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视觉艺术范文
时间:2023-03-29 04:29: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视觉艺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培育具有时代精神、深入人心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如此,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腐败行为的土壤。道德重建需要中国传统文化,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社会关系的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之一。建立国际新秩序需要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具有5000多年非常灿烂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上至今没有割断过的古代文明。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具有非常独特的文化特征。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系之庞大,持续期之长,生命力之强,影响面之广,举世罕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淀形成的优秀道德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等诸方面的总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内容,是一种以维护祖国民族利益为标志的精神,是我们民族文明和觉悟的集中表现,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精神支柱。如古代的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的爱国主义美德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就产生了强大的、催人奋进的精神动力作用。
2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通过视觉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近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我们的传统文化倍受冷漠,社会人情冷淡,对于先前的优秀传统文化逐渐淡忘,所以,我们有必要唤醒年青一代人的思想意识,对于本民族的文化价值予以肯定。这样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在这样的大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在以科技为必要前提下,采取了运用专业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表现方式传播弘扬传统文化,即传统文化精髓在视觉艺术中的推广。首先,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将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渗入到当代视觉艺术中,为艺术的表现形式和理念注入新鲜的血液。我们通过对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道德缺失进行调查整理,通过自己的理解,搜集各方面的信息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电脑软件进行动画制作,结合现代的科技手段,融合传统的元素进行设计,根据现代社会的道德需求,弘扬道德精神,总结出个人美德,家庭美德,处事美德;个人美德体现在志向高远,诚实守信,刚正不阿,自强不息,重德贵义,律己修身;家庭体现在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处事美德体现在精忠报国,勤政爱民,秉公执法,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讲求公正,礼貌谦让,公平交易,尊师重教,勤劳敬业,救死扶伤等。这些优良的传统美德都是需要弘扬的,在当今社会有许多的人们忽视了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运用现代人们能接受的方式宣传和弘扬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所提倡的价值观的基础上做到找出榜样事例,予以弘扬,结合动画效果进行故事编排,再以感动中国的人物为主要宣传内容,做出大家都认可的道德模范形象,以动画短片的方式进行宣传。通过不同的视角去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全方位的感受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艺术相结合,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演绎,更是对现代艺术的全新展示。通过这种方式宣传统文化,是一种创新实践。在视觉创意表现,弘扬民族文化。
3中国传统元素在视觉艺术作品中建立本民族特色
要想创造出有本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元素有国际水准的视觉艺术设计作品,需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认真研究、挖掘、重新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结合现代思维方式,运用独到的审美观点和看法提升艺术设计品格,丰富现代视觉艺术设计的创作语言,创造出具有新文化形态的艺术语言表达方式。运用中国传统的元素与现代科技网络软件相结合,现在中国传统的元素,例如图案,色彩,书法等都在平面设计方面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并创造出一种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作品风格,在这种趋势下,民族文化精神也同样需要贯彻到当代视觉艺术中,以动态的方式呈现给人们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同时又让人们在精神道的方面得到熏陶和启发。通过这种符合于现代人们的观赏方式,因为当代的网络视频、城市大屏幕播放十分盛行,所以要采用这种视频动画制作的方法宣传和弘扬中国传统的文化精髓,使人们对于民族文化更加热爱,更加亲切。当今世界是一个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随之而来的是新文化、新思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冲击。传统文化显现出的独特魅力,正是现代视觉传达艺术所需要寻找的源头,不管外来的文化有多诱人,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能忘了我们本国的优良传统,这是民族的根,更是民族的魂。然而这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要通过视觉传达的方式传播给大众,这使我们更加认识到中国的现代视觉艺术应立足于本国传统,面对设计全球化的浪潮,每一位现代视觉设计师都应发挥自己的力量,使我国现代平面设计艺术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语言相结合,推动其走向国际化,是历史交给我们新一代设计师的伟大使命。
4运用视觉艺术传承民族文化的现实意义
篇2
关键词:传统装饰艺术;视觉传达设计;民族文化
装饰艺术源于生活,源于传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艺术形态。早期工艺美术作品中的图案就已经具备了强烈的装饰意味,随着人们精神需求和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传统装饰艺术更是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传统装饰艺术以其独特的视觉符号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重新引起了设计界的关注。特别是视觉传达设计,这门通过独特的视觉传播方式达到传达信息,与受众交流、沟通的目的地艺术学科,不仅要吸取和弘扬传统装饰艺术中的民族文化,更要挖掘传统装饰艺术中对现代设计有借鉴价值的东西。
追溯传统装饰艺术发展的渊源,它首先是人们为了生存,为了使用功能而进行的造物的主观创造性活动,到后来为了审美需求而进行装饰创作,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各个时期,传统装饰艺术作品往往成为见证该时期文化、工艺和艺术水平的代表。并且,传统装饰艺术作品不论其形式如何,都融入了原始先民为生存而激发的全部感情,都体现出了生命的本能、生活的理想和原始文化的底蕴。它虽不是纯艺术现象,但经过几千年的积淀与传承,传统装饰艺术在意识形态的转变和新技术浪潮的冲击下不断更新拓展,具有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征,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精髓。
在设计语言日趋国际化的今天,视觉传达设计由于本身所具有的对图形、文字等元素的高度概括和简约化特征而面临着设计风格一体化的尴尬趋势,这就对现代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传统,其人文风俗和文化底蕴也大不相同,所以,设计家们惊讶地发现,民族的东西是一种很好地区别于其它地域作品的设计语言。于是,一股回归传统,弘扬民族文化的设计思想席卷了整个设计界。不同国度和区域的设计家都在寻找最能反映其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的设计符号。作为有文化积淀和传承并反映民族文化精髓的传统装饰艺术,重新引起了设计界的关注,并成为设计家们创作灵感的来源,也就不足为奇了。
传统装饰艺术在对形的处理上遵循“删繁就简”“以简代繁”的原则,也就是用简洁的线条和规整的外形来表现各种自然形象。如兴起于我国民间的皮影戏和剪纸,其造型多采用简洁单纯的线面,着重表现自然物象的基本特征,它把一些立体的东西作概括化和平面化处理,具有视觉传达设计的意味。出土于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时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就采用了几何图形的构成手法,将人面概括成圆形,头上的发髻和人面两侧耳部的小鱼都用三角形表示,眼睛眯成一条线,这种抽象化和几何化就是“删繁就简”的具体体现。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提倡用最简洁的图形语言传达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实也就是强调对图形的高度概括、提炼和简化,而西方更是注重几何和抽象的图形表达。这些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装饰艺术中对形的处理观念是基本一致的,并且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开始运用了。所以,传统装饰艺术中对“形”的处理手法,很多都是值得我们视觉传达设计学习和借鉴的。
传统装饰艺术很注重形式美感,这种形式美感包括造型的独特性、排列的秩序感,画面空间的设计感和点、线、面等形式要素的组合关系。传统装饰艺术中,很多造型艺术本身具有很强的形式美,已经很讲究对称、均衡、比例、线条、色彩等带给人的审美情感。如陶器的造型就很讲究对称和均衡,上面的装饰纹样不仅很注重线条和块面的对比,色彩的搭配也很和谐。并且,还有很多由于机械有节奏的运动和通过重复的构成手法而创造的图案,具有强烈的秩序美。在敦煌壁画中,随处可见用于装饰的各种卷草纹样和适合图案,尤其是藻井的装饰,纹样之丰富,装饰之繁琐可谓叹为观止,然而经过艺术家的合理安排,整个画面显得井井有条。二方连续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呈现出强烈的节奏感和秩序感,适合纹样处处彰显艺术家对画面空间的把控,各种视觉元素遥相呼应,虚实相生,并且画面中点、线、面关系处理到位,整体视觉效果统一。可见,传统装饰艺术中对形式美感的追求,就如同我们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时所考虑的画面构图和版式编排,目的都是为了形成强烈的视觉美感,从而唤起人们审美心理的愉悦。所以,传统装饰艺术中对形式美感的追求为我们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版式编排提供了参考的样本,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传统装饰艺术由于有漆画、陶瓷、蜡染、刺绣、剪纸等多种艺术形式,其内容比较丰富,不但处理“形”的手法各具特色,而且其中的纹样往往具有较强的象征性意义。如盘子上的暗八仙,象征延年益寿;瓷器上的莲花寓意高洁;民间工艺美术里的葡萄、石榴以及百子图等象征家族繁荣,子孙众多;还有用龙凤表示吉祥如意,用蝙蝠直接表现“遍地是福”等等。传统装饰艺术中的这种象征性与现代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处,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标识设计也常常采用象征图形来传达企业文化、发展方向或者管理理念等,海报设计中也常用具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图形传达深刻的思想主题和文化内涵。传统装饰艺术所具有的博大精深的寓意性,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来讲,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它为我们的设计提供了众多素材,丰富了我们的设计语言;另一方面,它为我们的设计提供了很多思考的切入点,对设计创意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同时,它使我们在面对不同文化背景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时,能准确找到传达设计意图的最佳图形符号。所以,传统装饰艺术中的象征性是很值得我们关注的。
传统装饰艺术在造型上采用的夸张和变形,在构图上采用的重复、发射、渐变以及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等处理手法,与今天现代设计中的图形语言和形式美的法则以及构成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见,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中的视觉传达设计对现代装饰艺术设计来讲,意义十分重大,有明显的传承性。
正是因为传统装饰艺术有如此多的地方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保持一致性,才在现代社会显示出了其特有的生命力。所以我们在设计中运用传统装饰艺术宣扬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更要不断挖掘传统装饰艺术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有借鉴价值的东西。在设计中追求东西方文化的统一,追求传统与现代的统一,才能够在设计中既表现出民族的传统精粹,又使自己的作品更具说服力。
参考文献:
[1]伍毅志.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价值[OL].中国装饰
艺术网.
