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12 03:40: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外阅读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生阅读调查报告1俗话说得好:书是人们进步的阶梯,书是有着丰富知识的海洋。小学生都爱看书,但他们都爱看些什么样的书呢?课外书帮助小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我通过这几期同学们业余看书的情况的观察,最后做了一个大概的总结:
我们班上的喜欢看童话和漫画类图书的学生占大多数,而看科普知识类和历史类的人数较少。
从同学们的每次阅读时间来看,有部分同学,十分喜爱看书,平均每天都看一小时以上的书,但有些同学,对书是并不感兴趣。
从同学们的看书感受来看,同学们都认为看书能取得快乐,能从中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就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看,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写作业、玩耍,在这里,我建议老师可以给我们布置适量的作业,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让我们在书中找到快乐,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知识。
书是人类的朋友,我号召大家: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来读书看书,这样,就能多学到一些知识!
小学生阅读调查报告2一、活动的原因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发现,现在课外书对我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小了。我们到底还要不要读课外书?我们的`读书情况如何?在妈妈的带领下,我在小区中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内容及数据分析
我根据小学生课外书阅读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你是否喜欢阅读?(2)你在读课外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3)平时读的课外书中种类最多的是什么类的书?(4)课外书的来源?
1、小学生喜不喜欢课外书
从我调查的情况来看,有95%的同学选择了喜欢读课外书,只有5%的同学选择了不喜欢,选择不喜欢的同学都是语文成绩极差的。“为什么喜欢读课外书?读课外书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大部分同学的回答比较含糊,大部分是“多读课外书有利于学习,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等,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读课外书同样是学习。其实,健康有益的课外书也能像语文、数学书一样增长我们的知识。如果把学习比做吃饭,语文、数学等学校里学习的科目是主食,课外阅读应该是副食了,我们难道能只要“主食”,不要课外阅读这一“副食”吗?
2、同学们不读课外书的主要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我发现同学们不读课外书的主要原因是:看电视比读课外书有劲;没有课外书可读;老师没有要求;家长不给钱买课外书。
调查结果表明,现在小学生放学后做完作业就是看电视,热播的电视剧如数家珍,但是有益的课外书却甚少。有37%的同学认为“看电视比看书来得有劲”;有45%的同学说自己家中没有适合自己的课外书,家里基本没有书,有书的同学也反应家中大多是幼儿读物及小学生作文、奥数之类的教辅用书。从中可以看出中高年级往往看重的是学生在校的成绩,一般不重视课外阅读。
3、课外书来源渠道
从我的调查情况来看,从学校图书室借书的占40%,同学相互借的占30%,家长买的占21%,学校中订的报刊杂志占9%。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课外书阅读不够重视,没有主动给孩子买书的习惯,更不可能在孩子的阅读上进行有益的指导。大部分同学的课外书主要来自于学校的图书馆与同学处借的。但是,学校图书馆书籍也有限。同学互相借书,往往属于口袋书,没有多大好处。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4、同学们对课外书的涉猎
调查结果表明,同学们所读课外书籍涉及面较广,有小说、散文、诗歌、科普、科普读物、报刊等。但结构不合理,小说类占65%,诗歌占5%,科普读物占10%,报刊杂志占20%。从阅读情况来看,小说类偏多,占总量的65%。同学们的读书随意性强,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碰上什么就读什么。我认为小学生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结论
我们由于种种原因,阅读习惯到六年级还没有养成,甚至出现不喜欢阅读的现象。现在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只靠教科书是不行的,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使我们与时代同步,让我们爱书吧!“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小学生阅读调查报告3一、调查目的
现代媒体虽然已经非常发达,但文献仍然是知识的主要载体,阅读也仍然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基本方式。
对学生来说,阅读的重要性更为明显。阅读是学生学习功课、接受新知识的主要途径;而阅读教学分课内、课外两方面。课内阅读为我们大家所熟知,那么课外阅读呢?原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凡是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书也不读的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浅,而且必然把全部负担转嫁到家庭作业上去,而由于家庭负担过重,他们就势必失去了课外阅读时间,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搞好课外阅读是开发学生智力、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为了确保学生完成这一课外阅读量,学校要创造一切条件,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
现阶段,创书香校园,创书香班级正在各校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真正的效果如何呢?学生是否热爱阅读?学生的阅读量是否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提高?为了找出城乡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差异,为了更好地加强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特进行了此次调查活动。
二、调查对象、方法及内容。
(一)调查对象:
小学三年级171名学生。
(二)调查方法:
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谈话法。利用晨会,发放问卷调查,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填写。发放调查问卷180份,回收180份,回收率100%。利用课间,与学生进行谈话,了解情况。
(三)调查内容:
根据低段孩子的年龄特点,自编相应的题目进行问卷调查。如:你喜欢读课外书吗?你喜欢读什么样的课外书?你经常读课外书吗?你每天读多少时间的课外书?你父母赞同你买课外书吗?双休日你去图书馆看书吗?你不能去图书馆看书的原因是什么?等等。
三、调查结果及结果分析。
(一)调查结果。
(二)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我校自创书香班级以来,同学们已基本养成了读课外书的好习惯。但也不得不看到,学生还并没有真正与课外书交上朋友。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不浓,许多小学生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进行课外阅读的。经调查发现他们情愿在课余时间做游戏,看动画片。部分家长并不同意给孩子买课外书。更没时间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还有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在家长和小学生的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80%的家长、学生买的是优秀作文籍。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一部分学生只喜欢看漫画类的书籍。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
四、调查反思。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自创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以来,虽然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已有所好转,但离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因此,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点燃兴趣火花,激发阅读欲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具体做法如下:
1、故事激趣法。
小学生非常爱看电视,听故事。可利用早读、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可以让学生上台讲故事。那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学生会开始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2、活动体验法。
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如《写家乡的一处景物》,课前让学生大量阅读写景散文,摘录好词好句,来帮助学生减轻作文的压力,以课外促课内,相得益彰,体验收获的喜悦。.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3、吸引注意法。
根据学生的兴趣,在学生生活空间内尽可能地提供有较大选择余地的阅读材料。并把这些阅读材料放到学生容易看到的地方,便于学生随时阅读。例如让每个同学上学时都要带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课间还要把书放在课桌上。当学生看到这些书的时候,注意力会很自然地被吸引过来,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进入阅读状态。
(二)指导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只有导之以法,学生阅读起来才能如鱼得水,顺风行船。根据小学低段学生的特点,我认为可以做到如下几点:
1、读一读。
孩子的好奇心十分强,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借阅最感兴趣的、最想知道答案的图书让学生读一读。这样,学生在无半点重负的潜意识
中,不知不觉得爱上了课外书籍。课间十分钟、课外活动时,细心的老师也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读一读课外书。
2、划一划
。 在爱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简单的符号划出自认为优美的词句,欣赏、诵读、学生乐而为之,效果不错。
3、查一查。
怎么知道学生所划词句是否美呢?可以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法来检查,教师加以评判后,让全班同学互相交换书本,读别人已划出的妙词佳句。这样做,学生鉴别优美词句的能力就会很快提高。
4、摘一摘。
