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主体范文

时间:2023-03-23 05:40: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风险投资主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风险投资主体

篇1

市场风险作为风险投资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心风险,在项目投资风险概率中占有较大比重。在风险投资企业推出产品后,由于市场实际需求难以预料,多种原因都可能导致产品无法进入市场,并且由于企业的产品对于市场来说是全新的,市场的接受时间也无法准确估,顾客无法及时全面的了解产品性能,这也导致了顾客在产品购买过程中多持,观望态度,从而进一步延长风险企业产品的市场接受时间。当产品投入市场后,直接面临的是激烈的市场竞争,风险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成本控制以及销售系统的管理等问题都会成为影响产品发展的潜在市场风险。

二.风险规避策略

1、风险控制

按照理论上讲,规避风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进行风险投资。但我们这里研究的风险规避指的是在对投资风险进行严谨的分析后,舍弃那些风险大的投资方案,选择风险较小的投资方案。目前对于风险投资的控制是改变风险投资时间或者是地点,再者就是改变投资方向,或者是改变已经设定好的方案。这些都是建立在对投资风险进行科学分析之后的措施。风险控制主要是利用某种或者是某些控制方法来降低投资风险,尽最大限度将对投资损失。基于对风险投资详细分析,利用风险控制来维持投资最初方案的决策。风险控制方法可以分为工程方法以及行为管理方法。其中工程方法大概可以分为十种,常用的比如:控制危险因素的产生、减少危险源的释放速度或者是限制危险空间、在空间上将危险和保护对象进行隔离等。行为管理方法强调的是对投资者行为在风险损失中的控制,比如为了降低建筑市场材料的工程成本,可以提高工程建设速度等。但是风险控制会在一定程度上承担预算成本,因此如果控制风险的成本预算要超过风险正常损失额度的话,就要慎重考虑采用其他方法。

2、风险自担

当风险投资确实不能避免或者是投资获利较为客观的话,投资者就应该承担投资产生的风险,这就是所谓的风险自担。风险自担出现有两种情况,其一就是在计划当中,如果风险不能避免,就必须自己承担起来。再者就是由于自己没有意识到风险的存在,造成风险防范计划不足。解决风险自担问题的措施就是充分考虑到风险的大小,以及自身的承受能力。风险自担方式可以将风险引起的经济损失计入项目成本,尤其是对于一些大型公司而言,风险自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风险防控成本。

3、风险分散与结合

投资经验较为丰富的投资者通常会选择这种处理方法来规避风险,风险的分散以及结合的意识就是将面临的风险从空间、时间以及产业本身几个方面进行划分。然后通过多角化的经营来实现对风险的分散。风险的结合就是增加风险的数量来提高防控未来风险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的能力。

三、总结语

篇2

    我国市场风险投资公司的能量级别较低,根本不能达到产业规模。因此。在高科技产业难以起到主导作用。一些风险投资公司的资本也只有上千万甚至几百万,只能支持一些投资少、风险低的项目。由于实力限制,也没有抵御风险的能力。风险投资事业得不到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风险资本不足。我国市场风险投资的融资渠道狭窄,资金流量单一,导致风险基金的风险投资职能较弱,风险投资行业也不规范。我国目前风险投资的主体主要是政府,银行的科技开发贷款为其主要来源。在现阶段虽然风险企业发展必须由政府资助,但是随着风险企业向纵深发展,为了长远发展可以开辟多渠道的融资体制。因为由政府资助的话。可能会受到政府财力的影响。我国市场知识产权制度不够完善,加剧了我国风险企业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首先,国外产品已经占领了我国国内的高技术市场的绝大部门,加剧了我国风险投资企业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其次,我国市场化程度由于资金比较短缺而不够高,投机者不必冒很高的风险,只要利用经济转型期出现的漏洞及可以获得很高的收益。另外。我国市场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不畅,导致一些潜在的投资者对风险投资望而却步。

    二、完善我国市场风险投资的策略

    1.改善风险投资主体结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构建民营资本主导的多元化投资格局

    目前,我国风险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应该对其政府主导现状进行逐步改变,积极构造多元化的投资者结构,转变由政府主导的风险投资模式,大力支持大型企业集团及高科技企业参与风险投资,放宽对保险基金、信托投资机构、养老基金、捐赠基金、资金实力雄厚的个人投资者以及国外风险资本等投资者介入风险资本运营的限制,拓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大力发展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风险投资企业,如有限合伙制、信托基金制和公司制的民营资本主体等,刺激民间主体投资的积极性,形成由民营资本主体主导的风险投资格局。

    2.构建畅通有效的风险资本退出机制

    没有退出渠道的创业投资是没有发展前途的,风险投资资本的成功退出代表着高额回报和风险投资不断循环的基础。构建畅通有效的风险资本退出机制不仅要重视退出方式的选择,退出时机的选择更为重要。以下对风险投资退出时机决策模型建立进行分析。在建立模型时,把风险投资公司的效用分为拥有的现金最和拥有的风险企业价值,其指标函数为:总而言之,通过建立模型能够准确的计算出风险投资退出时机,再加之合理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能够很好促进畅通有效的风险资本退出机制的构建。

    3.优化风险投资的投资环境

    投资环境可以促进我国市场风险投资的发展同时也可以阻碍我国市场风险投资的发展,这就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一个道理。因此,为了我国市场风险投资能够顺利健康的发展,必须对其进行优化处理。风险投资的投资环境的优化可以通过制定有关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来实现。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风险投资健康发展实现的重要保障措施是立法和监督。由此可见,政府应尽快拟定《风险投资法》。并且把它作为风险投资领域的基本法律。对风险投资主体从风险资本的筹集投放、管理运作到退出各阶段的经济关系进行专门调整。另外,对风险投资配套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并逐步完善,同时有关支持风险投资发展的法律体系也建立起来-“公司制风险投资机构”作为风险资本组织形式的主体,并逐步引入有限合伙制基金形式。为有限合伙制投资机构提供应有的法律地位。风险投资的主要目的就是为风险企业提供创业资本,它与传统上任何形式的投资都不同。风险投资严格的来说是一种法制化的市场行为,完善的法律法规是不可缺少的。因此,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风险投资的运营机制进行严格规范是保证我国市场风险投资业健康发展的主要措施。

    4.建立风险投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首先,各大高校要增加风险投资课程,把风险投资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包括理论与实践;其次,国家为了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从业者实践能力的提高,必须从初级到高级建立风险投资职业认证;再次,风险投资各企业、各中介机构以及各大高校、研究所进行合作,为国家培养具有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风险投资人才;第四,国内外风险投资行业要深入开展各种交流与合作平台,并且制定出优惠的政策,从而吸引国外更多优秀的人才向我国涌入;最后,注重培养风险投资高端人才。并且建立有效的选拔和考核机制。要想构建完善的风险投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必须从低到高建立人才储备体系,并且使国际范围内风险投资人才的合理流动得到保证。另外,加大科技投入,鼓励技术发明与创新。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的生产与创造,而知识的生产与创造又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因此,科技进步与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决定竞争能力高低的根本性因素,这也是我国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发展国际贸易的关键。

篇3

一、新时代背景下风险投资的现状

风险投资主要是指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一些高风险性的项目群,这些项目群往往都应用了相关的高科技成果。2010年各国的经济总体,在宏观经济的影响下,出现了回暖的良好状态,而中国在这样的良好的世界经济环境中,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显得持续而稳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风险投资的基金募集幅度呈跨越式不断增大。随着社会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许多新兴的企业都已逐步在调整自己的经济增长的结构。在国家对这些新兴企业的发展扶助的时代背景下,加上风险投资的渠道不断被拓宽,我国VC/PE投资异常活跃,呈现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相关数据表明,进行投资的内地项目个数增多。此外,从单个的项目投资金额的角度来看现今的投资强度,可以发现投资强度已经处于近几年来的最高点。在实施企业融资多渠道政策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在境内、境外的资本市场的上市表现的非常活跃,目前我国风险投资项目的退出方式包括股权转让退出、清算项目退出、上市退出及其他的一些退出方式,而在这些退出的方式中,上市成为了风险投资机构选择的一种主要退出方式。

总的来说,风险投资的对象大多是一些中小型的企业,这些企业又大多数属于高新技术企业,新时代背景下的风险投资方式还是以股权性的投资为主,企业投资的目的,往往不是为了获得短暂的利息或者红利,二是期望在投资对象的市场评价较高时,能够通过股权转让或者上市等方式获得尽可能大的市场回报。现今进行的风险投资周期一般都相对较长,并且投资的风险性也较高。此外,虽然我国的风险投资在逐步走向专业化,但在专业人才这一块仍然有较大的空缺[1]。

