人才有很好的招聘、测评、人事、培训和法律服务的能力。特别是在目前法律环境欠佳的情况下,这样一个完善的后台服务系统对于降低各方面的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主管部门还可以提供具有合法资质的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查询服务,方便有租赁需求的用工单位和有意成为租赁人员的求职者选择合适的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避免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用工单位或求职者误入非法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的骗局。

篇2

【关键词】创新机制;融资租赁;校企结合

随着融资租赁业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加剧,各公司利润逐步被稀释,加之国内融资租赁业的不规范,整体管理水平较低,导致营运风险日渐凸显。外部长期租赁债务拖欠久而未决,加之内部风险管理不到位,使融资租赁业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在天津商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财务管理(中澳合作)专业成功申请获批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融资租赁企业风险与控制研究”后,我们对数家大型融资租赁企业进行了走访以及问卷调查。在对调查结果缜密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得出结论,人才的紧缺是造成融资租赁风险控制进入瓶颈期的重要原因。

著名的创新理论大师熊彼特说过:“一般而言,所谓‘发展’只是经济生活中而不是从外部强加的,从内部自行发生的变化”。一种经济的变化,不仅仅是在劳动力和资本数量上的变化,或者是用外部对于内部数据、信息的影响来说明的,它是由内而外的,这就是“创新”。因此,融资租赁行业如果要突破现有的瓶颈,就要从内部出发,从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两个方面进行创新,从而实现整个行业的繁荣。

一、人才短缺是融资租赁企业风险控制的瓶颈

在本项目组成功申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后,先后对多家企业进行问卷和实地调研。经调查发现:一、融资租赁行业对风控人员有着较高要求。由于融资租赁行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员工能否胜任风控岗位取决于他们对于风险的识别能力、以及经验、能力和学历。然而,在目前条件下多数融资租赁企业难以招聘到合格的基层风控人员,对员工的高要求可能是造成人才紧缺的重要原因。二、员工持证上岗的必要性亟待考虑。三、为企业输送所需的专业人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并不能够很快适应实际的工作岗位,因此,企业需要花费很多的额外的培训费用培养这些员工。

融资租赁企业应该着重注意培训风控部门的员工的专业能力和道德素养。同时,在专业培训中,应尤其注重对财务领域相关技能的培训,能够牢牢把握承租人的财务状况。从根源上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机率,大大降低坏账的风险。通过专业培训,为公司建立一套高效的、完善的、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风险控制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让风控人员充分意识到所在公司面临的风险,而后针对企业存在的实际风险进行分析和规划。强化对公司的内部控制,从治理层到管理层,到员工,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定行事。例如如何应对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等。融资租赁业务具有国际性,企业可以聘请国外经验丰富的风控人员对公司员工进行培训并结合实际运用到实际业务中。

二、融资租赁风险控制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

项目组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后发现,企业风险控制的不到位,往往由人才学术结构的不合理,以及学校培养人才知识体系和企业需求的巨大缺口引起的。所以,对于风险的认识,应当从高校教育开始始终灌输。根据融资租赁企业的特点,有很多重要环节必须紧密把控,特别是对于融资租赁的风险,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减少或尽量避免风险发生的几率。手段有建立严密的审批制度,实行风险共担制或是为租赁物购买保险等。二,最大限度降低已经发生的损失,减少坏账。手段是风险的监控、预防、转移等。显而易见,风险控制进程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尤其是金融财务方面的知识要求甚高,因此选用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迫在眉睫的。

早在1989年,对外经贸大学开设了“国际租赁”专业,为本科室、研究生提供了一个租赁,特别是融资租赁的实务与理论研究实体。2012年,天津商业大学租赁学院挂牌成立,成为中国高校中第一个专业从事租赁业教学和科研的教育主体。商业大学副校长邱立成为院长,海航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刘小勇为名誉院长。中国国际商会租赁委员会主席、天津租赁行业协会会长杨海田担任“天津商业大学融资租赁业研究与教育中心”的名誉主任。在融资租赁领域内,这次重大的创新意义弥远。它第一次将融资租赁企业和高校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对人才进行联合培养,切实做到了“用什么,学什么,学什么,想什么,想什么,做什么”的重要原则。在2013年9月18日下午举行的租赁学院开学典礼中,副校长邱立成提到了天津商业大学取得的初步成效:一是适应社会需求,学校高度重视;二是租赁学院创新组织模式,搭建了以行业协会、高等院校和业界、企业政府部门四位一体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特色平台;三是在人才培养方面,能够做到精心培育、精心设计、精心管理。

三、融资租赁风险控制的管理机制的创新

为了更好的应对和防范风险,以图将风险水平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尽职调查常常作为日常的管理机制。但尽职调查在日益复杂的融资租赁发展进程中,已无法保证交易的风险的可控制性。因此,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呼之欲出。经我们详细调查,有一种单机租赁交易合同就是一种典型的“SPV租赁”模式。SPV是英文Special Purpose Vehicle的简称。它在证券行业中指代具有特殊目的的载体,也被称为有特殊目的的机构(公司)。SPV的概念最初是来源于中国之墙(China Wall)的风险隔离设计理念,该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要“破产隔离”。而SPV租赁业务是指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融资租赁公司在我国境内的保税地区建立的租赁项目子公司。设立该租赁项目子公司的目的是为了进行融资租赁的业务以及实现风险隔离的功能所专门设立的。在国际市场中,这就是SPV租赁,即一种通过建立特定专门的租赁公司,对特定的租赁物实行租赁运营的融资租赁行为。公司通过建立SPV,将单架船只、客机风作为租赁标的物,而后出租给承租人。这种做法已成为国际航空业、船舶业的普遍做法。它可以有效隔离风险,提高融资租赁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天津东疆港保税区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仅仅在2010年上半年,注册在东疆保税港区的租赁公司就完成单机租赁交易合同17笔、共25架飞机;单船公司20家、共30条船,实现交易金额37亿美元。

设立SPV租赁的好处不仅在于单纯的隔离风险。一般企业会选择将公司注册地址定为巴哈马群岛等避税天堂,这样便可以省掉一大笔的赋税。通过对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的融资租赁企业调查发现,SPV租赁中有限合伙的形式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发生时带来的损失,同时还可以避免因一项业务失败而影响其他业务的进行。有限合伙是由一个或多个的普通合伙人与一个或多个的有限合伙人组成的。其中的普通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而有限合伙人则承担有限责任。企业应该成立风险控制体系,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对业务风险进行层层分解,利用有效手段将风险降到最低。

四、结论

本文从当下融资租赁企业所面临的紧迫性出发,通过分析整个行业所缺乏的创新型管理机制的角度,发现三个重要的实质性问题:(1)通过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创新计划项目对企业进行实际的问卷调查和分析显示,当前人才紧缺,尤其是专业人才的匮乏是造成融资租赁企业无法突破瓶颈期,有效地控制风险的重要原因。企业与高校的无缝对接的思路会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力手段。(2)当前,解决专业人才的匮乏的捷径是高校和企业的强强联合。高校毕业生具有高的专业素养但是缺乏实际的经验,而校企结合可以令在校的融资租赁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前便有实践经历,从而更好的对风险种类进行识别和分解。(3)融资租赁企业不应再拘泥于日常的尽职调查等风险控制手段,而应对现有的管理机制进行创新和改革,进而选择更有效的规避风险的方法,例如SPV租赁,使利润最大化,减少坏账的发生。

本文通过对以上三个实质性问题的探讨,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手段,使企业能够更好的、全面的认识到风险的特点,进行合理的风险防范,确保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创新的发展模式,创新的内外部风险管理机制可以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乐沸涛.完善我国融资租赁法律制度[J].中国金融2011(14).

[2]杨海田.2012年中国融资租赁业年鉴[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3]胡阳,刘浩然,郭昊楠,郑和.融资租赁信用风险控制中的员工控制研究[J].商业时代,2013(20).

篇3

银行类融资租赁公司的风险管理

银行类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主要业务是全额偿付的直接融资租赁和融资性出售回租,利差和租赁手续费是主要的盈利模式。其经营理念与银行相像,风险控制是以企业的信用记录、以往业绩为基础,以企业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为轴心,以租赁物权为保障,以风险最小化为目标。

银行控股的租赁公司通常并不设置专门的风险控制部门,往往是利用银行自身的项目评估和风险控制部门对租赁项目进行评估和风险控制。租赁公司的管理\作更像一个银行的一个业务部门。

非金融类融资租赁公司的风险管理

非金融类融资租赁公司的业务运作模式呈现多样化,如直接融资租赁、经营租赁、出售回租、委托租赁、杠杆租赁、风险租赁(或有租金租赁)、项目融资租赁等。其经营理念与投资银行更接近,对经营风险的控制往往是以企业或项目的未来现金流为基础,以收益与风险对称与否为轴心,以租赁物权为保障,不熟悉的行业不投,在风险控制的前提下,以做大资产、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独立机构类的融资租赁公司的行业定位选择会根据自身优势及市场开拓的实际情况呈现多元化。厂商类的租赁公司的市场定位则会突出专业化,以促销厂商设备租赁为主。

主要风险种类的管理与控制

交易主体的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一方面,是交易主体的合法性和信用风险,主要包括:各交易主体是否依法设立,有无经营执照、是否进行并通过了年检;资金供给方是否是合法的金融机构,委托资金的来源是否合法、支付渠道是否正常;租赁公司是否有融资租赁的经营范围和融资渠道;供应商和承租人的信用记录等。在正式交易之前,要取得相应的合法有效的法律文件副本并妥善存档保存。另一方面,是交易主体的变动和续存风险。企业的分立合并、股东变换、改制、破产、停业整顿时有发生,会对租赁的风险产生重大影响。在租赁期内,交易主体的变动和续存风险是企业进行合同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合同中要规定上述信息的及时告知义务。客户经理与相关的交易主体要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和现场检查,掌握对方的变化情况十分重要。

