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设计理念范文

时间:2023-04-09 00:43: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空间设计理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空间设计理念

篇1

随着时代与科技进步,现代纪念性空间应该有多样的主题,其设计也应更加人性化。国内的凡拓数字集团于2010年首创了国内互动式动态百景图数字长卷———广州国家档案馆多媒体展厅,而在国外,以美国为例最早的“数字博物馆”可以追溯到1990年。[3]这其中,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不仅很好地节约了土地资源,更带给参观者视觉冲击与互动式体验。如今,屏幕体验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未来的纪念性空间也逐渐会趋向科技化和人性化的屏幕及数字虚拟体验式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强调自然、人机之间的互动。[4]当承载记忆的载体不再是展板、展柜这样的真实物体,纪念性空间设计的理念就彻底改变了。虚拟现实技术会将视觉场景、触感、声音与文字内容的超4D感受随着体验者的游览进程适时激发,实现身临其境的超逼真感受。

2记忆的元素在纪念性空间设计中的提取与运用

以人的心理体验为空间参照,运用提炼空间记忆元素的设计手法及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探讨纪念性空间的设计,以再现珍贵的自然美景、唤醒人们的环境意识和保留关于美好地球的集体记忆。以濒危海景为例,主要有两方面:(1)知觉的重建。提取关于难忘美景中的记忆元素,像和煦的海风、细软的沙滩、碧蓝的海水、略带咸味的空气等,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场景设备再现流动的空气感与气味、温和柔软的质地与触感、绚丽的视觉色彩等知觉,将其融入纪念性空间设计的细节。游览其中,不再是静态的文字图像与宣传册,而是步移景异的奇妙、触控游览的欢沁之享和超逼真的视听触盛宴,真切感受记忆的温暖和美好。(2)情景的再现。遵循“触景生情、睹物思人”的理念,透过记忆中经典美景与视角的再现,配合触控游览的远近视角与环境氛围,将视距、视角、场景声音与场地不同要素的触觉、色彩、温度、湿度和气味适时的激发与呈现,向游人复原逼真的完整情景。游览其中,脚下不再是大理石地面的冰冷,耳畔也不再是窸窣的脚步和议论声,而是唤醒关于曾经美丽干净地球的集体记忆与共鸣。

3构建纪念性空间的设计理念与方法

通过社会调查、现场观察、对比分析以纪念馆为主的传统纪念性空间我们可以得知:参观者往往目的性不强或太过被动,缺乏自主选择。其原因在于传统的纪念性空间多以展板、展架和简单模拟场景的设计手法,并无逼真的游览体验来激发主动性,而未来的设计主要应包括三方面理念:(1)“一比一”还原。纪念性空间在观感上应该给参观者以美的享受,而影像模型及内部陈设应该最大程度接近实物尺度、造型、材料、质感、色彩等,力求逼真生动,并结合视距远近角度转变真实地呈现变化,实现“一比一”还原。同时,通过前期收集环境样本和游人样板的综合参数并考虑真实场景与虚拟场景的差异,对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以及触觉的各项参数进行分析,并最终利用场景装置和交互设计界面加以虚拟实践,来还原参观者印象深刻的感官体验。如在照明设计时注重“取其自然”,注意南北向不同季节光照的冷暖、位置、阴影变化,通过虚拟照明系统引导光线的合理分布。(2)自主的引导与认知。进入未来的纪念性空间,只要点击触控装置到想要浏览的区域,就能探索那些人间仙境的任何一个神秘角落。同时,设计造型新颖奇特的体验装置来吸引参观者,如“可触摸的文物”“动态的消失美景”“可闻到的花香”等,增加游人的自主认知与引导。关于引导与认知,也可参考《又见平遥》实景演绎的设计思路———整个场景突破传统博物馆以文物再现历史的方法,使文物动起来,而文字编成故事通过表演者演绎出来,随着情节的变换观众跟随演员体验不同的场景,丰富游人认知的途径。(3)注重自然文化内涵和环境为本的理念。未来纪念性空间的设计不仅在场景与技术上具有开创性,也要注重自然文化内涵和环境为本的理念,因为倡导环境意识才是回顾美景的真正目的。所以,在设计中加入与自然美景相关的民间传说、形成原因、存在时间以及消失的原因及时间,激发参观者对于自然美景的情感追求并由衷的产生强烈的环境意识,进而创造参观者的精神生活家园。

4结语

篇2

现代商业空间发展趋势越来越以综合性、多功能性、以人为本的概念趋势发展,以人为本的趋向越来越明显,这就为商业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一的物质消费已经不能满足多元化以及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我们应该更重视令人身心舒适的环境设计,用美的、功能性的设计语言来创造现代商业展示空间。虽然各大商业空间的外表设计都是非常漂亮的,但仅此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更深层次的研究与探索,通过对现有的设计理念和要求的更深层次探索,打造一个“个性化”商业空间是本文的主要出发点。

关键词:商业空间;功能;个性化

(一)、商业空间设计个性化的含义

展示艺术是将科学和艺术融合为一体,并利用传统的或现代的手段对展示环境进行系统的策划、创意、设计及实施的过程。通过优化展位设计效果,吸引消费者的目光;突出展位特色来体现企业品牌和企业形象,“个性化”的展位设计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搭建经济的展台、能让不同风格、适合不同人群的商品有其展现自己价值的舞台降低成本,进而提高商业展示成果的经济效益。

现代设计是科学与技术、技术与人性的结合,科技带给设计以坚实的结构和良好的功能,而艺术和人性使设计赋予美感,充满情趣和活力。由现代设计的概念可以看出现代设计恪守“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情怀。

“人性化”的设计角度也正体现了“个性化”设计的主要出发点。目前,设计无论在功能或者形式上都出现了多元化的态势,新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美丽的外观也让人们在使用产品的同时感受到了美,满足了现代人追求高品质精神生活的需要。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们生活的各方面都是以改善自身的需要作为主要内容,现代设计对于“人性化”的体现也触及到人们的生活的各个方面。“人性化”设计的目的和核心是“关爱人、发展人”,同时,“人性化”的内涵不会随着时间、空间、地域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但“人性化”的表现是具体的,受时间、空间的转变而变化,所以必须与具体的外部环境相联系。目前,“人性化”设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回归自然的人性化设计情怀,在生活中尽量地选择自然的材质作为设计素材。现代家庭装饰设计中,把人与自然结合的设计思维受到现代都市人的广泛青睐。(2)体现人体工程学原理,以人体的生理结构出发的空间设计。如城市中随处可见的电动扶梯、舒适的家居布置、使用方便的家用电器等等。同时也把少数弱势群体列入到设计的行列中,残疾人坡道、盲道、老年人专用通道等使得整个社会感受到“人性化”的关怀。(3)以人的精神享受为主旨的环境保护、和以人文资源保护与文化继承为目标的设计。

传统单一的物质消费已经不能满足多元化以及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文化、娱乐、交往和健身这些精神消费已经成为时尚,现在社会,商业环境更加多样化,消费者的要求也越来越讲究个性化,但是“人”是基本的。购物行为已不仅仅是生活必需品的补充过程,还成为社会关系相互作用、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我们应该更重视令人身心舒适的环境设计、用美的、功能性的设计语言力求在完善其功能性的同时,体现出其代表性,独特性,文化性等个性化主题。在功能的分区、平面的布局、装饰手法、设计风格等方面设计思路也做出相应的改变,体现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和商业设计的个性化概念。

