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研究范文
时间:2023-04-01 22:44: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成本核算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目前,医疗项目成本核算方法主要包括成本当量法、成本比例系数法和作业成本法。而作业成本法在国内外成本测算时得到广泛使用,并且被认作是一种计算医疗服务成本、控制医疗费用以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有效工具。美国的会计学家EricKohler于上世纪30年代末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作业成本展开研究和讨论,并开始运用于制造业领域。不过,RobinCooper和RobertKaplan最早对作业成本法做出明确的阐释。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是一种以作业为核算对象,依据作业资源的消耗情况(资源动因)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再依据作业对最终成本的贡献方式(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追踪归集到产品,由此得出最终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的主要优势在于消除了间接成本的计算,使成本计算更为准确、合理;成本计算路径清晰,使得成本具有可追溯性,从而有利于成本分析,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上世纪90年代作业成本法开始运用于医疗服务领域。葛人伟和孟庆跃等[18]学者和国内诸多医疗机构在借鉴国外的作业成本法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作业成本法对医疗成本进行测算、控制和管理。总医院的鲍玉荣、朱士俊[19]在2005年采用了作业成本计算法对医院的检验科进行核算,测算了该科室的医疗服项目成本,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核算的基本路径和技术方法。2012年陈娟、邹俐爱等[20-21]学者运用作业成本理论与方法,分别对医院的不同科室进行成本核算,建立成本测算模型,并与传统成本法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一些改进医院成本测算方法。作业成本法清晰地划分医院内部的各种成本动因,使得成本分配更加准确,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信息归集分配的信息系统,不仅能够提供一些重要决策的信息,还能优化作业流程,强化成本管理力度,提高医院整体经济效益水平。然而作业成本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是成本数据资料的收集需要机构严格的内部管理规范作为支撑,以及作业成本法繁杂的操作过程带来的测算难度和测算成本的增加。
2加强医疗项目成本核算的建议
全国诸多学者和医疗卫生机构关于医疗项目成本核算的大量研究,对卫生领域的政策制度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医疗项目成本核算还处于探索阶段,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医疗项目成本核算方法尚不成熟,成本核算的数据也需要进一步调整完善。为此,提出以下参考建议:
2.1健全成本核算体系和机构
目前统一的医院成本核算体系尚未构建起来,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管理》对医院成本核算并没有具体和明确的规定,很多医院是参照企业的成本核算办法或者自行制定核算制度。另外,医院应设立专门的科室成本核算机构,而不是将成本核算机构与财务会计机构混在一起,把成本核算从会计核算分离出来,及确保财务核算与成本核算数据来源的一致性,又保证各自的处理方法和原则的独立性。
2.2促使医院由不完全成本核算向全成本核算转变
医院成本核算不仅仅要反映直接成本,同时也要包括间接成本。而目前很多医院只是停留在不完全成本核算,行政管理和后勤等间接费用也没有计入到成本中,导致成本核算层次过少,所提供成本信息不够精确,不利于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效益和效率。
2.3改善医院成本核算信息化系统
随着医院逐渐趋向精细化核算,投入成本越大,如果医院没有良好的数字化基础,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将变得更加困难。而目前我国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方面主要是HIS系统,以财物为重点,涉及挂号、收费、药库等流程,真正涉及临床医疗为病人服务的信息化(PACS、RIS、LIS)、医疗管理的信息化以及HIS系统与管理系统的衔接等建设相对滞后。
2.4规范临床路径和医疗服务项目流程
篇2
关键词:医院成本核算;科室成本
一、医院成本的概念
成本概念的使用不仅限于企业,其范围还可以扩大到所有可以对象化的资金耗费,成本是取得资财的代价和对象化的费用。医院成本是指医院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或支出,主要包括医疗成本和药品成本。医院成本核算就是将一定时期内医院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加以记录、汇集、计算、分析和评价,按照医疗服务的不同项目、不同阶段、不同范围计算出医疗服务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以确定一定时期内的医疗服务成本水平,考核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二、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目的及作用
1.医院成本核算的目的
医院强化成本核算,实现高效低耗,是对医院经济运行的客观要求。运用成本核算,并通过成本计划、控制等手段能发现医院在成本管理上的薄弱环节,以采取措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能运用责任会计的方法,确定科室责任成本。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要以尽可能低廉的价格吸引病人,通过成本核算,确定医疗服务的真实成本。同时,医院管理层把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机制作为一种日常的管理手段,使得医院的管理水平能更上一个新台阶,为建立现代化的、充满管理理念的、新型的医院打下坚实的基础。
2.医院成本核算的作用
所谓成本核算管理,对医院而言,就是为保证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诊疗护理工作,实现经济目标预定的经济效益而确定的成本核算过程。具体地说,是根据医院总的规划和发展目标,对医院经营成本进行预测、计划、分解、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以达到用最小的成本开支来获得最佳效益的一整套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和方法。
把成本核算管理运用到医院管理中,不但可有利于降低医院成本,而且对于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它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将技术经济责任制落实到各科室,因为成本核算管理过程中,从经济目标的制定、分解,到经济目标的组织实施、考核,都与落实技术经济责任制的责、权、利密切相关,从定目标、定责任、定权利这一角度来说也是相吻合的。
(2)有利于加强医院的计划管理。为了使医院面向市场、适应市场,加强计划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围绕实现医院总目标,把成本核算管理落实到科室和个人,把医院的全面计划管理落实到实处,成本目标管理是其重要内容和措施。
(3)通过成本目标管理可将过去领导要求职工“做什么”和“怎么做”的被动方式,改变为把任务、目标、权限下放到各科室,并与科室利益挂钩的方式,这种鼓励科室加强自我管理的办法可提高每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4)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医院管理以病人为中心、质量为核心、效益为根本,因此,医院管理要树立“目标―效益”统一的观念,并将此贯穿于医院管理全过程中。成本核算管理是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三、医院实行成本目标管理的基本原则
1.成本最低化原则
成本最低化又称成本极小化、最低成本点。所谓成本最低化,就是根据成本核算管理的任务,通过分析降低成本的各种因素,制定可能实现的最低成本目标,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使实际管理结果达到最低成本目标。对医院管理来说,追求医院成本最低化必须注意:
(1)必须保证诊疗护理质量;
(2)要以社会效益和技术效益为前提,社会效益第一,其次是经济效益;
(3)从实际出发,注意成本最低化的相对性,各科室部门之间的实际条件不一样,就不能简单要求统一,不能一味追求指标;
(4)立足于探索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潜力;
(5)把握全部影响实现成本最低化的环节,研究和寻求管理方法,包括最佳的操作规程和方法,最佳的医疗协作配合,最佳诊疗护理过程安排,最佳的医用材料采用,最佳的器械设备物资的管理维修,最少的管理费用开支,最少地发生医疗差错、事故、纠纷等。
2.全面成本管理原则
要达到成本最低化的目的,必须实行全面成本管理,即全院、全员、全过程的管理,要从医院、科室、班组各个层次,诊疗、技术、经营、后勤服务等各个环节都实现成本管理,通过计划、决策、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等方法,计算每个环节劳动消耗,做到医院诊疗护理工作和经营活动全过程都进行成本目标管理。