[2]E.H.贡布里希.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M].湖南
:湖南科学 技术出版社,2003.1.
[3]倪建林.装饰之源――原始装饰艺术研究[M].重庆:重庆
大学出版社,2007.6.
篇3
关键词:视觉文化;传统艺术;美学;设计;日常生活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6-0043-01
一、视觉文化环境下传统美学对现代设计及日常生活的影响
(一)传统艺术美学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传统艺术美学与现代设计有着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传统美学所推崇的审美观会在人们无意识中影响现代设计美学,与此同时,传统美学所具有的民族审美观也会受到现代设计美学的影响。比方说,当前广告的目的即:一目了然及简单明确,让人在短时间内明白广告所想宣传的事物。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广告设计者通常会选择突出重点,省去次要环节,将不同的时间及空间内发生的事情组合在一起进行广告的创造。借助构图总结、恰当夸张及鲜艳色彩等方式,以收获最佳的宣传效果。在当今视觉文化环境下,现代设计所使用的此类手法与传统艺术美学所推崇的“以少用多”的精简等审美观是殊途同归的。
(二)传统艺术美学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在后现代景观中,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线被消除了。艺术不仅仅是高端社会人士才能“把玩之物”,它已然成为了大众化及民主化的存在。在现实生活中,布尔迪厄所研究的审美趣味里的反思趣味必须给感官趣味让步。传统艺术美学于此种大众化及民主化的方式里也得到了彰显及强调,甚至变成了现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总而言之,不管是安静地品味生活,抑或是动态的人际交往,传统艺术所具有的典雅古朴及韵味留香均时刻充斥于当今的视觉环境下。与此同时,传统艺术美学于此种环境下也彰显着无比强大的生命力与及艺术感染力。
二、促进传统艺术美学在视觉环境中应用的措施
(一)树立人文生态的思想
人文生态理想必须创建于生命本身的前提之下。存在即生命的意义,生命则属于意义的集合体,而此种意义即人的生命于其生存环境下的整合存在,属于一种自然的、与身俱来的归属及拥有。然而事实上,此种意义的整合却被各种生存环境给隔开了,被各类观念掩盖了,被各类束缚抹杀了。
如果从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关系来说,传统艺术的精神内涵和当代科技的实际功能原本都应该是人类生存的自然拥有,事实上,二者的疏离及割裂并非其原本的形态,而是社会进程中的偏失导致的,属于生命异化形态的表现。所以,人文生态思想所倡导的正是应从本质上改变此种现实的偏失。白南准先生如是说:科学技术议题并非创作另一个科学玩具,而是怎样让高速发展的科技及电子媒介人性化。迈克尔・海姆也表示:就实质上来说,VR的本质并非存在于技术里,而是存在于顶级的艺术里。VR所承诺的并非搜寻更好的真空吸尘器,抑或更让人喜爱的通讯工具,而是从本质上搜寻改变及拯救人类研究的某类实际意识。在人文生态思想的创建中,传统艺术美学便是永远可以流出活水的源头,它能够帮助视觉文化摆脱现有困境,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
(二)引入艺术批评精神
批评精神系艺术的根本特征,是它成就了艺术,艺术的创新及发展都必须依靠此种批评的物质。然而,鉴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艺术设计对技术的过分依赖,尤其是在数字世界里,艺术所具有的批评精神正慢慢减弱,某些艺术甚至公然表现出了媚俗的特性。在媚俗被看成时尚,被视为艺术生产及传播信条的环境下,为了更好地确保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理应将艺术的批评精神恰当地引入视觉生存当中。时刻保持对视觉文化环境下传统艺术美学存在现状的思想警醒系将批评精神引入艺术的根本目的。此外,人们还必须用艺术的批评精神看待从不可见转变成可见的视觉构架及看和被看的结构形成过程。
(三)培养视觉素养
“视觉素养”一词最早是由戴伯斯在1969年提出的。对于视觉素养的含义,戴伯斯如是说:视觉素养即人借助观看并同时使用及概括其它感知经验而获得的视觉能力。事实上,视觉素养不但属于一种能力,同时还与视觉生存的意义及精神价值有着莫大的联系,甚至还牵涉到了视觉性的内置及视觉素养的归途等。
当人们在进行视觉素养的创建时,我们必须明白这样一个问题:不管是视觉文化,还是后现代文化,它们均牵涉到了一个本土的文化语境及文化生存环境的问题。换句话说即:当我们对当前的文化生存展开解说及探索之前,我们必须明白自己所处的文化根脉,明确自己所处的文化土壤与文化环境,随后再进行视觉文化的探究。惟有如此,我们的探索才具有生命的根基及支持。也只有在此种情况下,传统艺术所推崇的精神才能得到较好地运用,传统艺术的土壤才能始终肥沃。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是一种影响力特别大、影响范围非常广的文化,它对现代设计及人类的日常生活都有着异常深远的影响。其所推崇的精神则属于一种生命的根植,属于一种生存的样态,更是一种对视觉文化环境影响至深的意识形态。因此当我们在进行视觉文化环境研究时,我们必须给予传统艺术美学应有的重视,这样我们的研究才能更具实用性,创新性。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视觉艺术 单一思维 系统化 创新性
早在史前时代,人类就用图像模拟和创造自然世界,今天视觉艺术已经成为人们传达文化信息的重要系统,是人文科学的新领域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当代文化理论更称之为“图像的转换”。忽略了视觉艺术发展的有机整体必然造成文化的断层。到目前为止,对视觉艺术并没有一个完全合理的概念解释,一般是指人们将眼睛所看到的自然形象,进行有意识的描绘,完成某种功用,赋予艺术作品一种文化内涵,并通过不同的载体传播与交流思想。视觉艺术的形式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大类:绘画、影视、雕塑、服装、广告、摄影、动漫、建筑、多媒体艺术等。视觉艺术教育已经成为重要的专业教育组成部分。视觉艺术研究方法直接决定着其教育的科学性。本文将分析我国视觉艺术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我国视觉艺术教育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视觉艺术教育研究存在单一思维模式
我国早期的视觉艺术是在一个与外界相对隔离的半封闭环境中形成的,带有农耕经济特征和血缘宗法制度,是儒、释、道等不同文化形态相互融合的自发性独立文化体系。今天我国的视觉艺术产品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异常繁荣,视觉艺术研究却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其中还包括基础文化艺术设施的建设,如艺术博物馆、大学视觉艺术的学科建设),这既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也难以推动文化艺术的整体健康发展。
例如,目前我国的绘画艺术研究就是一种典型的单一思维。由于我国的绘画艺术拥有传承数千载的历史背景并有人数众多的从业者,这造就了许多单一范围内(中国)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违背了艺术的多样发展规律。学校的绘画教育甚至还停留在简单的基础训练和理论研究中,特别是我国油画的百年发展史,在缺乏对“真实”的学习和“文化断层”双重因素影响下,其功能性正逐渐丧失。
2.我国视觉艺术教育研究缺乏系统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视觉艺术研究亟待与世界接轨。尽管有更多机会学习西方视觉艺术的先进经验,但目前有些人研究方法简单,不是拿来直接抄袭就是东拼西凑。主要原因是研究者在对视觉艺术学科间的比较研究中缺乏应有的联系,没有融会贯通,没有系统了解中西方视觉艺术及各种流派的变化,忽视系统的美学知识理论指导,而进行盲目的实践。长此以往,研究逐渐就会陷入尴尬的境地,没有自己的创新性和民族特点。
通过对我们本民族的视觉艺术与国外视觉艺术的研究可以发现,由于地域、民俗和的差别,在传统视觉艺术上存在明显的不同之处。缺乏系统化也表现在我国视觉艺术研究专著贫乏,难以在教育研究中起到指导借鉴作用。系统化研究就需要理顺视觉艺术发展的脉络,细致入微地从视觉艺术的绘画、图案、包装、招贴等方面比较研究中外在传统视觉艺术方面的不同之处,提高研究者的创作能力。
3.我国视觉艺术教育研究需要创新性的思维方法
视觉艺术的发展源自于人类无限的创造活力。长期的单一思维和缺乏系统化的研究方法从根本上阻碍了创造力的发挥,束缚了想象力的培养,其中包括创新性的思辩能力。因为创新性的观点来源于最少程度的思想限制和对课题的系统把握,有了丰富知识的指引,才能创新样式,保持视觉艺术发展的活力,并能指引健康的文化艺术发展方向。比如基础教育中强化构成艺术中的形式语言,而形式语言的图像符号就需要学生作为创新点展开无限想象的空间。视觉艺术的创新性思维方式的培养应当成为今后的首要教学目的。
