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研讨范文
时间:2023-03-14 07:40: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艺术设计研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艺术设计的服务对象具有市场性和商业性。因此,艺术设计的价值在于市场中,并由此可以产生多大的回报。艺术设计运用了绘画作为其成功的一个因素,但是,艺术设计的成功并不仅仅是绘画基础好就可以完成的,它必须在市场中得到认可,即:为使用者带来了经济价值。因此,艺术设计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与市场价值和商业价值并驾齐驱了,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艺术表现形式,它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当更多的是得到市场或者说是消费者的认可,因为只有这样,使用者才可以得到其使用这种艺术设计作品的特殊价值或是附加价值。艺术设计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市场竞争来得到考验,可以说,凡是被留下来的都是具有极大市场价值和商品价值的成功品。值得一提的是,纯绘画品会对绘画对象有一个真实的反映,不管是美还是丑,如实反映。但是,艺术设计的美由于使用者的要求,常常会进行美化的过程,其目的是实现促进销售等。第三,绘画与艺术设计之间的差异性。
(1)一方面,绘画是绘画者对于绘画对象的一种较为真实的反映,并且绘画者自己可以去掌控绘画作品的内涵和艺术性。可以说,绘画者不会过于关注别人的看法或是观点,是一种真正的艺术享受,具有主导性。另一方面,艺术设计的价值必须得到他人(即:使用者或是消费者)的认可和肯定。在现实生活中,设计者在完成设计过程后还并不是最终“完工”,因为自己的设计品还需要经过使用者的审核,这其中会夹杂很多其他的考虑因素。所以说,艺术设计品的最终决定者并不是设计者们,他们并不具有最后的决定权,受到其他人的制约或约束。因此,可以说,被客户选中的未必就是设计者心中的“完美作品”,而未被客户选中和通过的设计也许就是设计者心中的“完美作品”。设计者们具有一种无奈的“屈服性”。
(2)绘画通常会有不同的手法,如:油画、水粉画等,这些绘画手法以及所表达出来的艺术性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根据绘画者不同的心态和擅长之处,他们会选择最为合适的艺术表达形式来进行创作。而艺术设计是依附于市场性存在的,这在当前的经济化社会尤为突出,因此,它们的表现手法或是形式并不是由设计者来决定的,而是要充分考虑使用者或是客户的要求来进行选择。虽然使用者所选出的并不是设计者们的擅长之项,但是为了利益也得迎难而上,这往往会促使设计者们“绞尽脑汁”。
(3)绘画多是绘画者运用绘画手段来进行创作,是一种艺术功底的体现,但是,艺术设计在当今社会更多地依赖于电脑技术进行艺术处理,例如:剪辑拼贴、特效处理等。可见,艺术设计不但是绘画的体现,更多的还在于后期的处理,反映了设计者们的现代性和技术性。由于使用了过多的电脑技术,设计作品也就可能会具有一些“雷同性”或是“不真实性”又或是“刻板性”,这就与绘画艺术所倡导的“独特性”背道而驰了。以上就是笔者对于“面设计与绘画”这个话题的一些阐述,通过两者之间的差异性谈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艺术人才培养规格主要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最终目的是解决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要靠人才培养模式来实现,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是要依靠于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来实现的。只有合理和精准的课程设置才可以体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型和应用型艺术专业人才的这个目标,所以,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能力综合体现和结合;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中,知识能力和实际技能必须合理配置及协调发展,同时还要构建完整和合理的课程体系,才能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和有效完成。教学方法有待改善和更新,特别是在电脑软件的应用方面,忽视了与艺术相关的技术理论的介绍和实际应用的基础设计课程。
对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忽视大于重视,尤其是在独立造作和创作方面。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校都对于培养哪些能力、怎样培养等这些问题的认识比较模糊,以至于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具体操作和创新能力都是不强的,甚至是非常不足的。例如,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在上面不停地讲,学生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不停地书写着而没有时间去理解其中的内容,大段的理论知识只是进行了灌输而没有切实地进行落实。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活跃,学生们在课堂上就是学如嚼蜡和毫无收获,这是因为学生们没有进行亲身体验,所以也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经验,也就更谈不上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总之,课程体系缺少实际性的应用以及其自身的改革和创新,这也就制约和阻碍了学生艺术创作能力的发展。
篇2
艺术设计专业的改革目标分析艺术设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健康的、创造力、研究力和表现能力的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设计意识是贯穿其中的主线是统领设计领域的关键。设计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设计师的主要工作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再现而是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设计意识的教育应当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将教学的侧重点从知识和技术的传授转变到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轨道上来,在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写实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的灵感和创新意识。
2艺术设计专业改革的对策分析
教学改革是关系到艺术设计专业的方向性、全局性的一项系统工程。艺术设计专业的改革要从实际出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现有的教学目标、培养方式和课程设置等进行全面的改革,主要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2.1改革培养目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艺术设计需要学生具有独到的眼光和与众不同的设计理念,因而艺术设计的生命力就在于创新。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通过改革学校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才能完成。学校教育要把创新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以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具有适应能力强、基础扎实和综合素质高的能力。高等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才能体现其价值,对于艺术设计学生而言更具有本质性的意义。
2.2改革课程体系
目前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就是理论设计、设计表现和设计思维三大模块。一个学科的课程体系是在相当的时间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传承性,当前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已经从传统的工艺设计和工艺美术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被学术界和社会广泛认可的学科。素质教育不是简单地对传统教育进行删减的教育,而是使学生的自身设计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的教育。艺术设计学校应该在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增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和应用性的培养,使基础学科的人文和环境意识渗透到设计中来。在学科专业的划分上要打破传统的学科划分局限性,从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实际、实用”的原则来对课程进行调整。
