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30 00:39: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艺术设计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实训教学课程应立足于展示“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貌。实训教学课程应该尽量全面展示“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风貌,同时可以邀请文化遗产传承者来学校授课,让学生全面深入了解湖南民间工艺发展过程及其文化特色,准确理解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精神内涵。文化被越多人分享,被越多人推崇,其价值才能得到更大的体现,才能具有更为明显的公共性特征。但文化公共性会受到社会关系影响,拥有文化的人有时候并不愿意拿出来分享,或者由于环境、语言等条件限制,使得他们拥有的文化不能对外传播,因此,保护传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由其自身价值决定的。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存在价值,包括物质上的以及教育、研究、欣赏价值;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经济价值,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世界上发达国家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其旅游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文化遗产,并且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把湖南民间手工艺文化融入实训教学中,不仅可以让师生进一步了解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价值,还有利于把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现代设计有机结合起来,设计出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优秀作品,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2)实训教学课程应坚持开发与互动性原则。学校可以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担任实训课老师,给学生现场示范,展示作品创作全部过程,包括准备材料、设计草图、选择颜色、动手制作、展示成品等,给学生详细讲解演示,指导学生独立创作。在课堂上,如果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有困难、疑问,可以直接向文化遗产传承者请教,相互沟通交流,营造自由、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样一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更好掌握设计知识,熟悉操作流程,提高创作水平,这样才是真正有效的实训教学。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大多是湖南民间手工艺人,甚至还有少数民族,在语言、文化上有很大差异,让他们担任教学工作,同时还要考虑教学内容的组织与教学方法实施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学校可以指定相对应的专职教师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一起来负责组织教学活动,开展教学研究,提供有效指导。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与认可。通过长期教学实践,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他们也会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从而改进接下来的实训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创造良好教学环境,保证实训教学活动顺利进行。(3)实训教学课程应采取分批分类的可持续性原则。实训教学可以采取分批分类的方式,每隔一段时间邀请湖南当地不同种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到学校授课。每学期初按照人才培养计划来制定整个学期的实训教学方案,合理选择湖南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针对性的要求文化遗产继承者来校授课,通过长效机制逐步建立专业教学队伍,真正把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湖南当地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也成了艺术设计的资源宝库,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从专业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科学规划。所以,要传承保护好文化遗产,有效开发利用文化遗产,高校必须按照一定计划,分批选择文化遗产传承者来校授课,不断传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
2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的艺术设计实训内容
(1)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园系列活动。该活动主要由省文化厅组织开展,湖南当地高校可以利用活动契机,在此基础上开展艺术设计实训教学活动,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扩大学校教育影响力。对于不同专业课程,学校可以邀请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遗产传承人来校授课,现场示范讲解,教学活动结束后要安排成果展示会,通过富有新意、充满表现力的作品来反映实训教学效果。这种影响力会深入学生群体,扩展到全校范围,甚至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有利于推动学校专业课程建设,树立良好学风,创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2)“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设计大赛暨设计展。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深厚的底蕴,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种类繁多,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族人民的智慧结晶,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力。虽然现代设计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强,但在当今多元文化社会,只有立足于民族传统文化,把本国民族元素融入设计中,中国设计才能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可以举行“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设计活动,尝试把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中,用全新方式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通过设计作品给予人们视觉感官体验,从而传播民族优秀文化,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学校师生可以通过这种设计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锻炼动手操作能力,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供了新思路。
3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的艺术设计实训预期成效
篇2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专业特色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5-0003-01
一、艺术设计专业面临挑战
在迅速发展的商品社会,虽说设计的品类在不断涌现,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设计作品和优秀的设计师,但总体来看设计的创造性并不明显。反而,近20年来在工业艺术设计领域模仿倾向严重。如一些生活消费品的外观造型设计缺乏原创性和个性语言;一些与装饰艺术、环境艺术相关的设计也缺失人文精神、民族的风格和传统的神韵。怎样才能培养出本世纪本民族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呢?就需从教育入手,以学校为依托从艺术的基础抓起,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时把西方的设计观念与我国艺术设计风格在现代设计中有机的整合,服务于教学。
