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室内设计范文
时间:2023-03-29 16:23: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学室内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室内设计是对建筑的延续与深化,是能够改善居住空间、发展现代艺术、创造美好空间的艺术形式,是运用现代技艺将美学观念、文化内涵和实用功能等因素融入室内空间环境的艺术。现代室内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需求,也需要综合地理地域、民族风俗、人文交际等多种关系,需要它能够在满足人们实用性的同时,也能达到人们需要的审美要求。
一、从形态学视角看室内设计中的美学要素
从本质上说,室内设计是将多种艺术元素、先进的思维理念融合在一起的创造美的活动,属于造型艺术,当然他也有独特的方面,室内设计具有确真实用的能动属性。从美学的形态角度看,室内设计中的美学要素及内容任务主要分为一下几个方面:
1、空间要素
空间的合理化安排是基于建筑结构并且能够超越单一的建筑形态而存在的基本要素,因此,现代室内设计的设计者更多的是要打破单一建筑形态去创造更多实用美观的创意空间。
2、美学色彩要求
室内色彩的应用不仅对于空间的打造起到点睛作用,同时也能够影响居住着的情绪、心情、以及性格,所以室内空间的色彩需要达到极高的审美要求。1)色彩在空间使用目的不同中的表现由于空间具有不同的使用目的,所以在满足空间色彩需求的同时,还需要用色彩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氛围。如办公空间、商业空间、医院等,由于它们的使用目的各不相同,对色彩的选择也不尽相同。2)色彩的运用应因空间的大小、形式而变化大的空间多用深重的色调,以增加室内的重量感;居室空间过于空旷时,就选用饱和度高的色彩,以减弱空旷感,提高亲切感。3)色彩的选择应根据空间的方位而定不同方位的空间在色彩处理上也不尽相同,例如面朝北的房间通常比较昏暗阴沉,可采用明朗的暖色,提高室内空间的明度,带给人温暖的室内空间。4)色彩的选择应考虑到空间使用者的类别设计者需要了解空间使用者的年龄、喜好等来确定空间的色彩,例如老者普遍喜欢色彩比较浓厚的颜色,显得沉静;而小孩子的室内色彩通常明快而充满童趣。
3、美学装饰要素
室内空间依存建筑结构存在,空间内的柱子、墙面以及地面等空间结构对空间的功能起到装饰作用,在空间装饰中形态学组织所有结构形态以及色彩参与空间的构成。而且形态学还同样存在于鉴别室内空间的设计以及色彩搭配等特征。
二、室内美学要素组合和应用
1、室内空间组织
空间组织从微观上讲就是指空间的平面布置,从宏观上来说,空间组织包括了对建筑以及室内的总体布局、功能分析、人流动向等元素。设计师需要对室内空间调整,完善然后到创造。
2、光、色彩和材质
室内的光照包括人工照明和自然采光,采光不仅要满足日常的光线取舍,还要能够调节空间色彩、烘托空间气氛。光和色是不可分离的,有了光,色彩才能有表现力。色彩通过视觉给人最普遍最强烈的冲击。色彩的表现力能够突出空间的布置,以及空间内材质的具体运用。对于空间来说,光和色给了空间最具吸引力的一面,同时也让空间变得不尽相同。空间审美形态也由于光和色的不同上升到审美趋势的不同。
3、家具、陈设、绿化等的设计和选用
家具、陈设、灯具、绿化等在室内空间的搭配,可以脱离大的空间而在室内空间给人的直观感受中起到协调的作用。家具、陈设、绿化等对烘托室内环境气氛、形成室内设计风格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元素在室内空间中与人接触的时间最长,也最具实用性,所以在设计和选用时也需要考虑更多的的审美观念。
三、整体环境观念下的功能与审美意义表达
随着社会的不段大战,现代室内设计也应运而生,现在也应该确立整体环境的设计审美观念,多功能空间的需求特征除去使用功能之外,更有传递美、欣赏美、肯定美的特定作用。环境设计是人追求美与功能性达到统一的一种方式。是一种对美的表达。整体环境观念中不仅有室内空间的表达还有室外空间的表现,室内与室外作为环境的构成要素,离不开社会与人文环境的围绕。环境设计是大环境中的自然、文化与社会特征等综合体,现代室内设计还存在缺少创新、审美缺乏以及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设计师必须对这些深入了解,才能够完成环境设计中审美意思的表达。创造性思维是设计人员必须具有的基本能力,是设计能力的体现。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能够最大化的调节设计空间的舒适度与美观度。创造性的设计不仅需要在形象思维以及抽象思维找到共同特征,还需要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打破思维的局限性。创造性思维能够主导设计师的审美观念以及导向市场对设计的需求。创造需要多方面知识的积累以及创造,才能够让设计拥有灵魂。设计审美需要多方面的契机,设计师和用户一样都需要提高审美水平。现代室内设计需要更好的用户体验达到设计的完美化,来实现设计的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
[1]王世仁.《理性与浪漫的交织:中国建筑美学论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年
[2]陈波.《浅谈现代工业建筑美学》.山西建筑,2009年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
[4]胡海晓.《浓妆淡抹总相宜——关于室内设计中色彩的环境与功能的探讨》.设计在线网站专稿,2009年
篇2
关键词:整体环境;功能;审美意义;室内设计
中国分类号:TB48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130-1
一、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思维也在变化,对于室内设计中的美学要求也在相应地提高,室内设计不仅需要对人们的心理、生理等要求予以满足,还要对实用功能、文化内涵、人际交往、人与环境等多项关系基于环境整体的不同程度来进行综合性地处理,同时还需要将审美价值和审美意义充分地体现出来,对审美情感进行有效地表达,本文就室内设计中的美学法则进行探讨。
二、基于形态学视角看室内设计中的美学法则
室内设计的本质就是造型艺术,它是组合多种视觉的物质元素,使之能够具有三维空间形态特征,但是室内设计又不同于其它纯粹欣赏艺术形式,实用的动能属性是室内设计的重要特点。基于形态学视角来看,室内设计中的内容任务及美学要素可以分为以下一些方面:
(一)美学装饰要素
室内整体空间中顶、墙等各界面及柱子等建筑构件,对其进行适当的装饰,构成了完美室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丰富多变的装饰形式和不同装饰材料的质地能够将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特征充分体现出来,同时也能够展现出不同风格的魅力,体现出设计者的思想与风格设计。
(二)空间要素
室内设计中的基本任务就是要给人们以美的感受,同时要合理化布局空间,所以,设计者要赋于空间一种全新的形象,同时也要对时代审美特点和技术特点勇于探索与创新,而不能只是拘泥于过去形成的空间形象。
(三)美学色彩要求
