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25 11:17: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服装设计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现代服装设计理念源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人们的认知水平、审美以及物质条件的改变息息相关,因而现代服装设计理念也包含了当前人们对于生活各方面的情感体验和发展意识。总的来说,现代服装设计理念的内涵十分丰富,它包括了人性化设计理念、绿色设计理念以及网络理念等多方面内容。
1.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人性化理念中强调的是将人作为最核心的内容,把人的直观感受、情感体验和生理心理上的需求作为衡量标准。现代服装设计理念中的人性化观点要求设计师在进行服装设计时,不仅能够结合人的生理特点考量人穿着的舒适度以及是否能适应不同身体状况的人,还要符合当前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人们的主观感受,让人能够在穿上这样的衣服时不会感觉到尴尬和产生抵触。此外,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还希望设计师能够通过合理的设计来表达对人类的尊重和激发人们对于生活的热情。
2.绿色设计理念
我国的工业发展速度迅猛,但同时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是十分严重的,近些年来不少地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能源枯竭、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问题,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人们对于环保的意识明显加强。这样的绿色环保理念反映在服装设计中,即产生出将更多的环保元素和环保材料运用到服装上的需求,以及对于降低制衣对于环境污染程度的意识。
3.网络化的设计理念
服装设计理念归根结底是人们在服装这一领域的思维方式和具体行动动机的集合体。而在互联网带来的冲击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处于高速动态变化中,信息的交换和爆炸使得人们对于社会文化多元性的包容度不断提高,同时服装流行趋势更新的速度也远超非网络时代。在这一背景下,服装设计师能够利用网络信息传递的特性来更加精准地把握住行业动向,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应用技术来提升设计水平,比如运用虚拟现实手段来测评所设计的服装在人体上可能的舒适度和穿着时的视觉效果。
二、基于现代服装设计理念的服装设计教学策略
1.认识到可持续发展观对于服装设计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观与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可持续性发展观在服装设计领域的意义在于它强调了服装行业的发展应该与环境发展相适应,而不是为了谋求在服装领域的突破和创新以生态环境作为代价。众所周知,服装是大宗消耗品,其更新速度快、产量多且组成材料丰富,每年有大量的植物和动物皮毛被间接地用于服装设计。如果服装设计专业教师没有教导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绿色环保的设计方式,学生的服装设计作品就很有可能称为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之一,学生也很难被认为是优秀的服装设计师。
2.引导学生积极采用网络技术手段
网络的发展使得学生们了解世界的途径一下子被拓宽了,他们能够利用网络技术来了解最前沿的服装设计精神,培养服装流行趋势的嗅觉。但是,电脑的普及和教学课件等资源的丰富并不意味着学生有了利用网络技术提升自我设计水平的能力,学生也并不是完全熟练地掌握了基于网络技术的服装设计技巧。教师在进行现代服装设计时,还需要加强对学生们网络技术上的指导。
3.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现念,都反映出某一个特定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和思想状态。尽管现代服装设计理念的灌输能够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当前服装行业的设计风向,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忽略以往设计中的精髓和特色。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就是希望学生能够多方面地了解国内外、现代和古代的艺术特色,掌握发展规律和激发艺术灵感,从旧的内容中提炼出新的创意,在传统中创造新意。当然,这需要教师通过讲授艺术发展、时尚潮流、不同时代审美变化等多方面内容,并致力陶冶其情操、丰富其体验。
作者:宋晴 单位:河北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晓萍.浅谈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服饰文化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03).
篇2
(1)范例实践教学模式。
范例实践教学模式,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教学内容“企业化”,就是根据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整合、序化工作中的任务为项目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内容的设置始终围绕服装企业工作内容而展开,使教学置于职业岗位工作情境中,既体现理论学习的适用性,又体现工作岗位的针对性。用实际的范例对学生进行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内容。当下范例实践教学模式并不十分普及,因此,必需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形成包括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在内的新的教学方式。通过对课堂理论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师宣讲式单一的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人沟通合作能力、资料分析和归纳能力,充分调动学生查阅文献、归纳综合、创新开发等多方面的能力。学生增强临场主持应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以适应产业发展对服装人才的需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实践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范例教学法。范例教学的主要观点和做法是在教学内容上坚持三个特性,即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范例实践教学的教学主体是学生;教学客体是教材;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教材。这就要求教师既要了解教材、熟悉教材、掌握教材,又要了解并熟悉学生,熟悉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知识水平和个性特点。在教学中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如此,教师才教得活,学生才学得活,才能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把他们的兴趣激发起来。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更新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还需转变观念,树立现代课堂教学观。此外,还要克服教和学不讲求效率的做法,努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最后,要加强示范性实践教学的比重。以课堂展示—讲授—实训辅导—图例—样衣展示—实际操作—讲评结合的方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自主实践教学模式。
自主实践教学模式是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践学习在学习中提升自我、升华自我。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师的教育过程、方法手段、节奏要得当,学生再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获得各种认知本领,充分发挥出才能,创造出业绩。学生自主实践操作远远好于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真正做过的事情远比被动接受的事情记忆深刻,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任务。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实践项目:项目应该是针对某个教学内容而设计的、能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可以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任务。第二,项目实施前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学生在独立完成项目前,教师要针对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适当地引导,即对新知识的讲解和对项目具体实施的解释。第三,项目实施中教师给予恰当的指导: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出现一些学生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第四,项目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学生的实践任务必须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起到辅助作用,只有学生真正能够自主进行实习实践,自己开动脑筋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提升学生自身素质。第五,项目实施后进行必要的总结:项目完成的过程是学生自己运用新旧知识探索的过程。为了能学众人之长,项目完成后学生自评互评以及老师的总结也相当的重要。在学生自主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随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与提示,帮助学生正确地思考问题,正确地解决问题。
