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印刷工艺范文

时间:2023-04-02 03:12: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优化印刷工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优化印刷工艺

篇1

【关键词】优化;印刷工艺;降低;印刷成本

1优化印刷工艺路线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印刷行业也面临危机,原材料进价成本越来越高,而印刷品的市场价格又越来越低,留给企业的利润也越来越少,加之,办公费用和人员费用以及税收等费用,更是压缩了印刷企业生存的空间[1]。还有日益激烈的同行业的市场竞争,企业就只剩下内部成本压缩的途径来提高收益了。内部成本的压缩就要求必须合理的优化印刷工艺路线,安排好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只有提高生产效率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优化印刷工艺路线的方法

纸张是印刷行业最为重要的原材料,而油墨的设定也是印刷质量高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除了合理选择纸张和调节好油墨,另外一点也至关重要,就是管理人员必须把好关,合理安排和协调好印刷工作,做好检查抽样。

2.1纸张的优化

2.1.1优化原材料的选择在印刷制品中,最大的原材料就是纸张,印刷什么制品应该用什么样的纸张都是有讲究的,比如普通图书和教科书,它们选择纸张都是不相同的。既能满足在视觉上的效果又能合理的降低纸张成本。合理的选择纸张材料也是优化印刷制品的关键之一。同样是同一种材料的一页纸张,其克数不同、大小不同,相应的价格也不尽相同。同一种纸张,但是厚度不同就意味着克数越高,相应的价格也越贵。同一种纸张,纸张越大浪费,如果一种图书印刷需要很小的纸张,而印刷却选择比这个大很多的纸张,就意味着越大越贵,成本越高。2.1.2合理把握纸张开度和优化书籍的装订纸张的开度的把握就是要求切口不能留很大的空白,不规则的纸张也要减少,意思就是边料必须控制,不能丢太多。纸张的开度和书籍的装订息息相关,在选择纸张开度的时候,比如32开的书籍就尽量选择36开的纸张,留白空间少,就要求装订必须充分利用留白空间,每一种书籍都有自己的装订方法,将中心跨页的空白地方留得少一些,也能避免版面过大的浪费。装订在美观的同时,也合理的降低了纸张成本。2.1.3合理选择封面尺寸必须根据纸张的参数来设计封面,过大和过小都会影响书籍的美观。一般书籍的勒口应该设计得稍微大一些,不然就会导致由于参数不符合而浪费纸张。所谓薄利多销,印刷行业也是一样,量大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印刷行业利润真的不高,如果量没有达到一定的数量就很难获得利润。

2.2管理人员合理安排和协调好工作,做好检查抽样和巡检

2.2.1合理安排印刷工作一般的车间会有很多台印刷机,但是同等规格的印刷工作最好放在一台印刷机上操作,这样不仅保证了印刷制品的一致性,还节省了工时。在安排印刷工作时,操作人员不能偷工减料,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印刷品质量得不到保证。比如,印刷出来的东西模糊,偷减一点点材料就会酿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且如果耽误了工期,还会影响公司在客户心中的形象,得不偿失。所以,在印刷的过程中,管理者必须协调和安排好印刷工作的每一个环节。2.2.2进行油墨监控众所周知,印刷制品对于油墨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油墨的用量直接影响着读者的视觉感受,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整个印刷质量。在平时的印刷流程中,油墨量的监控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管理印刷的工作人员应该对油墨量进行实时监控,这边便于提高油墨的使用效率,同时有利于对印刷物的整体展示[2]。科学合理地对油墨质量进行监控是进行品控的前提,这也是体现印刷品质量的重要因素。2.2.3做好检查抽样和巡检工作在测试印刷仪器的时候,工作人必须尽可能的测试出更多的变化量,测试出的样本是衡量印刷机状态的标志。如果在操作过程中,一旦工作人员发现偏差,必须马上调节,并保证印刷出来的产品不出现问题,如果发现问题不及时纠正。在实际的工作流程中,抽样和巡检工作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抽样主要是指对印刷成品的随机检测,而巡检在侧重于对印刷机器的检查,这也是优化印刷工艺路线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利于降低印刷成本。

2.3提升印刷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新经济形势下,技能成为一项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着作用。在印刷行业,虽然科技的进步是数字印刷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但是对于最为重要的校对等工艺流程来看,人的作用从未被低估,甚至变得更加重要。特别是数字印刷迅速发展的今天,对印刷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更加严格。第一,印刷人员的业务能力决定了印刷质量和效率,印刷人员往往是一线工作人员,对印刷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流程需要烂熟于心,这是提升效率的基本保证。第二、培养高素质的印刷人才有利于创新印刷工作流程,提高效率。无论印刷流程还是印刷工艺,都是不断的进行着创新,而往往这些创新点大多源自于业务人员的创新思维,这将大大降低企业的印刷成本。第三,建立印刷行业交流机制,印刷人员需要时时把握行业最新发展动态,才能让企业不脱离市场。

2.4利用互联网思维优化印刷设计

互联网经济的持续火爆为印刷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动机,印刷工艺在这几年得到了新的提升,特别是在设计方面,摒弃了以往复杂的设计风格,转为清新简约的设计美学。设计风格上的转给印刷变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成本下降,更加注重环保也就没有了更加绚丽的色彩搭配。同时,各大企业都建立了线上渠道,对于互联网思维模式下的印刷策略也带来了相应的调整,这无疑会大大增加用户的好感度,同时对降低印刷成本也是显而易见的。

参考文献:

[1]本刊辑.关于如何降低包装盒印刷成本费用的四种方法[J].广东印刷,2015(06).

篇2

[关键词] 绿色印刷 环保意识 良性循环

中图分类号: TS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一、绿色印刷的定义

绿色印刷是指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印刷过程中产生污染少、节约资源和能源,印刷品废弃后易于回收再利用再循环、可自然降解、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印刷方式。绿色印刷要求与环境协调,包括环保印刷材料的使用、清洁的印刷生产过程、印刷品对用户的安全性,以及印刷品的回收处理及可循环利用。即印刷品从原材料选择、生产、使用、回收等整个生命周期均应符合环保要求。

绿色印刷的产业链主要包括绿色印刷材料、印刷图文设计、绿色制版工艺、绿色印刷工艺、绿色印后加工工艺、环保型印刷设备、印刷品废弃物回收与再生等。通过绿色印刷的实施,可使包括材料、加工、应用和消费在内的整个供应链系统步入良性循环状态。

二、绿色印刷体系主要特点

1、国际标准与本国标准衔接

ISO14000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6年颁布的环境管理体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日趋完善和成熟,现已成为国际公认的通用性标准。国家在环境治理和保护上起步较早,针对生产企业的气体排放、废弃物处理和节能降耗业已形成成熟的法规和标准体系。

国家在推行绿色印刷的过程中,十分重视行业标准与国际通用性标准及本国通用性环保标准的一致性和衔接性,在国际和国内通用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印刷生产的特点制定绿色印刷标准。