(二)、商业展示空间的个性化设计与实用性考虑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日益明显,中国发展逐渐与世界接轨,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与世界接触越发紧密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80、90后新生力量的壮大,年轻人成为了现在社会的高消费主流,年轻人总是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与渴望,想去亲身感受和体验,年轻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是最快的。现在的社会,商业环境更加多样化,消费者的要求也越来越讲究个性化,但是“人”是基本的,我们应该更重视令人身心舒适的环境设计,用美的、功能性的设计语言来创造现代商业展示空间。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又满足了顾客的精神需求。个性化设计更符合时代与年轻人的口味。

现代商业展示空间设计是以增强商业空间环境的购物与心理需要的设计为最高目的。在发挥现有的物质条件下,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同时,求实现并创作出巨大的精神价值,将普遍商业展示设计的操作手法多样化,增强商业展示行为的丰富性,提高商业展示成果的经济效益,突破现有的展示体制框架结构,打造一个有个性化商场环境将各种各样极具个性、创意能领导时尚的各类商品聚集在一起以展示出来供客人选择的一个平台,一改过去枯燥乏味、呆板单一的商店形象,成为多功能个性化经营场所。商业空间设计要具有独特的个性风格,缺少个性的空间设计没有生命力于艺术感染力。无论在设计构思阶段,还是在设计深入的过程中,只有加以创新和巧妙的构思,才会赋予商业空间设计以勃勃生机。

现代商业展示应该丢掉以前的单一的展示产品的做法,应是个完整的人性化空间,它应具备几个展示空间是:商品空间设计,如柜台设计、橱窗设计、货架设计、平台等;第二是服务空间;第三是顾客空间。在整个展示空间中调动一切可能配合的因素,在造型设计上做到有特色,在色彩、照明、装饰手法上别出心裁,在布置方式上将展示陈列生活化、人性化、现场化,在参观方式上提倡观众动手操作体验,积极参加活动形成互动,还可以在展区内设立招待厅,休息室或赠送小礼品,发送宣传手册等灵活多样的服务,使整个展示空间和过程完整,给人感觉不是在看商品展出而是作为一种享受,使视觉与感觉相融合。

篇3

哲学思想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指导作用

哲学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有形式,是自然科学、社会学和思维意识的概括和总结,对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启发和指导的作用。唯物主义强调思想应源于生产实践,指导并高于生产实践。而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就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更为人性、合理、科学和系统的设计方法,使之满足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和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立足我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实际情况,从本质上体现生态、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等现代设计理念。

哲学的本质特点是思考深层问题,其思维方法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主动地把握事物的变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城市公共空间是围绕人这一主体,依托自然环境,以社会经济和社会活动为基础,有序运转的一个整体。设计的实用性和目的性决定了它的客观内容,要求设计不仅要进行充分的实地勘察、调研和分析等实质性工作,还务必遵循客观规律,建立严谨、科学、理性的设计系统。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最重要的是处理好人与空间其他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使之有机融合,既要充分实现空间的使用功能,又要注重城市已有的基本格局、文化传承和未来发展的能动性,还要体现城市的性格和形象,符合公众的审美,以实现人与城市空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完美和谐这一最终设计追求。

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对事物的认识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法则和意图理念是必定要通过种种客观本文由收集整理存在的形式来实现的,要使这些外在表象具有更深刻的思想内容,就应该从更为理性的角度来思考解决问题,正确运用哲学观点能引导我们跳出以往设计过度强调设计感和艺术性的感性思维模式。这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应用来进行分析和探讨。

哲学方法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是对立与统一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构成本质。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其认为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是各要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由对立面之间的斗争产生动力,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也就是说矛盾的根本即对立统一。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从对立中把握统一、从统一中把握对立的思维方法,从而解决问题,使事物间的矛盾良性发展。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公共空间的功能性与艺术性之间的矛盾、公共空间新的规划与旧有布局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时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以及地方性与城市发展的开放性之间的矛盾等问题是设计规划的构成本质,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设计工作的时候,对这些本质问题和矛盾,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以求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满足城市规划和发展的整体要求,保护地方特色和文化传承,建立更为科学有序的人性化城市公共环境。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是将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人类社会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的建设艺术,其中体现的物质实体和精神表达、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内在的使用功能和外在的表现形式、设计形式法则中的自然美与秩序美等,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我们需要从这些对立的差异面中寻找它们的联系和契合点,进行有效的利用,从而化解矛盾,使之从对立走向统一,达到“和”的境界。运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规律,在设计中针对事物矛盾相反相成的特性,因势利导,去制造矛盾和对立的抑扬关系,使设计更具突破性和创造性,达到人与环境的协调统一。

一方面,矛盾既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矛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即使是相同的事物,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所表现出来的矛盾要点与最终的统一目标也会各不相同;因此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矛盾和统一,一切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个性和共性共存的辩证统一关系。就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规划而言,功能与形式上的统一是普遍的设计原理,而每个具体的设计实践又都具有各自的特殊性,设计中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依据不同城市的客观环境与设计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构思和规划。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经济的迅猛发展、不同文化的频繁交流,使城市开放性发展的需求日趋迫切,也对我国的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提出了更为多元化、国际化的要求。而太过迅速和急切的发展,直接导致出现了大量不顾实际的客观条件、功能需要和经济能力的设计,盲目攀比、模仿甚至抄袭的作品比比皆是,“教条化”与“程式化”设计泛滥。尤其在一些中小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往往作为“面子”工程出现,设计形式单一、重复,缺乏自身的地域特点和文化底蕴,甚至超出公共空间的功能和需求限度,从而造成各种资源的无谓浪费。这些都是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深入研究地方的环境特点、人文特色以及实际需求,设计没有针对性造成的后果。

另一方面,矛盾的特殊性还表现为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统一。这要求我们在设计实践中抓住重心,有主有次,主次结合,不仅要具备较强逻辑分析能力,还要有科学系统的设计发展观。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所包含的内容和信息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如此繁杂而庞大的设计工程必须进行有序的排列组织,确定设计的主要思路和目的,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归纳整合,围绕主导思想提取可用元素,否则必将导致设计主题在传达上的模糊,也必然会出现由于设计元素的杂乱无章而导致的视觉混乱。而我国在城市设计方面,设计师单纯追求形式构图,对人的行为心理和行为需要不进行深入研究,对人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不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仅为观赏不为参与的设计也普遍存在。还有一些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整体观念缺失,使建筑与外空间规划各自为政、互不关照,主次颠倒;过分强调建筑单体的表现力,把设计重点放在建筑或者构筑物的外在形式上,忽略公共空间本身的存在意义,使空间沦为实体的附属品,导致其使用功能不明确,空间主题与设计目的出现偏差。