二、艺术设计专业自身特点
我们要打破以往设计就是画图的老观念,从不同角度来思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和实施方案。现代意义的艺术设计专业,应是学科兼容和有针对性的汲取相关专业有益成份而发展的新兴学科。如,平面设计首先是设计创意、文案构想,然后才是设计方法与形式;工业设计首先要了解产品的功能特征和受众习惯,然后再是造型的款式与美学特征;广告设计要了解消费者的心理,然后才能设计出吸引消费者的作品。
艺术设计与其他行业、市场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设计产品要直接投人市场,并适应市场的选择,因而社会学、市场学、营销学以及广告学等不仅是艺术设计学的相关学科,更应该是艺术设计各专业必修的科目。因而,在艺术设计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艺术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培养之外,也要将市场经营专业导入其中,使学生尽早了解社会、了解市场,以缩短学生对市场的认识过程。
当市场经济大潮裹挟着急功近利的心态席卷而来的时候,人文精神不能失落。作为大学生,以人为本的理念特别是艺术设计专业不仅要承担保护传统、唤起民族精神和理想的责任,同时还要将人文精神和心灵情感融入设计之中。
三、艺术设计教学方向
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突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应强调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强调基础课教学的适应性、强调专业课教学的实用性、强调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渐进性等,分述如下:
(一)课程设置强调针对性。
艺术设计专业起步晚,发展快。这就需要教学改革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对课程设置作一些调整,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在新的教学体系中,主要加强以下几项改革:
第一、在理论教学模块中,应当从社会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以及审美心理学等多种角度进行综合性探讨,使艺术设计知识更科学、更专业、更系统和完善。加强多媒体辅助教学,强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工程设计中的作用,使学生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适应人才市场需求。
第二、在实际技术模块中,以技能培养为基础,强化施工技术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以校内操作实验室为依托,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初步掌握施工操作规程、施工操作方法和施工机具的操作、使用、维护和保养;掌握工程质量的控制方法及检查、验收标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施工技术指导能力。
第三、在管理模块中,掌握艺术设计组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艺术设计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加强设计工程方面的教育,可以增设《工程经济管理与预算》等课程,使学生掌握设计工程经济的基本计算方法和预算方法,加强投标、报价和成本核算的技能培养;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市场意识和经济意识。
(二)基础课教学强调适应性。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我们要纠正过去基础课与专业课“各自为政”的脱节现象,使基础课名副其实地成为专业的“基础”。 打破原有狭隘的基础课教学格局,超越单纯技巧和经验的传授。注意培养以下能力:
第一、培养视觉反映力,增强视觉接受信息的能力,即感悟能力;
第二、开发想象能动性和对未知领域自觉探索即创新能力;
第三、培养分析、思维能力,锻炼对事物的把握能力,努力使基础课教学适应专业课的需要。
(三)专业课教学强调实用性。
一种理论只有用于实践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果不能指导实践,那便是毫无意义的空话。在制定改革方案时,经认真调查研究,按照专业教育特点,强调专业课教学、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实践性,着眼于培养技术应用型设计人才,总结过去的教学经验,结合省情、校情以及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实际需求,对专业课教学、理论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强调实用性。
(四)实践教学强调连续性和渐进性。
在“初步实践――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行――系统实践”的模式中,学生从专业思想教育和认知实习中,初步了解专业;在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中,通过实验课、习题课、课程设计和现场教学,采用讲与操作结合,在操作中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交替渗透。
艺术设计是活的,是多学科综合知识的集结。在具体设计中,难以确认固定的秩序和搭配关系,因此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校门洞开的今天,对外设计服务已不可逆转,以教师带领学生走向社会,使专业必修课在社会实际设计中完成,是加强教学的重要举措。
艺术设计教学需要改革,需要以加强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教育为基础,突出能力培养,以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强化艺术设计、施工、管理为支柱、着眼于基层,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经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一系列新探索,所希望培养出的学生既要有一定理论素养,又能进行具体的设计、施工、管理,成为新一代技术型、实用型人才,以适应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
【参考文献】
1、丁铮,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方法的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4)
篇3
1.当前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就创意产业的需求状况来看,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设计经验不丰富,理论教学能力与实践教学能力不对称,课堂实践教学模式不科学,项目实践教学实效性不强等。
(1)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欠强。
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最为关键。教师在创意人才的培养中应当身兼两种角色,即教师角色和设计师角色。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虽然在理论教学方面就有一定优势,但是他么大多长期从事教学实践理论研究,缺乏必要的设计实践经历。因此对于教学中经常出现的实践问题通常都放到学生的实习阶段,交由企业设计师完成。而企业设计师在培养学生方面虽然具有一定的实践优势,但是他们时间精力不充沛,缺乏必要的教育理论指导。因此实践教学的效率也大受影响。这是摆在当前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难题。
(2)课堂教学模式的综合性欠强。
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的基础素质是影响创意水平的关键。基础素质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反映为综合性教学的实施情况。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设计学科众多,既包含经济学科、美术学科,同时学生又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了解文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将这些知识整合为有机统一体。因此,艺术设计教学是一门学科交叉明显的课程。但是当前的情况在这些课程当中成为影响这些学科造成不良影响的一项重要因素。但是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虽然设计学科众多,但是交叉性和综合性不强。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都是片面的、零碎的,不能有效的整合到自己的艺术设计实践当中。
(3)项目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欠强。