2、强调全印刷生产流程综合评价

国家对印刷环保性的要求不仅局限于印刷生产过程,而是涉及印刷原材料采购及交付的全过程。印刷企业必须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尽职调查”,并尽可能采用经过环保认证的纸张、油墨等原材料,以减少印刷产业链全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而且要特别强调的碳平衡,也重点强调印刷品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分发到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和中和措施。

3、重视数据化的测定方式

由于绿色印刷生产过程对印刷设备、器材的环保性有严格要求,我国相关制造商非常注重自身产品的能耗及排放问题,并以数据化的方式测定相关技术指标,提供给客户作为参考,并作为技术改进的基础。此外,也要以数据化的方式对印刷设备、器材的环保性能进行测试。

4、认证工作侧重企业认证或生产工艺流程认证

大型印刷厂企业的环保、绿色印刷认证多侧重于对印刷企业的整体认证,以胶印、凹印等生产工艺流程为重点,但同样强调印刷企业从采购、生产到分发全流程的环保性。相对而言,无论是大型印厂也都较少对某些印刷品开展产品认证,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印刷企业订单数量大,产品多样化,直接进行产品认证难度较大。

三、绿色印刷的实用优越性

1、印刷材料是环保的

由于目前印刷行业产生环境污染的环节中,印刷材料产生的影响最大,因此印刷材料是绿色印刷的关键。实施绿色印刷,就意味着印刷材料应具有环保属性,尽管不可能要求所有印刷材料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百分之百无影响,但一定要为之努力改进。

2、印刷过程是节约的

印刷过程包括印刷工艺的科学设计以及印刷工序的合理安排,应将印刷流程进一步优化,以实现节约各种材料和能源的目标。例如,目前很多印刷企业都在使用的CIP3油墨预置技术,便是通过优化印刷工艺,在提高工作效率与印刷质量的同时,实现了油墨与纸张的节约。

3、印刷品是无毒的

印刷品的无毒是绿色印刷最直接的体现,尤其是面向儿童的图书,对此要求应更加严格。

4、印刷环境是安全的

印刷环境往往被人们忽略,真正的绿色印刷应是在保障操作人员健康与安全前提下的印刷工作。实施现状机遇与挑战并存

目前,我国印刷行业已形成拥有10万家印刷企业、370万从业人员、年总产值达7700亿元的较大产业,但技术先进的大型印刷企业和集团却不多,仍以中小型印刷企业为主体。在不少印刷企业中,各种传统的制版、印刷、印后加工工艺仍是主流。从制版工序的胶片和废定影液、电镀液,到印刷过程中的溶剂型油墨、异丙醇润版液、洗车水,再到印后整饰中仍在广泛使用的即涂膜、油性上光工艺等,都会污染环境。例如,印前制版使用的乙酸、甲醇、硝基苯、草酸、氯化锌、糠醛等都含有毒化学成分,印刷使用的普通油墨、洗车水等都含有铅、铬、汞等重金属元素。

四、大力推动绿色印刷行来的新发展

1、做好宣传推广工作

要做好绿色印刷,对绿色印刷理念的推广工作刻不容缓。笔者。很多人对此很感兴趣,却苦于不清楚到底什么是绿色印刷,怎么样做才能称之为实施了绿色印刷。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从展会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印刷企业在绿色环保方面都表现出了较强的意愿,希望企业能够在这一方面有所发展。而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行的解读绿色印刷的手册《绿色印刷指导》更是在展会前两天被参观者申领一空。

2、应大力开发绿色产品

要实现绿色印刷就要从材料、设备、环境和生产工艺等多方面人手,这当中绝大部分涉及到印刷上游厂商的相关产品。如果上游厂商能够提供更多的环保设备和原辅材料,尤其是成本能够在印刷企业可接受的合理范围内,将极大提高印刷企业实施绿色印刷的积极性。可见,在绿色印刷的问题上,上游厂商的创新改造是重要的一环。只有上游产业与印刷行业协同作战,才能加快印刷行业的绿色化进程。

以油墨为例,油墨是印刷的主要原材料,虽然油墨的绿色化早已在业内引起重视,大豆油油墨、水性油墨也已相继投放市场,但关键问题是环保型油墨价格高昂,所以一直未能在印刷企业中得到广泛使用。

3、推广先进的印刷生产工艺,并逐步在中小型印刷企业中应用

先进的生产工艺可以实现印刷材料及能源等方面的节约,也是绿色印刷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些有实力的印刷企业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软件系统等优化现有生产工艺过程,也有的印刷企业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提出改进生产工艺。无论何种方式的尝试,实际上都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投入,往往对于大型印刷企业来说简单易行,而对于小型印刷企业来说则面临很多压力。因此,相关协会等机构应大力向中小型印刷企业推广一些实用的、成功的生产经验,以促进其生产工艺的优化。

4、加快绿色印刷的标准化建设

国家首个绿色印刷标准《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印刷第一部分:平版印刷》的正式颁布仅仅是一小步,绿色印刷标准是我们评判印刷企业是否“绿色”的基础,而印刷行业涉及面比较广,要全面地评价印刷企业的绿色化进程,还需要从不同的印刷方式(胶印、柔印、凹印、网印、凸印等)、材料选择(油墨、纸张、橡皮布、洗车水等)、“三废”处理、制版方式、车间环境等多方面人手进行评判,尤其是面对不同类型的印刷企业,例如包装印刷、票据印刷、防伪印刷等,应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标准,客观全面地对印刷企业绿色化情况进行评价。

5、政府部门应尽快出台优惠措施,激励印刷企业实施绿色印刷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我们不能否认实施绿色印刷确实会给印刷企业带来投资及成本上的压力,也会给印刷企业带来一定负担。尤其是对于中小型印刷企业来说,还未有像大型印刷企业那样主动向绿色环保靠拢的自觉性,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针对印刷企业实施绿色印刷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使印刷企业有甜头可以尝,以提高其积极性。

结语:在印刷蓬勃发展的今天,环境保护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索,每个企业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自身特点的绿色发展规划,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印刷之路,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更有利于行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所以,大力发展绿色印刷、绿色包装,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本质要求,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力举措。

参考文献:

篇3

上海新闻出版学校的平面媒体印制技术专业是上海市精品特色专业,为上海印刷行业培养了万余名中、高级印刷技术人才,有力地支持了印刷产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对后备人才的需求。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版专),是上海最早开设印刷技术专业的院校,作为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试点专业,历年来,该专业的招生和就业一直保持良好势头。为了加快培养适应上海印刷行业发展需要的知识型、发展型技术技能人才,2013年起,上海新闻出版学校和上海版专合作,开始试点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印刷技术(数字媒体)专业人才。

1.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上海新闻出版学校在平面媒体印制技术专业的基础上,根据新闻出版行业发展的新趋势,结合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创新的要求和综合型技能人才要求的特点,重新制订专业教学实施方案,对原中高职各自独立承担的课程体系进行有效的整合,一体化设计专业课程标准,推进中高职教育贯通的课程改革试验,鼓励教师探索教学模式的创新。印刷技术(数字媒体)专业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一体化课程体系,对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方向课程、专业实训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实施递进式专业课程教学,如图文制作、印刷品后加工等课程,按照技能学习与掌握的规律,进行课程安排与教学。自2013年印刷技术(数字媒体)专业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试点项目实施以来,上海新闻出版学校根据实施情况和市教委要求,每年不断完善培养方案。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印刷行业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培养方案中设置了数字资产管理、印刷媒体信息加工、跨媒体制作等很多新的专业课程,并且逐步改进和完善很多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以适应印刷行业的发展和社会对数字印刷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

