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空间设计范文

时间:2023-03-26 14:52: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休闲空间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休闲空间设计

篇1

二十世纪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SimonedeBeauvoir在她所著的作品《第二性》中提出了“什么是女人?”的问题,并指出“除了天生的生理性别,女性的所有“女性”特征都是社会造成的”,因而女性的从属地位也不是被自然赋予、不可变更的。西蒙波伏娃对于女性的解读,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成为女性主义对女性的基本理解。在人类社会若干的文化中,女性一直是受轻视的一群,大部分的权力都集中在男性身上。在某些文化中,女性更没有身份、地位和权利。随着文化的进步,女性的心理和生理优势慢慢凸显,不仅仅只是妻子和母亲,也是社会进步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实际上我们谈论的女性,并不是指现代女性休闲空间设计艺术罗潇杨瑞庆她的生理性,更多的是在谈一种包括道德、审美的文化现象。女性文化是以整个女性群体作为主体或处于主导地位,构建女性独有的生活方式,其中包括女性的思维方式、行为状态、价值观念、审美层次等。女性思维是直观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具有较强的联想性。同男性相比,女性心理情境更为敏感复杂。女性心理情境包括女性的感觉、知觉、认识、想象、思维、情感、记忆等心理过程在面对特定空间时所产生的心理反应,进而才会产生对空间的感知评价。不同的女性在消费时的习惯特征和心理活动是不同的,而在本文所指的女性休闲养生空间消费中,可以把女性的消费习惯归纳为求实、感性、情感等三类。

1.求实:

是以追求休闲养生空间的使用价值为主要目的的消费心理,她们更注重空间的实用功能。

2.感性:

是以追求空间的舒适性和空间带来的愉悦性为主要目的的消费心理,休闲养生空间中的服务接待以及家具配置、装饰等都能影响到女性对空间的评价及体验感觉。

3.情感:

也可以称之为偏好心理,是指女性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休闲养生空间消费的心理。

二、女性空间和休闲养生空间

从古至今,人们持所固有的观念空间是一种独立的客观存在,是没有性别属性的,认为空间是中性的。人和人最大的差异就是男人和女人的差异,男人和女人对于空间的体验和感受是不同的,女性由于细致、敏感等特点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带来情绪的变化,因此比男人更容易感受到一个空间带来的热情或冷漠、奔放或含蓄等空间特质。现代社会虽然认同男女平等的观念,但是却忽视了感官差异,许多空间的设计不当和设施不完善,给女性带来了生理和心理的不便。休闲活动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以休闲为目的的消费在大中城市大规模的发展。当今都市女性身负工作和家庭双重的压力,在专属女性的休闲养生空间中,需要缓解压力,在身心上得到更多的休养和提升。休闲养生空间是为了达到身体的调节与放松、精神压力的释放等目的。这里所指的休闲养生空间,更多的是同时放松女性身体和心灵的空间。提出“女性空间”的概念,很容易将诸如柔美、曲线等具有女性气质的空间归为女性空间的范畴。

三、女性文化在休闲空间设计中的设计元素

1.光影的营造

通过营造氛围来满足女性对休闲养生空间的情感需求,光影是很重要的要素。女性休闲养生空间中的光设计,需要结合不同的色彩(红色、粉色、蓝色等)和形态(圆形、曲线等),来表现空间特征,制造不同的空间感受。图1是成都绿洲俱乐部的SPA空间接待区,这个空间是以宇宙为主题,水为设计元素。利用了吊灯投射在墙面上的点状投影,结合墙面本身的圆形放射状,通过光的表现,影的运用在空间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女性进入这个空间,浮躁的内心会透过触觉、视觉随着空间的虚实变幻达到放松,慢慢的融入空间,从对空间的陌生到与这个空间进行互动、体验。

2.色彩的表现

色彩本身并没有好坏、性别的区分,但是提起女性的色彩,人们不自觉的就会联想到粉色、紫色、红色等作为女性的象征。在女性休闲空间中,如果大量的运用这类所谓的女性色彩来传达女性文化,那么空间既显得轻浮又没有层次之分。女性有比较细腻的情感和感性的思维方式,休闲养生空间的文化表达、设计理念和主题氛围等运用到的色彩能让她们联想到很多情境。成都绿洲俱乐部的SPA会所设计概念来源于水,加入了水滴、波浪等视觉元素,使用大面积的纯白色和蓝色的点、线、面与亮丽的黄色、橙色,和绿色,融合在一起,迎合了年轻的女性群体对空间色彩的审美要求。休闲区中波浪形的曲线灯带,延续了水疗带给女性的舒适自然,明快的绿色背景墙会给她们传达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3.材质的运用

室内空间中运用的材质种类繁多,在女性休闲空间中,常用的材质有木材、石材、玻璃、金属、壁纸、布艺等。不同的材质有触感、色彩和视觉效果不同,带给女性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如金属是冰冷的感觉,布艺给人柔软细腻的感觉。在女性休闲空间中,设计师要秉承材料性能与功能相统一的原则,合理的协调不同材质的肌理和色彩来表现女性文化,使材质的质感得到充分的发挥。镜子在女性健身会所中运用的较多,用来营造教室的舞台氛围,女性的自信得以体现。是印度AuraSpa水疗中心,使用了柔美的线帘,它特有的温柔、细腻的触感能够满足女性向往温馨和自然的情感需求,有很好的亲和力。同时也能打破空间中使用玻璃和金属材质带来的冰冷感觉,很好的诠释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角色。

四、创造“体验式”女性休闲养生空间

除了上面提到的光影的运用、色彩的把握和材质的选择,体验是女性休闲空间能否抓住女性的心理,使她们放松心情融入到这个环境中的关键因素。她们只有从旁观者转换到参与者,才能真正的感受到空间的设计情感。

1.创造独特情境引发女性共鸣

女性休闲空间的目的是为了让女性放松身心,使自己的生理健康,精神愉悦。在空间环境中营造安静、自然的情境,注重空间中细节的把握,能使女性在空间的体验中联想和想象,从而达到一种情与景交融的境界。佰草集汉方SPA会所设计,从空间的大小分区到室内光照和室内音响的配置,都从女性的角度考虑。美辽室有单人房、双人房和家庭房,满足了不同女性人群的需要。灯带隐藏在天花的侧边,避免灯光直射客人的眼镜。每一间都设置了音响,相比以前统一由总台播放音乐,客人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女性在这样的休闲空间中,才能真正的放松下来。

2.创意主题唤起女性情感

篇2

室内设计中意境营造的灵感很多都以中国传统艺术为创作灵感的,并在我们艺术实践中壮大。设计师将意境融到室内设计中,让人们享受居住生活的愉悦,能够体会到室内设计的精髓魅力所在,这就是陈设艺术的魅力所用。通过表达准确的意境,可以有效地实现高品质室内设计需求,给建筑一个更深刻的内涵和底蕴,进一步提升室内设计的审美水平和韵味。

1.1“意境”说的探源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中“诗有境”,言外之意是“物境”、“情境”和“意境”汇总,希望在诗歌创作中,能够把对神思心情物境景色的深刻体会的形成的“意象”与“境象”融入在一起。这是中国早期最早的较为明确对意境词语的描绘。一直到明清及民国初年,“境界”或“意境”在中国文学历史上常常出现。而国学大师王国维是首位将“境界”和“意境”作为最高的艺术标准来鉴赏文艺作品,他的作品《人间词话》主要用“境界”的评论出来的。

1.2室内设计意境的概念

具体到每一个类别的艺术,意境这个概念是有不同的。建筑形象,不能跨越时间和空间,就好比是用声音来吸引人们的注意,人的声音和面部表情是人们内心感受的再现,反映具体细致入微的人的思想和感情,单纯的声音是有限的。同样建筑美的形象美,也有一定反映社会生活。室内环境美观让我们感到愉悦的心情状态。实践表明,在满足空间的目的和性质,背景的前提下,以满足空间的美学原则构成的室内环境,可设计带来美感和舒适性给用户使用。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室内空间中应形象集中体现一些有趣的主题意向。意境追求的设计是室内设计的最高表现精神功能。能够升华整个空间氛围。