(3)校企合作校外实训模式。
学校与多家服装企业进行合作,建立能满足学生顶岗实习要求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就业为目标,根据企业需要定期接纳服装专业学生进行教学实训、实践活动。为了增强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培养实习实践精神,使学生能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便于学生进入企业参加具体的实践项目,与企业确定长期的合作关系、确立固定的实习基地,学校与企业之间签订合作协议,企业负责提供实践岗位及教师学生的食宿场地,并派出专门的技术人员协助教师共同参与指导、管理学生的实践工作,将学生分别安排在企业的不同部门,定时对学生进行岗位轮换。在双方达成共识后由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践活动。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要注意改革以往的实践模式,不能仅仅依靠企业让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和实际工作,把学生简单地变成生产机器。要根据条件安排相应的老师全程跟进实践任务,把实践老师带学生到企业实践的过程同老师进企业进修挂钩,让老师带着课题或任务进企业,可以推进学院与企业的横向课题发展。老师带着学生参与课题的研究,真正让学生将做、学、用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运作机制,逐步形成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四个层次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教育培训基地,培养当下社会需要的人才。
(4)校内实习模式。
在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之外,还应该积极进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学生进行专业岗位基本技术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校内就能拥有实践机会。在校内设立顶岗实习、实训基地要突出技能培训这一重点,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服装专业从业人员必须对服装行业的每一个环节都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上岗,增加就业的成功率。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按照企业流水线设置岗位需求,可以从企业接单、制版、打样、排料、机工流水、后道、包装严格执行企业标准,实行经济化运作,让学生在校同样可以实现带薪实践,顶岗实习,增强学生的自身素质。
(5)国际合作实习模式。
篇3
关键词:延伸设计;服装设计教学;运用
所谓延伸设计,指的是在预先构思好的设计方案基础上,对其进行延续伸展的一种设计方式,得到更多设计方案,对于设计思维的散发、设计形式的提升有着较好效果。在传统服装设计教学中,存在创意思维浅显、创作灵感难以持续以及片面重视细节等问题,应用延伸设计,可以有效解决此问题,促进服装设计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服装基本结构延伸设计的运用
服装的基本结构形式主要体现为实用性、简洁式和对称式,在结构原型上,有内衣原型、裙装原型、上衣原型以及裤装原型集中,裁剪方式则以平面裁剪为主。对于服装基本结构,延伸设计应用方法有:一是对服装着装功能进行解构延伸。服装本身具有的功能包括认知、审美与实用,其中,实用功能是最为重要的,而延伸设计与此恰好相反,并不注重实用功能,将原来侧重于保暖、拉合等作用的实用袖子、拉链等部件视为装饰品,不再局限于固定的位置、数量,将其与创意结合形成新的结构形式,得到更为美观、时尚的服装作品[1]。二是对服装主体部位进行解构延伸。在服装基本结构中,领、袖、衣身、底摆与过肩等都是主体部位,是单个存在于固定位置,根据延伸设计理念,可以通过叠加、拆解、移位与夸张等设计手段,创造新奇怪诞造型,得到新的设计创意结果。三是对服装零部件进行解构延伸。零部件指的是服装中细节设计部位,比如拉链、开叉、口袋等,在基本结构中,大多只注重起功能实现,通过延伸设计,利用翻转、增大、缩小、颠倒或者增加层次等方式,增加零部件的装饰效果,改变传统设计模式,也是获取新设计形式的有效方法。
二、服装创意结构延伸设计的运用
服装的创意结构指的是与基本结构不相符、新颖奇特的服装结构形式,多见于时装会中,采取的多是不不对称设计方式,结构缝位置并不固定,表达抽象,裁剪方式多为立体裁剪,具有较强的视觉感染力,在表演、比赛和展览活动中应用较多。在服装创意结构中,延伸设计的运用体现为:一是对常规结构进行打破重组。在服装创意结构中,设计师可以不再局限于基本结构的限制,随意发散自己的思维,根据常规基础结构,利用不对称、相差异等设计方式,创造具有新奇外观、结构奇特的作品。但是,创意结构设计并不是没有原则的,不能只孤立的运用单一设计元素,需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将元素创新与其它设计元素有机统一起来,保证服装主次关系不被破坏,影响整体观感[2]。二是追求服装的唯美。服装创意结构多用于展示,美感是其追求的主要效果,所以,可以将艺术设计形式美作为设计的最终目标,大胆创新,利用多样化结构、创新表现手法、改变装饰图案、搭配面料材质等多种方式,来得到唯美的设计作品,三是做好服装性能与创意的融合。在创意结构设计中,存在过于重视个性表述,一味追求原创、独创和自我价值的设计情况,设计的作品在实用价值方面较为有限。但是,服装创意结构设计是可以与服装性能间保持统一的,在创意结构设计时,充分考虑产品性能、生产以及使用,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意设计,能够起到丰富设计作品内涵、意义的效果,更容易被消费者所认可,对提升服装设计质量有着积极作用。
三、服装无结构形式延伸设计的运用
所谓无结构服装形式,指的是在不考虑人体三位数据基础上,将服装通过抽象几何体形式展现出来的,其忽略了服装的合体性,追求自由的表达形式,造型简洁、平面,结构缝、褶裥与省道都可以自由设置组合;在裁剪方式上,结合了平面与立体剪裁,注重量感,通过横穿竖放结构线,来改变整体视觉效果;在面料上,多选择具有弹性好、相对柔软、肌理效果佳和有光泽的类型,借此来讲服装的独特风格和艺术感展现出来。服装无结构形式延伸设计的实现方式有:一是结构剪裁的意向化。在无结构形式中,由于不再遵循传统结构安排,在结构剪裁中,就有了许多空间,学生不需要再按照数据公示进行平面剪裁或者按照人体三维来立体剪裁,只需要遵循人体运动基础,可以充分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去创造新的设计作品。但在此过程中,也不是毫无要求的,需要从生活体验、知识积累中提出灵感,保证设计的作品符合现代美学、哲学思想,能够被人们有效接受。二是采取超前构思手段。在服装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其模式永远不是固定的,超前构思是引导服装设计发展的有效措施。特别是在无结构形式中,为超前构思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超前构思,大胆创新,对服装进行重新定义,尝试前所未有的设计,是符合现代服装界快速发展形式的,对学生的成长也有着重要作用。三是面料特性感悟利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服装面料带来了极大方便,面料的种类、质感都得到极大丰富,也给服装设计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选择。在服装无结构形式的延伸设计中,加强对面料的感悟,根据面料性能去进行创新,使其更好地适应人体运动,发挥面料特点,得到具有独特设计风格的作品[3]。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延伸教学的运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设计潜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升学生设计作品质量。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延伸设计的效果十分显著,加强对延伸设计的掌握,将其与服装设计教学良好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延伸设计思维、方法的培训,不断提升学生设计能力,是现代服装设计教学工作者应当重视的工作。
作者:张秋红 单位:锦西工业学校
参考文献:
[1]钱默.中国元素公仔与延伸品设计探索——以北京服装学院跨专业合作设计为例[J].美与时代(上),2014(01):119-121.
