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融资风险评估范文
时间:2023-03-16 05:37: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项目融资风险评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项目融资中的风险评估存在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就是风险评估的难点。只有对这些不确定性因素进行风险分析,并对这些风险进行综合分析,进而达到最后对项目融资中的风险有科学的处理方法,进而使项目顺利完成。
1 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的定义概念
项目融资中的风险评估就是对项目融资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整合后,得出的综合性的风险评估。项目融资中的风险评估既能对整个项目进行前对所要涉及的风险因素给出不同的影响评价,又能为如何规避和处置这些预计到的风险提出相应的对策。从整体上来说,项目融资中的风险评估就是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对于后期所要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解决方案。
2 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的基本步骤
在项目融资中的风险评估经验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项目风险的概率,应用正确的风险评估步骤,可以提升提升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的成功率。作者将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的基本步骤总结如下:
(1)评估所有方法。在评估的过程中,每个影响因素和方法都要考虑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评估中不会有因素影响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的准确度。
(2)考虑风险态度。对于每个风险都要有慎重考虑的态度,态度会影响整个风险评估。由于人为的原因,每个人进行风险评估时所考虑的都不太一样,主要是对影响因素的不同考虑,对不同的数据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这就使得考虑风险的态度成为影响整个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的重要方面。
(3)考虑风险的特征。对于每个发现的风险都要进行详细深入的剖析,以求达到对每个识别风险的控制。
(4)建立测量系统。对于风险的评估要有相应的测量系统与之配合,建立测量系统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系统性预测。在对已经认识的风险可以做到依据经验进行定量或定性的测量评估。
(5)解释结果。对于项目融资中的风险评估,在进行测量分析后要对测量的结果进行解释。解释不单单是为了对数据有更深刻的了解,更要对数据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处理。通过解释结果,不但能让评估人员对测量数据有深入的了解,更能在解释数据时,对未来要发生的风险进行推断。
(6)做决策。做决策可以说是整个风险评估中的最后阶段,对前面进行分析估计的风险进行对比做出决策,很大程度上取决以实际的情况。但我们不能排除每个决策者所独有的见解,对于风险评估的决策,决策者的个人见解对决策也有影响。最终的决策对风险的留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3 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可采用的方法
(一)定性风险评估
(1)历史资料法
所谓历史资料法,就是根据在以往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的历史记录,通过把现在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数据与历史资料中的数据对比,进而的出相应的风险评估数值。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历史资料法就是依靠以往的风险评估经验进行现在的风险评估。这种方法有一定的作用,但有时受到历史资料的拘束,如果没有相应的历史资料,这种方法就无法运用。一味的使用历史资料法也会导致很多问题,毕竟很多历史资料都不是十分的准确,必然会导致结果又一定的偏差。
(2)理论概率分布法
通过对以往项目的风险评估,可以综合得出一定的理论概率,这种理论概率就相当于不同项目风险的比例。如果决策者没有十分充足的项目管理经验,又对历史资料法运用的不是十分得心应手,就要对风险评估进行理论的概率分布修正。通过运用概论修正,达到风险评估理论上精确的目标。
(3)风险事件后果的估计
对于项目融资风险评估,不能仅仅进行风险评估后就结束了。对于项目融资后的风险事件估计也不能缺少,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甚至比风险评估更为重要。风险事件后的估计不但能衡量风险的各方面要素,更能确定风险评估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通过数据记录,为以后更好的使用历史资料法奠定基础。
(二)定量风险评估
定量风险评估包括访谈法、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决策树分析和非肯定型决策分析。定量风险评估主要是从各种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盈亏决策的关键因素,进而得出风险评估的作用与效果。
4 结语
项目融资中的风险评估是整个项目风险评估中的一部分,但对于整个项目风险评估来说,确实十分重要的。项目融资就是为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是整个项目的资金保证。但相应的资金的风险评估对每个投资者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风险投资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投资者才会进行投资。笔者通过对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方法的分析总计,总结出风险评估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希望这些方法和步骤能对从事项目融资风险评估的工作的人员给与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彭鹏.浅析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的方法[J].经营管理者,2012(18).
[2]王静红.以“项目融资”方式促进房地产企业的发展[J].环渤海经济t望,2012(10).
[3]期海明.商业银行参与BT项目融资法律风险分析――以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为例[J].广西金融研究,2013(10).
篇2
AHP/高等学校建设/PPP/投融资/风险评估
一、引言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融资模式也可称为“公私合营”融资模式,是政府、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企业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相互合作关系的形式[1]。具有开辟新的资金来源、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数量和效率、增加公共服务提供部门和私人部门收入等方面的优点。能够很好的解决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建设所面临的很多问题,但由于PPP模式的组织机构比较复杂,合作的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要达到的目标也有所不同,以至在运作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矛盾。公共部门要实现风险的合理转移,私人部门要求在合理的风险分担的基础上,达到预期的投资回报[2]。近年来,有关高等学校投融资风险管理的文献大部分都不分主体、不分层次、只是定性地分析了高校建设投融资存在的风险,同时风险分类方法也不够科学和实用。影响风险主次识别,进而影响风险分析与评价,最终影响风险管理。本文以私人部门为主体,采用故障树与工作结构分解相结合的方法(WBS-RBS)对高等学校建设PPP融资项目风险进行全面、系统识别的基础上,构建风险因素结构层次图。运用AHP法对其所面临的的风险进行科学评估,为全面准确的应对风险提供依据。
二、高等学校建设PPP融资项目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只有正确的识别风险,才能准确地评估风险[3]。本文根据高校建设PPP融资模式的特点以及各种风险识别工具的优缺点,采用(WBS-RBS)方法。为全面系统地识别风险,本文将风险分为4层,首先将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包括国家风险、金融风险和不可抗力风险,非系统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完工风险、经营风险、市场风险和环境风险。最后将各个风险的子项又做了二次分解,共15项。风险因素结构层次图如图1所示。
三、运用AHP法对风险进行评估
风险评估是对项目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并依据风险对项目目标的影响程度进行项目风险分级排序的过程,即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运用AHP法对高校建设PPP融资模式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4]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皮兹堡大学教授.T.L. Saaty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其建立在严格矩阵分析基础上,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能将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满足了决策科学化的需要[5]。
A 建立比较判断矩阵
经过专家对模型中各层次元素的相关重要性两两比较,依据指数标度法对元素间的相对重要程度赋值,可建立比较判断矩阵。指数比率标度及其含义见表1.[6]。可依次得到各层的判断矩阵。
B 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层次单排序是指根据上一层元素的判断矩阵,计算本层次与之有联系的各元素间相对重要性排序权值。本文采用根法计算判断矩阵,对于一致性检验问题,通常一二阶的判断矩阵总是可以具有完全的一致性,对于高阶矩阵则应结合排序步骤进行一致性检验,如不满足,应予以修改。通常可用的一致性指标
通过求解前述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并经过一致性检验,和层次单排序,最后得到最终的权重并进行层次总排序如表3所示。
由表3的评价结果可看出,非系统风险比系统风险重要,系统风险当中,金融风险最重要,非系统风险中完工风险最重要,其次是经营风险。在方案层风险当中,勘察设计风险最重要,其次是教学设备使用风险,再次是实验室设备器材采购风险。
四、结论
(1)由本文建立的评价模型可以看出,相对来说,政府风险和信用风险所占的比重比较低,高等院校建设的公益性特征决定了政府应大力支持和倡导。在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建设基本都是一个长期性建设的事业,建设资金全部由政府负担。但随着全民高等教育时代的来临,我们的国家也没有这个财力,但是政府的资金在高校建设中还是占有很大比重的,如我们国家规定每年必须拿出财政收入的1%用于高校的建设,所以私人企业在进入高等学校建设事业时,可不必太担心政府方面的风险,私人企业应当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诸如完工风险、经营风险,更准确的预测通货膨胀率,和利率变动上,以防范金融风险。
(2)利用层次分析法对高校建设PPP投融资模式进行风险评估,评价结果比较准确,能客观、全面、系统地评估我国高等学校投融资风险。对我国高等学校建设事业投融资模式改革发展具有很高的现实价值,对私人企业进军高等学校事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Collins O.In the twilight zone:A survey o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in Sweden. Public Productivity and Management Review, 1998, 21(3):272-283.