2室内休闲空间中的陈设设计的意境化

2.1陈设与装饰元素丰富室内空间意境

室内陈设品不同于墙体对于空间的彻底隔离,因此在组织上具有较大的自由度,无论采取何种分隔方式也不会对空间整体感造成明显破坏。室内陈设对室内气氛烘托和文化意蕴的呈现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不同意蕴特征的陈设对空间的意境烘托作用也有所不同。室内陈设包括平面类陈设和立体类陈设。其中平面类陈设品主要包括绘画、书法以及装饰画等,这种陈设品利用平面化的构图及其淡雅的色调能够为室内空间营造协调、安静的意境。空间类陈设一般具流通感。这种陈设主要有雕塑、陶器、瓷器、古玩、屏风、山石等,通常与其他的陈设品相互结合,在增强室内空间立体感的同时并借助光影元素来展现艺术品本身的审美功能,从而使不同陈设的个体艺术美感与空间的意境设计有效融合,构造出一个完整的具有艺术效果的室内空间。所以说,陈设品在室内设计中的立体化布局,不仅能够塑造出一种优雅、温馨、和谐、清新的空间氛围,也为使用者营造出独特的空间意境,同时还能够赋予室内空间深刻的文化内涵,体现使用者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艺术素养。因此在室内设计中应该充分地应用空间构成要素以及各种具有艺术品味的装饰品,并对这些设计元素进行有效组织和排列,提升室内环境品位,达到预想设计目标和设计效果,这也是创造室内空间意境的要点与关键。

2.2室内空间融入自然元素

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造就了规模巨大的城市,这些城市中的建筑使用大量的钢筋混凝土建筑而成,同时大量居民拥挤在狭小的空间之中,与原始的自然的环境越来越远,久居于城市的人们对清新的空间和自然要素的苛求愈发强烈。并对室内空间设计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因此现代家居设计要求在狭小的室内空间里,采用意境表现的手法,调动一切设计手段,创造出一个充满自然特色的清新环境,达到室内空间与自然融合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使大自然魅力渗透进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和任何时段。建筑上的窗户也是影响意境创造与构建的重要因素,窗户的位置、大小、形态、数量都会给室内空间光影与虚实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使居室空间在气氛和意境产生一些微妙而明显的变化。恰当的开窗设计,不仅可以使居室空间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时还可以使人们身居室内却又一种置身自然怀抱的感受,对消除人们在居室空间那种习惯上的封闭感和压力十分有利。日本当代著名的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曾经对这种设计的作用和效果进行了如下评价:“无论直射光、反射光、还是透过窗栅的树影漏光,各种各样的光充斥而生成了性格迥异的空间”。由此可见,室内空间中光对于意境塑造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光照下的室内空间才有活泼生动的轮廓、光影和虚实变化,也正是由于光的作用,美轮美奂的光影与气氛离不开光线的参与。而自然光照产生的这种效果是人造光源永远无法企及的,因此在居室空间的意境创设中要积极利用好自然光,并将其与室内空间环境有机相融,并最终到达满足人们对自然与阳光的苛求心理,此外这种将自然要素与室内环境有机整合的手法,还能够极大丰富室内的各种空间关系,进一步增强空间层次感。

2.3材料质感在空间意境中的体现

构成居室空间环境的基本元素包括结构、材料、形式和功能,其中材料的质感对室内环境的意境创造影响最为直接和深远。材料质感主要在光泽、形态、色彩、粗细、肌理、透明度等方面得以体现,因此在进行室内空间意境创设是要十分注意材料质感特征的应用,并尽量利用不同材料的不同质感之间的对比来增强设计效果,这不仅有助于弥补建筑设计过程中的部分空间的缺陷,又可以居室空间意境的创设提供有效手段。材料和色彩是相互依存、相互衬托的关系,因此室内创意要注意通过材料与色彩的相互影响和烘托产生独特的表现风格和艺术魅力。此外,材质的美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附属于居室环境,并作为其整体美感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各种设计元素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并共同借助材料本身的表现力,给人提供了一个充满艺术想象力和感染力的意境空间,而这正是艺术设计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2.4运用色彩创造室内空间意境

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丰富的色彩就成为艺术设计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并在居室环境意境的创造占有突出地位,因此普遍认为室内空间的意境的创造离不开各种色彩对比与融合中的渲染和映衬。色彩是人类视觉的主要对象,色彩及色彩变化和色彩融合能够对人的视觉产生强烈的冲击力,同时还能引发人们的各种联想和感情,并进一步作用于人的思维而产生不同的印象和感受。首先,应该根据室内空间的功能与需求来确定色调,其中主色调的作用最为重要,是室内空间意境塑造最重要和最有力的艺术设计语言,主色调的不同选择能够对空间的气氛以及情感表达能起到减弱或增强的作用。其次,居住空间意境创造中的色彩的运用法则主要包括调和、统一以及对比。因此,我们在意境创造过程中要运用与其法则相匹配的手法。例如,娱乐场所要利用能够体现欢乐气氛、具有动感的色彩,而医院用色则需要体现清洁与祥和的意境。其次,色彩的温度感也是意境创造是必须要考虑的重要方面,冷色调的颜色可以使人联想到蓝天白雪、海水和森林,给人一种清新凉爽的感觉,而暖色调的颜色往往使人联想到太阳与火焰,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因此,在设计时要根据不同的需求选用不同的冷暖色调。另外,色彩的装饰价值也不容忽视,不同的色彩对展现环境性格和意境具有重要作用,并且为广大设计师不断挖掘和运用。

3结语

篇3

一、北土城公园概况

(一)位置

元大都遗址公园沿城墙遗址与城市河道―――小月河而建,西起海淀区学院南路明光村附近,向北到黄亭子,折向东经马甸、祁家豁子直到朝阳区芍药居附近,大体与地铁10号线北段重合。

(二)规模

全长9km,总面积114hm,目前的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已经成为北京城北最大的带状公园。

(三)性质

元大都遗址公园为北京城北一个重要的带状绿地,集保护历史遗迹,改善生态环境,休闲娱乐游览于一体。

二、休闲者分析

(一)休闲者种类分析

据观察,公园内的休闲者以中老年人为主,青年人和学生相对较少。

查阅资料得出利用者构成比例为:男性占49.8%,女性占50.2%;按年龄段划分,19~29岁占9.9%,30~44岁占21.3%,45~59岁占28.8%,60岁以上占40.1。其中45~6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累计比例达68.9%,占公园利用人群的大部分比例。

(二)休闲者行为与环境的相关性分析

游憩者通过不同游憩行为活动满足他们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但不同的游憩活动需要不同的游憩空间,对场所周边设施、景观的要求也各有不同。将公园内休闲者活动类型按其环境需求特点分成移动型活动、空间固定型活动和空间随意型活动。

1、移动型活动

指如跑步、散步等随时移动的活动,此类活动所需单体空间面积较小,但总体活动范围较大,一般是令人愉快的散步道或跑步道,干净、空气清新,风景优美;山地车越野一般在小月河南侧坡度比较大的土坡;放风筝在平坦开阔的草坪,光线好、明亮,人少、不拥挤。

2、空间固定型

活动指如广场舞、踢毽子、下棋等活动空间相对固定的活动,此类活动所需空间有大小之别,如广场舞、广播操、踢毽子等就需要相对大面积的活动场地,而下棋、打牌、晒太阳等活动所需空间面积相对较小。

3、空间随意型活动

指如聊天等既可移动也可固定的活动,实际空间利用方式由利用者自行决定,对空间没有特殊要求。

儿童游乐热闹方便到达的公共空间,娱乐设施较齐全,安全保障;演奏乐器、集体跳舞在公园入口或者交界口处,交通便利,临水的亭子或者树荫下的茶座,人气足比较热闹。形状规则,场地开阔;做操,打球,自由锻炼等活动在平坦开阔,临水区域,有树木遮阴,光线好、明亮,人气足、热闹,位置合适、方便到达,安静、不受人干扰,有建设器材。

由此不难看出,不同的活动类型需要不同类型的活动空间,活动空间而又满足不同类型的活动特点。

(三)休闲者的游憩动机及其行为特征

公园内游人活动的游憩动机大致可分为健身、娱乐、休闲三种,其中健身类活动包括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武术、健身操等集体活动和晨跑等零散型活动;娱乐类包括很多活动内容,如山地极限运动、集体舞蹈、合唱、跳绳、等集体内容和双截棍、练习乐器等等零散活动;休闲类活动包括亲子活动、野营、散步、打牌、下象棋、看书、放风筝、练书法和休息、聊天等较为零散的活动。不同的人群都会涉及到这三种不同的活动类型,只是各有侧重。

三、景区游览路线设计

(一)线路设计

整个公园东西向被北太平庄路分隔成2段,以北太平庄路为界限,西段景区相对密集,景观相对丰富;东段相对密闭,种植有大量乔灌木,形成相对郁闭的半开放空间。

公园西段被小月河分割成南北两部分,北部面积较小,临近城市干道,以绿化种植和交通廊道为主。

线路设计:此线路为环形线路,从北部游客管理处旁的楼梯开始,绕行一周后,从小月河南侧出,线路先北后南是考虑到地形的因素,前半部分属于地势较陡地段,需要消耗较多体力,而小月河南部地势比较缓慢,可以让游客稍事休息,减少体力消耗。

