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环境设计范文
时间:2023-04-09 16:23: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居住环境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社区文化;社区会所;环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12-0057-02
在政府大力倡导和谐社会的今天,建设和谐社区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而社区文化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社区文化是一定区域、一定条件下社区成员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及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社区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公众制度、文化环境等。具体来说,社区文化包括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加强社区居住环境建设,有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影响整个城市风貌,增强社区凝聚力。
一、社区会所
社区会所是承载着文化功能的社区综合服务性建筑,目前国内居住区会所的功能主要是各类健康运动项目,辅以餐饮、超市、物业管理等其他功能设置,较大规模的会所可提供如商务项目等特殊服务。社区会所的功能设置非常灵活,但是利用率却明显不如公园。为了更好地发挥社区会所的作用,应该特别注意会所环境的营造。
作为社区文化活动的中心,社区会所在造型上要突出其中心位置。景观形态学研究表明,空间的明晰影响着使用者的感知,为了形成愉悦和兴奋的情绪、明快的颜色,应利用迅速变化的寓意、令人惊讶的结果去营造环境。体现在环境设计中,开敞与密集的对比,低矮与高大的对比,都可以在视觉上创造兴奋点。社区中心的开敞空间通常是中心绿地,在密集的建筑群中出现大片的绿色,使人的视线得到充分放松,而在绿地的尽端突出主体建筑,给视觉上以强烈的对比。
在视觉中心的营造手法中,中心轴线的建立是必要环节,轴线的明确有助于突出社区会所的中心特殊地位。中国传统建筑把中心轴线作为等级制度的标志,中者为尊的思想适合东方的习惯思维。建筑所在的轴线上可以安排纪念性雕塑、喷泉水景,并利用地形、植物、铺装的变化等方法,使居民的心理随着空间的起承转合获取不同的体验,引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会所建筑属于一次性建设项目,建成后就基本固定成型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居住时尚的发展变化将引导居民对住区会所的功能需求不断更新。所以,住区会所的功能设置要有“可持续化”的设计观念,预留出今后发展的空间,方可有重大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二、运动场所及设施
通过上述对社区内文化行为的分析可以看出,休闲运动也是社区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中设置运动场地及设施已成为现代社区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之一。通过活动场地及设施的安排,将传统的出游式休闲方式引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为居民的户外休息、锻炼及游戏提供场所和器械。
社区内运动场所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经济性原则
第一,对社区中所选择设置的活动场地及设施本身的成本进行控制,以便运动场地及设施能够在社区中得以广泛设置;第二,活动场地与设施的数量应根据社区的规模、人口进行控制,既不能过少,也要避免空间和经济上的浪费;第三,活动场地及设施的种类,根据社区内居民的年龄构成,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做出修正,如社区中老年人较多,就应适量增加一些使用难度低、安全度高的项目,或者在活动场地及设施的具体设计上注意无障碍设计,强调符合老年人的活动需要等;第四,运动场地及设施的选择,还应考虑日常的管理和维护,节约后续费用。
(二)便易性原则
所谓便易性,是指社区中运动场地及设施的安排可达性强,场地设施的使用难度适中。可达性指应考虑服务半径,不同的项目一般不超过500~1000米,且在设计上强调视线及路径的开放性;使用难度适中指住宅区中活动场地及设施的选择为普通居民服务。所以,这些运动场地及设施,在使用时不需要较多的技术要求、专业训练或严格的环境条件,但安全程度要高。
(三)协调性原则
运动场地及设施的布置应具有系统性,高、中、低档和大、中、小型合理布局。在具体操作中,根据住区规模,可专门或结合宅间、组团绿地及公共设施的附属部分,分级设置,不同层级的活动场地及设施,在规模、种类上既有区分又相互配合,为居民提供多样选择的同时,这些活动场地及设施的设置应注意彼此之间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避免对环境造成干扰。
(四)多功能性原则
当社区用地较为宽松、规模较大时,可适量设置专项运动场地;开发多功能使用的可能,使得一处场地(或设施)能够满足两项乃至两项以上的活动要求。如在设置篮球场地时,通过画线的不同和附属设施的灵活处理,使得同时能够满足打羽毛球者的需要。
(五)特色性原则
运动场地及设施的选择不仅要具有明确的目标人群,而且在组合方式、空间布局及造型特征上都应努力形成某种特征。这种特征的确定,不是孤立的,而应该与社区期望形成的特色相结合,促成社区总体特色的形成。如果住区的总体设计强调休闲与活动的理念,那么在设计中可以考虑设置较多有特色的活动场地及设施。
三、儿童游乐场所
儿童是社区公共活动空间使用频率最高的群体之一,在社区中,儿童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社区中儿童游戏场地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尺度适宜
儿童都喜欢从高处往下看,所以,游戏空间设计应该考虑他们在走、跑、登、爬时眼部的高度。如成人可以轻易看到的屏障也许就完全挡住了3~5岁孩子的视线,他们的平均身高是90~100厘米。此外,还可以通过联想或假设的活动来达到设计的最终目的;用缩小尺寸的游戏器具再现成年人的活动。所以,必须考虑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宜的使用尺度。
(二)丰富性和多样性
所谓丰富性和多样性,是指器具数量丰富,且每个器具都有几种不同的利用方式。为了适应这种要求,大型的综合性器械出现在户外活动中,为儿童们提供了多样的选择与机会,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判断和自由选择他们的活动内容和场所,每一位儿童都有自己的选择权和使用机会。
(三)安全性
安全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场地和器械本身的安全问题。对于儿童来说,成年人的安全意识在他们大脑里并不存在,通常我们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对于他们都成为安全隐患。游戏器械不宜过高,并且要有护栏,金属器械的尖锐处要用圆滑的软塑料或橡胶包好或加以钝气;游戏场地的地面应采用柔软材质,避免孩子摔倒受伤。另一方面,家长对于孩子的照顾要方便,出现意外能及时赶到,儿童游戏场地周围要视线良好,并且设有家长座椅。
四、结语
社区居住环境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本文只是选取其中一部分与居民的文化行为关系密切的内容进行分析探究。人们最开始的选择并不具有文化选择上的目的性,然而当大家普遍接受这种选择时,一个群体就形成了,文化也就悄然出现。居住生活是一种细腻的行为,其选择呈现出多样性。居住空间的设计要注意多样性,为居民提供更多可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白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3]周俭.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4]马武定.城市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篇2
1.1居住区环境设计缺少“以人为本”的理念
环境设计往往根据建筑的形式和特点来进行,现今的居住区环境设计大多关注环境的设计形式,而忽略了重要的人本理念。由于建筑形式的局限性或地域划分的局限性,环境设计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设计迫于客观条件,很难真正地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进行合理的环境规划。在环境的设计上以满足居住人群的基本要求为基础,忽视了空间设计的人性化需求。小区的规划设计十分单一,在环境的规划上过分地追求形式感,即与建筑物的外观样式,颜色相符合,与地块划分相吻合,却缺少本质上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设计。某些小区由于赶工期,对于建筑周围的规划设计也草草了事,并没有从居民的长期居住出发。就设计师本身来说也缺乏合理化的创新性思维,缺少将“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设计背景来进行环境的规划设计。
1.2居住区环境设计缺少独特性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居住区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开发商不仅要关注地域的开发建设,更要注重楼盘建成后,相应的环境规划以及怎样与相关配套设施相结合,从而打造出具有独特性的精品居住区。现在小区设计的多样性,使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伴随着新兴楼盘的拔地而起,居住小区的环境设计也为人们所关注,这就要求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在满足基本生活的同时也要满足精神生活,必须具备新的适应性和独特性,为居住者提供更多可选择的空间。
1.3居住区环境设计缺少环保理念
在大多数居住小区的环境设计中,环保这一理念虽被人所熟知,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高档的居住区在处理垃圾回收这一问题上,能够采取一定的措施,但大多数的居住区在环境设计的初期却忽略了这一点,而凭借垃圾箱不能够真正实现垃圾的合理回收。因此,在整个居住区中设计出具有环保特色的景观,提供给人们环保信号,在享受环境带来的舒适与惬意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
2居住区环境设计的改善方法
2.1注重人性化的设计
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要求提升人们生活环境的延续性,那么更要适应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居住区环境的设计上,要多方面考虑怎样适应人们的生活习惯,为他们提供更加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在环境设计中要重视和突出人性化的特点。例如,残障人士的通道,老年人及小孩的活动区域。要加强与业主之间的沟通交流,深入地了解他们的人性化需求。
2.2重视功能分区的规划
许多居住小区为了标新立异,夹杂了许多形式上的设计。而作为居住区本身,首先要满足功能上的需求,这是重中之重。因此,要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实际的设计应用于环境当中,在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的同时,要有更深层次的环境需求,环境设计中可根据居住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设计出相应的功能活动区域,关怀不同需求的人群,按照层次划分功能,着重规划居住区内各个功能分区,提高使用率,丰富居住区的生活环境。
