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环境设计范文

时间:2023-03-23 03:13: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院环境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院环境设计

篇1

儿童阅历不够丰富,就医时会比成年人表现出更多焦虑情绪,因此我们会看到生活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一说去医院儿童就开始哭泣,强烈反抗,不配合医生检查和治疗,不仅影响就医效果,还会给儿童心理留下伤痛的阴影,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以后我们会发现,儿童会出现这种反应不仅是因为看病要打针,就医环境也会使其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加剧,如何在儿童医院美术环境设计中加入人文关怀理念,以此缓解就医儿童的紧张情绪,是设计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人文关怀;儿童医院美术环境;设计

当前我国人口已经处于老龄化的趋势,新生儿童的数量逐年下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所有家长都希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儿童时期是一个人思想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任何一次生活体验都有可能会影响其价值观,因此对儿童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不仅是家长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对儿童医院美术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就能够减轻对就医儿童就医的负面影响,对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儿童医院美术环境的设计原则

(一)缓解紧张情绪

就医环境一般相对封闭,其中布满了儿童不熟悉的检查仪器,其自然会出现紧张心理,再加上平时记忆中的吃药、打针经历,儿童就会极度抵触就医过程,有些儿童甚至会有暴力反抗的倾向,如果此时对其采取强制性治疗,就会进一步加剧紧张情绪,将医生与家长都防在了儿童的对立面,因此,设计儿童医院美术环境的首要原则就是缓解儿童的紧张情绪,通过改变就医环境来转移其注意力,进而减少对医院和医生的抵触,配合检查和治疗[1]。

(二)美化医院标识

医院标识能够对就医者起到指引作用,同时也代表了医院的形象,儿童医院的科室很多,流线也相对复杂,如果缺乏完善的标识系统,儿童和家长就很容易迷路,就诊效率因此下降,因此,在设计美术环境时,要与医院标识系统有效结合起来,将丰富的色彩运用在其中,带给人们更直观的指引,使就医者能够通过最短的路径和最短的时间找到目的地,同时,色彩丰富的标识又能够营造一种活泼的气氛,给儿童带来一种愉悦感。

(三)融入感彩

美术环境的设计不仅要讲究功能性,同时要注意在设计中融入感彩,体现出医院的人文关怀,使儿童能够在就医的过程中与空间环境展开感情交流。这里我们提出一个情感连续性的原则,就是要将医院环境与儿童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尤其是对于住院部的儿童来说,如果只注重空间的色彩和奢华,儿童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感到非常愉悦,但是如果住院时间太长就会有一种空洞之感,设计美术环境时就要尽量弥补这种空洞,保证儿童情感的连续性[2]。

二、基于人文关怀的儿童医院美术设计研究

(一)走廊及大厅环境的设计

儿童在认识世界和判断环境时大多是都是依靠自己的视觉,对于色彩比较敏感,因此,在设计美术环境时要将视觉设计作为重点内容。大厅环境的设计是重点内容,要改变以往以白色为主的色调,在墙壁上添加更多丰富元素,将儿童的注意力从检查和治疗上分散到观察环境中来,例如,沈阳某家儿童医院就在走廊墙壁上设计了十二生肖图案,采取分散布置的方式,儿童来到医院以后不是想着什么时候可以出去,而是想要把这些图案找全,这就是一种不错的设计方法,医院可以尝试将儿童喜欢的动画形象喜洋洋、灰太狼、熊大、熊二等以分散的方式布置在医院环境中,从视觉上带给儿童一种亲切感,改变儿童对医院的看法,提升就诊效率。

(二)候诊室环境的设计

候诊室是医院的重要场所,目前,国内大多数儿童医院的候诊室仍旧采用座椅线性分布的方式,这种设计方式会带给儿童以及家长一种紧张感,家长之间的交流也非常不方便,因此,在设计候诊室的美术环境时,可以尝试采取围合式、分散式以及拼合式等多种组合的方式,桌椅颜色最好也要一改以往棕色或者是蓝调,可以采取多种色彩组合的方式,带给儿童一种新鲜感,可以将医院使用的一次性杯子设计成多种形状,并加入多种颜色,这种设计方式可以缓解家长的约束感,候诊时间家长可以面对面交流,孩子们也可以共同玩耍,仿佛是来到一个新环境交朋友,淡化就医的痛苦记忆[3]。

(三)住院部环境的设计

一些儿童病情较重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儿童在对住院部的环境熟悉以后,新鲜感很快过去,再加上每天要打针吃药等,因此刚住进医院的时候可能会比较配合,但是几天以后就可能吵着要回家,或者是吵着要回幼儿园,也就是说儿童对于医院环境一般只能存留短期的新鲜感,但是其中却几乎没有包含感情因素,前面我们在分许设计原则时提到了感情连续性的概念,就是要在环境中融入感情因素,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理念,例如,一些养老院在设计时就会根据老人的生活特点布置房间,留有一些空间摆放老人的旧物,以此增强其归属感,将这种方式应用在儿童医院住院部就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可以将住院儿童的房间设计成幼儿园的样子,如果儿童表现较好,就在墙上贴上小红花以示鼓励,也可以将儿童平时的作业、字画等贴在墙壁上,使儿童找到一种幼儿园的感觉,以此转移其注意力,同时,也可以将儿童的家庭元素融入到房间中,包括色调、摆设以及墙壁粘贴画等,这样儿童长期留在医院中也不会产生抵触情绪[4]。

三、结语

儿童医院不同于其他医院,美术环境会对儿童的心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在设计医院的美术环境时,主要通过色彩、空间结构以及实物组合等方式带给儿童新鲜感以及更丰富的情感体验,转移儿童的注意力,缓解其紧张情绪,减轻对医院的抵触,进而提升就诊效率。

作者:李冬华 单位:长春市儿童医院

【参考文献】

[1]李春富,何祥涛.医院儿童病区环境装饰绘画设计[J].中国医院管理,2006,11.

[2]尹定邦,杨一丁.环境心理和环境设计(节选)[J].美术学报,1997,02.

篇2

营造一种生态、节能、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全新绿色医院环境,将成为现代医院环境设计的新趋势。

医院是为患者存在的,患者作为其服务对象,除了要治愈肌体上的病患,心理、精神状态的康复,也同等重要。因此,医院在室内外环境设计上特殊需要,越来越受重视,医院建筑与使用者全方位关系的特征,已拓展得越来越宽。环境作为现代医院建筑的一项基本功能要素,已成为医院建筑设计中的关键。

环境设计的生态化原则

在世界能源危机的大背景下,各国建筑师在绿色、生态节能型建筑的设计理论和工程实践上,都有所涉及。当前,我国对公共建筑的节能,也提出了新要求。医院建筑在公共建筑中,属于面临耗能压力很大的类型,所以建设注重环境的生态医院建筑,是一种趋势。

但是,目前的一些医院项目工程中,院方为追求豪华气派,盲目扩大空间尺度,高度越来越高,体量也越来越大,正在拉开医院建筑与生态、绿色的距离。这样做,不仅使能耗增大,而且极不利于患者的康复。许多新建的大型医院,为了改变医院的环境,已将“生态绿肺”和生态中厅的设计理念,融入到了设计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医院环境设计中注重生态化设计,与设计简单的庭院绿化空间不同,这种生态化的环境设计,要体现医院建筑和生态绿色相结合的特殊空间形态。