除了地势区别,南北两部分的景观配置和步道设计也有所区别。

(二)线路特征

南半部分所选择的线路是沿河所建的便捷的直线形道路系统,坡度平缓,与城市次干道相连接。主要是方便行人快速穿越公园,这部分道路种植主要是以行道树为主;由于南部面积较大,靠近居住区,也是公园主要景观集中分布的区域,形成许多展示性的景观广场。在此游客多进行拍照和其他观赏性活动。

北部土城遗址高三米左右,地面景观类型多变,坡面起伏较大,坡度较陡,私密性较强。周围树林环绕,可满足使用者对幽静环境的的要求,可进行家庭野餐、露营等活动。同时,由于地势起伏,有很强娱乐性,游客可进行越野自行车。

(三)步道特征

所选线路南、北步道由于地势、植被等不同,步道的功能与特征也完全不同。

1、小月河南部步道特征

小月河南部拥有两套道路系统,与城市道路相结合的直线形快速便捷道,使人们在最短时间内穿过公园;同时,沿河岸设计的流线型步道可供人体闲漫步,这条东西方向曲线形步道串联起公园的主要景点,是公园主要游览路线,沿这套道路系统的植物配置较为丰富,形成了不同的植物景观。本次设计的线路选择的是第二种,流线型步道,多为泥路和石路。其中有一段为科教步道,其两边设置知识牌,游客可在此休息停留。

(1)交通功能:此步道作为慢速交通通道,游客可沿此进行徒步、跑步、观光等游憩活动。

(2)造景功能:沿此步道行走,可观看不同种类植物,满足游客观赏以及摄影的需求。

(3)导游功能:串联各重要广场及其他景点,有机组织景区交呈更迭;对风景进行筛选,有意识地设置指示牌,如放置一些树木的简介,使游客能够按照设计者的意愿、路线和角度来游赏公园内的景物。

2、小月河北部步道特征

北部由于地势原因,多为土质小路式观景步道,个别观景步道两旁根据安全需要设置护栏(如上文提到的线路入口处石砌台阶两旁)。

(1)交通功能:此步道较为陡峭,交通功能体现在使得游客到达不同的小区域,进行私密性的活动,如野营、野餐、看书聊天等休闲活动。

(2)造景功能:紫薇入画的主要景观集中在北岸主通道两侧,形成具有季节特征的景观步道。

(四)设施配置现状及优化建议

1、植物配置

元大都遗址公园的植物造景,从场地实际情况着手,从遗址公园的主题入手,注重适地适树、植物的疏密搭配和色彩搭配、植物造景符合公园不同景区的主题、植物四季的不同变化所带来的不同效果,甚至细抓每棵植物的姿态效果。但南面的景观就比较单一,主要是油松和铺地拍。

笔者认为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观花植物,例如山桃、杏花等,地被也可以更丰富些,种些乡土草花等。土城的保护在小月河南(即土城遗址这一侧)清理现有植被,减少灌木层次,在通透的乔木下,将土城遗迹的风貌,清晰地展示在人们面前。将现有的体闲活动场地及道路尽量移出土城,减少人为对土城的破坏。

2、林下广场

线路沿途有多个林下空间来满足周围人群的使用,根据各个节点景点主题不同所选择树种也不同从而形成多个不同的空间感觉,有形成公共空间的刺槐林,也有形成小空间的油松林,多种不同的空间,为人群创造良好的交流和休憩空间。

3、设计亲水界面

拓宽部分水面,采取不同的生态河岸处理方法,亲水界面的营造将小月河北面的河道进行改造,设计成亲水界面,供人面南背北,欣赏土城。

4、公共服务设施

公园头尾两段作为功能布局重点地段,较均衡地设置了码头和商业、市政服务设施。细致的功能分区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

然而,相对整个公园占地面积而言,设施的数量略显不足,并缺乏必要的遮阳挡雨的设施。

5、安全设施

篇4

关键词:办公空间;辅助空间;休闲空间设计;共享空间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当代办公空间设计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以往的办公空间设计中,休闲空间、共享空间等辅助空间设计的地位是次要的,甚至是被忽视的。但随着企业组织管理模式的变化,这些辅助空间在办公环境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办公空间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休闲空间、共享空间等辅助空间设计成为当代办公空间设计的重要内容。

一、休闲空间设计

当代办公空间已经不仅仅是工作人员办公的场所,也是社会交流的场所。办公空间设计需要满足当下文化多元性的要求,要体现不同活动所具有的综合社会属性。人们在工作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休息和工作以外的沟通,这是人们正常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办公空间中设置供员工休息、娱乐的休闲空间是人性化办公理念的体现。传统办公场所中,休闲空间所处的位置一般是整个办公空间中功能欠佳的角落。休闲空间的作用是使员工在紧张工作之余缓解压力,促进工作人员进行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同时通过交流激发灵感,解决工作中的问题,间接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休闲空间能缓解工作区域的紧张气氛,是办公空间中调节空间氛围的主要场所。休闲空间也是办公空间各个功能区域的缓冲,是由人们的行为习惯、自然需求形成的。现在的办公空间往往会设计非固定或临时的工作区域。新的公司组织结构使得员工组成的小团队可以有属于自己的工作、休闲、交流空间。这种小团队的叠加组合形成更大一级的组织单位。休闲空间在新的工作模式下可以成为串联传统工作空间的枢纽,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在具体设计中,休闲空间可以选择设置在办公空间的核心区域,而把工作区域设置在其周围,使休闲空间成为办公场所的中心。休闲空间所传达的生活气息,将工作场所概念模糊化,软化了紧张封闭的工作环境,让员工感觉处于平常休闲生活中的环境,使办公场所避免单调乏味,氛围更加亲切,促进员工之间的情感联系。休闲空间的设计可以引入自然光,增添丰富的绿植,调节环境氛围。休闲空间的设计应与办公区域有所区别,装饰与色彩应使人感到轻松、活跃。照明选用柔和的灯光或自然光,使员工能够放松紧张的神经,缓解疲劳。区域内设置一些休闲桌椅,便于员工或小团队间的交流。

二、共享空间设计

伴随着企业组织的发展,工作形式的多样化,企业和员工都需要一个能够促进人们交流、沟通、活动的场所,共享空间应运而生。共享空间是办公空间的视觉、文化和交流中心,是企业单位文化和形象的体现。共享空间可以协调统一其他功能空间的环境特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办公空间规矩刻板的形象,是营造办公空间整体氛围的重要场所。共享空间是办公空间中交流最集中的场所,员工可以在其中进行工作交流和情感沟通,增强团体组织的凝聚力,加深员工和客户对企业单位形象的认识。共享空间的功能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因为其空间尺度一般较大,可以实现多重复合用途:除了兼具交通功能外,还可具有休息、集会、展览、表演等多种用途。共享空间的位置除了常规的选用室内中庭,也可与入口门厅结合。当共享空间与入口门厅结合设计时,共享空间包含了入口处的接待空间和等候区。这样的功能布局可以节约空间,也使得办公场所给人以有气势的印象。加入接待、等候等功能会使共享空间的人员流动量更大,设计需要协调好各种功能关系。共享空间与入口合二为一的优点可以使其成为办公空间与室外环境的过渡桥梁,引入室外景观作为室内空间的背景。但在寒冷地区应用时,应注意由于面积过大造成的热量损失带来的保暖耗能问题。共享空间的位置会影响到办公空间的功能布局。在现实条件无法满足时,共享空间也可以采用单独设置的设计。可以将共享空间作为工作空间的中心,把工作空间布置在其四周。这样的设计可以创造空间围合感,将来访者和员工的视觉和心理集中于此,使共享空间成为整个工作区域的核心。在这一思路下,将周围的工作空间再细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形式可以是开放性的,也可以是封闭性的。对于这些功能空间来说,共享空间既可以作为景观,又可以成为各个工作团队的交流场所。面向室外的半开放式共享空间,能使各层的办公室都有良好的采光和景观。员工可以在走道或透过办公间玻璃窗共赏空间的景色,这样既美观又能缓解员工的工作疲劳。这类共享空间的设计除了要美观外,还要满足社交的功能需求,协调休闲交流活动与办公环境间的关系。共享空间可以作为公共空间和工作空间的连接点,改善办公空间的氛围,弥补因办公机构分散导致的人际交流减少的不足。共享空间的照明可选用自然采光,既能起到舒缓工作压力的作用,又可以改善办公空间的物理环境。共享空间中可设置一些半私密性的交流空间,为人们提供深入交流的场所。形式上可选用半围合、地台、下沉空间等方式,增加私密性和亲切感;也可设计一些如吧台、咖啡厅等生活化的场景,吸引人们进入,增加人们驻留的可能。

