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印刷工艺范文

时间:2023-04-10 08:54: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书籍印刷工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书籍印刷工艺

篇1

关键词 印刷;书籍印刷;印刷流程

中图分类号TS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4-0161-02

1 书籍纸张材料选择

印刷用纸种类较多,有新闻纸、凸版纸、胶版纸、铜版纸、轻涂纸等。

新闻纸也叫白报纸,具有吸墨性能好的特点,它是报刊的主要用纸,也可以用于印刷质量不高的期刊、一般读物等,适合于高速轮转机印刷。

凸版纸具有吸墨均匀、抗水性能强、不起毛等特点,它是印刷书籍、杂志的主要用纸,主要供凸版印刷机使用。

胶版纸具有伸缩性小和对油墨的吸收性均匀、抗水性能强等特点,主要供胶印印刷机或凸版印刷机印制较高级印刷品,如一些高级书籍、书籍封面、宣传画等。

铜版纸属于涂布纸,表面光泽度高、平滑性好,多用于印刷高档印刷品,如画册、商标等。

轻涂纸是涂布量较低的涂布纸,主要用于印刷期刊杂志、产品广告等,适合于高速轮转机印刷。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书籍均采用胶版印刷,书籍印刷多选用胶版纸或轻涂纸为书籍内芯用纸,选用铜版纸为书籍封面用纸。

2 书籍的印前制版

印刷需要一个载体将书籍设计信息通过油墨转移到纸张上,印版就是用于传递油墨或其他黏附色料至承应物上的印刷图文载体。书籍印刷采用平版印刷方式,平版印版包括传统的PS版、平凹版,以及感光型、感热型等CTP版,其中,传统型的PS型使用最多,其制作过程大致包括出片、拼版、晒版、打样等四个阶段。

1)出片:通过激光照排机,运用分色和网点技术,将书籍设计稿转换为分色胶片。胶片有阳图型胶片和阴图型胶片两种。胶片上图文信息部分不透光、空白部分透光的为阳图型胶片;胶片上图文信息部分透光、空白部分不透光的为阴图型胶片;

2)拼版:又称“装版”、“组版”。因为最终形态的书籍多为16开版面,而生产多用对开纸上对开印刷机进行印刷,如此就需要将多个16开的版面胶片拼在一个对开版面胶片上,然后用对开纸进行印刷,印刷完成后再将对开纸按一定顺序折成16开,得到16开的书籍大小。拼版可以采用人工拼版或电脑拼版,拼版时要根据折页顺序、书籍配页顺序、裁切等来排列胶片的位置;

3)晒版:是将拼好的胶片晒制成PS印版的过程。根据使用的胶片类型不同,PS版有阳图型PS版和阴图型PS版两种。阳图型PS版属于光分解型,是用阳图型胶片与版材感光层密接曝光,感光层见光部分分解,后用稀碱液显影而被溶解,露出铝版基,形成印版的空白部分;而未见光部分的感光层未发生变化,仍留在版面上,构成印版的印刷图文部分。阴图型PS版属于光聚合型,是用阴图型胶片与版材感光层密接曝光,感光层见光部分发生聚合,成为不溶于显影液的物质,形成印版的图文部分;而后用稀碱液显影,未见光部分溶于显影液,露出铝版基,形成印版的空白部分;

4)打样:用晒制好的PS印版安装到打样机上印刷出几张印品,用于检查制版各工序的质量,以便更改;也可为客户提供审校依据;还可为正式印刷提供墨色、规格等依据及参考数据。

3 书籍的正式印刷

打样出来的样张经客户校稿签字后即可用印刷机进行正式批量印刷。批量印刷时,为确保书籍印刷色彩的再现性,需注意印刷色序的安排。书籍印刷品的色彩是由黄、品红、青、黑四色油墨叠印而成,叠印中的印色次序就是色序。彩色印刷品多采用四色印刷机印刷,一次印四色,四色叠印后的色彩效果及套印准确性,能立即鉴别出来并能及时给予调整。但四色印刷机色序的安排是比较复杂的,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透明度差的油墨先印,避免覆盖前一个颜色;

2)主色调后印,次色调先印,以突出画面的主体色调。例如风景画面偏冷色调,因此可后印青色,而人物画面偏暖色调,因此可后印品红色;

3)油墨黏度大的先印,油墨黏度小的后印,避免发生油墨的逆转印。

确定好印刷色序后,在印刷过程中还需要时刻注意水墨平衡,经常抽出印样检查套印准确性、墨色深浅、图文清晰度、空白部分洁净度等印品质量项目,坚持三勤操作,即勤检查印样、勤观察版面水分、勤搅拌墨斗内油墨,使水墨始终处于正常稳定状态,保证整个印刷过程质量的稳定性。

4 书籍的印后加工

书籍印刷完成后,在书籍封面上可进行上光、覆膜、烫印或其他装饰加工处理。

4.1 上光

上光是在印刷品表面涂布上一层无色透明的涂料,经流平、干燥、压光后,在印刷品表面形成薄而均匀的透明光亮层,既能使得印品表面呈现光泽,又能使印品原有图文的光泽透射出来。

4.2 覆膜

覆膜是将塑料薄膜涂上粘合剂覆盖于印刷品表面,经加热、加压使之粘合在一起,形成纸塑合一的加工过程。经覆膜的印刷品,表面更平滑光亮,提高了印品的光泽度和牢度,还起到了防水、耐磨的作用,是书籍印刷最常用的印后加工方式。覆膜的工艺流程为:工艺准备安装塑料薄膜滚筒涂布粘合剂烘干设定工艺参数试覆膜抽样检查正式覆膜复卷或定型分割。

4.3 烫印

烫印是不用油墨的特种印刷工艺,它是借助一定的压力和温度,运用烫印机上的模板,使印刷品和烫印箔在短时间内受压,将金属箔或颜料箔按烫印模板的图文转印到印品表面。通常,烫印工艺是根据封面设计者按书刊的价值、出版者要求及书刊内容来确定加工方案的,一般在书籍封面上只烫印书名、出版者,稍讲究些的烫印一些花纹图案,或再用各种颜色的烫料搭配、套烫在书籍封壳的表面。

5 书籍的装订成型

篇2

〔关键词〕最美的书 印刷 工艺 实践与创新

书籍是古老的文化产品。随着时代的变迁,由于科技工艺的进步,书籍的设计和印刷工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印刷工艺对于书籍的改变,可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直接催生了书籍的更高层次的功能作用,最美的书不仅可以阅读,还可以作为一种具有精神属性的文化产品,多元化的内容让人们重新审视传统书籍。而这一切都与精湛的印刷工艺密不可分。

一、“最美的书”的发展概述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 3 世纪时候,册页书籍开始普遍使用。随之印刷术的发明,让书籍的印刷工艺得到了正式发展。在科技的推动下,最美的书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

19 世纪欧洲工业革命让科技迈向新的台阶,同时书籍印刷工艺有了巨大的革新和发展。在这个时期,书籍无论是印刷,还是其他环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不断地融入到实践当中,不断调整,不断适应,直到1948 年莱比锡一次“世界最美的书”书展活动正式推行,这才让这类书籍的印刷设计活动有了新的名词,――“最美的书”。从此全世界每年都会有40多个国家共同举办这类活动[1]。

2009年,我国的《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被来自世界各地的资深评委团荣幸地选为“世界最美的书”。因此,我国的“最美的书”正式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最美的书的发展历程是伴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而发展的,它一方面体现了现代科技的成果,又体现了人们精神层面的转变。在科技工艺下,其实是人们内心和世界的交融、碰撞、交流的产物。

二、“最美的书”印刷工艺的实践与创新

众所周知,上世纪后半叶开始,书籍的印刷工艺随着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原有的铅印技术逐渐被胶印取代,对于书籍的文字内容技术的处理随之改变。这种印刷工艺的革新可谓令人瞠目结舌。更重要的是,印刷工艺的理念这时候也彻底被更新。人们更加愿意接受新的创新理念[2]。

虽然铅印成本比较低,更加便宜,大批量的印刷也比较容易,字体字迹更加清晰简洁,但是它的工艺技艺和工艺效率却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胶印的出现就带来了一场势在必行的印刷工艺革新。胶印工艺效率高,速度快,操作更加灵活便捷,从视觉上来看,也更加具有现代美[3]。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现代生活的人们对这种理念的突破尝试,也更加愿意接受,无论在主观条件上面还是客观条件上面都促使了“最美的书”印刷工艺的理念创新。同时,在引导读者接受这种理念的过程里,也是十分顺利,几乎没有受到障碍,可谓顺理成章。

最美的书的印刷工艺的理念比较明确清晰,更加容易让人接受。现代工业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环境与人的需求的矛盾。而传统印刷工艺的理念造成了上述两者的不和谐局面,人们耳濡目染,可是随着理念的不断创新,人们似乎找到了解决办法,除了满足审美的需求外,还能保持环保精神,这一点上面达到了最美的书和人们需求的一致共识[4]。

