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艺术语言范文

时间:2023-03-29 03:42: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视觉艺术语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视觉艺术语言

篇1

    从这组钢管系列油画作品的绘画图式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其中几何抽象的表现方法,这是一种理性的”冷抽象”,它包含着理性、几何与客观。在作品中我们几乎没有看到曲线的存在,而大多是运用水平和垂直线组成的形状,这正是”冷抽象”的表现语言。另外,作品是在二次元画面中做成三次元空间的构成,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三维立体设计———立体构成,这也是现代设计主要的元素之一,而这组油画作品的构成主要元素是线,大量运用了垂直线的立体构成造型;垂直线在作品中起着贯穿空间的作用,直线的运用使画面呈现着稳定、庄重、静止,呈现出有力而坚不可摧的感觉。而作品的主要表现对象———纯化的钢管,在构图上呈现出一种向四周发射的状态,视觉上给人一种既统一又变化的有机秩序,整齐划一。缺少变化的几何形会使人感到单调,而这组油画作品打破了视觉上的单一,既富有变化又不杂乱无章;线条沉稳有力,在视觉效果上得到了满足。作品从尺寸上来看并不算一幅”巨大”的作品,但如若身置于此作品之前却会被纯化的直线钢管的气势所震撼,而这正是线条的语言魅力带给我们的视觉艺术享受。

    2.沉郁稳重的色彩

    第八届美展的优秀作品《大工业脊梁》是李毅松《工业脊梁》系列的早期作品,这张作品运用灰蓝色的基调,呈现出静止的状态,灰色的色彩会产生宁静、朴素、庄重的视觉心理,而色彩的沉稳也表现出一种理性的秩序感。色彩排列有序、色彩布局均衡都可以形成色彩秩序。而作品中暗色调、低纯度的色彩可以让人从心理产生一种份量感,从而与”沉稳有力”的视觉感受挂上了钩。色彩的沉稳力度准确与否,这需要把色彩表现把握到十分精确,也需要细心体察色彩关系,这样才可以感受到画面的”沉稳”效果而非”沉闷”,这也说明创作者在创作时在对画面色彩的表现研究上下了一定的功夫。画面呈现的是恬静的效果,是有统一的整体色彩倾向。《工业脊梁》系列油画作品它的色彩基本构成形式有以下几个特点:和谐的色彩基调、有序的或类似的色彩序列、色彩纯度不高,但明度效果却处理得很好,有均衡的色彩布局。从形态上来看,整体形态趋向水平,垂直或有条理。如此,便呈现出了静止、沉郁、稳重的状态。

    3.精准的透视关系

    最能引起其视觉注意的,是画面精准而又强烈的透视效果。《红色脊梁之六》采用的是一点深度透视的构图,消失点在视觉的中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引起人们的视觉在中心点无限延伸。在视线上,采用的是平视的角度,平视角度往往给人们以客观、真实、自然的感觉。安排画面时,画面呈现在前的主体物———建设的钢管表达的清楚明确,透视主次的位置关系非常清晰,一目了然。另外,背景采用了简洁的蓝色天空,简单的背景往往能够更清楚地表现主体。平视角度下的主体钢管横向交叉贯穿于画面之中,很好地吸引了人们的视线;蓝灰色的背景与橙黄色的画面主体相映生辉,对比色的运用使画面的视觉冲击效果更强烈。精准的透视关系,使作品富有生命语言,这让人不禁想去探索这生命中的奥秘。

篇2

——青少年校外教育视觉艺术教研组活动心得体会

10月10日至10月12日,我有幸参加了为期3天的浙江省青少年校外教育视觉艺术教研组的活动。此次培训通过讲座、研讨、采风、听课、评课的形式,使此次活动更加有意义和更有实效。学海无涯,透过参加此次视觉教研组活动的学习,我又一次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和遗憾。感到快乐,是因为学习让我们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感到遗憾,是因为学习时间很有限。通过这次视觉艺术教研组的活动,让我学习到了很多。

一、10日下午2点,讲座,题目:审美时代下美术教育的思考,主讲:丽水市青少宫副主任周巧红,她结合平时的教学和研究,在美术教育上做了很多的思考,我觉得两点可以借鉴。一个是关于美术教学的策略思考,(一)孩子爱上你,才会爱上你的课。(二)家长参与学习。(三)引导观察。美术教育是“想象力——创造力——观察能力——审美认知——美学规律”的过程。所以对于美术教育者们更应该引导孩子们观察,以及审美认知能力的培养。

二、11日上午,活动安排去古堰画乡、大港头采风。下午的活动安排是在莲都区大港头学校,1点钟我们先听了校长关于《借势乡村少年宫,画乡学校人文发展》的讲座。他介绍大港头学校依托大港头这个地方,学校把油画作为自己的一个特色去抓,学校设有油画成立厅,定期向家长、孩子开放。2点半安排我们听了一节大港头学校王伟静老师的美术课,题目是《映日荷花》,听了这节最大的感受觉得这位老师个人素质、教学把控能力、语言组织、课堂的呈现等都很好,值得我学习,反思自己课,要想上好一节课,我需要有一个充分的准备,平时个人不断的积累。

三、11日晚上安排我们书法老师在丽水市青少年宫听课。两节45分钟的课,授课的两位老师都是杭州市青少年宫的,一位视觉教研组组长戴春霞老师,还有一位书法老师叫盛杰。这两位老师的课都很精彩,有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学习。先说下戴老师,为人亲和,语言幽默,富有童趣,孩子么很喜欢。这堂课学习提,我平时生字时就是直接出示几个汉字,但是戴老师先提问在哪里有见过提画的字?让学生举出带有提画的一些字,在同学举出的字中进行教写,在教写“虫”字时,提问字的“提”为什么不用“斜提”,我在教学生写“虫”字就很直接说用“平提”,学生们缺少动脑思考。书写要领会用口诀帮助学生记忆。盛杰老师的课,教学生写一个笔画,从书法专业术语的角度编要领帮助学生理解笔画。整个课堂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

四、12日上午是宁波青少年宫金巨剑老师的关于《写生漫谈》的一个讲座。他向我们展示了很多写生的作品,作品内容丰富,从教师教法和学生的学习两个角度和我们聊了关于写生的问题,也引起我很多思考,要想出一件好的作品,需要个人深入、细致和对美不断推敲而创造出来。我也拍了一些作品,感兴趣的人可以看下。

篇3

关键词:现代装饰画艺术;视觉;语言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197-01

装饰画作为现代绘画种类的一种,其发展历程经历了几十万年,其中装饰艺术的原始概念可以理解为原始人将猎物牙齿做成项链,促进准艺术的产生而产生的。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运用了装饰,让人们产生一定的审美情绪和审美表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装饰画内容得到不断和创新,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受人喜爱的公众艺术。特别是进入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装饰画提出了更高要求的特质和精神,对装饰画的视觉语言提出丰富和创新的要求,促进了装饰画的种类增多和范围推广。为了进一步提高对装饰画的认识和运用,需要对装饰画是视觉语言进行深入研究,将装饰画的装饰作用与实用作用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一、对视觉语言的认识