参考文献:

[1]王鹏.新型办公空间设计研究.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篇5

关键词:园林景观;休闲空间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关注精神层面的追求。身处现代化城市的居民对于园林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园林景观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舒适的生活空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尺度的公共空间建设项目被规划到园林建设中,现代的园林景观中休闲空间的设计要满足人们对公共休闲生活的渴望,这对我国都市环境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一、园林休闲空间的设计原则

在现代城市的园林景观中公共休闲空间里构筑物的设计

越来越显得抽象和艺术化,而不是像古典园林中的建筑物那

么精细。

1.功能完备原则

这是作为一个成熟的园林休闲空间所具备的,各种园林公共设施要齐全,比如供人们休息的座椅、游玩的设施、健身的器材、乘凉的亭子等等。这里要强调一点就是娱乐、健身的设施要安全舒适,这就要在采购设施时要从数量和质量上严格把关,还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增加互动性和娱乐性。体育休闲设施的有着开放性、娱乐性等特点,不仅能锻炼身体愉悦身心,还应该有很强的互动性,所以体育设施安放的场地要平坦,给人一种舒适安全的感受,在这些设施附近应安装或长或短且可靠立的座椅以供休息,这里提一点如果条件容许的话,可以设计太阳伞以及衣物和包的挂钩,使游人轻松锻炼、享受健康。

2.绿色环保原则

谈到绿色环保原则,笔者认为这是园林景观中在休闲空间设计首要考虑的原则。首先在园林休闲空间设计中,要保护注重环境尤其是保护原有的绿植和建筑,不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其次要在采购的设施、建筑原材料的低碳环保:再次在施工中,尽量避免灰尘、扬沙等污物的出现,避免践踏绿地,做到绿色施工,在这个原则下打造出休闲式的“移动花园”。

3.景观丰富原则

园林景观的组成元素有: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园林小品、园林路径、园桥、园林水体、山石等。景观构成应该多样化,硬质与软质结合,水景与小品结合,总之应该丰富,当然不能显得杂乱。景观丰富可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这样也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展现出不同的景物。首先,种植适应不同季节的不同植物,比如早春的樱花、夏日的荷花、秋天的、深冬的寒梅和雪松等等:其次,园林建筑的设计如果是造园,体育运动设施周围的建筑尽量体现现代性,设计元素要轻松、有动感和活力:谈到休闲空间,那园林小品、水体、山石要人性化,这样才能使得人们亲善自然、和谐共处。比如原理喷泉要多样化,应用盆景喷泉、水幕喷水池等。

4.以人为本原则

人作为园林景观休闲参与的主要对象,在设计时要考虑到不同的年龄段、容客数量以及空间的大小,在适合游客休息的地方或者考虑不同年龄层的人在走多长的距离需要设置一个休闲场所。我们知道,一般的园林客流量都会比较大,因此在公园中的休闲空间设计中要考虑到是不是可以基本提供游客的休息需求。营造的开放性空间,特别要注意的是休闲空间的设计中有很多细节的地方需要考虑,比如人群的分类,这就考虑带小孩或者老人的,就比如园林道路的设计,除了艺术园路的个性化设计外,其它园路应采取平坦防滑措施,危险地带应设立提示标识:别外,对于出来游玩的游客来说大多数会带包或者别的东西,所以在休闲空间的道具设计上也要为游客提供更为便捷的道具设计,例如设计免费存包处等。

二、探讨园林景观中休闲空间的应用模式

1.地形与休闲空间的融合

在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将整体地形与休闲元素结合起来,将人们的步行、健身等相关要素考虑进来,一是在结合原有地形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造景,既不破坏原有的生态特点,也不失活波、轻松、休闲的气氛,将各种植物、设施等充分适应地形的特点和需要。二是通过不同地形的分割和组合,形成不同功能的划分和统一,比如锻炼的场地要平坦,减少压抑情绪,而一些崎岖、陡峭的地形又是那些喜欢刺激的人们的最爱,所以这样可以将人群自然划分,彼此间探讨锻炼心得,增进园林所处区域里的人们相互增进交流。三是在原有地形上有创意地进行景观设计,突出地方的历史文化特色,将一些主流元素体现在具体的空间艺术中,让人们有亲切感。

2.植被设计的功能划分

合理的分配植被的层次感和空间感,不同植被形成不同的组合,采取闭合、开放、半闭合空间的和谐功能分区,将植被的色彩、高矮、形状、季节性表现等融入进来,结合山水、风景等的营造,将各种植被进行交叉设计,高有参天松、柏、杨树,低有乔、灌木,丛中散落一簇簇花朵,营造出层次的效果,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感觉处于城市的公园之中,时刻感受到园林景观中的休闲气氛,发挥出植被营造的效果。

3.活动区域的设计技术

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群体,在城市园林景观休闲空间的设计上,可以考虑中老年人活动区、青少年活动区、儿童活动区等功能区域,对不同的区域设计不同的主题风格,并呈现不同的园林景观,更好地凸显出人性化的服务能力。譬如,在青少年活动区,可以设计相应的运动场所和设施,比如篮球场、网球场、旱冰场、乒乓球案等,并能考虑青少年的休闲生活需要,将运动、活力的元素表现出来。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风格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不同的区域划分,对于整体的设计形成连接,设计各种树木等的隔离带,形成集娱乐、休闲等为一体的艺术展览,提高整体的品味。

三、园林景观设计呈现出的四大趋势

园林景观设计从简约式的园林到名贵树种大量的引进,从充满乡土气息的设计到国内外知名园林景观设计唱主角,从大型水景的流行到点缀式小水景的广泛运用,从四季常绿的人造景观到四季变幻的应景风潮……在园林景观设计的水平不断提高,正呈现出四个明显的发展趋势。

1.软质景观和绿化的配置

一直以来,居住地景观有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一种是以硬质景观为主,主张大广场、大轴线,以及大型构筑物;另一种是以软质景观绿化为主,强调自然、静谧和温馨的景观效果。专家认为,将来地产景观的趋势应该是向着以绿化配置为重点的方向发展,不仅绿量增大,而且绿化的品种、层次将会更加多样化,后期的绿化养护也越来越重要,植物长得越好,楼盘的效果也会越好。由于硬质构筑物的材料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老化变形,需要投入大量成本进行翻修维护,因此硬质构筑物的设计量应尽量减少,主要放置于重点区域必不可少的位置。

2.赏心悦目的实用价值

很多开发商为提升项目品质,不惜重金从外地甚至外国购来稀有成树种在社区中。专家指出,一个楼盘有几棵珍稀的点睛之树,的确能衬托小区的品质,但这种大树没必要太多,全是高大的树木反而会因为没有层次而让美感缺失。园林社区景观打造应按照植物群落来布局,而不是盲目堆砌。应景也是树种选择的重要条件,周围的建筑体对树木的栽种有很大的决定作用,如古典风格的楼盘适合种植芭蕉树,现代建筑体则适合几何形状的乔木等等。让人赏心悦目又能给业主创造实用价值的树种才是最可贵的造景方式,过分追求稀缺品种或者洋品种并不是健康的楼盘园林发展趋势。

3.移步异景的季节变换

无论多美的东西,看久了都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更何况长年累月面对同一个环境。园林规划已经从简单的植物铺陈发展到现在的应景设计。这种景观特色主要体现在植物上,在有限的空间营造出无限的风光,而不断变换的景观、季季不同的园林,能让社区保持更多的新鲜感与活力。

应景能带来给业主更多的审美情趣,在小区里闲庭信步,不会感觉乏味,每走到一个地方可以通过不同角度领略小区的景色,这就是移步异景。在植物的栽种上,现在的四季植物代替了过去的常绿植物,让一年四季的景观在园林社区里得到更好呈现,如春天的绿萝、夏天的香樟、秋天的银杏、冬天的落叶松,不同阶段都有美的表现手法,让业主感受到季节的自然变化。

4.植物布局的水景点缀

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水景被看作是最能提升楼盘品质的景观设计元素。在本市,以大梅江板块为代表,区域内众多楼盘纷纷推出水概念景观,成为楼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不过,由于大型水景需要强大的循环净水系统,后期维护成本十分高昂。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选择水景大盘时更为理性,不再把水景的多少作为判断园林好坏的标准,开发商也意识到大型水景的各种弊病,近几年,项目中以大型水景为主题的园林设计越来越少,水景现在多以点缀形式出现,而植物布局与点缀性水景并举,则成为现代楼盘造景的新风尚。

结语:

城市园林景观中休闲空间的设计,是一个艺术设计的全过程,并在其中将各种文化元素、体育元素、娱乐氛围、自然空间等融合起来,并围绕生态发展、环境保护等,充分考虑各种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空间因素的有机结合,融人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形成现代文明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征.园林景观设计[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篇6