现代印刷工艺与传统印刷工艺有很大不同,这些都体现在最美的书的印刷工艺当中。最美的书的工艺形象也是五彩斑斓,主要体现在烫印工艺、纸面整饰、上光工艺等几方面。烫印包括烫金银、烫电化铝、印专金、印专银、烫漆片几类;上光工艺主要有重点上光、整体上光、覆膜、过光油、过哑胶、过光胶、过哑油几类[5];整饰成型主要有压纹、凹凸压印、打孔、模切几类。这几方面的工艺技术各有千秋, 综合起来就对最美的书起到了很好的衬托,赋予了新的内涵。不仅可以起到实用的作用,还能够起到精神层面的附加值。总体来看,这是不同于以往书籍的[6]。本文就这几方面的工艺进行分析研究,旨在突出最美的书的印刷工艺的实践与创新情况。

1、凸凹压印的实践与创新。这种工艺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工艺。最美的书通过这种工艺可以极大地增强美感,突出特点。这种工艺通过一种凹凸模具,将最美的书的表面产生压制效果,最终形成压印。压印过后的最美的明显会有立体的手感,从视觉看彷佛浮雕,这是和以往不同的一种工艺。另外,这种工艺不需要使用额外的油墨,直接在书籍表面通过设备就可以完成。效果十分明显。目前主要的类型有粗细深浅几种,相互结合,形成不同的效果。例如,我国的《艺诗集》书籍就采用了这种工艺。因此还获得了2014年度“世界最美的书”银奖,它的封面几种体现了凸凹压印工艺,给人一种大方高端、但不失朴素的气质。

2、金银墨工艺。这种工艺主要体现在书籍的某些局部,为了突出层次感,让书籍的整体更有呼应感。这种工艺之前也可以看到,主要是精装书采用这种工艺,但是现在许多平装的书籍更青睐于这种工艺,而且我们发现,似乎平装书更适合这种工艺的衬托。

这种工艺可以让最美的书体现一种艺术气质。金银墨是一种特殊的色块,没有明显的彩色度,因此用在书籍的标题、扉言上面,可以和其他部位的彩色形成协调,丰富书籍的美感,形成一种大气、端庄的气质。目前它的应用有一些问题,在油墨的耐热性上面比较难以把控,因此就会对光泽、颜色的问题有一些小的干扰。通常实践中采用的办法就是先铺底色墨,然后印刷金银墨。这种工艺如下图所示。(黑色的书籍就是底色。)

3、激光打孔工艺。这种工艺最初是服务与装订环节,与印刷环节无关。随着技术的进步,这种工艺也开始对印刷环节起到了帮助,因此让最美的书具备了更多种优势。这种工艺功能丰富,使用灵活,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同时它解放了打孔的作用,让打孔不仅服务于后期的装订,也延伸到了前期的印刷当中。比如开片,开窗,开洞,这些都可以依靠电脑完成,既方便又快速,因此就实现了完全创意的可能。人们从这些孔洞里面产生许多联想,增加了最美的书的魅力。无论是视觉上,还是形状上,都给人一种新鲜好奇的感觉,在读者的心灵当中增加了质感。像许多艺术类的图书,都使用了这种工艺,更加突出书籍的内容和特点。因此称为最美的书并不言过。

三、“最美的书”印刷工艺的发展趋势

印刷工艺渗透进书籍,无疑对书籍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好处。目前来看,最美的书正是契合了这种印刷工艺的创新,并且把实践融入了书籍的设计当中。最美的书不仅体现了书的内容,还体现了书的美感,更说明了一种创新实践的态度。最美的书发展的几十年当中,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让最美的书成为了可能,从文字内容方面,到印刷排版设计装帧等环节,都渗透着这种理念。这和社会的进步密不可分。工业文明的进步,带来城市化的发展,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物化的书籍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是精神层面需求的客观趋势[8]。那么,现代印刷工艺的发展,和最美的书的结合,就成为了必然的趋势。从某种程度上讲,最美的书的历史进程,其实就浓缩了现代印刷工艺的发展历程。我们探讨“最美的书”的印刷工艺创新实践,这是一个动态的分析过程,要从实践当中总结规律。

最美的书的发展历程,就是现代印刷工艺的发展历程,从纸质的书籍设计,到现代多元化书籍的出现,说明创新才是书籍的唯一出路。不仅是书籍,其他文化产品也是如此,这是本文带来的启示。创新和实践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任何真正的创新都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只有通过不断大量的实践,才能完成创新,才能让创新变得有意义,有价值。而实践并不是漫无目的实践,是有目标有计划的实践,这就需要有创新点来支持实践过程。最美的书经历了不同的创新阶段,每个阶段都反映了印刷工艺的最新特征,这种创新有利于实践的完成,同时,实践也促进了下一次创新的发生可能。我们相信最美的书未来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会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 (责任编辑:牧鑫)

参考文献:

[1]张树栋,庞多益,如斯.简明中华印刷通史【M].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1.

[2]赵正.砚耕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2003:35.

[3]吕敬人.书艺问道【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16.

[4]邱承德,邱世红.书籍装帧设计「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07:43.

[5]李淑琴,吴华堂.书籍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 8.

篇3

一、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中国传统绘画中有“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这样一个说法,指的是绘画的一种意境,疏密关系和谐得当,把观者带进意境中去。把这个观点引入书籍设计中去同样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廖洁莲老师设计的《纸白》一书就大量的运用了反白的效果,使书籍给人一种洁雅、清新、富于想象的感觉,给阅读者带来愉悦感。把中国人的内敛、含蓄、儒雅尽表于书籍之中。

(一)疏。我们可以理解成书籍版面中的“空”,指在书籍版面设计中使用大面积的留白,使阅读者有足够的想象空间。

(二)密。指书籍版面排版设计中创作者把版面中可以利用的空间都利用上去,与“疏”达到一种“空”和“满”的视觉感受。

疏密关系合理的运用能够使书籍设计在视觉上达到和谐,使读者在阅读时张弛有度。中国有句古话“师法自然”,是以大自然为师加以效法的意思。书籍设计一定程度上就是把自然的、合理的元素运用到书籍中使读者有回归自然的感受。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其实就是师法自然的一种写照,由此我们可以把书籍设计中的这种疏密关系理解为“意念反白”。

二、材料有性,设计无边

“三分设计,七分材料。”由此可见材料在书籍设计中是何等重要。

(一)传统的书籍以纸张材料为主,结合工艺使成品与设计结合达到最佳效果。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纸张已经不是书籍的唯一材料,大量的综合材料的介入使书籍形态呈现多元化。目前运用在书籍设计中的材料有:布料、皮料、金属、五金、聚乙烯材料、化工材料、木料、石料、植物纤维等。设计师天马行空的思维把书籍材料运用的可谓无所不能,使书籍形态丰富多彩。同时对设计师的综合素质也有很大的提高。传统意义上的书籍设计已经无法满足读者的需要,这就要求书籍设计工作者不断的推陈出新,创造更多的优秀书籍作品。

(二)工艺的变革。传统的印刷工艺和新技术共存。数码印刷、丝网印刷、UV效果、起凹凸效果、烫金银效果、模切、镂空效果等技术得到广泛运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印刷逐步过渡到数码印刷时代。

1.数码印刷。是指印刷技术的数码化,泛指印刷全过程的部分或全部的数码化。例如:激光照排、远程传版、数码打样、计算机直接制版、数字化工作流程、印厂ERP等都属于数码印刷的范畴。从印刷是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一次加工多次输出的需求将对数码印刷技术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2.数码系统。数码印刷系统是印刷全过程数字化、网络化的技术,涵盖了计算机直接制版、数字化工作流程、数码打样、按需、快速印刷等技术,是印刷行业适应信息时展的必然产物。现代印刷设备正向多色、多功能、高速化、联动化和自动化现明显的差异,这一新情况的形成,对油墨的特性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印刷工艺还要求油墨具有耐热、耐光、耐酸、耐碱等性能,当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后,墨层要鲜艳夺目,达到不变色、不淡化和不透印等良好使用特性。而包装印刷产品还要求油墨印在承印物上后,应具有较好的耐摩擦特性。印刷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提高印刷效率和解决书籍印刷产品质量问题。

3.对设计师的素质要求。设计师需要对印刷工艺有较深的了解,只有把设计与印刷工艺完美的结合才能够创造出完美的书籍。

三、元素可驭,运用适当

书籍设计中可用的元素无数,且有更多的元素被设计师们创造出来,在如此之多的元素中如何驾驭元素是书籍设计师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就中国元素而论可以总结出如下优秀的传统元素以供设计师使用:中国传统绘画、书法、吉祥纹案、水墨、中国传统建筑、瓦当、陶瓷、刺绣、钱币、剪纸、园林、传统文化、茶、汉文字等等。在中国历史浩瀚的文明中还有些元素尚待我们设计师去开发和加以利用,以此推动中国书籍更快的走向世界。