项目实践教学是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通过一个具体的项目锻炼学生综合学科知识和实践经验创新能力的一个过程。在完成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调动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这样才能不断的优化和提升自身实践创作能力。这一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普遍应用,但是由于项目选择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导致这些实践教学项目的实效性不佳。学生在完成这些项目的过程中动力不足,作品质量不高。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教学模式中存在一些传统教学的桎梏,教学理念不够科学。
2.创意产业视野下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1)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创意产业视野下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即是教师+设计师。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不仅是一名合格的教学人员,同时还应当具有设计师角色。他们应当有成功设计案例,并且经受得住市场的考验。他们应当对创意产业有独到的见解,虽然不能与专业设计师相比,但也要具备基本的设计师素质。再将这些设计经验与教育教学技术和艺术设计理论相结合开展实践教学,这样才能确保他们实施的教育是符合社会需求的教育,同时也是最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一项重要素质。为此,学校层面应当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种设计赛事,帮助教师转化设计成果,在不影响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引导教师参与真实的创意产业市场竞争。使实践教学人员具备教师和设计师两种角色。
篇4
教师还要有准确的表达能力,能够很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领会知识的内涵,从而保证教学的质量。在课程的教学中,不断充实新的信息、观点和方法,并结合现实案例,更新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更新,是用不断发展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从相近的学科中得到启发。例如,《酒店空间设计》课程中,将酒店空间设计与园林、雕塑、装饰相互联系,并列举香山饭店等案例,体现中国传统艺术与空间设计的融合,从而使学生拓宽设计思维。合格的设计教师不仅要具备全面的专业素质,而且有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才能将理论知识、设计技能技巧、熟练地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艺术表现,让学生从课堂上学习到丰富的知识且可以融会贯通。
2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必须坚持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涵盖内容非常广泛的学科。设计的学习是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坚持,积极探索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由易到难,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有计划地学习,达到日积月累的效果。设计的学习不仅是一项技能训练,更是一种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设计学习是一个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熟练、从熟练到精通、不断深入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仅凭经验来决定教学内容,忽略学生自身的具体条件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使其各方面都处于不适应、紧张的状态,即使是非常有天赋的学生,最终也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教师应该对教学中每个环节都必须有充分的把握,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循序渐进的专业教学。尤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专业的特点,开展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讨论、小组学习等,增强教学互动性;这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发挥创造潜力具有推动作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在不断趋于成熟的,因此,设计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一定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严格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3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人才培养的原则
(1)要针对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指在现有的教育条件和教育目标下,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倡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风格,做到具体分析,区别对待。这也是目前教育界中的重要教学原则之一。针对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是建立在共性基础之上的个性特色教育,在坚持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美学基础、接受文化和专业教育程度不同,及其性格特征、智商、情商等内外因素的不同,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学习中逐渐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个性和特点,特别是学生对设计内容的感知、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情感表达等各方面的差异,每个学生的设计思维、设计手法以及设计目标等各种条件是不同的,因而对设计技巧的掌握、设计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也就大不相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专业程度和个性差异等多种因素,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由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特殊性,一般采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来进行专业授课,能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以及不同的心理和性格特征,最大限度地把握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同时,根据学生的专业水平选择设计训练的内容,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针对设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有效的训练。培养学生通过形式的、想象的方法来进行创造。例如,《快题设计》课程中将环境艺术设计表现、设计色彩、方案设计相融合,快速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并结合所学的手绘表现知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学生应该具有宽广的知识视野和良好的专业素质,要富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并具备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成熟的专业设计能力。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实践学科,从事理论研究的人较少,而且研究水平也相对较低,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应该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和意识。但是学生不能只有理论方面的知识,还要有良好的专业习惯。