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原则范文
时间:2023-03-27 18:39: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室内设计原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室内设计生态设计
Abstrac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cological concerns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each designer's responsibility to, it is difficult to imagine a never concerned about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never consciously to absorb the knowledge of the ecology, environment, and other related professional designers can proposed to focus on eco-design concept.Key words: interior design eco-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般来讲,生态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生态设计就应该处理好大环境(自然环境)。具体讲,小环境的创造包括提供给生活和工作在其中人们以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和声环境,以及长效多适和灵活开敞的室内空间等等;对大环境的保护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自然界的有节制的索取,二是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到最小,对自然资源少废多用,在能源和材料的使用上贯彻节约能源、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用可再生资源代替不可再生资源等原则;减少各种废弃物的排放、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包括固体垃圾、污水、有害气体)、减少光污染和声音污染。
生态设计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设计师必须要有环境保护意识,尽可能多地节约自然资源,少制造垃圾(广义上的垃圾);二是设计师是尽可能地创造生态环境,让人类最大限度地接近自然,满足人们自然回归的要求。
通过对生态设计的分析,生态设计的设计原则可以归纳总结为这么几点,协调共生原则,能源利用最优化原则,废物生产最小化原则、循环再生原则持续自生原则,具体体现在设计中可以归纳成以下几个方面。
利用外部环境的因素
改变原来无视建筑周围环境的做法的,把建筑的外部环境所起的效果放在重点考虑的地位,尽可能多地利用自然环境中的资源和要素,以及周围其他建筑和设施所能提供的技术性可能,由土壤、绿化、水及空气组成的外部环境,其他建筑组合成的现实环境为室内设计提供了多种可能性,这样可以减少建筑中的设备的数量和功率,节省能源和运行费用。作为整个生态设计的组成部分,外部环境中要素的利用将在未来的室内设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如外界气流、地热资源等的利用。
挖掘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潜力
20世纪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室内设计的创作处于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新技术和新材料极大地丰富了室内环境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和生态环境,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工地技术的采用,丰富了室内设计的创作,为室内设计的创造提供了多种可能性,譬如用材料吸热降温,利用构造通风和降温等是目前设计师正在尝试的技术。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建筑中设备的投资和老实巴交行费用,同时建筑空间的质量在主观和客观上都得到很大的改善。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技术不断进步,新型建筑材料层出不穷,设计师们的设计有 卫冕 广阔的天地,艺术形象上的突破和创新,生态化的设计就有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应用自然光
建筑是捕捉光的容器,就如同乐器如何捕捉音乐一样,光需要可以使其展示的建筑,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进步,对建筑照明和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多种可能性。自然光线的引入,除了可以创造的空间氛围外,还可以满足室内的照明,这样就可以减少人工照明,依靠自然光可以节约能源,而且能够增强室内空间的自然感。“有机建筑”的思想就是强调建筑的内部的自然观,强高接近自然,发挥自然因素的作用。
充分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
太阳能、风能等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有着其他能源封锁可媲美的优点—--可再生,无污染,因此太阳和风对未来的室内设计必然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建筑的外观和通风系统设计。这使人们对建筑外立面和建筑的自然通风有了新的理解;视觉的联系,引进日光照明、自然通风、保温隔热、遮阳、充分预防眩光、合理运用太阳能、合理运用风能。
注重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是当今生态设计普遍采用的一项比较成熟和廉价的技术措施。自然通风的根本目的就是取代(或部分取代)传统空调制冷系统。自然可以在不消耗能源的情况下达到对室内温度的调节,这有利于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
4.6用自然要素改善环境的小气候
人是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自然的要素与人有一种内在的和谐感,人不仅仅在具有进行个人、家庭、社会有效活动的社会属性,更具有亲近阳光、空气、水、绿化等自然要素的自然性,自然环境是人类自下而上的环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室内设计中自然要素的引用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故。
在办公空间的设计中,“景观办公室”成为时下流行的办公室的设计风格。它一改过去办公室的枯燥、毫无生气的氛围,逐渐被充满人性味和人文关怀的环境所代替,根据交通流线,工作流程、工作关系等自由地布置办公家具,室内空间充满绿化。办公室改变了传统的拘谨、家具布置僵硬、音调僵化的状态,营造出更加融洽轻松、友好互助的氛围,更像在家中一样轻松自如。“景观办公室”不但改善了局部的小气候,而且不再有旧的压抑感和紧张气氛,而令人愉悦舒心,这无疑减少了工作中的疲劳,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人际沟通和信息交流,激发了积极观的工作态度,使办公室洋溢着一股活力,减少了现代人的工作压力。
4.7主动技术干预
在被动方法无法满足需要的时候,便需要主动技术干预起辅助作用,如利用能量转化的原理,使用太阳能收集器和光电转化器利用地热资源;提高原生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废物的产生量等到。再如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和生态建筑,当利用自然风压无法实现自然通风的时候,可以采用热压,热压与风压相结合、机械辅助等手段实现建筑的自然通风。
篇2
一、地域文化的特点
地域文化指的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通过长期积累形成的社会意识、文化形态、生活习俗等内容,受到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之间都有显著的差异。地域文化的显著特点,主要体现在:
1)地域文化体现了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因素息息相关,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内形成的地域文化都带有显著的地方性特征,地域文化也逐渐成为地区民族经特性的代表特征,具有很强的识别性。
2)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地域文化虽然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形成,但是其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相互之间可以实现渗透和包容,所以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也会在无形中渗透到其他地区,也会收到其他地区地域文化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所以对地域文化的研究应该坚持系统的、全局性的原则,才能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的特性。
二、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1)尊重地域文化和时代特征室内设计师在运用地域文化元素时,应当注重室内文化本身的艺术性和文化性,将其与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环境进行有效融合,让地域文化更好的融入到室内设计作品中,才能充分表达出地域文化的符号特征以及传统文化内涵,为室内设计赋予更多的文化色彩。
2)地域文化元素的创新应用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并不是对地域文化的符号和语言进行生搬硬套,也不是将古典建筑符号生硬的融入到现代室内设计中,而需要以现代室内设计为基础,对地域文化的形象和符号进行必要的创新,无论是在形式、色彩还是材质方面都可以进行大胆的创新,才能为现代室内设计注入更多文化因素,实现地域文化的有效应用。
3)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室内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构建一个舒适的、温馨的居住环境,所以在室内设计活动中,人是首要考虑的要素,这就要求室内设计在引入任何文化要素时,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不同的地域文化中包含丰富的风土人情信息,所以在应用地域文化元素时,要尊重当地人的风俗习惯和建筑风格,更好的融入到当地的生态文化中,才能达到地域文化与室内设计的完美融合。
三、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1)主题表现手法主题是室内空间设计的核心理念,是指导整个设计活动的中心思想,所以在室内设计中应用地域文化时,通常是确定一个明确的设计主题,再根据主题内容和形式的变化设计出相应的作品。在应用地域文化表现主题时,主要的手法有:一是运用材料表现主题。装饰材料的材质和纹理是最能体现当地地域文化特征和审美要求的元素,通过材料本身的属性以及其使用的环境,可以突出室内设计的主题。二是运用色彩表现主题。室内设计的色彩选择与当地的地域文化密切相关,通过色调的变化与配合,可以体现出奢华、淡雅、质朴等不同的主题风格。三是运用室内摆设表现主题,体现地域特色的家具、饰品等陈设应用到室内设计中,可以充分体现地区文化的特色和民族特征,而这种充满地区特色的物品摆设常常可以为人们带来强烈的亲切感,让居住在其中的人们产生良好心理感受。四是利用灯光设计表现主题。灯光是室内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通过室内空间的灯光设计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效果,所以在灯光的应用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其点缀和强化艺术效果的作用,为原本充满地域特色的室内环境增添更多艺术感。
2)符号表现手法室内设计中涉及到很多设计符号,包括室内陈设、家具以及饰品等,除了基本的装饰作用以外,还发挥着符号表现的作用,因为其中可以体现丰富的地域文化内容,可以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其中,发挥传承与发展的作用。首先,符号表现的基本手法就是母题重复。母体重复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设计手法,也受到了很多设计师的青睐,其主要是将代表同一寓意的图形或者符号进行重复应用,在不同的设计环境中重复出现,可以起到强化主题的作用。母题重复的手法主要有相似的图形、相似的大小或者相似的颜色几种要素的重复应用。其次,对形式符号的应用。形式符号一般可以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手法进行运用,对于某些地域性特点显著的空间环境设计,可以直接将完整的地域文化符号应用其中;而对于符号的间接应用,则需要设计师将其进行想象和设计,通过一种隐喻的形式将其运用到室内空间设计中,在满足室内设计的同时,也实现了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结语
篇3
关键词:色彩;室内设计;设计原则;家庭;运用
中图分类号:[G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色彩是具体的、形象的、生动的且能够体现生命跳动的元素。当色彩被适宜的应用到室内设计中,它们会与周围的物体和环境形成一个有机和谐统一的整体。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在一片广阔的绿色草原上很容易就能分辩出哪里长出了红色的花朵,即使只是零零点点的很小的花,也能够很清楚的分辨出来,这说明色彩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和信号作用。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色彩可以传达出人的情感诉求,是人的心理语言的外在独特表现方式。例如,中国人在过年过节或者举行重大庆祝活动时,普遍喜欢穿红色的衣服,红色在中国被认为具有吉祥、喜庆、如意的涵义,所以,红色传达出的是一种热情、快乐、健康、积极向上的抽象语言。伟大的抽象派画家梵高说过:“没有不好的颜色只有不好的搭配。”可见搭配的重要意义。在室内设计的诸多因素中,色彩被普遍认为是最能传达出人类情感的部分,它可以是敏感的、热情的也可以是简单的,冷寂的。现代色彩学的发展也促使设计师在设计时更加注重色彩的使用和搭配组合,在室内设计领域,好的色彩搭配和组合能够更好的反映时代的气息和人们的精神追求。
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功能
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可以划分为物理、心理和生理功能。色彩可以通过人的眼睛产生诸多的物理、生理和心理效应,受视觉刺激后,人们会引发一系列的联想和想象,从而感到安静、快乐和舒适,也可能感到烦躁、郁闷和压抑不安。
色彩的物理功能
不同的色彩可以通过人的视觉传达出大小、轻重、冷暖、远近等物理效果。例如,色彩可以划分为热色、暖色及冷色。红色、黄色、橙色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太阳、火焰等一切能够给人以温暖的东西,为热色;而青色和绿色让人联想到江河湖泊和草原树木,给人以凉爽平静的感觉,属于冷色。紫色是由红色和青色混合而成的,给人以安静但又活泼的感觉,属于暖色。另外,色彩还能够让人感觉距离远近的不同。暖色调一般具有缩短距离,拉近距离的视觉效果,而冷色调则会让人感觉空旷、后退和远离。另外,冷暖色的选择还会影响人们对物体重量和尺度感的把握。
色彩的生理和心理功能
人们受生活经验、年龄、家庭教育、遗传、性格、民族、、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对于不同的色彩很容易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判断。例如,人们看黑色和灰色会联想到政府部门以及死亡等元素,感到庄重、严厉、压抑以及难以接近。看绿色会联想到一望无际的草原、树木原野,感觉到夏天勃勃生机,它代表着生命、希望、活力、青春、美丽。看红色会联想到热情的舞者,感到热血沸腾,也会联想到暴力和血液,感到恐怖和压抑。因此,颜色可以帮助人们创造出一个自身追求的心理空间维度。
室内设计中色彩设计的原则
色彩在室内设计中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室内设计的成功与否,设计的好坏,很大程度上要受制于色彩的选择运用以及搭配。因此,为了尽可能的发挥色彩在室内设计领域中的作用,在室内设计时一定要对色彩的搭配和选择引起足够的重视。
符合设计的整体统一的规律
在室内设计时,色彩的搭配非常重要,而且也是有规律可循的。颜色的搭配如果过于简单就会让人感觉比较枯燥缺少生气,但如果过于明亮又会容易引起视觉疲劳。所以在室内设计时,对于色彩的选择一定要遵循和谐统一的原则,色彩的合理搭配是实现预先的设计理念的前提和基础。在色彩搭配时注意运用色彩的对比衬托,熟练掌握运用和谐与对比的关系,认清主色、配色的搭配原理。首先,注意凸显主调。室内设计主调的选择关系着与整个设计主题的契合度。一般情况下,室内色彩的选择包括主调和基调。主调负责决定整个室内空间的冷暖基调和氛围。影响该建筑所要传达的设计理念。基调主要是在细节上调节配合主调,以求更好的表达整体的设计风格。由于室内家具的风格迥异、材质不同等原因可能会影响整个空间布局的和谐统一。这时,如果充分利用不同色彩所传达出的丰富意义对家具进行布局,即使简单的家具也能制造出浪漫温馨的味道。还可以通过限定所选的材料进行弥补,例如选择同色系的地板和家具,墙面也可以选择相近的颜色,窗帘及其他装饰也可以选择同色系。所以,即使家具的材质不同基调不同,也可以利用色彩的搭配完成整个设计主题的和谐统一。