医院环境设计的生态化原则,首先,应该注重创造自然、环保、节能的绿色医院环境,追求优质的室内外环境品质,和自然生态绿化系统,并注重房间的自然采光通风,使患者尽可能地享受到绿色。其次,要强调绿色建筑设计准则,运用生态原理、理念和方法,来研究和发展医院环境设计,努力形成健康的医院环境。

整体结构上的环境设计

现代医院建筑的整体空间布局,经历了由传统分散式到集中式、半集中式的一个发展历程。

从分散式布局,到集中式布局

传统医院,多采用分散式布局,即建筑以多层为主,各功能部分之间有庭院或绿地分割。这样的整体布局,病人完全可以自由享受到绿色的生态环境。

但近年来,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分散式布局占地面积大,已不适应形势的要求,因此集中式布局,在国内外医院建设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这种设计布局将门诊、医技、病房,全部置于一栋建筑中,虽然很好地利用了土地,但建筑无限制地向高空发展,使病人在看病就诊过程中,完全被封闭在人为的有限的建筑空间内。有的住院病人,被安排到十几甚至二三十层的高层病房中,几乎与地面完全隔离,更谈不上与自然、绿色的交流了。

半集中式布局

值得庆幸的是,人们慢慢在使用过程中,意识到了集中式布局的弊端,并将完全集中式布局,演化为了半集中式,即将门诊、医技、住院分别集中,再通过走廊、交通枢纽等组合到一起。这种布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集中式布局在绿色生态环境设计上的缺陷。

半集中式布局,又可分为两栋式和3栋式两种布局形式。

两栋式,是将医技部向门诊和住院楼转移,形成门诊、住院两栋建筑。在多层部分前后排建筑之间,或多层与高层之间,都可以空出室外庭院,作为生态绿化部分。

3栋式,是根据基地的条件,由门诊、医技、住院部,以走廊连通成前、中、后“工”字形、“王”字形布置,或左、中、右“山”字形排开。

3栋式布局形式,比两栋式在绿色环境空间的处理上,更显灵活。另外,半集中式布局又恰当地缓和了用地紧张的问题,充分利用可有限的用地,是目前新建医院采用最多的形式。

必须将环境绿化放到重要的地位

医院在规划设计时,整体布局结构上的生态设计方法,就是必须将环境绿化放到重要的地位,不能一味地追求容积率,房子挨着房子,在狭小的场地上建超密度的建筑,完全违背生态化原则。

只有在室外环境设计上,注重庭院化,反映人类向往自然的本性,才具有很好的医疗价值。例如,在门诊部分设置庭院,使之成为内部候诊空间的延续,缓解拥挤、嘈杂的状况,改变封闭环境给人的内向、忧郁的感觉。在住院部设置庭院,能更有效地为患者提供休息、散步、放松的自然气氛。一个整洁美丽、温馨舒适的绿色就医环境,不仅能使患者大大受益,而且可以展现医院的特色风貌,形成现代化医院必备的生态型绿色环境。

领域间的环境设计

目前医院的发展趋势,一是综合医院“大而全”,二是专科医院“小而精”。现代综合医院,容纳了越来越多的功能,包含诊疗空间和非诊疗空间等。这里暂且把这些功能空间称为“领域”。这里的“领域”,可以是门诊的一个科室(如内科),医技科室(如影像中心),也可以是住院部的一个护理单元等。

领域间的生态环境设计,可以为水平和垂直两方向。

水平方向

目前医院常用的设计方法,是用“医院街”或者中厅的形式,将上述的各个领域串连起来,所以领域间的生态环境设计,部分就是医院街或中厅、过厅的设计。

其中,医院主街虽然主要负担交通功能,但作为串连各部分的枢纽,可以通过局部放大或划分区域的方法,进行植物种植,使行走在医院街中的病人,在室内也能感受到绿色带来的活力。在中厅,则可以配合上下贯通的空间,种植高大乔木,并在中厅的首层,布置室内庭院,形成“生态中厅”的氛围。

垂直方向

领域间在垂直方向的联系,就是建筑外墙面了。

在外墙面进行垂直绿化,是把绿色植物等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有机地融入建筑物表皮的内部空间,如低层屋顶、雨棚顶、外廊顶、凹入墙面的阳台花台、双层幕墙之间的绿化等。

这种垂直方向的立体绿化,大大增加了绿化总面积,可以作为建筑物的内部和外墙有效的遮阳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为医院建筑提供了更健康、更宜人的建筑物外部和内部小生态环境。

领域内的环境设计

领域内的生态环境设计,应该更多地注重细节。内部空间环境中的一棵树、一盆花,都代表有生命的、有活力的大自然。在医院建筑的各个领域内,需要开放的环境、绿意盎然的效应,这种效应可以改善空气、减少噪声、消除眩光、界定和过渡环境。

生态环境设计在门诊、医技部分的重点,是病人候诊区

病人在医院中最花时间的,是等待。如果病人在一个黑暗的、不能自然采光通风的空间里候诊,带来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

无论是廊式、厅式或厅廊式候诊形式,均应该尽量做到自然采光通风,并适当地在廊边、厅中央,布置绿色植物及生态小景观,因为这里是病人最近的能直接触及到的空间氛围。

候诊区的生态环境设计,要从小处着眼,可以充分利用除去必要的交通以外的空间,使病人在漫长的等待中,能体验到绿色、轻松、自然的氛围,从而有益于病人的心理健康。

护理单元领域内的生态环境设计

住院病人在病房内呆的时间最长,他们远离自然,面对病痛,心理健康很重要。在护理单元内,可以通过设置病人阳光活动室,内配绿色植物,给住院病人提供自然休闲的交流空间。

在病房区对医生护士工作环境的关注,成为医院设计中的重点

许多医生、护士长期在无自然通风采光的环境中工作,特别是在采用复廊式设计的建筑中,更接受不到自然的气息。这种情况下,他们在工作中的压力很难缓解。

可以通过在南北两侧的房间中,将靠近护士站的部分打开,形成前后开敞的空间氛围。

篇3

精神病学这个概念源自希腊语,意为“拯救灵魂的科学”。对患者的治疗不仅仅局限在肌体疾病的治疗,更是在精神病理学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治疗,认识到身体疾病和心理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当今精神病学的一个研究重点。

面对治疗心理疾病的要求,作为建筑设计工作者可以更多地应用建筑界中熟知的环境心理学等理论与手法,为患者提供一个适于康复的物理环境。精神病患者在不发病期间与正常人基本一样,他们也渴望关怀、帮助和认同,在住院期间应该提供给他们家的温馨和接近社会生活的可能,最大程度地降低他们的恐惧心理。

室内设计采用患者熟悉的风格,营造“家”的氛围

病房和公共区域的设计风格和布置,应考虑使用患者熟悉的基调,营造“家”的氛围。据研究,人们更喜欢住在装饰和风格较熟悉的房间。同时,室内设计风格应该传递给患者强烈的治疗目标和积极的愿望,从而改善患者的舒适度和行为。

家具陈设减少严肃感

病房内的家具陈设也应体现“家”的温馨感,减少严肃感,如使用地毯、沙发等。这种家庭般的环境可以增强患者感情上和思维上的幸福感,同时使医护人员在较轻松的环境下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综合活动室宜朝阳

考虑到大部分住院患者(除重性患者、急性患者)白天很少在病房卧床休息,而是接受医院提供的各种不同的康复训练,因此在每个护理单元里应安排一定数量、面积的综合活动室、治疗与辅助用房,其中综合活动室宜朝阳,可拥有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同时附近可设置就餐区。

