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教师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1 01:56: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在职教师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空间智能主要是指人对空间定位的正确的感官能力和体会能力,这部分人可以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的造型来较好的表达出自己的能力;人际交往职能指的就是人与人交往相处的一种能力,具体表现为能够及时体察到别人的情感和意图变化,并随时做出相应的反应;自我认识的智能指的就是人对自身进行认识,理解和反省的能力,主要表现为人是否能够以正确的心态来评价自身的情感变化,并进而以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来形成一定的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自然观察智能指的就是人能够正确的辨别和区分各种自然界中的形态,并能够对自然和人造环境进行一定的观察的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新的教学制度强调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智能发展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不仅很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学会各种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努力培养学生对于将来工作的正确态度和价值观.因而,对于职业教育来说,主要是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职业的素养,不断的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促进学生利用理论去解决实际中的困难.那么,这里的关键性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就是指人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尽力为培养这种能力服务,而这种能力又必须有一定的情境作为前提条件,因而,教师就要努力创设出一种类似于实际情境的教学情境或者真正置身于实际情境中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具体的内容和要求来创设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知识基础的教学情境和教学计划来,这样,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知识的动力,从而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知识的建构.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性英语教学模式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同的人都具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正是因为人的智能组合的不同,所以决定了不同人的天赋不同.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正确对待学生的基础存在着差异的客观事实,有的基础好的学生进行学习非常的轻松,而基础较差的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困难.因而,传统的单一化教学模式显然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采取有差别性的分层教学模式.分层教学就是要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差异性来采用有区别的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比原有知识储备和结构得到一定的提高和发展.教师也必须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智能特性以及知识基础情况,以便能够真正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按照一定的教学任务来使学生进行异质的分组合作,从而做到相互制衡和竞争关系,有利于学习的提高.根据智能结构的差异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多元化智能理论是以个人的发展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理论强调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们实现学生的多元化和个性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智能结构,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唤醒智能特点,继而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比如,学生如果具备突出的人际交往的智能,这部分学生对人际交往非常的擅长,在某种程度上是交往流畅,所以愿意交往.那么,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学生的智能优势对起培养的方式进行转变,摒弃以往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组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在组织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发挥自身的人际交往技能,不断提升他们的学习激情和动力,促进其学习动机的进一步引发,从而更好的实现教学目的.教师还应该积极倡导学生的自主性探究式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们能够以积极参与的主人翁姿态来主动建构各种知识,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而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或者问题式或者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方法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开展实际教学过程,从而转变学生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地位,而是成为主动探究知识和自主建构知识的学习者,这样,才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促进他们的智能进一步发展.其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就是指教师能够利用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调动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使得学生为了团体目标而努力学习,有利于整个学习氛围的形成,从而更有利于达成共同的教学目标,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更容易形成互动的教学关系,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热情.
篇2
关键词: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教学方法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开展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热爱语文,学好语文。语文是教学领域的基础学科,也是培养学生基础知识能力的首要条件,掌握语文知识,加强语文能力是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我们不能将语文教学当成一种单纯的教学任务,使用各种题海战术,这不仅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还会影响学生的综合发展,其学习水平也无法提高。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保证全体学生都能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并具备一定的语文素质,将语文教学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
一、落实语文知识,为提高语文素质打好基础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但能力的提高都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从语文教学来看,语文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文化水平,而要完成素质教育,就必须保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语文能力。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首先要落实各项语文知识的教学,为进行素质教学提供条件。实践中,有的老师会采取分阶段、分步骤、分类、分点的教学方式,初中语文教学比较注意复习小学已学过的语文知识,同时整合单元教学,讲解语文内容中的常见知识点和重点知识;随着年级的升高,老师就会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自己找出其中的重点,并总结归纳,让学生在找寻知识点的过程中,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对各项语文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出一套学习系统。这样,学生就能在理解语文知识的同时找出各知识点间存在的联系。事实证明,及时掌握语文内容中的各项知识,对开展素质教育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应注重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进行素质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该如何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道德思维能力也逐渐转向成熟,这是一个关键时期,必须在这个阶段加强素质教育,灌输正确的价值观,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在初中阶段开展素质教育,是实现道德优化的重要转折点。而强化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素质,是语文学科的重要责任,也是初中语文融合素质教学的新尝试。素质教育内容广泛,我就以从语文教学出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问题进行论述。爱国主义教育应贯穿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初中语文教学则要利用语文内容本身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进行爱国主义的语言文字教育是中学教学大纲中的规定,初中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开始了解爱国主义,培养爱国热情,从一些语言文字出发,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例如,在一次教学中,我给学生讲解到,能够正确使用和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就是热爱祖国、维护祖国尊严的表现。通过语文知识将这些理念渗透到学生心里,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2.合理使用语文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内容,教育广大学生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如果说语言是祖国的声音,那祖国的形象就能以山河的形式出现,热爱祖国就是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初中语文内容的作者将祖国河山刻画得风景旖旎,美不胜收。例如,范仲淹笔下的春和景明的“洞庭湖”,烟波浩淼,岸芷汀兰,让人心旷神怡。这一幅极具中国特色的风景画卷已经深深刻在了学生的心里,影响他们,帮助他们成为热爱祖国的人。
3.爱国主义教育在我国已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学习我国的英雄人物也已经有近五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就记载了我国很多的古代文明:例如,《中国石拱桥》中,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石拱桥,他完美的体现出我国建筑家的艺术之美;《口技》中那精彩绝伦的口技表演以及在古典文学中出现的那些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都能让人沉静在古代文明的高尚意境之中,渐渐的也就接受了这种爱国情操的熏陶。
三、努力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素质,加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从教育的层面看,初中语文老师自身的素质培养也是关键,并在素质教育环节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很明显,语文教与学的矛盾,就是老师起着主导作用,而正是这种主导作用,已经开始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只有不断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水平,才能提高整体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只有高素质的语文教师,同时采取高素质的教学行为,才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人文教学是教会人怎样看待自己,看待他人,不断协调自身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甚至自然的关系,拥有正确的价值观,能科学的理解责任,从更高的层次追求精神上的完美。语文,是人文科学教育的重要部分,我们有责任就学生开展人文教育。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人文教育的教材内容有:《论语》,它让人正确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为学》让学生领悟“天下无难事,只要肯为之”的哲理……语文老师应通过这些内容,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拥有较好的情操,成为一个具备道德素质的人,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四、开展课外活动,课内课外有机结合
课堂教学是学生吸收语文知识的主要场所,但要全面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综合能力,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我们必须为学生提供扩展训练的机会,通过语文课外活动,让课堂知识得到延伸、巩固。课外活动是开展实践的最好场所,可以让学生更近距离的接触到真实社会,把社会生活引进课堂。课外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主要目的是为让学生扩展知识,融入社会,熟悉生活,认识更多的事物。通过对现实事物的观察、接触、理解,使课堂教学得到升华。例如,在一次课外活动中,我带学生参观、考察工厂、农村等,了解各种新产品、新信息,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增强学习动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是完善素质教育的关键。语文是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情感因素、审美能力、道德人格的第一道门。为了学生能有更好的发展,具备更高的道德素质水平,我们应充分运用语文教学对素质教学的独特促进作用,将素质教育融合到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中,以求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杨传武.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考试周刊,2010,(25):42.