符合设计的功能性要求
因为建筑的使用功能不同,对色彩的要求也具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居民住宅的设计,要求凸显主人的爱好情趣以及性格特点;相比之下医院的病房作为公共产所,设计主体是帮助病人稳定情绪,促使他们心情愉快、早日康复,则通常采用浅绿色为主色调;办公室作为工作场所,易选用纯度较低的灰色,会让人感觉安静平和,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效率,相反如果选择比较冷的色调或者选择比较热的色调都会让人感觉过于亢奋或者压抑而影响员工的心情和工作效率。因此,色彩的明暗度和冷暖度对室内环境气氛影响很大。
与室内其他关系的协调
由于不同的色彩会带给人不同的物理感受,让人感觉物体的大小、轻重、距离、尺度等发生变化,因此在室内设计时要综合考虑空间的大小等因素。如果建筑的空间本身已经比较空旷,且光线很好,就需要运用一些暖色调的色彩拉近距离,缩小空旷感,相反如果建筑空间比较狭窄就要适当应用一些比较冷的色调扩大空间感。光源色彩也会对室内设计的总体风格产生影响,日光灯和吊灯的光源分别属于冷色调和暖色调。所以,选择使用灯具时要结合具体的环境空间大小进行选择。
(四)符合人们对色彩的情感要求
不同的色彩会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在空间设计时要重视色彩对人的情感的影响,恰到好处的利用色彩的设计可以让环境与人的性格形成一个互补的状态。例如粉色给人以甜蜜温馨的感觉,作为宝宝房间的主要色彩,可以增加宝宝的幸福感,也可以用于新婚夫妇的婚房的主要色彩,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强彼此间甜蜜的感觉。蓝色代表着沉静凉爽,可以作为避暑胜地的主要色彩,也可以作为青少年房间的主要色彩。绿色代表着积极向上、健康、生命以及活力可以作为健身体育场所的主要色彩。而黑色作为冷色调不易作为室内设计的主色调,可以用来点缀饰物。可以设想,如果房间内大面积的采用黑色,人们就会感觉压抑难耐、甚至会出现精神的恐慌。另外,有的人性格比较活泼,在室内设计的色彩选择时不易使用热色调,可以选择相对冷的色调,比如浅蓝色,浅绿色进行互补。老年人比较喜欢安静,可以运用较为沉稳的色调作为房间的主色调,安静的色调也有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三、全面统筹家庭室内色彩的分析
对卧室色彩的选择
卧室作为人们劳累了了一天的休息场所,适合选择相对柔和、安静的色彩作为主色,太过于明亮或者浓烈的颜色很容易让人们感觉兴奋或者烦躁,不利于人们夜间的休息。卧室颜色的选择,还要考虑居住人年龄、性格及性别因素。比如说儿童的卧室适宜选择浅粉色、浅黄色等糖果色系,营造出一种轻松欢快的氛围;年轻女孩子的卧室适合选择粉红色系;青少年男性的卧室适合选择蓝色、绿色等冷色调;老年人的卧室则比较适合偏安静的色调,白色、灰色等。另一方面,在对卧室的颜色选择时不同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区别,性格偏内向的人可以选用相对暖的色调作为卧室的主色调,而性格偏活泼可以选择相对冷的色调。
客厅的色调
客厅的主要作用是招待客人,同时它也是客人通过主人对客厅设计风格与色彩选择搭配的喜好了解主人爱好、兴趣和文化素养的窗口,因此,客厅的设计非常关键,尤其是在色彩的选择搭配上很有讲究。对客厅设计的色彩的选择要注意展现出大气的设计风格,同时还应该能体现出主人的热情好客以及轻松愉快的客厅氛围,不应该太过冷清与死板,因此,客厅色彩最好选用暖色系。因为冷色调很容易扩大主客之间的距离,产生陌生感,不利于双方间的感情交流与沟通。
餐厅的色彩选择
餐厅是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尽情享受美味的同时沟通感情的地方,因此,餐厅的色彩选择也很关键,暖色调可以很好的增加人们的胃口,调节用餐的气氛,是最适合用在餐厅的色调。
书房的色调
书房是人们平时学习充电、思考问题、写诗作画的地方。在设计色彩的搭配方面要尽量选用冷色调,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有助于人们理性思维尽情的发挥,提高人们的学习效率。例如,蓝色和绿色就是不错的选择,过于明亮或者过于浓烈的颜色都会干扰人们的视觉,不利于人们思考。
厨房的色彩
厨房是人们在家烹饪美食的地方,墙壁、地板和屋顶很容易沾染上油渍污渍,而且难于打扫清理。对于厨房色彩的选择不仅要体现出干净卫生又要有很强的耐污染能力。比方说地板选择青灰色耐污性好,墙壁使用白色容易清扫,天花板使用浅黄色耐油污能力强。
阳台色彩的选择
阳台是人们闲暇时间休息,夏季时节纳凉的场所,阳台的合理设计可以增强整个空间的利用效果。阳台的色彩选择方面也要注意与整个室内空间的协调统一。阳台作为人们休息纳凉的地方适合选择相对冷的色调,例如浅蓝色、浅绿色,这些颜色不光能够舒缓人们劳累的神经,也对阳台将来的利用留有很大的余地。例如,一些热爱大自然的人,由于长时间在城市生活,很少有亲密接触花花草草的机会,在阳台上养植是很多人不错的选择。不管是选择绿色植物还是颜色较为艳丽的花都不会与阳台的冷色调产生冲突,而减少美感。
结语:
综上所述,色彩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作用是无容置疑的,它的选择与搭配关系到室内空间设计的舒服度、对人的物理因素、生理因素以及心理因素都有较大的影响。色彩不是死的,是灵动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合理的将不同的色彩应用到到现代室内设计中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对室内进行设计时一定要充分了解色彩的搭配原则及色彩搭配的和谐统一。另外,还要综合考虑室内家具的材质、房间面积的大小以及主人的年龄、性格特点等,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色彩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霞.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6)
[2]施淑文.建筑环境色彩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2)
[3]姚晓东.色彩传递[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0(5)
篇4
[关键词]室内装修 设计 原则 思路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室内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发展与不断丰富多彩。室内设计的任务就是综合运用技术手段,考虑周围环境因素的作用,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发挥创作思维,创造一个既符合生产和生活物质功能要求,又符合人们生理、心理要求的室内环境。自从人类有了建筑活动,室内就是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并开始对室内环境有所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室内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发展与不断丰富多彩。室内设计的任务就是综合运用技术手段,考虑周围环境因素的作用,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发挥创作思维,创造一个既符合生产和生活物质功能要求,又符合人们生理、心理要求的室内环境。
二、现代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现代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空间环境。室内空间环境既有满足相应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同时也反映了一定的精神因素。室内设计的目的是将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空间环境,这正是以人为中心,为创造出美好的生活、生产的室内空间环境。从广义上讲室内设计是一门大众参与很广泛的艺术活动,是设计内涵集中体现的地方。室内设计是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存和生活环境条件的重要活动,通过运用现代的设计原理进行功能与艺术的设计,使空间更加符合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三、室内装饰设计要素
1.空间要素。空间的合理化并给人们以美的感受是设计基本的任务。要勇于探索时代、技术赋于空间的新形象,不要拘泥于过去形成的空间形象。
2.色彩要求。室内色彩除对视觉环境产生影响外,还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心理。科学的用色有利于工作,有助于健康。色彩处理得当既能符合功能要求又能取得美的效果。室内色彩除了必须遵守一般的色彩规律外,还随着时代审美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3.光影要求。人类喜爱大自然的美景,常常把阳光直接引入室内,以消除室内的黑暗感和封闭感,特别是顶光和柔和的散射光,使室内空间更为亲切自然。光影的变换,使室内更加丰富多彩,给人以多种感受。
4.装饰要素。室内整体空间中不可缺少的建筑构件、如柱子、墙面等,结合功能需要加以装饰,可共同构成完美的室内环境。充分利用不同装饰材料的质地特征,可以获得千变完化和不同风格的室内艺术效果,同时还能体现地区的历史文化特征。
5.陈设要素。室内家具、地毯、窗帘等,均为生活必需品,其造型往往具有陈设特征,大多数起着装饰作用。实用和装饰二者应互相协调,求的功能和形式统一而有变化,使室内空间舒适得体,富有个性。
6.绿化要素。室内设计中绿化以成为改善室内环境的重要手段。室内移花栽木,利用绿化和小品以沟通室内外环境、扩大室内空间感及美化空间均起着积极作用。
四、室内空间艺术美的塑造
室内空间艺术美塑造体现了室内设计具有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两重性,设计在满足物质功能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满足精神功能的要求,精神功能的创造也就是艺术美的体现。
1.色彩。在室内环境中色彩设计占有重要地位,室内空间是否富丽堂皇、艳丽多彩或淡雅清新与色彩搭配密切相关。室内色彩搭配必须符合空间构图原则,及色彩对空间的美化作用,正确处理协调和对比、统一与变化、主题与背景的关系。同时色彩设计还要体现稳定感、韵律感和节奏感。
2.陈设。室内环境中如果没陈设品,给人的感觉将是平淡无味的。陈设品不仅能丰富空间的层次,还可以使空间具有艺术与个性特点。陈设主要包含具有日常生活使用功能物品的陈设布置,与具有纯粹装饰艺术美化功能物品的创意设计,也包含对固定在室内空间建筑界面上的艺术配套、呼应可移动物品的陈设布置设计,使他们符合室内总体空间艺术的构思、创意,做到功能要求与艺术形式的和谐统一。
3.软装饰。室内艺术美是由整体氛围反映出来的,如今轻装修重装饰以深入人心,所以室内软环境是居室装饰的重点组成部分。为了追求室内空间整体视觉美感,室内纺织品应通过设计和处理,使纺织品的外观具有自然的视觉效果,营造一个对人类身心健康,符合人们追求时尚、自然、艺术的室环境。
五、室内装饰设计的基本原则
1.室内装饰设计要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室内设计是以创造良好的室内空间环境为宗旨,把满足人们在室内进行生产、生活、工作、休息的要求置于首位,所以在室内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使用功能要求,使室内环境合理化、舒适化、科学化;要考虑人们的活动规律处理好空间关系,空间尺寸,空间比例;合理配置陈设与家具,妥善解决室内通风,采光与照明,注意室内色调的总体效果。
2.室内装饰设计要满足精神功能要求。室内设计的精神就是要影响人们的情感,乃至影响人们的意志和行动,所以要研究人们的认识特征和规律;研究人的情感与意志;研究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设计者要运用各种理论和手段去冲击影响人的情感,使其升华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室内环境如能突出的表明某种构思和意境,那末,它将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更好地发挥其在精神功能方面的作用。
3.室内装饰设计要满足现代技术要求。建筑空间的创新和结构造型的创新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应取得协调统一,充分考虑结构造型中美的形象,把艺术和技术融合在一起。这就要求室内设计者必须具备必要的结构类型知识,熟悉和掌握结构体系的性能、特点。现代室内装饰设计,它置身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范畴之中,要使室内设计更好地满足精神功能的要求,就必须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
参考文献:
[1]柳冠中.历史——怎样告诉未来[A].装饰艺术文萃[C].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1.318.
篇5
关键词:室内装饰设计;原则;发展趋势
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室内装饰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现今呈现出多元性、复合性的特点。但同时室内装饰行业也存在管理不规范;设计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设计缺乏民族性和创新性;设计一味追求高大上,严重脱离实际;设计耗能严重,背弃环保和节约原则等一系列问题。
一、室内装饰设计的内涵
室内设计是依据一定的设计方法对室内空间环境进行美化的活动,它可以反映空间的时代特征、民族气质、城市地域风貌。装修是界面的修饰和美化,而装饰是在装修基础上的个性化体现。室内装饰设计是根据室内的使用性质、环境和相应的标准,运用物质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给人创造一种合理、舒适、优美能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室内环境。我们通过设计这一手段,使室内空间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能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我们也要通过设计表达一种文化、风格、气氛等精神因素。
一般的房屋建筑和环境都需要进行装饰与装修,许多人错误地将装饰装修设计当做是一种纯粹的艺术性质的工作,抑或是一种为房屋建筑进行添枝加叶的修葺性的工作。其实不然,室内装饰装修设计工作有着非常广泛的内容和极其深刻的内涵,装饰装修是艺术和技术、科技和文化集中统一的体现。若是将房屋的建筑的楼板、柱子以及墙体形象地比做是构成建筑空间的一个框架或是骨骼,那么,室内的装饰装修也就是填充这个框架和骨骼的皮肤和血肉。正是有了这些活生生的皮肤和血肉,才使得房屋、建筑拥有鲜活的生命力以及情感感召力。
二、现代室内装饰设计遵循原则
1、功能性、实用性原则。功能性、实用性是指居室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者的使用功能,能够满足使用者在室内进行生产、生活、工作、休息的要求。这里所强调的功能,并非提倡“功能主义”。功能主义把功能和技术推到高于一切的地位,甚至提出“住宅是住人的机器”、“功能合理就是美”等等。而强调设计应首先考虑功能性,这是给每项装饰设计提出一个空间定位,根据人们的使用需要,使设计工作有明确的方向。功能性除了上述功能外,还具有对使用者生理、心理、性情爱好、民俗民风等方面要求的满足。因此在室内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室内环境合理化、舒适化、科学化。既能为居住者提供空间环境;又能最大限度提供物品储藏的需要。把为生活服务的功能性放在重要位置,并且在考虑使用功能要求的同时,给使用者在生活中留下方便、舒适的感觉。
2、安全性、技术性原则。在设计中首先要考虑家庭居住环境的安全。在装饰设计过程中要注意运用防火、阻燃材料,电器具附近设计要注意防水。置身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范畴之中的现代室内装饰设计,要使其更好地满足精神功能的要求,就必须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建筑空间的创新和结构造型的创新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者应取得协调统一, 充分考虑结构造型中美的形象, 把艺术和技术融合在一起。这就要求室内设计者必须具备必要的知识, 熟悉和掌握结构体系的性能、特点。现代室内装饰设计, 它置身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范畴之中, 要使室内设计更好地满足精神的要求, 就必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
3、环保性、生态性原则。室内装饰设计也要融入环保意识。所谓环保装饰是从装饰材料的开采、制造尽可能采用天然、环保材料与装饰艺术相结合、构筑美观适用的环境和空间。现代室内设计已从过去注重物质享受转化为精神追求,室内空间温度、湿度、声响的舒适和愉悦程度等是衡量室内环境质量优劣的标准。室内设计的精神就是要影响人们的情感, 乃至影响人们的意志和行动, 所以要研究人们的认识特征和规律; 研究人的情感与意志; 研究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使室内装饰设计实现环保性、生态性原则。
三、室内装饰装修设计的发展趋势