针对我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和设计师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力图寻找最有效,也最贴合我国国情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和实际矛盾。综合众多的观点和看法,普遍认为只有从分析不同地区的特殊性入手,明确公共空间的具体定位和规模,强调空间的个性化和内涵的体现,才能推动我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良性发展,使其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民,实现人性化设计。加强对环境生态、人的心理及行为模式的研究,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具体城市的综合情况,才能确立一个完善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研究框架,同时建立一个完整系统的信息资料库,也具有非常积极的社会意义。

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主体。唯物辩证法强调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任何事物、现象都不能孤立存在,相互间都会存在不同的关联,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全面的观点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反对孤立、片面或以偏概全的观点和思维方法,深入认识和把握事物本质间的必然联系。在中国,设计的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命题,力在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它实际上反映的就是人与自然最本质的关联。当然,现在提倡的“人性化设计”,具有更广泛和深刻的内涵,即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各种需求以及与人相关的不同要素,将人放在更为重要的地位上。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型的应用学科,强调实用性和社会效应,它涉及的学科包括自然环境、科学技术、历史人文、艺术设计、政治经济、建筑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广泛领域,由此不难看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不仅承载着巨大的信息量还具有强大的包容性。随着网络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更是时刻感觉到世界是一种“关系的存在”,正如某些宣传词所强调的“沟通无处不在”。因此,设计师一定要有全局观,不能仅仅局限在某个局部看问题,而应将设计看作人与世界建立起来的某种关系而对其进行整体上的把握,“中西结合”、“古为今用”这些观点所体现的也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结合,而是思想领域的交流与联系。设计是从使用目的与形式表现的统一中取得自身的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那些忽视根本单纯追求形式表现的做法,是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最完美的设计不是刻意的标新立异,强调所谓的艺术性,而是把人与环境自然而然地联系在一起,使二者相互交融,混然一体。

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构成形式上来分析,城市空间建设的每一个部分、每一个细节之间,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设计师应从设计作品的内部与外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诸多联系中综合地把握设计对象,这样的城市公共空间就会像高度统一的生物体那样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关键。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具有物质性和具体形式的客观活动。只有我们正确地理论联系实践,将客观实际与社会发展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合理规划,才能够真正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日渐提高,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追求使民众对公共空间(下转256页)( 上接211页)提出了更高的审美与评价标准;而经济与对外交流的发展,也使更多的城市规划将公共空间列为设计重点,视其为展示城市文明与经济技术的窗口。尤其是近些年,为配合城市的扩张和发展,许多地方都出现了大规模的拆、改、建,市民广场、开放型公园作为服务民众的城市配套设施也大量出现,作为空间的使用者,民众考虑更多的是这些公共空间使用起来是否便利、配套的服务设施是否完善等实际问题,他们往往对使用功能和城市文化有更为切实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公共空间设计提出的想法和建议也更具实用和参考价值,这些都是用实践经验和使用经验总结出来的宝贵财富。因此,公共空间设计应该更加重视人们的实际体验,尊重民众的意向,结合专家的分析和意见,总结经验,用先进的设计理念作为指导,建立合理有效的设计体系,针对我们现在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现状,进行经济合理、具有前瞻预见的创造性设计是极其重要的。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进行公共空间设计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既要体现城市的发展规划,又要符合大众的需要和审美。通过广泛调研,集思广益,就理论联系实际而言具有很多优点:首先不仅能调动民众的参与意识,体现城市规划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还能确立更为实际的设计标准和目标,增加公共空间的亲和力。其次,可以减少设计规划中的失误和遗漏,让设计决策更加全面具体。再次,还可以给大众提供一个合理合法的文化交流平台,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能,为设计与规划部门提供更多的合理化建议和创意,使空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

要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必须从客观条件与实际使用出发,真正深入到实践中去,才能使设计工作更加系统完善、可操作性更强,从而创造出独具魅力、耐人寻味的空间作品。

四是用发展的观点进行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规划。中国古代的《周易》和现代物理学都把变化看成自然界最为本质的现象。《周易》的“易”字,其基本含义就是改变,也就是发展的运动。唯物辩证法也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运动本身就是一种动态联系,联系和相互作用又是产生和推动运动的原因。生产和创新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各个时期的设计与审美需求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因而设计的内在精神与表现形式是没有固定模式的,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针对不同的人群,它的形态总是变化发展的。对传统元素和形式语言的简单模仿并

不能创造出真正的文化内涵,我们应该学会用发展的思维方法去发现不同文化中蕴涵着的智慧与情感,这些都是生动的、具有感染力的,是设计产生生命力的根源。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创意灵感来源于有准备的头脑和活跃的思想,结合的知识点越多,联系就越多,设计的创意点与发展空间也就越多。因此,单一的思维模式不仅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且也不适于设计这种创造性工作。设计思维要求将客观和主观、理性和感性、分析和归纳、抽象和具体、逻辑和创新等用辩证的方式方法进行综合运用,总结起来就是要用动态的、发展的观点来指导空间设计,而发展的观点在实际的设计应用中也应该一分为二的来看待。

一方面,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一定要从一个长期发展的角度来分析,既要考虑城市经济发展、面积扩张、人口增长、功能需求的复合性、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等客观情况的发展,又要考虑传统文化的延续、民俗的传承和艺术表现、审美观点的变化等意识形态的发展。

篇4

[关键词]博物馆 展示空间 生态美学 生态设计

[中图分类号]G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7-0087-01

引言

在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设计中,结合生态学和生态美学的理念,不仅可以使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加舒适、环保,同时使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设计更加符合生态美学标准,从而提高城市空间设计的美学品质,给参观者带去更自然、优美舒适的参观空间。

一、博物馆与生态设计

博物馆作为收藏、研究、展示,特别是作为文化教育机构于一体的现代形态的博物馆出现的比较晚。但是随着国内的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博物馆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把生态设计的理念融入到博物馆展示空间当中的专题性博物馆,目前在国内的规模还很小。但在上个世界90年代到本世纪初,国内也先后建立了一些生态博物馆,这些博物馆的建立为我们今后博物馆的生态设计奠定了基础。随着科技发展、新型材料的引入、全新生态理念的应用,博物馆的展示设计进入了全新的历史时代,也就是生态设计在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迅猛发展的时代,即生态博物馆的时代。

二、中国传统生态理念指导下的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传统室内设计思想始终保持着最初的基本形态和美学原则,并且不断改进、完善,逐步发展成中国传统室内设计体系。其中我国传统的哲学理论体系,如儒家和道家两大哲学体系,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发展的各个方面,其中也影响着建筑、绘画、园林领域,以及我们的传统生态美学、传统的生态理念。并且在现代室内设计当中,我们依然能深刻地领会这种传统生态理念的创作手法。

(一)苏州博物馆新馆――传统生态理念在现代博物馆设计中的应用

苏州博物馆是著名的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其设计风格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材料相结合,其建筑外观是苏州特有传统建筑的白色粉墙,具有很强的地域性风格。而现代感十足的玻璃材质屋顶与石材结合,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感,既古典又不失传统风格。从建筑的形式上看,整个空间以八角大厅为轴作为划分,大厅是按照传统的苏州建筑和中国建筑要素设计而来的。这也符合我们传统美学的审美要求。在博物馆的室内展示空间中,还穿插设计了一系列的园林景观,例如在通往地下的楼梯通道处,设置荷花水池供游客观赏,做到了移步换景的效果。这也体现出中国传统道家思想的生态哲学,提倡“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早在《园冶》中就提出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造园理论,从而创造出千变万化的中国古典园林。从造型的手法上来看,苏州博物馆新馆采用了大量的中式图形作为造型手段,如菱形、八角形、圆形等,运用了大量的木质材质,体现出回归自然、崇尚自然的传统生态理念。