[2]傅全胜.略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江西教育,2010,(12):25.
篇3
华德福教育的哲学基础是人智学(Anthroposophy)。“研究人智学是探索通往精神领域的途径,人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智慧,人类及宇宙万物之间的关系。研究人智学的目的是培养一个完全开放的胸襟,既不盲从也不随意拒绝,当人的内心有所需求,这种知识和智慧就会涌现,并可以以内心世界的需求来调节,甚至获得与精神世界的共鸣。”由此可见,华德福教育主要欲培养一个具有独立精神的个体,倡导人的精神的自由和独立。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施泰纳根据人意识发展规律,以7年为一个周期,华德福的教育则配合人的意识发展规律,阶段性针对意识来设置教学内容,让教育成为一种艺术,让人的身体、生命体、灵魂体和精神体都得到发展。因为在人发展的不同阶段,这四者是扮演不同的角色,只有这四者都得到了发展,并且具备深层次的教育意识,才能让孩子觉醒,才能让孩子成为自己,最终超越物欲,具有洞察力和判断力,结合与生俱来的智慧和本质,找到自我的定位和人生的方向。这是华德福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具有的状态,同样,华德福体系里的教师也应该是这样的人,是需要在智力、艺术和道德方面都平衡发展的人,只有这些都平衡发展,教师才能觉醒到,自己是否适合做教师,是否适合做华德福教师,是否适合做一名华德福幼儿教师,这是需要自己成为一个“全人”的旅程中更多地思考自我和人生的方向。施泰纳认为:“由固定不变数学公式制造的玩具,会使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枯萎而死亡。”如何帮助幼儿找到适合的玩具,与孩子一起制作玩具,如何艺术性地教孩子学会珍惜自己的玩具,这都需要教师在智力、艺术方面的参与。华德福教育追求善、美、真的教育,这需要教师道德的高度参与。“基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职业道德比其它职业道德具有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比其它职业道德有更强烈的典范性,比其它的职业道德有更深、更广、更远的特点。在华德福幼儿教师培训中,应该体现对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阐述与认识,让学员队教师职业道德有高度的认识,培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激发学员队幼儿教育的热情,感染学员,让学员深爱幼儿教育事业,愿意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所有的力量。所以,华德福幼儿教师培训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在道德、智力和艺术方面平衡发展的人,让教师觉醒到自己,认识到自我,从而在幼儿园里更好地帮助和支持幼儿的发展。
2.培训内容:追求有生命力、艺术性的教学内容,融入更多自然元素。
我们都知道“生态的”涵义,对于整体而言,每一种生命的形式都是必须的、有用的。不用之用,是为大用。大用是生命力,她代表一切———智慧、灵性、爱、感知力、学习力、创造力、适应力……健康是生命力的自然流动,人成其为自己,个体融入大海。生命不仅限于肉体,一切的流动中,交流着色、声、香、味、触,那是美的交响乐,是善,是美,也是真,这就是生命力,也就是健康。前面所谈到的,华德福教育在幼儿园阶段追求善的教育,主要以发展幼儿的物质身体为主。所以在华德福幼儿园里,一日生活是幼儿教育的核心,华德福倡导幼儿的学习应该是在生活中学习。而生活本身就是活的,具有生命力的,生活是需要体验的。这就需要华德福的幼儿教师培训的内容同样是具有生命力的,是真正地让教师体验到学习的内容,而不是单纯的理论灌输和认识了解。华德福教育一直崇尚艺术化地教学,他们把教育视为一种艺术。华德福教育认为艺术是生命的塑造,艺术教育的真正意义是滋养人的心灵和丰富人的心灵生活。黑格尔在《美育》中指出,音乐能在“心灵振奋起的那些量之外加一把助力”。孔子也提出用“礼”以节制人的行为,以“乐”以陶养人内部心灵的主张,故用“礼乐之邦”来区分文明的古中国和其他野蛮民族。“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由此可以看出,艺术与社会的重要意义。教育艺术化,不仅是把艺术作品、艺术形式、艺术的方法技巧等引进教育,更重要的是应该把教育作为一种本体的艺术形式,把教育的过程视作艺术的创作过程。这就需要培训教师的过程中贯彻和实践这样的理念,让幼儿教师体验到艺术的具体形式,从体验中感受真实的艺术,这样才能创作教育这门艺术。培训的指导教师也应该在培训的教学中更加艺术化地教学,潜移默化地把艺术这颗种子种在每一位华德福幼儿教师的心里,并滋养它,让它得以生根发芽。在华德福的幼儿园里,有很多很多的玩具,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这些材料大多都是自然的。华德福幼儿园倡导用一切自然、温和的东西滋养孩子,让孩子体验到自然的真实,在爱和温暖的环境里成长。“这一时期的幼儿的生长体现出植物性的特征,自然界的一切都符合孩子的天性。松子、石头、贝壳、树枝、花草和动物都是孩子感兴趣的对象,自然界的构型也是儿童想象力和概念形成的原始材料。”施泰纳强调:“作为教师,你们必须让学生理解自然,缺乏一定程度的自然知识,人无法再社会生活中找到他的定位,因此,我们应该投入我们的心理力量去熟悉事物,并观察我们与之相连的经验。”这就需要我们在华德福的幼儿教师培训中尽量运用自然界的材料。
3.培训组织:倡导完整、和谐、发展的理念组织协调三年制幼儿教师培训。
华德福的培训有很多种形式,有职前全日制培训,也有职后的培训(即在职培训),目前国内幼儿教师培训大多采用在职的形式,分做三年来完成。这样就需要设计和统整幼儿教育的内容并将其合理地分配在这三年的培训里,在华德福幼儿教师培训的内容应该是完整的,分阶段的有计划的,各个阶段有序进行,包含幼儿园实际运作中的各个方面。每一期的主题涉及的内容同样应该具有完整性,不能是简单的讲解,而是针对这个主题,从各个方面很深入地让学员们真正知道在幼儿园里如何带给孩子。和谐共生是社会学中提得比较多的概念,社会学是一门试图用科学的思维逻辑来讨论人类社会和社会生活的学科。华德福教育的社会学基础是施泰纳的“三元社会秩序理论”,施泰纳把社会分为三个领域:文化领域、政治或权力领域以及经济领域,各个领域分别对应若自由、平等、博爱三大社会学理念。这种理念倡导人与周围的一切和谐共生,在华德福幼儿教师培训中,培训的组织团队与学员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自由、平等的。华德福幼儿教师培训的组织者、教师应该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服务给学员们;而学员们应该积极参与培训的全过程,而不是享受培训组织者提供的一切,应参与培训的准备和组织,在参与中体现华德福的和谐共生的精神理念,才能在幼儿园中同样带入这种理念,与孩子一起相处、工作和生活。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在追寻一种更为优质的状态,教育是如此,幼儿教师培训亦是如此,否则便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和社会,不能促进人的发展。正如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国际教育大会所通过的宣言中指出的:“由于一般知识和教育以及教育活动的持续变革和发展,所以不太可能为师范生提供其终身职业生活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华德福幼儿教师培训所带给学员的东西也不应只是幼儿园里需要的内容,而应更宽泛。教育回归生活这一理念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幼儿教育可以在潜移默化的生活中进行,在生活中进行教育才是幼儿教育的最理想方式。华德福教育则认为教育是为生活而准备的教育,这需要幼儿教师能在一日幼儿园生活里发展幼儿的身体,发展幼儿对世界善的认识进而同样发展自身。所以,华德福幼儿教师培训的组织的形式、组织教学的内容都应该是发展的,目标上向着更优质的培训迈进。
4.培训实施:倡导有节奏、有规律,有参与、有互动地教学。
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在我国传统文化直至今日的养生课堂里,在教师对家长的忠告里,都并不陌生。华德福教育也特别强调这一点,华德福教育认为万物皆有时,幼儿园阶段的教育应该顺应自然的法则,每天有规律,有节奏地生活。在幼儿园里,有节奏、有规律的生活能带给孩子以熟悉感和安全感,没什么比让幼儿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更重要了,通过熟悉感和安全感可以培养他们的信心,使他们从容地走向未来。在华德福幼儿教师培训里同样需要有节奏、有规律的培训计划,主课、实践课、艺术和手工课都应该有具体的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固定的教师、固定的翻译、固定的服务团队。只有学员们体验到有节奏、有规律的学习经历,才能明白幼儿教育阶段带给孩子的重要意义和现象背后的原因。夸美纽斯指出:“凡是应当做的都必须从实践去学习,要靠榜样,不要靠教诲。”实践离不开一点就是积极参与和体验,这包含两层涵义:一是学员自己要积极主动参与和体验培训的准备、进行与实施中;二是培训的组织者和教师应该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带着学员参与和体验到培训的各个环节中。在华德福幼儿园里,倡导教师和幼儿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一起游戏,一起画画等等。这就需要幼儿教师有极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这些就需要在培训中获得与学习。就算是在人智学理论的学习时,都应该有大量的讨论和案例的加入,让每一个学员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体验到真正参与式的学习。在实践课、艺术课和手工课都应该准备有充分的材料、充足的时间,在培训教师的正确引领下真正地实践和体验。在参与及体验的基础上,与单纯地听课的培训相比,学员肯定会有很多额外的思想碰撞与疑问,这就需要学员与教师、学员与学员、学员与培训组织协调者、学员与资深教师之间的互动,互相沟通,答疑解惑。在这样的互动交流学习中,培训学员学到的知识才是融会贯通的,而不是简单的,表面的,不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道在工作中如何根据自己的情况来与孩子一起生活。