二、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

1.投资主体单一,风险资金来源有限

现今,我国的一些风险投资机构都跟政府有些联系,有的是政府发起创办的,有的是有国有企业发起建立的,国有企业发起设立的风险投资机构还是主要以政府参股为主,因此就目前整体而言,风险投资的主题还较为单一,以政府主导风险投资为主。但是就风险投资的本质而言,风险投资并不是一种政府行为,它是一种商业行为,因此这种政府主导风险投资的单一投资主体的模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并不适合风险投资自身的性质与特点,因为这无疑会直接抑制住民间的投资主体的投资积极性。此外,我国的风险资本的主要来源,绝大部分是政府的财政拨款以及银行科技开发贷款,一小部分是外资的投资基金,而民间资本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因此风险资金的来源渠道狭窄,知识风险资金有限。

2.风险资本退出渠道不畅通

新时代背景下的风险投资的出口有多种方式,但是不论是哪一种方式,都在法律保障和操作可行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停留在主要为国有的大中型企业服务的层面上,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民营中小企业基本很难顾及的上。目前,我国的风险资本退出渠道还较不畅通。一方面,多种不利于权予以资本流转的制度对风险资本的退出渠道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产权交易实际中还远满足不了产业发展的需求。目前许多高科技的企业还不能较为自由的转移产权。另一方面,我国还没有专门为风险企业提供有效畅通的退出途径的创业板市场。

3.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不完善

目前我国风险投资相关的法律法规还相对滞后,再加上政府的行政干预和风险投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等多重原因,我国当下还还没有形成真正适合风险投资发展的一些体制机制。虽然目前针对风险投资也国内出台了一些相关法律,但是这些法律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与风险投资业又在许多方面存在一定的矛盾,如只允许自然人合伙办企业。风险投资机构由于目前还是政府主导,因此行政色彩显得较为浓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相关法律法规不是有所缺乏,就是不完善。我国目前还欠缺风险投资资金的相关立法,资产委托管理也缺少相关的法律规范。由于目前风险投资的法律环境还不完善,一些非法的集资活动常常屡禁不止,此外,在税收方面,国家对高科技企业的投资者没有所得税优惠。不完善的市场环境与法律环境,严重限制了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

4.专业的风险投资人才匮乏

风险投资属于一种特殊的金融活动,它同时跨越了科技、金融这两个大的领域。许多人都认同“一流的团队比一流的项目更重要”,因此,专业的风险投资人才对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然而,专业的风险投资人才的匮乏正是我国目前风险投资事业中存在的又一大弊端。专业的高素质风险投资人才是我国风险投资的灵魂所在,专业人才的缺乏往往能够直接导致专业的管理技能的不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才的匮乏严重阻碍了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专业的风险投资人才应该是一种复合型的高级人才,他们应该是既具备专业的技术理论知识,又懂得相关的管理创新;不仅要精通产业的运作,还要精通资本的运营;既能熟悉了解风险投资事业中存在的一些奥妙,又能熟悉知晓风险资本运作的相关规则[2]。

三、完善我国风险投资的对策

1.实现风险投资主体多元化,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现阶段,由于我国的风险投资主体还比较单一,主要以政府主导为主,因此应该逐步高山这种风险投资主体的结构,改变现今政府主导的现状,积极的构建多元化的风险投资主体结构,改变政府主导风险投资的投资模式。要想实现风险投资主体结构多元化,一方面,必须大力支持一些大型的企业、集团与一些高科技的企业一起参与到风险投资中来,与此同时,还应该打破个人投资者与国外的风险投资者不能介于风险资本运营的限制,以此来拓宽风险投资资金的来源渠道。另一方面,还要大力发展以中小型民营资本为主体的风险投资机构,激发民间主体投资的积极性,最终构建出由民营资本主导与政府主导的多元化风险投资格局。

2.构建畅通有效的资金进出机制

风险投资虽然风险高,但是其收益也高,而能够保证获取高收益并转移高风险的关键,还是在于有效畅通的退出机制。风险投资资本畅通有效的退出,不仅能让风险投资机构获得高额的回报,而且能促使风险投资顺畅的不断循环发展,可以说,没有畅通有效的退出渠道的创业投资是没有良好的发展保证与发展前途的。要想风险投资能够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就必须厚茧畅通有效的资金进出机制。由于风险资本的退出方式有多种,而不同的退出方式其周期与收益都各不相同,因此,政府必须要清除掉退出渠道上存在的一些阻碍,例如改变清算条件,使清算的手续更简单快捷;完善清算的法律依据与产权交易市场,同时疏通并购的渠道等等。此外,还可以考虑利用已有的产权市场来进行过渡。

3.制定和完善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

风险投资在完善的市场环境与法律环境中才能更健康的发展。在当前金融危机频发的时代背景下,政府应该适当的修改税收法律制度,同时加大对风险投资的税收优惠力度,同时取消阻碍风险投资业健康发展的一些法律限制。此外,要建立其适应风险投资、支持风险投资发展的法律体系,完善与风险投资相配套的一些法律。同时,还要完善风险投资资本自由流通的市场环境。政府也应该对中介机构的一些行为进行规范。最后,应该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来制定并完善市场环境与法律环境。

4.建立培养机制,培养专业的风险投资人才

针对专业人才的缺失,首先要促进给内外的风险投资业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国内要不断的引进国外的一些风险投资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此外,还可以在各大高校开设一些风险投资课程,通过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强化统一培训,使国内的风险投资人才更为专业。国家也应该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做出努力,例如可以建立从低级到高级不同级别的风险投资置业认证机制,这样既可以对风险投资从业者的专业做到严格的把关,也可以促进从业者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在对专业人才的管理实践过程中,要不断发现其潜在的能力,然后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培养。最后,还应该加强对风险投资业中较高端的人才的培养,与此同时,建立相关的严格的有效选拔与考核机制。要从低到高、全面、全方位的建立风险投资人才储备体系[3]。

篇4

关键词:风险投资;现状;问题;措施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3月4日

一、对风险资本的理解

风险投资又称风险资本或创业投资。经济学家成思危认为:“风险投资的意思是将资金投向具有较大成长潜力,但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的高新技术领域,目的是为了到期后通过该资本的运行而获得收益的目标。”风险投资已经在发达国家兴起并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个庞大、成熟、专业的金融投资产业。风险投资是高新科技产业的催化剂,有效填补了高新科技产业在研发投入与产业化阶段的资金空白,在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完善和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业,对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相关产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风险资本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的风险投资业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而逐步发展起来的。20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成立了第一家官方性质的风险投资公司“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虽然相对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具有其历史阶段意义。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发展,即便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依然保持8%的增速。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和财富的快速积累,也为我国风险投资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005年以来,我国区域内资金募集规模、投资规模和专业投资机构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截至2010年,我国已有风险投资机构300余家,所管理的可投资中国内地风险资本总额达1,200多亿元人民币。可以说,国内风险资本市场不断成熟完善,我国风险投资业日益发展与繁荣。

三、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迅速,总量逐年增加,并具备了一定规模,成功培育了一批知名的高科技企业,但总体来看,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亟待通过摸索和实践加以解决完善。

(一)风险投资资金来源单一。目前,我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包括政府拨款、信托投资机构、银行贷款、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及其他民间资本等。其中,政府及国有企业资金仍居于主体地位,尚未充分利用包括个人投资者、民营企业、各类金融、非金融机构和外资等多元主体共同构筑一个有机均衡的融资渠道和投资网络,现有资本市场的结构和层次也还不尽完善和均衡。由于风险资金来源结构单一,规模小,一方面造成投资结构失衡,不利于调动民间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资金的政府和国资背景,限制了投资规模和投资效率。以政府为主要资金来源的风险投资是与风险投资的本身特点和内在要求相违背的。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渠道的单一直接导致了风险投资企业的实力欠缺,抗风险能力差,政府作为风险投资主体进行风险投资更是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相矛盾,严重阻碍了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

(二)风险投资运作退出机制不健全。风险投资是一种追逐高利润高回报的金融资本。风险投资的目的通过合理的退出机制赚取与之相对应的高额利润。退出机制正是风险投资变现的渠道,是风险投资运作的重要环节,更是决定风险投资成败的关键。目前,风险投资退出的方式主要有公开上市(IPO)、境外上市、兼并收购、场外交易、股份回购(员工收购EBO、管理层收购MBO)、破产清算等。在我国,由于各种条件限制,成熟畅通的退出渠道还比较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场外交易市场不发达、交易成本高、实物交易占主导、不允许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监管滞后;市场制度安排不合理,主板上市门槛过高;缺乏有效的市场中介服务体系等。

(三)法律制度不健全。风险投资在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至今仍没有针对风险投资的专门法律法规,现有的经济法律也没有对风险投资及相关机构的行为加以明确和规定,只有针对局部和特定方面的个别规定。法律环境的不成熟不完善,不仅无法保障风险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的相关利益,不同法律法规间的局限与冲突也导致了行业管理的不规范,使风险投资处于无序状态;税收优惠政策长期难以落实,对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和重视程度不足等因素也进一步制约了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