[论文关键词]城市休闲空间 休闲商业街 上海 虹梅路休闲街

[论文摘要]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推动了上海城市休闲空间的更新改造,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 社会 经济 、 历史 文化 两个方面分析了城市休闲空间更新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在对上海虹梅路休闲街的实地 调查 的基础上,探讨上海城市休闲空间更新改造的方向。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 人口 的迅速膨胀、信息社会的多元文化交流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共同造就了“大众休闲文化”,而城市休闲空间则为这一文化的交流与扩散提供了很好的场所。城市休闲空间是指在城市建成区及周围都市圈的范围内对市民开放的、并能满足不同层次休闲活动要求,且经过一定人工作用的户外行为 环境 ,包括商业休闲街、城市广场、公园等。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城市居民迫切需要通过休闲娱乐来消除身心疲劳,同时也希望在学习工作之余进行必要的交流活动。这些都客观地促进了对城市休闲空间的需求,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识城市休闲空间更新发展的相关因素并加以研究实践对满足上海城市居民的多样化休闲需求有积极意义。

一、城市休闲空间更新发展的因素

城市休闲空间构成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外在形式,即物质方面,如人、 建筑 、绿化等;另一种是内在形式,即精神或文化方面,也就是空间环境的主题与文脉。一个优美的城市休闲空间环境应当是二者的统一体[1]。与此相应,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城市休闲空间更新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经济因素

城市空间的更新改造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是社会群体经济利益再调整的过程,这在城市休闲空间更新改造中表现尤为明显。开发 成本 、 投资 收益、政府支出等都会影响城市休闲空间的更新发展。从开发商的角度来看,由于城市休闲空间是一种 公共 物品,其更新改造根本目的是改善居民的生存质量,且投资收益比较低、周期长、见效慢,所以很难调动开发商的投资热情。政府可以通过规划容积率奖励、 财政 补贴等经济手段,来鼓励开发商按照居民的意愿来推进城市休闲空间的更新改造。

从深层次上讲,城市休闲空间更新不仅是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更是社会结构的变迁。由于收入水平的差异,不同收入阶层的人群构成了社会的阶层结构。随着经济发展,这种阶层结构在转变,继而触发了社会生活方式的演变和社区结构的变迁等。伴随着这些社会结构要素的转变,居民的文化 心理 、价值观念也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会表现在市民的空间行为方式上,最终会影响城市休闲空间的更新发展。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城市休闲空间的更新改造是城市社会结构变迁的反映。

(二)文化历史因素

如果忽视城市休闲空间的精神和文化构成,空间物质构成再丰富也是乏味的。如果说经济基础造就了城市的“骨架”,那么,文化则是城市的“肌理”。 城市的建筑风格、雕塑小品等无不蕴含着文化。文化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而城市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成就都是居民创造的,文化正是通过影响和塑造居民的人格和价值观来强烈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决定着城市的未来。从这一意义上来讲,城市景观、城市空间布局和建筑风格都是城市文化的外在表现。

事实上,城市休闲空间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历史产物。因此,深厚的历史内涵是城市休闲空间的精神和灵魂。在更新改造的过程中应尊重这些历史事实,对其加以保护和延续,而不是割舍历史盲目追求时尚。另外,现代城市居民所进行的建设活动,也同时是在谱写着新的“城市历史”,应该采取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来研究城市休闲空间更新发展中历史因素的作用。

二、虹梅路休闲街

城市休闲商业街是城市中以休闲与商业服务(饮食,娱乐,交往等)为主的各种设施集聚的特定区域,是城市休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2]。为了解城市休闲街在上海城市休闲空间更新改造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针对上海虹梅路休闲街做了一些调查。调查对象为休闲街的顾客群,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就餐环境、消费能力、收入水平等方面,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103份有效问卷。结合调查,可以 总结 出红梅路休闲街的特点如下:

(一)舒适的就餐环境

虹梅路休闲街没有南京路的繁华,没有新天地的文化背景,但它亲切的空间和宜人的尺度营造出了浓厚的休闲气氛。全街分为中餐、异国风味、酒吧茶座、休闲娱乐四大功能区,加盟的著名品牌商家多达32家,以各自传统或现代的设计装潢突出特有品位。这里的店铺外观造型简单,墙面涂料粉刷,街面都有露天的休闲桌椅,木质装饰显得古朴而不陈旧,店铺布局紧凑而不杂乱。整条休闲街以餐饮和酒吧为主,中餐有上海本帮菜、潮州菜、安徽菜等,西餐有德国、意大利、法国餐厅等。在调查的103份有效问卷中,60.2%的调查对象认为这里的就餐环境轻松舒适,且有63.1%的调查对象把这里当成与朋友聚会的最佳场所。

(二)别致的景观设计

在上海“人无我有,错位经营”的建街原则下,虹梅路休闲街已基本达到“以幽雅安静氛围为背景,以现代欧美风格为特色,融合国际多元文化”的规划要求,是虹桥地区一大时尚景观。休闲街采用欧陆风格设计,品位高雅,树木葱茏,是条“闹中取静”的休闲通道。街区内有现代雕塑,小品,喷泉,各种名贵花卉,花坛,盆景。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吸引人们的视线,使视觉环境丰富多彩,毫无单调之感;空间排列有层次感,人处其中,毫无压迫之感。

(三)多元的消费人群

虹梅休闲街四周聚集了高层次的高级住宅群,如古北新区、名都城、虹桥高尔夫别墅等。休闲街也以众多高收入的白领阶层为主要消费对象,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占62.1%,另外,3000-8000元的占17.5% ,3000元以下的占20.4%,可见,在这里休闲消费并非高收入阶层的专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与其他休闲街(如新天地)相比,虹梅路休闲街的消费价格还是比较低的。另外,外籍消费人群中欧美人居多,韩日也不少。在随机调查对象中,

三、休闲商业街与城市休闲空间更新改造

休闲商业街可以说是上海城市休闲空间的更新改造的“先头兵”,它们的更新改造对改变上海城市形象、挖掘城市 文化 底蕴、拓展休闲空间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一条休闲街的成功并非偶然,其 环境 景观、文化风情等方面必定能迎合现代城市居民休闲消费的 心理 和行为,从中可以得到一些上海城市休闲空间更新改造的启示。

(一)人性化改造

20世纪60年代末兴起的“公众参与”(public participaticn)城市设计思想主张关注居民生活,了解他们的需求。城市休闲空间是居民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场所,其更新改造更应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和笨重的“钢筋混凝土森林”会使城市居民某种心理上的压抑与被动。另外,城市居民又不得不承受着由于居住空间拥挤和人际关系复杂等方面的压力而导致的精神上的焦虑与烦躁。所以,更新改造后的城市休闲空间应能协调城市人地关系的不和谐状况,能让居民贴近自然并感到一种心灵上的舒适与慰藉。不可否认上海虹梅路休闲街在喧闹的城市中开辟了一个宁静休闲的“世外桃源”,置身其中的游客有一种轻松舒适的感觉。

(二)可持续改造

休闲空间更新改造应尊重 历史 文化原貌、自然生态,以保证下一代的休闲质量。一方面,城市休闲空间设计应“保护自然和人造环境及自然资源”、“充满弹性以适应不断的改变。”休闲街、公园等城市休闲空间能更多地带来环境与 社会 效益,且其中深厚的历史文化、有文化内涵的老店能为商业街区营造氛围,聚人气,使其经久不衰,在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的同时,能带来丰厚的 经济 利益[3]。另一方面,更新改造中应对城市休闲空间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加以保护和延续,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辩证关系。空间 建筑 风格决不能简单盲目追求时尚,而应从城市的历史文化、发展需求出发,创造既能传承历史,又具有时代特征的城市休闲空间。

(三)公益性改造

城市休闲空间不是某些社会阶层的“奢侈品”,而是所有居民的 公共 资源。因此,城市休闲空间更新改造应增强可进入性。城市休闲商业街应注意错位发展,同一休闲街的店铺也应有不同的价格档次,满足不同收入阶层的需求。如上海虹梅路休闲街的消费人群既有月收入达8000元的高收入阶层,也有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人群。政府应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通过多种途径扩大市民公共生活空间,如休闲式园林、街心花园以及广场等等。在更新改造的过程中还应考虑到公平性,整体上讲,上海的城市休闲空间分布还是比较均衡的。由于财力有限,某些街道小区缺乏供居民日常休闲锻炼必需的场所和设施,政府 财政 应适当向这些地方倾斜。