四、艺之无法、形之有道

(一)书籍设计的整体性。书籍的设计与书籍出版中的其他环节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具体体现在艺术构思、工艺选择和技术要求等方面。即:书籍形式与书籍内容的统一、审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设计创意与书籍主题内涵的统一;在材料、工艺、技术等方面,必须体现配套、互补、协调的原则。

(二)书籍设计的艺术性。书籍设计应该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不仅要求书籍设计充分体现艺术特点和独特创意,而且要求其具有一定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既要体现书籍的内在内容、书籍的性质和门类,更要体现出一定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

篇4

关键词:触觉;工艺;材料

书籍是文字的载体,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其形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前进。从最开始的甲骨到简册,从卷轴装到蝴蝶装、包背装、线装、平装、精装,每一种书籍形态都饱含着无数人的智慧。在当下信息时代,平面设计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二维层面上,印刷也不再是唯一的传播手段。电子书籍的出现和发展,给传统的纸质书籍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关于“平面设计已死”、“纸质书会消亡吗?”等诸如此类的论调已经屡见不鲜,正因为如此,才对当下的书籍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从视觉到触觉

阅读有翻阅的过程,从封面、环衬、扉页、内文、封底,由静态到动态,这个过程包含了时空变化,读者在这个过程中感受着书籍整体之美。随着科技的发展,只凭借视觉来传递信息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

吕敬人在《书艺问道》中写道“完美的书籍形态应具有诱导读者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的功能。这五种感觉的综合作用,使读者完成了阅读的心灵体验,形成了对书籍的总体印象,因此,可以说五感设计是书籍设计思考的起点。”

书籍本身作为信息的载体,就需要材料来承载和表现。“器物之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之美。”材质能够带给人视觉和触觉上的感受,光滑的、粗糙的、柔软的、坚硬的等等,这对于书籍设计来说是很重要的,它能够带给读者文字以外的感受和联想。

2 触觉设计在书籍设计中的运用和探索

触觉是指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疼痛、湿度、压力、等方面的感觉。触觉设计在书籍设计中占据了重要的成分,很多书籍设计师都将触觉体验作为一个重要的设计因素。选用合适的材料和工艺手段,能够强化书籍的触觉体验,调动读者的情感,增加阅读的趣味性,这也是当下电子阅读所缺失的。

2.1 书籍材料的选择

材料根据质地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以树皮纤维制造的纸,以动物毛皮做成的皮质,以矿物质提炼的金属、聚乙烯、PVC等。每种材质都有其自身的特性,将书籍的内容和材质巧妙的结合起来,能够提升书籍的品质,更好的传递书籍的精神内涵。

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写到:“如果电子媒介被认定为一种信息传递的实用工具,则书便是信息的雕塑。因为要造好一本书完全是基于对作为媒介的纸的确切选择。” 大部分书籍还是以纸材为主,纸之美在于其自然的痕迹、触感机理、色泽气味。纸张的柔软度、厚薄度、光滑度等都影响着整本书的气质。例如吕敬人设计的《怀珠雅集》,封面运用了柔软的褶皱纸张及纯白的毛质材料,呈现出素雅、古朴的质感。

除了选用各种特质的纸张以外,设计师将目光投向一切可以用来传达信息的材料上。例如又一山人设计的《无处不在红白蓝》,封面和封套直接采用编织袋材料,强化了主题的表达。朱赢椿设计的《元气糖》,封面采用绿色柔软的海绵材料,这种材料加之圆角切口的做法,大多用在儿童读物中,可以防止儿童阅读的时候不小心伤到自己。整本书的气质非常的柔和,就像刚出炉的茶点一样美好。一些特别纪念版或者有珍藏意义的书籍,会采用比较贵重的材料,例如木材、金属材料等,来体现尊贵感。

2.2 书籍的印刷工艺

20世纪以来,书籍设计的印刷工艺手段可谓是无奇不有,例如凹凸压印、覆膜、UV、植绒烫印、激光雕刻等等。印刷工艺所呈现的效果有其自身的机理,能够给人的感官带来不同的体验,从某种程度上造就了书籍的形式美,下面列举一些具有典型性的印刷工艺进行分析。

传统精装书的书口一般被打磨得很光滑,再涂上红色或金色。切口被这样处理之后,除了修饰作用以外,还能起到防止灰尘、手上的汗渍让纸张变色。现代大家会认为,书口涂金边是俗气的做法,但是也有设计师正好利用这一点来做设计。例如刘治治为一位艺术家设计的画册《璀璨》,书口刷上大红色配合封面上大大的钻石,正好符合他想传达的“俗”的效果。何见平设计的《Small Studio》,切口用机器打磨出不规律的形态,如同沟壑一般的质感。朱赢椿设计的《不裁》,书的页码没有裁开,他在书籍的扉页放了一个具有裁纸功能的书签,供读者边阅读边裁开,这本书完全裁开之后留下了自然形成的毛边,传递给读者质朴的感觉。

凹凸压印是利用模具和压印机,在印刷品表面形成具有立体效果的图像和文字。日本设计师原研哉设计的长野冬季奥运会开幕式的节目册,为了使读者感受到“冰和雪”的感觉,为此研发了一种柔软的特种纸,采用压凹和烫透明的表现技法,没有任何多余的颜色,整本册子就像雪一样洁净,带给人别样的触感,营造出独特的审美意境。

吴勇设计的《中国印》,采用模切工艺,以北京奥运会水立方场馆的造型特点完成奥运画册的外封结构,其结构和表现形态都非常的新颖独特。日本设计师南部俊安设计的书籍(见图3),整本书的文字和图案全部采用激光雕刻,其精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这样的书更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一本书从最开始的构想、印刷,最后还需要装订。书籍的装订就是将印刷好的单页进行整合处理,主要的环节有折页、粘合、包封、裁切,最后形成书。书籍设计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书籍装订是书籍形态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到书籍的质量和美观。

锁线胶装是书籍设计中很常见的一种装订方式,它是将每一贴用线锁在一起,然后用胶水将每一贴固定在书脊上的一种装订方式。与常规的用封面封底将书脊包裹相反,现在一些书籍干脆将将书脊露出。如刘晓翔设计的《诗经》,封面封底没有将书脊包裹,每一贴及其锁线一目了然,整体感觉端庄、质朴、简洁。何见平设计的《Small Studio》在露出的书脊上刷了一层厚厚的透明的胶水,增强造型特点的同时也增加了书脊的拉力,便于翻阅。何见平设计的另外一本书《AGI――New Voice》,采用了线装的形式,书脊上竖起一个立体的大耳朵,将这本书放入书架,立刻就能从书架中发现这本竖起耳朵的书。

3 书籍设计需要合理的触觉设计

从20世纪30年代的“装帧”到现代的“书籍设计”,两个名词之间的转换,是设计思维方式的提升,也是设计师责任感的提升。书籍是提供给人阅读的,设计者需要摆正自己和读者之间的位置,在做到融入自身情感去设计的同时保持理性的态度,使每一本书籍具有自身的特性。

《考工记》中写道:“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功有巧,合此四者才能为良。”工艺也有其自身的属性,蕴含着自身的质感和文化。在选择印刷工艺的时候,需要根据书的内容来选择相应的印刷工艺,不能盲目堆砌工艺,流于表面,这样才能创造出独特的具有生命力的书籍。

吕敬人在《书艺问道》中写道“书籍美学要追求文化神韵,但不空谈形而上大美,更不得小觑形而下小计。” 书籍设计稿都要通过印刷转变成物质形态的书,因此作为一个设计师必须要了解材料、工艺、印刷流程,才能保证优秀设计作品的完成。

4 小结

在信息时代,人们在感受科技带来的便利之时,同时也渴望真情实感的回归,设计朝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书籍设计要以人为本,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多考虑读者的阅读习惯,让书读起来更有趣、易读、物有所值等等。从重视视觉到触觉体验,这无疑将书籍设计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

参考文献:

[1]原研哉(日).设计中的设计[M].朱鄂,译.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篇5

【关键词】印刷工艺 平面设计 重要性

平面设计作品带给我们的视觉享受数不胜数:琳琅满目的商品包装、绚丽的画册、精美的书籍……我们不免会问:这些美的东西是怎么呈现出来的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色彩和图案。那么,怎样才能使这些色彩和图案得以实现呢?印刷它就能让这些美好的、吸引人的事物呈现在我们眼前吗?

