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风险评估范文

时间:2023-03-18 19:12: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风险评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风险评估

篇1

预防性维护是指在设备服役期间,为了减少设备故障率,在设备故障发生之前就采取的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包括:设备的检查、检测和性能测试、基于风险的检查间期以及常规护理等内容。设备的检查流程应该基于以下需求:设备的维护要求、风险分类、设备的功能和故障的发生历史[1-2]。预防性维护并不能预防随机故障,特别是与电子装备和低风险设备(不像高风险设备一样需要相同频率或密集度的性能验证)相关的随机故障。医疗设备应进行风险评估,以决定测试的频率。如果1台设备的测试频率过长,它可能会在下次定期维护之前出现故障或产生错误结果。反之测试过于频繁,本来可以更好地用于维护其他设备的时间就被浪费了[3]。临床医学工程师的工作,是要在定期功能性测试和医疗设备安全使用所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2基于风险评估的预防性维护周期

为了建立有效的维护方案,必须先决定检查频率[4]。应该将重点放在对医疗仪器持续安全运转产生影响的设备上。Vermont大学已经开发了一套风险评估系统用来决定维护的频率[5]。该系统认为预防性维护周期是根据风险、要求、后勤保障和设备历史4项因素综合确定的,这些风险包括设备的功能、与设备使用相关的有形风险、与患者安全相关的设备历史、对生命支持设备还需要进行特别的确认[6-7]。Vermont大学的基于风险的检查评分系统。

3维护周期确定的运作实例

为了说明基于风险的检查评分系统的具体应用,列举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和高频电刀2个实例。应用表1得到的评分结果。血氧饱和度仪是非介入监测血氧浓度水平的设备。因它是对患者进行直接监护的,其临床功能评分为3分;设备故障可能会导致不适宜的治疗方案,如患者血氧浓度不够,或者失去对血氧浓度的监控,其有形风险为3分;从故障历史上讲,血氧饱和度仪的故障难以预料,而且突发的问题通常在定期测试时不易被发现,因此问题避免概率应该评2分;历史资料没有记录与血氧饱和度仪相关的事故,对该设备并没有任何具体的设备维护的要求,故事故历史和制造商/管理部门的要求的分数都是1分。最终血氧饱和度仪的总分为10分[9],据此该设备定为年度检验。高频电刀是利用高频电流切割或破坏组织的设备[10]。因该装置是用于直接治疗病人的,其临床功能类别评4分;该设备故障可能造成病人的严重伤害,有形风险评4分;从故障历史上讲,电刀出现的故障难以预料,而突发的问题通常在定期测试时不易发现,问题避免概率评2分;历史资料显示,存在电刀故障导致病人事故的历史,事故历史评2分;由于对这些设备维护没有具体规定,制造商/管理部门规定评1分。高频电刀的总分为13分[11],据此该设备定为半年检验1次。应注意设备仅仅是按照通用设备类型进行评分。并没有具体到某种设备型号。风险评分准则仅仅是用来确定预防性维护周期的一个工具。如果对某个特定型号的设备。有不同于相同类型的其他型号设备的特殊测试或维修要求时,则针对个别情况维修时间应作调整[12]。

4维护方案有效性的评沽

对预防性维护方案有效性的评估应从以下几点出发:(1)预防性维护周期应每年进行审查,审查工作主要是对维护历史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以便根据具体情况或新的规定或准则进行相应的调整[13]。(2)在定期性能检测时经常发现问题或有较高故障率的设备,可能需要更频繁的检查。同时,随着医疗器械的可靠性不断提高,在功能性测试中发现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少。此外,随着电子控制器件逐渐取代机械系统,较新的技术往往对预订零备件的需求越来越少。例如现在的全身麻醉机采用电子流量控制元件,与采用的机械式针阀组件的设备相比,不但准确度更高,而且零件磨损较轻,可以不再频繁检查。(3)除了在功能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其他类型的设备问题也应被追踪。不能重现的设备问题和使用操作不正确产生的问题,都表明临床人员需要在如何正确使用设备方面接受更多的培训。若出现设备的摆放或清洁及使用不当的情况,则表明需要更多的员工教育或改变临床应用方案,例如当呼吸机出现需要更换管道和过滤器的问题时,则该设备在维修周期应该进行重新评估,或需要进行更多的技术培训。(4)性能标准应该是明确和合理的,而且要确保满足地方性法规。

5结语

篇2

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医疗结果除受病情程度束缚外,医疗干预行为是决定病情发展方向和转归的重要因素。ASA麻醉病人风险等级评估虽量化了病情指标,但却忽略了医疗干预行为因素。正确的医疗干预行为可以促使病情向痊愈转归,而错误的医疗干预行为则促使病情恶化。将ASA麻醉病人风险等级评估与医疗干预行为的能力等级评估有机结合,可能会得出更为全面的麻醉前风险评估。医疗能力中的“知”是指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知”为完全认知,包括医学对该疾病的完全认知,以及医疗者对该疾病医学理论的完全认知,“半知”为模糊认知,包括医学对该疾病的不完全认知,或医疗者对该疾病的已认知医学理论的不完全认知。“无知”为不知,包括医学对该疾病的不认知,或医疗者对该疾病的已认知医学理论的不认知。“为”是指对疾病的医疗能力,它涵盖有三个层面的含义:1)有现行公认成熟的麻醉方案;2)有工作环境的支持,包括软、硬件的支持;3)娴熟的个人麻醉技术,以及认真的工作态度。“有为”是指同时具备上述三项条件;“难为”是指仅具备上述两项条件;“无为”是指同时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条件不具备;“无畏”是指无知下的莽撞医疗行为。在“风险值=病情等级值×医疗能力等级值×风险系数值”公式中,病情等级值是一个恒量,而医疗能力等级值则是一个变量,风险系数值随医疗能力等级值的变动而升降,医疗能力等级的提升,风险系数值随之变小,麻醉风险值降低。在临床麻醉处置高危病人时,较高的医疗能力有可能降低麻醉风险范围低限值,为临床麻醉提供可指导性医疗活动空间。当然,低劣的医疗能力不可避免的会增大病人的麻醉风险。这就要求麻醉工作者努力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提高麻醉技能,为自己赢得医疗活动空间,也为病人赢得医学生存空间。