5.培训评价:力求学员自己认识自我,认识幼儿教育,发展自我,发展幼儿教育。
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 素质教育
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探讨学生素质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机制的渗透式很有必要的。虽然语文学科特质和参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逐渐获得共识,但如何要素质教育中真正发挥语文学科的特殊功能,提高语文学科教学的效果,关键是老师方法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
一、何为初中语文素质教育
首先,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初中语文课堂素质教学。从学生出发,发展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具体地说,应提高学生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等。
其次,以课堂教学形式贯彻素质教育。要求初中语文课堂素质教学以课堂为阵地、以45分钟为时间段落、以教师和学生为活动主体、以中学语文的教和学为活动形式,贯彻素质教育要求。初中语文课堂素质教学,要求学生应当是全面发展型的学生。应要求学生学会学习,有一定的独立学习中学语文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具有创造性学习的品质和一定的初中语文基础,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个性充分发展的社会主体。
最后,初中语文课堂素质教学观认为,传道、授业、解惑,固然重要,但它不能只是单纯地教给初中语文学生知识、使用初中语文的技能、解答中学语文题目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引发学生内在的教育需求,唤醒学生主动、能动、创造的意识,开发学生的潜能。在初中语文课堂素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用自己的整体人格去“类化”学生的思想品德、意志行为和知识技能;用自己的教学风格,去直接影响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习风格的形成。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1、落实语文知识,为提高语文素质打好基础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能力的提高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的。具体到语文教学上来说,语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首先就要打下坚实的语文素质基础,即学好语文知识。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落实各项语文知识,以便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打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阶段、分步骤、分类、分点的方法进行。同时,注意复习小学已学过的语文知识,并结合单元教学,介绍和讲解语文知识有哪些类别、哪些知识点;还要有意识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找出相关的语文知识,并分类归纳,让学生在“找”的过程中熟悉和掌握各项语文知识;最后让学生分类归纳,进行各项语文知识的梳理。这样,学生不仅能够熟练地掌握语文知识,并且还能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事实证明,准确掌握语文课中所涉及的各项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实施语文素质教育。
2、强化语文课素质教育
应该肯定,我们在语文课的教育教学中,无论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质,加强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方面,或是探索文道统一原则、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和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很大的成绩。但受“应试教育”思维的束缚,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基础教育仍陷入难以自拔的误区。学校在升学率指挥棒左右下,全力以赴为升学考试组织安排教学、教师、资金和奖金。凡是与应试无关的其它活动则一律禁止,考什么教什么,其它不学,三年的课讲二年。每天撂在学生面前的是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数也数不尽、做也做不完的模拟考试题,这些题不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融会贯通,消化吸收,而是指令性地接着现成答案去死记硬背。即使有的学生背会满脑子答案,暂时赢得了高分,考上了高一级学校,而实际上,他们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非但没有提高,相反整体素质下降了。为了弥补这一根基的不足.在这些学生升人高校之后,高一级学校不得不用大量时间去采取补救措施。如果不这样补救,势必影响其它课程的学习质量和全面素质的提高。这些事实进一步告诉我们,在所有各门课程中,加强语文课素质教育显得更为重要了,因为它是决定整体素质教育提高的基础。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注重发展和发挥人的主动精神,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不能把学生当作被动的产品,而应当视学生为能动的主体,要重视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学生的学习不仅承继性的学习,更足创新性的学习。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一方面,置疑设难,但坡度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要让学生只要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见到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不予回答的“冷场”现象,一些缺乏经验的教师,此时只是埋怨学生太笨。自己现身说法,搞成自问自答。其实,这种“冷场”有时候就是教师问题设计不合理造成的。此时,就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就更要注意讲究铺设艺术,教会学生寻求解答问题的途径,特别是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教材。并从阅读教材中寻求解答途径,把读书方法交给学生;另一方面,发挥小组作用,引进竞争机制。我们可以把学习目标,教给小组完成,使小组的每个成员积极参与帮助全组成功。素质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现在的一般发展,不仅要重视学生现在一般发展对未来的发展价值和迁移价值,而且更要重视直接培养学习终身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着眼一般发展,增强开发意识。
三、结语
人的素质是个有系统的整体,主要有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在语文教育中这些素质都要体现出自觉和不自觉的互相渗透、互相作用。教师应注意整体把握,互相协调,促进其和谐发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掌握语文学科的知识和教学方法,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科学的素质教育理论、方法与手段。要具备为人师表的风范,言传身教,真正做到在学生面前既是良师又是益友。在教学过程中勇于探索,勇于实践。那么,初中语文素质教育的成功之路是可以走出来的。
参考文献:
[1]李书萍.素质教育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大江周刊(论坛),2010(12)
篇5
关键词:模拟实践教学法;特点;设计原则;具体应用;效果评价