第一,做事要有心,设计成功案例比比皆是如建筑、雕塑、灯具、服装、书本等,这些都是设计方面的事物,在设计原理方面是相通的,要研究成功案例的方法学习人家的长处。第二,随时记录自己的灵感。设计方面的学生可以随身携带一个记录本,把自己的体会随时记录下来,或者通过手绘的方式绘制下来,同样可以用相机拍摄下来。通过长期的积累一定会有很大积累,最终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第三,多交流,多沟通。和其他学科的同学多接触,尽量做到知识广博,结合不同学科的特色和知识的相互贯通性,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能力。作为大学生要学会表达,将自己的设计思路、作品的闪光点准确地表达出来,让大家喜爱并接受我们的设计,符合具体的要求,将自己的设计向外推出去。当今的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多属于个性张扬的一代,但在很多行为处事上不够独立,依赖性强。性格的独立与行为的依赖形成鲜明的对比,有些设计专业的学生以特立独行的行为标榜自己的标签。思想激进、行为懈怠体现在这些学生身上,眼高手低是他们的通病,致使专业设计能力不足,创新观念淡薄。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是一种“标新立异”,也是一种个性的体现。创新不仅需要个性的张扬,也需要行为、兴趣、信念等其他因素。创新理念不仅需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态、坚强的性格,还要有必胜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动力,更应具有经得起失败的勇气和忍受挫折的考验,这一切因素综合起来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培养学生创新力的培养。设计创新思维的形成,是理论知识、设计手法、设计技巧、设计认识、设计鉴赏等有机协调配合的过程。作为教师要科学地协调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使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建立起正确的设计思维习惯。教师不能囿于成见,拘泥于教科书和已有的结论,扼杀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2]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设计的本质就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基础固然重要,但是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是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必备的专业素养。有必要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抽象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集思广益的能力,把几何学的、生物学的多种逻辑方式应用到设计创作中来,打开学生的视角,丰富学生的创作思维。学生往往受到原有的视野和思维的局限,或是想象力不够丰富,只停留在造型语言的堆砌,没有深层次的思索,或是造型语言过于夸张,极尽能事地标新立异,完全没有审美可言。创造力的培养是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它与知识、经验、思维方法和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基础课开始就注重对创造力的培养教育,由简入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艺术的创造力与审美能力有直接的联系。三大构成体系的教学目前是我们艺术设计类基础必修的课程,通过三大基础学科的教学活动奠定了扎实的造型能力和基础。但是在设计创意上表现不够活跃,存在一个瓶颈。因此有必要加强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
4结语
篇5
一、首先要尊重学生,充分了解职业院校学生的基础、能力和特点。
职业院校学生不同于美院和综合性大学美术专业学生、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情况:
1.造型基础差。职业院校基本都是专科,由于专科美术高考并不是很难考,入学门槛较低,专业课和文化课要求都不是很高,许多同学只学了几个月画就考上大学了。
2.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差,由于都是90后出生,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学到大学,都是直接晋升,没有受过什么挫折,导致许多学生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较差。
3.自我约束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差。由于在考前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和筛选,许多同学没有养成严格和自觉的学习习惯。许多学生学美术是因为文化课不行,其实内心并不喜欢此专业,只是迫于高考升学压力才学美术。他们不清楚美术和设计的学习要建立在兴趣和深厚的历史与人文基础知识之上。
二、注重学生心理需求,多鼓励和表扬,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没有考上本科,上了专科,有许多家长不满意,再加上社会对专科生和职业技术学院的偏见,许多学生一进校就已经有自卑心理。老师如果不能了解学生的心理,还对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态度加以打击,学生很容易自暴自弃,有时甚至有叛逆情绪,会逃课或跟老师较劲。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及时加以表扬和鼓励,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很大的帮助。
三、多加强基础的教育和练习。基础其实是比较宽泛的概念,有美术基础和人文基础之分。
学生在许多门功课基础还没打牢固的情况下,一年级一进校就开始学习设计素描、三大构成。许多同学感觉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不知道怎么观察静物,透视还没弄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艺术和设计,学三大构成有什么用,美术史和设计史都还没看过,几周的专业基础就教完、学完了。二年级的专业课程就更难了,每门专业课好像刚学到一点皮毛就结束了。三年级除了要做毕业设计还要实习和找工作,一转眼大学就毕业了。由于学院过早分专业,学习时间短,要学的课程和内容又很多,所以作业和内容不能太深太难,要给学生成长的空间,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由于体制的原因,许多学院都是必修课很多,选修课少,学生选课和学习的自由度受到限制。许多专业学生不喜欢本专业课程也一定要去上,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如果老师不在教学上及时引导学生的情绪,还责怪学生不够认真和主动,教学效果只能适得其反。多了解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从培养学生兴趣到学生从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适当安排一些电影、音乐、文学、艺术欣赏等课程,或讲讲历史英雄人物,树立一些学习榜样;多鼓励学生,布置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作业和任务,对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成长有较大的帮助。
四、教育要以人为本,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受业即传授技艺,解惑即了解和帮助解决学生的困惑和问题。所以,在传授技术之前,首先要讲学做人。先学会做人,再学做事。在教专业课的同时,多加入一些历史和人文的知识,补充入学前没有学好的知识。大学三年其实很短,能给学生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对艺术和设计的兴趣,对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和人生都是有好处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不是三年在学校就能培养出来的,包括美院和四年制的本科也一样。在学校确立自己的理想和兴趣,将来毕业后有自学的能力,才有可能在未来的专业领域有所建树。
五、学为主,教为辅。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是教学的关键。
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的能力,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要养成依赖老师的学习习惯,要鼓励学生有独立思考和批判的勇气和精神。这就要求老师在指导过程中,要多让学生说和做,而不是老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解和灌输知识。要让学生动起来,找到成功、自信和乐趣。老师讲得好是一方面,学生学得好才是关键。无数实践证明,成功的学生不仅仅是老师在课堂上教出来的,还有学生通过自己长年累月的积累和摸索。