3.成本核算有效化原则
成本核算核心问题是“有效化”,要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产出,要以最少的人力、最省的财力物力来实现全面成本核算的目标任务,因此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原则不仅仅是追求形式,而应立足于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花费的成本都能转化为病人取得的对疾病诊治的成效和质量。
4.成本管理科学化原则
所谓成本核算科学化,是指要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和方法进行成本核算管理,运用系统分析理论,针对成本管理的特点,进行目的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整体性分析、集合性分析和环境适应性分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成本目标管理,使医院诊疗护理工作做到技术适宜、经济合适、成本最小、效益最高。
四、医院成本核算的范畴
1.人员经费的支出:
这一部分支出占医院业务支出的比重很大,因而是构成医院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员经费包括:工资、奖金、国家规定的各项津贴补贴、奖金和加班费、交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公积金、探亲路费等,这部分支出不论其补偿来源渠道如何,都应全部列入医疗成本进行成本核算。
2.卫生材料支出:医疗服务过程中业务科室消耗的卫生材料费。
3.药品支出:销售药品的成本。
4.固定资产折旧:凡属基本建设投资、固定资产的购置费等,这些通过折旧的方式逐渐摊销列入成本。表现为补偿医疗设备、房屋及建筑物等固定资产的磨损和消耗而提取的折旧费。
5.无形资产摊销。
6.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医疗事故支付赔偿金。
7.其他费用支出。即医疗保健服务过程中必要的行政开支,如办公费、差旅费、邮电费、职工培训费等。
按成本概念和范围的规定,医院的下列费用支出不应列入成本:
1.凡属基本建设投资、固定资产的购置费等,这些只能通过折旧的方式逐渐摊销列入成本。
2.离退休人员费用,应由上级主管部门补助。
3.医院的集体福利设施支出等不列入成本。
4.有经费来源的科研教学等项目。
5.在各类基金中列支的费用。
6.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的支出。
五、医院财务管理全成本核算内容划分(以我院骨科专科医院)
1.将医院科室作以下科室划分:
(1)临床科室:颈椎外科、环骨盆科 综合内科、小儿骨科骨肿瘤科、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创伤一科、创伤二科、综合外科 手足显微三科、微创脊柱外科 运动医学科、手足显微一科、手足显微二科、康复科、麻醉科、专家、口腔科、急诊科、120急救。
(2)医技科室:放射科、CT 核磁、药剂科、检验科、功能科、放射专家。
(3)医疗辅助科室:住院处 门诊收费、供应室、洗衣房、水电设备科、病案室、门诊部、接诊室、营养部、器械科。
(4)管理科室:党政办公室、宣传科、纪检监察审计科、工会 老干部科、团委、人事科、财务科、质控科、医务科、护理部、感染科、总务科、基建办、保卫科、交流中心、信息科、科研科、教学部。
2.将医院全成本属性作以下属性划分:
固定成本:相对不变的成本叫做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相对为变动的成本叫做变动成本。
直接成本:能直接归集到科室的成本叫做直接成本。
间接成本:不能直接归集到科室的成本叫做间接成本。
可控成本:具有可控性的成本。
不可控成本:相对不可控的成本。
六、医院成本核算计算方法
1.直接成本分摊
(1)成本核算首先是各科室直接成本的归集,将各科室直接发生的成本直接计入到该科室;
(2)公摊费用分摊
不能直接计入科室的成本,即公摊成本,根据项目按一定的分摊标准在医院所有科室进行分摊,分摊标准可以采用人员比例或房屋面积进行分摊。
项目内容
水、电、取暖费、污水处理费、燃气费、医疗垃圾处理费。
分摊方法
水费、污水处理费:医疗辅助及行政管理科室按职工人数分摊。临床医疗按职工数加床位数分摊到各科室。
电费:全院科室 按占用面积分摊。
取暖费:使用科室按占用面积分摊。
医疗垃圾处理费:医疗科室均摊。
分摊公式:
2.间接成本分摊
按照四种类型(临床医学,医疗技术,医疗辅助,管理费用)中的三类(医疗技术,医疗辅助,管理费用)分摊到临床医学科室的间接成本以下顺序进行三级分摊,
第一级分摊(管理成本分摊):
将全院管理类科室成本包括直接计入管理科室成本和公摊费用分摊部分进行分摊。如院长办公室、财务科等管理类科室
分摊方法:按人员比例或收入比例分摊
例:相关科目成本=科室在职人员数量×全院管理科室相关科目成本/(全院在职人员数量-管理科室人数)
第二级分摊:(医疗辅助成本分摊)
将此类科室成本(包括直接计入医疗辅助科室成本、公摊费用分摊部分、管理成本分摊部分之和)进行分摊,分摊科室范围:挂号室、住院处、供应室等。
医辅服务职能科室、供应室、洗衣房分摊方法:
使用医院制定的内部服务价格对照参数(或内部服务量),本着谁受益谁担负的原则进行分摊(但不向管理类科室及同类别科室分摊)。
相关科目成本 =受益科室接受服务内部价总量(科室受益总量)× 相关科目成本总量/接受服务内部价总量(全院服务总量)
没有工作量的医辅科室分摊按医技科室、直接医疗科室的人数向下分摊。
第三级分摊(医技科室成本分摊):
将医疗技术类科室成本(包括直接计入医疗技术科室成本、公摊费用分摊部分、管理成本分摊部分、医疗辅助科室成本分摊部分之和)进行分摊。
1.药剂科成本分摊方法按照使用收入支出配比平衡原则。
2.医疗技术检查科室、手术室分摊方法采用收入支出配比平衡原则。
相关科目成本=各相关科室获取医技收入总量× 相关医技科室相关科目成本总量/相关医技科室总收入。
间接费用分配率=某类(间接费用)发生部门人数/医疗、护理、药剂、制剂部门人数之和×100%。
七、应用现代成本管理理论,加强医院成本核算
1.树立新型的医院成本管理理念,营造良好的氛围
医院各级领导首先要带头更新观念,充分重视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医院内部各部门要协调配合,解决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职能部门要大力营造氛围,正确认识医院成本核算工作重要性,明确成本核算的目的、意义、概念和内容等。
2.建立有效的内部核算组织结构
在医院成本核算工作中,需要建立统一的组织机构,应将现行的经济管理部门与计划财务部门合并成立医院财务管理部,实行院级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实现医院经济核算与经济管理工作的规范、高效、统一。
3.划分核算单元,实行成本核算责任制
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可以划分为多个单元,如院级核算、科级核算等,成本核算单元划分得越细,核算出来的成本越准确,越利于控制成本,有利于成本和利润考核。但划分得越细,付出的核算成本也越大,难以取得管理与成本的最佳效益。鉴于医院目前经济管理水平偏低,核算单元不宜在一开始划分得过细,在划分级次的过程中,制定切合实际的单元核算方法。同时实行成本核算责任制。
(1)医院财会部门是医院成本核算的实施机构,在院长或院长委托的主管领导或总会计师的直接领导下,对全院的成本核算进行统一管理,具体负责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对各部门、各科室的成本核算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和消耗定额,健全成本核算的账簿体系,编制成本报表,确保成本数据的真实和完整。
(2)医院成本核算的相关科室(药剂科、设备科、包括总务后勤、管理科室等),要按照财会部门的统一要求,做好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成本核算基础工作,完善包括验收、计量、定额、消耗统计等各项原始记录,并具体负责本部门的成本核算工作。
4.调整核算内容,合理确定医疗服务价格
目前医疗服务是采取按项目定价和收费,每一个病人甚至一项复杂检查或治疗都可因其项目内容的构成不同而使其收费和成本构成不同。如骨科手术的 残端修整术,其收费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负极板回路垫、一次性呼吸过滤器、留置针、一次性注射器、电刀柄、麻醉回路(手)、无损伤缝合线 、一次性使用引流装置等。但其成本如人力成本、固定资产折旧、药品、 管理成本和风险成本等,却不是由各项目成本之和组成,不是所有成本费用都能收费。这种医疗服务项目划分的过细和层次等级的不同,使按医疗项目的成本核算过于复杂和繁琐,收入成本不易配比,导致医疗成本在项目或病种上的不易测算和比较。因此医院应实行成本核算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同时也要积极为物价部门提供准确可靠的成本数据,以确定合理医疗服务价格。
5.建立成本管理制度,健全核算管理系统
低耗高效是市场经济对医院经济运行的客观要求,成本核算则是医院实行“低耗高效”目标的基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建立成本管理制度,健全核算管理系统必不可少。因此,首先必须要做好医院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应包括:
(1)清产核资,摸清家底。通过资产清查、价值确认和资金核算等工作,摸清家底,确保成本核算原始资料的真实、完整。
(2)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记录。各医院要建立健全实物资产的计量、计价、验收、领退、转移、报废、清查和盘点制度;水、电、气等计量设备的配备应符合成本核算的要求;要制订合理的工时定额和计价、计量标准、保证维修、洗衣、消毒供应等辅助服务费用的合理分配;有齐全的医院基本数据和工作数量统计数据。
(3)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和定额管理制度。
6.正确处理好成本核算中若干关系,确保医院成本核算的可行性
(1)医院成本核算管理与医疗服务质量的关系
