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小实验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20:06: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三年级小实验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正文
今天我想在家做个实验,我左思又想,又看了一遍《百科百科实验大全》,终于找到了一个有趣好玩的实验,就是----气球吸上水杯的实验。
首先,我按实验里的说明拿来了开水水杯和气球。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可以开始做实验啦。首先,我把气球吹大,我有看了一下书,发现书上说不能很大,所以我就放掉了一点气,开始第二步了,把开水倒进水杯里,我手一摸水杯,哎呀,好烫啊,急忙把手缩回来,第三部是把水倒掉,又要把杯子吸到气球上,依照书上说的停留三十秒,我放好了刚一松手气球便掉了下来,我很伤心。但是我又不甘心失败,抱起书又从头到尾细看了一遍,发现我做错了一步,倒水时不能太满,而我却倒满了,找到原因我准备再做一次实验。
实验材料又准备好了,我在第二步时把水少倒了一点,其他步骤都没有变,在按气球是我十分期待,还特地按了五十秒,以防这次再次失败,五十秒结束了,我的手离开了气球,这是奇迹发生了,气球居然吸在了水杯上,阿,我成功了,我手舞足蹈的十分开心激动。这时,门开了,妈妈回来了,我把我的得意作品给妈妈看,她一看也不住的夸我。
篇2
关键词:分析;指导;培养;感受;表达
一、教师教学情况分析
由于从“写话”到“习作”发生了质的飞跃,习作的内容更丰富,容量更大,语言要求更具体、更形象,所表现的主题也更深刻,情感更真挚。因此,教师往往感觉无从下手,一节作文课经常从选材到写作方法讲得面面俱到,而学生的习作却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生活面比较窄,经历有限,因此,往往造成无材可选、无事可写,再加上他们语言积累有限,写出的语句也很平淡,还有些孩子写出的习作没有层次,顺序混乱,甚至词不达意。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孩子的畏难心理,觉得习作怎么这么难,慢慢地失去信心,放弃习作。
三、理论依据及意义
三年级在小学教育中正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是培养学习能力、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也是学生写作兴趣、习作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在习作起步阶段,指导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教师指导得当,才能为学生奠定良好的习作基础,让学生感受习作的快乐,写出他们小小心灵中的点滴美好感悟。
四、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从新课程标准来看,小学三年级正式从“写话”进入“习作”阶段。他们现有的语文知识、语言水平都影响着他们的表达方式。起步阶段学生对习作有畏难情绪,怕写作文。因此,通过问卷调查、学生习作分析、小组讨论,先将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针对起步阶段学生习作出现的问题,我们教师从学情出发,在教学中采取一些措施,做到对症下药,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写作意识,扩大学生的素材积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我们将课题研究分三步走来进行:
第一阶段:在教学中初步研究探索进行作文起步阶段训练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并确定其中较为有效的几种方法。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收集整理习作起步阶段的指导策略。
在课题研究中,采用调查问卷法、实验对比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探寻三年级习作教学的指导方法与策略。
1.确立目标,使习作指导有章可循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3~4年级)学生习作要求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泥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这是对我们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要求,也是对习作教学策略的指导。分析三年级的习作教学,我们发现,学生畏难于习作,教师困惑于习作教学,而我们将习作教学的门槛放低一些,这样,学生乐于学,教师乐于教,互利互惠,既激发了兴趣,又达到了目标要求。
2.培养兴趣,热爱写作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让学生的作文回到生活当中去,解决了学生的写作素材问题,让学生感到有东西可写,没有题材、体裁、字数的限制,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引导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写出自己的快乐,写出自己的烦恼,凡是生活作文,想写多少就写多少,这样起步作文,让孩子觉得作文并不可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与写作热情。
3.学好语文,积累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师就要经常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镜头,以及在学校、家庭、社会出现的丰富多彩并具有典型意义的场景、事件和人物,用随笔的形式把这些材料记录下来,如课堂中随机发生的事情,校园、班级里开展的各项活动,邻里间的故事等。让学生把自己亲眼所见的、亲自体验的、生活中的新鲜事以“写真”的形式记录下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去观察生活,去发现生活。捕捉生活的镜头就是为了强调“写真”。由于学生明白了习作是记录生活,不能瞎编,内容非常的生活化。