六、学校和市场永远都是有距离的,老师要和学生一起成长。
篇6
1.适当的教学观点----教学超越一般意义的知识传授,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系统的思维与工作方法和专业知识理论与技能。实验教学采用学科交叉、多元思想对撞、多样教学方法并存、师资成分多样的教学观点,努力修正过去教育中形成的孤立思维、知识碎片化的现象,尽量降低学生知识失忆现象,提倡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2.适合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和大纲是战略性的文件,并且要求物质、人力、技术的支持。教学计划的实体是课程体系,它包括了内容和时间二个基本要素。针对应试教育造成的弊病和教学中缺乏宏观立场的现象,实验教学保留了本质良好的课程,淘汰过时或过于孤立的课程,新设立适合社会发展的课程和内容,也合并一些课程,强化课程的组配关系及时程运筹,同时考虑到便于教师行课中建构知识共聚的教学方法。教学计划强调知识理论的连续性和通用性,打破单一课目的封闭边界,形成多元方程式排课。这样易于引导学生在大脑知识库中建立高速网路,进行知识的多点对接,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强化知识的整体力量。
3.适度的教学情境----采用建构的学习方法,重视主客体的交互作用,着力于教学情境的营建,注重智力、情商、知识等综合发展。强化思维方法的训练和思维工具的运用,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并重,鼓励批判、质疑的思考;提倡学生实施自我管理,自己设置问题,并寻找方法和手段去解决问题;重视个体潜质的发掘,同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化的交往能力。借用社会行业的力量参与和推动开门教学,用行业发展的需求检验教学,将教育变为学校、社会、受教者共同的事业。
4.适应的师资比配----实验教学班的执教人员以本系本院的教师为骨干,另有兄弟院校的教师、杂志编辑、企业管理人、工程师、设计师参与,形成多重身份的教师团队。使学生接触到不同身份不同职业不同执教方式的导师,从多方面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正面影响。
二、多元因素重构的教学方式
1.显性课程的非常规方式
所谓显性课程,主要指常规的课堂教学。依然是当前主要形式,能有效排除无关外因的干扰。然而,这仅仅实现了实体空间对外界的屏蔽,网络早已摧毁了课堂的实体围墙。教育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变得智慧,教师要做的是引领学生将点滴的知识系统化:让学生学会自己在知识海洋中捞取有用的内容,引导他们用系统的方法寻找各个事物之间的关系,将看似碎片化的知识进行正确比配与组合,采用有效的手段去发现并解决课题目标设定的问题。这才是课堂教学最终的目的。设计师执教:授予优秀设计师的教学指导证书,与教师协作执教。设计师进入课堂是对多年未有进取的教学惯性进行冲击,矛头直指陈规旧习,为沉闷的课堂吹来舒爽的新风,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教学氛围,接受不同的指导。开放的流动课堂:艺术教育家马一平先生曾说“没有社会的参与,教育是不完整的。”关门教育是设计教育的致命伤。如果校内教育与就业之后的社会现实断然分开,缺少接力棒传送的中间过程,其对学生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为了与社会贴近,实验教学的课堂地点可以随课题需要而移动,或设计公司,或工程项目的现场,或城市公共环境,或正在施工的工地等等。网络教学:利用网络建构虚拟课堂,实现跨课程、跨班级、跨专业多向交流。在虚拟课堂中,施教者和受教者角色是相互转换的,而且信息散布面远远超越了固定的实体课堂。学生上讲台:学生当老师,这不是新玩意儿。旨在强化学习主体的内在能动性,通过角色换位来激发学习动力装置的高速运转。这样的上课方式刺激了学生的“事业”感,在荣誉和责任的压力下,查询、阅读、调研、设置问题、备课、组织教学、登台讲演,学生的智力闪射出惊人的光芒。由于学生做教师不具有权威性,学生之间没有心理屏障,台上台下互动热烈,相互积极评价,提问率很高。还常以反问为主,形成良好的辩论氛围。
2.隐性课程多样化
所谓隐性课程,是指教学计划之外没有硬性规定范围和要求的教育活动,具有跨界跨专业的特点,也包括部分被延展到课外进行的显性课程。小范围讲座:全校范围的高层次学术讲座并不少。但是,为实验班级另行安排了一系列跨界跨专业,针对性强的专题讲座。小范围讲座形式活泼,人之间的空间距离近,心理距离自然也拉进了,可以毫不拘束地敞开心扉交流。讲座范围向大艺术的面扩展,包括文学诗歌、音乐、舞蹈、摄影、电影、服装、广告等,意在广开眼界,舒展情怀,以多元并存的通观态度看待人类文化。而讲题往往是“非学术性”的普及话题,与生活现实贴近,并解答学生们提出的各种有趣问题。向课外延伸:设计学范围宽泛,内容复杂,课堂指导的时间有限。利用网络工具进行高效率的课外辅导便成为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对群体辅导,也能够实现一对一的交谈。虚拟空间中身份差异被模糊,师生交流往往比课堂上面对面更加随意和亲近,大胆而直言。学生们往往会在课外主动联系教师,希望获得课堂外的交流,显性的课堂教学也必然被隐性地延伸到了课外。另外,实训教学具有操作性,延伸到课外继续操作是不可避免的。建立教学实习基地:高学历必须经过社会实践才能转化为高能力。将课堂逐渐过渡到实习,由社会接过教育的接力棒,为毕业和就业实现平滑连接,是实验教学最为重要的环节。基于此,选择了一批优秀的设计公司,正式授牌设立为教学实习基地,为实习提供较为稳定的条件。并根据公司人才需求和学生个人诉求,有计划的组织暑期实习和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合并,在公司一边实习一边接受毕业设计辅导)。实习中,尽可能让学生做基础、平凡而琐碎的工作,培养设计师必备的品格。向社会开放的毕业展:毕业设计展览由社会机构赞助并承办,面向社会开放,并借此感谢社会机构和同仁为实验教学做出的帮助,体现了学校、设计机构、社会机构形成的三方协作的艺术设计教育教学共同体。
三、实验教学的作用力
1.学生综合能力提高
四年的实验教学,使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多元化的教学破解了设计教育教学中诸多难解的老问题,事倍功半转变为事半功倍。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提高;能重新认识自己,从现实角度找到与社会的结合点,学习目标更准确;自律自强精神提高,正义感增强。多元的实验教学对受教育者个体的意义是十分深远的。学生就业机会增多,从业能力提高。部分学生在公司实习后接受再培养和训练,被直接录用。对于毕业后将从事其它工作的学生,也通过综合的多方面学习训练,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建立起应有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
2.共同探索设计教育
没有社会提供的实践作为基础,设计教育教学将是无源之本。课堂传授和社会实习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和纠偏的过程。“请进来走出去”是改变封闭式课堂教学的基本途径。与社会共同建构起适度的设计教育教学新情境,使教学的能量被聚合,变得更强大。借用社会行业的力量参与和推动开门教学,用行业发展的需求检验教学,将教学变为教师、学生、设计师三方通力协作的活动。
3.促进教师学术研究
篇7
校企合作起源于德国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该模式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得到社会实践的机会,实现教学与市场相连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是理论与实践、技术与艺术结合统一的一门独立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方式有别于传统艺术门类的教学。基于艺术设计教育强调创造与实践活动,国外艺术设计高校纷纷将企业、工厂的订单引入校园,进行有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教学。(图1)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它与工厂建立广泛的联系,在校内组建实习作坊,以师徒方式进行教学。包豪斯“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学为研究和实践服务;研究为教学和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实践为教学和研究提供验证”。[1]这种良性循环的教学实践运作模式值得我们学习。欧美及日本等国家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上不尽相同,但均强调学生的创造性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紧密联系,重视理论与动手能力的结合,这些都是在学校与企业建立多种合作的形式下得以实现。如德国的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教育、美国和加拿大的“BTEC”、澳大利亚以行业为主导的“TAFE”模式等。国内高校经过近30年的发展,吸收国外的办学经验,提出了“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使设计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很落后。目前国内只有少数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而大多数院校的设计教育水平依旧停留在十几年前的水准上。高校扩招后,各类大学纷纷开设艺术设计及相关专业,造成师资、教学设施严重不足;设计与市场不对接,高校设计教育脱离实践、纸上谈兵。虽然一些学校也设立了实验室、工作室,但多数青年教师缺乏设计经验及在企业工作的经历,无法将社会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反馈给学生,使教学停留在“学院派”设计中。缺乏实践的支撑和引导,大量概念性的、虚拟的、空想性的课题成为教学重点。学生缺乏市场意识,自我封闭、主观臆断;设计运作与沟通协作能力、动脑与动手能力低下。基于以上情况,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依据学科发展方向,建立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势在必行。