室内色彩除了会影响到视觉环境外,还会对人们的心理、情绪造成直接地影响。科学的运用色彩能够有助于健康、有利于工作,只有将室内设计中的色彩处理得当,才能够获得美的效果,也能够符合空间的功能要求。
美学装饰要素、空间要素、美学色彩要求虽然都有各自不同的价值,但是却不能孤立对待,它们一起构成了室内设计中的美学价值,缺一不可。形态学提供了各美学要素的组合法则,同时还将其应用在研究艺术设计的特征和甄别艺术设计的风格、流派等方面,具体到室内设计而言,主要是考虑如何张扬设计的个性,对室内设计中自我创造的思维特征以非中心、非总体性的思维方式来进行规范、审视,由此可见,形态学视角对于室内设计的创作带来了许多富有成效、且又积极向上的影响。
三、整体环境观念下的功能与审美意义的表达
当代室内设计应该要树立起整体环境的设计观念,这里的“环境”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大环境概念,包括建筑外观在内的广场、街道、庭院,乃至整个社区、地区、城市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其二是指狭义的室内环境,主要包括室内声、光、热、空气质量环境、视觉环境、空间形态等心理环境、物理环境。
每个地方都由于当地的生产力水平、社会背景、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差异,进而形成了当地所独有的理想精神、审美取向、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进而形成了丰富多彩、具有个性差异的地域文化,它和气候、物种、地貌等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当地的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室内设计强调“以人为中心”,那么就要求不仅要基于功能方面来对符合人们生存和生活方式所需的实用要求出发设计,而且还应该对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人文关照予以考虑,满足人们的心理愿望。室内设计应该基于大环境整体的高度来表现其风格形式,把室内环境视作一个符号系统,运用符号学的方法、理论来符号化处理设计元素,能够通过对设计形态符号的隐喻功能、象征功能充分运用,来体现审美价值、审美意义,表达审美情感,将室内设计的时代特色和地域文化内涵准确地反映出来。室外大环境的“外”和室内设计的“里”,二者均是不可分离、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室内设计作为大环境系列“链中一环”,切记不可脱离大环境中的社会意义、社会特征、文化、自然来进行孤芳自赏。从目前来看,室内设计还存在着缺乏个性、缺少创新、相互类同的情况,这主要是来自于很多室内设计师不了解大环境这个整体,进而使得设计构思封闭局限,让整个设计流于一般、缺失内涵。
参考文献:
[1]黄薇.中国传统建筑室内设计之美学精神初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7).
[2]张雪,詹秦川.浅谈技术美学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9,(07).
[3]王钰锋.浅析我国传统室内设计的意象之美[J].艺术教育,2008,(01).
篇3
【关键词】美学;室内设计;艺术
人们越来越清楚装饰空间的布局,纹理,颜色,家具布局,设备安装,通讯网络建设不再是简单结合的时尚体现,而应该升级到个性化和个性化实现文化,技术,h境和效率的有机整合。现代室内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身体,心理和其他需求,需要全面处理人与环境,人际关系和许多其他关系,在人性化服务的需要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功能,经济,舒适和美丽的环境各种要求。现代美学理论在当代室内设计中起着指导作用。
1 从形态学视角看室内设计中的美学要素
室内设计由各种不同的视觉元素和三维空间,这是一种造型艺术,而其他纯粹的艺术形式是不同的,室内设计的实际动能表现创意的活动。从形态上看,室内设计美学元素和任务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空间元素
空间合理化和赋权人们感觉美国是设计的基本任务,设计师不能坚持过去形成的空间形象,探索空间的时空技术和美学特征给了一个新的画面。
1.2 美学装饰要素
内部柱子等建筑构件在整体空间,以及墙壁,屋顶等界面,满足装修的功能要求,构成室内室内室内环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充分利用不同的装饰材料,纹理和各种装饰形式,可以获得内部不断变化的艺术美学效果,也反映了该地区不同的历史和文化特点。
1.3 美学颜色要求
室内色彩除对环境的视觉冲击力,而且对人的情绪有直接影响,心理上的。科学色彩的运用,有利于工作,有助于健康,颜色处理以满足功能要求也可以达到美国的效果。除了室内色彩设计必须符合一般的颜色规律,还要与时代的美学变化。
审美元素,虽然相对独立的价值,不能孤立地对待,从形态上看,整体应该比所有个体的总和,整体的整体部分无法解释。因此,室内设计的整体美学价值,导致整合框架的美学元素的整合。在所有艺术相关设计中,形式提供形式的基本组件并将它们放在一起,包括连接到规则组合的美学元素的设计。形态理论也用于识别艺术和设计的类型,并研究艺术设计的特点。室内设计过程中,首先是如何在救援设计的“总压迫”个性化,差异性和异质性的充分发展。其实,这个大叙事,小叙事相互矛盾的,对立的整体性质和差异,反对派身份和异质性,非全面,非中心的思维方式思维和调整自我创造的思维特性,只有现场的建筑和室内设计,也是当代艺术和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也创造了一个现代的室内设计带来的积极和丰硕的成果。
2 整体语境的功能和美学意义的表达概念
在社会变革和当代室内设计或室内设计发展的背景下,应建立环境的总体设计概念。“环境”是指建筑物实体的周围环境,包括室内空间的形状,视觉环境,空气质量的环境中,声,光,热等物理环境,心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形成;包括建筑物的外观,包括园林,广场,乃至整个社会,城市与自然,人文景观理念的区域。一面水和土壤支撑一个人,一个是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社会背景,生产力等因素在不同时间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美学取向和理想,所有这一切历史积累和继承与个体形成的差异,丰富多样的区域文化,景观,物种,气候,交织一起构成该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以人为本的内饰设计不仅从功能上的考虑,以满足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各种实际需要生存,而且从心理方面的文化需求出发,根据人们对不同文化需求的需要,满足人们的欲望以接近自然的欲望。作为文化的物化创作活动,室内设计应被视为一个象征性的系统,从整个环境的高度,使用符号学理论和方法。设计符号的符号和隐喻功能被完全用于反映区域文化内涵和室内设计的时间特征,以及通过符号处理的方式表达美学情感和反映美学的意义和价值设计元素的组合。