4.坚持练习
(1)结合文章构思,引导学生仿写、构思。简单地说就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儿详写,哪儿略写……教材中有些文章明显地体现了作者的构思和具体的写作方法,抓住这些文章的特点,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文章构思的指导。
(2)延伸课文内容,实现迁移练笔。人教版三年级教材中安排了很多小练笔,这些小练笔都是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的,这种形式的“小练笔”就是绝佳的习作训练途径。因为学生学了课文,有了依托,觉得有话可写,知道该怎么写,写作也就有了兴趣。真正做到了“言之有物”。这样的练笔水到渠成。
(3)发挥想象,鼓励学生创意表达。想象力是学生习作的重要能力。没有想象,就没有任何创造。现行教材中有些课文的场面、情节可以用来引发学生的想象。对学生在习作中非常有创意的表达,在班上交流,并给予鼓励。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资源,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契机,巧妙地不留痕迹地指导学生习作。
第二阶段:教师将自己确立的较为恰当的方法进一步进行探究试验,并进一步研究从写一句话到写一段话如何恰当过渡,从写一段话到写起步作文怎样转变,从写简单的作文如何过渡到能较顺利地独立作文这几方面进行研究探索。三年级是学生作文起步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语言发展,特别是书面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立足于教学,从教学中发现问题,再从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经验积累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积极寻求有效教学、高效训练的指导策略。
第三阶段:收集教师的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篇3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小学三年级是学习上的重要转折时期,关键之一就是学生开始作文。刚刚接触作文,学生满心好奇,跃跃欲试,然而生活积累、知识储备的制约,又使其产生畏惧。所以我觉得三年级的起步作文教学,既要保护好学生的作文兴趣,又要做好必要的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从而为学生的成长作好铺垫。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可以在学《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时,让学生看关于杨梅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杨梅的色彩、形态、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到了正式写作时,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就比较容易了。这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用玩具编写童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能得到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能提高,写出的作文就会比较充实生动。
(三)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地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体活课、放心班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可丰富学生的见闻,又可帮助他们获取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二
学生产生了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之后,如何引导他们写作文,学会写作文就成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一)立足教材,习得写作方法。
我们的教材都是专家反复研讨,精心修改出来的,不但语言优美,写作顺序、表现方法也是典范。我们要发挥教材的优势,在阅读教学时,有意识地把课文与写作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习作中恰当地运用本单元所学到的写作方法。
(二)技巧指导,拓展写作能力。
虽然新课标不要求老师讲解语言、写作、文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但我的实践证明,有必要指导学生怎样审题、构思、观察、想象等这些写作技巧,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我们要引用得当,不术语化。如审题:虽是起步作文,但各种类型已露出“原形”,抓住他们最普遍的规律进行归类指导,也要在选题上注意专一性的训练。再如构思:把编写段落提纲的方法教给学生,作文没条理,中心不明确,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乱无头绪的情况就会减少。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怎样有顺序地观察,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还要训练想象思维,为学生创设想象情境,进行合理想象训练。有了丰富的想象,作文就有了不竭之源。经过这样的练习指导,学生逐步就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