2麻醉风险控制理念

2.1认真识别麻醉风险

识别麻醉风险的关键在于识别潜在麻醉风险点。潜在麻醉风险点意指麻醉风险前兆。临床麻醉工作中,病人的任何细微症状、体征变化,或者医疗行为(包括用药、麻醉操作),凡可能为病情演绎或病情加重者,皆应视作潜在麻醉风险点。识别潜在麻醉风险点的意义在于先一步识别和防范麻醉风险。

2.2努力规避麻醉风险

寻求最成熟的麻醉方案,选择最熟悉的麻醉方法,准备最完善的应急措施是规避麻醉风险的基本原则。避免任何可能导致潜在麻醉风险点转化为麻醉风险,或直接导致麻醉风险产生的医疗行为。不为小险而为之。力戒盲从、盲动。

2.3积极抢救麻醉风险

早期消除潜在麻醉风险点是抢救麻醉风险最为有效措施。强化“抢救”的实质是“预防”这一新观念。一但形成麻醉风险势必增加抢救难度,甚至导致死亡发生。但绝不为风险而不为。积极抢救麻醉风险的意义还在于为患者的术后继续治疗创造较为稳定的内环境。

3麻醉后风险评估

篇3

关键词:医院 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b)-0165-01

近年来,医院的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迅速发展,关于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相关文献层出不穷,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方面势态发展良好。但另一方面,我国医院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着弊端,对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还不够深入。因此,在医疗器械管理中加强对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医院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现状

医院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贯穿于医疗器械寿命周期的全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断持续跟踪和循环往复的管理工作,在我国,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虽有一定的发展,但风险管理并不深入,医疗器械风险管理问题突出:医疗器械管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薄弱,风险管理的专业水平不达标,风险管理的方法仅停留在经验层面,没有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系统的风险管理方法预防和控制风险;另外,医院的医疗器械管理人员并未意识到医疗器械生命周期全过程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其风险管理仅停留在概念性层面上。医院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还比较缓慢,医疗器械管理各责任主体的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基于此,加大对我国医院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力度,具有重要意义。

2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风险无处不在,在医院中,风险是指因医疗技术的使用不当而造成对病人或者使用人员的伤害。造成医疗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由医疗器械损伤或电击造成损伤的物理风险;二是医疗技术应用不当,医疗机械操作不合理引起的临床风险;三是医疗器械性能指标下降或测量错误等而造成的技术风险。医疗器械存在的风险不仅仅因为本身存在质量问题,还体现在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的风险。

医疗器械随着科技的发展被大量运用于医院的诊疗过程中,但由于其管理不当就会给病人以及使用人员造成各种风险。医疗器械在医院诊疗过程中是否安全可靠关系着病人的生命健康与安全,同时对医院的信誉以及医疗质量都有重要的影响。加强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测,风险分析、评估预建档,并制定切实可靠的风险管理措施,保障医疗设备安全可靠,降低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的风险,是保障病人生命安全与医院的医疗质量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医疗器械管理的基础。

3 风险管理在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结合某三等甲级医院的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应用实际,风险管理应贯穿于医疗器械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即在其使用、维修维护以及回收报废的整个环节都要加强风险管理;同时要加强医疗器械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其风险管理水平;此外还要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风险分析、检测、评估与防范,加强对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才能保障医疗器械安全可靠。

3.1 强化风险意识,健全风险管理机构

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不仅仅依赖于医疗器械的治疗保证,或使用人员在使用过程中降低风险,它是一个系统的管理工作,需要对其风险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强化风险意识,并建立风险管理机构,对风险管理进行分工协作。该三等甲级医院从各个部门中组织人员,成立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委员会的职责进行完善与分工,在原有的医疗器械购置论证的职能上,增加了医疗器械质量控制、风险评估与检测等职能,强化委员会的风险管理意识。

3.2 加强医疗器械风险评估与分析

该医院将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划分为三个板块:风险分析、风险评估与风险监控。风险监控对风险分析与评估进行反馈,根据反馈信息进行及时调整。同时,该医院对医疗器械的风险分析与评估主要在医疗仪器使用前和在不同的使用环境条件下进行风险分析评估。

(1)医疗仪器使用前的风险分析与评估。在医疗设备投入使用前,根据仪器的各种警示内容,如防护设施、安装设备以及配套条件等,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如高频电离辐射或多台设备联合使用可能对病人造成的危害干扰等各种风险因素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估。

(2)医疗仪器在不同使用环境下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估。医疗器械的使用环境如温度、湿度以及有害或有毒气体对医疗器械的危害等,或者由于使用者的错误使用,以及医疗仪器存在故障的环境下使用等,进行风险分析评估。

3.3 加强医疗器械预防性维修及日常维护

对医疗器械进行预防性维修是该院在风险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与日常维护相结合,消除医疗器械的潜在风险以达到防范于未然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风险管理人员主要对医疗器械的工作状态、使用环境及情况、医疗器械的电源系统、软件测试系统、光学系统、随机附件等进行风险评估与检测,根据评估情况进行医疗器械的日常维护与维修,并做好归档工作。

3.4 加强医疗器械的质量检测与管理

医院医疗器械的质量检测往往容易被忽视,尤其是在对医疗设备进行较大的维修之后,风险管理人员的质量观念不强,不会进行进一步质量检测,风险意识薄弱,造成医疗器械的使用性能极不稳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严格把关医疗器械的质量问题,加强维修后的质量检测与管理,使医疗器械的质量具有可靠性及稳定性,是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重要步骤。

本文在分析我国医院的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现状的基础之上,阐述了风险管理对于医疗器械管理的重要性,并结合具体医院风险管理实例,介绍风险管理在医疗器械管理中的运用。经分析,加强对医疗器械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以及做好医疗设备风险分析、评估、监控是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将风险管理运用于医院医疗器械的各环节之中,不但提高了医疗设备的安全性,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还能使医疗器械的风险降到最低,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与信誉。

参考文献

[1] 李伟,王澜.医疗器械风险管理中风险分析的方法[J].现代医院,2012(7):6-8.