二、我国视觉艺术研究误区及解决策略
视觉艺术的繁荣程度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而研究方法的科学程度从根本上又决定了视觉艺术的发展方向。我国薄弱的艺术教育力量和视觉艺术的历史经验无法适应视觉艺术研究发展的需求,一些行政干预也违背了市场规律。要解决思维单一化,前提是加强视觉艺术的基础教育,重视视觉艺术发展的文化地位,特别要排除行政思维等非专业性干预。
我国在视觉艺术研究中从根本上缺少跨学科、系统化的研究方向。目前在我国绘画艺术加速弥补文化断层的基础上,设计似乎也开始逐渐建立自身完整的研究体系,这主要得益于国际商业交流的频繁,促进了跨学科、系统化的进程。但视觉艺术设计较绘画似乎更加忽视自身艺术史的研究,对国外艺术史也存在断章取义,这必将使我国的视觉设计发展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比如研究传统图案在包装上的应用,思维不能仅限于传统图案,若将当代文化内涵和中外传统图案设计元素联系起来,发现共同点,去掉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因素,效果会更好。不同设计能够体现不同国度的风俗变化,扩展品牌的国际声誉,视觉设计更能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系统化提示我们在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功能性、装饰性,还可以从其他不同艺术形式中寻找装饰语言。要很好地运用形式美的要素,把不同的表现形式运用在同一平面上,使之协调整合成为一个完善的创意。因为形式要素中点、线、面的运用一定是相通的。当然,由于时代的不同,艺术风格也要相应变化,要考虑地域、风俗习惯、民族性、等各种条件,并且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宗教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使之融会贯通,更加系统化,成为雅俗共赏的设计样式。这样才能设计出有创新性、国际性的大品牌产品,为产品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创新性依赖于完善的创作思路,而提升创新性的关键在于解放思想、深入探索,挖掘创作者的潜力。这也迫使我们的视觉艺术教育研究进入这一良性循环轨道。
结语
本文主要是探究我国当下视觉艺术教育研究的一般思维方法误区,从视觉艺术的图案、包装等应用方面及绘画艺术实例,比较分析我国在视觉艺术研究方面的不足,从中找到今后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研究时避免单一化,追求多元化、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将知识整合,汲取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创造出更接近自然、更人性化的视觉艺术作品;学习国外的视觉艺术创新性方法,在借鉴之后提倡更富新意的创作。因此,研究者要能跨学科,互相取长补短、融会贯通,推动我国视觉艺术走积极健康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2]伯尼斯・马丁.当代社会与文化艺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篇5
关键词数字媒体;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
随着科技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媒体行业得到了更大的进步空间,就在取得了巨大进步的同时,也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对于数字媒体所提出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如果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媒体行业就必须要顺应时代变化而不断的朝向网络化、信息化、交互化以及虚拟化的方向所发展。基于此,针对数字媒体语境下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创新之路着手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数字媒体语境下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相关概念
1.1数字媒体语境
简单一些解释,数字媒体所指的即为通过二进制的方式所进行记录、处理、传播以及获取过程的一种信息载体,数字媒体的表现形式包括视频、声音、图片以及文字等。数字媒体语境是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于一体的,本身具有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信息多元化等特点。数字时代中,在数字媒体的影响之下,媒体的传播形式更加丰富、传播内容更加完善,受众群体更加广泛。除此之外,正是因为数字媒体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了我国信息服务水平、信息研究能力以及科技创新能力的整体提高。如今,数字媒体已经充分得到了国家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具体化的发展方案。
1.2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
全民艺术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视觉艺术的发展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也在无形当中拉近了媒介与艺术之间的距离。媒介的真正价值即为将新媒体中的艺术理念提取出来,并将其应用到能够促进新媒体稳定发展的艺术实践当中。在数字媒体语境中,视觉艺术所指的就是将设计师的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结合到一起,在两者相互碰撞的情况下形成崭新的艺术表现。更加直白一些解释,视觉艺术在数字媒体语境下的发展方式出现了悄然的改变,设计人员能够根据自身的想法与设计需求来对作品进行数字化创造,从而产生更加符合时代特点的艺术作品。而交互虚拟视觉艺术则是在数字媒体语境中所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传播媒介,受众可以在此平台中了解到自己所关注的艺术作品信息,并完成相应的互动与交流活动。
2数字媒体语境下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特点
2.1交互性
交互性特点具体表现为如下的三个方面:第一,虚拟空间。虚拟空间可以通过计算机设备的输入功能、输出功能以及使用用户来完成交流互动;第二,现实空间。利用传感设备与激发设备所共同构成计算机系统,而后再针对人体的空间位置、触感、声音等信息进行检测;第三,信息传播与信息扩散。在互联网环境中,计算机与其他移动设备通过信息发送与信息接收功能来实现信息传播。事实上,在数字媒体语境中,信息的传播与扩散效率变得更加高效,不仅达到了丰富信息含量的目的,而且还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创造出了良好的空间体验。
2.2现实虚拟
现实虚拟所指的即为通过计算机设备来对现实环境进行模拟,从而构建出一个具有触觉、视觉、听觉感受的三维立体空间,体验者在现实虚拟环境中会有同真实世界无异的感受。现实虚拟事实上就是对真实世界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它同真实世界之间处于相互平衡的状态,并且也存在着相互交叉的重叠部分。现实虚拟的最大优势即为可以充分满足用户的感官体验需求与参与需求。
3数字媒体语境下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创新策略
3.1进一步加强对视觉艺术观念的创新
在数字媒体语境中,首先需要完成的一项任务即为对视觉艺术观念的创新,在未来的发展历程中,虚拟媒体与现实媒体的相互结合成为了主流的艺术表现形式,尤其是在科学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同时,大众对于视觉艺术的需求标准也会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会不甘于只从视觉上来欣赏屏幕上的奇观,而是想要亲身融入到奇观之中。基于此,视觉艺术创新的第一步即为观念上的创新,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来让用户的体验感上升到新的层次之中。以游戏为例,由于受到了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很多人的认识中都对游戏存在着一定的误解,认为游戏不应该被划分到视觉艺术的领域中,而通过对传统艺术观念的创新引导,大众将在交互式虚拟视觉游戏中获得更多的体验,从而在此过程中推动视觉艺术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3.2进一步加强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融合