交易法律的风险管理与控制。首先,是交易合同不规范的风险。融资租赁公司要根据主要业务模式、不同租赁标的、不同行业制定完善、规范的融资租赁合同。对目前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或规定不明晰、甚至有冲突的地方。其次,是法律关系不明析的风险。每一个交易环节的各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和逻辑关系要清晰、合理。都应该有独立的法律合同或文件,不能以一个包罗万象的合作协议来替代。再次,是审查模式的合规性。业务模式创新要注意交易主体、交易会计、交易税收的合规性。最后,是要加强法律时效和业务流程实时管理。融资租赁业务期限长、合同种类多,文本多,具有时效性质的条款也比较多。保证每个环节的合同及时生效、资金的按时支付和各方权益有效性和时效的连续性十分重要。要通过信息化技术,对融资租赁业务的业务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实现实时管理,做到事前提示、同步控制、事后反馈。

租赁资产的风险管理与控制。一是租赁资产的购买风险。这类风险主要指:在融资租赁业务中,承租人行使租赁物和供应商的选择权,但出租人有做与不做的否决权;融资租赁是以物为载体的融资行为,虚高的租赁物购买价格必然会带来租赁物的价格与价值不相匹配的风险;投入过大、租赁物配置不合理、出现质量问题都会影响承租人的使用,影响偿还租金的履约能力;租赁物供应渠道环节太多或是皮包公司,会影响租赁物的售后服务、配件供应,同样会对融资租赁合同的正常履行带来不利影响等。为此,租赁公司应当与专业厂商直接建立长期合作协议,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了解市场行情。对技改项目和不熟悉的行业要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和验证项目的设备选型、工艺配置的合理性,剔除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可批性”成分。二是租赁资产的灭失风险。租赁物在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因素造成的灭失、损坏、转移、藏匿、转卖的风险。因此,应该根据每个合同的和承租人的具体情况,选择投保运输、安装、盗窃、机损等险种,保障资产安全;合同条款增加对承租人人为造成损坏、灭失的处罚条款和保障措施;采取卫星定位、关机控制等技术措施,自行或委托机构对租赁物进行现场管理和定期现场巡查,避免资产的转移和藏匿;对法定登记的租赁物要及时办理登记,对非法定登记的租赁物可以采取所有权公证、或将租赁物作为向银行融资的抵押物办理抵押登记。相关的产权和登记文件要妥善保管。三是资产价值与债权的不匹配风险。在融资租赁业务中,可能会发生租赁债权与租赁物的实际价值不匹配的风险。融资租赁公司可以根据用户或项目的信用评估情况,采取租金先付或收取租赁保证金的方法锁定租赁前期的债权大于租赁价值可能产生的风险;在经营租赁业务中,应当根据租赁物的使用状况合理预估租赁期内不同时点的租赁物的实际价值,采取倒推法确定租赁期限和租赁期限内租金的支付额度和支付方法。尽可能保证应收租赁债权小于融资租赁物的资产价值,是减少租赁资产退出风险的前提。

交易货币的风险管理与控制。一方面,是币种选择和汇率风险控制。在进口设备融资租赁和跨境融资租赁业务中,外商投资的融资租赁公司可以筹措与购买合同币种相同的外汇,内资融资租赁公司可凭进口合同用人民币购汇对外支付。如果购买合同和融资租赁合同的外汇币种相同,人民币有升值趋势,应该选择美元作为融资租赁合同的币种;在人民币有贬值趋势的情况下,承租人按租金支付的总额,办理人民币对融资租赁合同或进口购买合同的外汇币种的远期买卖。如果购买合同和融资租赁合同的外汇币种不同,未来人民币不论是升值或是贬值,承租人都应该从保值的目的出发,根据对外支付的不同时限,使用融资租赁合同的币种通过银行办理相应时限的外汇币种的远期买卖,锁定汇率风险。另一方面,是租赁费率选择和风险控制。融资租赁合同的租赁费率是出租人对承租人或租赁项目的风险判断和收益多少的定价,也是出租人和承租人对风险和收益谈判的结果。租赁费率的确定一般都以同等期限的银行贷款利率为参照基数,一般分为固定费率?和浮动费率。选择固定费率,出租人则要承担市场利率的波动风险。出租人在同期市场利率的基础上增加的利差会高于浮动费率。出租人应该在资金筹措和运用过程中运用利率调期等措施,避免利率变化带来的租赁收益的波动或损失。选择浮动费率,承租人就要承担租赁期内的市场利率变动可能导致的租金支付额增加或减少的风险。承租人也可以运用利率调期等措施,锁定实际支付时可能带来的风险。

财务管理风险。主要涉及流动性风险。银行类融资租赁公司或其他金融机构控股的金融租赁公司,由于资金来源渠道较多,比较容易解决租金分期回流或因租金拖欠产生的与支付到期贷款的时限和金额不匹配的问题,比较容易控制资金流动性风险。非金融的融资租赁公司在业务初期,一定要使自己的对外借款期限与租赁期限有相当程度的匹配,不能过度采取短款长用,自有资金存款要与对外借款余额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随着资产规模的扩大,可以根据租金回流、新业务对外支付的情况再对不同期限的借款额度、自有资金现金保有比例随时做出合理调整。

金融租赁公司的监管与控制

我国金融租赁公司的监管部门是银监会,监管法规主要是《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其规定了金融租赁公司的经营规则、监管指标、监管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非金融机构的融资租赁公司的审批管理部门主要是商务部。其中,对外资和内资融资租赁公司监管又各不相同。外资融资租赁公司的主要监管规章为《外商投资租赁业管理办法》,其中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一是资产负债比例监管,风险资产一般不得超过净资产总额的10倍,风险资产按企业的总资产减去现金、银行存款、国债和委托租赁资产后的剩余资产总额确定;二是统计审计规定,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应在每年3月31日之前向商务部报送上一年业务经营情况报告和上一年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告;三是行业自律,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业委员会是对外商投资租赁业实行同业自律管理的行业性组织。鼓励外商投资租赁公司和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加入该委员会。

篇4

通过当前数据研究和分析可以表明,合理完善的信用体制能够有效的促进融资与租赁行业和相关企业的发展。结合当前国内的融资租赁环境,可以采取激励措施,同时构建完整的惩罚机制,从而隶属于信用风险之中。当前国内的体制比较特殊,因此融资租赁企业遇到了新的风险,需要构建更加合理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框架。然而,由于对相关的解决措施,还未曾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因此不能够有效的判断惩罚机制、人员配置以及具体的细节处理。一些专家对信用风险进行了科学的论述,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前提下,来系统的论述融资租赁中存在的具体风险,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然而由于风险控制并未进行深入的分析,因此需要采取相关措施进行严格的风险控制才能够保证融资租赁行业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当前的融资租赁业务牵涉了许多行业,比如金融、国际贸易以及法律和交通运输和保险等各个方面,这些不同的融资项目均能够给出租人带来一定的风险,比如租金不能够及时回收等。然而当前对于融资租赁风险的探索与研究,基本上都忽视了员工控制在风险控制中的有效作用。因此,无论是管理工作抑或作业活动均需要依靠人员的作用,人员是当前管理工作的主要核心,也是目前企业进行管理研究的主要重点。针对这种情况,一些管理学家以及企业家均认同一个观点:办公司即是办人。认识到了员工控制在融资租赁企业风险控制中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其也强调在对企业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之前,要首先考虑到对员工的控制是否及时有效。把员工控制放在风险控制重要地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其牵涉到了结果控制与过程控制,其均拥有比较小的副作用,同时成本比较低廉。这些优点决定了员工控制能够占据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中比较重要的地位,以下将系统的讨论融资租赁企业加强员工控制的必要性以及相关措施。

二、融资租赁企业加强员工控制的必要性

企业员工控制主要是指通过采取一定的控制方法以及措施,能够有效的促使企业员工能够专业、敬业与自觉的履行好本职的工作。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使得企业的员工能够了解以及清楚企业内部的控制目标以及相关标准,能够把握企业需要员工了解的主要方面;其次要保证员工能够做好本职的工作,从而使得员工可以具备其做好某份工作需要的资源以及能力;第三要采取相关措施,避免员工之间发生贪污、舞弊以及偷懒等不良行为;最后要增加员工的自我约束以及管理能力,来实现自我监督。作为融资租赁企业,其首先属于一种典型的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因此对于其而言,人员以及资金是保证企业合理有效运转的首要前提。针对这一情况,加强对其员工的控制,占据企业风险控制中的主要地位,也是企业进行控制的重要基础。这主要是由于员工素质以及能力是否具备较高的水平,对企业控制方式的执行以及有效的程度起到重要的作用。当前企业对于员工的控制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合理科学的选择以及任命资质合格的工作人员(二)对这些工作人员实行精心的职位设计这主要是由于对于融资租赁行业而言,其本身就具有比较高的风险性,因此一名素质比较高的职工,首先要具备比较好的职业道德与素质,其次要拥有牢固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与此同时,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能够有效的掌握市场是其需要努力的方向。企业可以采用员工培训等方式,来帮助其了解以及熟悉当前融资租赁企业的风险控制以及相关管理制度,从而加强其对市场认知,提高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

三、融资租赁业务流程中员工风险的具体控制措施

结合上文所述,为了有效的控制融资租赁企业的风险,需要将员工控制深入到企业业务的具体流程之中,当前其基本的业务流程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发起阶段、实施阶段以及交易终止的阶段。

(一)交易发起阶段方面的员工控制

在业务交易发起的阶段,企业所需要的工作主要牵涉到租赁设备以及供货商之间的选择,挑选出租人进行客户的寻找,或者承租人方面提出相关租赁的申请,再对出租人对于租赁的申请人进行详细的调查与受理。融资租赁企业可以采取结合银行业方面的贷款责任终身追究制来要求融资租赁企业关键业务人员对于相关项目信用风险的负责与控制,最终减少业务人员为了简单的追求提成以及业绩,所进行的投机行为,以此来最终降低企业的信用风险。

(二)交易实施阶段中的员工控制

鉴于融资租赁企业同承租人之间尚且存在着成本与信息不对称之间的问题,因此当企业将租赁物品转交给承租人之后,需要相关承租人来有效的对租赁合同的具体情况以及经营状况实地的追踪与有效的调查,尤其是要监控物品使用与资金的回收,从而避免承租人通过隐瞒自己的利润真实情况来拖欠租金。