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一是人性化和人文化的主体设计首先来源于室内环境的和谐, 二是人与空间的和谐, 三是人与空间的环境和谐,四是和谐设备。注重室内外空间的流通设计, 满足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满足人们的休闲生活需要, 实践证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室内设计人性化意识和人文化的重要性, 因为室内是人类生存活动的主要空间, 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心理需要, 最大程度关心人, 是室内设计的根源所在。配饰与家居的合理配套, 旨在进行情景空间的气氛营造, 尤其从色彩风格等均是从细微之处体现居住者的人性关怀和呈现居住者的文化取向。休闲、休息的空间融合, 完美的休闲于秀戏剧家空间不仅只局限于和谐空间设计与配饰与家居的合理配套方面, 更体现在人性视觉、色彩利用等层面。
2、注重科技创新。当前,我国的室内装饰装修设计存在一个很严重的抄袭现象,众多的设计作品没有进行创新,缺乏亮点。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装饰装修设计的时候要充分将室内环境的功能融入到设计意图当中,不论是在整体效果还是细节处理上都要切实做到心中有数。室内装饰装修设计是通过一种特殊的设计语言来表示其内涵的,就像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或是以篇好的文学作品一样,室内设计也必须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室内装饰装修的创新和艺术特点不是刻意地表现出来的,而是在不经意之间自然显现、流露的。那些过分、刻意地强调文化内容与内涵的室内装饰装修设计作品,往往是把所有的内容集于一室地表现出来,反而让人觉的繁复堆砌,甚至让人感到窒息;另一些没有文化内涵的室内装饰装修设计作品又会让人觉得空洞苍白、呆板、没有品位。因而,设计师在熟练掌握并灵活使用室内装饰装修设计的基本规律之后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素质品位,才会有新颖、独特、高雅、不落俗套的创新佳品诞生。
3、崇尚个性和多元化。设计者强烈的创作欲望必将极大地调动起自己的生活和文化素质和积淀。设计者对日常各种生活素材的收集, 对各种文化素养的吸收, 对各种风土人情的感受, 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倾注于自己的设计作品当中。空间的大小、色彩的协调与对比、线条的流畅; 材料的选择与变化, 都蕴含和表达着设计者的情感和创造力。室内设计的形式语言带有设计者的情感和创造力, 很容易被人感知并产生共鸣, 带来生理、心理、感官的愉悦。室内设计中反映出的轻松、简洁、独特、浪漫、新奇的趣味性和深沉、朴实得体及创世纪性的超前意识, 体现出别具一格, 风华正茂的态势, 是一种时尚和个性化在室内设计发展变化中的体现。
四、总结语
“罗马城并非一日建成”,要切实实现我国室内装饰设计专业化、环保化、多元化、创新化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改进、优化和创新我国室内装饰技术上,我们不仅要求快,快速实现专业化室内装饰设计,快速实现标准化的装饰设计;更要求稳,保证室内装饰设计保质保量完成,保证我国室内装饰设计之路走的更远、走的更稳、走的更好。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室内设计家庭装修
一、形式和色彩服从功能充分考虑功能要求室内色彩主要应满足功能和精神要求,目的在于使人们感到舒适。在功能要求方面,首先应认真分析每一空间的使用性质,如儿童居室与起居室、老年人的居室与新婚夫妇的居室,由于使用对象不同或使用功能有明显区别,空间色彩的设计就必须有所区别。
二、力求符合空间构图需要室内色彩配置必须符合空间构图原则,充分发挥室内色彩对空间的美化作用,正确处理协调和对比、统一与变化、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在室内色彩设计时,首先要定好空间色彩的主色调。色彩的主色调在室内气氛中起主导和润色、陪衬、烘托的作用。形成室内色彩主色调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室内色彩的明度、色度、纯度和对比度,其次要处理好统一与变化的关系。有统一而无变化,达不到美的效果,因此,要求在统一的基础的求变化,这样,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取得统一又有变化的效果,大面积的色块不宜采用过分鲜艳的色彩,小面积的色块可适当提高色彩的明度和纯度。此外,室内色彩设计要体现稳定感、韵律感和节奏感。为了达到空间色彩的稳定感,常采用上轻下重的色彩关系。室内色彩的起伏变化,应形成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感,注重色彩的规律性,切忌杂乱无章。
三、利用室内色彩,改善空间效果充分利用色彩的物理性能和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空间尺度、比例、分隔、渗透空间,改善空间效果。例如居室空间过高时,可用近感色,减弱空旷感,提高亲切感;墙面过大时,宜采用收缩色;柱子过细时,宜用浅色;柱子过粗时,宜用深色,减弱笨粗之感。
四、注意民族、地区和气候条件符合多数人的审美要求是室内设计基本规律。但对于不同民族来说,由于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和历史沿革不同,其审美要求也不同。因此,室内设计时,既要掌握一般规律,又要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理环境的特殊习惯和气候条件。
色彩包围出的好心情
作为装饰手段,墙面色彩因能改变居室的外观与格调而受到重视。色彩不占用居室空间,不受空间结构的限制,运用方便灵活,最能体现居住者的
个性风格。
色泽功能
色彩的心理作用每一种颜色都具有特殊的心理作用,能影响人的温度知觉、空间知觉甚至情绪。色彩的冷暖感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界某些事物的联想。例如,从红、橙、黄等暖色会使人联想到火焰、太阳,从而有温暖的感觉;从白、蓝和蓝绿等冷色会联想到冰雪、海洋和林荫,而感到清凉。
色彩与空间感
基于色彩的彩度、明度不同,还能造成不同的空间感,可产生前进、后退、凸出、凹进的效果。明度高的暖色有突出、前进的感觉,明度低的冷色有凹进、远离的感觉。色彩的空间感在居室布置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空间狭小的房间里,用可产生后退感的颜色,使墙面显得遥远,可赋予居室开阔的感觉。
色彩与人的情绪
色彩的明度和纯度也会影响到人们的情绪。明亮的暖色给人活泼感,深暗色给人忧郁感。白色和其它纯色组合时会使人感到活泼,而黑色则是忧郁的色彩。这种心理效应可以被有效地运用。例如,自然光不足的客厅,使用明亮的颜色,使居室笼罩在一片亮丽的氛围中,会使人感到愉快。
墙壁用色
墙面的色彩,构成了整个房间色彩的基调,其次,如家具、照明、饰物等色彩分布,都受到它的制约。墙面色彩的确定首先要考虑居室的朝向。南向和东向的房间,光照充足,墙面宜采用淡雅的浅蓝、浅绿冷色调;北向房间或光照不足的房间,墙面应以暖色为主,如奶黄、浅橙、浅咖啡等色,不宜用过深的颜色。墙面的色彩选择要与家具的色彩、室外的环境相协调。墙面的色彩对于家具起背景补托作用,墙面色彩过于浓郁凝重,则起不到背景作用,所以宜用浅色调,不宜用过深的色彩。如果室外是绿色地带,绿色光影散射进入室内,用浅紫、浅黄、浅粉等暖色装饰的墙面则会营造出一种宛如户外阳光明媚般的氛围;若室外是大片红砖或其它红色反射,墙面以浅黄、浅棕等色为装饰,可给人一种流畅的感觉。
色彩心理学家认为,不同颜色对人的情绪和心理的影响有差别。
暖色系列:红、黄、橙色能使人心情舒畅,产生兴奋感;而青、灰、绿色等冷色系列则使人感到清静,甚至有点忧郁。白、黑色是视觉的两个极点,研究证实:黑色会分散人的注意力,使人产生郁闷、乏味的感觉。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瞳孔极度放大,感觉麻木,久而久之,对人的健康、寿命产生不利的影响。把房间都布置成白色,有素洁感,但白色的对比度太强,易刺激瞳孔收缩,诱发头痛等病症。
正确地应用色彩美学,有助于改善居住条件。宽敞的居室采用暖色装修,可以避免房间给人以空旷感;房间小的住户可以采用冷色装修,在视觉上让人感觉大些。人口少而感到寂寞的家庭居室,配色宜选暖色,人口多而觉喧闹的家庭居室宜用冷色。同一家庭,在色彩上也有侧重,卧室装饰色调暖些,有利于增进夫妻情感的和谐;书房用淡蓝色装饰,使人能够集中精力学习、研究;餐厅里,红棕色的餐桌,有利于增进食欲。对不同的气候条件,运用不同的色彩也可一定程度地改变环境气氛。在严寒的北方,人们希望温暖、室内墙壁、地板、家具、窗帘选用暖色装饰会有温暖的感觉,反之,南方气候炎热潮湿,采用青、绿、蓝色等冷色装饰居室,感觉上会比较凉爽些。
音乐与色彩的关系
声色迷离
如果黑暗是音乐的形体
朋友们约我谈音乐与色彩的关系,有点赶鸭子上架,因为我自忖是个“乐盲”――此时忽觉这个词格外有趣,为什么不说“乐聋”呢?构造法似乎也暗示着“看”的优先性,更准确地说,是人的生活状态对“看”的更深的依赖感。但我在懒散中忽然读到张爱玲的《谈音乐》,有段文字触动了我:
“气味总是暂时,偶尔的,长久嗅着,既使可能,也受不了。所以气味到底是小趣味。而颜色,有了个颜色就有在那里了,使人安心。颜色和气味的愉快也许和这有关系。不像音乐,音乐永远是离开了它自己到别处去的,到哪里,似乎谁都不能确定,而且才到就已经过去了,跟着又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张爱玲在文中漫无边际地扯着洋腔土调,似乎都不如在开篇谈气味谈色彩时那般痴迷,让人可以觉察到肌肤上纤毛的微颤。回顾起来,我对色彩的好感逊于文字,对音乐的好感逊于色彩,这种感官的偏好,本是天生的。但好事者往往喜欢让感官们弥漫一气,探究起色、味、音,眼、鼻,耳的暧昧关系来。而诸多窜来窜去的讨论,大都离不开对“通感”的阐释。
许多时候,我们把“通感”视为一种修辞手法,譬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被频频引证的一句话:“塘中的月光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理解这种层次的通感,在一个“像”字。“像”是一座桥,使听觉与视觉之间得以自然而自如的转化,转化的基础在我们的智力结构。爱伦。坡说,光谱中的橙色光线和蚊蚋的嘈嘈之声,给他的感觉几乎相同,只因我们的感官就是一个共鸣腔。或许“通感”是我们感知世界的最本然的规律,以至于成为我们理解世界的万能钥匙,且时时做偷机取巧之用。大学时听一位音乐教授讲穆索尔斯基的《展览会上的图画》,他诱导我们动用形象思维,去想象出神灵活现的侏儒、古堡、牛车、基辅大门――并告诉我们这些形象就是乐曲的内涵。虽然素材与作品之间并非隐喻关系,但我总怀疑那位教授的潜在动机是他的“通感”情结。
在康定斯基的《论艺术的精神》中,我读到了对通感的创作本体论意义上的阐述:“现在,在心理学领域内”联想“理论再也不能令人满意了。一般说来,色彩直接地影响着精神。色彩好比琴键,眼睛好比音槌,心灵仿佛是绷满弦的钢琴,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它有目的地弹奏各个琴键来使人的精神产生各种波澜和反响。”我想,康定斯基所说失效的“联想”,就是修辞意义上的“通感”;富于意味的是,康定斯基也只能用“好比”来结构。
形式跃居为内容(而成为内容的形式将受到新的瓦解),康定斯基完成了令人振奋的一跳。虽然德拉克洛瓦早就说过:“众所周知,黄色、橙色和红色具有快乐和丰富的含义”,但在跑道上运势滑行和腾出地面的一瞬毕竟不同。这一跳是如何完成的呢?我发现“形式”的色彩是踩着音乐摇摆的荷叶跳上“内容”的宝座的――这只宝座也是荷叶做的。因为“乐曲声直接作用于心灵并在那里激起回响,因为乐感是人所固有的”,只有和音乐相通,色彩才能“直接”地作用于精神。这里,“像”字那座桥梁从平卧忽而竖了起来,音乐变成了雅各的天梯。
似乎是宿命,在上世纪之交,艺术的各领域都有着“九九归一”的抱负。任何艺术形式,都希望无限地接近音乐,这一思想似乎在黑格尔的美学体系里得以完成。在诗歌领域,比如马拉美对音乐性的追求,远远不是寻个押韵、悦耳了,而是一种在“音”中忘却“义”的诱惑。这种诱惑,会让诗歌消弥于乐音之中,会让生活的脚掌脱离尘土,正所谓“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
马拉美是造梦的高手,但我更信服帕斯捷尔纳克的话:“词汇的音乐性在文字语言与口头语言中永远不是单纯发声问题。它也不仅仅产生于元音和辅音的和谐上。它产生于语言与它的意义的关系上。所以意义――即内容――应当永远占主导地位。”当“音乐性”这个词泛滥成灾,在消费者的狂热中贬值之时,我更愿意保守地坚持,每种感官每种媒介的独立性,因为“像”不是“是”,爬上“梯子”也不意味着你就能望见天堂;都上了天堂,人间岂不寂寞荒凉?
攀上音乐梯子的色彩是什么样的色彩呢?康定斯基举了红色为例。“这种红色没有任何独立的冷暖过渡;而且我们应该这样设想:红色调里的各种微妙的变化也是如此。为此我才说这种精神视觉是模糊的。但是既然这种内在声音在没有冷暖倾向的情况下能够持续下去,我们同时也可认为它是明确的。”柏拉图的理想我想在这种奇妙的色彩中实现了。它既为人世所无,又分明存在于我们的内在声音;它既有理性的冰冷明晰,又有感性的温情脉脉,撩人心扉。在我们说“蓝调音乐”时,我想就是康定斯基的蓝。
如果说康定斯基是让色彩向上爬的话,兰波则是让音乐向下滑。因为,对音乐色调的直觉把握并不足以催发我们的想象力,奇妙的是色彩的繁衍能力。“A黑,E白,I红,U绿,O蓝:元音,终有一天我要道破你们隐秘的身世。”元音隐秘的身世是什么呢?如果仅停留在寻找色彩的对应上,兰波的发现就会显得空洞而乏味,就像只找到通往家园的路径,而对家园的门廊仍然一无所知。于是兰波接着想象到:“A,苍蝇身上的黑绒胸衣,围绕着腐臭嗡嗡地飞行。”“A”找到了黑色,黑色在人世上找到了一只苍蝇,有点借尸还魂的意思。找到了尸,黑色才不会空虚,“A”才能有安稳的感觉――这里,我们甚至可以做一次尼采式的形而上学的颠覆:如果没有繁复的生活经验,没有无意识的沉积,我们是否可能对色彩、对音乐的色彩有起码的感知?那么,什么找到了“A”呢?在康定斯基的论证中,我更感兴趣的是他引述的《威尼斯商人》中的一段词:
“灵魂里没有音乐的人,
不会为甜蜜和谐的乐声所感动,
他们为非作恶,使奸弄诈,
他们的灵魂象黑夜一样昏沉,
他们的情感与鬼域一样幽暗,
这种人是不可信任的,
听这音乐!
“他们的灵魂像黑夜一样昏沉,他们的情感与鬼域一样幽暗”,我觉得是这段词里最有“音乐性”的两句。出现这两句时,我忽然预感着琴弓绷紧,第一声乐音将从黑暗中勃然而发。没有这两句,那么再“甜蜜和谐”的乐声也会象吊死的幻影一样。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诗的结构,头三句只是为后两句作铺垫,这是莎士比亚惯用的花招,你会感到,不是“灵魂中没有音乐的人”而恰恰是说话者对音乐一无所知。只有当说话者一步一步走过了“他们的灵魂象黑夜一样昏沉,他们的情感与鬼域一样幽暗”这两句后,他才察觉到自己对黑暗的胆怯,对音乐的胆怯。他有种做贼心虚的感觉,因为开始他在贼喊捉贼。这时,他听到了黑暗中发出的声音:“这种人是不可信任的,听这音乐!”
音乐从黑暗中发出,但我们无法把黑暗理解为色彩,正如黑暗中的无声,我们无法把它理解为音乐。大音虚声,大象希形,我们触到了象与声的极限;太初有道,太初有光,但道人听不见,光人也看不见。我相信,在神的王国里,音与色,本是一体;只有到人的王国,才有音与色的等级。
色彩叫人安心,音乐让人心慌,张爱玲说的是实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是常识,常识是人的本性。但人的本性还有一条,就是他总想超越自己的本性,老歌德一年只敢看一部莎士比亚,不知他听贝多芬时会不会战战兢兢。听音看色,是人的本能;听音有色,看色有音,也是人的心灵的本然构造。那么我们在什么层面上谈论音乐与色彩的问题上才能有些意义呢?我好象又回到了问题的起点。
在此,我想引一段杨小彦在《读图时代》中的话:“长久以来,我总是把莱辛所写的美学著作《拉奥孔》看作是文图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的一个象征性转折……在文学作品中,作家描写死亡可以尽可能地使用想象力,极力去渲染其中真实的恐怖气氛,人们在阅读当中自己去体会这种气氛并在体会当中去获得审美的升华。可是,如果画家们真的把死亡的景象如实地画出来,人们就会受不了,因为视觉本身有一种不容置疑的直接性,会导致生理而不是心理的不良反应。所以,莱辛对于”美“的最后规定是在视觉上以不导致生理刺激为底线。的确,从古希腊开始的艺术,为了视觉上的愉悦感,画家们发展出了一种样式,雕塑《拉奥孔》便是这种样式的一个著名的例子,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拉奥孔和他的三个儿子的垂死挣扎是如何变成了优美的形体展示。”
今天,“图已经成为千变万化的足以和文字抗衡的另一类存在,成了文字真实意义上的异化物”。而我发现在人们对文字与图像――当然图像的外延远远要广于色彩――的争论过程中,音乐一直处于缺席状态,不知它欲当旁观者,还是当大法官。所以,当我们把音乐引入这场注定要旷日持久的争论中时,无疑是一次冒险,而新的生机和意味将在冒险中被发现。
色彩与视觉
颜色感觉要素
一个物体在视觉上引起的颜色感觉是由以下三种因素决定的:
(l)物体表面将照射光线反射到主间的性质,这种性质决定于物体表面的化学结构与组成、表面物理与表面几何特性。
(2)照明光源的性质,即光源的波长构成特性一光能在相关视觉波段范围内的能量分布,从光源的色品质量而言,也就是它的色温。
(3)眼睛的感色能力,主要决定于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系统的光线感受能力和处理与传送光刺激的能力。
色彩视觉的三要素
1.色相色相是色彩的一种最基本的感觉属性,这种属性可以使我们将光谱上的不同部分区别开来。即按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感觉采区分色谱段。缺失了这种视觉属性使无所谓色彩了就像全色盲人的世界那样、根据有无色相属性,可以将外界引起的色感觉分成两大体系:有彩色系与非彩色系。
(l)有彩色系即具有色相同性的色觉。有彩色系才具有色相、饱和度和明度三个量度。
(2)非彩色系即不具备色相属性的色觉。非彩色系只有明度一种量度,其饱和度等于零。
2.饱和度饱和度是那种使我们对有色相属性的视觉在色彩鲜艳程度上做出评判的视觉属性。有彩色系的色彩,其鲜艳程度与饱和度成正比,根据人们使用色素物质的经验。色素浓度愈高,颜色愈浓艳,饱和度也愈高。描述饱和度感觉的程度词是浓、淡、深、浅。非彩色系是饱和度等于零的状态,正如同我们在彩色显示器上将色彩逐渐调淡,到最后便成了黑白画面一样。
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眼睛对色彩的饱和度感觉也不一样。眼睛对红色的光刺激强烈,对绿色的光刺激最弱,饱和度低。因此,中国满大街小巷里跑的红色出租车。从视觉科学来讲,其实是一种视觉污染,没有人喜欢长时间盯着红色的出租车,这么多的红色会引起人的烦躁不安的情绪。而司机之所以选择红色的理由无非有两条,一是红包车价格便宜(红色染料易得到),另一个理由即是所谓中国人喜欢红色的吉利。其实真是一种以讹传讹的误解,毫无科学道理。
