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业范文
时间:2023-03-16 06:55: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信息产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前言
过去近20年,电子信息业之兴起带来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电子信息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与日俱增,对各国家的生产力与对其他产业的影响不可忽视。电子信息业是指电脑硬件,软件,网络,及通讯业者,其有别于传统产业的地方包括:成长快速,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及发放大量与股票相关的奖励。电子信息业因产品汰旧换新速度很快,研发能力是公司的竞争力所在,各公司莫不是投入大量的人力与财力从事新产品的设计与制程的改良创新。而人才更是企业技术发展的重点,从国外配发给高阶经理大量的股票选择权到地方的员工无偿配股,都是高科技产业用以延揽专业人才的方法。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乃是企业经营的结果,形成原因复杂,故股权集中程度与公司绩效可能彼此相互影响,有内生关系(endogenous relation)存在,而非仅如传统学者所探讨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单方面影响力。检视内部人不同持股比率,公司绩效与投资金额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发现投资金额会影响公司绩效,而公司绩效会影响股权结构,三者之间有内生关系存在,彼此是共同决定的。我们认为电子信息业重视研究发展费用及以股票为奖酬基础之产业特性,可能使得其研究发展费用、公司绩效与股权结构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有别于非电子信息业。故文章拟采用联立方程式的两位学者仅使用某一年度的股权资料为样本,以2SLS方法进行分析,本研究则扩充样本范围,采用兼顾横段面与纵段面的公司资料,并采用比least squares (3SLS)参数估计方法。借着样本资料范围的扩大及估计方法的改进,以便能充分得了解公司绩效、内部人持股及研究发展费用支出的关联性 。
2 研究对象与模型建立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2012至2013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样本的选取标准为能提供完整的研究发展费用、董监事持股比率、公司绩效及其他所有变数资料的公司。
2.2 模型建立
当一个经济体系中的某些变数是同时被决定时(jointly determined),这些变数称为内生变数(endogenous variables),而此时传统最小平方法之估计将产生偏误(bias),解决的方法出在电子信息业与非电子信息业是否有不同的的相互影响。兹将回归模型列示如下:
2.2.1 第一式
公司绩效=f(内部人持股比率、研究发展支出、广告费用支出出、负债比例、电子信息业虚拟变数)
2.2.2 第二式
内部人持股比率=g(公司绩效、公司大小、负债比例、市场风险、企业个别风险、成立年限、集团变数、电子信息业虚拟变数)
2.2.3 第三式
研究发展支出=f(内部人持股比率、公司绩效、市场风险、企业个别风险、电子信息业虚拟变数)
3 电子信息产业与非电子信息产业基本统计量及差异分析
3.1 基本统计量分析
在本研究所使用变数的一般叙述统计量中在删除了q值大于4的17个异常值(outlier)后,tobin’s q的平均值为1.225,内部人员的平均持股比率为21.482%,平均研究发展支出为销售金额的0.94%。进一步得观察到电子信息业与非电子信息业内部人持股、公司绩效及研究发展支出的分布情形。结果显示在217个电子信息业样本中,有一半的内部人持股比率介于0-20%,公司绩效与研究发展支出基本上随着股权增加有提高的现象,但当持股比率高于40%,则公司绩效与研究发展支出皆下降。结果显示在1313个非电子信息业样本中,几乎有一半的内部人持股比率介于0-20%,但其内部人持股比率可高达超过60%,超过电子信息业。公司绩效亦随着股权增加有提高的现象,但当持股比率高于50%,则公司绩效会降低。此外发现有5家公司股权比例超过70%,造成此异常高的持股比率是因部分公司总发行股份仅数千股,或机构投资者拥有大部份股权所致,因特殊原因,使得内部人员持股比率产生极端值,故不列入分析范围。
3.2 电子信息业与非电子信息业之差异
另我们将样本区分为电子信息业与非电子资讯业两群,以wilcoxon z检定两组样本的基本统计量是否有重大差异。可知电子信息业的平均内部人持股比率18.84% 显著低于非电子信息业的平均持股比率21.92% (wilcoxon z =-2.89, p=0.0038),显示电子信息业的股权较为分散。但电子信息业之平均公司绩效tobin’s q=1.80则显著高于非电子信息业tobin’s q=1.13 (wilcoxon z =13.48, p=
4 回归结果与分析
4.1 不考虑产业及持股比例高低的情况
我们首先在不考虑产业影响因素及持股比例高低的情况下,检视内部人员持股、研究发展支出及公司绩效之关联性。可发现内部人持股比率对公司绩效有正向的影响(t=5.13),且研究发展费用愈高,公司绩效愈好(t=4.07),符合企业提高研究发展的相关资本支出可提高公司价值的说法。另发现公司绩效对内部人持股比率并无显著影响(t=0.00),可知经营绩效好的公司则愈会投入更多的研究发展费用(t=4.72)。
4.2 考虑电子信息产业之特性
接著我们考虑内部人股权、研究发展费用及公司绩效是否因所属电子信息产业与非电子信息产业而有不同的关联性。观察到很有趣的差异存在于这两大产业类别中。显示电子信息业的研究发展支出(t=1.48)与内部人持股(-1.61)无显著的关系,但发现非电子信息产业之内部人持股比率(t=4.59)与研究发展支出(t=6.25)对公司绩效有正向的影响,非电子信息产业之公司绩效愈好,公司愈会投入更多的研究发展费用。显示非电子信息业研究发展支出与公司绩效的相互影响较强烈。而不论那一个产业,经营绩效对内部人持股比率皆无显著的影响。
4.3 考虑电子信息产业的特性及内部人持股高低的影响
除了考虑研究发展支出、内部人持股、及公司绩效是否因所属电子信息产业与非电子信息产业而有不同的相互影响,我们亦考虑内部人持股比率高低对经营绩效及研究发展支出可能有不同的影响,亦即非线性的关系可能存在。再加入了内部人大于平均值的虚拟变数后,我们观察到不论是电子信息产业与非电子信息产业,内部人持股比率高低对经营绩效及研究发展费用支出皆有不同的影响力。我们发现电子信息业在内部人持股比率较低时,内部人持股比率对公司绩效有负向的影响(t=-3.04),但内部人持股比率高于平均值者,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比内部人持股比率低于平均值者有显著较为正向的影响(系数为3.434,t=3.26)。此与非电子信息业之结果相反(系数为-0.621,t=-3.32)。我们提供可能的解释原因为,电子信息业股权本就较为分散,但为了因应高科技市场快速的变化,较集中的股权可能有利内部人之协商并于在短期内作重大的决议暨执行之。而就非电子信息业之企业,则发现内部人持股比率较低时,内部人持股比率对公司绩效有正向的影响,符合利益收敛假说;而内部人持股比率较高时,内部人持股比率对公司绩效有负向的影响,符合巩固地位假说。
不论在那一个产业,好的经营绩效皆可提高内部人的持股意愿,此结果可能是内部人以投资角度为出发而愿意增加对好公司的出资,亦有可能是因企业喜欢发放员工股票红利所导致之结果,而此现象符合anderson et al.(2000) 所提出以股票为奖酬之制度会影响员工持股之论点。至于公司绩效对于研究发展费用支出之影响,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在电子信息业,公司绩效对研究发展费用支出无显著的影响(t=-0.89),但在非电子信息业则公司绩效愈高则研究发展费用支出愈高(6.72)。我们认为可能的原因为,基本上电子信息业相对较非电子信息业投入较多而稳定的研究发展费用,此差异现象与两个产业基本统计量的比较相符。故在电子信息业因研究发展支出关乎公司的竞争力与未来的获利能力,故公司不论短期的绩效好坏,皆会有稳定而持续的研究发展支出。而非电子信息业则是有好绩效的公司较会有能力及意愿去增加研究发展支出。
5 结论
电子信息业的兴起带来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其高绩效、投入大量研究发展费用及发放以股票为主的奖酬制度,使我们考量内部人持股比率、研究发展支出及公司绩效间可能有相互的影响(内生关系存在)。本文以三阶段最小平方方法(3SLS),设立联立方程式以比较内部人持股比率、研究发展支出及公司绩效,在电子信息业及非电子信息业是否有不同的关联性。
结果显示电子信息业在内部人持股比率较低时,内部人持股比率对公司绩效有负向的影响,而内部人持股比率较高时,内部人持股比率对公司绩效有正向的影响。此与非电子信息业的结果相反。其可能原因为电子信息业为了因应市场快速的变化,较集中的股权可能有利内部人之协商并于在短期内作重大的决议暨执行之。而非电子信息业,则发现内部人持股比率较低时,内部人持股比率对公司绩效有正向的影响,符合利益收敛假说;而内部人持股比率较高时,内部人持股比率对公司绩效有负向的影响,符合巩固地位假说。此外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基本上电子信息业相对较非电子信息业投入较多而稳定的研究发展费用,但在非电子资讯业则公司绩效愈高时,企业才会相对地提高研究发展支出。
参考文献
[1]罗其祥.大力推广电子信息技术促进传统产业技术进步[J].福建电脑,1994(02) .