[2]邵颖红,谭强.PPP投融资模式的风险与分担[J].上海投资,2007(2) 54-58
[3]王海生,何德宏,黄渝祥.高等学校建设公私合作投资模式的风险分析[J].高等学校建设研究,2005;13-16
[4]胡保生,彭勤科.系统工程原理与应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239-243
[5]John E.Schaufelberger.Risk management on build-operate-transfer project [Z].Consttuction Research Congress 20013,20013:1-9
[6]Li J.,Zou P.X.W.Risk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in ppp in frastructure projects using fuzzy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nd life Ccycle methodlogy [J].Austrilian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conomics and Building,2014,7[1];32-46
篇3
[关键词]项目融资风险管理风险监控
项目融资是对一个项目的权利、资源或其他资产加以利用的融资,这种融资不是以项目业主的信用或者项目有形资产的价值为担保,其本质上是一种无追索权或有限追索权的融资贷款,归还贷款的资金主要来自于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的现金流量。项目融资跨度长、涉及面广,其潜在的风险也较大,识别和评估项目融资中存在的风险,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是项目融资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一、项目融资的风险识别
要管理和控制项目融资过程中的风险,首先要对项目融资的风险加以识别。识别项目融资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流程分析法。逐个对生产流程中的每一阶段和环节进行调查分析,从中发现潜在风险的威胁,并找出风险存在的原因,分析风险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对整个生产过程造成的影响。
2.专家列举法。由专业人士对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逐一列出,并根据直接、间接,财务、非财务,政治性的、经济性的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3.财务状况分析法。根据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财务资料和财产清单,并通过实际的调查研究,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其潜在风险。
4.投入产出分析法。分析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平衡关系,找出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不平衡的原因及其后果,并对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
5.背景分析法。通过有关数据、曲线、图表等来描述某项目或某组织的未来状态,找出产生风险的关键因素及其后果,考察风险范围及事态的发展,并对各种情况作对比研究,以选择最佳的风险管理方案。
6.分解分析法。将复杂的事物分解成多个比较简单的事物,将大系统分解为具体的组成要素,从中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潜在损失,然后对每一种风险做进一步的分解和分析。
7.失误树分析法。以图解的方法调查损失发生前各种失误事件,对引起事故的各种原因进行分解分析,并找出可能导致损失风险发生的失误。
风险识别的方法还有许多,但实践证明,任何一种方法的功能都有其局限性,要实现对项目融资风险的真正有效识别,就必须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将各种方法相互融通、结合起来综合运用。
二、项目融资的风险评估
篇4
一、项目融资风险识别
项目融资表现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信用风险。项目融资所面临的信用风险是指项目有关参与方不能履行协定责任和义务而出现的风险。像提供贷款资金的银行一样,项目发起人也非常关心各参与方的可靠性、专业能力和信用。
2、完工风险。完工风险是指项目无法完工、延期完工或者完工后无法达到预期运行标准而带来的风险。项目的完工风险存在于项目建设阶段和试生产阶段,它是项目融资的主要核心风险之一。完工风险对项目公司而言意味着利息支出的增加、贷款偿还期限的延长和市场机会的错过。
3、生产风险。生产风险是指在项目试生产阶段和生产运营阶段中存在的技术、资源储量、能源和原材料供应、生产经营、劳动力状况等风险因素的总称。它是项目融资的另一个主要核心风险。生产风险主要表现在:技术风险、资源风险、能源和原材料供应风险、经营管理风险。
4、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在一定的成本水平下能否按计划维持产品质量与产量,以及产品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有价格风险、竞争风险和需求风险,这三种风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5、金融风险。项目的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项目融资中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两个方面。项目发起人与贷款人必须对自身难以控制的金融市场上可能出现的变化加以认真分析和预测,如汇率波动、利率上涨、通货膨胀、国际贸易政策的趋向等,这些因素会引发项目的金融风险。
6、政治风险。项目的政治风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国家风险,如借款人所在国现存政治体制的崩溃,对项目产品实行禁运、联合抵制、终止债务的偿还等;另一类是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稳定性风险,如税收制度的变更,关税及非关税贸易壁垒的调整,外汇管理法规的变化等。在任何国际融资中,借款人和贷款人都承担政治风险,项目的政治风险可以涉及到项目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
7、环境保护风险。环境保护风险是指由于满足环保法规要求而增加的新资产投入或迫使项目停产等风险。随着公众愈来愈关注工业化进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许多国家颁布了日益严厉的法令来控制辐射、废弃物、有害物质的运输及低效使用能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污染者承担环境债务”的原则已被广泛接受。因此,也应该重视项目融资期内有可能出现的任何环境保护方面的风险。
二、项目融资风险评估
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收集大量资料的分析,利用概率统计理论,对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和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估计和预测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相应损失的大小,得到描述财务风险的综合指标,并通过与安全指标的比较,判断是否采取应对措施。
1、建立项目融资决策净现金流量模型
NPV=,式中:NPV是项目的净现值;Nct是项目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R%是项目设定的社会平均投资收益水平;n是项目的寿命期。NPV大于零,则项目从财务角度是可行的。
2、计算项目投资满意率
P=P(NPV>NPVo),式中:P是项目投资满意率,也就是项目净现值大于项目目标净现值的概率;NPV是项目的净现值;NPVo是项目的目标净现值。项目投资满意率应达到项目既定目标才可行。
3、计算项目资本结构风险度
P`=×P,式中:P`是项目资本结构风险度;P是上述第2点求出的项目投资满意率;D是项目资本金;E是项目贷款。项目的资本结构风险度用于项目在资本结构不同的方案中进行比选,相对较大者为优选项目。通过上述模型和指标的测算,可以对项目融资的风险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项目融资风险应对
1、信用风险。在项目融资中,即使对借款人、项目发起人有一定的追索权,贷款人也应评估项目参与方的信用、业绩和管理技术等,因为这些因素是贷款人依赖的项目成功的保证。
2、完工风险。超支风险、延误风险以及质量风险是影响项目竣工的主要风险因素,控制它们的方法通常由项目公司利用不同形式的“项目建设承包合同”和贷款银行利用“完工担保合同”或“商业完工标准”来进行。
3、生产风险。降低这种类风险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融资文件和信用担保协议来实施。针对生产风险种类不同,设计不同的合同文件。对于能源和原材料风险,可以通过签订长期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合同,加以预防和消除。对于资源类项目所引起的资源风险,可以利用最低资源覆盖比率和最低资源储量担保等加以控制。对于生产风险中的技术风险,贷款银行一般要求项目中所使用的技术是经过市场证实的成熟生产技术,是成功合理并有成功先例的。
4、市场风险。市场风险贯穿于项目始终。在项目筹划阶段,投资方应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减少投资的盲目性。在项目建设和经营阶段,项目应该签订长期的原材料供应协议,产品销售协议等。项目公司还可以争取获得其他项目参与者,如政府或当地产业部门的某种信用支持来分散项目的市场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市场风险是产供销三方均要承担的。
5、金融风险。对于金融风险的控制主要是运用一些传统的金融工具和新型的金融衍生工具。传统的金融风险管理上是根据预测的风险,确定项目的资金结构。新型的金融衍生工具可采用远期合同、掉期交易、交叉货币互换等方式。
6、政治风险。广泛搜集和分析影响宏观经济的政治、金融、税收方面的政策,对未来进行政治预测,规避风险。还可以通过向官方机构或商业保险公司投保政治风险,转移和减少这类风险带来的损失。
7、环境保护风险。项目投资者应熟悉项目所在国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风险;拟定环境保护计划作为融资前提,并在计划中考虑到未来可能加强的环保管制;以环保立法的变化为基础进行环保评估,把环保评估纳入项目的不断监督范围内。
四、项目融资风险监控
项目融资的风险监控就是跟踪已识别的风险,监视残余风险和识别新的风险,保证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并评估这些措施对降低风险的有效性。
1、累计债务覆盖率指标监控法
DCRt=,式中:At是第t年到期债务本金;Ati是第t年应付利息,NCi是第i年项目未分配的净现金流量。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从每年度开始直到项目还款期结束,对项目每年的累计债务覆盖率ΣDCRt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ΣDCRt最小值进行比较,如不能满足ΣDCRt≥ΣDCR最小值,就说明项目的偿债能力可能存在不足,需要采取必要措施来应对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
2、项目债务承受比率指标监控法。项目债务承受比率是指项目现金流量现值与预期贷款金额的比值,可用下式表示:
CR=,式中:PV为项目融资期间的现金流量现值;D为项目不考虑贴现的计划借款绝对额。项目CR最小值的取值范围在1.3到1.5之间,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每年结束后对CR指标重新进行计算,检验P{CR≥CR}≥95%是否都满足。如果某年的CR指标不满足,就说明项目按期偿债具有一定的风险,为规避破产风险,投资者就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
3、净现值指标监控法。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每年结束后根据变量的实际发生值求出新的NPVe,并与项目预定的NPV标准值进行比较,如果项目NPVe小于投资者既定的NPV标准值,投资者就应当要求下游客户提高购买价格,或采取措施降低项目的运行成本,以确保项目NPV与预定NPV标准值之间的差额保持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