(二)苏州博物馆新馆的深远意义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是传统美学指导下的一个经典之作,无论是从建筑形式、造型手法、还是空间的划分上,无处不体现着生态、创新的精神。自然景色无处不在,正是因为有自然的存在,才更加丰富了室内展示空间的内容。在当今混凝土高筑的城市里,我们也在渴望自然的景色和空间,现代室内设计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以史为鉴,回归自然、原生态的、传统的设计风格,似乎又被人们重视起来,我们对自然的渴望远远超越了设计的本身,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的任务也日益艰巨起来。

三、结语

通过对博物馆的发展过程、传统美学的研究以及结合实例的研究分析,我们从中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理念的继承和发扬。什么样的室内设计符合自然环境,什么样的建筑才适合,这都是我们在今后的设计中更加值得思考的问题。对于现在日益严峻的自然环境问题,我们要思考如何让我们的设计适合自然,适合周围的环境,做到天人合一。综合来说,博物馆展示空间的生态设计发展是一个很漫长的历史过程,但我们还需要通过努力改造室内展示空间,使设计更加人性化、生活化、生态化,从而提高博物馆展示空间的生态设计要求,给参观者一个更加生态、自然的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

[2]蒋孔阳.美学与艺术评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篇5

关键词:人性化理念;物理环境;景观环境;心理环境;

常听到人们抱怨城市里拥挤的高楼大厦,钢筋水泥的建筑给人以窒息的感觉,人们不仅需要的是一个使用功能齐全的空间,更希望在这个空间里生活能感到心情愉快,希望生活的空间是美观、人性化的。在现代建筑空间的设计中运用人性化的理念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建筑空间中主要包含三种环境,分别是物理环境、景观环境和心理环境,从这三个环境的设计上着手,运用人性化的理念,那么,最后呈现出的建筑空间自然符合人们的需求的。

一、人性化理念在物理环境设计中的运用

物理环境是建筑空间呈现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我们品评建筑空间的第一标准。在物理环境的设计上,通常有三个方面需要考虑,分别是光环境、材质和声学处理。

物理环境中的光环境可分为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在设计时,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空间的采光情况。自然光在射入建筑空间之后,随着自然天气的变化,呈现出的是一种动态的光环境。动态的光环境能给人以轻松活力的感觉,产生光影变幻的艺术效果,身处其中,人们会觉得整个空间是变化、流动的、富有生命力的。例如,大连市连洋百货的门厅充分利用了自然光,配以大面积的落地窗,自然光遇过透明玻璃幕倾泻而入,我们可以看到在室内白色的大理石地面上有一幅非常有意境的斑驳的光影效果。人工照明是建筑中都会采用的照明方式,它一方面是应用在光线不好时或是晚上的常规照明上,可以弥补自然光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艺术的设计,五光十色的人工灯光总能为我们增添节日的气氛。人工光在人性化设计上也是大有可为的,可以通过巧妙的设计创造出五光十色、气氛热烈的环境。

物理环境中的声学处理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在人性化理念的运用下,声学处理应该符合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尽可能的减少建筑空间的噪声,二是设计时尽量创造出悦耳悠扬的声学环境。

物理环境中另一个重要组成是材质,建筑空间给人的视觉感受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选用的材质。不同的材质有着不同的组织结构,在表面会呈现出致密与疏松、光滑与粗糙、轻盈与厚重等多种视觉效果的。所以,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材质所在空间的氛围,选择最适合的,或者是亲切宜人的感觉,或者是高科技现代化的感觉,或者是其他的感觉,当然是因需求而异的。

二、人性化理念在景观环境设计中的运用

景观设计环境设计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是设计的重中之重。现在人们在进入一个建筑空间以后,往往会十分关注当地的景观设计,而且会有一种崇尚的心理。充满趣味的景观环境对人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如果是在商业建筑空间中,美丽有趣的景观环境无疑会招徕更多的顾客。而且,良好的景观环境可以创造出轻松欢快的氛围,会给人以生动多元的印象,使得整个建筑空间都呈现出一派生趣盎然的景象。设计出良好的符合人性化理念的景观环境有三大法宝,分别是亲切宜人的绿化水体、个性十足的雕塑作品、调节气氛的挂饰装饰。亲切宜人的绿化水体是现代城市中的人们最渴望看到的,绿色代表希望,流动的水体则代表活力,亲切宜人的绿化水体会让人们感受到积极向上的力量。景观设计中雕塑作品是不可缺少的,选择符合当地人们审美的,同时又是个性十足的作品做成雕塑,对营造环境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而且因为独特,往往会成为吸引人流的兴奋点。调节气氛的挂饰装饰在建筑空间中是随处可见的,挂饰挂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方向,会对空间有一定的填充作用,对整个空间呈现的感觉也有一定修饰作用。合适的挂饰配上特定的建筑,能很好的装扮环境,二者搭配起来相得益彰。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宁波天一广场,3.5万平方米的露天广场有建筑群体围和起来的,在室外设计中的水池、风格各异的水街以及层次感丰富的绿化设计,都成为当地的一道风景,也是当地吸引游客的重要景点之一。

三、人性化理念在心理环境设计中的运用

现代人对建筑空间不仅有着物质上的需求,更有精神上的需求。人们希望在现代建筑华美精致的外表下,能隐含着一定的内涵,满足人们的精神层面的追求。不同地区的人们对建筑空间的精神需求也是不仅相同的,反映在心理环境的设计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历史人文的情感寄托,建筑空间中反映出历史人文情感是对历史的传承和发展,我们在这样一个空间生活能深刻的感受到自己的根在这里,这里有着属于我们民族的文化和历史。二是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现在社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建筑空间设计上的表现,就是融入人性化理念。秉承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在建筑空间设计中能表现出这个时代的人们的精神面貌以及科技水品。三是以人为本的趣味营造,在建筑空间中无论设计什么,都应该是符合人们审美的,是能让人感觉到乐趣的。在建筑空间中设计出热烈欢快的氛围,人们身处其中,会感到有兴趣在此处生活或是游玩,会感到有共鸣,这就是我们的心理环境设计所需要的。

篇6

关键词: 城市园林;空间理念;构成要素;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随着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园林逐渐成为了城市文明的重要象征,体现着人们的审美观和价值观。通常情况下,城市园林是地形、水、植物和建筑四者的完美结合。所以必须通过对四者空间的合理布局,才能形成完美的有机整体,创造出美妙的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城市园林建设的重要意义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给人居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园林建设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们生活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城市园林的首要任务就是改善生态环境。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有害气体释放到大气中,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园林绿色植物能够净化空气,全面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城市园林绿化布局合理,管理完善,在这样环境优美的城市里生活,人们的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

(2)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经济发展。城市园林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的一部分,在优美和谐的环境中,人们身心更加健康,更富有创造力和积极性,他们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经济繁荣,促进社会文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环境是相互促进的作用。经济文化带动了园林建设的发展,优美的环境反过来也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三、城市园林空间概况及其构成要素