[2]曹汝贤.推广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J].科学管理研究,1995(06) .
[3]李凯钊.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2001(07) .
[4]董云庭.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2(05).
作者简介
林燕(1985-),女,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冠捷电子有限公司RD-PM部门主任。研究方向为电子信息产业。
篇2
一是产业地位保持领先,经济贡献日益突出。
第一,在工业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2011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投资增速分别高于工业平均水平2%和近20%。行业收入、利润占全国工业比重分别达到8.9%和6.1%,电子制造业在整体工业中的领先和支柱作用日益凸显。
第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日益加大。2011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从业人员940万人,比2010年新增60万人,占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的4.9%。上缴税金1245亿元,同比增长31.0%,增速高出全国工业平均水平6.2个百分点。
第三,为信息化建设发挥有力支撑。截至2011年底,我国手机普及率达到73.6部/百人,比2010年提高9.2部/百人;3G网络渗透率达到13.0%,比2010年提高7.5个百分点。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金融、电信、电力、能源和政府等领域的软件业务收入增势迅猛。
第四,全球产业大国地位不断凸显。2011年,我国彩电、手机、计算机等主要电子产品产量占全球出货量的比重分别达到48.8%、70.6%和90.6%,均名列世界第一。软件业收入占全球软件企业收入的比重超过15%。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二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结构调整扎实推进。
首先,产业规模稳步增长。2011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9.3万亿元,增幅超过20%;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业实现收入74909亿元,同比增长17.1%;软件业实现收入18468亿元(快报数据),比上年增长35.9%。
其次,经济效益波动明显。2011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4909亿元,同比增长17.1%;实现利润总额3300亿元,同比增长16.8%。行业销售利润率为4.4%,与2010年基本持平;全年有6个月份的利润呈下降态势,波动较为明显。行业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88.7%,比2010年提高0.6个百分点。行业中亏损企业2497个,同比增长36.7%,企业亏损面达16.6%;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52.9%。
再次,外贸增速逐步趋稳。2011年,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增速呈前高后低态势,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1292.3亿美元,同比增长11.5%,占全国外贸总额的31.0%。其中,出口6612.0亿美元,同比增长11.9%,增速比2010年同期下滑17.4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34.8%;进口4680.3亿美元,同比增长11.0%,增速比2010年同期下降23.0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进口额的26.8%。
加之,投资保持快速增长。2011年1~11月,电子信息产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183亿元,同比增长56%,高于工业投资29.2个百分点。其中,电池行业完成投资达1505亿元,占全行业投资比重18.4%,同比增长111.7%,成为电子信息产业中投资最密集、增长最快的领域。
最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软硬件比例趋于合理,行业结构不断改善,2011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中软件业收入比重接近20%,与上年的17.5%相比有明显提高;内销市场稳步增长,产业对外依存度下降;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区域结构持续优化;外贸结构继续调整,抵御风险能力增强;科研创新成果显著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总量和新增量在各工业行业中均居于首位。
在当前的产业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需要引起重视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一是自主创新不足、缺乏核心技术,产业发展受制于人。二是国内成本优势正在逐步削弱,原材料价格、用工成本持续走高,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将加大,沿海地区土地日趋紧张,传统的制造业基地地位面临挑战。三是行业发展秩序仍待规范,部分领域重复建设现象明显;价格战等低端竞争形式依然存在;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问题仍较突出。
篇3
关键词:电子信息 产业 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3-0038-01
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电子信息想很有规模日趋壮大,而且呈现出持续高速的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高科技被更多的应用其中,产品种类更为丰富;产业的集聚度也更为明显,这也有助于电子信息产业更好的发展。
1.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主要是通过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体现出来的,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结构正在不断优化中,电子信息产品结构更加高品质、高技术、高附加值,相关产业链也正逐步形成。大量有规模、资金充裕、实力雄厚的大集体开始形成,这些大集体不受地区、行业、所有制的限制,对全行业的发展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产业更加集中化,产业更加集中、企业聚集规模更大,一批全能型的产业基地正在逐步形成。电子信息产业整体素质有了质的飞越,这也将进一步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2.电子信息产业保持着持续高速的增长
20世纪90年代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正式进入了发展阶段,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准备期,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形成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生产与应用相适应,整机和元器件配套的工业生长体系。而且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年产值每年都有大幅度的提高。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值在GDP中所占比重总体上也是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处在先导位置,对经济有支撑作用。
3.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量快速增长
在国家鼓励出口的政策下,电子信息产业很好的把握了这一机遇,扩大出口,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有一席之地,这也使产品出口出现快速的增长。其他方面,不仅扩大了原有的出口渠道,还将对外市场进一步扩展到俄罗斯、南美等地。而且所出口的电子信息产品也逐步向高科技、高附加值转型,除了手机、计算机还包括外部设备等。根据相关数据得出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有一大半依赖于外贸出口,产品的进出口不仅有利于本产业的持续发展,对拉动全国外贸也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人力资源缺乏
中国人才市场上的人才数量相对充裕,而且人才利用的成本相较于发达国家也不算高,但高端技术专家和综合型强的复合型人才并不多见,在高新技术研究开发领域的人才还是相当匮乏的。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我国信息技术发展起步较晚,相应的信息人才的培养也较晚,信息人才尤其是高级信息人才的输出短时间内还不能满足人才的需求;二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中大部分的企业规模都不大,给人才的福利报酬远不如大企业丰厚,而且由于规模限制,那些人才的个人价值也不能很好的实现,导致了大量的人才流失,反而那些发达国家或外资企业更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2.环境资源恶劣
经权威数据分析得出,中国电子产业发展环境让很大一部分企业不太满意,中国电子信息企业的生存环境还有待加强。就目前情况而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电子信息产品假冒伪劣之风盛行,尤其表现在软件方面。部分企业只顾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贩卖盗版商品,正加大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竞争体系走上正轨的难度,扰乱了市场秩序,随后各企业之间出现恶劣的价格之争,因为内部混乱而降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3.产业结构水平较低
各项数据都表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正处在飞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在中国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结构中占据主要位置的还是以家用电器产品为代表的低端消费类电子产品,而中国很大一部分高科技消费市场却被在华投资的外国企业抢先一步夺走。由此可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大多数缺乏技术创新能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但是极其缺少能与世界顶尖电子信息企业相抗衡的大型企业,所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仍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就全球信息技术发展来看,信息技术更新更快,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特点,这也势必会出现新的产品,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升级刻不容缓。
4.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我国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而且自主创新的能力薄弱,长期以来一些关键技术和元器件我国都依赖于外国进口,很少有自由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科研成果很难应用技术开发中去,集产、学、研、用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在大多数企业中仍未建立。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专利,电子信息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处受制于外国专利,处于劣势地位,无法从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对策
1.重视信息产业的人才培养
政府或企业可以在人才的深化培养和潜在人才的开发商投入一点的资金,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从而拉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持续发展。这要求保存适宜的人才流动,同时要求企业能够有效的吸引人才并且留住人才,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必不可少的。这样能够获得比较稳定的人力资源条件,从而使企业不断开拓创新、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引进领军人才和技术带头人,进行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工程,通过高等学校、企业、民办机构等多渠道进行教育培训,从而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
2.优化环境资源
政府相关立法部门要根据当前市场上的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对假冒伪劣的现象,加大对恶性竞争的打击力度,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以保障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由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出口额的迅速增长,频频遭到国外关于反倾销、知识产权、技术壁垒等方面的诉讼,而且限制中国出口的电子信息产品,严重损害我国的经济利益,也阻碍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我们同样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升级产业结构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必须升级电子信息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同时还要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意识,拥有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当今电子信息产业的分工更加明细,同时随着新兴市场的迅速崛起和扩张,电子信息产业的全球化竞争更加激烈;信息技术向更深层次转型,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将逐步渗透到信息技术中去;在这样激烈的市场环境之下,我国想在新一轮的产业发展中先占先机,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结合全球信息产业的走势和我国具体的实际情况,把目标放在高新技术的信息产品市场的抢占上,而不是只固守在加工组装环节的优势,全面优化升级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结构。
4.强化自主创新能力
电子信息产业要做大做强,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是实在必行的。在世界科技快速进步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获取发展主动权就必须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这同样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这要求政府和企业一起努力,一方面国家应努力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不能吝啬对科研项目的投入,而是要鼓励科研、重视科研;另一方面,企业要珍惜政府提供的各项机遇,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也要重视高新科技的应用,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
四、小结
电子信息产业要在激励的国际竞争中获得先机,必须先解决核心技术产品研发和应用等方面的难题,在以信息技术为主的全球科技革命中,这点一定要突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在有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想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就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中国电子信息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进行优化升级,只有这样才能度过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真正实现科技强国。
参考文献
[1]金建.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与展望[J]. 经济导刊,1993,02:37-42+57.
