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晋级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21:22: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晋级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及原因简析
从整体上看,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呈“橄榄型”特征分布.绝大部分高职生处于“中庸”状态———思想随大流、学习不主动、工作缺创新.优秀的高职学生处于“萌动”状态———渴望新思想,积极学习,主动接触社会,部分具备强烈的创业意识.而少部分高职学生则处于“虚无”状态———思想空虚,无学习与生活动力,无道德底线.造成以上素质情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到大学封闭式的学习,形成了学生的畸形素质结构,学生存在严重的精神性“营养不良”.小学、中学阶段,严格的封闭式管理,只提供应试所需要的“技能营养”———考试技能,并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心智与素质方面的“素质营养”.大学阶段,宽松的管理使得部分学生无所适从,放松了学习要求,自控力差的学生甚至突破道德底线.另外,不可忽略的外部环境给高职生带来的价值观影响.由于电脑与手机的普及,网络信息随时随地可以获得,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给学生的“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带来了不可预计的影响.
1.2高职院校重“技能中心”课程,轻“综合素质”课程
“技能中心”课程在高职教育中受到极大的重视,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第一,过分偏重智育———技能性.技能性的强调源于就业岗位对操作的需求.但是技能是很容易随着技术的发展而过时,比如金融行业的点钞、辨钞技能随着点钞机的应用逐渐退居次要地位.当高职院校强调技能训练时,则自然占用了原本应用于加强素质提升的资源.第二,“技能中心”课程的有效实施,受限于教师紧密跟踪专业领域前沿的深度与广度.显然,这对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包括跟踪的主动性、及时性与有效性.如火如荼的高职校企合作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但实施过程却困难重重.第三,“技能中心”课程容易忽略学生的整体发展.典型的是,在技能课程的教材中,学生的发展过程(如兴趣、爱好、个体差异)常常被忽视.
1.3高职师资同样存在重技能,轻素质的情况
“技能中心”导向的课程需求技能师资.高职院校非常重视从企业引进师资,通常称为“双师型”人才或“能工巧匠”.从企业引进的师资,无疑都带上各个企业文化的烙印,当高职院校没有足够强大的校园文化影响力来融合这种多样化的人才,势必会出现良莠不齐的教师素质.就教师自身而言,“技能中心”导向,使得教师把时间、精力集中于技能领域的学习与提升,减少素质提升方面的投入.
1.4综合素质教育相关设施有待改善
学生得不到充分的动手能力锻炼,学习效果自然不佳,这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认识到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许多学生积极主动地要求参加学术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这样直接挫伤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长期以来,高职大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但由于经费不足,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的人数、服务的内容、活动开展的时间、活动开展的宣传等方面受到限制,严重影响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1.5实习单位的缺乏也使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面临挑战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许多在计划经济时代担负着高校毕业实习任务的国企和科研单位纷纷转型,加入了市场竞争的洪流,接收毕业生实习不再是企业的计划任务.因此,高职毕业生实习面临着实习基地缺乏的尴尬境地,尽管不少学校作出了很多努力,下大力气创建实习基地,但还是不能满足实习的需要,这必将影响到学生业务素质的培养.
二、优化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路径
2.1重建课程观,实现技能课程与素质课程的融合
高职院校强调技能课程,适应学生的就业岗位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但是,如果技能课程仅仅是静态的、物化的把技能传递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开放的、动态的生活体验,缺少团队合作、沟通交流.那么这种课程就把技能与素质割裂开来,与学生的工作实践背道而驰.因此,在课程设置、内容设计、课程组织等方面,要在技能学习中融合素质教育,在素质课程中包含着技能项目.如在学习谈判技能时,组成团队,模拟对手谈判.这种安排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如在金融职业礼仪训练中,学习扎领带、熨服装的技能.
2.2重建教学观,从单向传递变成双向对话的过程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假设为“知识权威”,而学生通常被假设为“无知者”.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了单向传递知识、信息与技能的过程.教师充当课程的控制者,信息的给予者,成绩评定者的角色.这一过程缺少双向对话.学生的独立人格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也得不到有效的培育.因此,通过教学范式的转型,真正承认学生在知识建构中的主体地位,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活动,教学过程成为了一种充满生活气息的一种过程.这样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优化。3.3重建学习观,使学生个体智力与人格发展得到充分融合学生为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质疑、探索、表达自己的意见.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参与其中,使得学习不只是单纯的认知活动,变为手———脑———心的感知过程,变为实践———感知———思考———再实践的过程.学生在综合实践过程中,从身体到心理,甚至到灵魂都参与了学习.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学生学会创造性、合作性解决问题.
2.4注重道德素养教育,以“诚信”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始终
高职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不容乐观,学生的诚信观念还比较淡薄,有的还出现了偏差,诸如考试作弊、虚造求职简历、不按期归还国家助学贷款等.针对这种情况,提倡“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严格要求学生,如加强考风考纪教育,强化诚信意识,组织开展“说实话,做实事”的活动,积极营造一种“讲信誉光荣,背离诚信可耻”的校园氛围.