(四)缺乏风险投资专业型人才。风险投资作为一项横跨管理、科技、经济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特殊复杂投资活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实践性、创新性和风险性,因而要求风险投资从业者必须兼备多学科的知识技能,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专业素养。而要成为一名成功的风险投资家,除了上述基本素养外,更需要通过多年积累练就和具备强烈的风险意识、长远的投资眼光、准确把握推出时机的决断和培育风险企业成长的耐心。而我国由于受到传统文化观念和教育体制、用人制度等因素的影响,既缺乏适合培养选拔相关专业人才的环境方法,也没有建立起适合风险投资运行和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导致风险投资人才的匮乏和对风险投资家才能的限制。

四、政策建议

(一)完善法律法规。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尽快制定符合我国风险投资业自身实际的相关专业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对风险投资机构和风险投资行为、操作流程等加以明确,使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所得税和流转税方面实行优惠,避免双重征税,提高风险投资收益和积极性,吸引更多资金进入风险投资业;进一步明确对合伙人的约束,但不作过细规定等。从制度体系上为我国风险投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扩大风险投资主体。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机构主要是以政府为主体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产所有者购置出现错位以及虚置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多方入手,其中重点就是要做好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管理,建立相应的分离机制。对于政府来说,需要重新正确界定自身角色,不能实行绝对化的管理干涉,还应做好相应的引导工作,进而让风险投资企业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拓宽风险投资主体,积极引入其他社会资本,丰富投资主体,以拓宽风险资本来源和资金规模。应当抓住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不景气,我国经济一枝独秀的机遇,吸引国内外投资主体,同时发挥政府的积极引导作用,拉动民间资本,形成外资、民间资本为主,政府资金为辅的多元化格局。

(三)完善风险资本退出渠道和体系。在探索和建立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退出模式过程中,我们既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又要结合我国实际。要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并在现有中小企业板平稳运行的基础上积累宝贵经验,为最终设立真正意义上的二板市场或创业板市场创造条件;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通过制定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及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政策支撑体系等手段为风险投资业营造良好发展氛围;要建立完善产权交易中心和区域性证券交易市场,打造一个与主板、二板市场相配合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包括投资银行、律师、审计、会计、资产评估等各种专业中介机构在内的市场中介服务体系,加强行业监管,提高服务水平。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是决定我国风险投资业未来发展的关键一环,针对当期我国风险投资人才缺失的现象,应进一步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力度,通过培养、交流和引进等多种方式不断扩充复合型、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建立一套适应我国风险投资需求的人才培育体制,形成一个有序竞争、充分流动的人才市场。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保障人才权益,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总之,随着风险投资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我们应当借鉴先进经验,发挥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通过完善退出机制、培育引进人才、拓宽融资渠道、加强法规制度建设等多种有效措施,积极推动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华章,关于风险投资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J],商业研究,2009,7

篇5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知识经济(Knowledge-based Economy)将取代产业经济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上的经济,是一种信息化、网络化、创新型、智力支撑型、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形态。从本质上讲,知识经济是以现代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在知识经济社会中,高新技术产业不仅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增长源,而且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生力军和主要支柱。

但是由于高新技术产业难以通过传统融资手段满足其资金需求,所以必须挖掘新的融资途径来满足其需要。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风险投资机制应运而生,并承担起弥补传统融资的巨大缺口、孵化高新技术产业的重任。①一、风险投资与税收的关系

风险投资指运用股权或准股权投资的方式,投资具有高速增长潜力的创业公司,通过协助企业发展使其资产增值,在适当时机以上市交易或转让企业股权的方式回收投资并获得高额资本收益。

同传统投资相比,风险投资有如下基本特点:

1.该项投资特定于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或以高新技术产品为基础的新建企业;

2.投资者与所投资的企业共担风险、共享利益;

3.风险资本一般不以企业分红为目的,而是在退出时以资本增值作为回报,退出的时间一般选择在企业上市或出售时;

4.风险投资同时投资多个项目,以某些项目的高额回报补偿另一些失败项目的亏损。

税收这种集经济手段和法律于一身的属性,使它对风险投资有着其它经济手段无法比拟的效果。从表现形式上看,税收是一种经济活动。税收的征收与否、起征点的高低、纳税环节的多少、税率的高低等,直接与纳税主体的纳税义务的有无与多少紧密相关。从其实质而论,税收是一种法律行为。税法使每个社会关系领域都清楚地了解自己受制于何种税收法律关系的调整,应当承担多大的纳税义务,以何种方法,在什么时间,通过怎样的程序来履行自己的义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风险投资的投入将主要依靠各个市场主体,而各个市场主体投资的动因又取决于经济利益的刺激和政府有关经济政策包括税收政策的诱导。通过税法对风险投资规定优惠条款,就可使投资者尽可能地降低投资成本与风险,创造较多的风险投资效益,风险投资的积极性便得到保护和调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分配以多种方式与价格机制相互配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决定着社会的投资方向和规模,各市场主体在其它市场条件和环境相同的情况下开展竞争时,税收负担的轻重和税收优惠的多少自然成为影响其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若国家在税法中赋予风险投资产业较轻的税负或较多的优惠,风险投资产业便会形成快速发展的态势。因为当有关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付诸实施后,各市场主体便进行经济利益的权衡,在可预见的巨大经济利益驱动下,必然会有相当一部分市场主体显示出投资于风险投资产业的强烈欲望,最终大量的社会资本将会向风险投资产业转移。而风险投资产业的发展必然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随着以资金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高附加值、高回报率为主要特征的高科技产业的蓬勃兴起和不断壮大,一大批配套产业、辅助产业或相关的新兴产业便会相继问世。这一局面的形成不但为国家税收创造了丰富的税源,同时也为政府制定更优惠的风险投资税收政策奠定了物质基础。可见,税收政策处于推动风险投资及高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其所产生的强烈“加速”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二、美国风险投资状况与税收机制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经济呈现出罕见的繁荣态势,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列,从1995年起到现在美国的国际竞争力名列世界第一。这归功于美国牢牢把握住了以信息化、网络化和知识驱动为主要内容的高科技发展潮流。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美国经济持续增长。而建立、保障和推动高科技产业以惊人速度发展的直接因素是同高科技创业行为紧密相连的美国风险投资机制,如著名的高科技企业DEC(数字设备公司),Intel(英特尔公司),Microsoft(微软公司),Compaq(康柏电脑公司),Apple(苹果电脑公司)等都曾受到风险投资对它的投资、支持和帮助,是按风险投资模式发展而逐步壮大起来的。②现任布什政府认为,20世纪80年代降低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推动了风险资本的产生,现在正是这些风险资本支持着网络技术和其他技术的增长。“低税收、有限管制、贸易开放的国家比之更大、更集权的政府和税负重的国家增长更快,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享有更高的生活水平。”③通过对美国风险投资状况进行探讨,我们发现:税收对风险投资的影响十分显著。例如,美国1957年的投资收益税税率为25%,后来提高至29%,1969年又进一步提高到49%,严重阻碍了美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1969年初,美国的风险投资额已经达到1.71亿美元的规模,然而在税率提高的影响下,1975年风险投资资金规模迅速萎缩至0.01亿美元。有鉴于此,美国政府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一直对风险投资给予大力支持。例如1978年了《1978年岁入法》,规定风险投资收益适用的税率从49.5%下降到28%.这项法律的出台使得美国下一年的风险投资资金增长了40%.1980年国会通过《小企业发展法》,明确规定年研究与开发费用超过1亿美元的国防部、国家科学基金等部门实施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的,每年可以拨出其1.25%研发经费支持风险企业的创新活动,这一计划从1983年到1995年共向小型风险企业提供了60亿美元资助,有力地推动了美国风险事业的发展。1981年了《经济减税法案》,规定个人支付的风险收益税率再度从28%下降为20%,结果导致当年的风险投资资金比上年几乎又增长了1倍。1986年,美国国会颁布了《税收改革法》,规定投资额的60%可以免除课税,其余40%减半课征所得税。④同时,美国联邦政府及各州政论积极制定各项政策,如削减风险投资利润税,降低风险投资贷款利率等等,从而使风险投资成为一种主要而又灵活多样的投资方式。到1994年,风险投资总额达到1000亿美元,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⑤克林顿总统上台以后,又进一步降低税率,并于1997年制定《投资收益税降低法案》,一方面延长税收改革法规定的减税有效期限,另一方面,进一步降低投资收益税,使风险投资的投资额处增长达到4.6%,风险投资总额高达240.6亿美元,产生了600多家风险投资公司。为了解决风险资本的来源问题,美国政府成立了小企业管理局(SBA),鼓励成立小企业投资公司(SBIC),规定SBIC的发起人每投入风险企业1美元便可以从政府得到4美元的低息贷款,并可以享受特定的税收优惠。随后大量的SBIC得到创建,并从社会上筹集到大量的资金。美国政府的上述做法对风险投资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93年,美国的风险投资基金为60亿美元,到1999年猛增至483亿美元,7年增长了7倍,而且美国的风险投资资金有90%用于生物、通讯、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电子、环保、医疗器械、半导体、软件和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成为这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之一。这些促进美国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也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网络经济的发展。⑥三、优化我国风险投资税收的法律环境