篇4
1.1苗绣的艺术特色分析及材质和工艺的运用
(1)苗绣的艺术特色。苗绣是独具特色的一种刺绣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指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服饰文化的瑰宝。(2)苗绣的材质与工艺。苗绣的材料是布和线,它们的种类很多。有麻布、棉布、丝绸布、化纤布等,有工厂生产的布和苗族村民自己织的家蜀布。一般来说,要根据不同刺绣针法的要求,选用不同质的布料。绣花、插花要求用细薄的丝绸布或化纤布;挑花、串花则要求用较厚实的家织棉布、麻布或工厂生产的经纬纹路较明显的布;其他的则要求不甚严格。绣线种类多,有丝线、棉线、麻线、毛线、金线、锡线和铜线等。麻线主要用于比较粗犷的绣品;毛线用在网丝格较明显的粗麻布或毛线织的锦布上;金线、锡线、铜线除少部分单独串花刺绣外,主要是辅佐大面积的绣花、插花作捆花或洒花之用;棉线、丝线是供大面积的绣花、插花之用。
1.2土家织锦的艺术特色分析及材质和工艺的运用
(1)土家织锦的艺术特色。湖南湘西土家织锦是土家族文化的精粹,它以丰富的图纹形式讲述着古老文明的历史进程,被称之为“写”在织物上的土家历史。土家织锦民间称为“打花”,传统织锦多作铺盖用,土家语称为“西兰卡普”,意思为土花铺盖。目前流传下来的西兰卡普传统造型图案多达200多种,大多以大写意的手法设计出丰富饱满的纹样,配以均衡对称的构图。土家族自古以来就长于织锦,这种纯手工的织造技术已经拥有了几百年的历史,时至今日已达到了技艺精湛的水平。这项技术不仅是在土家族甚至是整个民族工艺中都占有主要的地位。(2)土家织锦的材质及工艺。土家织锦的主要材料是丝线、棉线、麻和毛绒线。它的织作方法是,沿用古代斜织机的腰机式织法,把经线全拴在腰上,以观背面,织出正面。这种织法织出来的产品美观整齐,结实耐用,光泽永存。它的画面多姿多彩,用色常借鉴艳丽的鲜花、鸳鸯的羽毛、天空的晚霞和雨后彩虹,色彩秀丽,自然生动;也有的受宗教绘画的影响,具有素雅、古朴、沉着的特点。作为一种手工艺,充分展示了土家族人们的勤劳与智慧。
2湘绣、苗绣与土家织锦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篇5
由于服装专业教学在国内高校开展较晚,在教学方面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这给学校发展与学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学校要想提高服装专业教学质量,以顺应市场需求,首先应该从市场需求出发,进行相关教学。学校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了向社会提供人才,以及为学生毕业就业提供保障。[2]所以,学校应该意识到市场需求是教学计划安排的重要参考。明确以市场需求为依托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并通过宣传会等来让老师以及学生把握市场需求,是教学与学习的重要目标。
二、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
学校的服装设计专业以往主要是侧重于培养学生掌握服装设计原理,所以选择的教材大多是以设计原理为主,与市场需求结合较少,导致学生对原理的实际应用能力较差,由于缺乏对服装潮流的学习与了解,对市场走向不敏感,导致其对服装设计潮流把握方面存在欠缺,使得学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岗位,或者设计出来的服装没有市场。对此,学校应该选择合理的教材,其中应该包括服装设计基础知识与原理,因为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才能确保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以及发展。服装从设计到成衣的过程中,由于服装设计人员刚进入工作,需要全面了解服装的每个环节,才能保证自己设计的作品不仅具有美观特点,还应该符合人类实际需求与合理性。[3]在当前时尚潮流服装走向与趋势下,新时期人们不再满足于有衣服可穿的目的,所以,学校应该注重加入相关潮流服装设计内容,让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服装设计知识。老师应该关注时下的服装市场发展趋势,并进行相关了解,引导学生去关注相应的时尚话题与杂志,养成学生关注服装市场发展潮流以及趋势的习惯。
三、科学合理安排服装设计课程
服装设计课程既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程,也不同于纯艺术课程,它不仅需要安排大量的基础知识课程来奠定学生的服装设计能力,还需要安排相应的实践课程来巩固和锻炼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应用能力。传统的服装设计课程安排上很不合理,通常都是安排学生学量的理论课程,等完成理论教学后,再安排集体的实践课程,这并不合理。这样分开教学,无法实现两者结合教学的成效。学校应该进行穿插式的教学,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后,利用实践教学来让学生将刚学的理论进行利用,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并加强动手能力,使学生最终能够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竞争力,提升学校的声誉。
四、配备综合素质较高的师资团队
为提高高校服装专业教学质量,顺应市场需求,学校应该安排综合素质较高的师资团队。大部分高校服装专业教师是在毕业后直接到高校担任老师,自身并没有相关的社会工作经验,也没有服装设计实践能力,故其教学主要集中在书本知识讲授上,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帮助不大。一些高校意识到需要富有实际经验的教师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始聘请服装行业的资深设计师到校任教,但这些教师由于是兼职,教学时间不固定,加之缺乏教学经验,所以往往无法将自身实践经验很好地传授给学生,难以达到教学目的。所以,高校应为专业老师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提升其动手能力,从而打造出服装设计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业化团队。
五、加强服装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
当下服装市场竞争激烈,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质量较高,其中企业比较看重的是服装设计人才的实践能力。所以学校应该注重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实践教学:其一,学校应该加大实践课程比重,让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机会,及时锻炼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意识到实践学习对于日后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实践学习积极性;其二,落实校企合作政策,校企合作主要是指企业为高校提供学习资源与经济支持,为学校提供设备与教学器材资助,学校针对企业需求,培养对口人才,方便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六、改革服装设计专业的考核方式
考核是我国教育体制下,促进学生服装设计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式。但是以往服装设计专业的考核主要是对学生服装设计理论的考核,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这也导致学生对实践学习不够重视,所以,高校应该结合服装市场需求对学生进行考核。根据市场对人才的考核标准来做出学校服装专业考核调整。这样的考核标准会让学生适应将来的企业考核方式,并能够有针对性的学习服装设计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相关能力。
七、结语
篇6
【关键词】美术基础;服装设计;专业桥接;教学设计
随着经济增长,人们早已摆脱了食不果腹衣不保暖的贫困生活,并且对于审美和爱美以及追美的方式上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当世界多元化不断的交替融合分解,人们在设计和规划上也逐渐有了更多的创新和发展。因此,对于服装设计这一们专业而言,如果没有一点美术基础做支撑,就不能很好的将个人瞬间灵感和思路反映在图纸上,进而会浪费掉一个创新。这些对于服装界而言,都是一笔不小的损失。其次,如果设计人员缺乏美术层次上的审美,那么就很难发现生活事物的不一样的美,进而很难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优秀作品。
1.目前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现状
1.1不重视美术基础教学
当前的服装设计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学生的理论教育,而缺乏在美术基础上的强扎稳打。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中尤为普遍,由于部分老师呈以应付式的工作态度,而学生又持着玩的心态,所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这种搭接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甚至有的学生到毕业后,美术基础依旧一塌糊涂,连最简单的服装设计图也无法绘制。因此,才导致了学生在工作就业上的低概率。