五、结束语
篇5
论文关键词:风险管理系统
一、引言
1.1BOT的概念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翻译为“建设-运营-转让”。BOT实质上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一种方式,以政府和私人机构之间达成协议为前提,由政府向私人机构颁布特许,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建设某一基础设施并管理和经营该设施及其相应的产品与服务。政府对该机构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和价格可以有所限制,但保证私人资本具有获取利润的机会。整个过程中的风险由政府和私人机构分担。当特许期限结束时,私人机构按约定将该设施移交给政府部门,转由政府指定部门经营和管理。
1.2BOT的特点
从BOT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BOT具有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特色,这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BOT能够保持市场机制发挥作用。BOT项目的大部分经济行为都在市场上进行,政府以招标方式确定项目公司的做法本身也包含了竞争机制。作为可靠的市场主体的私人机构是BOT模式的行为主体,在特许期内对所建工程项目具有完备的产权。这样,承担BOT项目的私人机构在BOT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完全符合“经济人”假设。
另一方面,BOT为政府干预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这就是和私人机构达成的有关BOT的协议。尽管BOT协议的执行全部由项目公司负责,但政府自始至终都拥有对该项目的控制权。在立项、招标、谈判三个阶段,政府的意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履约阶段,政府又具有监督检查的权力,项目经营中价格的制订也受到政府的约束,政府还可以通过通用的BOT法来约束BOT项目公司的行为。
1.3实施BOT的步骤
1.项目发起方成立项目专设公司(项目公司),专设公司同东道国政府或有关政府部门达成项目特许协议。
2.项目公司与建设承包商签署建设合同,并得到建筑商和设备供应商的保险公司的担保。专设公司与项目运营承包商签署项目经营协议。
3.项目公司与商业银行签订贷款协议或与出口信贷银行签订买方信贷协议。
4.进入经营阶段后,项目公司把项目收入转移给一个担保信托。担保信托再把这部分收入用于偿还银行贷款。
二、BOT风险
BOT项目中的风险是指在BOT项目中的特许、建设、运营、移交四个阶段里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是一种潜在的危险因素;风险识别是指对在BOT项目融资中尚未发生的、潜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认识和归类,并分析产生风险事件的原因;风险管理是指BOT项目融资中的参与各方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处置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以项目发起人和项目公司对风险能否控制为标准,可将风险划分为系统外风险和系统风险,我们通过树型结构图可以看出项目所面对的风险是相当复杂的,见图1:
图1风险划分
从图1可以清晰地看出,一个企业在实施项目时所面对的风险之多,由此有必要建立一种全新的系统来对风险进行管理。
三、BOT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等内容,任何BOT项目,万无一失的情况是不存在的,事实情况是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对风险加以识别的目的,在于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按一般的风险分担原则确定风险由最有能力承担的一方承担,并通过对此风险的管理,达到控制、预防风险的目标,从而使BOT项目顺利实施。可见,风险识别是前提,风险评估是重点,风险控制是目的和归宿,而风险管理是基础,贯穿于整个过程。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2进行说明。
图2关系图
四、风险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
现在我们从一个企业的角度出发,来搭建企业的BOT风险管理系统,首先就是要做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风险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是由数据库模块、风险的识别与评价模块及风险控制模块三部分组成的,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可以用下图说明,见图3:
图3风险系统
4.1数据库模块
数据库模块由两部分组成:专家系统库和风险控制库。
4.1.1专家系统库
1.概念:专家系统是一个具有智能特点的计算机程序,它的智能化主要表现为能够在特定的领域内模仿人类专家思维来求解复杂问题。因此,专家系统必须包含领域专家的大量知识,拥有类似人类专家思维的推理能力,并能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专家系统的基本结构如图4所示,其中箭头方向为数据流动的方向。专家系统通常由人机交互界面、知识库、推理机、解释器、综合数据库、知识获取等6个部分构成。
图4专家系统结构图
知识库用来存放专家提供的知识。专家系统的问题求解过程是通过知识库中的知识来模拟专家的思维方式的,因此,知识库是专家系统质量是否优越的关键所在,即知识库中知识的质量和数量决定着专家系统的质量水平。一般来说,专家系统中的知识库与专家系统程序是相互独立的,用户可以通过改变、完善知识库中的知识内容来提高专家系统的性能。
推理机针对当前问题的条件或已知信息,反复匹配知识库中的规则,获得新的结论,以得到问题求解结果。
在这里,推理方式可以有正向和反向推理两种。正向推理是从前提条件匹配到结论,反向推理则先假设一个结论成立,看它的条件有没有得到满足。由此可见,推理机就如同专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知识库就是通过推理机来实现其价值的。
人机界面是系统与用户进行交流时的界面。通过该界面,用户输入基本信息、回答系统提出的相关问题,并输出推理结果及相关的解释等。
综合数据库专门用于存储推理过程中所需的原始数据、中间结果和最终结论,往往是作为暂时的存储区。
解释器能够根据用户的提问,对结论、求解过程做出说明,因而使专家系统更具有人情味。
知识获取是专家系统知识库是否优越的关键,也是专家系统设计的“瓶颈”问题,通过知识获取,可以扩充和修改知识库中的内容,也可以实现自动学习功能。
2.工作流程:用户通过人机界面回答系统的提问,推理机将用户输入的信息与知识库中各个规则的条件进行匹配,并把被匹配规则的结论存放到综合数据库中。最后,专家系统将得出最终结论呈现给用户。
4.1.2风险控制库
风险控制库包含两个子库:风险控制过程子库和风险控制结果子库,它们的结构如图5所示:
图5风险消减数据库结构
有效性与可行性分析表:分析控制措施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成本分析表:对控制措施进行成本与收益分析。
人员责任分配表:安排适当的人员进行措施的落实。
维护需求表:监督措施的顺利实施。
控制措施评价表:对控制措施的结果进行评价。
控制结果表:描述采取控制措施以后的对企业造成的结果进行分析。
4.2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模块
4.2.1风险的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对企业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换言之,就是要确定企业正在或将要面临哪些风险。
4.2.2风险评估
在风险评估之前,必须准确定义风险的主要元素及其相互关系。
资产:对组织有价值的任何东西。
威胁:对组织或系统产生危害的有害事件的潜在原因。
薄弱点:是一个资产或资产组能够被威胁利用的弱点。
风险评估:识别信息安全风险并确认其大小的过程。
风险评估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
图6风险评估的流程图
图6中,风险的计算是按以下公式计算的,风险(R)是以资产(A)、威胁(T)、薄弱点(V)、和已有安全措施(C)为自变量的一个函数。即:
R=F(A,T,V,C).........................................................................................公式1
在实践过程中,一般通过
R=F(P,I)............................................................................................................公式2
来测量风险,其中P为威胁利用薄弱点对资产或资产组产生影响的潜在可能性,I为威胁利用薄弱点对资产或资产组可能造成的影响。公式中的P或I的值相对便于评估,而且在P和I的评估过程中都必须考虑资产、威胁、薄弱点和已有控制这四个因素,所以说公式2以便于测量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公式1的函数关系。
4.3风险的控制模块
风险控制涉及到确定风险控制策略、风险和安全控制措施的优先级选定、制定安全计划并实施控制措施等活动。要控制风险,就必须实施合理措施,忽略或容忍风险显然是不可接受的。在组织选择并实施风险评估结果中推荐的措施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风险控制策
略。
就应对风险的途径来说,有以下几种选择:
1)降低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实际上就是力图减小威胁发生的可能性和带来的影响。
2)规避风险—有时候,组织可以选择放弃某些可能引来风险的业务或资产,以此规避风险。
3)转嫁风险—将风险全部或者部分地转移到其他责任方。
4)接受风险—在实施了其他风险应对措施之后,对于残留的风险,组织可以选择接受。
所以,企业在面对风险时,可以选择以上措施来应对,但有一点需要明确,面对许多已识别的风险,组织很难对所有的风险一视同仁。风险大小、严重程度、紧迫性、所需资源总是有所区别的,故企业应该对所有风险设置优先级,如果是严重影响了企业生存的,应该放到最前面,同时,在资源提供和相关支持上也要优先给予。当然,因为各个企业的环境和现实状况不同,这就决定了在选择风险控制策略上的多样性。应对风险,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合适的技术、恰当的风险控制策略,以及非技术性措施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风险控制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
图7风险控制的流程图
七、总结
本文站在一个企业的角度来建立应对BOT风险的管理系统,从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到具体的功能实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当然了,本文只是提供一个理论的框架,具体到一些功能算法的实现,比如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及物理设计,以及运用算法(比如C或C++程序设计)来实现风险的评估,即优先级的确认等,没有给出相应的结构图和编程算法,但是本文却给出了这么一种整体的框架结构图,在当今BOT日益被广泛运用,却失败案例比比皆是的时代,无疑给带来一缕清新的阳光,应该说是对企业,特别是这些已建立信息系统平台的企业或是那些打算搭建自己的信息系统平台的企业无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当然了,因为BOT项目的实施设计到很多的利益相关方,还可以从政府的角度来考虑搭建适合政府部门的风险管理系统,抑或是适合其他相关方的风险管理系统,本文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回顾本文,依此类推,可能所有的风险管理系统基本流程都是一样的,如图8所示,但涉及到具体的细节可能不一样,总是因具体情况而异的。
图8风险管理流程
参考文献
1 沈建明.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71,80
2 马兰.基于BOT融资模式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2005:10