3.明度明度是那种可以使我们区分出明暗层次的非彩色觉的视觉属性。这种明暗层次决定于亮度的强弱即光刺激能量水平的高低。请注意:不要对这一定义产生误解,即并非有彩色系便没有明度属性,只是强调明度这一视觉属性是排开色相属性,只涉及明暗层次的感觉,就像用黑白全色胶卷拍照片,只记录明暗层次而不记录色相那样。根据明度感觉的强弱,从最明亮到最暗可以分成三段水平:白-高明度端的非彩色觉;黑-低明度端的非彩色宽;灰-介于白与黑之间的中间层次明度感觉。绘画中的素描和不着色的雕塑就是利用这种明度层次来表现艺术主题的。
科学研究发现,我们眼睛的明暗层次感随光线变暗而急剧变得迟钝起来。当光线弱时,我们不太能分得清明暗层次。同样在强光下,眼睛对明暗层次也会变得迟钝。研究也发现,人眼睛在555nm的黄绿色段上视觉最敏感。因此,从打动知觉能力的强弱角度看。略带黄绿色光最醒目。人们还发现。人眼的光谱敏感度也是与亮度水平有依赖关系的在低亮度水平下这条光谱机敏度曲线将会向短波方向平移。使人眼对短波系列的色彩变得相对地更为敏感起来。这使得拂晓之前和日暮之后,室外景色变得幽蓝,蓝紫色的花草或物体变得醒目起来。夜色总是一派乌蓝景象便是这个道理。这为我们设计户外广告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可以根据各个地方的日照特点和不同的环境,设计选择醒目的色彩基调,同时根据广告的面积和高度选择合适的光照强度。
视觉适应效果
视觉适应主要包括距离适应、明暗适应和色彩适应三个方面。
l.距离适应人的眼睛能够识别一定区域内的形体与色彩。这主要是基于视觉生理机制具有调整远近距离的适应功能。眼睛构造中的水晶体相当于照相机中的透镜,可以起到调节焦距的作用。由于水晶体能够自动改变厚度,才能使映像准确地投射到视网膜上。这样,人可以藉水晶体形状的改变来调节焦距,从而可以观察远处和近处的物体。
2.明暗适应这是日常生活中常有的视觉状态。例如,从黑暗的屋子突然来到阳光下时,人的眼前会充满白花花的感觉,稍后才能适应周围的景物,这一由暗到明的视觉过程称为“明适应”。如果暗房亮着的灯光突然熄灭,眼前会呈现黑黝黝的一片,过一段时间视觉才能够调整到对这种暗环境的适应上,并随之逐渐看清室内物体和轮廓,这是视觉的“暗适应”。视觉的明暗适应能力在时间上是有较大差别的。通常,暗适应的过程约为5~10min,而明适应仅需0.2s.人眼这种独特的视觉功能,主要通过类似于照相机光圈的器官-虹膜对瞳孔大小的控制来调节进入眼球的光量,以适应外部明暗的变化。光线弱时,瞳孔扩大;而光线强时,瞳孔则缩小。因而在任何光亮度下,人们都能较容易地分形辨色。
3.颜色适应这里有个有趣的故事。法国国旗为红白蓝三色,当时在设计时,该旗帜的最初色彩搭配方案,为完全符合物理真实的三条等距色带,可是这种色彩构成的效果,总使人感到三色间的比例不够统一,即白色显宽,红色居中,蓝色显窄。后来在有关色彩专家的建议下。把一者面积比例调整为红:自:蓝=33:30:37的搭配关系。至此,国旗显示出符合视觉生理等距离感的特殊色彩效果并给人以庄重神圣的感受、这说明光的颜色会使人的眼睛产生形状大小的错觉。
受色光影响而发生视错的现象还有著名的柏金赫现象。据国外科研机构测定,红色在680nm波长时,其在白色光照中的明度要比蓝色为480nm波长时的明度高出近10倍。而在夜晚,蓝色明度则要比红色的明度强出近16倍。对视觉来说,白天,光谱上波长长的红光其色感显得鲜艳明亮,而波长短的蓝光则显得相对平淡逊色。但到了夜晚,当光谱上波长短的蓝光色感显得迷人惹眼时,而波长长的红光色感则显得惨淡虚弱。换句话说,随着光亮条件的变化,人眼的适应状态也在不断地被匡正与调整,对光谱色的视感也与之同步转换。由于这一现象是1852年捷克医学专家柏金赫在迥异光亮条件下的书屋观察相同一幅油画作品时,偶然发现并率先提出的,故此而得名。研究柏金赫视错的现实意义,就是引导色彩应用者在今后的艺术设计活动中,要注意扬长避短地组合好特定光亮氛围中的色彩搭配关系,从而尽量避免尴尬色彩现象的出现。如在创作一幅用于悬挂在较暗室内环境中的磨漆画时,在色彩构成万面,不宜配置弱光中反射效果极差的红、橙等暖润色,否则不仅起不到任何装饰效用,反而会使墙面显得更加沉闷。但是如果画面选用少许光亮便能熠熠生辉的蓝、绿等冷调色搭配,就会使整个作品充满美丽诱人的意趣。这对于幽静的环境而言,无疑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烘托与渲染。
心理性视错
色彩视觉因主要受心理因素一知觉活动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错误的色彩感应现象,称为“心理性机带或视差”。连续对比与同时对比都属于心理性视错的范畴。
l.连续对比连续对比指人眼在不同时间段内所观察与感受到的色彩对比视错现象。从生理学角度讲,物体对视觉的刺激作用突然停止后,人的视觉感应井非立刻全部消失,而是该物的映像仍然暂时存留,这种现象也称作‘视觉残像“。视觉残像又分为正残像和负残像两类、视觉残像形成的原因是眼睛连续注视的结果,是因为神经兴奋所留下的痕迹而引发。
所谓正残像,又称“正后像”,是连续对比中的一种色觉现象。它是指在停止物体的视觉刺激后,视觉仍然暂时保留原有物色映像的状态,也是神经兴奋有余的产物。如凝注红色,当将其移开后,眼前还会感到有红色浮现。通常,残像暂留时间在0.1s左右。大家喜爱的影视艺术就是依据这一视觉生理特性而创作完成的。将画面按每秒24帧连续放映,眼睛就观察到与日常生活相同的视觉体验,即电影或电视节目。
所谓负残像,又称“负后像”,是连续对比的又一种色觉现象。指在停止物体的视觉刺激后,视觉依旧暂时保留与原有物色成补色映像的视觉状态。通常,负残像的反应强度同凝视物色的时间长短有关,即持续观看时间越长,负残像的转换效果越鲜明。例如,当久视红色后,视觉迅速移向白色时,看到的并非白色而是红色的补色一绿色;如久观红色后,再转向绿色时,则会觉得绿色更绿;而凝注红色后,再移视橙色时,则会感到该色呈暗。据国外科学研究成果报告,这些视错现象都是因为视网膜上锥体细胞的变化造成的。如当我们持续凝视红色后,把眼睛移向白纸,这时由于红色感光蛋白元因长久兴奋引起疲劳转人抑制状态,而此时处于兴奋状态的绿色感光蛋白元就会“趁虚而入”,故此,通过生理的自动调节作用,白色就会呈现绿色的映像。除色相外,科学家证明色彩的明度也有负残像现象。如白色的负残像是黑色,而黑色的负残像则为白色等。
利用眼睛的这个特点,在设计户外大型喷绘广告时,可以采用大对比颜色,以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如高速公路旁边的立柱广告。
2.同时对比同时对比指人眼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内所观察与感受到的色彩对比视错现象。即眼睛同时接受到坦异色彩的刺激后,使色觉发生相互冲突和干扰而造成的特殊视觉色彩效果。基本规律是在同时对比时,相邻接的色彩会改变或失掉原来的某些物质属性,并向对应的方面转换,从而展示出新的色彩效果和活力。
一般地说,色彩对比愈强烈,现错效果愈显著。例如,当明度各异的色彩参与同时对比时,明亮的颜色显得更加明亮,而黯淡的颜色则会更加黯淡;当色相各异的色彩同时对比时,邻接的各色会偏向于将自己的补色残像推向对方,如红色与黄色搭配,眼睛时而把红色感觉为带紫味的颜色,时而又把黄色视为带绿味的颜色:当互补色同时对比时,由于受色彩对比作用的影响,而使双方均显示出鲜艳饱满的魁力,‘如红色与绿色组合一块,红色更红,绿色更绿,在对比过程中,红与绿都得到了肯定及强调:当纯度各异的色彩同时对比时,饱和度高的纯色将会更加艳丽,而饱和度低的纯色则相对黯然失色,霓虹灯的色饱和度最高,因此霓虹灯的色彩在晚上也最诱人、最醒目;当冷暖各异的色彩同时对比时,冷色让人感到非常的冷峻和消极,暖色令人觉得极为热烈与主动:当有彩色系与无彩色系的颜色同时对比时,有彩色系颜色的色觉稳定,而无彩色系的颜色,则明显倾向有彩色系的补色残像。如红色与灰色并列,灰色会自动呈现绿灰的效果。
同时对比这种视错现象曾被许多艺术家们关注及运用。而真正以科学的观念去系统地认识、表达和总结这种色觉现象的画家、科学家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他把具有同时对比性质的黑与白、黄与蓝、红与绿等各颜色从其他色彩中分离出来,并根据主题和艺术创作的需要,将它们巧妙地构成到给定的造型中去,从而使画面展示出不同凡响的色彩美感。
综上所述,无论是同时对比还是连续对比,其实质都是为了适合于视觉生理与视觉心理平衡的需要。从生理上分析,视觉器官对色彩具有协调与舒适的要求,凡满足这种条件的色影或色彩关系,就能取得色彩的生理和谐效果。
视觉观察特点
1.视觉光和暗适应由于人的眼睛存在视觉的光适应和暗适应,因此这一过程表现为视觉的劣化,这种现象有助于为照明设计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在两个相临的环境中,照明的光源亮度对比不要超过20倍,提倡局部照明与整体照明相结合的环境设计。如,看电视时不将所有灯都熄灭。在地铁和一些地下走廊的灯箱广告的设计中,就必须考虑照明的适应性和局部灯光的亮度选择。
2.眼睛的注视注视是一种发挥中央视觉分辨能力的视觉功能,即将被观察点聚焦在中央凹处。在注视中,被注视的目标虽然应被聚焦在中央凹处,但仍然伴随有一种不随意的眼动,这种眼动主观并无意识,而是下意识的。将眼睛不动地盯住远处某点坐着发愣的时候,不一会儿功夫你就会感到周围一切都从视野中消失,留下一片茫然。此时若你猛然清醒而将视线从原来盯住的目标移开,便又会恢复原来的清晰视觉来。这便是视网膜上视像固定便会导致视像消失的现象,这从反面证明了这种不随意眼动对于维持视觉的作用。
3.视觉的跳跃性人的眼睛在观察对象的形态时,例如看一件物体的外形轮廓或它内部各部分的细节时,视线总要从一处移至另一处,便需要配合以眼动使观察点一个接一个地相继落在中央凹处上。研究发现,便视线移动的眼球运动是不平滑的,而是跳跃式的,即视线不可能沿着对象的外形轮廓平滑地移动。研究测试的结果显示出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眼睛观察物体时,视线在那些最具特征的部位停留的机会最频繁:二是观察时视线移动是跳跃式的。研究还发现,视线的跳跃式移动速度很快,水平方向移动5~20°,视角仅需35~96μs;垂直方向移动5~20°,视角则时间长些,需35~108μs.在两个注视点的移动之间,即在视线跳跃过程中视觉是模糊的、这个研究结论,对于我们在设计户外大型广告非常具有指导作用,即,广告版面有主决之分,突出特点,通过文字、色彩、人物或醒目的对象制造视觉停留点,吸引顾客的注意,避免大面积背景色彩过强。
4.空间分辨率指眼睛看清对象细节的本领。即分辩视野中最小空间距离的本领。眼睛看清对象细节的本领不仅取决于物体的大小,更决定于观察物体的距离,因此眼睛判断物体细节不是根据物体大小,而是根据视网膜上的物体的图像来判断。因此广告设计中,特别是大型广告,由于观察距离较远,必需减少版面的复杂程度和局部细节,以方便行人远距离观察的视觉特点。
5.视觉观察距离人的眼睛在观察距离中,比较适宜的观察距离的范围一般为2~20m,因此广告的设置高度和距离要充分依据人的身高和平视效果。如中国男性平均身高为168cm,然而具体由于环境的因素,广告媒体的安放不可能完全按照预想的进行。因此就必需依据广告内容进行版面的协调,充分考虑环境的影响因素,使其设计更具人性化,更具融合性,更具吸引力。
音色与颜色
就象绘画离不开颜色一样,音乐艺术也离不开音色,而音色与颜色之间存在着自然的联系。从物理角度上说,它们都是一种波动,只是它们的性质和频率范围不同而已。人们耳朵能听到的声波大约从每秒十六周-每秒二万周左右,人们眼睛能看到的光波(电磁波)大约从每秒四百五十一万亿周-每秒七百八十万亿周之间。
在音乐作品中运用不用的音色与在美术作品中运用不用颜色是极为相似的。音色与颜色同样能给人以明朗、鲜明、温暖、暗淡等感觉。有许多音乐家把音乐与颜色相比拟,把它们分别联系起来,1876年,当时著名音乐家波萨科特提出了一个音乐家们可以接受的比拟:弦乐、人声-黑色。铜管、鼓-红色;木管-蓝色。而指挥家高得弗来提出的见解是:长笛-蓝色。单簧管-玫瑰色。铜管-红色。这种比拟得到更多人的赞同。例如在欣赏贝多芬第六交响乐第二乐章时,我们不妨想象一下:明朗的长笛声部吹出了蓝色的天空,而单簧管的独奏乐句,从它那纯净而优美的音色中。似乎呈现出了玫瑰花一般的美丽色彩……。
至于铜管的音色与红颜色联系起来的确是很恰当的。它强烈、红火、振奋而又雄壮。另外,我觉得双簧管的音色常常是绿色的。这种音色与颜色的联想是人们在艺术欣赏中逐渐获得的。但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绝对的。因此过去研究过色彩与音乐的人也指出这种联想往往是随意的。著名作曲家柏疗兹的乐器法中说:“要给旋律、和声、节奏配上各种颜色,使它们色彩化。”而他的作品在音色上确实是很丰富多采的。他和瓦格纳、德彪西等人被认为是色彩感强的作曲家。音色与颜色之间的联想,产生于生活实际和艺术实际。又了这些联想我们可以在音乐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得到更加形象的多彩的艺术感染力。
(二)色彩音乐
色彩音乐是音乐艺术的一个流派。音乐与色彩在人的感觉上的联系是多方面的,除了音色与颜色之间的联系之外,还有曲调、和声、节奏、掉性、音区等等。它们都能使人与各种色彩联系起来。人们提出这种联系是很早以前的事了。早在二世纪古希腊的伟大科学家托勒密就有过这方面的设想,以后就陆续不断地有人来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最早指出音乐与色彩(光)在性质上有联系的要算阿其那修斯。柯撤尔,他认为音乐是光现象的模仿者。1697年,沃根里尔在他的《名歌唱家》一书中有这样的形容词:“晚会上的红色音调”、“蓝色的矢车菊般的音调”,“黑琥珀色的音调”等等。
十八世纪伟大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了光的粒子性质以后,不久人们又认识到光的波动性质,并从白色光中析出了七种色彩,即红、橙、黄、绿、青、蓝、紫。从此人们就试图找出音频与光波之间的联系规律,最简单的是把音阶中七个音与七种颜色联系起来,但那毕竟没有什么意义。其它有许多作曲家、美术家也进行了各种探索,在1720年路易斯。卡斯勒就写过一本《现代音乐与色彩》的书,有的人曾把人的耳朵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与可见光的光谱色带按比例地联系起来,即最低音开始是红色直到最高音紫色。这仍然一种机械地联系。还有许多人从节奏、曲调、掉性、和声等多方面去寻找音乐与色彩的联系,而且想找出一个规律能使音乐与色彩可以互相“反译”,在这种意图下,第一个有趣的实验开始了。
1789年,科学家、诗人达文一一个油灯的光线通过可以活动的彩色玻璃射到银幕上,它可以随意变换色彩,然后将它与一架竖琴连结起来,使琴声与色彩按设计好的联系规律而同时改变,这样就产生了称为“可见的音乐”。这可以说是色彩音乐的开端。在历史上有人把不同风格的作曲家的作品与色彩联系起来,有人说莫扎特的音乐是蓝色的,肖邦的音乐是绿色的,瓦格纳的音乐则闪烁着不同的色彩,曾有一位心理学家说古诺的音乐引起紫色的联想等等。这些说法虽然有些过于笼统,可是却说明了人们在欣赏音乐时是可以理想到丰富色彩的。著名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与斯克里亚宾,对音乐与色彩的关系都发表过各种见解。譬如,他们都认为调性的色彩是明显的,而且提出了具体的见解:调性里姆斯基斯克里亚宾C大白红G大棕、金色橙、玫瑰色D大黄、明朗地黄、辉煌A大玫瑰色、明朗绿E大蓝宝石般的色彩浅蓝B大铁青、暗(同上)#F大灰、绿湛蓝的bD大暗淡紫bA大暗紫色紫红E大黑、沉闷铁色、有光泽bB大(同上)(同上)F大绿红我们可以从上表中斯克里亚宾对调性色彩的见解中发现,随着升种调号的增多,它的色彩感由红向紫按光谱顺序移动,这恰巧符合两者自然的联系,可见人们主观感觉和现象,也往往能表现出一定的客观规律性。斯克里亚宾是色彩音乐的理论家和倡导者之一,在这方面他作过许多实验
十九世纪末以来,随着各种艺术的蓬勃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色彩音乐也就形成了音乐艺术的一个流派,人们不再去分析音乐(声音)与色彩(光线)的具体联系了,而着重研究色彩本身的艺术性,音乐家们以各种色彩光,以及通过不同折射二产生的图象去伴随音乐演出。在二十世纪初,这种色彩音乐表演颇为流行,有许多音乐家与美术家,以及科学家进行这种形式的创作和表演,这种表演最初要算里明顿图教授于1895年在伦敦皇家学院进行的“彩色风琴”表演,这架“风琴”以它所产生的彩色光线映在乐队和钢琴上方的银幕上,以它伴随乐队所演奏的肖邦、瓦格纳的音乐。到1911年,他还写了《色彩音乐-流动色彩的艺术》,同时他还在音阶的12个半音上拟出一个色彩音阶,这个音阶不只是一个8度,而是好几个8度。色彩音乐发展中的重要创造是制成了Clavilux(克拉维拉克斯)色彩投影机,它是一个能调制出各种彩色光与图象的仪器,由一个在美国工作的科学工作者威尔弗莱德创造的,形状有如一张斜面的写字台,面上有产生各种色彩、图象的控制开关、旋扭等装置,它能放映出富有幻想性的彩色图象,有的如轻纱飘渺,有的如动物轮廓,这些富于变化的彩色影象伴随音乐演奏,使人们感到音乐与色彩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1922年在美国公开表演以后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人们形容音乐与色彩是“在感情的平行线上奔跑”的,从此以后几乎没有人再去研究声音与色彩的具体联系和互相“反译”了。1926年威尔弗莱德在费城交响乐队的合作下演出了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天方夜谭》,取得很大成功,听众形容现场色彩气氛时说:“音乐几乎被一种俄国芭蕾舞式的鲜明节奏和流动的激情所融合”,在广大群众中也普遍确认了由文学、美术、新的色彩艺术与音乐融为一体的色彩音乐。在色彩音乐的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音乐家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和创作,著名的如:亚历山大。拉兹罗发明的色彩钢琴,它能在演奏过程中射出彩色图象到银幕上以伴随音乐,他还著有《彩色光线-音乐》一书。弗里德里克。本顿发明了色彩控制台。阿德里安。伯尔纳德作了一个练习曲《色彩音乐-光的艺术》,1913年出版了他的《色彩音乐的作曲》和《线条和形象的练习》。弗。斯契尔巴契夫写了一个钢琴、竖琴、弦乐四重奏、小提琴、舞蹈和光的“九重奏曲”。1922年布利斯写了《色彩交响曲》,乐章标题是:1.紫色,2.红色,3.蓝色,4.绿色。并寄各种颜色以特定感情,如他认为:艳绿表示希望、幸福、春天、胜利等。色彩音乐的名著-斯克里亚宾的《普罗米修斯》(即火的诗)与勋伯格的作品联合表演,使色彩音乐获得了更丰富的艺术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激光技术也应用到色彩音乐中,在1973年美国芝加哥天文馆内就表演了激光色彩音乐,由于激光具有与普通光线不同的视觉效果,而使色彩音乐又进入了新的领域。
色彩音乐在我国还未有过有影响的实验与创作。作为一种表演形式,我认为音乐家们也不妨同美术家们合作,进行一些尝试,说不定它真的会使我们的音乐生活名副其实地更加“丰富多彩”起来哩!