2.3重视能源的再利用
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要重视可开发能源的再利用。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可利用的范围广泛。例如可以将太阳能应用到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当中,利用太阳能调节地下车库的温度,不必使用暖气或是地热。在居住区的环境设计中要重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灌溉草坪用水可利用景观设计处理循环使用水资源,一方面可节省用水,另一方面还可作为环境设计中景观的一部分。
2.4保护和利用原有植被
居住小区的绿化种植应该以改善环境为中心,并结合特定的主题风格[2]。要保护并且利用好居住区开发前的原有植被,这些植被生长的年限很长,有了较深的根基,不宜破坏它的生长环境。小区绿化可以根据现有的情况设计出与之匹配的植被景观,从而形成新的景观,结合地貌特征,适当种植高低灌木与乔木,既保护了原有物质资源,又合理地开发利用新的资源。
2.5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从古代中国的风景园林倡导“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即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人要融入到自然当中,而自然的物质资源又给人们提供了宝贵的财富。人的设计行为对自然界的干扰有正负之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遵循生产与生态协调的设计是一种正干扰。现实生活中的居住区环境设计就是对环境的真实写照,人们被周围的环境所笼罩,惬意的环境能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放松,因此,自然的元素在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当中显得尤为重要。
2.6因地制宜的生态设计
在以往的环境设计当中,注重人工的修饰及装饰设计,这仅仅是形式感的表现,这些设计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但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原有的存在形式。在设计中,除了要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自然因素以外,在人为设计加工时要注重对空间布局进行严格的可行性分析。如原本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了破坏,很难进行保护与补救。因此,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改变原有的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对自然的破坏。尽可能做到对场地干扰的最小化和自然生态保留的最大化。
3结语
篇3
【关键词】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绿化设计
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城市的发展,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有了更高的要求,呼唤绿色,热爱大自然,在城市建设中更加重视园林绿地的发展,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已越来越高,能生活在一种至美的环境中成为人们生活的理想追求。
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居住区园林已成为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类型,国内的园林设计思想也进入了新的活跃期,并随着国外景观设计思想的进入、中西方园林设计思想的交融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里我们称之为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阶段。本文就试着探讨一下有关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些设计理念、内容和手法。
一、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外延
1、设计立意和主题 现代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并不仅仅的单纯从美学的角度和功能角度对空间环境构成要素进行组合配置,更要从景观要素的组成中贯穿其设计立意和主题。
2、设计范围 所有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各类园境小品、休息设施、植物配置以及居住区内部道路、停车场、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形态及其界面,乃至人的视线组织等都在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范围之内,从而大大扩展了传统的“绿化+场地+小品”小区绿化模式的设计对象范围。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体现在各种造景要素的组织、策划上,而且还参与到居住空间形态的塑造、空间环境氛围的创造上。
3、设计手法 居住区景观组织并不拘于某种风格流派,而是根据具体的设计构思而定,但始终要追求怡人的视觉景观效果。景观设计拓展了灵活多变的构图手法与流畅的曲线形态揉合到环境中,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园林设计方法。设计的目的是为人们创造可观、可游、可参与其中的居住环境,提供轻松舒适的自然空间,为人们营造诗意的空间,从而增添人们日常的生活情趣。
二、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内涵
1、确立以人为本思想 最终目的都是让居住区中忙碌的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更多地接触自然,因为人离不开自然,亲近自然是人内心本能的渴望,自然的最佳体现就是水与绿色。但一味讲求自然而没有文化内涵的园林也最终会流于粗糙肤浅,一样不会成功,只有赋予了人文的色彩,园林才有了品味,才真正鲜活起来,生活亦然。
2、融入生态设计思想 生态设计思想的融入,使环境设计将城市居住区环境的各构成要素视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使环境设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设计转向居住区整体生态环境的设计;使居住区从人工环境走向绿色的自然化环境。不仅仅是为了营造人的视觉景观效果,其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居者的使用。居住区环境是人们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场所,居住的参与使居住区环境成为人与自然交融的确空间。
三、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中的绿化设计
1、居住小区的绿化设计应强调人性化意识,考虑人在使用中的心理需要与观赏心理需要吻合,做到景为人用。在住宅入口、公共走廊、直到分户入口,都引入绿化,使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关键点都能够接触到绿化,绿化环境不再只是一块绿地,而是一个连续的系统。 居住小区的绿地形式多样,故在植物配置上应灵活多变,切忌单调而呆板。
2、点、线、面相结合,这里的点是指居住小区的公共绿地,平面配置形式以规则式为主的混合式为好,植物配置宜突出“草铺地、乔遮荫、花藤、灌木巧点缀”的公园式绿化特点,植物多用丛植、孤植、坪植、坛植和棚架结合等。线是指住宅小区的道路、围墙绿化,可栽植树冠宽阔,枝叶繁茂,遮荫效果好的小乔木、小灌木或藤木。面是指宅旁绿地,是居住小区绿化的基本单元。
3、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做到“适地适树”。即根据气候、土壤、水分等自然条件来选择能够健壮生长的树种,通常的做法是选用乡土树种和地方品种。 .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功能,满足人们生活、休息的需要。是绿化树种种植设计应考虑到园林艺术构图的要求。
4、绿化布局要考虑艺术效果和今后的管理。植物的竖向布置要注意形成丰富的“林冠线”,采用不同高度的树木进行配置,并用具有不同风格树冠的树种进行配置,以形成变化的天际线,从而形成立面丰富的景色。居住区环境景观保持绿化空间的连续性。使人进入居住区后,随处见绿,心旷神怡,亲切怡人。
四、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向可持续的生态的方向发展
1、随着设计师们的日益成熟,盲目模仿、抄袭现象逐渐趋少;居住区环境设计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同时环境景观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方便、健康与舒适性,不仅为人所赏,还要为人所用。尽可能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实现人与景观有机融合。如亲地空间可以增加居民接触地面的机会,创造适合各类人群活动的室外场地和各种形式的屋顶花园等等;亲水空间,营造出人们亲水、观水、听水、戏水的场所;硬软景观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车库、台地、坡地、宅前屋后构造充满活力和自然情调的亲绿空间环境;而儿童活动的场地和设施的合理安排,可以培养儿童友好、合作、冒险的精神,创造良好的亲子空间。
2、居住区环境质量的高低除艺术性的层面外,还要体现生态的一面。就微观的环境景观设计而言就是通过环境设计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日照、通风、阻隔噪音、吸附有害气体的条件,同时对住区地域自然景观、自然生态及除人之外物种的尊重与关怀,实现住区地域生物的多样性。如在住区环境中还留出一定比例的“自然空间”,可以有效地调节住区的生态环境。而自然空间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保持水土、固碳制氧、维持大气成份稳定、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改善住区气候、净化空气、吸尘滞尘、消减噪音等方面。因此,对于居住区景观生态环境而言,共生与再生原则就要求我们特别注意和自然环境的结合与协作;善于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利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因素,高效地利用地质因素和自然资源;减少人工层次而注意自然环境设计。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一项较新的专业领域,它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与建筑设计、园艺设计等密不可分。在居住区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环境景观的设计也愈受重视,其设计原则、理念、手法等,都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研究。优美宜人的居住区环境作为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亦能够提升城市的区域环境质量。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休憩生活境域,使久居闹市的居民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这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富英俊。浅谈园林植物配置。园林。2001年 .