根据我国风险投资发展要求和具体国情,借鉴发达国家运用税收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成功经验,完善现行风险投资税收政策,进一步优化我国风险投资税收的法律环境势在必行。

(一) 加强风险投资立法,建立健全风险投资税收法律体系

国外发达工业化国家及新兴工业化国家,均通过税法和风险投资法为主干,辅之以相关法律、法规中有关风险投资与税收的规定,加上各种配套政策和措施,形成一整套较为完整和风险投资税收法律体系,对风险投资税收所涉及的风险投资主体、风险投资退出渠道、风险投资成果商品化及风险投资成果转化等各方面的税收问题,进行统一、规范调整,使整个风险投资税收有法可依。有关风险投资主体,包括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基金以及参与风险投资的其他社会主体,均可在国家通过法律所提供的各种风险投资税收优惠的前提下为风险投资进步作贡献。因此,我国要实现风险投资税收服务于风险投资进步的目的,不加强风险投资立法,建立健全有关风险投资税收法律体系是无法实现的。

具体而言,我国风险投资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应该分为三个步骤进行,从而使各种法律法规相互协调、配合,发挥税收的应有效应。

第一,制定《风险投资法》,从而以立法形式将风险投资主体、风险投资退出渠道、风险投资成果转化等问题予以明确。然后根据《风险投资法》,制定《税收支持风险投资发展进步条例》,使税收支持风险投资发展进步的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第二,开征“风险投资发展进步税”。风险投资具有风险大、周期长的特点,所以部分国家在风险投资成果转化为商品前,对其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给予先期补偿。如果投资失败,或对亏损予以一定程度的弥补;而一旦成功,则可按成果转换收入征税收回预先支出的款项。我国可借鉴这一经验,考虑出台《风险投资发展进步税暂行条例》,开征“风险投资发展进步税”,为风险投资发展筹集专项资金。

第三,以《税收支持风险投资发展进步条例》和《风险投资发展进行税暂行条例》为基干,辅之以其它税收法律法规,在风险投资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即围绕风险资本市场、风险投资成果转让市场和风险投资人才市场等另行制定税收优惠措施,以刺激市场主体对风险投资的投入,从而为风险投资进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与秩序。

(二) 规范现行所得税法,注重科技税收优惠政策的时效

风险投资税收优惠应确立以税基式减免为主,与税额式减免有机结合的优惠机制。税收负担的轻重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即税率与税基。税负与税率、税基呈正比关系,税率一定时,税基大税负重;税基一定时,则税率高税负重。为了提高税收优惠政策促进风险投资进步的效果,发达国家比较讲究税收优惠方式,注重搭配使用,在税率和税基之间,侧重点在税基方面。而我国的税收优惠方式侧重于优惠税率、减免税方面。税基式优惠强调事前优惠,即只要企业开展了风险投资活动,就成为税收优惠的对象;而税额式减免优惠则偏重于利益的让渡,它强调的是事后优惠,只有企业取得利益时才能享受此种优惠,而风险投资本身风险性就很大,没有利益就无法享受优惠,很不公平。确立以税基式减免为主,并以税额式减免为辅的优惠方式,就会使企业感到真正从税收上受益来自于风险投资,从而诱导和鼓励企业对风险投资的投入。

具体说来,企业风险投资所得税税收优惠措施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扩大税前扣除项目的范围和标准

我国目前对从事高新技术创业投资的风险投资企业的广告费予以明确规定:自登记成立之日起5个纳税年度内,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广告支出可据实扣除。超过5年以上的,按上述8%的比例规定扣除。这种做法很好,应再加以扩大范围和标准。如业务招待费、坏账准备金、差旅费、会议费、董事会费等的扣除标准还可以适当调高。同时还可以参照新加坡政府的做法,即允许风险投资公司从所得税中扣除从被批准的风险企业购买股票而造成的损失,同时风险企业可以从以后的所得税中扣除损失金额,从而支持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和壮大。

2. 实行加速折旧或特别折旧

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规定的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期限偏长(房屋建筑为20年,机器设备等为10年,其它为5年),且规定固定资产在计提折旧前必须扣除残值。而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加速折旧对企业从事风险投资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鉴于此,我国税法应在企业固定资产税务处理方面注重加速折旧问题,规定对风险投资企业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或特别折旧,并允许不扣除残值计提折旧。

3. 给予税收抵免

与加速折旧相比,税收抵免能给风险投资企业带来更直接更明显的税收利益,因而更能产生刺激作用,是发达国家促进风险投资进步经常运用的方法。如意大利于1998年实行“税收信用”优惠政策,国家根据风险投资企业经费开支,采用冲抵企业应缴税款的方式给予支持,每年的额度限制在3500亿里拉以内。然而,我国税法至今尚无关于税收抵免的规定,为健全我国的所得税制,应考虑增加税收抵免的有关条款。

4. 给予风险投资家个人所得税优惠

风险投资企业的发展最终还是取决于人,对风险投资专业人才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制定以人为本的税收政策,也成为各国政府的共同选择。如韩国政府规定,对于从事风险投资业的人才给予一定的所得税减免,对在韩国国内风险投资企业工作的外国专家给予5年的所得税减免。因此,我国可以对风险投资家的劳务报酬所得及资本所得,在提高起征点的同时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来华开展风险投资的专家,其附加减除费用予以增加,税率予以减半。

(三) 完善现行税收征管法,强化风险投资税收的实施力度。

风险投资税收是税收在风险投资领域的表现形式,它毫不例外地具有税收行为本身的强制功能,即使以优惠形式表现出来也是如此。因此,要强化风险投资税收行为,使其成为法律义务被其涉及对象履行和遵守,政府有关部门,尤其是税务部门要加强对风险投资税收的监督和管理。

1. 实行风险投资项目立项登记制度

税务部门要加强税收跟踪管理,认真检查、督促企业所享受的税收优惠是否真正用于风险投资事业,从而力求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应注重税收优惠政策与财政、金融、外汇、融资历等其他政策的配合效用,为企业推进风险投资进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 建立风险投资税收执法保障机制

税务部门应会同司法部门,制止任何侵犯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家基于风险投资税收法律规定而享有的税收优惠合法权益的行为,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犯,打击违反法律规定的各项活动,使风险投资税收的强制作用与优势功能充分体现与发挥。

3. 实行风险投资成果的验收、鉴定制度

税务部门应会同风险投资行政主管部门,对曾被认定的风险投资企业,如其不再从事风险投资事业,应立即取消其税收优惠,并责令退还所享受的优惠,甚至视同漏税行为予以严惩。

4. 实行电子申报和计算机审计制度

对风险投资企业可实行电子申报和网上咨询服务,从而减轻风险投资企业的负担。由于风险投资企业一般计算机普及程度较高,所以可对其实行计算机审计,为风险投资企业会计核算的无纸化创造条件。

主要参考资料:

⑴成思危主编《科技风险投资论文集》(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7年版)。

⑵刘曼红主编《风险投资:创新与金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⑶庄恩岳《风险投资与案例评析》(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年版)。

⑷陈少英《科技进步与税收法律环境》(载《科技与法律》2000年第2期)。

⑸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 “The Seventh Annual Economic Impact of Venture Capital Study”, L.L.P.,1997.

① 参见拙作:《知识经济基石——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风险担保法律制度》,载《科技与法律》2000年第2期。

② 杜莉:《美国风险投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载《经济纵横》1998年第11期。

③ The President‘s Agenda for Tax Relief, whitehouse.gov/news/reports/taxplan.html.