字词句的积累非常重要。我们可要求学生每天摘抄一两个最感兴趣的词句,做到边抄边读。这样即使学生逐步养成边读边记的好习惯,又能渗透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5、评一评。
对于小孩子来说,表扬,奖励是最好的办法。 我们可在学习园地中开辟好词佳句栏,每周贴换一次学生从课外读物中搜集到的精美词句,并对他们的积累给予评价。学生有了充分展示语言成果的舞台,其阅读兴趣、阅读水平都会逐步提高。
6、讲一讲。
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口头表达能力的.增强,可专门进行讲故事比赛、演讲会等。比赛时,可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先讲已读过的故事,再根据所提供的图画让他们编故事,还可以戴着头饰分角色自编自演故事等。这种形式,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拓展阅读量,积累知识。
1.推荐书籍,引导课外阅读。
课内外结合,向学生推荐书籍。如学习了课文《陶罐和铁罐》,老师可告诉学生这篇课文是根据《伊索寓言》中的一个故事改编的,里面还有很多精彩、有趣的故事;学习了《丑小鸭》,我们便可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选》这样课内外结合,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对读书乐在其中。
2.建立图书角,借阅书籍。
要求每一个学生至少贡献出2本自己喜爱的图书,并给每本图书编号,打印好目录,放在图书架上。制定借阅制度,自己制作图书借阅证,每周评选出借阅图书最多的小读者。当然图书的内容都要教师好好把关,既要健康又要文学性强。此外,我们还可以鼓励他们到学校图书馆借书来读。
3.美文交流,提高认识。
每天的10分钟晨会时间,老师可选择精彩内容读给孩子们听,然后进行交流。可以评论朗读者的朗读水平,可以说自己的感想,可以交流文章的写法,还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在受到美的情感的陶冶的同时,提升每个孩子的思想认识。
总之,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心理品质的成长。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书香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爱读书的好少年。
小学生阅读调查报告4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勤于阅读、书香四溢的民族是兴盛的、充满创造力的;而一个漠视阅读、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停滞的、前途可悲的。语文阅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包括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有限的,而课外阅读却是无限的。课外阅读为人的素养尤其是文化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发展的广阔空间。小学生六年时间只读十二本教材,阅读量至少、阅读面之窄令人着实不安。单靠一本语文教材是学不好语文的,单靠课堂四十五分钟也是学不好语文的,没有课外丰富的阅读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必将落空。
教学应立足于课内,引向课外。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密切结合,达到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阅读量,运用在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养成自觉、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扩展,作为学生自我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学校教育的拓宽都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于2011年6月年在西安市莲湖区机场小学三年级作了一项关于课外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又召集了部分学生进行座谈,旨在通过这一扇窗口了解本地区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更有效地展开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
这次调查我从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兴趣、时量、内容、习惯、方式方法入手,共发出98份份调查问卷,其中三年级五班学生48份,三年级一班10份,三年级二班学生10份,三年级三班学生10份,三年四班学生10份,三年级六班10份。收回98份,全部为有效问卷。
一、目前环境下小学生课外阅读乐观的方面: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尽管目前小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很大,但是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还有着比较正确的看法,主观认识的端正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供了可行性。具体结果如下:
1、阅读目的较正确
在所调查的小学生中,75.5 %的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成长有很大帮助;23.5%的学生选择一般;没有一名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成长没有帮助或有负面影响。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74.5 %中生认为读课外书籍主要是为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1.0%的学生认为读课外书籍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看一些书籍;还有9.2%的学生认为看课外书籍纯粹是为了消遣,15.3%的学生完全出于兴趣。
2、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浓厚
28.6%的学生对课外阅读很感兴趣,60.2%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强烈,有11.2%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弱,对读课外书一点也没兴趣的学生没有。
45.9%的学生利用午休、放学后等这些边边角角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
25.5%的学生充分利用周六和周日休息时间读书。21.4的学生是在放长假期间进行课外阅读,7.15%的学生随时都在读书。
3、阅读内容较为广泛
从调查显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种类繁多,有中外名着类、小说类、科幻小说、自然科学类、童话寓言、卡通漫画以及学习辅导资料等。多数学生兼爱几种,这反映了小学生的多方面了解社会的要求,学生们通过阅读这些读物,关注自然科学,了解科技发展等,对于他们的智慧、情操、审美趣味等的培养无疑是极大的帮助的。
4、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态度正确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家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很支持的占77.6%;有时赞成有时反对的的占18.4%;家长不闻不问的占3.1%;反对的仅占到1.0%。家长虽然态度正确,但对课外阅读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怎样保证课外阅读的高质量、高效率等方面,还缺少实践。
二、目前环境下的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1、阅读量减少
阅读量的减少主要表现为阅读时间量偏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减负”措施后学生休闲时间增加,但用于阅读课外书刊的时间偏少,这是阅读时间的相对减少。学生除上学、做作业、做家务、休息时间外,平时可自由支配的休闲时间在1-3小时(周六、周日倍增),但经常阅读书刊的学生1小时以上的学生比例为16.3%;半小时到一小时的的学生有70.4%;13.3%的学生达不到半小时阅读,有4.1%的学生几乎不阅读课外书。
2、阅读兴趣感性化――阅读情趣及品味下降
阅读兴趣与品味是关于阅读目的、兴趣指向以及读物内容、属性与类型方面的评价指标,以高低为尺度。阅读目的'、兴趣指向不一,对读物内容、性质、类型的选择就不一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三年级小学生喜欢阅读书刊的类型依次为:卡通、漫画;童话、寓言故事;世界名着;自然科学;学习辅导资料;科幻小说。阅读方式多为:边读边做笔记、卡片或摘抄的仅占16.9%;匆忙的、走马观花式的占11.0%;对喜欢的书或内容反复读的占62.3%;其他方式占12.5%。还有的学生认为看了影视剧就算读了书。阅读类型以卡通化、“快餐文化”、大众通俗文化为主,阅读目的主要是为了娱乐生活和休闲。阅读情趣感性化、浅层化,冷落科技书籍现象十分明显。读书过程中,缺少有效监控,粗读、泛读多,精读少。片面强调重感官享受的“快乐阅读”,导致学生很少沉下心来去想、去感悟,阅读质量不高。细读畅销书的多,精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少。像《老夫子》、《米老鼠》这类漫画畅销书,总能在学生中掀起一阵阵阅读商潮。相反,中国古代四大名着、国外经典作品等等,如果不“强制”,学生对此的阅读就很粗浅。因为学生觉得通过影视比泛泛“看”书有意思,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名着就显得没意思,很枯燥难懂。
4、阅读的随意性、无序性
据调查显示,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基本上还处于随意、无序、低效的状态。根据同学推荐和媒体广告宣传选择读物的占51%;根据老师推荐和课本要求选择的占30.6%;根据家长要求选择的占18.4%。主要体现在:
追踪读流行。有些学生跟着书店的广告走,同学中流行什么读什么,读了什么就谈什么。读书缺乏个性、缺乏主见。
热衷读休闲。小学生偏向于读那些情节简单轻松、人物滑腻有趣之类的休闲书。读休闲的书比较轻松,这是事实,但热衷于读这类书,只能永远停留在肤浅、平庸的层面上,不
可能有大的收获,也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和达到新的境界。
不喜欢与人交流。小学生在一起不大喜欢谈论名着,与家长交流体会课外阅读心得的有35.9%;不交流或偶尔交流占到64.1%;。由此看来,能够给学生提供阅读方法指导的教师发挥的作用不大,最适宜熏陶学生阅读能力的家庭未能提供相应的环境,于是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必然是逮到哪本是哪本,完全跟着感觉走。
纯粹是为了应付眼前的学习任务。有些同学读书,目的很单一,就是为了在作文时或讨论发言时,引几句名言,背几联古诗,露一露,以显示自己的博学。这种人读书往往不大注意书的整体脉络、内在底蕴和精神实质,他们只能获得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可能探得书的精髓,也难以陶冶性情,培养气质。
为了作文,只读习作。有些同学读课外书,主要就是读《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全国获奖作文集》一类的书,以为读这种书帮助最大,可以直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阅读与写作、计算是人类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认知文字符号世界、发展智慧和提高素质的三大基石。自有文字的历史以来,阅读为人类文化与文明成果的积累、传递与可持续发展,为人类道德、智慧等精神价值的继承、拓展、提升、弘扬建立了丰功伟绩,立下了汗马功劳。只有读那些高质量、高水平的精品,才能摆脱“学生腔”,不断走向理性,走向成熟。然而,在信息如潮的现代社会,特别是在数字化、网络化成为人类新的生存方式的时代,阅读这种与文字文化同龄的原始认知方式是否因其费时耗力的特点而落伍于信息社会匆匆的时代的步伐便需要“离休”静养或退出历史舞台呢?