视觉语言是由设计原则和视觉基本元素共同组成的一套符号系统,是组成艺术品的基础,而设计原则是指艺术品创作中的互相对比、合理布局、和谐结构与统一平衡。视觉基本元素和设计原则是艺术家进行装饰画创作遵循的方法和原则,艺术家往往会根据自己作品的需求对视觉语言进行合理选择和准确适用,实现装饰画创造的合理性,提高装饰画的装饰作用,给人们传递特定的文化信息。

二、现代装饰画艺术视觉语言的特征

(一)独特的材质运用

材料作为现代装饰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材料在装饰画中的准确运用对提高装饰画的色彩、肌理和质感都有积极作用。材质作为现代装饰画视觉语言特征的重要体现应该得到艺术家的重视,在进行装饰画的创作时要根据装饰效果的需求进行材质的选择和使用,运用合适质地的材质达到提升表现效果的目的。另外,艺术家在进行装饰画的创作要加强与人文环境的联系,最大程度的对居住环境进行美化,实现民众审美情趣的提升。

(二)独特的色彩美感

在装饰画艺术中普遍应用的一种色彩对比形式是补色对比,补色对比的运用可以提升装饰画的吸引力,在第一时间内将观赏者的眼光吸引住,为观赏者提供丰富的视觉盛宴。同时,装饰画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类,主要的表现语言是线条、色彩和二维空间。其中色彩作为装饰艺术中极具魅力的绘画语言,可以将绘画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象展现的淋漓尽致,在进行色彩的运用时可以采用自然色彩的运用方法,将要表达的绘画情感融入到装饰画的色彩设计之中,实现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目前装饰画中主要的色彩形式包括观念色彩、意念色彩和理念色彩,在不同的装饰画的中往往采用不同的色彩形式。另外,在运用色彩时要注重与内容的和谐统一,实现色彩与题材的呼应,为装饰艺术带来更具美感是绘画作品。

(三)独特的构图和创意

为了体现装饰艺术与其他绘画艺术的与众不同,往往需要绘画家具有新颖的绘画创意,从色彩、造型、画面和构图上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实现装饰艺术整体水平的提升。在现代装饰艺术中创意往往被作为考量绘画作品格调和内涵的重要标准,为此在进行装饰艺术的绘画构思时,艺术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拒绝传统绘画理念的束缚,大胆的进行绘画形式的尝试,形成具有独特风格和绘画技巧的装饰艺术。另外,目前装饰艺术主要采用的构图模式是饱满型,这种构图模式是对传统构图方法是延续,实现了装饰艺术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的再创造,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三、对现代装饰画艺术视觉语言的创新

现代装饰画艺术的设计观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现了许多新的视觉语言特征,对装饰艺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现代装饰画艺术的视觉语言进行创新:其一,创新绘画的手段和形式。现代装饰艺术不在单纯的局限在平面内,逐渐在空间中得到运用,可以在创新装饰绘画艺术手法时结合雕塑的装饰手法,实现对装饰画艺术视觉语言的革新。另外,绘画家可以运用自身的表现技法进行装饰造型的创新让绘画效果更加完美;其二,对制作和材质进行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绘画理念的转变,需要对装饰艺术的视觉语言进行创新,引入新的绘画材质和制作手法,实现装饰艺术的进步。

四、结语

装饰艺术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更新,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和喜爱,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现代装饰艺术已经不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装饰”,逐渐增加了独特的功能性。因此,研究者要加强对现代装饰艺术的研究,促进其视觉语言的进一步革新和完善。

篇4

【关键词】新媒体;广告语言;艺术

现代广告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通过与各种媒体的结合,给人们提供多种多样的信息服务,其中,广告语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广告语言是广告的灵魂,没有灵魂的人只能是生物意义上而非社会意义上的人,没有语言文字的广告则已经从根本上失去了它作为广告存在的意义。”[1]美国著名广告人H·史戴平斯更是鲜明地指出:“文稿是广告的核心。”[2]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对大众的覆盖面越来越广,这对广告语言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探求新媒体视觉下广告的语言艺术,不断提升广告魅力,是现代广告追求的目标。

一、当代新媒体的主要特征

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来说,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以达到广告宣传和推销商品目的的一种传播形式。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着质的差别,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首先,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的时空限制,不受经济、文化水平、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可以利用强大的信息技术优势,不断扩大受众范围和规模;同时,利用新媒体复制和传播信息在操作上一般都十分简单,通过各种工具和软件,可以很方便地对信息进行编辑、复制、传输等处理,成本较低,商家易于接受,也极大地缩短了受众的时空距离。其次,新媒体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传统媒体只能靠声音和画面来传播信息,而新媒体则把声音、图片、影像、实物等有机结合起来,使人们产生更加生动、直观、身临其境般的感受。手机、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不仅支持用户传播文字、图片,还支持音频、视频等的传播,产生灵活多样的满足不同需求的特定内容,也能针对特定用户的需要,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甚至和受众即时地进行互动交流,达到很好的效果。再次,新媒体信息含量巨大。传统媒体如报纸受范围、版面所限,广播与电视信息传播一般转瞬即逝,不易保存,因而传达的信息量往往是有限的。而新媒体能够大量地、长久性地和高密度地储存信息资料,从信息的深度、广度和发散度来看,都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此外,新媒体蕴含内容的复杂性也是其重要特点之一。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传输速度极快,覆盖面很广,用户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接收或信息,的信息几秒钟便可以传播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各种各样的资源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及时快捷地实现全球信息共享。当然,这些巨量的信息内容庞杂,受众可选择性多,能够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要,但是其中也有很多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需要进行认真筛选。新媒体的这些特性,对新媒体广告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新媒体视觉下的广告语言误区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为广告业提供了更为便捷、有效的传播载体,也给广告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更多更好地运用新媒体,可以使广告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实现新媒体广告互动式的内容设计、个性化的创意空间、数字化的科技支撑、人性化的信息传达、多元化的广告表现,使广告信息传达更加有趣、更加有效。但是,无论广告媒体多么丰富便捷,对人们的视觉影响多么绚丽多彩,都离不开广告语言的准确运用。在广告诸因素中,广告语言是广告存在的基础和支柱,最具生命力和表现力。无论是采用哪一种媒介传播广告信息,一旦离开了文字就会寸步难行。绝大多数情况下声音是文字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画面也是为了配合文字或声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广告宣传虽然越来越多地依靠新媒体的功能,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是在语言的运用上仍存在以下一些误区:

无中生有,捏造词语。广告语言应简练、准确,如果能够恰当运用对称、押韵等修辞手法,往往会起到更好的效果。但是有些新媒体上的一些广告语言却肆意组合汉字,捏造生词,无中生有,这样不仅难以传递准确的广告信息,而且污染了汉语的纯洁性。比如,某保健品的广告词为“片片牡蛎,沛沛精力”,这里的“沛沛”一词令人费解。而且,“沛沛”这个词语是现代汉语词汇中所没有的,是广告设计者生编硬造的,其含义并不确切。再如,某某牌洗衣机披风雷,沐春雷,不孚众人望。“孚”字的本意是“使人信服”的意思,用在这里,就变成了某某牌洗衣机不能使人信服。可见,一字之差,谬之千里,含义截然不同,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乱套成语,滥用谐音。成语是习用的固定词组,言约意丰,是汉族语言文化的精华所在,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智慧的结晶。如果在广告语言中能够准确地运用成语,可以构成一种情趣,增强新媒体广告的文化底蕴,提高广告的吸引力。如山西杏花村汾酒以动画形式并配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广告词,给人以强烈的文化氛围,突出了汾酒的悠久历史和汾酒文化的源远流长。但是,如果在广告语言中乱套成语,滥用成语谐音,其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如国内某白酒广告为“天尝(长)地酒(久)”,某空调广告为“冷潮(嘲)热风(讽)”,某痔疮药广告为“有痔(恃)无恐”,某灭蚊器广告为“默默无蚊(闻)”,咳嗽药广告为“咳(刻)不容缓”,饮料广告为“以喝(和)为贵”,等等,各类媒体中此类成语谐音广告屡见不鲜,不一而足。如此滥用成语谐音,必然会混淆观众视听,更是亵渎了成语确切的含义,容易误导正处于学习汉语知识阶段的少年儿童。一些小学生在遭到老师批评时,就和老师“据理力争”说:“广告上就是这么说的!”

低级粗俗,故意双关。现实中有些新媒体上的广告为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不惜采用粗俗、低级的图片、视频和语言,有的故意以双关语引起人们的联想来招揽顾客。如椰树牌石榴汁的广告词是“老婆喜欢老公喝椰树牌石榴汁”,“怕不行,喝椰树牌石榴汁”。老娘牌豆腐的广告词是“老娘又白又嫩,任君品尝”。尤其是有些随着打开网页跳出来的网络广告,把低俗当成了“创意”,其中的医药保健品、性用品和游戏广告更是低俗,使用的图片、视频低级媚俗、不堪入目,使用的广告语言粗俗不堪,充满了性暗示和性,以引发受众的性联想而自鸣得意。这些现象严重污染了人们的视听,不仅玷污了汉语言的纯洁性,也会使顾客对其产品产生厌恶而避之唯恐不及使广告的宣传作用大打折扣。

三、新媒体视觉下广告语言的发展方向

随着各种新媒体的涌现,现代广告表现形式灵活多样,涉及语言文字、颜色线条、绘画照相、音乐视频、舞蹈造型等。在群雄并起的消费时代,广告产品要取得竞争力,提高吸引力,其语言必须在配合现代新媒体技术的基础上精益求精,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充分展现汉语言文字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为新媒体广告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一,新媒体广告语言要追求以情动人。在眼花缭乱的新媒体广告中,广告语言过于干巴平常,就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不易打动人、说服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饱含情感的语言是最容易打动人心的,因而富有情感的广告语言往往可以收到与消费者拉近感情、有效沟通的良好效果。新媒体广告要善于把握公众心理,寻找与消费者共鸣的地方,以语言文字塑造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配以视觉影像,诉诸消费者的感情,吸引消费者的兴趣,以不可抗拒的感情诱惑,激发其购买的欲望,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翻寻成功的优秀广告佳作,很容易发现这类饱含深情、真情实意的情感广告语。比如,戴比尔斯流传深远的“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麦斯威尔咖啡情意深长的“朋友情谊,贵乎至诚相处,相互支持帮助、相互激励。滴滴浓香,意犹未尽,麦氏咖啡,情浓味更浓”,还有海尔的“真诚到永远”等,我们都可以从其语言中体会到浓厚真挚的感情和深切的关爱。这些广告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就是能够以真情感动人、吸引人。当然,新媒体广告语言所传达的情感必须是对公众真实、深厚、健康的感情,决不能虚假做作,否则广告的生命力就不会长久。

第二,新媒体广告语言要注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在丰富多彩的新媒体环境下,广告语言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能使新媒体广告更加形象、生动、有趣。如恰当地运用比喻手法,能够把深奥的理念表现得浅显易懂,把抽象的事物表现得更加具体、形象、生动。在广告文案中,比喻能使广告语言更加新颖,能更形象地表现出商品的特点和优势,对顾客更加具有吸引力。如波导手机广告:“波导手机,手机中的战斗机。”这则广告运用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手机质量形象化地表现了出来。再如ZZ油漆广告:“家具的贴身保镖。”用“贴身保镖”来比喻油漆的黏合力强、保护家具的特点,十分形象、恰当、生动。此外,恰当地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可以增强广告的感染力,令消费者很容易从广告夸张的语言中想到产品的优秀。如“格林涂料面面俱到”,“面面俱到”乍看起来似乎太过夸张,但仔细一想,在这里它不单是指这种涂料的质量好、效果好,也包括了产品的销售、服务等方方面面的好,各方面都能为顾客着想、为消费者做好服务。再如,白丽香皂“今年二十,明年十八”。这则广告抓住人们的爱美心理,运用违反逻辑的夸张手法,暗示白丽香皂具有美容功能,经常使用可以显得更年轻、更漂亮。这些广告语言用夸张的手法能够迅速吸引消费者,达到扩大宣传的效果,然后吸引消费者深入了解有关产品的具体信息。当然,广告语言中的夸张与文学作品中的夸张应该有所不同,广告语言的夸张要适度,要在一定事实的基础上新颖独到,切不可过度,随意夸大,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甚至有过度夸大和虚假之嫌。

第三,新媒体广告语言要追求词语精练,句式简洁。广告语言最忌晦涩、深奥难懂,应以讲求音韵,读来亲切、和谐上口,为群众喜闻乐见为最佳,句式方面可以采用诗句、短语、短句等,便于记诵,朗朗上口。如“万家乐,乐万家”、“方太,让家的感觉更好”,这样的广告语言既简练上口又贴近生活。再如,中国电信广告“万水千山近在咫尺,网络天空任你翱翔”,杜康酒广告“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佳雪洗面奶广告“新鲜佳雪新鲜人,佳雪净白洗面乳”,康师傅方便面广告“康师傅方便面,好吃看得见”等,这些广告语言押韵对称,简单易记,有的就是引用人们耳熟能详的古诗,念起来朗朗上口,有很强的节奏感,显得庄重平稳又活泼轻快,若能够再配以恰如其分的视觉画面,就可以让人们在欣赏广告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