篇4
(1)空间整体性设计原则
居住区空间环境是为居民日常生活和交往活动专门设置的。不同的空间环境可以为居民提供不同的活动氛围。这些空间环境在为居民提供相互交往场所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然也存在相互联系的关系。这就是说,居住区空间环境在平面上看来是相对独立的空间,但实际上又存在着融会贯通的关联,它们通过不同角度相互交织在一起,与整个居住区融为一个整体。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要能够让空间环境与居住区的整体规划保持最大程度的统一性。这是因为整个居住区空间环境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居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与交往情况。设计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各种自然、社会以及人为因素,精心布局空间环境,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与交往空间。
(2)领域归属感原则
居住区空间环境会给居民一种空间方面的领域性心理感受,让他们体会到这个空间就是他们的领地,并从中获得一定的安全感。事实上,这是居民对居住空间环境给出的积极反应。人们所处的空间环境归属感越强,他们针对这个居住区的关心程度就越高,参与到这个居住区空间中去进行活动与交往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人们在活动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他们相互之间的交往也会不断增加。这不仅有利于促进人们居住区空间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同时还有利于构建和睦健康的邻里关系。反之,如果居住区空间环境经常被闲置在那里,就有可能导致环境恶化,无法为人们的交往与活动提供一个舒适的空间环境。一般来说,设计师的设计应该让空间界限清晰,比如说可以分为实体边界和象征性边界。其中,实体边界可以让居民直接获得一个较为明确的空间范围,象征性边界则可以让居民获得某种心理上的空间感。此外,设计师还应该注意居住区空间环境的设计要做到功能定位明确,尽可能地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让人们获得生理与心理上的满足,为居民营造一个多方位和多类型的交往空间。相反,如果居住区空间功能定位模糊不清,就会让身处其中的居民无法领略到领域性和娱乐性。
二、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的具体构成要素
(1)植物方面的设计
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师首先应该充分利用小区内的植物来与周围空间环境进行科学配置,让居民的空间环境更具层次感,并通过对植物的色彩与形体等进行布局来让植物对居住区空间环境起到一定的美化作用,让居住区空间环境能够在植物的衬托下变得丰富多彩。具体来说,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首先要具有实用性。这就是说,设计师在进行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居民的居住需求,不仅要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生态环境,更要在外部通过植物创造一个绿色空间,让居民可以在舒适的空间环境里进行休闲娱乐活动。因此,居住区空间环境中的植物设计不仅要具有绿化的装饰性作用,同时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与可达性。这就是说,居住区中的绿地应该设置在居民可以到达的地方,让居民散步和休息,还可以供儿童进行玩乐。当然,这里的植物布置应以不遮挡人们的视线与道路为基本标准,这样,才可以让居民与居住区空间环境融为一体。其次,设计师应该对空间领域进行合理划分。比如说,设计师可以通过植物的不同高度和种类来区分空间的界限,这种植物构成的平面和空间可以是实在的,也可以是虚构的。居民可以在这些植物的合围中体会到空间存在感与归属感,并进一步促进他们交往活动的开展。此外,植物的设计还应该体现出一定的美化功能,让居住区空间环境更具人性化特征,居民可以在宜人的空间环境中进行自由活动与交往。
(2)水体方面的设计
任何一个居住空间中都不应该离开水。这是因为水是一切生命的起源。因此,居住区空间环境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必须充分考虑到水这个永恒的设计主题。水具有灵气,它可以让居住区空间变得活泼跳跃,减少建筑物的生硬呆板,让毫无生气的建筑物在水的映衬下开始变得有亲切感。事实上,人们生来就具有亲水性,小区中被人们使用最为频繁的场所就是有水的景观。人们乐意在水边开展户外活动。在此,水对于小区居民来说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与意义。这些水体的设计如果合理的话,可以大大提升居民的居住外部环境,让居民得到生态化的居住环境。水体旁边的植物种植、堤岸设计以及小品配置等,都会对整个居住区空间环境产生不容忽视的重大影响。首先,在居住区中,空间环境设计师应该让水体具有一定的可亲近性。设计师可以在水上木道上、小桥上建设一些亲水平台或漫步道,这样,居民就可以在这样的水体设计中亲近大自然。当然,设计师还应该根据水体的功能来进行深度方面的设计,如果是供儿童玩耍嬉戏的,就应该让水体的深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还可以在水底绘制一些丰富多彩的图案,让整个水体对儿童来说更具吸引力。其次,居住区的空间环境设计中还应该让水体促进交往空间的形成,比如说可以设置一个小喷泉,居民就可以在欣赏小喷泉的同时自觉形成一个交往圈子,设计师还可以在周围提供一些座椅等适合休闲娱乐的工具。
(3)小品设施方面的设计
篇5
(1)空间整体性设计原则。居住区空间环境是为居民日常生活和交往活动专门设置的。不同的空间环境可以为居民提供不同的活动氛围。这些空间环境在为居民提供相互交往场所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然也存在相互联系的关系。这就是说,居住区空间环境在平面上看来是相对独立的空间,但实际上又存在着融会贯通的关联,它们通过不同角度相互交织在一起,与整个居住区融为一个整体。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要能够让空间环境与居住区的整体规划保持最大程度的统一性。这是因为整个居住区空间环境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居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与交往情况。设计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各种自然、社会以及人为因素,精心布局空间环境,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与交往空间。
(2)领域归属感原则。居住区空间环境会给居民一种空间方面的领域性心理感受,让他们体会到这个空间就是他们的领地,并从中获得一定的安全感。事实上,这是居民对居住空间环境给出的积极反应。人们所处的空间环境归属感越强,他们针对这个居住区的关心程度就越高,参与到这个居住区空间中去进行活动与交往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人们在活动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他们相互之间的交往也会不断增加。这不仅有利于促进人们居住区空间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同时还有利于构建和睦健康的邻里关系。反之,如果居住区空间环境经常被闲置在那里,就有可能导致环境恶化,无法为人们的交往与活动提供一个舒适的空间环境。一般来说,设计师的设计应该让空间界限清晰,比如说可以分为实体边界和象征性边界。其中,实体边界可以让居民直接获得一个较为明确的空间范围,象征性边界则可以让居民获得某种心理上的空间感。此外,设计师还应该注意居住区空间环境的设计要做到功能定位明确,尽可能地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让人们获得生理与心理上的满足,为居民营造一个多方位和多类型的交往空间。相反,如果居住区空间功能定位模糊不清,就会让身处其中的居民无法领略到领域性和娱乐性。
二、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的具体构成要素