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衍生出了多种形式的新兴媒体,诸如3D电影、智能人工设备以及移动网络等。这些新媒体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的进入到大众的视野当中,从时空层面上扩大了媒体传播的覆盖范围。然而,在大力发展新兴媒体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够忽视对传统媒体的创新工作,只有将新旧媒体的发展模式合二为一,才能够更好的迎合大众的真实需求,从而在充分发挥出视觉艺术价值的基础之上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让数字媒体的结构表现的更加多元化。3D电影事实上就是新旧媒体相互融合的最好代表,这种电影表现形式不仅可以有效促进视觉艺术的快速创新,而且还能够实现视觉艺术的稳定发展。此外,新媒体的加入可以为传统媒体指出正确的发展方向,而传统媒体的进步则能够为新媒体提供十分宝贵的参考经验。基于此,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要严格按照多元化的路线而不断前行,只有迎合时代变化将传统媒体与数字媒体有机的结合到一起,才能够在创新视觉艺术的同时保留经典艺术,从而为大众带来更加优质的视听享受。
3.3将高科技作为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创新载体
自从视觉艺术正式诞生以来,它所经历的发展历程是比较坎坷的。在不同时期的背景下,视觉艺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带来了不同的影响,不仅让人们的精神需求得到了满足,而且还为人们的工作与学习创造了诸多的便利。尤其是处于数字媒体语境下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它对人们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更加的巨大,例如互联网行业、电影行业、游戏行业以及电视行业等均成为了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传播载体,让用户在欣赏精美画面的同时,真实的触摸到设计师所要表达的艺术创新。高科技的应用为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它能够同时代一起进步与发展,从而为大众创造出更多震撼人心的艺术盛宴。
3.4积极促进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多维创新
在数字媒体语境中,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创新工作主要针对的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大众的视觉艺术需求,设计师一方面要对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与整体风格进行创新,另一方面还要对艺术语言的核心内涵与艺术手段进行创新。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设计师的思维方式就是创新灵感的最大来源,设计师必须要根据大众需求的整体变化方向来不断地调整自身的创新模式,才能够让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朝向多维创新的角度所发展。除此之外,设计师还要将高科技与人脑巧妙的结合到一起,以此来保证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智能化与人性化,分别从艺术风格、艺术语言、艺术形式等多个角度入手,让社会大众可以充分享受到由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所带来的创新体验。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笔者对数字媒体语境中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创新形式所展开的研究,我们可以充分了解到视觉艺术与高科技技术手段之间的密切联系。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的视觉艺术产业势必会遇到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如果想要在行业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大胆的创新并应用先进技术,牢牢把握住数字媒体语境中的诸多优势,从而让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更好的为大众服务。
参考文献
[1]谢晓彤.城市数字媒体语境下如何看待视觉艺术的创新[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11):123-124.
[2]高楠.数字媒体语境下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创新[J].设计,2016(5):136-137.
[3]季小艺.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研究[J].艺术科技,2015(3):189.
篇6
P键词:数字媒体技术;视觉艺术;影响
一、数字媒体技术中视觉艺术的发展背景
数字媒体技术的优化升级具有时代意义,视觉艺术和科学技术也是相伴而生的共生体,视觉艺术能放映出对于社会状态和思考和看法,而科学技术的力量就是改变世界,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提源源动力,两者从理性层面和感性层面对其进行分析。借助数字媒体技术能触发艺术表现形式的升级。将数字媒体技术和视觉艺术融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了空间以及实践维度的升级,将视觉艺术的控制结构进行转变,展现出无限可能,并且将二维转化为多维,也实现了静态到动态的过渡。正是基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进步,当代视觉艺术结构和应用领域之间形成了更加有效的管理体系,无论是从观念还是从情感,都实现了整体艺术模型情感表达方式的优化。新技术对于视觉艺术项目产生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信息管理程度和信息升级路径。
另外,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视觉艺术的升级,也将其普遍认同的价值形式进行了深度处理,确保管理维度和管控结构之间的有序开展,在模糊了媒介界限的基础上,能有效对技术结构和员工能用模型进行综合管理和合理化应用。目前,多数学者很难为数字媒体技术机制中的艺术视觉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思想理念和工作状态等参数也并不容易判断,这也是艺术家视觉艺术工作重心和精力的多元化配置。
二、数字媒体技术中视觉艺术的简化和趋同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是对传统视觉艺术的颠覆和挑战,也是为视觉艺术家提供多元化发展平台的管理模型,是从根本上为虚拟图像的产生和应用提供有价值的路径和分析机制。数字媒体技术下图形处理方面较为便捷,能在建立相应处理措施和图像分析方法建立过程中,形成了新型的艺术处理形式。
在传统的设计结构总,图像和数字媒体技术之间的管理问题能形成一种较为特殊化的环境,除了硬件和软件,能形成更加有效的特殊化环境,确保整体精神层面的感受能借助视觉管理模型有效的展示出来。在数字媒体技术逐渐发展的进程中,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实现了全面化升级,借助用户界面和图形处理机制,就能对相关文字进行排录,从而形成具有实际价值的视觉模型,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增加了艺术构象和创意环节实效性,也能有效减少修改时间,在节省人力物力的基础上,也有计划的提升了整体视觉艺术的创新性价值,确保整体管理维度和管控机制的融合性发展。
在数字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进程中,能有效实现视觉处理效果的简化,并且实现创作机制的便捷化发展,无论是人性化还是自由化,都能展现不同的管理维度和管控要求,确保整体视觉处理效果更加贴合实际需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数字媒体技术提供便利化硬件设备和软件设施的同时,也导致其使用的艺术创作工具大同小异,同质化的视觉特效等问题,也就逐级突显出来,会导致视觉疲劳和惰性,甚至会形成视觉定势,这就需要相关设计人员在此基础上,升级思维水平和思维能力的优化。
三、数字媒体技术对视觉艺术的影响