2.3完善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基础,不同院校要根据自身的特色来决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决定要根据社会背景和时代对人才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完善。首先,艺术设计学校要根据学校的本土文化来培养学生具有能够将本土文化和世界先进思想相融合的能力。其次,把握好最新的设计思想,21世纪是信息瞬息万变的社会,艺术设计学校应该把握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使教学内容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
2.4突出学科特色
艺术设计专业的关键在于突出设计的特色,我国的艺术设计起步较晚缺乏相应的经验,好多学校还处于模仿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办学模式阶段,缺乏特色。因此,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要从质量上进行狠抓,特色是优势并且特色决定学校的办学质量,没有特色的教学只能是模仿,模仿和抄袭有违教学的本质,真正把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来制定学科的发展方向。
2.5建立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篇3
从世界美术史看,素描技能是所有美术创造的基础艺术素养。现在,各大美术院校在日常教学中都特别注重素描教学,积极探索素描教学改革。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充分的理解素描教学的作用和价值。只有重视素描教学,才会使学生们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同时要注重素描技能和艺术设计创造的内在联系,把握二者的本质规律,深刻认知设计教学中素描课程的作用、意义和目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进行专业的设计学习之前,需要掌握素描的基本绘画功底。从艺术学科角度分析,艺术设计专业是在素描学科领域中不断发展、拓展出来的。二者虽然有与众不同的特质,但在教学上也有着共性表征,可以相互影响,共同促进。通过素描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够提升设计专业的实力,同时设计专业的知识,又可以反作用于素描教学理论的深化。教师要根据艺术设计专业学科的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设计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基础素描训练,主要包括基础学习、素描设计以及艺术绘画等。通过草图绘制模式进行素描训练,能够显著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美学欣赏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在训练学生基本建模能力的同时,需要重点强化学生创作过程中的新思维、新理念和新构想,将独特的思维能力融入到创新设计的应用中,让学生们通过规律的把握,掌握学习的要点和内涵。教师可以找寻紧贴时事热点的素描题材,或者具有时尚性理念的物像进行素描训练和艺术设计,根据学生们不同的兴趣,进行个性化的素描训练。譬如,奥运会吉祥物是备受全世界关注的艺术设计作品,2012年伦敦奥运会吉祥物的设计第一步就是吉祥物构造素描,只有拿出不同的吉祥物素描草图进行筛选,才能选择出最具伦敦欧式风格及奥运和谐精神的吉祥物方案,才会有了后来出现在伦敦奥运会现场的文洛克和曼德维尔精灵。基于此,教师可以由2012年伦敦奥运会引入素描教学,引导学生基于伦敦奥运会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卡通吉祥物素描绘画。国内外不同盛会的吉祥物设计需要按照盛会要求设计出与盛会精神相符的吉祥物。此时,就需要使用铅笔进行吉祥物形式的草图素描,包括吉祥物素描创作要求的细节要求,肢体、面部表情、眼神及灵韵。教师从素描教学细节及学生兴趣出发,运用素描为吉祥物的后期制作提供素描草图版本,或者根据一些著名文学作品的内容,创作插画等,不断巩固学生的素描水平。对素描教学理解的差异化,会带来教学的差异化效果。在此过程中,需要规避传统教学中狭隘错误的素描教学理念。要重视素描教学的质量和作用,通过素描教学的锻炼,让学生们具有坚实的绘画基础和娴熟的绘画功底。需要深入的研究素描的价值和意义,改变现有教学方式,转变传统教学理念,采用新型教学模式,不断的培养学生们的创造能力和绘画素养,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搜集流行度广的素描艺术设计作品,教师以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媒体教学课程形式的开展,进行图例解析,并设置内容相近的作业,能够让学生们有更加深刻的主观判断力。比如,著名画家、雕塑家同时还是设计师的米开朗基罗,之所以能够创作出艺术造诣高的设计艺术品,正是因为其本身具有较好素描功底。由米开朗基罗亲手设计出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壮观大气,气势恢宏,获得古今中外的一致好评。从圣彼得大教堂中的建筑构架及平稳流线可以看出,设计建筑之前米开朗基罗应该将自身多年积累的绘画功底充分展现出来,以设计素描底稿为出发点及基准点,一步一步完成了基于素描功底上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整体设计方案,为其日后的顺利建造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将米开朗琪罗设计的艺术作品以PPT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并对PPT中的艺术作品及素描思路进行详细解析,使学生了解素描对于艺术设计的作用,然后让学生以身边艺术设计物体为例,举一反三,进行剖析。
二、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
(一)基础造型训练
素描基本功的训练非常重要,其中包括着结构素描的教学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艺术设计建模以及艺术表达能力。教学中,教师在进行速写训练时,需要加入混凝土方式的结构素描内容,能够从观念上改变着学生们对素描的理解和实际运用。[5]在进行基本素描训练中,采用最简单和直接的操作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课程设计。在进行具象素描教学时,学生们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和理解,然后进行素描的实践操作。从客观角度分析,它对学生的素描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均具有高要求标准。教师要精心的安排课程,选择课程内容。可以选择达芬奇的肖像素描作品,研究他的素描创作手法、对人物特征的把握、细节的处理以及透视学的效果展现。学生们可以根据学习的课堂知识,进行具有抽象色彩的自我肖像画素描,达到对自然物像的抽象理解和分析。素描技能是艺术设计的基础。假如个人素描基础差,则无法更好的完成艺术的设计,不能将理念构思的场景很好的体现出来。只有具备优秀的素描功底,才能够将艺术设计创造有效的展现出来。现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艺术设计和学习更加的便捷,但是艺术的基本理念没有改变,在设计时要注重“形”的创建和构造。学习素描课程,不仅需要准确掌握结构分析,形体塑造和绘画能力,更是需要达到观察、了解和实践的有效融合。素描训练,对形体勾画和创作发挥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二)表现技法训练
作为艺术专业的必修课程,素描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日常的观察和理解,借助于自己的思考构建出物像空间相对位置、形状和形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造型构物的表现力。教师需要从形态设计的理念出发,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造型训练,使学生了解事物的内在构成和必要的物理属性,包括表面的纹路,光学等效果。在进行艺术化创作时,可以具有想象和夸张的成分,注重其中的品位和艺术欣赏性。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包含着素描材料的表现效果,通过学生们的构思创作,需要表现出素描材料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内在价值,将社会元素和生活气息自然的融合,通过构成、拼接以及重组等方式,可以充分的达到艺术设计中强烈的数据冲击力效果。建议选择具有生态效应的小自然观赏区进行素描的表现技法训练,譬如可以选择公园山水风景,大型体育场馆四周的景象,突出几种素描对象的物像特征,再融合抽象的表现形式,融入预先设定的主题,通过强烈的视觉效果传达出美学的内涵。
