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工艺课程范文
时间:2023-04-02 05:41: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印刷工艺课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艺术设计;印刷;教学
一、艺术设计与印刷工艺
艺术设计主要是指在二维或三维空间内将各个元素组合布局,其中包括图形创意、色彩编辑、文字设计等重要元素。这些设计内容的传达最终会通过现代印刷工艺技术来传递,批量复制的印刷工艺属性同时也成为艺术设计传播中最为重要的手段,两者紧密结合,不可分割。印刷工艺的每一次改革创新都会对艺术设计作品的表现方法和形式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印刷工艺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印刷工艺理论
完整的印刷流程主要包括印前、印刷、印后三阶段。
(一)印前
印前技术指的是印刷前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传统手工设计稿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原稿,特别是印前计算机图文处理,伴随科技的高速发展,融合着电子网络技术、激光技术、图文技术等,迅速将艺术和技术结合进入现代数字制版时代,成为先进印刷工艺的主流。
(二)印刷
1.平版印刷由早期的石板印刷演变命名,又称胶刷。印刷图文和非印刷图文几乎在一个平面,通过油水不相融的原理使需印刷的图文涂上油墨,非印刷图文吸收适当水分。版面涂拭油墨后,印刷图文部分便开始排斥水分吸收油墨,而非印刷图文需要水分抗墨。此方法称为平版印刷。2.凸版印刷、凹版印刷凸版印刷是通过印刷机的给墨装置通过墨辊将油墨转印。凸版上的印刷图文部分远高于非印刷图文,油墨只能转印到凸出的图文部分,而非图文部分则没有油墨。在印刷压力作用下,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从而完成印刷。凹版印刷是与原稿图文相对应的凹坑与印版的表面所组成的印版,方法是利用压力接触,直接将凹坑中的油墨压印到承印物上,油墨量的多少决定承印物上墨层厚度,完成印制。3.丝网印刷丝网印刷是将布织物网绷在网框上,传统方法是采用手工刻漆膜、光化学制版制作。现代方法则是利用感光材料照相制版,使丝网印版上印刷图文的丝网孔为通孔,非印刷图文的丝网孔堵住。通过刮板挤压,油墨通过网孔转移到承印物。4.热转印印刷热转印是一种新兴的印刷工艺,由国外传入,通过热转印机加热加压将转印膜上的图文转印在承印物上,油墨层与承印物表面融为一体,视觉效果甚好。传统升华热转印是需要按照图片尺寸制作出网点式凹版电雕版,将凹版安装到机械上印刷到PET聚酯薄膜上即印刷成热转印花膜,转印花膜安装上热转印烫印机上进行印刷,操作简单,图案一次成型,无需套色。数码热转印是当前比较先进的技术,印刷图案打印在转印纸上,用烫印机印制,操作简单。
(三)印后
印刷产品成型的最后阶段,工序流程丰富繁多,例如烫金、打孔装订、磨光、覆膜、涂胶等,通过精修装潢,提高印刷产品的档次。
三、印刷工艺实践实训
(一)校内实践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
以数码热转印印刷方法为例。数码热转印的承印物主要针对T恤、布包、情侣服及个性化服饰定制。传统升华热转印制作成本高昂,而数码热转印制版工艺简单,周期缩短,印刷图文从Photoshop软件内处理完毕,直接将信号传输到打印设备打印,效率快,色彩还原度高,是传统热转印无可比拟的。针对当下应用较多的数码热转印,制定“动手绘稿,独特定制”的布包小课题,学生兴趣浓厚。前期的承印材料选择上,学生多途径搜集购买各种承印物,因为材料性能的不同直接关联到数码热转印时间的差异性,也影响最终的印刷效果;原稿设计让学生手绘或软件制作,制定独一无二的个性图案,在此课程先前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图案基础、图形创意、字体设计编排等课程,因此学生有基础绘制个性图案;图文完成后开始规范制作打印,通过转印机将图案转印到布包上。
(二)校外实践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
1.印刷企业参观学习这个阶段的教学点主要是校外实训基地———隆泰印务,授课教师带领学生去印刷企业了解印刷流程、设备、材料,感受印刷流程的真实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化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培养实践与创新意识。2.布置实际案例操作作业以丝网印刷为例,学生针对本土文化,课下前期调研,每组提炼出泰州代表性文化演变成图案,将先前的图案专业基础很好地衔接;学生在企业内学习“绷网—脱脂—烘干—剥离片基—曝光—显影—烘干—修版—封网”的丝网操作,在独立操作时,教师和企业工人阶段性跟踪。整个过程完成下来,教师监督、企业技术指导,深入泰州文化并将传统手工丝网印刷技法吸收,教学效果甚好。
四、结论
通过印刷工艺理论、校内印刷实训室实践教学、企业参股实训,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系统了解从“印前原稿设计—印前制版—材料运用—印刷流程—印后加工”的整套过程,更大地发挥了印刷工艺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印刷工艺 平面设计 重要性
平面设计作品带给我们的视觉享受数不胜数:琳琅满目的商品包装、绚丽的画册、精美的书籍……我们不免会问:这些美的东西是怎么呈现出来的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色彩和图案。那么,怎样才能使这些色彩和图案得以实现呢?印刷它就能让这些美好的、吸引人的事物呈现在我们眼前吗?