(1)植物方面的设计。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师首先应该充分利用小区内的植物来与周围空间环境进行科学配置,让居民的空间环境更具层次感,并通过对植物的色彩与形体等进行布局来让植物对居住区空间环境起到一定的美化作用,让居住区空间环境能够在植物的衬托下变得丰富多彩。具体来说,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首先要具有实用性。这就是说,设计师在进行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居民的居住需求,不仅要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生态环境,更要在外部通过植物创造一个绿色空间,让居民可以在舒适的空间环境里进行休闲娱乐活动。因此,居住区空间环境中的植物设计不仅要具有绿化的装饰性作用,同时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与可达性。这就是说,居住区中的绿地应该设置在居民可以到达的地方,让居民散步和休息,还可以供儿童进行玩乐。当然,这里的植物布置应以不遮挡人们的视线与道路为基本标准,这样,才可以让居民与居住区空间环境融为一体。其次,设计师应该对空间领域进行合理划分。比如说,设计师可以通过植物的不同高度和种类来区分空间的界限,这种植物构成的平面和空间可以是实在的,也可以是虚构的。居民可以在这些植物的合围中体会到空间存在感与归属感,并进一步促进他们交往活动的开展。此外,植物的设计还应该体现出一定的美化功能,让居住区空间环境更具人性化特征,居民可以在宜人的空间环境中进行自由活动与交往。
(2)水体方面的设计。任何一个居住空间中都不应该离开水。这是因为水是一切生命的起源。因此,居住区空间环境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必须充分考虑到水这个永恒的设计主题。水具有灵气,它可以让居住区空间变得活泼跳跃,减少建筑物的生硬呆板,让毫无生气的建筑物在水的映衬下开始变得有亲切感。事实上,人们生来就具有亲水性,小区中被人们使用最为频繁的场所就是有水的景观。人们乐意在水边开展户外活动。在此,水对于小区居民来说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与意义。这些水体的设计如果合理的话,可以大大提升居民的居住外部环境,让居民得到生态化的居住环境。水体旁边的植物种植、堤岸设计以及小品配置等,都会对整个居住区空间环境产生不容忽视的重大影响。首先,在居住区中,空间环境设计师应该让水体具有一定的可亲近性。设计师可以在水上木道上、小桥上建设一些亲水平台或漫步道,这样,居民就可以在这样的水体设计中亲近大自然。当然,设计师还应该根据水体的功能来进行深度方面的设计,如果是供儿童玩耍嬉戏的,就应该让水体的深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还可以在水底绘制一些丰富多彩的图案,让整个水体对儿童来说更具吸引力。其次,居住区的空间环境设计中还应该让水体促进交往空间的形成,比如说可以设置一个小喷泉,居民就可以在欣赏小喷泉的同时自觉形成一个交往圈子,设计师还可以在周围提供一些座椅等适合休闲娱乐的工具。
篇6
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是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对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中应考虑到合理布置空间场地,以满足居民心理、生理和生活的需要。本文通过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胜利西安置区景观设计工程实例,对居住区外环境的设计原则、道路景观布置等要点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居住区;空间感;外环境;设计原则;植物景观;以人为本;方案探析
1项目总体概况
1.1居住区外环境定义
居住区建筑外环境是指居住社区中的室外空间环境,包括空间系统及其中的人造物与自然物。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对应人们的居住环境中的“社区”概念,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一定数量的人口为主体的社会实体。
1.2项目现状
本小区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佳木斯是黑龙江省第三大城市,是黑龙江省省域副中心城市;是原合江省省会、原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司令部所在地。本小区从使用功能上分为居住部分和商用部分,小区的西侧主要为居住区域,东侧主要为商业区域,设计为风格独特的商业步行街。
2项目设计原则
本次设计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居住区外部环境设计中打造一处绿色的现代生态景观,布置人性化、趣味化的休闲活动设施,着重强调外环境与建筑主体的有机融合,营造一处安逸、舒适、环境宜人的现代化绿色社区。
2.1道路设计原则
居住区的道路一方面要保证交通功能的流畅性,保证居民的正常出行,为老人、儿童及残障人士的出行设计特殊道路;另一方面,道路也可以融为居民区景观的一部分。
2.2合理规划设计空间的景观
大尺度的空间适合于居住区的中心景观庭院,而小尺度的空间适合于居住区集中的户外庭院。本案景观设计中结合人居需求、小区功能设施及佳木斯市自然环境条件进行功能区划分的。中心生活广场设计为通过植物品种配置设计、铺装设计、小品设计及小区导示系统设计等方式,提高空间标示性及趣味性,提升小区档次。综上,本案在总体设计上将小区分为商业空间外环境和居住空间外环境两大部分,居住空间平面外环境又分为中心生活广场区、儿童游乐区、休闲健身区三个景观分区,竖琴广场、儿童游乐场、休息空间、健身广场等景观,构成丰富的景观,同时各区之间相互衔接、渗透、处处体现现代、艺术这两大主题。
2.2.1中心生活广场
景观区入口采用植物进行空间围合,铺装中央花池。景观区中部采用现代风格雕塑,色彩样式与小区整体风格一致,整体高约3~4m,达到地标性效果。雕塑基座为混凝土结构,基座高约0.5m,外饰文化石,以艺术手法表现“竖琴”、“演奏艺人”等艺术性内容。广场内树池采取规则式放置,材质选用混凝土仿木结构,树池尺寸为2×2m,供小区居民休憩纳凉之用。
2.2.2儿童游乐区
本次设计在东南侧设置为儿童游乐区。在广场 上铺设彩色沥青地面,绘画卡通动物图案,同时设置彩绘墙来呼应地面设计,突出儿童游乐区的娱乐性。在南侧设置一处沙坑广场及儿童滑梯,为小区内的儿童提供一处休闲娱乐的游玩空间。
2.2.3休闲健身区
将坐落在本区域西侧的一处居住区空地,通过设置花架座椅、健身器材及休息座椅等设施来满足区域内居民对休闲健身场地的需求。
2.2.4商业区
商业街两侧建筑首层均为商服,故设计中不考虑使用大面积绿化,而是采取铺装的方式:北侧商业街入口处铺装呈向南聚拢方式,引导人们进入商业街;入口处两侧相对设置花池,中间较高,丰富竖向变化;K#与H#、D#与J#建筑间景观样式延续商业街铺装形式,利用铺装的变化及植物的运用形成一条完整的商业街景观。
3设计布置植物的选定
居住区室外景观与绿化的设计,需从使用者的角度考虑,避免过多的不必要的修饰,应结合自然生态,将建筑主体、外环境设计结合在一起,建立综合立体的体系,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合绿化体系。塑造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有季相变化的延续性景观效果,突出不同区域不同季节花、叶、果、枝的观赏特点,利用植物点、线、面布置及色彩搭配来加强空间的韵律感,丰富景观的层次。此次种植设计采用以黑龙江乡土树种为主,体现乔、灌与草花相搭配特色。乔木主要有黑松、青扦、樟子松、糠椴、糖槭、五角枫、水曲柳、核桃楸、黄檗、拧筋槭、丛生白桦、山桃稠李、榆树、丛生花楸、金丝垂柳、金叶榆、山荆子、山梨、山杏等。灌木主要有暴马丁香、紫丁香、金银忍冬、榆叶梅、东北连翘等。草本花卉有石竹、芍药、荷包牡丹、八宝景天、羽扇豆、玉簪等。
4铺装设计的选择
通过对佳木斯市周边居住小区现状的分析,发现北方小区景观色彩相对单调乏味。为了提高小区品质与景观精细度,需要从规划到后期维护都要重视硬质铺装的选择与施工质量。本次居住区绿化工程铺装设计材质主要以水泥砖、石材为主,其中园路主要采用水泥砖搭配花岗岩边石,人行道宽度分为2.5m。纵坡设计考虑道路排水要求,为保证道路排水,考虑区域地形条件,最小纵坡不小于0.3%。由于所处地区为东北,故铺装色彩要突出暖色调,同时配合小区建筑及植物达到多彩的空间效果。铺装材料表面均做防滑处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路面铺装材料,其品种、色彩、质地、规格符合质量要求,同时,石质材料要求强度均匀、抗压强度大于30MP,水洗石、卵石要求细滑、耐磨、表面清洁。
5无障碍设计考虑要点
居住区中的道路系统在人性化设计方面,需要考虑到所有年龄层次及有特殊需求的人群,为居民提供一个相对便利、安全的道路系统。故在设计中为残障人士在广场入口、人行园路的各种路口设单面长方形缘石坡道,坡面平整,且不光滑,并且在路口有警示设施,保证其出行安全。
6结语
居住区作为居民活动的重要场所,其外环境景观设计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档次,展示着小区居住的品位。只有景观设计与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高度融合时,设计才能为居民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
作者:张欣萌 单位: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毕晓莉,郭兴华.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设计浅析.甘肃科技纵横,2007(第36卷)第2期.