2.大力改善实训条件

上海新闻出版学校平版印刷实训室拥有多台单色胶印机和四色胶印机,其中海德堡速霸SM52四色胶印机是印刷企业广泛使用的设备系列。该印刷机生产速度高,自动换版,高速自动化,配置智能导航系统,操作极为人性化,印通EasyControl色彩量测系统与印控中心整合,可以实现优异的印刷品质,实训环境与印刷生产环境基本一致。海德堡SM52四色胶印机也是全国技能大赛和世界媒体印刷技能大赛所用机型,与印刷企业生产实际接轨。此外,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今印刷行业的发展形势,学校还引进了惠普数字印刷机,可以达到与胶印相媲美的印刷品质,使学生能够跟上印刷行业的数字化发展趋势。为满足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专业课程教学的要求,突出数字化与互联网+的特点,上海新闻出版学校还对现有的畅流数字印前制版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将其升级为畅流混合印刷流程,与行业企业工艺技术发展相同步。同时,学校还引进印通印刷印前接口系统,引进印刷电子商务系统(网络印刷云平台)和连机式密度计系统,逐步形成与国际先进企业的生产条件相一致的实训环境,为进一步提升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人才质量提供良好的教学装备条件,为对接岗位新工艺、新技术创造条件。

3.创新教学评价机制

上海新闻出版学校按照新闻出版行业技术技能人才规格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分层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办法,按照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建立与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学年学分管理制度,通过对核心课程的过程评价,搭建与职业资格鉴定相通的课程评价体系,努力探索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

4.教学改革成果明显

印刷技术(数字媒体)专业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试点已连续3年招生,通过逐年完善,现已形成2013级、2014级和2015级印刷技术(数字媒体)专业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方案,在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改进、配套实训室建设及考核方案优化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印刷技术(数字媒体)专业中高职教育贯通经过两年多的运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上海新闻出版学校本着深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要求和审慎试点原则,经过认真调研,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和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决定开始新的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专业试点。2015年,上海新闻出版学校选择与上海版专共同的优势专业——出版与发行作为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试点,招收40名左右学生,学习年限为5年。目前,首届招生已经完成,进入“一年甄别、三年转段、五年毕业”的学习程序。根据计划,在出版与发行专业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试点过程中,2015年9月—2016年8月,上海新闻出版学校将着力做好以下工作:创新教学评价机制,采取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及时掌握信息,分析教学过程和效果;教材建设,重点开发和完善公共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材;通过对首届学生进行调查,掌握该专业受众的第一信息,建立学生信息库,为日后跟踪调查研究创造条件;首次“一年甄别”,个别学生退出试点,进入上海新闻出版学校出版与发行专业学习;到2018年6月,学校将首次执行“三年转段”程序;2020年6月,出版与发行专业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的学生将完成全部5年的教学计划,成为首批毕业生。

二、“双证融通”:专业课程教学“变脸”

随着新媒体、新介质、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出版业不仅告别了“铅与火”走入了“光与电”的时代,还迎来了以数字出版、数字印刷为主体的新型业态高速发展的新阶段。但是,上海新闻出版学校有些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还没有完全与生产过程相对应,一部分课程内容还停留在传统的工艺技术上,教师还习惯于按传统工艺讲授,如评判印刷质量,现在企业普遍采用先进的数字化仪器设备检测,按标准数据进行产品印刷与质量评定,那种靠经验来评判产品印刷质量的传统方式正逐渐被淘汰。为了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2014年,上海新闻出版学校抓住上海市开展“双证融通”专业改革试点的契机,在平面媒体印制技术专业印刷工艺(平版印刷)技能方向中实施“双证融通”,把印刷行业相关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及其职业素养要求等融入平面媒体印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以及专业教学的全过程,把平版印刷工国家职业标准与专业课程内容相衔接,确保学生在通过专业课程考核后,达到平版印刷工(四级)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在获得中等职业教育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平版印刷工(四级)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这两类证书内涵的衔接与对应,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通。

1.课程结构与课程标准“变脸”

按照专业教学标准、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有机融合的要求,专业课程开发与教学要与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发展相同步的思路,上海新闻出版学校项目团队大胆改革,对印刷工艺(平版印刷)技能方向课程结构进行了重新设置,对课程标准进行了重新开发编写。印刷工艺(平版印刷)技能方向课程结构与生产过程、印刷工艺流程和工作任务要求相一致,涵盖了平版印刷工(四、五级)职业技能标准的职业功能,如表1所示。在新课程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四门“双证融通”专业课程标准,在每一门专业课程标准中都结合了行业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引入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的标准,重点体现了数字化、标准化行业印刷工艺新变化。同时,把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内容要求也纳入到相关课程标准中,使教师能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企业岗位要求相衔接。

2.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变脸”

根据“双证融通”专业课程标准要求,为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上海新闻出版学校实施专业课程教学模式革新,“双证融通”专业课程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授课方式采用“模块+分组”形式。以印刷实施专业课程中印刷操作技能教学为例,学校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印刷操作技能,在专业教学实施中,以工作任务为引领,采用模拟实景软件操作与实际印刷设备操作两个课程模块交替授课,并把学生分成几组(每组6~7名学生),实现小班化教学。专业教师授课内容采用模拟+实际操作的办法,可以反复训练学生印刷机设备的操作技能,提高其熟练程度,并通过分组增加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时间及增加学生操作的机会。在“双证融通”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中,学生重点需要掌握的技术技能,只要教学资源条件允许,一般都采用了“模块+分组”的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评价考核方式“变脸”

相比之前,评价考核方式趋向于客观评价、职业素养过程性评价及技能操作模块化评价,每门专业课程鉴定内容与分数比如表2所示。表3为专业技能操作评价考核模块对比,“双证融通”专业改革后,依据“双证融通”专业教学实施方案及专业课程标准,技能操作评价考核采用模块化分别考核,改变了以前一次终结性考核三部分内容的方式,同时考核操作上尽可能采用仪器设备采集数据,既能使评价考核更客观,又能使考核过程与最新印刷工艺要求相一致。这样的专业课程学习评价考核方式,既能与学生技能学习过程相衔接,全面客观地评价每位学生,又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并且按生产工艺流程来学习与评价考核,使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同时,职业素养评价已渗透到教学内容的每个工作任务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也要同步认识并遵循与工作生产相关的规范、纪律和安全等要求,通过学生的互评起到相互促进作用。教师在每次教学任务实施过程中完成考核,更有利于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2014学年,上海新闻出版学校“双证融通”专业改革试点的日常教学及管理工作有序展开,完成了鉴定平台系统教学文件和班级学生基本信息等上报以及考核安排等工作,对课程教学加强监督,为“双证融通”专业改革试点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2015—2016学年,“双证融通”专业改革试点主要工作有:除日常教学管理、鉴定平台系统等基本工作外,还需完成印刷检测课程的教学和鉴定方案以及印刷机结构调节、印刷实施和印刷检测3门课程的考核(职业素养、理论和技能)鉴定工作;继续做好“双证融通”专业改革试点工作,完成印刷前准备课程考核(职业素养、理论和技能)鉴定工作。