一幅好的平面设计作品,比如好的DM册、好的书籍设计、好的包装不仅仅在排版上有讲究,在印刷材料的选用上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好的平面设计作品是符合美学观点并且匠心独运的,是经过周密的设计考虑后的结果。作品质量的好坏与后期制作密不可分,精湛的后期制作能使作品锦上添花。从这个意义上看,整体效果的把握与后期选材的好坏也就显得极其重要。平面设计的后期效果在制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印刷,平面设计的结果是通过印刷展现出来的。因此,印刷是决定平面设计作品效果好与差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印刷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印刷术先后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先是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后来是活字印刷术。早在10世纪末,雕版印刷术伴随着佛经的传播首先从中国传入朝鲜,继而陆续传入越南、菲律宾等南洋、东南亚及欧洲各国。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9年),毕升发明的胶泥活字印刷术诞生。中国的印刷术、造纸术传遍全世界并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印刷行业不断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现代印刷技术在专业设置上融合现代新兴媒体的特点,紧紧把握现代印刷业的发展方向。继“告别铅与火”的革命后,现代印刷业的工作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台平台扫描仪、一台电脑、一台数码相机、安静优雅的工作室,所有的图文设计在这里就可以完成了。而在10多年前,我们使用的还仅仅是手工排字,几乎是一夜之间,手工排字就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在印刷行业的应用。1990年桌面出版系统问世;1995年,推出了直接制版技术、数字印刷、彩色桌面系统;2000年,我们看到的是跨媒体出版技术和完整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在如今信息化网络时代,印刷网络化的雏形已经展现出来,印刷行业也渐渐趋向于数字化,图文传递数字化、获取图文数字化,数字化将传统的印前、印刷、印后加工流程全部联系在一起。今天,随着电子出版物的日渐普及,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现代印刷行业的使用领域在不断扩大。

二、印刷工艺

(一)油墨配色

任何不同的颜色都是以黄、青、品红三原色为基色,按不同比例调和,可获得我们想要的各种不同颜色。因此,我们只要获得原图三原色的分色片,再将三原色分色片制成三块印刷版,分别用相关的油墨去叠印,就可以生成彩色复制品。通过加滤色镜分色扫描或摄影就可以获得黄、青、品红三原色分色片。

专色油墨,指预先调和好的特定彩色油墨,如珍珠蓝色、荧光黄色、金属金银色油墨等,它们不是靠CMYK(蓝、红、黄、黑)四色调和出来的。CMYK四色印刷油墨的色域比可见光色域窄,而专色油墨的色域则比CMYK四色印刷油墨色域宽,因而可以表现CMYK四色油墨以外的许多颜色。金色、银色油墨属于专色油墨。

(二)印刷制版分类

1.凸版印刷

凸版印刷如同盖章和木刻版画一样,是一种直接加压印刷。在印版凸出的部分涂上颜色,印版凹进部分没有文字与图像,直接印在纸上。在印刷过程中,每平方厘米不小于30公斤的压力。凸版印刷的优点是:印刷时的压力较大,印成后的文字和线条清晰。凸版的不足是:印刷的制版相对较难,版上的图文部分为反像,在上色的过程中,油墨的均匀度较难把握。因此,凸版印刷的印张不能过大,最好小于四开,并且印刷的数量受到很大的限制,随着印刷次数的增长,版面也会不断磨损。凸版印刷比较适用于一些套色少的明片、标签、请帖、吊牌、信纸、信封等。

2.凹版印刷

凹版印刷分为照相印版与雕刻凹版两种。凹版印刷的原理是利用油墨的半透明性和凹痕的深浅来反映原稿的明暗层次。凹版印刷的图像与文字凹于版面以下,把凹下去的部分用油墨填上,没有文字与图像的部分很平滑,再把没有文字与图像部分的油墨擦干净,然后在纸上印刷。

凹版印刷是直接印刷,印版和承印物直接接触,具有色彩表现力强、层次丰富、墨汁色厚实等优点。凹版印刷的速度快、印数多、印刷质量好,能在大幅面的粗质纸、塑料薄膜、金属箔等承印物上印刷,是不错的印刷方法,常用于高质量画报、邮票、钞票、股票、证券等。但是制版比较复杂,制版费用比较贵。

3.平版印刷

平版印刷由早期的石版印刷发展而来,不同于凸版印刷和凹版印刷,其印版上的图文(着墨部分)和空白(不着墨部分)两部分几乎处在同一平面上,故称为平版印刷。1905年,美国人威廉·罗培尔发明了间接平版印刷,开始使用橡皮布的滚筒印刷,因它是通过橡皮布间接印刷,因此被称为胶版印刷。平板印刷是利用水与油互不相溶的原理,在有文字与图案的位置形成一层油脂的油膜,没有图案与文字的部分形成抗墨作用。印刷时,固定在印版滚筒上的印版(阳图正像),通过润水和给墨工序,使图文部分着墨拒水,空白部分亲水拒墨,将印版上的阳图正像转印到转印滚筒的橡皮布上,形成阳图反像,再经过压印滚筒将橡胶布上的阳图反像压印到承印材料上,从而得到印迹清晰的印件(阳图正像)。平版印刷质量好、制版简便、成本低,更适合大批量印刷,常用于杂志、包装、海报、书籍等印刷品的印刷。

平版印刷的优点是:生产周期短,制版工序简单,印刷速度快,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图文精细、层次丰富,图像、色彩的还原效果好;套印准确,平印印版较为平整,纸张在印刷过程中的压力小、速度快,变形和伸缩性小;印刷范围广,能适应各种设计要求;可以很好印制纯色块的底色和过渡色,或根据设计需要增加金、银等任何专色版;在尺寸上,能适应全张到八开印张的印刷,小于八开的可利用拼版加大印张幅面;在单色印刷上,特别适宜印制配有层次丰富单色绘画插图或照片的书刊、报纸和说明书、样本简介等产品。

平版印刷的弱点是:由于胶印速度快、幅面大、压力小所印大面积色块往往不实在,不够饱和鲜艳,视觉感虚、弱。因此在套印大块面实底色块,需要表现色彩厚重、轮廓显明时,应采用衬底色或叠印色。

平版胶印是当前印刷行业应用最广泛的印刷。按印色可分为单色印刷机、双色印刷机、四色印刷机甚至八色的多色套印印刷机;按印面可分为单面印刷机和双面印刷机;按印刷的上机尺寸可分为全开印刷机、对开印刷机、四开印刷机及八开印刷机。

4.丝网印刷

丝网印刷是以金属、合成材料、丝绢及丝网等为印版,丝网印刷也称孔版印刷,先将图案与文字部分进行镂空处理,让油墨穿透镂空部分的丝孔,用刮刀刮压,印在承印物上。丝网印刷有着其他印刷工艺无法比拟的优点:制版迅速、印刷简便、操作简便、承印范围广、色彩鲜艳、油墨浓厚、成本低、对承印物的适应性较强。丝网印刷的印刷物尺寸不受限制,不仅可以承印平面的承印物,也可以在各种曲面承印物上进行印刷。丝网印刷适用于各种印刷材料,以及工业产品、不干胶、广告横幅等印刷。

在丝网印刷中,设定的专色数不可过多,不然会增加工序出错的几率和成本。一般情况下,要手工单做一个白版底(要注意透明墨及镭射膜情况)。如要丝印类似油画类的图像文件,可选用丝印的四色印刷完成。

(三)后期表面特殊工艺

表面特殊工艺除了能提高印刷品表面的耐热、耐磨、耐折、耐光、耐水等性能外,还能增加印刷品的表面光泽度。因此,在印刷品完成图文印刷后,还需要进行表面再加工处理。表面再加工不仅能够美化和保护印刷品,同时也能提高印刷品的档次。还可以使平面中图案的效果大大提高,再与图底相结合,平面作品的效果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一般表面加工方法有模切、压痕、上光、压箔、覆膜、电化铝烫印、植绒、UV油等。如常见的工艺“上光”,该工艺是在印刷品进行最后加工之前,利用上光油对纸板或纸张印件的表面进行涂布加工,在印刷品表面进行保护性处理。上光使得印刷品表面显得更加光滑,油墨层更加光亮,光线反射均匀,会大大提高印刷品的实用价值和宣传效果。

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一些具有新的功能和特殊印刷方法应运而生,这些方法超出了凸版、凹版、平版、丝网版四大印刷范畴,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迅速得到应用,对提升产品的档次和美化产品,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印刷工艺对平面设计的重要性

平面设计作品确认以后,就要通过印刷工艺进行大量重复生产。平面设计最大的制约条件就是印刷工艺。在印刷过程中一些不经意的发现,往往能给设计师带来一些灵感。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说,仅靠一般的应用软件与设计方案是远远不够的。比如,印刷时网点线数高低的变换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对设计师来说就非常重要,能给设计师带来许多灵感。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只有采取个性化的方案与其相适应的工艺条件,才能实现最佳的效果。

印刷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每一个平面设计师在进行前期设计时都要充分考虑所涉及对象的特性及在作品制作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平面设计作品的后期制作加工工艺十分复杂,如印刷前需要准备好出片制版、打样,印刷后需要压型、烫箔、覆膜、装订粘合、上光等,而且印刷的加工材料、加工设备、工艺流程繁多,每一个步骤都会对设计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考虑如何让平面设计更完美地按照设计师自己的意念呈现出来。

平面设计最终是为生产服务的。因此,设计必须符合生产的需要,还要学会一些有关印刷的工艺与原理。在工艺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出平面设计无限的魅力,既不超出印刷工艺条件,制版又方便,印刷又省工、省时,减少印工。如此一来,我们便可达到理想的印刷效果,同时在成本上又大大降低。相反,如果不掌握印刷工艺条件,我们辛苦设计出来的成果难以制作成最终的印刷品,无法得到完美的效果,精心设计的“杰作”将前工尽弃,对国家、对企业都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影响企业生产。

因此,对于我们来说,仅仅注重创意的灵魂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懂得如何使先进的印刷工艺更好地为平面设计作品服务,从而把想象转化为现实。现代印刷工艺的学习和掌握能帮助平面设计师尽量去避免设计中不能克服的困难,更好地把握超前的设计思路,使平面设计作品更好地为社会所用。

由此看来,印刷工艺的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印刷工艺与平面设计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依从、缺一不可,可以说是台前与幕后的关系。印刷工艺与平面设计就像一个人的躯体与灵魂的关系一样:创作是灵魂,印刷则是盛放灵魂的躯体。总之,印刷与设计二者互相依存。印刷离不开设计,没有印刷的设计也毫无意义,二者是息息相关的。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印刷工艺课程是每位平面设计师的必修课。

参考文献:

[1]吴冬芸.试论印刷工艺对平面设计艺术效果的提升[J].美术大观,2010(7).