3 科学与艺术美学的结合
室内设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该设计的科学性,使空间环境功能合理,舒适,高效,安全。与此同时,它的结构,材料和技术与艺术美和艺术美,形成了当代室内设计美学的重要特征。
篇4
关键词:禅宗美学;室内设计
一、禅宗的背景
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佛教与中国文化相互碰撞后,不断吸收中国文化的精髓,阐述“空灵”的状态,融合形成中国化的本土佛教。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文人士大夫的精神支柱崩塌,禅宗在这个时候得到迅速发展。
二、禅宗的精髓
1.意境禅宗重视意境,意境受禅宗影响,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社会形形的纷扰中,人们渴望内心的平静,设计师可以打造一种体现禅宗美学的意境,用实物展现无形的精神。2.精神禅宗精神作为一种静默的美好,充满着神秘色彩。人们面对世间万物,不论是完美的还是残缺的,都应该以平常心应对,万物枯荣皆不放于心上,体现出淡泊之心。
三、禅宗的核心思想
1.平常心和顿悟
平常心是指人们能够顺其自然地接受客观事实的心态,从中悟出佛性,“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顿悟。
2.静默与空灵
佛教的世界观是缘起性空,万物都是依靠某些条件聚集起来的,但是它的本质是空的,只是一种形态,世间万物都是暂时存在的,都只是宇宙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如果各种相关条件消失,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据和意义。人生本质上也是空的,只要明白了这一点,不执着于得失,就能做到心中坦荡。但是,在这纷扰的乱世中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设计师要在设计中营造一种禅宗美学的意境。
四、禅宗在设计中的应用
“禅”是一种意境的表达,思想较为抽象、深奥,所以,当下的一些年轻人并不乐于接受,他们更喜欢一些新奇、有趣的东西。为了吸引他们的注意,设计者首先要把禅宗文化以一种崭新的形态呈现在年轻人的面前。年轻人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主力军。在装修的类别上,大多数人将禅宗设计归于中式风格,以浓重的墨色加上冷淡的灯光,整体搭配缺少家的温馨感。将禅宗设计归于中式风格只是一种方案,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还会遇到其他一些情况。经济情况是影响装修设计的重要因素,对于经济型的装修设计,设计师可以用简单、经济的材料打造富有禅意的空间,而非大量使用实木。禅意空间的表现主要靠灯光渲染气氛,也可以采用一些装饰品烘托意境。设计师对意境的理解十分重要,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居住在高楼林立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中,现代空间设计的造型变得越来越复杂,设计师往往以美观为目的做一些毫无用处的设计,整个空间里的艺术造型令人眼花缭乱,但这并不利于意境的营造。
1.色彩的运用
现代年轻人大多喜爱黑、白、蓝、绿、粉等色彩。黑、白两色本来就是中国民间常用的色彩,有很强的中国风味,如苏州园林的粉墙黛瓦、中国传统水墨画等,都是以最简单的色彩表达优美的中国风。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苏州博物馆等,以苏州园林的艺术风格为参照,大面积采用黑、白两种色彩,将苏州文化特有的韵味融入其中。禅意风格的设计一般以白色为主色调,再以其他色彩作为点缀。白色有纯净之意,有一种包容的力量,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除此之外,禅宗向来推崇简朴、纯真,白色能够充分地表现这一风格。
2.意境的表达
在禅宗美学的思想理念中,设计要遵守自然的法则,自然之道也是道家的中心思想,这要求设计师以自然为灵感,设计出干净、清新、富有生命力的作品,将自然的美延续到室内设计中。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可以用不加修饰的材料体现自然美,这样才能引起人们心灵深处的共鸣。禅宗思想与极简主义设计理念不谋而合,“设计宜简不宜繁”,在一个空间中如果设计过于具体,给人留下的想象余地就会很少,正如齐白石所说:“艺术创作宜简不宜繁,宜藏不宜露。”①再有就是真正了解客户为什么需要禅宗设计风格的室内空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车辆、楼房的剧增,人们每天要面对喧嚣的城市和巨大的工作压力,这些原因导致人们内心烦躁、焦虑不安。因此,人们想要远离大城市的喧嚣,向往大自然的宁静与安逸。当然,回归大自然、逃离喧嚣的城市并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为了追求内心的宁静,往往要求设计师营造一种安静、祥和的居室环境。
3.光的运用
在室内设计中,光影有着重要的地位,可以营造出寂静、空灵之感,通过光影折射,在室内产生光影斑驳的变化效果,就像阳光洒在森林里,充满生机和活力。在室内设计中,用光应该遵循自然、简朴的原则,应综合地运用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两种光源相互交融,能使空间更有层次感,呈现禅宗动静结合的意境。自然光是设计师关注的重点,自然光变化多端,早晨、傍晚、晴天、雨天的自然光各不相同,投射在室内装饰物上的观感也会各不相同,这是人工光源无法表现的。所以,要营造自然的光感,就必须充分利用自然光源。为了配合自然光源,人工光源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运用不同的灯具并加以合理配置,配合室内空间的其他要素进行综合设计,能够创造出具有禅境的室内环境,产生丰富、灵动的视觉效果。
4.装饰
在室内设计中,装饰物的选择与摆设也是相当重要的。不同的装饰风格由不同的装饰物点缀,更能刺激人们的视觉,丰富室内的色彩环境。
禅宗美学的核心价值、精神体系对现代人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艺术素养。这对于社会的发展、民族凝聚力的增强都具有巨大的作用。
作者:赵玉雪 单位: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吴言生.禅宗思想渊源.中华书局,2002.
[2](日)铃木大拙.禅思想史研究.刘大悲,译.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87.
[3]宋伟.禅宗美学//王向峰.文艺美学辞典.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
[4]刘方.中国当代禅宗美学研究概观.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6(1).
[5]刘方笑.传统文化在现代商业空间设计的应用.商场现代化,2008(19).