2.5加强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力度
不少高职院校开始试行导师制,为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支持,积极动员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专题知识讲座.通过学生社团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大大促进了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开展起了推动作用.还有许多高职院校发挥专业优势以及雄厚的师资力量,打造科技创新品牌,使学生学以致用,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此举寓第二课堂于综合素质教育之中,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6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篇2
1.1构建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实验教学体系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必须突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线,采用核心化、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结构。核心化是指服从实验目标,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核心;多层次是指实验内容设置划分多个层次:基础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实验(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综合型实验(学科间交叉)、专业设计型实验。精炼基础(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基础实验、玻璃工艺实验、陶瓷工艺实验、水泥工艺实验)实验内容,使其与理论知识同步,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小综合实验为辅,既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培养实验基础技能与应用。在大三下学期增加综合型实验,此类实验内容为至少两个二级学科之间的交叉,这样可以巩固学生的实验技能,并且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使学生能独立完成实验方案确定、原材料检测、材料制备、材料性能检测、材料结构分析等实验内容,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大四上学期,为了帮助学生就业以及进一步深造和后面的毕业论文打下基础,增加专业方向设计性实验,以设计为主,讲究与工厂实际内容和研究热点相符的研究型实验,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另外,新的实验教学体系要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实验内容应设立必做实验项目、选做实验项目和研究性实验项目,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1.2采用利于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实验教学方法
(1)在实验教学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采用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多种辅助教学手段,将原来分离的理论课及实验课教学合二为一,使原来课堂上枯燥乏味的专业课及实验课变得生动形象,易于理解。通过下载精品课程实验录像,展示实验仪器的内部结构及操作方法。通过自制和下载FLASH动画展示实验原理及实验过程中的细小变化,通过到企业拍摄的生产实况录像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生产环境。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将生涩、抽象、难懂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尤其对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中的大型及昂贵的工厂设备原理、设备、方法的理解与掌握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为学生提供反复观摩实验过程,加深理解实验原理的机会。
(2)在实验过程中,改变实验指导方法,强化学生能力培养。采取“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变“被动”实验为“主动”实验。使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都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只提供指导,实验由学生自主完成。这样就要求学生实验前必须认真准备,查阅相关文献,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数据表格等。通过实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主动实验的参与者、探索者。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实验效果,增长实验经验,锻炼实验技能。实验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实验中的问题。
1.3建立科学、公正的考核体系
实验教学的考核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应改变传统以实验报告作为主要评分依据单一考核方式,对不同类型实验采取不同的考核手段,使考核更加客观公正,并且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亦可有效杜绝实验报告抄袭和雷同的现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考核重点应是对学生综合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对于基础性实验的考核以实际操作与实验报告为评价依据,其中实际操作现场考核,实验报告应为学生独立完成的,无固定模板,教师对其做出综合判断,两项综合评定为其最终成绩;对于综合性实验的考核,以答辩的形式评定成绩,采取抽签的形式,确定每个选择答辩评定成绩的学生必须答辩的实验题目和内容,答辩结束,要求学生针对答辩题目与内容提交自己答辩情况分析和最佳答辩结果书面报告。教师依据学生就实验内容设计与结果分析方法等问题的答辩和书面总结情况评定学生成绩。对于设计性实验的考核,可建议学生撰写相关的科技论文,通过引导学生针对所做的实验内容,有目的的查阅文献、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以论文的形式呈交实验报告,全面锻炼学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1.4增加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实验室安全课程
笔者在美国访学期间对美国大学实验室安全教育系统(EHS)印象深刻,其教育形式多样,内容齐全,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为此,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实验教学新模式中应引入类似美国EHS管理系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室要强制实行安全训练课程及考试制度,实行硬性的安全教育和实验室准入制度。在进入实验室之前,每个学生都必须进行安全培训与考核,最好相关部门建立一套安全教育网络学习系统,设立包括一般实验安全、安全用电、防火、逃生以及如何使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实验品等在内的多个专门培训课程,并通过考核作为进入实验室的前提条件,考试不合格者禁止进入相关实验室,必须重修合格后才准进入实验室。另外,还可以借鉴美国高校的做法,拍摄不同内容的专题安全教育影片,放到相关网络系统中,供有需要的人员下载或在线观看和使用。
2结语
篇3
“语境”由此成为一个关键词。可以看出,语言学家对“语言能力”的认识走过了一个从“关于语言本身的知识”到“运用语言进行实际交际的能力”的过程,也就是从乔姆斯基“能否造出合乎语法的语句”的语言能力,到海姆斯“能否合适恰当地使用语言”的交际能力,再到“能否在不同的语境中得体地运用语言”的综合语言交际能力的演化过程。“语言(交际)能力”不仅涵盖了人内在的语言能力与外显的语言知识,而且涵盖了实际的、动态的语言运用和人际交流的能力部分。
第二语言(外语)语言能力第二语言教学界