3 李红亮.BOT项目融资的风险管理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5:13
4 沈健明. 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1-15
5 璐顾. 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5
6 郭捷.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BT模式风险管理实证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4:54
7 张鹏.项目融资风险管理[D].武汉:武汉大学,2005:29
8 陶履彬,李永盛,冯紫良等.工程风险分析理论与实践[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18
9 杨亚岐.BOT项目融资的风险管理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05:24
10 姚亮,周晶.BOT项目风险及来源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2002(t0)
11 武涛.高速公路BOT项目投资风险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07(7)
12 郑永生,赵吉柱.公路BOT项目融资模式的风险分析及防范[J].集团经济研究.2007,(230):179.180
13 David Baccarini,Richard Archer.The risk ranking of projects:a methodolog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1,(19):139·145
篇6
项目融资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融资手段,是以项目的名义筹措一年期以上的资金,以项目营运收入承担债务偿还责任的融资形式。项目融资形式很多,也比较灵活,所以深受企业的欢迎。企业如何进行项目融资,专家认为,企业首先要寻找项目资金的来源,其次在项目融资过程中注重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
寻找项目资金的来源
北京某企业融资中心融资专家仰春玲说,一旦企业建立了项目融资公司,就必须策划项目的融资计划,而寻找项目资金的来源是其重点,他们必须拥有必要的技术专长、交际能力、成绩记录和创新的思维方式,要将多个出资单位组合在一起,同时考虑出资各方的利益。
她说,项目融资发展到现在,主要运用于三类项目: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项目。第一,资源开发项目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铜等开采业。项目融资最早就是源于资源开发项目。第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般包括铁路、公路、港口、电讯和能源等项目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项目融资应用最多的领域,其原因是:一方面,这类项目投资规模巨大,完全由政府出资有困难;另一方面,商业化经营的需要,只有商业化经营,才能产生收益,提高收益。第三,制造业项目。项目融资多用于工程上比较单纯或某个工程阶段中已使用特定技术的制造业项目,也适用于委托加工生产的制造业项目。
仰春玲说,项目融资的主要构成因项目的不同而各有差别,但通常每个项目都会有多个资金来源,包括短期和长期债务。为了使项目拥有最佳的融资计划,必须利用起所有可以想到的资金来源。通常项目资金的自有来源是母公司对该项目所注入的资金,特别是在计划之初和启动阶段,该项资金会体现在项目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
项目融资的外来资金来源首先是商业银行贷款,这是项目融资计划的主要部分,这是一项中短期业务,并且根据浮动利率定价。银行贷款通常在项目早期关键性的前几年实施,而且长久以来对项目公司和第三方担保者享有追索权。如果对方能提供适当的担保,银行也可以接受无追索权的产品支付的方式。银行贷款经常以银团的方式进行,这意味着必须说服许多银行相信项目和贷款切实可行。成功的银行融资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是依靠贷方制定的贷款和偿还条款是否“合适相配”。对于许多项目来说,融资需求可以扩展到超越传统银行借贷条款,有时这种形式的融资只局限于项目初期运行阶段的短时间内。
第二,寻求股本资本。一些潜在的客户会在少量参与的基础上,为项目提供股份资本。这些潜在的客户包括,富有的个人、投资管理公司的资金。
第三,保险公司资金和债券公司资金也是项目融资计划的理想资金来源,由于这些非银行机构相对稳定,又有可预测的现金流,所以,融资者可以通过这些机构得到长期限的贷款。不过,保险公司通常会收取相当高的利率,并需要有非常严格的偿还计划或担保。这便要求当地政府提供辅助担保,否则他们会完全打消参与的念头。
第四,客户信贷也是一种融资来源,特别是当项目是为特定的买主(例如电力公用事业、钢铁公司、商行或政府采购机构)提供原材料或能源而设计时。例如,美国的公用事业公司有时用预付款来资助能源的勘探与开发。
注重项目融资的风险
仰春玲说,在项目融资过程中,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是特别重要的。
通常项目融资的风险包括:第一,建设风险(完工风险)。项目的建设风险是工程项目中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是项目融资的核心风险之一。主要是指项目不能按照预定的目标按时、按量、按质地投入生产、营运。表现形式主要为:项目建设期的拖延;项目建设成本的超支;或者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技术经济指标,甚至由于资金、技术或者由于其他不可控的外部因素而完全放弃项目。项目出现建设风险将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投资成本的增加,项目不能产生预期的现金流量,从而影响了银行贷款的如期归还。
第二,生产营运、管理风险。主要是由于生产经营管理能力的原因,影响到项目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控制、生产成本的控制等。在项目试生产和生产运行阶段存在的技术、资源储量、原材料供应、运营等风险因素的总称。
项目主要的投资者是否在行业中具有成功的运行管理经验,应是评判项目经营管理风险大小的一个主要指标。如果项目的投资者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应要求将项目的运行管理发包给行业中有经验的运行管理商,并签订相应的运行管理合同。
第三,产品市场风险,主要是项目生产的最终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所面临的市场销售风险、销售价格风险。产品销售量及销售价格是否与预期相符将直接影响项目收益。对此,贷款银行可能会要求借款人设立共管帐户,即将产品购买人支付的销售款只能支付到该监管帐户,产品销售收入受到贷款银行的监管,在满足生产营运商正常的运行管理支出之外,产品销售收入产生的现金流量优先用于归还银行长期贷款。
第四,金融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贷款利率的变化将影响到项目的盈利能力及贷款偿还能力。对于此类风险,应更多地咨询银行,寻求银行的金融服务,利用多种金融工具降低金融风险。
第五,能源和原材料供应风险。主要是供应的可靠性和供应价格,能源和原材料的供应将直接影响预期收益的实现。
对于这些风险,项目融资防范的主要措施,第一,加强项目考察工作。建议聘请相关行业的甲级勘察设计企业、金融机构、专业律师等共同参与考察。通过实地调查,在尽可能搜集详实的经济、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对项目的投资必要性、技术适用性、经济合理性、建设可行性、项目场址、建设规模、建设标准、产品方案、工艺流程、设备材料选型合理性、产品销售渠道等方面进行论证,并分析项目的社会及经济效益、投资回收年限和融资的可行性等。
第二,进一步规范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单位必须是相关行业具有甲级资质的设计院,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和历史情况、投资必要性、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产品需求预测,销售渠道和拟建项目规模、项目实施规划、投资生产成本估算、资金筹措、财务经济分析及社会效益评价、融资安排和结论等部分。
篇7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政府投资资金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利用民间资本投资于公共建设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BT融资模式是基础设施民营化的一种具体操作方式,该模式有助于吸纳社会资金,引导内需,扩大消费,防范金融风险,但其建设费用较大,环节较多,相关法律不健全,因而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本文重点对BT项目投资方在项目融资阶段、建设阶段和回购阶段面临的风险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就项目投资方如何有效降低和规避风险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BT项目投资方做出最终的投资决策以及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合理应对风险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基础设施;BT融资模式;风险因素;风险评估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方政府收入均保持着一定的增长态势,为更好的拉动经济,确保就业,各国政府都在积极运用民间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因此BT模式被各地政府广泛应用。此时投资人应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时做好风险识别与防范,将风险防范重点放在项目融资、建设和回购这三个主要阶段,为投资人的最终决策提供规避风险的合理化建议,以确保投资人最终实现收益最大化。
1.BT融资风险概述
1.1BT融资的产生背景
BT,是build(建设)―transfer(转让)两者首字母的缩写。是由项目(一般为市政、公路等建设)所在国的政府或所属机构(简称业主)为项目建设提供一种特许权协议作为项目融资的依据,与项目的投资者和经营者或组成的项目公司(即项目投资建设方,简称BT方)签订合同,在合同规定的一定时间内,由项目公司安排融资、建设。建设完成后按照合同规定的价格,通过项目回购的方式转让给业主方。BT融资模式是BOT模式的一种历史演变,即政府通过特许权协议,引入国内外资金进行专属于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其完工后,该项目设施的有关权利按协议由政府赎回。也即采用“企业投资建设、政府一次回购、资金分期支付”的模式。
1.2BT模式的发展及运作
1.2.1BT融资的发展
BT模式是从BOT模式下发展起来的新型投资模式。BOT项目融资方式从产生到发展再到现在,在其基本形式的基础之上衍生出众多变通形式,而BT融资和建设模式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方式之一。这是一种在国外备受推崇且广受争议的融资模式,它对于缓解政府短期融资压力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1.2.2BT项目的运作
BT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目前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国内的BT项目尚未形成一个成熟的、具有权威地位的运作模式。按照BT模式在实际运作中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将BT模式大致归为三类:施工同体型BT模式、施工二次招标型BT模式和垫资工程型BT模式。尽管其形式多种多样,但是BT融资模式的运作程序一般只有三个阶段构成:项目确立阶段、项目建设阶段和项目移交回购阶段。
项目确立阶段是对项目产生影响最大的阶段,这一阶段包括了项目的投资决策、投资的可行性分析、初步的设计工作、施工招标和准备工作等。这些工作决定了项目投资的基础。项目建设阶段,主要是投资商按照双方签订的投资合同组织施工建设,确定工期内完成项目建设任务。项目建设完成以后,项目进入到移交回购阶段,政府及其部门按照BT合同规定的价格和付款方式向投资人回购项目。投资人或以项目移交或以股权转让的方式获利退出项目公司,完成项目回购。从而,意味着该BT项目结束。