能力本位的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是否具有“能力”是职业人才的衡量标准。职业教育课堂效果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技能。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该把职业教育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放在首位,增强职业教育教学的实用性、可操作性.突出学生能力目标的培养。
模拟实践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在教室里进行仿真实践,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通过模拟实践教给学生解决问题和作决定的各种较高级的技能,符合职业教育对职业教育人才的要求。
一、模拟实践教学法的特点
(一)完成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高度结合
模拟实践教学法是建立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中,侧重于模拟实践场景,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自觉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进而高效率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二)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
模拟实践教学法强调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自主地在模拟的情景下进行活动.教师只起组织、指导的作用.教学活动也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并提高能力。模拟教学实践法的采用可以摆脱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学生对所学知识接受效率低的状况
(三)强调教学内容的应用性
模拟实践教学法在应用中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引导或帮助学生应用有关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它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模拟实践的设计,引导学生全面参与实践操作过程,让学生解决实践操作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帮助学生完成对基本理论在实践中的逐层运用。
(四加强教学的互动性
模拟实践教学法通过教师对教学实践内容的设计.使学生在高度参与教学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必须应对实际问题与学生创造性提问这两方面的挑战,因而常常要与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去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信息交流是双向或多向的而不是单向的,有时需要相互讨论甚至争论,在引导学生参与实践的操作过程中,不但增强了师生互动.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二、采用模拟实践教学法对高职课堂教学的设计原则
(一)以职业岗位活动为导向设计教学的内容
职业教育理念强调的是课程内容要保持职业活动的完整性,打破知识体系的逻辑性。在采用模拟实践教学法时应尽量压缩理论课教学内容,增加实验、实习指导,强化技能训练。理论教学内容上要求实用性,深度上强调以够用为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二)课堂教学要突出能力目标
职业教育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在掌握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去完成某种指定的工作活动。因此,在采用模拟教学法设计课堂教学时.应该突出学生能力目标的培养,使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变成技能应用为主。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模拟实践教学中,学生具有高度的参号胜,他们不再是被动地听老师讲授,而是主动、灵活地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去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的角色将由传统的知识讲授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或辅助者其作用从单纯的系统传授书本知识转变为对知识的消化、运用与创新的引导上。教师虽然不参与学生的模拟与决策过程,但必须引导学生有正确的思路,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对于学习中出现的具有共同性、典型性以及重要的问题,要及时组织讨论并点评、总结。将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结合起来。
(四)教学手段的应用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原则
模拟实践教学法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选取要根据教学课程的特点,教学的目标、教学的具体内容而定,如果教学手段选取不恰当,就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这需要教师在采用模拟实践教学时做大量的前期设计准备工作。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情景模拟实验设计。
三、模拟实践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采用模拟实践教学法教学的具体方法
1.放映记录真实岗位职业活动的录像片
选择这种方法进行模拟实践教学,不能和看纪录片混淆在一起,这需要教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要结合理论知识,运用提出问题、小组讨论等方法组成整个教学的过程.由浅入深地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
2.分派角色扮演的方法
这种方法使学生直接地参与到业务操作中来.是一种最直接的模拟实际操作的方法。一方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与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在学校提供实习机会有限的情况下,这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加强实践效果的方法。
3.利用实务操作软件
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基于网络平台技术辅助教学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广泛应用。利用实务操作软件,可以使学生在计算机上借助网络来完成模拟实践操作的所有环节,利用网络平台技术的辅助作用。可大大提高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
4.典型的操作业务的案例分析
在实际业务中。会出现很多复杂的情况,这种实际情况很难模拟仿真,教师可以通过收集、筛选、提炼、整理的方式,选择典型性的实际业务问题.做成案例集.和学生起做案例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通过启发、提问、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参与进来,使学生对操作业务有灵活多变的处理方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采用模拟实践教学法教学的组织实施步骤
1.确定采用模拟实践教学法教学的目标
教师首先要确定通过模拟实践教学法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比如让学生增加对实践的了解与认识.并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参与,达到会运用信用证结算的实践技能。
2.确定采用模拟实践教学法教学的内容
模拟实践教学法教学的内容要根据专业学科的内容而定,将专业学科的主干内容提炼处理后.与模拟实践教学法相结合,形成模拟实践教学法教学的内容。
3.确定采用模拟实践教学法运用的具体方法
在确定模拟实践教学法教学的内容之后,应根据内容和目标选择适当的模拟实践教学的方法。
4.设计采用模拟实践教学法教学的环节
教师在确定使用模拟实践教学法的具体方法后,针对教学内容应设计整个教学的环节。比如国际结算信用证结算业务,教师可以先放映信用证结算业务的录像,随后引导学生总结信用证的基本知识点。紧接着教师进行角色扮演分配。最后.设定一些问题,针对信用证结算业务的细节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做最后的总结。
5.采用模拟实践教学法教学的组织实施
组织实施阶段是教师按照事先设计的教学环节.组织整个教学的实施过程。比如在设计好国际结算信用证结算业务教学环节后教师组织学生按照设计的环节做具体的实施过程,这也是最关键的环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况做相应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四、模拟实践教学法应用的效果评价
(一)模拟实践教学法的应用解决了教学内容与环节和实际工作相脱离的矛盾