④ 郭庆旺、罗宁:《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税收思考》,载《当代财经》2001年第1期。

篇6

关键词:风险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主体;退出机制

凡是以高技术与知识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的创新产品或服务的投资,都可视为风险投资。它是由专业人才管理下的投资中介向具有潜能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也是协调风险投资家、技术专家、投资者的关系,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一种投资机制。

一、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从无到有,从散乱无序到逐步规范,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一)本土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风险投资公司群体

1985年,由国家投资、用以支持高新技术创业发展为初衷的中国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中国高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简称中创公司)成立。随后其在一些较为发达的省、市也开始试着成立各种风险投资公司,其资本金也大多由当地政府机关提供。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上海市信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服务公司等。

(二)风险投资在我国部分地区发展迅速

1997年9月,深圳市政府正式宣布组建深圳市科技风险投资顾问公司;北京市政府推出了各项改革用以推动首都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上海建立了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极大地推动了上海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进程。

(三)大量海外风险资本快速进入我国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一些海外风险资本正大量进入我国。1992年,美国太平洋技术风险投资基金在我国成立,这是美国国际数据集团投资成立的中国第一项风险投资基金,成立伊始就分别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设立分公司。华平投资、INTEL投资、华登国际、日本软银亚洲信息基础设施基金等也纷纷进入中国,2005年凯雷投资、新加坡淡马投资等著名外资风险投资基金也接踵而至。

二、我国风险投资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中国的风险投资公司虽然已具有相当的数量,但由于其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比较短,所以我国风险投资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均存在许多问题。

(一)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渠道狭窄,资金缺口大

投资主体是风险资本的提供者,我国风险投资公司的资金来源,政府和银行资金大约占70%,这一比例大大超过美国等发达国家。居民的储蓄存款很少用到风险投资领域,保险基金、养老基金和其他民间资金等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渠道和运作机制尚未建立。据统计,2005年末全国拥有风险投资公司近200家,风险投资资金仅有154亿元,实际项目投入只有36亿元,这一规模仅是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所需资金的5%。同时单个风险资本规模偏小,一般只有几千万元有些只有几百万元,很难支撑大型科技项目,不能满足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需要。

(二)退出机制不健全

投资退出是风险投资正常运转的关键环节,风险投资的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资本退回的成功与否。目前我国退出机制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一是,证券市场不健全。我国证券市场成立时间不长,配套机制不完善,主板市场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二板市场仍在酝酿之中,无法解决风险投资的出口问题。二是,产权交易市场不完善。产权评估和产权交易市场不发达,企业尚未成为技术进步的主体,高新技术企业不能自由地转换产权,成为风险投资运行中的障碍。

(三)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产权保护乏力

《风险投资基金法》、《风险投资公司法》尚在制定中。过去制定的《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和《专利法》等法规未考虑风险投资的运作特点,也未能给风险投资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一项技术开发成功,在短期内就出现许多仿冒者争夺市场,由于仿冒者不承担前期开发费用,其成本低于原技术开发者,使开发者处于竞争劣势。

(四)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运作不够规范

我国风险投资才刚刚起步,缺乏具有相应科技知识、管理经验、懂金融投资的复合型风险投资人才。风险投资基金大部分来源于政府,通过政府对风险投资公司进行管理运作,出资人与管理人一体化,监控机制不完备,资金运作者和政府官员双重身份,使其对投资缺乏责任感,容易出现行政干预。

三、我国发展风险投资的对策

我国风险投资要想进入良性快速的发展轨道,必然要求相关部门努力出台措施,以塑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运行机制。

(一)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实现风险投资主体多元化是我们首先要努力的目标,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吸收财政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加入风险投资。政府一般直接投入资金或者提供融资担保,其目的是用较少的资金带动全社会的风险投资,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扶植环境,积极拓展筹措风险资金的渠道。我国应该积极引导保险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建立信用担保基金,为银行向高科技产业进行风险投资提供担保,以促进银行进入风险投资领域。适度放宽养老保险基金可以进入的领域,允许养老保险基金进入风险资本市场。

第二,鼓励企业加大风险投资,吸引国外风险资本投资。众多上市公司的投资积累效应会极大地丰富风险资本的来源,企业不断增加的留存资金是形成风险投资稳定而可靠的资金来源。中国企业进入海外资本市场,对缓解我国风险资本来源短缺发挥作用;对于加快国内企业在财务、审计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增强企业透明度等很有好处;国外资本进入中国企业,从而把国内企业的利益与投资商的利益结合在一起,帮助国内企业扩大国外市场。

第三,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引导社会公众进行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基金是风险投资企业资本来源的一种重要形式。投入基金直接形成公司资本,将来可按出资比例分享利润,也可通过资产重组,以产权交易或组建上市公司等方式在资本市场上出让股权,整体溢价收回投资。对于资金实力雄厚的个人,允许开办私人风险投资公司,按公司的运行方式进行风险投资活动;普通居民可以通过购买风险投资公司发行的股票或债券等方式进行风险投资;个人直接以合伙人名义入股风险投资企业。

(二)建立完善的退出机制

时机成熟时,风险投资公司便通过适合的方式,从风险企业撤回增值后的资金,再投资于其他项目。发达国家风险投资的退出一般采取三种方式:

第一,首次公开发行。首次公开发行又称公开上市,是指将风险企业股票第一次向一般公众发行。风险企业必须经营状况良好、财务结构健全且具有继续成长的潜力,并符合政策、法律对上市公司的规定。通过公开发行股票,风险投资公司将持有的股票在公开市场上抛售,收回投资和收益。对于风险资本,公开上市通常是最佳的退出方式。

第二,股份转让或股票回购。股份转让又称企业购并,即风险投资公司将所持股份转让给其他投资者,或是风险企业被其他企业兼并。股份回购是当风险企业发展到相当阶段时,风险企业的创业者自己出钱将风险投资者所持有的股份收回。在现有条件下,企业的收购兼并是我国刚起步的风险投资最主要的退出方式,国内企业回购股权的事例尚不多见。

第三,清算或破产。风险投资家一旦确认风险企业失去了发展的可能性或者成长太慢,不能带来预期高额回报,就会果断地撤出,将能收回的资金用于下一个投资循环。从风险投资业发达的国家来看,有60%以上的风险投资是通过上市以外途径退出的。其中主要以收购兼并的方式来完成风险资本退出。完善高科技企业的购并市场,取消股份回购的限制,对建立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十分必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设立二板市场,才是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根本之路。

(三)完善风险投资法律法规

政府必须加强风险投资立法,研究制定风险投资法及其具体实施细则,规范风险投资机构的组织形式、作程序、内控制度和退出机制等,切实有效地调险投资行为及其法律关系,为风险投资的正常运作提供必要的政策法律保障,对知识产权的归属、使用、收益等作出明确规定,维护风险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发挥其从事风险投资创业者的积极性。

(四)培养高素质的风险投资人才

通过组织专业知识培训,尽快培养大批既懂金融、证券、投资,又懂财务、管理、法律的复合型风险投资人才;制定优惠政策,提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机制,为人才合理流动创造必要条件;通过招聘或国际交流,引进风险投资专家,弥补国内人才的不足,改善人才缺乏状况;创造有利于风险投资人才成长的环境,建立激励机制,鼓励高层次科技与经济管理人才投身于风险投资事业中来。

(五)建立风险投资咨询公司等中介服务机构

建立风险投资咨询管理公司,可为国内外投资者评估与推荐投资项目,并接受投资者的委托进行项目管理。投资者可听取投资咨询管理公司对项目筛选、评估、建立等方面的建议后进行出资,以减少营运风险,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在我国建立风险投资咨询管理公司,不仅能起到中介服务作用,而且可受出资人委托与创业者进行谈判,并对所成立的风险企业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周雪梅.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06(1).

2、王海涛.我国发展风险投资事业的困境与选择[J].理论界,2006(6).

3、刘曼红.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及前景[J].中关村,2005(10).

4、焦健,李玉辉.我国风险投资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对策[J].经济论坛,2006(1).

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风险投资

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充分就业与社会稳定,还关系到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但由于我国的国情及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诸多压力与挑战。中小企业内部的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不足以及融资困难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风险投资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开始崭露头角,并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小企业融资是一个特殊问题,用传统方法既很难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也很难防范银行的风险。因此,利用风险资本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首先,从风险资本的特征看,其投资对象主要是那些不具备上市资格,无法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筹资,同时由于信用低且无可抵押资产的中小型企业和新兴企业,其投资目的主要是通过资金和技术援助取得部分股权,促进企业发展。

其次,风险资本进入中小企业也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风险资本的运行过程中,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风险投资公司事前要对项目进行全面、细致的调研分析,严格审查项目的可行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投资的盲目性。在资金投入企业后,风险投资公司有一套严格的风险控制机制和利益责任约束机制以及严谨的投资操作规范,进行严格的监管,控制资金的流向和流量,以保证企业真正地把资金应用于技术含量高、效益好的项目上去。

再次,风险资金进入中小企业后,会大大提高中小企业的效益,吸引社会资金对中小企业的再投入,从而可以推动中小企业全面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有效增长。为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缓解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除了采取多种间接金融扶持政策以外,设立风险基金,拓展直接融资渠道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一、中小企业在运用风险投资中面临的问题

1.投资规模小

我国风险资本受规模、实力的限制,无法进行组合投资、平衡投资来分散风险,缺乏抗风险能力,资金难以快速滚动发展。风险资本不足是风险投资事业不能尽快发展起来的主要原因。