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出发点是使患者获得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医院不能因开展成本核算管理减少成本而降低医疗服务质量,但也不能因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而不讲节约成本,要正确理解和认识两者的关系。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
(2)业务科室和间接成本科室的关系
在医院实行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过程中,医院科室划分为直接成本科室和间接成本科室,直接成本科室为业务科室,一般有收益,间接成本科室没有收益。在成本核算管理过程中不能只注重业务科室的成本核算与管理,而忽视间接成本科室的成本核算与管理,间接成本科室的成本费用占医院成本支出的很大部分,节约潜力很大。
(3)医疗服务业务量与成本核算管理的关系
医院的成本可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部分,变动成本随业务量变动成正比例变动,因定成本随业务变动成反比例变动。因此,开展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即要节支降耗,同时想办法增加业务量,业务量的增加,也就表示单位固定成本的降低。
(4)科室成本核算与科室经济核算的关系
科室经济核算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以科室为核算单位,把科室开展业务活动的收入、劳动消耗及劳动成果进行记录,目的在于分析搜集各科室完成的工作量、业务收入、所耗费的成本,正确地计算科室经济效果。只有搞好科室成本核算,才能为科室经济核算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医院成本核算工作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与利益分配结合后,涉及医院、科室、职工三者的经济利益。实践中必须正确处理医院发展与职工福利的关系;正确处理降低成本与服务质量的关系;正确处理增加收入与减轻病人负担的关系。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医疗,成本核算,经济效益
1、前言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医院的市场化推行,给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医院既要坚持服务大众的根本属性,为市民提供福利性医疗,又要依靠自身的收入来满足发展要求,创新技术、添置设备,支持科研与教学工作。如果不能在“市场型支出”和“福利性收入”之间寻求发展平衡,则会造成医院运营的入不敷出,对医院造成重大影响。以往的医院管理体制下,缺乏严格的内部核算,对医院的成本支出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了投入高,收益低的局面。显然,在市场化发展的要求下,传统的运营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提高医院竞争价值的需要,只有改善内部核算体系,控制成本支出,才能保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论文格式。
2、医院经济成本核算研究的意义医院成本核算应当代表了医院经济管理的根本理念,真实反映了医院财务情况,离开了成本核算的支撑,空谈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就变成了“纸上谈兵”。成本核算要对医院运营过程中的各项消耗和支出进行分类、记录、归集,从而形成供经营决策使用的分析报告。其中以货币形式代表了所有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为医院管理阶层合理分配资源提供了参考,节省不必要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支出,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追求。
2、1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医疗质量成本核算的细化可以具体到每个科室,包括对设备的配置、人员的绩效考核和对医疗水平技术指标的核算等,由此,可以有效地提高医护人员工作热情,督促医护人员继续钻研,提高业务素质,从整体上提高全院的医疗质量。此外,通过在一些临床教学项目和科研项目上的政策性扶持,可以强化医院的技术创新,提高解决疑难杂症的能力,提升医院的业务水平。
2、2可以使各级管理科学化医院的成本核算间接反映了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劳动分配、设备投入、物资管理等其他内部相关管理方面,从而成为各级运营管理环节上共同的纽带。论文格式。以各医疗科室为单位,有利于管理者直观地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决策。
2、3加强了医院财务管理成本核算归根结底是医院财务管理的一部分,实施成本核算对医院的财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核算对象到核算方法,以及账务处理等,都要围绕着成本管理的理念来进行新的改革。传统的财务管理只是将运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情况据实的罗列,而融合了成本核算,加入了人本理念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但可以真实的反映医院运营情况,也可以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将财务管理上升到参与企业管理的高度上。成本核算的实行,提高了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促进了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
3、建立医院成本核算体系成本核算是以降低医院运营成本为目标,对内执行的一种管理手段,是医院内部微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要本着科学分配、科学管理的原则,对不同的岗位、科室和人员上的支出成本核算,采用不同的管理和评价方法,从而避免过于绝对化反而给医院发展带来制约的情况。论文格式。提高全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将成本核算建立在人本管理的基础上,将会得到更好的收效。
此外,绩效考核是绩效成本的依据,建立一套综合评价和目标管理评价体系,对医院各科室的临床工作进行监督,从而间接反映了该科室的工作效率、设备使用率、劳动力支出等等,是成本管理的重要分支。将科室的奖励指数和福利待遇与成本消耗和人均工作效率挂钩,实施成本收益的监督机制,保证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目标的达成。
4、成本核算的方法4、1成本归集法4、1、1直接成本归集
在医疗成本核算过程中,直接产生的成本核算相对清晰,目标明确,常见的直接发生成本按照以下归集方法予以处理。
1、直观上的医疗成本包括材料的购入费用、人员劳动的工资支付费用、公务活动费用和业务经营费用等,大多按照实际发生的额度来进行计算,也有按照全院业务收入比例计算的。
2、对于固定资产投入后的折旧计算,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只能由医院自身的实际损耗情况来决定,或由医院来制定,常见的有按照年限计算的也有按照工作时数来计算的,视计算折旧对象的不同而定。平均年限法适用于房屋、图书和被服等随使用时间推移而产生损耗的物品,按照使用年限平均计入各个时期的成本支出中。对于折旧年限较短的设备,多采用加速折旧法,形象的代表了设备使用的边际效益,采取初期使用耗损计数偏大,后期逐渐减少的方法来计算。此外,大型的医疗仪器也有采用单位工时计数法的,按照在使用寿命期间规定完成的总工作量,按工作时间平均计算折旧。就目前固定资产的折旧情况来看,更多的青睐于加速折旧法的使用。
4、1、2间接成本的分摊
成本核算的另一部分是间接成本的计算,通常按受益原则,将非项目可是成本向项目科室和其他非项目科室进行分摊。分摊的方法依各医院个规模和各自适用核算模式来选择,联立方程法能够对间接成本精确地进行核算,但操作相对复杂,对人员技术要求较高,多为大型医院采用;阶梯分配法可以清楚的表明间接成本的构成方式,适用于重视成本结构的管理方式;双重分配法在中小型医院成本核算中经常遇见。
4、2科室成本核算方法以科室为成本核算单位,一来便于成本的详细划分,因地制宜地制定成本支出规划;二来也可以明确成本的管理责任,使成本核算更加易于控制,明确责任归属。通过对各个科室成本支出的监控,可以找出医院整体经营环节中存在的细节问题,协调各科室之间的项目扶持和收益。在节省开支降低医疗消耗的问题上,可以根据各科室从事医疗活动的差异来进行差别化管理,更加科学、合理的安排成本投入和划分用途。
4、3医疗项目成本核算按照医疗项目划分来计算成分,是从衡量各项医疗服务支出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成本的控制和计算,准确得出不同医疗项目上的实际消耗和收益,从而合理地制定收费价格,在医疗项目上保证收支的基本平衡。对于公立医院服务性收入,与市场型支出不平衡的情况,可以以医疗支出作为政策补偿的依据,保障医院的基本运营。
4、4病种医疗成本核算按病种分类进行成本核算还是一个较为新兴的研究领域。病种成本可以依据以往的同病种病例产生的医疗成本进行调查,进而得出该病种的医疗成本进行核算。此外,对于每个病种病例分别制定规范化的诊疗技术方案,在根据方案中涉及的支出情况来核算该病种的医疗成本,可以避免在医疗过程中造成的过渡浪费和转嫁给病人过高的治疗负担,增加医院的运营透明度。
5、结语医院推行成本核算,不仅可以清楚地掌握医院的资产运营情况,明确成本投入,同时也使医院运营的投入收益计算有据可循。特别是对于公立医院,在政府拨款和补助的前提下,实行成本核算,可以更加清楚的显示资金的使用方向,正确的评价经济收益与社会收益。医院的经营与管理,始终要本着低成本、低消耗、高效率的发展道路,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医院的竞争价值,深度发掘医院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 林国红.医院内部价格核算初探[J].中国卫生经济,1996,15(5):50―51.