(三)灵活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文不能仅靠作文课,在平常,就要进行灵活多变的训练。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像口头作文,结合听说训练、口语交际,经常让学生讲一件事、一个人、一个场面等,既能训练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胆识和心理素质。小练笔,选材广泛,形式灵活自由。日记是积累写作素材的好方法,天天记也是锻炼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
(四)学会修改,提高习作文采。
篇4
第一个字:“小”。听了好几堂作后讲评课,模式几乎一样,从题目开始,按“凤头、猪肚、豹尾”,或欣赏,或修改,点评结束,课也结束了。看不出年级特点,也听不出本课的训练重点。全方位的评点,听课老师都云里雾里,何况学生。学开车,驾驶经验丰富的人告诉我,开车很简单,有车感就行。可要找到“车感”,对作为新手的我不知有多难,我坐在驾驶座上连车是正是斜、是左是右都分不清,哪来“车感”?第一天,驾校的师傅只让我学打方向盘,表扬我方向盘打得有模有样,在师傅的一小步、一小步的教学下,我很顺利地拿到了驾照。同样,评讲作文不能动不动“凤头、猪肚、豹尾”,学生知道那是“好”,可听了半天,得出的结论却是“太难了,我学不会”。作文评讲课的训练,切入点要“小”,像学车,从打方向盘开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三年级作文《我的同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写的时候,没有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一堂讲评课,既要训练语言描写,又要训练动作描写,还要训练神态描写,那就会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稀里糊涂。根据三年级孩子初学作文的特点,语言描写训练比较容易,我进行“让哑巴开口说话”的训练。这个训练也不是一堂课就能解决的,就三年级来说至少分四次:(1)怎么说就怎么写。(2)说话句的五种形式。(3)精彩藏在提示语里。(4)不带“说”字的提示语。到了五六年级,还可以训练:(1)提示语形式的“微妙”;(2)关于“说话的内容”;(3)提示语和“文气”;(4)“直述”和“转述”;等等。即便这么“小”了,根据实际情况,一个内容有时还要上几次。光“说话句的五种形式”,我在班上就进行了两次训练,学生才练得比较扎实了。
切入点要“小”,有时候“小”到一个标点。四年级,学生迷上了双引号,双引号泛滥成灾。我找准时机,进行了一堂正确使用双引号的训练课。由于切入点“小”,一堂课都在“折腾”一个“小”标点,效果很好。作后讲评的训练点怎样“小”起来?就像电脑的存储盘,从根目录——子目录——一级子目录——二级子目录到三级子目录,“小”到什么程度,就要根据学生的作文情况、接受情况来定。
第二个字:“透”。每堂课的切入点“小”了,有限的时间里,老师就能把知识点讲透,学生也能印象深刻,而非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要把知识点讲透,前提是对学生的了解要“透”。训练学生修改作文开头的“‘今天’病”——学生作文开头总以“今天”开头,我从“‘今天’病”入手,到“‘今天’病”的变异(“今天上午”到“星期三的上午”到“6月8日上午”)。那“开头”就不能写时间吗?我用课文中的例子,使学生明白,当“时间”特别重要、或有特殊意义时,就必须写。
把训练点的知识讲“透”,要设计好训练的步骤,多个步骤,循序渐进。如,训练学生写个好结尾,我有以下几步:(1)欣赏写得好的同学的作文结尾。(2)为同学的好结尾命名,授予“专利”。(3)修改不好的结尾。(4)交流点评。(5)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结尾。由于训练透彻,后来,学生作文的结尾可以说是百花齐放:首尾呼应式、点题式、点明中心式、意犹未尽式、幻想式、水到渠成式、戛然而止式,都有。
再如讲评作文“一次春游”,我训练学生取好作文题目:欣赏学生的作文题目“我的绿色之旅”,让学生说说好在哪里。课后,听课老师指出,点评没讲“透”,可以从“绿色之旅”引出“红色之旅”“灰色之旅”等,游记的题目可以从“色彩”来取,不同的色彩代表了不同的心情。后来,我补讲了这一点,学生的作文题目还出现了“我的彩色之旅”。可见,只有讲透,学生才能有收获。“宁掘一口井,不挖万条沟”,作文讲评时的训练也是这样。
第三个字:“活”。风趣幽默的语言往往能吸引学生,能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地学到知识。讲评时老师要尽量少用或不用专用术语。要不失时机地将自己的言语智慧,以幽默的形式融入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写的环境,不是“雨”就是“太阳”,不是“小草”就是“小花”。我说学生像生活在不食人间烟火的童话中,写作文,要让人物活在真实的环境里。我还将选材比作裁剪衣服,构思比作设计装修图纸,将材料的选择与整理比作合理搭配的炒菜。这样的“活”的话语,学生爱听,听懂了知识,听出了兴趣。
讲评课的训练方式也要“活”。为了让学生明白,作文时让道理含在故事里,我拿出一小袋精盐,用勺子舀了一点让学生品尝,学生不肯,怕咸。把盐放在水杯中,搅拌、溶解,学生品尝到了淡淡的咸味。老师说,这杯水,好比你的故事,这盐好比故事里的启示。写作文,要把道理、启示,像盐一样溶化在水里,一眼看不出,一品尝,哦,味道全在里头啊。一个抽象的作文知识点,学生通过形象的感知完全明白了。为了让学生明白“小标题”要有内在联系,我创设了一个情景:校长让老师为学校的体育馆、图书馆、种植园取一组好听的名称,我取了三组,让学生帮我挑,结果学生不约而同挑了有“内在联系”的那一组。我顺势指出,取小标题也要有“内在联系”的规律。此后,学生取“小标题”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训练方式的灵活与否,直接关系到讲评课的质量,这是讲评设计的一个重头戏。
篇5