[2]刘崎.浅析居住区外环境设计的几个问题与对策.山西建筑,2006年7月(第32卷)第14期.
[3]李文.居住区外环境设计的探讨.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年3月(第31卷)75-76.
[4]杨波,张韵宁,王德君.关于居住区户外环境功能要求的思考.辽宁林业科技,1998年3月46-48.
[5]程朝霞,司新林,王静.北方城市居住区外环境景观设计的现状及思考.农业与技术,2009年3月(第29卷)15-18.
篇7
[关键词]老年;公寓;设计;居住
中图分类号:TU24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3-0179-01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避免的问题。所谓的人口老龄化就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老年人口占所有人口的7%以上。近年来,我国的老龄化现象日益明显,因此就需要为老人设置专门的居住场所。
在我国传统的老年人抚养模式上,主要可以分为三种:一、国家设置专门的养老机构,如养老院等。二、为老年人建设老年公寓,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方式。三、老人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的是这种形式,但是缺乏合理的设计。
目前我国的社会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在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下,目前家庭格局都比较小,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面一对夫妻要肩负着抚养四个老人的重担。但是由于目前的老人大多都有退休金或者养老保险,因此老人自主的生活能力已经使得对子女的依赖性减弱,所以在年老以后就会选择独自生活,这就对老年公寓的需求大大增加。
一、老年公寓的概念
所谓的老年公寓,就是指适合老年人群居的,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居住住宅。它能够为老人提供住宿、饮食、娱乐休闲以及医疗等各种各样的服务。老年公寓的设置可以是老人单独居住,或者是老年人和其他的老人一起居住,并且为了保证老人身体的健康还会给老人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
老年公寓的建设一般带有社会福利性质,是由政府资助建设的。我国老年公寓的兴起比较晚,到了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近年来随着对老年公寓的需求逐日递增,因此老年公寓的的规模也在逐渐变大,内部设施也在逐渐完善。老年公寓的设计除了一般的居住功能以外,还必须根据老人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各方面的特点然后设计。
二、从生理角度考虑对老人公寓的设计
随着人的年纪的增大,身体的一些机能也在逐渐衰退,具体的表现主要如下:一、身体器官的退化。主要表现在骨骼的变小,身体出现弯曲的现象,表现为驼背,手臂伸不直。身体的灵活度减弱,行动迟缓,走路需要借助外界设备如拐杖、轮椅。骨头也变得脆弱,在摔倒以后容易造成骨折。二、神经敏感度的衰退。主要表现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睡眠减少,视觉、听觉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所下降。三、患疾病的风险升高。尤其老人身体机能的全面减退,免疫性能就会减弱,患上各种慢性病的风险就升高,主要表现在高血压、心脏病等。
因此在进行老年公寓的设计同时,就要根据老人这些生理上的变化来进行公寓环境的设计。
1、老年公寓的建设多处于郊外
在城市中心各种污染和生活噪音都比较严重,而老年人生理机能在减退,因此就不适合将老年公寓建设在市区内部,而是要建设在郊区,选择在一个环境幽静、宽敞明亮的地方。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对于自然环境也变得亲赖,在清新的环境中能够让老年人变得心情舒畅。
2、老年公寓室内环境设计注意点
老年人的空暇时间比较长,在室内待的时间也会相对较长,在室内和别人聊天、晒太阳或者休息是占据着老人每天生活很大的一部分。因此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就需要考虑阳光、通风、绿化、朝向这些要点。
在进行地板设计的时候,由于地面摔伤是老人经常会遇到的,而且在摔倒之后不易恢复,因此就需要采用一些防滑材料,不仅是干燥的时候不易摔倒,而且潮湿的时候也不易摔倒,在卫生间地板材质的选取上还要考虑易清洁、耐污性等特点。
墙面设计的时候要角位置要设计成圆弧形,涂料不要使用易燃的化纤涂料,也不要选用高光的装修材料。在颜色的选取上,因为老人的视觉较弱,因此就要以辨识度比较高的亮色系作为涂料。而且尽量不要在房间里面设置镜子,以防对老人的方向造成迷惑。
卫生间设计的时候,由于卫生间是老人事故的频发地,因此设计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卫生间的淋浴设备和如厕设备要分开。卫生间地面地板的颜色要和其他设备的颜色分开,以提高辨识度。淋浴地板要选用木栅地板,防止老人摔倒,也不会造成老人的手脚冰凉。卫生间的门要容易拆下,要选择外开的方式,卫生间的通风要好,保持干燥和采光。
3、老年公寓户外环境设计注意点
老年人的生活一部分是在室内,很大的一部分是在户外,根据老年人活动的特点,一般的活动范围不会超过居住地点的300米,因此在公共居住空间的设计上也要考虑老年人生理上的变化再进行设计。
老年人公共环境的设计主要是从活动空间和休息空间上来进行考虑。活动空间主要就是老人进行打太极、球类运动、以及慢跑等的空间,因此就需要给老人在公共的区域里面开辟一块较大的硬质铺地作为活动空间。此外,还需要给老人开辟专门散步的空间,散步道路在设计的时候要设计成曲折蜿蜒的小路,避免老人的视觉疲劳,还要根据老人容易疲劳的特点,在每隔150米的地方就设置一个休息点。休息空间的设计出了刚才提到的散步休息点意外,还可以在合适的位置设置凉亭,设置座椅,供老人聊天使用。
在居住户外环境的设计中,还要考虑老人腿脚不方便的因素,地面的高度差应尽可能减小,在有台阶的位置,要设计斜坡,方面轮椅通过,在观赏景观的位置要设置扶手,所有的地面都要进行粗糙处理。
三、从心理角度考虑对老年公寓的设计
老年人心理上的变化主要是:老年人喜欢安静但是不喜欢孤独,希望得到人们的关注,得到尊重,思想略微固执,喜欢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之中,喜欢旧的事物和生活方式,喜欢待在家里,适应社会的能力变差,独立生活的能力较弱,对别人的依赖性增强。
老年人这些心理的变化,使得在进行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时候也要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1、根据老人的心理变化进行室内居住环境的设计
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主要就是体现在阳台的设计上面,阳台是老人在室内和外界进行交流的窗口,在进行阳台设计的时候要尽量避免使用大面积的玻璃和镂空,使得老人得到安全感。在阳台的设计的时候还要保持好通风和采光,使得老人的心情愉悦。此外,在室内家具的选取上也应该以古老的样式和辨识度较高的亮色为主,使得老人能够沉浸在过去的回忆中,心理上得到安慰。
2、根据老人的心理变化进行室外居住环境的设计
在根据老人的心理进行室外环境设计的时候,主要从三方面进行体现:一、空间要足够开放。老人需要和别人进行交际然后保持心情愉快,因此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在人流量较大、信息资源较丰富的位置小型的聚会空间,能够让老人在这里聊天、下棋等其他活动,增加老人对社会的参与度,增加空间的联系,促进老人的身心健康。二、亲子互动设施要完善。老人在退休之后回归家庭,和亲人之间的互动就成了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户外的设计中要将老人活动区设置在离儿童活动区不远的地方,方便老人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在某些老年社区中还应该设置度假村,方便老人的子女来之后和老人生活,增加亲情。三、功能的多样性。不同老人之间的爱好不同,因此这进行设计的时候要考虑不同老人的需求,比如园艺区的设定,使得老人在空余的时候养养花,使得老人不仅心情愉悦,也不会使得老人的生活过于无聊,丰富老人的生活。