答案是否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虽然是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一种文化现象,但阅读毕竟是一种与文字文化相始终的人类保持与发展自身所创造的文化与文明的基本方式。阅读之于文化,犹如行走之于生活。虽然现代人有舒适快捷的代步方式,但步行绝不可少,否则生命便失去许多意义与自由。阅读缺乏或阅读减少,热衷于时尚杂志、卡通漫画故事,因而疏远文学名着;热衷流行音乐、港台影视而冷漠书刊。长此以往,基础文化素质赖以发展的阅读渠道萎缩,必然造成提供“营养”的文化知识的不足,进而导致民族基础文化素质的下降。小学生是未来的主人,民族的希望。小学生的阅读退化,不仅是阅读时间、阅读内容的减少,也不仅是课外对文学名着的冷落,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学习与认知核心和精髓的阅读需要、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阅读审美的失却!而这才是课外阅读问题的危机的实质所在,是民族基础文化素质退化的根源,也是青少年阅读退化现象的最大隐忧。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施的策略
1、营造良好的家庭、学校课外阅读氛围
在对待学生课外阅读问题上,采取禁止的态度是错误的,而顺其自然,或靠环境的自然熏陶,想读就读,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显然是不够的,甚至是很危险的。学校是对青少年实施教育的固定专门场所,学生应在语文教师的密切关注下进行课外阅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由于血缘和伦理道德关系,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是有权威性的,因此,家长在对待子女的课外阅读问题上,要与学校保持和谐一致。
(1)召开家长会,邀请班级中在孩子教育上,尤其是善于引导孩子阅读书籍的家长讲一讲自己的教育方法,从而改变家长“唯分数第一的思想”。通过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孩子的深远影响,从而支持孩子课外阅读,为孩子创造阅读条件,布置家庭阅读空间,购买课外书籍,营造阅读氛围。
(2)设立图书角、办有关读书的板报、手抄报等方式营造班级读书氛围。班委会拟定相应的图书借阅制度和图书管理办法,由小小图书管理员负责管理,每天开展图书借阅活动。把每天中午到校后的时间作为读书时间,由每天的值日班长负责监督。
相信,学校、家庭二者应密切合作,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积极地去关心、引导和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才会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它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3)沟通交流,树立学习榜样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方面,从情感上激发。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学修养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榜样的作用
小学生阅读调查报告5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非常重视,不仅作了量的规定,而且对学生的阅读取向、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也作出了指导性的规定。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内阅读教学只是教个阅读方法而已。因此,他特别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课外阅读,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学习语文,如果仅仅局限于学好语文书上的有限的几十篇文章,是远远不能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的。因此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
一、调查时间:
20____年9月5日——12月10日
二、调查方法:
问卷、学生谈话、家长谈话。
三、调查对象:
四、调查目的:
这次调查旨在了解四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根据什么选择阅读书籍。
2、书籍的来源。
3、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及阅读兴趣的形成原因,以寻求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良策。
4、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从而为改革阅读教学尽点微力,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调查情况分析。
1、调查中有82%的小学生认为自己对阅读感兴趣,但问及你课余最喜欢做什么时,只有34%的学生选择了看书,66%的学生依次选择了看电视、上网、参加文体活动等。
这说明小学生虽然对阅读有一定的兴趣,但游戏、网络、电视对他们的吸引力更大。在各种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书与电视、电影、电脑和游戏机相比较缺乏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这使得学生在空闲时间容易沉迷于电视影碟、电子游戏。
2、学生喜爱的书籍依次是幽默故事、惊险侦探故事、小说及童话、自然科学故事、历史故事,女生更喜欢反映少年儿童生活的小说,男生更喜欢探险故事和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
3、学生所阅读的书籍来自那里?据统计63%是家里的,25%是班级图书角借的,12%是从同学处借阅及学校图书馆的。
这说明家庭的藏书和班级图书角是学生课外书籍的主要来源,而学校图书馆这一资源有待于进一步地开发和利用,使其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学生课外阅读与写作能力有着密切关系。
据统计,六年级学生中,阅读书籍超过50本的学生中,80%认为喜欢写作,75%认为自己的写作成绩优秀。而阅读量不满10本的学生只有12%认为自己喜欢写作,认为自己作文优秀的是0。
5、藏书量在400册以上的家庭占5%,但这部分家庭的孩子认为自己喜爱阅读的占100%,90%的孩子阅读书籍超过了50本。
认为喜爱写作的占60%,认为自己作文良好、优秀的占100%,而藏书量在100本以下的家庭,孩子的阅读量没有一人达到30本。许多家长急功近利地买一些教材辅导类的读物,认为孩子阅读其他读物便是浪费时间,分散学习精力。孰不知,读一本好的文艺作品,对孩子的帮助远远大于读一本《小学生作文大全》,因为这些文艺作品是孩子思想、感情和内心感受的源泉,是对课内阅读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所以,家长切不可将自己的偏爱强加于孩子,束缚孩子的课外阅读。
6、在“请你写出你读过的书的题目”一栏中,我发现许多学生阅读了以下书籍:《十万个为什么》《西游记》《格林童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安徒生童话》《365夜童话》《爱的教育》《鲁滨逊漂流记》《儿童文学》《小学生作文》《蓝猫淘气3000问》《三国演义》《一千零一夜》《中华伟人故事》《神探福尔摩斯》,《哈里·波特》……调查同时表明,在推荐读物方面,学校及老师起很大作用,也就是说,老师肩负着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的重要使命。
这些书目也说明,经典的儿童文学仍为现代儿童所喜爱。而学生对《哈里·波特》的热衷,也说明了国外媒体对新作的宣传成功。其实,我国近年也出版了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如《草房子》《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获奖作品集》等,欣喜的是有些老师已经把它们介绍给学生读了。
7、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查发现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与以下因素有关:家长喜爱阅读,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老师重视,有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自己从阅读中获得了乐趣。
8、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几乎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却不容易。
调查发现学生都喜欢课外书,但主动阅读的却很少。每周两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已经算较多的,并且这些课外读物大多是老师要求做读书笔记时才去阅读,且读得囫囵吞枣。
六、针对当前小学课外阅读现状的思考。
1、转变教学观念,要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
要树立一种大语文教学观,把视野放宽到家庭生活、社会实践的广阔领域里。著名教育家张志公说:“从我自己学习语文的经验来看,将课内与课外三七开”。并且“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积”即吸收、积累,“发”即倾吐、表达。因此,我们应转变观念,冲破阻力,改革教学方法,从应试教育观中挣脱出来,走向素质教育。
2、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这里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一方面,从情感上激发。在教师自身素质较高的情况下,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学修养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更能从深层的内心产生震撼,使学生又一种强烈的改善自我、完善自我的内驱力。而课外阅读就是老师魅力产生的根源,这便会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要求读课外书。另一方面,知识本身的吸引力的存在。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精彩片段、讲述作者创作故事、通过设疑惑造悬念、简介主要内容、借用名人(媒体)评价来吸引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对于一些知识面广的学生应多予以肯定和表扬。这样,既激发他们努力向上的信心,也为同学树立榜样,增强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
3、注意方法指导。