第四,新媒体广告语言要追求温馨柔情。繁忙快捷的现代生活,冲淡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柔情,人们对安静温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更加向往。广告语言要适应人们的这一需求,唤起人们需求的潜意识,把潜意识转化成明确的需要。即要通过广告语言创造出一个安静、温馨、柔情的意境,不要刻意去推销商品,而是用温馨的格调,让广告受众在一种温馨安静、馨香幽远的氛围中,回味和唤醒那些已经久违的对恬淡和柔情的期盼。如南方黑芝麻糊的广告在播出温馨的画面的同时,配以充满感情的广告语言:“小时候,一听到黑芝麻糊的叫卖声,我就再也坐不住了,一股浓香,一缕温情——南方黑芝麻糊!”这段广告语,以其丰富的情感内涵和文化积淀,折射着生活的变迁,牵连着陈年的记忆,给人带来温馨、柔情的感觉。那悠悠的叫卖芝麻糊的声音,对于生活在紧张、嘈杂环境中的人们来说,犹如一首轻松愉快的小夜曲。这种美感,这种温馨,这种画面和语言,唤起了人们埋藏在记忆深处的回忆,情调高雅不失温馨,能够引起人们强烈的感情上的震撼和认同。

第五,新媒体广告语言要追求诙谐幽默。诙谐幽默是人们面对生活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它以一种愉悦的方式表达人们的真诚,给人以友善和宽容,对社会也能带来几分和睦与协调。新媒体广告语言的艺术风格,经常以诙谐幽默为其表现形式,让人忍俊不禁,会心一笑,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接收这些广告信息。如某眼镜店广告:“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了保护您的心灵,请为您的窗户安上玻璃。”某化妆品广告:“趁早下‘斑’,请勿‘痘’留。”公共场所禁烟广告:“为了使地毯没有洞,也为了使您肺部没有洞,请不要吸烟。”某印刷公司广告:“除钞票外,承印一切。”这些诙谐幽默的广告语言,化严肃为谐趣,赋于单纯的商品推销以浓厚的人情味,和适当的画面相结合,能够淡化商家与顾客之间的对立意识,使人们的心情变得轻松愉快,是一种富有魅力的广告语言。

高尔基说过:“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悦耳。”[3]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新媒体广告语言。新媒体广告语言是新媒体广告的生命支点,它在新媒体广告中处于核心地位,绝不是细枝末节、雕虫小技,不可敷衍了事。广告学家说过,深切的人文关怀精神是现代广告所应具有的一种品质。新媒体广告语言承担着反映和引导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等多种功能,必须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崇高的使命感,注重广告语言文字的准确、精练、健康,努力提高新媒体广告的文化品位,增强公众的接受力、认知度,消除对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春泉,李苗.新广告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3.

[2]潘鲁生.广告学原理[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206.

[3]周果.广告语言纠错谈[J].新闻前哨,2005(2):103.

篇5

(一)地域环境的影响

地理条件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仅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性格和精神,而且引导着他们对理想的追求。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日益丰富和范围的不断扩大,自然环境被赋予了人性化的色彩,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特定的地域环境造就特殊的民族文化和思想观念。发源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拥有适合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这为自给自足的社会形态和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天然的物质基础;单一民族聚居的种族关系既有利于形成强烈的民族向心力和民族认同感,又有利于形成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受生存环境和物质存在上的影响,作为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产物的中国绘画形成了与西方绘画视觉语言完全不同的观察世界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内容。

(二)社会结构和阶级形态的影响

社会结构、阶级形态对艺术视觉语言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以等级制为社会结构、以君主专制为政体的古代中国,无论是社会文化,还是观念形态在生存和发展中都是围绕统治者的主观意志展开的,在功能上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因而,中国艺术多体现出鲜明的宗教性、政治性和伦理性。对于早期的中国绘画来说,绘画的视觉语言并没有得到重视和有意的拓展,绘画在形态上体现的是其教化、伦理等社会功能,直到文人绘画成为社会主流艺术之后,才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国画的发展方向。

(三)传统哲学和文化的滋养

一个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体系对本国艺术视觉语言的确立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先秦时期,我国古代自然哲学进入高峰期,自然哲学倡导的“天人合一”思想为我国古代绘画观察自然提供了条件,中国古代哲学认为艺术创作的根本目的不是纯粹、客观、机械地描摹自然,而是要以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和思想来创设独一无二的意境。正如宗白华先生对传统哲学与绘画艺术之间关系的论述:中国哲学是“生命本身”体悟“道”的节奏,“艺”是“道”的外在表现,“道”则是“艺”的灵魂。此外,中国古代绘画还从音乐、美术、书法等传统艺术形态中汲取养分,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视觉语言艺术体系。

二、中国画视觉语言选择的形式

(一)构图

中国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元化的视觉图形形态,如立轴、长卷、册页、扇面等,尤其是在视觉选择性机制的支配下,更是将横向立轴构图和垂直纵向长卷构图的形式感发挥到极致。中国画采用“以大观小”的远距成像观察方法,注重视觉特征时空观念的流动性,强调情理表现、天人合一,强调在不同的视觉形态中表现同一个空间层面,也就是说,中国画在构图形式上不受绘画范围和空间的局限,能够在自然情景的意象中以长卷和立轴的构图形式拉伸游移视线,为观众营造一个多角度的、流动式的全景画面。如《江山秋色图》是一幅典型的长卷式构图,画家将竹林、楼阁、行人、重山、溪水等复杂的视觉信息置于一个空间平面内,以多角度的观察和宏大的构图表现丰富的内容、绚丽多姿的秋山奇景和意蕴深远的境界。将不同时空正在发生或存在的情景加以段落式的体现,同时又将这些信息在整体上加以整合,既能为观者提供历时性和共时性的丰富信息,又能在结构上形成顾盼呼应、此承彼接的视觉联系。作为中国画特殊构图样式的扇面构图,其独特的形式感为文人怡情娱乐、表现意象提供了选择。《松江钓隐图》是一幅描绘在特殊形状物品上的画作,作品描绘的是一渔翁在丘壑丛松之下垂钓的场景。画家以刮铁皴和方折硬挺的线条塑造巨石,以浓重的笔墨拉低画面重心,以垂直线提升视觉的稳定感,以上小下大的巨石形态抵消其不安的外形视觉印象,以居于一隅的视觉构图来凸显大疏大密的视觉效果,以月牙状的空白形成视觉上的黑白制衡效果,正与欹、虚与实、平与破被画家巧妙地运用在椭圆形的扇面构图形式中,营造了一种稳固的视觉效果。