护士站设计为开放式,四周安装一定高度的防暴玻璃

封闭性的护士站是传统精神病院常用的方式,但研究发现开放性的护士站可以对患者心理、行为和社交产生积极影响,能改善患者与护理人员的交流,因此如有必要可以通过在开放的护士站四周安装一定高度的防暴玻璃,以保证医护工作的正常进行。要有足够的隔声措施保证咨询室、会诊室里传出的谈话声、机械噪声等不影响到患者,这也是保护患者隐私的一个措施。

病房墙面颜色多选冷色调

精神病医院病房墙面配色的总原则是少用对患者的精神有刺激作用的色调,颜色宜选冷色调,如白色、淡蓝、浅灰、淡绿等,避免使用大的鲜艳色块、繁杂的花样等方式装饰墙面。对于具体颜色的选择,不同病房有不同的要求:鲜艳、明快的色彩对于抑郁的患者和老年人有益,但对焦虑的患者会造成一定刺激;暖蓝色调可起到安抚或稳定的效果,但蓝绿色对抑郁和脆弱的患者情绪有反作用;隔离病房房间墙面必须是平静且有明确颜色,避免使用白色或灰色。

篇4

关键词: 医院室外环境 植物选择 绿化设计

Abstract: The greening design of hospital outdoor environment is the special performance of hommization. The good outdoor environment can alleviate the patient’s mood and afford a fine place of relaxation and rest. This paper presented the common forms of the hospital ourdoor environment greening, listed the special method of plant selection and the principal of the each functional area greening design.

Key words: Hospital outdoor environment Plant selection Greening design

绿色医疗环境,重视自然采光通风和天然建筑材料的利用。突出环境特色,创造与自然共生的绿色医院,已成为当代建筑创作的努力方向。

一、绿地布局及植物选择

医院要创造良好的环境,植物无疑是同患者进行交流的最好景观。绿色是生命的象征,绿色植物向我们显示出生命的绵延悠长,给人生机勃勃的感受;绿色植物的观赏特性可以创造优美的景观环境,有利于患者心情的平静和身体的康复,树叶的摇曳、色彩、阴影及光线的变化都会引起患者的注意,带给他们身体的轻松与心情的愉悦;园林植物四季色彩的变换,还可以让患者感受生命的律动和季节的变换;高大的树木可以激发人们产生一种生命的永恒感。

新鲜的空气是患者康复最基本的条件,医院增加绿地,同时也增加了新鲜空气。一般来说,医院的绿地分为3个层次:全院性防护林圈、中心绿化园林、立体化系统。

园林植物的功能不仅在于制造新鲜空气,它还具有杀菌消毒、净化空气、降风除尘、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温、减少噪音的作用。前苏联科学家曾对植物杀菌素做过研究,有些树种如桉树、肉桂、柠檬等树体内含有芳香油,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侧柏、柏木、圆柏、欧洲柏、铅笔柏、雪松、盐肤木、大叶黄杨、七叶树、合欢、刺槐、紫薇、悬铃木、石楠、木槿、广玉兰、枇杷、火棘、麻叶绣球、女贞等具有杀灭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的能力,这样能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和医院中的交叉感染,有效地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医院这一特殊环境对植物的要求也是特殊的,尤其在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医院中不宜栽植有飞毛、特殊气味及能够引起过敏的花粉类植物。目前研究发现容易引起花粉过敏的植物主要有楝属、白蜡树属、大麻黄属、臭椿属等。

在树种的选择上一般可以参照以下方法:

1.适地适树。选择树种必须根据植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来分别处理。应多选乡土树种,粗生粗长树种,它们适应性强,成活率高,能达到良好的绿化效果。2.选择无毒无污染树种。为了创造洁净、清新、安全的环境,不宜选有飞絮飞毛、落叶较多和有毒的树种,要选滞尘能力强、常绿和无毒的树种。3.不宜选用生长慢、树条脆而易折断、一旦被破坏就很难恢复的树种。4.绿化用地很少的医院应多用攀缘植物,如爬墙虎、牵牛花、凌霄花等。5.绿化基础好的医院,应在普及绿化的基础上重点提高,逐步更换一些寿命长、观赏价值高的树种,如雪松、龙柏、桂花、茶花等。6.有条件的医院如空间允许,可种些桃、李、梨、葡萄、枇杷等,既可美化环境,又能作为园艺治疗来给患者治病,还能收获水果,是一举多得的好事。7.栽植时,最好将乔、灌、花、草、藤、果相结合,常绿、落叶搭配,四季有景,层次丰富。

二、室外功能区园林布置

医院由门诊部、住院部、辅助医疗部门、行政管理部门、总务部门等众多不同部门组成,这些部门对环境的要求各有不同。入口区与城市道路相连,规划布局不仅与城市相协调,还应凸显其严谨。门诊部人流较多,其景观不仅有美化的作用,更要疏导人流,使节奏有序。住院部周围绿地不仅有观赏的功能,更要有活动、休息、聊天的场地。周围场地较大时,可选择自然式布局,使人更有接近自然的感受;场地较小的,可先考虑规整的布局,以有利于空间的利用。其他部门的布局形式,要与建筑风格及周边环境相协调。

(一)主入口区的绿化环境设计

主入口区是医院景观设计的重点,它和城市街道相连,不仅是车辆行人往来的必经之路,也是人们对医院第一印象的开始。对此一般采用规则式布局为好,通常可在主入口区摆放雕塑作品、花坛等作为视觉中心,也作为医院的标志性景观,有条件的还可设计些水池、假山等增加景观丰富度。但由于主入口是人、车出入的重要场所,应该有较大的广场面积满足集散功能,因而能设置的各类小品体积都不宜过大。主入口区的植物景观也应简洁明快,大方自然。

(二)门诊部的绿化环境设计

门诊大楼是医院对外的一个主要窗口,也是医院形象的标志。门诊部是人流量和车流量较大的区域,安排植物和环境小品时,不但要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还应考虑到交通的通畅,利用绿化带、花坛、假山水、建筑小品等对空间进行分隔,使人流和车流巧妙地分离,还要规划一处供外来人员休息等候的区域(例如可供人休闲的绿色凉亭等)。

在植物种类和色彩的选择上,应避免种植过高大和繁密的乔木,选择适当高度的树木,在种植的间距和形式上适合地形的高差变化,这样既不会遮挡人们的视线,还加速了人的流通。另外,花卉品种不宜繁多,色调要简明,起到点缀环境、烘托医院特殊气氛的作用即可。

(三)住院部的绿化环境设计

住院部在医院中属综合功能区域,主要满足患者的治疗、生活及休闲等需求。在绿化环境总体景观设计上应以自然形式为主,根据具体的环境要求来设计,满足住院部患者户外休闲和停留的需求;如果他们在室外停留时间相对多一些,其绿化风格应不同于门诊部外环境的处理手法,要添加些更具审美和趣味化的园林景观。

在医院规划设计中,不要盲目追求土地使用效率而忽视绿化。《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中明确规定新建医院的绿化率应大于35%,改扩建医院绿化率不小于30%。同时,尽量将医院建筑中关系非常紧密的门诊部、医技部、住院部三者相连,如果这三者是分散的,最好有风雨连廊相接。绿化环境设计要做到疏密有致,把建筑集中布置,既便于患者就医,又有利于将来发展,同时腾出大片绿地,有利于规划园林,进行室外绿化环境设计。