三年级知识学习广泛了,一二年级的时候,我们主要是一些非常基础的知识,拼音、生字、词语读几遍抄几遍,也就是说只要孩子肯下功夫记,一般不成问题,但是,现在可就有点不同了,因为现在除了以上的基础知识以外,作业本上有更多比较“活”的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这些题目是没有什么最标准的答案,可以是一题多解,不像学生字、拼音该怎么读就怎么读,所以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还必须扎扎实实地掌握、同时还要拓展孩子的思维,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学习方面的改变还表现在内容增加了,并开始练习写作文,如果基础方面不扎实,写作也就困难了,因为写作文必须要有事实的语言,如果积累少了,写作文时就没话说,这就要辛苦我们各位家长,要辅导孩子进入中年级,顺利过渡到高年级。因此,有一些学生因为不想学,为了逃避写作业在家长面前说:今天老师没布置作业,或者说:“在校已经做好了。”这就要我们家长检查一下是否已经完成,为什么有的孩子越来越想学,成绩越来越好,而有的孩子越来越差,除了孩子的主观原因以外,相应的还要我们家长多抽点时间看看孩子的作业,辅导一下他们的学习,让他们把成绩搞上去。
二、语文学习方面的年级特点以及家长如何配合
1、关于写钢笔字。
本学期开学初各个班的老师就已经布置学生准备了钢笔,这就是本学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第一项——写好钢笔字。学生由写铅笔字过渡到写钢笔字,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执笔方法不对、写字姿势不正确、笔顺写错、出现错误很难修改和无法保持作业本整洁等。钢笔的正确执笔方法应该是食指与拇指执住笔杆,用中指抵住笔杆。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却是将食指弯曲,让食指的指甲背压住笔杆,再用大拇指紧紧包住,握紧了拳头写字。用这种执笔方法写字,不仅样子难看,而且费力,速度慢,还阻挡视线,写字累且慢了。此外,少数学生执笔时,手腕向外翻出,手心向内,其状如同画素描中的线条一样,力不在指上、掌上、而在向外翻出的腕上。这样写出来的字,特别难看。这种情况必须及时纠正。另外,写错了字,该怎样去修改订正呢?通常情况下,我们推荐学生选择的是用橡皮擦或是用透明胶带粘这两种方法,而不推荐使用修正液和涂改液。不管使用哪一种方法,都会在作业上留下痕迹,影响作业本的美观,因此在我们要叫他们先动脑筋想好了再下笔,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写一个字看不合适了再擦掉重写。
2、关于语文作业方面的要求
从我们发下去的作业本,家长们可以看出,三年级不但课程增加了,作业本也增多了。就我们语文学科来说,每学完一课,需要完成的作业就有:《补充练习》、《习字册》、《练习与测试》以及内容包括抄写生字词语、造句、抄写段落、小练笔等多种形式的《笔记》,除此之外,学生们每两个星期要完成一片精心写就的作文,还有我们例行的周末练习。其中,《练习与测试》和《笔记》是家庭作业。这些作业我们也有统一的格式要求,即:所有作业开始用钢笔完成,这就需要家长们在作业的整洁度上多下功夫;《笔记》本的书写要按照各班老师要求的格式,尽可能做到整齐美观,写完后再后面画上记分格;写作文要先打草稿,草稿经反复修改后才可以誊写到作文本上;所有的课堂作业不可以带回家,这一点还要请家长们特别注意。
(一)关于阅读:
有些家长一些苦恼孩子的作文写的不好,想尽了一切办法为孩子找补习班等,结果还是见不到效果,其实,孩子头脑中空空的,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让孩子写出好的作文,就要增加学生的课内外阅读量,让学生多读书多看报,对于一些重要的经典的语句,要让孩子们朗读背诵。这样,学生就可以从读中学写,增长知识,丰富语言。
如何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
每天阅读,关键在于坚持,使孩子的阅读习惯自觉的养成。例如,孩子每天临睡前留出半小时至一小时的时间,进行读书,天天如此,最后形成孩子的自觉行为。在这当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个性,要给孩子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循序渐进,慢慢进入正轨。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将有极大的帮助。
2、培养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
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我们要经常强调阅读的卫生习惯:如,阅读时要有正确的坐姿,提醒孩子千万不要躺在床上读书;读书时眼睛和书本的距离要适度;不要让孩子养成边读书边做小动作的陋习,如挖耳挠腮,摆弄小玩意儿,吃零食,东张西望等。因为孩子本身的身心特点发展有过程,这一阶段的孩子好动、自主性差,所以这一点需要我们有一定的监督措施和奖惩措施,从而更好地强化这一习惯的养成。
3、培养专心阅读的习惯。
所谓专心,就是身心合一,聚精会神。要养成这一习惯,必须做到:姿势要端正;环境要安静;作息要定时;学习地点要固定;养成默读的习惯。
4、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十分有利。
5、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阅读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从本质上讲,阅读过程就是思维过程。在孩子们阅读的过程中,必须培养孩子阅读思考的习惯,纠正那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习惯,指导孩子读书时常问“为什么”和“为什么不”的习惯。针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问自己“为什么”,可以由表及里,深入思索;问自己“为什么不”,可以培养逆向思维,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创造性思维。
6、培养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