1、城市园林空间概况

(1)园林和空间的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指出,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 (或进一步筑山、 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遇。”相对于建筑的外部空间,园林空间则主要是指“人的视线范围内由植物、建筑、山石、水体、道路广场等组成要素所组成的景观区域,既包括平面的布局,又包括立面的构图,是一个综合平、立面艺术处理的立体概念。”园林空间构成包含三个要素,分别是空间景物的高度、空间景物的水平距离、空间内若干视点的大致均匀度。

(2)园林空间的类型。园林空间类型主要有两种划分方式。第一,按形态可划分为动态空间和静态空间。静态空间是相对固定的空间状态,而对于游人来讲,园林是一个流动的空间,主要表现为自然风景的时空转换和游人在行走过程中看到的风景状态。第二,看开闭情况氛围开敞空间、闭锁空间和纵深空间。开敞空间是人的视线高于周围景物的空间,例如苍茫的大海和处于高处的亭台楼阁;闭锁的空间则指人们的视线被四周的景物所遮挡,例如四合院等;纵身空间主要存在于狭长的地带,例如河流、长廊等狭长空间。

(3)城市园林建设是城市生态和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无论是筑山、理水,还是构物、绿化,在传统的理论和技法上融入生态工程设计的理念十分重要 。问题和观念上的误区,园林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园林工程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条件的优越性,正确地从视觉识别和景观效果、生态效益的创造和生态容量的支撑、各种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城市生活质量的最直观的指示标志、减低城市灾害的人类生存生活的风险等方面来理解园林建设,以及建设“田园城市”、“园林城市”的生态局限性,最后探讨把生态工程理念通过园林设计、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手法表达出来的“生态花园城市”的理论和方法问题。

2、城市园林空间物质构成要素

作为物质和精神的综合体事物,园林空间的组成要素包含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两大类。

(1)园林空间物质构成要素。物质构成要素主要是指园林空间的物质环境,是人们可以感知到的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例如建筑、道路、草坪和树木等等。作为空间的基本单元,园林空间要素有其相互关联性,各元素共同存在于一个系统的构成完整的功能空间。所以,在空间构成中要特别注意空间色彩、形式、形状的高低等特性。

(2)园林空间非物质构成要素。非物质要素主要是指无形的靠直觉把握的空间的内在构成规律,已经上升到了对空间的体验和精神文化层面,包括外在形式和内涵两个方面。园林的外在形式对园林空间的色彩和特征都会产生影响,也影响了人们对园林空间的内心感受;而其内涵则主要指园林的基本功能以及其功能所赋予的精神文化意义。

因此,在园林空间中,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必须相互结合,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四、城市园林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

1、片面追求各要素的表现而忽略了人们的空间感受

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很多园林在设计过程中过分强调园林各构成要素的表现力,往往忽略了园林的空间设计,而且将主要精力用在实物美的设计上就忽视了人们在园林中的主要感受,不能有效达到人景相融的效果。

2、园林空间设计不能展现文化内涵,难以达到最高艺术境界

园林空间设计中仅仅是对园林要素的简单套用,而忽略了园林空间的组织,不能通过园林空间设计充分展现城市的文化内涵,难以达到最高的艺术境界。

3、简单设计复杂化导致画蛇添足

虽然,城市空间园林设计中并不是所有的设计都需要遵循简单化的原则,但是不少本应该简单设计的园林空地,设计者却绞尽脑汁追逐设计亮点。城市空间设计崇尚朴素简约,如果复杂化不仅会增加工程量,而且还会因为布局不合理略显多余。

4、城市园林空间设计方法

在园林空间设计时,往往采用很多设计方法以达到美观的效果。

(1)对比手法

对比手法主要是为了创造一个以小见大的空间,通常可以利用植物材料或者景观墙围城的小型空间来达到此种效果,随后进入一个较大的空间,形成鲜明对比,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也更能使人感到视野十分开阔。

(2)动静结合

动态空间和静态空间是园林空间的两种常见类型。根据园林的规划,可以在园林空间内通过假山、屏障等达到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效果,随着景观的不断推进,展现给有人连续不断的美好画面。

(3)增加层次

增加空间设计层次能够获得丰富的园林空间,所以在很多园林设计中采用此种方法能够达到很好的空间效果。常用的增加空间层次的方法包括添加景物层次、设置空透的门窗或者以稀疏植物为空间联系媒介,使相邻的各个空间彼此渗透。

(4)含蓄手法

含蓄手法把美好的景物隐藏到另一个景物之中,再通过明显的暗示不断引人入胜,让人不断联想,激发游人对景物的兴趣。通过含蓄手法,让幽深的意境半含半露,最典型的则是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所展现的意境,从那支红杏人们可以联想到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这也是含蓄手法的巧妙之所在。

(5)借景手法

借景手法通常采用漏窗或其他手法将景物借到自己园中,这样能够扩大园林空间,丰富园林景观。常用的方法包括远借、近借、仰借和俯借等,使用借景手法能够让整个园林设计变得生机盎然,趣味横生。以远借为例,借用的景物必须具有一定的高度,保证其不被周围的景物所遮挡,有时为了达到远借效果,常会在高处设置建筑或高台。

五、结语

城市园林空间设计是一项长期发展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考虑空间自身的特点,还要注意整体环境中各个空间的相互关系。只有采用适当的设计方法,才能创造出不同的园林空间,不断满足游人审美的需求,促进城市园林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燕.城市园林设计的空间结合[J].民营科技.2012,(08):252

[2]卫冬妹.浅析风景园林的空间与设计[J].现代园艺.2013,(4):62

[3]连燚.现代城市园林空间设计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0,(6):87-88

[4]滑永.小议园林空间设计[J].山西林业科技.2010,39(4):59-60

篇7

>> SNS环境下协作学习平台的开发与实现 云学习理念下互动编程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高校CAI课件的开发与设计 网络课件的开发与设计 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与设计 课改背景下物理教学课件的设计理念与应用 语言学习类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 基于网络教学模式下的网络课件设计与开发策略 云计算环境下协作学习课堂的设计与探讨 云计算环境下协作学习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如何开发课件设计类数字化学习资源 软件园开发协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用户体验的触控式界面外语学习交互设计 网络环境下的初中语文协作学习设计 信息技术环境下协作学习教学设计初探 Wiki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设计 网络环境下校际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教学设计研究 《云南民族服饰》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 “传热传质学”网络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开发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07-02-27.

[3]黄荣怀.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Lipponen Lasse.Exploring foundations for computer-supported[C].CSCL '02 Proceedings of th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upport for Collaborative Learning: Foundations for a CSCL Community.2002.

[5]Steve Higgins, Emma Mercier, Liz Burd, Joyce-Gibbons Andrew. Multi-touch tables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collaborative classroom pedagogies A synthetic review[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12,43(6):1042

[6]王冬冬.移动学习游戏的设计与开发[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7]刘世珍.基于Anbroid平台学习软件开发研究与实践[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3.