2校企合作的价值与意义
2011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艺术学成为独立学科门类,设计学成为一级学科。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意义也将大大提升,对艺术设计教育界新增或调整学科发展方向,建立具有完整性、开拓性和可行性的学术框架作理论的铺垫。就艺术设计专业而言,我们一直都是在学习国外先进设计理念的同时,致力于与本国的人文特征相融合。校企合作正好给了我们一个探讨的平台,让学者们在实践中谱写出更多符合本国人文的设计理念。“整个设计行业的服务模式,永远处在甲方和设计者之间的博弈运动之中,一个完整的,没有缺陷的设计教育体系,不应该仅仅偏重于这个博弈结构中的一个主体(设计师),而必须包括另一个,甚至更为重要的主体——对于甲方(决策者)和全社会公众进行现代设计的审美教育的思想启蒙,并在两者并重的基础上再对两者的关系展开研究与教学。”[2]校企合作的主要参与者是学校和企业,实际意义当然通过这两个机构体现出来,而且是相互想成的体现出来。学校是教育的基地,但也不要忽略了企业教育的巨大潜质。学校在实施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得为企业解决实际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操作能力,因而论课程、实践课程需严谨地设置与调整。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一切入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工学结合特征突出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单元,形成集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于一体的多样化教学模式。有效地改善学校的教学内容,实质性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相比高校而言,企业乃至于社会都迫切的需要实行校企合作。随着商业的发展,各行各业的决策者都开始认识到设计的重要性。全国各地也成立了各种设计公司,但设计出的作品却良莠不齐。一方面是设计师的水平问题,更多的确是甲方对设计的不了解,主观的误用而造成一些视觉垃圾充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校企合作让企业走进校园,让甲方零距离的接触设计、更懂设计。提升设计受众们的审美能力,让设计美化我们的人文环境为大众而设计。
3实行校企合作的措施与建议
虽然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还未在我国高等院校得到普及,但也有少数先进的院校由于起步早,也摸索出了各自宝贵的经验值得大家借鉴。中央美术学院的杭间教授提出央美工作室的教学模式是“:立足于中央美术学院丰富的艺术人文的传统,同时面向当代艺术、设计与文化,强调开放性、实验性、多元性的教学宗旨,建立了一套基于人文精神与创作精神的培养,同时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教学模式,并且这个模式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展、完善。”[3]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走校企合作的道路,应以理论指导为基础,实践操作为根本。对内因材施教,对各个阶段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育模式。对外虚心向国内外优秀院校学习教学理念与实践模式,热衷于向本地乃至全国著名的企业展示师生的设计作品,争取与之达成合作关系为实践教学搭建实施平台。实行校企合作的具体操作模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学生入校前期,以基础知识为主,案例讲解为辅。每一门专业课都有高年级同学做的商业案例与之相匹配,让同学们在入学初期就深刻的认识到,每一门课程的开设都是有作用的,并从宏观上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在社会上是从事什么工作的,为日后的就业方向早做规划。校企合作可以用合办设计大赛的模式呈现,高校与企业联合举办一些具有实践价值的设计大赛。我们学校艺术设计学院每学期都举办黄鹤楼异型烟包装设计大赛。大赛的评委来自黄鹤楼烟厂的专家和高校在包装领域有一定研究的教授。参赛者则来自各个高校,大赛呈公开的交流平台,选手们可以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得到专家和老师们的意见。在介绍自己的作品过程中也是对同学们沟通能力的一种锻炼与提高。大赛获奖作品的标准是多面的,既要符合包装的基本要求,还要符合市场的需求。同学们在参赛的过程中的收获是呈立面的,将所学的理念转换为实物,提高了审美能力和专业技能。(图2)校企合作还可以实行“订单制”,学校将企业的实际项目拿到学校来制作,企业的项目负责人、学校的老师、若干学生,组成各种团队,模拟企业运行的真实步骤与模式。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慢慢掌握行业的操作流程。既有平常同学们熟悉的老师在身边进行专业方面的指导,又有企业负责人对他们提出社会需求。每一次项目实践的经历对学生而言都是一次成长与蜕变。以往的课程结业是老师一人按学校的教学规定对学生进行评核。在项目订式单课程模式中,学生的最终成绩老师只有50%的授予权,剩下的20%由企业评分,30%由项目组的其他成员给予。通过项目订单制的课堂训练,同学们的观念体系、品德体系、能力体系、能力体系、知识体系,都得到了质的变化。(图3)除了向高校提供真实项目,企业还应派遣优秀的、设计经验丰富的专家到学校进行授课,实现教学“双导师”,让校企合作制作出的成果既体现出高等院校的设计水平,又能满足商业社会的实际需求。此外,政府与社会也应该是校企合作的参与者,它们的加入会让校企合作的前景更加明朗。政府多颁布一些开明的政策,支持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事业,优化企业的商业发展道路,让他们自身得到更好的完善,从而能更便捷的达成合作关系。社会对校企合作多一些关注,权威人士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指出其优势与弊端,进行分析与畅谈,让校企合作从一开始就以比较客观的姿态出发。
篇8
艺术理论是艺术设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艺术设计客观规律的总结,同时也是艺术设计品位与文化的结晶。故而,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把握好艺术理论的真正含义,并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将艺术理论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艺术设计水平得以增强。
关键词:
艺术理论;艺术设计;艺术教学
无论是中国的艺术设计教学,还是西方的艺术实践教育,都离不开艺术理论的引导,所以,艺术理论一直是艺术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我国的儒家经典中有这样一句话:“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意思就是要想有所作为,首先要有高远的理想,然后要有崇高的道德,还需要渊博的学识作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自由地发挥、创造。故而,艺术理论是艺术设计的根本、核心,只有掌握了根本,才能真正了解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意味,真正知道艺术的价值。
一、掌握艺术理论的重要性
学生要清楚地了解艺术的发展历史,要知道每个时期的艺术特点,要懂得鉴赏每一种艺术,只有清楚、全面地掌握了艺术的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艺术设计,使自身的艺术设计水平得以提高,艺术文化精神得以加强。教师要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艺术理论的重要性,其原因就是对艺术理论的理解程度影响着艺术设计的精神和品位。因此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艺术理论具有其重要的地位。而教师作为艺术理论的实践者、传播者,更要将艺术理论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并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会将艺术理论与艺术教学良好结合起来,更好地教授学生艺术理论知识,使学生的艺术设计与艺术理论完美结合。