色彩心理理论:色彩与听觉、嗅觉、味觉
人的感觉器官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整体,任何一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以后,都会诱发其他感觉系统的反应,这种伴随性感觉在心理学上又称为“共感觉”或“通感”。
听觉:
神经医学家萨克斯曾描述过一个完全色盲的病例,这个罕见的病却不幸地降临在一位抽象画家艾先生身上。他于一次车祸意外之后完全丧失辨识色彩的能力,从此陷入一个灰色的铅铸的世界:他那只棕色的狗变成暗灰色,蕃茄汁是黑色,彩色电视机成了一堆乱糟糟的东西。然而更奇怪的是,在丧失感受色彩的能力的同时,他也丧失感受音乐的能力。他原本是一位对色彩与音乐有极强连带感觉(伴生现象)的画家,他可以将“不同的音调立刻转换成不同的色彩,在听到音乐的同时,似乎也同时看到内心各种翻腾的色彩;如今他已没有音乐-视觉影像……音乐不再完整,因为可以与它互补的色调已经不见了,音乐变得贫乏至极。”
艾先生的眼睛不仅丧失了看的能力,也丧失了听的能力。艾先生的例子反向地证实了视觉与听觉的强烈紧密联系的存在,它也说明了眼睛不仅仅具有观看的能力,也具有倾听的能力。艾先生并不是具有视觉与听觉的“共感觉”(synesthesia)的唯一一人,许多艺术家(波特莱尔、乔艾斯、吴尔芙)都具有这个被俄国小说家纳博可夫称之为“彩色听觉”的能力。在音乐领域里,最知名的就是俄国作曲家,史克里雅宾(A.Scriabin,1872-1915)。他试图将这些色彩与音调的共生感觉谱进他的第五交响曲,一个“音乐与色彩水融的构想”。他并精确地罗列了曲调、每秒震动次数和色彩的对应表:
C调256次红色
升C调277次紫色
D调298次黄色
升D调319次森林的钢铁之光
E调341次珍珠白和月光的闪烁
F调362次暗红色
升F调383次水蓝色
G调405次偏玫瑰红的橙色
A调447次绿色
B调490次珍珠蓝
这首交响曲在演出时,“除了安排完整的交响乐团之外,还需要用到一架钢琴、合唱团,和一部能将色彩投射到布幕的色光风琴。”可惜首演时,这部色光风琴的装置被人以“不切实际”的理由删除了。
然而这个对应表后来得到抽象绘画的创始人-康丁斯基(W.Kandiski,1866-1944)的青睐,并引为其绘画理论的根据,还指出我们不仅能从音乐中“听见”颜色,并且也能从色彩中“看到”声音:黄色具有一种特殊能力,可以愈“升”愈高,达到眼睛和精神所无法忍受的高度,如同愈吹愈高的小喇叭会变得愈来愈“尖锐”,刺痛耳朵和精神。蓝色具有完全相反的能力,会“降到”无限深,以其雄伟的低音而发出横笛(浅蓝色时)、大提琴(降得更低时)、低音提琴的音色;而在手风琴的深度里,你会“看到”蓝色的深度。绿色非常平衡,相对于小提琴中段和渐细的音色。而红色(朱砂色)运用技巧时,可以给予强烈鼓声的印象。通感并不只发生于视觉与听觉之间,还发生于嗅觉、触觉甚至味觉之间。
味觉:
饮食文化讲究色香味俱全,其中色彩排在首位,色彩可以促进人们的食欲,有色彩变化搭配的食物容易增进食欲,而单调或者杂乱无章的色彩搭配则使人倒足了胃口。不同彩色光源的照射也会对食品色彩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引起人们不同的食欲反映,农贸市场中许多出售肉食的摊位用红色玻璃纸包裹灯泡用红色灯光照射食物,就是为了使肉食看上去更加新鲜,引起人的食欲。
嗅觉:
色彩与嗅觉的关系大致与味觉相同,也是由生活联想而得。从花色联想到花香,根据试验心理学的报告:通常红、黄、橙等的暖色系容易使人感到有香味,偏冷的浊色系容易使人感到有腐败的臭味。深褐色容易联想到烧焦了的食物,感到有蛋白质烤焦的臭味。
色彩窥视心灵的颜色
依色彩喜好度做性格测验,目前在世界各地可谓风行不衰,极为流行。
第一位以心理学方式延续研究这项测试的卢休指出,颜色的嗜好也显示出其人对异性的态度和日常生活的形态。换句话说,对于色彩的喜恶,可以反映出一个人心中潜藏的愿望。这里有八种颜色,依你按由强到弱“讨厌”的颜色的顺序,选择你排列第八的颜色:A、绿色B、茶色C、蓝色D、紫色E、红色F、橘色G、白色H、黄色你选择了哪种颜色?
最后选出的第八种颜色,是了解你的性格的关键。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不要与喜好的服装颜色相混,请你直接选出感觉深刻的色彩作答。
最后选择绿色的人绿色是“红”与“蓝”的中间色。挑选绿色的人性格上也居于两者之间。既有行动力,同时又能沉静思考,拥有截然不同的两种特质。也就是兼具优雅与理性,喜好寂寞又谨慎保守。行事不会逾越本分,非常明白自我的立场。由于性情冷静,无论面对任何事都能冷静处理,而且绝不感情用事,所以深受别人信赖。对于别人的请求或委托,总是欣然接受。
最后选择茶色的人茶色是深沉而朴素的颜色。喜欢这个颜色的人,服装嗜好也偏爱不华丽但富有韵味的款式。正因为这种倾向,你很在乎事物内层的精神性表现,所以很能了解人世间的寂廖、孤寂。虽然你的存在并非引人注目,但是内在却具有良好的潜质。由于诚实又富有责任感,很容易被别人接纳。但是,有时太过于孜孜不倦,而显得有些不知变通。此外,对于容易明白的事情,偶尔会用力过度,做无谓的深刻思考。
最后选择蓝色的人蓝色是天空和海洋的颜色,正巧和红色所具有的形象相反,它象征冷静和浪漫。一看到蓝色,就令你心情安定沉静,同时提高想象力。喜好蓝色的女性,多具有女性善良和丰富的感受力。神经纤细,容易感伤,对人也十分敏感,一个人独处时,常无法忍受那种孤寂。经常渴求恋爱的对象,而且也希望为温暖的爱所包围。是与其爱人而宁愿被爱的典型。个性朴实,容易得到他人的好感。
最后选择紫色的人紫色,是红和蓝两个性格极端的颜色混合而成,因此,这个颜色充满着神秘不可理解的复杂情调。喜欢这个颜色的人,可以说艺术家类型的人,内心强烈渴求世人肯定你的才能,有时显得太过虚荣,装饰过度。面对知心朋友,不妨坦率以待,但是由于平时内向又性情不定,旁人很难理解你真正的想法。此外,有时你也会大发雷霆,但决不至于歇斯底里。
最后选择红色的人红色是代表精心和行动的颜色,而红色的食物或饮料也通常具有提神醒脑的功能。喜欢红色的人,个性积极,充满斗志。而且意志坚强不轻易屈服,凡是依照自己的计划行事,一旦无法实现便觉不顺心。如果完全不依原先所预期,会又猛烈反弹的举动。尽管如此,碰到多少困难,都不能轻易打倒这个精力充沛的人。
最后选择橘色的人橘色是不太讨人喜欢的颜色,特别是不受女性欢迎。可是,喜欢橘色的人却具有出众的社交性格,可以与任何人融洽相处。这种人最舍和从事推销员、空中小姐、旅馆服务员的工作。经常笑脸迎人、先向人打招呼问好。喜欢与人相处,不喜欢独处。喜欢上别人时,通常以朋友的身份爱慕对方,而不会以大胆热情示人。另外,这种人非常喜欢新鲜事物或是稀奇古怪的东西,对人生拥有永不熄灭的情趣。
篇7
关键词:室内设计家庭装修设计色彩色彩视觉心理
一、形式和色彩服从功能
充分考虑功能要求室内色彩主要应满足功能和精神要求,目的在于使人们感到舒适。在功能要求方面,首先应认真分析每一空间的使用性质,如儿童居室与起居室、老年人的居室与新婚夫妇的居室,由于使用对象不同或使用功能有明显区别,空间色彩的设计就必须有所区别。
二、力求符合空间构图需要
室内色彩配置必须符合空间构图原则,充分发挥室内色彩对空间的美化作用,正确处理协调和对比、统一与变化、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在室内色彩设计时,首先要定好空间色彩的主色调。色彩的主色调在室内气氛中起主导和润色、陪衬、烘托的作用。形成室内色彩主色调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室内色彩的明度、色度、纯度和对比度,其次要处理好统一与变化的关系。有统一而无变化,达不到美的效果,因此,要求在统一的基础的求变化,这样,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取得统一又有变化的效果,大面积的色块不宜采用过分鲜艳的色彩,小面积的色块可适当提高色彩的明度和纯度。此外,室内色彩设计要体现稳定感、韵律感和节奏感。为了达到空间色彩的稳定感,常采用上轻下重的色彩关系。室内色彩的起伏变化,应形成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感,注重色彩的规律性,切忌杂乱无章。
三、利用室内色彩,改善空间效果
充分利用色彩的物理性能和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空间尺度、比例、分隔、渗透空间,改善空间效果。例如居室空间过高时,可用近感色,减弱空旷感,提高亲切感;墙面过大时,宜采用收缩色;柱子过细时,宜用浅色;柱子过粗时,宜用深色,减弱笨粗之感。四、注意民族、地区和气候条件符合多数人的审美要求是室内设计基本规律。但对于不同民族来说,由于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和历史沿革不同,其审美要求也不同。因此,室内设计时,既要掌握一般规律,又要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理环境的特殊习惯和气候条件。
色彩包围出的好心情
作为装饰手段,墙面色彩因能改变居室的外观与格调而受到重视。色彩不占用居室空间,不受空间结构的限制,运用方便灵活,最能体现居住者的
个性风格。
色泽功能
色彩的心理作用每一种颜色都具有特殊的心理作用,能影响人的温度知觉、空间知觉甚至情绪。色彩的冷暖感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界某些事物的联想。例如,从红、橙、黄等暖色会使人联想到火焰、太阳,从而有温暖的感觉;从白、蓝和蓝绿等冷色会联想到冰雪、海洋和林荫,而感到清凉。
色彩与空间感
基于色彩的彩度、明度不同,还能造成不同的空间感,可产生前进、后退、凸出、凹进的效果。明度高的暖色有突出、前进的感觉,明度低的冷色有凹进、远离的感觉。色彩的空间感在居室布置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空间狭小的房间里,用可产生后退感的颜色,使墙面显得遥远,可赋予居室开阔的感觉。
色彩与人的情绪
色彩的明度和纯度也会影响到人们的情绪。明亮的暖色给人活泼感,深暗色给人忧郁感。白色和其它纯色组合时会使人感到活泼,而黑色则是忧郁的色彩。这种心理效应可以被有效地运用。例如,自然光不足的客厅,使用明亮的颜色,使居室笼罩在一片亮丽的氛围中,会使人感到愉快。
墙壁用色
墙面的色彩,构成了整个房间色彩的基调,其次,如家具、照明、饰物等色彩分布,都受到它的制约。墙面色彩的确定首先要考虑居室的朝向。南向和东向的房间,光照充足,墙面宜采用淡雅的浅蓝、浅绿冷色调;北向房间或光照不足的房间,墙面应以暖色为主,如奶黄、浅橙、浅咖啡等色,不宜用过深的颜色。墙面的色彩选择要与家具的色彩、室外的环境相协调。墙面的色彩对于家具起背景补托作用,墙面色彩过于浓郁凝重,则起不到背景作用,所以宜用浅色调,不宜用过深的色彩。如果室外是绿色地带,绿色光影散射进入室内,用浅紫、浅黄、浅粉等暖色装饰的墙面则会营造出一种宛如户外阳光明媚般的氛围;若室外是大片红砖或其它红色反射,墙面以浅黄、浅棕等色为装饰,可给人一种流畅的感觉。
色彩心理学家认为,不同颜色对人的情绪和心理的影响有差别。
暖色系列:红、黄、橙色能使人心情舒畅,产生兴奋感;而青、灰、绿色等冷色系列则使人感到清静,甚至有点忧郁。白、黑色是视觉的两个极点,研究证实:黑色会分散人的注意力,使人产生郁闷、乏味的感觉。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瞳孔极度放大,感觉麻木,久而久之,对人的健康、寿命产生不利的影响。把房间都布置成白色,有素洁感,但白色的对比度太强,易刺激瞳孔收缩,诱发头痛等病症。
正确地应用色彩美学,有助于改善居住条件。宽敞的居室采用暖色装修,可以避免房间给人以空旷感;房间小的住户可以采用冷色装修,在视觉上让人感觉大些。人口少而感到寂寞的家庭居室,配色宜选暖色,人口多而觉喧闹的家庭居室宜用冷色。同一家庭,在色彩上也有侧重,卧室装饰色调暖些,有利于增进夫妻情感的和谐;书房用淡蓝色装饰,使人能够集中精力学习、研究;餐厅里,红棕色的餐桌,有利于增进食欲。对不同的气候条件,运用不同的色彩也可一定程度地改变环境气氛。在严寒的北方,人们希望温暖、室内墙壁、地板、家具、窗帘选用暖色装饰会有温暖的感觉,反之,南方气候炎热潮湿,采用青、绿、蓝色等冷色装饰居室,感觉上会比较凉爽些。
音乐与色彩的关系
声色迷离
如果黑暗是音乐的形体
朋友们约我谈音乐与色彩的关系,有点赶鸭子上架,因为我自忖是个“乐盲”――此时忽觉这个词格外有趣,为什么不说“乐聋”呢?构造法似乎也暗示着“看”的优先性,更准确地说,是人的生活状态对“看”的更深的依赖感。但我在懒散中忽然读到张爱玲的《谈音乐》,有段文字触动了我:
“气味总是暂时,偶尔的,长久嗅着,既使可能,也受不了。所以气味到底是小趣味。而颜色,有了个颜色就有在那里了,使人安心。颜色和气味的愉快也许和这有关系。不像音乐,音乐永远是离开了它自己到别处去的,到哪里,似乎谁都不能确定,而且才到就已经过去了,跟着又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张爱玲在文中漫无边际地扯着洋腔土调,似乎都不如在开篇谈气味谈色彩时那般痴迷,让人可以觉察到肌肤上纤毛的微颤。回顾起来,我对色彩的好感逊于文字,对音乐的好感逊于色彩,这种感官的偏好,本是天生的。但好事者往往喜欢让感官们弥漫一气,探究起色、味、音,眼、鼻,耳的暧昧关系来。而诸多窜来窜去的讨论,大都离不开对“通感”的阐释。
许多时候,我们把“通感”视为一种修辞手法,譬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被频频引证的一句话:“塘中的月光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理解这种层次的通感,在一个“像”字。“像”是一座桥,使听觉与视觉之间得以自然而自如的转化,转化的基础在我们的智力结构。爱伦。坡说,光谱中的橙色光线和蚊蚋的嘈嘈之声,给他的感觉几乎相同,只因我们的感官就是一个共鸣腔。或许“通感”是我们感知世界的最本然的规律,以至于成为我们理解世界的万能钥匙,且时时做偷机取巧之用。大学时听一位音乐教授讲穆索尔斯基的《展览会上的图画》,他诱导我们动用形象思维,去想象出神灵活现的侏儒、古堡、牛车、基辅大门――并告诉我们这些形象就是乐曲的内涵。虽然素材与作品之间并非隐喻关系,但我总怀疑那位教授的潜在动机是他的“通感”情结。
在康定斯基的《论艺术的精神》中,我读到了对通感的创作本体论意义上的阐述:“现在,在心理学领域内”联想“理论再也不能令人满意了。一般说来,色彩直接地影响着精神。色彩好比琴键,眼睛好比音槌,心灵仿佛是绷满弦的钢琴,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它有目的地弹奏各个琴键来使人的精神产生各种波澜和反响。”我想,康定斯基所说失效的“联想”,就是修辞意义上的“通感”;富于意味的是,康定斯基也只能用“好比”来结构。
形式跃居为内容(而成为内容的形式将受到新的瓦解),康定斯基完成了令人振奋的一跳。虽然德拉克洛瓦早就说过:“众所周知,黄色、橙色和红色具有快乐和丰富的含义”,但在跑道上运势滑行和腾出地面的一瞬毕竟不同。这一跳是如何完成的呢?我发现“形式”的色彩是踩着音乐摇摆的荷叶跳上“内容”的宝座的――这只宝座也是荷叶做的。因为“乐曲声直接作用于心灵并在那里激起回响,因为乐感是人所固有的”,只有和音乐相通,色彩才能“直接”地作用于精神。这里,“像”字那座桥梁从平卧忽而竖了起来,音乐变成了雅各的天梯。
似乎是宿命,在上世纪之交,艺术的各领域都有着“九九归一”的抱负。任何艺术形式,都希望无限地接近音乐,这一思想似乎在黑格尔的美学体系里得以完成。在诗歌领域,比如马拉美对音乐性的追求,远远不是寻个押韵、悦耳了,而是一种在“音”中忘却“义”的诱惑。这种诱惑,会让诗歌消弥于乐音之中,会让生活的脚掌脱离尘土,正所谓“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
马拉美是造梦的高手,但我更信服帕斯捷尔纳克的话:“词汇的音乐性在文字语言与口头语言中永远不是单纯发声问题。它也不仅仅产生于元音和辅音的和谐上。它产生于语言与它的意义的关系上。所以意义――即内容――应当永远占主导地位。”当“音乐性”这个词泛滥成灾,在消费者的狂热中贬值之时,我更愿意保守地坚持,每种感官每种媒介的独立性,因为“像”不是“是”,爬上“梯子”也不意味着你就能望见天堂;都上了天堂,人间岂不寂寞荒凉?