[2] 王帆.关于我国医疗器械在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

篇4

关键词:医院;会计报表审计风险评估;对策

一、引言

会计报表工作是对会计统计的最终核算进行归纳和总结,医院的会计报表工作对于反馈医院这一段时期财务经营和管理状况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能够为医院进一步改善相关管理制度和主管机关的评价事业提高有效的信息基础。加强对会计报表审计的风险评估有利于降低会计报表审计的错误率,有效提高医院会计报表审计的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够促进医院的进一步发展。

二、医院进行会计报表审计风险评估的意义

1.符合新医改的要求

一方面,随着新医改的全面深化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都将“以药补医”,但是国家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政策投资却没有大幅度的增加,这使得医疗事业的发展收到了一定的限制。为了缓解医院投资不足,收入降低等状况,部门地方医院甚至出现了利用作假等手段骗取政府补助的情况。另一方面,医院实施的等级评审制度将会导致管理人员现象严重,不利于实现医院内部的公平与公正[1]。医院的等级评审与医院人员的切身利益和医院的长远发展都有直接的关联,如何利用等级评审制度为医院谋取更好的发展,是医院管理人员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而部分医院的管理人员为了获取更多的自身利益和促进医院的发展,有可能通过在会计报表中做假账等形式来获取更高的等级评审。加强对医院会计报表审计风险评估能够加强对会计报表的审计,防止系列的问题的发生。同时,新医改对医院会计报表的质量要求进行了进一步的提高,要求医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医院的所有收支都将纳入在预算管理范围内,而无形资产与固定资产则需要计提折旧或者摊销。新医改对医院会计报表审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要求医院审计部门相关人员加强对医院会计报表审计的风险评估,确定审计重点项目,降低审计风险。

2.会计报表审计风险评估是保证医院会计报表审计工作的重要手段

第一,医院的会计抱抱工作内容广泛,包括医院众多的财务信息和经营业务。在众多的财务信息中,审计人员如若想要在最短时间找出重点审计项目,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就需要合理运用风险评估手段[2]。第二,我国医院关于审计工作的现状是,审计任务较多而审计资源较少,二者之间产生的矛盾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审计任务的越来越多,审计人员必须学会在审计工作中准确抓住重点,这也要求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恰当运用风险评估方法。

三、加强医院会计报表审计风险评估的对策

第一,保证医院会计报表审计工作的相对独立性。审计部门属于医院的内部控制部门,要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加强会计报表审计的风险评估必须要严格规范医院的审计程序,并且加紧完善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审计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地位得到重视,并保证审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和审计工作的相对独立性。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能够有效提高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和公平性,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当然,保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对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只有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得到提高,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扩充新的审计及风险评估知识,并不断增强审计风险意识,才能够切实做好审计风险评估工作,促进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第二,审计人员必须要获取更加有力的审计证据。为了更好的实行会计报表审计风险评估,确定审计重点,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应该适当的拓展审计的发展,进一步挖掘审计深度,以便获取更加有力的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应该尽量将审计程序复杂化或者多样化,使医院的管理人员难以预料到审计人员的审计程序,避免管理人员利用期间的审计漏洞而进行各种违规作假行为。此外,审计人员工作时也可尽量使某些审计程序避开管理人员,并充分利用医院内部的审计线索,获取有力的审计证据。第三,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是树立良好工作作风的基础,审计人员是医院内部控制人员,其工作的公正性直接关系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医院的管理和经营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重视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与其他部门的职业道德素质略有不同,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除了爱岗敬业、遵纪守法法以外,还要求其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要坚持抱有怀疑的工作态度,对任何财务信息都要予以重视,对会计报表进行认真审计,防止报表中出现任何虚假信息。第四,医院会计报表审计风险评估需要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进行全方面的分析与评估,准确找出审计的重点[3]。审计风险评估需要根据审计风险的要素类型进行详细区分,不同的审计风险要素在不同的会计报表中的风险表现高低程度不同,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根据不同的风险要素进行风险评估,并找出审计的重点和审计重点的相关方面。第五,审计风险评估要抓重点,尤其重视审计风险总体评估较高的项目。对于审计风险总体评估较高的项目,审计人员要尤其重视,要求审计部门增加对该项目的分配时间,并分配经验更加丰富的专业审计人员,使审计人员与专家人员共同对该项目进行分析和调查。

四、结语

综上所诉,医院进行会计报表审计风险评估是新医改的要求,对于提高医院会计报表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找出审计重点有着重要的作用。医院加强会计报表审计工作风险评估的具体对策有保证医院会计报表审计工作的相对独立性、获取更加有力的审计证据、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根据风险要素进行审计风险评估以及重视审计风险总体评估较高的项目等。

作者:韩文 单位:湖北省应城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徐东升.浅议医院会计报表审计风险评估与对策[J].中国内部审计,2012(,6):44-47.