2.缺乏专门人才

由于风险投资涉及公司战略规划、企业经营管理、投资、税务、金融等多学科的综合专业知识,还要在投融资决策中解决交易结构设计、投资回收与退出等实际操作问题,因而投资基金的经理人员应具有较强工作技术基础知识、金融投资经验和高新技术企业管理经验。我国目前还缺乏具有这种素质的人才。另外,现行人事管理体制也不适应这种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没有投资人才,对投资基金和投资项目的管理就很难达到国外同行水平,投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3.政策不到位

首先,目前我国并没有关于风险基金的法律规定。现行《公司法》缺乏关于风险投资公司的相应规定,依据《公司法》设立的风险投资公司只能按照一般公司设立方式去运行,这势必会受到《公司法》关于“对外投资不得超过公司净资产的50%”的限制,从而使风险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的立法地位不明确,运行管理无法可依。同时,政府对风险投资的支持力度不够,导致风险投资市场发展缓慢。

二、解决中小企业利用风险投资的对策

1.建立良好的风险投资市场体系

建立良好的风险投资市场体系,关键在于建立多元化的风险投资主体和建立相应的风险投资市场机制我国发展风险投资业的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批有实力高水准的风险投资管理公司,其资金来源除了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以外,还应该设法鼓励投资银行,大型企业集团,上市公司等参与风险投资,允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社会保障基金等机构投资参与组建风险投资管理公司,鼓励外资成立风险投资管理公司,并积极鼓励居民从事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努力培育私人风险投资家,在退出机制方面,可建立高技术产权交易所,以提高交易水平,切实起到支持风险投资股权转让的作用

2.加快风险投资专业人才的培养

风险投资的融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险投资家的个人魅力。风险投资天生就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要求投资主体具有很强的风险意识和抗风险意识,所以风险投资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是懂技术、管理、金融、财务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且还得具备敢于冒险,敢于创新的精神。所以在以后的风险投资发展中,要注重对风险投资人才的培养。新晨

3.加大政府对风险投资的支持力度,改善投资环境,降低投资风险

政府通过财政资金投资: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要明确投资方式、管理办法并做好投资评估。其中,在投资方式上可采取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提供R&D资金。在这方面国家财政还应保持并加强。这种资金主要投放在基础性、关键性的科学研究方面。它可以以政策为导向。第二种方法是提供投资担保。如美国、英国、日本、台湾均设有各种,投资担保计划。根据国外的经验教训,政府在操作中应控制投资方向。第三种方法是直接投资。这种投资与第一种方法不同,它应按市场型为导向。从比较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的直接投资一方面应限定投资领域、投资阶段。政府不要直接操作风险投资基金而应委托投资管理公司操作。另一方面,政府对其直接投资部分应加强监管、评估。对管理政府投资的操作人员必须建立合理的、可操作的评判规范。

篇8

一、我国风险投资业融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我国的风险投资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近20多年的历史,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特别是1998年全国政协“一号提案”提出后,全国各地更是掀起了一股发展风险投资的热潮,北京、深圳、上海、广东和西安等地区都抓住机遇,顺应潮流,均建立了自己的风险投资业。所以从量上看,我国的风险投资业的发展还是有一定成就的。但我们也必须看到,这仅仅只是一个开端,与国外先进的风险投资业相比,我国的风险投资业至今还未形成气候,还存在着许多方面的问题。从融资方面来看,也有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金来源渠道窄,投资主体单一。

目前我国风险投资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和银行科技开发贷款等,主角主要是政府,没有充分利用个人、企业、金融和非金融机构等具有投资潜力的力量来共同建立一个有机的风险投资网络。

(二)资本有效供给不足,风险投资规模偏小。

风险投资是创业投资,是一种市场行为。在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中,由于风险资本的有效供给不足,出现了诸多弊端。一是由于规模较小,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规模经济,取得规模效应;二是力量有限,无法形成投资组合,从而达不到分散风险的目的;三是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投资于涉及高金额、高风险的项目,因而也就无法在高科技产业化方面起到主导作用。

(三)融资难度大,而且所能筹到的资金总量也很小。

在我国,银行和非银行等金融机构经常会对一些大企业“争贷”,而对中小企业却“借贷”,并且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期限也很短,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这样,由于经营规模较小,资金不足,风险投资业一开始就会面临融资难度大、壁垒多、融资量小等问题。

二、改变目前融资状况的对策

从世界各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经验来看,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和发展风险投资基金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必然选择。纵观我国十多年的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历程,融资问题严重地阻碍了风险投资业迅速发展的进程。既然这样,改变我国目前的融资现状就成为目前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一个主要内容。

(一)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努力使民间资本在风险投资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发展风险投资业的首要条件。

结合中国国情,中国在解决风险投资资金短缺难题时,必须广开投资渠道,做到:1.原有的政府科技风险投资仍需保持和增加,特别是发挥政府风险投资在主导产业中的作用及对其他投资主体的市场导向作用;2.原有的银行科技贷款仍要继续发放,使之成为风险资本一个相对稳定的来源;3.要创造条件,吸引总量超过8万亿元的民间资本流向风险投资业,使民间资本成为中国风险投资的主要来源;4.要充分利用香港及其他国际金融市场,加大风险投资领域吸引外资的力度,使外资成为我国风险投资的重要补充来源。

(二)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改善投资环境,降低投资风险。

风险投资基金进行的是高风险的战略性投资,为了鼓励风险投资与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政府必须从行动上和立法上加大支持力度,制定一系列有利于风险投资与风险投资基金发展的政策,以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

1.政府可以采取直接帮助的手段来支持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直接帮助主要是政府利用财政资源实行向高科技倾斜的政策,增加科技投入,资主主要用于组建混合型风险投资机构,用少量的政府基金启动大量的非政府资金,投入到高科技领域,充分利用我国的科技、金融、人才、信息资源,借助政府权威,合理安排风险投资。政府还可以利用财政出资组建科技信用贷款担保体系,实施风险投资损失财政补贴计划,建立政府风险投资基金等等;2.政府利用间接帮助来支持风险投资业的发展。间接帮助是发挥政府政策资源及其财务杠杆的作用,如提供与风险投资配套的政府低息长期优惠贷款和为向银行申请贷款的风险投资企业提供政府担保等,以及利用财政为企业提供利息担保,利用利息这一财务杠杆,带动大量的信贷资源来满足风险投资资金的需求;3.政府也可以从立法的角度来支持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毋庸置疑,高新技术企业中必然包含着大量的先进技术等无形资产,如果按以工业产权、专有技术作价不能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20%的规定,这明显不符合风险投资的现实情况,与知识经济新思维难以衔接,所以可以考虑将这一比例大幅度提高,例如提高至50%,以鼓励科技人员介入产业化阶段的积极性。另外,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上市资格应适当地放宽条件,或者在条件成熟时建立第二股票交易市场。风险投资是一种中长期投资,其投资收益来自风险投资股权转让和流通的资本收益。从国外经验看,风险投资价值的实现主要途径是实现公开上市。而目前我国主板市场对于公司上市的条件较为苛刻,使得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时间周期长,从而不利于风险投资资产的流动,进而影响其再投资。

(三)加快风险投资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风险投资家的个人魅力。

风险投资的融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险投资家的个人魅力。风险投资天生就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要求投资主体具有很强的风险意识和抗风险意识,所以风险投资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是懂技术、管理、金融、财务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且还得具备敢于冒险,敢于创新的精神。所以在以后的风险投资发展中,要注重对风险投资人才的培养。

三、融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两点

(一)注意把握政府在风险投资业发展中的定位。

不可否认,政府在风险投资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从经济上、立法上、政策上对风险投资以很大的帮助。但这并非意味着政府介入风险投资越多,就越有利于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毕竟风险投资是一种市场行为,更强调的是市场机制的作用。若政府一直作为风险投资的主体,就意味着政府对投资机会进行直接评价和选择,而国外的发展经验证明,政府常常不具备这种能力,这就会阻碍风险投资的发展。所以,政府应该避免直接介入风险投资的市场活动中。当然,在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初始阶段,允许政府介入,是因为我国现行的风险投资机制尚未成熟,需要政府对其加以辅助与引导,这只是发展风险投资过程中的一个过渡形式,应当在风险投资进入良性运作后,考虑逐渐缩小其比例,甚至全部退出那些具有竞争性的产业领域。从长远的角度看,还是要大力发展民间资本,使之成为我国风险投资的投资主体。

(二)注意引进外资和国内信贷之间的时间、风险和权益的权衡。

篇9

(正文)风险投资是指把资金投向具有高速增长潜力的创业公司,通过协助企业发展使其资产增值,在适当时机以上市交易或转让企业股权的方式回收投资并获得高额资本收益。与传统投资相比,风险投资具有以高科技产业为投资目标、以资本增值而非企业分红为目的、以某些项目的高额回报补偿另一些失败项目的亏损等特点。风险投资自诞生以来,由于其在推动科技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及提高整个国家经济实力方面的巨大作用,迅速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和国外相比,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对风险投资的研究正处于初始阶段,而对于如何运用相关税收政策促进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对如何运用税收政策扶持我国风险投资发展进行探讨。