一幅好的平面设计作品,比如好的DM册、好的书籍设计、好的包装不仅仅在排版上有讲究,在印刷材料的选用上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好的平面设计作品是符合美学观点并且匠心独运的,是经过周密的设计考虑后的结果。作品质量的好坏与后期制作密不可分,精湛的后期制作能使作品锦上添花。从这个意义上看,整体效果的把握与后期选材的好坏也就显得极其重要。平面设计的后期效果在制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印刷,平面设计的结果是通过印刷展现出来的。因此,印刷是决定平面设计作品效果好与差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印刷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印刷术先后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先是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后来是活字印刷术。早在10世纪末,雕版印刷术伴随着佛经的传播首先从中国传入朝鲜,继而陆续传入越南、菲律宾等南洋、东南亚及欧洲各国。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9年),毕升发明的胶泥活字印刷术诞生。中国的印刷术、造纸术传遍全世界并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印刷行业不断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现代印刷技术在专业设置上融合现代新兴媒体的特点,紧紧把握现代印刷业的发展方向。继“告别铅与火”的革命后,现代印刷业的工作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台平台扫描仪、一台电脑、一台数码相机、安静优雅的工作室,所有的图文设计在这里就可以完成了。而在10多年前,我们使用的还仅仅是手工排字,几乎是一夜之间,手工排字就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在印刷行业的应用。1990年桌面出版系统问世;1995年,推出了直接制版技术、数字印刷、彩色桌面系统;2000年,我们看到的是跨媒体出版技术和完整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在如今信息化网络时代,印刷网络化的雏形已经展现出来,印刷行业也渐渐趋向于数字化,图文传递数字化、获取图文数字化,数字化将传统的印前、印刷、印后加工流程全部联系在一起。今天,随着电子出版物的日渐普及,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现代印刷行业的使用领域在不断扩大。
二、印刷工艺
(一)油墨配色
任何不同的颜色都是以黄、青、品红三原色为基色,按不同比例调和,可获得我们想要的各种不同颜色。因此,我们只要获得原图三原色的分色片,再将三原色分色片制成三块印刷版,分别用相关的油墨去叠印,就可以生成彩色复制品。通过加滤色镜分色扫描或摄影就可以获得黄、青、品红三原色分色片。
专色油墨,指预先调和好的特定彩色油墨,如珍珠蓝色、荧光黄色、金属金银色油墨等,它们不是靠CMYK(蓝、红、黄、黑)四色调和出来的。CMYK四色印刷油墨的色域比可见光色域窄,而专色油墨的色域则比CMYK四色印刷油墨色域宽,因而可以表现CMYK四色油墨以外的许多颜色。金色、银色油墨属于专色油墨。
(二)印刷制版分类
1.凸版印刷
凸版印刷如同盖章和木刻版画一样,是一种直接加压印刷。在印版凸出的部分涂上颜色,印版凹进部分没有文字与图像,直接印在纸上。在印刷过程中,每平方厘米不小于30公斤的压力。凸版印刷的优点是:印刷时的压力较大,印成后的文字和线条清晰。凸版的不足是:印刷的制版相对较难,版上的图文部分为反像,在上色的过程中,油墨的均匀度较难把握。因此,凸版印刷的印张不能过大,最好小于四开,并且印刷的数量受到很大的限制,随着印刷次数的增长,版面也会不断磨损。凸版印刷比较适用于一些套色少的明片、标签、请帖、吊牌、信纸、信封等。
2.凹版印刷
凹版印刷分为照相印版与雕刻凹版两种。凹版印刷的原理是利用油墨的半透明性和凹痕的深浅来反映原稿的明暗层次。凹版印刷的图像与文字凹于版面以下,把凹下去的部分用油墨填上,没有文字与图像的部分很平滑,再把没有文字与图像部分的油墨擦干净,然后在纸上印刷。
凹版印刷是直接印刷,印版和承印物直接接触,具有色彩表现力强、层次丰富、墨汁色厚实等优点。凹版印刷的速度快、印数多、印刷质量好,能在大幅面的粗质纸、塑料薄膜、金属箔等承印物上印刷,是不错的印刷方法,常用于高质量画报、邮票、钞票、股票、证券等。但是制版比较复杂,制版费用比较贵。