1.2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实践创新
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在生活中必然是细致入微的有心人,它会把现实中活生生的人当做自己服装设计的模特,制造出大众喜爱的各类款式。另外,在衣服的大小设计上,也会因人而异。因为他们的原则是衣服就人,而不是人就衣服。因此,如果想要在服装设计专业上培养一大批的优秀人才,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当注重对于他们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让学生跟上时展潮流,在结合自己独特的设计思想理念,定期的要求他们上交一份作业。而老师在这些作业的评阅时,一定要注意,只是修改学生的细节错误和完善学生的创意思想,切不能按照个人喜好,妄自抹杀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总而言之,老师要始终持以引导鼓励的姿态,对学生循循善诱,使他们的专业技能跨向一个新台阶。
2.对素描基础教学作用认识不够明确
我国在服装的原始开创上比较早,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研究,并且随着西方服饰流入中国,加上其简单大方的特点便备受欢迎。发展到现阶段,我国古代的唐装,汉服便逐渐的被埋没。我国之所以开展了服装设计专业,根本原因就在于在服装这一块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但是由于我国的服装设计教学起步较晚,所以在很多的方式方法上存在欠缺。尽管这样,但是并不影响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
2.1学习的目的
衣服的设计,最终是为了给人穿,而人又分为男女老少,高低胖矮,因此,如果在教学中不强调对象的不同而设计表现不同这一观点,那么即使再高端的时尚潮流,也比不过一件简单的粗布大衣。
2.2学习表现方法
之所以一直强调美术基础对于服装设计的重要性,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更好的将原创作者的思路用纸和笔表现出来,以供后期的制作和修改。
2.3先领悟后创作
服装设计这一专业,要的是灵感与创新相结合,如果在对服装的领悟上不够到位,那么将很难有自己的创意作品。所以,在课堂教学的学习过程中,其实也是对自身能力的认识、体悟,对想象能力和自由表达能力的一种培养和锻炼。
3.美术基础和服装设计专业桥接的教学模式研究目标与方法
3.1.创新素描基础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桥接的教学模式
素描的学习过程很枯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该从服装专业性入手,勇于创新,将素描基础更合理地运用于服装设计教学。要找出素描基础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的融合点,将这个融合点上的东西传授给学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从根本上改变服饰设计专业传统教学思想与方法。
3.2.提高学生服装设计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很多服饰设计专业的学生审美能力高,但是专业能力不一定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理论与现实无缝过渡。例如,关注各类等级的服装效果图大赛、服装设计大赛信息,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和学生参与比赛。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可以尝试着与一些时装店的老板合作,给他们设计一些衣服,这样能够明确地知道市场需求,也能让我们更加了解市场,迎合市场设计出好的服装。
3.3结合现代科技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让学生全方位的了解人体的外表构造和使设计图纸达到三维动态效果,老师可以利用现代的计算机设备,设计一堂充满活力的教学板书,让学生们真实的了解感悟服装设计所带来的快乐和喜悦,以便于更好的进行长期的服装教学。相信这种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都起到一定的增长作用。另外,老师也应该跟上时展潮流,不能落后淘汰,否则无法将新的东西及时传递给学生们。
服饰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项不小的工程,这是一门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市场实践的学科。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注重打下坚实的基础,即完成素描基础的教学,然后要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完成教学的创新,将素描基础的教学与市场的需求结合起来,培养出高规格的服饰设计人才。
作者:张丽萍 单位:江苏省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
参考文献:
篇7
职业教育是对人才的培养,走的是实用型路线,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服装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应培养供应什么样的人才。当今企业对服装设计工作人员不仅仅是只会在纸上画一张漂亮的效果图,或者空有一个美妙的构思创意而不能使其变成现实服务于服装市场。当今世界经济的信息化、市场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发展,使企业、产品、人才和市场出现了更为激烈的竞争和快速的变化。
服装专业是产业课程,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实践性。在多年的教学中越来越感受到本专业的设计课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教学活动没有走向社会,闭门造车,纸上谈兵,学生的设计是准理念型的,思维无法拓展,市场应变能力差,不少学生毕业后都感受到自身所学知识在工作实践中的应用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磨合。为此,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缩短或提前结束学生的这一磨合期,使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能很快地适应和理顺设计与生产和市场。
课程的实用性,既实际结合、与市场结合、与企业结合、与具体课题结合
目前素描、色彩、三大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作为设计类基础课程。服装设计作为设计艺术范畴,自然离不开绘画基础,绘画基础的训练不仅是为了画好服装画和设计图,还关系到对学生审美情趣和形式法则的培养。国内服装院校的绘画基础教学,以往沿袭的多是美术院校传统的绘画基础教学模式,由几何形体、静物到石膏像、头像,再到人体、半身像、全身像,由浅入深逐步进行的训练。
但服装设计的绘画并不需要如此缜密、严谨的基本功训练。一是时间不允许,因为服装绘画只是服装系统工程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应该是对服装的造型及结构变化、裁制工艺等方面的研究。二是服装绘画表现的是人与服装的关系,人是第一位。必要的人体结构知识,对物体结构、空间、质感等非光影效果的理性表现,以及大量的人体、着衣人物动势的速写等短期作业,则是绘画基础训练的主体内容。
设计基础、效果图、服装材料学、时装画技法、服饰配件设计、时装设计、成衣设计课程等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设计的法则和形式规律,以及形式美、材料美、技术美的辨证关系。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现代服装设计意识和较高的综合设计技能,建立完整的服装设计体系概念。一般中小企业生产流程是设计稿——设计总监定稿——打样版——车样版——试衣——设计师修正——修版至符合设计意念——样衣编号——根据市场确定生产数量——采购面料大货——下单——销售——售后反馈,基本的这样一个流程进行着由一个理念转化成成品的过程。
或许这些我们居多的设计教师都知道这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重点强调时装画的技法,怎么样画出漂亮的时装效果图的,忽略了设计的实用性和可生产性。作品多数是注重体现创新的理念与艺术形式,具有先导性文化特征,与作为商品的服装尚有很大距离,故服装本身的内在品质性因素往往不被学生所重视,以致时常出现学生参赛获奖,但却搞不好日常生活中的时尚服装,到企业也胜任不了设计工作,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对服装设计的理解认识不够,对服装本身实质性的技术技能掌握不到位,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在专业认识上要给予正确引导。