(二)线

线是中国画视觉语言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也是中国画造型的最基本表现形式和笔墨的关键。不同的线条能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感受。线条是画家主观想象的产物,是人类从自然界中提取出来的具有自身表现意味和审美价值的抽象性符号。由于线条不是客观对象上的真实存在,因而在表现客观物象的真实性、体积感和对光的作用等方面非常有限,这反而增加了艺术的真实性和其所承载的内涵。从中国画的视觉体系来看,线条作为中国画的独立元素始终贯穿于画面,随着中国画在观念和形式上的不断成熟与完善,线条也从描绘轮廓、结构等基本功能转向对超越客观实在的人的主观情感的表现,从写实走向写意,最终形成了以笔墨为基本形式基础的线性视觉语言。与西方绘画中的用线观念不同,虽然中国画也是从用线开始的,但线在中国画中只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尤其是受东方理性哲学观念和绘画材料的制约,线性描绘更具有东方味道。[4]线性描绘是中国画的造型语言,画家以轻重、粗细、质地不同的线条组合服务于造型要求。古人根据用笔线迹总结出线性十八描的样式,而毛笔笔锋的充分运用则更增添了线描独特的审美趣味。中国书法虽然较绘画出现得晚,但比绘画成熟和完善得早,书法作为一种特殊的视觉语言常被运用到绘画艺术中。“善笔者多骨,不善笔者多肉“”骨法用笔”等是绘画线条对书法用笔审美标准的借鉴[5],尤其是宋元时期水墨画的发展,书法用笔更是成为中国画视觉体现中不可或缺的准则。唐代画家张彦远将书法用笔的“骨法用笔”归结为绘画形式的根本,得出了“工画者多善书”的结论;明代董其昌指出具有“草隶奇字之法”的“士人之画”既是符合审美标准的文人画,也是界定“画品”的重要参照标准;北宋画家郭若虚还对绘画中书法用笔的节奏、气息、形式、韵味以及“意在笔先”等问题进行论述。书法用笔在中国画中的运用不仅使中国画实现了以抽象的笔墨和独立的形式来表现画家主观情感的需要,也使得线条在视觉上拥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和视觉特征,能够以主动实践的形态使得中国画脱离了单纯的客观表现。如清末文人黄慎以狂草作画,书画一体,增加了线条的形式和趣味;李唐的《采薇图》中体现于衣纹空间形态的气韵风骨、精神气节与柳公权的笔迹极为相似;朱耷作品中体现的豪放文雅、中蓄丰厚、冷峻奇拙的笔意是行、草、篆的融合。

(三)色彩

黑白作为一对对比鲜明的色彩形式一直在中国画中占据着统治地位。在中国画中,黑白的重要性是随着水墨画艺术的发展而逐步确立起来的,随着宋元时期水墨画的兴盛,笔墨在绘画中的表现和作用得到了充分的重视,逐渐形成了“以墨代色”“墨分五色”的绘画审美趣味。墨色的创造性应用是中国画视觉语言最鲜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6]如在《墨荷图》中,画家以深浅、干湿变化丰富的墨色来组织画面,以近乎平涂式的效果将画面切割成不同的空白面积,生动地勾画出富有生机的荷塘景象,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隔溪山色图》中,画家龚贤以积墨法和反复皴擦的手法营造一种厚重苍润的视觉效果,从而使画面呈现出丰富充实的黑白变化。在作品中,他通过对山石多次积染形成强烈的光感效果,强调以厚重、充实、分明的对比来取得理想的视觉效果。中国画中的留白主要是通过保留绘画材料本身的色相而得到的,留白的面积、形状是随着笔墨线条的排布被画家有意识地组织起来的,能够使画面呈现出“满而不窒,实而不塞”的视觉效果,对调整画面视觉关系、充实画面视觉内涵起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如在《墨梅图》中,以一枝梅花作为描绘对象,以大面积空白来与之形成视觉上的对比,引发人们无尽的联想和遐思,达到笔墨不到的玄妙之境。

三、结语

篇6

一、人物

人物是电视艺术作品最主要的表现对象,人物的面部表情,神态动作,服饰打扮,化妆造型等,都是能够直接引起观众视觉感受的主要信息来源。

主持人作为电视媒介中话语的传播者,是电视屏幕表现人物这一元素最主要的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说,电视之所以成为百姓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之所以在传播媒介高速发展的21世纪依然魅力不减的原因就在于电视艺术主持人这一特别设置,它通过塑造与节目内涵及氛围相适应的人物形象,不仅拉近了电视节目与特定收视人群之间的距离,而且像一个可以信赖的,可以倾诉的朋友一样深深扎根在观众的心里,每当遇到困惑或者遭遇挫折时,都会不自觉的想到这位“朋友”,于是加强了观众以主体能动介入的方式参与到电视节目中去,获得更加深切的认识和感受。因此,优化电视艺术创作中主持人的形象设计,会为电视节目的效果和反响增添极大的效果。

二、色彩

中国电视在过去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电视节目的播出质量以及栏目的外形包装都有着极大地提高,由其是在外形包装上,色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电视荧屏成为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在电视节目创作中,色彩是塑造电视形象品牌的有力手段,设计者通过演播室主体色调和细节色彩的有机聚合形成视觉上的主体风格,成为电视节目品牌标志系统中的一部分,能够有效地传达和巩固电视节目的品牌特色,加强观众对电视品牌标志的记忆。电视画面的色调是否和谐,是否符合观众的视觉心理和视觉习惯,是否符合所处环境的社会因素和观众的情感因素,能否满足观众的视觉心理平衡和情感需要,是我们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

此外,电视包装设计中的色彩不能单单的以设计理念出发,或者仅仅以“好看”为噱头,还需要以人为本,与周围的环境实现互动,才能够提升电视艺术视觉语言的品位和档次。

三、光影

所谓光影,是指画面的光线和影调,电视画面的光影效果主要靠照明和摄像机的曝光控制来实现的,电视艺术创作中使用的光线,包括自然光和人工光两种,光线以及由光线形成的影调,是电视画面的重要构成因素。光线的方向、强度等的变化,能够创造不同的视觉效果,起到突出拍摄对象形状,创造画面深度感,表达特定情绪和气氛,加强戏剧效果以及创造作品统一基调等作用。

不仅对于电视剧艺术,电视节目的创作同样也要非常注重光影的运用。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电视魔术类节目,就充分调动了各种光影调节手段,营造出或明朗或神秘的艺术氛围,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的同时,也引发强烈的心灵震撼力,从而更好的鼓舞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参与意识。

四、环境

电视艺术的空间环境是一种人为再造的环境,它既包括直接呈现的客观空间环境,也包括经过处理的人工环境,这种空间环境能够说明事件发生的时空、地点,说明人物所处的实际环境、背景,从而对人物的行为、性格的产生进行解释,因而也成为电视画面中具有特殊表现力的视觉元素。

总之,任何需要通过电视屏幕表现的人物或事件,都离不开环境的营造,不论是虚构形态的人工环境还是非虚构形态的客观环境,其本质都是观众从电视画面中获取信息的最基本来源,是体现视觉语言逼真性和真实性的重要手段。