二、艺术理论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纵观艺术的历史,我们往往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艺术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艺术的发展,制约着艺术的走向。在古时的中国,有过这样一句话:“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这句话虽然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讽刺、警醒,却也影响了当时的艺术现象,如衣装服饰的设计、绘画色彩的运用、艺术精神的内涵都受到了一些影响,从而有了一些变化。在近现代的中国,先生是第一位提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家,正是有了他的支持,才有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座美术专科学校——“国立”北京美术学校,也正是有了他的思想,才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精神的交流,推动了中国艺术的近代化发展。在西方的艺术界,曾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席勒,他提出艺术是一种自由,只有处在自由之中,艺术才会得以释放,这样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席勒的艺术理论推动了德国古典美学的发展,也影响了18至19世纪的艺术理论和艺术设计。到了19世纪中叶,当时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拉斯金参观了在英国召开的万国工业博览会后,提出了一个新的艺术理论,即艺术当以人为本,重点突出人文关怀,这个理论的提出带动了一大批青年美术家投身于设计的改良运动,其中包括“西方现代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和拉斐尔前派的旗帜性艺术家但丁•罗塞蒂等人,而且之后展开的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也基于拉斯金的艺术理论。
三、艺术设计教学中艺术理论的地位
艺术理论对艺术创作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这是现阶段人们所公认的事实,而最早提出这个理论并将其应用到实际艺术教学中的学校是包豪斯设计学校。包豪斯设计学校是德国著名的艺术教学中心,在应用“艺术理论是艺术创作的强大推力”这个理论的初期阶段,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校长格罗皮乌斯就邀请了当时杰出的画家担任学校的教员,如康定斯基、约翰•伊顿、保罗•克利、蒙克、费宁格等人,正是他们的努力,才将当时先进的艺术理念和艺术风格融入了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教学,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康定斯基,他不只是一名抽象主义艺术家,同时还是一名艺术理论家,他曾在1910年撰写了《论艺术的精神》,其中,康定斯基重点指出了艺术理论对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并且还对未来的艺术发展作出了假设,即“艺术创作的综合”。虽然这个理论并非康定斯基最先提出的,但他是第一个将此理论应用于设计教学的。格罗皮乌斯聘请康定斯基当艺术设计教员很明显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抛去康定斯基抽象艺术家的头衔,他还是一名艺术理论家,知识丰富,无论是美术还是物理学,康定斯基都有很深刻的认识,并且能将二者很好地融合起来,这对艺术设计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艺术理论是艺术设计教学的基础,是艺术领域未来发展的旗帜,是增强学生艺术精神的必要知识。但是现阶段一些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并不十分重视艺术理论的学习,他们更愿意学习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这种想法是本末倒置的。故而,学校应该加大教学资金的投入,壮大艺术理论研究队伍,以丰富学生艺术设计的理论知识。同时,教师也要加强艺术理论的教学,将理论与设计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艺术理论,扎实地把握艺术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增强其艺术创作的灵感,增进其与艺术交融的精神信仰。
作者:兰燕 单位: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
参考文献:
[1]金鹏.浅析艺术理论在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的作用.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
篇9
[关键词]高等艺术设计院校;装潢设计;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6-0114-02
装潢设计专业是现代高等艺术设计院校的重点专业,重点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优秀的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产品设计以及装潢设计等行业人才。随着现代受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我国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为了确保装潢设计专业学生能够紧跟时展步伐,更好地设计出满足受众整体美观性、实用性、经济性集于一体的装潢设计方案,融合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理念,加强装潢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一、当前高等艺术设计院校装潢设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装潢设计教学内容不全面,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当前高等艺术设计院校装潢设计专业教材内容没能统一,绝大部分教学内容均仿照国内各大高校装潢设计专业教学内容,或参照国外各大高校装潢设计专业教学内容,拼凑教学内容的问题较为严重,这也就直接致使装潢设计的理论内容较多,有关装潢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较少,学生难以全面掌握实际装潢设计方法和技巧,这是现代装潢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设计能力偏低的根本原因。比如,就“CI”这一教学方面而言,现阶段大部分装潢设计课堂教学中,普遍使用20世纪60年代的图像整合概念教学方式进行,對整体设计源头和发展过程中各个设计派别、理念等内容进行单一的讲解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难以提高学生对装潢设计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实践设计能力,长此以往,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不利于培养现代高等艺术设计院校装潢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装潢设计教学目标不科学,欠缺具体教学目标
就现阶段高等艺术设计院校装潢设计教学目标来说,普遍有两种,一种重视培养学生的装潢设计技巧和综合审美能力,另一种则重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组织策划能力。这两种教学目标确实切合艺术设计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但对装潢设计专业学生而言,在未来装潢设计工作中,既要求其设计美观耐看,还要求其设计能够侧重市场需求,重点是要实用,只有能够全面满足用户整体需求的装潢设计方案才能得到认可,进而让装潢设计师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由此可见,现代高等艺术设计院校装潢设计教学的整体目标缺乏科学性,没能进一步明确具体教学目标,直接导致装潢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难以提升。
(三)装潢设计教学模式太单一,欠缺新颖的教学方法
装潢设计专业和其他专业课程教学不同,装潢设计专业教学不仅要求授课教师全面根据教材内容开展教学,让学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内容,还要求授课教师务必要根据所学理论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教学,以确保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具体设计。但在当前装潢设计专业教学中,授课教师多采用“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学生长时间被动接受理论知识内容,很难全面理解和吸收相关知识内容,尽管组织学生进行了相关实践设计,但由于学生没能熟练地掌握理论知识内容,直接导致无法开展有效的设计实践。