[8]百度百科.flash cs6 [DB/OL]. http:///

篇8

本文研究集约空间理念在LOFT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初步分析了集约空间理念在室内空间的表现方式,通过对集约空间理念在LOFT空间中的气氛渲染、巧妙布局、家具运用分析,提炼出集约空间理念在室内空间中的设计体现,以及对未来的室内设计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

集约 空间 Loft 室内设计

我国从20世纪末开始了快速城镇化阶段,伴随而来的便是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的日益突出,建设用地的减少,反映在室内设计中,可利用的空间越来越有限,节地原则往往就表现为提高内部空间的利用率,集约空间就是充分使用一切资源的基础上合理运用设计方法、装饰材料、科技技术将已有空间高效利用的一种理念。用这种设计理念去创造超出它原本空间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当下流行的LOFT室内风格作为一个设计典型,我们可以看到集约空间理念的多处体现。

1.集约空间理念的特点

1.1因地制宜

建筑是城市的灵魂,那么室内空间则是建筑的灵魂,从古至今中国的建筑空间变化无穷,空旷巍峨的宫殿、精致小巧的民居、简约时尚的咖啡厅、工业风十足的创意园等,室内空间组织形式千变万化,风格不一,怎么才能做到将有限的空间发挥出无限的可能性,本着集约空间的理念,因地制宜,既要有对原有空间的分析和把控,又要有对空间进行新的整理和组织的创新,例如北京旧城胡同街区内有一座L形的小院子,有5座旧房子,占地面积达450平方米。原先是一家企业的会所,之后荒废闲置,如今被改造为茶舍,设计团队对保存相对完好的北房采取小修小补的针灸式改造方式,拆除了后期修缮的外墙和屋顶装饰,以及临时修建的小空间,恢复到最早民居的基本样式,还原了院落与房屋原本的肌理结构。而对于破损严重的东西厢房进行翻新修建,将其恢复成木结构斜坡屋顶的建筑。在院落空间植入了许多曲廊。模糊了室内室外的空间,增添了很多生趣。这个案例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保留利用原有空间的精华,增添新的内容完善这个空间。使原有空间获得新的生命力。这也体现了集约空间不仅仅局限于新空间的统筹设计,也包括着对旧空间的改造和创新。

1.2装饰百变

室内装饰对空间的作用不容小觑,除却本身结构的固有硬性分割,装饰材料的肌理、色彩、材质都会对空间进行一个软性分割,例如色彩的区分可以分割不同功能区域,对人们视觉进行引导。有时没有硬性分割的空间便可以利用装饰材料来进行视觉上分割,使整个空间集约有效地整合使用,不用担心硬性被分割为小空间而无法满足需求。装饰材料的分割灵活多用,满足了美感也集约利用了空间。

1.3家具组合

家具可以帮助室内产生更多的神秘空间,这些空间分为隐藏空间和开放空间。隐藏空间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例如常见的一种镜面虚拟空间,通过镜面反射出的虚拟空间可以使视觉上增大原有空间的面积,还有多功能家具的使用,多功能床,折叠起来就是立柜,整个空间宽敞明亮,放下下来就可以当作床,整个空间便成为卧室,日本室内设计师柴田优子曾设计了一个多功能小公寓,本该是卧室的房间通过可移动绿色隔断打开后便是一个可以进行阅读的小空间。完美地整合划分了空间,又合理地隐藏了备用空间。书房是没有门的房间,利用了可移动书柜去遮蔽房间,书柜可以储物,又可以遮挡室内,一举两得。而开放空间的表现形式比较常见的是利用家具作为空间的分割,比如客厅中的沙发围合的空间形成视觉上的休息会客功能区域,还有一些利用书架作为隔断,既有通透性又可分割空间,使空间保持开放宽敞。

2.LOFT室内空间的集约体现

2.1LOFT空间的浪漫艺术气氛

从“在屋顶之下、存放东西的阁楼”。有着这样解释的LOFT,到现在是指那些由废弃工厂改造的高大而开敞的空间,有着上下双层的复式结构,类似戏剧舞台效果的楼梯和横梁。

20世纪90年代由一些艺术家和设计师所构造的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便引领了一种席卷全球的艺术设计时尚。他们办画展,创作行为艺术,极尽才华的产品设计展示,好像一切都是那么不经意的艺术家气质的生活点滴,使冰冷,废弃已久的厂房变得那样炫彩夺目,这样肆意人生的生活状态慢慢被年轻人所喜欢,逐渐地从民间发起演变到政府也开始鼓励旧厂房的改造与再生。不得不说这是工业时代遗留建筑的重生。在中国我们也取得了成就,比如在中国北京的798,艺术区的名字是由北京国营电子工业老厂区的名称沿用而来,现在798成为了都市文化的新地标,包括上海的田子坊、杭州49。这些废弃空间的集约利用也是另一种城市空间再生的方式。

2.1.1时代特性。LOFT居住生活方式是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纽约出现,由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发起,他们的初衷是节省开支,去租用宽敞明亮,结构分明的旧厂房,以满足工作生活之需。所以LOFT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有的建筑结构,地面墙面,原有构件,展现了建筑经历风霜的原始美感,例如北京798部分被保留下来的机械构件,装置。你可以看到那些原厂留下的清晰痕迹,有着历史的沉淀感。并增添新技术和新材料满足符合现代需要的设计。“建筑物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将建筑物的过去和现在结合在一起,为了达到这种统一,需要将那些既矛盾又有联系的东西编织在一起。”新的设计与旧结构结合共存,新旧结合的集约利用有着跨时代的意义。

2.1.2人文情怀。旧厂留有的标语保留下来成为墙体装饰以体现那个工业化年代的人文情怀,也可引起整个室内设计的空间怀旧情绪。在北京798的爱特咖啡墙上保留了一些斑驳但依然清晰的运动口号或语录。人文的保留使整个空间情感得到升华。

2.1.3艺术效益。原有空间废弃,而艺术和设计赋予它新的含义,艺术家和设计师所带来的艺术价值,使这个空间焕然一新。不得这样说,旧工厂和旧建筑中被改造后的艺术和设计给这个空间增添了前所未有的新的价值。

2.2LOFT空间的集约组合

如果说建筑围合了这些空间,那么可利用的室内空间便是这个建筑的生命以及灵魂。不管曾经的空间用途是什么,设计可以将其改变为不同功能空间。

2.2.1立体空间。废弃工厂的特点是高尺度,想要充分利用空间,就必须竖向发展空间,在LOFT中居住办公的运用,打破了常规的空间组合,例如居住办公一体化,通常一楼会作为会客、就餐、工作。二楼作为居住,于是楼梯成为划分空间的重要角色,例如在电视剧《奋斗》中的年轻人就住在一个叫心碎乌托邦的地方(地点取自北京798“饭统”餐厅),楼下为室内活动场及住宅的辅助用房,使空间的使用率提高。还有一些,例如2002年2月,美国人罗伯特租下了798,120平方米的回民食堂,改造成前店后公司的模样。

2.2.2模糊空间。LOFT空间并不循规蹈矩,可以随时按照主人的习惯改变空间组织方式,是利用空间的设施和材质去划分切割、重构、组合空间。比如有一些创意园区,工作和展览在同一个空间,没有明确划分。通过人的“视觉完整性”来联想感知,具有意象性的心理效应,其空间划分隔而不断,通透深邃,层次丰富,流动性极强。