五、构图

以上所谈到的一切视觉元素,包括作为画面表现对象的人物和环境,以及作为画面表现手段的色彩光影以及线条形状等等,所有这些视觉元素在画面中的组合搭配,它们的位置与角度等的变化,就是构图的内容,很显然,构图可以说是画面中的重要因素,所有其他因素都通过构图产生作用。

对于电视艺术而言,构图的实现主要是通过摄像机的表现功能产生的。另外,与传统的绘画,摄影等视觉艺术相比,电视艺术的画面构图是动态的,由于画面的构图也时刻处于变化之中,构图可以全面的展现画面空间中各表现内容的现实关系,赋予各表现内容以特定关联和涵义,表现创作者的主观性评价,形成画面的视觉张力,从而引起情绪和节奏的变化。

六、运动

运动时电视画面的根本特性,电视画面如果没有了运动这一特性,便无异于静止不动的绘画或建筑,必然缺乏生动性和活力,因而运动也成为电视艺术视觉系统中的重要元素,运动的快慢、张弛、强弱,往往用于制造气氛,渲染情绪,表现现实世界时间与空间运动的重要手段。

电视画面的运动特性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拍摄时随着摄像机取景范围的变化实现的。另一类是在完成电视节目拍摄之后,通过后期制作实现某些特定电视画面的运动效果。总之,这两种方法都是事先电视画面运动的基本方式,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作用,共同为优化电视画面的视觉语言服务。

篇7

关键词:视觉;安全感;设计

我们首先试想以下几个场景:在你的面前站着一只凶猛的野兽,它一步一步想你走来,此时你的心理感受是怎样的;你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尖锐的匕首,你还会想要接近这个拿着匕首的人吗;你进入到一家花店,映入眼帘的是满地的带刺的仙人掌,你连触碰它们都要小心翼翼,这时还愿意买下它们回家欣赏吗?但是如果我们把之前几个场景换成下面的情节,你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你的面前站着一只乖巧的小白兔,它一步一步想你走来,此时你的心理感受是怎样的;你看到一个人拿着一只美味的棉花糖,你还会想要接近这个拿着棉花糖的人吗;你进入到一家花店,映入眼帘的是满地的飘香的百合,你连触碰它们都要小心翼翼,这时你愿意买下它们回家欣赏吗?对比两段描写不同场景的文字,我们只对它们做了微乎其微的改动,但是它们带给我们的心理感受却如此不同,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第二段的场景描述中把第一段中所有带有攻击性和危险性的元素都替换掉了,替换成了毫无攻击力和危险的元素。所以,消除攻击性和危机感是关于安全感的制造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在视觉认知中,艺术通过视觉知识减少攻击性与危险性的视觉感官体验,从而提高人们的安全感。

一、形状

猛兽的牙齿、匕首的尖刃、仙人掌的刺。这些会伤害到我们的、让我们感到害怕的物体多呈现出角度锐利的形状。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菱角分明的形状――尤其是带有锐角或者更小的角度的形状――会让我们感到潜在的危险性,我们心里会不自觉的想远离它们,所以这就会造成一定的疏离感。艺术设计中,通过消除菱角增加线条与图形的圆润感的方式会增加视觉体验中的亲近感,这最明显的体现便是在卡通形象的设计中。在卡通形象里,米奇没有了老鼠的尖牙,老鼠的小耳朵被夸张化,变成了圆圆的大耳朵,大概米奇唯一仅剩的能够“澄清”其老鼠身份的标志便是那长长的老鼠尾巴。卡通的世界里怪兽的尖角是椭圆的、卡通的房屋边缘是圆滑的,因为创造这些卡通形象的设计者们深知,这些卡通形象要取悦的对象是最需要安全感来呵护的儿童。

二、比例

所有拟人化或者真实的人物形象,头与身体的比例越大,人们对这个形象的亲切感变会更多。这是因为人的头与身体的比例是随着人年龄的增长不断变化的,人在婴幼儿时期头与身体的比例是最大的,年龄越大人的身体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头部的,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头与身体的比例是不断变小的,不仅人类如此,地球上的许多生物亦是遵循这样的生长规律。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生物,婴幼儿时期各方面的发育都是不健全的,婴幼儿时期是一个无助的、脆弱的、无力的,经受不起外界压力的时期,所以人们对婴幼儿时期的人类或其它物种相对来说没有畏惧感,因为我们的经验与认知告诉我们它们是不会对我们造成任何威胁与伤害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对于头与身体比例较大的形象会产生更多的亲近感。

三、颜色

颜色的象征作用和生理效影响着人们安全感的产生。色彩作用于人的心理,能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我们日常生活中关于颜色的应用很有趣,红绿灯中表示停止的颜色是红色,危险开关的按钮指示灯是红色的;公路上各种指示牌和提示表示是黄色和黑色的。我们会发现那些表示警示、警告、提示的颜色多是颜色鲜艳且醒目的的,这些鲜艳的颜色不仅仅是为了引起我们的注意从而达到警醒的目的,这些颜色在潜意识里影响着看到此颜色的人,使他不自觉的想起某些带有危险性的事物,从而产生危机感。从颜色的象征作用来分析,红色在自然界中常常代表了充满危机的事物:有毒的蘑菇多带有艳丽的红色;很多攻击力极强又有剧毒的毒蛇花纹呈现出红色;人类的血液是红色的,红色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血腥;带刺的蜜蜂身体是黄黑相间的。这些人类对于危险实物以及它们所呈现的颜色的记忆与经验在潜意识里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当他们看到这些“危险的颜色”时便会产生与之对应的有危险性物体的联想,从而产生危机感。当视觉体验中的颜色多为饱和度低的淡色时,我们自然而然便会有亲近的感觉,从而产生安全感。

四、质感与材料

不同的材料与质感会让我们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钢铁、金属等高硬度的材料会让我们产生冰冷的感觉和距离感;棉花,羽毛等柔软的材料会让我们感到温暖和亲近。人们对于金属的疏离感一方面是因为金属本身的温度偏低,另一方面,由于金属硬度强等特殊性质,常被应用于冲袅η康牧煊颍如古代战争时士兵的弓箭与武器、用来切割物体的刀具与利器,现代社会中金属也被广泛的应用在工业生产与制造中。武器与刀具让人联想到战争的不安与冲突,从而产生容易被伤害的恐惧感,而现代工业生产的机械性带来的是一种缺乏人性温暖的冷漠感。所以金属材料的质感从视觉上让人减少亲近感,一个穿着铆钉外套的摇滚歌手和一个身着棉麻衬衫的人,但从外貌上选择,谁会让你感到更容易接近呢?在设计或作品的材质上,避免过多的金属元素,是在视觉体验中增加安全感的重要方式。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发展容易给人带来不安、紧张的情绪,这时安全感的出现会一定程度上对紧张的情绪起到缓和的作用,所以如何在视觉上制造安全感就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如何利用视觉知识制造安全感,我们体会到了视觉感官的不容忽视的力量,这也给我们未来的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启示。

【参考文献】

篇8

>> 搜索引擎——图书馆的新工具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图书馆高效搜索引擎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搜索引擎的用户建模 搜索引擎技术与高校图书馆建设 公共图书馆网站搜索引擎调查及优化研究 关于搜索引擎打造网上图书馆的思考 搜索引擎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浅析图书馆如何搭建小型搜索引擎 移动搜索引擎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Lucene的图书垂直搜索引擎探析 搜索引擎的动力引擎 基于文本的图片搜索引擎的研究 基于Nutch的搜索引擎的研究 基于Nutch的搜索引擎的研究 基于语义的垂直搜索引擎的研究 购物搜索引擎的比较研究 商业主题搜索引擎的研究 元搜索引擎优化的研究 内网搜索引擎算法的分析与研究 基于.NET搜索引擎的研究与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研究”重大研究计划2015年度项目指南[EB/OL].[2016-09-09]..