(三)以素描为基础的设计教学
篇4
[论文摘 要]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是学校内涵建设的主题,要搞好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是重要的载体。抓好课程体系建设,对高职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而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基础课程又是整个课程体系当中的重中之重。建筑学的常识告诉我们:基础是依据楼房而定的,打什么样的基础,盖什么样的楼房。艺术设计的基础如同建造楼房打的基础,它是设计活动的基础,是设计活动者所必备的素质。本文拟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问题。
近几年,很多的高等职业院校适应市场人才需求开办了艺术设计专业,且招收学生的情况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在其教学中难免存在着课程建设尚不完备,忽视创新精神的培养,缺少专业实践等诸多问题。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方面的教学,要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对学生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方面的革新,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数;实行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建立起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研究意义
专业基础课程研究是高等学校课程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而目前国内高校对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目标研究相对欠缺,课程目标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缺乏相应的科学依据,基础课程设置主观性、随意性较大,课程目标定位不当。因此,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目标研究进程既为认识高等艺术设计教育规律的必需,也更对当前和今后的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职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目标的定位
从事高职教育,首先要明确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的不同之处。普通高校是学术性的教育,是以掌握某一种学科的理论及其专业技术为目标,培养的是该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高职院校是注重技能型的教育,以某一行业、职业或技术岗位群为目标,培养一线的高级技术或管理人才。如果盲目模仿本科艺术设计教育,很容易出现知识结构固化、忽视实训环节等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先进行初步实践,再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行,最后再进行系统实践,学生在专业的思想教育活动中,逐步了解其专业;在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中,经过课程设计与专业的实践活动,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在这种教育教学模式下获取的知识会成为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在知识相互联系的基础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促使学生进行艺术化、系统化的艺术创造活动。
当代艺术设计教育选择的是综合化课程教学模式,这也是它必须选择的一条路。我们要善于吸收欧美国家先进的艺术设计经验,教师应有意识地对教学环节进行合理的安排,并强调基础教学理论课程的预备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诱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系统设计所需的基础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通过专业教学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接受的过程中进行消化与吸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教学目的。教学创新是激活理论课的重要途径,而且需要教师诱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形成教学互动。因此,高职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应当有不同的选择点和侧重点及难易程度,从课程设置、教学授课方式到实训安排,一切以具体专业服务为基准。
三、建立与高职教育基础课程相适应的教学体系
根据高职设计艺术类专业的特点,实践教学也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手绘制作训练与电脑辅助设计制作训练结合的原则、校内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突出设计艺术类专业的特点,重视手绘操作训练和电脑辅助设计训练相结合。作为设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首先必须要有扎实的美术基础,即良好的素描速写、色彩表达、草图绘制、模型制作等手头功夫,这是今后专业提升的必备基础;但随着现代艺术设计表现手段的不断更新,电脑辅助设计能力也必须过硬,熟练操作电脑辅助设计软件是现代设计的必然要求,这也是与高职设计艺术类专业培养设计一线操作型人才的目标相适应的。但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设计艺术类专业不是很重视手绘操作技能训练,一味强调电脑软件的学习,客观地造成了部分学生过分的依赖电脑的现象,电脑终究只是一种工具,工具是被人运用才会发挥作用,而千万不要让自己成为被电脑奴役的工具。我们只有将手绘操作和电脑辅助设计训练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高职设计艺术类教育是整个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共同的教育规律,但我们也要注意到高职设计艺术类专业教育的特殊性,要充分考虑到其艺术性的一面,也要注意到其技术性的特征,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是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发展中长期研究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 2006.11
[2]袁熙昀:《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篇5
作为“纯美术”概念的油画主要或完全以审美为创作目的,兼具教化、自娱等意义,油画创作是画家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借助油画材料和技法语言进行艺术构思和和意象物化的过程;设计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具有设想、运筹、计划、谋算的涵义,现代设计是大工业背景下技术设计和艺术设计的结合,设计不是纯粹的艺术创作,而是“立足于内在观念的意义,强调目的性,强调创造性;或者立足于设计的形式意义,强调设计手段的高科技化,强调材料、形态、色彩等形式因素的运用和结构秩序的合理安排。”[2]功能和审美是设计的两大特性,现代设计也因其在视觉文化中极为突显的位置和发展趋势而受到其他媒介的高度关注。