攀上音乐梯子的色彩是什么样的色彩呢?康定斯基举了红色为例。“这种红色没有任何独立的冷暖过渡;而且我们应该这样设想:红色调里的各种微妙的变化也是如此。为此我才说这种精神视觉是模糊的。但是既然这种内在声音在没有冷暖倾向的情况下能够持续下去,我们同时也可认为它是明确的。”柏拉图的理想我想在这种奇妙的色彩中实现了。它既为人世所无,又分明存在于我们的内在声音;它既有理性的冰冷明晰,又有感性的温情脉脉,撩人心扉。在我们说“蓝调音乐”时,我想就是康定斯基的蓝。
如果说康定斯基是让色彩向上爬的话,兰波则是让音乐向下滑。因为,对音乐色调的直觉把握并不足以催发我们的想象力,奇妙的是色彩的繁衍能力。“A黑,E白,I红,U绿,O蓝:元音,终有一天我要道破你们隐秘的身世。”元音隐秘的身世是什么呢?如果仅停留在寻找色彩的对应上,兰波的发现就会显得空洞而乏味,就像只找到通往家园的路径,而对家园的门廊仍然一无所知。于是兰波接着想象到:“A,苍蝇身上的黑绒胸衣,围绕着腐臭嗡嗡地飞行。”“A”找到了黑色,黑色在人世上找到了一只苍蝇,有点借尸还魂的意思。找到了尸,黑色才不会空虚,“A”才能有安稳的感觉――这里,我们甚至可以做一次尼采式的形而上学的颠覆:如果没有繁复的生活经验,没有无意识的沉积,我们是否可能对色彩、对音乐的色彩有起码的感知?那么,什么找到了“A”呢?在康定斯基的论证中,我更感兴趣的是他引述的《威尼斯商人》中的一段词:
“灵魂里没有音乐的人,
不会为甜蜜和谐的乐声所感动,
他们为非作恶,使奸弄诈,
他们的灵魂象黑夜一样昏沉,
他们的情感与鬼域一样幽暗,
这种人是不可信任的,
听这音乐!
“他们的灵魂像黑夜一样昏沉,他们的情感与鬼域一样幽暗”,我觉得是这段词里最有“音乐性”的两句。出现这两句时,我忽然预感着琴弓绷紧,第一声乐音将从黑暗中勃然而发。没有这两句,那么再“甜蜜和谐”的乐声也会象吊死的幻影一样。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诗的结构,头三句只是为后两句作铺垫,这是莎士比亚惯用的花招,你会感到,不是“灵魂中没有音乐的人”而恰恰是说话者对音乐一无所知。只有当说话者一步一步走过了“他们的灵魂象黑夜一样昏沉,他们的情感与鬼域一样幽暗”这两句后,他才察觉到自己对黑暗的胆怯,对音乐的胆怯。他有种做贼心虚的感觉,因为开始他在贼喊捉贼。这时,他听到了黑暗中发出的声音:“这种人是不可信任的,听这音乐!”
音乐从黑暗中发出,但我们无法把黑暗理解为色彩,正如黑暗中的无声,我们无法把它理解为音乐。大音虚声,大象希形,我们触到了象与声的极限;太初有道,太初有光,但道人听不见,光人也看不见。我相信,在神的王国里,音与色,本是一体;只有到人的王国,才有音与色的等级。
色彩叫人安心,音乐让人心慌,张爱玲说的是实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是常识,常识是人的本性。但人的本性还有一条,就是他总想超越自己的本性,老歌德一年只敢看一部莎士比亚,不知他听贝多芬时会不会战战兢兢。听音看色,是人的本能;听音有色,看色有音,也是人的心灵的本然构造。那么我们在什么层面上谈论音乐与色彩的问题上才能有些意义呢?我好象又回到了问题的起点。
在此,我想引一段杨小彦在《读图时代》中的话:“长久以来,我总是把莱辛所写的美学著作《拉奥孔》看作是文图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的一个象征性转折……在文学作品中,作家描写死亡可以尽可能地使用想象力,极力去渲染其中真实的恐怖气氛,人们在阅读当中自己去体会这种气氛并在体会当中去获得审美的升华。可是,如果画家们真的把死亡的景象如实地画出来,人们就会受不了,因为视觉本身有一种不容置疑的直接性,会导致生理而不是心理的不良反应。所以,莱辛对于”美“的最后规定是在视觉上以不导致生理刺激为底线。的确,从古希腊开始的艺术,为了视觉上的愉悦感,画家们发展出了一种样式,雕塑《拉奥孔》便是这种样式的一个著名的例子,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拉奥孔和他的三个儿子的垂死挣扎是如何变成了优美的形体展示。”
今天,“图已经成为千变万化的足以和文字抗衡的另一类存在,成了文字真实意义上的异化物”。而我发现在人们对文字与图像――当然图像的外延远远要广于色彩――的争论过程中,音乐一直处于缺席状态,不知它欲当旁观者,还是当大法官。所以,当我们把音乐引入这场注定要旷日持久的争论中时,无疑是一次冒险,而新的生机和意味将在冒险中被发现。
色彩与视觉
颜色感觉要素
一个物体在视觉上引起的颜色感觉是由以下三种因素决定的:
(l)物体表面将照射光线反射到主间的性质,这种性质决定于物体表面的化学结构与组成、表面物理与表面几何特性。
(2)照明光源的性质,即光源的波长构成特性一光能在相关视觉波段范围内的能量分布,从光源的色品质量而言,也就是它的色温。
(3)眼睛的感色能力,主要决定于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系统的光线感受能力和处理与传送光刺激的能力。
色彩视觉的三要素
1.色相色相是色彩的一种最基本的感觉属性,这种属性可以使我们将光谱上的不同部分区别开来。即按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感觉采区分色谱段。缺失了这种视觉属性使无所谓色彩了就像全色盲人的世界那样、根据有无色相属性,可以将外界引起的色感觉分成两大体系:有彩色系与非彩色系。
(l)有彩色系即具有色相同性的色觉。有彩色系才具有色相、饱和度和明度三个量度。
(2)非彩色系即不具备色相属性的色觉。非彩色系只有明度一种量度,其饱和度等于零。
2.饱和度饱和度是那种使我们对有色相属性的视觉在色彩鲜艳程度上做出评判的视觉属性。有彩色系的色彩,其鲜艳程度与饱和度成正比,根据人们使用色素物质的经验。色素浓度愈高,颜色愈浓艳,饱和度也愈高。描述饱和度感觉的程度词是浓、淡、深、浅。非彩色系是饱和度等于零的状态,正如同我们在彩色显示器上将色彩逐渐调淡,到最后便成了黑白画面一样。
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眼睛对色彩的饱和度感觉也不一样。眼睛对红色的光刺激强烈,对绿色的光刺激最弱,饱和度低。因此,中国满大街小巷里跑的红色出租车。从视觉科学来讲,其实是一种视觉污染,没有人喜欢长时间盯着红色的出租车,这么多的红色会引起人的烦躁不安的情绪。而司机之所以选择红色的理由无非有两条,一是红包车价格便宜(红色染料易得到),另一个理由即是所谓中国人喜欢红色的吉利。其实真是一种以讹传讹的误解,毫无科学道理。
3.明度明度是那种可以使我们区分出明暗层次的非彩色觉的视觉属性。这种明暗层次决定于亮度的强弱即光刺激能量水平的高低。请注意:不要对这一定义产生误解,即并非有彩色系便没有明度属性,只是强调明度这一视觉属性是排开色相属性,只涉及明暗层次的感觉,就像用黑白全色胶卷拍照片,只记录明暗层次而不记录色相那样。根据明度感觉的强弱,从最明亮到最暗可以分成三段水平:白-高明度端的非彩色觉;黑-低明度端的非彩色宽;灰-介于白与黑之间的中间层次明度感觉。绘画中的素描和不着色的雕塑就是利用这种明度层次来表现艺术主题的。
科学研究发现,我们眼睛的明暗层次感随光线变暗而急剧变得迟钝起来。当光线弱时,我们不太能分得清明暗层次。同样在强光下,眼睛对明暗层次也会变得迟钝。研究也发现,人眼睛在555nm的黄绿色段上视觉最敏感。因此,从打动知觉能力的强弱角度看。略带黄绿色光最醒目。人们还发现。人眼的光谱敏感度也是与亮度水平有依赖关系的在低亮度水平下这条光谱机敏度曲线将会向短波方向平移。使人眼对短波系列的色彩变得相对地更为敏感起来。这使得拂晓之前和日暮之后,室外景色变得幽蓝,蓝紫色的花草或物体变得醒目起来。夜色总是一派乌蓝景象便是这个道理。这为我们设计户外广告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可以根据各个地方的日照特点和不同的环境,设计选择醒目的色彩基调,同时根据广告的面积和高度选择合适的光照强度。
视觉适应效果
视觉适应主要包括距离适应、明暗适应和色彩适应三个方面。
l.距离适应人的眼睛能够识别一定区域内的形体与色彩。这主要是基于视觉生理机制具有调整远近距离的适应功能。眼睛构造中的水晶体相当于照相机中的透镜,可以起到调节焦距的作用。由于水晶体能够自动改变厚度,才能使映像准确地投射到视网膜上。这样,人可以藉水晶体形状的改变来调节焦距,从而可以观察远处和近处的物体。
2.明暗适应这是日常生活中常有的视觉状态。例如,从黑暗的屋子突然来到阳光下时,人的眼前会充满白花花的感觉,稍后才能适应周围的景物,这一由暗到明的视觉过程称为“明适应”。如果暗房亮着的灯光突然熄灭,眼前会呈现黑黝黝的一片,过一段时间视觉才能够调整到对这种暗环境的适应上,并随之逐渐看清室内物体和轮廓,这是视觉的“暗适应”。视觉的明暗适应能力在时间上是有较大差别的。通常,暗适应的过程约为5~10min,而明适应仅需0.2s.人眼这种独特的视觉功能,主要通过类似于照相机光圈的器官-虹膜对瞳孔大小的控制来调节进入眼球的光量,以适应外部明暗的变化。光线弱时,瞳孔扩大;而光线强时,瞳孔则缩小。因而在任何光亮度下,人们都能较容易地分形辨色。
3.颜色适应这里有个有趣的故事。法国国旗为红白蓝三色,当时在设计时,该旗帜的最初色彩搭配方案,为完全符合物理真实的三条等距色带,可是这种色彩构成的效果,总使人感到三色间的比例不够统一,即白色显宽,红色居中,蓝色显窄。后来在有关色彩专家的建议下。把一者面积比例调整为红:自:蓝=33:30:37的搭配关系。至此,国旗显示出符合视觉生理等距离感的特殊色彩效果并给人以庄重神圣的感受、这说明光的颜色会使人的眼睛产生形状大小的错觉。
受色光影响而发生视错的现象还有著名的柏金赫现象。据国外科研机构测定,红色在680nm波长时,其在白色光照中的明度要比蓝色为480nm波长时的明度高出近10倍。而在夜晚,蓝色明度则要比红色的明度强出近16倍。对视觉来说,白天,光谱上波长长的红光其色感显得鲜艳明亮,而波长短的蓝光则显得相对平淡逊色。但到了夜晚,当光谱上波长短的蓝光色感显得迷人惹眼时,而波长长的红光色感则显得惨淡虚弱。换句话说,随着光亮条件的变化,人眼的适应状态也在不断地被匡正与调整,对光谱色的视感也与之同步转换。由于这一现象是1852年捷克医学专家柏金赫在迥异光亮条件下的书屋观察相同一幅油画作品时,偶然发现并率先提出的,故此而得名。研究柏金赫视错的现实意义,就是引导色彩应用者在今后的艺术设计活动中,要注意扬长避短地组合好特定光亮氛围中的色彩搭配关系,从而尽量避免尴尬色彩现象的出现。如在创作一幅用于悬挂在较暗室内环境中的磨漆画时,在色彩构成万面,不宜配置弱光中反射效果极差的红、橙等暖润色,否则不仅起不到任何装饰效用,反而会使墙面显得更加沉闷。但是如果画面选用少许光亮便能熠熠生辉的蓝、绿等冷调色搭配,就会使整个作品充满美丽诱人的意趣。这对于幽静的环境而言,无疑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烘托与渲染。
心理性视错
色彩视觉因主要受心理因素一知觉活动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错误的色彩感应现象,称为“心理性机带或视差”。连续对比与同时对比都属于心理性视错的范畴。
l.连续对比连续对比指人眼在不同时间段内所观察与感受到的色彩对比视错现象。从生理学角度讲,物体对视觉的刺激作用突然停止后,人的视觉感应井非立刻全部消失,而是该物的映像仍然暂时存留,这种现象也称作‘视觉残像“。视觉残像又分为正残像和负残像两类、视觉残像形成的原因是眼睛连续注视的结果,是因为神经兴奋所留下的痕迹而引发。
所谓正残像,又称“正后像”,是连续对比中的一种色觉现象。它是指在停止物体的视觉刺激后,视觉仍然暂时保留原有物色映像的状态,也是神经兴奋有余的产物。如凝注红色,当将其移开后,眼前还会感到有红色浮现。通常,残像暂留时间在0.1s左右。大家喜爱的影视艺术就是依据这一视觉生理特性而创作完成的。将画面按每秒24帧连续放映,眼睛就观察到与日常生活相同的视觉体验,即电影或电视节目。
所谓负残像,又称“负后像”,是连续对比的又一种色觉现象。指在停止物体的视觉刺激后,视觉依旧暂时保留与原有物色成补色映像的视觉状态。通常,负残像的反应强度同凝视物色的时间长短有关,即持续观看时间越长,负残像的转换效果越鲜明。例如,当久视红色后,视觉迅速移向白色时,看到的并非白色而是红色的补色一绿色;如久观红色后,再转向绿色时,则会觉得绿色更绿;而凝注红色后,再移视橙色时,则会感到该色呈暗。据国外科学研究成果报告,这些视错现象都是因为视网膜上锥体细胞的变化造成的。如当我们持续凝视红色后,把眼睛移向白纸,这时由于红色感光蛋白元因长久兴奋引起疲劳转人抑制状态,而此时处于兴奋状态的绿色感光蛋白元就会“趁虚而入”,故此,通过生理的自动调节作用,白色就会呈现绿色的映像。除色相外,科学家证明色彩的明度也有负残像现象。如白色的负残像是黑色,而黑色的负残像则为白色等。
利用眼睛的这个特点,在设计户外大型喷绘广告时,可以采用大对比颜色,以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如高速公路旁边的立柱广告。
2.同时对比同时对比指人眼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内所观察与感受到的色彩对比视错现象。即眼睛同时接受到坦异色彩的刺激后,使色觉发生相互冲突和干扰而造成的特殊视觉色彩效果。基本规律是在同时对比时,相邻接的色彩会改变或失掉原来的某些物质属性,并向对应的方面转换,从而展示出新的色彩效果和活力。
一般地说,色彩对比愈强烈,现错效果愈显著。例如,当明度各异的色彩参与同时对比时,明亮的颜色显得更加明亮,而黯淡的颜色则会更加黯淡;当色相各异的色彩同时对比时,邻接的各色会偏向于将自己的补色残像推向对方,如红色与黄色搭配,眼睛时而把红色感觉为带紫味的颜色,时而又把黄色视为带绿味的颜色:当互补色同时对比时,由于受色彩对比作用的影响,而使双方均显示出鲜艳饱满的魁力,‘如红色与绿色组合一块,红色更红,绿色更绿,在对比过程中,红与绿都得到了肯定及强调:当纯度各异的色彩同时对比时,饱和度高的纯色将会更加艳丽,而饱和度低的纯色则相对黯然失色,霓虹灯的色饱和度最高,因此霓虹灯的色彩在晚上也最诱人、最醒目;当冷暖各异的色彩同时对比时,冷色让人感到非常的冷峻和消极,暖色令人觉得极为热烈与主动:当有彩色系与无彩色系的颜色同时对比时,有彩色系颜色的色觉稳定,而无彩色系的颜色,则明显倾向有彩色系的补色残像。如红色与灰色并列,灰色会自动呈现绿灰的效果。
同时对比这种视错现象曾被许多艺术家们关注及运用。而真正以科学的观念去系统地认识、表达和总结这种色觉现象的画家、科学家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他把具有同时对比性质的黑与白、黄与蓝、红与绿等各颜色从其他色彩中分离出来,并根据主题和艺术创作的需要,将它们巧妙地构成到给定的造型中去,从而使画面展示出不同凡响的色彩美感。
综上所述,无论是同时对比还是连续对比,其实质都是为了适合于视觉生理与视觉心理平衡的需要。从生理上分析,视觉器官对色彩具有协调与舒适的要求,凡满足这种条件的色影或色彩关系,就能取得色彩的生理和谐效果。