[2] 沈惠珍.医院成奉核算的难点与策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l,17(11):655-657.
[3] 刘艳红.论医院成本核算及其控制[J].中华医学从刊,2003,3(10):118-120.
[4] 张炳军.医院成本核算及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03,10:41-42.
篇4
(1)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尚缺乏动力。
(2)目前我国对教育成本的研究还不成熟、不完善,在对教育成本概念的界定、教育成本核算对象及项目设置和成本所包括的内容范围等方面都仍存在着分歧。
(3)成本核算操作比较复杂。
(4)高校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
2实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意义
(1)加强教育成本核算有利于高校的发展。目前高校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主体,同样置身于市场经济大潮中,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是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学校除了在提高教学质量下功夫外,经济效益也是办学的重要因素。另外,在市场经济中,高校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学费收入,学生或家长成为教育服务的购买者,特别是近年来,普通高校学费占高校全部教育经费收入比重不断提高,教育支出已成为学生或家长的沉重负担,因此,学生和家长对教育收费确定依据的教育成本非常关心,高校要使自己能在竞争中发展,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也是势在必行
(2)加强教育成本核算有利于内部管理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行教育成本核算,能使各部门都具有成本意识,真正做到勤俭办学,充分掌握教育资源的占用情况,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提高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使高校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也可为社会其他资本进入高校创造条件。
3加强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措施
(1)合理确定高校教育成本的内容。
教育成本项目的划分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教育成本计算的准确性,闵维方、魏新(1995)将高等院校教育成本划分为教学费用、公共辅助教学费用、行政费用、学生服务费用、建筑维修费、后勤服务费用、离退休人员费用、其他费用八个成本项目。这种方法体现了高等院校成本费用的支出功能和经济用途,主要针对教育经费拨款目的来划分,有利于改进政府的拨款方式,但从教育成本核算角度来看,缺乏操作性,其中还包含了非教育成本的内容,如离退休人员费用等。而王善迈(1996)则将高等教育成本分为人员成本、公用成本、固定资产成本三个成本项目。人员成本包括学校教职工工资及福利性支出费用,学生助学金、奖学金、贷学金支出费用;公用成本包括学校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和修缮费等;固定资产成本包括高校的建筑物、房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公用设备的折旧费。这种成本项目划分与高等院校会计核算体系相一致,操作性强,对高等院校编制经费预算,考核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不足之处是成本项目设计过粗。
(2)健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应完善高等学校办学质量的评估指标体系,把高校教育成本指标作为评估体系中的重要考核指标,并由国家统一规定教育成本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高等学校可以增设教育成本指标,以满足高等学校的成本管理和财务管理。加大指标权重,这样,可以增强学校进行成本核算的外在压力。(3)完善高校成本核算的相应准则、制度和办法。从目前应用于高校的规章制度来看,不少已经滞后于高校的发展和管理的需要,不再适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影响了教育成本的正确核算和管理。因此应对高校成本核算做出明确的要求,并从上到下建立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准则以及教育成本核算的实施办法。另外可在全校范围内推行统一成本支出管理,统一工资发放,控制支出,为了防止出现多级财务现象,控制支出,实现成本的补偿,一般可采用实时收费制、预付学费制和延迟付费制。
(4)进行高校会计制度的改革。一要允许学校将会计年度按学年确定。这样,学校的会计年度与教育成本核算期间就能保持一致,成本报告与其他报告就能同时编报。但按这一思路,由于政府财政年度为公历年度,会使学校会计年度与政府财政年度不能保持一致,不利于政府部门对教育经费的年度统计。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要求学校按每月的会计报表,形成1~12月的公历年度会计报告上报,以满足政府部门的需要。二是让高校混合采用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凡是涉及到费用支出的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记帐基础;凡是不涉及费用支出的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记帐基础。三是明确规定核算对象,根据高校的特点设立成本核算所必需的科目,分别按照各专业、各层次的学生作为成本核算对象,编制成本计算单,以全面、全过程反映各专业、各层次学生教育总成本和生均教育成本。总账科目必须增设:“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科研支出费用”等科目。这些增设的科目,在核算教育成本时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就避免了象以前将固定资产一次性列为支出,计入当期的教育成本,不考虑其收益期长短,且以后的各个收益期就不再体现其成本,造成了购建固定资产当年投入多,教育成本高,不利于保证教育成本核算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摘要:高校教育成本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针对不少高校所表现的“年初报预算,年终报决算,经费支出靠拨款,经济效益无人管”的局面,阐述教育成本核算的重要性,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高校办学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教育成本;核算
篇5
关键词:医院;成本核算;成本管理;应用
随着现代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医院要想一直处于市场发展最前沿,就必须不断强化自身的成本意识,加强成本核算,提高成本管理质量和水平,并充分反映医院的实际收支情况,节约医院整体成本,推动医院向正规化方向发展。本文首先概述了医院成本核算的涵义,其次分析了成本核算在医院成本管理中的现状,最后提出了成本核算在医院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医院成本核算的涵义及其作用
(一)医院成本核算的涵义
随着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医院为了有更好的发展,需要不断强化成成本管理力度。对于医院成本管理来说,应高度重视如何有效节约医院运营成本,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和效率,这就离不开成本核算的支持。成本核算在医院成本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所谓医院成本,主要指的是医院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而产生的综合物质资料价值、医院员工的薪资报酬和医院的整体货币价值,这些都是对医院经济运行状况进行有效评价的核心指标,通常涉及了员工劳务费、业务服务费、材料费、固定资产折旧费等各项费用。医院成本核算指的是在各目的、各时期的医疗卫生服务项目基础上,对服务中支出使用的所有费用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全面汇集、准确计算、深入分析并科学评价,根据计算所得的服务成本和单位成本,明确某一时期内的医疗服务成本考核结果,通常情况下,医院成本核算主要涉及了科室成本核算、诊次成本核算、床日成本核算等各项内容。医院成本核算应严格根据《医院财务制度》中的相关规定,提供精准可靠的成本信息,确保医院管理层的决策活动有强有力的信息依据。当前,医院只有不断加强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才能朝着科学化方向快速发展。