课堂上教师应少讲多读,给学生留更多的读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努力使他们做到口到、耳到、手到、眼到、心到,以达到多读多积累的目的。应树立一种“以读为本”的`思想。注意保证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往往是“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因此,要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处理好精读与粗读的关系。注意读书既要有深度,又应有广度。既要以读带写,又以写促读。
4、给足读书时间,以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教师布置作业要精,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分层要求,不搞一刀切。同时教师也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转变家长的观念。可通过家长会、家访的形式。让家长了解语言学习的社会性,认识到孩子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广阔的知识背景的建立和丰富的课外阅读的积累,并且人的内部存储量的大小决定了人的思维是否敏捷。
5、推荐课外读物,营造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的环境和氛围。
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经常性地为学生介绍有益书报。首先,为了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注意配合教学进度大力介绍有益读物。其次,随着现代社会各方面信息渠道的杂、广、乱的形势,现代社会文化市场对学生存在着较大的负面影响,教师应有责任相机诱导,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引导他们吸收多方面知识,防止课外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偏食”现象。教师可通过设读书角,教师带头捐书、买书,学生踊跃献书,并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等形式来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6、开展读书活动。
继续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调查发现,许多学生是因为老师要求做摘记才去读书的。要让学生树立“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观念,要求他们随读随记。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认真开展好系列读书活动,把讲、读、写、做几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开展学科知识竞赛、读书演讲、读书征文比赛、讲故事比赛及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能得以发展。当然不同年龄年级学生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可视具体情况来采用具体方法。
总之,没有课外读物就没有素质教育,希望所有的老师、家长共同合作,营造良好的氛围,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遨游,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课外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精选4篇
关于学生课外阅读调研报告范文5篇
关于课外阅读的调研报告范文5篇
小学生调查报告范文精选5篇
小学生阅读个人工作总结报告范文3篇
中学生阅读情况调查报告3篇
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范文
小学教育调查报告范文
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范文(3)
篇2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语文学科的考查越来越注重文学素养的养成,思辨能力的培养,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阅读能力的提高。这从2017年高考全国卷的改革可见一斑:将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纳入必考范围,在考试时间不变的情形下,增加了考试的阅读量,要求学生必须加快阅读速度,而且要求考生必须对两类文本都熟练掌握其体裁特点;文言文考查增加了古代文化常识一题,要求学生熟悉古代文化常识;作文材料倾向于社会热点,要求考生紧跟时代潮流,把握时代脉搏。
这些变革都说明,单靠刷试卷、练习做题技巧,已经无法应对高考了!它要求考生有更广的阅读面,古今中外都要涉猎;要求考生有更高的阅读能力,更短的时间获取更多的知识量。
阅读,已是不可避免的任务!
那么,目前高中生的阅读情况到底是怎么样呢?为此,笔者特意在任教学校做了一个调查,印发了《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表》让学生完成,收集并分析了调查数据,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阅读现状
由调查情况来看,目前的阅读状况堪忧:
1.大部分学生(80%)忙于各学科的学习及作业而没有时间阅读其他书籍;
2.小部分同学有阅读习惯,但限于《意林》《读者》等杂志,或者是网游小说;
3.只有极少数(不到调查人数的5%)阅读经典作品。
二、影响阅读的因素
1.没时间。高中课业紧张,每天课程排得很满,学科多,作业多,每天忙于各科作业已经花去了他们大部分的自习时间。
2.没资源。全校三千多学生,只有一间小图书室,藏书不多且质量不高;大部分是旧书,长时间没有新书补充;只在周六晚上对学生开放,很多学生高中三年下来都不知道原来学校图书馆可以外借书籍。
3.教师不重视。阅读不是短期内就能见效的行为。学校每月一次的考试都要评比成绩,导致老师都急于讲授教材内容,急于传授做题技巧,都不愿意在阅读这种“闲事”上花功夫。
4.没兴趣。手机的普及、网络的推广,让很多学生乐于网络上碎片式地阅读,不愿意静下心来阅读经典作品。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阅读荒”:
一、教师引导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以身作则,加大自身阅读量,让学生领悟到阅读体现在教师身上的魅力。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甚至,老师必须是源源不断的自来水。一个家中没有一本藏书的家庭,很难培养出学富五车的孩子;一个不爱阅读的老师,也很难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认为“学而不厌”是“诲人不倦”的前提。阅读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发展好自己,才有“诲人不倦”的资格。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开解学生知识之“惑”、人生之“惑”、宇宙万象之“惑”,没有持之以恒的学习,没有皓首穷经,何来解惑之能。
在平时课堂中,有意引导学生,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书中自有丰富的知识,有复杂的情感,有人生的思考,有人文的关怀。阅读,支持我们走得更远,走得更稳。多向学生推荐优秀作品,组织学生就阅读书籍进行探讨,做学生阅读路上的引路人。比如在讲到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推荐学生课外阅读徐志摩的其他作品如《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讲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鼓励学生阅读完整版的《水浒传》;学习关汉卿的《窦娥冤》时,向学生介绍他的代表作《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还可以推荐学生了解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品。
多举办读书活动,如读书报告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手抄报、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等活动,这样既能有效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又能激发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二、学校支持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里可能什么都足够多,但如果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要的书,或如果不热爱书和冷淡地对待书,这还不算是学校;相反,学校里可能许多东西都缺乏,许多方面都可能是不足的、简陋的,但如果有永远为我们打开世界之窗的书,这就是学校了。”学校是一个读书的场所,理应是书籍的王国。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蕴藏丰富、时时添新的图书馆、阅览室,并且应该有足够和适当的时间对学生开放。学校应该为学生阅读创设良好的环境:在校园内营造一种“书声朗朗,书香满校园”的良好氛围,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生活需要;开设阅读课;保证学生在完成作业之余还能留出时间进行阅读。
学校还应该多举办读书活动。比如:设立“校园读书月”,每学期设一个“校园读书月”,设定一个主题,如“书香伴我行”;开好“班级读书会”,各班每周或间周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组织学生展示汇报自己近期的阅读收获;根据每学期定的读书主题,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开展美文诵读比赛、读书演讲(讲故事)比赛,读书报告会,古诗擂台赛等各类读书活动;充分发挥宣传效益平台,有效利用广播站和校园网的作用,开办好书介B、读书心得,每周一诗(词)等栏目,引导学生诵读经典。
三、学生自觉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阅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学生可充分利用起零碎时间,饭后半小时,睡前十分钟,都是很好的阅读时间,只要养成阅读习惯,长期坚持,就能取得可观的成绩。
篇3
(一)本次调查的目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上容易被忽略的一环,而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的语文修养,同时还能反映出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学校的办学思想及教师的指导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对于指导语文教师今后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提醒学生家长提高对孩子读书的支持意识、建议学校转变办学思想改善办学条件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本次调查的对象
(三)本次调查的方式
采取全体问卷调查法和随机抽样调查法。
(四)本次调查的预期成果
1.了解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