[6] Girod B,Chandrasekhar V,Grzeszczuk R,et al.Mobile visual search: architectures,technologies,and the emerging MPEG Standard[J].IEEE Multimedia,2011(7):86-94.

[7] L. Y. Duan,J.Chen,R.R.Ji,et al.Learning Compact Visual Descriptors for Low Bit Rate Mobile Landmark Search[J].AI Magazine,2011,34(2):2456-2463.

[8] 刘喜球,张兴旺.移动视觉搜索:“互联网+”时代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新模式[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39(5):58-63.

[9] 张亭亭,赵宇翔,朱庆华.数字图书馆移动视觉搜索的众包模式初探[J].情报资料工作,2016(4): 11-18.

[10] 朱庆华.大数据环境下数字资源移动视觉搜索机制[J].情报资料工作,2016(4):5.

[11] 刘木林,朱庆华,赵宇翔.基于关联数据的数字图书馆移动视觉搜索框架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6(4):6-10.

[12] 段凌宇,黄铁军,高文.移动视觉搜索技术研究与标准化进展[J].信息通信技术,2012(6):51-58.

[13] 段凌宇,黄铁军,Alex C.K,等.移动视觉搜索技术瓶颈与挑战[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2,8(12): 8-15.

[14] Norvig P.,Relman D. A.,Goldstein D.B.,et al.2020 Visions[J].Nature,2010,263(7):26-32.

[15] 于来行,冯林,张晶,等.自适应融合目标和背景的图像特征提取方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6(8):1250-1259.

[16] 章夏芬,张龙海,韩德志,等.自适应书法字图像匹配和检索[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6(4):766-776.

[17] 陈继文,杨红娟,董明晓,等.基于本体语义块相似匹配的设计知识更新[J].机械工程学报,2014(7):161-167.

[18] 刘峤,李杨,段宏,等.知识图谱构建技术综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6,53(3):582-600.

[19] 高继平,丁遥潘云涛,等.国内外知识网络研究现状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38(9):120-125.

篇9

关键词:视觉心理学;刺绣发展

Abstract:The history of embroidery in China is almost as old as the nation goes back to ancient times,from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nation soon after the record,it is the art of embroidery records.Based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embroidery art of description,classification and other embroidery art point of view,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mbroidery art.Psychology from the visual point of view of the embroidery on the future of our art should take the road of what made the overall proposal.

Keyword:Visual psychology;Embroidery development

一、前言

刺绣,古称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人类对美的感受是与生俱来的,在生存条件极其简陋的原始社会,人们就懂得用纹身、纹面来进行装饰。在有了服装之后,人们便开始在服装上用针、线等物品进行装饰。绘制的图案大都以本族的图腾样式为主。中国传统刺绣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早期,在《尚书》中曾有记载说:衣画而裳绣。

二、各个朝代刺绣的特点

周代、战国:简单粗糙,都是用辫子股制作而成,不填充色彩,图案构成严谨,采用各种自然中存在的花纹、鸟纹、兽纹等纹样进行装饰。在图案的结构上非常严谨,有明确的几何布局,并且将动植物形象结合在一起,写实与抽象并用。

汉代:随着各行各业的兴盛,开始注重工艺,图案多样,做工精致。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刺绣,它们虽已在地下埋藏了几千年,但出土时仍然精美绝伦,配色、针工都运用得恰到好处。

唐代:开拓创新。做工精细,色彩艳丽。在原有的刺绣技法上又发明出了“平针绣”,这中技法一直为今天所使用。

宋代:是我国刺绣发展的高峰期,同时也有了地域特色。此时的刺绣图案也多种多样,并且有明显的归类:山水、花鸟、鱼虫、楼阁等,使得传统刺绣工艺发展到极致的境界。并且将书画带入手工刺绣当中。

元代:经过的发展后,刺绣艺术逐渐回落。刺绣的审美和功用也逐渐趋于工艺化。同时,发明了贴绫的作法,采用加贴绸料并加以缀绣的做法,富有立体感。

明代:继承了宋代的优点,技巧更加的娴熟,除了使用传统的丝作为刺绣的材料,还尝试着采用其他素材。

清代:发展更加兴盛,诞生了各种地方性的刺绣派别,使得刺绣的地域特征更加显著。同时,吸收外国刺绣的长处,在刺绣中融入了西洋画的特点。使得我国的刺绣工艺更加的繁荣兴盛。

三、四大名绣简述

苏绣:起源于苏州吴县一带带。在事先设计好的花纹和色彩上运针,通过留下的绣迹进行勾勒来取得艺术效果。技巧特点可概括为“平、光、齐、匀、和、顺、细、密”。主要艺术特点:山水绣可以分辨出远近;楼阁能够体现出很强的空间感;人物面部表情较为生动;花鸟的亲昵之态。苏绣的仿画绣、写真绣其逼真的艺术效果是名满天下的。

湘绣:起源于湖南民间。与其它绣品不同,主要用真丝丝线在真丝织物上绣制图案早期湘绣以绣制日用装饰品为主,以后逐渐增加绘画性题材的作品。其构图严谨,色彩艳丽,使用多种针法进行表现。同时它还巧妙的将我国的传统绘画、书法的融为一体。充分的发挥了刺绣的表现力。

蜀绣:来源于四川成都一带,主要题材有题材内容有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等。至少有100种以上精巧的针法绣技。品种有被面、枕套、屏风等。由于一定的地理及文化因素,逐渐形成了严谨细腻、光亮平整、构图疏朗、浑厚圆润、色彩明快的独特风格,且针脚细腻,形象生动富有立体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粤绣:在广东一带,历史悠久,相传于少数民族。用线多、色块明,多用金线。画面布局满少有空隙;图案繁多,显得热闹紧凑;场面热闹、用色富丽、对比强烈、大红大绿而著称。粤另一个独特现象,就是绣工多为男工。在材质上选择用孔雀毛绩或马尾缠绒作线。刺绣的题材常为当地的一些特产。