篇5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Health Management)的思路最初出现在美国,迄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和行业,健康管理是实践应用先行于理论研究。健康管理不仅是一个概念,也是一种方法,更是一套完善、周密的服务程序,其目的是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管理的内涵

迄今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大家都能够接受的健康管理定义,不同的专家和不同的行业均有不同的理解。“个人健康管理是一种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健康效果。”(Bernard Sullivan,WashingtonBusiness Journal,Aug.29,1997)。刘氏在其主编的《健康管理师》将健康管理定义为:“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预测、预防和维护的全过程。”陈氏等在其主编的《健康管理师》中,将健康管理定义为“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在健康保险行业中,健康管理的概念与医疗行业中略有不同,可以定义为保险管理与经营机构在为被保险人提供医疗服务保障和医疗费用补偿的过程中,利用医疗服务资源或与医疗、保健服务提供者的合作,所进行的健康指导和诊疗干预管理活动。

健康管理的实施步骤

健康管理是一种前瞻性的卫生服务模式,它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健康效果,从而增加了医疗服务的效益,提高了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和承受力。一般来说,健康管理有以下三个基本步骤。

收集健康信息通过调查、健康体检和周期性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等有关健康信息。健康危险因素是在机体内外环境中存在的与慢性病发生、发展及死亡有关的诱发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环境危险因素、行为危险因素、生物遗传危险因素和医疗服务的危险因素。环境危险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危险因素(如生物、物理和化学危险因素)和社会环境危险因素。行为危险因素是个体所选择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与心脏病、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的患病和死亡密切相关。生活方式是个体的选择,但实际上是一种集体的行为。如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静坐生活方式、饮食不合理等,实际上是某个体所归属的社会群体所认可、所支持的行为。这些行为具有习惯的特征,一旦形成,难以改变。生物遗传危险因素是一些传统的危险因素。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危险因素,是指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中存在各种不利于保护并增进健康的因素,如医疗质量低、误诊漏诊、医院交叉感染等都是直接危害健康的因素。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的布局、卫生保健网络的健全程度、人力的资格水平、卫生资源的配置合理程度等,都是可能影响健康的因素。

调查问卷是获取健康危险因素的一个重要载体。问卷可由个人自行填报或由医务人员帮助提供,不论通过何种途径取得数据,其准确性都是首先需要保证的,它直接关系着后续的风险度计算及其结果,故应分清和强调各方提供问卷数据的责任和义务。调查问卷内容如下:疾病和生活方式、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验、疾病治疗反应情况等。

健康风险因素评估健康风险评估(HRA)是一种方法或工具,用于描述和估计某一个体未来发生某种特定疾病或因为某种特定疾病导致死亡的可能性。具体做法是,根据所收集的个人健康信息,对个人的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或死亡的危险性用数学模型进行量化评估。这种分析过程目的在于估计特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而不在于做出明确的诊断。

健康风险评价,是估计具有一定健康特征的个人会不会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某些疾病或健康的结果。常用的健康风险评价一般以死亡为结果,由于技术发展及健康管理需求的改变,健康风险评估己逐步扩展到以疾病为基础的危险性评价;因为后者能更有效地使个人理解危险因素的作用,并能更有效地实施控制措施和减少费用。

健康风险评估信息系统能够打印出健康风险评估报告。报告种类和报告组合千差万别,较好的情况是评估报告包括一份给受评估者个人的报告和一份总结了所有受评估者情况的人群报告。同时,与健康风险评估的目的相对应,个人报告一般包括健康风险评估的结果和健康教育信息。人群报告则一般包括对受评估群体的人口学特征概述、健康危险因素总结、建议的干预措施和方法等。

评估结果是健康风险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其表达方式可是多种多样。为方便个人理解,评估提供者一般都会辅之以报告的简要解释和医生的详细解读,健康教育信息则依据个人的评估结果针对性地给出,其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由于具有受众广、更新快、可及性强等特点,通过网络健康教育信息会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

篇6

1 概述

随着科技发展,现代医疗器械越来越数字化、智能化,对于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是不可能被消除的。对于医疗企业来说,实际生产中,避免产生质量问题的最有效措施便是预防。因此,风险规划管理和预测监控在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中对产品质量的保障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科学地建立医疗器械质量控制管理体系,降低医疗器械开发和生产风险,避免和减少诊断差错和医疗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体外诊断医疗器械作为医疗器械的分支,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医疗器械方面更有不同的法律制度,对于产品质量提出多种多样的要求。医疗器械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可以说是充满了风险。国际标准中,质量管理体系必须符合《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 13485:2003),其中关于风险管理的要求是:组织应在产品实现全过程中,建立风险管理的形成文件的要求,应保持风险管理引起的记录。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有风险管理文件支持:在研发阶段有成品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每一个组成部件也有各自的风险分析报告。而量产之后的任何变更也都必须有风险规划和监控,避免更改造成失败的后果。医疗企业的风险管理一般遵循《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标准》(ISO/IEC 14971:2012)来控制风险。ISO 14971要求企业在已经将一种医疗器械的所有单个风险降低到合理可接受程度后,必须建立全部风险等级。这种全部风险等级必须反映单个风险的累积效应。风险管理认为在产品开发周期中做出的风险估计必须是有可靠依据的猜测。根据工作经验不断更新初步风险分析,并且根据这些更新资料采取适当措施,控制或降低风险是十分必要的。

2 案例介绍

医疗器械中,结构件是器械的支撑部分,关系着产品功能是否能精确实现,是生产中重要的一环。一般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选择外协生产,因此在变更时,不仅涉及到技术层面,更关系到物流及供应商等各方面。本案例中,为降低供应风险和成本,需要再开发备用供应商,下面以此项目为例说明风险管理过程中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的应用。

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是一种根据经验和原有认识来进行可靠性分析的方法。它研究产品每个零件可能存在的失效模式并确定各个失效模式对产品其他组成部分和功能的影响,用以在实际设计、生产时预防风险,通过不断评估、验证及改进再验证,使产品不断改善,最终得到可靠的产品满足客户的要求。结构件更换风险管理的任务正是通过积极主动而系统地对项目风险进行全过程的识别、评估及监控,以达到将正面的计划最大化,将负面的影响最小化的目的,确保针对所有的风险都有确定的行动。