(四)多样化改造

城市休闲空间功能多样化使城市公共空间更富有生活气息,更宜于人们交往和信息流通。如虹梅路休闲街目前的主要消费群体是月收入达8000元的白领阶层,要扩大商业街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应合理配置休闲资源,使之成为一般工薪阶层也能接受的休闲场所。进行休闲功能分区,以满足不同收入阶层休闲的需要,使目标消费群体多样化,进一步扩大客源 市场 。另外,上海是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在此工作学习的外籍 人口 逐年增加,因此,上海城市休闲空间的更新改造应顺应这一潮流,在外籍人口集聚地构建具有异域风情的休闲街。虹梅路休闲街在这一点上可作为此类休闲街构建的“楷模”。

四、结束语

当今,城市休闲空间的更新改造已成为现代生活和城市设计所关注的热点,并日益向着多意义、多核心、多元化的方向深化发展。上海城市休闲的空间化的实践方兴未艾,但表现出的问题众多。根据人的需求,在城市生存环境中创建人类美好社会生活的综合场所是上海城市休闲空间更新改造的趋势。以人为本,重视文化传统,给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段增加新的用途,并协调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达到城市人地关系和谐,是当今世界城市休闲空间更新改造的潮流。

参考文献

[1] 房爱华,探讨城市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安徽建筑》[j]2006年第1期

篇7

关键词:开放空间 城市设计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城市设计中城市开放空间的概况

1.1开放空间的定义

城市开放空间是指在建筑基地内,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广场、绿地、通道等室内外空间。是市民容易到达和使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空间,比如市民广场,开放式绿地和公园等等。

1.2 开放空间的作用

城市公共空间是体现城市风貌与特色的重要场所,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它不但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了开放的空间环境,而且在城市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记录着城市历史与文脉的积淀。它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城市结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以及城市文化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关键要素。

路易斯・康认为空间场所感非常重要,他认为“城市始于作为交流场所的公共开放空间和街道,人际交流是城市的本原”。公共休闲空间是城市建设的一大亮点,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树立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具有不可复制的重要作用。

1.3 开放空间的国内外发展情况

开放空间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877年英国伦敦制定的《大都市开放空间法》。1906 年修编的《开放空间法》将开放空间定义为:任何围合或是不围合的用地, 其中没有建筑物,或者少于二的用地有建筑物,剩余用地用作公园或娱乐,或者是堆放废弃物,或是不被利用。[1]

H・塞伯威尼则把开放空间定义为: 所有的园林景观、硬质景观、停车场以及城市里的消遗娱乐设施。这种解释偏重于开放空间的游憩功能。

美国城市规划师凯文・林奇认为开放空间就是任何人都能在其中自由活动的空间,它和土地所有权、大小、使用方式和景观都无关”。此处强调的就是开放空间的开放性、公共性和社会性。

近来,我国城市规划界也开始把开放空间的理念运用到城市规划实践中,特别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等, 但总的来说,以城市开放空间为独立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不多,起步也较晚,在1980年代南京大学地理系才首先将城市开放空间的概念引人到城市规划中。[ 2]

2 目前我国城市中开放空间设计的不足之处

2.1可达性较差

城市广场的一个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聚会、休闲的活动场所,因此,城市广场必然是一个公共性的开放的活动空间。应便于开展各种休闲、运动、娱乐、集会等各种活动,具有良好的交通可达性。一些城市的绿色空间廊道未能形成,城市的城市公园与周边的建筑关系处理不当,绿化景观被建筑隔绝,无法与城市相连通。也存在着开放空间被建筑包围,出入口设置较少, 居民可达性降低。

2.2开放空间的数量不足,比较分散

目前,城市开放空间数量不足, 面积较小、并随城市更新日益减少。使得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城市热岛效应日益明显。城市开放空间使用的连续性和多样性也没有在城市设计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城市开放空间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并不是以街道、公园、广场等形式孤立存在的单元,因此零星建设的城市开放空间不成系统,不能够充分发挥开放空间对城市景观文化的塑造和城市风貌的影响。

2.3 功能单一、人性化考虑不足、舒适性较差

人性化的实际是广场设计的核心问题,它体现并反映了广场设计在城市整体性设计的重要性,在任何一个环境设计中,人性化因素的考虑是首当其冲的,如果说广场设计当中缺少了“人”的因素,那么就不能称之为城市空间。[3]另外部分城市公园长期得不到更新改造,公园设计粗糙, 人性化需求考虑较少,无法满足各类使用群体的休闲要求。街头公园缺少优秀的城市雕塑、小品、绿化设计,城市文化氛围无法形成,尤其是无法满足老人和儿童日常需要。这些舒适性较差的开放空间成了滋生犯罪的温床, 也阻碍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3 城市设计中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要点

城市公共休闲空间设计的出发点应是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以人的舒适感为中心,让人使用和享受的。其目的在于让紧张的人们放松,让人融入人造自然小空间环境。所以,城市公共休闲空间设计应考虑人性化的元素,通过研究人的环境心理和行为特征,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人群的喜好和不同区域、不同气候等作为首要的设计基本原则,达到人物融合效果。[4]具体而言,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以人为本

城市开放空间的服务对象是人,所以空间设计做到以人为本是非常必要的。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提供尽可能多的可坐设施,其实除了座椅外,矮墙台阶、墙壁的突出部分、花坛、喷泉的池壁经过处理后都可以坐, 活动座椅也很具有灵活性。这样既满足了美观许需求,又能够满足人们休息,游憩的需要。

在进行设计的时候,我们同时需要把注意力放在怎样同时满足正常人的使用,又满足弱势群体的使用,以使开放空间更好地满足包括弱势群体在内所有人的使用。

3.2 区域文化

最简单的说来就是,一个城市应该有一个城市的标志物,他不仅可以体现城市的形象,也能够有助于人们进行识别和记忆,熟悉环境的观察者在熟悉的序列中可能积累大量的点的意向。[5] 具体来说要在设计的时候从该地区特有的文化底蕴入手,把握该片区历史渊源和传统积淀,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尽量使用本地树种,力求突出有一定的特色性。最大限度的利用各种条件来组织景观,从而形成特有的区域特征。

3.3 空间尺度

尺度,既是空间设计的手段,也是空间设计的原则。城市广场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它的尺度,它的空间要与周围建筑物成比例,建筑和开放空间要充分配合。[6]所有城市开放空间都是有形的物质空间,其形状大小不一,每一个开放空间都是由若干个小空间组成的空间组合体,其空间尺度的人性化直接关系到空间的品质和氛围的形成 。尺度存在于城市形体空间设计的每个环节。因为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创造有意义的、适合人们需求的尺度效果。

3.4 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面对生态环境压力,我们没有选择,必须把生态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原则融入到规划和设计中。我们已经意识到发展是人类生存质量及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全面优化,发展不能仅仅考虑当代人甚至少数人的舒适和享受,还要顾及全人类的长久生存。因此,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要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创造“宜人居住”的环境为先决条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7]

3.5 公众参与

以往我国规划的制定基本上仍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公众基本上是被排除在外的,他们对于城市规划设计只有遵守和执行的义务。而今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必将伴随一个重要过程,即是规划和设计决策将更多的采用“自下而上” 而不是“自上而下”的过程。[8]总的说来,公众参与是城市设计成败的关键,不仅在确定规划目标时如此,在发展和评价方案以及为获取政治支持时也是如此。

4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突飞猛进,蓬勃兴起的城市开放空间也将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健身、集会的好去处。人们为了发展自身,发展他们的社会生活和变化,就需要一种相对稳定的场所体系。只有某个空间对于使用者来说具有吸引力的情况下,人们就会自发的来到这个空间进行活动。于是,赋予规划师的任务就是创造有意味的场所,帮助人们栖居。实质上真正、切实贯彻以人为本,创造出安全、舒适的市民公共活动场所,不论外在形式如何,那都会是一个好的开放空间的设计。

参考文献

[1] 余琪. 现代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建构[ J] . 城市规划汇刊,1998( 6) : 49- 56.

[2] 张虹鸥,岑倩华.国外城市开放空间的研究进展[J].2007.5(171).78-84

[3]陈孝峰. 浅谈城市广场设计[J].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2009(04):34-37

[4] [EB/OL]. tieba.省略/f?kz=307398968

[5] 凯文・林奇. 城市意向[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25-30.

[6] 何芷若,朱建宁著. 西方园林[M]. 河南: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 84.