(三)交易终止阶段的员工控制

若是交易是由于非正常的原因而导致终止的,则需要相关业务员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针对不良资产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首先追究业务经理以及相关业务人员的具体责任,尤其是不良资产主要由于企业内部员工的原因,则必须要追究相关人员的具体责任,若是出现企业某些员工因为个人利益而进行蓄意的欺骗,则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其次要不断的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不良资产的产生能够有效的反映出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以及在风险控制方面的缺陷,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吸取一定教训,来合理科学分析漏洞以及缺陷,最终增强风险意识。最后合理的处理存在着欺诈行为的承租人,具体而言是指一些通过采用虚假的材料来逃避相应的检查等承租人,或者其未曾履行过合同规定而给企业造成损失,出现这些问题时可以由企业结合自身损失的状况来采用法律手段切实保护自己的利益。

四、结束语

篇5

关键词:融资租赁;动因分析;路径选择;对策建议

文章编号:1003-4625(2011)06-0114-05 中图分类号:F832.49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融资租赁是当今国际上发展最为迅猛的新型服务产业之一,也是国际上仅次于银行贷款的第二大融资工具。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已经有三十年,但一直没能进入国民经济的主干地位。在国家大力推进加快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保险业的发展,建立完整的融资体系的大背景下,融资租赁业正成为新一轮中国经济发展热点但在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的河南省发展步伐却相当的缓慢,除了几家企业在维持小规模的一般性租赁经营业务之外,还没有一家专门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本土企业,这与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情况极不相称。基于经济发展强势和融资租赁业的弱势所呈现的不协调性,探讨河南省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国内外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历程

融资租赁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创新潮流,在短短的50多年时间里迅猛发展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

(一)国际融资租赁业的产生与发展

1.美国是现代融资租赁的发源地。1952年美国成立了世界第一家融资租赁公司――美国租赁公司(现更名为美国国际咨询公司),开创了现代租赁的先河。从20世纪50年代起,融资租赁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租赁业务不断发展创新,租赁业对美国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租赁业务量在世界租赁业务总量中的比例最高,近年来,其租赁渗透率一直维持在30%以上,融资租赁市场处于较成熟阶段。

2.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租赁业发展国。日本的融资租赁业诞生于1963年,从“日本租赁株式会社”成立起。融资租赁在日本经历了两次大的发展:一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日本的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投资需求旺盛,融资租赁作为筹措设备的融资手段,适应了当时的经济发展需求,为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高速增长奠定了基础。二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专门行业加人租赁业界,融资租赁的投融资双重职能被更多的企业看好,专业化租赁市场连续问世,租赁业以平均23%的年增长率增长,以银行为首,批发零售、制造业、运输、通讯、电力等各种企业都参与了租赁业。其繁荣发展一直持续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3.欧洲是世界上第三大租赁市场。1960年,英国的第一家租赁公司一英美合资的商业租赁公司正式成立,接着英国的很多金融机构也开始开办租赁业务;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成立了设备租赁协会,把那些经营租赁贸易的各类融资机构和商业附属机构都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善的发展体系。法国于1961年从美国接触了设备租赁的概念,1962年成立了第一家租赁公司。在法国,中小企业一直面临自有资金不足和自筹资金能力降低的困难,设备投资需求却日益增长,所以这种以缓解中长期信贷困难的融资方式在法国国内得到了迅速发展。即使是20世纪80年代法国经济的萧条,也未能阻挡租赁业的蓬勃发展。目前其租赁渗透率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

4.亚洲其他国家的租赁业在20世纪80年代有了迅速的发展,韩国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引进融资租赁的时间在20世纪70年代初,这时期是韩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投资需求旺盛。为了弥补国内资本的不足和引进外资,韩国开始对现代融资租赁业实施一系列鼓励政策和优惠措施,融资租赁业因此获得快速发展。韩国租赁业的发展为发展中国家利用融资租赁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中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融资租赁是在改革开放之初,作为我国引进外资的一种方式从市场经济国家引入的。1979年,中国国家信托投资公司率先将融资租赁方式推荐给民航总局,这标志着融资租赁业在我国开始了其独特的发展道路。中国金融租赁业的发展进程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基本同步发展,其发展可划分为五个阶段:

1.1980-1986年,初创阶段。在这一阶段,各家租赁公司陆续成立,先后领取金融牌照。由于尚处于探索阶段,金融租赁的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注册资本金很低,并且脱离主业,租赁资产比例偏低,为日后的经营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2.1987-1996年,迅猛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新公司不断成立,存款余额和业务总量急剧扩张。总资产近140亿元人民币,但全部公司注册资本金总计只有6亿多元人民币,资本充足率普遍偏低。业务的急剧扩张忽略了政策环境因素,在法律、税收、监管和财会准则没有健全的情况下盲目发展,特别是1994年和1995年的两年时间又成立了5家金融租赁公司,全行业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3.1997-2000年,风险全面爆发。业务的急剧扩张导致资本充足率普遍偏低。另外,各公司短期拆借的资金占很大比重,存款的期限与租赁项目的周期严重脱节,造成资金管理的困难,金融租赁公司面临严重的经营危机。1997年后全行业陷入困境,广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海南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和武汉租赁公司由于严重的资不抵债相继倒闭,中国华阳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在2000年也宣布破产清算。

4.2001-2006年,制度建设基本完善。由于租赁的四大支柱――法律、会计准则、监管和税收的制度建设基本完善,使得各公司的各项经营活动有了依据,各公司的经营管理规范有序,我国的金融租赁行业不断成熟并开始走向规范。2002年下半年以后创新租赁业务不断涌现,各公司资本充足率达到新《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的要求,租赁资金回收率高,融资租赁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5.2007-2009年,融资租赁业振兴。在这一阶段,我国融资租赁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发展。2007年我国融资租赁业业务量和实现利、税分别比上年增长23.3%、55.6%和12.8%;2008年全国70家正式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企业融资租赁业务总量达1550亿元;2009年我国各类融资租赁企业已有130多家,注册资本超过300亿元人民币,可承载的资产管理规模可达3000多亿元。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委员会提出争取用三年的时间使中国融资租赁公司数量达到1000家,到2011年使我国的融资租赁业务额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融资租赁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2000亿元。

(三)河南省融资租赁业的发展状况

河南省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部署,更加

凸显了河南独特的区位优势。2009年河南省全年生产总值19367.28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实现了GDP的连续增长,且增长速度高于同期全国水平。在中原六省的比较中,2009年河南省GDP总量居第二位,而租赁与商品服务固定资产投资却是倒数第二位,租赁业规模远远跟不上本土经济发展的步伐,在租赁渗透率和租赁贡献率上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河南省本土尚未有一家能够提供巨额融资租赁的金融租赁公司,与河南省发展区域金融产业以及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规划的目标存在巨大偏差。这一方面在于市场对于租赁业的认识不足,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租赁业在河南省的发展存在巨大的障碍。2008年河南省21.2亿元的租赁和商品服务业的投资资金来源中,83%的资金来自企业的自有资金,本应是租赁业最大资金来源渠道的银行信贷只提供了3%的资金,而外资和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为零,这些都很好地说明了河南省融资租赁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与发达国家高达30%的租赁渗透率相比,我国的租赁渗透率只有3%-4%,河南省2008年的租赁渗透率只有0.88%,并且在2004-2008年间基本上是逐年下降,这与全国不断上升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按照全国的平均水平估算,如果河南省的租赁渗透率达到3%,这与2008年21.2亿元人民币的业务规模相比意味着河南省融资租赁业存在巨大的成长空间。同样,河南省租赁贡献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也存在巨大差距。2008年河南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的租赁贡献率分别为0.12%和0.42%,如果达到全国目前0.42%的平均水平,按照河南省“十一五”规划,2010年河南省的GDP总量超过十万亿元人民币,意味着租赁业有420亿元人民币的业务规模,融资租赁业发展的空间巨大。

三、成功经验借鉴及河南省融资租赁公司的模式设计

河南省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应该统筹规划,结合区域实际,借鉴先进经验,成立河南省融资租赁公司,实现河南省融资租赁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效应。

(一)“浙租”和“上租”模式的扫描借鉴

1.“浙租”模式概述

浙江省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是先后经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主营融资租赁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注册资本5.16亿元人民币。该公司充分发挥融资租赁在促进投资、加速技术进步、涵养税源等方面的独特功能和优势,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金融租赁发展之路,得到地方政府、监管部门、业内同行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浙租模式”。华融租赁目前的主营业务为融资租赁业务,具体分为直租和售后回租两种模式,租赁物主要是机器设备。由于受进口、信用证、海关监管、税收等因素制约,售后回租模式的比重较大。依托中国华融在全国设置的30家办事处和2家营业部,华融租赁组建了全国性的营销网络。在公司组织结构方面,华融公司以《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章程》为基础,形成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引进独立董事,并在董事会下设战略、风险管理、薪酬与考核三个工作委员会,在公司内设项目审查、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财务审查三个专门委员会。发行人与控股股东在资产、人员、机构、财务和业务经营等方面相互独立。

2.上海模式概述

上海现代融资租赁公司的典型上海圆通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原上海金海岸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圆通租赁公司),为原国家内贸局、国家信息产业部批准的国家级租赁试点及租赁电子商务试点单位,由一个全国最大的租赁中心市场和汽车、房产等多家专业租赁公司组成,并且创新性地建立了金海岸中国租赁网,网站具有自由交易、专业交易和交易三大系统,实现信息、分类检索、在线支付、连锁配送和信用评价等五大功能。圆通租赁的特色在于租赁模式的创新:

(1)东资西调的模式。圆通租赁公司通过整合资源,将西部一批负债率偏高,无法向银行融资,但又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未来现金流和经济效益好的优质企业(当地银行或担保公司愿意为其提供租金履约保函)与上海银行和制造厂商成功对接,实现了西部企业一西部银行一融资租赁公司一东部银行一东部制造商之间的超大价值链对接,实现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三合一,达到多方共赢。