[2]. 论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新特点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问题[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89,06:1-8.
篇4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产业安全经济安全技术安全信息安全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信息技术席卷全球,电子信息技术不仅已经成为一个新兴支柱产业,而且前所未有地影响其他传统产业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美国等发达国家严格控制其高端通讯技术、计算技术的应用和传播,比较重视信息产业的安全状况;而我国无论是在主观意识上、技术标准上还是产业管理政策上,都忽视了电子信息产业安全防范。2009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如何维护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经济安全乃至整个国家经济安全已经提上日程。笔者从产业安全的含义界定、产业安全理论和电子信息产业安全构成三个方面阐述通过加快创新发展,维护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安全。
产业安全的定义
尽管国内外学者们对产业安全的含义有不同的解释,但概括起来有狭义和广义两个范畴的认识问题。从狭义角度看,产业安全仅仅只是经济领域的问题,不涉及技术领域,只是运用经济手段寻求经济的安全性,是指在开放的经济体系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特定产业如何在国际竞争中保持独立的产业地位和产业竞争优势。从广义角度看,产业安全指的是保证产业顺利发展的经济、技术和社会等各个方面。因此广义的产业安全是指一国重要产业所处的宏观经济政策环境相对稳定,产业内外先进技术推动作用充分发挥,企业持续培养核心竞争能力,使产业在其幼稚阶段、发展阶段能够抵御外来各种因素的威胁,并能持续发展的状态。
产业安全相关理论综述
(一)产业保护理论
产业保护理论是研究产业保护对象、产业保护手段、产业保护程度和产业保护效果的一种产业安全理论。其核心思想是:产业保护的目的是保护产业的竞争力,使被保护产业不断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保护的手段应该是在国际法允许的范围内灵活运用多种保护方法;保护的对象应是在全球产业链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产业、节能的产业和具有强外部性的产业;保护的难点是对开放度和保护度的把握,在国家层面上是开放的,在产业层面上是适度保护的,即应为产业发展提供开放的成长环境和良性的保护措施。可见,产业保护对竞争环境的培育很重要,这种保护应是暂时的、高效的,旨在促使产业自身产生出一种技术外溢,并不断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二)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
从长远来看,只有不断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才是维护产业安全的治本之策,从这种意义上来讲,产业国际竞争力是产业安全的核心。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集合构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是竞争优势的形成及发挥。也就是说,产业国际竞争力是一国某一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实际显现和形成的优势,它反映了一国某产业的生产力水平。从竞争优势的形成角度来讲,产业国际竞争力更强调和依赖于企业的策略行为和创新能力。为提高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强化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利用资源等。
(三)产业控制理论
产业控制理论是从产业控制力的角度探讨产业安全的理论,它主要关注外国直接投资(FDI)通过股权、技术、品牌、经营权、决策权的控制,而对东道国产业产生的不利影响,以及东道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一国的产业控制力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是本国资本对国内产业的控制力和对市场的占有程度;第二,是本国政府对国内产业的影响力和产业政策效应。产业控制力的高低主要受国际资本进入的影响,大量外资企业的进入会侵蚀本国资本的产业控制力。
电子信息产业安全释义及其构成分析
与一般产业相比,电子信息产业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研发投入高、创新速度快、风险性大等特点,因此电子信息产业安全的内容与一般产业安全相比,运行过程中对技术和信息传递的要求更高,具有特殊性。根据产业安全的概念,结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特点,在考察电子信息产业安全水平时,不仅要从经济角度出发,还要注意电子信息产业中技术开发、使用等方面的安全。
因此,本文对电子信息产业安全的概念做出如下界定:电子信息产业安全是指一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在开放经济背景下,其所处的经济政策环境相对稳定,产业保护措施相对合理,产业发展基础条件相对完善,产业内外先进技术推动作用充分发挥,企业持续保持要素的高投入并持续培养以技术为核心的内在竞争能力,使电子信息产业能够在其幼稚阶段、发展阶段抵御外来各种因素带来的威胁,并能持续发展的状态。根据产业安全理论和电子信息产业安全概念的界定,电子信息产业安全可以分为经济安全和技术安全两大部分。
(一)电子信息产业的经济安全
电子信息产业的经济安全是经济领域中的产业安全问题,主要考察产业所处的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环境是否有利于产业发展;产业在国际上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何在,是否有竞争优势;产业和产业内技术是否过于受国际市场制约;政府和企业对行业的控制程度如何,是否很大程度上受外资和国外市场的影响等。
1.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环境。产业发展环境是产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受到国家产业政策、产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的影响。
电子信息产业政策是指政府部门为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通过税收、投资等方式对电子信息产业的资本、人才和技术环境产生影响,扩大电子信息产品的市场需求,刺激和保护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各种政策。主要包括税收优惠政策、人才开发政策、风险资本政策、科技投入政策等。
市场竞争环境是指我国加入WTO后为了与国际体制接轨,我国的国内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芯片、手机、电脑等高技术的电子信息产品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利用国内外的资源进行生产销售。但同时国外高新技术企业的大量进入,与国内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同一行业或行业之间的企业竞争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能否扩大市场份额,取决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结构和市场竞争能力。
2.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维持产业的生存空间是指国内产业的产销量应该快于或至少不慢于国外产业产销量的增长,只有这样,国内产业才能保持创新和发展的能力余地。而维持产业一定的生存空间要求产业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产业国际竞争力能够显示一国某个产业的竞争优势,揭示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电子信息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电子信息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产业的贸易竞争指数。在国内市场上,电子信息产业处于主导产业地位,其竞争力较强,因此,在影响电子信息产业安全方面,更侧重于其国际方面的竞争力。
3.电子信息产业对外依存度。产业对外依存度主要反映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依存度过低,说明一个国家产业发展过于封闭,而太高又说明易于遭受国际因素波动的影响。考察电子信息产业在对外依存方面是否安全可以从产业的进出口对外依存度、资本对外依存度和技术对外依存度等方面考察。
产业进出口对外依存度反映国内产业的生存对原材料、零部件进口和产品出口外国市场等的依赖程度。产业进出口对外依存度越高,产业受国际市场负面影响因素就越大,产业的生存安全度就更低。参考国际经验,将进口依存度的“基本安全”状态范围定在30%较为合理,上下增减5个百分点可以算出其它安全值。
产业资本对外依存度反映国内产业的生存对外国资本的依赖程度,如果产业资本对外依存度较高,说明对外国资本依赖度越大。如果外资供应有较大的变动(如撤资或垄断),那么将会影响到产业的正常发展。
产业技术对外依存度反映国内产业的生存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程度。在产业技术对外依存度高的情况下,短期存在着技术供应中断可能带来的产业停滞风险;从长期看,如果引进与消化不能协调进行,产业不可能建立起自主的技术研发体系,竞争力就无从谈起,安全更没有保障。一旦外方停止转让技术,而产业自身的研究与开发能力又严重不足,将会影响其国际竞争力,进而影响其生存安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中许多行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瓶颈。
4.电子信息产业控制力。与产业对外依存度相同,电子信息产业控制力主要反映本国政府和企业对产业的控制程度。如果控制力过低,某一行业有过多的资本股份和市场份额控制在其他国家或集团手里,说明易于遭受国际因素波动的影响,没有自。反之,如果控制力过高,又不利于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本。考察电子信息产业控制力是否恰当,可以从外资市场控制率、外资股权控制率和外资技术控制率等方面考察。
外资市场控制率反映国内产业市场上受外资企业控制的程度。按照国际反垄断法的规定,该指标的警戒线为20%,上下增减5个百分点算出其他安全值。
外资股权控制率反映国内企业资产股份受外资企业控制的程度。通常来讲,单个企业外资股份额达到20%~30%可达到对企业的相对控制,超过50%即达到对企业的绝对控制。因此,该指标应限制在30%以内,上下增减5个百分点算出其他安全值。
外资技术控制率是从技术角度反映外资对国内产业控制的情况。单个企业的外资技术控制率与国产化率之和为1,可通过国产化率计算单个企业的外资技术控制率,将外资技术控制率按产值加权平均,即可得出产业的外资技术控制率。
(二)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和信息安全
由于电子信息产业对技术和信息高要求的特征,在分析电子信息行业的安全时必须考虑其技术和信息安全。
技术是把“双刃剑”,凡有技术使用的地方,就有安全问题存在,技术发展越快,技术给人类安全带来的威胁就越大,这就是技术的社会后果的具体体现。技术的社会后果,是指技术成果应用于社会之后所产生的负面作用或不良影响。技术的社会后果,一是背向社会后果,二是侧向社会后果。背向社会后果,即技术成果被用在与该项成果创造者的预想和公众利益完全相反的方向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高技术产业,在技术的开发和运用时应考虑好此项技术是否会造成对社会的不良影响,从而加强防范,采取一定措施,利用技术有利的一面而控制其有害的一面,保证产业技术的安全。