我们要着重培养孩子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孩子们在学完汉语拼音后,就能够利用工具书进行阅读。我们要适当地加以指导,并且身体力行,常常和孩子一起带上工具书,多创造机会强调带工具书阅读的好处,使孩子们谨记在心。
7、培养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的习惯。
有目的地阅读能提高阅读的效率。如:以积累知识为目的,可以精读;以欣赏为目的,可以朗读;为了消遣,可以速读浏览;以搜集资料为目的,可以跳读等。
8、培养有序阅读的习惯。
有序阅读指阅读要有计划性,阅读时不能见异思迁,半途而废。阅读的行为要有条不紊:书放在什么位置,笔记和笔放在哪里,暂时不读时怎么做记号等。教师在课堂上要边说边示范,并让学生做,逐渐习惯成自然。
关键一点,我们要从孩子的年龄特征出发,根据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逐步培养,由小积大,最终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量增加了,有的家长又有新的烦恼了:我的孩子看了很多书,家里也有很多书,怎么见他的阅读能力、作文水平提高呢?我想,阅读和作文都不是一步登天、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反复曲折的历程。
(二)关于写作:
这是我要重点讲的第二点。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正式开始起步,这是小学生从口头语言转而发展书面语言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决定学生走稳习作之路的关键一步。尤其是三年级,作为作文时代的开端,三年级作文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作文和语文水平发展。要写出好文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从平时做起,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善于积累等等。
提高习作水平除阅读之外,最重要的还要写好“两记”:读书笔记和日记。写读书笔记就是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它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所以要让孩子们大量阅读课外读物,作好课外读物的读书笔记,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写日记也是一项有效的训练措施。日记形式灵活,内容自由,训练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写作水平的捷径之一。天天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词汇、语言素材,越写越熟。而且日记也是一种积累材料的过程,平时积累,作文时选择使用,“活期储蓄”,随用随取,只有用心把事记下来,写成日记,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浅,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
另外,我始终坚信: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在孩子们作文刚刚开始起步阶段就应培养他们自主修改习作的习惯。
三、送给各位家长朋友的几点温馨提示。
1、每天请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家庭作业,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坚持不懈。检查完后作业本上请签名。
2、必须掌握字词句部分。
3、家长的善导是家庭教育的黄金,要多给孩子一点信心,做孩子成长的强有力的后盾。每天与孩子进行亲切交流,和他们谈谈今天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哪篇新课文,知道哪些道理,今后打算怎样做,交谈时,要有耐心,不能简单粗暴。
4、定期与教师进行沟通,对孩子的优点、不好的习惯以及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疑惑,可以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共同寻找最好的教育方法。
5、经常带孩子们接触社会、研究社会的各种现象,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双休日、假期交好朋友、参加有益的社区活动、参加体育锻炼、做小实验、搞小发明、编手抄报、编作文集等,使孩子们全面发展。)
6、让学生多读书,家长给孩子舍得买有关学习和课本上有关的作家的书籍。多读作文选。
7、多让学生写观察或纪实日记,指导孩子的习作,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8、教育孩子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上学习,做好笔记,课下有选择的做阅读练习,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9、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家长必须辅导,把知识补上。
10、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做好每一次考试的分析和改进措施。
总之,我将和各位家长一道共同教育好你的子女,我的学生。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们走到一起来了,为了我们的理想,我们必须一起努力,实现这个理想,而你们的理解和支持,就是我工作最大的动力,即使苦累,我也会感到欣慰。
篇6
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是那样的讨厌语文,加上语文的考试成绩,使我愈来愈讨厌语文了。有时我甚至都不想上语文课啦!