(2)中小企业按揭式租赁。在上海市政府的协调下,由财政局下属的担保公司为在上海注册的中小企业租赁提供85%―90%的低成本、政策性的担保协议。这是迄今为止国内中小企业免担保,免抵押,进入门槛最低(仅需要20%的保证金)融资的方式,也是政府、银行、企业联手,担保、金融、租赁联动的创新性租赁模式。

(3)理财租赁模式。圆通租赁公司根据上市公司、大型集团和金融企业盘活存量资产、加速现金流动、改善财务报表、均衡税收等理财的需求,利用融资租赁的售后回租等功能提供解决方案,把发达国家非常流行的理财租赁引进到国内。

(4)促销租赁模式。目前大型设备、交通工具一次性买断的交易需求将会越来越少,尤其是飞机、工程机械等大宗设备的融资租赁将成为营销革命的必然趋势。圆通租赁公司目前正与国内外部分大型设备制造商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搭建厂商租赁模式,致力于走制造厂商一租赁公司一承租企业多方合作,互惠共赢的发展道路。

(二)河南省融资租赁公司的模式设计

1.公司的发展模式设想

以河南市场为基本依托,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采取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成立河南省融资租赁公司。建议由河南省政府牵头,通过政府专项扶持基金形式注入资本,联合当地金融机构、制造厂商或各种类型的财务咨询、融资中介服务机构、外资和民间资本共同出资成立。采用独立机构的发展类型,这种类型的融资租赁公司不同于银行类金融租赁公司和厂商租赁公司,不附属于提供资金的银行,也不附属于提供设备的制造厂商和承租客户,是服务于银行、厂商和客户的独立负债、投资和资产管理的平台。

公司的目标定位:成立河南省融资租赁公司旨在服务河南省经济发展需要,立足本土,面向全国,为河南省中小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解决河南省大型设备制造商产品销售难问题,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改变制造企业产品营销模式,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河南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转型。在业务发展初期以河南省中小企业作为主要的目标客户,解决传统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业务拓展上,利用河南省制造业发达的优势,加强与当地设备制造厂商的合作,发展与生产厂商合作的租赁机制,并利用厂商已有的客户群和业务往来拓展融资租赁市场。

2.公司的组织架构

(1)成立“三会一层”的公司治理结构。在公司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下面,引进职业经理人,实现公司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设立风险控制委员会和项目审查委员会。风

险控制委员会负责对公司业务的运行和拓展以及日常管理事务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及时出示各类风险控制意见,处理突发风险,维持公司的稳健运作。项目审查委员会对公司各种创新型业务进行设计和可行性分析,拓展公司的业务领域,把握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通过经营班子,风险控制委员会和项目审查委员会的合作与互相制衡,保障公司各项业务的顺利进行。

(2)构建系统性的风险管理体系。首先,确定公司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一是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二是实现公司内外部信息沟通的真实、可靠;三是确保法律法规的遵循;四是提高公司经营的效益及效率。其次,明确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设置风险控制委员会,专门对公司日常运作过程中的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保障公司的稳定运行。再次,对公司所可能面对的潜在风险进行分类,在风险控制委员会下面设立战略风险管理处、财务风险管理处、经营风险管理处三个部门,各司其职。最后,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分为风险识别,风险预警、风险分析、风险反映四个环节,三个风险管理处在日常工作中要依据这四个流程,有效控制公司所存在的潜在风险,及时处理出现的风险。

3.公司的发展计划

第一步:以政府专项扶持资金为基础,联合河南省区域商业银行、大型制造厂商等机构共同出资成立。

第二步:在前期政府推动下打造出区域融资租赁特色,激发国内外投资者兴趣,拓宽股东结构,引进外资、民间资本、战略投资者。

第三步:进一步完善公司结构,拓展公司业务,加大河南省金融租赁公司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战略布局。做大做强,争取成为商务部的试点企业。

第四步:迈向资本市场融资,努力让企业成为符合上市企业的要求,通过在主板或者创业板上市,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补充企业资金。

四、河南省发展融资租赁业的对策建议

河南省发展融资租赁业,在宏观层次上要有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在微观层面要有良好的运行模式,才能保障融资租赁业的健康发展。

(一)河南省融资租赁业的宏观环境营造

1.政府政策的支持。要推动融资租赁的发展,地区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应的优惠措施和政策对其进行鼓励。一是税收优惠,通过减免税,使得承租企业从租赁方式中得到的好处大于通过贷款买设备的好处。二是融资优惠,包括低息贷款、政府融资。如果租赁对象为新技术、新设备,政府对租赁公司提供低息贷款;如果租赁公司的业务符合政府产业政策的要求,政府可提供一定比例的融资资金,减少融资租赁公司开展业务所需的资金。三是设立信用保险,即当承租人无法交付租金时,由政府开办的保险公司向租赁公司赔偿一定比例的租金,以分担风险和损失。四是价格补贴,政府对承租人进行补贴,以降低企业在租赁高科技设备时的费用。

2.建立行业自律组织。组建区域性的行业的自律组织融资租赁业协会,逐渐将政府的一些管理职能转移给租赁协会,发挥其行业协调和规范的作用,对融资租赁业进行间接监管,不仅可以对政府监管进行有效的补充,弥补政府监管失灵的部分,而且可以以其民间组织身份和行业引导者的角色,协调各租赁机构之间的关系,加强行业内部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限制机构之间的恶性竞争,统一行业规范运作。同时出台行业标准等文件,对租赁法律法规不足部分进行有效补充,减少行业内部的冲突和保障融资租赁企业的合法权益。

3.市场舆论的支持。要加大对融资租赁的宣传,引起社会对融资租赁业的关注,改变人们传统的“所有权”偏爱观念。一方面要针对企业扩大宣传,帮助企业更新观念,重视设备的使用权而非所有权;另一方面利用时机向政府有关部门介绍融资租赁在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取得政府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为融资租赁业的发展扫除观念上的障碍和体制上的制约。

4.建立二手设备交易市场。融资租赁交易中的租赁后续市场充当着融资租赁最后“保险阀”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融资租赁企业的潜在风险,保障企业利益的实现。二手租赁设备市场的建立为租赁设备提供了合理合法的退出渠道,对于租赁双方都非常有益。有了二手租赁设备市场作为有效的退出渠道,就会有更多的企业敢于通过融资租赁来融资,有更多的资本也敢于投入到融资租赁交易当中来,二手租赁设备市场就会活跃,带动租赁业的发展,最终实现融资租赁业良性循环发展。

(二)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微观因子构建

1.企业业务的创新

融资租赁业务可以延伸到许多领域。从形式上看融资租赁业务有直接购买租赁、转租赁、售后回租赁、杠杠租赁、风险租赁等;从租赁标的看可以有生产设备、医疗设备、通信设备、运输设备、房地产等;从是否跨越国境看,有国内租赁、出口租赁和进口租赁。只有大力开拓这些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多元化创新业务,才能满足承租人复杂多样的市场需求,为融资租赁公司的业务经营注入活力。

2.企业风险的控制

融资租赁企业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公司的业务和公司内部的管理,要按照企业的现实运作情况,建立一套有效的外部和内部风险控制体系。

在企业的业务风险控制上面,第一,要全面建立租赁担保制度,重点是审查担保人的实力和资格,减少信用担保,增加抵押担保。第二,健全租赁业务程序,在租前与有关当事人配合进行严格的项目可行性论证,防范风险发生。在租后加强对承租人的监督,将违约风险降至最低程度。第三,建立科学的风险决策机制,明确风险责任人。第四,分散风险、建立出租人、承租人、供货商等当事人的利益共同体,互相关心、互相制约,改变以往租赁公司独自承担租赁风险的被动局面。另外,可以考虑建立租金保险制度,在承租人违约时由保险公司赔偿以减少损失。

在企业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上,首先要建立约束有力、行为规范、业务精良的经营组织架构。健全“三会”制约的法人公司治理结构,公司需严格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确保公司决策科学、经营稳健、风险控制。租赁风险的控制首要的是业务人员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的控制。因此招聘人员最好是懂金融、精财务、明法律、守纪律的复合型人才,其次要建立完善的治理结构和科学的投资决策体系。公司项目投资应本着效率与安全并重的原则,严格按照申报一初评一复审一审批一归档的程序和审贷分离原则进行,并实行集体决策;为保证项目前期资料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前期工作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负责人承担;项目运行管理采取相对独立的项目经理负责制,以达到奖惩严明和便于监控的目的。

3.融资渠道的拓宽

(1)引导融资租赁公司发行金融租赁债券。通过引导融资租赁企业发行金融租赁债券,吸引保险、社保等各种市场机构的资金,解决租赁公司的中长期资金来源,支持民航、铁路、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地方财政和国有资本的投入。

(2)大力促进银租合作。银行要保证一个合理的信贷资产结构,保证资产的流动性,就不能过多地从事长期信贷业务;企业要追求股东回报和资产负债比率的合理性,避免设备的陈旧风险,同时又想要有一种在资产负债表表内不反映,表外披露的融资方式。因此采用银租合作模式,不仅银行扩大了投资渠道、改良了资产结构,承租企业也获得便利,让融资租赁业成为拉动银行和社会投资的重要渠道。

(3)政府引导,积极利用民间资本。在当前情况下,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由于企业条件不足、入市条件苛刻等因素难以获得,民间投资成为融资租赁企业的重要融资途径。普遍的做法是,国家出一部分资金另加一系列优惠政策f其中最有特点的政策就是投资抵免所得税),从而为融资租赁公司开辟一个新的资金来源渠道。

4.人才队伍的培养

融资租赁业作为一个涉及多行业、多学科的边缘性综合服务行业,需要知识和高能力的经营管理人才。河南省应当充分依托拥有相当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文优势,鼓励开设融资租赁专业,培育专业人才;同时加大在职培训和教育的力度,进行融资租赁高级管理人才的储备。一是在人才配置方面,要使人才的知识结构平衡,使专业水平适应业务发展需要;二是在人才选拔任用方面,要坚持任人唯贤的准则,实行竞争上岗,达到人尽其才;三是在人才的激励方面,创造有利于发挥个人潜质、潜能和潜力的环境,建立起一整套调动每个职工积极性的制度和措施。

参考文献:

[1]蒋振声,国外金融租赁业的成功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与经济,200t,(2).