传统油画创作注重艺术家将自然“理想化”再现的能力,在强调艺术表现理想性的同时,往往将艺术世界与现实生活隔离开来。19世纪末开始,在现代大工业环境下发展起来的现代绘画开始刻意打破“画室传统”,将油画创作置于现代社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思考,使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趋向模糊,一系列革命性的艺术理念出现在绘画领域:以塞尚为代表的理性、分析的创作观念中断了油画描摹实物的传统;立体主义在塞尚精神的基础上通过对形体的分解与重构在画面中建立了新的空间和形体的逻辑关系,并将综合材料运用到创作当中,提出了“拼贴”的概念;崇尚机械文明并热衷于表现速度、运动感的未来主义;康定斯基的抽象主义信念以及由此衍生的通过纯粹的平面形式表现情感意味的至上主义;宣称“艺术必须是构成的艺术”、将工业和机械结构中的构成方式以及纸板、金属、玻璃等工业材料纳入绘画创作的构成主义;蒙德里安倡导的“新造型主义”以“抽象化与单纯化”的形式进行纯粹精神的表现;杜尚的“观念艺术”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艺术定义,将现成品引入绘画,借助圆规划线和工业制图的手法表达创作理念;后工业信息时代的波普艺术,从流行文化和大众传媒中汲取营养,进行视觉图像的拼贴组合。油画创作在以上种种思潮中的变革是艺术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环境因素作用下的“设计”性思考。在20世纪一系列的工业设计运动中,甚至有不少像劳特累克、保罗•克利、蒙克等杰出的画家投身其中,身体力行地从事着“设计”性的绘画实践,现代设计强调自由创造、理性主义、机器美学、形式主义、科技与信息等思想理念与现代油画的创作观念产生了众多的共鸣。
绘画观念的改变必然导致创作题材和内容的拓展。传统油画创作的内容基本以风景和人物肖像为主,注重对某一事物或者事实的描绘,着力塑造典型情境中的典型形象,所绘题材具有明显的宗教性、文学性的特点。工业文明影响下的现代绘画则远远不满足于坐在自然的面前画其所见,而是将观察、思考和表现的触角深入到了一切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之中,机器、战争、工厂、垃圾,甚至抽象的人性、思想等等一切可能的东西都成为创作的母题—“尽管这些画派的画家们在自己的艺术中维系了与传统油画的某种联系,但这种联系的价值却被大大淡化,而被高扬的价值则是它们各自的‘主义’。”[3]另外,在创作手段和媒材上,也由传统的油性颜料、画布、画笔、画刀等材料扩展到丙烯、油漆、丝网印、拼贴、摄影、计算机等多种综合材料的运用,一些现代设计和工业生产的现成品也常常出现在作品当中。
篇6
陶瓷在中国有着久远的历史,它是由陶逐渐演化成瓷的。最初的陶器(如图1)是原始先民利用有限的技术水平,为生活需要而创造出来的日用品;而带有装饰意味的陶器则是伴随着人类生活资料剩余和精神追求不断提高而出现的,例如新石器时期的舞蹈纹彩陶盆(图2)就是在保持原有实用造型基础上添加了装饰,纹饰简单又富有节奏,展现了当时先民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情感,这正是陶瓷集实用与审美为一体的完美结合,也是陶瓷艺术发展的萌芽。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一部分极力排斥实用性,过度注重审美装饰的制品,如宋代官窑的青瓷开片釉面就纯粹是为了满足审美需求。正是侧重审美和背离了实用性的初衷,为后来的陶瓷艺术发展做了重要的铺垫,也正是由于陶瓷造物中实用功能与审美需求的侧重程度逐渐发生了变化,才出现了陶瓷设计与陶瓷艺术这相互排斥的两大分支。
二、陶瓷造物中设计与艺术的功能体现
陶瓷设计注重实用功能,最早的陶器均是为了生活和生产需要而创造的,例如古代陶制的炊器――陶鬲(图3),最早出现的陶鬲腿长裆深,以便支于地面填柴引火,煮制食物。后来,随着灶台的广泛使用,陶鬲的腿的功能已不再需要,便逐渐淡化了,形成了圆底器型;又如茶器(图4)的发展,也是为了适应人们的生活需求而不断演化的,最初并没有特定的饮茶器皿,大多用食具、酒具代替,后来饮茶盛行,才出现了专门饮茶的用具。又因茶水烫手,而逐渐演化出了带有釉粘连盘状物的茶器,也就是茶托和茶碗一体的茶器。后来,为了保温并滤茶,才出现了明清时期盛行的盖碗茶。
陶瓷艺术(图5)与陶瓷设计不同,陶瓷艺术完全服从审美,可以丝毫不用顾虑实用性的需求。陶瓷艺术是在不断挑战材料局限与传统观念形态中逐渐演进的,是艺术家自身情感的表达,这使得陶瓷艺术品既具有鲜明的个性,又具有时代气息;既富有人文感情,又蕴含民族风味。陶瓷艺术正是在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中找到了平衡点,并向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和成熟。
三、陶瓷造物中设计与艺术的思维方式
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生产方式必然决定思维方式,陶瓷生产方式的发展必然带来陶瓷造物思维方式的变革。
现代陶瓷设计是融合了美术设计、产品功能、原料局限性、制作工艺等诸多因素的整体设计。在陶瓷设计思维中,实用性功能仍是设计的主要目的,人们必须用理性的思维方式来考虑原料的合理化和科学化,产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人的生理学、人体工程学等。首先,陶瓷原料与一般原料不同,陶瓷原料对成型和烧制有一定的局限性,可塑性和变形率是不可忽略的关键因素;其次,釉料的实用性也是功能性要求之一,陶瓷釉施于坯体表面,经过一定温度的煅烧而成,通常高温釉是无毒的。在陶瓷设计中,理性思维也要与创造性思维相结合,在一切已知信息及经验基础上,综合各种有效的手段,按照美的形式与法则,进行创造性的活动。现代陶瓷设计除了满足人们的生活使用之外,更讲究丰富的装饰,使陶瓷设计产品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所处环境。如今,它还成为人们生活环境中极其重要的组成要素。
陶瓷艺术则无须过于重视实用性,而应注重其艺术的独特性,强调个性。如陶瓷艺术追求的是泥土的原始情感,一个手印、一个裂口都是艺术家的独具匠心和追求个性的表达。艺术创作思维极其广泛和自由,在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与创新中,逐渐形成了求异思维、集中思维与灵感思维相交错的思维方式。
四、陶瓷造物中设计与艺术的制作模式
设计是为他人服务的,而且是产品和交易平衡的最佳形式;产品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主要由造型和装饰组成。陶瓷造物的设计有着严格的成型规格,经历了最初的手工成型、磨具拍制成型、镶接成型等方法后,现在主要采取模具注浆和干压成型的方法进行大批量生产。陶瓷产品的装饰要从多方面来考虑大众的需求,因此,很多陶瓷产品带有明显的时代性、地域性和人文气息等。
陶瓷艺术品与陶瓷设计产品大有不同,陶瓷艺术品极为注重思想情感,它不会过多考虑大众的喜好,而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或达到某一团体的共识。陶瓷艺术造型不拘一格,形态千变万化,只求赏心悦目。陶瓷艺术作品的成型方法有很多,如拉坯、泥条、印坯、注浆等,或者也可以随手甩泥浆、摔打、烘裂等各种产品设计中极力避免的方法,呈现出特有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
篇7
关键词:陶瓷艺术设计 教育 改革
中国是陶瓷大国,中国的陶瓷历史悠久,在技术和艺术方面,都取得过辉煌的成就。陶瓷艺术的优良技艺也世代承传,不断地丰富,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经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陶瓷艺术一直是通过师徒制的教育模式来传承,直到1906年,湖南醴陵创办“湖南瓷业学堂”,这标志着中国陶瓷艺术职业教育的开始;随着中国工艺美术教育蓬勃发展,20世纪40年代,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开设陶瓷科,中国高等陶瓷艺术教育真正开始;发展到90年代,陶瓷艺术的兴起引起了教育产业的关注,一些艺术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纷纷开设陶瓷艺术课程和专业,以满足社会对陶瓷艺术产业人才的需求。
陶瓷是人类创造性劳动最初精神的凝聚,是人类文化精神的载体,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陶瓷文化,贵州也不例外。众所周知,贵州省平塘县牙舟镇所产的牙舟陶曾享誉中外。但发展到现在,因为设计人员的缺乏、技术的落后等原因,导致牙舟陶面临失传的危机。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最重要、最基本的便是从教育入手,培养一定量的陶瓷专业人才,只有这样,方能进行学术上的研究、市场的开发,方能谈得上弘扬贵州的民族民间手工陶瓷艺术。
作为贵州省唯一一所民族院校,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从2003年起,在民族民间美术专业的教学中设置了陶瓷艺术设计课程,填补了贵州陶瓷学术研究、教育、及市场研发的空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教学实践中却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弱;专业面狭窄;专业能力单一;最关键的问题是教学与社会、市场脱节,学生很少有机会了解陶瓷艺术的发展历史;了解陶瓷市场的趋势;了解现代社会对陶瓷艺术的需求,导致陶瓷艺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没有真正得到明确,学生也处在盲目创作的状态,学习积极性也不高。针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这种现象,我们应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采取大胆的教学实践改革。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建立工作室教学模式,建设系列化实践教学平台