一、税收与风险投资的相关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分配以多种形式与价格机制相互配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决定着社会的投资方向和规模,各市场主体在其它市场条件和环境相同的情况下开展竞争时,税收负担的轻重和税收优惠的多少自然成为影响投资抉择的重要因素。实践中,税收政策从许多方面影响着风险投资,尤其表现在对风险投资预期收益的影响上。一般说来,风险投资者是否对高科技产业投资,取决于对风险投资的预期收益和投资风险的权衡,只有当预期收益大于风险的代价时,风险投资才会“介入”。而风险投资的预期收益和风险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的税收政策。当税收尤其是企业所得税减少了投资者的投资收益,降低了投资者的投资收益率时,投资者就会转向风险小、时间短的投资领域。结果,税收因减少了风险投资的收益而有利于安全投资,却不利于风险投资,从而制约风险投资企业的发展。若国家通过税收政策给予风险投资企业较多的税收优惠,使其承担较轻的税收负担,增加了投资者的税后利润和投资收益时,便会保护和调动风险投资的积极性,从而带来风险资本投入量的增加。而风险投资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带动一大批配套产业、辅助产业或相关的新兴产业的问世。风险投资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税源,增加了国家的税收收入,同时也为政府制定更优惠的风险投资税收政策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我国风险投资税收政策的局限性

风险投资本质上是一种商业行为,而非政府行为。因此风险投资不能采取行政干预和政府包办的形式。但是风险投资又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它需要政府运用一系列的政策包括税收政策的支持与扶植。许多国家的实践也表明,一国政府可以不通过参与风险投资的直接管理,而是充分利用其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通过税收政策等手段调节投资风险收益,诱导风险投资,支持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

我国的风险投资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90年代末全球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新经济的浪潮,规模迅速扩大,风险投资公司的数量也迅速增加。为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我国政府还制定了一些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比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自行开发的软件产品,按17%的税率征税,对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即征即退,用于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企业所得税规定,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除可以直接列入当期成本费用外,增幅在10%以上的,还可以再加计扣除50%;新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从成立之日起免征所得税2年,等等。

上述税收优惠措施,对促进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虽说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现行税收政策中尚存在着一些制约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1.尚无明确的鼓励风险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公司的税收优惠政策

风险投资包括三个市场主体:风险投资者(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风险投资公司(具体运作风险资金的组织机构)和风险投资企业(风险投资的对象)。风险投资公司是连接风险资金与风险企业的中介,资金通过风险公司从投资者那里进入风险企业。为此,支持风险投资发展的税收政策应兼顾风险投资者、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企业这三个市场主体。而现阶段,我国为数不多的支持风险投资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则主要集中于风险投资企业方面,缺乏对风险投资者的税收优惠,也没有出台专门针对风险投资公司的税收支持政策和法规。比如实践中适用于个人风险投资者的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超额累进税率,没有亏损前转和后转的优惠规定,这使得风险投资者在获得较高收益时,要适用较高的边际税率,承担较重的个人所得税负担;在亏损时则只能完全自己消化,而亏损对风险投资者来说,又是经常发生的。再如,目前实行的“股份制企业在分配股息、红利时应以派发红股的股票票面金额为收入额,按利息、股息、红利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的政策,极大阻碍了个人及民间资本的注入。实际上,送红股只是将本来要分配的红利用以扩大再生产、再投资,从整体上说个人并没有获得现实的利益,这一政策不利于调动人们进行股票投资的积极性。还有国家对高科技企业在所得税上有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高科技企业的投资者却没有相关的优惠。这些政策都不利于发挥风险资金投资者的积极性。另外,对于风险投资公司也无明确的税收优惠政策,现在只能对应于《公司法》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的执行和享受有关税收优惠,而高新技术企业通常根据行业的不同,既有一般的税收优惠政策,又有特别的税收优惠技术处理规则,风险投资公司往往难以找到税收优惠方面的对接方式。

2.对风险投资对象----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尚不完善

高新技术企业是风险投资的主要对象之一。现行税制对高新技术企业虽然赋予了一些税收优惠政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但尚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首先,从增值税来看,生产型增值税有碍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一方面,购进固定资产所含税款不得抵扣,造成重复征税,从而加重了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负担;另一方面,无形资产和智力投入比例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附加值高,销售收入也较高,其消耗的原料较少,能够作为进项税额抵扣的数额较小,而投入较大的无形资产和技术开发过程中的智力投入却不能享受抵扣,因此,增值税负担较一般企业要重。

其次,从企业所得税来看,所得税优惠领域重科研成果环节,轻研究开发过程。现行所得税多是对投资收益的成果奖励,而事实上在风险企业投资研究阶段,其研究开发费用占企业支出的相当大部分,企业收益很少,此时更应该有税收的扶持。现行所得税优惠形式多重视采用税率式优惠(减免税收),轻视对加速折旧、投资抵免等税基式优惠的运用。税率式优惠这种方式体现的是一种利益的让渡,强调的是事后优惠,只有企业取得利益时才能享受此种优惠,而风险投资本身风险就很大,没有利益就无法享受优惠,这难以适用风险投资企业的特点,很不公平。

3.现行税制体制下的重复征税,制约了风险投资的发展

从实践看,我国风险投资机构大都是依据现有的《公司法》采取公司制的组织形式。在公司制下,风险投资公司作为纳税主体,一旦公司出现利润就必须按照规定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后利润无论是用来转赠资本,还是分配给股东,同样还需再缴一道所得税。也就是说,风险投资的收益,有一部分来自被投资企业,这部分收益在被投资企业已经交过税,但是计入风险投资后,仍然要再次缴纳个人所得税(投资者为居民个人)和企业所得税(投资者为法人)。这种重复征税无形中加重了风险投资业的税收负担,影响了风险投资业的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风险投资税收政策的建议

各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实践表明,如果税收政策象对待普通投资行为那样对待风险投资,税收会侵蚀过多的风险酬金,风险投资的正常发展会受到抑制。风险投资需要税收的特别“扶持”,这主要表现为利用税收政策激励风险投资发展。许多国家对风险投资事业也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借鉴国外的经验,根据我国风险投资发展要求和具体国情,完善现行风险投资税收政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建立健全风险投资税收法律体系

从国际税收实践看,发达国家均有一套较为完整的风险投资税收法律体系,对风险投资税收所涉及的风险投资主体、风险投资退出渠道、风险投资成果商品化及风险投资成果转化等各方面的税收问题,进行统一、规范调整,使整个风险投资税收有法可依。我国要实现风险投资税收服务于风险投资进步的目的,也必须建立健全风险投资的税收法律体系。包括制定《风险投资法》,以立法形式对风险投资的主体、风险投资退出渠道、风险投资成果转化等问题予以明确,并据此制定出《税收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条例》,从而使得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税收政策法制化、规范化。与此同时,还应该以《税收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条例》为基础,辅之以其它税收法律法规,在风险投资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即围绕风险资本市场、风险投资成果转让市场和风险投资人才市场等灵活制定税收优惠政策,以刺激市场主体对风险投资的投入。

2.对风险投资者实施税收鼓励,增加风险资金的供给

风险投资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社会资本或民间资本为主,但由于风险投资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高风险及收益滞后等特点,常常使得风险投资者望而却步,因此,需要用适宜的税收优惠措施来鼓励支持投资者参与风险投资,进而从供给的角度增加风险资金的来源。

纵观国外支持风险投资发展的税收政策,可以看到,其税收优惠措施比较全面,既考虑了对风险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也注意到对风险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公司实施税收鼓励。如美国国内收入法第1224部分规定,对小型企业投入2.5万美元的投资者,在此项投资中遭到的任何资本损失,都可以冲抵其一般收入,从而减轻了投资者的税收负担,降低了投资风险。英国还有对风险投资者免征个人所得税的规定。各国实施的税收优惠措施对于推动个人资本流向风险投资企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根据我国实际,对风险投资者可以考虑的税收优惠措施:一是进一步完善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在个人所得税制中增加亏损结转的规定,这样即使投资者的投资失败,还可以通过亏损的前转或后转来弥补损失,以利于消除风险投资者的后顾之忧。为解决风险投资者在获得较高收益时,要适用较高的边际税率,而在亏损时则只能完全自己消化的问题,可以采取适当的优惠,即按照一定的期限(例如5年)确定该期限内每年的平均收益,根据该平均值选择适用税率,并计算出该期限内应缴纳的税款,比较投资者实际缴纳的税款额,多退少补。二是对从事风险活动的投资者所获得的收入在一定条件下免征或减征所得税。如对法人将风险资本金投资于高新技术的研发项目,可享受减征或兔征所得税的待遇;对投资者把从风险投资中取得的收益再用于风险投资,这部分收益应当免征所得税;对风险投资者发生亏损可以实行税收抵扣。三是对持有风险股票、符合时间要求的投资者来自风险投资的股息、红利免征个人所得税。四是对从事高科技开发的科技人员在技术成果转让和技术服务方面的所得,给予减征个人所得税的照顾,同时对这些人员的工资薪金所得,提高其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以体现政府对高科技人才的激励,从而促进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