从1970年代起开始对学习者的“过渡能力”即中介语系统产生浓厚的兴趣,然而,早期中介语理论研究者(如Selinker,Corder等人)提出的语言能力与乔姆斯基所谓的“语言能力”,基本上都属于那种“同质的”语言能力。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针对的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后天的、不完整的语言能力,后者所关注的则是母语使用者先天的、完整的语言能力。只是在“交际能力”的概念提出之后,人们对于语言能力的理解才开始丰富和深刻起来。1980年,卡奈尔(MichaelCanale)和斯维恩(MerrillSwain)对“交际能力”做出了系统的界定和分析。他们认为,语言“交际能力”由四种不同的成分构成:语法能力、话语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和策略能力。“语法能力”包含“对于词汇项目和词法、句法、句法语义与音系规则的知识”,与掌握该语言的语符相联系。“话语能力”指的是将句子连接在话语序列中并从中形成意义整体的能力,其实就是对语法能力的补充。语法能力强调句子层面的规则,话语能力关注句子之间的关系,二者相互结合反映出来对语言系统本身的使用情况。“社会语言能力”是对语言与话语的社会文化规则的知识,这种能力“要求对语言使用于其间的社会语境(参与者角色、共享信息和互动功能等)有所理解,因为只有在这种充分的语境之中我们才能对某个话语的得体性做出判断”。“策略能力”是“用来弥补这种(由于语言运用变数或者语言能力不足而造成的)交际失败而使用的言语、非言语交际策略”,亦即隐藏在我们通过“释义、迂回、重复、犹豫、回避、猜测以及语域语体转换”来做出修补,对付知识欠缺,维系交际进行那种能力之中的能力。社会语言能力与策略能力更多地与交际的功能方面相联系,是构成人语言交际能力的要素成分,它们的存在甚至先于语法能力的习得[5]。语法能力、话语能力、社会语言能力、策略能力之间综合互动,共同构建起一个人的语言交际能力。在所有的研究之中,巴赫曼(LyleBachman)的观点最为典型。在他看来,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除了单一的“语言能力”而外,还应当包括语用能力和组织能力。1990年,他用下面的图表来说明这一能力的组织结构[6]:语法能力和语篇能力一同构成“组织能力”,即约束我们使用语言形式(句子和语篇)的所有规则和系统。社会语言能力被分解成两个方面的“语用能力”:语言的功能方面(“言外能力”,即发送与接收意图意义的能力)与社会语言学方面(处理诸如礼貌、正式程度、隐喻、语域和语言与文化结合面的能力)。策略能力单独列出,作为交际语言能力中的一个独立协作因素。“第二语言(外语)语言能力”于是就应当包括三个大块(组织能力、语用能力、策略能力)和五个方面(语法能力、语篇能力、言外能力、社会语言能力、策略能力)的成分要素,其中的策略能力可以作为一种与语言能力共同发挥作用但又特立独行的能力要素。
对外汉语语言能力
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已有了六十年的历史。前三十年里,我们基本上是把汉语知识的学习和汉语言语技能的训练作为培养目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对外汉语教学宏观与微观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对“交际性原则”的认识日益深刻,对语言要素、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与文化背景知识的相关性与一致性也有了相当的体认。结构、情境及功能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与理念应运而生,出现了刘珣编著的《实用汉语课本》和邱质朴编著的《说什么和怎么说?》这样一些吸收了国外功能法特色并产生了明显教学效果和影响的对外汉语教材。“结构+功能+文化”的理念逐渐渗透到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之中。新的世纪带来新的认识。2003年,教育部颁发《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确定中学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为“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7]。2004年,教育部颁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学大纲)》,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8]。欧洲理事会在欧盟成立之初就制定了《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CEFR),在其中明确地提出“面向行动”的外语教学理念:“语言使用,包括语言学习是作为个体的人,或者作为社会人完成的行动。在此过程中,他们发展了自己的综合能力,尤其是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而“语言交际能力可包含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等几个部分。每个组成部分又有知识、能力和技能等构成要素”[9]。该“框架”与加拿大所编制的《加拿大语言标准》(CLB)和美国颁布的《外语学习的目标:为21世纪做准备》与《21世纪外语学习目标》一道,对我们全面深入地理解“对外汉语语言能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启发。2005年7月,首届“世界汉语大会”在北京成功举行,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开始把目光投向全球范围的汉语国际推广,从而步入国际汉语教育的全新发展阶段。新的形势加上国内外的两大推动力,直接促成了国际汉语教学的三大标准。《国际汉语能力标准》面向的是“汉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对其运用汉语知识和技能进行交际的能力,从不同侧面提供了五个级别的描述,是衡量汉语学习者语言能力的重要依据”[10]。“国际汉语能力”的内涵在此基本上是汉语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的综合。《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以“课程目标结构关系图”的形式对(国际汉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进行了界定,即由“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和“策略”四个要素构成[11]。策略能力和文化意识得到了凸显,并分别被细化为情感、学习、交际、资源、跨学科与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意识、国际视野等。《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则“是对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描述”。五大模块的标准之中包含了“文化与交际”,该标准要求“教师应了解语用学知识,并将有关知识应用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教学实践中”而且“能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12]。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习者逐渐习得汉语语用方面的能力,倒不失为一个现实的思路。
篇4
关键词:语文教师素质继续教育
如果说语文是一门艺术,教师则是艺术家。语文的艺术令人赏心悦目,思想丰富。同时,它也是一门实用的工具。如何把艺术的精髓传达给学生,把工具的技能传授给学生是我们每一位老师的职责。随着社会变革的急剧变化,教育事业面临新的挑战,新课程、新课标的的实施,要求教师们适时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
一、教师继续教育的意义
1.1时代的要求
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犯“重教法轻学法”的错误。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总觉得多多益善,在课堂上传输知识得越多,越是对学生负责。结果造成“老师说,学生写”的单调教学模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缺乏,难以学以致用。张志公先生曾说:“无论读的能力,写的能力,还是听和说的能力等等,在应付日常生活时常常捉襟见肘”,由此可见,语文的素质教育已经十分紧迫,要求我们老师重新审视教学目标和方式,进而对教师的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教师进行再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1.2学生的呼唤