有一次,哥哥叫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到草地上玩。我们在草地上玩了一会,觉得玩的没意思,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嗨,不如我们玩成语接龙吧!”就在我们找不出什么来玩时,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好啊好啊!”大家都赞同了,只有我一人不想玩,但为了不扫他们的兴,我还是同意了。我排在了最后,游戏开始了。
哥哥是第一个,哥哥首先说了一个“笑口常开”,紧接着“开门见山”,“山珍海味”……终于轮到我了,我支支吾吾的接不上来“事……事……事半功倍”好险,终于答上来了。接着又轮到我了,“物……物……”“物美价廉,你怎么这么笨呢?”哥哥说了我一句,我顿时涨红了脸,但这条“长龙”还是一直接到了底。
事后,哥哥把我找来,说:“妹妹,我看你的语文水平太低了!”“是吗?我本来就不喜欢语文。”“妹妹,你应该多读一些小说,作文以及一些长篇短篇文学必读。”哥哥的一番话,使我豁然开朗。从此,每次上语文课我都十分的听,听不懂就去别人,只到弄懂为止。就这样我渐渐的喜欢语文了,我的语文成绩也让同学们刮目相看。
哥哥也让我参加“成语接龙”,“组词造句”等游戏。这样使我轻轻松松地从游戏中学到了很多语文知识。
没想到一次游戏,哥哥的一番话竟使我改变了对语文的看法,使我的语文知识不断得到提高。现在让我参加“成语接龙”,“组词造句”等游戏,我可以不费心思的答上来。我从中也想到:以后的社会,是离不开语文知识的,包括演讲是不能离开语文知识的,所以我们要学习语文。
篇7
一、充分渲染,潜移默化激发学生的热情
在我们农村小学,一般是等学生步入三年级,家长才开始意识到要写作文了,加上他们觉得作文对于语文成绩的影响之大、深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他们常常通过教育,希望孩子的认识能与自己保持一致。殊不知游离在实践之外的教育反而让孩子有压力,对日记产生惧怕心理。要想使学生对日记感兴趣,前期准备得从孩子心理需要出发。
1.发挥名人效应。接三年级这个班,要开始写日记了,我特意准备了一节指导课。通过学习名人写日记的心得、交流写日记的好处、揭示写日记的秘诀、拓宽写日记的内容等环节使学生不怕写。
2.发挥身边的榜样作用。班里学生刚开始不乏在日记方面有热情的,教师要牢牢抓住,让大家都来感受到,从而起到导向作用。开学伊始,我知道班里的小赐学在二年级的暑假中就尝试写观察日记了,我把他的日记本在班里隆重推出,引来同学一片羡慕与称赞;当我趁势读读另一个同学即兴写的日记,更是让学生觉得“写日记,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3.运用阳性强化法,激发学生渴望成功的积极情绪。我在班级中开展语文加分记录制度,范围很广,有及时完成作业不拖拉、书写端正、上课等,但这些方面能争取到的加分是有限的。日记争星加分则是最有潜力的,孩子只要写了,不是明显退步就能得一颗五角星。那么,只要他们努力,日记能得到的星星没有上限,加分会成为三天两头的常见事。因此,还没开始写日记,孩子们对写好日记就充满了期待。
一系列的前期准备,让孩子感觉到的是热情,而不是压力,这样有利于孩子积极性的培养,使学生对于写日记兴致盎然。
二、有效指导,踏踏实实保持学生的热情
光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接下来任重道远的是如何让学生保有这份热情。“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三年级孩子写日记才刚刚开始,日记写什么?往往是孩子们最为难的事。孩子的观察力不够,对于我们日常的春夏秋冬的变化,对我们日常身边发生的事情关注不多,或者说根本没有去观察。因此,培养孩子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力,让他们写观察日记,细心体会事物的状态和事物的变化过程,在观察变化的过程中能够有自己的亲身感觉和心得,及时指导孩子写出来,表达出来,才能循序渐进使学生能写日记。
1.教学生写观察日记,要与课文结合,有意识地运用学到的方法描写所观察的内容。
2.组织活动,积累鲜活的材料,在实践中观察,在观察中体悟。欢乐的活动点燃学生最佳学习情趣,将无意学习和有意学习结合起来,学生乐在其中,津津有味地谈感受,炼语言,尽其所能,完成理想目标,作为教师何乐而不为呢?秋天组织学生田野采风,我也随行。
秋天的田野里,庄稼成熟。孩子们在田野里看金色的稻田,碧绿的菜地,活泼的蚂蚱,大家叽叽喳喳聊着,之后的日记便成了他们倾诉的方式。
3.教师由扶到放,让学生从容观察,从容日记。如写《泡茶》一文,我先请学生回去在家长帮助下给家长泡茶并记录过程,注意观察,然后在课堂中再次演示泡茶过程,同时进行交流。这样一来,原来不会写的学生也能写出有模有样的日记,他们写作的兴趣一下子提高了。
4.逐步拓宽日记内容的角度,把更多的空间与自由还给学生。学生平时的学习任务紧,日记内容相对少一些,我开启日记内容荟萃模式,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不知道写什么的学生有了日记题材,更多学生在不断交流中有了新角度去观察并书写日记。
5.逐渐渗透,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观察方法本身是比较枯燥的,但是只有掌握方法才能更好地把握观察对象。因此,我结合日记内容,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运用相应的观察方法!