一方面,提倡学生要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艺术修养,积极参与专业大赛,注重培养学生对形式美及前卫时尚的敏锐感受力,使其具有超前的设计意识、设计理念。另方面,要强调学生对服装本质的认识,立足于学习服装结构、工艺技术方面所表现出的美,做到用良好的美感形式体现服装的功能价值;以得体的穿着效果展示高品位的内涵,树立起正确的设计意识及理念。 由此看来,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还要进一步地改进和完善。与实际结合、与市场结合、与企业结合、与具体课题结合,是服装设计专业与企业结合的目的所在。与具体课题结合以后,市场的瞬息万变会迫使教师不断更新、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可以防止空对空地讲解设计理念。
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观念的改变
服装款式造型与结构的变化统一,在服装设计中是最关键的环节,也是服装设计教学中的主干内容。结构是缝制的准备阶段,是从立体到平面,从平面到立体转变的关键;缝制是结构制图的延续,对于一件服装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设计的美感与具有独创性思维的活跃,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同样需要在服装工艺结构中来表达这种艺术的思维能力及美感,高的艺术素养和对服装工艺结构设计的理解,将服装设计艺术推上极致。只会画纸面效果,不能依此产生合理的结构关系,设计是“纸上谈兵”,相反只学那些已定型的常规服装结构,而不能灵活变化应用,那么也不能算是学会设计。
由于服装设计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因此往往会在这两个方面出现服装课程设置的比例失重,或偏颇设计课程,忽略工艺结构设计课程,或偏颇工艺结构设计课程而忽略艺术设计课程。也使许多学生普遍认为,好的服装设计应该是完美的艺术体现,因此在服装教育发展初期及发展过程中,片面的强调了服装的艺术个性,而忽略了服装本身的商品性与实用性。
出现了服装设计一味追求远离服装本质,带有幻想主义色彩的思想。随着服装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队伍在发展壮大,配备了各类专业教师,但服装工艺结构教师仍严重的缺乏,导致了工艺课程的比例夫调,加之学生受一些错误的观念影响,住往认为在艺术院校学设计,以设计师、设计家自居,简单认为服装设计是纯粹的艺术创造,有许多理由指责实用设计低俗不够高雅,而一味的突出艺术而轻视工艺技能,对工艺课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基本的了解,致使设计与工艺两方面形成落差而无法进行二者的统和,学生的知识不全面,当一些学生毕业后参加了工作,才体会到工艺结构的重要性。对于从这些学校出去的学生来讲,心里总是憧憬着去大公司就职,而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先给他们落下了无情的第一棒:对于新手,服装公司一般总是先安排做一些整理资料、剪剪样板之类的事情;这些鸡毛蒜皮小事长时间地压制了学生不甘人后的心理,淹没了学生准备大干一番的愿望。
篇8
关键词:服装设计;实践教学;必要性;重要性
服装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从最早的遮羞功能出发,到目前已经成为艺术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服装也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随着人类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服装产业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已经成为各国经济领域的重要因素;服装设计是一种创造过程,设计师根据材质的特点进行加工,使其更符合人们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由此产生购买的欲望。同样的材质和做工,设计风格的不同所得到的市场反馈也不同,服装设计是创建品牌、提高服装附加值的重要因素,是促使这一产业从低端迈向高端的重要途径。
一、前言
我国人口众多,既是一个服装消费大国,同时也是一个服装生产大国。中国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不同的朝代、时期都有风格迥异的服装特色,形成了深厚的设计积累。但在近代时期,由于西方工业革命的发展,在服装材质、服装工艺等方面大幅度超越了中国,并在不断的生产实践中磨炼设计水平,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链体系和品牌效应;相对而言,我国服装产业发展却明显落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开始以代加工为主导,被称为“世界工厂”。强大的生产能力并没有促进竞争地位的提高,服装产业主要以批发为主,市场竞争力较弱。究其原因,与我国服装设计水平整体落后有很大的关系。服装是一种特殊的产品,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其基本的保护功能正在退化,人们更多的关注艺术、时尚、流行等元素在服装上的体现。所以说,服装的设计就是一种艺术创作,但又不仅仅是形而上的创作,服装设计师必须根据现实中存在的材质、服装的基本构成、功能有效性等因素展开,最后还要符合大批量生产的要求。加强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而服装设计及相关内容在我国仍属于小众学科,除少数高等院校开设之外,大部分以职业学校为主。从服装设计人才教学现状而言,主要以美术教育为基础,突出平面设计能力,理论部分内容较多。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很显然不适应我国现阶段的服装产业发展,从人才招聘角度说,很多服装厂家、设计机构并不看好应届毕业生,除非从储备人才的角度出发,否则更青睐有工作经验的设计师。这正表现出我国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的弊端,由于过分注重学生的美术基础、绘画功底以及服装设计理论的学习,但在教学中缺乏必要的实践,设计大多是“纸上谈兵”,虽然能够体现出一定的风格,但在现实中却没什么用;学生不了解材质的特点、物性、改性,掌握的原理、风格再多也不可能自动变化为成衣。服装设计教学工作与实践的脱节,是造成我国服装设计人才素质较低的关键。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市场全面对世界开放,各种国外服装品牌蜂拥而入,对我国民族服装产业的发展是巨大的冲击。从市场角度来说,高端企业制定标准,中端企业开发品牌,而低端企业生产产品,我国被称为“世界工厂”,是整个产业链中最弱的环节。无论是标准还是品牌,服装的设计都是最关键的,加强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实践比例,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二、我国服装设计教学现状分析
事实上,我国近代服装设计成绩斐然,旗袍、中山装更是典范。但专业的服装设计教育在我国发展时间并不长,且大多数理念都是从西方现代设计中移植而来,结合学校教育的模式,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工艺美术方面的教学方法,在人才培养上存在和社会脱节的严重问题。例如,教学活动中以绘画技能为中心,包括素描、色彩的运用,学生很难意识到后期的应用层面,即如何把设计稿转化成现实中的服装产品。导致“重理论、轻实践”的原因和学业考核有很大关系,包括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和艺术学校,学生的成绩考核主要是素描、速写、色彩等绘画科目,如果美术成绩不合格,就会影响毕业。因此,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进行美术练习,与服装设计的本质相差甚远。教学工作中开设的实践课程也有相当一部分被分割,诸如服装设计理论、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等,也都被列入实践课程,进一步挤压了实践教学的时间。服装设计要体现出艺术性特点,但艺术的实现要与现实中的材料结合,单纯地绘画图案不是服装设计,只能算是一个步骤,属于平面设计的范畴。这一点在师资力量方便表现得尤为突出,很多服装设计教师队伍中,有实际服装制作经验的人并不多,一些是专门从事平面设计的、一些是专门从事计算机设计的(如CAD、PS),教学中存在的片面性很突出,即便提供了可实践的教学环境,也很难有效地利用。
三、实践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来说,服装设计水平低下已经严重影响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化发展的格局下,国外服装品牌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生产资源优势等,把中国作为一个“加工车间”,而产品贴上品牌标签之后,就具有了很高的附加值。相对应地,我国大量优质服装加工技术、原材料等却因为服装设计问题不被市场接受,在营销中往往以低价格进行竞争,市场转化率较低。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是解决服装产业发展困境的重要方式,教育体系在人才的培养层面,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服装设计教学工作中的实践,让学生的创意和现实相结合。深入了解市场,扩大知识面,不仅要了解绘画方面的知识,主要是掌握服装技术、材质特点等知识。院校服装设计人才每年都会大量的充斥市场,如果忽视了人才的培养方向,必然会导致资源浪费、就业压力增大等问题。服装企业或设计机构对有经验设计师的青睐,主要源于其接触过具体的成衣过程,在实践中有很好的经验,这一点需要教育体系关注。