而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和电子信息产业本身的特性,此行业对信息系统有很强的依赖性。再加上电子信息企业几乎所有的数据和商业机密都存放在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内,所以这些都给企业的信息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一旦管理不当就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电子信息产业的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从大的方面讲,信息安全主要包括:运行安全(主要是由网络和计算机构成的平台)、交易安全(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内容安全、个人或单位隐私保护。
参考文献:
1.何维达,宋胜洲等.开放市场下的产业安全与政府规制[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
篇5
关键词 电子信息产业 竞争力 产业布局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典型的资本密集型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最大特征之一,同时它也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且产业技术高端一直被发达国家所占据甚至是垄断。大部分的工业要升级一般都离不开电子信息产业的大力支持,工业化、信息化和谐发展对于产业结构调优化、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其成功与否影响到一个国家的产业发展,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如何推动我国电子信息的健康发展,助推我国向电子信息大国、强国转变,如何提高电子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以抓住信息技术变革机遇,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探寻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挖掘影响其发展的制约因素,剖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增强电子产业发展的综合竞争力对指引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一跃成为电子信息产品第一制造大国。到2011年年底,我国生产的微型计算机累积32036.7万台,手机共113257.6万部,彩色电视机12231.4万台,均居世界领先水平。①自2007年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制造业规模持续扩大,除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以外,其余年份的产业规模增长率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态势。电子倍息产业的增长速度比其他大部分行业都快,我国电子信息企业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科技成果,对我国经济的整体贡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分析
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随着工业化信息化融合的深入,电子信息产业逐步发展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并对我国的信息化进程、对外贸易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近些年来,我国电了信息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强,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竞争力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相对落后。
(1)国际竞争力有所增强。自我国加入WTO以来,电子企业积极拓展国际销售市场,大力实施“走出去”营销战略,很多电子信息企业通过海外设厂、跨国并购等方式取得了较好的业绩。甚至在海外市场的销售份额超过国内市场。我国电子信息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在逐渐增强,产品也逐步由低端走向高端。
(2)产品的盈利能力较弱。诚然,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是评价一个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指标之一。据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百强电子信息产业的盈利总和比韩国三星一家公司略高,百强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也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利润率。
3 增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策略与建议
(1)完善产业政策。当前,我们应积极将国家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冇关扶持政策落到实处,高度重视优化、调整电子信息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出台相关管理细则,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如在太阳能光伏、电子专用仪器设备等产业要在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尽可能快的出台可操作的具体措施,以引导电子信息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健全投融资体系。要积极落实国家大力支持的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以政府的财政投入为主导,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大力支持共性的技术研发、有创新能力的初创型电子信息行业的中小企业的发展。结合电子信息产业自身的发展特点,重视政府财政的鼓励引导作用,大力支持创业型企业的成长和创业型投资机构的发展,努力改善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研究并积极制定落实鼓励创业的有关投资政策,完善风险投资企业退出、收益、保障机制和风险共担机制。鼓励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融资,积极争取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向电子信息企业提供融资、贷款、保险、业务。努力为企业发展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切实解决融资难问题。 (下转第20页)(上接第6页)
(3)优化产业布局。政府应努力加快电子信息产业的集群化建设,为电子产业的产业布局提供帮助。如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孵化屮心和用于测试认证的公共服务平台,切实优化产业集聚和发展的大环境,并根据市场发展需要进行必要的产业转移,优化电子信息产业的区域布局。大力鼓励电子信息企业建立相关的产业联盟,形成产业合力,以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鼓励和支持具有优势地位的企业利用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特色资源优势,建立健全专业性的公共技术支撑、交流平台。
篇6
在陈明的记忆中,去年金融危机对行业的影响还没有显现,今年就很明显了。
2月18日,福建富士通信息软件有限公司日本分公司总经理陈明刚踏上口本就注意到了当天日本的第四季度经济数据,“同比经济下调了3%,年度经济则下滑了12%,很多企业开始裁员,减少外包发包量,对我们的外包业务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有着同样深切体会的还有福听软件总经理熊雨前。“同样一个电子产业展会,去年附近的宾馆住一晚上要600美元,今年只要200美元了。”2009年3月,熊雨前带团参加了在德国汉诺威举行的CeBIT国际展会后感慨,国际金融危机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日渐显现。
“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可能滞后显现。从日前来看,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但由于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处于经济危机传导末端,福建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受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也有可能逐步显现出来。”
据了解,此前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福建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就已感受到危机的阵阵寒意。先是去年上半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紧接着下半年产品销售价格又普遍下跌,企业利润空间锐减。
在冠捷电子(福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宗文的印象中,2008年第四季度,很多台湾的电子企业都在忙着大砍订单减少库存。这直接导致了今年1月份闽台贸易大幅下降。
据福州海关统计,1月份福建省自台进口机电产品1.3亿美元,同比下降62.5%。在日前召开的福建省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福建省副省长李川表示,在经营困难期企业融资环境难以宽松,福建信息产品制造业将可能进入缓慢增长期。
然而,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为企业们送来了一场及时雨。在业内人士看来,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扶持“集成电路升级、新型显示和彩电工业转型、第二代移动通信产业新跨越、数字电视推广、计算机提升和下一代互联网应用、软件及信息服务培育”等六大细分行业,而福建省内不少企业在这些领域正是行业翘楚,恰可借此东风出海。“落实内需、促进发展服务外包”等举措也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
加强平台建设,引导资金流入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至今,进入了升级阶段,需要大量的社会资金进入。尤其是集成电路产业,前期研发投入相当巨大,很多企业往往都倒在资金不济上,需要强大的资金链支持。
危机的发生,虽然从短期上看,使得电子信息行业内资本有所减少,但也同时加快了,对低附加值制造业的洗牌力度。从事传统产业的资本很多都有意愿从低附加值制造业中抽身,进入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行业。
据我了解,现在很多这样的资本其实都在观望,只要政府出台一定的利好政策,坚定他们的信心,从宏观上进行指导,很多社会资金就有可能流入电子信息行业。
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行业,投资的门槛是比较高的。具体到集成电路行业,如果单靠企业自身投入,一套芯片流程做下来动辄就是几百上千万元的投入,一般企业是难以承受的。公共平台服务完善与否就显得很关键了。福建在集成电路公共平台建设上很早就开始发力,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福州厦门都有建立公共平台。不过与苏州等地相比,福建在公共服务平台上的投入力度还要加强。危机时期,很多企业都在养精蓄锐,公共平台此时能够给企业提供有力的支持的话,福建企业就可能在业内占据核心技术高地,取得先机。