实践证明,学生的眼界一旦打开,他们的生活便不再“没什么可写”,而是真正成了他们日记的源头,“我手写我心”“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是自然而然的事。
三、关注发展,激励评价营造乐写的浓郁氛围,全面激发学生的热情
当孩子们写日记的热情被很好地点燃,而日记内容的拓展则使孩子们不再为写什么而发愁。怎样使这种热情更进一步得到助燃,这就跟日记的批改评价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了。
1.学会欣赏。三年级孩子的日记,我们不能期待他们写得很有感悟,也不能希望每天从他们的日记中找到“好词好句”。我们应该带着平和的心态,去看待他们行同流水账的文字,以欣赏为主。对于孩子的优秀日记或日记中的某一闪光点,除了大张旗鼓地表扬,更需要发自内心的激赏。。
2.及时反馈。孩子们每天交日记后,很想知道所获得的评价。因此,日记批改、反馈都要及时。时间长了,对孩子的激励作用就会减弱。我每天早上进教室之后最主要的事就是批改日记,早早批完后到晨间谈话时就给孩子们反馈当天的日记情况,该表扬、该学习的地方都和孩子进行交流。
3.创设平台秀日记。把学生习作中的妙词佳句,别具一格的构思,写在黑板报上,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篇8
一天晚上,我看了科学家的实验品,心里非常羡慕,因为我也相当科学家。
晚上睡觉,我梦见我到了一个实验室,实验室里有很多很多的药水。我先仔细地用透视镜观察我周围人的心情。一号是受伤的心情,二号是高兴的心情。我想:他们怎么心情的感受不相同呢?我一定要发明一个让人心情高兴的药丸。我开始工作起来,经过我对二号的观察,还有我自己的仔细研究。终于,我发明出了“开心丸”。我将“开心丸”给了心情不好的人服下,他们服下之后,心情特别好,我的心情比他们还好呢,因为我终于发明出了“开心丸”。
我“咯咯”的笑了起来,这一笑可不得了,我被惊醒了,我一看,是在家里,再往手上一看,并没有“开心丸”。我知道,只要我好好学习科学,我就可以当科学家,实现我的梦想。
快乐作文平桥分校 区一小 三年级 孔小珂
篇9
一、语文教材是主要内容
(一)深挖教材。
把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教材内容建立起某方面或多方面的联系,可以使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成为学习某篇课文的前期准备,可以是课文中知识点的扩展,或是对某一单元语文知识的深化,或是对一段时间内所学的或全册课文中某个方面知识的延伸。
例如,三年级上册《中国的传统节日》专题,学生们搜集了不少文字、图片、实物资料,有话可说。可以在班中举办《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推广会》的活动,进行习作训练,将全班的优秀习作整理装订成一本习作集,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汇报。
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得到父母的爱多,付出的少,觉得父母对‘我’的所有付出是理所当然的,经常埋怨家长的种种不是”,结合这种情况,在三年级下册第五组教材中安排《了解父母的爱》,设计系列活动,学习了《妈妈的帐单》等课文后,引导学生们收集关于描写父母之爱的诗词、歌曲、文章、名句等,熟读成诵。举办读书交流会;向父母及长辈了解爸爸妈妈生育“我”、养育“我”的艰辛,进行口语交际;观察父母每天的工作生活情况,体会父母的辛苦;模仿《妈妈的帐单》一文,设计一张“父母的帐单”,与家长一同计算从生育“我”至今,所花销的生活、学习费用,一直到供“我”大学毕业所需要的全部费用;再算一算父母给我们的爱,又是多少……至此学生感慨:“父母的爱是无价的、无私的、无限的、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想想“我”今后该如何对待父母的这份爱,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并主动对父母说几句真心话,写几句肺腑之言。
做足、做透这系列活动,学生不再口是心非地承应老师“我要爱父母”,空洞地承诺“我要怎么怎么做”,他们真正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付出。
(二)课前预习。
一些教师认为综合性学习是从三年级开始的,其实不然。在一年级上册的古诗教学前,就可鼓励学生去寻找更多描写春天的古诗,一同分享《春天的诗会》。一年级下册《识字6》是数量词归类识字课,只有4句话,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4幅不同的画面中。语句十分简洁,每句话中又包含了4种事物,其中几种事物是学生少见的,认识事物就成了学好本课的前提。这个问题可以预先解决,让孩子们分组合作在各科教材上找到课文中的事物,理解“一畦、铜号”,区分“海鸥——飞鸟;帆船——军舰;秧苗——稻田”。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响亮的呼声。可一些教师埋头苦干,寻找资料,制作课件,一个个精美的课件成了“道具”,学生眼巴巴地看着老师围着展示台团团转。为什么不让他们从唾手可得的材料入手呢?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只有六七岁,但是他们搜集资料的潜力令人吃惊。教师应该放弃“个人秀”,挖掘学生预习收集的潜力,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小主人。
(三)课堂争论。
教学中常有疑点令同学们争执不休,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它作为研究课题。当教学到“非比寻常”一词时,有学生质疑应该是“菲比寻常”,并振振有词“电视里的广告就是这样说的,还是王菲代言的呢,超市里的可乐罐上也是这么印着的”。现代传媒的“偷梁换柱”,误导了学生对中国传统语言文字的理解。可引导学生课余在超市里和电视节目中、街旁广告牌上……咬文嚼字,打假!