2.2.3独立空间。独立空间往往是一整个空间拥有特定功能的前提限制,会作为某―种功能空间来使用不与其他空间混淆。例如①博物馆等展厅的运用,位于德国西北部的鲁尔区(Ruhr)是众所周知的世界上最著名的工业区,而埃森(Essen)则是坐落于鲁尔区的工业重镇。自从鲁尔区完成它伟大的历史使命之后,政府就积极促使城市转型,将它从嘈杂的老工业区逐渐转变为充满文化和现代气息的城市,很多个闲置、废弃掉的工厂经过改造最终变成了今天的博物馆、豪华餐厅和文化娱乐场所。埃森也因此获得了2010年欧洲文化之都的美名。②商业餐饮的运用,例如北京798艺术区“火车站”改造魅力ACE咖啡厅由原751火车站改造而成,强调机车与摇滚等重金属主题,通过数字技术和机械动力学的结合,试图赋予冷酷的建筑空间以灵动的生命,希望人们可以感受到空间的呼吸与机械的魅力。将原始的火车站的结构保留,赋予它新的意义,作为咖啡厅重生。这些公共空间有特定的功能意向,所以室内的空间划分远远没有像类似创意园区多元化的空间划分,这些空间的室内划分往往清晰明确,如餐厅,就餐区以及厨房区域会明确的区分开来,形成独立的空间使客人不受影响。

2.3LOFT家具空间集约体现

家具是室内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家具承担着装饰与储物的作用,有时也会作为隔断。在LOFT中家具承担着重要的角色。“Loft并不以房间来划分和组织各功能空间单元,而是用家具围合出不同性质的空间,但是各个空间又是灵活,不确定的。”

2.3.1旧材料再生创新家具。

继纽约SOHO,LOFT风格的室内设计以及家具引领了一股风潮,在LOFT风格中家具的设计材料推崇的是用旧实木板、旧房梁、旧木门等来制作,再结合铁艺,形成材料的二次使用的实木铁艺家具,这也是室内设计所推崇的环保可持续的集约利用理念。例如旧工业水管,可以用来做成装置艺术,与旧木板结合可以做成一个书架,工业气息十足,不仅利用了废弃材料,实用性又很强。这些看似旧却造型独特个性的家具往往成为了空间中人们的视觉焦点。

2.3.2多功能家具。

“只有设计师对组成物进行了符合主题的适宜的符号化处理,经过艺术的提炼、组织、整合,在重新的构成之后所带来的创新,才应该是能够带给人们精神上和物质上满足感的创新,才是真正实现创新性设计。”多功能家具在一定程度上为空间子单元的组合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在LOFT空间中有4种分割方式绝对分隔、局部分隔、弹性分隔、意象分隔,而一部分家具在空间中担任了局部分隔和弹性分割,例如带轮子的书柜方便移动可以划分空间,可以用来储藏物品,实用性强,不仅使整个空间变的灵动,也可以任意的组成临时空间来供主人使用,多功能家具不仅节省了室内的空间,它的功能也并没有减弱。

2.3.3装置艺术品。

LOFT空间有了艺术家和设计师的介入,大面积的墙绘,室内装置艺术,大量作品分布在空间中,你可以想象出这个空间不仅仅是工作空间也是展览空间,这个空间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创作。“具有原创性的装置艺术品可以对既定的室内空间进行再塑造和重新定义,进而用更前卫更时尚的手法去诠释空间的含义。”LOFT空间里的艺术品装饰便是这个空间更具生命力的存在,不仅作为装饰也有着营造空间气氛的功能性作用,在室内空间中装置艺术分为3种形式空间装置、界面装置、室内陈设装置。空间装置主要是利用装置艺术品来呈现不同主题空间的设计感以及去营造幻想的空间。界面装置主要是利用装置艺术品成为整个空间中的焦点,或者成为空间中的某一个面或多面,去提升空间整体的设计感。

室内陈设装置主要是空间中的陈设点缀,例如台灯、沙发等家具依靠独特巧妙的设计形态抓住人们的眼球,增添空间的趣味性。

篇9

一、绿色设计概念

绿色设计也称生态设计、环境设计、环境意识设计。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着重考虑产品环境属性(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性等)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保证产品应有的功能、使用寿命、质量等要求。

二、绿色设计在居室空间设计中的设计理念

绿色设计是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平衡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善待环境,并积极运用绿色技术、绿色材料、绿色能源、绿色设备等诸多绿色的生产方式,则是居室空间绿色设计的设计理念。

三、绿色设计在居室空间设计的表现方法与技术手段

居室空间设计不断将生态环保、自然理念运用到设计中,但如何做才是真正的绿色设计,通过哪些技术手段将绿色设计与居室空间结合,对环境、生态、资源等方面的保护与节约。⒈绿色设计的表现方法⑴天然的材料。居室空间设计通过引入各种木料、石材、织物及自然产物等天然材料进行合理设计与搭配,体现材料自身的色调和肌理,让环境充满放松、恬静和舒适的氛围,在凝结着质朴的自然环境中让人们从喧嚣的都市中解放出来,回归大自然的愉悦。⑵简洁的风格。居室空间设计中现代简洁的风格注重功能要求外,提倡随意而自然的装饰,以轻装修重装饰的形式对居室空间设计风格的诠释,使人们处于平静、悠闲而自在的生活环境当中,同时做到节能环保。⑶实用与节能。居室空间的实用性设计与节能设计可以同时共存,在对空间的布局及摆设等形式上进行再设计。例如避免风漏斗现象,组织好人流、气流及家具摆放,权衡得热和失热的损失与浪费;通过利用隔墙对居室空间内部通风做好组织调整,以形成良好的自然过堂风。⑷多种用途产品。抗菌、防潮、防霉、调温、隔热、阻燃、防低辐射等多种用途功能为一体的材料,既能够节省空间又为居室空间设计提供不同装饰效果。⒉绿色设计的技术手段⑴节能技术。居室空间设计中节能技术是采用不同技术的各种节能产品,都能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通过居室空间设计与诱导式建筑构件技术设计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利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提高室内舒适度,满足室内的采光通风要求。例如意大利建筑师皮阿诺设计曼尼尔博物馆,用构造技术设计的室内采光天棚由300块遮阳板组成,既解决了自然采光,又节约了能源。⑵绿化技术。绿化设计的发展从移入与借入让居室空间与室外融为一体并相互渗透,对绿化设计形式与摆放种类也不再局限,形式多样,并采用无土栽培技术、腐植土生成技术和防水处理技术满足健康的居室空间环境。⑶智能技术。互联网新技术推动动数字化家居控制系统,结合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让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或互联网对家中的电器、灯光、电源、家庭环境进行远程控制,减少能源的浪费,提升人们生活的舒适性和便捷性。例如能够依据周围环境的温湿度变化而自动调节室内温湿度的壁纸。