(二)成本核算在医院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医院成本管理中加强成本核算,有利于充分全面体现医院真实的成本变动信息,贯穿于医院各个部门和各个科室中,利用有效的核算,及时找出医院成本管理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节约成本费用,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及管理效率。当前,在医保政策的全面落实下,使得医院在医保方面的医疗管理方式及结算方式越来越复杂。医院的管理与结算由于受到了医保模式的诸多限制,因此这就需要医院不断强化成本管理工作。在科学的成本核算下,能够真实获得医院总体成本信息,并全面掌握医院人均住院成本及单病成本。通过匹配完善的措施手段来节约成本费用,从而提高医院对医疗体制改革的适应能力。随着医疗成本的持续性提升,医院只有加强成本核算管理,节约病患的投入,才能获得广大民众的认可与好评,进而促进医院市场竞争实力的提升,创造可观的社会价值及效益。
二、成本核算在医院成本管理中的现状
(一)管理者忽视了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医院管理层与全体医务人员都缺乏较强的成本核算意识,管理层主要将精力放在了财务核算层面上,对成本核算的关注度不够;财务工作人员不具备成本管理意识,更有一些人员对成本忽略不计;医院成本核算过程中,虽然成本会计人员可以及时有效开展成本控制工作,但其他科室人员很少积极参与到成本管理活动中来,因此医院的成本核算就存在严重的职位缺失现象,仅仅一小部分人认识到了成本核算在医院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效果。
(二)成本核算基础薄弱
成本核算在医院成本管理中发展缓慢的原因不只有人员方面的不重视,最重要的是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缺乏先进高效的管理工具。现阶段,有不少医院未针对成本核算引进科技含量高的核算管理技术,医院一般在内部信息系统中自行完成计算,不仅缺乏统一的计算标准,而且采用的计算方法形式多样,相关数据共享不及时,最终影响了医院成本核算质量。
(三)成本核算制度不够完善
一套高效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是医院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然而医院现行的成本核算制度不够完善,还缺乏有关于全面预算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由于忽视了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导致成本核算的原则及其方法难以达成统一性,所有医院都存在自己的系统,在成本核算账务处理过程中侧重于个性,而并非行业共性。正是因为医院缺乏成本核算体系,致使医院成本管理工作很难顺利有效发展。
(四)成本核算手段陈旧
医院要想实现预期的成本核算效果,就必须具备完善高效的核算手段。然而目前,还有部分医院一直沿用着传统的成本核算手段,核算效果不容乐观。医院成本核算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病程成本以及项目成本的影响下,医院的成本核算手段与分摊方法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三、成本核算在医院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树立科学的成本核算管理意识
无论是医院管理层还是全体员工,都必须树立科学的成本核算管理意识,提高全体员工对成本核算重要性的认识,将成本核算置于医院发展的重要地位。此外,医院会计部门也必须具有较强的成本核算管理意识,在规定时间内开展盘点工作,对引起盈亏现象的原因及时查明,加强综合化管理。针对医院费用开支实施相应的经费审批制度。医院各科室应不断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防止不必要的浪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完善的责任机制与激励机制。
(二)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医院成本核算中
当前,医院应采用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成本核算和医院会计核算的有机结合,保证成本会计与医院实际相符,从而反映真实可靠的成本会计信息。采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手段在一定时间内深入分析和研究成本核算问题,并提出解决核算问题的有效方法。将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运用到成本核算中,不仅提高了医院各科室的成本核算效率,而且促进了成本有效控制,满足了医院的效益目标。
(三)构建行之有效的成本核算财务管理体系
为了保证医院成本核算效果,需要配置专业的成本核算人员及先进的硬件设备,制定规范详细的财务管理制度。医院成本核算过程中应涉及医疗成本、预提费用及待摊费用账户,细分各账目,建立完善可行的成本核算操作制度。做好风险控制工作,比如费用减免、业务款收缴等,这些环节都必须有规范可靠的管理程序,还要制定相应的监督机制。
(四)提高成本核算控制效率
医院通过构建有效的成本评价体系来强化成本管理工作,节约成本费用。同时,科学设置监督机构在规定时间内严格复审成本核算完成情况,通过趋势分析手段正确判断成本核算结果。对引起医院成本费用提高和降低的具具体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制定有效节约成本的措施。医院管理层必须善于总结成本核算工作,综合有效总结成本核算问题,并进行正确有效的决策。
(五)加强成本核算基础工作
首先,优化成本核算组织。医院应将经济核算部门作为成本核算中心,在科室及班组中确立专业的兼职核算人员,强化医院全体员工的配合协作力度,构建完善的成本核算系统。其次,根据规定格式报送报表。医院财务科应严格根据成本核算的规范要求,确立各种成本核算表格,有关部门按照规定格式和内容在相应的时间内完成填报工作。最后,核定消耗定额。确立完善可靠的消耗定额是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核心,按照医院所有科室的性质特点、业务状况和劳动强度的参考定额指标,针对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明确具体的消耗定额。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在我国医保制度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给医院管理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给其创造了较好的发展机遇。在医保制度改革下,医院应及时找出自身不足,并采取有效对策加以处理。在深入分析研究数据的基础上,明确完善高效的成本核算手段及措施。通过实践操作性强的成本管理制度发挥综合约束作用,利用成本核算评价体系调动医院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参与成本管理活动的积极性。不断强化医院整体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提高医院市场竞争实力,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稳步前行。
参考文献:
[1]王洪艳,孙钰,李荷.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会计之友,2014.
[2]李民.新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企业研究,2014
[3]文科.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医疗装备,2016.
[4]杜剑锋.关于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现状及改善对策研究[J].医药卫生,2015.