(四)课后延伸。
综合性学习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延伸,将语文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表演、游戏、竞赛中。让学生编辑小报、班刊、作文选,都是给学生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如学习了《乌鸦喝水》一文,就引导学生续写故事,编绘连环画;学习了三年级下册的第八组教材,可鼓励学生搜集更多的中国神话、传说,举办“神话、传说故事会”。
二、家庭学校生活是重要内容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耗时多、效率低的状况一直困扰着广大的语文教师。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过分重视教师的教,未能将学生作为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时在语文教学内部存在着一个长期性、全局性的失误,那就是把课堂作为唯一的学习场所,而未能将语言学习放在一个“大语文”的范畴中来,忽视了“生活是‘源’,书本是‘流’”的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一次外地访问团来我校交流,我班就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我是小导游员”的主题活动,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选学下列内容:搜集图片并给图片写简短的文字说明,或尝试做小导游向同学介绍自己喜欢的一处风景名胜,或扮演角色表演,两三个人一组,一位同学当“导游”,访问团老师做“游客”,“导游”根据展示的画面依次介绍景点,“游客”边听边看边向“导游”提问。
丰富的生活是永无止境的大课堂,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库,身边的人、事、物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关于学生使用压岁钱问题,可以设计“喜忧参半的压岁钱”、“使用压岁钱浅谈”、“你对压岁钱知多少”、“打理压岁钱妙计多多”等主题,运用口语交际、编小报、作文展、故事会等形式展开活动。
这些校内、家里的主题系列活动,内容丰富且有层次,满足了不同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学生的需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全体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善自我。
三、学科融合是补充内容
挖掘其他课程资源,找到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最佳结合点。比如《综合实践活动·生活》中有一个单元是《可爱的小动物》,学生进行了小调查,收集了有关动物的资料图片,可以请学生展示、介绍喜欢的小动物,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展示与提高。
再如《人自然社会》这一课,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以后,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分组了解周围的环境污染情况,其间可以走访环保部门,还可以做一些实验,然后组织汇报调查结果,讨论确定治理方案,再以集体或个人的名义给有关部门写信或者写倡议书。除此之外,学生自己还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设计宣传标语、成立环境督察小组等。
篇10
今天中午,我拜妈妈为师,学烧番茄炒蛋。因为我想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不是什么都不会做的小毛头。妈妈叫我到冰箱里去拿一个番茄和三个鸡蛋。妈妈说:“先把番茄洗干净,再把番茄切成块,把蛋敲开,倒在碗里,搅拌均匀。”
一切都准备好了。妈妈叫我在锅里倒上油,把油烧热,直到冒烟。然后赶紧把鸡蛋倒进锅里翻炒,让蛋结成块。我刚想把番茄倒进去,妈妈说:“如果一起炒,蛋会炒糊的,番茄炒不透,番茄汁不出来,这个菜是不好吃的。”我想:做菜的学问还真大呢!于是我先把炒好的蛋盛出来,再把切好的番茄倒进锅里,不停的翻炒,妈妈嘱咐一定要炒出番茄汁。我快速的炒,直到流出红色艳丽的汁水来。妈妈对我说:“像这时候放蛋是最合适的。”最后倒入金黄色的蛋,一直翻炒,只见金黄色的蛋和红色的番茄在锅里跳起舞来。妈妈告诉我起锅前放上味精和盐,顿时香味扑鼻而来,使得我这只大馋猫直流口水。
一盘美味可口的番茄炒蛋闪亮登场了!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真好吃啊!妈妈吃着我亲手炒的番茄炒蛋高兴地说:“小炜真能干,小炜长大了。”
宝山实验学校三年级:秦正炜
作文 zuowen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