调整评估方式,上下游携手合作
芯片设计行业很多投入都是设计理念和人力资源上的投入,瑞芯在人力上的投入占总投入的40%以上,大部分资产都是无形资产,但很多政府扶持资金及商业贷款却是按照固定资产投入来衡量的,这对芯片设计企业就很不利,使得企业很难从政府及银行获得资金支持。希望政策今后加大对芯片设计企业的扶持,尤其是建议改变对这类企业资产评估方式。
对于瑞芯来说,还特别希望政府能够帮忙搭台,加强在产业集群间的沟通协调,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对话合作渠道。瑞芯以往的产品主要集中在音视频芯片等领域,3G时代的到来,使得未来几年内通讯类芯片都是行业发展的重点,瑞芯也打算进军这一全新领域。
我们希望能在这一过程中,与福建省内的上下游企业、高校和研发机构密切合作,建立从芯片设计到芯片生产制造到终端设备生产商的整条产业链合作。毕竟瑞芯作为芯片设计企业,对市场的敏感度不如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运营商,而芯片的设计周期又特别长,多达12个月到18个月。
只有得到上下游产业链充分的支持和沟通,才能开发出适销对路的芯片产品。建立这样的机制也有利于发挥本地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大家一起携手抓住产业振兴方案提供的机遇。
完善评估机制,以应用带动发展
目前软件和IT服务类企业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内需市场没有完全启动,人们对看不见摸不着的软件和服务重视程度还不够。在目前,我们国内信息化投入中,对硬件的采购偏多,对软件服务的采购相对不足。
政府采购又往往奉行最低价中标原则,有些企业为了赢得合同把价格压得很低,甚至无法保障后续服务,使得IT服务专业价值难以真正体现,影响了企业的再投入,造成行业内恶性竞争,影响行业的良性发展。
由于软件行业作为新兴行业,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价格评估和形成机制,也影响了国内市场的培育开拓和行业的发展。
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提出,以应用带动发展。信息产业关键在于应用,特别是应用软件和IT服务。在如何落实应用带动内需方面,希望政府能够出台更多鼓励政府和企业加大在信息化上投入的政策。比如,加大企业信息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对软件和服务的采购,降低企业信息化进入门槛,以有效启动软件企业内需市场。
从买方角度而言,这样的政策有利于推动社会信息化进程,从卖方角度而言,将使软件服务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壮大,获得更多国人的认同,从软件企业“硬”起来。
面向全球市场,吸引人才回流
对于福昕而言,目前97%的收入来源于海外市场,国内市场份额极小,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源于通用软件在国内市场尚待培育和开发。希望政府今后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加大力度,采取更为有力的行动,为软件行业的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
另外,希望在推出行业标准上,不要为了国产而国产,采用国内外软件统一标准,有利于与国际市场和技术的对接,加快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提升。
从总体来看,国内软件行业正处在上升期,国际上相当多的知名软件都是中国人开发的,但是现在国内软件环境还不是十分支持创业,很多个人创业者
没办法像硅谷的同行一样赚到钱。
美国软件业之所以如此发达,最大的优势在于美国软件业天然面向全球市场,企业都有很强的国际观念,企业开发软件就是为了进军全球市场的。现在我们很多同行在资本积累前期从事外包服务,但是一旦资金和团队成熟了,我还是认为走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开发之路比较好。
现在海外发生金融危机,不少软件技术人才正在犹豫要不要放弃美国的生活回国创业,希望相关具体政策的出台能够吸引这批人才回国创业,对他们个人也是一个人生改变,因为目前国内可以说是软件业创业的乐土。
逆势扩张,发展外包协作体系
公司的主要外包业务集中在日本市场,目前日本经济受到的冲击比较大,加上近几年人民币升值和国内人工成本的上升,企业的海外软件外包业务面临着严峻的压力和挑战。
但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对企业既是危机也是机会。虽然短期看有一些订单可能会受到影响,但市场的调整和洗牌,以及日本企业对外包资源的整合,将迫使一批竞争力不强的小企业退出市场,对于已经有几十年外包服务经验、软件出口实力名列全国前茅的福富软件来说,正可以利用此时机布局市场、吸纳人才,练好内功,谋求长远的更大发展。
目前国内3G业务刚刚启动,而日本在这方面有很成熟的技术和经验,公司作为中日合资企业,借助自身的行业和股东优势可以将日本优秀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引入国内,反过来这个过程也可以促进软件外包新业务的合作开展,实现以市场换市场。
对于企业而言,开拓海外市场尤其是走出去建立营销研发团队需要大量的投入,希望国家能给予一定的财税扶持,特别是希望政策的门槛不要过高,让企业只能望而生叹。同时,希望国家考虑到外包出口企业今年遭遇的困难,能在出口税收政策上给与企业一定的扶持。
打造海西创意产业链,吸纳人才与资金
电子信息产业振兴方案的出台表明政府将加大对行业的扶持,网龙等相关行业也将因此受益,与之前网游行业独立打拼相比,无疑将使行业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月20日,网龙会同省内其他企业牵头成立了福建动漫游戏行业协会,目的在于通过合作、交流,形成一个整体向前的行业趋势。作为协会会长,网龙将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利用政府提供的各项优惠和扶持,加大力度带动海两创意行业的发展,打造海两创意产业链。
金融危机导致了市场人才大量流动,恰恰给网龙公司提供了招纳人才的机会,网龙公司将借机增强公司人才储备,加强研发能力,目前网龙公司的研发团队已经增加到1465人。
篇7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产业升级;影响因素;对策建议
电子信息产业是上海市的重点支柱产业。上海具有较好的制造业基础、良好的商务和人文历史环境,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成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面临的必然选择。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在所有新创造的价值当中,多数是靠研发设计而取得,制造加工环节的价值和利润很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升级在很大意义上是加大研发和技术创新,掌握价值链上游才是出路。
1 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现状
整体来说, 上海电子信息产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程度加深, 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产业增长迅速,对GDP贡献增大。上海市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迅速,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渐增加。同时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了结构性的调整和提升。电子信息产业能够利用信息技术的扩散作用等从而促进了相关行业产品升级换代和技术升级,这对于整个上海地区的产业结构起到了优化作用。
第二,劳动生产率提高,重点产业快速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作为行业升级的一个标志。从1997年以来到2008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速度为9%左右。目前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是上海工业的第一大行业,是与国际市场接轨最快的行业。2009年年底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598.2亿元。电子元器件行业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极大地提升了制造业技术、设备和工艺水平。集成电路产业的工艺水平也不断提升,中芯国际跻身全球芯片代加工三强。
第三,研发投入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上海市电子信息企业加大新产品的科技投入,产品结构优化加快,自主创新取得丰厚回报。2010年1月19日,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在沪“上马”,意味着上海国资控股的集成电路企业具备不同技术等级的产品加工能力,可以制造大量国内急需的高端集成电路重要产品,对于上海市乃至我国自主掌握集成电路高端生产工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第四,进出口额增加,外贸依存度大。外贸依存度的变化能够较好地反映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上海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额大量增加,外贸依存度逐年增加,说明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日益加深。
随着上海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增强,电子信息企业已不满足于只做加工配套,逐渐向价值链的高端发展,但是上海本土电子信息企业与国际一流跨国公司各方面差距仍然较大,主要表现在: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且赢利能力弱;研发投入较低,自主创新能力缺乏,品牌效应不明显;核心基础产业薄弱;产业政策体系不完善等,使上海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的竞争力相差甚远。
2 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升级影响因素分析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决定产业升级的基本因素是需求、资源供给、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核心因素是创新,技术创新是促进产业水平上升(产业升级)的最核心因素。 1 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拉动信息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市场信息传递,为产业部门提供某些科技产品的需求动向,是产业升级的动力因素之一。我国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是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信息产品市场广大,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没有的优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外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国外这个强大的市场对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出口是反映国外市场需求的一个直接指标。 2 资源方面
区域拥有的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各自的投入量是影响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