[2]欧阳卫民,中国金融租赁业的现状与出路[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3]徐俞青,浅析我国融资租赁的发展前景问题和对策[J].经济师,2004,(1).

[4]屈延凯,金融租赁公司发展问题研究报告[R].2003,(6).

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租赁;融资难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中小企业逐渐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方面发挥了尤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追求规模经济和实施赶超战略使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处于“强位弱势”尴尬境地,其中中小企业所普遍面临的融资困境最为人们所诟病,它成为中小企业发展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矛盾,严重制约了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壮大。融资租赁作为一种集融资、融物于一身的交易方式,可以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供一些较有价值的启示,特别是融资租赁在风险控制方面的独特优势,可以有针对性地为中小企业解决现实的融资困难提供借鉴。

一、融资租赁的定义及特征

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融资租赁管理暂行办法》中对融资租赁的定义如下:“融资租赁交易系指一方(出租人)根据另一方(承租人)提出的租赁财产的规格及所同意的条款,或承租人直接参与订立的条款,与第二方(供货人)订立供货合同并与承租人订立租赁合同,以支付租金为条件,使承租方取得所需工厂、资本货物及其他设备的一种交易方式。”

我国学术界对融资租赁比较一致的定义是: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对承租人所选定的租赁物件,进行以为其融资为目的的购买,然后再以收取租金为条件,将该租赁物件长期出租给该承租入使用。

融资租赁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是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金融工具,它把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紧密结合,融资与融物紧密结合。在现代金融产业中,融资占据着与银行、保险,信托,证券同样重要的地位,并有凌驾于这四者之上的趋势,其表现形式为融物,实质内容则是融资,特征主要表现为:

第一,租赁合同的关系分为三方,即出租人、承租人和供货人。三方当事人的相互关系是:由承租人指定设备与厂家并委托出租人代为融资,承租人直接与供货商洽谈选定所需设备,再由出租人出面购买设备,同时将所购设备出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粗人按期交付租金,以补偿出租人所支付的全部成本,利息和一定的利润。

第二,承租人对物件及供货的选定,是他自己的权利,不依赖于出租人的判断和决定,而且一般由承租人向出租人提出正式申请。

第三,出租人在一个不间断的较长租赁期限内,通过收取租金来收回全部投资及投资收益。融资租赁以承租人对设备的长期使用为前提,租期一般都确定为3年至5年,有的长达10年以上。

第四,融资租赁签订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同。出租人和承租人之间签订租赁合同,出租人与供货商之间签订购买合同,如果出租人资金不足的话,出租人与金融机构之间还要签订贷款协议。

二 中小企业选择融资租赁的理由

1 融资租赁中的出租人对承租人的财务、经营等信息的披露要求不高

出租人考虑项目可行性的因素主要有:承租人的诚信程度、投资项目的市场前景、技术发展速度等。这些信息基本外部化,容易获得,出租人在对这些信息做出技术分析后,就可以决定项目的可行性。

2 融资租赁能降低道德风险的可能性。融资租赁兼有融物融资的特点,以融物代替融资

由于设备通常具有特定用途,出租人变更其用途没有任何经济意义。同时因为租赁公司在租赁期限内拥有租赁物的所有权和收回租赁物后有翻新、处置租赁物的能力,所以融资租赁往往不需要承租人安排信用担保。

3 融资租赁更看重租赁物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是否足够支付租金

与贷款相比,融资租赁侧重于对未来现金流的考察,对承租人的资产负债要求不高,一些未在银行建立起信用的中小企业可获得发展所需要的中期设备融资,贷款须经层层审批,不符合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特点,而租赁手续简单,能帮助中小企业抓住转瞬即逝的商机。

4 融资租可大大缓解企业一次大额投资带来的资金压力

融资租赁的租金支付方式是在租赁期限内采取逐年分摊的形式,因而具有投资乘数效应,可以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这自然使得融资租赁成为中小企业最为现实的融资方式选择。

三 中小企业采取融资租赁形式的制约因素

1 租赁企业准入门槛高

目前租赁公司准入门槛很高,审批手续烦琐,制约着专业化公司的发展,使从事金融租赁业务的公司较少。同时,租赁公司因为准入困难,在选择业务伙伴时倾向于租赁价值大、利润高的大公司,对业务量大但是涉及金额和利润较少的中小企业缺乏兴趣。

2 政策法律规定有待明确

目前,融资租赁业务在政策制订和执行过程中存在模糊区域,法律上的模糊,给有针对性的鼓励性政策的制订带来了难度。政策法律的模糊,使应当成为中小企业重要融资渠道的融资租赁,机构较少、经营范围较窄、规模较小、发展速度缓慢,融资租赁行业自身的缺陷阻碍了它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促进。

3 中小企业社会信用缺失

由于没有明确的制度约束,人们的法律意识淡薄,信用环境较差,一些中小企业通过各种原因拒付或拖欠租金,缺乏信用,承租企业欠租,骗租现象严重。市场经济的运行是建立在较好的信用基础上的,融资租赁与一般商品交易和短期银行贷款相比,更需要社会信用的支持。因此,由于受法律不完善的影响,许多租赁公司在迫索欠租过程中,权益得不到保障,这给融资租赁的顺利实施和持续推行形成了巨大的障碍。

四 中小企业采用租赁融资的创新策略

要想有效解决融资租赁在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障碍,笔者认为必须对当前的融资租赁加以创新,基本创新策略如下:

1 放宽融资租赁市场准人条件

我国租赁公司市场准入条件严格,2000年6月人民银行颁布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规定融资租赁公司最低资本金为人民币5亿元,经营外汇业务的租赁公司还应有不低于5000万美元的外汇资本金,这一规定使得许多想参与融资租赁业的公司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到目前为止,融资租赁业务只局限在人民银行批准的融资租赁公司和外经贸部批准的外商投资租赁公司等几十家公司之内,而人民银行对融资租赁公司的审批相当谨慎,进入门槛相当高。大量租赁企业虽然都有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强烈愿望,也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却难以如愿以偿。这种状况使得能够开展融资租赁的公司数量过少,影响了这一行业的发展。所以,应设立各种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融资租赁公司,对不同的融资租赁公司设定不同的准入机制以降低融资租赁公司的准入门槛。大量有实力的融资租赁公司的存在是租赁业存在的前提和租赁市场发展的要素。只有存在着相互竞争的融资租赁公司,才便于中小企业进行选择。

2 允许商业银行参与融资租赁

目前,我国应建立以银行信贷资金优势为主导,以承租人的还款能力为支撑,以专业融资租赁公司的经营范围为借款和租赁运作平台,以专业租赁公司和设备厂商的设备处置专业能力为保障的信贷资金配置模式。这是一种不同于传统信贷结构的融资创新产品,是一种发挥了交易各方优势的融资结构,可以更好的保障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

2007年初,银监会对外了修订后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允许商业银行进入金融租赁业。目前,已有5家商业银行获批试点,建行与美国银行合资的租赁公司也已正式获批。银行介入租赁行业后,其资金实力以及目前充裕的流动性,使得租赁资金来源得到了保障。另一方面,在商业银行加强风险控制的同时,利用资金、信息以及信誉的优势,可以为租赁物的价值保障和变现能力发挥积极的影响,在制约租赁业发展的资金和风险控制方面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商业银行与租赁公司的合作将推动租赁业尤其是融资租赁的发展。租赁公司引进银行信用,实际上是充当了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的融资中介,另一方面银行也是租赁公司和企业间的中介。

篇7

关键词:融资租赁 资产证券化 风险控制

根据国际统一私法协会《融资租赁公约》的定义,融资租赁是指这样一种交易行为:出租人根据承租人的请求及提供的规格,与第三方(供货商)订立一项供货合同,根据此合同,出租人按照承租人在与其利益有关的范围内所同意的条款取得工厂、资本货物或其他设备(以下简称设备)。并且,出租人与承租人(用户)订立一项租赁合同,以承租人支付租金为条件授予承租人使用设备的权利。

我国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准则(租赁)对融资租赁的定义为“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相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其所有权最终可能转移,也可能不转移。”

融资租赁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融资租赁的行为是20世纪80年代初从日本引进的,以1981年中日合资的中国东方租赁有限公司成立为标志,经过二十多年时间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回顾这些年,我国的融资租赁业的发展是曲折的,大致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开始—高速膨胀—行业停滞整顿—规范化发展。在高速膨胀的阶段,融资租赁业对我国的整个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引进外资和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加快中小企业的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总体来看,我国的融资租赁业的发展与国际水平还有差距。

资产证券化这种金融创新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信贷资产的流动性,对于融资租赁机构来说,绝大多数资产是以应收租金的形式存在的。如果将这些资产通过证券化方式进行运作,无疑会大大缓解公司的资金压力,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也会得到很好的解决。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合理调整公司的信贷资产结构,提高财务安全性。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实施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是指以租赁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租金)为支持,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进行融资,并将租赁资产的收益和风险进行分离的过程。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基本过程可描述如下,由融资租赁公司将预期可获取的稳定的现金收入的租赁资产,组成一个规模可观的“资产池”,然后将这个“资产池”销售给专门操作资产证券化的“特殊目的载体”(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由SPV以预期的租金收入为保证,经过担保机构的担保和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向投资者发行证券,筹集资金。

(一)运作机理

1.隔离风险机理。本质上讲,租赁资产证券化是租赁公司以可预期的现金流为支持而发行证券进行融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现金流剥离、风险隔离和信用增级构成了租赁资产证券化操作的核心。隔离风险机制是金融资产证券化交易所必要的技术,它使租赁公司或资产证券化发起人的资产风险、破产风险等与证券化交易隔离开来,标的资产的风险不会“传递”给租赁资产支持证券的持有者。

2.组合资产机理。组合资产机理是指依据大数定律,将具有共同特征的租赁资产汇集成资产池,虽然并不消除每笔租赁资产的个性特征,但资产池所提供的租赁资产多样性可以抑制单笔租赁资产风险,整合总体收益。组合资产机理是租赁资产证券化运作的基础。