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学生的生活里充斥着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老师在黑板上讲解和板书课文的传统教学方式远没有MP3、手机、电脑对他们来说具有吸引力,甚至觉得枯燥厌烦。同时,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使学生获得信息量的途径增多,知识量那个扩大,眼界更宽广,语文单纯的字词句等已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作为语文老师,仅限于传授课本知识势必于现在的学生产生“代沟”,无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此外,语文课本涉及许多人文、地理、科技方面的文章,学生一般会对这些更汗兴趣,会提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如果老师因为不懂这方面的知识,一味的讲解课文段落大意,行文结构,字词句等势必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知道,学科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特别是语文老师应该具备较全面的知识体系,才能把语文课上“活”,给学生带来实实在在的知识和信息。“素质教育以育人为根本,强调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和谐地发展”。由此可见,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及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
1.3知识的更新
一个人的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老化和退化,当今世界知识日新月异,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要求我们老师不但要传承人类文明更要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自主学习,提高“战斗力”。继续教育,为教师的学习创造难得的机会和条件,值得我们重视和珍视。
二、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
2.1更新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师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一种教育追求,它决定了教学工作的方向性和原则性。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收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先进的教学理念是符合时展要求、与时俱进的。这种教学观的形成是在对教育本质的深刻认识和教学实践中不断开拓形成的。曾有论者大胆指出,语文教育之所以长期没有根本性突破的因素之一就是韵文教师的理论修养不够。理论指导人们行为自由的有力工具。故教师一定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加深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当然,教学的新理念由新的内容来支撑和体现。光打雷不下雨,如竹篮打水一场空,仅仅留在理念而不实施,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就会受到阻碍。
2.2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创新
适宜的语文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对教材的真正理解和对教学目标正确认识上建立起来的,要求对学习状态有较准确的把握。利用现成的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加工、改编、乃至增删和更换,丰富课堂内容,变换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乐在其中,学在其中。例如,鉴于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的特殊阶段,学生们的爱情观还不够成熟。在学习当代诗《致橡树》时,可以引入课堂讨论,让同学们各抒己见,谈谈同学们的爱情观,老师以朋友的身份加入讨论,先讲讲自己青春期的感情故事,引导同学们参与进来。不但能让同学们更深入的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内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爱情佳偶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2.3大力倡导终身学习观
曾说:活到老,学到老。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为了号召广大人民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方针。为人师表的人民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更应坚持终身学习。目前,部分教师包括一些优秀教师,学习合格又职称,还停留在以前的教学方式,甚至认为优秀的就一定是适宜的,殊不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许多学校引进多媒体设备,但是部分教师而特是部分老教师不会使用或者认为设备实际用处。故学校要注意这方面的培训和思想引导。语文,本是一门内涵丰富的课程,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强化专业知识,拓展思维空间。
2.4为教师教学实施提供切实的支援
目前,对于新课程的实施,老师正面临着“教什么”和“怎么教”等现实问题,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广大教师迫切需要研究切实有效的教学内容。对案例进行分析,对教例进行研究,领导阶层应为老师提供优秀教师的成功教学经验供大家学习或借鉴。同时,教育机制也应相应的改变,构造新的教师的评判标准机制,给教师提供选择和开发合适的教学内容。确保学校方面对继续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学校要重视建立对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提高培训者各个方面的素质。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管理,避免考试形式和格式化。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心理素质及信息素质与课堂质量直接挂钩,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也应自我教育,用渊博的知识武装大脑,学会和使用现代化设备更能激发每天被电脑、MP3等电子产品包围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才会收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5
有助于获得一定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高校开展安全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等形式,向广大学生传授安全知识和技能,内容涵盖国家安全、消防、治安、交通、刑事、网络、社交、求职、心理、法律、宗教、自然地理、学校规章制度等诸多方面,让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信息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成为一个具备基本安全知识的人,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突发事件,如事件的类型、成因、危害性以及应对方法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加深他们对突发事件的认识程度,消除他们应对突发事件无知所产生的困惑和恐惧。
安全教育提倡理论结合实际,在教育过程中,除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外,还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广大学生了解和掌握安全防范技能、自我保护技能、安全信息搜索技能和安全管理技能,如开展消防逃生演练、受伤自救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和摸索,使其真正成为一个安全的“实践者”。安全教育在传授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向广大学生传递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该怎样做”的信息,提供了一种行为和价值导向,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处理突发事件,防止误入歧途,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
安全教育在高校突发事件应对中的作用
当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积极地应对和处理成为了首要任务。安全教育在这一阶段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和相关技能,为平息危机奠定基础。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型,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五点:
(一)消防逃生