工作室教学模式就是把教学、求知、做事和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重视理论与技能并重。由于陶瓷艺术制作的周期性和连续性,以及工艺经验积累等方面的因素,决定了只有工作室制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目前,在国外和国内的一些专业院校,都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如四川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然,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先决条件是系列化实践教学平台的建立。这个平台应该涵盖陶瓷工艺制作的早期、中期和后期所涉及的核心能力和关键工作过程。具体需要建立陶瓷工艺工作室、材料研究工作室、陶瓷设计数字化工作室、陶瓷作品展示室,以及陶瓷教学实践基地。陶瓷工艺工作室需配置拉坯机、各式窑炉、模具车床等基本设备;材料研究工作室是对泥料、釉料等材料进行科研和开发,因为在陶瓷艺术中,任何材料、釉料上的突破,都会推动陶瓷设计和装饰的创新;陶瓷设计数字化工作室需配置学生电脑、多功能一体机、多媒体教学设备、三维扫描仪等设施,配置平面、三维设计软件及数据管理软件,满足数字化教学与设计训练的需要;陶瓷作品展示室主要是展示教学示范作品及优秀学生作品,供学生观摩和学习;陶瓷教学实践基地建立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实训,使学生在具体而真实的工作过程中,了解和学习泥料、釉料、烧制等工艺的每一个环节,尽量减少对现成材料和工艺制作的心理依赖。
工作室制教学平台的搭建,使陶瓷艺术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很好的融合为一体。通过工作室制教学,培养学生陶瓷工艺基础知识、技术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特别是能突出培养学生将设计构思具体化,最终转化为现实产品过程的实施能力。所以,工作室制的教学体制是陶瓷艺术教学改革的基础。
二、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教学团队
以“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突破现有体制,构建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专业教研室为载体,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团结合作的专业教学团队。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现有的陶瓷艺术教育师资队伍中,六人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其中四人具有专业院校陶瓷艺术专业背景,有省内最集中而且最强的陶瓷专业素质和教学科研队伍。但陶瓷艺术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仅仅以在校教师的力量还远远不够,学校还应该邀请贵州当地优秀陶瓷艺术大师和民间艺人来校讲课,传授他们精湛的技术技艺,打造贵州民族大学的民族和区域特点。并且针对专兼职教师的不同背景和特长,设立合理的职教能力提升机制,促使教师发挥各自的长处和优势,给予学生全方面的影响和教育。在陶瓷艺术大师和民间艺人教学的过程中,专业教师还应对他们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整理,使之上升为理论知识,记录保存下来。现在很多院校的陶瓷艺术设计课程都采用这种“双师型”进行教学,甚至还邀请国外或国内陶瓷产区的优秀陶艺家或民间艺人进行讲学和示范,弥补了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的问题,也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我国传统陶瓷艺术和国际现代陶瓷艺术的全面再认识。
三、建立合理的课程配置
目前在高等学院陶瓷艺术设计教育中,我们都是依据几千年陶瓷制作的经验,以理性的方式予以总结和分析,然后填鸭式地教授给学生。总的来说,是以技术理性为根基。因此,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欠佳,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所以,必须对现有的课程配置进行调整。首先,结合国际陶瓷艺术发展趋势和社会对陶瓷产品的需求,开设多元化的新学科,如装置陶瓷艺术、环境空间陶瓷艺术、陶瓷旅游产品开发、现代陶瓷艺术等,提高陶瓷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其次,根据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兄弟院校的教学经验,立足贵州民族民间陶瓷艺术历史和现状,制定适合贵州陶瓷行业发展需求的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突出地域特点。例如开设贵州本土陶瓷(平塘牙舟陶、威宁白陶、织金沙陶等)研究和开发方面的课程。这样,陶瓷教育才能推动和促进贵州陶瓷产业的发展,提升特色专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再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同时在传统教育内容中加大创新实验课程的开设,如新彩装饰等课程。也可以将作品的形式、内容、题材、手法做新的引导,开拓其专业课程的表现力。并且,加强对部分薄弱环节,如釉的配置、胚体的烧成等方面的教学。最后,在课程的安排上,由于陶瓷艺术工艺上的特殊性,现有阶段式的教学使学生很难快速进入创作状态,因此,应该把相关课程设置成一个系列进行循环教学。这样,学生的基础才会扎实,工艺和制作经验也才能得到提高,创作也才能得心应手。
四、校企共建,加强学校与市场的联系
谈教育就该谈市场,了解教育或更好的发展教育必须重视对市场的了解和把握,使我们培养的人才能在社会建设中发展有效的作用。而教学与市场脱节是目前陶瓷艺术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在课堂上,我们侧重于传授给学生更多的是技巧和工艺,忽略了市场意识的培养,学生由于对市场概念的缺乏,在课堂学习中显得比较盲目,要么一味模仿,要么追求自我,做出的作品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解决上述问题可采取以下教学措施:一是学校支持特色专业与企业对接合作,通过对本地经济项目的开发和实施,把真实的设计任务引入教学,并将由此衍生的学术成果投入商业运用,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和模仿性设计转化为开放性的、动态的过程性学习和创造性设计。这是陶瓷艺术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关键。这种合作充分利用和开发企业拥有的教育资源和信息资源,确保特色专业与产业的零距离接触,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解决了企业的实际问题,推动当地陶瓷产业的良性发展。二是组织学生到市场、到陶瓷产区、到博物馆等地进行考察调研,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陶瓷文化的氛围,了解陶瓷的历史,了解陶瓷的生产过程,了解陶瓷产品市场的需求,这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种实践性教学的重视有助于消除现有教学中存在的脱离生活、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弊端。
陶瓷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古老文化,曾辉煌灿烂。目前,陶瓷产业的市场日趋衰落,陶瓷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推广和普及工作做的却远远不够。特别是贵州陶瓷产业的发展正面临困境。学校是培养陶瓷艺术设计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培养的人才将直接影响到贵州陶瓷行业的发展。因此,培养一批真正具有专业素质的陶瓷艺术创作人才迫在眉睫,所以陶瓷艺术设计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特别是民族院校还肩负着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重任,因此贵州民族大学的陶瓷艺术课程教育应立足于贵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基础,以贵州民族大学的办学定位精神为依托,结合当下时代特征,为贵州特色文化产业培育和输送人才,为当地的陶瓷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秦锡麟、金文伟.现代陶瓷教育比较——中、日、美陶瓷艺术教育比较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8.