三、结语

篇4

依托日本太阳机械多年专业的印刷设备制造经验,参考其现有机组式柔印机制造技术,结合欧美地区先进机组式柔印机型的设计理念,以及围绕国内用户对机组式柔印机的需求,我公司成功研制出了STF-340机组式柔印机,这是我公司第一台由中国员工设计并制造的大型印刷机,该设备配置高端,并且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

(1)采用先进的全伺服系统,并且根据该设备的柔印装置特性,配备有全新的给纸单元及加工收纸单元等周边配套装置,使整机高度集成化。

(2)核心技术有4项:整机伺服控制;双离合器动作控制系统;花瓣式版筒托架;可编程逻辑控制技术。

( 3 )主要配置有:放卷装置,纠偏装置,除静电装置,除纸粉装置,电晕装置,柔版印刷装置(带翻转装置),可移动式冷烫印装置,上光装置,丝网印刷装置,覆膜装置,双座3筒模切装置,排废装置,剪切装置,模内标签及切单张加工收纸装置和收卷装置。

(4)主要技术参数:印刷材料宽度为140~340mm,最大印刷幅宽为330mm,可适用于薄膜和纸张的印刷;印刷速度为5~150m/min。

在研发STF-340机组式柔印机的过程中,我公司始终贯彻执行多项技术标准,如机械设计优先选取准则、机械安全设计标准、柔性版印刷机标准等。考虑到今后要实现设备的规模化、标准化、系列化生产,还要满足促进产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链形成等方面的要求,我公司还购入必备的硬件设施。同时,我们还计划对该类设备进行产业链的延伸,即把不同印刷工艺的印刷装置安装在该设备上,以实现一台设备多种印刷工艺的灵活应用。

篇5

【关键词】印刷业 现状 创新 升级

印刷行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印刷品的需求增多,对印刷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迫使印刷业扩大生产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在市场竞争及国家政策指导下,印刷业正走向光辉的未来。但是,印刷行业飞速发展之际,行业竞争、数码印刷的冲击、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我们要认清现状,提升行业创新能力才会加快印刷业的转型升级。

1 我国印刷业的现状

1.1 印刷技术落后。生产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这一现状不仅反映在支柱产业,同样也反映在印刷行业。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一直不断花巨资引进国外印刷先进技术和设备,少有或者没有属于我们国家的印刷核心技术,无形中增加了我们的成本。而成本的制约,会导致中小型印刷企业对于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使用并不积极,各种传统的制版、印刷以及印后加工工艺依然占有很大比重,印刷技术停滞不前难以适应当前新型印刷如数字印刷、绿色印刷等业务的需要。

1.2 印刷行业市场竞争激烈。20世纪90年代,印刷一度成了最赚钱的行业,甚至流行“要想发,搞印刷”,于是,各种各样的印刷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在各大街小巷。除了少数国有大型印刷企业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私营印刷企业,多则几十人,少则五六人甚至两三人,聘请一两名技术人员,利用几台电脑就搞起了印刷。随着印刷企业的增多,行业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加之物价水平逐日增高,印刷用的纸张、油墨等原材料也不断上涨,更加剧了竞争的压力。

1.3 印刷技术人才的短缺。印刷业的异常发展,从事印刷业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但市场准入门槛低,许多从业者不具备掌握新技术的能力,或技术人员少,不能满足印刷业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需要。

1.4 印刷的环保意识薄弱。我国印刷业在管理理念上落后,企业缺乏基本的环保意识。目前在我国丝网印刷、凹版印刷等印刷过程中大量使用的溶剂型油墨,含有50%~60%的挥发性组分,如果加上调油墨黏度所需的稀释剂,在印品干燥时,油墨所散发出来的挥发性组分的总含量为70%~80%。这些有机溶剂所挥发的气体,通过呼吸进入工人的体内,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2 如何实现印刷行业的转型升级

2.1 倡导绿色印刷。绿色印刷,是指不破坏生态环境、不威胁人体健康、节约资源消耗的印刷方式。包括环保原材料的使用、清洁的印刷生产过程、印刷品对用户的安全性以及印刷品的回收处理及可循环利用等符合环保要求。因此首先要树立绿色印刷的意识,将绿色印刷深入人心。其次,开展绿色印刷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我国印刷业多年来一直面临“小、散、滥”的问题,由于缺乏退出监管机制,靠市场自然淘汰规律,有些小印刷企业很难被踢出局。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实施绿色印刷认证,将部分产品指定给达标的企业,使部分优秀企业迅速作强;同时,对具有一定条件的企业,引导他们通过技术升级,达到合格的标准,跻身强企之列;而对那些落后的企业,通过不断扩大绿色印刷的品种将其淘汰出局,最终实现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的目的。

2.2 加大数字印刷力度。随着消费者对印刷品的需求趋向个性化、及时化、小批量、快速化,传统的印刷工艺逐渐分化出一种更新的印刷工艺――数字印刷。数字印刷是一个完全数字化的生产系统,数字流程贯穿了整个生产流程,无需制版就能直接打印,由操作人员根据用户的需求及其提供的原稿或从互联网上将客户的数据文件输入计算机,在计算机上进行图文数据的处理,对图像进行色彩、阶调、层次等有益的调整,进行能满足用户要求的创意、修改及文字合成等,再将图文信息进行编辑排版,最终将理想的图案、文字编排成用户满意的内容和形成。同时数字印刷也能降低印刷成本,提高效率,为印刷业带来新的变革。

2.3 提升印刷产品附加值。随着我国印刷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步伐的加快,印刷产品的开发创新能力及产品附加值的提升方面还略显薄弱。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产品附加值的提升是企业技术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提升印刷产品的附加值,通过改善印刷品的品质、功能或者独创性提升产品的价值和价格,并使终端客户乐意接受和付费。一方面印刷企业引进采购带有新型增值功能的印刷设备,开发生产出更加个性化、更高品质、更加精美的印刷品,赢得顾客的青睐,另一方面印刷企业自身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出更多高质量的创新产品,以提升其产品的市场份额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强.走增值之路是印刷行业从传统加工行业向服务行业转型的必然[J].印刷业,2012.05.