[2]吴建军.印刷媒体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篇6

2008年获得“中国最美的书”、“世界最美的书”称号的,由朱赢椿设计的《蚁呓》将留白之美淋漓精致地表现出来。《蚁呓》主角是蚂蚁,小小一只,也许不经意都不会注意。该书记录了一只小蚂蚁丰富而多姿的生活片段。蚂蚁过着和人类相似的群居生活,作者通过对蚂蚁种种行为的描绘来审视人类。《蚁呓》与其说是蚂蚁的呓语,不如说是人类借蚂蚁对世界的呼喊。

《蚁呓》是一本概念书,他的设计颇具实验色彩。设计的留白相当大胆,从外到内将空白之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封面上一反常规,没有任何文字,仅有几只随意的小蚂蚁,书名“蚁呓”二字仅在书脊简洁地出现,空白面积极大,笔墨极少,这一大胆地表现极有吸引力,引人驻足。大量的留白和弱小的蚂蚁形成了明显地对比,就如微小的蚂蚁处于偌大的世界,一不小心足以淹没生命。设计师通过这样强烈的方式表达对这个微不足道的生命的尊重,也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让读者抱着好奇走进书中世界。书籍的内页设计也独具匠心,大量留白却不显空旷,空白恰到好处地彰显了视觉震撼力。《蚁呓》像一本特殊的笔记本,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可以在空白处记录感悟和心情,更加及时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产生共鸣。正如设计师朱赢椿所说:“阅读的乐趣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参与。书中简洁的图像和文字只是向读者发出一个邀请,更有趣内容尽在读者心里。”

留白作为书籍设计中极具创造力的生力军,通过虚实对比,营造空白之美,烘托阅读主题;巧妙的留白也引导了读者的视觉流程,创造轻松愉快的阅读环境;同时,留白也深化了书籍的思想内容,留给读者无尽的联想。当然,在书籍设计中也不能为了追求留白的形式感而过度地空白,以免书籍版面大片空泛。书籍设计中的版面、图形、文字、工艺等多种元素都可产生多种留白的形式,巧妙地利用这些元素可以产生丰富的层次,有序地组合不同的要素,完善整体的协调统一,形成良好的留白效果。

书籍设计中留白的方式

(一)版面

书籍设计的留白贵在对版面空间的精密安排。每个版面中,容纳文字或图画的面积称为版心。版心所占开本的面积称为版面率,版面率与留白紧密相关,版面率越大,那么留白的面积就越小。版心四周,靠近装订处的为内口,靠近书口的称为外口;版心之上称为天头,版心之下称为地脚。在中国传统的书籍版式中,天头往往大于地脚,留作眉批之用。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版心之外的留白仍然可做眉批之处,更是通过这样的疏密关系,突出了书籍要传递的内容,便于读者阅读。

当阅读过程碰到庞大信息量的时候,人们常常面临着“选择综合症”,试图记下每一个要点,但往往不知道该关注什么,该留意哪些内容。就如在超市,面对着满眼琳琅满目的商品,却不知道该往购物车里放进哪一件。而留白是一种巧妙合理的构图形式,他将主题突出,引起读者的阅读注意力。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证明:“留在空白之中的东西更容易被人注意和想起。”书籍中的版面率越小,相应版面的留白就越大,这样就有足够的空间来突出文字图形主题。因此,留白能够通过适当削弱次要的元素产生对比,引导读者集中精力,对强调重点起到了重要的衬托作用。

在书籍的版面设计中,对设计元素合理有效地选取安排,也能很好展示留白之美。书籍本身要具有可读性,在设计时不可以为了设计效果和形式而削弱了这一特征,因此,书籍设计讲究的是简约之美。简约之美秉持着“少即是多”的观点,用精简的设计语言创造简明有力的视觉效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简约设计所呈现的效果恰是对留白之美的追求。合理的留白创造了书籍的简约设计之美,烘托了文化氛围;同时,也营造了轻松的阅读环境,让读者快速进入获取书籍信息的状态。

(二)图形

书籍设计中的留白并不仅仅是简单地从字面上理解的留出空白,还可以通过其他设计元素来实现不一样的留白。图形这一元素就能有效地实现更多的表现效果,可以是大面积的单纯的色彩几何图形,也可以是简单的图片,比如没有文字,只用一张具有内涵且有视觉效果的照片充斥版面。虽然这样的形式铺满了空间,但其删减了其他次要的信息元素,调整了版面的节奏感和层次感,突出了的内容,达到了“一图传万语”的效果,也让读者能更多地体会和感受深层含义。《设计的精神》是一本分享全世界顶尖设计师故事和经验观念的书,主要以设计师演讲和访谈文字为主要内容。书中有大量的满版插图,多是设计师的作品,非常精彩。一方面,这些图片精致美观,设计感强烈,图文的混合处理调整了文字的节奏,丰富了视觉效果;另一方面,这些作品插图也作为了解演讲和访谈文字的辅助说明,丰富了书籍的内容,将读者视线延伸到书本之外,强调了“阅读设计”的精神。正负形也是一种更有意味的图形留白方式,其让书籍设计有了更生动的视觉表现。一般来说,在画面所呈现的一切图形元素都是“正形”,我们通常所指的“图”的部分,而图形之外的空白部分则是“负形”,即通常所指的“底”。正负形是图底关系的相互借用和转换,是一种共生图形。正负形利用了人们视觉的转换,产生模棱两可的视觉影像,原本为图的部分转换成了“底”,原本为底的部分变为了“图”,图底之间发生了互换,从而产生了新的图形。正负形“一语双关”,让图和底之间产生巧妙变幻的视觉效果,为版面的留白部分增添了灵动感和趣味性,也让版面的留白有了更深刻的图像内涵。正负形精心的图形处理方式将留白化虚为实的乐趣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三)文字

文字是书籍魅力的主要表现形式,一是文字传递信息的精神魅力,一是文字本身构成形态的视觉魅力。书籍设计的视觉美感要以传递信息为前提。对于读者来说,有效阅读始终是最关注的。再吸引人的内容,长时间的关注也会让人感觉疲倦。阅读过程需要有视觉的停留和休息,才能够更好地舒适阅读。因此,对文字这个有力的设计元素的处理尤为重要。在文字的布局上,合适而积极的“留白”能够对内容合理分割,掌控书籍版面的节奏,引导读者的视觉流程和视觉流动方向,同时为读者提供愉悦而舒适的阅读感。

文字的间距、行距、分栏距离等都对书籍的阅读产生影响。字与字或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太紧,破坏了字本身的结构,相互干扰,不易于辨识;反之,距离太宽,使得字行间的空白过大,削弱了文字的连贯性,降低了阅读的速度。因此,字里行间需要依靠合理的空白来调整位置,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比如,大片大段的文字会给人密密麻麻的感觉,易产生烦乱感。用分栏的方式对大片文字板块进行分割,缩短了过长的字行,也让文字板块间产生了空隙,丰富了版面的层次感,调整了版面的疏密度,也增加了版面透气感。

不同的书籍内容对于书籍设计的要求不同,对于留白形式也有不同的选择。在一本以文字内容为主的书籍,如科技类、文学类等的书籍,需要保证其可读易读的特征,对留白形式的使用不能仅考虑视觉效果,应该更多的是对阅读流畅秩序的引导,对阅读舒适度的调整。而对于一些艺术类等相对个性的书籍,文字已不再仅仅担任传递信息的角色,更多的是风格情感的表达的元素。因而在留白的处理上可以追求更多的形式感和视觉冲击力,赋予文字生命和情怀,让文字与留白之间撞击出更生动更丰富的画面表现。