篇5

关键词:校园;学校;学生;环境艺术设计;绿色环境

2012年,笔者的家乡,一个晋北小城,在进行国家卫生城市改造与建设的同时,母校也进行了一番校园的建设与整修。经过细致、合理、科学的研究论证和严格审批,全面统筹制定出校园绿化方案,然后实施。记得大约一年的时间,经过如火如荼的一系列整修、维善、重建,母校的面貌焕然一新,成了今天犹如花园般的省级示范高中。走进母校的校园,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将军的塑像。雕塑坐落在一块大理石上,神态庄严刚毅。二十米左右是学校的办公大楼,大楼前面,分别种植着两排槐树,四周百花竞相开放,草坪绿草茵茵……徜徉其间,使人心旷神怡,学校命名其为将军广场。绕过办公楼向北走,两个醒目的亭子东西耸立着,师生们课间可以在这里休息,交流。四周种植着粉色的樱花,人间四月天,满树樱花竞相开放,灿烂妖娆。四周大面积草坪,红绿相间,美不胜收,学校美其名为双亭广场。绕过中间的高三教学大楼,来到学校最大最新的梧桐广场。顾名思义,广场两边高大的法国梧桐郁郁葱葱,迎风摇曳。在梧桐广场最北边的正中,高高地飘扬着五星红旗。每逢周一,全校师生要在此举行升国旗仪式。走过梧桐广场,进入大操场,这是一个崭新的塑胶操场,占地大约五十亩,是同学们尽情挥洒青春活力的地方。通过绿化的校园,笔直的校道从校门延伸至生活区,两旁绿草如茵,鲜花盛开,花带、绿化带交错有序,整齐规范。长廊、景观建筑别具一格。环境建设是经济基础,文化建设是上层建筑。母校的育人体系中,不仅有“教书育人”和“管理育人”服务,“环境育人”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校园环境是一种无声的、特殊的教育课堂,是重要的育人环境之一。其作为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

1校园环境艺术设计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

环境对人的身体健康,大脑发育,语言进化都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众所周知,在优美的环境中,人们越发能产生运动的渴望与冲动。这种冲动能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主导部分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从而改善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大脑分析综合能力,使各种运动更加有效直接,产生更好的健身效果。人在绿色环境中能使皮肤温度降低,脉搏跳动次数减少,呼吸均匀,血流减缓。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情绪体验,工作很疲劳时看看窗外的绿荫会顿感赏心悦目。而且绿化茂密地带空气负离子含量高,对学生在血压、心脏、神经等方面的慢性疾病都有间接治疗作用。

2校园环境艺术设计与学生求知欲的影响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感到自己缺乏相应知识,就产生了探究新知识或者扩大、加深已有知识的认识倾向,这种情境多次反复,认识倾向就逐渐转化为个体内在的求知欲。整洁、优雅、的校园环境能激发人的求知欲,使师生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的同时,促使师生积极进取,努力探求。母校在校园总体规划上,特别注重建筑布局和美化布局的相互映衬,使其达到完美与和谐的统一,使其成为熏陶、教育、塑造学生的辅助课堂,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在生活中得以提升,让他们的精神领域和知识水平同步优化,真正成为思想上与时俱进,精神上丰富多彩,知识上超凡脱俗的名副其实的当代学生。

3校园环境艺术设计对学生道德、心灵的影响

当你步入母校的大门,映入人们眼帘的是那座庄严肃穆,威严挺立的将军雕塑,时刻警醒母校的莘莘学子要勤奋好学、力求上进,报效祖国;草坪上那个低头看书的女生,认真钻研,忘我投入,洋溢着对学业孜孜不倦的追求情怀;那飞奔向前的金马腾空而起,象征着学业路上要有英勇拼搏的精神,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用不锈钢制作的宇宙飞船在宇宙中探索飞行的雕塑,象征科学事业的伟大,告诉学生崇尚科学、现在要扎实打好文化基础,将来去努力探索科学的奥秘。古色古香的六角亭,色彩搭配和谐,造型精巧,给人一种独具韵味的古典美,使学生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与感染。雕塑、假山、花池,草坪造型别致,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山琼阁,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几十米文化长廊内容丰富多彩,告诉学生要讲文明、懂礼貌、友善待人。“学校发展史”与“远景规划”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展望美好未来,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将军纪念堂”让学生了解我们现在优越的学习环境来之不易,激发热爱祖国的激情。“五星红旗”让学生们了解国旗、党旗、军旗、团旗、队旗,了解祖国光荣历史,激发热爱祖国的激情。“校史长廊”与“校友长廊”一样,建筑风格古色古香,长廊内文化氛围浓厚,一幅幅照片告诉母校学生学校的发展史,学校建设的艰辛,它的风雨历程以及辉煌历史。

4校园环境艺术设计对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的影响

校园里的校容校貌、标志性建筑物以及自然风景和优雅的人文化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态文化,学生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教育和启迪。臵身于校园中,每个人会感受到物质载体文化迸发出的启迪能量像磁石一样催人奋进。而优美的校园环境本身给人以美感,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着崇高的审美理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这儿彰显了它最为准确的寓意。

5校园环境艺术设计对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校园绿化、美化,创建整洁、舒适的校园环境是提升办学品位,建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校园人文韵味的植物造景不仅为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使师生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释放工作和学习压力、疏松心理。同时,校园的绿化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发展,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学子前来就学,不断扩大了我校教学规模,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钟灵毓秀。母校校园,一墙一角皆文化,一草一木蕴教育。绿化美化校园物质环境,优化文明校园人文环境,为学生营造美丽、高雅、和谐的育人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校园绿化、美化,创建整洁、舒适的校园环境作为提升办学品位,建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首当其冲,必不可少的,是学校建设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

作者:郭琛依 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邬琦姝.谈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和发展[J].宁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4).

篇6

成都医学院遗体捐献者纪念性环境工程位于解剖教学楼内。设计要求能够把纪念、瞻仰、教学、休闲多种功能融为一体,并能够体现文化与特色。设计方案采用寓意、象征的空间语汇表达方法,体现环境丰富的思想内涵;营造温馨、轻松的空间氛围,达到纪念环境与教学环境的合理兼容。方案的设计达到了恰当诠释纪念主题的要求,又兼顾了环境中多重功能的有机融合,并以其思想内涵给人感召和启示。纪念性环境的设计需要以独特的设计理念为先导,在诸多制约中找到恰当的平衡点,运用准确的空间语汇,达到主题、形式与功能的完整契合。

关键词:

环境设计;纪念性景观;空间意象;解剖教学楼;遗体捐献

纪念性景观作为一种特殊的景观类型,在注重物质功能的同时,更多地体现为对精神功能的表达。相较于其他景观类型,有着更为丰富的精神文化价值。因为其具有的情感与艺术感染力,有人把纪念性景观比喻为建筑设计中的诗。当前,纪念性景观的设计呈现出越来越多元化的态势。在体现庄重这一情感表达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设计语义的多样化,并融入独特的思想内涵成为设计师努力的方向。本项目是成都医学院为感激遗体捐献者对医学事业的无私贡献,表达对他们的敬重与缅怀而建设的纪念性环境项目。本文希望借助这个项目的完成,谈一下对纪念性景观的探索与体会。