篇6

生产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最关键的步骤之一是在硅片的正面和背面制造非常精细的电路,将光生电子导出电池。这个金属镀膜工艺通常由丝网印刷技术来完成――将含有金属的导电浆料透过丝网网孔压印在硅片上形成电路或电极。典型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从头到尾整个生产工艺流程中需要进行多次丝网印刷步骤。通常,有两种不同的工艺分别用于电池正面(接触线和母线)和背面(电极/钝化和母线)的丝网印刷,见图1。

多年来,太阳能丝网印刷设备在精度和自动化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具备了在微米级尺寸上重复进行多次印刷的能力。这一发展开创了全新的先进应用,如双重印刷和选择性发射极金属镀膜。Baccini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在微电子领域开发了丝网印刷技术,并在20世纪80年代将这一技术扩展到太阳能金属镀膜领域。今天,Baccini公司已成为应用材料公司Baccini集团,以多项先进技术引领业界的发展。

2基本的太阳能丝网印刷

印刷过程从硅片放置到印刷台上开始。非常精细的印刷丝网固定在网框上,放置在硅片上方;丝网封闭了某些区域而其它区域保持开放,以便导电浆料能够通过。硅片和丝网的距离要严格地控制(称为印刷间隙)。由于正面需要更加纤细的金属线,因此用于正面印刷的丝网其网格通常比用于背面印刷的要细小得多。

把适量的浆料放置于丝网之上,用刮刀涂抹浆料,使其均匀填充于网孔之中。刮刀在移动的过程中把浆料通过丝网网孔挤压到硅片上,见图3。这一过程的温度、压力、速度和其他变量都必须严格控制。

每次印刷步骤后,硅片被放入烘干炉,使导电浆料凝固。接着,硅片被送入另一个不同的印刷机,在其正面或背面印制更多的线路。所有印刷步骤完成后,将硅片放入高温炉里烧结。

3硅片正面和背面的印刷

每块太阳能电池的正面和背面都有通过丝网印刷淀积的导线(见图4),它们的功能是不同的。正面的线路比背面的更细;有些制造商会先印刷背面的导电线,然后将硅片翻过来再印刷正面的线路,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损坏。在正面(面向太阳的一面),大多数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设计都采用非常精细的电路(“手指线”)把有效区域采集到的光生电子传递到更大的采集导线――“母线”上,接着再传递到组件的电路系统中。正面的手指线要比背面的线路细得多(窄到80μm)。正因为如此,正面的印刷步骤需要更高的精度和准确性。

硅片的背面和正面的印刷要求是不同的,技术上也不那么严格。背面印刷的第一步工序是淀积一层以铝为基础的导电材料,而不是非常细的导电栅。同时,能够将没有捕捉到的光反射回电池上。这一层也能“钝化”太阳能电池,封闭多余分子路径,避免流动电子被这些空隙所捕捉。背面印刷的第二步是制造母线,和外部电路系统相连接,见图5。

4新一代丝网印刷的应用

如今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平均转化效率是15%,业界的发展目标是将转化效率提高到20%以上,丝网印刷设备能够提供多种方法帮助实现这一目标。实现更高的转化效率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电池工艺(创造出能够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有效区域)和金属镀膜(形成导电金属线)。

5双重印刷

电池正面导电线路的一个负面效应是阴影:导线阻挡了少量阳光,使其无法进入电池的有效区域,从而降低了转化效率,见图6。为了将这种阴影效应降到最低,导线必须尽可能做到最窄。然而,为了保持足够的导电性,线条的高度必须增加,这样才能保持同样的横截面积。实现更细,更高导线横截面的解决方案就是将多条导线重叠印刷。这就意味着丝网印刷机必须能够高准确度、高重复性地印刷非常细小的线条――当前的标准线条小到80μm――相当于人类一根头发丝的平均厚度。

现在大多数导线烧结后的尺寸是110-120μm宽,12-15μm高。这样尺寸的线条由于阴影效应带来的转化效率损失大约为1.29%。要减少这一损耗,导线宽度必须降低;同时,需要增加导线横截面的高度,以此优化导电性能,见图7。导线横截面尺寸从110μm宽/12μm高转变为80μm宽/30μm高之后,潜在的转化效率绝对增益为0.5%。

应用材料公司Baccini的方法是用两台不同的印刷机将两种材料进行重叠印刷。这一最新的工艺在实际生产环境下实现了80μm宽、平均30μm高的导线横截面尺寸。这种方法减少了大约20%的阴影损失,相应的也降低了电阻系数。通过在现有生产线上增加一台额外的丝网印刷机和烘干炉,就能非常方便地以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实现多次印刷工艺。

导线双重印刷(和其它的先进印刷应用)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对准精度,因为第二层印刷物必须非常精准地置于第一层之上。应用材料公司Baccini的最新研发成果使第二层印刷物的对齐精度达到±15μm。这一技术采用了新型的高分辨率照相机和新的软件算法,具有自动调整程序,并可以在印刷初始阶段进行额外控制。此外,浆料配方和丝网设计必须经过仔细的共同优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丝网印刷的硬件和工艺效能。

6选择性发射极

另外一个新兴的应用是选择性发射极技术――在丝网印刷的金属线下精确地制造一个重度掺杂的n+区域,以便进一步降低接触电阻,从而实现转化效率的提高,见图8。

制作这些发射极区域有好几种技术。每一种都要求高精度和高重复性的多重印刷步骤。此外,发射极区域必须略宽于上方的金属线:对于100μm宽的金属线来说,最优化的发射极区域宽度为150μm左右。很关键的一点是后续的金属线必须非常精确地直接放置在发射极区域之上,否则,就会失去它的效率优势。应用材料公司Baccini的丝网印刷技术在成熟度、对准精度、低成本和高速度方面都具有优势,是实现这种电池工艺的理想选择。

7丝网印刷的生产力

随着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工艺步骤越来越多(以获取更高效率),很多问题――包括高产量和处理更薄硅片的能力等――变得越来越重要。

目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工厂的产量约为1500硅片/小时(每条生产线),业界的目标是在不久的将来实现至少3000硅片/小时。这需要使用非常先进的机械自动化技术以最小的破片率高速处理硅片。

这就意味在丝网印刷工艺中如丝网放置,浆料涂布和刮刀移动都需要以更快的速度进行,同时,线条的宽度和对齐方式必须保持原有精度甚至更加精确。

硅片越来越薄(因此更加易碎)的趋势推动了“软”处理技术的发展,以此保持低破片率和高良率。应用材料公司Baccini以其高速软处理技术和最低破片率成为享誉业界的领导者。拥有数十年经验的工程师团队正致力于开发多项技术创新, 从而保持Baccini丝网印刷设备在超薄硅片处理领域的领导地位。

8结论

篇7

Q近几年来,湖北省印刷业的发展情况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A近年来,湖北印刷业发展较好,印刷工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91亿元跃升到2011年的212亿元,产业规模不断提升。湖北印刷业突出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包装业发展迅猛,2005年湖北有418家包装印刷企业、32亿元产值,2011年已发展成为542家企业、125亿元产值;二是报纸印刷产值稳定,2005年产值为7.5亿元,2011年产值为7.8亿元;三是书刊印刷相对萎缩,2005年产值为39亿元,2011年仅为36.71亿元。此外,“其他印刷”板块产值从2005年的12.5亿元提升到2011年的36.17亿元,增长势头良好;数字印刷也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各年度产值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Q从整个湖北省来看,重点的印刷业聚集地有哪些城市?在业务发展上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就数字印刷而言,发展现状如何?