2.摸清影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
(五)本次调查的时间
年8月30日
二当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
(一)本次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的缘起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规定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把过程与方法列入教学目标,是过去教学大纲所没有的。比如,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上述种种,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新的导向,这就是: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的同时,特别注重丰富学生的人文修养,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而阅读是学生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就能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吸收丰富的文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表明学生对语文的接触并不局限在语文课堂内,在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以及各种传播媒体等,都能够学习语文。学习语文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实践机会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课程标准规定,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九年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
因此加强对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而对现阶段农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也就越发显得重要了。
(二)当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镇内工人家庭子女、政府及事业单位干部家庭子女、教师子女和农村农民家庭子女在课外阅读方面的表现差别很大。
(2)在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方面,农村农民家长不如镇内工人及机关干部家长。调查统计显示,有86%以上的工人及干部身份的学生家长表示积极支持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认为课外阅读不仅能开拓学生视野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农村农民家长中只有8%表示支持孩子做课外阅读,而这8%的人中,绝大多数还是认为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的分数才表示支持的。
(3)课外阅读的方式上,农村农民家庭学生不如镇内工人及干部家庭学生。农村家庭学生的课外阅读只能是有限的几本课外书,想向同村人借都没有,除此之外,获取课外知识的途径只有电视了,而学生看电视只注重动画片或武打片中刺激的场面或是新奇的画面,并不关注电视作品中的语文知识或自然科学知识。然而镇内学生课外阅读方式要多的多,除了父母给买书或电子出版物外,可以向镇内的老师、同学借书,有的家长其工作单位有图书室也可以利用,条件好的同学在家中可以上网读书,还有的参加夏令营、冬令营或在家长的带领下在旅游中增加阅历。这也正是农村学生无法企及的。
2.农村学校图书室在建设、管理与使用等方面的欠缺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
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学生的课外读物的来源98%为家庭,2%是向他人借来的。学校提供的课外读物为零。而且具笔者掌握的材料表明,农村中小学的图书室现在仍坚持向学生开放的微乎其微。即使开放也是在上级督导检查来之前,做一做样子,向学生开放一下,让学生在借书卡上留下一点痕迹而已。而很多学校早已不再向学生开放了。在学校的图书室读书对学生来说是很难做到的,而在电子阅览室里阅读更是办不到的。
3.学生课外读物的总量严重不足。
⑵学生拥有的课外读物品种单一,以唐诗居多,小说以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居多,童话、神话、寓言、诗歌、散文较少,外国作品更少。
正是因为学生课外读物的总量不足,品种单一,直接导致了学生对祖国丰富、灿烂的文化知之甚少。
4.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做课外阅读只凭兴趣或是老师的要求,不能自觉主动阅读。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最喜欢的了解中外名著的途径是看影视剧,而通过阅读了解中外名著的学生很少。学生看课外书要么是出于老师的要求,为了提高语文分数,只挑选与语文考试有关的内容来读,要么是出于消遣,闲之无聊,走马观花看上一阵打发时间。在阅读过程中很少有人做阅读笔记,更不知道做读书笔记有何用,怎样做读书笔记。
三影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诸多因素
1.家庭经济状况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目前我市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由于近年来学生学习费用的支出不断加大,农村学生流失现象又有所抬头,农村家庭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已不容易,更别说为学生买课外读物了。
2.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影响着学生的课外阅读。
现在中学生的家长多为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生的,大多数都受到了初中以上的教育,对学生的学习还是比较支持的。但是相比之下,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长对学生的教育重视的程度越高,也越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相反,受教育程度低的绝大多数是农村学生家长,在他们看来,学生学好课本以内的知识就足够了,还做什么课外阅读呢?
3.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条件限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已推行了很多年了,但是由于政府学校的评价,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仍侧重在升学率上,因此,学校的办学思想并没有真正地转变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来。
加上各农村中学经费的不足,钱都花在了追求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购置和改进上,求洋,求新,求大,而忽略了图书室的建设与管理,使学生虽身在读书的学校,却没有好的课外来读。另外,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建设的实验班和普通班。实验班学生基础好,学习气氛浓,学生的课外阅读。在一个学校里能进实验班的学生只是少数,大多数分在了普通班里,这样就使更多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3.缺少教师的指导是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狭窄,阅读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广大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还是以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为出发点,让学生积累词汇、模仿造句、体会写法,为学生写作而读书,这就限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也就逐渐失去了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不再进行课外阅读。另外,教师给学生布置的繁重的作业也使学生没有时间做课外阅读。
四针对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几点建议
1.转变思想,树立新的人才观和就业观。现在全社会都应彻底转变过去那种唯升学论、唯学历论的旧观念,尤其是新闻媒体应更多的宣传那些勤奋上进多才多艺的普通学生,而不能过分宣传那些高考状元、中考状元,从而在群众心里树立学习优异者是人才,多才多艺者更是人才的观念。这样才能使全社会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培养。
2.坚决取消重点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3.学生与家长的联系应形成制度。让每个学生家长在与学校与老师沟通的过程中,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的条件和氛围。
4.学校的图书室建设与管理应落到实处。图书室的建设与学校其他建设比起来,事虽小但意义不同,各学校只要求本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去做,一定会把图书室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筹建电子阅览室。
5.广大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可以为学生列出书目,提出要求,教给方法,并组织开展一些读书竞赛活动,促进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
篇4
调查时间:200×年×月
调查目的:
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200×年×月
调查内容: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
调查单位: 吐鲁番市胜金乡汉回学校
调查人: 刘建飞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浅薄。薄薄的一本语文教科书被我们的语文教师视为“圣经”,前后不知耕了多少遍,但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是不能迅速提高。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调查目标
1、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以及课外阅读知识的储备情况;
2、师生对学校开设语文课外阅读课的认识;
3、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
4、语文课外阅读课课堂教学实施情况;