3.平版印刷
平版印刷由早期的石版印刷发展而来,不同于凸版印刷和凹版印刷,其印版上的图文(着墨部分)和空白(不着墨部分)两部分几乎处在同一平面上,故称为平版印刷。1905年,美国人威廉·罗培尔发明了间接平版印刷,开始使用橡皮布的滚筒印刷,因它是通过橡皮布间接印刷,因此被称为胶版印刷。平板印刷是利用水与油互不相溶的原理,在有文字与图案的位置形成一层油脂的油膜,没有图案与文字的部分形成抗墨作用。印刷时,固定在印版滚筒上的印版(阳图正像),通过润水和给墨工序,使图文部分着墨拒水,空白部分亲水拒墨,将印版上的阳图正像转印到转印滚筒的橡皮布上,形成阳图反像,再经过压印滚筒将橡胶布上的阳图反像压印到承印材料上,从而得到印迹清晰的印件(阳图正像)。平版印刷质量好、制版简便、成本低,更适合大批量印刷,常用于杂志、包装、海报、书籍等印刷品的印刷。
平版印刷的优点是:生产周期短,制版工序简单,印刷速度快,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图文精细、层次丰富,图像、色彩的还原效果好;套印准确,平印印版较为平整,纸张在印刷过程中的压力小、速度快,变形和伸缩性小;印刷范围广,能适应各种设计要求;可以很好印制纯色块的底色和过渡色,或根据设计需要增加金、银等任何专色版;在尺寸上,能适应全张到八开印张的印刷,小于八开的可利用拼版加大印张幅面;在单色印刷上,特别适宜印制配有层次丰富单色绘画插图或照片的书刊、报纸和说明书、样本简介等产品。
平版印刷的弱点是:由于胶印速度快、幅面大、压力小所印大面积色块往往不实在,不够饱和鲜艳,视觉感虚、弱。因此在套印大块面实底色块,需要表现色彩厚重、轮廓显明时,应采用衬底色或叠印色。
平版胶印是当前印刷行业应用最广泛的印刷。按印色可分为单色印刷机、双色印刷机、四色印刷机甚至八色的多色套印印刷机;按印面可分为单面印刷机和双面印刷机;按印刷的上机尺寸可分为全开印刷机、对开印刷机、四开印刷机及八开印刷机。
4.丝网印刷
丝网印刷是以金属、合成材料、丝绢及丝网等为印版,丝网印刷也称孔版印刷,先将图案与文字部分进行镂空处理,让油墨穿透镂空部分的丝孔,用刮刀刮压,印在承印物上。丝网印刷有着其他印刷工艺无法比拟的优点:制版迅速、印刷简便、操作简便、承印范围广、色彩鲜艳、油墨浓厚、成本低、对承印物的适应性较强。丝网印刷的印刷物尺寸不受限制,不仅可以承印平面的承印物,也可以在各种曲面承印物上进行印刷。丝网印刷适用于各种印刷材料,以及工业产品、不干胶、广告横幅等印刷。
在丝网印刷中,设定的专色数不可过多,不然会增加工序出错的几率和成本。一般情况下,要手工单做一个白版底(要注意透明墨及镭射膜情况)。如要丝印类似油画类的图像文件,可选用丝印的四色印刷完成。
(三)后期表面特殊工艺
表面特殊工艺除了能提高印刷品表面的耐热、耐磨、耐折、耐光、耐水等性能外,还能增加印刷品的表面光泽度。因此,在印刷品完成图文印刷后,还需要进行表面再加工处理。表面再加工不仅能够美化和保护印刷品,同时也能提高印刷品的档次。还可以使平面中图案的效果大大提高,再与图底相结合,平面作品的效果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一般表面加工方法有模切、压痕、上光、压箔、覆膜、电化铝烫印、植绒、UV油等。如常见的工艺“上光”,该工艺是在印刷品进行最后加工之前,利用上光油对纸板或纸张印件的表面进行涂布加工,在印刷品表面进行保护性处理。上光使得印刷品表面显得更加光滑,油墨层更加光亮,光线反射均匀,会大大提高印刷品的实用价值和宣传效果。
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一些具有新的功能和特殊印刷方法应运而生,这些方法超出了凸版、凹版、平版、丝网版四大印刷范畴,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迅速得到应用,对提升产品的档次和美化产品,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印刷工艺对平面设计的重要性
平面设计作品确认以后,就要通过印刷工艺进行大量重复生产。平面设计最大的制约条件就是印刷工艺。在印刷过程中一些不经意的发现,往往能给设计师带来一些灵感。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说,仅靠一般的应用软件与设计方案是远远不够的。比如,印刷时网点线数高低的变换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对设计师来说就非常重要,能给设计师带来许多灵感。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只有采取个性化的方案与其相适应的工艺条件,才能实现最佳的效果。