[5]唐湘云.医院成本核算现状和对策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
篇6
【关键词】医院 成本核算 发展趋势 医疗服务
一、我国医院成本核算的研究状况
(一)成本核算方法逐渐完善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发展,其中最初的医疗行业主要借助于企业的成本核算方式,自80年代中期才开始将医疗行业的成本核算应用于医疗工作中。1992年在山东卫生厅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核算方法重点探究了医疗服务项目的平均实际成本、成本要素指数和成本指数的推测方式等。1997年以来相继提出了医疗卫生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的公式等。2002以来着重对医院成本核算过程进行探究,并根据临床的各种路径来推测出成本核算的方式。近几年,二炮兵总医院的研究中提出了“四型三线”病例分型法计算,提高了医疗成本核算的质量和水平。
(二)成本分摊的多元化
医院选择科学的成本分摊方法,对医院整体和各科室的核算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可见,选择科学、合理的分摊方式至关重要。一般分为双分配法、阶梯分配法、直接分配法等,通常采取阶梯分配法。分配时应该比照后勤、行政、医疗、辅助科室的成本核算。20世纪末葛仁伟等学者研究出比例常数法和相对值法,核算医院成本分摊时通过系数测算方式进行。周瑞等学者将成本分摊方式进行进一步总结和优化,随着我国医疗水平不断进步,这种核算方式也在不断发展。
(三)成本核算细化
一般医院的总成本通过院级成本核算完成,对医院的服务项目、药品经营、收支情况等衡量和分析。医院成本核算通常包括班组成本、科室成本、院级成本核算等方面,科室成本核算通常放映对员工的奖金分配情况和收益计算方式等,为单病种成本服务等。
二、我国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不足
(一)成本核算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医院成本核算体系不够健全,一些问题和弊端影响了医院的成本核算水平。我国成本核算体系中有关的医院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制度缺乏明确规定,许多医院每一按照卫生部门的规定设立成本核算部门或机构,有的参照企业的核算成本方法制定核算制度,致使财务状况不明,账目和数据信息不符,各科室财务状况混乱。医院成本核算方式不能采取全成本核算,因此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首先,没有答对医院后勤管理和行政管理等科室的费用进行核算,或者不能将费用分摊到相应的项目分类表中。第二,医务工作者缺乏成本核算观念,不能将其与自己的本职工作联系起来,因此不参与成本核算工作,对成本核算重视程度和主观能动性不高。第三,医院的部分科室以盈利为追求目标,利用各种方式获取收益,价值取向偏离社会服务轨道,将心思和重点放在自身经济利益上,缺乏为患者提高服务质量和节约费用的意识。第四,医院成本核算控制应该体现全方面、全过程,但许多医院都不重视成本控制,致使成本核算控制体系不健全。
(二)成本核算计算机系统有待完善
医学科技飞速发展,涉及到的医疗项目的成本核算也会出现千变万化,没有固定的模式,而通过计算机成本核算系统是近几年兴起的核算方式,效率大大提高。但很多医院的计算机成本核算系统并不是规范化和权威性的核算软件,因此在医院成本信息建设方面存在一些欠缺,导致当前的计算机成本核算系统难以适应于当前的成本核算需要,从而会降低医院的成本核算效果和核算效率等。目前很多医院都会采用HIS系统,重点包括了护士工作站、医生工作站和门诊收费等部分,后勤和行政科室等没有列入其中,导致通过网络无法将所用成本进行完全性分摊,很多情况下需要通过手工录入和人工录入等,数据准确性较低,工作效率也大大降低。
三、我国医院成本核算的发展趋势
(一)以病种核算为主
医院成本核算方法有:项目成本、病种成本、大型医疗设备成本、作业成本等核算,核算方法各有利弊,应该选择适合医院自身发展条件的。我们国家医院通常采取项目成本核算,根据给病人提供的服务项目来收费,国外采取预付制度。我们的项目成本核算方式增加了患者负担,同时使卫生总体费用增加,导致医疗机构极端追求利益。因此,医改中将外国的疾病诊断相关法进行改造,既能精确医院的核算成本,同时减缓了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
(二)医院成本
我国会计制度不断完善,医院成本核算信息系统正在建立健全,医院成本会计制度是进行成本核算的重要前提,能促进医院成本核算目标的有效实现,促进医院经济管理的发展。传统的医院成本核算采取账外成本测算法,对实际成本较难进行真实完整放映。改革发展的趋势是账内测算方法。医院成本核算结合网络化和信息化技术,使成本核算走向信息化道路。
(三)全成本核算
医院成本核算技术和方法的进步,为医院科学成本核算奠定了基础。尤其是间接成本分摊法和分摊系数的运用,对医院的行政、后勤管理、辅助科室等成本的临床合理分摊化有着重要功能。医院成本核算的全面革新,带动了成本核算内容从传统的单一临床与医技科室成本核算转化为全成本核算,包括医技和科室之外的行政、后勤、医辅等在内。完善的医院成本核算组织管理系统,应该更加关注全员参与和全程控制的成本核算先进理念。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医院的科学成本核算组织管理体系,需要医院管理者数量正确的医院成本核算观念,改进医院财务管理思路和方法。财务工作要改变只关心数字的方法,要同时结合医院的经营状况。在不断规范预算的过程中,应该让医院既能适应充分的市场竞争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发挥好公共服务机构的价值,获得群众满意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会计成本;成本核算;成本管理
基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日渐加剧。如何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利润成为新时期企业实施可持续竞争发展战略关注与研究的重点问题。而成本核算与管理作为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工作,其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在企业降本增效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有必要认识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重视程度,从而提升相关工作能力与质量。
一、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一)从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概念看其重要性。由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概念分析可知:成本核算(costac-counting)是企业管理过程,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货币为计算单位,以一段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所产生的各项费用为对象,遵循合法性、可靠性、相关性、分期性、真实性等原则,依据一定程序与要求,进行费用归集、汇总、核算、计算的成本管理活动。因此,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成本核算能够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具有全面了解,根据各业务成本投入情况,进行成本预测与规划,从而让企业经营决策、成本决策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与此同时,通过对已发生费用进行统计、分析,便于掌握企业成本计划执行情况,为企业业务绩效考核提供信息依据,提升企业内部管控质量与效率。由企业会计成本管理概念分析可知:成本管理(Costman-agement)是综合性概念,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成本管理行为的总称,包括成本分析、成本规划、成本预测、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考核等众多内容。其中成本分析侧重于从成本信息中探寻有利于企业战略发展、生产经营规划、企业各项资源管理的有价值信息;成本规划强调根据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情况、资金与资源拥有情况,结合市场变化、企业发展需求等,进行资金资源科学配置,提升成本利用率;成本预测则是依据成本核算、成本计算等信息,结合业务特征对业务成本投入进行了预测与评估,在提升企业经营决策准确性、科学性、有效性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本控制则是以成本节约为目标,以成本核算、成本考核等信息为依据,利用组织、检查、管理、知识等进行的成本管理与改善,有利于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经济效益的提升;成本考核是对成本控制效果做出的客观性、全面性评价,在改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现状,提升企业成本管理科学水平上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成本管理对企业的影响是多元化、全方位的,提升企业会计成本管理质量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是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的过程。(二)从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现状看其重要性。基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市场环境日渐复杂,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企业要想保持健康、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仅依靠产品质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需要从信息、技术、管理、人才、服务等从层面入手,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就企业财务信息、成本管理、会计成本核算方法、成本管理人才等实际发展情况来看,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并不理想。普遍存在成本核算及管理内容不完善、成本核算及管理方法陈旧、成本核算及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一方面,不利于成本核算及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制约成本核算及管理作用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不利于企业新时期的转型升级,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易形成企业财务危机。这就需要企业能够明确认识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在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竞争发展中的重要性,提高自身对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相关问题研究力度,以研究更好指导实践,促进企业优化发展。
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质量提升策略分析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重要性决定新时代新形势下企业应立足自身实际情况,从多层面入手,落实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质量提升措施,促进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工作作用的最大化发挥。(一)提升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能力。要想有效提升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质量,需要企业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具备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意识与能力。能够运用工作经验、专业知识、先进技术、科学方法、有效手段进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现状的改善,促进工作作用的有效发挥。在此过程中:一要建立完善教育培训机制。通过专题讲座、外出学习、政治指导、会议讨论、岗位培训、技术与经验交流等方法,帮助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科学的成本核算及管理观念,养成成本节约、成本控制良好习惯,提升成本核算及管理能力。二要加强成本核算及管理环境建设。依托环境改善,促进职能转变,提升工作人员综合能力。例如企业做好政策宣传工作,通过企业刊物、企业标语、企业微平台、企业会议等使工作人员对会计法律、新会计准则具有全面了解,善于利用现代管理会计工具开展成本核算及管理工作;企业加大会计电算化、信息化建设力度,促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效融合,使企业会计工作人员能够有效利用财务信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促进战略成本管理理念、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理念的科学引入与贯彻落实。(二)完善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制度。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发展,使新时期市场环境变化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创新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对提升企业成本核算及管理质量与效率存在积极影响。在此过程中,企业应以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制度建设为着力点,依托制度所具有的指导、约束、规范作用,达成上述目标。例如,通过制定完善且科学的会计成本核算管理制度,规范会计成本核算行为,保证成本核算的真实、准确、全面、及时、有效;通过制定完善且科学的成本管理监督制度,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业务成本管理工作,包括成本投入、成本预测、成本计算、成本考核等进行监督管控,实现企业会计成本有效管控,达到降本增效目的;通过制定岗位责任制度,将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职责、任务目标落实到各部门、各岗位、各工作人员,提高工作人员对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重视程度;通过制定激励奖惩制度,鼓励工作人员注重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方法的创新,提升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三)掌握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要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多,需要工作人员能够根据自身岗位职责,进行工作要点的了解与掌控,以便提升工作质量与效率。例如,在企业会计成本管理中,工作人员应具备成本管理前瞻性意识,能够根据市场环境变化趋势,结合企业发展要求,进行成本管理长期目标的制定,让成本管理具备持久性、持续性;工作人员应具备成本管理全面性意识,能够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属性、业务特征,确定成本管理内容,保证内容的全面、具体。如生产型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中,需做好原材料成本管理、技术研发成本管理、设备维修成本管理、人力资源利用成本管理、产品销售成本管理等工作。(四)创新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方法。随着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方法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态势。在此背景下,科学选择会计成本核算工具,有效应用成本管理方法,不仅能够提升会计成本核算效率,保证成本核算信息的准确、真实、有效,也能够提升会计成本管理质量,让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更科学、更准确。例如,利用变动成本法进行企业会计成本性态分析,对企业成本进行科学分类,以提升会计成本管理的可控性、可操作性;根据企业组织架构,结合产品生产工艺特征,合理利用责任成本核算法进行企业实际成本有效控制,提升工作人员对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
三、结论
总而言之,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在企业管理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我们在明确认知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应树立相关意识,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并通过完善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制度、提升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能力、创新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方法等,提高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质量与效率,为企业稳定、健康与可持续竞争发展奠定良好成本管控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爱红.关于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重要性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17):247.