受到学生和企业用人单位的认可通过对企业和职业学校的大量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用人单位在挑选所需人才时.非常重视学生对实践环节知识的掌握,在考核应聘人员时。主要考核内容之一就是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而在对就业率比较高的职业技术院校教学情况凋查时.我们发现这样的院校普遍带有共同的特点,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大多采用了模拟实践教学法。
(二)针对职业院校教师理想的教学方法调查.模拟实践教学法是职业院校教师理想的教学方法之一
通过对全国职业院校教师的调查,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利用学校的硬件设施。采取模拟教学法的模式进行教学。使用模拟教学法时.大多数被调查学校已经实现了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实务操作。在教学课堂上,角色扮演法、对典型业务进行案例分析使用得更广泛。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素质教育;问题;对策
素质教育既是教育的一种形式,更是教育的一种理念。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学生是一个具有自身鲜明特点的社会群体,学生从一入学就开始面临着社会选择和如何适应社会选择的问题。高职院校必须要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确定学生素质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
一、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高职院校大多数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上课不学习、下课抄作业、考试作弊等现象屡见不鲜。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不明显,缺乏吸引力,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轻视职业教育,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对就业前景缺乏信心。
(二)学生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生源质量的大幅度下滑。同一专业或同一班级内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等方面差异明显,一些学生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科学,动机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
(三)学生心理不够成熟
高职院校学生中普遍存在自卑、焦虑、失望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进入职业院校后,学生对人生目标和学习目的感到困惑,个别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甚至会产生弃学厌世的想法。同时,就业也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一些学生眼高手低,不愿意到生产一线从事收入较低、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而自身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又达不到用人单位的需求,从而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困惑局面。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素质教育的理念不明确
在实践中,学校往往只重视“高技能”教育,而忽视了“良好职业道德”的教育,片面地认为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理论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只是单纯构建职业人才所需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而没有将素质教育纳入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或者虽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但方案没有可操作性,因此难以落实。
(二)教学方式方法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高职院校在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中较普遍地存在重理论技能、轻素质培养的做法,认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不需要用太多的时间培养学生的素质。尤其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仍以闭卷笔试为主,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职业素质的考核缺少系统研究,没有成型有效的经验。
(三)对思想文化建设重视不够
职业院校由于诸多的制约因素及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校园文化建设普遍缺乏重视,只注重科技、文化、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而忽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不能将校园文化建设与校风、学风建设结合起来。一些高职院校学生行为习惯不佳,自我约束力不强,有的学生纪律观念淡薄,思想作风涣散,容易出现违纪现象。总的来说,高职学生一方面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另一方面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难以做到知行统一。
(四)完备的素质教育体系没有完全形成
关于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职业教育领域还不够深入,在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缺陷,缺少理论指导和深入的研究,因而简单地把素质教育看成是有组织地开展一些科技、文化、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而且教育活动流于形式,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强化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学校应制定出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规划,增强育人意识,形成良好的氛围,不断优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二)加强高职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只有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更好地参与群体活动,正确处理生产活动中的各种关系,有效地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生产中去。我们可以通过入学教育、教师授课、各种讲座、综合实践、顶岗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教学活动是高校落实素质教育的最基本途径,而校园文化则是高校落实素质教育的另一条重要途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素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学术、文娱、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受到优良校园文化的熏陶。
(四)完善考核与评价机制
完善的评价考核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获得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肯定的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其特长和个性的发展。高校可以将对学生的素质评价用于学生评优、求职、就业等方面,以此调动学生参加各项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吴全吉,刘震.影响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原因及对策[J]. 中国建设教育,2006,10(10): 14-16.
[2]钱吉奎.再议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J].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教育文化社会科学版,97-100.
[3]陈娟.浅谈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及管理方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 210.