印刷工艺

印刷工艺与书籍设计密切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印刷工艺有了更多不同的实现形式,其为书籍设计的表现形式提供了更多的发挥空间。书籍的“留白”形式也不再仅仅停留在对设计元素的版面安排,还可以通过各种印刷工艺的灵活运用,营造了不同的留白氛围,为书籍的艺术感染力锦上添花。镂空的使用让书籍的“留白”营造了生动的视觉空间。并非只有白纸黑字才是文字,并非只有块面才是图形。镂空通过“挖空”的工艺让文字和图形“虚化”,其并不是直接的呈现,而是通过非镂空部分及透出的页面部分的衬托,让“不见”的文字和图形有了不一样的雕刻效果,也产生了层次分明的空间效果。镂空的“留白”让书籍营造了透气的空间层次,产生了不同形态的视觉效果。

凸凹压纹是最经常使用的印刷工艺之一。凸凹压纹工艺即俗称的“击凸”,指的是运用雕刻模板,并通过压力作用使印刷品表面形成浮雕三维效果。凸凹压纹工艺强化了平面设计元素,丰富了印刷品的质感和立体表现效果。凸凹压纹工艺也是表现留白效果的有力手段,在《钱学森书信》这一系列的书籍设计上就有很好的表现。整套书的设计考究,洁白柔软的封面、极简的设计元素展现了钱老先生的朴实、求真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书籍封面初看留有大面积的空白,只有“钱学森书信”和出版社名十来个汉字,相当低调。但凑近细看,钱学森的书信手稿被设计师运用凸凹压纹的工艺呈现在在看似空白的封面上,凸起的手感仿佛触碰到钱老先生的手迹,亲切而令人回味。凸凹压纹工艺让文字和留白产生了虚实变化,文字似有似无的存在,而空白承载着饱满的内容,又令观者回味无穷。

篇7

【关键词】平面设计 印刷工艺 关系 应用

1 引言

随着科技技术的日趋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品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对设计作品的理念和印刷成品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印刷成品是否符合人们视觉的要求,这得依靠平面设计和印刷工艺的相互配合,平面设计作品的制作除了来自设计师的灵感,但更多时候靠印刷工艺实现最终成品。平面设计和印刷工艺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并相互促进发展。

2 印刷工艺和平面设计的概念界定

印刷工艺是视觉、触觉信息印刷复制的全部过程,即通过印刷复制将平面设计的作品最终完成成品。印刷工艺的过程是比较复杂的过程,其包括印前、印刷和印后加工等相关的印刷过程。印刷工艺是一门集设计、美术、化学、工艺、电子、计算机技术,再融入环保理念的加工技术。

平面设计主要是通过人们的“视觉”传输作品相关理念的沟通和表现,并且透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来创造和结合符号、图片和文字等,利用其传达设计者的想法或需求者的视觉表现。平面设计可以通过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去创造和组合文字、符号和图像去产生与作品相关的视觉思想和信息。平面设计的常见用途包括标识、出版物、平面广告、海报、广告牌、网站图形元素、标志和产品包装。

3 印刷工艺对平面设计的重要性

在社会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印刷技术也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在快速发展,印刷技术对市场经济的商业和人们的生活的作用也日益凸显。而随着人们视觉要求越来越高,对精神文化生活也随着物质生活的水平的提高有了更高的追求,这就使得人们对杂志、书籍等印刷成品的审美价值和实用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从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平面设计行业的发展。平面设计和印刷工艺联系得更紧密,两者发展空间就越大。印刷工艺不仅能将平面设计的作品印刷成品实现视觉化,而且还能帮助设计的作品呈现出特殊的艺术效果,更深层次地体现平面设计丰富的视觉效果。平面设计师天马行空的设计意念有了许多发挥之地,先进的图像处理软件和设计软件也能让设计师们在电脑屏幕上完美地表现其想象中的设计,但这只是完成了平面设计的由创意将其视觉化的这一部分。而能否把体现原设计精神内涵以及表现这些内涵色彩、形式,准确无误地通过印刷这一媒介手段批量复制出来,让印刷成品同样成为精品,就要看设计师能否了解印刷物料的特性,理解印制过程的难点和盲点,在设计创作时是否加以考虑了。所以,印刷工艺对平面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 印刷工艺和平面设计的关系

印刷工艺中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如果能得到平面设计师的充分运用,将平面设计与现代最新的印刷工艺结合起来,设计师自己的想法可以得到极大的扩展并且能够更加符合自己的设计意图,而这就充分体现了印刷工艺和平面设计的关系。

4.1 印刷工艺与平面设计两者具有共生关系。

平面设计是当今时代业内广泛流行的专业术语,而且平面设计为人们生活呈现了精美绝伦的视觉享受,因此平面设计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运用得越来越广泛。然而,平面设计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其中有版面设计、字体设计、插图设计、广告设计等等,这些方面为大众呈现出不同的视觉享受,这种视觉效果的呈现必须依靠印刷这个媒介实现,平面设计与印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印刷工艺也在平面设计广泛应用。平面设计是属于二维设计的形态,而印刷工艺又主要是在可看作二维形态的纸面上进行,所以印刷工艺在平面设计这一设计分类中应用得最为广泛,也是现在传播媒介中最为普及和广泛的载体。在商业化的今天,人们对商品的完美要求越来越高,平面设计最终作品的实现如果只依靠书写或手绘已经远远达不到人们的要求,大多数平面设计作品的实现必须要依靠印刷技术,利用印刷工艺生产出美观的作品。然而,印刷工艺如果不经过设计与作品进行连接,印刷工艺只能作为一种技术存在社会上,换句话来说,没有平面设计,印刷工艺不能充分地实现其存在价值,所以印刷工艺与平面设计两者具有共生关系。

4.2 印刷工艺与平面设计具有整合关系

印刷工艺不能直接转化为作品,因为印刷工艺作为一种技术产生的只能是一种功能结果,无法直接连接社会的需求。在进行平面设计时,不仅仅只考虑到客户的需求,而且还要考虑美学、心理学、经济要素和其他社会文化环境,平面设计师将所有需求进行整合才能设计出印刷精品。在一件平面设计成品中,印刷工艺的要素不是产品的唯一要素,除此之外的大量非工艺或非技术的要素如文化因素才是作品的主要构成因素。要制作一个完整的印刷品,需要从在平面设计时设计素材开始收集整理,更多地要注重把握最后的工序,就是运用印刷工艺印刷成品,充分地体现印刷工艺和平面设计的关系。一件完美吸引人的的印刷品往往都是科学、艺术和技术的结晶,更是印刷工艺和平面设计的创意设计的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因此说平面设计对印刷工艺转化为作品成品具有整合作用,印刷工艺和平面设计具有整合的关系。

4.3 印刷工艺和平面设计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

按印刷类作品服务对象来划分,可以将其分为出版印刷、广告印刷、包装印刷和特种印刷。印刷作品的制作加工工艺十分复杂,如印前的出片制版、打样,印后的覆膜、上光、烫箔、压型、装订粘合等,之间涉及的工艺流程、加工设备、加工材料繁多,每个步骤都对设计效果产生影响。所以在进行平面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如何让作品更加完美地通过印刷展现出来。还有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无法对印刷成品进行修改,当设计作品变成印刷成品后再发现错误和问题,几乎都是无法修改和挽回,即使有时可以利用一些补救措施,但最终的作品质量肯定会受到影响,随之而来的是制作成本的提高。

4.4 印刷工业和平面设计具有升值关系

随着科技的发达,工艺技术的不断更新,势必推动印刷工艺技术和平面设计创意的提升。然而印刷工艺策略性的抉择亦将对平面设计成品的完美呈现乃至价值再度升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大多数的印刷工艺工程中可以观察到,利用不同的运用方式和组合方式可以促使同样的材料能产生多种不同的视觉效果,通过先进的印刷工艺可以使平面设计作品艺术效果得以提升,使平面设计作品的表现效果得到非常大的发挥空间。

结语

虽然平面设计是我们生活中不少缺少的一个设计学科,而印刷工艺确是促使实现平面设计最终完成作品的主导者,先进的印刷工艺促使平面设计作品艺术效果得以提升。不同的印刷工艺可以制作出不同的设计成品,形成了平面设计与印刷工艺的关系非常密切,两者相互促进着发展。因此,我们要明确印刷工艺对平面设计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印刷工艺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以产生更完美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仲星明,耿凌艳.印刷设计[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7.

[2]吴冬芸.试论印刷工艺对平面设计艺术效果的提升[J].美术大观,2010(7).

[3]刘丽敏.印刷工艺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文教资料,2014年第25期.

[4]聂华.浅谈设计专业学生应了解的相关印刷工艺[J].大众文艺,2014年06期.

[5]张伟.平面设计与印刷工艺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现代装饰(理论),2014年03期.