5、语文课外阅读课的作用。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学生所阅读的课外书籍以及读后所受到的启发和阅读评价等。问卷调查在吐鲁番市胜金乡中心小学进行,共发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65份,有效率达97.1%,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口头询问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三次师生座谈会。座谈会涉及到课外阅读的书籍、内容,还有课外阅读的目的、方法、作用以及教师对开展课外阅读的态度等,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师生座谈结果显示,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
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窘境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普遍陈旧,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深,教学中“题海战役”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不少学生无书可读,也没有时间读书。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作业的“题海战役”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趣;部分教师也认为让学生读大量的书既浪费时间,而且“收效甚微”。为应付方方面面的考试,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背诵大量的优秀作文。调查结果显示,中高年级学生基本人手一册《优秀作文选》,拥有率高达98.2%。大量机械重复的背诵任务,使小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扼杀了他们广博阅读课外书籍的积极性,他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问题
2 、厌读。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家长认为“读书不如做题”。虽然老师也强调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对有限的图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家校联手,为学生推介中外优秀儿童读物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告诉我们,阅读者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这样才能“像挖宝矿的矿工,把矿渣甩在一边,只拣纯净的宝石”。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原有阅读教学中的诸多薄弱环节,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明显不平衡。通过召开家长会,将课外阅读书目及具体要求印发给各位家长,提醒家长为孩子购买图书,建立家庭书橱,督促孩子读书,检查读书情况,鼓励他们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做智力投资,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厚实的人文基础。
本着“有益、有趣”的原则,根据市教研室对课外阅读的总要求,以《课外美文》、《阅读大综合》、《小学阅读》(素质教育小丛书)、《小学语文必背及精读古诗文选》为蓝本,结合学生实际,要求低年级着重阅读《安徒生童话》、《阿凡提的故事》、《格林童话》、《鞠萍故事系列》和科幻小故事等,侧重培养想象能力;中年级着重阅读《成语故事》、《儿童小百科》、《西游记》等少儿故事、科技常识等,侧重培养感知理解能力;高年级着重阅读《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爱的教育》、《中华上下五千年》等比较通俗的古今中外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侧重培养鉴赏评价能力。必读书目及选读书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既有阶段性又尽量保持连贯性,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的同时,又能逐渐锻炼和养成自学的能力。
(二)明确要求,拓宽课外阅读的时空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课外阅读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地确定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从时间上来说,每周设立一节阅读指导课,一节课外阅读课,基本上保证每天最少半小时阅读。从指导内容上来说,主要有读物的推荐选择、月度序目指导、运用工具书指导、阅读方法指导和阅读笔记指导等。具体地说,第一、二学段应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优美词句的摘抄;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和讲故事训练,教给学生背诵方法并帮助学生选择材料;第三学段教给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和讲故事、写好片断赏析式的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发表独特见解;教给学生现场竞技的技巧;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文章(或书籍),进行感情朗读或复述;指导学生写好读书感。从指导方法上来说,要“明确读的目标、掌握读的层次、指导读的方法、抓住读的时机、变换读的形式和完善读的检测”。
(三)以研促教,探索课外阅读教学创新模式
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而且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应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思考方法,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缘于疑,要培养学生自问、自读、自答、边读边思的质疑解难能力,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以及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能力。即要求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然后按问题有针对性地“自读”文章的有关部分,以默读为主,最后以口或笔自答。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是平等中的首席,要能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摒弃传统语文教学的条条框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挑战自我、挑战同学、挑战教师)和创新意识,带领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引导学生采取不同方式(上网、读课外书、请教等)查阅资料,进行收集、加工,激发学生课前收集阅读材料,课后依据课文内容拓展阅读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课外阅读铺平道路。要“重视以点辐射,把联系课文的课外拓展阅读作为一个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和技能巩固扩展点。”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解放,教师把花在多余分析、讨论、提问、机械练习上的时间省了下来,还给学生,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让整个课堂活起来,让全体学生动起来。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技能。如培养学生讨论交流的能力、质疑问难的能力、预习的能力、自学的能力等,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技能,才能由过去传统的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四)活化课程,充分发挥“小主人”作用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所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锻炼语文能力。如:课前5分钟演讲,语文开心辞典,成语典故,巧接诗词,名著导读,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创编童话、寓言、科幻故事等,在讲述、竞答、推荐、品评、交流、创编等活动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从而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切实感受到阅读是人生一大乐事。
此外,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尽量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及时输出信息、运用知识,通过班级墙报、学校黑板、橱窗、“红领巾广播站”,让学生交流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最新信息;召开“故事会”,让学生讲自己感到“最有趣”、“最气愤”、“最精彩”、“最难忘”的故事;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读书体会,相互交流,促进知识内化;举行“赛诗会”,开展古诗接龙等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诵比赛;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几点建议
1、要创造性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儿童的阅读期待,激活他们的已有经验,及时满足他们的表现冲动,因势利导,让他们尽情地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表露、沟通、碰撞,从而体验到语言的张力、阅读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全面提升语文素质。
2、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要把握“适度原则”,谨防因为课外阅读,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尤其是读书笔记的书写,要“轻形式,重实效”。学生可写、可摘、可画、可剪、可贴,千万不可因为“强调写”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篇5
一、中职生阅读调查现状及分析