1项目状况

在我国医学院校,教学解剖用的人体主要来自逝者生前以遗嘱方式做的无偿捐献。而国内医学院校对遗体捐赠者纪念场所的建设一直是空白。2014年,成都医学院决定以解剖教学楼内场所为依托,建设遗体捐献者纪念工程。其目的是让人们铭记遗体捐献者对医学事业的无私奉献,表达对遗体捐献者的敬意、缅怀、感激之情。成都医学院解剖楼纪念性环境改造工程的建设,也成为国内医学院校内首例为纪念遗体捐献者而营建的场所环境。本项目位于成都医学院新校区解剖教学楼内。解剖楼主体建筑共有四层,是师生进行人体解剖教学、研究的场所。项目建设区域分为庭院和室内两个部分,庭院面积为273平方米,是教学楼的中心公共空间,需要兼顾交通、交流、休闲、纪念等多种功能;室内面积为56平方米,是悼念和遗体捐献者档案存放场所。庭院命名为“馨香园”,意为逝者已逝依然留给人间缕缕馨香和温暖。室内为悼念的场所,命名为“感念堂”,表达人们对逝者的感激、感怀与思念之意。本方案的设计要求综合考虑场所的多重复合功能,使之成为融纪念、凭吊、教育、教学、休闲于一体的场所环境,并希望能够对医学用遗体捐献活动起到一定的宣传、推介作用。同时,由于学院处于新校区建设之中,各方面资金较为紧张,也希望能够以较小的投入达到最佳的效果。

2设计思想

本方案的设计需要在营造适宜的人文氛围的情况下,综合考虑纪念与教学功能的结合这一特殊性,并希望通过丰富合理的思想表达,营造准确、适宜的空间氛围。

2.1体现高尚的人文情怀

遗体捐献者纪念性环境的营建是医学界人文情怀的体现,遗体捐献者无私奉献的行为也为后人留下了值得学习的精神财富。纪念性环境的设计在表达对捐献者的崇敬与缅怀的同时,应该能够给人以人生的启迪和感召,让人们明晰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奉献社会、造福他人。

2.2寓意象征的设计语汇,形成空间语义的丰富性

寓意象征的空间语汇表达,可以提升纪念性环境丰富的思想内涵,起到“以物喻人,寄情于景”的效果。恰当、适宜的意念融入,能够使景观思想深刻、蕴含独特,使人们在解读空间环境时引发诸多感悟和省思。

2.3营造平和、温馨的空间氛围,兼顾使用功能的多元需求

具有纪念性意义的景观更应注意其景观空间的气氛营造,这样才能使人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纪念性景观的场所精神。人是纪念性景观空间的主人,人们修筑纪念性场所是为了让活着的人和已逝去的人或事形成“对话”,为其提供空间思考历史,通过这样的思考,人们才会更加清楚生活的意义。解剖教学楼首先是教学场所,纪念性环境处于它的中心区域,所以应该考虑场所的特殊性,协调好教学、休闲、纪念、凭吊等多方面的功能要求。以较为平和、温馨的设计形式处理空间,无疑会更好地协调各功能之间的关系,也能够恰当地体现遗体捐献者旷达、超然的人生情怀。

3设计特色

特色是设计价值得以确立的基础。特色的体现需要依据环境的特点和要求,通过主题进行合理的阐释与生发。本方案的设计力求能够把严肃、悲情的基调转化为一份“温情”的表达,使环境给人平易与亲切之感,这也成为本方案思想表达、空间调动围绕的方向。

3.1质朴温馨,哀而不伤

在纪念性环境的表现中,常常都充满着庄重、肃穆、伤感的气氛,这已成为有关题材的常规性表达方式。本方案则尝试从更为平和的角度去表达生命存在的意义,以乐观、豁达、超然的人生态度诠释生命的存在价值。在场所中营造朴素、淡泊、宁静、温馨的氛围,从而体现遗体捐献者博大的人生情怀和达观的人生态度。“馨香园”方案是把庭院设计成一个花园的样式。空间整体采用较为自由的布局,用草坪、绿植、树木、爬藤植物的灵活穿插打破墙、地间界面的独立性,直线和曲线相互穿插对比,使之大小呼应、高低错落,达到活泼而不失严整的效果。纪念碑作为庭院的主体,用原石材料安置于庭院尽端的一侧,既保证了其处于视觉的关注点,又使其不显得过于突兀。斜跨庭院的条带状地面镶嵌画“生命之光”贯穿庭院中心位置,成为通往纪念碑的视线引导,使纪念碑的主体性得以强化。纪念碑并不张扬的尺度,却能尽显其平易与温和。庭院整体空间做到了活泼又不失庄重,在花香四溢中凸显宁静、平和的空间氛围。“感念堂”作为室内的悼念空间,采用了中心对称式布局。但贯穿空间的曲线造型又打破了造型的规整性,增加了些许活泼感。顶部曲线的造型起到了视线引导的作用,强化了空间的动态感与方向性。空间色彩则简化为白色和木色两种,使之显得清新、明快、单纯、和谐。庭院和室内的设计都力图使空间凸显温暖、朴素的感觉,一方面,能够更好地表现遗体捐献者宽广的人生情怀和达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也能很好地结合环境的教学与休闲功能,收获相得益彰的效果。

3.2以象征、寓意的表达方式,表现丰富的思想内涵

纪念性景观是人类纪念性情感在景观上的物化形式,它具有的精神文化价值的功能主要是为满足人类纪念的精神需要,其精神功能远远超越了物质功能。象征、寓意手法的运用能够形象地诠释设计的思想主旨,增强了设计作品解读的丰富性,并能够体现多样的空间表达意趣。在“馨香园”的设计中,纪念碑选用一块被河床冲刷形成的自然原石,粗糙而不失温润,在自然形成的裂缝间隙绽放出几朵洁白、细腻的大理石花朵。其以顽强生命力与自然力的对抗,表达一种圣洁、凝固、永恒的生命意志;沿墙的青石墙面花池,在坚硬的青石板中露出一个个孔洞,花草破洞而出,与地面上突破大理石生长出的花草相互搭接,浑然一体,以此来表达对生命的礼赞;坐区位置用律动的曲线组成花台,代表生命的活力与生生不息;庭院中两株大的桂花树恰恰提升了庭院花园的感觉,在每年特定的季节花香四溢,充满整个庭院,营造出一种温馨、浪漫的氛围,也契合了“馨香园”的主题。“感念堂”的设计则于静穆基调之中凸显明快之感。同样以象征的手法,寓意遗体捐献者情怀之博大。如顶棚的设计采用星空的形式,寓意人在宇宙中相比星空的浩渺只是沧海一粟;墙面大面积采用质朴的木质材料,寓意人来自自然又回归自然,体现一种宽广、仁厚的世界观,遗体捐献者的档案存放采用了具有仪式性的摆放方式,同时采用带花形的标牌,使之具有一种温馨、圣洁的感觉。

3.3注重教育与启示性的表达

整体的设计注重高尚人生理念的弘扬,站在宏观的层面来阐释人生的积极意义。设计方案始终围绕生命主题展开,达到挖掘主题、拓展主题、升华主题的效果。并且通过设计理念的贯穿,给人以积极的引导,也使得遗体捐献者博爱、达观的人生态度得以传递,对后人起到了很好的垂范、教育和带动作用。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献身于医学事业的神圣感与责任感。