[4]周沛江.浅谈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环境建设[J].中国科技信息,2010,3: 251-252.
[5]臧甲友,朱海龙,于龙全.论新时期大学生职业化素质的现状及解决策略[J].教育研究,2009,12: 221-222.
篇7
关键词:孝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意义;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126-03
新儒学代表梁漱溟指出“说中国文化是‘孝’的文化,自是没错”,“孝悌实在是孔教唯一的提倡”。[1]谢幼伟同样认为“中国文化是以孝为主,以孝为根本的文化”。[2]可见,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狭义的孝是赡养父母,广义的孝指奉献社会,它既是一种敬本心理,又是一种管理手段,它将礼法的外在约束与仁义的内在自觉相统一,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服务[3]。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劳动观和职业观,都离不开对中国传统孝文化精髓的弘扬与运用。
一、孝文化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贯彻与落实
中国传统孝文化中,有很多是2008高考方案大学生理论课教材内容的来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贯彻与落实孝文化,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标得以体现,并达到预期效果。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践行孝文化,树立高职大学生学以致用的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要讲授孝文化知识,如引用儒家经典来增强课堂的文化厚度;同时,也要突破理论层面践行孝文化,抓住各类教育的契机。例如:在天气突然变冷的情况下,教师对同学们说:“请掏出手机,给父母们发条短信,也许就短短的四个字‘天冷加衣’,就足以让父母温暖一个寒冬”。这样,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在特定的情境下,让学生感受到学做人的重要性,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意义。学生树立这一正确的理念后,会运用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学以致用、用以致学的循环,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培育道德素养。此外,还可以通过课后的活动与作业来促使学生践行孝文化。如让学生结合团、班会,举办公益活动,在活动体验中使思想政治理论内化为学生的素质。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引入孝文化,培养高职大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引入中国传统孝文化,这些历经历史沉淀的魁宝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爱国专题时,讲爱国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爱祖国的灿烂文化,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教师可以通过制作一个五分钟的小视频,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孝文化在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首先,了解了中国传统孝文化,受“生则养”的思想熏陶,高职大学生敬养父母的意识会进一步增强,形成对父母的责任感,从而为家庭的美好生活而努力学习。其次,责任感是道德行为的基础和本质规定,高职大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会得以进一步的培养,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高职大学生在对责任的恪守中,履行自己的道德职责,会做到乐业、勤业与精业。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贯彻孝文化,培育高职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素养。近几年的招聘会有个普遍现象:“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最受企业青睐,高职生吃苦耐劳“香”过本科生。可见,在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贯彻孝文化,以培育学生吃苦耐劳的素养,才能提高职业竞争力。孝是中国传统美德的根本,“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自是它的应有之意,是人们处理各种困难的总原则,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推行孝文化中的“立德、立功、立言”,树立不过分挑剔的就业观;注入“立身、承志”等孝文化思想,鼓舞高职大学生披荆斩棘,勇于开拓,促使他们缩短就业岗位的适应期;主张“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熏陶和鼓励高职大学生奋发向上、爱岗敬业、自强不息地建立辉煌的职业功绩。
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传承孝文化,激励高职大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传承孝文化,使高职大学生践行对家、对社会的孝道之后,自然地升华为对民族、国家行大孝,即爱国精神。首先,孝是爱国心的根源。唐代著名学者孔颖达疏《诗经·大雅·生民》序时说:“祖者,始也,己所以始也。自父之父以上皆得称焉。”[4]爱国思想是亲亲感情的连锁效应,爱国主义是孝意识的演延结果。[5]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传承孝文化,就是激励高职大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如在讲《形势与政策》专题“从抗震、奥运看中华民族精神和价值追求”时,就可以从文化的角度,例举“七夕”在中国静寂,在韩国热闹;韩国欲将“端午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韩国被西方学者称为“儒教国家的活化石”,每年2月和8月,韩国人按照传统到文庙祭祀孔子;韩国人的共同道德,仍是儒家文化所信奉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推动他们创造“汉江奇迹”,促使韩国民众1997年发起献金运动,使韩国最早度过金融危机等等,提出:谁来拯救我们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感。其次,孝的扩展,将亲亲之爱延伸到非亲亲的领域,转化为为社会尽责,是“大公”的原始动力。高职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就是要落实到实际学习、工作中去,练就一技之长,拓展综合素质,在未来职业生涯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而贡献。使学生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并非空洞说理,而是实在的课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孝文化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发挥作用应沿用情感教学法
发挥中国传统孝文化的精髓,增强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要采用多形式的教学法,要深刻而生动地展示孝文化的吸引力,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课程理论内化为学生素质,情感教学法的运用非常关键。列宁曾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的体验,会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孝文化,增强他们内在的动力,转化为相应的道德行为。
1.以情动情,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话里分辨出真正的热情或者是故意做作的、虚假的、慷慨激昂的情调。”我们曾做过调查,学生最讨厌的是看上去不相信理论却在讲台上夸夸其谈的人。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首先自己对传统孝文化有较深刻的理解,并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激励方法表露真情实感,以感染学生;同时,激发学生(尤其对孝文化比较了解与感兴趣的学生)间积极情感的相互感染,扩大情感的受益面。如孟郊的《游子吟》与李密的《陈情表》都可以用来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通过师生情感的相互交叉,渲染出感人的情绪氛围,又反作用于学生的心理,产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感。
2.以境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具有综合的情境性,这种情境性就是在各种情感因素的作用下而形成的某种综合情势氛围。所以,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为了唤起、培养和强化某种情感,就应尽力创设适合于教育教学内容需要的情境氛围。我们可运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传统孝文化构建成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面,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被遣临行前的交待和《窦娥冤》中窦娥对婆婆的深情等变成小品或flas,给学生视觉、听觉以全新的刺激。这一切连同教师的神态、语言、情感及教学内容、课堂气氛形成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
3.以行促情,激发学生的行为自觉。行为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丰富情感的途径和推动情感发展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要知道,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为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6]学生只有经过具体实践,才能把理论认识转化为个人的行为需要。我们可以结合学院的社团活动,开展弘扬中国传统孝文化的集体活动,如推广一耽学堂晨读四书,使学生在活动中互相感染,形成情感的共鸣,激发思想政治理论指引下的自觉行为。
总之,孝文化要发挥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必须对学生有步骤地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教育过程。孝文化的落实与教育的开展,要多注重内容、传承孝精神,而不能流于形式。如某大学布置的寒假作业就是回家给父母下跪,媒体就此评论说,要求学生用一定的行动来体现对父母的孝,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诸如磕头之类的礼节,难免有“形式主义”之嫌。长辈最缺少什么,就给他们什么,这才叫孝道。或许是家庭的保障,或许是情感的交流,或许是一声问候,或许是一封家书。要引导大学生推行正确的孝行为,树立他们正确的孝观念,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人才,无论对父母、学校、社会来说,都是真正的、最好的孝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307-308.