[6]王志敏.佛教与美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
篇5
关键词:空间;装饰;设计
有幸拜读了大师李渔的《闲情偶寄》,特别是重点研读了《居室部》和《器玩部》,感受颇深,渐渐体会了他对于室内设计的一些美学的认识和看法。我认为李渔先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和谐,从环境空间到装饰陈设再到人,和谐共存。室内设计"总无一定之法,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此非可以遥授方略者矣",要因地制宜,和谐发展。我将从空间环境、装饰陈设、人与物,这三个方面,结合《闲情偶寄》中的《居室部》和《器玩部》分别谈谈李渔先生关于室内设计的美学思想。
1.空间环境和谐自然
1.1尊重环境,因地制宜
其实"因地制宜"的原则并非李渔首创,早于李渔的计成在所著《园冶》中就有所论述。计成说:"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要随着地势的高下合适宜的分布。李渔正是在继承和吸收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阐发因地制宜这一美学原则。
无论是园林还是建筑,都要在环境之中合宜摆布,人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出适宜的美的空间,因此自然条件是不可忽视的外在因素,必须要强调"因地",但是美是人化的结果,但是,如何"制宜"就需要设计师因势利导、随机应变以及对美的理解力了。把自己心中的美外化出来,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李渔自己正是这样做的: "伊园"里的"停舸"、 "宛转桥"、"宛在亭"、"燕又堂"等景观,顺势而造。"半亩园"、"芥子园",在极有限的范围内,建房、植树、挖池、筑山,紧而不促。因此,因地制宜可以说是李渔在造园艺术实践中所积累的审美经验的理论总结。
1.2融入环境,投入自然
中国文化特别强调天人合一的境界,与自然的神交一直是古代文人追求的高雅境界。如何将周围空间很好的融入到自然环境当中,并表现出美感,这是自古以来一直研究的装饰课题。李渔的设计充分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相统一,相和谐。如,他设计在床帐之内设置放花的搁板,并将床帐绣满鲜花,从视觉、触觉、嗅觉模拟出一个梦酣花丛的场景,表现出对自然之美的无比眷恋。再如他设计的尺幅窗,无心画,在墙上或船舱上开窗并装裱四周。不自觉的将外部景色引入整个室内空间,看似简单,但外部流动的风景却成为屋内最好的图画,增加了更多的审美情趣。
2.装饰陈设讲求格调
2.1依照格调,选取陈设
房间装饰陈设的选择,应根据该空间的具体用途和格调而定,做到适合该空间,而不是凌驾于空间之上。如李渔在讲到书房墙面装饰的时候,特别强调书房是文人的静心之所,因此,墙面应"最宜潇洒",尽量保持明朗、利落的整体风格;而厅堂作为会客的主要场所,体现出屋主的审美情趣,因此要"忌太紊,亦忌太华",以文人字画、花鸟壁画装饰。他还设计了燕叶联、此君(竹)联、秋叶匾等一系列联匾,从主题、用料和颜色上与整个空间环境协调搭配,体现文人格调。
2.2切忌繁缛,借物自然
李渔认为"土木之事,最忌奢糜",因此,在他的室内设计理念中,强调"宜简不宜繁"。他认为,居室修饰中过分的繁缛所堆砌起来的奢华,只是王公贵族好大喜功的炫耀,过于恶俗,使人沉迷于物欲难达清虚空明的心静。文人应该追求萧疏淡泊的美学意境,装饰应将物体自然的材质美、结构美与肌理美表现出来。如:"取瓮之碎裂者联之",使"有哥窑冰裂之纹";要"取柴之入画者为之","使疏密中窾",这样即能做到"变俗为雅",又不乏古雅遗风、自然野趣。这也与文人居室内部追求文雅、恬静格调的审美理想一致,体现出中国文人简洁、素朴的美学观。
3.以已为本物尽其用
3.1独具匠心,驾驭设计
一方面,李渔对抄袭行为嗤之以鼻,他曾经批判那些效仿名园来造园的人:"噫!陋矣。以构造园亭之盛事,上之不能自出手眼,如标新创异之文人;下之至不能换尾移头,学套腐为新之庸笔,尚嚣嚣以鸣得意,何其自处之卑哉?"因此,在《闲情偶寄》中处处可以看到李渔的原创设计,从纵横、欹斜、屈曲三种常见格式的窗栏,到湖舫式、花卉式、山水式、尺幅式、梅窗等九种窗栏,无一不出自其手,独具匠心。他用独具匠心的设计"腐草为萤",创新出一个新的与众不同的李渔空间,凌驾于设计之上,突显出个人的独特魅力。
另一方面,在李渔的《闲情偶寄》中还贯穿了这样一个思想:真正的室内设计,并不是造价越高越好,而应是在现有的物质经济条件之上,合理地追求精神愉悦,用独具匠心的设计,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愉悦身心的居室空间。如《居室部》中他亲手做的墙纸:"先以酱色纸一层糊壁作底,后用豆绿云母笺,随手裂作零星小块",然后"贴于酱色纸上,每逢一条,必露出酱色纸一线,务令大小错杂,斜正参差,则贴成之后,满房皆冰裂碎纹,有如哥窑美器",但是造价却"不过于寻常纸价之外,多一二剪合之工而已",非常经济实惠,而且匠心独特。陈设如室内的灯:"于墙上穴一小空,置灯彼屋而光射此房,彼行彼事,我读我书","可以养目,可以省膏,可以一物而备两室之用"。
在《闲情偶寄》里,李渔凭借自己独具匠心的发明和创新,成功地驾御了整个的居室设计,向世人展示了美与经济无关:奢华并不是美的表现形式,相反,简陋的、原始的、自然的也许就是最美的。
3.2功能为先,辅以艺术
李渔关于居室美学的另一个基本思想是功能、实用为先,这在当时的提出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李渔看来,门窗、栏杆等设计要考虑的第一要素是实用。
首先,从整体建筑空间来看,他就强调了功能性,如对于房屋的层高,他认为不宜过高过大,这样虽"宜于夏而不宜冬";并且从空间比例来说,"堂愈高而人愈觉其矮,地俞宽而体俞形其瘠",倒不如"略小其堂,而宽大其身",解除压抑之感,增加舒适程度。
其次,从工艺上,李渔对窗栏的设计也体现了他对功能的追求。他认为,窗棂、栏杆在设计上首先要"制体宜坚"。要发挥其功能性:实用、坚固,然后再追求玲珑通透,即所谓的"坚而后论工拙"。如,他在设计纵横格时特别强调"头头有笋,眼眼着撒者,雅莫雅于此,坚亦莫坚于此矣"。无论是纵横、欹斜、屈曲三种格式的窗栏,他都强调"坚者,自然者变之,事事以雕镂为戒"。
再次,在细节设计上,李渔也强调功能性,从 实用的角度安排设计。如《器玩部》中,橱柜应该以"多容善纳为贵","善制无他,止在多设隔板",并"分为大小数格",达到分门别类收纳的目的。几案可以设有抽屉,方便"随取随得"成为"容懒藏拙之地"。
"置物但取其适用,何必幽渺其说?"李渔用他的切身经历和设计像我们证明:无论是建筑还是装饰,都应该将功能性排在第一位,要以人为本,以己为本,满足人的需求,其次才能从艺术角度考虑,如何更好的愉悦人心。人自始至终都是生活美的核心,是美的出发点与归宿。《闲情偶寄》体现了李渔对于物要以人为本、以己为本的生活美学思维,是李渔关于生活美学的充分阐述:美就是对人的发现,对人的生理、心理和精神个性的追求。
4.结论
李渔先生在《闲情偶寄》中不时闪现着智慧的光芒,他将环境、物与人很好的协调起来,将一切元素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让物满足人,人投入环境,环境制约物,使人生活在一个更加舒适,便利,惬意的环境中。
参考文献:
[1]《笠翁诗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2]李渔著,王连海注释,《闲情偶寄图说》,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版
篇6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价值
1、合理的室内空间形态设计的美学价值
合理美观的空间设计,能让人享受到美感。空间合理化并给人们以美的感受是设计的基本任务,因此,设计者不能拘泥于过去形成的空间形象,要勇于探索发现当前时代技术、需求与审美特点赋于空间的新形象。室内空间设计即研究人的各种生活和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能满足人们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需求的理想空间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室内空间设计的构成、分隔和组织等要在美学的指导下进行合理布置和安排。空间构成在设计中的表现为将不同形态的几个以上的单元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新的视觉感受。同时空间的功能需满足物质需要、虚实关系、环境差别、表理差别、视觉差别、触感差别、形象差别等要求。不同形式的分隔让空间产生层次感、秩序感,空间性格的把握是对室内空间环境的人格公化,实际是室内环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所产生的影响。室内设计的空间组织,首先需要对原有建筑设计的意图充分理解,对建筑物的总体布局、功能分析、人流动向以及结构体系等有深入的了解,在室内设计时对室内空间和平面布置予以完善、调整或再创造等等。在现代社会生活的节奏加快,建筑功能发展或变换的形势下,合理的空间形态设计更容易适应人们工作生活的的需求,同时也体现了室内设计的美学价值。
2、丰富的室内装饰形式与造型的美学价值
对室内整体空间中的柱子、墙、顶等建筑界面进行符合功能需要的装饰,是构成完美的室内环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充分利用不同质地的装饰材料和丰富多样的装饰形式,可以获得千变万化和不同风格的室内艺术审美效果,同时亦能体现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特征。室内设计是一种创造美的艺术,然而室内设计师却不能象画家那样亲自实现并完成这个艺术作品。而是需要通过众多的施工人员、利用众多的材料、正确的施工方法来共同完成。另一方面,装饰施工图不可能把所有结构、表面的具体处理方法和材料的搭配都说明的很清晰、完整。因此,在室内装饰工程的施工中,有许多结构问题、装饰面问题、材料选择问题、装饰效果处理问题等,都需要施工人员根据设计意图(在现代美学的规范之中)和操作中的具体情况去处理解决。在室内装饰中,从空间的结构,家具的搭配,到细节部分的组织,皆必须注重比例问题。并要在日常生活实践与工作经验来判断合不合比例,是否大小相宜,长短适合、厚薄得当、相互协调,这也是对现代美学原理的遵循。
3、恰当的室内设计色彩选择与搭配的美学价值
室内色彩除对视觉环境产生影响外,还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心理。科学得当的色彩运用有利于工作,有助于健康,既能符合其功能要求又能取得美的效果。室内色彩设计除了必须遵守一般的色彩规律外,还应随着时代审美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色彩是室内环境设计的灵魂,室内环境色彩对室内的空间感、舒适度、环境气氛、使用情况,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均有很大的影响。设计者在舍内色彩搭配的完整性和协调性上要有一定的原则,居室色彩选择搭配应以符合主人的心理感受为主,但是各个部分的色彩变化都应服从于一个基本色调,室内色彩的冷暖色调(来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的选择对人们的心理和生理都有直接的影响。总的来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既需要暖色,又需要冷色,这样才能使整个室内装饰呈现互相和谐的完善整体性,这也是体现室内设计的美学价值的重要部分。
结语
篇7
关键词:室内设计;审美意识;审美思维;教学理念
一直以来探讨的美术教学改革,在实质上依然忽略了对于审美的重视,仅仅停留在美术技能训练上,造成学生审美能力缺失,在设计能力上体现为程式化的呆板思维。
设计类美术教学需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审美意识的培养。
1 审美意识的重要性
审美意识是融感性及理性思维为一体的审美认识活动。从字面上理解,审美意识是指对审美的认知和经验,在设计类美术教学中,审美意识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一张画的成功要考虑诸多因素,如造型、技法、构图、透视、虚实、色彩、构成等,综合到一起,这些美术素养体现在现实审美中的运用上,即审美意识。审美意识的高低决定了作品的质量和品位。
审美意识的形成,既有历史文化的因素,也有当代生活的影响,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心理判断。[1]创造性思维是一个综合体,包含了诸多的美学元素和文化修养,室内设计的目的是使空间既实用又能放松,需要在审美意识下对空间、材料进行再创造,对于这种融自然美和抽象美于一体的空间设计艺术,具有丰富的审美经验非常重要。
美术的基础教学应该要求在完成技能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于意识中一点一滴地积累审美经验,作为创造力的能量储备在记忆中形成本能,经验积累越多,思维就越活跃,灵感就越多。现代美术教育必须以审美意识为基础,将培养学生思维形式作为重点,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自觉地创造,成为有个性、有创造力的设计人才。
2 合理的美术教学理念
2.1 美术技能训练与审美理论的结合
美术的基本技能训练是设计专业最为基础的学科之一,不仅需要掌握造型、色彩、构图、透视及画面处理的诸多方法和技巧,还要让学生通过理论指导、专业训练的同时了解美学原理,使之潜移默化地形成审美意识。
美术理论是培养审美意识不可或缺的文化课程,很多学院不重视这一点,往往忽略了理论课,单纯地进行美术技能训练不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好比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少文化支撑的美术课程必然会阻碍学生系统地了解美术,阻碍学生顺利建构审美意识,以至于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学生盲目地学习,必然影响学习效果,很多学生花很长的时间来学习却不知道学美术有什么用。这是美术教学的失败,也是各课程设置和衔接的失败。
审美是一个领悟和积累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体悟审美之规律,并用规律去寻找美的秩序感和有序性。所以,美术理论课程必须融入美术基础教育中,这需要重新进行相关课程设置,美学概论或艺术修养应作为必修课,受到重视。而且,理论课、美术基础课需要结合讲解,让学生真正了解什么叫美,美为何物。