[2]黄振伟.地域文化特色与现代陶艺教学[J].美术大观 2009(8).
篇8
无论是坊间盛传的泽熙或有特别通道,能够以更快的速度逃离跌停板;还是对公募基金为了报答当年泽熙从机构手中接盘重庆啤酒,此次投桃报李的猜测,这些无疑都违背了证券市场公平公正的原则,特别基金用基民的辛苦钱来“送礼”给私募,让基民难以接受,网络上已有人呼吁要求“监管部门彻查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的情况。”
机构接盘浮亏上千万
受塑化剂事件影响,上周五复牌的酒鬼酒不出意料地一字跌停。全天交易总额仅为5312万元,换手率0.55%,截至收盘,跌停板上的封单仍有8756万股,约37.5亿元,当日该股市值蒸发15.47亿元。
诡异的一幕出现在上午9点41分,有一笔1万手的买单突然成交,成交金额4282万元。谁会贸然在第一个跌停板上大手笔买入酒鬼酒?要知道,在众多基金刚刚的最新估值调整报告中,他们对酒鬼酒的合理估值仅为38元多,以接近43元的价格买入酒鬼酒无异于主动找套。
深交所盘后龙虎榜显示,当日鬼酒鬼共计成交124万股,成交金额5312万元。国泰君安交易单元(390426)、国泰君安上海打浦路营业部分列卖出金额最大的前两位,分别卖出4586.45万、432.49万元。而在买入金额最大的席位中,机构专用席位以4282万元排在首位。
不难看出,机构席位接盘的正是这1万手突然成交的买单。而卖出方金额最大的两个席位国泰君安交易单元(390426)和国泰君安上海打浦路营业部均是业内盛传的私募一哥徐翔旗下泽熙的大本营。
本周前两个交易日,酒鬼酒继续开盘即跌停,但机构已没有再继续买入了。同样,国泰君安交易单元(390426)、国泰君安上海打浦路营业部的卖出金额也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仅仅是后者在此期间买入了1.77万元。
按酒鬼酒28日收盘价31.22元计算,23日买入100万股的机构目前账面浮亏高达1160万元。
接盘只为拯救泽熙?
不难看出,能在第一个跌停板就卖出酒鬼酒的国泰君安交易单元(390426)和国泰君安上海打浦路营业部无疑是十分幸运的。但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席位都是业内盛传的泽熙常用的席位。
一位长期跟踪交易席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几个席位在泽熙操盘过的国电清新、德豪润达等多只股票上都出现过,可以断定这就是泽熙的席位。除此之外,中信证券上海浦东大道营业部也是他的席位。”
酒鬼酒今年三季报显示,泽熙瑞金1号在三季度新进313.41万股。这期间酒鬼酒的股价最高58.99元,最低46.50元,按52.74元的均价计算,泽熙用耗资1.65亿元。虽然此次泽熙或许顺利的在第一个跌停顺利逃出100多万股,但由于剩余数量仍可观,因此损失仍然不少。
篇9
关键词:角色;动画设计;表演;核心;主要形式
1 动画设计中角色表演的核心
在动画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角色表演,而角色表演中的节奏则是最需要把握的内容。音乐的规律性的交替运动、拍点组合、轻重缓急、紧凑或松散,这一切都构成了角色表演的生命体现。节奏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如果没有节奏,那么表演就失去了生命。在动画角色中亦需要从角色的动作幅度、动作时间变化进行调节,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节奏的快慢可以有效地体现出动画角色的模拟水平,表演需要强烈的表演张力,它源于生活,又要体现出比生活夸张的一面,出于生活体验,又不完全等同于生活体验。表演具有较强的想象力,但是要保持夸张适度。动画角色的做、打、念、舞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调整,他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要将内心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体现戏剧动作的刚柔并济,虚实结合。
例如,在戏剧《三姐妹》中,有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是一个神色冷峻的扳道员,他在剧中没有一句台词,每次都只是重复相同的动作。在不同的剧情中,通过节奏的变化赋予扳道员不同的生活质感,更是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知识分子在沙俄时代的苦闷追求。
2 烘托角色的主要形式
2.1 形体动作
形体动作就是除了面部表情以外的人的其他动作,其中包括人的躯干、头部、颈部等多个部位的动作。形体动作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无论是行走、仰望还是摆臂,这样的动作在动画制作过程中,都是参考各种生活中的形体动作去完成的,只不过会将生活中的形体动作更加简化罢了。用概括的线条去描绘一个特定目标,这样目标下的动作可以表现出多种信息,如行走。行走的方式有很多,不同的行走方式可以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状况,一个角色低着头,弯着腰,缓慢地走,就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年龄和心情。心理因素、性格特征,如果真正地通过动画来表现,就需要一个外部动作、语言的支撑。想要充分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没有性格化、内在化的加工,必然会使角色毫无特色。所以,人物性格的创建,就需要着重把握人物的内在思想,同时为内心活动设计巧妙生动的外部行动。只有内心活动、外部动作做到统一,才能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2.2 表情动作