(1)自然资源及基础设施
上海市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也是全国重要运输枢纽和国际中转港。自然资源及地理优势有利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及升级。经多年建设,上海信息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上海信息技术应用的覆盖面、渗透率明显提高。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促进科技创新与进步,进而促进信息产业升级。
(2)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可以分为一般人力资源、专业人力资源和企业家人力资源三个层次。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人力资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量缺乏技能的一般性劳动力无法在产业升级中发挥作用。电子信息产业的就业人员逐年增加,人员素质也有所提高,但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速度看,上海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技术人员和研发人员比重仍然很小,与发达国家技术人员平均30%以上的比例比较相差太远。(3)资本方面
资金的投入为电子信息产业研发和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后盾支持,促使提高工艺水平和新产品的开发等。从美国实践看,信息技术创新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特别是有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资本投入方面,外资在上海电子信息产业固定投资中占不小比例,但是内资越来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受金融危机影响,外商投资规模有下降趋势。吸引外资的目的除弥补资金缺口外,同时会产生知识技术外溢效应。 3 技术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决定产业升级的基本因素中核心因素是创新,由技术创新引致的产业技术水平上升是促进产业升级的最核心影响因素。产业技术水平与该产业生命周期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关系,较高的产业技术水平对应着较好的投入和产出关系,也就意味着较高的产业水平。较低级的技术在进入产业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后,后一个时期产生的新技术迅速成长,成为产业的核心技术,产业技术水平在传统技术与新技术的交替中不断上升到新的层次,相应地,产业也向高级化和知识化发展(产业升级),即技术创新成为产业升级的最直接推动力。从技术发展看,信息技术的创新性与渗透性,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增长与产业升级。
转贴于
2.4 制度政策
(1)国内政策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制度和宏观经济政策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和升级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些影响主要是指与企业和科研相关的一些法律法规和其他经济制度,如投资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外贸政策、管理与服务政策,专利保护制度等。电子信息产业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和渗透性,且这些外部性常是正外部性,如果发展不好必然给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对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政府除了资金的投入支持外,更重要的是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实现体制机制的创新和突破。
(2)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市场准入,制定苛刻的技术、安全、卫生检疫等标准,使企业被迫从该市场退出或者无法进入该国市场;二是产品竞争力,出口商为满足进口国要求而在设备、人力投入及检测费用等方面增加了成本,从而使产品竞争力下降。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实施也具有二重性,它改善了上海市电子信息企业对技术标准和环保的认识不足,加强其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有利于企业提高创新意识和重视质量认证,并且及时调整外贸政策和市场战略。 5 贸易
电子信息产业是高外向性产业,所以贸易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有较大的影响。进口对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于本市需求量大或者短期难以生产的信息产品或设备,通过引进国外的信息商品来满足上海市电子信息企业或者客户的信息需求;二是本市由于某些局限在技术或者研发上受阻时,可通过引进技术,改善信息产业部门的技术,进而促进产业发展。出口对电子信息产业影响也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商品或劳务出口;二是技术出口。国际贸易壁垒、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等贸易保护方式日益增多,对信息产品出口造成一定影响。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等促进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导致其对外贸易依存度增大,使风险性增加。
2.6 其他因素
影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因素除了上述因素外,国民经济状况、关联产业的支持、科技发展水平等也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比如,相关产业,第一、第二产业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第一产业对电子信息产业的作用具有间接性,为电子信息产业提供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其次,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高度发达的工业为电子信息产业形成和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巨大的资金保障,也创造了对信息产业广泛而迫切的需求等。
3 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的对策建议
基于上述因素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上海市政府和企业应该努力协调各因素间关系,最大限度消除不利因素,积极鼓励发展有利因素,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1 加大资金投入,拓展产业融资渠道
电子信息产业是个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资金是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政府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的同时,还应不断完善投资融资体系。信息技术创新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特别是有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因此上海市应该建立并完善多元投资体系。 2 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一般劳动力投入增加难以促使产业升级,提高人员素质,培养和引进高科技人才是关键。上海市很多中小型企业规模不能壮大,升级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信息人才资源匮乏这一瓶颈上,但限于投入成本,企业自身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所以政府有必要加大教育投入。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人才等科技要素流动加快,引进成本降低,成为引进海外人才的好时机。要以更优惠的政策、更开放的姿态和更具竞争力的环境,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支持科研单位或企业到国外收购研发机构,为危机后的下一轮发展积蓄力量。 3 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
要提升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仅要求政府加大研发力度,还应为企业提供一个有效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在技术创新方面,上海市应该借鉴韩国的经验。目前上海市电子信息企业多停留在引进并单纯模仿阶段,从事低附加值业务,技术创新比较薄弱,主要技术都依赖国外,没有掌握主动权,这主要是技术研发的高成本和高风险性。因此,政府应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条件与环境,让愿意注册研发的企业获得相应利润,从而调动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性。 4 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政策及法律法规
目前上海市已经初步形成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但与信息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比较缺乏,亟待完善。政策手段除具有灵活性等特点外,也具有不稳定性、随意性并伴有政策法规间的不连贯性与不统一性。完善的法律是电子信息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上海市应该学习各国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安全、信息服务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规,使信息产业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运作,从而实现升级。
:
[1]李燕,曹永峰.长三角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7(7).
[2]王招娣.长三角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升级问题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09.
篇8
电子信息产业是以电子信息产品为主要商品的产业。但是随着山寨之风在我国的盛行,山寨产品也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带来很大程度上的影响,我们不得不重新看待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那么什么是山寨产品?我们认为现在的山寨产品定义已被“泛化”,非主流产品即山寨,早就不是当初千夫所指的“非法产品”那样狭隘的定义了,如今的手机、MP3 MP4,还有从手机和MP3 MP4阵营中衍生出的所谓山寨上网本、山寨电视机、山寨数码相机等消费电子产业都可以称为山寨产品。我们往前追溯,80年代中期诞生的几百家程控交换机厂商才是真正的山寨产业始创者,而华为和中兴则是其中成功并成长起来的山寨鼻祖。经过近20年的努力,华为与中兴已走出山寨成为世界名牌,这一历史会不会在消费电子市场重演呢?我们拭目以待!