四、总结
伴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关注老人、爱护老人就成了社会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老年公寓的建设就是其中很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目前,我国对老年公寓的建设力度还不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面,我们要加强对老年公寓的建设,通过合理的设计给老人一个幸福美好的晚年。
参考文献
[1] 郑菲,王珊等.浅谈老年居住环境设计.专家论坛,2004(1).
篇8
【关键词】居住区;道路交通;环境;设计
居住区是城市居民居住和进行日常活动的区域,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用地的比重一般占整个城市用地的40%-50%,基本上每一个居民在居住中度过其一生至少1/3的时间。居住区道路是居住区外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居住区道路交通的规划设计,不仅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对整个居住区景观产生重要的影响。
由广西恒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的广西北海金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金域华府建设用地位于广东路以西、新世纪大道以南、南京路以东。地理位置较好,交通便捷。为响应广西北海市整体规划的要求及配合市区发展的需要,在此地段兴建商业及住宅用途的小区。
本项目建成后将给广西北海市提供更多居住空间,增加更多的商业及就业机会,随着人流量的增加,进一步提高该地段的商业价值,为地区的繁荣做出一定的贡献。居住区道路系统设计得合理有序,则能创造居住区丰富、生动的空间环境和多变的空间序列,为渲染区内自然的居住氛围提供有利的条件。同时,路型的设计方式和对尺度的控制也影响着居住区景观环境观赏的角度和重点,因此,创造宜人的居住区环境,尤要注重对居住区道路交通的规划设计。
下面我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居住区道路交通设计中,要遵循的设计原则及设计形式
1:根据地形、气候、用地规模和用地四周的环境条件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选择经济、便捷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一般,居民出行希望能尽量节省在路途上的时间,并通过最短的路程到达目的地,所以在道路系统设计中,人的活动线路是设计的重要依据。道路的走向要便于职工上下班,居民购物等日常活动。
2:小区内应避免过境车辆的穿行,道路通而不畅、避免往返迂回,并适于消防车、救护车、商店货车和垃圾车等的通行。通常,居民对居住区道路布置一方面希望能顺利地进入城市道路,另一方面又不愿意无关的车辆与人流进入居住区内部,干扰他们宁静的居住氛围,影响他们出行的安全。所以对于那些必须进入区内的车辆,则需通过道路线型的设计迫使车速降低。在规模较大的居住区,当公共交通必须引入居住区级道路时,应减少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干扰。
3:居住区道路交通规划,应有利于居住区内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机联系,以及建筑物布置的多样化,且要满足居住区的日照通风和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要求,便于居民汽车的通行。
另外,居住区道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为防止城市交通穿越小区内部,小区路不宜横平竖直,一通到头。通常可采用的形式有:环通式、尽端式、半环式、内环式、风车式和混合式等,既能避免外来车辆的随意穿行,又能使街景发生变化,丰富空间环境。
第二:居住区道路交通设计中,居住区的道路组织与居住环境息息相关。
居住区的道路组织分为非机动车通行和机动车通行两种系统:
1:非机动车通行系统
非机动车通行系统采用人行街巷里弄的道路,通过居住区的周边停车、主要出入口停车或完全地下停车等方式将机动车辆限制在生活区域以外,仅提供货运车、救护车、消防车、搬家车等特殊服务车辆及非机动车辆出入,同时通过人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将居住区各组成单元组织起来。这种道路组织系统可以减少机动车引起的废气、噪音等污染以及交通堵塞,同时可以减少道路占地面积,又能设计创造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的邻里交往气氛,以及紧凑又富有生机的生活空间和安全、安静、洁静的居住环境,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道路组织方式,有助于社区的统一与人际亲近。
但是,为了使居民步行到存车点或公共汽车站的距离保持在合适的距离之内,居住区内的住宅群落的规模会受到限制。因此,这种人行街巷里弄的道路组织系统一般常见于城市中心区域的小型居住区,或是在城市旧区和城市边缘传统村落的改造,保持有传统的居住小区的特色。
为保证采用这种道路组织系统的居住区的顺利运行,必须要有充足的周边条件:可以通往城市各个区域的大运量公共交通工具(如公共汽车、地铁、轻轨等),或小型快捷的的士服务,以及限制小型车辆而促进非机动车交通方式的城市道路系统。这些城市道路系统可以实现快速高效的客运目的,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小汽车交通发生量,同时为创造无机动车通行的居住小区提供有利的条件。
第三:居住区道路景观设计也是影响居住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
居住区道路是人们进入居住区的第一印象,它不仅仅应被看作是由一处通往另一处的交通通道,还应是一条充满情趣的视觉走廊。造园中所谓“路从景出,景随路生”,在居住区道路景观设计中,亦是如此。因此对道路的线型设计、道路的用料,以及道路两侧建筑空间的处理,绿地、小品的布置,都要精心考虑,统筹安排。
在居住区内,道路尺度适当缩小,有助于找回亲切地居住氛围,其控制方式可以通过:⑴对临街建筑物高度与退后距离的调节,⑵利用绿化压缩空间,⑶ 对道旁小品与设施尺寸的控制来实现。临街的住宅是道路空间景观的主要构成要素。它们与道路的关系表现于住宅的布局上,一般有如下两种:⑴住宅与道路平行,⑵住宅与道路垂直。
另外,临街住宅的高度影响着道路的尺度,对道路空间的收放有着控制作用。临街住宅高度的变化是影响道路景观最直接和最明显的方式。住宅可根据其处于道路中的位置进行高度上的变化,形成道路景观和焦点,并与道路的分段相配合,创造统一而丰富的街区空间。此外,临街的住宅与居住区内部的住宅相比,高度可适当降低,这有助于形成居住区的通天感。通过高度的渐变,产生空间的延伸,不致将道路与住宅完全分隔开来。
道路绿化是居住区绿化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居住区绿化系统中,它作为“点、线、面”绿化系统中的“线”部分,起到连接、导向、分割、围合等作用。随着道路沿线的空间收放,道路绿化设计使人产生观赏的动感。同时,道路绿化亦能为居住区与庭院疏导气流,传送新鲜空气,改善居住区环境的小气候条件。道路绿化有利于行人与车辆的遮阳,保护路基,美化街景、增加居住区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道路绿化亦能起到防风、减噪、降尘等绿化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
第四:居住区静态交通的组织也是影响居住环境的一个方面。
所谓居住区静态交通,是区别于汽车、自行车行驶所构成的动态交通而言,指居住区内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的组织问题。静态交通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生活的舒适性和方便性,同时也对居住区景观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