3.配置资源机理。配置资源机理是指将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实现多方共赢。配置资源机理是租赁资产证券化运作的推动力。就租赁公司而言,可以通过租赁资产证券化,提高资产的流动性,改善自有资本结构,更好地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就证券化特设机构SPV而言,可以通过收购租赁资产,发行LBS,从中获利;就投资者而言,可以获得新的投资选择机会和较高的收益。而承销、评级、担保等中介机构参与租赁资产证券化运作也可以扩大业务领域,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模式选择

美国等国家资产证券化的成功经验表明,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的模式主要有三种:表外模式、表内模式和准表外模式。

1.表外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融资租赁公司将融资租赁资产经过整理分类后“真实销售”给SPV,真正的实现了风险隔离。SPV合法持有资产后,将它们重新组合建立“资产池”,经过担保机构对该证券产品进行担保,再经过信用评级机构对该证券产品评级后,通过券商发行,最后在证券市场上流通买卖。

2.表内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融资租赁公司并不需要将融资租赁资产出售给SPV,而是将其融资租赁资产继续留在公司内,即债权资产仍留在融资租赁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由融资租赁公司自己以融资租赁资产为抵押发行抵押债券。融资租赁公司虽然能筹集到资金,但租赁资产还留在租赁公司,那么公司就有产生风险的可能,表内模式并没有起到风险隔离的作用。

3.准表外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融资租赁公司成立全资的或控股子公司作为SPV,然后把融资租赁资产“真实销售”给SPV子公司,经过该子公司的一系列操作,再经过相关的机构进行信用增级和信用评级,最后将该证券在证券市场发行。

表外模式相比较表内模式,租赁资产真实销售,融资租赁公司和租赁资产脱离关系,完全实现了风险隔离,融资租赁公司面临的风险更小;准表外模式和表外模式相比,融资租赁公司得成立一家子公司作为SPV,但是融资租赁公司可能对SPV的业务并不擅长,自己经营SPV难免会有风险。通过对比表明,表外模式具有很大的优势,也是最适合我国的情况。

(三)过程设计

第一步,融资租赁资产的分离。融资租赁公司将融资租赁资产按不同的期限不同的规模进行归类整理,以备出售给SPV。第二步,SPV的

设立。SPV是为发行资产支持证券而专门注册成立的一个具有法人地位的作为证券化机构的实体,本文假设SPV设立在国外。第三步,出售融资租赁资产。融资租赁公司将租赁资产整理后合法的出售给SPV,由SPV运作资产支持证券。第四步,担保机构提供担保。发行这种资产支持证券时,得寻找一家公司对租赁债权给予一定的担保、支持,从而提高债券的信用等级,吸引投资者购买证券。第五步,信用评级机构进行评级。一般来说,各种债券的发行都需要有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信用评级机构对这种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定,从而扩大债券的影响,提高投资者的投资欲望。第六步,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BS)。证券公司根据该证券的实际情况编制发行说明书,向发行对象阐明发行证券的性质、数量、面值、认购方式、回报率、回报方式、内在风险、市场交易等相关内容,并向有关的主管部门申请发行登记,经许可后向社会公开发行。第七步,证券交易。投资者购买证券后,可以持有至到期日结清本息,也可以在证券市场出售兑现。第八步,租金的管理。受托人(一般为信托公司)接受委托管理租赁资产,按期收取租金,并在证券到期之后,向投资者支付本金和利息。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的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

从2007年开始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至今已经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风暴。使很多人谈资产证券化色变,原因是美国次贷就是资产证券化的一种形式。可见资产证券化也会给银行、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比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资金池的质量与价格风险等。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也同样会面临这些风险 。但资产证券化是近年来世界 金融 领域最重大的和发展最快的金融创新,它不仅是一种金融工具的创新,而且是金融市场创新和金融制度创新,极大地促进了一国金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因此,我们并不能因为害怕风险而放弃这种优质的金融创新,完全可以在总结我国资产证券化探索中的实践经验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良好的资产证券化环境和提高监管质量来防范风险。

(一)构建良好环境

建立健全资产证券化的法律体系。需要尽快制定《资产证券化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SPV的法律地位、性质、行为能力、证券发行、二级市场转让流通、投资主体、证券化资产的真实出售、破产隔离,以及相关的 会计 、税务、土地注册、抵押、披露等制度做出明确的规定。只有这样,才能使资产证券化业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范运作、降低风险。

选择信用高、实力强的金融机构作为SPV。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增级制度与评级中介机构。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营造资产证券化的市场基础。加强国际合作,打造资产证券化的国际渠道。

(二)强化业务监管

资产证券化衔接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其涉及部门众多。而我国财政部、央行、银监会、证监会等如何形成合力,达成共享利益、共同监管的局面,这是防范资产证券化风险、推动资产证券化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1.监管理念。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动态博弈。从博弈论观点来看,金融机构与监管当局好似跷跷板的双方,他们不断地适应彼此,形成“管制——创新——放松管制或再管制——再创新”的辩证形式,共同推动金融深化和发展的过程。

激励相容。金融监管成为金融创新动因的重要条件是激励相容、鼓励创新的监管理念。监管应当是符合和引导而不是违背投资者和银行经理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风险导向性的审慎监管。风险导向性的审慎监管强调动态和更富灵活性的监管,提高监管的风险敏感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资产证券化引入内部评级法其目的就在于增强资本充足率的市场敏感性。并提出监管当局可以视风险转移程度对资本重组要求进行灵活调整等方面都体现了风险导向性的监管理念。

2.监管的主体和目标、方式和内容。监管主体和目标。对于资产证券化的监管机构,美国为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监管目标是保护投资者利益,以促进市场的形成、发展和完善。监管方式和内容。在监管方式上,美国、日本和韩国均为市场为主导的集中监管模式,实行注册登记制。我国资产证券化监管方式也应该是市场为主导的集中监管模式,就目前的实际看,实行注册登记制尚有困难,可以实行审批或审核制。在监管内容上,我国监管的内容包括主体资格的认定、证券化品种、交易结构的审查、资产池技术性指标的审查、各种合约关系结构的审核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审查信息披露的全面性、真实性、准确性与及时性。

参考文献:

1.赵宇华.资产证券化原理与实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篇8

关键词:资产有效配置;风险控制;价值提升

一、资本成本的内涵

资本成本是企业在市场条件下,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具体包括使用费用和筹资费用两部分。其中:使用费用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因使用资金而支付的费用,如向股东支付的股利、向银行支付的贷款利息、向债券持有者支付的债券利息等;筹资费用是指企业在筹资过程中为获取资金而支付的费用,如向银行借款时需要支付的手续费、因发行股票债券而支付的发行费用等。

二、合理运用应付账款时间价值,在不影响企业信用的条件下合理控制应付账款

对于产业性企业而言应付账款是一种重要的短期筹资方式,公司从供应商那里得到信用,使用延期支付条款,以期达到预期的筹资效果,企业在无偿占用供应商资金时,不但可以缓解自身对短期资金的需求,还可以有效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并为公司节省短期筹资成本而不需支付对价,而短期债务的筹资成本虽然低于长期债务,但风险却高于长期债务,从而降低了财务风险。同时也应该看到应付账款作为一种不稳定的短期筹资手段,公司应把应付账款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方面,树立应付账款的管理理念。要求企业具有良好的信用机制以便商业信用的提供方对公司的财务状况满意从而不收紧支付条件。

三、规范应收账款信用管理,适度运用应收账款质押筹资

应收账款质押筹资是企业将应收账款债权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抵押并获得贷款的行为,是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融资手段。但目前金融机构对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企业的信用等级要求过高。目前,银行普遍认为中小企业缺乏规范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机制,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和实际价值难以认定。为降低风险,银行对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企业的信用等级比照银行授信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行管理,提高了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企业的准入门槛,鉴于此企业应提高应收账款信用风险控制管理意识,针对应收账款的性质、产生的成本以及可能发生的应收账款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严格客户资信等级,建立应收账款风险评估制度,建立独立的公司信用管理部门严格执行公司信用政策,负责客户风险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坏账处理,实现对应收账款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风险控制。以达到通过应收账款管理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在扩大销售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筹资成本,最大限度的实现应收账款投资收益的目标。

四、对于大额设备购置,采用融资租赁方式,避免一次性大额资本性支出。

由租赁公司筹资购买企业选定的设备再租给企业使用,因此,企业避免了一次性的巨额资本性支出,资金的支付滞于资产的使用,有利于充分发挥资金的时间价值,以较低的成本提高了生产能力,避免了资金不足对生产能力的制约。融资租赁可以与多种融资方式相配合,将融资租赁与银行贷款配合使用,利用银行贷款融资主要解决企业对短期流动资金的需求,利用融资租赁解决以技术改造为主的长期资金融通。避免动用流动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和基础项目建设所造成的财务风险。同时在税收上,我国现行税制规定:企业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和设备等按租赁协议或合同确定的价款,加上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以及投入使用前发生的利息支出和汇兑损失后的价值计提。事实上,承租人并没有为购置设备一次性花费巨额资金,但可以在税前将这笔资金计提折旧,这就给承租人安排了很大的财务空间,具有明显的节税效应。对承租人而言,融资租赁成本表面上高于信贷资金成本,但与其延迟缴纳所得税、降低负债比例、节省筹资时间所获得的市场先机而言,承租人的获益是十分显著的。

五、筹资流动性风险控制

企业必须严格控制筹资状态,以便尽量减少筹资流动性损失的可能性。特别对于非常依赖不稳定的短期融资的企业来说尤为重要。需要建立有效控制来确保筹资渠道多样化及资金有效保障。因此公司应该选择灵活的筹资方式以期取得最低的筹资成本的最佳综合筹资方案。创建一个平衡的筹资计划。