3 风险识别

第一,根据WBS识别每一项任务在人员、技术、管理、合同、物资、供应商、保障等方面是否存在进度、质量、成本等风险。

第二,参考以前类似新开发结构件的风险分析报告。但是由于产品不同,对于结构件的要求不同,有时并不能完全照搬,需要仔细分析、区别对待。

第三,头脑风暴法。可以召集项目相关人员不受拘束地提出任何可能风险。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结构件更换的风险有如下五类:(1)技术风险(尺寸变化、性能变化、设计缺陷、工艺缺陷等);(2)进度管理风险(项目拖延等);(3)外部风险(供应商的技术能力和生产能力、法律法规的变更);(4)物流风险(库存和新产品的过渡方法、新产品的供货是否及时等);(5)成本管理风险(超支)。

4 风险分析

4.1 定性分析

先将风险清单中的风险根据其后果分为非常严重、严重、一般等程度,一般后果分为对客户的影响和对生产组装的影响。在评估过程中优先考虑对于用户的影响,如果对于两者的影响同时存在,以严重度高的等级为准。供应商制造能力和法规风险为非常严重风险;关键尺寸和物流风险为严重风险;其余为一般风险。

4.2 定量分析

有三个因素决定风险重要值:严重度、发生频率、检测度。

风险评估系数=严重度×发生频率×检测度

对定性分析的结果进行详细分类,再使用主观评分法,参考评分标准,对每一项风险的严重度、可检测度、发生频率进行打分。对于这些新引入的风险项均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将在开发中进行验证及整改。定量分析结果如下:

通过以上方法,得出了风险分析报告。风险分析评估表显示,由于供应商变更,总共有7项风险。有1项的风险评估系数≤50,这是广泛可接受的。有4项的风险评估系数为≥51以及≤100,这些风险项是合理可行的,将会采取相应的建议性措施。有2项的风险评估系数高于100。因此,明确了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尺寸对性能的影响需要在验证中进行验证,确保尺寸符合接收标准,并且由质量部进行控制跟踪。而材料变更造成的重新注册也必须尽快解决,才能符合法规要求。在模具正式量产后再填写跟踪报告,确认RPN值均低于50,并整理风险分析报告,以备以后的项目进行借鉴。

所采取的措施有:(1)和供应商充分沟通,保证供应商熟悉公司质量标准。图纸需通过公司审核;(2)根据近期订单量通知供应商提前备库存;(3)原料检测部门检测零件外观和尺寸;(4)供应商提供尺寸报告,匹配性测试和功能测试需通过验证;(5)供应商提供尺寸报告,匹配性测试和功能测试需通过验证;(6)由项目负责人和财务监控;(7)新零件和原封样确认一致方可生产,否则需要供应商调整后重新送样通过,并保存在质量部。

篇7

近期,医药企业违反法律规范,向医生和政府机构行贿的案件也屡见不鲜。例如,美国的AGA公司在2008年通过其在中国的经销商向中国公立医院医生行贿,每人300至1000美元不等。为此,公司支付了200万美元的罚金。

2011年4月,美国制药巨头强生公司因涉嫌在海外多国凭借贿赂、回扣手段换取签订售药合同遭,已向美国执法和监管机构缴纳7000万美元以达成和解。

这些案例时刻提醒我们,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建立一套完善、可行并支持企业持续发展的合规体系,是在中国运营的医药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在探讨药企的合规方案前,让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医药企业应该遵守的有关反贿赂的法规体系。这些法规包括:

中国的《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等;香港的《防止贿赂条例》、《上市公司防贪指引》等;美国的《反海外腐败法(FCPA)》;英国的《反贿赂法》;日本的《不正当竞争防止法》;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禁止在国际商业交易中贿赂外国公职人员公约》、《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等。

此外,医药企业需要遵守的行业规范包括由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颁布的《药品推广行为准则》、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颁布的《药品推广行为准则》等。

而一旦参与贿赂行为,个人和公司都将承担严重的法律后果。由此可见,无论是出于公司内控治理需求、满足合规监管需要,还是在司法程序中为公司进行有效抗辩,建立和实施充分的反贿赂程序是每个医药企业刻不容缓的任务。

基于笔者近年来参与的多家医药企业合规体系建设的经验,我们认为,对于医药企业来说,一套完整的合规体系应包含以下内容:

一、合规治理结构和高层态度。明确各级管理层和员工在合规体系中的角色和职责;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要定期向员工传达合规的决心和要求。

二、合规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整个合规体系的基础。用以识别和评估公司运营的各个层面存在的腐败风险,并基于评估结果考虑弥补方案和优先级。

三、合规政策和流程。合规政策体系是一整套书面制度和流程。为业务各层面树立合规标准,以预防包括贿赂在内的腐败风险,并为业务活动中与付款和第三方关系等敏感领域提供操作规范和程序。

四、培训和确认流程。向员工、管理层和第三方提供系统的培训以提高其合规意识。 要求管理层、员工和第三方签署声明,表达他们已阅读、理解并遵守了公司的反腐败合规政策。

五、合规审计。对行业和公司自身的高风险领域实施定期的合规审计,以持续监督合规政策的实施情况,及时发现运营中存在的合规风险。此外,对商、经销商的审计也是合规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尽职调查。对商、经销商和第三方机构的背景调查和尽职调查。

七、高风险领域的特殊审核和披露。对行业和本企业高风险领域的特殊审核,特别是对费用和支出项目的审核,如佣金、市场费用、研发费、样品费、业务招待费、捐赠等。

对于敏感和易发生贿赂风险的费用科目,如会议费、劳务费、捐赠费用等,应该进行更加详细的信息披露并增加保证条款。

八、举报、调查和纠正措施。提供渠道供员工举报可疑事项,建立匿名举报热线。

建立书面的对举报和舞弊事件的调查程序,包括谁实施调查、证据保护、汇报机制等。

对有舞弊或腐败行为的个人实施怎样的处罚措施,也包括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弥补。