A湖北印刷业重点聚集地有武汉、孝感、襄阳、宜昌、咸宁等城市。其中,武汉地区印刷企业综合实力较强,报纸印刷、烟包印刷和数字印刷发展较快;宜昌酒类包装呈良好发展趋势;咸宁、襄阳在书刊印刷市场表现突出;孝感则以包装业为代表。

目前湖北省数字印刷企业以相册、台历、挂历、画册、论文、招标书等个性化快速印刷为主营业务,形成了三种较有代表性的经营模式。

网上订单经营模式。武汉印易得数码印刷有限公司利用网上接单的手段,为企业带来了效益。

连锁经营模式。以武汉彩峰数码图文快速输出有限公司为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目前连锁店分布于上海、武汉、深圳等多个城市。

合作经营模式。湖北新新城际数字出版印刷技术有限公司是湖北省《数字印刷管理办法》出台后办理的第一家数字印刷企业,与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展开合作后,为其提供印制样书、图书补量差以及短版图书生产服务。为方便服务出版社,新新城际将公司设在出版社所在大楼中,最大程度地减少反应时间,保证随来随印。

Q近年来有哪些大型印刷、包装企业入驻湖北?发展情况如何?为了迎接产业转移的企业,湖北省有哪些配套的承接措施?

A近年入驻湖北的大型企业有:中粮包装(武汉)有限公司、武汉雅都包装印刷有限公司、湖北金三峡印务有限公司、湖北合兴包装印刷有限公司等。这些“转移”而来的企业规模都在不断增大、设备逐渐增多,年工业总产值均在3.9亿元以上。

外地企业的进驻,对湖北本土企业的管理方式、经营理念带来了很大影响,让本土企业在更大的压力中锻造更强的竞争力。未来,湖北省还将不断加强组织招商,主动“走出去、引进来”。同时积极建园,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并发挥政府督导作用,通过简化审批时间和手续、积极开展培训工作、组织到发达地区学习等多种手段,吸引外地企业入驻。

Q湖北印刷包装业发展面临着哪些难题? A目前,湖北省印刷业发展面临着六大矛盾:

一是印刷产值总量偏低,在全国印刷业中仅位居“第三军团”。

二是产业集约化程度较低。目前,不计“三印”企业,湖北省有2400多家印刷企业,10万名职工,总体上来看散、小、差、乱局面没有改变,整体素质低。多数还是低水平重复建设,尚未形成规模骨干企业群。

三是技术装备比较落后。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产业升级投入不足。

除少数骨干企业技术配备较好之外,多数企业还比较落后。

四是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印刷业市场服务面很广,但目前仍属于被动的委托加工型,缺乏自主开发能力。

五是行业总体素质较低。在面临网络新技术全面融合的形势下,印刷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长期以来,印刷企业管理基础薄弱,职业技能标准、员工培训机制以及资质认证体系尚不健全,严重制约了印刷业的发展。

六是印刷工价偏低。在原材料、人工等成本上涨的情况下,印刷工价反而持续下滑,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Q如何看待湖北印刷、包装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A《湖北省印刷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描绘了全省印刷业发展的蓝图:全省印刷业总产值年增长15%,“十二五”期末印刷总产值超过300亿元;每年完成10亿元的招商任务;建成1~2个国家级印刷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骨干印刷企业,培育产值超过20亿元的印刷企业或印刷企业集团1家、产值超过10亿元的印刷企业超过5家;绿色印刷企业数量占全省印刷企业总数的30%;数字印刷在全省印刷总产值中的占比超过20%。

这一目标对于前进中的湖北省印刷业来讲,是“跳起来摘桃子”,是负重前行。但也要看到,良好的产业基础与政策环境为湖北印刷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动力。另外,根据湖北省“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湖北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2.5万亿元,力争3万亿元,这为印刷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市场。因此,“十二五”时期,湖北更需要珍惜机遇,乘势而上。

为加快战略转型,湖北印刷业要加快“四大转变”。

一是加快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进一步利用印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字资源,构建印刷企业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开拓印刷数字资源传播与营销新业务,挖掘新的价值增长点。

二是加快向集约型(产业结构优化型)产业转变。着力培育在国内有影响力的骨干企业;加大对中小印刷企业的科学引导和扶植力度,在“专、精、特、新”上下功夫,培养一大批有竞争力的优秀品牌企业;鼓励兼并重组;建立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机制。

篇8

关键词:包装印刷;转型升级;金融危机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变及全球经济发展演变、金融危机影响加剧,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成本的持续上涨,印刷企业原有的资源高消耗、劳动力低成本上的竞争优势已经烟消云散。印刷企业已浑然不觉地进入到了一个无法逃避的转型、升级期。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历史,每一次经济低迷时期往往孕育着企业进化的最佳时机,其他国家如此,我国也不例外。因此,印刷包装业完成升级换代后,即将进入一个大规模扩张的新时代。本文以中小印刷企业为主的义乌印刷业为分析研究对象,在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背景下,分析义乌包装印刷业产业现状,提出一些义乌印刷产业升级发展策略。

一、义乌中小型印刷企业生存业现状调查

义乌背靠国际小商品这个大市场的优势,依托小商品包装、文具等行业繁荣,从90年代以来印刷行业发展迅猛。目前,义乌有印刷相关经营企业828家,其中印刷企业572家(包括出版物印刷企业5家,年画挂历出版物印刷企业29家,包装装潢印刷企业399家,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139家),制版企业20家,打字复印227家。从业人员近5万余人,固定资产10亿元,年创生产总值60亿元,多项经济指标在全国县级市中居于前列,是国家级印刷包装产业基地之一。但与广东、上海、北京等印刷发达区域相比,经营主要依靠的是低成本策略,在规模和质量档次上存在较大差距。在义乌印刷行业中,中小型印刷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安全隐患大,严重制约了印刷包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印刷企业转型升级策略分析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义乌印刷包装业从成本优势向品牌优势升级,促进经济规模化,生产高度集中化,企业结构合理化,实现义乌印刷包装业从量的扩张向质的飞跃转变,实现印刷行业进一步健康繁荣发展。在分析国内外印刷业发展趋势,结合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背景,探讨以下一些转型升级策略。

(1)借鉴日韩发展经验,走品牌创新之路

从上世纪90 年代开始,韩国和日本经济能够迅速崛起,依靠的是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在发展过程中,两国中小企业也曾经历过假冒模范、长期从事低层次产业而导致的产品信誉过低、企业利润过薄等困境。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两国中小企业逐步走出了一条以战略为引导、品质为关键、创新为核心、人才为驱动的转型发展之路。这对正处于转型升级关口的义乌市印刷企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面临困境,日韩两国中小企业从销售上做文章,从而在价格战、概念战、广告战等传统的营销模式上进行变革,通过品牌建设构建企业的营销能力成为企业的核心课题。日韩企业开始实行营销与品牌管理战略,加大技术投入,实施精品工程,提升品牌影响力,推进二次创业。对企业历来高度重视技术研发的重视上,企业普遍意识到,只有真正建设属于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才能够确保公司进一步壮大成长,保持长期的领先优势、立于不败之地。