2.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服装设计的本质就是成衣实践。由于社会理念或认识的偏差,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分辨服装设计的本质。尤其在商业炒作的情况下,各类非主流、后现代的时装秀,层出不穷的设计概念等,导致人们错误地把服装设计认为一种单纯地艺术设计,与现实中服装功能严重不符。而实际上的服装设计则是在创新理念的前提下,激发灵感、具体表现,最后进行实物的制作。其次,服装设计灵感源于大量的实践。设计是艺术创作,艺术创作就需要灵感。一个显而易见的实施是,灵感不可能凭空在大脑中显现,它是厚积薄发的,是在实践中经历了大量的学习、体验、挫折、感悟之后,在人的意识中反复加工而形成的一种思想表达。素质优良的服装设计是需要吸收大量的姊妹艺术营养,包括雕塑、建筑、文学、舞蹈、喜剧等,艺术是相同的,通过转化和融合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引起人们对艺术作品的心理共鸣;艺术创作绝对不是偶然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创作,而通过市场来检验设计的优劣。再次,实践是服装设计走向市场必要环节。服装设计是为服装产业服务的,消费者不可能花钱买一张素描或色彩,而是实实在在的服装产品。如果一个设计师连服装材质都不了解,连基本的缝纫技巧也不懂,就不可能形成真正的产品,更不可能创造出品牌。
四、加强服装设计教学中实践性的措施
1.改进课程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我国现有的服装设计理论和教学模式大多从西方引进,同时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教育的不利影响,在课程体系方面有很多不科学的地方。从改进方面说,要逐渐减少美术理论的比例,甚至可以取消素描、速写、色彩等基础课程,基于计算机技术开展电脑手绘、软件设计等,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新性。在课堂上引入服装材质的讲解,可以聘请一些专业的布料工艺技术人员,为学生讲解不同的面料特点。开设服装材料学科、裁剪缝纫学科等,让学生逐步学会将创作转化为现实的方法。同时,结合市场需求,开设服装品牌课程,针对不同的品牌设计风格进行讲解,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市场潮流前瞻性,在不削弱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突出专业性特点。
2.开展模块形式教学、灵活开展因材施教
服装设计的种类很多,人才的培养不能讲究“大而全”,而应该强调“小而精”,针对我国当前的服装设计专业进行细分,包括中国传统服饰、西方服饰、特殊服饰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结合因材施教的策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为学生重点讲解服装结构、制作工艺、造型特征等;为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奠定基础,缩短上岗的培训时间。
3.改革考核评价标准、提升实践能力锻炼
考核评价标准是影响当前我国服装设计改革的重要阻力,由于长期在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下,服装设计专业的考核内容大部分以理论和专业知识为主,如服装设计艺术理论、绘画技巧等,在阶段考核和毕业设计中,也缺乏实践性的安排。改革考核评价标准,可以把日常手工制作纳入考核体系,包括实习期间的工作内容,毕业设计的服装实物实现等;通过增加考核评价体系中的实践部分,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结束语
单纯地从教育角度分析,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与传统人才培养有很大区别,其教学行为是围绕着市场需求展开的,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倾向十分明显。同时,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学生被要求充分了解艺术基础是有必要的,但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必须协调,否则会造成人才能力的偏差性。从现阶段情况来说,我国在服装设计人才的教育方面过分强调艺术理论、绘画能力、基础课程等方面的考核,实践明显不足;要解决这一情况,应该加强教育系统和市场之间的联系,积极为学生创造各种实践条件,实现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为我国服装产业的强大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朱亚.论仿生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运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2]江成,叶艳.论延伸设计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装饰,2013
[3]胡嫔.论服装设计教学在市场中的定位[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
[4]张红丽.艺术设计要在实践中磨炼——论实践对于服装设计的重要性[J].魅力中国,2010
[5]修雪丹.浅谈服装设计在教学中的重要性[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
篇9
关键词:高职 服装设计 专业教学 策略
随着服装产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装行业环境对我国的服装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强调本土化、品牌化的大格局下,进一步更新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内容,强化专项服装设计,重应用、重实训、让学生在创作及表现的过程中真正理解设计的内涵,有利于促进高职教育服装设计专业学科的发展。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体现专业教育特色,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完善、充实教学内容;加强以操作技能、工艺实习等为主的实践环节;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所占的比例。
一、现代服装产业的发展对高职服装设计人才提出了新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80年代中期以前为萌芽阶段。如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率先开出服装设计专业,拉开了高等院校服装设计学科教育的序幕。当时教学尚未形成体系,课程在探索中进行,时装设计还处于染织和裁缝阶段;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为发展期。服装设计教学基本上是一种重视理论型和绘画型的教育,对服装的设计开发所涉及的其他专业知识明显不足,没有形成校企对接与合作。“时装设计师”没有明确的职业内涵,尚处在时装设计师职业探索和群体形成时期;90年代中后期为升级阶段。国内市场服装供大于求,衣着消费和产业发展转向质量提升和价格让利、企业进入以“营销”为中心的成本竞争时代。供求双方市场地位的转换,促使衣着消费日趋理性;竞争的加剧和加工利润“缩水”,迫使企业转向“品牌经营”。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壮大,企业开始高薪聘请设计师或选择与院校合作;进人21世纪为蜕变期。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不断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服装消费个性化趋势明显,商品生命周期缩短。于是,对现代服装教育和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感觉和审美趣味,而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要求具备了解和把握服装从产品设计到商品销售的整个流程的能力。??? ?