所谓表情就是通过面部的变化来体现一定的情感,这也是喜怒哀乐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在以往的二维动画表现中,很难丰富、细腻地表达出相应的效果,但是随着三维技术的诞生,动画表情甚至可以媲美影视作品中的人物表情,无论是眼神还是笑容都能呈现出无所不能的魅力。通过表情的变化,体现角色的内心活动,进一步传递角色的思维过程,这也是动画需要表现个性的途径所在。尤其是角色的眼睛,它能直接地体现角色的心理活动。眼睛作为心灵的窗户,在特定的剧情中,暧昧、烦闷等情绪都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直接地表现出来。
2.3 语言动作
动画角色所说出来的语言,如果制作者没有对角色的台词进行深刻推敲,那么其所说的内容必然索然无味。即使语言明晰,声音明亮,有抑扬顿挫的处理,也缺乏思维内在性。所以,语言的内部技巧是烘托整个人物的基础,也是烘托整个情节的基础。
语言动作的出现可以更加丰富影片的效果,语言作为台词,它是角色内心活动的写照,同时也能够充分地影响到其他角色的情感。语言是角色与观众沟通的桥梁,在动画影片中角色的语言作用不容忽视,它在推动情节发展、刻画角色形象和渲染氛围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在《三姐妹》播放临近尾声之时,场景是三姐妹在车站依偎着,看着远去的列车,车厢忽明忽暗的灯火使得她们脸上的泪光若隐若现,然后伊丽娜那段经典的台词照应在我们心中:“我一直那么梦想着爱情,从老早我就日夜地梦想着它了。然而,我的心就像一架贵重的钢琴把钥匙丢了似的,所以就要永远锁着了。”这段台词,不仅刻画了伊丽娜的形象,在剧终之时,我们会发现这是三姐妹一生的映衬。在这样的生活中,梦想一点点被践踏,最终看着它离自己越来越远。这种语言是任何肢体动作都不能代替,任何动画场景都不能代替的。只有当这段话生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才如同被浇了一盆冷水一样,深刻地体会到三姐妹内心的悲哀。然后我们就看着动画上三姐妹就那么站着,像身后笔直的白桦树,她们遥望远方,眼神坚定,充满希望。
2.4 外部形象
动画人物,其实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人物缩影,我们每天过着普通的生活,在具体的动画表现中,这些就成了有趣的故事。但是具体将这些人物刻画进动画当中时,就不能是简凡的人和事,需要有内涵和意义。深刻地揭示背后的含义和潜在意识。动画创作不仅可以有效地让我们感受到这样的意识潜流,同样还会让我们通过这些人物角色的性格和命运,挖掘到更深层次的哲理。
在进行动画角色描写时,不容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物及其语言。人物、语言不仅在推动情节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有着一定的象征意义,引人深思。在《三姐妹》这个故事中,有一个让我们难以挪开视线的形象,就是三姐妹家中的娜塔莎,她第一次出现在这个家庭里,就以粉红色连衣裙、绿色束腰带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并引起了奥尔加的恐慌。那么这个形象何以让人恐慌呢?因为,这里的绿腰带不仅象征着低俗和不相配,同时也是娜塔莎丑恶、可怕的形象代表,这样一个与三姐妹家庭格格不入的人,突然进入到了她们的家里,让敏感的奥尔加感到恐惧。这种恐惧不是单单对娜塔莎的恐惧,而是对娜塔莎所代表的低俗、丑恶世界的恐惧。在娜塔莎成功占领了三姐妹家庭一家之主的地位后,她没有忘记当年因自己所系的一条绿腰带而有过的耻辱和报复心。这个时候,她已然是有权有势,可以有绝对的地位去教育三姐妹。所以,她会对伊丽娜说:“亲爱的,这条腰带你束着完全不相称……这样不美观……你最好换一条浅色的。”这些话的言下之意,就是让伊丽娜换一条浅色的绿腰带,以此来作为娜塔莎对这个家庭里人物的报复,这曾经是第一幕戏里娜塔莎被人轻视的标志。
着重把握人物对生活的看法,通过衣着、语言、行为,最终让这些结合在具体的情节之中,使观众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无论是在戏剧作品还是在动画表现中,突出人物的个性、外貌特点,对于动画角色设计会有很大的帮助。
3 结语
在制作动画影片的时候,我们要有双重思维。一方面,要有制作普通影片的思维,去推动情节的发展,完成对人物的塑造;另一方面,需要有制作动画的思维,思考如何去表现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在这样的表现技巧中,进一步挖掘动画创作的内涵,提升动画的审美性、艺术性。
参考文献:
[1] 王永虎.动画设计中角色表演的艺术表现性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6):153-155.