2.2 美术技能训练与专业欣赏的结合
作为室内设计R档难生,开阔的眼界是必需的,在学校教育中,更多的是通过图片的欣赏来进行教学,图片欣赏包括美术基础及美学理论里的图片欣赏,也包括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等内容的作品欣赏,这在教学前期和后期同样重要。这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各种设计表达的信息,也能帮助学生进行审美的归纳和总结,并将已有的审美经验与实际空间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审美想象。
专业欣赏课应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独立出来,还可以配合参观实习进行教学。比如,不同的风格归纳,不同的空间营造,不同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不同材质的应用效果比较……甚至还可以分析设计的意图。很难想象,连色彩搭配都不会的人,穿衣服怎么会得体。没有形成美的认知,怎么能把房间布置得漂亮?经过研究发现,审美意识的增加会相应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
2.3 专业设计与美学修养的结合
室内设计师需要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简单将设计技术化而忽略艺术素养的作用是片面的教育,完整的设计概念应涵盖艺术修养、审美意识、设计理念、文化底蕴以及活跃的想象能力,这样设计才能具有生命力。特别是现代设计概念中,抽象美和形式美更凸显其张力。
将设计技术与艺术修养进行完美结合具有一定难度,需要有较高的美术素养和审美意识,而在设计训练时,教师不能进行简单的设计,应该将审美理念贯穿于设计课程中,并在设计训练中进行审美方面的引导,这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同时,可以请美术老师参与设计方案的讨论或给出指导。当然,作为美术老师必须具有较高的设计能力,才能进行更好的方案指导,这是现代美术教学对美术教师的要求。
3 美学概念与实际空间的结合
设计意图是空间设计里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教授学生如何思考和了解学生思考方式的有效手段。在很多建筑类大学,对于设计意图展示的重视往往大于对设计成果的展示,是对培养学生合理利用空间和正确审美思维的重视。
目前的教学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美术教育课程与设计课程之间的有效过渡,虽然设计初步和三大构成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实质上并没有打通中间的连接,三大构成的抽象性往往成为转换设计思维的又一大阻力。构成课程虽然得到了相应的重视,但教学效果却不理想,往往是为了上课而上课,没有将审美规律合理现实化,学生学习了图案、色块搭配却不知如何运用,这是技能与实际脱节的表现。完善构成课程,加大研究力度,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美术教学和设计教学之间需要有具象的、充满艺术性的实践课程,如概念建筑的设计和模型制造。这种概念建筑的模型制造不同于依葫芦画瓢的简单模仿,也不同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表面营造,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倾注心力,运用各种材料打造概念空间,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运用所学的理论和规律,用木、砖、石块、金属、土、竹、织物、纸板等进行居住空间的制作。这种实践课程强调思维的灵活性和动手能力,更强调理性,美术老师更在乎感性和创造性,由美术老师指导这类实践课程将使艺术性在空间营造中突出展现出来,从而完成艺术教学与设计技术教学的过渡和结合。
构成走向设计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对学生美学素养的培养以及造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2]美学修养在审美实践和艺术设计中不仅体现在感受能力、想象能力上,更重要的是与各种技能、技巧的结合。这种训练注重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注重对不同组合形式的探索和创造。只有我们把审美教育当作一种社会实践,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才可能理解审美教育全面、自由的性质,[3]将设计理念和美学修养互相融合和促进,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由的创造中学习和提高。
4 美术相关的课程设置
基于此,美术课程的实施应该有数量保证,教学要循序渐进,保证系统化教学,使学生良好吸收知识,如果过于追求高速,那么老师将缺乏足够的时间做准备,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十几年以来的美术课程改革,以严重压缩美术基础课为代价,代之以电脑教学,事实证明,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相反,不能胜任设计工作的学生越来越多,这跟审美意识的缺乏有直接的关系。设计是综合艺术修养的展示,不是仅仅会用CAD、会电脑P图,再背点设计规范就可以搞定的。
经过对多个学院的美术教学状况的考察,发现各个学院都意识到削减美术课程的严重问题,纷纷进行课程调整。从目前各个院校对美术课程的重视度来看,近几年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美术课程的课时,美术理论也得到相应重视,除了对美术相关课程的重视和合理设置,还需要进一步改变教学思维。目前,设计班级招收的生源由艺术生变为理科生,对于美术教学来说难度更大了,培养学生审美理念的任务更为艰巨,需要加强美术课程教学的合理建设。
5 结语
设计艺术是一门技术与艺术密切结合的横向交叉性学科,需要综合多项能力。设计创新的“P键问题还在于人的审美素质不够,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够”。[4]审美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强调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才能真正地运用好美的规律,使之产生新的审美创造。教会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思维是设计类美术课程的重要责任。
参考文献:
[1] 李光.中国当代艺术审美意识思辨[J].艺术百家,2013(4):189.
[2] 马跃峰,张庆顺.构成辅助设计启蒙――重庆大学建筑学专业构成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建筑学报,2010(10):32.