九、持续评估和改进。根据经营环境和法规要求的变化,定期评估合规政策和流程的适用性,做出适当修订;对合规体系进行持续监督和改善。

以上的九大要素在合规体系中互为条件,相互支持,保障了整个合规体系的有效运作。下面,我们基于医药企业的特点,对这九大要素中的四点进行重点说明。

合规风险评估:具体来说,进行合规风险评估时,应界定风险评估的范围。和广义的企业风险评估不同,公司应更关注医药企业的合规风险,并将风险评估与企业的战略规划相结合,充分预期近期和未来可能存在的风险。例如,对于医药企业来说,主要风险领域包括:与国有医院、医疗机构和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关系;市场推广活动;免费送样;学术会议和赞助费;与经销商、商、旅行社的关系;讲课费和专家劳务费;价格折扣和实物折扣;售前、售后临床实验;旅行费用、业务招待费等。

基于对以上风险领域的评估,设计有针对性的风险弥补方案。

合规政策和流程:通常,合规政策和流程的范围包括业务运营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存在高贿赂风险的领域,如销售、采购、费用、研发、注册等。

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从本企业最为薄弱的控制环节开始,逐步设计和实施合规政策。同时,应注重提高全体员工的合规意识,明确合规的目标从根本上说是对员工个人利益和职业生涯的保护。

合规审计:基于合规政策体系的具体要求,由企业内部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合规责任部门组织开展定期的合规审计。合规审计的意义既包括对合规政策遵循情况的监督,也包括持续的发现运营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为合规体系的不断改进提供现实依据。

经销商审计也是医药企业用于管控经销商风险的常见做法,通过定期的现场审阅,监督包括收入确认、费用支付和相关腐败风险在内的主要问题。

篇8

一、加强综合协调机构和能力建设,提高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水平

(一)加快推进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改革,完善综合协调机制

积极争取市、区政府支持,加快推进区级以下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改革,建立市、区、街道三级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努力向人事部门争取综合协调机构编制力量。推动成立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和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加强对辖区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完善各项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制度,提高综合协调工作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有效性。

(二)加强培训,提高综合协调工作能力

抓好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队伍的培训工作,重点加强对《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及食品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综合协调机构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培养一支优秀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队伍。

二、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体系,增强食品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一)制订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工作方案

根据卫生部等六部门印发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规定(试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试行)》、《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等规定和省有关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的要求,结合深圳实际,制订《深圳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管理办法》和《深圳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方案(年)》,建立深圳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体系,开展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工作,提高食品安全风险预警能力,开展辖区食品安全现状和风险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苗头。

(二)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机构和能力建设

落实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估工作的通知》(卫监督发19号)和省有关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和体系建设的要求,依托现有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以及各监管部门资源,在本市建立起覆盖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和各区、街道的食品污染物、食源性疾病以及其他食品安全风险的监测体系,对已知和潜在的有毒有害物进行检验和评价,对有关食品安全风险进行排查、识别、鉴定和评价,为开展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及风险交流提供支持。

(三)提高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能力

以我市食品检测机构和高等院校为依托,加快培养本市掌握国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方法的高水平专业人员,不断提高承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能力。

三、突出重点,牵头推进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一)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

根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市政府机构改革后各部门的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监管职责,理清监管边界,避免监管交叉和监管空白,形成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合力。编制出台《年深圳市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白皮书》和《年深圳市食品安全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要点》,对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加强对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落实各部门和各区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

(二)继续组织实施食品安全三年规划

积极组织各部门、各区政府实施《食品安全三年规划纲要(年-年)》,充分调动政府、企业、消费者、媒体等社会各界的力量,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完善政策措施,保障各项工作顺利落实。

(三)扎实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

继续按照《深圳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深食安委6号)要求,加强对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领导和督查,组织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继续抓好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生产和进出口环节、食品流通环节、餐饮消费环节、禽畜屠宰和保健食品的集中整顿工作,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使我市食品安全形势明显好转。

(四)做好大运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与大运会执行局密切沟通,根据《关于印发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方案的通知》(深府办42号)的要求,牵头组织各区、各部门建立健全供大运会食品安全保障机制,为大运会的召开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

四、完善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妥善处置各类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一)完善应急工作机制

明确全市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置流程,修订《深圳市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市、区、街道三级应急救援网络,开展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能力,打造一支“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应急队伍,妥善处置各类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将其影响降到最低。

(二)组织查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时,要依法迅速组织医疗机构开展应急救援,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处理及对与食品安全事故有关因素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做好信息工作,及时向政府提出事故责任调查处理报告;查清事故责任,严格落实责任追究。

五、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和宣传工作

(一)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制度

完善食品安全信息报送、考核和统一制度,整合目前分散在各部门、各环节的食品安全信息,协调建立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权限,及时公布食品安全信息。继续做好《食品安全和营养信息简报》的编印工作,及时向市领导和政府相关部门通报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信息。

(二)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力度

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广东省食用农产品标识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贯彻实施相关法律法规的自觉性,用科学的食品安全知识武装市民,营造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

篇9

关键词:入院护理记录;电子模板护理评估

随着护理事业和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护理电子病历的普及大大减少了护理人员传统的繁复的手写工作,护理文书的内涵也随之延伸并不断细化,这一系列的新变化对护理文书书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入院护理评估记录是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入院时,通过观察、交谈、询问、查体、辅助检查等评估等获得的患者资料,并对患者进行的入院安全告知的记录,责任护士须在当班内完成[2]。2012年1月我院护理部与信息网络中心研发制成智能化入院护理评估记录单电子模块,在6个科室试点,组织专业人员、护理专家及业务骨干收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整改,以确定入院护理评估记录单内容,逐步在全院使用推广并完善功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2013年6月的600份护理评估记录为评价样本,其中2012年6~12月共300份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工记录的入院评估护理记录;2013年1~6月的300份为观察组,采用单电子模板评估护理记录,观察两组书写时间及质量。