视觉观察特点
1.视觉光和暗适应由于人的眼睛存在视觉的光适应和暗适应,因此这一过程表现为视觉的劣化,这种现象有助于为照明设计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在两个相临的环境中,照明的光源亮度对比不要超过20倍,提倡局部照明与整体照明相结合的环境设计。如,看电视时不将所有灯都熄灭。在地铁和一些地下走廊的灯箱广告的设计中,就必须考虑照明的适应性和局部灯光的亮度选择。
2.眼睛的注视注视是一种发挥中央视觉分辨能力的视觉功能,即将被观察点聚焦在中央凹处。在注视中,被注视的目标虽然应被聚焦在中央凹处,但仍然伴随有一种不随意的眼动,这种眼动主观并无意识,而是下意识的。将眼睛不动地盯住远处某点坐着发愣的时候,不一会儿功夫你就会感到周围一切都从视野中消失,留下一片茫然。此时若你猛然清醒而将视线从原来盯住的目标移开,便又会恢复原来的清晰视觉来。这便是视网膜上视像固定便会导致视像消失的现象,这从反面证明了这种不随意眼动对于维持视觉的作用。
3.视觉的跳跃性人的眼睛在观察对象的形态时,例如看一件物体的外形轮廓或它内部各部分的细节时,视线总要从一处移至另一处,便需要配合以眼动使观察点一个接一个地相继落在中央凹处上。研究发现,便视线移动的眼球运动是不平滑的,而是跳跃式的,即视线不可能沿着对象的外形轮廓平滑地移动。研究测试的结果显示出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眼睛观察物体时,视线在那些最具特征的部位停留的机会最频繁:二是观察时视线移动是跳跃式的。研究还发现,视线的跳跃式移动速度很快,水平方向移动5~20°,视角仅需35~96μs;垂直方向移动5~20°,视角则时间长些,需35~108μs.在两个注视点的移动之间,即在视线跳跃过程中视觉是模糊的、这个研究结论,对于我们在设计户外大型广告非常具有指导作用,即,广告版面有主决之分,突出特点,通过文字、色彩、人物或醒目的对象制造视觉停留点,吸引顾客的注意,避免大面积背景色彩过强。
4.空间分辨率指眼睛看清对象细节的本领。即分辩视野中最小空间距离的本领。眼睛看清对象细节的本领不仅取决于物体的大小,更决定于观察物体的距离,因此眼睛判断物体细节不是根据物体大小,而是根据视网膜上的物体的图像来判断。因此广告设计中,特别是大型广告,由于观察距离较远,必需减少版面的复杂程度和局部细节,以方便行人远距离观察的视觉特点。
5.视觉观察距离人的眼睛在观察距离中,比较适宜的观察距离的范围一般为2~20m,因此广告的设置高度和距离要充分依据人的身高和平视效果。如中国男性平均身高为168cm,然而具体由于环境的因素,广告媒体的安放不可能完全按照预想的进行。因此就必需依据广告内容进行版面的协调,充分考虑环境的影响因素,使其设计更具人性化,更具融合性,更具吸引力。
音色与颜色
就象绘画离不开颜色一样,音乐艺术也离不开音色,而音色与颜色之间存在着自然的联系。从物理角度上说,它们都是一种波动,只是它们的性质和频率范围不同而已。人们耳朵能听到的声波大约从每秒十六周-每秒二万周左右,人们眼睛能看到的光波(电磁波)大约从每秒四百五十一万亿周-每秒七百八十万亿周之间。
在音乐作品中运用不用的音色与在美术作品中运用不用颜色是极为相似的。音色与颜色同样能给人以明朗、鲜明、温暖、暗淡等感觉。有许多音乐家把音乐与颜色相比拟,把它们分别联系起来,1876年,当时著名音乐家波萨科特提出了一个音乐家们可以接受的比拟:弦乐、人声-黑色。铜管、鼓-红色;木管-蓝色。而指挥家高得弗来提出的见解是:长笛-蓝色。单簧管-玫瑰色。铜管-红色。这种比拟得到更多人的赞同。例如在欣赏贝多芬第六交响乐第二乐章时,我们不妨想象一下:明朗的长笛声部吹出了蓝色的天空,而单簧管的独奏乐句,从它那纯净而优美的音色中。似乎呈现出了玫瑰花一般的美丽色彩……。
至于铜管的音色与红颜色联系起来的确是很恰当的。它强烈、红火、振奋而又雄壮。另外,我觉得双簧管的音色常常是绿色的。这种音色与颜色的联想是人们在艺术欣赏中逐渐获得的。但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绝对的。因此过去研究过色彩与音乐的人也指出这种联想往往是随意的。著名作曲家柏疗兹的乐器法中说:“要给旋律、和声、节奏配上各种颜色,使它们色彩化。”而他的作品在音色上确实是很丰富多采的。他和瓦格纳、德彪西等人被认为是色彩感强的作曲家。音色与颜色之间的联想,产生于生活实际和艺术实际。又了这些联想我们可以在音乐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得到更加形象的多彩的艺术感染力。
(二)色彩音乐
色彩音乐是音乐艺术的一个流派。音乐与色彩在人的感觉上的联系是多方面的,除了音色与颜色之间的联系之外,还有曲调、和声、节奏、掉性、音区等等。它们都能使人与各种色彩联系起来。人们提出这种联系是很早以前的事了。早在二世纪古希腊的伟大科学家托勒密就有过这方面的设想,以后就陆续不断地有人来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最早指出音乐与色彩(光)在性质上有联系的要算阿其那修斯。柯撤尔,他认为音乐是光现象的模仿者。1697年,沃根里尔在他的《名歌唱家》一书中有这样的形容词:“晚会上的红色音调”、“蓝色的矢车菊般的音调”,“黑琥珀色的音调”等等。
十八世纪伟大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了光的粒子性质以后,不久人们又认识到光的波动性质,并从白色光中析出了七种色彩,即红、橙、黄、绿、青、蓝、紫。从此人们就试图找出音频与光波之间的联系规律,最简单的是把音阶中七个音与七种颜色联系起来,但那毕竟没有什么意义。其它有许多作曲家、美术家也进行了各种探索,在1720年路易斯。卡斯勒就写过一本《现代音乐与色彩》的书,有的人曾把人的耳朵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与可见光的光谱色带按比例地联系起来,即最低音开始是红色直到最高音紫色。这仍然一种机械地联系。还有许多人从节奏、曲调、掉性、和声等多方面去寻找音乐与色彩的联系,而且想找出一个规律能使音乐与色彩可以互相“反译”,在这种意图下,第一个有趣的实验开始了。
1789年,科学家、诗人达文一一个油灯的光线通过可以活动的彩色玻璃射到银幕上,它可以随意变换色彩,然后将它与一架竖琴连结起来,使琴声与色彩按设计好的联系规律而同时改变,这样就产生了称为“可见的音乐”。这可以说是色彩音乐的开端。在历史上有人把不同风格的作曲家的作品与色彩联系起来,有人说莫扎特的音乐是蓝色的,肖邦的音乐是绿色的,瓦格纳的音乐则闪烁着不同的色彩,曾有一位心理学家说古诺的音乐引起紫色的联想等等。这些说法虽然有些过于笼统,可是却说明了人们在欣赏音乐时是可以理想到丰富色彩的。著名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与斯克里亚宾,对音乐与色彩的关系都发表过各种见解。譬如,他们都认为调性的色彩是明显的,而且提出了具体的见解:调性里姆斯基斯克里亚宾C大白红G大棕、金色橙、玫瑰色D大黄、明朗地黄、辉煌A大玫瑰色、明朗绿E大蓝宝石般的色彩浅蓝B大铁青、暗(同上)#F大灰、绿湛蓝的bD大暗淡紫bA大暗紫色紫红E大黑、沉闷铁色、有光泽bB大(同上)(同上)F大绿红我们可以从上表中斯克里亚宾对调性色彩的见解中发现,随着升种调号的增多,它的色彩感由红向紫按光谱顺序移动,这恰巧符合两者自然的联系,可见人们主观感觉和现象,也往往能表现出一定的客观规律性。斯克里亚宾是色彩音乐的理论家和倡导者之一,在这方面他作过许多实验
十九世纪末以来,随着各种艺术的蓬勃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色彩音乐也就形成了音乐艺术的一个流派,人们不再去分析音乐(声音)与色彩(光线)的具体联系了,而着重研究色彩本身的艺术性,音乐家们以各种色彩光,以及通过不同折射二产生的图象去伴随音乐演出。在二十世纪初,这种色彩音乐表演颇为流行,有许多音乐家与美术家,以及科学家进行这种形式的创作和表演,这种表演最初要算里明顿图教授于1895年在伦敦皇家学院进行的“彩色风琴”表演,这架“风琴”以它所产生的彩色光线映在乐队和钢琴上方的银幕上,以它伴随乐队所演奏的肖邦、瓦格纳的音乐。到1911年,他还写了《色彩音乐-流动色彩的艺术》,同时他还在音阶的12个半音上拟出一个色彩音阶,这个音阶不只是一个8度,而是好几个8度。色彩音乐发展中的重要创造是制成了Clavilux(克拉维拉克斯)色彩投影机,它是一个能调制出各种彩色光与图象的仪器,由一个在美国工作的科学工作者威尔弗莱德创造的,形状有如一张斜面的写字台,面上有产生各种色彩、图象的控制开关、旋扭等装置,它能放映出富有幻想性的彩色图象,有的如轻纱飘渺,有的如动物轮廓,这些富于变化的彩色影象伴随音乐演奏,使人们感到音乐与色彩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1922年在美国公开表演以后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人们形容音乐与色彩是“在感情的平行线上奔跑”的,从此以后几乎没有人再去研究声音与色彩的具体联系和互相“反译”了。1926年威尔弗莱德在费城交响乐队的合作下演出了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天方夜谭》,取得很大成功,听众形容现场色彩气氛时说:“音乐几乎被一种俄国芭蕾舞式的鲜明节奏和流动的激情所融合”,在广大群众中也普遍确认了由文学、美术、新的色彩艺术与音乐融为一体的色彩音乐。在色彩音乐的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音乐家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和创作,著名的如:亚历山大。拉兹罗发明的色彩钢琴,它能在演奏过程中射出彩色图象到银幕上以伴随音乐,他还著有《彩色光线-音乐》一书。弗里德里克。本顿发明了色彩控制台。阿德里安。伯尔纳德作了一个练习曲《色彩音乐-光的艺术》,1913年出版了他的《色彩音乐的作曲》和《线条和形象的练习》。弗。斯契尔巴契夫写了一个钢琴、竖琴、弦乐四重奏、小提琴、舞蹈和光的“九重奏曲”。1922年布利斯写了《色彩交响曲》,乐章标题是:1.紫色,2.红色,3.蓝色,4.绿色。并寄各种颜色以特定感情,如他认为:艳绿表示希望、幸福、春天、胜利等。色彩音乐的名著-斯克里亚宾的《普罗米修斯》(即火的诗)与勋伯格的作品联合表演,使色彩音乐获得了更丰富的艺术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激光技术也应用到色彩音乐中,在1973年美国芝加哥天文馆内就表演了激光色彩音乐,由于激光具有与普通光线不同的视觉效果,而使色彩音乐又进入了新的领域。
色彩音乐在我国还未有过有影响的实验与创作。作为一种表演形式,我认为音乐家们也不妨同美术家们合作,进行一些尝试,说不定它真的会使我们的音乐生活名副其实地更加“丰富多彩”起来哩!
色彩心理理论:色彩与听觉、嗅觉、味觉
人的感觉器官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整体,任何一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以后,都会诱发其他感觉系统的反应,这种伴随性感觉在心理学上又称为“共感觉”或“通感”。
听觉:
神经医学家萨克斯曾描述过一个完全色盲的病例,这个罕见的病却不幸地降临在一位抽象画家艾先生身上。他于一次车祸意外之后完全丧失辨识色彩的能力,从此陷入一个灰色的铅铸的世界:他那只棕色的狗变成暗灰色,蕃茄汁是黑色,彩色电视机成了一堆乱糟糟的东西。然而更奇怪的是,在丧失感受色彩的能力的同时,他也丧失感受音乐的能力。他原本是一位对色彩与音乐有极强连带感觉(伴生现象)的画家,他可以将“不同的音调立刻转换成不同的色彩,在听到音乐的同时,似乎也同时看到内心各种翻腾的色彩;如今他已没有音乐-视觉影像……音乐不再完整,因为可以与它互补的色调已经不见了,音乐变得贫乏至极。”
艾先生的眼睛不仅丧失了看的能力,也丧失了听的能力。艾先生的例子反向地证实了视觉与听觉的强烈紧密联系的存在,它也说明了眼睛不仅仅具有观看的能力,也具有倾听的能力。艾先生并不是具有视觉与听觉的“共感觉”(synesthesia)的唯一一人,许多艺术家(波特莱尔、乔艾斯、吴尔芙)都具有这个被俄国小说家纳博可夫称之为“彩色听觉”的能力。在音乐领域里,最知名的就是俄国作曲家,史克里雅宾(A.Scriabin,1872-1915)。他试图将这些色彩与音调的共生感觉谱进他的第五交响曲,一个“音乐与色彩水融的构想”。他并精确地罗列了曲调、每秒震动次数和色彩的对应表:
C调256次红色
升C调277次紫色
D调298次黄色
升D调319次森林的钢铁之光
E调341次珍珠白和月光的闪烁
F调362次暗红色
升F调383次水蓝色
G调405次偏玫瑰红的橙色
A调447次绿色
B调490次珍珠蓝
这首交响曲在演出时,“除了安排完整的交响乐团之外,还需要用到一架钢琴、合唱团,和一部能将色彩投射到布幕的色光风琴。”可惜首演时,这部色光风琴的装置被人以“不切实际”的理由删除了。
然而这个对应表后来得到抽象绘画的创始人-康丁斯基(W.Kandiski,1866-1944)的青睐,并引为其绘画理论的根据,还指出我们不仅能从音乐中“听见”颜色,并且也能从色彩中“看到”声音:黄色具有一种特殊能力,可以愈“升”愈高,达到眼睛和精神所无法忍受的高度,如同愈吹愈高的小喇叭会变得愈来愈“尖锐”,刺痛耳朵和精神。蓝色具有完全相反的能力,会“降到”无限深,以其雄伟的低音而发出横笛(浅蓝色时)、大提琴(降得更低时)、低音提琴的音色;而在手风琴的深度里,你会“看到”蓝色的深度。绿色非常平衡,相对于小提琴中段和渐细的音色。而红色(朱砂色)运用技巧时,可以给予强烈鼓声的印象。通感并不只发生于视觉与听觉之间,还发生于嗅觉、触觉甚至味觉之间。
味觉:
饮食文化讲究色香味俱全,其中色彩排在首位,色彩可以促进人们的食欲,有色彩变化搭配的食物容易增进食欲,而单调或者杂乱无章的色彩搭配则使人倒足了胃口。不同彩色光源的照射也会对食品色彩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引起人们不同的食欲反映,农贸市场中许多出售肉食的摊位用红色玻璃纸包裹灯泡用红色灯光照射食物,就是为了使肉食看上去更加新鲜,引起人的食欲。
嗅觉:
色彩与嗅觉的关系大致与味觉相同,也是由生活联想而得。从花色联想到花香,根据试验心理学的报告:通常红、黄、橙等的暖色系容易使人感到有香味,偏冷的浊色系容易使人感到有腐败的臭味。深褐色容易联想到烧焦了的食物,感到有蛋白质烤焦的臭味。
色彩窥视心灵的颜色
依色彩喜好度做性格测验,目前在世界各地可谓风行不衰,极为流行。
第一位以心理学方式延续研究这项测试的卢休指出,颜色的嗜好也显示出其人对异性的态度和日常生活的形态。换句话说,对于色彩的喜恶,可以反映出一个人心中潜藏的愿望。这里有八种颜色,依你按由强到弱“讨厌”的颜色的顺序,选择你排列第八的颜色:A、绿色B、茶色C、蓝色D、紫色E、红色F、橘色G、白色H、黄色你选择了哪种颜色?