随着居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小汽车大量进入居住区,在实际建设中,对停车方式的选择有很大随意性。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地面集中式停车和路边停车,地面集中式停车这种停车方式投资较少,存取较为方便,但对居住区环境影响较大,且占地面积大,路边停车增大道路用地面积,影响交通,常用于夜间临时停车,当停车量较大时,严重影响了居住环境质量。其他停车方式有地下停车库,住宅底层架空停车等几种,在实际组织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相应的停车方式。
篇9
【关键词】乡愁 城市化 居住环境 设计
在当今社会,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渗透生活、改变生活。当下我国老龄化问题严峻,亟需设计参与解决一系列问题。除了对于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基本功能性设计以外,设计还应体现出对于老年人情感的关怀。
一、“乡愁”语境之于老年人居住环境的意义
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让居民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首次在正式的文件中用文学修辞对城镇化建设提出要求。“现代的‘乡愁’概念来自于情感和理性的疏离。在当前的全球化背景下,所谓‘乡愁’已经不仅仅是空间距离造成的思乡病,而是代表了一种在浩大的城市化浪潮中,乡土世界全面失守,那些从乡土世界流浪出来的人们注定无法安置自我情感的悲剧体验。”①这个定义虽有些悲剧色彩,但是反映了问题所在。
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等明显的发展趋势,再加上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和家庭小型化结构,使老龄化问题异常严峻。截止2013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161万人,占总人口的9.7%。②面对这一趋势,老年人如何在其生存空间中安享晚年,是社会问题,也是设计师应思考的问题。室内设计师与景观设计师应发挥聪明才智,从大的环境规划到小的细节装修,探索出一套适应老年人生活需求的居住环境。
城市化进程使乡村文明渐渐失去植根土地的特征,城市文明的忽然而至使得老年人的“乡愁”情结浓郁,他们渴望在有生之年能够享受生活的记忆与乐趣,缓解与年轻人的隔阂,这些因素促使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设计应该探索适应老年人心理需求的设计方案,使老年人在满足其“乡愁”情结的环境中安享晚年。因此,用充满人性化的设计为老年人打造“乡愁”的解决体系变得尤为重要。
二、室内居住空间中的“乡愁”主题设计
(一)室内空间布局设计的“六何分析法”
“六何分析法”是指在室内装修设计中用6个英文单词:What(什么)、Why(为什么)、Whom(谁)、When(何时)、Where(在哪儿)、How(怎么做)来促使设计师发问,并关注细节设计。这6个追问可以使设计师触摸到设计的本质,找到设计的规律。其中What指的是设计的基本任务和基本特点,以及设计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如老年人卫浴的设计,应该考虑怎样达成便捷、省力,以满足老年人在尺度和造型方面特殊的要求。
Why指的是在设计老年人居住空间的时候,应仔细分析安全问题,即为什么这么做,从而避免老年人因操作不当而引发危险。一句话:用优良的设计规避问题的发生。Whom是指设计所要针对的对象,在本文中主要指老年人。老年人也应细分为不同的群体,如有“乡愁”情结浓郁的,也有生活在城市里没有“乡愁”的,他们的生理状况、潜在需求都会有所不同。When指的是时间因素,如地区采光时段等时间因素对老年人的影响、老年人的作息规律等。Where指的是整体环境设计,以“乡愁”为主题的空间设计和功能区的划分是一个整体布局,要具有前瞻性和规划性。How主要是设计的分析和实现,通过对“六何分析法”的运用,将“乡愁”元素加入老年人居住空间的设计中。
(二)无障碍设计的达成与“乡愁”的渗透
无障碍设计是对老年人家居设计的整体要求,也是针对老年人的身体和年龄特点提出的统筹安排,“无障碍设计的宗旨是对物质环境和设施建造前的规划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因伤残或正常活动能力不足的人群的使用需求,营造一个充满关怀且平等的现代生活环境。”③无障碍设计主要偏重人体工程学与老年人设计数据的调控,如造型尺度的适宜性、辅助功能的方便性,以及安全保护措施等,其中又以厨房和卫生间的空间设计最为重要。如何在这些功能化的设计中加入“乡愁”的元素,需要设计师充分发挥智慧。如厨房是老年人制作饮食的地方,而饮食便是“乡愁”的一个载体,根据老年人的饮食习惯辅助室内设计,既能满足老年人饮食的生理需求,也能唤起其内心的稳定安乐,这些设计应贯穿整个室内环境之中。
(三)非物质化的室内“乡愁”载体构建
室内软装的布置是表达“乡愁”的重要方式。在家居装饰上应该尊重老年人意见,如果是隔代同住,老年人的卧室需要特别设计;根据老年人的“乡愁” 记忆,墙壁装饰和陈设品的布置可以突出“乡愁”的主题,如一张老年人童年时的照片、一个老年人年轻时用过的工具、一个记录过去重要经历的物件等。另外,需要注意装饰中整体色彩的运用,老年人的视力水平下降,在色彩运用上既要注意突出色彩,又要使色彩布局不会破坏整体氛围而导致“乡愁”的消解。
另一方面要注意对于老年人精神休闲方式的尊重。老年人有着充足的时间,如何健康并有意义地度过这些时光显得特别重要,一种是精神休闲,一种是娱乐方式。笔者曾见过一个农村老人,有神佛的信仰,到都市生活后,儿子为他设置了一个小型念佛空间,使老人得到了精神归属感。从本质上看这也属于“乡愁”的范畴,在娱乐方式上,音乐、书法、戏曲等都是寄托“乡愁”的载体,需要在室内装修中合理设置空间。
三、城市规划与景观中的“乡愁”主题设计
(一)大空间与小空间中的“乡愁”设计
这里所说的大空间指的是整个城市(镇)尤其是新兴城市的规划布局,能够让人们看到、了解、记住、回味“乡愁”,通过具有顶层设计性质的规划,注入“乡愁”的内涵;小空间指的是小区的建设与建筑风格的确立,主要集中于老年人的活动范围,以建筑、房屋设计的视觉感留住“乡愁”。
在大空间的布置规划中,首先是整个城市功能区的划分,除了基本的商业区、居住区、教育区、高新区、绿化区等之外,应该独辟一块安放“乡愁”记忆的地方。如在城市的规划中可以把古村落或老建筑的实景进行复原,或者直接把建筑构件整体挪移,在城市中安放一个具有历史价值、民俗价值、乡村文明的“城中村”。这个“城中村”既是乡村文明的保存,又能让老年人有地方凭吊、守望“乡愁”;或者在水系的规划上把过去曾有的小河注入城镇,让小河变成城市的脉络,“小河潺潺,杨柳依依”,从而缓解钢筋水泥森林对老年人的压抑。
小空间的设计是指在老年人相对固定的活动区域内,通过小区与基本的建筑风格,让老年人看到“乡愁”。在小区建设之初不管是其风格、户型设计,甚至小区的命名,都应该考虑到老年人的想法,如“西班牙小镇”的名字无法照顾到老年人的“乡愁”情结;再者,地方民居可以在城镇化的建设中保留民居的风貌,在不影响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到“和而不同”。这些元素的运用都可以让老年人重拾记忆,留住“乡愁”。
(二)以城市标志物突出“乡愁”
城市的标志物是一个城市的形象标志,在标志物中加入“乡愁”的基本元素,既能破解“千城一面”的困境,也能体现乡村文明建设。有谚语云:“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讲的就是“乡愁”的差异性,在城镇化建设中把这些差异性载体化,就是留住“乡愁”最好的办法。
在具体操作上可以从很多方面着手,如在景观小品中设置垂钓空间,在水系中加入鹅鸭戏水的内容;在广场的设计中加入“农场”的景物,使之接地气;在城市雕塑中,可以以乡村名人、道德模范为主题,既能够让同乡人追慕祖先,也是一种文化建设;在文化建设上,建立乡村谱系文化博物馆等。这些都是“乡愁”载体的建设,具有实践操作性,而且能够在城市规划中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结语
本文从室内居住空间与室外环境设计两方面规划了老年人“乡愁”关怀的居住环境设计。当人步入老年,身体与心态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其居住环境除了具备最基本的功能,更应关注精神上的需求。基于“乡愁”语意的设计满足了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并使乡土情结不会因为城镇化进程等环境的变化而遗失。
(注:本文为驻马店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课题成果,课题名称:“河南省老龄化社会居住环境建设研究课题”,课题编号: 11808)
注释:
①张帅.“乡愁中国”的问题意识与文化自觉[J].民俗研究,2014(2):156.