1.2.3BT项目投资风险
所谓风险是指未来结果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其主要是由损失、风险因素和风险事故组成。BT项目中的投资风险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可控风险主要包括政府信用、质量、竞争、技术等投资参与各方可以处理的风险。不可控风险包括不可抗力、政策及法律变化、贪污、自然灾害,政府回购违约等风险,该风险一般与宏观经济环境有关,投资之依靠自己的力量不能或不易解决。
2.BT项目风险识别及原因分析
2.1项目确立阶段风险识别及分析
(1)项目审批阶段风险。由于BT项目的回购资金基本来自于政府的财政资金,因此BT项目除了获取特许权以外,回购资金的安排还需要国家权利机关的审批,才能确保项目能够有充分的财政政策支持。
(2)投标过程风险。投标风险贯穿于项目运作始终,主要是指在投资者获取项目招标信息后,组织相关人员对项目进行前期调研和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后,再决定对项目进行投标时所面临的的风险。
(3)合同的谈判风险。特许权协议内容是BT项目谈判的核心,它规定政府和BT项目投资人的权利和义务,决定双方的风险和回报。由于谈判过程中,谈判双方的目的都是希望达成一致,进行合作。因此,谈判双方是一种利益的博弈过程。
2.2施工建设阶段的风险识别及分析
投资者具有融资的风险。因为BT模式下投资者真正依靠自有资金的相对较少,主要是通过再融资来进行投资建设。投资者用较少的资本仅获得一定的贷款拼接项目自身的预期收益和资产实现融资目标。
(1)项目的成本控制风险。成本风险是某种可预见的危险情况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这两个方面的总体反映,是对提高成本情况的发生所带来的危险和后果的一种综合性的认识。BT模式同样受到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财税政策及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加上BT项目多为政府粗线条的项目规划,项目建设中的所有成本风险几乎都由项目投资者承担,形成了项目投资较大的成本控制风险。
(2)项目工期控制风险。在BT模式下,工期内是否能顺利完成项目建设并顺利移交,直接关系到投资者能否如愿以偿的获得投资收益。也将直接影响到投资人的资金周转,以及今后的投资。
(3)工程质量控制风险。项目建设质量关系到BT项目建成后能否顺利移交,当然也关系到投资者的最终收益。BT模式的投资者一般会将所承揽的工程分包一部分出去,而接受分包的施工单位可能受到自身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的制约,如果某些重大技术障碍不能在建设期内得到有效解决,都会影响BT项目的投资的成败。
2.3项目回购阶段风险识别及原因分析
(1)政府信用风险。所谓政府信用是指政府履行对公众的承诺状况,它是现代民主和法制条件下的责任政府的重要标志。BT模式下,由于投资者没有未来项目的经营权利,投资回报完全依靠政府的资金回购,政府信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投资者与其合作的风险的大小。
(2)政府公共政策和法律法规重大调整的风险。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对经济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在BT项目中,一般具有工期长,投入资金巨大的特点,很可能出现部分地区政府通过修改政策或法规,改变对BT投资者先前的承诺,将会增加投资者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
(3)货币利率的波动风险。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国际通过财政的税收政策和金融的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运行时常见的手段。货币利率波动对项目建设成本影响较大,而在项目建设期间出现利率的波动也是正常的事。
3.BT项目投资者的风险防范
3.1项目融资阶段,按照全面性、系统性原则梳理BT项目运作各项任务,建立风险流程。
BT项目运作设计的关系较为复杂,从项目初期开始,项目运作每一环节操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整体进展情况,但是目前该模式下没有统一、系统的专门法规进行调整。因此,对项目的整体风险进行把握,必须从项目运作初期,即项目融资期,就要理清各种管理关系和法律关系,确定风险流程和风险管理机构。按照其特殊性,BT项目风险管理机构,应该以项目现场管理公司或现场相关机构作为基础,同时投资者必须要掌握项目的总体风险情况,投资者应作为整个BT风险管理的最后决策者。
3.2对BT项目风险流程建立风险数据库
对于BT项目,投资者要就该项目建立单独的风险数据库,并就每次提供的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分析原因,采取防范措施。
在BT项目中风险文档和流程程序中,针对每一个流程步骤,分别从是否能经营决策风险、是否违反了法律法规、是否致使财务报告失真、是否是资产安全受到了威胁和是否有政府方严重失信现象等方面进行归类;同时,对于目标的类型从完整性、准确性、有效性和接触性四个方面进行分类。通过这些分类,将每个流程步骤设定出风险点,再对风险点进行全面归集,就形成了完整的企业分先数据库。
3.3风险识别重点突出,对关系项目与做成败的重大风险,进行全面分析
一般的风险识别结果包括风险的类别、产因、具体表现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重要的是要有奉献识别结果的应对措施,即因风险存在而引发的相关项目管理要求。在BT项目中风险识别要重点突出,对关系项目运作成败的重大风险,要进行全面分析。在涉及政府方有潜在重大违约的可能情况,风险管理机构要对风险做全面、系统的分析,并搜索所有关于此方面的资料。在具体识别风险时,一定要做好调研和风险评估工作。除此以外,还要搭建合适的融资平台,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尽量降低融资风险。
4.结论
BT融资模式是基础设施民营化的一种运作模式,由BOT融资模式演变而来,包括融资、建设和移交三个环节。BT融资模式有其自身优势,如:回购资金来源稳定,不存在项目运营风险,资金回收期限短等;同时也存在不足,如:缺少相关法律规范,对政府信用和财力过分依赖等。在BT项目的实施过程中,BT项目投资方需要承担的风险主要集中在项目融资阶段、建设阶段和回购阶段。具体包括:利率风险、资金周转风险、融资效率风险、成本超支风险、工程质量风险、工程完工风险、回购风险等。如何准确地识别、分析、评价,应对这些风险将直接关系到项目能否顺利完工,进而关系到项目投资方能否收回成本和投资收益,其中项目风险的评价尤为重要,评价结果将对项目投资方的投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但总体来说,BT模式能够对拓宽我国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渠道起到促进作用,对繁荣我国建筑业市场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国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BT项目的相关法律法规,对项目顺利开展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同时,应当建立标准的BT项目风险评价机制、风险分摊机制和风险合理应对机制,保证项目参建方的合理、合法权益,协调好各参建方的关系,从而使项目的运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 马卫民,王刊良.局内管理问题及其竞争策略论[J].管理科学学报,2003,6(2):29-3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6.
[3] 高华.我国BT模式投资建设合同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篇8
关键词:商业银行;赤道原则;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31(2011)05-0073-04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1.05.18
一、引言
赤道原则是目前得到各国银行界普遍认可的可持续金融的行动指南,是一套基于国际金融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和指南创建的、由国际主要金融机构参与起草、旨在评判和管理国际项目融资中的环境和社会风险问题的自愿性金融行业准则[1]。该准则提倡金融机构在项目融资中应对该项目的运行可能带来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尽到审慎性核查义务,只有申请人能够证明项目运行对环境和社会负责的前提下才可进行融资。赤道原则的出现与始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密切相关。伴随着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进行和深入,越来越多的非政府组织意识到,除了企业自身缺乏社会责任的行为会造成环境和社会问题外,给这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金融机构也是很重要的幕后推手。因为金融机构给企业提供了资金,就意味着金融机构对该企业行为和项目的认可[2]。所以,能够动员起巨额资金的大型跨国金融机构理应承担起更多更大的社会责任。在此背景下,2002年10月在伦敦召开了一个由荷兰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主持、9家商业银行参加的会议,主要议题是讨论项目融资中的环境和社会影响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可能对银行声誉和利益产生的影响。随后设立的工作组经过多次讨论,决定在世界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的政策,特别是国际金融公司保障政策的基础上创建一套旨在管理与项目融资有关的环境和社会问题的指南。这套指南由花旗银行、荷兰银行、巴克莱银行和西德意志州立银行等4家国际领先银行起草,并于2003年6月由10家国际领先银行率先宣布实行,这套指南就是赤道原则。2006年在广泛征询各方意见后,赤道原则经历了一次较大的修订,并于2006年7月开始实施。现今,赤道原则已成为国际项目融资中的行业标准和国际惯例[3]。目前全球已有60多家主要金融机构成为接受赤道原则的“赤道银行”或“赤道金融机构”,我国的兴业银行也于2008年10月率先宣布接受赤道原则,从而成为国内首家赤道银行。
SWOT分析法是一种企业内部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所在。其中,S代表优势(strength),W代表劣势(weaknes),O代表机遇(opportunity),T代表挑战(threat)。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应用赤道原则的优势、劣势,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应用赤道原则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
二、我国商业银行应用赤道原则的优势
1.低碳经济的大背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而言,节能减排、绿色经济、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已得到社会各界普遍接受和认可,整个社会已有了相对成熟的环境保护意识,这对我国商业银行接受赤道原则而言是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商业银行的实力。我国商业银行经过多年的发展,整体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经营理念也日益成熟和国际化。国内的商业银行如果想在激烈的国际金融业竞争中取得更大的进步,要在国际金融界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接受,加快“走出去”的进程,在融资过程中接受赤道原则是一个很现实的选择。同时,国内商业银行的客户群更加多样化,有很多涉外客户。因此,在融资过程中按照国际惯例运作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在竞争中的地位。而且目前很多商业银行已引入大型跨国金融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这其中有一些早已接受赤道原则的赤道金融机构,如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有相当成熟的经验和制度设计可供借鉴。对引入赤道金融机构的国内商业银行来说,有可能争取到他们对本行在赤道原则实施等各方面的支持。