(2)创建印刷工业园区,提高聚集效应。

印刷中小企业应考虑加快了集团化步伐,形成了一大批中小企业集团,整合分散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比如,苍南特色印刷包装工业园的建设,使许多中小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进入园区,改善了原有企业“低、小、散、乱”的状况,将原来全县1418家印刷企业压缩到824家,分类引导进入印刷工业园区生产,推进了全县印刷包装产业的聚集和升级,全县印刷包装年总产值迅速攀升至108亿元。园区建设也促进了企业在思想观念和管理体制上的创新。大量入园企业,不仅在设备更新、技术改造上进行了较大投入,还在产品开发、管理创新、品牌打造等方面构建了新的机制,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印刷包装工业园已成为企业成长的孵化器[1]。

(3)依靠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是企业不断进步、持续发展、保持后劲、领先市场的重要手段,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决定因素。无数企业实例证明,要想形成一个赢利比重大的经营项目,首先要在技术上领先市场,并不断通过技术升级和创新抢占市场的制高点,扬长避短,提高效率,提升产品档次,提高技术含量、附加值,确立核心竞争力[2]。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增强,在印刷的科技创新竞争中,绿色印刷起着不可代替作用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生存环境为代价,要以长远的发展战略眼光为基础,走环保之路,走绿色印刷之路,特别是在企业转型、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的十字路口,要选准绿色印刷的发展方向。改进工艺技术,进行技术创新和升级。印刷耗材过程中,由于传统油墨会对人体造成种种危害,很多企业都在改善油墨对环境的影响,尽量使用环保型原材料生产油墨,以降低VOC排放,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目前,应用较多的环保油墨主要有水性油墨、辐射固化油墨、大豆油油墨,及近年还出现的大米油墨。2008年日本成功研发出大米油墨,即采用米糠油代替大豆油生产的油墨。目前,经过大米油墨生产商的不断努力,大米油墨与大豆油油墨的干燥性能和印刷适性已基本相当。在日本,已有不少大型印刷企业采用大米油墨进行印刷。但是,目前大米油墨的成本高昂,制约了其广泛应用。

一个中小型印刷企业,若每月需要制PS版5000张,总耗水量将达420多吨,废液排放约454.2吨,产生二氧化碳272.5吨,而若采用普通CTP制版技术,可将这种污染减少50%,采用免处理CTP制版技术,可免去或简化一般版材在制版机上曝光成像后需要经历的化学显影和清水漂洗等处理过程,基本上可以做到零污染物排放。由此可见,免处理CTP版材是印刷版材向绿色化进军的利器[3]。

结语

目前,中小型印刷企业正处于不可躲避的战略转型期。面对新的印刷业发展机遇,中小型印刷企业应优化产业结构、在加强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素质、推进数字化战略、拓展市场空间、加大市场增值服务等方面下功夫,绿色印刷、创意印刷、和谐印刷是今后印刷发展的核心价值点。

参考文献:

[1] 陈后强.温州模式-特色工业园助苍南印刷转型升[J].印刷经理人,2009(12):37-38.

[2] 郭志明. 加快结构调整推进重庆印刷企业转型升级[J].印刷世界,2009(7):55-56.

[3] 吕勇.印刷耗材-绿意盎然[J].印刷技术,2011(4):90-92.

作者简介:

吕勇(1983-12),男,浙江金华人,义乌工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印刷包装工艺。

篇9

首先感谢市经委领导给我们这次机会,与大家一起分享我公司在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做法。

**公司在市经贸委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技术、管理、观念创新为核心动力,推动东港实现持续发展。**年,对东港来说是站在新起点,经受新考验,实现新发展的一年,也是东港发展历史上效益最好的丰收年,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端。成绩的取得是与东港公司技术创新工作密不可分。

在此,我向各位领导、各位朋友汇报东港公司在技术创新工作方面的总结,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一、单位概况

**公司创始于**年,于**年3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股票代码002117,注册资本为1.1亿元人民币,资产总额7.1亿元人民币,主要从事防伪印刷、数据处理、软件开发等业务,是国内同行业少数同时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ISO14001环境管理及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四项认证的企业。连续多年荣获山东省先进企业称号,目前为国家秘密载体复制许可企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技术先进企业、省级十佳印刷企业、省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省级名牌产品企业,A级纳税信用企业,现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印刷企业之一。

公司于**年投资成立了郑州东港安全印刷有限公司,**年投资成立了北京东港安全印刷有限公司,**年投资成立新疆东港安全印刷有限公司,2006年投资成立青海东港安全印刷有限公司和上海东港印刷有限公司,**年投资设立广州东港安全印刷有限公司和成都东港安全印刷有限公司。以上七个子公司的成立为公司实现跨省市、跨区域的战略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集团**年至**年销售收入分别为2.8亿元人民币、3.4亿元人民币、4.1亿元人民币、4.7亿元人民币、5.3亿元人民币,市场占有率也从5%逐步提高至**年的7.9%,利润总额分别为4300万元、6100万元、6500万元、7129万元、7606万元,上缴各项税金分别为2500万元、2900万元、3300万元、4073万元、545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公司已经先后被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中国银行总行、中国工商银行总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交通部、中信实业银行总行、国家邮政局、中国人寿保险总公司、国家金融工委、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市财政局、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地税局等部委和系统确定为专业票据定点印刷企业,为这些单位印制了大量的票据,受到了他们的好评。

二、企业技术中心情况

东港公司技术中心于**年9月11日经山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文件编号为省经贸技字(**)419号。

东港技术中心承担集团公司的产品开发、工艺技术开发及科技质量管理等职能,经多年的优化调整,技术中心目前已建立起强有力的集市场、科研、生产一体化的三级技术创新体系,现有专职技术开发人员62人,其中高级职称人数为17人。

目前技术中心设专家委员会、技术委员会、数据部、标签部、设备部、实验室、市场部、工控部、办公室、中试车间。

公司始终重视印刷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时刻关注世界印刷新技术的动态与发展,并注意及时引进、吸收先进的印刷理念和技术,同时根据市场情况和企业自身的情况,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公司在长期的票据印刷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印刷诀窍和先进的印刷工艺,同时也拥有一支力量雄厚的技术人员队伍。

公司每年组织技术骨干,由公司高管带队,出国参加顶级国际印刷展,了解国际印刷技术的新动向,并定期派遣一线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赴国外先进印刷企业和印刷院校接受印刷技术的培训,提高技术队伍的素质。

公司与国内知名印刷院校和国外先进企业的科研单位,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提高技术人员队伍的理论与实践统一的能力。同时,公司每年还从全国知名的高等院校招收优秀的毕业生,充实技术队伍,使我们的技术队伍保持活力,也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储备了大量的技术人才。

公司与国际知名的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共同研发本公司急需的高、精、尖技术,使公司的技术水平始终保持在国内的领先地位。作为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外商投资技术先进企业、中国商业表格印刷的龙头企业之一,公司具有较强的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企业技术中心的组建促进了公司的科技创新发展,**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1775万元,产品销售利润3404万元,其中新产品销售收入达25065万元,其中政府采购产品销售额9200万元。

目前公司现有员工581人,其中科技活动人员合计182人,其中研究与试验发展人数82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数16人。