1.限制来自任何单独的贷款方或者投资者的数额,公司需把这种依赖程度尽量最小化,避免公司未来陷入筹资的流动性风险。

2.对于有选择权的资金到期(比如应付账款)必须适当的错开安排,交错安排可以减少对资金应急性拨付的财务风险,从而减少筹资的流动性风险。

3.严格约束到期债务,使企业不至于陷入财务风险及信用危机。企业应在筹资持续期间与所关联目标资产相联系,考察筹资期限和目标资产偿还进度。

4.监控资产与筹资的投资组合(资产的到期状态、比较大的头寸及到期头寸、“问题资产”及无抵押资产)。

六、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不仅影响到企业近期的生产经营状况,更对企业长期的生存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企业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能给企业的投资者带来现金流,因而,企业价值是以未来预期各投资者的现金流量现值之和来度量的。而企业价值与预期报酬成正比,与预期风险成反比。所获得的报酬越大,所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大,风险的增加又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状况和获利能力。因此,企业只有具有良性的运营资金流量,结合适当的筹资渠道,将资产负债结构保持适度比例才能在市场条件下控制财务风险,同时企业的价值也只有在其报酬与风险达到较好的均衡时才能达到最大。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风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有效资产管理[美].威廉 J.伯恩斯坦.著

[2]流动性风险[美]埃里克・班克斯.著

篇9

但是,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仍面临不少阻碍,其中缺乏资金的问题最为明显。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诸多中小企业出现效益下滑、亏损增加、增速减缓的状况,再加上国家采取审慎金融政策,对企业融资的审批更加严格,使得广大中小企业缺乏资金的困难更为突出。

当前,中小企业要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必须要解决融资难的问题。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资产积累较少,资信等级较低,难以得到银行资金的支持,因此可以拓宽融资思路,采用融资租赁等现代融资工具。融资租赁是由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和供货人的选择或认可,将从供货人处取得的租赁物按合同约定出租给承租人使用,并向承租人收取租金的一种高效的融资方式。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应用融资租赁的研究,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探讨了中小企业有效利用融资租赁的方式和可行性。

一、融资租赁应用研究

融资租赁又称为金融租赁、购买性租赁或现代租赁,是目前国际上使用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租赁形式,也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融资方式。此外,融资租赁也企业实行资产运营,拓展多元业务,分散投资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融资租赁比较优势 与传统融资方式相比,融资租赁具有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

(1)方便快捷。融资租赁将“融资”和“融物”两个程序合二为一,从而简化了信用审查手续,节约了融资时间,有利于中小企业迅速获得租赁物使用权,抓住市场机会。

(2)门槛较低。融资租赁对承租企业的综合效益和历史信用的要求相对较低,只要其融资项目的效益和现金流状况达标即可,从而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

(3)还款灵活。融资租赁可根据承租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现金流状况灵活制定还款计划和调整还款额度,有利于承租企业保持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

(4)成本低廉。虽然融资租赁的租金利率高于银行贷款利率,但由于租金中包含了项目评估、设备选购等费用,因此综合来看,融资租赁成本较为低廉。

(5)税收优惠。承租企业可根据国家提供的优惠政策对租赁的设备加速折旧,从而可以享受到减免所得税、获得财政补贴的优惠,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6)规避风险。由于融资租赁还款期限几乎等于租赁物的物理使用期限,因此承租企业可以将融资风险在较长时间内分摊,如在订立合同时可一次性确定租金率变化幅度,从而避免租金剧烈变动,影响企业的现金流。

(7)提升信用。由于融资租赁不会体现在承租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因此对企业的财务资信状况影响较小,再加上企业还款压力不大,有利于中小企业建立良好的信用,进一步扩大融资规模。

(8)盘活资本。融资租赁兼具融资与促销功能,在经济形势较好时可以将固定资产转化为流动资产,增加现金流;在经济形势较差时可以促进企业销售,增加产品销量,有利于盘活中小企业存量资本,更有效发展壮大。

(二)融资租赁操作形式 与传统融资方式相比,融资租赁具有灵活多变的操作形式:

(1)直接融资租赁,即由出租企业筹措资金,按照承租企业的要求向供货商购买设备并支付贷款,再将购买的设备即时出租给承租企业并收取租金。这是最基本最直接的融资租赁形式,由出租企业独力筹措资金并承担风险,在各国租赁实践中应用广泛。

(2)转融资租赁,即由一家或多家信用状况良好、与租赁双方企业有良好业务往来的第三方企业作为租赁中介联系出租企业与承租企业,从而分担融资风险,提高融资租赁项目的达成。这种形式中间过程复杂,耗费时间较长,适用于信用状况较差或初次进行融资租赁的企业。

(3)售后回租融资租赁,即由承租企业将实物资产出售给出租企业,然后在不转移实物资产的情况下从出租企业直接回租出售的实物。这种形式基本不影响承租企业对实物资产的使用,有利于中小企业将既有实物资产变更为金融资产,改变企业资产结构,提高资金流动性。

(4)杠杆融资租赁,即将信托和融资结合起来,出租企业只需投入有限资金,便可通过发行信托凭证从金融机构筹措贷款,用于购买设备出租,并将租金首先用于归还银行贷款。这种形式多用于采购飞机、轮船等大型设备的融资租赁项目。

(5)捆绑式融资租赁,又可称为三三融资租赁,即承租企业、出租企业、供货商三方各承担租赁标的成本的三分之一,共同完成融资租赁项目。这种形式有利于平摊融资成本,降低出租企业的投资风险。

(6)抽成式融资租赁,即根据承租企业收益状况可灵活确定每期支付租金的额度,主要适用于一些资金回笼周期较长、现金流稳定且具有一定垄断性质的融资租赁项目。这种形式有利于减少中小企业的还贷压力,维持良性运转。

(7)销售式融资租赁,即承租企业将其产品作为租金直接返还给出租企业。这种形式将融资与销售结合了起来,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产品销量,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

(8)供货商融资租赁,即租赁设备的制造商或经销商为承租企业提供融资租赁服务,承租企业可通过租赁而不是购买的方式从供货方处获得设备的使用权。这种形式实际上将租赁与销售过程合二为一,有利于扩大租赁设备销量。

(三)融资租赁实践应用 我国现代意义的融资租赁行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最早从外商投资租赁公司发展而来,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初期探索阶段、艰难发展阶段、法制规划阶段、成熟发展阶段。到2006年,我国的融资租赁业务领域已延伸至公交、城建、医疗、航空、IT等产业,总资产超过159亿元人民币,租赁资产占总资产的80%以上,平均资本充足率达到30%以上。

我国民航业成为融资租赁业的典型受益者。在利用融资租赁之前,我国民航业最先进的机型是前苏联制造的A-154。通过融资租赁,我国到2000年底共引进波音、空客等先进客机计365架,利用外资达189亿美元,同时还通过经营性租赁引进飞机117架。通过租赁方式获得的民航动力相当于当年我国全部民航动力的65.3%。可见,融资租赁迅速提升了我国的航空运输能力,加快了我国民航业与国际先进的接轨。

融资租赁是我国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的重要途径。根据统计资料显示,1980至1995年,融资租赁公司支持了包括纺织、轻工、能源、通讯、运输、机械、电子和化工等行业的数千家企业的6000多个技术改造项目。通过融资租赁方式,我国很多轻纺企业,如石家庄第六棉纺织厂、青岛国棉六厂,在短期内实现了生产设备的升级换代,提高了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1990年后,融资租赁公司加大了对能源和邮电两个行业的投入,吉林化工、辽河油田等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纷纷利用融资租赁提高了生产能力,增强了企业实力。

融资租赁是我国利用外汇资源的重要补充渠道。在国内融资租赁市场上,中外合资租赁公司所占比重最大,由于这些租赁公司的业务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外,主要服务对象是国内的中小企业,因此为广大中小企业有效利用外资提供了重要途径。据世界租赁年报统计显示,从1980年到1995年,中外合资租赁公司共为我国近4100家国有、合资及乡镇企业融通外汇资金50亿美元,占我国利用外资总额的10%以上,云南红塔集团、小天鹅集团、万向集团等当代著名企业的发展壮大都与融资租赁密切相关。

(四)融资租赁风险控制 作为一种金融服务,融资租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然存在一定风险,主要有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1)内部风险:一是融资租赁涉及对象较多(至少4个),操作过程复杂,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形成了一定的融资风险;二是融资租赁涉及的合同较多,约定的条款较为复杂,容易互相制约,降低对风险的控制;三是融资租赁的资金占用时间较长,回笼速度较慢,从而增加了获得收益的不确定性;四是融资租赁的风险转移渠道比较狭窄,使得出租方往往面临流动性困难。

(2)外部风险:从目前来看,我国的融资租赁行业发展还不成熟,某些企业利用法律和政策漏洞大肆占用融资租赁的设备或资金,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仍有待于进一步的健全。

分析认为,在融资租赁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出租方、承租方、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担保方、供货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其中,出租方与承租方的信息不对称是产生融资租赁风险的主要根源。因此,要控制融资租赁风险,必须有效降低出租方与承租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在数学方法上,可利用方差、标准差工具,通过度量实际回报相对于预期回报的离散程度大小来确定融资租赁风险的大小。具体可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对于单一投资组合的融资租赁:用F(x)表示某项融资租赁投资的预期回报,用xi表示投资在第i种情况下的回报,用t(xi)表示回报在第i种情况下出现的可能性,则融资收益风险的方差为:?滓2=■[xi-F(x)]2t(xi)。

可见,在单一组合的融资租赁情况下,要有效降低投资风险,必须首先降低融资各阶段的信息不对称度,力争各阶段收益均衡且接近预期目标。

第二,对于多种投资组合的融资租赁:用αi表示i投资的风险收益,用?茁i表示i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用rij表示任意两种投资组合收益的相关系数,则融资收益风险的总方差可表述为:?滓2=■■αi?茁iαj?茁jrij。

rij在(-1,1)之间的区间波动:当rij接近1时,投资组合对风险的控制作用越来越小;当rij等于0时,投资组合互相独立,基本不影响投资收益波动;当rij接近-1时,投资组合的方差小于单个收益的方差之和,即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可有效降低。可见,只要有效搭配融资租赁投资组合,便可在不影响整体收益的前提下有效规避投资风险。