3.对国内各种形势政策的了解。虽然与外资金融机构相比,国内商业银行在赤道原则的研究方面显得相对滞后,但相对于在国内经营的外资金融机构,国内商业银行对所处地区的经济形势、政府政策、法律法规的了解和认知更为深刻准确,享有“地利”之便。在对项目融资进行环境和社会风险评估时更易与当地实际需要相结合,并且在国家倡导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更容易获得当地政府的积极配合与政策支持。
三、我国商业银行应用赤道原则的劣势
1.赤道原则的本土化不够。目前我国相关部门虽然已出台了很多有关绿色信贷的原则,但国内的商业银行还未能将其与赤道原则的准则相结合,以制定出适用于国内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实施细则,且各行标准差异较大,尚未形成统一的涉及环境保护和社会问题项目融资的监管措施,标准不完善。
2.国内相关环境社会标准与国际金融公司的《社会和环境可持续性绩效标准》及《行业特定环境、健康和安全指南》存在一定差距。对于接受赤道原则的银行来说,在项目融资过程中不仅要按照国内的环境和社会方面的法律法规办事,而且要和借款人共同参照国际金融公司的两个重要文件进行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风险评估。目前,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内的相关标准与国际金融公司的标准和指南有一定的差距,一些具体规定相对滞后,比如在国内广为各界诟病的拆迁问题、劳动安全问题等。这种差距带来的问题就是在就具体项目进行环境和社会因素评估时,对已达到我国标准但未达到国际标准的项目融资如何处理,或是第三方在论证和监督时可能会由于找不到相对应的国内规范而产生不同的认识,进而影响到具体项目的评估和资金运作。
3.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对于接受赤道原则的商业银行而言,较高的风险管理水平是实施赤道原则的基础。而目前国内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与西方同行存在较大差距。如何根据国内相关节能减排和绿色信贷的指导原则、赤道原则和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政策等对拟融资项目进行风险程度的划分、对不同风险的项目进行分类管理、对存在潜在风险的项目和企业进行跟踪监督、加强授信过程中和贷款使用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制定合理的风险控制程序等,是接受赤道原则的银行必须要做的基础工作。
4.国内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意识有待提高。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商业银行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其在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同时商业银行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一些重要经营行为如信贷资金流向、信贷规模控制等,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国家调控政策有相当大的偏差,使得商业银行给社会公众留下只注重自身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整体效益的印象,而对社会责任的漠视将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我国银行界对环境和社会问题的重视不够,有些银行将其归结为环保部门及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事情,与银行的经营和发展无关,或是把履行社会责任看成是一种慈善行为[4]。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银行界应认识到,关注环境与社会问题既是银行的社会责任,也是与银行业务、银行发展密切相关的活动。赤道原则恰恰是世界先进金融机构在探寻如何更好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形成的为各界广泛认可的金融机构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
5.专职与兼职人员的储备缺乏。赤道银行在对项目进行社会与环境风险评估时,会涉及诸如社会学、环境学、经济学、金融学等多个学科、多个领域,专业性很强。所以在实施赤道原则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熟悉环境与社会风险评估及授信审查的复合型人才作为专职人员;另一方面需要一些社会专业人士如环境与社会问题专家充当兼职人员,指导和辅助银行开展相关工作。而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对赤道原则总体上仍处于认知阶段,尚缺少深入细致的研究;银行业内普遍缺乏熟知赤道原则的专职和兼职人员的培训和储备;信贷人员也缺少环保方面的专门知识及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这会严重制约银行对项目的筛选及项目环境社会影响的评估;加上银行内部相关的机构设置、规章制度、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这些都会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对赤道原则应用[5]。
四、我国商业银行应用赤道原则的机遇
1.金融体制改革及入世带来的竞争机遇。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和2006年12月“入世”过渡期的终止,国内商业银行要直面来自于外资金融机构的全面竞争。这对提升国内商业银行的经济实力、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而言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为了在国际竞争中取得地位和优势,就必须接受国际金融业的共同游戏规则,赤道原则就是其中之一。如果我国商业银行在项目融资决策中没有尽到相应的环保和社会职责,将会招致社会各界的不满;相反,我国商业银行如果接受了赤道原则,并切实做好其本土化的工作,将会扩大自己在国际上的影响,有利于国内银行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和金融风险评级,有利于国内银行获得或保持良好声誉,保护或增加市场份额,更好更快地融入金融全球化的浪潮中。
2.低碳经济的提出和发展及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无疑是当前世界经济的热点,而节能减排也是中国缓解能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保障经济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十一五”以来,国家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环保部等多部委一直致力于推动“绿色信贷”,并进一步将绿色概念推广到“绿色财税、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等领域。在政府层面,2007年7月原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中国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环境违法的企业和项目进行信贷控制,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11月银监会吸取“赤道原则”的部分理念,印发了《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指导和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防范高耗能、高污染风险,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2008年1月24日,原国家环保总局和国际金融公司在京签署合作协议,决定双方将共同制定一批针对中国污染减排重点行业的绿色信贷指南[6]。这样的经济大背景下以及各种有关绿色信贷政策的出台,使得国内商业银行接受赤道原则有了良好的经济大环境。商业银行有可能在国内相关政策的指导下,通过与赤道原则的结合提高赤道原则的可操作性,积极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通过信贷环节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信贷投放,积极支持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帮助。
五、我国商业银行应用赤道原则的挑战
1.在我国目前众多涉及污染项目的企业中,中小企业为数众多。这些企业大多数不能满足银行的信贷要求及资本市场的融资要求,其发展中所需资金更多的是来自民间资本或自筹资金。因此对这些游离在正规金融以外、很少与商业银行发生融资关系的涉及环保和社会问题的中小企业而言,商业银行很难通过赤道原则的应用发挥相关的制约作用。
2.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仍是各项工作的重点。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仍是一个难题。国内商业银行如果接受了赤道原则,就有可能导致一些涉及国计民生的项目由于环境和社会因素的评估不符合赤道原则的严格审批条件而难以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或者可能会加大项目的成本以消除或减轻对环境的不良影响。这对国内金融机构的发展、国民经济的运行而言都将是一个两难选择。
3.地方政府的配合。我国尚属于发展中国家,这一时期对各地方政府而言,工作重点无疑是千方百计地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政绩的考核指标大多也与经济发展有关。如前所述,如果一些地方政府准备引进的项目由于在环境和社会因素的评估方面不达标,商业银行拒绝提供资金支持,从而可能影响到当地经济的发展,那么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就不排除地方政府在地方保护主义的作用下向商业银行施加压力,试图通过行政方式来改变商业银行的决策,这势必会影响赤道原则规范作用的发挥。因此,各商业银行在落实赤道原则时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目前仍较为盛行的地方保护主义。
4.来自外部的监督与压力。对于接受赤道原则的赤道银行来说,宣布接受赤道原则就意味着要自觉接受来自银行外部的社会力量的监督,这种社会力量包括各种媒体和民间组织。目前全球的非政府组织发展迅速,在国内也有同样的趋势。这些组织对各国的经济和社会运行正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其中包括各种关心劳工权益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的团体,还有专门对银行业进行监督的民间组织。这些组织和机构虽然在理念、机制、政治倾向上存在各种差异,但国外的实践和国内的现实都表明,民间组织的监督和舆论对项目融资的影响巨大。当国内商业银行宣布接受赤道原则之后,这些组织和机构的目光必将更多地放在国内商业银行项目融资的过程上。如何更好地应对外部力量的监督、处理好与媒体之间的关系是国内商业银行在准备接受赤道原则时必须给予充分重视的问题。
5.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认识。由于国内缺少赤道原则的实践经验,与商业银行有关的利益各方对赤道原则、国际金融公司的《社会和环境可持续性绩效标准》及《行业特定环境、健康和安全指南》的认知度有限。而接受赤道原则之后,商业银行势必要在项目融资过程中严格遵照执行。如果商业银行和借款人、投资者等主要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机制不健全,没有在前期做好宣传工作,使借款人和投资者充分意识到接受赤道原则的重要性,就有可能在以后的经营过程中出现借款人由于不愿经历繁复严格的环境和社会因素评估而离开,使得银行客户流失,同时也要面对投资者对银行经营效果的担心。
参考文献:
[1]唐斌,赵洁,薛成容.国内金融机构接受赤道原则的问题与实施建议[J].新金融,2009(2).
[2]陶玲,刘卫江.赤道原则:金融机构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J].银行家,2008(1).
[3]高山.赤道原则与商业银行发展研究[J].华北金融,2009(6).
[4]张长龙.接受赤道原则,促进金融和谐[J].特区经济,2006(6).