[2]罗义俊.理性与生命——代新儒学文萃[M].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509.
[3]肖群忠.孝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诗经·大雅·生民,十三经注疏[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528.
[5]史康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精神[J].广西社会科学,2002,(4).
[6][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篇8
一、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和手段
目前,教育的方法还是原来的传统教育方法,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把课堂上知识的讲授和学习作为重点来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主动思考的少,教师只是讲解会计处理事项的结果,而并不对经济或者相关的事项作出说明,对会计分录和报表也只是简单生硬地讲述,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形成一种沉闷的课堂气氛。
由于学校的教学条件和硬件设施的限制,教学手段仍然是以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为主,导致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和培养,整个的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近年来,会计学教材内容不断地丰富与完善,信息量也在增大,但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并没有得到改善,所使用的多媒体教学也只是播放视频,不能达到很好地教学效果,使人才的培养也不能达到要求的层次。在信息化的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信息的需求,如果使用多媒体来讲授会计这门课,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会计是一门很难学的学科,知识的专业性太强,很难理解,如果不用多媒体讲解这种抽象的知识,学生很难产生兴趣。
2.教材内容不合理
我国的会计教材种类多,内容繁杂,没有得到统一。会计学教材应该及时进行改革和更新,课程内容要随着相关法规、制度发生相应的改动。但是,传统的教材由于编写时间长,一些新案例、新方法和新内容很难及时编入教材中,这样的教材并不能适应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要求。
3.实践教学缺乏
高职专业教育主要注重培养技术性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在教学中要求理论讲授和教学实践相结合。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重要特征是实践性,实践性教学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而高职院校也逐渐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开设了高职会计的实践课程,包括毕业实习和课程学习中的模拟实习,但是像模拟实习,并没有完全实行,只是把它当成可有可无的,时间多就安排,时间少就弃之不顾,没有得到重视。实践教材不能满足需求,目前的会计学教材内容混乱,种类繁多学校在选择教材上也有一定的随意性,没有统一规定,使用的教材很难满足教学的要求。高职会计学的教学课程设计缺乏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如管理学、信息学以及国际贸易等学科,都没能很好地融合进去。教学中讲解的案例少,使学生的认识肤浅,知识面狭窄。学校安排的校外实习,也只是安排快要毕业的学生,很多的学生认为,实习只是一种找工作前的缓冲,并不是真正的工作,很难引起重视,而且实习单位可能没有安排专业的老师指导学生的实习,使实习变得很盲目。
二、解决会计专业教学存在问题的途径
1.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改变原来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教、学、做融为一体,形成以老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根据会计教学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首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启发的方式指导学生思考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思路,最后解答出来。有时候,教师可以把问题设置为诱发式的,结合课堂上的讲解和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把要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主要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思路。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耐心与学生进行讨论,对案例共同分析,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和答案,实现师生互动。还可以把内容隐藏于问题中,然后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这种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会计专业教学的手段需要优化。会计学中涉及的内容如凭证、报表等很繁琐,教学中需要使用多媒体和投影仪等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2.及时更换会计专业教材
学校使用的课程对会计专业教学的影响很大,学校要多与行业合作,开发与实际相联系的教材,学校的相关教研人员应该多关注会计制度及处理的更新,提出新的建议,保证教材的质量和信息的先进性,这样,学生就能了解和掌握到最新的会计知识,减少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3.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
高职院校应该多加强实习和实训,提高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会计学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许多的技能要靠实践来掌握,如果缺少实验室和实践的学习,学生很难掌握会计的原理和技能。因此,在教育的改革中,学校要不断增大实训和实习在课程中占的比例。完善实习资源,加快实验室建设,完善信息资源,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篇9
在我国的社会占到主体的是经济,从而导致了对于学校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学生毕业的就业率。所以更多学校只是将学生的大量的在校的时光用于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培养少之甚少。学校内的文化课程的比例只占到了不到十分之一的比重,传统文化的教育更是几乎没有。比如在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传播途径的语文教学的课堂,老师只注重于对于阅读题和作文题的固定模式的教学,严重的应试教育的模式。建立语文课的主旨也遭到了忽视,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统文化素质的培养受到了冷落。这严重打击了学习传统文化和发展自身对于语文的特殊的见解的积极性。使得学生不仅丧失了学习文化的积极性和兴趣,而且对于不断完善自我的素养的步伐严重滞留。所以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学生传统文化的素质的培养,使得学生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充分发挥校园素质的教育的重要优势。
二、中职学生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现状
目前发生在中职学院校园里的有许多不文明不道德的情况,比如学生上课迟到、早退,课上不顾老师存在,大声嬉笑打骂,有的更甚者会和老师直接顶嘴对骂、殴打老师。有的同学会多次无故旷课,去网吧打游戏,去酒吧酗酒聚会。部分学生会破坏公共设施,穿着奇装异服,对同学老师言语挑衅,或者视而不见。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校园和谐道德的环境和氛围,有违当代道德素质社会的标准。
探究发生这些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现代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了长辈的宠爱甚至溺爱,不加管束,为所欲为,使他们的道德水平和价值观念畸形,只有自己享乐不顾他人的观念深入其心。还有的是因为自我意识缺乏,认为作为职业技能的操作者,只要加强技能的培养,技能过关,其他的可以不用顾忌。所以就淡化了对自身素质培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还有的原因时,现代学生的抗压能力太低,处理情感和生活之类的问题时有些局促,难以沉着应对,处理不好就会误入歧途。
三、传统文化在当代中职教育中的具体启示
根据近些年的资料显示,中职院校学生的道德素养严重缺失,校园打架、偷窃抢夺等行为发生较多。其中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学校人文教育的缺失,只专注于专业技能的培训,对于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则不太重视。使得一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学生,道德水准降低,严重破坏了良好的校园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社会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的道德水平和价值观念畸形,只有自己享乐不顾他人的观念深入其心。还有的是因为自我意识缺乏,认为作为职业技能的操作者,只要加强技能的培养,技能过关,其他的可以不用顾忌。
经验告诉我们,社会处于多么发达的经济阶段,传统文化的传承都是必须进行的。中华文化发展的数千年历史中,前辈的经验我们要取其精华,对于中职技术学院的教育模式,传统文化对我国国民的教育和影响是深远的。我们必须努力将传统文化的教学与技能知识的学习结合到一起,使得学校的知识得到更深远的学习。我们必须弘扬传统文化,如果脱离了传统文化的教育,知识和道德的教学就会失去了根基,没有灵魂的依附。在以后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总结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 结合当代社会对人才的客观需要不断完善自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使中职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学升高到新的程度,在德育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无数经验证明,将传统文化和知识技能教学结合,会在学生的之后发展起到巨大作用,传统文化为德育教学提供了全面充实的资源、科学的传授知识方法,明确教学大纲,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好基础准备,形成有道德有素质的人格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充实了中职院校学生的业余生活,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体会到中华民族历史的伟大,进而增加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断完善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篇10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问题