(一)数字媒体技术和视觉艺术形成融合体
现代艺术表现形式已经不完全拘泥于传统的纸质模型和管理结构,更加注重听觉文化以及视觉文化的建立和推广,正是基于此,在实际研究机制建立过程中,要将数字媒体技术和视觉艺术表现形式进行有效融合,从而提升整体视听感受,确保管理效果和视觉艺术模型的有序性。借助数字媒体技术和视觉艺术的优化,能在建立互融共生的基础上,保证元素之间的复合性以及多元化,确保艺术发展结构和应用管理模型的有效优化,积极践行更加完整的处理机制,确保管理维度和管控措施的有效性升级。另外,正是基于科技的创新和发展,在数字媒体视觉艺术创造的过程中,能有序升级艺术创造效果,真正实现了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升级和优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数字媒体技术模型的升级,也就导致视觉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创作对象、方法以及创作理念等都实现了有效转变,相较于传统视觉艺术模型,整体效果和艺术表现形式更加的多元化。由于创作手段和创作概念的优化,静态视觉艺术以及逐渐转变为动态视觉艺术,形成更加多元化艺术模型,数字媒体技术结构和视觉艺术模型也实现了根本性转变,真正跳脱出传统的静态模型,建立更加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与此同时,在数字媒体技术背景下的视觉艺术模型,也形成了更多的特殊化符号,“力量感”“科技感”“时尚感”等,利用静态装饰元素建立更加系统化的动态化视觉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价值,不仅仅符合大众的审美标准,也能进一步贴合大众的个性化要求。正是基于视觉效果的不确定性和未知性,才能形成更加具有动态化感受的艺术模型。
(二)数字媒体技术实现了视觉艺术的升级
在数字化媒体技术视觉艺术融合在一起的过程中,要将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有效的统筹,从而建构更加完整的媒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知识经济体系中,眼球经济成为了新兴热门的话题,人们在阅读疲劳的同时,更加倾向于通过图像明确相关内容,正是基于此,图像大量堆积,以一种新形势向人们展示不同的信息组成架构。正是基于此,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能建构切实有效的管理层级,确保管控维度和管理结构的最优化,受众在选择内容方面也会选择更加直观其简洁的信息和视觉数据。
数字媒体技术为视觉艺术的大众化提供了必要途径,将两者融合能完整的展现出任何文化景观和图景,确保不同尽管要求和视体验都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和升级。与此同时,数字媒体技术也为人们提供了多元化视觉消费模式,确保多样化生活结构,在广泛参与和多种选择机制建立的同时,对于相关层次和数据视觉形象的分析也更加有效。由于视觉影像在增多,就会导致视觉疲劳问题,只有保证更多的视觉补偿和审美形成有效调控模型,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视觉效果的完整度。
(三)数字媒体技术实现了视觉艺术的探索性转变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数字媒体项目具有先天性的强烈优势,不仅具有变革价值,也具有一定的简化作用。数字媒体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非常关键性的作用,由于其自身具有较大的进化性和变革性,能在实际应用中将设计师的想法转化为社会性的视觉性产品,也能直接提升经济效益,并且保证数字视觉资源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和传递,真正为视觉作品的管理提供必要的支撑。在设计模型中,运用纯艺术和实用艺术进行有效融合,形成探索性的转变,从而获得有效的经济收益,在实现数字视觉管理的基础上,能有效对数字资源等进行深度分析。
目前,人们更加热衷于设计作品独特性以及个性化,因此,要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升级整体设计效果的实际价值,并且形成更加具有创新性以及视觉的作品模型,真正践行视觉试验以及探索,建构完整的视觉演示模型。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能对空间以及生活环境进行演示和转变。正是基于求新求变的数字媒体技术,才能创设符合大众审美的视觉艺术模型,从而顺应大众的需求。在提升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教化作用,数字艺术在实际管理和运行过程中,主要是从视觉形式以及视觉美感的追求,形成更加完整的艺术因素,能在提升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保证数字艺术模型和应用价值的最优化,切实维护数字艺术的美感。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数字媒体技术背景下,要想实现视觉艺术的升级和优化,就要积极落实平面化转立体化的运行模型,确保静态化转化为动态化、单一化转化为复合化,从而建构更加符合大众审美品位的设计理念和应用框架,从而一定程度上实现数字媒体视觉艺术的优化。因此,要深层研究艺术的相关问题,在应用多元化技术的同时,设计更加具有时代意义的视觉艺术作品。
篇7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而稳健的增长,文化消费增长迅速,中国文化热方兴未艾,中国视觉艺术市场进入繁荣期,世界日益关注中国视觉艺术,尤其是中国当代艺术,中国艺术品市场逐渐与世界艺术品市场融为一体,中国艺术市场的潜力巨大等,这些发展机遇使视觉艺术“走出去”已经不能局限于暂时性的交流和展览而需要在海外建立跨国视觉艺术机构实现长期落地经营。此外,中国建立跨国视觉艺术机构还具有以下迫切的必要性:其一,建立跨国视觉艺术机构进行中国文化艺术输出不是以参与者的身份“走出去”更是以投资者的身份“走出去”,通过建立与海外出版商、艺术家、画廊的经营者和供货商的沟通渠道抓住营销制高点,摆脱国外文化艺术机构的盘剥和误导,把握世界艺术品展示与消费的主流人群和高端平台,还可把中国艺术贸易的营销阵地前移,针对目标市场进行调研和艺术品推广,可以实现中国视觉艺术更有效的营销和传播;其二,中国建立跨国艺术机构可以学习西方艺术机构先进经营理念,提升中国艺术创作水平和艺术机构发展水平,更好地创作适合海外市场的艺术品,进入主流艺术市场,加强中国艺术机构的竞争优势,发挥艺术对未来文化格局引领的强大作用;其三,可以应对全球化文化趋同危机和中国文化认同危机,与外国文化企业同台竞技,在竞争中得到锻炼和提升,摆脱西方艺术话语权的垄断控制,赢得建立自己的艺术标准和对外交流和贸易的主动权,最终赢得中国文化艺术的话语权和文化艺术品的定价权;其四,可以直接在海外收购中国优秀艺术品。当前,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高涨,海外回流艺术品受到市场追捧。北京保利拍卖公司执行董事赵旭曾经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2011年春季的拍品有70%以上平均是来自海外,在书画方面是80%以上拍品来自海外”。近年来,中国的重要拍卖行都会在全世界大范围的寻找和征集海外回流艺术品,这也使中国建立跨国艺术机构直接收藏中国流失在海外的艺术品变得更加必要和迫切;其五,将来可以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艺术中心之一,以艺术为突破口增强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尽管中国视觉艺术机构发展的历史很短,整体实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视觉艺术差距明显,建立跨国视觉艺术机构的基础不强,而且建立跨国艺术机构面临资金、管理、营销等重重困难。但现实的困难并不能成为我们止步不前的借口。虽然目前困难很大,可等到我们自认为羽翼丰满可以与外国艺术机构同台竞争了,建立的门槛和成本也大大增加了,使我们离目标更遥不可及。中国在全球化中处于上升期,中国视觉艺术也受到世界关注,这是建立民营跨国艺术机构的历史机遇,我们应该珍惜和把握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
民营企业主体策略——突出民营机构在文化“走出去”的主体地位
提出将民营艺术机构作为跨国经营的主体符合我国文化体制改革重视社会力量对文化产业投资的文化政策,也适应了世界各国民营机构对外文化输出中的主体地位的基本形势。长期以来,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基本国情,我们一直把国有文化机构作为对外文化交流与贸易的主体,而西方国家视觉艺术“走出去”的主体和行业翘楚一般是私营企业,比如世界著名跨国经营的艺术机构古根海姆美术馆、高古轩画廊、萨奇画廊、苏富比拍卖行和佳士得拍卖行、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等。中国国有机构所主导的文化对外交流与贸易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说规模相对较小,盈利空间小,文化艺术输出的影响力不足,相对西方强势跨国艺术机构,中国视觉艺术输出明显处于劣势。这严重制约了中国视觉艺术“走出去”的传播力和有效性。