篇8

书籍使人类开始了文明历程。我们需要文明,需要书籍来提高我们的文化内涵。书籍版面设计是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对整本书的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以后,再加上一些创造性的设计元素,用设计的语言去加以诠释。书籍版面设计近几年来发展很快,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计算机的普及,使书籍装帧设计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主要表现在版面设计的多元化,各种创新理念、创新元素的注入,使书籍设计实现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新型创意想法。

关键词:

书籍;书籍版面设计;多元化

一、总述

书籍使人类开始了文明历程。我们需要文明,需要书籍来提高我们的文化内涵。书籍版面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现如今,我国的版面设计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相对于封面设计来说,还没有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版面设计本应该受到大众的关注,因为文字是传达信息的主要部分,它不是把内容放到版面上就完成了,而是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对整本书的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以后,再加上一些创造性的设计元素,用设计的语言去加以诠释。

不得不提的是,书籍版面设计近几年来发展很快,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主要表现在版面设计的多元化,各种创新理念、创新元素的注入,使书籍设计实现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新型创意想法。

二、内容研究

1、书籍装帧的设计形态中国古代书籍经历了很多演变,但不管是哪一种形式,都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而出现。书籍装帧最原始的形态是对竹简的串联,将竹简穿孔一片一片串联在一起,开始于周代。之后出现的书籍形态是卷轴装,在汉代出现,材质上一般使用帛或纸。卷轴装的出现要比简册装方便的多,更利于反复打开翻看。在卷轴装之后出现的是旋风装,旋风装是在一幅长卷上按照顺序依次粘贴大小相同的纸张,呈现旋风的形态。几乎同时出现的还有经折装,经折装是一正一反的规律,像折子一样,经折装在阅读的时候比较方便,使书籍设计在形态方面有了很大提升。蝴蝶装就像蝴蝶一样形态优美。盛行于宋代。包背装出现在元代时期,在明代的时候广泛流传,包背装已经接近现代的书籍。线装书在明清的时候被广泛使用,我们对线装书较为了解,在影视作品中也经常见到。只是线装书在装订的时候需要打孔用线穿订起来。如今平装书较为常见,是最为普通的一种形态,就是在书的外面加以书皮。精装书的结构更为讲究,在外面加包封,用各种印刷方式加以装饰,凸印、平印或是添加烫金字体等方式。

2、把握书籍整体结构的功能性书籍装帧设计的整体性非常重要,是将书籍的内容与形式统一在一起。在设计的时候,要注意书籍的形态、开本、版面、扉页等,要具有整体的协调性。现在的很多书籍单纯的在书籍装帧设计上大作手笔,形式感强,花样百出,但是却忽略了对书籍内容的关注与理解,这样的设计虽然体现出了书籍的商业价值,但是失去了书籍装帧最本真的意义。相反,如果一本优秀的书籍,很受读者的喜爱,但在书籍设计方面做的不到位,也是一大遗憾。把握书籍整体结构的功能性非常重要,包括书籍的里外风格一致,以及将书籍的精神内涵融入到书籍的整体设计风格中。

3、构成版面设计的基本元素版面设计在书籍装帧设计中有着很大的作用,好的版面设计能够吸引读者,使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保持心情愉悦。如何将版面做的既具有美观性,又具有实用性、科学性,该用什么样的字体、字号、文字排版,有利于读者的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1)字体,字体在印刷术之后开始得到发展。现如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字体有三种。选择合适的字体特别重要。一般情况下,在同一版面内字体不能种类太多,即使要进行区分,种类也不能超过三种以上,至于对信息的区分,可以通过颜色、字号、空间等进行区分。笔画过于复杂或者过于花哨的字体不适合编排正文,阅读久了,会使读者产生疲劳、眩晕的感觉。2)字号,字号的选择也非常重要,不宜过大,也不能过小。通常9—12磅用于编排正文,有时为了考虑整体的美观性,也可用7磅或8磅,6磅以下就会影响阅读,不宜用于编排正文。标题、引言等应该用不同的字号表现,方便阅读。3)编排形式,左右对齐是书籍的正文通常会采用的形式,规矩、严谨,方便读者阅读;居中排列,适合内容短小的文字,例如诗歌等,居中排列会显得美观、形式感强;左齐右不齐的形式会给人舒服的感觉,形式也比较优美;右齐左不齐,以右边为准,每一行都对齐,左边可长短不一,这种形式感与我们的阅读习惯有所不同,有阻碍感。自由编排,这种编排方式在现代书籍装帧中也经常被使用,打破了以往规矩的编排形式,但要多注意版面与版面间的协调性与统一性,要达到美观易读。

4、不可替代的书籍插图插图在书籍装帧设计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使读者通过对插图的欣赏从而理解书籍的内容。插图是一种具有视觉性的符号,能够使读者更直接的感受书的内容,也可以缓解阅读时的视觉疲劳;插图设计活跃了书的样式,为古板的文字增添了色彩,创造了美感,使得文字与图片相互协调,不再枯燥;插图设计增强了书籍的文化内涵,使文字与图片相得益彰,文章中的东西可以通过插图来表现出来;插图设计能使读者感到轻松、愉悦,增强读者的兴趣。随着书籍装帧设计的不断发展,各种绘制方法、印刷的提高,插图设计也得到了很大的扩展,为书籍设计增添了色彩。

5、印刷工艺与材质美感表现在书籍设计中,好的设计需要通过印刷工艺与材质美感表现出来,从而也推动了印刷工艺的不断发展。中国最早的书籍是商代刻有文字的甲骨,商代后期,又将文字铸在青铜器、石碑上。后来又出现了竹简等,纸的出现迅速替代了其他材质,因具有轻便、易携带、易传阅等优点而取代了其他所有材质,使书籍真正成为书籍。

当我们在欣赏一本书籍时,赞叹它的美感,往往会思考它的美感来自哪里?虽然构成书籍美感的因素有很多,但是书籍的美感绝对离不开它的材质美。纸张的肌理、色彩、质地等给人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材料能产生不同的效果,材质的美感融入到书籍设计的整体之中,是书籍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吕敬人《吕敬人书籍设计教程》湖北美术出版社.

[2]邓中和《书籍装帧创意设计》中国青年出版社.

[3]钟锦荣《平面设计手册》岭南美术出版社.

[4]张森《书籍形态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

篇9

关键词:适度设计;书籍设计;绿色设计

一、引言

“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环境、资源保护的政策和资源节约优先的战略”是当代我国乃至世界最紧迫的一个课题,而面对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能源的消耗剧增等这一系列刻不容缓的问题时,出版行业与书籍设计方面,却忽视了“适度”这一概念。刻意跟风出版、过度包装、过度设计书籍造成不必要的阅读障碍等等,都违背了设计书籍的初衷。因此还原书籍最原始的阅读功能,使书籍设计走向绿色、环保、可持续的道路刻不容缓。

二、“适度设计”的释义

(一)定义阐述

从字面理解是一种程度适当的设计,它需要设计师了解其使用者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经济水平等等的基础上,认真、全面、客观深入地去分析的设计中所需要构成的因素,并从功能、材料、色彩等各个方面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得所设计出来的产品功能得当、使用材料适宜、费用成本合理、对保护环境不会造成污染等。适度设计是一种理性的设计观,在实际的实践中,会根据不同的主观条件与客观性质作出适当的改变和调整。

(二)适度设计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适度设计更加重视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与自然是共生共存,相互依赖的。自然给人类的发展了提供了天然资源,但人类为了自身利益,不惜忽视自然发展规律。不断的滥砍滥伐,加速工业发展的脚步。造成大量的大气污染、河水污染、海洋污染等各种严重污染。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土地的沙化及盐碱化。这些从本质上讲都是因为人类忽视自然自然规律,忽视了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关于书籍设计中有关适度设计的问题

(一)以平装书为例

所谓平装书就是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大众化的书籍形式,借用罗兰·巴尔特的一句话来讲,平装书“不是一个客体,一个概念或者一种观念。”平装书是用机械印刷而成的,以前较多使用钉印,目前普遍使用胶印。而工艺和纸张的选用都是一般工艺和一般纸张。平装书更适合于机械化大生产,具有实用、普及性高。在纸张选取上,单色印刷普遍选择双胶纸和书写纸。但印刷行业为了追求纸张的白度,过度的增加荧光剂,导致人体吸入过多的增白剂。荧光剂相比一般化学成分较难被分解,它会在人体内蓄积,产生有害物质,从而消弱人体免疫力。在装订方式上,平装书普遍采用胶装的方式。胶装一般分为有线胶装和无线胶装,这两种方式都不可避免使用胶黏剂。胶黏剂中含有有害物质,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苯、甲苯、二甲苯、甲醛、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等。其中甲醛具有强烈的致癌和促癌作用,如过量使用,对人体健康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