篇8
一、体大虑周、园林美术设计教学内容系统全面
《园林美术》一书开宗明义,将园林美术定义为面向园林人才的“应用美术”,它的主要价值是应用美术原理、技法、审美等展现出园林之美,是园林专业人才具备的基础技能。全书包含三大模块、七小章节,基本涵盖了园林美术设计的全部知识点,且每个知识点讲解深入翔实,非常注重“园林学”与“美术学”的平衡性,可谓“体大而虑周”;整体教学内容组织也较为合理,按照先易后难、从浅到深、由平面到空间的逻辑铺陈,具体由“美术概述”“绘画基础”“素描”“色彩”“表现技法”“配置和造景”“美术字和图案”构成。首先,作者利用多种美术创作形式阐述了园林美术设计内涵,并以“绘画基础知识”展开本质探究。该部分内容集中于模块1“美术基础理论知识”部分,全书开篇,作者并未直接切入“园林”相关主题,而是通过雕塑、绘画、工艺美术等循循善诱,在潜移默化中分析了“美术之美”。例如在“绘画”部分,简介了中国传统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版画等之间的差异,强调每一种绘画艺术形式都有对应的文化渊源,由此形成的艺术联系也会直接、间接地影响到其他艺术领域——如中国传统画追求“虚实相生、师法自然”以及“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这种独特的美术理念映射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则以“天人合一、万物和谐”的意境为追求,而西方油画色彩丰富、立体感强,由此而形成的美术理念作用于园林载体之上,则反馈为“中规中矩、冷峻庄严”的质感——本书进一步利用绘画基础知识,强调在园林美术教学过程中应“透过现象看本质”,书中列举了“形体构造”“形体比例”“景观透视”“空间构图”“明暗变化”等知识点,并为读者配上丰富多样的图片,以增强直观性和说服力。其次,作者利用素描、色彩两种美术训练方式阐释了园林美术设计途径。该部分内容集中于模块2“美术基础实践技能”中,作者向读者传递了一个重要观念:尽管在新媒体时代表现手段不断增加,但手绘仍然是园林美术设计的主流手段。换言之,素描可视为“纯色手绘”,色彩可视为“多色手绘”,这两种美术训练方法对园林美术设计作用各有侧重。其中,素描训练侧重于明暗、形态,学生在掌握几何体素描、静物素描、风景素描等技能之后,能够提升对园林美术设计的布局掌控力,也可以作为积累素材的途径;而色彩侧重于远近、层次,基于色彩逼真生动的表现力,能够很好地还原园林空间的真实形态,增强园林美术设计作品的人文气息。再次,作者利用多种美术表现技法阐释园林美术设计效果图的实现机制。该部分内容集中于模块3“园林专业应用技能”中,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作者将一个完整的园林美术设计项目分割成三部分,分别为“表现技法”“构成要素”和“细节装饰”。其中,“表现技法”包括传统手绘和电脑绘图两种。手绘的优势在于自由度大,能够很好地将园林设计师的创意构思表达出来,且综合水彩、水分、钢笔、彩铅、马克笔等工具,可以提供多种设计风格,但缺陷是效率较低。以“水彩画”为例,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经历“轮廓勾线填大色块填小色块填装饰色细节处理”一系列过程,且无法很好地保障比例、明暗、层次等效果。电脑绘图是园林美术设计的重要发展趋势,书中为读者推荐了3Dmax、Photoshop、CAD、Painter等常用软件,利用电脑绘图可以便捷建模、场景渲染,最大程度上节约了设计成本,但不足之处是“艺术失真”,电脑绘图作品容易陷入“恐怖谷理论”陷阱,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官体验,且容易削弱园林美术设计的人文意境;本书对“构成要素”的分析相对简洁,指出中西方园林案例中主要构成要素为“植物+造景”,在实现机制上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细节装饰”以美术字、图案为例。
二、形式新颖、园林美术设计教学要素主次分明
为了突破“纯美术”教学内容桎梏,本书在园林美术设计教学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在每个章节中提供多个教学栏目,以此规避纯粹“美术学”和纯粹“园林学”的分割,构建“园林美术”这一独立学科体系。同时,每个章节中以“基础知识”部分为主,课堂训练、本章小结、拓展训练与考核目标4个栏目为辅,以此做到主次分明,帮助读者合理运用园林美术设计教学要素。通过详读不难发现,各个章节内的栏目之间也保持着高度相关性,非常契合高校教育模式特征,有利于保障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协同。例如,第一章“美术概述”中,作者在“基础知识”讲述之前,先把本章“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标注出来,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强调美术及“四大分类”的概念,在能力培养上注重中外美术史作品的鉴赏能力,相对应的,在“课堂训练”栏目中,要求学生根据作品图片来判断背景文化、美术种类,在“拓展训练”中要求写出艺术体验,这种“所学知识”与“所考内容”高度一致的组织方式,有利于学校教育环境下“教与学”的平衡。此外,“基础知识”作为本书各章节的主体部分,作者为细致全面地向读者传达,在内容设计上普遍采用“图文衔接”的方法。全书容纳了海量图片,几乎每一个概念、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训练环节都附上图片展示,如第一章中讲解“特种工艺美术”这一概念时,用“玉如意”“传统皮影”“布老虎”等作品说明,可以更好地对“特种”的内涵进行界定,它意味着“特种文化、特种地域、特种工艺”。
三、知行合一、园林美术设计理论实践密切关联
篇9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建筑市场的繁荣,市场上丰富多彩的建筑装饰设计材料加重了建筑能耗,要在不断的创新发展中寻求降低建筑成本和减少无故的能源浪费的方法,以低碳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建筑装饰设计的发展前景,具有重大的研宄意义。
2.室内仿生设计的生态美学理念
人与自然是不是永远处于对立的关系,两者是不是不可能统一协调,这是认识论的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在室内环境设计上也存着人与自然的审美的“共生共荣”的现象。生态美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认为人类在不断完善社会发展的同时,应该注意协调自身与自然协作关系。遵循生态美学的观点,室内环境设计的观念必须进行彻底更新。
传统的室内环境设计首先是以传统习俗为根据,按照功能进行室内环境布局,做到有轴线划分,主次明显;其次是整体色调要讲宄明暗结合,线条多趋方正,板面做刻花,外表硬朗,又不失柔美之感,饰品家具多以仿古木质为主,地面墙体以石材为主。为了满足室内环境的最优化需求,传统的建造方式和技术原则就材料应用而言,并不具备循环性。也就是说,在追求人工环境优越性的同时,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可以说是“掠夺”式的,这可以视为传统建造工艺的致命弊端,使得人类文明的发展站在了自然的对立面。
3.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常见误区分析
3.1存在较为严重的奢侈浪费现象
我国现今多数的建筑装饰设计都是以“高贵”、“华丽”等等为设计目标的,这就严重导致了许多装饰设计人员在进行其设计工作时盲目追求建筑外观的豪华,而没有结合建筑本身的风格。其主要原因是多数的设计人员没有认识到建筑装饰设计的本质,以及受外来观念的影响较大等等[3]。此外,部分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工作时只是盲目的效仿欧美风格或者是我国古代的风格,而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工作时,又由于自身的能力不够、对欧美建筑的风格或我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不够了解等原因,使得设计出的作品达不到该有的效果,严重造成了资金浪费,奢侈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
3.2没有实现个性化设计