中国民营文化艺术机构和国有文化艺术机构在资金扶持、项目审批、政府采购、表彰奖励等方面的地位事实上一直不平等,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民营文化艺术机构发展和加强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政策,为中国民营艺术机构跨国经营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而且中国民营经济充满活力,民营文化企业正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生力军,民营文化企业跨国经营的步伐加快,民营艺术机构具有市场竞争的自身优势,这些为中国民营艺术机构跨国经营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加之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政府主导的文化艺术输出遭遇的意识形态抵制不断加大,输出的政治风险加剧。相比国有艺术机构,民营艺术机构更能适应全球化背景下民间资本和民间力量主导的对外输出的新形势,更有利于实现中国艺术跨文化传播的有效性。
中国需要转变思路,积极鼓励建立民营跨国视觉艺术机构,进一步从过去单纯依靠政府组织赴国外展览,政府主导,向以市场为主导,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各类民营艺术机构自主地进行资源整合的模式转变。同时需要加强国有机构和民营机构的优势互补,共同协作提升中国视觉艺术“走出去”影响力和有效性。比如在我国鼓励艺术机构跨国经营的初级阶段,政府有必要集中优势力量,选择优势机构与行业龙头予以重点扶持,提供个性化政策与服务,帮助其做强做大,成为中国跨国艺术机构的主体力量。民营艺术机构也可以依托官方、半官方文化交流平台推出的“文化年”“春节品牌”等重要文化活动和制度性文化交流机制找到“借船出海”的平台,拓宽民间交流渠道,扩大影响力。民营艺术机构也需要提高自身实力和使命感,弥补政府主导的文化交流和贸易的局限性,有效实现政府对外传播的目标,成为中华文化艺术的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桥梁。
赢利策略——追求更大和可持续性的经济效益
中国政府主导的视觉艺术输出一直以非盈利的文化交流而不是以盈利为目标的对外文化贸易为主要目的。
随着中国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日益提升,世界艺术市场对中国视觉艺术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视觉艺术“走出去”不能仅仅通过零门槛的免费“宣传”,只有进一步建立跨国视觉艺术机构的持续盈利机制才能真正提升中国艺术的价值和影响力。今后除了必要有限的非盈利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外,中国视觉艺术“走出去”的各项活动和机构大都需要制定切合实际并且能持续盈利的商业规划,改变过去“送出去”的官方文化交流方式实现“卖出去”的盈利模式,以实现更大盈利和持续盈利为目的。
尤其是以在海外建立跨国文化艺术机构实现落地经营为主要方式,要用市场的观念和手段去打造,这是适应全球化市场经济规则的视觉艺术扩张方式,就像国外艺术机构如佩斯画廊、尤伦斯艺术中心大多为了盈利也纷纷在中国设立机构一样。只有以盈利为目的,积极参与国际艺术市场的竞争,中国视觉艺术机构才能真正融入国际市场,逐步培养较高的市场敏感度和独立主体地位,在国际艺术市场上立足并提升国际竞争力,通过市场赢得认同和理解。而且中国视觉艺术品出口不应继续单纯追求数量增长的粗放输出模式,而应以提升艺术品质量和价值,进行国际化的与资助,以争取更大效益为基础。
品牌策略——做强中国视觉艺术机构品牌
中国的视觉艺术机构数量多,也有一些大型视觉艺术机构,但整体上层次低,资金缺乏,规模小,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业集中度不高。我国的视觉艺术机构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形成品牌优势。此外,绝大多数中国艺术家的品牌号召力也不强,中国虽然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天价的艺术品,但缺乏创新,在形式上对西方视觉艺术的模仿痕迹比较重,进入西方主流艺术市场的艺术家和作品离广泛认可还有很大距离。发达国家跨国视觉艺术机构对世界的影响是通过品牌号召力实现的。
中国也要采取积极的文化政策鼓励中国本土的优秀画廊、拍卖行、艺博会、美术馆稳扎稳打,逐渐积累,实行品牌经营战略,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和竞争力的品牌视觉艺术机构,让他们以国际化、专业化、规范化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来引导和促进整个中国视觉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在视觉艺术市场发挥龙头作用,塑造中国为世界所认可的品牌艺术家和艺术品,使其在国际市场得以立足并深入人心,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
实施品牌战略,首先需要高素质的艺术机构管理的专业人才。中国目前的艺术品经纪人大多是学艺术出身,中国需要更多的经济管理人才和法律人才来做艺术机构和艺术市场;其次需要坚持信誉至上,诚信为本的原则打造品牌。目前中国艺术机构缺乏监管,存在急功近利,经营失信的混乱局面。在跨国经营中一般会面临更严格的监管和更激烈的竞争,中国艺术机构要在海外立足并打造品牌迫切需要更严格自律,诚信经营;再次需要整合国内视觉艺术机构资源,拓展国际市场,变“单打独斗”为“集体作战”,加快重组步伐,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的诸多界限,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资本运作方式建立大型集团,实现规模经营和资源优化配置,提升中国视觉艺术机构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最后中国艺术机构品牌塑造需要加强宣传,尤其是跨国艺术机构需要运用多种宣传策略,参与东道国文化、社会建设,制造有价值新闻事件,加强宣传效果。
内容策略——选择合适的传播内容
文化产业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内容为王。视觉艺术机构的特殊性也在于它们是艺术内容提供商。视觉艺术品的质量高低取决于其内容。视觉艺术品能否赢得市场,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其所蕴含的艺术价值、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情感等内容因素是否具有思想感染力、情感亲和力、精神震撼力以及生活方式的凝聚力。只有赋予视觉艺术品这几种力量,才会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和欣赏。目前,我国的视觉艺术“走出去”传播不畅,内容方面的原因不可忽视。我国的视觉艺术“走出去”交流和建立跨国视觉艺术机构要实行多元化和重点推介相互结合的内容策略。要创作和既能传承中华文化艺术精神又为东道国艺术市场所欢迎的优秀艺术品,加强艺术创新,用新的技术手段和形式进行包装和演绎中国传统视觉艺术资源,用全球化的视野创作直面人类当下共同问题并能与东道国艺术语境深入对话的艺术品。对于中国视觉艺术创作而言,也应充分利用世界各国的视觉艺术资源,在内容上创新。而且在不同的艺术市场有针对性的输出不同内容,尤其是加强当代文化的输出。
正如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于兴义也曾表示“中国的文化要走向世界,进入国际市场,抓住国际受众,除了具备中国特点,还得适合国际市场的需要,仅仅靠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还远远不够,要大力地推动中国的文化,特别是现当代文化走向世界。”中国在西方建立民营跨国视觉艺术机构主推的中国艺术品应以西方人比较熟悉的文化折扣比较小的中国当代艺术为主营方向,当然在港台和日韩市场文化亲近度高的国家和地区可以在适当增加中国传统书画的经营比例。此外在内容选择上,我们可以学习西方画廊中国当代艺术家并积极宣传他们获得很大成功的经验,中国设立跨国视觉艺术机构要消除只传播中国文化艺术的狭隘心理,尤其是画廊可以从东道国艺术家开始,也要其他国家艺术家的作品,充分体现国际化视野,融入东道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这样才易打开局面,被认可获得更多发展机遇,进行持久经营。
创新策略——整合资源优势实现创新经营
篇8
【关键词】视觉艺术;文本图像;表现