三、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实施情况

**年公司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增加科技投入力度,科技活动经费筹集2400万元,科技活动经费支出2312万元,其中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720万元,对高校的支出为50万元。

**年公司全部科技项目数达18项,其中研究与试验发展项目8项,其中省级以上科技项目数为4项。省级技术创新计划项目分别是工业钢瓶自动化管理系统、保单合同制作系统、RFID管理图书系统、电子门票,预计**年省级项目享受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额应为420万元。

**年以来,公司先后主持编制了四个行业标准和一个国家职业标准,分别是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商业票据产品要求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商业票据产品要求第2部分:折叠式票据》、《商业票据产品要求第3部分:卷式票据》、《商业票据产品要求第4部分:本装票据》,该四项标准已经于**年7月14日实施。国家职业标准:《商业票据轮转机印刷工》,标准报批稿正在申报过程中,预计2010年即可颁布实施。

四、下步工作计划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东港公司计划继续深化科技兴企战略,计划科技投入2000万元,计划申报省级项目4项,企业内部自主创新项目10项,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确保公司的行业领先地位、影响力和带动作用,同时在技术中心建设方面拟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1、不断完善技术中心创新机制建设。

2、不断完善员工绩效管理体系,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篇10

一、工业园区建设的具体做法

(一)统筹规划,高标准建设工业园区

1、园区规划立足于高起点。龙港工业经济经过十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逐步形成了以印刷、纺织、塑编、礼品等为特色的块状经济。为了加快特色产业集中布局,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1997年以来,我镇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完成了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各个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了各个园区规划的功能,既规划了具有产业特色的印刷、塑编等专业工业园区,又规划了3平方公里城东综合工业园区,培育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各有侧重、相对独立的产业格局和相互配套、相互补充、功能齐全的总体布局。在规划实施思路上,坚持按工业园区建设和标准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坚持成熟一片,开发一片,不搞“散”、“小”和乱铺摊子。

2、园区准入坚持高要求。为了提高工业园区的建设档次,我们对项目从严把关,入园项目必须符合规定的条件:①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属国家、省、市、县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项目优先安排;②项目投资必须在500万元以上,单个项目用地面积在10亩以上;③符合我镇产业发展规划或上档次的工业项目;④必须有相当大的资金比例用于技术改造投入;⑤禁止技术工艺落后、设备陈旧、环境污染严重和企业及法律法规禁止创办的企业进入工业园区。同时,为了培育小型企业的发展壮大,结合印刷业整治和“三合一”企业消防安全管理,规划建设小包装工业园区,建成20幢标准厂房,引进126家小型企业进入园区,对入园企业也设置了相应的条件。

3、园区建设坚持高标准。我镇在财政资金比较困难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加大了工业园区内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园区基本实现水、电、路、通讯、有线电视、排水排污等“六通一平”。在建设过程中注重质量、追求速度,使配套设施在入园项目设计完成前投入使用。同时,对入园区企业的厂房建设也设定了严格的标准,入园企业厂房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率从严控制,严格防止企业改变功能,使园区达到厂房标准化、生活舒适化、环境绿化和美化的要求。如在示范印刷工业园区建设中,我们要求入园企业建筑密度要求在30-40以内,容积率控制在1以下,绿化率必须在40以上,围墙一律采用通透式。

(二)多渠道筹资,突破工业园区建设的资金“瓶颈”

1、投资主体多元化。我们采用“政府投入、企业分担、社会融资”的多元投入机制,拓宽了园区建设和企业发展的融资渠道。政府拨出专项资金,启动园区前期开发。道路、水电、绿化等公共设施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企业适当分担,生产经营性设施在政府统一规划的前提下,由企业自主建设,同时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投入,完善金融支持体系,企业可以通过土地、厂房抵押信贷筹集资金。如小包装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针对有些企业融资难的情况,我镇在全省首创厂房按揭贷款,入园企业只需交纳50资金购置标准厂房,其余部分由银行办理五年期的按揭贷款手续,有效地解决了入园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运作机制市场化。成立了工业园区投资开发公司,实行建设业主制,以市场化手段对园区建设开发进行具体运作。投资开发公司垄段园区的一级土地市场,控制企业用地的价格,对园区的配套设施建设实行统一安排。目前,我镇准备借助新雅集团、温州礼品城的品牌优势,通过市场化运作,采用集资联建、厂房出售出租等办法建设一批标准化厂房,积极引导小型印刷、礼品企业向标准厂房集中生产,建立集研发、生产销售、培训等配套设施。

(三)优化服务,大力扶持园区的发展

1、强化政策的扶持。通过采用以建成区内的商住用地公开出让后得贴补工业园区建设设施建设的办法,保证工业园区的启动和正常持续的建设投入。大幅度调低用地价格,降低开发建设投资成本,对不同规模的投资项目给予不等的地价优惠,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一事一策”的办法,落实帮扶措施,对入园区企业免征有关规费,实行技术改造贴息,鼓励入园企业进行重组和新产品开发。

2、建立服务机构,优化服务。成立了工业园区管委会,对入园项目实行一条龙服务,即统一立项、统一委托设计、统一组织会审、统一办理消防许可证、工程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土地过户、统一设施配套,使企业能一边按照规划施工,一边按照程序办理手续,加快了入园企业建设的速度。项目建成后实行经常,帮助企业早出成效。为了缩短项目建设周期,我们在示范印刷园区三期建设中采取统一征地,切块供地的办法,从而缩短了企业与政府部门、村委会之间的协商过程,加快了项目建设的速度。同时,对原有的审批程序进行改革,取消项目建议书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采用填表式,总平方案和扩初设计合并联审,减少了企业在办理手续中的审批环节。

(四)创新机制,强化园区建设的管理

1、落实具体管理制度。在项目建设中,实行项目招投标制、法人责任制、资本金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加强对企业基建项目的管理。凡进入园区项目必须按基建程序办理有关手续,限定时间,按规划和设计要求进行建设,不得擅自改变项目性质和建设内容。对于在园区内不能按限定时间内动工建设的项目,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如在示范印刷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为杜绝企业改变功能,我们实行资本金管理制度,要求入园企业必须按照用地缴纳土建和设备资本金,镇政府根据进区企业项目实施建设情况对资本金进行分期管理,项目按规定建成投产后资本金全额返还企业。

2、突破园区征地难的问题。在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妥善处理好园区建设与农民利益的关系,建立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在征地过程中,我们采取多种办法予以补偿:一是建设住宅小区,在园区附近划出一块土地用于拆迁户安置,通过园区的建设,带动住宅小区的整体升值增值,让群众得到实惠;二是经济补偿,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拆迁户经济上的补偿;三是按排就业,通过建立园区搬运站,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另外还鼓励村级集体建设园区配套服务设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拓展村民就业渠道。

3、规范园区的日常管理。在每个工业园区建立一支搬运队伍,实行公司化管理,统一着装、统一价格、持证上岗。小包装印刷工业园区建成后,借鉴房开公司经营管理做法,成立业主委员会,从入园企业中选举出9名有能力、有知识、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员来担任业主委员会成员,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二、工业园区建设的体会

在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做到“四个结合”,真正发挥工业园区在经济发展中的助推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