②中国老年科学研究中心.[EB/OL]http// /link?url=FYfWvNyCe0xB-UdtbI1uZlF67MhQ1nD9sK11lLEzuo_ZblUTnewdh34xcqb6WODNXbaJPxC0AAlPKPFO1gJsK_
篇10
【关键词】环境设计形式;差异化;分析
1 引言
在中国的最近十几年,各种居住小区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为了吸引购房者的眼球,开发商纷纷推出各种概念,例如德国风情小镇、法国香摈花园等等,让人们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这些概念中不光包括建筑风格等元素,也或多或少提到了有关小区环境设计的内容。通过对许多楼盘的研究,现今流行的小区环境设计形式大致有如下几种:欧洲古典/新古典园林景观形式(法式、英式、巴洛克等),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形式和现代园林景观形式等等。本文拟对中国、欧洲等不同园林景观设计的差异进行简要分析,找到各自特点,希望对小区环境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 几种园林景观设计形式的特点分析
2.1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形式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并以其特有的生态化和“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特征,在世界园林艺术中独树一帜。
中国园林景观的内涵重在“意境”,是中国园林传统风格和特色的核心。意境就是一种情景交融,神、形、情、理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园林的意境与诗、画不同,诗画的意境是借助于语言或线条、色彩构成的;而园林的意境是借助于实际景物与空间构成的。园林的意境,不是一个孤立的景象、孤立的建筑、有限的水面,而是要有景外之景,这样才能够给游者更丰富的美的信息与感受。在体察感受中,让游者从身入心入情入至神入,心领神会中引人入胜,耐人寻味,这是中国园林艺术传统中的审美心理结构,而西方园林文化唯独缺乏“意境”这一灵魂的审美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最具代表性的当数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中国私家园林史的一个缩影。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山水见长。在布局、结构、风格上都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苏州园林占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其中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网师园更是苏州园林艺术 的典型代表,拙政园更是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宋、元、明、清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体现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建筑水平和高度的居住文明,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2.2 欧洲园林景观形式
欧洲的园林文化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当时的园林就是模仿经过人类耕种改造后的自然,是几何式的自然,因而西方园林就是沿着几何式的道路开始发展的。15世纪初叶,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引起一批人爱好自然,追求田园趣味,欧洲园林逐步从几何型向艺术曲线型转变。
2.2.1古典主义园林
17世纪,园林史上出现了一位开创法国乃至欧洲造园新风的杰出人物——勒·诺特(Andre Le Notre 1613-1700),法国园林即由他开创。它代表了理性主义的文化思潮,反映了绝对君权制度。这种风格具有宏伟壮丽、中轴突出、严谨对称的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勒·诺特的造园追求整个园林宁静开阔,统一中又富有变化,富丽堂皇、雄伟壮观的景观效果。这在中国称之为古典主义园林,巴黎凡尔赛宫后花园、维也纳美泉宫花园就是典型古典主义园林。凡尔赛宫占大约600公顷,是勒诺特的代表作之一。它有一条自宫殿中央往西延伸长达25km 的中轴线,两侧大片的树林把中轴线衬托成为一条极宽阔的林阴大道,林阴大道
的设计分为东西两段:西段双水景为主,包括十字形的大水渠和阿波罗水池,饰以大理石雕塑和喷泉。树林里还开辟出许多笔直交叉的林阴小路,它们的尽端都有对景,因此形成了一系列的视景线(Vista),故此种园林又叫做视景园(Vista Grand)。
2.2.2 巴洛克风格园林
与此同时,巴洛克风格园林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特点是景观设计作品中运用大量的曲线。该风格代表人物是巴西的景观设计师布雷·马克斯。他的作品扩展了古老的花坛的形式。他设计的曲线的花床,如同一支包含水分的画笔在大地上画出鲜艳的笔道。用花床限制了大片植物的生长范围,但是从不修剪植物,这与巴洛克园林的模纹花坛有着本质的区别。他用植物叶子的色彩和质地的对比来创造美丽的图案,而不是主要靠花卉;将这种对比拓展到其他材料,如沙砾、卵石、水、铺装等。他的种种设计语言至今在全世界广为传播。
2.2.3新古典主义园林
新古典主义是古典与现代的结合物,它的精华来自古典主义,但不是仿古,更不是复古,而是追求神似。从广泛意义上来说,新古典主义是指在传统美学的规范之下,运用现代的材质及工艺,去演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精髓,使作品不仅拥有典雅、端庄的气质,并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设计方法。新古典主义风格,更像是一种多元化的思考方式,将怀古的浪漫情怀与现代人对生活的需求相结合,兼容华贵典雅与时尚现代,反映出后工业时代个性化的美学观点和文化品位。
2.2.4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
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如茵的草地、森林、树从与丘陵地貌相结合,构成了英国天然风致的特殊景观,这种优美的自然景观促进了风景画和田园诗的兴盛,而风景画和浪漫派诗人对大自然的纵情讴歌又使得英国人对天然风致之美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英国的风景式园林兴起于18世纪初期。与“勒·诺特”风格完全相反,否定纹样植坛、笔直的林阴道、方壁的水池、整形的树木,扬弃了一切几何形状和对称均齐的布局,代之以弯曲的道路,自然式的树丛和草地、蜿蜒的河流,讲究借景和与园外的自然环境的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