我国现今多数的建筑装饰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工作时缺乏创新精神,没有意识到设计作品个性化的重要性,而只是模仿他人较为成功的案例,或者是在设计时将不同的装饰风格胡乱进行结合,严重导致其建筑装饰设计缺乏个性。虽然我国今年来建筑装饰行业发展较为迅速,但是,我国的装修却缺乏创新,特别是在装修风格的设计上,多数都有相似之处,缺乏特色。
3.3对装饰材料的选择不当
多数的建筑装饰设计人员在进行其具体的设计工作时,为了简单追求建筑物的美观,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只是考虑到了材料的美观性,而没有针对材料的实用、环保以及安全等方面的性能进行考虑。因为,多数的装饰材料本身对人体有很大的害处。
4.生态美学视觉下对室内装饰仿生设计的选择
4.1室内环境仿生设计对自然美的选择
居住环境的安全性是人类的共同需求,而置身于天然绿色的居室环境,则是人们对自然的共同向往。在生态美学的研宄视角里,人类的情感归属与其所处生存环境的依从关系,同样也是其研宄范畴内的“生态现象”。从依附于自然到逐渐掌控自然;从规避自然威胁到逐步剔除不适的自然因素;从茅草屋到高耸林立的大厦。直至今日,人类所掌握的科学技术足以让人们重返自然,得以享受健康安全的居住环境,这是人类对自然所呈现出的特有的情感内涵。为适应人们对生态环保居住环境的追求,现今室内环境往往在设计之初就强调自然色彩和天然材料的应用,并采用民间施工工艺与艺术风格,将工艺与材料切实的结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上设计师更加强调“自然化”的肌理效果,以仿生学为主要设计手段来使人们联想自然、感受自然。
4.2室内环境仿生设计对节能环保的选择在室内环境装饰中使用绿色装饰材料,其优点体现在:绿色建材能够明显降低对传统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可以使游离甲醛、苯、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释放量降到最低。绿色装饰材料正在逐渐实现清洁、低能耗的生产加工过程,重视产品的生态化,确保在其生产过程和使用年限中对使用者及周围的环境产生零危害。选择生态环保型装饰材料对于促进人体健康,最大限度地改善生活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室内空间墙面喷涂利用纳米光触媒技术生产的液体壁纸,这种液体壁纸在空气中受纳米粒子表面空穴(h+)作用被氧化成H0自由基活性物,能够强有力的夺取其他物质中的自由电子,进而发生强氧化反应,致使有机物(甲醛、苯)赖以生存的有机营养物、氮氧化合物、硫氧化物、硫化物等被其氧化成CO2、H2O和相应的酸,达到净化空气,持久保持空气清新的效果。
4.3注重建筑装饰设计与文化特色的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的精髓,我们在进行建筑装饰设计时也应该注意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各建筑装饰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装饰设计时应该将其专业知识与当地的文化特色相结合,在具体的设计中可以在空间、布局等的处理上充分体现我国的传统文化的思想,以此来实现装饰的和谐美,在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升我国的建筑装饰设计水准。
5.结论
篇10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美学艺术教育;室内设计
一、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方向大二时所开设的专业课程,课程的设立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室内设计中展示空间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着重分析展示空间中的元素,锻炼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具体形象塑造转换能力与图纸的平面设计能力,使学生独立设计出空间,并对空间的体量、材质比例和色彩有更直观的体会。这一课程在整个本科教学环节中处在一个较为特殊的阶段: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设计色彩、设计基础、设计素描等基础性课程;其后续课程为室内设计Ⅱ、室内陈设设计、室内建筑设计规范等专业课程。对比前后课程关系可知:该课程的先修课程偏向于设计基础,主要为绘画基础与构成要素教学,偏向于美学艺术类教育体系;后续课程则偏向于专业理论学习,特别体现在建筑设计规范、防火规范以及由室内设计Ⅱ开始的工装设计课程中。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认识,是值得我们探讨、研究的课题。
二、设计学科特质
讨论室内设计的学科特质,可以从学科的实际应用及运用前景方面切入。室内设计专业应用于室内空间的塑造而参与到人们的生活中,设计始终是围绕人这个中心讨论的,人则以一种动态的方式存在于三维空间中,所以设计师设计并通过施工完成的空间并非只是一种静态的、供观赏的或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而存在的作品,而是动态的、随着时间流动、能介入人们生活的存在。所以,设计与其他传统的美术形式如绘画、雕塑或工艺品有着显著的区别。空间的设计是需要介入人们生活的,因此,为了满足使用者的心理与生理的需求,空间的设计就不能只使用艺术的手段,也需要运用物质的技术手段,才可创造出功能合理且美观舒适的物质空间,使其成为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载体。室内设计是为满足社会需求而产生的学科门类,是多学科交叉综合应用而形成的学科,涉及的自然社科类学科包括物理基础、材料学、人机工学、建筑工程技术、心理学等。
三、美学艺术教育与设计教育的联系
在我国,大部分高校艺术设计院系的室内设计专业由室内装饰、工艺美术纳入现代艺术设计学科演化而成。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内的设计类教学体系主要包括绘画基础教学、图案以及工艺美术教学。随着现代设计教育概念的引入,由绘画基础加三大构成的新的教学体系,逐步发展成现在的设计教育体系。其中,绘画基础教学一直得以保留,说明了室内设计专业需要辩证地看待美学艺术教育,设计学科本身也有着开展美学艺术教学的必要性。1.美学艺术教育在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中的支撑体现。传统的美学艺术教育对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支撑主要体现在视觉表现层面。设计表达:绘画基础教育所带来的是学生对于空间造型审美与立面上二维平面形式的美感塑造能力的提升,并且使其在三维空间中能够熟练地把控整体的视觉表现效果。空间构成:运用美学艺术中的构成原理可以在空间内合理地分割块体,或在平面上对布局适当把控,塑造出具有和谐感的构成比例关系。色彩基础:运用美学艺术的色彩原理,结合心理学中的人对色彩的认知理论,能更好地创造出合适的空间。计算机设计表现:结合艺术表现形式与新技术的应用,使用计算机技术结合美术艺术教育,使学生掌握相应的计算机软件操作技巧,更准确地表达出室内设计中的形体,并结合建模软件及渲染插件,快速展示设计图的光影效果和渲染效果。2.从室内设计学科视角认识美学艺术教育。由于学科发展,不少高校的室内设计学科从美术学院中剥离而来,或由工艺美术类专业演化而来,因此,美学艺术与设计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过去一段时期,室内设计学科的定位较为模糊,部分教师容易在室内设计专业简单地使用美术教育的思维方式设计教学,进而导致了“美术教育为室内设计学科基础”的错误判断。这无疑弱化了室内设计学科的理性特质,容易导致教学内容的缺失。由从事室内设计工作的毕业生的反馈可以证实,过于偏向审美而忽视材料特性,力学结构的设计在实施过程中会因为工艺、技术等问题而无法完成,导致项目投标失败或最终完成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部分教师因美术专业出身而惯常使用美术教育思维进行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是不可取的,教师需要从室内设计学科的源头把控好美学艺术教育与技术教育的比例。
四、室内设计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