当火灾事件发生的时候,广大学生可以根据平时所学的消防知识和消防逃生技能进行逃生自救。在火势较小的情况下,根据火灾类型的不同,正确使用场所内的灭火器材扑灭初起火情;当火情较大时,快速、有序地进行人员疏散,避免拥挤、踩踏、浓烟熏人等事件的发生;如果被困在火场,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制造“安全区”等待救援,或者另寻方法逃离火灾现场。2006年10月,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一女生宿舍发生火灾,在消防人员赶到之前,六名遭火势围困的女学生站在该宿舍窗台附近,将床单一端固定,另一端绑在腰间,并把棉被等扔下后跳楼,从而平安地逃离了火灾险境。在这一事例中,六名女生之所以能够逃离火海而平安脱险,正是因为她们充分运用了安全教育中的消防逃生知识。
(二)治安、刑事侵害
当遭遇盗窃、诈骗、斗殴、拐卖、绑架甚至是危及生命等人身财产伤害事件时,学生应当充分运用安全教育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报警、与违法犯罪分子周旋、设法取得帮助、逃脱等方式来进行应对。2011年7月,某高校一女生暑期兼职家教陷入险境,被犯罪分子骗至出租屋欲行不轨,后该女生机智地与犯罪分子周旋,利用犯罪分子思想麻痹之机,快速逃脱魔掌而获救,并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正可说明这点。
(三)意外伤害
在校大学生可能会遭到意外伤害,如交通事故、溺水、运动损伤、拥挤踩踏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所学到的诸如拨打急救电话、骨折外伤等意外伤害后的包扎、人工呼吸与心肺复苏、组织营救溺水人员、寻求周围人群救助、拥挤踩踏中的自我保护动作等有关知识和技能来进行紧急自救或者相互救助,以应对突发事件,实现自我保护,从而渡过难关。
(四)国家安全和
国家安全是整个安全教育体系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通过教育,向学生传授国家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防范技能,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国家安全观念意识,在发生涉及国家安全和学校稳定,如颠覆、渗透、策反、泄密、游行示威、抗议、罢课、罢餐、煽动闹事等事件时,能够以国家利益为重,维护学校的整体利益,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不法行为,不相信、不制造、不散播危害国家安全和学校稳定的信息,不鼓动、不支持、不组织、不参与危害国家安全和学校稳定的行为,与党和国家保持一致,与学校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被别有用心的人蛊惑和利用而做出危害国家安全和学校稳定的违法犯罪行为。
(五)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
近年来,地震、海啸、台风、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高校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也不能置身事外。当这些灾害发生的时候,如能懂得基本的自救知识和技能并加以运用,就能够降低灾害对自身及周围人群造成的伤害,减少损失的发生,实现自我救助和相互救助。除了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也是威胁在校大学生人身安全的一把魔刃,学校周边的一些无照摊点、校园内部食堂和餐饮店的不规范操作、突发性流行性疾病等,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规模的公共卫生事件,对学生的生命健康造成伤害。因此,应教导学生珍爱生命,遵守规范,自觉抵制不健康饮食,科学对待突发性流行性疾病,不散播谣言制造紧张气氛,不恐慌,遵守国家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共同应对。
安全教育在高校突发事件恢复和总结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修复受害者的心理创伤
突发事件具有巨大的危害性,会给波及者造成不程度的人身伤害和心理创伤。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频发,对在校大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心理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一些学生身心受损,一些学生因此落下了严重的心理创伤,一些学生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令人扼腕叹息。当突发事件平息的时候,机体所受到的伤害可以通过医学治疗很快获得康复,但心理创伤却很难在短时间内治愈。突发事件往往突如其来,且来势汹汹,各种混乱的、恐怖的场景不断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对他们的内心产生强烈的冲击,让他们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轻则会对学生的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使得他们身心极度紧张,不但机体的免疫系统严重受损,个体出现失控、失能,而且也会导致他们产生严重的心理恐慌,出现心理障碍,重则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所以,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很难随着突发事件的平息而恢复到危机前的正常状态,心理的创伤可能会反复发作,危害他们的健康,使他们长期处于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因此,当突发事件平息以后,抚平受害者的心理创伤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心理创伤,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机构可以根据受伤害学生的不同情况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医疗档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治疗活动;通过课堂教学、专家讲座、报纸、网络、电视、广播、展板、海报、橱窗等讲授和宣传心理学知识,让受伤害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调节心理、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的方法,增强他们的自我调适能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充分发动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课教师参与到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活动中来,让他们多与受伤害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在进行治疗的同时,也要密切关注他们的行为动向,将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进行反馈,以便采取措施进行应对。通过这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修复受害者的心理创伤,帮助他们走出阴霾,健康地成长成才。
(二)有助于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教学研究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我国现阶段大力提倡的一个发展方向,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体现,对社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同社会、国家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针对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是增强毕业生社会竞争力的基础,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模式以普及为主,学校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普及法律知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要去,需要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在普及的基础上进行培养法制观念和素养,不断提升人才素质。
1 现阶段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现状
法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知法懂法用法的社会主义人才,提升学生法律素养,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大学生的犯罪率,目前的法制教育主要针对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过于注重思想教育忽视了习惯和实践教育,我们应该明确,法制教育的最终目的,而过于注重思想教育无法实现知识到能力以及思维的转变,无法满足新时期的社会要求。