印刷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每一个平面设计师在进行前期设计时都要充分考虑所涉及对象的特性及在作品制作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平面设计作品的后期制作加工工艺十分复杂,如印刷前需要准备好出片制版、打样,印刷后需要压型、烫箔、覆膜、装订粘合、上光等,而且印刷的加工材料、加工设备、工艺流程繁多,每一个步骤都会对设计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考虑如何让平面设计更完美地按照设计师自己的意念呈现出来。
平面设计最终是为生产服务的。因此,设计必须符合生产的需要,还要学会一些有关印刷的工艺与原理。在工艺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出平面设计无限的魅力,既不超出印刷工艺条件,制版又方便,印刷又省工、省时,减少印工。如此一来,我们便可达到理想的印刷效果,同时在成本上又大大降低。相反,如果不掌握印刷工艺条件,我们辛苦设计出来的成果难以制作成最终的印刷品,无法得到完美的效果,精心设计的“杰作”将前工尽弃,对国家、对企业都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影响企业生产。
因此,对于我们来说,仅仅注重创意的灵魂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懂得如何使先进的印刷工艺更好地为平面设计作品服务,从而把想象转化为现实。现代印刷工艺的学习和掌握能帮助平面设计师尽量去避免设计中不能克服的困难,更好地把握超前的设计思路,使平面设计作品更好地为社会所用。
由此看来,印刷工艺的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印刷工艺与平面设计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依从、缺一不可,可以说是台前与幕后的关系。印刷工艺与平面设计就像一个人的躯体与灵魂的关系一样:创作是灵魂,印刷则是盛放灵魂的躯体。总之,印刷与设计二者互相依存。印刷离不开设计,没有印刷的设计也毫无意义,二者是息息相关的。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印刷工艺课程是每位平面设计师的必修课。
参考文献:
[1]吴冬芸.试论印刷工艺对平面设计艺术效果的提升[J].美术大观,2010(7).
[2]吴建军.印刷媒体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篇3
论"重道轻器"思想对中国古代造物设计的影响 江建龙,蒋炜
求真务实一桑翁 许大钧
《醉翁亭记》欣赏 张春生
《梦里徽州——新安江风情图》解读 王德祺,庄福绪
砚为卮墨当酒——一枚老砚的前世今生 孔成
宋金杂剧在南戏和明传奇中的遗存 江巨荣
一样老革命形象各不同——我演沙奶奶、李奶奶的粗浅体会 张乃泉
漫画傩戏 吕士民
浅谈当代黑白木刻的艺术张力 曹美英
浅谈毛笔的分类 张修尧
论民间剪纸走向市场 陈震
越山崱崱话"二王" 尹舒拉
画坛逸事三则 胡一鸣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摭谈 袁伟
中国学校美术教育的历史 黄方艳
浅析现实主义绘画在中国的成因 吴冰心
当代中国画发展困境的思考 卢培培
设立芜湖保税港区探析 王立花
谈高中美术教育中的人格培养 蔡颖莹
论构的基本形式——构在东西方民族化中的表现 汪海燕
论新民俗的再造——当代卡通图像的同构与互融 柳执一
哈尔滨近现代服装工业的研究 潘春华
浅谈教育与地位获得 姜航
浅析艺术想象 蒋汝佳
《卢舍那大佛》和《大卫》造型艺术特征比较分析 张丽娜
浅谈摄影在中小学艺术教育中的作用 周梅祎
花遇 申儿
凝固的创造 黄震
解析产品设计快速表达的构成要素 李和森
论家居环境中灯具形态设计的CSI思想 曹雁飞
浅析书籍装帧中的封面设计 王荆强
浅谈音乐中的节奏与韵律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朱亚
音乐与服装设计的联觉 嵇海虹
巧激学习兴趣妙提学生素质 王玮
农村小学部分美术媒材的搜集与利用 王爱东
浅谈美术教学中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赵民,商志哲
一堂初中美术课的教学评价反思与建构 蔡泉
浅析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 武建福
浅谈初中班美术教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 李怡