四、现今中国刺绣所面临的发展趋势

文化,作为每个国家和民族的特征,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不同文化的;但怎样才能在众多的文化中找出自己文化的特色呢。这就需要着多方面的努力。

一个民族的发展,是否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尤其重要。拥有自己的特点,才不会在众多鱼目混杂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所以现代艺术设计,也尤其要注重自身的发展特征。在视觉心理学中,这一点尤其重要,一件工艺品能不能在第一眼就进入人的眼球,完全取决于它是否有很强的视觉识别性。

刺绣的发展亦是如此,从刺绣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种类来看,我国的刺绣图案可以看做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之一。就如同上面叙述中的四大名绣一样,都具有明显的民族地域特点,使得大家一看到便能识别。

1.将具有中国代表性的东西引入其中。

刺绣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怎样才能使中国的刺绣在装饰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体现特色。对于中国刺绣来说,它依托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性。所以,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怎样更好的表现出中国传统刺绣民族性的特色。

为了更好的发展中国的刺绣,必需使其具有很深的民族文化的气息。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刺绣的图案选择上,可以不仅仅局限于动物,花鸟等具象图案的。例如,可以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建筑融入其中。也可以将传统的中国画引入其中。总之,提倡代表性,民族化,并不是说简单的将中国传统化的东西直接引入到刺绣工艺中来。而是要深入的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深刻的在刺绣作品中体现出来。

2.更加强调其地域性的特点。

设计上的地域性指的是在设计上吸收了本地的民俗文化等文化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地域性比民族性的概念更加狭窄,但如果使用的恰当的话则能更好的体现出该地域的地域特色。

地域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地理位置、自然气候、风土人情、民俗礼仪等,应该在刺绣图案及色彩的表现形式上很明显的体现出来。达到人们一看就可以清楚的判别它们是出于哪个产地。

在引入地域性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到:地域性不仅仅是对当地民俗特色、风土人情简单的引入与抄袭。在引入的同时要与现代人的审美标准结合起来。使得其既有民俗的体现同时还能不落俗套。

就如同四大名绣一样,目前,四大名绣的特点还不是十分的显著,仅仅是内行人才能看到它们的不同,应该做到外行人看到后就能很清楚的区分出它们的区别。

3.注意刺绣作品中“意境”的表现。

篇10

摘 要:运动中存在认知决策与直觉决策,时间是一个关键的变量,如果运动场上时间充裕,运动员获得的线索充分,那么被试就可能去执行认知决策,因为逻辑思维结果的正确率总是较高的。但是如果时间不充裕、线索不充分,那么运动员所作出的迅速和准确的反应,就是直觉的决策。本文笔者通过对吉林师范大学的男子篮球运动员的认知决策进行了分数测试与差异性检验,以其为同行们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认知决策;决策分数测试;差异性检验

运动决策就是运动者在运动情境中感知信息、加工信息和采取行动的全过程,它不同于一般决策任务的主要特点是决策可利用的信息少,时间的压力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运动中存在认知决策与直觉决策,时间是一个关键的变量,如果运动场上时间充裕,运动员获得的线索充分,那么被试就可能去执行认知决策,因为逻辑思维结果的正确率总是较高的。但是如果时间不充裕、线索不充分,那么运动员所作出的迅速和准确的反应,就是直觉的决策。认知决策类似于一般情境下的决策活动,它以逻辑思维为主导,通过概率论或决策策略来进行决策活动。在篮球比赛过程中,参与竞赛的运动员为了各自的目标和利益进行激烈的竞争对抗,不仅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高超的技术和多变的战术,而且要求在错综复杂的激烈对抗中把握战机、当机立断、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预测,选择合理处理球的能力,这种能力实质上就是运动员的决策能力。运动员在观察感知比赛情景的基础上,善于在瞬间完成对情况的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通过思维对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进而做出行动的决策。这一过程是在瞬间实现的。因此,对运动决策的研究是体育运动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对大学生男子篮球运动员认知决策进行了分数测试与差异性检验。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根据本研究的要求,研究者制定了高水平组、中间水平组和低水平组的选择标准。高水平组被试拟选择吉林省青年男子篮球队队员13人、低水平组被试拟选择进行过一学期篮球普修课学习的男大学生13人,中间水平组被试选择吉林师范大学男子篮球队队员13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整理研究成果,了解研究现状。

1.2.2实验法

基于本研究目的,使用自行设计开发的5篮球运动员运动决策测试系统6软件,对篮球运动中的认知决策进行了实验研究

1.2.3数理统计法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科学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表1 不同运动水平组在认知决策任务上的决策分数和正确率

运动水平组人数平均数(M)标准差(SD)正确率

高水平组131862161776%

中间水平组131377192576%

低水平组131038161433%

随机概率8333%

总计391426381594%

表1是不同运动水平组被试在认知决策任务上的决策分数,同时给出了转换后的正确率、随机概率和随机概率分数作为参考,以便于更好的理解。在认知决策任务上,高水平组、中间水平组和低水平组的决策分数分别为1862,1377和1038,分数随着运动水平的下降而依次降低。

表2 是通过方差分析考察了运动水平对决策分数的影响。

表2 决策分数的方差分析

变异源方差自由度均方F值相伴概率

运动水平9097692454885123699000**

(注:*P

如表2所示,不同运动水平组别的决策分数差异达到了极其显著性水平(P01),由于组别变量有3个水平,因此又做了进一步的多重比较,见表3。

表3 不同运动水平组的决策分数比较

均差标准误差相伴概率

(I)运动水平(J)运动水平

LSD

1

2523532*000*

38.27532000**

23304532000**

从表3可以看出,三个运动水平组之间决策分数的差异均达到了极其显著性水平(P.01),这说明,不同运动水平组被试的决策准确性表现出差异,高水平组被试的决策准确性要高于中间水平组和低水平组被试,而中间水平组被试的决策准确性又要高于低水平组被试。换句话说,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决策的准确性逐渐提高。(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注解:

① 王斌著.运动直觉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05月第1版.

参考文献

[1] 陶郁.简论篮球运动员的直觉决策[J].淄博师专学报,1997(4):84-89.

[2]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270.

[3] 马毅,马中林.运动决策研究进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5):4-6.

[4] 张卫东,刁静,Constance J.Schick.正、负性情绪的跨文化心理测量:PANAS维度结构检验[J].心理科学.2004(01)

[5] 马中林,单丹.男子篮球运动员在运动情境中决策能力的实验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0)

[6] 马中林,单丹.女子篮球运动员运动情景中决策能力的实验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4)

[7] 王斌.男子手球运动员模拟运动情境中认知决策与直觉决策的差异[J].体育科学.2004(06)

[8] 马中林.吉林师范大学男子篮球运动员认知决策能力的实验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