篇8
【关键词】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医务
全面成本核算是指通过计划、分析、控制成本,以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在公立医院推行全成本核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提高医疗收支统计的准确度,为医院做出未来的财务计划提供科学的依据;它可以更换医院整体的管理意识,促使医院管理能力的提升,使医院的管理朝着现代化、高效化、服务化迈进等等。推行全成本核算是时代交予公立医院的重大任务,是国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应引起医院全体成员的足够重视。
一、目前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现状
1.全成本核算理念匮乏
我国公立医院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依然残存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痕迹,一般采用全额或差额财政补助形式,这种财务管理方式不注重成本的核算,不讲求经营效益,医院在运营过程中忽视了成本的存在,在统计增收的过程中没有纳入详细的成本数据,导致亏损的出现也没有得到医院管理人员的足够重视,使得医院潜在的财务危机突出。并且医务人员在意识上也误认为成本核算只是财务部门进行的一种简单的、形式化的会计计算而已,与自身的工作无关,这种观念的长期存在致使例如人员支出、设备购入等经济环节没有纳入成本统计之中,而且公立医院长期依赖国家的财政扶持,对于节约资源、控制成本等观念没有深入的思索,全成本核算观念整体缺乏。
2.全成本核算体系尚未建立
从目前各大医院推行全成本核算的方式来看,出现了管理模式和实施方式千差万别、各具“特色”的现状,并且大多数公立医院还是简单化的将一些支出不经过分别地纳入成本核算,这种不完全的成本核算方式严重影响了全成本核算制度的深入推进,也为医疗数据造假埋下了隐患。全成本核算要求要求如实反映医疗工作中的各种消耗,但目前的这种变形化的全成本核算只顾及了与奖金发放有关的那部分成本消耗,成本核算的内容难免失真。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目前的成本核算也只是一种事后的统计,缺少全程的成本动态监控机制,对于很多明显不合理的成本消耗不能及时予以制止,只能在成本消耗之后再采取各种措施予以弥补,造成的损失难以挽回。
3.信息化全成本核算方法未普及
当前各大公立医院尚未引进或研发全成本核算相关软件,医院信息系统的组建处在相对滞后的阶段,没有形成科学、规范、严谨、统一的信息核算新机制,制约了全成本核算在各大公立医院的普及,全成本核算在医院的推行也就缺少了相应的平台。计算机网络的组建和更新直接影响到这种现代核算方法的运用,全成本核算方法更新较快,新一轮核算数据的引入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网络技术环境做硬件支撑,公立医院中的HIS、LIS与财务核算软件没有形成一体化的连接,甚至有些公立医院还依靠原始的手工数据录入方法来解决核算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全成本核算的效率,浪费了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数据的可靠性得不到保证。
二、全面推进全成本核算的策略
1.强化全院成本管理意识
各级医院首先要在全院大力宣传成本意识,让所有医务人员认识到成本与他们每个人的工作都有关系,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要考虑到成本的集约化。医院应在成本管理环节加强控制,认真对各项成本费用进行确认和统计。建议组建相关的成本中心,对各部门各项成本的花费进行分析,当某些特殊的成本造成难以统计的情况时,各财务部门要及时与成本中心进行协商处理,及时备案,出台回应措施,严防成本预算漏洞,避免预算失误带来的经济危机。通过梯层控制系统的组建与运行,使成本控制得到有效的强化,进而增进成本的管理效率。
2.完善全成本核算体系
各级医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全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上,让全成本核算体系规模化、规范化、制度化。各级医院应完善医疗物资采购体系,实现国家医疗补贴与自身采购相结合,降低医疗物资的成本。医院要建立动态的医疗物资使用检测制度,在医疗物品使用必须通过严格的流程,检测物品使用情况,监督物品流通环节,防止医疗腐败的发生,形成良好的资源利用环境。要建立内部控制机制,对于成本核算中的组织机构控制、计划控制、预算控制、分级管理责任控制等环节进行严格的内控,真正降低成本,促使医院管理弹性化、灵活化,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朝“优质、高效、低耗、可持续”的发展目标迈进。
3.建立信息化核算平台
各大公立医院要热心于网络硬件的构建工作,积极学习和国外先进的网络核算技术,并组建一支技术高超、政治合格的成本核算软件研发团队,形成一道强大的数字信息管理系统,实时报告成本花费信息,反映动态的运营状况,积极配合医院定期的成本核算工作。加强医院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工作,逐步在各财务部门建立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在全院形成信息技术管理交流平台,注重医院工作数据的收集、整合和分析,为全成本核算体系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数字化、市场化的背景下,各大公立医院必须提升自身的经济管理能力,大力推行全成本核算,不断探索医院经营管理的道路,增强医院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提高医院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科学配置医疗资源,着力降低医疗成本,让百姓看得起病,拿得起药,享受到医改带来的福利。
参考文献:
篇9
成本核算和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手段和内容,其主要是贯穿于整个成产经营活动之中,并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要想确保企业经济收益的实现,就需要稳定收入,稳定产品的质量,从而通过对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制气企业中也不例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制气企业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较大,其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并发展,就需要提高制气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通过对成本核算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综合竞争力。因此,制气企业对成本核算和控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制气企业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制气企业对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意识比较淡薄
大多数的制气企业对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意识主要停留在管理层面,其成本核算和控制意识比较淡薄。同时,大多数的人认为成本核算和控制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和职责,与其他部门没有关系。这种现象导致制气企业对成本的管理和控制缺乏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资源的浪费。另外,目前我国制气企业缺少真正的处理成本核算和控制的高素质、专业技能性人才。在发展的过程中,制气企业管理者比较注重对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忽视了对成本核算和控制人员的培养,因此,导致大多数企业对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意识比较淡薄。
(二)制气企业成本核算和控制机制不够完善
制气企业在成本核算和控制的过程中,主要是对企业的管理特点、生产需求以及销售流程等进行分析,并根据材料的采购和组织生产等环节对成本进行核算和控制。在制气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机制不够完善,其成本控制的机制比较单一,具体的人员设置通常是设置一名财务人员,或则安排生产车间专门负责成本核算。另外,对成本核算的结果进行分析的时候,只是对本期和上期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对变化的因素分析较少,甚至忽视分析。同时,对成本核算和控制的监督力度不够,没有制定出精确的费用消耗标准以及生产执行的标准。相关成本核算人员操作流程不规范,有的出现违法违规的现象。
(三)成本控制比较片面
制气企业的成本核算和控制只是对生产环节进行控制,忽视了对材料采购、产品的销售以及市场营销等环节的控制。同时,只是对生产环节中通过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来控制成本,忽视了对其他环节中成本费用的控制,其成本核算和控制比较片面,不够全面。
三、制气企业成本核算和控制策略
(一)提高制气企业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对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意识