一、引言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建构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和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实效性,真正的实现“三进”,我们应将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环节融入到其教学中。近些年来,我国的确也非常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05”方案就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围绕教学目标,制定规划,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这就要求相关的任课老师要认真的去思考,应怎样围绕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去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合理的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把实践教学与参观、访问、调查、青年志愿者服务,将学科学习与校内外各种活动有机结合,有利于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了解区情、国情。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综合应用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去分析、判断、解决社会和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中明确指出:“全面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方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学生的头脑,仅仅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引导远远未能达到《意见》中的要求。因此,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质量变得非常重要。实践教学让学生有一个体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想由从接受―认可―内化的转变。当内化为自身的行为时,就是达到了《意见》中所提出的“进头脑”的目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校内外的实践教学,具体形式有:课题研究、社会调查、参观考察、志愿服务、社团活动、公益活动等。大学生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的,并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观去认识、辩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达到既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又可以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相比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更应突出它的趣味性、灵活性、探究性、开放性、方向性、创新性的特点。同时在开展实践教学时,实践教学的内容必须要有针对性、时效性,评价的方法要讲求科学化、合理化。但是在现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其效果并不理想,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此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造成。
二、存在问题分析1.教育者的理念高校本科教育长期以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为目标,通常都忽视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在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上都照抄照搬一些名牌的老学校,没有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创新精神,导致“重学术,轻技术,重知而轻行,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轻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弊端。并且,这种不合时宜的传统教育方式也很容易走进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死胡同,这种错误的教育理念导致了不少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不强、工作适应能力较差、自身的发展潜能不大等现象,甚至部分员工认为这是教师的职责,我们的职责只是管理学生,教育与其无关,而教师则认为我们指教,育是行政人员的事,这就造成了教书育人这一理念的破碎,管理与服务的脱离,使得学校每一个教职工没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质量担负起其该担负的责任。2、好的教学方法还不多,教学方法的改革的力度还不大。教学方法呆板、手段单一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通病,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学过程显得冷漠、权威,僵化死板,没有任何的教学艺术可言。如何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智力水平和教学任务等情况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感召力,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研究课题。3、学习者的状态新设置本科院校由于其学术地位、学校声望在全国高校中都排位相对靠后,导致所招学生的素质都普遍低于老牌的综合大学的学术,这些学生一般都是本科最后批次录取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都普遍不强。对于本来基础就不好的大多数学生来说,专业课都不愿意学或者学不好,那对于表面看起来枯燥无昧的政治理论课更不感兴趣了。在大学学习阶段,学生若偏重在理论学习、且提出高要求,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上课睡觉、玩手机、谈恋爱等问题较为严重。加上由于理论学习不理想,实践训练又不到位,造成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从而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对他们的要求。4、教学实施情况(1)理论课内容陈旧 ,严重脱节于现实社会的发展。老师们多数是照本宣科。致使学生普遍感到学习知识过于陈旧、不实用,与现实相脱节。(2)实践教学环节非常薄弱。主要体现在:一是实践课程过于依附理论课程 ,实践学时较少;二是老师担心实践教学过程学生有意外或实践教学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工作量,故大多数的老师都只是简单的布置一些课堂作业甚至连开展都不开展等,这与实践教学的要求相差太远;三是实践内容要求单一,没有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四是虽安排有统一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但绝大多数学生只能利用暑假时间,在家庭所在地,自行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基本都缺乏有效的指导,随意性强,时效性差;五是各职能部门不配合也是实践教学难以高质量完成的一大制约因素。(3)教龄较长的教师虽然实践经验比较丰富 ,但是对新生事物却了解不多,有的甚至对新生事物带有某种抗拒的态度。而青年教师对新生事物是乐于接受,对理论的掌握也相当丰富,但是他们却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他们虽然大都数学历高,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但是不少青年教师都是从学校一毕业就直接到高校从教,几乎没有什么基层及实践经验,故教学经验缺乏,职业能力不高等问题尤为突出。
三、结束语高校大学生作为一个流动的知识群体,富有朝气与活力,是未来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新时期大学生所具有的新特点,要求不断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单纯的政治观念说教和思想意识灌输,已经不能引起大学生对此类课程的兴趣。面临这种状况,怎么样去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可以尝试通过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为研究基点,将TQM(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与实践教学有机相结合,敦促学校各部门齐心合力共同整合各种实践教学资源,并想方设法的进一步研究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的全面管理模式,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各种途径,从而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及其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文学,叶.武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调查报告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11).
[2]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贾巨才,孟悌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初探
[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8,(1).
[3]百度百科浅析教育理论课程开展性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