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阚凯力称:山寨现象是一种技术发展趋势,通过几十年的发展,一个必然的一个现象,第二个就是咱们国家的产业基础,咱们国家现在已经被很多人称之为世界工厂,全世界的电子产品,大量的主要都是在中国生产。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山寨机产业撑起半边天,养活珠三角300万人”。另据调查,至去年底,深圳最少有一万家以上的山寨企业,年产山寨电子产品9000万部以上,占据了深圳市场1 3,全国产量的1 6,而从事山寨产业的人员达到180万人以上,加上深圳周边产业链的配套人员,至少有300万人以上。山寨产业已经成为深圳电子信息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不仅仅是电子产品被大量山寨化,戴尔、IBM等国际知名品牌电脑的配件也在被山寨,在北京深圳上海等地电子产品卖场的耗材销售区,随处可以看到,被高仿的世界知名的笔记本电脑的鼠标、键盘、电源线和电池等配件。北京君正集成电路有限公司CEO刘强说“山寨产业成就了中国电子业的辉煌,它是中国IC公司的希望。”可见山寨产品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之大。
当然,山寨产品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山寨产品为了降低成本,就会牺牲很多质量标准,比如它们没有经过入网测试、省却了对诸多零部件的安全检测,还存在维修难,手机辐射安全隐患等诸多问题。这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2008年全球电子业的萧条也影响了中国山寨电子市场,该市场开始萎靡不振,加上某些山寨电子产品质量问题带来很多负面,其前景令人担忧。激烈的竞争、越来越低的利润、对前景的迷茫,山寨产业将何去何从,是我们每个人都很关注的。那么如何更好的引导山寨产品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将是一个难点,也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 在今年2月底的深圳市政协大会开幕式上,市政协常委、市社科院院长乐正在大会发言中提到了一个时下非常火暴的词:“山寨”。乐正呼吁,深圳在建设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过程中,不可忽视“山寨”电子产品的作用。“山寨”一词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有政协委员力挺,也有人大代表反对。代表委员观点针锋相对……不管现今社会上人们对山寨的看法如何,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面对这一种突起的山寨产业,我们该如何更好的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笔者从政府、企业、社会和消费者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对山寨产品向正确方向进行引导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以更好把我国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一,从政府层面上看:总的来说“对‘山寨’产品要一分为二地看。对假冒机要坚决打击,绝对不能姑息纵容;但对那些因竞争激烈生存不下去,又有自有品牌的“山寨机”,应该予以支持和引导:一是要引导支持山寨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创新投入,通过国际技术合作、国际技术贸易、企业收购等策略,利用价格方面的优势,支持他们培育自己的品牌。支持他们利用性价比高、技术更新快的优势,与“洋品牌”抢占国内市场。支持他们申报发明专利,走上升级转型、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二是政府下放相关的审批、准入权,为山寨产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赋予山寨企业平等的市场权,通过市场对山寨企业优胜劣汰。三是政府设立公共技术平台,配备专门的研发人员;针对“山寨机”融资困难的问题,予以贷款方面的支持;大力促销,组织下乡产品。
第二,从企业(山寨生产商)方面看:企业和“山寨主”应该明白,在国外,很多行业中的佼佼者也都曾经历了由最初的仿造,到逐渐消化吸收技术,最后再到做大做强,创造自主品牌的这样一条道路。1984年的时候,迈克・戴尔也只是在宿舍里攒着“山寨机”。山寨企业自身要意识到从山寨产品到正规门派,路途遥远而艰辛。但可以肯定的是,面对市场的多变性竞争的残酷,想要蜕变,光靠仿造和低价格,已不再是山寨机继续存活下去的手段,而只有开发更具创新性的技术和产品,山寨机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出头,也才有希望成功转型。
所以山寨生产商要创立自己的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并且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并重。生产商们可以借鉴山寨手机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糠,将性价笔高的产品带给大众。
第三,从社会和消费者层面上看:“山寨”是中性词,没有褒贬义,只是一种状态。华为、康佳、神州电脑都是靠“山寨”起家的,是做得最成功的“山寨产品”。放眼国际,还有一个国家电子信息平民化战略令人关注。如印度的“百元电脑”战略,这一由印度IT精英推出的新产品,正在重塑行业新格局。据了解,印度对此项目扶持巨大,政府下属的人力资源开发部和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商联合开发10美元的笔记本电脑。
我们知道中国46%的城市人口消费80%的产品,54%的农村人口消费20%的产品。一台“山寨机”的价格几百元,农民兄弟完全消费得起。可见中国农村对于“山寨机”而言是个潜力无穷的广袤市场,而乡村市场的“枪声”仍未打响。比如目前市场上的笔记本,动辄上万元的笔记本对于老百姓来说并不是轻易就可以下决定购买的,而山寨本的出现,将以跌破眼镜的价格来吸引消费者,特别对于学生族来说,人人拥有笔记本也就不再是梦想。我们社会上应该对山寨有信心,我们要看到“山寨机”物美价廉有卖点。我们应该坚信山寨产品能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我们期待着山寨产品能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也期待着山寨产品成为国际品牌。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电子信息 产业集群 竞争力
产业集群不是一种新的经济现象,自有了劳动分工,产生国际和地区贸易以后,就有了产业集聚。一开始的产业集聚也仅仅是为了能够靠近资源和市场,获取成本优势。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的生存和竞争更主要以考试技术,技术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企业向同一地区集聚的目的更多的是要获取知识和信息。尤其是近些年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得到广泛的应用,还有贸易壁垒的解除和自由化的买一,使知识化和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的两大特征。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大量应用使得跨国公司管理阶层能够扁平化,管理中心和生产才可以分离,从而促进公司规模进一步扩大。贸易壁垒的解除使得跨国公司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获得成本优势,跨国公司进一步推进了经济的全球化和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聚集,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产业聚集也随之有许多新的特点,产业聚集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
一、电子信息产业的相关概念
至于电子信息产业的概念,从字面上就不难看出,电子信息产业是属于信息产业的一部分,所以通常可以认为,电子信息产业是研制和生产电子设备及各种电子元件、器件、仪器、仪表的工业。是军民结合型工业。由广播电视设备、通信导航设备、雷达设备,电子计算机、电子元器件、电子仪器仪表和其他电子专用设备等生产行业组成。电子信息产业是在电子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由于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加工工艺的改进,集成电路差不多每三年就更新一代;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的大量生产和使用,光纤通信、数字化通信、卫星通信技术的兴起,使电子工业成为一个迅速崛起的高技术产业。电子工业的发展及其产品的广泛应用,对军事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改进了作战指挥系统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无线电通信成为军事通信的基本手段,被称作军队的“神经”系统。利用电子技术,通过由通信、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组成,指挥自动化系统,改变了传统的通信、侦察和情报处理手段,大大提高了军队指挥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效能。改进了武器装备系统。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电子产品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现代武器的威力和命中精度;电子器件成了现代武器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技术是导弹、军事卫星及其他高技术武器装备制导和控制的核心,无论是战略武器,还是战术武器,其性能高低都同电子技术有密切关系。使电子战发展成为独立的作战手段。电子侦察、电子干扰、电子摧毁等形式的电子对抗,电子信息产业在现代战争中越来越重要。
二、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优势
对于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西方学者已有过较为深入而全面的分析。我国学者在系统介绍西方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产业集群实践的具体调查,进一步分析了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其中,较为新颖的观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融资优势,由于集群内企业具有共同的产业特征和“根植性”、地理接近性等特点,有助于银行了解群内企业的经营状况,降低其交易成本和信贷风险,从而增强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不足的难题。
(二)产品差异化优势。由于群内企业竞争激烈,且彼此之间相互了解,便于建立同类产品价格、质量和产品差异化的评价标准,因此,相对单独游离的企业而言,群内企业更容易具备产品差异化优势。
(三)区域营销优势。指群内企业可以利用集群整体的力量进行宣传,树立区位品牌,使群内每个企业都受益。
(四)组织优势。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既避免了纯科层型组织中官僚化倾向,资源限制等劣势,又避免了纯市场型组织中过高的交易成本,获得了新的组织优势。
(五)资源整合优势。同种企业在某一地区的集聚将大大增强企业对本地资源的整合能力,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
(六)对负面效应的规避能力。由于群内企业拥有共同的利益,当个别企业的欺诈行为和败德行为损害到群体利益时,将受到集群整体的反对,从而大大降低群内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和环境污染等外部不经济行为
三、结语
进入新的世纪以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表现出许多的新特点,其中主要表现有:电子信息技术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微电子是整个产业的核心和基础,软件是灵魂。世界电子信息产业梯次转移步伐加快,产业全球化趋势更加突出,跨过公司为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环境,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极大的促进了全球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形成。在外资的推动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大国,新形势下国家提出了建设电子信息强国的奋斗目标。未来几十年,电子信息产业仍将保持高速的增长。
信息产业不仅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而且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性产)业。但同样的,区域发展的不均衡也不容忽视,对于发展滞后的区域,应该积极参考惜鉴重点龙头区域的成功经验,借助政府出台促进信息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发挥比较优势,注重人才培养,形成信息产业分工规模化的集中发展模式,这也是我国信息产业做大做强最有难度的环节之一。
参考文献:
[1]林俐.论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延续与维持[J].学术研究,2003,(02):49-51.