3.4教学与纪念功能的恰当融合

本方案的设计综合考虑了纪念性环境的纪念、凭吊、教育、教学与休闲功能。兼顾接待遗体捐献者家属的瞻仰、凭吊,以及有遗体捐献意愿者和家属的参观;迎接兄弟单位的参观、学习、交流;同时,对医学院校学生进行职业、人生的教育与引导等。由于此项纪念性环境处在教学楼内,如何实现教学环境与纪念环境的和谐统一是方案设计前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提起解剖教学楼,一般人在意识中就会产生阴森、恐怖感;提起纪念性环境,一般人就会想到庄重、肃穆,二者的叠加效应无疑会带来极其压抑的感觉。本方案的设计则充分考虑了环境的多元兼容作用,减轻纪念性环境带给人的压抑感,并使教学与纪念融为一体。例如,大面积绿植的运用;参差错落的环境体面处理;大面积曲线花台的运用;自由式结构布局;等等。这些无疑都营造了一种轻松的气氛。同时,在空间布局中同样很好地兼容了纪念碑这一纪念性环境的主体,达到整体的圆融与和谐。

4设计思考

纪念性景观在呈现多元化的同时,总是有些共通化的原则和方法,这些也成为纪念性景观设计的重要指引。

4.1设计师关照事物的角度,是设计对象得以升华的关键

设计的创新性,源于设计师能够以个人的独特视角理解对象,以具有个人化的语言方式诠释对象,从而在平常的题材中凸显不同的设计样貌,这是设计对象个性化得以确立的前提。设计面貌的拓展,无不体现为设计师的思想观念对设计对象叠加的结果。如美国的越战纪念碑,按照设计师林璎的解释,它就好像是地球被(战争)砍了一刀,留下了不能愈合的伤痕。其采用独特的倒V字形的下沉式空间结构,恰当地诠释了“伤痕”的设计理念,使之成为纪念性建筑的独特类型。

4.2环境设计应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设计在体现功能性的同时,还应注重思想性,思想性依然是优秀设计作品体现价值的重要方面。从中国建造发展的历史中我们不难看出,很多古代建筑与环境均承载了政治、伦理、民俗等方面的诸多内涵,传达了传统社会中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兼顾了审美与教化的双重作用。在当代纪念性环境设计中,深刻的思想性依然是经典设计得以推崇的重要方面。如吕彦直设计的南京中山陵,平面为警世钟图案,有“警钟长鸣,唤起民众”之寓意;何镜堂院士设计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以时间、地殇、崛起、希望为主题组成建筑主体,在一个完整的叙事空间中表达了对这场灾难中逝去生命的缅怀以及昂扬的精神引导。这些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道德感化作用的设计,也成为纪念性环境设计的经典之作。

4.3环境设计应该体现“人文情怀”

环境设计的使用对象是“人”,除却一般功能性的满足之外,设计作品人文情怀的拓展往往成为设计作品提升境界的关键,也是设计作品具有特殊感召力的根源所在。人文情怀是超越国界、民族、地域,以世界大同的人文理想关照世界。纪念性建筑所纪念之人和事,一般都具有超越个体的特殊意义,是为了表征某类特殊价值的物质和观念而有目的地进行的建造。本方案的设计是以逝者悲天悯人的大爱精神,演绎其宽仁、博爱之心,是整个设计空间精神内涵营造的切入点,是营建空间氛围的主旨。其使得空间精神不再寓于小我之悲情,而是体现豁达超然的大我情怀。

5结语

本方案作为国内医学院校首例为遗体捐献者设立的纪念性环境,是国内医学界人文情怀的进一步拓展。在教学楼内建造有关死亡题材的纪念性景观,是这次设计的最大难点,本方案只能说是我们对此类设计做出的一点微小的尝试与探索。工程的最后结果对照原设计方案,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庭院环境设计沿墙立面本来为青石板墙面,开洞的方式也更加错落、随意、自然,跟植物的融合性也会更好,而完成的结果则略显规整、平板;“感念堂”设计方案的墙面为哑光原木材料,更为沉着、质朴,较完成方案显得更为朴素、雅致。这些不能不说是结果中的一些遗憾。

作者:冯振平 单位:西华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玉石.纪念性景观设计要素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7.

[2]张文松,王秀峰.纪念性景观设计中的符号学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0(5):102-104.

[3]齐康.纪念的凝思[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4]李开然.景观纪念性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王冬青.纪念性景观的象征表达手法探析[J].装饰,2005(11):117.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其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满足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等职业教育为城市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快速城镇化建设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如何保护当下城市建设的多元发展已成为景观设计面临的重要课题。景观设计教育也应该肩负时代责任,尤其是高职类院校的技能型景观设计教育,更需要建立适合时代需求的教学体系。由成都艺术职业学院承办的“2016四川省高职大学生园林景观设计技能大赛”有21所高职院校参赛,可见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景观设计课程,但是不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于该课程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成都艺术职业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应用较为广泛的专业,课程涵盖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等空间环境设计。景观设计作为专业方向之一,其教学内容主要是针对室外环境的艺术设计。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景观设计本身提倡的是场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景观设计课程最重要的是讲授设计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成都艺术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景观设计课程从东西方园林的历史沿革出发,延及近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化建设和当代城市化建设现实,讲授建筑及建筑群室外空间环境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设计原理,并结合中国古典园林、城市公共绿地系统与城市住宅庭园的具体设计课题与课程作业,让学生掌握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的设计技能,侧重于室内外环境的结合。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系统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实习指导法等。虽然教学方法形式多样,但是根据毕业生反馈信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对如何实现设计想法不够清晰,对于创新设计的表达也有待提高,可见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二、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的作用,才能顺利而卓有成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一)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包括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内容。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的比例分配,要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要么由教师自由掌握。另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的教学顺序,要么先理论后实践,要么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无论何种方式,对于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都有所欠缺。案例教学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通常教师采用的是通过大师作品、知名案例或自身接触的项目进行讲述。对于学生而言,接触大师作品固然能够提升起点,但缺乏实地参观或实际参与的项目容易使学生缺少直观感受,使教学内容脱离生产实际,难以将学习所获应用于实践中。

(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成都艺术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包含室内和室外两部分设计课程,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在就业时可以有多种选择。但是也会造成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主要体现为被动地接收教师的授课内容,结果导致学生缺乏创造力。

(三)教学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课堂教学不缺乏互动交流,但互动形式的选择会影响教学效果。例如,在学生方案设计的点评环节,除了教师点评以外,还可以采用学生个体方案互评或者小组协作方案互评,学生个体方案互评耗时较多,小组协作方案互评的个体性体现不足。总体而言,目前的课堂有互动的形式,但学生的收获可能参差不齐。

三、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与实践探索

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的是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现有的职业资格标准,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达到“知识够用,实践会用,就业实用”的教学目标,而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一)教师“教”的环节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景观设计作为专业技能课,其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都应体现这种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的着眼点是学生如何学、需要哪些技能、学完这门课后达到什么效果。1.量身定制适合本专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景观设计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个方向,课程设置无法面面俱到,学生通常缺少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更缺乏宏观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该课程应以小尺度场地设计为主,比如屋顶花园、住宅庭院、街头绿地等。小场地更易于学生感知空间尺度,更侧重空间形态的表达和视觉形象的塑造,符合艺术类学生的兴趣。此外,成都艺术职业学院安排了专业教师在每个班级进行专业指导答疑解惑,并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和毕业生通过讲座形式介绍景观设计行业发展动态与就业前景。2.强调相关课程的配合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但涉及技术、人文等领域的知识相对薄弱。在教学中可强调空间的艺术化表达以及相关课程的配合。比如,设计概论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三大构成课程可以锻炼学生从平面到空间的构图能力,工程制图课程可以强化学生的设计规范性。3.紧跟社会需求设计教学课题为满足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学要求,成都艺术职业学院教师在开课之前广泛查阅相关招聘信息,通过与本行业从业人员交流,找出就业环境对专业知识能力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课题。比如,近几年全国多个城市进行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教师在授课中就结合庭院设计开设雨水花园设计的教学课题。再如,随着近两年国家生育政策调整,考虑到涉及儿童活动场地需求的增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加入了儿童活动空间设计的教学课题。4.培养理性分析的设计思路艺术类学生的感性思维丰富,缺乏理性严谨的分析思路,在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鼓励学生发挥其空间想象力,同时不断渗透景观设计的指导性、经验性语言,如设计流程、设计要素运用、设计评定标准等。无论教师讲授还是学生方案汇报都应强化这些标准的应用。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进行多角度讲解,从总体规划到细部设计,再到项目亮点,最后提炼出可以借鉴的部分。