篇10
关键词:研究型中医院;特色诊疗技术;信息系统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4.04.002
中图分类号:R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4-0003-02
研究型医院的主旨是强调质量建设和内涵发展,核心要求是通过临床医学科技创新持续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基本方法是临床与科研有机融合的转化医学,价值追求是为人类健康作更大贡献。
根据国家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十六部委《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科发社字〔2007〕77号)的精神,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以下简称“曙光医院”)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创建研究型中医院的战略规划[1]。根据研究型中医院的建设目标,我们进一步提出可借助挂靠于曙光医院的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特色诊疗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特色诊疗技术研究所”)的工作基础,依靠院内其他临床及科研部门的力量,创建一个研究型中医院特色诊疗技术挖掘保护平台,以挖掘和保护散在民间的、濒临失传的、确有疗效的中医药特色技术及单方验方等,并选择性地进行开发推广。
1 研究型中医院特色诊疗技术挖掘保护平台建设意义
首先,从研究型中医院的建设方面来看,建立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挖掘保护平台有利于突出研究型中医院的中医特色。原汁原味的传统中医药是中医创新的基础,挖掘、整理、保护和研究传统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将有利于促进研究型中医院对中医药学的创新性继承与发展,深化中医药特色优势,扩大其服务领域,体现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理念。
其次,从整个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大方面来说,研究型中医院特色诊疗技术挖掘保护平台的建立也将有利于推动中医药的继承与发展。目前科研型的中医人才较多,而传统中医功底深厚、能完整传承中医理论和技能的青年中医人才相对较少。长此以往,将给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带来很大困难。因此,通过建立特色诊疗技术挖掘保护平台,可培养一批人才,促进中医药学的传承与发扬,继而改善传统型中医后继乏人的现状。
2 研究型中医院特色诊疗技术挖掘保护平台建设目标
根据研究型中医院“中医特色明显、体制新颖、国内领先”等建设目标的要求,我们为研究型中医院特色诊疗技术挖掘保护平台的建设确立了四大目标。
2.1 保持国内领先,形成品牌,成为示范
目前,在中医院内建立特色诊疗技术挖掘保护平台尚属创新举措,要求该平台的建设能引领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挖掘保护工作,形成品牌,在全国产生影响,并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成为示范点,为其走向国际打下坚实基础。
2.2 形成一支坚实队伍,培养一批骨干人才
特色诊疗技术的挖掘保护工作相对较为艰难困苦,需要深入民间走访调查、制定标准进行筛选评价、与民间人士沟通协调等,但近期收益可能与工作量不成正比。若缺乏对中医药学真挚的热爱之情,难有毅力坚持。所以,在研究型中医院特色诊疗技术挖掘保护平台的建设过程中,要求培养一支骨干队伍,有志于中医药学的继承与发展,致力于特色诊疗技术的挖掘保护,最终形成中医特色鲜明、研究方向明确的专家梯队。
2.3 以科研为主导,产出重大科研成果
中医药学的科学研究有别于现代其他自然科学,在注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医药学的同时,更应注重追本溯源型的经验挖掘、保护、总结和利用。建设研究型中医院特色诊疗技术挖掘保护平台,是根据中医药学特色,另辟蹊径进行科研工作,同时也要求为中医药学科研人员提供新思路,产出重大科研成果。
2.4 以临床为目的,实现优秀成果转化
医学以临床疗效为最终目的。研究型中医院特色诊疗技术挖掘保护平台的建设,其最终目标也是要求挖掘一些疗效显著的中医特色技术或方药,在临床推广运用,以补充或改进特殊病种的治疗方法。
3 研究型中医院的建设以传承弘扬中医特色为使命
近年来,围绕传承弘扬中医特色的主题,曙光医院已采取多项举措,如原创性地设计创建传统中医诊疗中心、构建海派中医文化的学术交流中心、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教学与科研机构等。
特色诊疗技术研究所正是基于上述背景下成立发展起来的,是曙光医院坚持“以传承弘扬中医特色为使命,构建现代化研究型中医院”过程中的产物。该所自成立以来,始终以《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关于“以坚持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为核心的内涵建设”精神为指导,在系统整理和评价中医(民间)特色诊疗手段及研发中医诊疗专用仪器设备、针刺麻醉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上海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的总结研究、系统整理和评价中医“治未病”服务保健技术方法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在曙光医院推广应用的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方法包括小针刀技术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粘连疼痛、单穴深刺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膏摩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丹参桃仁涂膜剂治疗肥厚性瘢痕、药棒经穴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划痕法治疗酒糟鼻等20余项;自主研发的仪器有儿科外用敷贴仪、防火艾灸器、孙氏艾灸盒等,其中孙氏艾灸盒是从民间挖掘而来,经改进后于2012年由该所监制生产推广。目前,该所已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特色技术和方药筛选评价中心临床评价基地”牵头挂靠单位。
遵循研究型中医院的建设始终以传承弘扬中医特色为使命的宗旨,我们充分借助特色诊疗技术研究所的相关工作基础,建立研究型中医院特色诊疗技术挖掘保护平台,以进一步推动曙光医院研究型中医院在继承弘扬中医特色方面的建设。
挖掘、整理和保护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一直以来受到国家的重视。上海地区的特色诊疗技术挖掘保护工作由上海曙光中医药研究发展基金会、特色诊疗技术研究所、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民间传统诊疗技术与验方整理分会共同开展推动。自2009年发起“我为上海中医药发展献一技”活动以来,至今已搜集到100余项民间特色技术,举办过5次专家评审会,共有73项技术接受专家评审,较为优秀的18项民间技术已于2012年10月被上海中医药传承与发展办公室立项,与上海市12家医院对接进入临床验证。此外,2008年,由曙光医院牵头对上海浦东新区名医名方进行挖掘整理,于2010年10月编撰出版了《上海浦东名医名方集萃》。2012年11月,曙光医院举办以“民间特色诊疗技术及验方研讨”为主题的曙光国际论坛,150余位国内外中医药专家学者、民间医药技术的传承人和政府官员汇聚一堂,为中国及世界民间医药的发展提供创新思路[2]。总之,上海地区的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挖掘保护工作已受到广泛关注。
挖掘抢救濒临失传的、确有疗效的中医特色技术与方药,以发扬光大、造福百姓,正符合研究型中医院“以人为本”、“中医特色”这两项基本内容的建设,故将该项工作纳入研究型中医院建设范围之内,建立特色诊疗技术挖掘保护平台,为具有中医药一技之长者提供展示机会,也为曙光医院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拓宽思路提供更多学习及研究的机会。
4 小结
借研究型中医院的建设契机,以特色诊疗技术研究所为基础,依靠曙光医院临床及科研部门的力量,建立一个研究型中医院特色诊疗技术挖掘保护平台,将有利于研究型中医院的建设,是医院注重中医药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深刻体现,符合研究型中医院以弘扬中医特色为使命,集继承、创新、现代化于一体的办院方向的特征。该平台的建立也将有利于推动整个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这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项责任,具有远期利益。我们今后还将进一步探讨研究型中医院特色诊疗技术挖掘保护平台建设规划、初步实践及难点问题等,以更好地充实和完善平台建设。
参考文献:
[1] 沈远东.创建研究型中医医院的理论思考与初步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8):569-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