1.2方法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地市级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开展床位900张,护理单元30个。设护理部主任3人,科护士长5人,护士长40人,护理人员605人。随机抽取2人进行入院护理评估记录单电子模板设计,设计理念按照卫生部等级医院评审和国家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的规定。主要设计系统功能:涵盖入院时护士所要评估患者的全部内容的基础上增加患者自理能力评估、压疮风险评估、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疼痛评估及专科护理重点等内容,在护士评估患者后,根据情况,选择及规范填写即可。

1.2.1评估方法及记录 由具有资质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评估[3]。通过观察、交谈、体格检查、查阅记录、诊断报告方式取得患者各项护理相资料,所有评估内容在入院护理评估记录单电子模板全部完成。记录使用我院自主研发数字认证系统,责任护士录入"用户名"与"密码",登入医院电子病历系统,选择入院护理记录,记录、查询及修改相关信息,记录后系统自动签名。入院护理记录单随病历保存留档。

1.2.2护理记录质量评价方法 根据"克拉玛依中心医院护理病历质量检查的内容及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病历终末评分≥85分为合格。由护理质控组中的护理文书小组6个成员统一培训后评价。对手工和电子的入院护理评估记录单的合格率和书写质量分进行评价。记录两组每份的填写时间。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

2应用

2.1自动生成或自动导入 患者基本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科室、 床号、临床诊断、化验检查结果由系统自动获取,无须人工录入或填写,主诉同样与医生病程记录同步,自动从病历中导入。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从体温单中自动读取并导入记录,若使用移动护理工作站(PDA),入院护理记录单中的眉栏、住院日期、生命体征也会自动导入。

2.2护理风险评估 单压疮风险评估(Braden评分表)、跌倒/坠床(Morse 评分表),责任护士根据内容评估后,系统自动累计分值并判断风险程度,判断是高度风险时,提醒建立评估单及复评时间、建立知情告知。在执行提醒功能的同时具有监控功能,并在首页醒目处显示。

2.3采用结构化、下拉框形式录入项目 对于过敏史入院方式可采用下拉框形式选择平诊、急诊等进行记录并由责任护士补充文字记录。评估所有项目均结构化,有选项者以下拉菜单填写,沟通能力、视力、听力、情绪、睡眠、吸烟、饮酒、、 面容、营养、食欲、意识状态、皮肤粘膜、口腔粘膜、 排便、排尿、水肿、的内容进行结构处理,护士根据患者的情况从结构点选择记录。电子单增加了疼痛评分项目,疼痛评估方法包括Wong-Baker面部疼痛程度量表采用设置下拉框项目方式,统自动累计分值,并进行程度判断,疼痛评分为医生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护理方案,建立提醒功能。护理风险评估单压疮风险评估表(Braden)、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Morse 评分表)、患者自理能力评估巴氏量表独立成表。评估内容采用结构化选择,系统自动累计分值,并进行风险程度判断。判断伟有风险时,系统会自动建立风险评估单,高危的患者建立知情告知书。护士根据风险程度在护理措施中使用结构化点选择具体的护理措施,系统提供提醒与监控功能。巴士量表(Barthel指数)与护理级别对应,当入院评估结果完成时,系统提示医生护士站患者的护理级别,入院安全告知如医务人员介绍、病房环境介绍、入院须知及安全教育、饮食指导及订餐等选项。

3结果

观察组合格率为98.4%,对照组为87.99%,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4讨论

4.1提高入院护理评估记录质量和工作效率 入院护理评估电子模板的应用,通过计算机的统一管理,记录格式实现模式化、规范化。克服了手工护理病历字迹潦草、涂改、有刮痕、不整洁的弊端,代之以统一、美观、整洁的文书。操作时利用EMR导人数据,或用下拉框项目选择,记录更简单、便捷、及时、实用,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及护理记录的质量。

4.2树立护理风险意识,降低不良事件发生 入院护理评估单:不但记录了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时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而且根据Braden压疮风险评估表、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Morse评分表)、患者自理能力评估巴氏量表(Barthel指数)对患者进行评估、及时筛查高危患者、确定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采取防范措施和实施动态的监控;优化了护理风险上报流程,提高了护士的风险意识,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确保护理安全。

4.3有利于护理管理的质量控制 计算机对每份入院护理记录实时监控,了解护理记录的及时性、准确性,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修改纠正。使医院护理管理更加标准化、信息化、科学化、护理管理质量更上一层楼。

4.4规范诊疗护理行为,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电子护理评估记录单简化了护理电子文书书写,规范了护理人员的行为。使护理记录项目不易遗漏,记录简单,节约了护士的时间,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护理患者,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4.5护理文书具有十分重要的法律意义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护理病历中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属于患者复印或复制资料的范围,因此具有法律效力[4]。通过资源共享,有利于医疗护理记录同步。医生入院病程记录、体温单记录可以与入院护理评估记录单的信息实施共享,达到了分散输入、信息共享的效果,使护理记录更加的客观、及时、准确无误、完整,减少了医护记录的误差及护理记录缺陷的发生,达到举证责任倒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利岩,王英,马洪杰,等.电子护理文书规范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7.

[2]罗姣,李思.电子病历对护士工作影响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8):571-572.