(二)以精装书为例

精装书又称“洋装书”,其装订方式来源于欧洲中世纪。精装书的种类一般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硬面精装书、软面精装书以及活页精装书。硬面精装书指将封面及封底选用硬书壳,以布料、皮料或者特种纸张为材料,另外书芯分为圆脊、方脊和圆角等;软面精装指在封面的制作工艺上区别于一般精装书的制作工艺,而是制作成软包的封面,其书芯与一般精装书工艺相同;活页精装书是指书芯一般使用单线圈、双线圈或者铁圈等,封面则使用一般精装书工艺。精装书具有美观、耐用和易保存的特点。精装书在纸张的选取上除了平装书所使用的胶版纸和铜版纸以外,越来越多的使用特种纸。传统的纸张是以木浆或者草桨为原料,特种纸在传统纸张的基础上一部分利用化学原料加工而成,另一部分是添加其他特种植物纤维、合成纤维、金属纤维等,生产过程中排放污染量严重。近年来国内精装书所使用的印刷油墨大多都是传统油墨,传统油墨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化合物,并且在其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生产废水,由于油墨生产主要是颜料生产和连结料生产,以及其颜料的混合轧制,因此,油墨废水主要源于颜料车间、连结料车间生产废水和轧墨车间生产废水。这些废水具有混合物较多、高含盐量、难降解的特点,如果只是靠简单的污水处理,那么对环境的破坏不堪设想。

四、关于书籍设计中适度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适当选择工艺

书籍设计中对于覆膜工艺、上光、压光、烫金烫银、模切、“UV”工艺等印刷工艺的大量使用,导致资源的不断浪费,增加了污染物的排放,使得循环难以再利用。从而导致出版物的成本增加,图书价位增高,从读者角度来说“实用、经济”难以实现。适当的选择印刷工艺,通过适度的设计理念,以“实用、经济”为设计目标,在其基础之上做到美观大方。让读者品读时感到轻松自如以及心理上的愉悦之感。

(二)倡导绿色设计

使书籍设计从“绿色设计”的角度出发,在设计阶段就将遇到的各种破坏环境因素和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纳入书籍设计之中,将保护环境作为书籍设计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力求做到书籍设计的过程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减少到最小。

(三)减少过度包装

合理利用装帧材料,减少封面设计的过度包装。尽量避免或使用塑料、皮革、金属等非环保的装帧材料。将可回收再利用作为书籍设计的前提,强调自然质朴、简洁利落的设计理念,还原书籍最原始的阅读功能,一切的装帧材料设计力求从书籍内容与设计形式的完美结合。让书籍设计与资源消耗达到平衡。

五、关于书籍设计中适度设计的再思考

书籍作为人类古老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与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紧密相关的工具,具有其重要的中介功能。如果设想今天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书籍这样的工具,那么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是无法想象的。许多现代书籍设计师常常喜欢将书籍装帧设计比喻成建筑的设计,如果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大厦,是承载信息的空间,那么设计的文字、字体和版面就是这个建筑的基本框架和轮廓。要想使这个建筑成为优秀的作品,书籍设计者必须全方位的考虑其整体性、功能性、实用性、经济性,强调生态之美,无论是强调内容决定形式,还是认定形式决定内容,都应将其利用最合适的材料、最实用的工艺去呈现书籍。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慎重考虑与选择书籍设计的各个环节,包括纸张的使用、版面的形式、封面的材料、整体的工艺等;强调生态环保的设计理念,提倡适度设计,还原书籍最原始的阅读功能,避免不必要的设计,不因“为设计而设计”。从此刻做起,加强生态坏境保护的理念,减少生产污染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李红燕.适度思想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03).

[2]李云飞.度家·度语[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01.

[3][法]罗兰·巴尔特.今日神话//[法]罗兰·巴尔特,让·鲍德里亚等.形象的修辞———广告与当代社会理论[M].吴琼,杜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02.

[4]柴静.苍穹之下[Z].2015.

[5]王少君,崔励,焦利勇,张秀芳.印刷油墨生产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6]赵健.范式革命: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发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7]吕敬人.敬人书籍设计[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1.

篇10

书籍设计的技术工艺因素分析

完善的书籍装帧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统一。无论是社会上的平面设计人员还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在校生,既重视平面设计又重视印刷技术工艺的人相对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艺术设计也许是最重要的,只要设计出的书籍封面富有创意、文化内涵与艺术性,那就是理想的设计作品。正因为如此,许多设计师无法确知精心设计的作品能否在印刷中得到完美的再现;而一旦拿到印刷成品后,面对黯然失色的作品又不知所措。印刷工程师面对印刷技术难以实现的设计原稿,觉得力不从心却又不知如何沟通和弥补。设计和印刷作为书籍制作的两翼,形式各自独立,技术上分离,但结果又必须和谐统一。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书籍制作成本要求不断下降、设计要求日趋个性、可选材料日益丰富、印刷技术不断发展,设计艺术与印刷技术的结合将越来越紧密,许多细节上的处理将影响整体的效果。

正常情况下,书脊的宽度与书脊的表面图文设计密切相关,尤其当书脊的颜色与封面封底的颜色不同,且书脊图文色块宽度恰好等于书脊设计宽度时,书脊的尺寸确定必须准确,否则在书籍印刷完成后装订时,容易出现书脊折痕与书脊图文色块宽度不相吻合的问题,使印刷成品变成次品。所以,在书籍装帧设计时,应该考虑到书脊的图案及颜色设计最好与封面封底有适当的衔接,也就是说书脊、封面、封底三个面在交接的地方有一个铺延,以弥补书脊宽度的设定误差,便于装订,并使整体显得美观、大方。

勒口是平装书籍装帧的一种常见形式。现在书籍使用勒口的越来越多,其带来的附加值不少,归纳起来有以下几大优点:书籍显得平服、挺括、精致,封面不会起角翘曲磨损,使平装书具有类似精装书的效果;同时勒口位置可以设计书载广告。与其他图书广告方式相比,书载广告是一种传统、高效、廉价的宣传方式,在书店的调查中发现位于排行榜上的图书在书载广告上下的功夫都很大。书载广告的主要内容有作者介绍、内容简介或要点罗列,权威人士或媒体的推荐文字,书评的摘句等。内容简介多放在后勒口处,并附作者照片。因此,勒口不可太窄,要有足够的宽度布置书载广告。一般有经验的设计师对勒口的宽度尺寸设定是比较讲究的,往往把勒口宽度设定为封面宽度的1/3到2/3之间。也有的设计师喜欢将勒口尺寸设计得尽可能大,显示大气豪华,但需要注意的是,勒口过宽,不便于折页,且装订时也容易使勒口边与胶水接触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里强调的是:勒口和书脊一样,与封面、封底的连接部分在装订时需要折叠,其图文色块要尽可能多地与封面封底的图文色块相联系,注意设计的衔接和铺延,以弥补装订的微小误差。

在色彩的设计时,许多设计师偏爱蓝紫色但对蓝紫色印刷产生的色差又没有足够的准备,印刷出来的效果就与设计初衷相距甚远。如许多设计师爱用蓝紫色做成跨页,或者不同的页面上都用一个蓝紫块作为标记色,或者一个系列不同规格的包装盒上用了同一种蓝紫色等。有时设计师根据客户指定的某个蓝紫块进行设计,但客户拿到的印刷品的色彩与当初所指定的色彩有明显的差异。设计师在构图、用色、图文组合及版面布置等方面都很理想,但由于左右两页面在印刷拼版时分别被布置在两张不同的印版上分别印刷,而两页面上方共用一条蓝紫带做跨页给印刷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显然印刷时可能某页面青墨多了,另一页面品红墨又多了,墨量控制上的微小误差也会使得该样本的艺术效果大打折扣。因为人的视觉对品红相的要求很敏感、苛刻,很纯的品红色往往需要用专色墨印刷才能达到色彩均匀性的要求。因此设计时对品红色的选择应慎重,尽量避免使用过于纯正的品红色,以增加不必要的印刷成本。

书籍设计制作的多元化技术考量

书籍装帧是一门综合艺术和技术,既要有较高的印刷质量,精良的装订工艺,又要有独特的封面设计。精美的封面是无声的推销员,使读者在未读其内容时便一见倾心,将它从琳琅满目的书架上挑选出来。封面是书的外衣,是装订、粘贴在书芯外面的“门面”,所用材料大都为比较挺括、厚实的纸张,也有用布或其他材料的。广义地说,封面由封一到封四及书脊5个部分组成。封一即封面,印有书名、作者、出版单位、色块和图案;封二、封三一般印提要和检索;封四即封底,印书号、定价、社徽等。书脊印有书名、作者和出版单位,竖放、叠放时便于识别,当书籍立放在书架上,书脊就是一本书的全权代表。封面设计就是对封一至封四和书脊进行有美感的视觉设计。

书籍的形式由图书的内容、性质、厚度和装订手法所决定。主要有精装、平装、假精装三大类。精装书庄重典雅、精美坚固、便于翻阅,多用于经典作品或工具书。精装书有护封、包封带、包封袖、环衬、夹衬和扉页。硬质封面用纸板裱上纺织品或漆布、人造革等不同的面料,选材要注重体现书的整体风格。

封面可用闷凸压印,以展示材质肌理之美。彩色图案则是印在纸上再裱在硬纸板上的。书脊有平脊、圆脊两种形式。上下有堵头布。装订形式有锁线订、无线订、塑料线订等。使书打开之后不易自行回合。为保护书,书外有盒装纸板做的函套,一般书中还有一条作书签用的丝带,使于检索。小开本的精装书多用软质封面,采用纺织物、人造革、塑料面等,携带轻便,可卷曲,便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