1.1 缺乏对法制教育的准确认识
法制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一个独立的教育目标,而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仅仅是将法制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一部分,这是缺乏对法制教育的正确认识的体现,要明确思想素质是重要的,这仅仅只是学习法律的基础,德育教育不能涵盖法制教育,这样起不到法制教育应有的目的。目前的高职院校中,对学生的就业过于关注,忽视德育教育,更加忽视了法制教育的开展,弱化甚至是完全略去法制教育的存在。这种片面单一的法制教育的理解很难保证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水平的提升,同时在师资力量上很匮乏,导致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开展状况堪忧。
1.2 法制教育重心偏移
现阶段的法制教育将重心放在法律的普及上,而不是法律意识的培养上,这种落后的法制教育重心是目前法制教育水平得不到提升的根本所在。随着国家和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升,对学生的法律素养有了很高的要求,而法律意识又是法律素养的基础,只有培养足够的法律意识才能使法律素养得到提升。这是法制教育的终极目标,同样也是我国法制教育努力的方向。大部分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以课堂为学生灌输法律知识为主,缺乏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这很难将知识转变成能力,从而提升法律素养。繁重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对法律知识失去了兴趣,同时课程设置的针对性较差,教学内容缺乏重点,缺乏实际的教学意义。
1.3 缺乏完善的法制教育体系
完善的法制教育体系是法制教育的基础,现阶段的法制教育体系还有待完善,尤其是针对法制教育的教学方式、教学目的等方面,虽然说学生就业对法律知识没有严格的要求,但是要明确法制社会中法律意识的重要性,一个健全的法律体系应该从基础的教育中心到教学方式上都有严格的规定,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方式方法完善,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强,有一定的法律思维。
2 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改进方向
2.1 明确法制教育重要性,认识和了解法制教育
高职院校是重要的社会人才培养基地,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法律素养是法制社会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学生今后适应社会、不断提升个人素质的基础,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深渊的影响,高职院校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高职院校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将法制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的法制教学水平。同时要结合当代社会需求和国家政策的改变,转变传统的法制教育观念,深入分析法制教育的深刻含义,围绕培养学生法制意识为核心进行法制教育研究,让学生在学校培养出一定的法律思维和法律素养,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2.2 将培养法律意识作为法制教育的根本
要明确法律素养是法制社会的有力保障,只有知法懂法用法的人,才能促进法制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是一个特使群体,他们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如果没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就很容易走向犯罪,这也是大学生犯罪率高的重要原因,所以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要摆脱知识灌输,而是法律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有一定能力和意识进行犯罪行为的判定,降低学生不如犯罪道路的同时为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2.3 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要不断完善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在实际中要增强法律知识的针对性和专业性,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在法律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专业法律知识教育,提升法律的实用性以及学生的主动性。其次,在课程设置上要突出课程的重点和创新,教学内容新颖有趣,同时要符合实际,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参与到课堂中去,提升课堂效率。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注重案例分析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例如,进行犯罪现场模拟、犯罪心理分析等,通过学生参与其中,更好帮助学生培养法律意识。
3 总结
法制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们要明确现阶段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将学生培养同社会、国家联系到一起,培养具有法律素养的全能型人才,培养知法懂法用法的优秀毕业生。
参考文献
篇7
1.创设适合学生进入语文学习状态的学习氛围
我们一直以来都是比较重视认知教育,认为要通过记忆来学习语文的基础知识。于是,不断总结字、词、句,归纳一些语法要点,以及学生考试中常常用到的一下文学常识等让学生记忆。当然,必要的知识记忆也是需要的。但问题是我们常常因此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如何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呢?我们通过一些尝试发现,学生的学习状态很关键。为此,我们通过创设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状态。
1.1我们重视每节课都要有一个口令词。这个口令词对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很重要的。一个人学习的有效性的决定因素还在于他的情绪。情绪状态好,学生就能够激情满怀的投入课堂的学习中来,相反,一个垂头丧气的学生是无法接纳任何资讯的,更不要说学习枯燥的知识了。我在第一节语文课上就和学生一问一答:"我们的状态是什么?""阳光、快乐、自信、有目标!"学生响亮的回答!我坚持一周或两周,直到学生都认为自己的确很阳光、很快乐、很自信,有目标为止。口令词不宜经常换,也不宜一成不变。经常换,起不到强化的作用;一成不变,师生都会厌烦,起不到调动情绪的作用。一般一到两周换一次。
1.2要注重坚持正面,以正能量引领课堂。我们平时教学中,其实是在以我们老师的磁场感染学生。因此,我们老师自己始终应坚持用正能量来提升自己。虽然,语文的作文写作可以写出学生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咸,但作为一个人的追求,一定是要正面、要阳光的。我们要用正能量来引领课堂。我常常让学生把右手手臂抬起,三次收回,连续说:"好、很好、非常好!"把左手手臂抬起,三次收回,下定决心说:"棒、很棒、非常棒!"又常常说:"同学们真了不起!"他们就会回馈我说:"张老师更了不起!"这样,常常可以把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习的效率因此也就高涨起来。
1.3要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情绪,反复抓,抓反复。我们知道,人都会审美疲劳。激励学生的学习状态也一样,开始时,学生激情高涨,但一段时间后,他可能就会回到常态中。没有激励,就是世界冠军也可能会失败。没有充足的情绪准备,谁都不可能进入创造的状态,也不可能取得进步和自我实现。就像汉朝大将李广,在晚上射虎,第二天发现时,是射进了石头,可是以后再射,怎么也让箭进不了石头。王羲之在朋友聚会时,喝酒应和才产生千古绝笔《兰亭序》。没有那个环境,再也写不出那种味道。李白写诗也一样,为什么说:"李白斗酒诗百篇"?喝酒不是真喝,是为了进入那种陶醉的状态。画家吴道子看完大将军斐昊舞剑以后,一口气画出了他人生中最美的壁画。拳王阿里每次参加世界级的比赛都要对自己说三百遍:"你是最棒的!"有一次,他没有说,结果被打得一塌糊涂。大师做事,都要有情绪准备,都要有自我激励或者环境氛围,何况是我们平常人呢?适合学生的教育就应该创造适合学生的学习氛围,给他们以最大的激情和鼓励。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有效,高效,优效!