阅读具有很强的时代性,阅读媒介的变化必然带来阅读方式的改变,阅读的内容、工具和时地也因此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4年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的接触率为50.1%,较2012年的40.3%上升了9.8个百分点,其中41.9%的国民进行手机阅读。74.2%的网民将“阅读新闻”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
《2014年移动阅读报告》基于海量用户行为和调查数据,勾勒了移动阅读用户群像特征以及整体使用情况。报告显示,中国人2014年电子书总阅读量已经超过14亿册。此外,报告还揭示了移动阅读的一些趣味性规律:比如阅读高峰期永远在床上(占34.5%),在公交或地铁上占28.6%,有12.7%的人会在马桶上读书;阅读的时间除了22点睡觉前后,12点、18点分别出现两个阅读的活跃期。
我校也进行了《基于教育信息化的中职生课外阅读实践及指导调查报告》,有效问卷数为1465份,涉及的专业有软件网络部、商贸部、旅游部和会计部,问卷涉及阅读方式、阅读工具、阅读时间和阅读场所等问题,从而了解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而为中职生课外阅读开出药方,以下是问卷呈现出的几大特点:
第一,学生的阅读方式和工具发生了改变。学生虽然更偏爱纸质书籍,偏爱纸质书籍的人数为783人,占比53.4%,略胜于电子书籍,但在实际阅读中却呈现出相反的态势。每天阅读纸质书籍30分钟以内的有803人,占60%,30分钟以上的有549人,占比40%;而每天阅读电子书籍30分钟以内的有704人,占55%,30分钟以上的648人,占45%。可以说,纸质书籍作为传统的阅读媒介仍然占据着学生的主流习惯,但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却更不由自主地选择电子书籍。而在电子阅读工具的选择上,手机占89.9%,形成压倒性的优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分别只占6.3%和3.9%,校园随处可见“低头一族”。
第二,阅读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所谓“碎片化”就是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阅读中的碎片化除了阅读时间被分割成长短不等的碎片,在内容上,也意味着阅读的注意力难以持久,很难按照一个思维逻辑过程完整地看完一本书。根据对学生阅读时间和地点的调查显示,学生的阅读时间都被分割成长短不等的碎片,如:29%的在睡前,20%的在午休,15%会在上厕所,15%在课间,13%在等车时,还有8%在饭前。阅读的层次上也随之降低,阅读更容易被标题党的文章所吸引。
第三,阅读内容上缺乏经典,呈现出“轻阅读”的趋势,他们的阅读内容以实用和娱乐为主,缺乏经典的引导和沉淀。据调查结果显示:26%的学生选择的是生活实用类图书,选择励志类图书和娱乐休闲资讯的均为19%,新闻时政类的占15%,文学作品占14%,专业教辅占7%。其中文学类图书中,青春校园小说最受欢迎,占22%;其次是网络文学和武侠小说,均占19%;依次是言情小说(16%)、科幻小说(11%)、名著(7%)和散文诗歌(5%)。
第四,阅读习惯还有待改善。阅读中是否有做笔记的习惯,35%的学生有做笔记的习惯,37%的偶尔会做,28%的从来不做。而做读书笔记的方式,29%的学生会佳句点评,29%的会提出自己的看法,26%的摘抄好词佳句,8%的会写下心得体会,8%的会圈点批注。提起阅读计划,只有56%的学生有过制定计划进行有规律的阅读,44%的学生没有计划,看到感兴趣的才读。
在问到为何阅读量会少这个问题时,21%的学生认为是阅读氛围不浓厚,19%的学生说学习压力大,17%的资源不足,13%的信息获取途径不足,11%是没有阅读兴趣,9%缺乏选书指导。
二、 基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职生课外阅读的对策研究
根据《基于教育信息化的中职生课外阅读实践及指导调查报告》,结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4年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和《2014年移动阅读报告》,电子阅读已经成了不可逆的趋势,阅读工具也更集中于手机终端。如何利用教育信息化的手段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因势利导,既能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量,又能着眼于课外阅读的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步骤地推进:
首先,打造书香校园,培养阅读氛围,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
在校园硬环境上,让学生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营造校园良好的书香静态环境,打造班级的阅读气氛。我校向来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体现为生本教育,在活动中学生自主管理。同样在书香校园的建设上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展“我的校园我做主”的主题活动,以专业部为单位,将校园的走廊和板墙划分为几个大的区域,让学生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搜集名人关于读书的名言或者壁画制作出来并挂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让学校呈现出一番读书的文化景观。装点书香校园也可以辐射到班级,在班级的软装饰上着力,让“读书”上墙,可以粘贴名人名言,也可以在每个班级设立“微图书馆”,同学们可以把自己买的好书带到班级来,跟同学一起分享好书。
在校园软环境上,学校倡导阅读,可以在每周的晨会上,按班级顺序进行好书推荐,并将稿件推送至图书馆公众微信号,并在每学期末进行投票评奖;在广播站开辟“一职之声――我的微书评”专栏,把学生的优秀微书评在校园广播中播放。图书馆可以多开展一些有关读书的活动,比如在全校开展“阅读月”的系列活动,开展征文活动,开展“微书评”征集活动,图书馆还可以进行年度借阅量统计,对排名前十和前二十的学生全校表彰。
其次,做好阅读的指导和推荐,增加学生阅读的量,提高学生阅读的质。一是走进图书馆,让学生与书的接触率增加,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图书馆为新生开展读者培训,让新生熟悉图书馆的馆藏,了解图书馆的检索方式,并关注微信公众号“一职图书馆”,以及时了解图书馆的动态和参与图书馆的活动。二是以班级语文老师为辐射点,可以在每个班级开展“阅读课”,教师每学期可以重点推荐几本书,也可以在班级定期开展“图书分享会――好书一起品”的活动,从学生相互影响的角度提到学生阅读的质量。三是根据《基于教育信息化的中职生课外阅读实践及指导调查报告》,语文科组和图书馆给全校学生开出推荐书目,书籍涉及专业类和非专业类。阅读的指导和推荐,对于整体阅读兴趣不浓和阅读主动性不高的中职生来说,是一种指引和促进,希望学生才能在漫无目的的阅读中找到方向。
再次,提高手机阅读的质效。鉴于阅读工具的改变,手机阅读已经成为主流阅读,是通过手机进行视觉观看的一种阅读方式,包括手机新闻、手机短信(微信、微博)、手机网页、手机图书。它虽然呈现出碎片化、轻阅读的弊端,但手机阅读也有它独特的优势,比如微传播的功能和互动性,如何扬长避短提高手机阅读的质效也是我们研究的一个方面。
手机阅读的传播类似于病毒传播,速度很快。我们可以通过手机阅读的传播功能,利用校园网络、微博和微信等平台定期介绍好书新书,进一步做好阅读的推荐;也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优质的网络平台或者公众微信号,比如古文故事、中华好诗词等,以此来拓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
手机阅读具有较强的互动性,人人都是作者,人人都是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产生零星的阅读心得,教师鼓励学生跟帖评论,互动的评论也会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微书评”比赛活动,同时推送到“一职校图书馆”公众微信号,可以通过学生的推荐带动校园的阅读氛围。
篇6
一、以合作小组的形式组织活动
语文活动因其综合性、探索性致使研究内容深且广,研究时间长且散,组织起来有较大困难。为了让活动在课内课外都能得到发展,并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并有所收获,惟有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语文活动的精彩与美妙。
(1)各类专题活动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配套的专题活动,切实有效地展开各类语文专题活动能进一步推动语文学习。在课堂上采取活泼多样的交流形式向全班同学展示研究成果,并说说自己在此次活动中的感悟。“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语文活动中我们要多给学生一点合作研究的时间,让学生在探索中思考,在合作中培养情感,在自由讨论中放飞思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活动的快乐。
(2)“感受大自然”活动
首先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自结小组,分组活动。小组内设有观察员、搜集员、画师、诗人、编辑。当该组确定研究内容,如研究“我心目中的春”后就要开始分工合作了。观察员负责在校园或社区选择春天的植物或动物,观察记录,辑成“自然日志”;搜集员则在网络、书籍或有关人员中搜集与春天有关的俗语、谚语、歌曲等;画师除了搜集与“春”有关的绘画、图片等。还要选择一些写“春”的诗,为其配画;诗人搜集有关“春”的诗文,并写一些诗歌。编辑则负责把这些内容编辑成册,以出墙报或手抄报的形式展示活动成果。
活动不是目的,在实践中生成能力与素养是关键。
(3)“我阅读,我快乐”活动
基于当今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组织开展了“我阅读,我快乐”的语文活动,希望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文学品位,促进人格发展。活动步骤如下:①由学生自愿结对,组成4-8人的“课外阅读学习小组”,共同商定所选作家,并制定本组阅读该作家作品的研究计划。②每位小组成员利用假期自读选定的课外书,并完成读书笔记。③开学后两周。小组成员交流读书心得,集思广益。归纳完成研究成果。④在研究成果展示时同样让各位组员各司其职,各显其才,围绕该作家作品的手抄报、网页设计、文学评论集、读书报告、影视改编等一应俱全,力求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学生感受到各个作家、各种风格文章的魅力,给更多的学生展示的机会。从选题的确定、研究步骤的安排、资料的搜集整理到结论的形成和成果的展示、都是由学生自主选择,合作完成。在学习与研究过程中,许多小组产生了许多新的想法,这就是探究意识的一种提高,而这,正是创新的前提。
二、从生活中挖掘学习资源
1.结合学校生活开展语文活动
学校生活是学生最熟悉也是最能表达自己情感的,因此,以学校生活为话题的语文活动,更接近学生的心灵、情感生活,更具亲和力,因而易于操作实施。如《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语文活动,说“如花岁月”。回忆在初中的美好生活,话题可以有:①我第一次与____的相识②我最快乐的一回③我最痛苦的一回④我最感动的一回⑤我最想对____老师说⑥我最想对同学说⑦说说我这三年。活动既生动有趣,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得课堂内外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在真实的氛围中,在活动的过程中,在师生的互动中,在信息的整合中收到了极好的语文学习效果。