篇9
[关键词]商业银行 赤道原则 企业社会责任
一、引言
赤道原则是目前得到各国银行界普遍认可的可持续金融的行动指南,是一套基于国际金融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和指南创建的、由国际主要金融机构参与起草、旨在评判和管理国际项目融资中的环境和社会风险问题的自愿性金融行业准则。该准则提倡金融机构在项目融资中应对该项目的运行可能带来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尽到审慎性核查义务,只对申请人能够证明项目运行对环境和社会负责的进行融资。其出现与始于上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密切相关。伴随着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进行和深人,越来越多的非政府组织意识到,除了企业自身的缺乏社会责任的行为会造成环境和社会问题外,给这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金融机构也是很重要的幕后推手。因为既然金融机构给企业提供了资金,就意味着金融机构对该企业行为和项目的认可。所以,能够动员起巨额资金的大型跨国金融机构理应承担起更多更大的社会责任。在此大背景下,2002年10月,在伦敦召开了一个由荷兰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主持、9家商业银行参加的会议,主要议题就是讨论项目融资中的环境和社会影响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可能对银行声誉和利益产生的影响。随后设立的工作组经过多次讨论,决定在世界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的政策、特别是国际金融公司保障政策的基础上创建一套旨在管理与项目融资有关的环境和社会问题的指南。这套指南由花旗银行、荷兰银行、巴克莱银行和西德意志州立银行等4家国际领先银行起草,并于2003年6月由10家国际领先银行率先宣布实行。这套指南就是赤道原则。2006年,在广泛征询各方意见后,赤道原则经历了一次较大的修订,并于2006年7月开始实施。现今,赤道原则事实上已成为国际项目融资中的行业标准和国际惯例。目前全球已有60多家主要金融机构成为接受赤道原则的“赤道银行”或“赤道金融机构”,我国的兴业银行也于2008年10月率先宣布接受赤道原则,从而成为国内首家赤道银行。
二、我国商业银行应用赤道原则的优势
(一)低碳经济的大背景
对当前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而言,节能减排、绿色经济、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已为社会各界普遍接受和认可。整个社会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环境保护意识。这对我国的商业银行接受赤道原则而言,是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商业银行的实力
我国的商业银行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整体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经营理念也曰益成熟和国际化。国内的商业银行如果想在激烈的国际金融业竞争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在国际金融界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接受,加快“走出去”的进程,在融资过程中接受赤道原则是一个很现实的选择。同时,国内商业银行的客户群更加多样化,有很多涉外客户。因此,在融资过程中按照国际惯例运作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在竞争中的地位。而且,目前很多商业银行已引入大型跨国金融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这其中有一些早已是接受赤道原则的赤道金融机构,如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有相当成熟的经验和制度设计可供借鉴。对引入赤道金融机构的国内商业银行来说,有可能争取到他们对本行在赤道原则实施等各方面的支持。
(三)对国内各种形势政策的了解
虽然与外资金融机构相比,国内商业银行在赤道原则的研究方面显得相对滞后,但相对于在国内经营的外资金融机构,国内商业银行对所处地区的经济形势、政府政策、法律法规的了解和认知更为深刻准确,享有“地利”之便。在对项目融资进行环境和社会风险评估时更易与当地实际需要相结合,并且在国家倡导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更容易获得当地政府的积极配合与政策支持。
三、我国商业银行应用赤道原则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外部环境存在的问题
1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仍是各项工作的重点。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仍是一个难题。国内商业银行如果接受了赤道原则,就有可能会导致一些涉及国计民生的项目由于环境和社会因素的评估不符合赤道原则的严格审批条件而难以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或者可能会加大项目的成本以消除或减轻对环境的不良影响。这对国内金融机构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而言,都将是一个两难选择。
2 地方政府的配合。我国尚属于发展中国家,这一时期对各地方政府而言,工作重点无疑是千方百计地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政绩的考核指标大多也与经济发展有关。如前所述,如果一些地方政府准备引进的项目由于在环境和社会因素的评估方面不达标、商业银行拒绝提供资金支持、从而可能影响到当地经济的发展,那么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就不排除地方政府在地方保护主义的作用下,向商业银行施加压力,试图通过行政方式来改变商业银行的决策,这势必会影响赤道原则规范作用的发挥。因此,各商业银行在落实赤道原则时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目前仍较为盛行的地方保护主义。
3 来自外部的监督与压力。对于接受赤道原则的赤道银行来说,宣布接受赤道原则就意味着要自觉接受来自银行外部的社会力量的监督。这种社会力量包括各种媒体和民间组织。目前全球的非政府组织发展迅速,在国内也有同样的趋势。这些组织对各国的经济和社会运行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其中就包括各种关心劳工权益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的团体,还有专门对银行业进行监督的民间组织。这些组织和机构虽然在理念、机制、政治倾向上存在各种差异,但国外的实践和国内的现实都表明,民间组织的监督和舆论对项目融资的影响巨大。当国内商业银行宣布接受赤道原则之后,这些组织和机构的目光必将更多地放在国内商业银行项目融资的过程上。如何更好地应对外部力量的监督、处理好与媒体之间的关系是国内商业银行在准备接受赤道原则时必须给予充分重视的问题。
4 在我国目前众多涉及污染项目的企业中,中小企业为数众多。这些企业大多数不能满足银行的信贷要求及资本市场的融资要求,其发展中所需资金更多的是来自民间资本或自筹资金。因此对这些游离在正规金融以外、很少与商业银行发生融资关系的涉及环保和社会问题的中小企业而言,商业银行很难通过赤道原则的应用发挥相关的制约作用。
5 国内相关环境社会标准与国际金融公司的《社会和环境可持续性绩效标准》及《行业特定环境、健康和安全指南》存在一定差距。对于接受赤道原则的银行来说,在项目融资过程中不仅要按照国内的环境和社会方面的法律法规办事,而且要和借款人共同参照国际
金融公司的两个重要文件进行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的评估。目前,由于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内的相关标准与国际金融公司的标准和指南有一定的差距,一些具体规定相对滞后,比如在国内广为各界诟病的拆迁问题、劳动安全问题等。这种差距带来的问题就是在就具体项目进行环境和社会因素评估时,对已达到我国标准但未达到国际标准的项目融资如何处理,或是第三方在论证和监督时可能会由于找不到相对应的国内规范而产生不同的认识,进而影响到具体项目的评估和资金运作。
(二)商业银行自身存在的问题
1 赤道原则的本土化不够。目前我国相关部门虽然已经出台了很多有关绿色信贷的原则,但国内的商业银行还未能将其与赤道原则的准则相结合制定出适用于国内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实施细则,且各行标准差异较大,尚未形成统一的涉及环境保护和社会问题项目融资的监管措施,标准不完善。
2 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对于接受赤道原则的商业银行而言,较高的风险管理水平是实施赤道原则的基础。而目前国内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与西方同行存在较大差距。如何根据国内相关节能减排和绿色信贷的指导原则、赤道原则和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准人政策等对拟融资项目进行风险程度的划分、对不同风险的项目进行分类管理、对存在潜在风险的项目和企业进行跟踪监督、加强授信过程中和贷款使用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制定合理的风险控制程序等等,是接受赤道原则的银行必须要做的基础工作。
3 国内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意识仍有待提高。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商业银行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并在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取得了迅速的发展。然而在成功的同时,商业银行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一些重要经营行为如信贷资金流向、信贷规模控制等,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国家调控政策有相当大的偏差,使得商业银行给社会公众留下了只注重自身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整体效益的印象。而对社会责任的漠视将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我国银行界对环境和社会问题的重视不够,有些银行和银行高层将其归结为环保部门及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事情,与银行的经营和发展无关,或是把履行社会责任看成是一种慈善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银行界应该认识到,关注环境与社会问题既是银行的社会责任,也是与银行业务、银行发展密切相关的活动。赤道原则恰恰是世界先进金融机构在探寻如何更好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形成的为各界广泛认可的金融机构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
4 专职与兼职人员的储备缺乏。赤道银行在对项目进行社会与环境风险评估时,会涉及诸如社会学、环境学、经济学、金融学等多个学科、多个领域,专业性很强。所以在实施赤道原则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熟悉环境与社会风险评估及授信审查的复合型人才作为专职人员,另一方面,还需要一些社会专业人士如环境与社会问题专家充当兼职人员,指导和辅助银行开展相关工作。而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对赤道原则总体上仍处于认知阶段,尚缺少深入细致的研究,银行业内普遍缺乏熟知赤道原则的专职和兼职人员的培训和储备,信贷人员也缺少环保方面的专门知识及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这会严重制约银行对项目的筛选及项目环境社会影响的评估;加上银行内部相关的机构设置、规章制度、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这些都会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对赤道原则应用。