(二)学生“学”的环节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对课程感兴趣才能充满激情地学习,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1.学生参与课程学习金字塔展示了如何能够有效地学习:听讲、阅读、视听、演示这四种学习方式属于被动学习,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这三种方式属于主动学习。在课程中,教师除了让学生看静态图片和视频资料,还要求学生在课外收集景观设计作品,以PPT的形式分享给其他同学。收集资料和汇报的过程能让学生对各类作品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习。2.参观教学案例成都艺术职业学院教师在课程讲授中,大多引用身边便于参观的案例,比如学校周边的社区和湿地公园,包括北美风格的龙湖长桥郡小区、西班牙建筑风格的牧山丽景项目、东南亚风情的南洋庄园小区、金科廊桥水乡湿地公园等。学生可以利用周末近距离接触实际的设计项目,提高对课程内容的直观认识。3.积极参加各项竞赛设计实践是提升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成都艺术职业学院安排专人负责收集设计竞赛信息,及时到网站,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设计比赛。无论是个人参与还是团队合作,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必然会遇到各类问题,思考、讨论解决方案就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

(三)互动环节

篇8

中国古典文化与环境艺术相结合,给文人们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从先秦两汉时期,秦始皇将竹子从山西的云岗引种到咸阳的宫廷园林之中,修建了“虚明台”,可以看出古代帝王对诸君子的喜爱之情;到“竹林七贤”“子猷爱竹”及“竹林高士”等文人的喜爱,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经历了秦汉成熟期、魏晋南北朝转折期、隋唐全盛期、两宋明清成熟期,人们开始对竹资源的各种价值进行挖掘利用。中国园林艺术历史悠久,既富有山水画境的自然美,又蕴含文化的人文美,形成了环境设计中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竹文化与园林艺术的文化内涵相匹配,又与园林设计的自然美相贴切,符合造园要求自然、纯朴的潮流,是古往今来园林中很好的绿化植物。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对象很多,像地形、水体、植物等,而竹资源便是植物设计中的一类。竹资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相当广泛,无论是室内装潢、竹盆景,还是室外景观观赏、绿化以及建筑装饰材料等方面,都离不开竹资源。

二、竹资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竹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既可以作为观赏植物摆放在室内,也可以作为设计材料出现在庭院园林之中,尤其是在庭院空间、建筑周围环境的处理上有显著的效果。当然,竹资源不仅被我国的文人雅士所喜爱,也逐渐被西方人士所喜爱。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西方园林更多注重理性,侧重在对竹子材料属性方面,以及如何与科学、艺术相结合等。

1.完善园区环境。

当然,这里的环境既包含自然环境,也包括人文环境。作为四君子之一的竹子,四季常绿、姿态优雅,可以较好地提升园区的人文环境,让人联想到竹子的高洁品质,诗词颂赋。在完善自然环境方面,竹叶面积较大,四季常青,光合作用和净化空气能力比其他树种强,竹林可减轻阳光的辐射强度,抵抗紫外线,净化空气,且具有吸附粉尘和有毒气体、降低气温和噪音的作用。

2.呈现结构美。

竹资源符合力学要求的统一、均衡、序列等结构,能在结构中体现结构美。竹材有其独特的韵味,各种捆扎、穿插使得细节精美简洁。竹资源材质可弯曲,运用于大跨度的拱中,既是结构,又是装饰,本身的结构美代替了装饰美。而且竹材颜色清淡,使得结构性较为轻盈,给人一种自然的感觉。

3.完善地形。

竹资源可以与任何地形相结合,将地形的缺陷很好地掩饰,呈现空间感。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利用竹资源使地形呈现高低起伏,可以增强地形的空间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竹资源种类繁多,高大型、粗壮型、精小型,可以完善地形上的缺陷,增强空间效果。

4.呈现空间感。

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有“梧竹幽居”“竹径通幽”“竹廊扶翠”等竹景观特点。所以我们在设计竹林栽植方式时,可以选取面植、线植以及带状的列植等不同栽植方式,使其呈现较强的空间感。如在景区栽种竹林,可考虑景区的实际特点,采用竹篱形式,将景区划分为不同的空间呈现空间感;或是根据不同的地形,选用各种高度的竹类,形成参差不齐的绿篱,会使景物更加明显,增强其观赏特点。

5.柔化线条及氛围。

在亭、堂、楼、榭附近,栽种相当规模的竹子,既能与水色相容,调节区域色调,又能打破周围的寂静、单调氛围,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在空间上与周边景物的颜色相融合,增强空间感,从而达到引人注目的效果。此外,竹林具有庞大的地下系统,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防震等方面具有超强的能力,可以在城市中形成生态系统和小气候,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三、结语

篇9

关键词:少数民族;建筑;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我国有56个民族,由于受地理位置、历史传承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各个民族的风俗文化、生活习惯和建筑元素存在较大的差异,如蒙古族独特的蒙古包、维吾尔族由土墙堆砌的平顶、苗族与土家族的吊脚楼等,都带有独特的建筑元素,成为少数民族建筑中的瑰宝。设计师往往会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运用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将少数民族建筑特色与现代环境建筑特色融合。

一、少数民族建筑的特点

1.少数民族建筑具有多样性

地形差异与民族差异共存,其中占主导因素的是地形差异。中国的地形具有多样性,如黄土高原、东北平原、江南水网、热带林区等,导致各民族的建筑也具有多样性。如,同是汉族,四合院是常见的北京民居,台门是宁波的民居,土楼是广东、福建、江西地区的客家人民居,独特的沿河建筑是江苏水乡的民居。再如,侗族的门楼是迎宾送客之门,建造非常讲究,雕梁画栋,多姿多彩。侗族木屋的建造不用铁丝、铁钉,从底层到楼顶以木钉穿过木柱,用全木构造而成,具有防寒、防潮的特点。虽然各民族有自身的民族特色,拥有独特的风俗、信仰、生活习惯,但自然条件、建筑材料等因素对建筑元素影响很大,使地域性与民族性产生了复杂的关系。

2.各少数民族的建筑相互影响、吸收、融合

我国各个民族拥有各自独特的建筑,各民族建筑相互融合。如,布达拉宫的建筑中出现了汉族的斗拱设计,湘西地区的建筑中出现了吊脚楼的设计。我国各民族建筑相互影响、吸收、交融的情况十分明显。

二、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1.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在室内空间环境中的应用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少数民族建筑元素的应用逐渐增加,室内空间环境中对少数民族建筑元素的运用有以下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基础装修时,在整个设计中将少数民族元素作为装饰元素,主要表现在墙面、门窗等处;另一种是把带有少数民族建筑元素的物品作为装饰物,可以任意调换位置,如陈列品、家具等,具有灵活性。在室内空间环境的设计构成中,少数民族元素主要体现在配饰、灯光、墙面、天花板等方面,少数民族建筑特色与现代室内环境设计相融合,是对建筑设计的创新和对建筑个性风格的体现。