[2]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篇10
关键词:产业经济;电子信息;发展思路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漳州市规模工业“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支柱地位愈趋明显。“十五”期间是漳州市信息产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产值从2000年的不到10亿元,增长到2005年102.18亿元,突破百亿大关,成为继福州、厦门之后福建省第三个产值超百亿的地市,是国家9个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福厦沿海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2007年漳州市有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65家,实现产值123.45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12.3%,其中灿坤公司实现产值50.27亿,万利达科技公司实现产值40.7亿元。
1.小家电产业链逐渐完善
以灿坤实业有限公司、万利达公司为龙头的小家电行业迅速发展,2007年小家电行业产品产值约占漳州市信息产业产值一半。灿坤公司在小家电领域不断创新,日趋智能化,煎烤器、电熨斗单项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是漳州市电子信息产业的支柱行业。同时,对相关产业也有很大的拉动作用,至今已有多家小家电配套企业落户龙池开发区。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确定漳州市龙池开发区、金峰开发区为“智能小家电产业园”。
2.数字视听产品竞争力强
数字视听产品产值约占漳州市信息产业产值35%。特别是万利达,系集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注册的“万利达”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激光视盘机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利利普的小屏液晶电视也已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
3.数字化仪器仪表初具规模
漳州市现有数字化仪器仪表的生产企业有20多家,如:科能、东方、威华、华仪等公司。目前漳州市已成为仅次于深圳的我国第二大数字万用表的生产、销售基地,数字万用表绝大部分出口国际市场。
4.电子石英钟表产业稳步增长
电子石英钟是漳州市的特色行业之一,是中国电子石英钟的生产、销售基地之一。电子石英钟产值上千万元的企业有15家,如:华艺、恒丽、宏源、吉邦、桑泰等;漳州市钟表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5%,石英钟产量约占全球的15%,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具竞争力。
5.光电产业开始兴起
漳州市光电产业以六家“厦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骨干企业”——科明、立达信、富顺、锦达、亚明工贸、国绿太阳能等公司为龙头,形成全省较大的光电子产业聚集带之一,主要产品有节能灯、LED显示屏、LED装饰灯、数码音乐景观灯、数码幻彩变色灯、数码万年历、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等,还有太阳能与LED结合的产品——太阳能LED灯。随着国家和省里对光伏产业的进一步重视,华安利胜电光源项目的投产,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6.计算机及软件行业规模虽小发展迅速
漳州市现有计算机及软件企业几十家,从事计算机销售、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研发,为社会信息化提供服务。其中漳州顺和达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通用管理系列、行业管理系列、娱乐学、实用工具系列”四大系列20多个产品、商务王软件、必特公司的行政服务中心软件、漳龙公司的“督查业务工作管理”等软件已打开市场,形成批量销售,销往全国各地;“超市管理系统”出口日本和欧洲,开创了漳州市软件产品出口的先河。漳龙公司的“督查业务工作管理”软件获漳州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漳州翊峰机械公司从台湾工业研究院引进先进技术,专业生产数控机床,填补了我省规模化生产数控机床及加工中心的空白。
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各种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随着国家的政策调整开始显现
由于国家出口退税及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漳州市有不少电子企业取消了较为低端的产品业务,或者将业务外移,从而影响了产业增长。最明显的是灿坤公司,2007年产值下降12.5%,开始出现负增长。
缺少专业的信息产业对外招商品牌及载体。漳州市没有像泉州南安的“光电产业园”、福州及厦门的“软件园”等著名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区,也没有专业的电子信息产业对外招商品牌,从而使漳州市电子信息产业招商与邻近地区相比缺少名气及吸引力。
2.制造业发展后劲不足
由于历史的原因,漳州市制造业基础比较薄弱,总体水平、规模和实力与福州、厦门和省外其他地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漳州市制造业较有规模的企业或企业集团较少。虽然民营企业、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发展迅速,但能形成产业规模、竞争力强的不多。漳州市电子企业创新能力欠强,增加值不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产品不多。多数企业生产规模小,研发资金投入较少,产品更新周期较长,市场应变能力较弱,发展的后劲不足。
3.企业贷款融资困难
漳州市电子信息企业多为民营企业、乡镇企业及三资企业,起步较迟,原始资金积累不足,企业缺少有效的融资手段,从而导致企业流动资金及扩大再生产资金不足,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4.计算机及软件行业发展相对滞后
漳州市从事计算机销售、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研发的企业不少,但多数企业规模小,产品技术附加值低,软件企业的总体实力较弱,软件及系统集成与硬件销售额比例失调;软件业与制造业发展还不协调,目前漳州市通过“软件企业”认定的只有四家。
5.信息技术人才短缺
由于漳州市经济收入水平比周边地区低的原因,造成人才外流,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也不合理。高端人才和熟练工人尤其是高级技工严重短缺。这些也是阻碍漳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措施与建议
1.大力扶持电子信息行会协会发展,充分发挥行会协会作用
政府应通过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扶持电子信息行业协会发展,充分发挥行会协作为政府助手和中介作用,通过政府扶持、行会协会牵头建立行业共性技术研究、检验检测、信息服务等平台,以解决行业共性技术难题,提供信息服务。让行会协会更好地帮助企业用好用足政府优惠政策;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及时掌握国内外行业动向,了解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做好应对策略和措施;做好行业规范自律和引导企业良性发展,做强做大漳州市电子信息产业。
2.政府加强招商引资,服务项目对接
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借助每年各种展会的平台,积极鼓励、组织企业参展参会并做好对接工作。如通过每年召开的“4·8漳台恳谈会”、“6·18海峡两岸经贸恳谈会”、“9·8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11·18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等平台,对外展示漳州企业的特色,宣传漳州的电子信息产业,扩大漳州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力及知名度,积极跟踪服务漳州市电子信息项目,做好项目对接的服务工作,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协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3.建设仪器仪表检测研发平台
电子仪器仪表行业是漳州市特色产业,特别是数字万用表是仅次于深圳的全国第二大数字万用表生产及销售基地。全市从事该行业的企业有数十家,产品类型繁多,但是档次及附加值较低,新产品研发能力较弱,产品开发周期较长,缺少专业的高素质检验、检测手段。建议通过行会协会牵头、政府扶持、行业共建方式,积极建立电子仪器仪表检测中心,进一步提高漳州市产品档次,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4.加强技能人才培训工作
建立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培训及人才储备机制,依托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创办培训、试验基地,大力培养电子信息产业的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为漳州市电子信息企业提供充足的高素质人力资源。
漳州市高等院校少,电子信息行业专业人才匮乏。为了使漳州市电子信息企业有充足的人才保障,通过技能培训鉴定站的工作,组织引导企业员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参加职业技能竞赛,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为漳州市电子信息产业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促进产业持续发展。
5.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
兑现各项优惠政策;改善融资方式和担保手段,用好用足政府各项优惠政策,建立银行与企业的资金供需信息沟通机制,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扩大信用贷款试点,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充分发挥科技三项经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的引导作用,设立扶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引导企业加大投入,扩大产业规模,促进行业集群化。
6.加强对外交流、推进产学研协作
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对企业的需求进行分析梳理,编录漳州市企业的技术需求手册,并与西北工大、西安交大、厦门大学、福州大学、中科院沈阳分院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联系渠道。通过做好校企间的牵线搭桥工作,促进漳州市企业与知名高校的产学研协作,推进漳州市经济发展。
7.举行相关培训,讲解有关政策
帮助漳州市电子信息企业了解国内外的相关政策,抓住产业发展方向和趋势,邀请福建省软件协会、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等有关部门,分别到漳州市为电子信息企业讲解“欧盟两指令”、“电子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双软认证及其优惠政策”等内容,引导企业用好国家的相关鼓励政策,打破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促进经贸健康发展。
8.实施名牌战略,组建集团公司,增强行业竞争力
鼓励企业参与ISO9000、ISO14000等国际质量、环境体系认证,不断提高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对争创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及注册国际商标或申请国外专利的企业,由同级政府给予奖励。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联合组建集团公司,做优做强做大,增强行业竞争力,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漳州调查队.漳州统计年鉴2007[R].漳州:漳州市统计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