绿色设计在居室空间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绿色设计在居室空间设计中的运用已是刻不容缓的事实,不光环境、时代,还是未来都需要人与自然达到一种生态平衡关系,这是对环境的长远规划,是人类生存环境的改进与发展方向,达到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发展的目的。⒈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方向⑴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居室空间设计需要通过不同的设计方法及手段达到绿色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设计师不断地提升设计能力及设计创意,让绿色设计理念融入每一个空间设计当中,这就需要对空间环境创造、自然资源利用、光、色彩、家具可拆卸、可组合等等元素进行仔细的研究与合理的利用,也体现了设计的精髓。⑵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材料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材料的循环使用和材料的废物利用。我们会优先选用可再生材料及回收材料,并且尽量选用低能耗、少污染的材料,环境兼容性好也是绿色材料需要注意的地方,有毒、有害和有辐射性的材料必须避免,所用材料应易于再利用、回收、再制造或易于降解。⑶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市场是大众消费者最直接最便利了解绿色产品的场所,也是设计师对前沿设计最关注的地方,市场通过不断地引进更多更新的绿色产品,让大众在选择产品的同时,配备绿色技术,达到对绿色产品的广泛推广,对生态设计理念及环境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⒉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当今社会室内设计的重要方向。室内设计在思想上已经经历了深刻的变革,那种宣扬人与自然的对立思想在室内设计中已经悄然逝去,发展绿色设计,创造人性化空间成为室内设计的主题。居室空间设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设计理念是以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为前提,创造出安全、健康、适用、美观的现代居室空间设计。

四、结论

篇10

关键词:餐饮空间设计;现代;中国风;设计理念;探究

“民以食为天”。人类生存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饮食。现代中式风格的餐饮空间设计往往以“文化”和“精神”为设计主题展开联想和构思。设计师向顾客营造和彰显的不仅仅是某个就餐环境,更是一种饮食文化渊源和民族精神内涵。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继续不断进行激情碰撞,需要我们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支点,不断尝试突破传统的设计理念,以求在餐饮空间设计方面获得发展和完善。

1 现代餐饮空间设计

餐饮业就是以餐饮产品为经营对象的经营行业。餐饮空间的分布按照功能划分为两个部分:对外餐饮空间和对内餐饮空间。对外餐饮空间是我们餐厅空间设计的主体,是顾客的用餐空间;对内餐饮空间即为餐饮产品的加工制作空间。而现代餐饮空间设计的目的则是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的前提下,考虑到业主和顾客的双重需求,将以往单一的餐饮业转变成为集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现代综合行业。

2 传统中式设计内涵

传统的中式文化内涵发源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这种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发展完善。早在先秦时期,儒释道三家就有理论学说阐述了不同的美学思想。从汉唐时期讲究的富丽堂皇到明清时期的精致秀气,中式风格在不同时期的侧重点也不同。不过今天的中式风格一般偏向于明清时期的风格,自然随和,古朴庄重。结合上述的美学特征和设计理念,我们应当在继承与发扬传统的过程中,摒除有悖于时代的空间布局与美学架构,在设计中不拘于形式和格局,更为精准地探求中式风格中传统美的精神实质。

3 现代餐饮空间设计的中国风表达

3.1 传统色彩

现代餐饮空间设计中,色彩对中国文化特色的表达意义颇深。阴阳五行学说中黑、白、红、黄、青等“五色”组成了中国古代的“正色”。“错彩”同为中国传统色彩的主要使用方式。

色彩作为一种视觉形象,不仅是生理性的、物质性的,更是心理的、观念的。黑是肃穆,白是高雅,红是喜庆,黄是权势,青是质朴,紫是高贵……这些传统色彩不仅在中式餐厅的室内装饰使用广泛,在民族传统服饰和古代特色建筑中也经常出现。黑与红的浓重尊贵、青与白的古风韵致、“错彩镂金”的纷繁华彩……色块的交织碰撞间,美不胜收,震撼人心。

设计风格的变化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过程,除了传统色,现代餐饮空间设计中亦不乏时尚流行色的使用。传统色彩和流行色彩的搭配,只要不脱离餐厅的经营目的和特征即可。

3.2 传统装饰

室内装饰同样能够体现浓郁的中国设计特色;室内装饰不仅包括空间内的装饰物、家具,还包括空间的顶面、墙面和地面装饰。传统装饰图案本身就具有极强的隐喻作用,寄托着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从家具窗棂上的万字图案、卷草纹样,到房梁柱子上盛开的莲花、牡丹抑或是岁寒三友,从室内精雕细琢的福禄寿喜,到龙凤呈祥,我们都可以看到现代餐饮空间设计中中华民族传统的吉祥文化;这些典型的中国传统元素造型营造出了古香古色的艺术氛围。

中式餐饮空间中,顶面、墙面以及地面的处理一般比较简单。顶面用往往引用传统样式的软天花、藻井和轩顶,墙面一般用木框划分出雕刻饰画的门窗结构,地面较常采用小条砖、乱石地、石板等铺砌来传递中式意味。简化后的中式家具、字画、古玩等装饰品,使用得恰到好处则能引人入胜。

3.3 设计理念

中式风格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内涵,可以概括地从“精、美、情、礼”四个方面来表现。

第一,精。“精”,外化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在品质。精致的餐饮空间设计文化要求设计者必须从客户的心理和生理层次来进行考虑和设计,注重细节品质和格调品味,在小处彰显人文关怀,在大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书法字体竹木雕制的特色菜单、精雕细琢的红木栏杆、纵横千里的中国山水画卷、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无一不匠心独运,体现出典型的中国韵味。

第二,美。“美”,体现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审美特征。餐饮空间设计所营造的用餐气氛应当与该店饮食特色相符,引人注目,使人印象深刻,并给人带来愉悦的审美感受和精神享受。例如:川菜馆子以麻辣口味为主,一般空间设计活泼明快,红红火火,带有浓郁的巴蜀特色;而东北馆子的空间设计一般以浑厚古拙来体现东关风情,再加上一些东北特色元素,如大红花布、热炕头……

第三,情。“情”,概括了中华餐饮文化的社会心理功能。现在有许许多多的主题餐厅,设计师采用以情动人的设计思路,细致入微地考虑到方方面面,尽量在短暂的用餐时间和有限的用餐空间内满足客户不同的情感需求,在不同的主题餐厅利用不同的空间设计来营造时空感,招徕顾客。

第四,礼。“礼”,规范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饮食活动。“礼”是一种约束,一种秩序,更是一种内在的伦理精神。餐饮空间设计中但凡涉及中式元素,一定会遵循这种“礼”的精神。餐厅玄关处要避免直接从门口看到客人,有避煞之意;包间名称一般要取得吉祥雅致,朗朗上口,生活中以花卉名称与词牌名为多;上座后面的背景要布置得更为隆重,以示尊重。

4 结语

中式风格餐饮空间的设计不是用餐空间内各种中国传统元素的简单堆叠,而是在将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进行创意性结合后营造的有机整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设计领域越来越重视中国传统元素和中式风格的运用。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中国传统元素在中国餐饮空间设计中的作用都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将成为中国餐饮文化走向世界的关键媒介。

参考文献:

[1] 朱广宇.中国传统建筑室内装饰艺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 黄滢,马勇,贾方.宴遇餐饮空间[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 蒋霞.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家居空间设计中的运用[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

[4] 王雪林.中国古典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

[5] 戴力农.中国风、从传统到现代的中国室内设计[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