2.整体规划,以目标引领学生的学习
适合学生的教育也应该是整体规划的,我们要把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统一起来,对每一个学段应该达到的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但我们也不难看到,有不少老师对于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甚至把他们割裂开来,以为一节课下来,有三个目标,一个是"知识与能力",一个是"过程与方法"还有一个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他们不知道这三个目标其实还是一个目标,是一个目标下的三种表现形式。只有认识到这一点,你才会把一节课真正作为一个整体把它上好。我们认为,整体目标要优于细节目标,因为整体不等于部分的和,而是远远优于部分的。就好比我们要认识一个人,不论你从多少个角度来描述,你可能还是无法把握这个人的真正面目。但你看他一眼,对他形成了一个整体印象以后,你肯定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学习也是这样,一味的在细节上花精力,忽视了对学习内容的整体把握,就会给学生增加负担,而且效果不好。整体思维是适合我们中国人的,因为我们的先辈就是这样认识世界的。今天,我们中国要腾飞,更应该把这一优势思维发挥好。
3.以小见大,从简单的地方做起
今天,我们常常喜欢讲"大语文",好像语文作为一门学科有多伟大似的。当然,像前面论述的整体规划,即从"大处着眼"是必要的。但具体做事时,我们更应该讲究的是:"从小处做起"。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的内容包罗万象,要看的书更是汗牛充栋。一个人就是穷其一生也是学习不完的。我对学生也是这样说的,不要提出自己完不成的要求。要先从简单的地方做起。比如,大家都强调读原著很重要,可是,我们那有那么多时间读原著呢?再说,原著离开我们的时代太远,又有几个人看得下去呢?这时,我觉得还不如让学生看看原著的内容简介和相关评论效果要好得多。
语文教育家魏书生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就很实在,学生也容易做到。他认为语文最重要的不就是读与写吗?为什么不把它们结合起来呢?他要求学生每天至少写500字读书体会,写不出来也可以抄书,凑够500字。这样的要求是不是既简单,又容易操作呢?适合学生的教育并不复杂,它就是这样具体易行。每天500字,日积月累,也是很可观的进步。每天进步一点点,只要保持这种趋势,谁说语文学不会,学不好?适合学生的,又是最简单的基本要求,在时光的累积下,也会产生突变,产生奇迹。
篇8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C-0032-02
教材建设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高职高专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的内容安排等环节还存在诸多问题,可供教师进行选择的英语教材不尽如人意。从整体上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质量进行改善,需从教材做起。本文试对高职高专英语教材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尝试提出改进措施。
一、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材问题
长期以来,作为高职高专院校,从教学特点出发,对于教材使用情况一直比较重视,通过不断摸索与实践,经过对比研究,编写和选用了一批质量较高的英语教材。但是通过对高职高专院校具体情况的了解,以及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教材使用情况来看,在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符合高职高专教学要求的教材相对不足
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的基本要求是简单、易懂而且具有实用性,符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基本要求。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的来源,主要还是借用普通高校本科英语教材,不仅在内容设置方面比较复杂、词汇量和难度偏大,而且实用性不足,不仅给教师授课带来困难,而且没有考虑到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普遍英语基础偏差的情况,学生听课较为吃力。另外,一些院校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偏差的情况,采用一些基础教材。当然,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使用这类教材可使他们的英语基础知识得到补充,有些学生还可以满足从头学起的需要,但由于对英语的使用、交往等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忽略了英语教学的实践指导意义,也难以达到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从整体情况看,适合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需要的教材相对不足。
(二)现行教材编写理念相对落后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交往日益频繁,高校教学内容也应与时俱进,英语作为国际交往的基本工具,更需不断更新内容,使之符合现代语言环境的要求和实际交流的需要。然而,长期以来,无论是普通高校还是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材注重英语基础知识的传授,注重阅读和单词量的掌握,实践环节设置比较少,更新速度比较缓慢。这与现行教材的编写理念更新较慢有关系,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此类问题虽已逐渐缓解,但整体上仍处于落后状态。
(三)实践性教材严重不足
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设置体现时代特色,具有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等特点。高职高专院校英语课程也应顺应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特点,体现出可操作、可实践的特点,如加大听力、对话等内容,且词汇、课文选择更符合现代国际交流的需要。目前来看,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材还存在实践性严重不足的现象,亟待改进。
(四)对学生具体情况考虑不足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英语水平整体偏低,生源质量不统一,甚至存在部分学生英语“零起点”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时对学生整体水平进行平衡,教学过程中甚至需要进行分层次教学。目前,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材对这方面考虑不足,教材难度整体偏高,涉及的英语知识、课文及单词要求均超出学生英语水平,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学生跟不上进度、感觉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
二、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材改进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对于当前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材当中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方向有了了解,在此基础上,笔者针对当前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情况及教材使用情况,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可为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材建设提供参考。
(一)提高认识,改进教材编写理念
教材作为教学的基础、教师授课的主要工具和参考范本,是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是教学思想的严格体现,不仅融合了编写者的教学方法,也体现了编写者的教学理念。因此,改进教材,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编写者的教学理念,只有编写者提高认识,才能使所编写教材更符合时代变化,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二)整合信息,与时俱进
做到以上环节,不仅需要教材编写者认识的提高,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协助。毕竟教材编写是一个信息的集成过程。在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理念、提高认识的基础上,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整合信息,使所编写教材与时俱进。教育主管部门需从这些方面给予支持,制定和完善高职高专院校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基本目标,组织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信息整合能力的编写队伍。通过这支队伍,对当前英语实际需要、英语发展情况等信息进行整合处理,这样就可以找到目前英语教材中的缺点和不足,促进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催生一大批符合现实要求的英语教材,从而改善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质量。
(三)教材建设要紧紧围绕实践交流环节进行
基于提升学生英语交流和使用能力的需要,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材要体现以交流和使用为主要目的, (下转38页)(上接32页)以提升学生英语水平为最终目的,在教材结构设置、细节处理上处处体现出实践性、趣味性,兼具学习价值和使用价值。因此,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材建设要紧紧围绕实践交流环节进行,凸显听力、对话、场景交流,将英语教学功能付诸于实现与人交流,而不应始终停留在读和写的方面,造成“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的尴尬局面。
(四)适当提升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材编写队伍水平
编写队伍是提高教材编写质量的关键,没有一支高水平的教材编写队伍,就难以达到教材改进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对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材进行整体改进的过程中,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材编写队伍,使之从理念认识上符合现代教学环境要求,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相结合,使所编写教材在改进学生知识结构,达到教书育人目的的同时,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使学生学习之后可以实现用外语进行交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当前教学实践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以及对于当今时代学生知识结构的调整需要来看,对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材进行改革刻不容缓。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材建设是做好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的关键因素,这一点无论如何不能忽略。
参考文献:
[1]张盼盼.基于学生需求分析的英语教材分析――以当代高职高专英语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2,(6).