3.对风险投资公司实施税收优惠,促进风险投资公司的发展

对风险投资公司实行税收优惠也是各国支持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的一条渠道。如美国为鼓励小企业投资公司的成立,政府规定发起人投入1美元便可从政府得到4美元的低息贷款,以及可以享受特定的税收优惠。再如,法国对风险投资公司从持有非上市公司股票中获得收益或资本净收益可免交所得税,免税额最高可达收益的1/3。各国所采取的上述税收优惠措施,极大地促进了风险投资公司的发展。

我国应允许以各种形式成立风险投资公司,并逐步形成风险投资基金与风险投资公司配套运行。风险投资公司可以采取有限合伙形式,有限合伙的所得税由合伙人分别缴纳。属于自然人的合伙人,其投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属于法人的合伙人,其投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对风险投资公司还可考虑从盈利年度起免征所得税3年,但在项目投资过程中,应该征收投资的技术进步税。对那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家先进水平的新建或技改项目,可征收低税率或免税,对技术落后的项目应征收高税率,以此来调动全社会向先进技术项目投资的积极性。

在风险投资的后续阶段,企业或项目在一定范围内有可能上市,对风险投资公司通过风险企业的股权转让的交易费用、印花税等应予以免税。

4.完善对风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篇10

关键词风险资本;海外上市;创业板

受成本不断提高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传统优势正逐渐弱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知识型产业、提升产业结构。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国外实践证明,上世纪40年代起源于美国的风险投资业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上世纪80年代我国风险投资业开始起步。迄今已取得较大发展。然而,受特殊国情等因素的制约,其发展始终难以突破瓶颈。为更好地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本文在国内刘曼红、郭江明、贾长来、胡颖、陈工孟等学者的大量研究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对我国风险投资业现状以及仍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的分析,探讨未来促进我国风险投资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前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风险资本与投资总量持续增长

近年来,我国风险资本与投资总量齐创新高。根据资料统计。截至2006年底,风险资本总量超过583.85亿元人民币。比2005年底的441.129亿元高出32.31%2006年新筹资风险资本规模高达240.85亿元。比2005年对应的195.71亿元增加了23.06%;2006年度风险投资总量达到143.64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比2005年增加22.17%。

(二)海外风险资本与投资占据半壁江山

最近几年,尽管制约“红筹上市”路径等政策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但并未动摇海外风险资本坚定的中国战略。在2006年新筹集的风险资本中,高达65.1%的风险资本来源于海外。由于近年来大量海外风险资本的涌入,使得国内风险资本管理规模中,海外资本所占总量比例从2003年的5%激增至2005年的33.9%,2006年更是达到43.7%,海外资本占据中国风险资本半壁江山的局面日益显现。此外,从投资总量的分析中可以发现,中外投资总量差异纵向深入,内资有边缘化的趋势。2006年由外资机构主导的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76.1%,是本土机构主导的3倍多,而2005年本土和外资机构主导的投资额比例分别为43.1%和56.9%。

(三)北京和上海引领中国风险投资发展的趋势持续巩固

近年来投资于北京的风险金额最多,并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06年所占比例达到34.8%;上海紧随北京,列全国第二,2006年所占比例达到24.8%。从资本总量来看,北京占全国风险资本总量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从2003年的15%上升到2004年的23%、2005年的33%、2006年的45.5%。上海地区2006年的风险资本总量仅次于北京,占全国资本总量的15.6%。无论资本额合计比例,还是投资额合计比例。京沪两地均占全国的60%以上。

(四)资本市场在风险投资中的重要性日益展现

2006年有62%的项目退出方式为股权/股份转让,低于2005年七成,通过资本市场实现退出已升至32%。资本市场在风险投资中的重要性日益展现。除了海外上市,国内中小企业板的“开闸”也有效地推动了风险投资通过国内上市退出。截至2006年底,已经有5家风险投资企业在深圳中小企业板实现IPO,占本年度22个风险投资企业IPO案例数的27.73%。此外,2006年度,包括北京和天津在内的多个产权交易市场都为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制度建设作出了积极的探索,也将为风险资本的退出提供更多的服务。

二、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仍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近年来我国风险投资业在投资主体、资金来源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就总体发展水平而言,仍远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仍存在着许多深层次问题,具体表现在政府角色定位、运作机制等方面。(一)政府在风险投资中的角色定位依然存在偏差

在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有效地推动了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但随着传统经济模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不断演变,政府在风险投资中的角色定位并没有从“领导”转变成“引导”,仍在过多地干预市场。政府角色定位仍然存在偏差。这不利于我国风险投资业市场化的进一步发展,真正成熟的风险投资是一种市场行为而非政府行为。在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早期阶段,风险投资业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甚至是带领,但当我国风险投资业逐步迈上大道可以正确运行时,政府的工作重点就应该放在创造好的政策、服务及监管环境等方面,让其进行市场化的发展。

(二)投资产业结构不合理

风险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是相互联系、互进互补的关系。在西方国家,风险投资基金是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及创业投资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而我国很多风险资本迫于赢利的压力,大部分投向了传统项目和比较成熟的企业,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相对不足,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对风险投资业的带动效应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例如,2006年度有16.2%的风险投资项目属于传统行业,传统行业吸收了20157亿元的风险资本,所占比例达14.3%,仅次于IT行业。IT行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正面临着传统行业的严峻挑战。

(三)经营管理运作机制不完善

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比较复杂,涉及许多机构和环节。其中中介机构体系、公司运作机制及保险服务机构是建立有效风险投资运行机制及风险投资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时间较短。经营管理运作机制至今仍存在许多缺陷。目前,我国已有的中介机构虽具有部分功能,但仍缺乏针对某些特殊和专门需求的中介服务,中介服务机构的功能还没有真正得到有效发挥。近年来,甚至有部分中介公司以帮助海外上市为幌子进行恶意诈骗。从公司运作机制看,政府过多干预是机制运行中最主要的障碍之一。在保险服务方面,我国风险投资业受到很多非正常因素的影响,风险相对发达国家要高很多。导致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投资的安全性差。

(四)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

风险投资最大的特点是循环投资,即投资——管理——退出——再投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的核心环节之一。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通常包括首次公开上市、借壳上市、并购、股权转让等方式。首次公开上市是国内风险投资重点选择的退出渠道之一。也是风险投资退出的最好选择。当前。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远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本自由进退的需求,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中小企业板上市门槛过高、产权交易不发达、创业板市场缺失等,使得国内风险投资退出渠道障碍重重。2006年在148.3亿元的退出金额中,只有50.4%的金额通过资本市场上市交易实现,而且其中的72.27%是通过纳斯达克等国外资本市场退出的,在深圳中小企业板实现lPO的仅为27.73%。

三、完善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对策和建议

鉴于当前国情,为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业的进一步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正确发挥政府在风险投资中的功能作用

尽管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毕竟风险投资是市场行为而非政府行为,政府永远不能代替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在我国的风险投资中,政府作为最具权威的管理者,其角色应由原来的“领导”转化为“引导”,工作的重心应放在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方面,不应过多地干预市场。迄今为止,我国在相关的一些政策制度建设方面仍有待提高。例如,2005年外汇管理局出台的两个文件就对我国风险投资业产生了极大的冲击;2006年实行的新《公司法》虽然在取消对外投资上限等方面作了重大改进,但门槛仍显得过高,需进一步修订等。政府应进一步为风险投资业发展创造其所需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同时对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进行引导、规范和监管。

(二)健全我国风险投资业的运行管理机制

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完善的资本市场是风险投资发展的核心条件,以完善的资本市场为依托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发展的必要条件。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健全应是目前完善我国风险投资业的重中之重,政府应进一步清除退出渠道的一些障碍,如健全破产清算的法律依据和保障,促进二板市场的建成等。从风险投资的经营管理运行机制看,应加快建立风险投资的中介服务体系,需要不断提高咨询、项目评估及监管等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从公司的运作管理机制来看。应使管理系统与市场相结合,逐步科学化、系统化,同时应大力培养高素质的风险投资专业管理人才。此外,还应积极促进保险业的导入,可采用联合投资、组合投资及分段投资等投资方式,合理分散我国风险投资业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