二、高等艺术设计院校装潢设计教学创新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重视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
在实际高等艺术设计院校装潢设计教学中,全面加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让学生在全面掌握装潢设计理论知识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具体装潢设计要求灵活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设计,有利于培养创新型装潢设计人才。在实际装潢设计专业理论实践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采用基础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案例的方式开展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为学生展示切合具体基础理论知识的装潢设计案例,进一步探讨设计方案的主要构成,深入解析整体装潢架构,引导学生从装潢材料选配、再生材料使用、客户满意程度、实际市场群体以及最终装潢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内容,便于学生灵活有效的运用,还能培养锻炼学生从全方位、多层次的角度观察设计,对学生设计创新逻辑思维能力的增强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要想进一步提高高等艺术设计院校装潢设计教学开展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全面强化装潢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专业教学管理人员和授课教师还要重视校外实践设计环节的有效开展,可以联合社会装潢设计企业,建立“校企联合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暑假、寒假期间到企业进行实习,让学生在和客户探讨装潢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全面了解当前受众对装潢设计的真实需求,再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展开设计,这样的装潢实践设计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设计前期沟通,设计前期准备,设计过程中反复退稿、改稿等过程中磨炼自身意志,锻炼自身耐心,增强自身服务认识,在真实的商业装潢服务工作中率先了解装潢设计专业实际工作和自己理想中的差距,提前体会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和残酷性,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装潢设计能力,也有利于帮助学生重新认识所学专业,增强其就业危机意识,从而更好地投入到装潢设计专业学习中,对装潢设计专业学生综合全面地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二)进一步确定装潢设计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近年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更进一步,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沟通越来越频繁。尽管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稳步提升,但为了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在更好地促進我国市场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确保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能够获取最新的行业发展经营模式、先进技术以及设计理念,我国国家政府鼓励并支持社会企业和国外企业的强强合资合作。因此,在现代高等艺术设计院校装潢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专业人才,装潢设计专业教学管理人员和专业授课教师务必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和现阶段装潢设计行业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以及现代受众对实际装潢设计的实际需求等,率先确定人才培养方向,进一步确定装潢设计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装潢设计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全面激发学生对自身专业的学习动力,比如,授课教师可以用包装设计给实际生活提供的便利,让学生感受到设计在实际生活中占据的重要位置以及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带来的动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重新认识到装潢设计专业学习的根本目的和最终目标,增强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还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更远大的学习目标和就业目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对现代高等艺术设计院校装潢设计教学的有效开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作用。
(三)重视引入先进教学理念,强化专业教师教学能力
篇10
在学习之初最重要的是锻炼肢体行为的协调以及眼和手的准确观察和表现。首先应强调绘画姿势,要求视线与画面垂直,拿画板的胳膊尽量伸直,不要弯曲,手不能挡着画面,并注重作画时的情态,对绘画产生一种强烈的意愿,喜欢画画,树立信心,要排除一切干扰,使思维与形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眼睛看到线条在哪,手就要迅速地落下去,放松用笔,体验轻松、准确、满足的心理感受。因为绘画所解决的主要是二维的问题,所以在描绘物体的选择上应先从平面图形入手。平面图形的选取一定要是经典的,本身具有动感、美感。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强调辅助线的运用,让学生明白画图形的过程是对图形分析的过程,而分析本身是一种行为。
二、立体结构的观察训练
这一训练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写实绘画所展示的真实可感的具象空间是由透视和结构建立的。教师应通过对透视的讲授,让学生对透视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让学生观察、感受、分析物体。绘画过程是对物体不断分析的过程,学生在用笔时跟着结构走,以方逐圆,用长直线去概括,用笔触体现形体转折的方向和力度,并在画每一笔时内心都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将形体直觉和用笔紧密结合,最终形成下意识的敏感反应。
三、空间构想训练
在造型活动中必然有一个如何塑造、如何传达的思维过程,在设计领域更强调如何创新,因而设计专业的素描课程需要加强思维训练。造型思维活动最终通过含有创造性、艺术性的形象来体现,因此其实质是想象力的训练,而所谓构想训练实质上是一种默写加想象能力的训练,在遵照一般视觉规律的前提下站在立体的空间的结构角度,以视知觉的某种愿望进行大胆的夸张构想,强化空间想象力和表现力。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公园、商场、原野中去体验空间包容的感觉,然后进行抽象的、结构的空间畅想创意,如舒展的、强硬的、温柔的、梦幻的、剧烈的……丰富的想象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形象思维中的想象力还需要具体落实到画面中,唯有通过训练才能真正提高想象力。
四、画面构成的训练
学生通过对所描绘的形象和动态、形状、黑白、轻重、质感在平面内的组合,使之更符合形式美法则的要求,不断地体会到生活的美、现实的美上升为艺术的美的过程,同时不断地体味到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现实的真实和感受的真实有何不同。
五、涂抹勾画训练
涂抹训练是一种作画情态的训练,可以贯穿到以上训练的各个环节。此训练的灵感来自人的一种原始的游戏心理,因为人们往往只有在游戏时最投入、最兴奋、最快乐、最忘我的一种状态,而这种涂抹训练正是对游戏状态的一种模拟,使学画者的心理由一名普通学生转化为艺术家,是从思维情感到行为的一种最有效的调整。它能展示给学生一种思维的空间和形式,同时学生可以从这些随心所欲的作品中试着“看出”各种各样的图案。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达•芬奇向他的学生建议,为了改善想象力,他们应该练习从城市那些肮脏的墙上看出想象的图像。
包豪斯的领军人物伊顿认为,“除了对形态的形和明暗作正确写实描绘的传统外,那些能充分表现出作者意志的造型——不管它是抽象还是具象训练,都应归于素描的范围,凡能够成为艺术基础的一切造型活动都可称之为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