二、融资租赁应用实证分析

融资租赁应用实证分析,具体如下:

(一)成本优势分析 A公司需要购入一台价值100万的设备,该设备折旧年限为8年,残值预计为5万,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该公司可选择两种方式购置设备:

一是一次性支付全部货款100万元;

二是通过融资租赁方式,首付30万元,租期为3年,按等额年金法每月付租22161元,租金利率为8.694%,手续费为1.5%。

两种操作方式的具体情况见表1。

在这个案例中,一次性付款购置设备的总成本为1000000元,综合考虑税收节约及资金时间价值,净成本现值为849397元。融资租赁购置设备的总成本为1112796元,净成本现值为796294元,与前者相比,可实际节约资金53103元。

另外,按照一次性付款方式购置的设备须按规定年限折旧,3年累计折旧仅为356250元。而按照融资租赁方式购置的设备可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加速折旧,3年累计折旧可达950000元。与前者相比,折旧额增加了593750元,按照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计算,意味着承租企业可减少所得税支出148437.5元。

显然,与一次性付款(或从金融机构贷款)购买设备相比,融资租赁不仅可以降低实际成本,而且可以让企业通过税前还贷、加速折旧、延迟纳税等方式获得额外的资金流,优势十分明显。

(二)风险控制分析 B公司为一家提供融资租赁服务的企业,其下属公司有一家为机械设备供应商,为帮助某中小企业从下属公司购买一台价值为485万的生产设备,扩大中小企业的生产能力,同时促进设备销售,特制定了表2所示的融资租赁方案:

在这个案例中,融资租赁公司根据承租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资金能力、信用状况、盈利能力、抵押资产等具体状况,将首付比例确定为29.45%,以贷款全额为标准确定分期等额偿还贷款的利息率为12.65%(按照等额本息还贷利率公式计算),采用基于每期复利计息的年金法计算得出每期应偿还租金11.92万元(按照等额年金法后付租金公式计算),并要求承租企业在首付时预付3个月租金,从而即可将整个偿债周期的实际利率降低1.4个百分点,又可有效规避承租企业延期支付租金的风险。通过上述分析结果可以发现,通过对操作流程的风险控制,融资租赁完全可以达到“共赢”的效果。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融资租赁无疑是一种适合于我国中小企业的理想融资方式。我国政府应尽快研究出台合理政策,加快发展融资租赁行业,大幅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吕小青:《融资租赁――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渠道》,《浙江经济》2003年第21期。

[2]钱洁、陈建明:《中小企业融资租赁探讨》,《财会通讯》2009年第1期。

[3]沙泉:《深入探索租赁业的变化与发展》,《金融时报》2000年9月9日。

[4]王海之:《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问题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01年第9期。

[5]韩茂淑:《中小企业融资租赁方式的比较和选择》,《市场周刊》2004年第11期。

篇10

融资租赁企业监督管理办法完整版全文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我国融资租赁业健康发展,规范融资租赁企业的经营行为,防范经营风险,根据《合同法》、《物权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及商务部有关规定,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融资租赁企业是指根据商务部有关规定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企业。

本办法所称融资租赁业务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交易活动。

融资租赁直接服务于实体经济,在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企业技术升级改造、设备进出口、商品流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推动产融结合、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手段。

第三条 融资租赁企业应具备与其业务规模相适应的资产规模、资金实力和风险管控能力。申请设立融资租赁企业的境外投资者,还须符合外商投资的相关规定。

第四条 融资租赁企业应配备具有金融、贸易、法律、会计等方面专业知识、技能和从业经验并具有良好从业记录的人员,拥有不少于三年融资租赁、租赁业务或金融机构运营管理经验的总经理、副总经理、风险控制主管等高管人员。

第五条 融资租赁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规章和本办法的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第六条 商务部对全国融资租赁企业实施监督管理。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负责监管本行政区域内的融资租赁企业。

本办法所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

第七条 鼓励融资租赁企业通过直接租赁等方式提供租赁服务,增强资产管理综合能力,开展专业化和差异化经营。

第二章 经营规则

第八条 融资租赁企业可以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条件下采取直接租赁、转租赁、售后回租、杠杆租赁、委托租赁、联合租赁等形式开展融资租赁业务。

第九条 融资租赁企业应当以融资租赁等租赁业务为主营业务,开展与融资租赁和租赁业务相关的租赁财产购买、租赁财产残值处理与维修、租赁交易咨询和担保、向第三方机构转让应收账款、接受租赁保证金及经审批部门批准的其他业务。

第十条 融资租赁企业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应当以权属清晰、真实存在且能够产生收益权的租赁物为载体。

融资租赁企业不得从事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受托发放贷款等金融业务。未经相关部门批准,融资租赁企业不得从事同业拆借等业务。严禁融资租赁企业借融资租赁的名义开展非法集资活动。

第十一条 融资租赁企业进口租赁物涉及配额、许可等管理的,应由购买租赁物方或产权所有方按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融资租赁企业经营业务过程中涉及外汇管理事项的,应当遵守国家外汇管理有关规定。

第十二条 融资租赁企业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真实记录和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第十三条 融资租赁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形成良好的风险资产分类管理制度、承租人信用评估制度、事后追偿和处置制度以及风险预警机制等。

第十四条 为控制和降低风险,融资租赁企业应当对融资租赁项目进行认真调查,充分考虑和评估承租人持续支付租金的能力,采取多种方式降低违约风险,并加强对融资租赁项目的检查及后期管理。

第十五条 融资租赁企业应当建立关联交易管理制度。融资租赁企业在对承租人为关联企业的交易进行表决或决策时,与该关联交易有关联关系的人员应当回避。

融资租赁企业在向关联生产企业采购设备时,有关设备的结算价格不得明显低于该生产企业向任何第三方销售的价格或同等批量设备的价格。

第十六条 融资租赁企业对委托租赁、转租赁的资产应当分别管理,单独建账。融资租赁企业和承租人应对与融资租赁业务有关的担保、保险等事项进行充分约定,维护交易安全。

第十七条 融资租赁企业应加强对重点承租人的管理,控制单一承租人及承租人为关联方的业务比例,注意防范和分散经营风险。

第十八条 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租赁物的权属应当登记的,融资租赁企业须依法办理相关登记手续。若租赁物不属于需要登记的财产类别,鼓励融资租赁企业在商务主管部门指定的系统进行登记,明示租赁物所有权。

第十九条 售后回租的标的物应为能发挥经济功能,并能产生持续经济效益的财产。融资租赁企业开展售后回租业务时,应注意加强风险防控。

第二十条 融资租赁企业不应接受承租人无处分权的、已经设立抵押的、已经被司法机关查封扣押的或所有权存在其他瑕疵的财产作为售后回租业务的标的物。

融资租赁企业在签订售后回租协议前,应当审查租赁物发票、采购合同、登记权证、付款凭证、产权转移凭证等证明材料,以确认标的物权属关系。

第二十一条 融资租赁企业应充分考虑并客观评估售后回租资产的价值,对标的物的买入价格应有合理的、不违反会计准则的定价依据作为参考,不得低值高买。

第二十二条 融资租赁企业的风险资产不得超过净资产总额的10倍。

第二十三条 融资租赁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按时缴纳各种税款,严禁偷逃税款或将非融资租赁业务作为融资租赁业务进行纳税。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商务部及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商务部有关规定,依法履行监管职责。

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在履行监管职责的过程中,应依法加强管理,对所知悉的企业商业秘密应严格保密。

第二十五条 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融资租赁企业的监督管理,对企业经营状况及经营风险进行持续监测;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按照监管要求和职责配备相关人员,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监管人员监管水平。

第二十六条 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建立重大情况通报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及时、有效地处置融资租赁行业突发事件。

第二十七条 在日常监管中,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当重点对融资租赁企业是否存在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进行严格监督管理。一旦发现应及时提报相关部门处理并将情况报告商务部。

第二十八条 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要定期对企业关联交易比例、风险资产比例、单一承租人业务比例、租金逾期率等关键指标进行分析。对于相关指标偏高、潜在经营风险加大的企业应给予重点关注。

商务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委托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协助了解有关情况。

第二十九条 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于每年6月30日前向商务部书面上报上一年度本行政区域内融资租赁企业发展情况以及监管情况。如发现重大问题应立即上报。

第三十条 商务部建立、完善全国融资租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对融资租赁企业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状况等情况进行了解和监督管理,提高融资租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

第三十一条 融资租赁企业应当按照商务部的要求使用全国融资租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如实填报有关数据。每季度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填报上一季度经营情况统计表及简要说明;每年4月30日前填报上一年经营情况统计表、说明,报送经审计机构审计的上一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含附注)。

第三十二条 融资租赁企业变更名称、异地迁址、增减注册资本金、改变组织形式、调整股权结构等,应事先通报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外商投资企业涉及前述变更事项,应按有关规定履行审批、备案等相关手续。

融资租赁企业应在办理变更工商登记手续后5个工作日内登录全国融资租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修改上述信息。

第三十三条 商务主管部门要重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鼓励行业协会积极开展行业培训、从业人员资质认定、理论研究、纠纷调解等活动,支持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和依法维护行业权益,配合主管部门进行行业监督管理,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第三十四条 融资租赁企业如违反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本办法相关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商务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xx年10月1日起施行。

融资租赁公司是什么融资租赁公司是服务于金融、贸易、产业的资产管理机构。传统租赁以承租人租赁使用物件的时间计算租金,而融资租赁以承租人占用融资成本的时间计算租金。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一种适应性较强的融资方式,是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新型交易方式,由于它适应了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在20世纪60~70年代迅速在全世界发展起来,当今已成为企业更新设备的主要融资手段之一,被誉为朝阳产业。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这种业务方式后,二十多年来也得到迅速发展,但比起发达国家来,租赁的优势还远未发挥出来,市场潜力很大。

融资租赁(Financial Leasing)又称设备租赁(Equipment Leasing)或现代租赁(Modern Leasing),是指实质上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风险和报酬的租赁。资产的所有权最终可以转移,也可以不转移。

融资租赁经中国银行业监管管理委员会批准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单位和经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主管部门批准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开展的融资租赁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