在传统的认知领域中,文字和图像是两组分开的介质,它们共同构成了视觉艺术。但是从上个世纪开始,随着数字摄影技术的发展,图像以一种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重度崛起,社会进入了“读图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人们更注重图像,而对文字有所偏离。但事实上,视觉艺术的构成脱离不了文字和图像的共同组成。确切的说,现阶段的视觉艺术中文字呈现出明显的图像属性,并经由图像传达给人们一定的认知信息。这是因为图像的内涵与文字比起来,是相对模糊、多层和不确定的。所以,视觉传达艺术中的文字对图像的作用是命名和统揽,它指出了图像的定义,使受众在第一时间内就能理解图像所指代的意义。文字引导受众去解读图像,并起到了一种“优先解读”的作用,即使受众按照设计者的意图去解读,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受众对图像的不理解、不接受。而在“读图时代”,这种视觉艺术促使文本更为表现出“图像化”的特征。
一、文字与图像的互渗性
视觉艺术即通过图像、文字等元素组合,形成人们能够识别欣赏的视觉构成。从古到今,视觉艺术呈现出较多的方式,如绘画、雕塑等。现阶段,随着数字摄影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广泛运用,电影、动漫、游戏等新的视觉艺术方式相继出现,并迅速成为视觉艺术的主导。恰如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所说:“现在的视觉文化已经把传统的印刷文化替代。”可以说,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将视觉作为符号,视觉符号不仅取得了文化的中心地位,而且还逐渐形成了一种主流。电影、电视、广告、画报、卡通这些传统的视觉文化样式、以阅读为主的印刷物中,图像的比重急速上升。“老照片”“图文书”等其实正是印刷文化向视觉文化中心转换而产生的某种变体,它们以其无可抗拒的“真实感”和“现场感”征服着读者。在当今社会中,信息化的发展使人们处于图像和文字并立的世界中。而且,世界上的一些国家有意识地进行消费文化的传播和扩张,这就使一些新媒体的传播更加广泛,由此导致新的媒介方式产生。比如说,在以往印刷文字的视觉时代里,文字成为信息的载体并在广泛地传播中被更多的人吸收,从而使文学成为社会中占据主要地位的信息方式。但是,在现阶段人群和人群之间、人群和社会之间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已经变成图像,而图像也成为大众文化传递的主要形式。正如学者周宪在《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一书中所说“视觉文化时代的法则是:图像胜于文字。”究其原因,图本具备受众使用与满足的诸多因素,如易读性、信息量、视觉等。但是这并不是说,文字已经退出了信息传递的历史舞台,而是说在视觉艺术时代中文字仍然是信息传递的载体,但并不是主要的载体。在这个“图文共赏”时代中,视觉文字以图像的方式进行呈现,文字和图像开始进一步杂糅。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社会中,并不是说文字已经失去了它的功能性,而是文字以一种图像的特征表现出来。如人们在“读图时代”看到的传记摄影文学正是以摄影图像的方式来表现文字的深层寓意,这就使文字的思想维度获得了极大的拓展。正如日本文艺理论家滨田正秀所说:“文字和图像代表着人类的精神世界。”图像是经过人的感官而在脑海中形成的图形,而文字则是通过人的认知而理解的信息,但是图像和文字始终是人交流和信息传递中必不可少的两个手段,任何单独信息的传递很难把人的准确心意表现出来。从这点来看,文字和图像有一定的互渗性,这也为文字转变为图像或者呈现出图像的特征提供了可能。
二、视觉艺术下文本的图像特征
视觉艺术下的文本究竟怎样呈现出图像的属性呢?从宏观上来看,每一个文字其实都是图像的集合。文字以“形”来传达信息,所以在视觉艺术下应该注重挖掘文字的“形”意,强调文字图像的创意设计,从而使文字表现出深刻的语义内涵。第一,视觉艺术下文本的图像主要建构在人们对文字信息的理解上。这是因为文本的图像属性往往通过图形的语言和文字字义两者一起反映,这就需要人们首先对文本的本来意思进行理解。在这方面,人们可以利用联想性、文字的“错觉性”等路径,通过对文字的内涵识别来体味文字的本来意思。这就使文字的图像在延伸性上“意有所指”,增强了文字图像的可读性。另一方面,视觉艺术下文本的图像化设计中,也可以运用多种文字的寓意共同组合,使文字的内在寓意被极大地拓展,再结合视觉上的联想丰富文字的图像含义。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设计,设计师巧妙地运用“京”“文”的篆书字形构成,再通过文字的“同构性”来表示多重意义。从图像来看,“京”字利用飞扬的笔画表现出奔跑者的姿态,这恰恰体现了奥运会奋斗不息的精神。可以说,文字的“形”通过“似与不似”的联想可以进一步延伸语义,从而使文本的图像寓意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第二,视觉艺术下文本和图像具有互渗性。即文字与图像各自包含一些对方的因素并且有赖于对方的交糅。在美国纽约的现代美术馆里,艺术家约瑟夫•科苏斯将一把真实的折叠椅﹑一张等大的该椅子的照片和一张放大了的关于“椅子”的词条并置在一起,命名为“三张椅子”。真实的椅子与椅子的照片构成椅子的所指,而词条则提供了椅子的能指。要真正地理解“椅子”,还必须在观念上读懂它。所以,首先要给它命名,其次了解它的功能,再次要掌握它的基本外观,这些都离不开文字。换句话说,在一般情况下,文字与图像实际上是互相暗含的。第三,文字和图像的转换性加剧了文本图像特征的呈现。读图时代中多媒体的制作、网络动漫的传播等会促使人们更加关注图像,甚至对视觉中的图像有了更深层次的追求。在这种背景下,很多抽象的文本被转化为电视、电影,比如经典名著《西游记》被翻拍为多个图像版本,除了电视剧外,还包括《大话西游》《大圣归来》等电影视觉呈现。此外,现在很多文学作品都是在被拍成影视剧后,才被更多的人接受甚至成为畅销书的,如钱钟书的《围城》、莫言的《红高粱》等。确实,在“图像”化的时代,传统的抑制图像的策略似乎已经过时,视觉文化提升了观看的重要性,人们逐步认识到:“观看”(看、凝视、扫视、观察实践、监督及视觉)可能与不同的阅读形式(破译、解码、阐释)同样都是深刻的,“视觉经验”或“视觉读写”不能完全用文字来解释时,图像正以其自身的强大力量从文化的多角度、多层面向人们走来。通过对这些图像的观看,人们不仅得到了视觉上的刺激,还深刻地认识到图像经过各种文字解读后的形式。
三、视觉艺术下文本图像的心理体悟
视觉艺术下,文本以图像的方式进行意义的传达,并在视觉设计中担任了诸多的角色。可以说,视觉艺术下的文本信息传达与个人的心理体悟关系密切。这种心理体悟不但会对设计师的文本图像设计产生影响,也会对观者的理解和汲取信息的过程产生影响。相关科学实验表明:视觉信息在人的脑海中记忆度最强,人们在感知外界信息时有80%以上都是通过人的视觉进行。文本和图像作为视觉艺术中的重要信息,它们在被人脑感知时其实并不相同。相比较来说,文字的长处在于使信息被准确地传播,而图像的长处则在于使信息传达得更为精准。而从现阶段的视觉艺术来看,文本以图像的方式进行传达,实际是汲取了图像和文字传达信息的长处。对于这种图像化的文本,人们首先感受到的是文本图像的“形”,其简洁和形象化的特征让人们的心理解读性提升,而且文字的这种夸张的变形也会使文字和图像形成虚实相接的图像空间,给人们以更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其次,人们才会体会到文本图像的“意”,这种“意”经过了“形”的突破和延展,使人们在接受信息时比堆砌的文字信息更容易,也更能够体会内中的奥义。总之,在如今的“读图时代”,多媒体的出现以及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使视觉艺术下的文本图像特征鲜明。大量的图像处理软件使文字图形化成为可能,这不仅丰富了文字的表现形式,也使“文字”的“意”经过图像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当然,文字“形”与“意”的传播也建构在人们对文本图像的心理感悟上,即可以理解为人的视觉心理和文本图像的关系就是受众心理和创作的关系。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文本的图像解读时要让观者少“读”多看,在建构文本时形成鲜明的视觉导向,让人们在欣赏文本时看到最佳的图像视觉建构,保证信息元素分布在合理的图形中,让人们可以在正常的思绪下自然地抓住文本的内涵意义,这才是视觉艺术下文本图像的创作初衷。结语现阶段,大众生活的层层面面都被“读图”所包围,可以说“图像”处处皆见。传统的以印刷文字为信息主导的时代已经终结,图像给人带来的视觉已经成为人们信息获取的主要方式。在这种情况下,语言文本虽然势弱但并没有完全消亡,也没有完全被图像所取代,而是渐趋于文本图像化发展。可以说,文本的图像化使图像不再空虚而乏味,文本也可以通过图像更好地传达自己的内涵和想象性。这就需要观者合理地看待视觉艺术中文本图像的特征,注重视觉艺术下文本图像化的心理体悟。
参考文献:
[1]丹尼尔•贝尔.意识形态的终结:50年代政治观念衰微之考察[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2]陈怀恩.图像学:视觉艺术的意义与解释[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1.
[3]肖伟胜.视觉文化与图像意识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欧阳文风.从文学到文学性:图像时代文学研究的重心转移[J].理论与创作,2008(2).