最后选出的第八种颜色,是了解你的性格的关键。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不要与喜好的服装颜色相混,请你直接选出感觉深刻的色彩作答。
最后选择绿色的人绿色是“红”与“蓝”的中间色。挑选绿色的人性格上也居于两者之间。既有行动力,同时又能沉静思考,拥有截然不同的两种特质。也就是兼具优雅与理性,喜好寂寞又谨慎保守。行事不会逾越本分,非常明白自我的立场。由于性情冷静,无论面对任何事都能冷静处理,而且绝不感情用事,所以深受别人信赖。对于别人的请求或委托,总是欣然接受。
最后选择茶色的人茶色是深沉而朴素的颜色。喜欢这个颜色的人,服装嗜好也偏爱不华丽但富有韵味的款式。正因为这种倾向,你很在乎事物内层的精神性表现,所以很能了解人世间的寂廖、孤寂。虽然你的存在并非引人注目,但是内在却具有良好的潜质。由于诚实又富有责任感,很容易被别人接纳。但是,有时太过于孜孜不倦,而显得有些不知变通。此外,对于容易明白的事情,偶尔会用力过度,做无谓的深刻思考。
最后选择蓝色的人蓝色是天空和海洋的颜色,正巧和红色所具有的形象相反,它象征冷静和浪漫。一看到蓝色,就令你心情安定沉静,同时提高想象力。喜好蓝色的女性,多具有女性善良和丰富的感受力。神经纤细,容易感伤,对人也十分敏感,一个人独处时,常无法忍受那种孤寂。经常渴求恋爱的对象,而且也希望为温暖的爱所包围。是与其爱人而宁愿被爱的典型。个性朴实,容易得到他人的好感。
最后选择紫色的人紫色,是红和蓝两个性格极端的颜色混合而成,因此,这个颜色充满着神秘不可理解的复杂情调。喜欢这个颜色的人,可以说艺术家类型的人,内心强烈渴求世人肯定你的才能,有时显得太过虚荣,装饰过度。面对知心朋友,不妨坦率以待,但是由于平时内向又性情不定,旁人很难理解你真正的想法。此外,有时你也会大发雷霆,但决不至于歇斯底里。
最后选择红色的人红色是代表精心和行动的颜色,而红色的食物或饮料也通常具有提神醒脑的功能。喜欢红色的人,个性积极,充满斗志。而且意志坚强不轻易屈服,凡是依照自己的计划行事,一旦无法实现便觉不顺心。如果完全不依原先所预期,会又猛烈反弹的举动。尽管如此,碰到多少困难,都不能轻易打倒这个精力充沛的人。
最后选择橘色的人橘色是不太讨人喜欢的颜色,特别是不受女性欢迎。可是,喜欢橘色的人却具有出众的社交性格,可以与任何人融洽相处。这种人最舍和从事推销员、空中小姐、旅馆服务员的工作。经常笑脸迎人、先向人打招呼问好。喜欢与人相处,不喜欢独处。喜欢上别人时,通常以朋友的身份爱慕对方,而不会以大胆热情示人。另外,这种人非常喜欢新鲜事物或是稀奇古怪的东西,对人生拥有永不熄灭的情趣。
篇8
快捷酒店属于经济型酒店,它最大的特点是房价便宜、功能简化,把服务功能集中在住宿上,具有低投入、高回报、周期短等突出的优点,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从沿海到内陆,快捷酒店的市场份额逐渐扩大,拥有强大网络平台支持的连锁酒店也日趋成熟,如锦江之星快捷连锁酒店、如家快捷连锁酒店、汉庭快捷连锁酒店等。快捷酒店蓬勃发展,在中国酒店市场上占据重要位置。
二、快捷酒店设计原则探讨
1.装饰原则及方法
设计师在设计快捷酒店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地方特色,把一些地方元素融入设计。如,在大连市锦江之星快捷酒店的设计中,因为酒店靠近海边,所以设计师在酒店的一些装饰上使用了波浪的蓝色装饰,在快捷酒店的设计元素中增加环境元素和色彩应用。快捷酒店在中国各大城市均有分布,由于各个城市的文化不一样,所以在一些装饰附件的选择上会有很大的区别。设计师要根据当地的人文、地理等,选择合适的城市文化元素进行融合。如,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就是一种特色文化,设计师在对云南各少数民族自治州的快捷酒店进行装修设计的时候,就应该适当添加一些带有本地区特色民族文化元素的设计。这样既能增加宾客的审美情趣体验,又能体现一定的地域性民族文化特色,从而使酒店独具风格。
2.合理应用风格
酒店设计风格有很多,快捷酒店选用的是简单时尚的风格,特点是整洁、亮敞、线条流畅。大堂是酒店设计的重要区域,中式风格酒店的大堂应典雅、格调突出,要融入一些古典和中式的元素,形成一种清爽又不失沉稳的风格。酒店客房是宾客休息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展现酒店服务的所在,对睡眠舒适度的要求较高,设计应尽量简化,要简单、方便、舒适。
三、快捷酒店设计创新
1.打造快捷酒店文化新概念
快捷酒店的设计以简单、舒适为主题,以降低价位、提高舒适度为宗旨。一层为公共空间,其他楼层以客房为主。因此,大厅是门面,客房是快捷酒店的重要内容。但是现在部分酒店客房摆设过于统一,房间里柜体和摆设的方式过于大众化,容易引起旅客的视觉疲劳。所以,设计师要想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就必须改变客房的整体色调、柜体的形状、布局的形式,以简约、低成本的理念,设计出有主题和特色的客房。
2.色彩的合理搭配
快捷酒店在客房形成标准风格的情况下,用色彩体现变化,既经济又可以打破单调。适当使用冷暖色系的搭配,会使空间更具有层次变化和韵律感。首先,快捷酒店的客房设计要考虑到当地的文化传统。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众多,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配色传统,不一样的颜色搭配设计可以让旅客感受到文化传统和审美风格带来的色彩变化。如,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人们大多崇红尚白,喜欢在白色的墙壁上彩绘上各种喻示吉祥的图案,如龙凤、蝙蝠、仙鹤、莲花等,其中龙凤代表吉祥如意,蝙蝠代表福气。其次,快捷酒店客房中的纤维丝织品设计,如床单、被罩、窗帘、地毯等,能很好地提升房间的色彩质感和色彩肌理,可以根据房间的整体色调或季节变化予以更换。这样可以给宾客带来视觉上的和谐感,提升宾客的满意度。
3.低碳材料应用与设计相结合
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防止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改变生活细节。在快捷酒店的设计中,大厅和客房都选择简约的设计,这对于多数年轻的消费人群是很适合的,同时也在装修中减少了一些材料上的浪费,这样也符合快捷酒店低成本的要求。另外,要少用黏土和实心砖材料,尽量选择可循环的材料。在客房的设计中,只在特定主题房中利用射灯提高环境的温馨度。
四、结语
近些年,在中国各大城市中,快捷酒店发展速度很快,逐步从一线城市转向二、三线城市。但一些快捷酒店的室内空间设计和服务质量还需要提升,另外,该行业未来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所以,快捷酒店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从室内空间设计和整体的服务质量上下功夫。
作者:张文明 马丽群 单位: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文吉.广州市星级酒店空间发展格局.经济地理,2006(3).
篇9
关键词 网络威胁;网络防御;网络安全;防火墙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31-0211-01
1 企业内部网络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
一般来说,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病毒的侵袭。计算机病毒侵入网络,对网络资源进行破坏,使网络不能正常工作,甚至造成整个网络的瘫痪;
2)黑客侵袭。黑客非法进入网络使用网络资源。例如通过隐蔽通道进行非法活动;采用匿名用户访问进行攻击;通过网络监听获取网上用户账号和密码;非法获取网上传输的数据等;
3)拒绝服务攻击。例如“邮件炸弹”,使用户在很短的时间内收到大量无用的电子邮件,从而影响正常业务的运行。严重时会使系统关机,网络瘫痪;
4)通用网关接口(CGI)漏洞。搜索引擎是通过CGI脚本执行的方式实现的,黑客可以修改这些CGI脚本以执行他们的非法任务;
5)恶意代码。恶意代码不限于病毒,还包括蠕虫、特洛伊木马、逻辑炸弹等。
2 企业网络安全目标
1)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网络安全与管理策略,将内部网络、公开服务器网络和外网进行有效隔离;2)建立网站各主机和服务器的安全保护措施,保证系统安全;3)对网上服务请求内容进行控制,使非法访问在到达主机前被拒绝;4)加强合法用户的访问认证,同时将用户的访问权限控制在最低限度,全面监视对公开服务器的访问,及时发现和拒绝不安全的操作和黑客攻击行为;5)加强对各种访问的审计工作,详细记录对网络、公开服务器的访问行为,形成完整的系统日志备份与灾难恢复;6)提高系统全体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技术。
3 安全方案设计原则
对企业局域网网络安全方案设计、规划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综合性、整体性原则:应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方法,分析网络的安全措施。即计算机网络安全应遵循整体安全性原则,根据规定的安全策略制定出合理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2)需求、风险、代价平衡的原则:对任一网络,绝对安全难以达到,也不一定必要。对网络面临的威胁及可能承担的风险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然后制定规范和措施,确定本系统的安全策略,是比较经济的方法。
3)一致性原则:网络安全问题贯穿整个网络的生命周期,因此制定的安全体系结构必须与网络的安全需求相一致。在网络建设开始就考虑网络安全对策,比在网络建设好后再考虑安全措施,要有效得多。
4)易操作性原则:安全措施需要人为去完成,如果措施过于复杂,对人的要求过高,本身就降低了安全性。
5)分步实施原则:由于网络规模的扩展及应用的增加。一劳永逸地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是不现实的,费用支出也较大。因此可以分步实施,即可满足网络系统及信息安全的基本需求,亦可节省费用开支。
6)多重保护原则:任何安全措施都不是绝对安全的,都可能被攻破。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多重保护系统,各层保护相互补充,当一层保护被攻破时,其它保护仍可保护信息安全。
4 主要防范措施
1)依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和《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各种安全机制和安全制度,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
2)网络病毒的防范。作为企业应用网络,同时需要基于服务器操作系统平台、桌面操作系统、网关和邮件服务器平台的防病毒软件。所以最好使用全方位的防病毒产品,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防病毒系统的配置,使网络免受病毒的侵袭。
3)配置防火墙。防火墙是一种行之有效且应用广泛的网络安全机制。利用防火墙执行一种访问控制尺度,将不允许的用户与数据拒之门外,最大限度地阻止网络中的黑客来访问自己的网络,同时防止Internet上的不安全因素蔓延到局域网内部。
4)采用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技术是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而设计与配置的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的技术,用于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利用审计记录,入侵检测系统能够识别出任何不希望有的活动,从而达到限制这些活动,以保护系统的安全。最好采用混合入侵检测,同时采用基于网络和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构架成一套完整立体的主动防御体系。
5)漏洞扫描系统。解决网络安全问题,要清楚网络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脆弱点。仅依靠网络管理员的技术和经验寻找安全漏洞、做出风险评估显然是不现实的。能查找网络安全漏洞、评估并提出修改建议的网络安全扫描工具是较好的解决方案,利用优化系统配置和打补丁等各种方式最大可能地弥补最新的安全漏洞和消除安全隐患。
6)IP盗用问题的解决。在路由器上捆绑IP和MAC地址。当某个IP通过路由器访问Internet时,路由器要检查发出这个IP广播包的工作站的MAC是否与路由器上的MAC地址表相符,否则不允许通过路由器,同时给发出这个IP广播包的工作站返回一个警告信息。
7)利用网络监听维护子网系统安全。对于网络外部的入侵可以通过安装防火墙来解决,但是对于网络内部的侵袭则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对各个子网做一个具有一定功能的审计文件,为管理人员分析自己的网络运作状态提供依据。设计一个子网专用的监听程序,长期监听子网络内计算机间相互联系的情况,为系统中各个服务器的审计文件提供备份。
篇10
(一)室内设计含义
第一,室内空间的面积与整体布局;第二,该户主对色彩的偏好;第三,装饰材料的选用;第四,家具的选择。根据建筑的不同用途可以把室内设计分为家用室内设计和公共建筑室内设计。
(二)人性化含义
人性化室内设计是目前室内设计的一个全新的概念,也是21世纪室内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要求在室内设计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设计师在具体室内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不同人的不同性格特点、习惯爱好、生活习惯以及其他相关心理因素,使建筑室内设计实现从“可用”到“好用”的转变,从而满足人们对室内设计日益增长生理和心理需求。因此,设计师必须高度重视人性化这一设计理念,并把它当作设计工作的重心,努力把人们的居住环境打造得更加舒适与温馨。
(三)人性化室内设计的显著特点
人性化室内设计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功能布局科学、合理,能够极大程度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2.地域特色显著,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发扬和传承地域文化。同时,实现了地域文化特点和现代室内装修技术的完美结合。
3.视觉美感强烈,设计形式、尺度、比例能够符合现代审美标准。
4.实用性、环保性、节能性互相结合,共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显著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特征。
二、我国室内设计“人性化”的现状
近年来,室内设计的人性化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自身的生理、心理以及情感需要日益重视,从而对室内设计的要求也不再仅仅停留在物质功能上,而是逐渐向人性化的精神需求过渡。我国人性化室内设计起步晚,导致部分设计师对室内设计认识不全面,片面地认为:室内设计仅仅是指表面装修装饰、家具摆放、灯饰和其他装饰品的布置。这种思想单纯地认为室内设计就是房间视觉条件的改造和完善,忽略了人们对舒适度和健康环保性的需求即人性化设计。
三、人性化室内设计的原则
(一)安全
安全是室内设计最基本和核心的要求,是室内设计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由于少数设计师片面追求美观,任意改造和拆改承重墙,导致部分房屋发生倒塌等其它安全事故,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因而,人性化室内设计必须遵循安全性原则,并把它贯穿于整个室内设计方案中,同时及时发现并排除一切安全隐患,确保设计的安全可行。毫不夸张地说,离开安全性原则,再华丽的设计方案也将失去存在的意义。
(二)舒适
舒适性是人性化室内设计的重要原则。人性化室内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居住环境,从而使人们能从中感受到身心的愉悦。舒适性原则主要包括视觉舒适和内心舒适两个方面。
1.视觉舒适。
影响视觉舒适的主要因素有整体颜色搭配、相对距离、物体的外观形状等。这就要求设计师在颜色选取上,根据该用户的颜色偏好或者大多数人的喜好综合考虑,不能单凭自己的喜好盲目确定。另外,国内用户大多比较喜欢冷色调或暖色调为主的色彩,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同一空间多个地方使用视觉冲击力强的深红、深蓝和黄色。同时,空间距离设定上,设计师应尽量扩大视觉空间距离。
2.内心舒适。
人性化的室内设计应重视迎合用户的心理需求。这就要求设计师加强与用户的交流与沟通,了解用户真正喜欢的风格与色彩,从而设计出能够使用户内心感到舒适和愉悦的效果。
(三)环保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环保性原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人性化室内设计的重要原则。人们的居住环境与身体健康关系密切。室内设计的环保性原则充分体现了设计对人的尊重,是人性化设计的显著体现。
四、实现“人性化”室内设计的具体措施
(一)空间布局人性化
空间布局人性化是人性化室内设计的基本要求,是指对整个室内环境的宏观把控。传统的室内布局以经济、实用为基本原则,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人们对美观的诉求。人性化空间布局要求把经济、实用的基本原则同美学标准完美结合。这样不仅可确保设计空间合理利用,还可使空间整体布局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
(二)色彩搭配人性化
色彩搭配人性化对室内设计至关重要。人性化的色彩搭配是人性化室内设计的必备条件。这就要求室内设计师在确定室内主色调和配色时,必须充分考虑建筑物功能、建筑物特征、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从而实现色彩搭配人性化。
(三)材料选择人性化
材料选择人性化是室内设计人性化的重要内容,它要求所使用材料能让人们充分感受到整个室内设计的人性化。具体而言,材料选择人性化有以下几点要求:第一,确保所选择的材料无毒害;第二,确保所选材料能满足人们对部分材料的特殊喜好;第三,确保材料能够持续利用且可回收;第四,材料选择应以适量为原则,不要铺张浪费。
(四)家具选择人性化
人们对室内设计的整体感受大多来源于家具。因而,家具人性化是室内设计人性化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家具的选取上,首先要保证家具的舒适度,其次要与室内主色调协调,最后家具摆放还应与整个室内空间和谐统一。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