5 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认识。由于国内缺少赤道原则的实践经验,与商业银行有关的利益各方对赤道原则、国际金融公司的《社会和环境可持续性绩效标准》及《行业特定环境、健康和安全指南》的认知度有限。而接受赤道原则之后,商业银行势必要在项目融资过程中严格遵照执行。如果商业银行和借款人、投资者等主要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机制不健全,没有在前期做好宣传工作,使借款人和投资者充分意识到接受赤道原则的重要性,就有可能在以后的经营过程中出现借款人由于不愿经历繁复严格的环境和社会因素评估而“用脚投票”离开,使得银行客户流失;同时也要面对投资者对银行经营效果的担心。
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无疑是当前世界经济的热点。而节能减排,也是中国缓解能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保障经济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十一五”以来,国家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环保部等多部委一直在致力于推动“绿色信贷”,并进一步将绿色概念推广到了“绿色财税、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等领域。在政府层面,2007年7月,原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央行、银监会,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环境违法的企业和项目进行信贷控制,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11月,银监会吸取“赤道原则”的部分理念,印发了《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指导和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防范高耗能、高污染风险,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2008年1月24日,原国家环保总局和国际金融公司在京签署合作协议,决定双方将共同制定一批针对中国污染减排重点行业的绿色信贷指南。这样的经济大背景下以及各种有关绿色信贷政策的出台,使得国内商业银行接受赤道原则有了良好的经济大环境。商业银行有可能在国内相关政策的指导下,通过与赤道原则的结合,提高赤道原则的可操作性,积极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通过信贷环节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信贷投放,积极支持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帮助。同时,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和2006年12月“人世”过渡期的终止,国内商业银行要直面来自于外资金融机构的全面竞争。这对提升国内商业银行的经济实力、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而言,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为了在国际竞争中取得地位和优势,就必须接受国际金融业的共同游戏规则,赤道原则就是其中之一。如果我国的商业银行在项目融资决策中没有尽到相应的环保和社会职责,将会招致社会各界的不满。相反,我国商业银行如果接受了赤道原则,并切实做好其本土化的工作,将会扩大自己在国际上的影响、有利于国内银行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和金融风险评级、有利于国内银行获得或保持良好声誉,保护或增加市场份额,更好更快地融人金融全球化的浪潮中。
参考文献
[1]唐斌,赵洁,薛成容.国内金融机构接受赤道原则的问题与实施建议卟新金融,2009(2).33-36
[2]陶玲,刘卫江-赤道原则:金融机构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J]银行家,2008(1).105-109
[3]高山.赤道原则与商业银行发展研究[J]华北金融,2009(6).32-35
[4]张长龙接受赤道原则,促进金融和谐[J]特区经济,2006(6)40-41
篇10
[关键词]绿色信贷;CDIvI(清洁发展机制);信贷风险;CERS
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绿色信贷是关键的产业结构调整杠杆。绿色信贷是金融杠杆在环保领域内的具体化,对于我国当前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具有重大意义,可以指导、引领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利国利民。实行绿色信贷,对我国银行业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也是一个挑战,因为银行机构要在研究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工具方面投入更多的力量。目前国内绿色信贷业务推进的核心难点还在于银行的专业能力有限,以CDM融资或者中间业务为例,如果银行对CDM市场不熟悉,或者对项目的投资期限、内部收益率等评估不准确,很容易就会发生判断失误。一般授信业务,银行选择一个优质企业基本就不会有大的问题,但是绿色信贷融资,跟企业背景和资产规模没什么关系,主要依赖银行的专业判断能力,现在新能源的技术更新非常快,银行要么无法判断做不了该类业务,要么就容易发生坏账。因此对CDM项目的风险进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据《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是一个基于项目的减排机制,目的是帮助非附件Ⅰ缔约方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实现公约的最终目标作出贡献,同时帮助附件Ⅰ缔约国实现其减排定额和承诺。CDM项目是针对环境友好项目的投资,项目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低于目标国采用现有技术的常规商业投资项目,常规投资项目的排放水准为CCOM项目的减排基准线。遵照具体的方法学规定和核证程序,根据基准线排放和CDM项目排放之差得到的核证减排量(CERs),以二氧化碳当量公吨计算,可以在碳排放交易系统的规定下进行交易,由此为该CDM项目带来额外的收益。
一、CDM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估
CDM项目,作为一个工程项目,既有一般工程项目的风险,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殊风险。根据郑爽(2006)的分类,CDM项目风险可分为:普通风险和特有风险。普通风险包括一般项目的建设风险、技术风险、行业风险、运行风险、财务风险、审批风险、市场风险、政治/政策风险、不可抗力。特有风险包括CDM项目本身的方法学审批风险、国内审批风险、核实风险、注册风险、核证风险、CER交付风险、CER价格风险、汇率风险、国际气候谈判风险等。其他CDM项目风险分类方法还有,宋彦勤(2006)将CDM项目风险划分为三类:项目风险、基准线风险、市场/价格风险等,其中每类风险,又可以细分。不管这些风险如何分类,其实都是从不同角度去归类划分。本文通过分析CDM项目的各个参与方,来评估CDM项目风险情况。CDM项目一般参与方为:项目业主方与买方。假如涉及到项目融资,则第三方为银行。CDM项目融资的基本原则是,风险应分配给最有能力和动力来管理该种风险的一方。一般讲,CDM项目业主承担主要的项目风险,如建设及运营风险、项目财务及商业风险等。CERs买家承担基准线风险、市场及价格风险、政策风险及有限的的项目风险。当发生向银行融资行为时,银行则需要承担项目带来的信用风险。银行信贷部门在评估CDM项目信贷时,不仅仅需要考察项目的财务风险,还要评估项目的其他特有风险。这对银行来说,就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及专业项目人员来进行项目的评估。这也是绿色信贷中CDM项目比其他项目的特殊和复杂之处。
如前文所述,CDM项目除具有一般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外,作为第三方的银行在进行CDM项目信贷评估时,需要特别关注CDM项目的特有风险:
1.国际气候谈判风险。国际气候谈判变化,特别是2012年后京都框架协议时代的国际气候政策变化路线及框架。
2.政策风险。具体我国来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1)中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的程度与方式;(2)中国绿色信贷政策的可持续性和标准定制,及执行力度。
3.技术风险/基准线风险。分两个方面引进国外技术的风险和开发新技术标准的风险。具体内容包含:(1)技术的合格性,是否减排信用是否符合京都议定书的规定;(2)基准线的设定,是否保守可靠,主要假设是否长期有效;(3)项目的运行表现,实际的运行结果将决定减排信用的实际产生量。
4.注册风险。(1)项目在国家发改委注册的风险,此风险一般较小;(2)EB(联合国气候变化执行理事会)注册风险,此风险不好把握。
5.CERs市场风险。市场风险,国内CDM项目市场价格风险,由于发改委采取最低指导价的原则,已经屏蔽了部分一级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特别是对于那些跟国外买家合作开发的项目,一级市场CER价格风险一般在签订购买合同时就已经转移;二级市场价格风险则跟国际气候谈判风险是正相关的。
二、CDM项目的风险控制与管理
大多数CDM项目都是轻资产、低抵押或者没有抵押性质,其预期收益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未来的CERs,对银行信贷部门来讲,绿色信贷中的CDM项目贷款是一个挑战。银行信贷部门,在对信贷项目进行放贷之前,要进行项目风险评估。CDM项目作为国家鼓励的环境友好型项目,可以给银行带来两方面的效益:业务收益和社会声誉,平衡好二者关系是必须而且重要的。CDM项目的收益来自来自两个方面:(1)项目建成后的运营收入,如发电项目的发电收入等;(2)CERs收入,即卖出CERs所获得的收入。从信贷风险控制角度,主要对CDM项目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与控制。通常信贷项目的财务风险,一般根据项目的净现值(NPV)或者内部收益率(IRR)来进行评估,进而判断项目风险及投资价值。信贷部门在评估CDM项目的NPV或者IRR时,除了需要评估项目本身的收益外,还需要加入项目未来的CERs收入。虽然不同类型CDM项目的CERs收入在未来项目总收益中的比例不一样,但是CERs带来的项目的NPV及IRR提升,对项目是利好。虽然CERs的市场价格有波动的风险,根据前文所述,一级市场CERs价格风险比较小,银行在CERs未来收益评估时,主要考虑项目未来实际产出CERs量。
绿色信贷的CDM项目信贷风险管理,还可以通过引入国外金融机构来进行风险分担。国内已经有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进行相关的工作。绿色贷款以借款人和项目现金流测算作为风险考虑重点,通过账户管理有效控制第一还款来源。通过与国际金融公司(IFC)签署《能源效率融资项目合作协议》,引入贷款本金损失分担机制。根据协议,贷款组合不良率在10%以内,国际金融公司承担损失的75%;不良率超过10%的部分,国际金融公司(IFC)承担损失的40%。除了对企业贷款购买的设备设定抵押权外,还要求将其未来的应收帐款、收益作为贷款担保,从而达到绿色信贷的风险最小化。但是不管CDM项目风险如何分类,其实对银行信贷部门来讲,还是如何能够在参考常规项目信贷风险评估与控制的基本步骤基础上,通过对CDM项目的特殊风险进行细化、分析,最终达到把CDM项目的信贷风险化解到最小、可控的程度。
绿色信贷中的CDM项目信贷风险,根据这类项目的特殊性,我们必须很好地把握其业务收益跟社会收益之间的平衡点。可以通过具体分析、细化风险种类,来进行风险分担,把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保障银行贷款的安全,及未来收益,从而更好地为绿色信贷服务。通过对CDM项目的风险评估与管理,不仅可以更好的支持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更可以提升银行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银行业绿色信贷评估能力,达到绿色银行、绿色金融。
参考文献
[1]郑 爽.CDM项目的风险与控制[J],中国能源,2006(3)
[2]宋彦勤.清洁发展机制在中国的市场潜力,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2006
[3]徐 永.CDM质押融资遇阻绿色信贷推进受困,中国经营报,20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