针对制气企业对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意识比较淡薄这一问题,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意识。制气企业需要及时了解市场经济环境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在提高技术的同时,还需要重视产品的成本核算与控制。制气企业可以通过预算管理制定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从而利用会计电算化软件,更加精确的进行成本核算。不仅需要加强制气企业管理者的成本核算和控制意识,还需要全体员工认识到成本核算和控制的重要性,主动树立成本控制观念,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目标。
(二)强化预算管理,提高成本控制效率
在成本核算和控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制气企业要想稳定发展,就需要将成本核算和控制工作落实到位,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企业各项工作实施之前,需要对企业进行有效的预算管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预算管理的作用越来越突显出来。预算是成本控制中的前提和基础,企业通过预算管理制定出一系列的指标和规范要求,并在之后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需要根据预算标准来执行,以便将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制气企业通过对预算进行管理,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和控制制度
成本核算是需要全体工作人员参与的经济管理活动,主要涉及的部门和人员比较广泛。各个部门之间需要相互协调、相互合作。同时,需要建立一系列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将各个环节的成本核算和控制落实到位,并根据相关成本核算的管理制度规定和条例等,制定出符合制气企业发展的成本核算和控制制度。同时,需要根据各个部门的需求和职能特点,制定出部门内部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严格控制各个部门内部资源消耗的数量,建立规范的成本管理流程,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四、总结
篇10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企业成本核算;体系改进;可持续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国内外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生产核算成本显得尤为重要,选择适当的会计核算方法是获得准确成本信息的基础。
1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及发展情况
1.1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简称ABC(activity-basedcosting),它是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新型成本管控的措施。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是在企业的资源和产品之间加入“作业”这个中介。是企业进行作业成本法的核算体系,在制造费用分配作业库的时候,按照不同的作业耗费归集分配制造费用,然后,结合其不同的分配率确定成本动因分配率,形成制造费用以便于企业进行分析。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产品耗费作业,作业耗费资源;作业是成本发生的源泉,而生产又是作业发生的基础。在直接人工、材料等直接成本的核算上,与传统的成本核算相比,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方式是一样的,异同点主要是在企业间接制造费用的分配上,这也是最大区别所在。
1.2作业成本法的一般程序
按照作业成本法费用分配的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的一般程序说明。首先,是进行作业分析,划分作业中心并建立成本库;其次,是分摊费用到各个作业成本库,将企业消耗的成本按照成本动因进行归集并分配到各成本库;再次,是要确认企业的成本动因,这是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步骤;最后,根据分配情况把这些分配各作业成本库的费用计入最终产品,交给专门人员进行核算。
1.3国内关于作业成本法的发展情况
在我国最早关于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是1988年易中胜编译并发表的《管理会计:挑战、对策与设想》,到上世纪90年代以著名管理会计学家余绪缨为代表的学者们掀起了一股对作业成本法的探究大趋势,但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国外著作的引入和理解时期,相对来说发展不快。近些年,国内研究慢慢开始注重实践应用领域,最为突出的是王新平教授的《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这是首次通过理论和实践来系统研究作业成本法的著作。但我国的研究现状尚处于理论探究阶段,对在企业中应用的研究还不是很多,由于典型的企业传统核算模式,成本意识较差且管理观念滞后。
2作业成本法的动因及其作用
2.1作业成本法的动因
成本动因,是致使企业成本发生的各种因素。按照作业成本法的分类,可以把成本动因分为两种类型,主要是作业动因和资源动因。2.1.1作业动因这是分配作业成本到产品或劳务的规则。在计量方法上测量了每类产品耗费作业的程度,也反映了产品对作业消耗的一种关系。举例来说,把“检验外购材料”进行作业的时候,就可以把小时和次数作为动因来进行分析。2.1.2资源动因按照作业成本计算的规则,作业和资源有着不同的关系,作业决定着资源的耗用量,资源耗用量的高低与最终产品没有直接关系。因为资源消耗变动就叫做资源动因,它联系着资源和作业,作为一种分配基础,也反映了作业对资源的耗费情况。2.1.3二者的区别和联系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资源动因大多与资源和作业有关联,而作业动因与作业和产品有关联。把资源分配到作业分类中大多用的是资源动因,把作业成本核算到产品用的是作业动因。两者是一种互相促进和融合的部分,主要是看两者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以及计算手法的区别。
2.2作业成本法的作用
2.2.1有利于优化产品组合在核心技术的制造大环境下,作业成本法的推动有利地促进了完全成本法的繁荣。它不仅能够优化产品组合,还能够提高企业战略决策的水平,利用企业的生产价值来影响到获利能力及优先生产次序。同时,在作业成本法中,管理人员能够较为简单地核算出直接归属产品的成本,也更加有利于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2.2.3有利于改进预算控制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首先,要求对成本的控制实践到每一项作业上,然后,通过作业这个核心,以成本动因为分析基础进行成本控制,从而科学有效地减少成本,改进优化了预算管控。通过构建系统和全面质量管理的作业成本管控方法,可以有利于改进预算控制的体系和方法。
3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企业成本核算体系改进措施
3.1结合企业客观实际和管理层支持
在采用作业成本法时必须考虑到的是,会计核算方法的变更是牵动到企业多方面因素的,虽然作业成本法有其优点,但是需要结合企业的客观实际和管理层的支持程度,再决定是否实施作业成本法,在执行时,更需要注意与现行成本制度的衔接。同时,企业管理层的支持是实施变革方法的前提,只有获得企业管理者的支持,才能不断促进企业推广并且使用作业成本法,从而为其运用作业成本管理创造条件。
3.2具有高素质的会计人员
当前知识作为一种企业要素,日益融合到各个企业的经济运营活动中,这就需要企业中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员。并且这是一项较为繁琐的工程,需要根据动因和企业会计数据划分企业造作过程中的作业成本,这样就可以更为全面的了解企业生产以及成本情况。为此,就要求企业人员密切进行分工,了解实际的情况并对生产数据进行针对性的核算,依靠专业水准来为企业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3.3提高企业的全员成本核算意识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项核算方法是全员执行的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在确定实施改进的时候,就需要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在收集核算中的基础数据都需要全员参与进来,除此之外,也要做好全体员工的教育任务,进一步来提升全员的成本核算意识,从而避免和消除无效作业,尽力去避免这其中所产生的各种人为因素的阻力。
4结语
伴随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趋势,企业在竞争中日益依赖知识经济,而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新颖的会计核算方式,影响着企业的各个方面。在运用作业成本法的时候,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企业成本核算体系进行改进,更有利于企业在成本核算以及内部生产结构调整和优化。
参考文献:
[1]何静洁.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5,(4):75,137.
[2]张彦,丁冉.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内涵及其应用[J].财会月刊,2015,(7):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