篇9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项目管理;培养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相继启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受益面最大、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强的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大创项目培养了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迎接挑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术作风,提升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促进了优秀人才和优秀成果的涌现,引导学生求实创新,增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大创项目开展情况
我校大创项目从2008年开始首届立项,至今历年8年,从单一校级项目层次到如今国家级、省级和校级项目三个层次,从仅有的30项校级专项资金资助到近百项省财政厅资金支持,我校大创项目在层次、数量与质量上完成了质的飞跃,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平台。
我校大创项目受益面广,成果丰硕。大创项目开展6年来,辐射影响学生参与创新科研项目人数达5000多人,科学研究氛围逐步形成,学生公开篇数逐年增加。刚结项的2012年省级大创项目,学生公开25篇、应用成果4项和创业实战5项。大创项目培育了省级以上挑战杯等竞赛奖项多项,2012年培养的省级大创项目《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融合状况调查》获得了第十三届“挑战杯”国家级三等奖;《广东毕业季文艺策划》获第十二届“挑战杯”省级铜奖;2013年培养的省级大创项目《印先生图文快印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向阳花开网络花店》分别获首届“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级金奖、省级铜奖等。同时大创项目培育了多篇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2 存在的问题
从取得的成绩来看,大创项目已然成为我校大学生提高科研水平、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发挥潜能、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舞台,但大创项目开展过程与结项情况中反映出的问题不容忽视。
2.1 项目结项率低
调查数据难获取、数据分析结果没达到预期效果、团队凝聚力不够等困难让少数项目组产生畏难心理,项目开展动力与信心不足,导致中期检查与结项均有少数项目自动撤项或项目质量太差无法通过结项评审的情况出现。2012年大创项目的结项率仅为62.3%。
2.2 项目质量不够高
虽然有评审专家根据项目评分标准对项目质量严格把关,但从学生提交的结项成果与答辩表现来看,项目质量还是存在各种问题,比如问卷设计不够合理,数据分析工具使用不当,论文格式不规范,文章逻辑不够清晰等。
2.3 指导教师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大创项目作为学术含量比较高的项目,涉及的专业知识跨学科跨专业,如果没有老师引导指明方向,传授专业知识,学生即使有一腔热情,项目的开展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实际的项目开展中,由于学生没有积极主动与指导老师联系或指导老师因科研、教学事务繁忙等原因指导不够充分,以致指导教师的引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3 对策与建议
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可以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提出相关的建议与措施,通过加强项目管理,完善激励措施,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3.1 加强项目过程管理,突出项目育人过程
不断完善大创项目管理模式,注重过程管理,监控项目质量。大创项目实行专家评审与指导相结合的评审制度、开展教务处跟踪管理的过程管理模式。项目由“立项――中期检查――结项评审”三环节构成,各个环节均有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项目突出过程育人,实施过程评价强调选题前期研究基础、实地调研、统计分析、实践性结论,等过程;项目结项重点关注研究数据来源于实地调查、生产实践第一手资料,研究结论有一定的实践价值;项目成果要求公开,突出小论文撰写的过程规范化训练,培养严谨的学术规范。项目在立项申报、中期检查、结项论坛过程中均采用公开答辩形式过程指导,评委专家对项目选题、研究方法选择、研究方案设计等每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根据项目特点,提出修改意见。专家指导过程相当于一堂“社会调研+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综合性的课堂教学。
3.2 关注项目质量,实施项目动态管理
3.2.1 项目晋级、降级机制的动态管理
由于存在国家级、省级、校级三层次的项目级别,项目经费资助金额上也有很大差异,低级别的项目有强烈的意愿晋升更高级别项目。鉴于此,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项目晋级、降级动态管理,既可以激励项目组向更高的目标冲刺,也让高级别项目组为了保持原位不被降级,更加认真对待项目开展。动态管理也让项目组明白成功立项仅仅是项目组迈出的第一步,接下来的项目开展工作才是重点,不能怀侥幸心理、用敷衍态度对待。项目动态管理在中期检查时实施,由评审专家团根据项目开展情况做出优秀项目晋升和不及格项目进行降级或撤项等决定。
3.2.2 项目团队的动态管理
为了保证项目团队的构成的科学合理性,充分发挥成员的才能,保持项目团队的活力,允许项目成员变更,理由充分的条件下可以更换项目负责人与指导教师,鼓励跨年级、跨学科、跨专业的团队组合。
3.3 配套激励政策
学校制定了《广东金融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评选办法》的有关激励措施,鼓励校内教师担任大创项目的导师,积极聘请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创业训练和实践。指导大创项目完成结项的教师,学校按规定分项目级别进行奖励,并由学校颁发大创项目指导教师证书。
学校将育人成果纳入申报上一级职称申报考核评价体系。鼓励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博士以及广大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指导,增强指导教师队伍的质量。
搭建学生科研和创业平台,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不定期地组织各种形式的研究方法培训班、创业培训班、创业专题讲座,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学校定期组织项目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
【参考文献】
[1]郭莉,王菡,王栩楠.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12(06).
[2]刘大军,罗一帆,周合兵.基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下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策略[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8).
篇10
(二)学校教务处每月召开一次教研组长或学科教研组长会议,检查、部署每两周一次的校本教研活动。
(三)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各种观摩课、研究课、示范课、公开课,探索教学规律,推动教学改革,建立学科师徒队伍,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帮助新教师熟悉业务,协助老教师总结教学经验。
(四)有计划地了解掌握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定期抽查学生作业,了解作业分量、难易程度和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作业的情况;进行试卷抽查,了解、分析教学情况;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
(五)学校要组织多种形式的进修活动,每年都要制订文化学习和业务进修计划,小学中高级教师要制订教学科研计划,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六)提倡写教学专题总结或教研论文,鼓励教师向报刊或出版社投稿,每个年级的教研组要根据本学科特点搞好课题立项,要有长期的课题,也要有针对性的中短期课题,要实实在在的搞好课题的实验研究,每学期召开一次教学经验总结交流会,每学期举办一次论文评奖活动,推广先进经验,奖励优秀论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