篇8

关键词:街头边角空间:设计:利用: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6-0132-02

1、引 言

城市的产生源于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城市的发展同样是伴随经济发展的自然演化。近年来城市化建设在快速发展、高速扩张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空间产生了大量被忽视的的边角。其空间使用效率低下、设计乏昧甚至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已然成为城市形象死角和安全隐患地区。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设计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城市建设发展中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2、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定义及具内涵

2.1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定义

城市街头空间是相对街道而言,街头边角空间是街道这条线上的某一个点。

“点”有聚集性也有辐射性,街道沿线与城市功能区或公共区域相接的节点空间。

实质上,“边角空间”是城市空间的一部分,但并不独立成为构成城市空间的要素之一。只是附属于城市五大空间类型之中的小空间。如果称这五种城市空间为“大”空间。那么“边角空间”就是城市空间中的微小“点”空间。每种类型的城市空间都包含各自不同的边角空间。有些城市“边角空间”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可以供人们小型集聚、游戏活动的空间:有些则是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不易受交通、行人干扰,是可以供人们休闲纳凉、沟通交往、驻留眺望的“小”空间。无论是公共性还是有一定的私密性,这些空间遍布城市各个角落,数目众多且形态各异,例如:街道两边的凹空间,建筑外坡根下的空间,广场柱启下空间,过街天桥升降部分下的空间等等。

2.2 城市街头空间的内涵

边角空间的存在是以其它空间的存在为前提,被某个或多个空间功能分割后所剩余的,或两个空间交互所形成,具有两个空间或多个空间的共同属性。

此外,边角空间的空间属性也不是由其自身而定,通常由其所依附空间的空间特性而决定。从其空间属性上来讲。还可将边角空间进行进一步的划分:以私密性为主的边角空间、以公共性为主的边角空间。例如:大型公共建筑和城市园林中的面向中庭或后院的边角空间。是一种较为私密的边角空间形式:较为常见的街街头边角空间和公共建筑边角空间,通常是以公共性为主的边角空间。本论文是以街头边角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因此。本文将围绕公共性为主的街头边角空间进行研究讨论。

边角空间通常处于一个空间与另一个空间相互区分、相互连接的多余地带。由于位置的特殊性使边角空间具有边缘的特征。边角空间不仅具有其所依附空间的特点,同时又不失其自身特征。这种边角性空间不仅是被划分出的剩余地带,同时可作为塑造空间形象、表达空间意义、营造场所认知氛围的要素。因此这里也可成为内容与意义最为丰富的区域。

街道边缘空间

在这里对街道边缘空间做一下限定:街道边缘空间是指,从建筑底层外墙到人行道与车行道交界的路缘石之间的这一地带,这一空间其空间属性上是部分以私密性为主,部分以公共性为主。城市街道边缘空间起到了由交通功能到地块内主体功能转化的作用,同时也起到联系建筑边缘空间的作用。

3、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设计利用的重要性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产物。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各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后和历史原因,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利用效率低。同时专业工作者过于关注城市的空间景观与生态环境的改善,从景观形象和功能的层面去布置公共绿地空间和公共设施,经常偏好于设计大片的绿地、水面。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绿色荒漠”,城市活力正在逐渐衰落和丧失,生活意义上的公共空间在现代城市中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它们的出现不仅仅暴露了当今建筑与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中的不足,更是影响整个城市的居住和生活质量。

通过对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开发利用,不但使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的过渡产生丰富的层次感和渐进感增添城市空间的内容,还可以提高城市和建筑的经济性,达到人性化城市的回归,对城市公共空间系统起着“有效补充”。

4、城市街头边角空间设计

4.1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设计原则

日常生活的一般状况以及日常生活所依赖的空间才是应受到重视和关心的焦点。这就要求:为必要性的户外活动提供适宜的条件;为自发性的、娱乐性的活动提供合适的条件;为社会性活动提供合适的条件。因此,对城市街头边角空间设计利用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4.1.1 人性化原则

空间设计中应考虑人使用的重要性。利用人的行为或社会活动来启发并塑造休闲空间环境设计是正确的途径。在城市街头边角空间设计利用过程中,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原则,充分满足人自身的需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环境景观设计的关键所在。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考虑人的情感,分析人的心理及生理需要,让使用者产生归属感。街头边角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一部分,是以人为主的,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设计各种为人所用,为人所体验的人性空间。通常认为,在城市空间中人们能通过各种行为活动,获得亲切、舒适、轻松、愉悦、尊严、平静、安全、自由、有活力、有意味的心理活动,就是所谓的人性化空间。

4.1.2 特色优先原则

在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设计中。应反映其灵界空间或使用该空间人的一种文化现象,符合使用者的生活习惯和审美要求,把使用者的历史、民俗、艺术等文化要素反映到空间中来,创造具有浓郁文化品位的空间环境场所。场所表达了文化,文化使场所的领域感得到增强,最终达到二者的持续交流。

4.1.3 整体协调原则

如将城市街头边角空间改造为休闲空间时,设计中不应单纯地考虑空间本身的设计手法,应与周边建筑相结合,建立完整和谐有序的关系。建筑既不压制也不躲避边角休闲空间环境,而是与环境达到了水融的境界。最终应体现在用地配置得当,布局结构合理,尺度适宜,反应了地方特色和休闲特点,从而增强使用者的场所感、领域感。

4.1.4 综合效益原则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设计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增强经济效益、实用率、美化城市空间。街头边角空间的设计越接近使用者,使用频率越高,更能满足多种功能目的,从而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街头边角空间针对所附属的特定空间,就地取材,对应自然地势和气候条件,用最少的经济和能量投入来构筑和管理。从长

远来看,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利用,不但重新规整了空间,而且还可使普通大众都能得到舒适、理想的场所,在建设和谐城市的现在尤其显得重要。

4.2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设计对策

4.2.1 空间营造及细部处理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强调经济、实用和美观。不能把美观与经济和实用割裂甚至对立,把美限于“观”。空间营造要让人性充分发挥。街头边角空间的尺度一般较小,以人的尺度、人的比例来设计的小尺度空间方便宜人,既可以看到整体,也可以看到细节,从而最佳地体验到周围的世界。规划布局和材料选择都营造和透露出一股现代气息,一种城市空间的活力,鼓励着人们去休闲娱乐。而细部的设计决定着场所生命力是否长久的关键,建立有可识别性、能引起共鸣的特质,吸引人去感受,并引起联想,留下深刻印象。如公共休闲区域中步道的建设要防滑、适于散步。

4.2.2 活动设施

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使用者的生活习惯和意愿,还要考虑不同年龄的需求,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他们是空间的主要使用者,在布置适当的活动场地和活动设施的时候应重点考虑。鉴于儿童的天性,一种简单安全的设施就足以吸引儿童,街头巷尾是儿童相遇游戏的场所,首先应保证街道的随时可用,同时布置各种诱发儿童认识世界、发展自身的活动设施如滑梯、秋千等,老年人就要求安全方便、舒适又不感觉寂寞。所以应注重房前屋后小空间的环境建设,具有良好的活动健身设施,另外给自发性的活动提供条件如临时的聚会聊天。

4.2.3 绿化景观

空间活动的主题是人,因地制宜的绿化与小品设施搭配,注意季节性,便于人们的使用。绿化不仅仅强调美观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有亲和力,可以近距离接触,这样可以激发使用者主动维护绿化景观的意识,形成良性循环。植物配置提倡使用植物的自然形态,讲究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草皮、地被、灌木、小乔木、大乔木等,结合地形,创造丰富的绿色空间。绿荫是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基本要素,既是交通的隔离,还可成为夏天人们戏耍、散步的好去处,所以边角空间中一定不能缺少绿荫。如图5长沙五一广场,绿地街景别具风格。每一块绿地空间。风格各异,却又彼此相借。

4.2.4 文化特色

注重历史文化的文脉传承,通过一定的载体增加城市的厚重感,体现城市的特色,给人以归属感和认同感。设计中要借鉴所属空间的历史、传统形式、民俗、艺术等文化要素,创造出传承历史文脉的设计,建设培养和提升广大群众文化素养的空间场所。这样的设计才是属于使用者的,属于使用者的生活,承接自然与历史的。

篇9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重视专卖店的商业文化与商家利润之间的关联,从空间设计环节出发,重视人性化设计,才能更好地体现专卖店的产品和服务,推动着整个品牌的形象、文化、品质的提升,从而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商业环境,商业文化品质,以人为本,专卖店空间设计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现今,文化在商业领域里也凸显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最初的提篮叫卖,到小门小店,再到商店、商场、商业街,其中的变化无不说明人们在不同时期对商业文化的需求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业文化品质的提升可以表现出很强的亲和力,在商场上迸发出惊人的精神潜能。企业的商业文化核心是人,在经营时,应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商业文化,在商业因素分析中,空间设计环节是不容忽视的。品牌专卖店是商业空间中典型的一类,它集形象展示、沟通交流、产品销售、售后服务为一体。空间设计对品牌专卖店销量的提升、品牌形象的塑造、消费者的吸引,商业文化的宣传,产品陈列和推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专卖店设计与商业文化品质的关系