为了实现培养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复合型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目标,必须打破服装教学封闭化的格局,以就业为导向,构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既要重视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有效整合理论教学内容体系,进行相关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渗透,将服装设计、服装美学、服装工艺、服装面料和市场经济等知识融会贯通,又要注重服装设计教学的实用性,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服装设计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存在着两个偏向:一是高等教育传统的“学科型”教学,纸上谈兵、孤芳自赏,游离于市场之外;二是服装行业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学设计和绘画,忽视学生的审美体验、创作思维的训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由于不少高职院校经费短缺,投入不足,教学基本实训基地建设滞后,实训、实习环节薄弱。难以满足专业教学需要;其人才规格与企业不相匹配,与企业真实的生产、制度环境相差甚远。许多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的艺术素养、动手能力又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要求相去甚远,高职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却比较差,折射出当前高职教育技能培养不足的“软肋”。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与就业岗位严重脱节,过于强调理论学习,对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难以突显职业教育的特点。服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真正认识服装,才能获有更多的直接经验,才能做出真正好的有用的设计。服装专业是产业课程,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实践性。不少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模式缺乏改革和创新,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教学活动没有走向社会,闭门造车,纸上谈兵,学生的设计是准理念型的,思维无法拓展,市场应变能力差,不少高职生毕业后都感受到所学难以所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工作实践中的应用需要经过相当的磨合过程,就业压力很大。
三、及时转变观念,有序推进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
1、以职业能力为目标,整合教学资源。服装专业教学实行主线式教学,课程设置根据从服装市场调研、服装设计、服装制版制作到服装展示营销的完整流程,有效调整专业课程开设的顺序,注意各专业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上下承接性。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教学中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还要进一步地改进和完善。与实际结合、与市场结合、与企业结合,对相关基础课程和理论课进行精简和重组,淡化理论课与实践课界限,引入企业内容,实行课程项目化。学校应加大投入,改善教学实训条件,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效率。构建新的教学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实现对高职生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进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教学中必须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教育者要在合理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同时,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导入法、任务驱动法等,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专业教学时,注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突破学科体系的框架,以“职业活动”为逻辑起点,把工作过程需要的知识技能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内容,把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载体,并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构建教学内容,进行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3、以人才质量为生命,创新教学模式。当前高职院校经过跨越式发展,已经由注重规模转向注重质量、注重特色、注重品牌,质量、特色、品牌是高职院校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活力之源。为了顺应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订单式培养”、“ 人才立交桥”、“2+1”教学模式、“前校后厂”教育、顶岗实习等都是职业教育的有益探索和尝试。教学方式的转变,就是要实现从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转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成才为目标,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较好的职业适应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4、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企业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最好平台。将企业技术人才请进来,让学生走进企业,在学校、企业间交互学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鼓励和组织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挂职锻炼,积累和提高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入厂实习,明确具体实习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理解和拓展学习内容,展现自我,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还可以使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需求无缝对接,为教学计划的不断完善创造了条件。邀请企业行家能手参与教学工作和校本教材的编写,增强课程的针对性与时效性,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提高就业质量。
高职服装设计的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遵循艺术创作规律和认知规律,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又要从企业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围绕培养目标,贴近市场,服务社会,创新教学模式,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岗位技术教育,提高育人质量,从而推动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服装设计;教学模式;设计创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消费水平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人们对于所购买的服装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培养的人才来看,还无法切实地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服装人才市场的缺乏也一直是近几年来服装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虽然近些年来,我国根据这种情况针对高职院校开展了相关的教学模式会议,各个高职院校也对其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但是从近几年来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服装设计教学工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以要想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从根本上解决该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出适合自身长远发展的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该文就教学模式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设计,并提出相关的创新策略,希望可以对同行业教育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1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目前我国服装设计教学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虽然在近些年中各大高职院校都在不断地对其进行改革,但是由于受到社会快速发展的影响,我国该专业教学工作的改革并没有充分发挥出真正的作用。