共生、融合、系统——艺术设计专业系统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 刘同亮,杜鹏
当代动画电影中的写实与夸张 方方
浅谈音乐电视的美学性 陈少雷
浅谈油画创作中的主观性色彩 周胜洪
由《快雪时晴图》谈中国古典山水画临摹方法 李怀凤
大学生C2C购物消费心理研究 唐开平,李彬彬
艺术文化学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游蕾
浅谈如何提高音乐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 许嘉
岁月留痕 汪迎
从设计细节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高飞
谈歙砚的创意美 潘家兴
肯要秦人十五城——唐宋歙之龙尾砚珍贵之由 吴国水
浅谈徽墨的传承与创新 项德胜
论现代漆画与传统漆画的差异 孙传林
浅谈铁画系列工艺品在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邢后璠
论长江石雕刻艺术特点 束健
精雕探新路 李家喜
创作《竹林七贤》有感 吴秋黎
剪纸作品的艺术风格 王文军
剪纸作品的欣赏 张传锦
剪纸作品创作构思 张学华
徽州竹刻的渊源与现在 张红云
徽州区竹雕工艺品的现状及发展思考 蒋永青
从毛笔的起源谈毛笔的发展与前景 孙可
陶瓷雕塑艺术 计宝林
歙砚艺术创作之我见 程礼辉
竹刻之美 张红云
歙砚历史初探 叶显华
歙砚赋 张永鸿,凌,王宏俊
浅谈安徽民间工艺文化的发展 丁政权
论傈僳族服饰的文化意蕴 何奎
徽州木雕——游离在传统和现实之间 彭劲杰
歙砚之韵
浅谈竹木雕刻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朱泓
淮北汉画像雕塑艺术技法初探 徐俊生
独树一帜的根艺书法 陈迪忠
浅谈剪纸的欣赏 葛庭友
中国青铜礼器的出现及发展沿革 林胜
浅谈徽州木雕 朱伟
温润柯仲运 伍天
图像与图象之比较 朱亚
包装设计中的"仿生"设计 刘小红
风景画精神内涵的探讨 王宏伟
浅论用现代技法激活汉画像石的灵性 徐俊生
澄怀观道——传统文化在文人画中的体现 汪海燕
生活体验——山水画继承与创新之间的一座桥梁 倪华
继承与超越——浅析传统造型艺术对艺术创作的借鉴价值 吴蓓蓓
金属焊接雕塑肌理语言的研究与探索 马业长
中国传统绘画文化元素在笔者油画创作中的运用 徐翠华
浅析中国山水画诸因素之美学意义 童乃寿
德育视域下当代大学生"三项能力"培养探究 谭钊,周国琴
浅谈玻璃钢雕塑的后期色彩效果处理 马业长
瞬间即艺术
时代的背影 李学斌
试论设计素描中的意象绘画语言 张明学,胡荣奎
笔墨之间的精神世界——中国画"用笔"之思考 时振华
样板戏与传统京戏——京剧艺术随笔之二 石英
健笔超迈万卷通神——略谈章祖安的书法 孔仲起
通译的视觉文本 傅榆翔
"六法"散谈之"传移摹写" 林海钟
刍议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的中国包装设计 席志新
公共艺术语境下的环境雕塑 孙珊,孔向阳
插图艺术略论 陈志明
论蒙台梭利方法 谢麒
辣文化及其艺术形态表达的研究 孔成
唐宋时期敦煌莫高窟与泉州开元寺飞天造型的异同 黄梦梦
凝固传统与工业文明的记忆——程连昆雕塑作品赏析
光似行云影如绘
旧金山艺术大学MFA教育对我国艺术硕士培养的启示 韦乐
论当今素质教育中的美术教育 许晓华
放眼卡通世界吸取课本精华 孙红侠
平面设计艺术教育中印刷工艺课的教学思考 于静霞
如何提高小学生记忆单词的能力 边玥
浅析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如何"下马观花" 李玫,王辉
对中小学美术、音乐主辅修师资培养模式的思考 刘亚璋
论中学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高秀明
在美术教学中理性重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曹生龙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尤,刘永超
标志艺术设计课的教学探索 刘佳生
黄海灵奇纵意探梦魂犹在烟霞间——渐江与黄山情缘 张玉春
从黄老头书里捡来的几则趣闻——读《比我老的老头》 何永炎
解读沙耆的艺术人生 杨英曦
历经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朴素至尊逸韵高致——浅谈滨田庄司作品的"用器之美" 陈思思
斗室创作与相互交流 葛昌永
浅谈声乐中的情感表达 赵惠群
浅谈钢琴音乐节奏的教育 崔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