专卖店空间设计是对品牌和商品进行的二次包装,不仅能够烘托出产品的品质,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从市场中得到立竿见影见影的利益回报,更重要的是它强有力推动着整个品牌在形象、文化、品质上的提升。

专卖店空间设计要遵循现代商业发展的前沿经营思想,以独有的企业商业文化为主旨,紧紧围绕人、环境、商品,营造高品质的购物休闲空间。所有设计语言元素的终极都要关注商业环境的受众主体,以经营需求为主线,关心顾客群内心深处细节活动的心理需求,满足和丰富顾客的体验感,营造生动的、人性化的充满诱惑力和文化感召力、视觉吸引力的购物空间环境,是专卖店空间设计的最高境界。如宜家,它的服务理念是:“使购买家具更为快乐。”因此,在宜家商场布局和服务方式的设计上,尽量使其显得自然、和谐,让每个家庭到宜家就像是“出外休闲的一次旅行”,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宜家商业文化的特点。

销售终端竞争的成败最终决定着企业竞争的成败,宜家有效地利用了终端,把商场当作家庭来布置,进行彻头彻尾的终端文化建设,作为传播企业文化的大舞台,通过一切可用的传播手段来全方位地吸引和引导顾客,使顾客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宜家、钟情宜家。这对专卖店的空间设计是一个重要启示。

2专卖店空间设计原则

以人为本,物为人用,是专卖店设计的社会功能基石。“以人为本”的专卖店空间设计是提升企业商业文化品质的重要途径。

人的消费行为的心理特征与功能分析、交通流线和视觉引导的相互关系。动线是根据经营布局、品类划分的功能需求而展开的。从顾客进入专卖店开始,动线的进程,停留,转折处,都应考虑视觉引导,并从视觉构图中心选择最佳的视点,设置商品的展示台,陈列柜和商品信息标牌,来引导顾客动线方向并使顾客视线注视商品的重点展示台与陈列处。充分考虑空间结构、客流方向、商品落位、商品个性和顾客生理、心理等因素制定几条动线规则,刺激购买欲,增加购物情趣。

商业文化渗入专卖店空间设计中。在卖场气氛营造上,到过宜家的人,没有一个不觉得清新,宜家要传递的正是“再现大自然,充满阳光和清新气息,朴实无华”的清新家居理念,使整个卖场充满了人情味。

以人为本的专卖店空间设计的原则。根据经营性质、理念、商品的属性、档次和地域特征,以及顾客群的特点,确定空间设计的风格和价值取向。创新意识突出,展现整体设计中商业品牌的个性化特点,将企业商业文化渗入专卖店空间设计中。具有诱人的入口,空间动线和吸引人的橱窗,招牌,是整体统一的视觉传递系统的手段。具备准确诠释商品,营造出商品环境氛围且个性鲜明的照明和形、材、色形式,能激发购物欲望和潜意识。商品的展示和陈列根据种类分布的合理性、规律性、方便性,进行总体布局设计,有利于商品的促销行为,创造为顾客所接受的舒适、愉悦的购物环境。设备、设施完善,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安全通道及出入口通畅,消防标志规范,为残疾人设置无障碍设施和环境。

综上,专卖店是建立品牌形象的一种便捷的宣传推广形式,从多个角度向消费者传达着品牌的个性。顾客、商品、空间、文化四大要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随着商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市场对品牌的营销理念不断提出要求,专卖店空间设计也会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商业氛围和文化品质并重,以人为本的空间设计理念将会对专卖店品牌发展、营销战略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车伟,蔡荣光。专卖店——实现销售与利润最大化的利器[EB/OL].全球品牌网,2006

篇10

茶艺空间国内外现况

中国传统的插文化主要体现在中国静态的休闲文化中。茶文化的清、俭、和的特征成就了中国人的休闲理念。饮茶是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古代,通过丝绸之路让世界人民认识了中国的茶叶,并丰富了世界各国的饮茶方式。中国从唐朝开始普及饮茶文化,距今已经有几千年了,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饮茶文化,深受各阶层人民的推崇。茶馆作为一个休闲空间,不但是个物质的结构,还是个象征环境、表现符号,有着极强的历史延续性和时代特征。

茶馆或茶室,在日本叫做“瞬璧辍保 “瞬璧辍毙涯康哪藓斓普信撇皇被嵊橙胙哿保就是在偏僻的小街深巷,“瞬璧辍币部晌叫锹奁宀肌T谌毡菊庋一个生活节奏很快的社会里,“瞬璧辍蹦苡幸幌之地是因为它满足了某种社会需求。“瞬璧辍保顾名思义,喝茶的地方。不过在日本这个“顾客即上帝”的国家里,为了招揽来更多的顾客,经营者都把门面装潢的很漂亮,霓红灯招牌十分醒目。;店内装饰一般都比较素雅店内的装饰也力求活泼,播放爵士音乐。“瞬璧辍庇写笥行。大的在一间大厅里设有上百个座位,小的只有十几个座位。但是它们的共同点则是整洁、卫生、舒适、提供“日本式”的第一流服务,“瞬璧辍币彩墙灰住⒃蓟岬闹匾场所。

茶艺空间发展与目的

喝茶的场所有两种,一种是为弘扬茶文化而创新开发出的注重品茗空间,以展现现代茶艺为主,多以“茶艺馆”命名,它可以说完全是一种新生事物。另一种是以茶文化为媒介,透过茶文化与地方文化的和谐映衬来达到弘扬、振兴民族文化的目的。这类茶艺馆一般是在传统茶馆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基本上沿用之前的“茶馆”、“茶楼”等店名。

现代茶艺馆的出现,是偶然也是必然。按照台湾范增平先生的说法,最早的一家“茶艺馆”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管寿龄在台北开办的,是经营国画、陶瓷等艺术品的艺廊。茶艺馆是用茶来美化艺术品,让顾客一边饮茶,一边欣赏艺术品,同时中国人的品茗也是种艺术,享受的茶香,与馆内陈设的中国传统书画、陶瓷带来的恬静和宁适相得益彰。

茶艺空间在现代社会中不仅起着一定的精神作用,同时其自身所带的经济作用也不可忽视。但是对于现在的茶楼设计却普遍的存在一些弊端与不足。茶楼本是人们休憩洽谈的主要场所,但是设计过程中却忽视了许多中国的传统元素。茶艺馆室内空间环境设计时要注重自然环境、传统文化、地域特色、人文风情等元素的融合,设计出具有中国独有的传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的茶艺空间文化。设计以“传承历史文脉,体现时代特征”为原则; 在空间设计中注重从材质机理、典型符号、陈设艺术等各方面体现时代特征、凸显民族特色、融合自然景观。所以说传统文化元素在茶艺空间的应用不仅能满足居住者使用功能的需求,还可以彰显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特征。

首先是茶艺馆创办的目的是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文博、旅游和经贸,也就是说它的性质不是单纯的商业性,不是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主要是为了挖掘,弘扬茶文化。由此可见茶艺馆是作为“文化事业”来经营的。其次是主要通过泡茶和饮茶的艺术化来弘扬茶文化,并且率先创造出了一套固定的泡茶程序,并且有专职人员为客人表演茶艺。品味名茶讲究环境,福建茶艺馆除了泡茶艺术和茶艺表演之外,突显茶艺馆特点的是其具有文化氛围浓郁的室内陈设,将饮茶的空间也艺术化。

茶艺空间的设计手法

江南风格是基于新中式风格上大量运用具有江南特色的室内装饰风格。江南水乡建筑在千百年历史的沉淀下,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小桥流水、深弄曲巷、粉墙黛瓦中包含了博大精深的文化理念。体现在外在的建筑材料、构造工艺、色彩造型,和内涵的虚与实、环境与空间、时间与文脉等精神层面。作为当代公共空间的茶艺馆,它的装饰风格是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提升以及文化元素的进一步介入更趋于特色化、多元化。

青砖:砖是江南民居广泛运用的建筑材料。砖可以用在墙面和隔断的设计中,砖独特的质感和肌理,简洁的造型,淡雅的色彩,很容易使人感受到江南的素雅之感。

瓦:“瓦是江南的帽,楚楚然.如片片暗玉点缀屋上。”瓦在茶艺馆的空间设计上用作墙面的装饰,和青砖一起营造出自然淳朴的空间。

竹:江南生活与竹子的关系密切,可以用在家具上,如这桌椅、屏风等,陈设上有竹筒灯,装饰上有竹帘等。

小桥流水:水是江南水乡环境的母体与血脉。江南水乡因水而生,因水而发展”。水也是江南景观中最基本的物质要素。所以利用小桥流水这一个小缩影景观来体现江南民居的风景人情。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