现在各个高职院校普遍都将该专业的教学工作减少了一年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对该专业的相关知识进行充分的掌握,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降低了该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学质量水平。(1)我国高职院校在进行该专业教学时,其教学思想还较为传统,这是与专业发展理念相斥的。该专业是一个实践要求较高的专业,但是高职院校却以理论的教学模式为主来对学生进行培养,这就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专业知识,但是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并没有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未来发展,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就无法满足岗位需求,从而不能实现自身在专业领域的长远发展,这对该专业自身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2)我国高职院校在该专业教学工作方面,教学模式还较为单一僵化,学生无法通过学校的教育来拓展自己的专业视域、活跃设计思维,这会对学生在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学校在对教师进行教育时,将更多的教育内容放在应付考试这一项上,从而导致学生只知道所学的内容是否为考试中的关键点,而无法将这些内容应用到服装设计工作中来。该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学生只会对知识死记硬背,而不会对其进行有效应用,是远远达不到服装行业的人才需求标准的。学生没有服装设计工作的基本专业素质,就更别说在该项工作中得到自身的发展,设计出可以满足人们审美需求发展的服装了。
2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2.1“客户—学校—企业”三者一体的合作模式
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可以说是近些年来高职院校一直在探索的一种的教学模式。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该专业的课程设计应该始终与企业保持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企业进行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场地保障,让学生在进行实训的过程中按照企业的岗位要求来进行,从而将课程的学习与真实的生产流程进行紧密的联系。这样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满足了高职院校实践应用型社会人才的教学需求: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对服装行业的发展走向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帮助学生在走向社会后可以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这样的教学模式还可以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充分锻炼学生在服装设计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在拓宽学生专业视域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以一个积极主动的状态投入到该专业的学习中来。学校要在整个教学模式中贯彻“三者一体”的教学模式,这样既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将该专业教学工作与实际生产密切相联,从而使得专业教学工作更加贴近生活,满足高职院校应用实践性人才培养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就业问题。
2.2工作室教学模式设计
服装设计工作室在近些年来受到了行业的广泛关注,并且以工作室为形式的运营团队也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所以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为更好地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应该设计一个以“教师—课堂—学生”为主的工作室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工作室的运作方式,学校应该选取一些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教师,来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培养与教育。以工作室为主教学模式就是以教室模拟工作室环境,教师与学生模拟各个身份进行学习,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教学项目的参与者,教师不单单要对专业知识进行传授,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拓宽专业视域,锻炼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创新思维。
2.3教学模式中教学进程的创新
在对学生开展专业知识教育时,教学工作进程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将该专业的教学时间缩短为了一年,这就要求学生要在更少的时间内,去对该专业知识有一个充分的掌握,并可以对其进行灵活应用。所以教学时间缩短的情况下,在教学模式中对教学进程进行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有效地开展教学进程,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由易到难来逐渐对知识进行掌握,并对其进行不断的实践操作,从而锻炼学生的服装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独特的服装设计创新思维,为社会快速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3结语
该文对我国高职院校的服装设计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进行探究,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目前我国开展该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述,并根据其实际情况做出了相应的设计调整以及创新策略。希望可以通过文中的发展来对同行业教育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以便有效地推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工作的发展。
作者:熊智 单位: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冯越芳.高职院校服装设计竞赛教学实践与探索——以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4):77-80.
[2]赵旭堃,王景慧.关于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报告[J].大众文艺,2015(24):212-214.
[3]白露.关于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思考[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5(9):265.
[4]侯霞.浅谈职业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5(10):82-83.
[5]徐军绒.后金融危机时代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的发展策略[J].纺织教育.2015(1):28-30.
[6]王朝晖.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J].纺织教育,2011(4):274-275.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服装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