篇10

[关键词]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术中压疮;护理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8-128-03

术中压疮是指患者在手术中或手术结束后几小时至3d内发生的压疮[1]。手术压疮的发生有其特殊的原因,手术、手术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术中压疮的发生,而某些因素并不是手术室护士能控制的;及时作出压疮风险评估,采取正确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手术室压疮的发生;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RAS)中Braden量表被认为是目前较理想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2],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运用于手术室过程中发现有很多不符合本科室护理工作的项目,评出的分数不够客观,因此,在本院压疮小组的帮助下制订适合手术室的压疮风险评估表并投入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3月我科手术例数为1654例,术前访视1279例,随机选择手术患者116例分为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压疮预防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制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并对中重度危险的患者给予针对性预防措施。对照组中男37例,女21例,年龄24~75岁,平均(42.8±6.9)岁,住院时间15~46d,平均(25.2±3.4)d;原发病:骨折手术32例,肿瘤手术12例,其他14例。观察组中男35例,女23例,年龄21~72岁,平均(41.5±4.6)岁,住院时间17~43d,平均(24.4±5.1)d;原发病:骨折手术35例,肿瘤手术10例,其他1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未发生褥疮;(2)年龄均大于18岁;(3)患者均为卧床被动;(4)无精神疾患;(5)有正常沟通能力;(6)均具有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单独或在他人帮助下能够完成问卷。以上条件需同时满足。

1.3 排除标准

(1)患者不愿参加本研究;(2)住院时间低于24h;(3)因病情强迫者。有以上任何一条均予以排除。

1.4 方法

1.4.1 压疮风险评估与应用 根据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3],从患者、手术、麻醉三方因素中确立相关指标,从年龄、体质或皮肤、受力点皮肤、手术部位、预计术中施加的压力、预计手术时间、特殊手术因素共七项内容对手术患者进行压疮的风险评估;套用Waterlow评估表的计分方法,确定评估表内每个项目的分值范围。手术压疮风险评估由术前访视护士完成,在术前访视时对手术压疮高危患者进行评估,在评估表相应项目中写出分数并计算总分,对评分≥12分的患者应在交班上重点提示,并上报科护长及大科护长。对高风险患者,要进行相关内容的宣教,告知患者可能采用的护理干预措施,让患者有心理准备从而更好地配合手术的摆放及手术的进行。患者进到手术间后,巡回护士应再次仔细查看评估表,确认风险评级,按相对应的风险评级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并在评估表上注明所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的编号,完成评估表各项目的填写;科护长在该患者手术摆放时及时进行督导,必要时应请大科护长或院内压疮小组进行现场指导,如手术完毕后发生了术中压疮的患者,应及时填术室压疮记录表,并按医疗不良事件处理流程进行上报。

1.4.2 制订护理干预措施 (1)执行常规手术摆放的基本原则和要求;(2)骨隆突受压部位使用海绵软垫、布垫、采用悬空法;(3)严格落实术中患者保温措施,将室温保持在22~25℃,术中注意非手术野身体遮盖,冲洗液加温至36~37℃,严防术中患者低体温;(4)保持手术铺巾的干燥、平整,严防皮肤消毒液、冲洗液流至受压部位;(5)保持卧位稳定、肢体舒展,床垫衔接部位凹陷处用软垫支撑,选择柔软、有弹性、组织相容性好的高分子凝胶手术垫或凝胶托头架;(6)保持各种垫与皮肤之间平顺、无皱折、无皮肤挤压;(7)约束带应柔软、平滑,固定松紧适宜,必要时内衬柔软布垫避开粗糙面;(8)预先在皮肤受压的支撑点涂抹医用液,并垫上烧伤棉垫或泡沫敷料,增强局部皮肤屏障功能;(9)骨盆固定架固定正确,充分抵抗术中身体向下滑动及左右摆动的力量;(10)保护角膜,全麻手术患者双眼贴眼贴。

1.5 风险级别[3]

评分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 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014年1~3月我科采用自制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评估高危患者58例,所有压疮风险评估正确,护理干预措施落实到位,观察组压疮发生1例,发生率为1.7%。对照组压疮发生6例,发生率为10.3%,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35,P

3 讨论

3.1 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更符合手术室的实际情况

正确的评估压疮高危患者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步骤,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在国内外已使用较广泛,虽亦包含有手术相关因素,但不能抓住手术中的关键影响因素,不适合评估手术患者[4-5]。自制的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评估项目贴近手术室的临床实际情况,易于掌握及使用,使术前访视的护士能正确、客观评价患者各方面情况,对高危患者进行分值评估并记录,提高各护理人员对手术压疮风险的预见性[6]。本研究结果显示我科采用自制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评估高危患者58例,所有压疮风险评估正确,护理干预措施落实到位,观察组压疮发生1例,发生率为1.7%。对照组压疮发生6例,发生率为10.3%,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35,P

3.2 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术中压疮的发生

在评估表中,除能直观显示压疮的高危因素及风险评级外,同时还列出可行的护理干预措施,巡回护士可根据表内相应的指导完成各项防范措施,提高了手术室护士对术中压疮的预见性和护理业务能力,减少手术室压疮的发生率[7-8]。

3.3 提高业务能力

在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制订完成后,科室组织全体护士进行培训,该评估表清楚列出各种引起术中压疮的因素,在培训过程中,对护士来说相当于进行了一次压疮知识的普及,加深护士对压疮形成的认知,提高了各人对术中压疮的重视[9-10]。同时,评估表中也作出具体指导,列出各项防范压疮的护理措施,使年资较低的手术室护士也能正确掌握,提高其护理业务能力[11]。

[参考文献]

[1] 张秀平,张兰梅,任杰平.术中压疮护理单在手术室压疮高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7): 2237-2238.

[2] 谢小燕.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的研究[D].广州:第一军医大学,2005.

[3] 钱维明,黄立峰,项海燕,等.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的研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8):24-27.

[4] 陆彩萍,刘秋鸣,黄淇敏.风险管理在护理安全工作中的实施及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6,6(3):4950.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5年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S].2005.

[6] 王永明.压迫性溃疡的原因及预防[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9):407-409.

[7] 中国医师协会,卫生部医政司.病人安全目标手册(2008)[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23.

[8] Bristol N.Patient safety alliance to tackle hand washing world wide[J].Lancet,2005,366(94):973-974.

[9] 彭雪花.1例Ⅳ期压疮患者应用中药马勃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9):26-27.

[10] Harriso MB,Logan J,Joseph L,et al.Quality improvement,research,and evidence-based practice:5yeays experience with pressure ulcers[J].Evidence-Based Nuring,1998,1: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