2.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在休闲娱乐空间环境中的应用

旅游景区、城市公园、娱乐广场等地属于休闲娱乐空间环境。由于休闲娱乐空间环境具有公共性,因此要求休闲娱乐空间环境设计具有亲近自然的特点,还要拥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在休闲娱乐空间环境的亲近自然设计中,使用少数民族建筑元素最合适不过。如,在公共休闲娱乐空间环境设计中,为了营造自然、轻松的氛围,往往可以选择竹、木等具有少数民族建筑特征的自然材料。也可以对休闲娱乐空间建筑的入口处进行设计,对竹材、原木等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装饰建筑入口。此外,民族元素对广场、公园等休闲娱乐场所的设计也非常重要,根据少数民族建筑原则对公园整体或独立景观进行设计,不仅有利于休闲娱乐场所的美观,还有利于引起少数民族市民对故乡民情风俗的怀念,缓解其思乡之苦。

3.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在现代雕塑艺术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现代建筑业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建筑美,这促进了我国现代环境艺术的发展。在现代环境建筑艺术中,雕塑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些造型精美的雕塑已成为城市乃至国家的标志性建筑。雕塑与现代建筑环境艺术结合,成为建筑领域中的艺术品。

结语

文章研究少数民族建筑的特点,分析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在室内空间环境、休闲娱乐空间环境和现代雕塑艺术中的应用,希望能为我国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一亨,石华龙.试论少数民族视觉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社科纵横,2012(9).

[2]杜宏毅.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再开发.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1).

篇10

【关键词】环境艺术;借鉴;创造;中国元素

在众多形式和风格殊异的园林设计中,中国的园林以善于表现情景交融的自然景色在世界园林中独辟蹊径。早在公元六世纪,我国造园艺术就已经开始传入日本。至今,日本庭院建筑,点景与园名,还常借用古典汉语;我国园林艺术不仅在亚洲影响日本等国家,并且还传播到欧洲。从十七世纪末期开始,欧洲对中国园林的活泼而自然的处理手法颇感兴趣;到十八世纪,英国仿东方风景园林达到全盛时期;不久法国又受到影响,出现了中国式景园。中国的园林设计能如此影响世界,并从十七世纪直至今日,有增无减。这大概是因为欧美之园林,以刚制柔,以建筑物为中心,园林陪衬。布局亦受阿拉伯对称和硬直边的影响,使有机之体略显僵化。其建筑物仍作园林之主,石木次之;日本园林以禅为主干,发展至今,渗入宗教哲学色彩甚浓,园用以助静思,多以静观,少为生活之用;独中国园林可思可用,可观可游,既可脱凡俗,又能使游人置身其中而不损园林之神貌。故能远播海外,为世界各国人士所好。 继承“中国园林”并不是生搬硬套。中国传统的园林在古代只是供少数人观赏,为封建帝王、贵族官僚和士大夫们服务的。

它所表现的人生哲理和审美情趣与今天新的时代有着很大的距离,它的一些创作思想和手法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的,并有其适应的范围。时代不同了,就不应该不分条件,到处套用传统园林的做法。比如叠假山,这是传统园林的主要造园手段,是表现山水这一主旨所必须的。它在私家园林面积有限而又封闭的空间中是自然山峦的典型化,虽然实际的尺度和体量都不大,却仍然能体现其高峻与幽深的境界,宛若自然。可是,现在有一些城市,不分场合,堆叠假山成风,不论公园还是空旷的广场都堆,结果是假山的体量很大,仍显不出山峦的气势,像一堆乱石头,花了钱,费了人力,效果并不好。当然,也有处理的好的,那是对传统的假山技术进行改造,以现代化材料代替湖石和黄石等价格昂贵的天然石料,强调整体效果,恰当地处理好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如广州流花湖旁的山石景色,尚称自然,是对传统假山的继承与创新。

在西方设计界流传着一个观点:“没有中国元素,就没有贵气。”中式风格的魅力可见一斑。中式元素的风格以及设计理念,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占有一席之地的。我国室内设计方面在唐朝已经蓬勃发展,明代时更是达到了顶峰,这些成果对同时期内其他文化领域里的设计都有影响,很多西式的家具、家居在细节和局部上都能看到它们的影子。

中式风格不再和古老,死板划上等号,取而代之的是亲近自然,朴实,亲切,简单却内藏丰富意涵。注重细节才能突出效果,在住宅的细节装饰方面,具备现代眼光的重视装饰风格非常讲究。尤其是在现代戏是结构的住宅中,往往可以达到移步换景的装饰效果。这种装饰手法,给空间带来了丰富的视觉效果。像屏风,帷幔,翘头案等这些家具,被设计师做来局部装饰,展现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永恒美感。每一件中式家具就像一首经典的老歌,在每一个流动的音符中都蕴涵着深深的韵味,只有细细品味,才能悟出一些哲理来,它独特的魅力也会吸引很多的视线,不过材质,线条,色彩搭配的不到位,很容易收到相反的效果,为了更符合居住的要求,选择恰当的中国元素,才能让居室散发古雅而清新的魅力.

以园林艺术为例,中外园林就有着许多不同的地域、民族特点。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屏联、题刻、雕塑等艺术形式有机组合而成的艺术品。而西方园林中就没有屏联、题刻这类艺术形式。中国园林是一种自然型园林,它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亲融协调。既讲究自然意境,认真师法造化;又重视人文意境,充溢诗情画意。追求的是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花前月下、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让人们在享受都市文明的同时,融合于充满自然气息的氛围之中。而西方园林则迥然不同。它表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相对,由“人”去加工自然、静观自然的风格。像欧州一些著名的皇家园林,把树木修剪成规规矩矩的各种造型,把花草排列成整整齐齐的各种花纹和几何图形,配以精美的雕塑作品,看上去当然也是十分高贵典雅、美丽壮观的。但说到结构的精巧和人对自然的融入感、亲近感,恐怕就比中国园林略逊一筹了。

设计师在设计中体现本民族的文化已经成为了许多设计师的自觉行为,尤其是在强调多元化的今天,对民族文化的维护和保护已经成为全世界讨论的热门话题。许多著名的设计师已经把尊重地域风格、体现传统文化作为自己设计的重要元素,在环境和室内设计中自觉地运用传统文化的符号和精神。随着情感在设计中的参与,对理的强调开始被对感的要求所替代,设计与艺术之间的距离已渐渐模糊,有些环境设计作品甚至很难把它们与艺术作品分开。设计正在与艺术靠拢,设计的过程也正在变成艺术创造的过程。

无论是设计师还是消费者,都应该理解时代的变化和新的时代特点对设计产生的变化和提出的新要求,把设计看成是理解我们时代的一部分,也把设计看作是我们生活的重要内容,设计是形成我们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师不能盲目地信奉什么主义,简单地复制和模仿一些造型风格,而是要把为大众创造一个更加美好、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作为自己最大的责任,通过自己的学识和才能设计出品质优良的室内和室外空间。进入新世纪后,对于思潮和主义的讨论已渐渐平息,人们已经开始更为关注我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寻求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能不能生活在一个更美好的环境里呢?这样的问题可能会让哲学家们长久地思索,但对于设计师来说,他们完全可以为美好的生活提供舒适的环境和室内。如果每一个设计师都怀着这样的理想和愿望,我们的生活肯定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