[5]周大光.创意字体构成——字体创意的构思、形式、手法[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篇9
关键词:民俗 视觉表现 审美价值
民间美术在艺术造型上可以为视觉艺术提供许多的启发和灵感,其中的构成元素、包含造型及色彩等,让视觉艺术设计更加富有内涵和感染力,对现代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对民间美术的构成元素在现代视觉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一些分析,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使我们对现代视觉艺术设计有一个新的认识。
一、民间美术概述
中国民间美术是美术分类的一种特殊范畴,尤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是一种主要由身处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人民从实际生活中创造出来,从祖辈传承和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发展起来的美术形式。民间美术是民俗文化的视觉形象载体,民俗本身是一种长时间传承的文化现象,它的产生来源于生活,有物质使用和精神使用。既然是来源于人们的生活,是大家共同智慧的产物,所以说民风民俗是民间美术生存与发展不可缺少和无法替代的东西,它是民俗文化和社会习俗的视觉形象载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民间美术与物质民俗(体现在日常生活、穿衣吃饭等上)、民间美术与社会民俗(包括节日风俗等)、民间美术与精神民俗(宗教、信仰、巫术等)。
二、民间美术的色彩在视觉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民间美术中任何一种色彩都代表着一种涵义,并且对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如我们都知道春节的春联,制作春联所用的纸是红色的,而红色蕴意着吉祥和喜庆。民间美术中对于色彩的应用非常偏爱暖色调,在中国人民历史传承和生活中通过漫长的积累,对色彩统一产生了一致共鸣,成为大家普遍的赞同。人类识别色彩最开始是从单色开始,而在单色之中首先是黑色与白色。单色给大家以强烈的情绪暗示。民间美术从单色崇拜到五色彰施的过程,同古人把阴阳五行说与颜色相结合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我国传统意义上的五种颜色指的是黑、白、黄、赤、青,这五种色彩与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五行学说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服装设计中的复古系列服饰,在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上混搭了民间色彩,从而打造出更有中国文化色彩的服装作品,对于现代艺术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有着更深远的意义。而广告设计内融入更多民间美术色彩,也会让广告设计具有更加鲜明的传统特色,而搭配某民族崇拜的色彩则能够彰显地域性民族文化特色。
三、民间美术的艺术造型在视觉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民间美术造型分为实用性造型、完美性造型、象征性造型、概括性造型、随意性造型、抽象性造型、程式性造型。其概述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民间美术师的造型意识深受中华民族文化背景、历代哲学思想、中华传统审美标准、经济发展水平等影响。其造型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反映了人们的美好愿望,直接取材于日常生活。例如,代表坚贞友谊的竹、菊和梅,寓意早生贵子的枣、桂圆和莲子。民间美术师对造型意识感悟最深的就是反映事物的真实性,如人物、动物、山川、平原、河流、花草、树木。而这一点与现代艺术设计中“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宗旨不谋而合,也正是民间美术应用到现代设计艺术中的完美结合点,从而更加推动现代视觉艺术设计的长远发展。民间美术的造型意蕴主要也来自于它的抽象性,民间美术设计家利用抽象的点、线、面成功的不加虚饰的塑造,表现出了自然的本来面貌。例如,透过动物的肚皮可以看到腹内之子,这种造型在民间美术作品中数不胜数。民间美术中的造型意识是不拘于生活的,为了表达和谐与统一的美学境界,在造型意识上有时可以异想天开,不以再现客观现实为目的,完全注重于主观想象,使得民间美术的造型既朴实无华又鲜活生动。
在民间美术的画面思维上,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现象也是很多的,民间美术造型中的屋内屋外、水中山中、天上地下的景象在同一画面中出现,不但不显得尴尬,而且显得合情合理、和谐统一。不仅如此,还结合了西方的透视与构图理念。中国民间美术极其富有想象力,其造型的审美价值对现代视觉设计、现实生活以及其他艺术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补充它们的想象力,为它们的创作提供素材,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民间文化。在现实社会中,中国提出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政策也为民间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保障,为其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为展示民间美术审美价值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结语
篇10
关键词:艺术创造力;视觉艺术;升华;艺术观念
艺术创造力的作用非常强大,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相关艺术的发展,艺术家想要能够创造出更加优质的艺术作品,就应该具备一定的艺术创新思维,从而才能创作出更加符合当前时代特点的艺术作品。
一、当代视觉艺术家是时代的思想者和情感体验者
作为一个合格的艺术家,必备的素质就是能够会“自己思考”,只有具有了独立的思维才能够进行艺术创作,艺术家在时代不断交替的洪流中存在的价值直接取决于其是否具有足够的创造性,而艺术家的这种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有来自于时代对于其赋予的新的要求。艺术情感对于艺术家的创作有很大的帮助,并且良好的艺术情感体验是艺术家对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家只有将自身置于真正的情境当中,才能体验到完整的艺术,并且能够在当前社会利益的背后发现更高层次的艺术境界,从而实现对真善美的追求。艺术家对于社会的认识的深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艺术家的创作能否更加接近真正的艺术,并且也影响着其创造作品的质量。在当代的视觉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应该根据时代的需要将创造力更好地运用到作品中,并且要积极地参与到社会中的许多艺术中去。拥有了创造力的艺术家就会从原来的画家变成了当代的“思想家”,甚至是“政治家”,有了自己的创造思维和能力,艺术家可以为视觉艺术的发展提供更强的动力。创造力赋予了艺术家更强的力量,使其能够冲破时代和自身的限制,并且在当前社会中创新思想的鼓励下实现更高质量的作品创作。很多隐藏在作品背后的一些较为简约、含蓄的艺术手法也会被艺术家的创造性唤醒,并且会逐渐被新的艺术理念所取代。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家能够使用更加具有创造性的手法来产生艺术,将作品从抽象转化为一种对生活的思考,并且为艺术的发展插上了一对翅膀。当代艺术家拥有的艺术创造性使其比其他任何时刻的艺术家更能自由地创作,从而实现了视觉艺术的真正意义。
二、创新的艺术观念成为当代视觉艺术前进的思想动力
视觉艺术家和其他的艺术家有一定的区别,这些艺术家主要是通过创造出的艺术作品来宣扬一些理念,并且通过艺术作品产生的视觉来表达出艺术的内涵。很多艺术家通过作品来表达出自己对于社会的一些看法,也就是说艺术作品是表达和承载作者思想的完美途径。在视觉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并且其中较为著名的时期都有较为标志性的艺术家树立出相对新颖的理念,从而影响到后世很多代的艺术创作。比如对于西方的艺术来说,在古希腊就有很多杰出的艺术家涌现,如波流克列斯、菲迪亚斯等人雕刻出许多流传至今的作品,在雕刻中他们的创造性做到了将艺术和数学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达到了对艺术追求的最高准则,这也为之后的艺术家在发展自身的艺术创造性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到了十九世纪末期,西方印象派的艺术家受到了一些关于现代的一些艺术观念的影响,因此在表达艺术时尤其是关于对外界事物的表现上,从以往的传统手法转换到了现在的对自身情感的表达,并且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从传统的写实转换成了现在的对艺术语言和灵魂的探索。之后的视觉艺术便开始分开走向了不同的道路,其中一个是将艺术的观念和艺术作品背后的思想情感表达的手法不断弱化,从而使艺术渐渐形成一个更加纯粹的追求,以便于对艺术实现更高层次的探索,还有一种则与前者相反,这种艺术在不断发展自身的过程中更加强调艺术自身作品的观念性,并且能够将作者蕴含于作品其中的思想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弱化艺术的表现手法而升华其情感的方式更加符合时代的审美。
三、当代视觉艺术是现代人实现自我价值和抚慰心灵的精神家园
当代的视觉艺术较之之前的视觉艺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几点:1.当代艺术家对于艺术的创作不再紧紧局限于自身,而是将眼光放开,并且将其聚焦于大千世界,同时对于艺术的表现手法也从以往的表现技法的重视转化成现在的对感情以及艺术创造的重视。2.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较之以往更加趋于多样化,当代艺术的发展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能够有效地将自身与一些高科技进行融合,这也是艺术创造力在推动当代视觉艺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体现,当代视觉艺术的表现手法较为流行的是“综合艺术”。3.当代视觉艺术对于艺术的追求更加注重于新艺术形式,而不仅仅是内容,并且将艺术的创造性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由于当代的视觉艺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创造性,因此使得该艺术与其他不同的艺术之间能够相互借鉴,吸取营养。新时代伴随着高科技的出现,很多新的手法也被运用到艺术的表现中,并且在当代视觉艺术的发展中关于艺术创造性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艺术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的色彩,也正是由于当代艺术家充分运用自身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
参考文献:
[1]李吉品,刘秀丽.基于创造力内隐理论的艺术创造力结构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2]李吉品,刘秀丽.艺术生创意自我效能、思维风格与艺术创造力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4).
[3]李吉品,刘秀丽.艺术创造力评估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