2.结合家乡特点开展语文活动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认为可以从学生身上能感触到的人和事出发,本着让学生认识家乡,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情感的目的展开语文活动。我们常州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人才辈出。让学生借助图书馆或网络对自己家乡的风景、风俗、特产、民情等做一细致的调查,从而掌握丰富的相关资料。有条件的还可以对感兴趣的某方面进行有目的的访问,占有第一手资料。事实证明,在研究过程中各小组展示了各自的特色。其中一组研究“常州名桥”博得了大家的一致肯定,他们以报纸、刊物、小论文、课件等形式向全班展示成果。诸如:美妙动人的桥装饰、清新宜人的桥诗、浪漫神秘的桥传说、丰富多彩的桥名、蕴涵丰富的桥意等。
3.结合新闻媒体开展语文活动
这个活动的构想源于一次“街头错别字调查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承包”一段街道,寻找错别字。诸如商店的店名、服务公约、商品名称等。各人将查得的错别字汇总,写一份调查报告,把这些调查报告分别送到了各个有错别字的商店。学生没有满足于此,渐渐形成的对社会语言使用的敏锐感使他们发现,身边的新闻媒体也常常出现类似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后。选定一份报纸连续一月跟踪阅读。选定电台、电视台某项节目连续收听或收看,对其中的语言错误进行记载,写成文章后直接寄给有关媒体,并完成调查报告《一月来我的错别字统计》,以照片、文字、课件等形式向大家展示成果。
4.结合生活经历开展语文活动
(1)展示照片,重睹祖国大好河山。把你过去旅游时拍下的照片精选出来,举办一个图片展,让大家共享你的美好瞬间。每张照片要为它取一个独特的名字或为它写一段精彩的话,可以是描述照片画面,也可以是拍此照的经历。最后大家评出“最佳摄影奖”和“最佳文字奖”。
(2)网上旅游,浓缩神州的人文精华。组织一次独特的网上,旅游活动。搜集当地的人文资料,如历史沿革、文化精品、地方风情等。将搜集到的材料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编辑后命名,并加上前言和后记,最好制作成网页。
篇7
论文摘要:诸多调查显示,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与语文教育目标相距甚远。时间管理不善是导致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指导学生进行时间管理的策略是:增强时间意识,制仃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将计划付诸行动,引导反思与总结。
《教育大辞典》指明,语文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一种,它相对于课堂阅读而言,是指学生课外通过阅读书报、影视、网络等进行学习的方式。课外阅读具有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它能扩大、巩固和加深课内所学知识,增强求知欲望,丰富精神生活,培养高尚情操,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多处对课外阅读要求作过描述:“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初中三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但目前诸多调查显示,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与语文教育目标相距甚远。天津教科院的调查显示:(1)年级越高,课外阅读量越少,小学生喜欢课外1阅读的占45.5%,初中生占27.7%,高中生占17.7%,有8.2%的中小学生处于基本不阅读课外书的状态;(2)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有80%的学生每个月课外阅读数量不超过2本书;(3)普遍对阅读二三十万字以上的大部头文学作品感到十分吃力,感觉费劲、费时,有的情节描写还看不懂,所以很少有人去看。陶本一、曹建召的全国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显示:由于受学习压力、家庭作业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三地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差异并不明显。每周阅读1至2个小时的学生,河北有40%,宁夏有34%,上海有44% o《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量为:三年时间读260万字,每学期是40万字,每天的阅读量应是2300字,这得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每周的阅读时间必须保证3个小时以上才能完成阅读任务。2007年《广州日报》对广州市的6所中学进行了学生阅读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74.5%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不可取代,但在现实中只有7.6%的学生每夭阅读课外书时间“至少1小时”;77.8%的学生“想阅读,但时间都被功课挤满”。
时间管理不善是导致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所谓时间管理,就是指合理安排和规划阅读时间,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阅读效益。笔者的做法与经验是:增强时间意识,制订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将计划付诸行动,引导反思与总结。
一、“只要你愿挤.时间总还是有的”—增强时间意识
“我们每天上课、做作业、预习复习都来不及,哪里有时间去阅读课外书”,这是许多学生的心声。由于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作用,现在的学生主要把时间与精力集中在与考试直接相关的课程教材和教辅材料上。学生的“正业”就是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课后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阅读课外书,开展与课外阅读的活动,不但没有时间去做,而且被看成是“不务正业”,会冲击正常的学科学习。在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高度认识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引经据典、讲故事、说道理等方式将重视课外阅读的种子植入学生心中。然后,引导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任务中想方设法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阅读。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让学生懂得课外阅读不是没有时间,关键是你肯不肯去挤。
二、“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计划是课外阅读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时间管理“10/90”定律告诉我们:若你在事前花10%的时间做规划,工作开始后就可节省90%的时间。教师指导初由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效果,首先要指导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教师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初中生的实际需要、接受能力、欣赏水平、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等因素,紧密配合课内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统筹安排,制定一份详细具体、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这份计划可以包括阅读目标、阅读书目、进度安排、阅读地点、阅读方式的选择以及阅读效果的预想等。阅读计划一般在每学年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订。如某位八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计划如下:
三、“一个行动胜过一千打纲领”—将计划付诸行动
将计划付诸行动是管理好时间的关键环节。制订了计划,如果不执行,就是一纸空话,正如列宁所说:“一个行动胜过一干打纲领。”许多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不喜欢阅读,相反他们可能有美好的计划,甚至有具体的打算。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如学业的压力、父母的看法、人际关系问题等等,预先的计划渐渐“缩水”了,后来就干脆没了行动。由此看来,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活动,重点在于如何有效监督执行。我的做法是:
一是指导学生将计划细分为一个个具体的步骤。如上面这位学生的阅读计划比较宏观、笼统,操作性不强,真正实施起来有难度。我指导学生进一步制订出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二是让学生记录下时间。即每次阅读开始和结束时要求学生在课本适当地方分别写下具体时间,如12点30分、12点48分。让学生通过前后对照,清楚阅读任务的完成情况。三是指导学生适当做笔记。“不动笔墨不看书”,事先教给学生做笔记的方法,让他在阅读时在书本上划画符号,做做批注,写写看法。这不仅有助于积累知识、促进思考、提升能力,也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高自我监督教育能力的方法。四是让学生请他人(老师、同学或家长)帮忙监督提醒。
篇8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的英语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所以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本为通过在深圳市一所普通中学进行的调查报告的数据分析,研究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及其影响。
一、引言
众所周知,英语学习是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小学开始,学生们就要开始英语学习,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也无时无刻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英语的喜爱程度有很大的差异,一些学生对英语特别有兴趣,而有些学生对英语甚至产生了厌学心理,可以说是甲之熊掌,乙之砒霜。为了了解当代中学生对英语学习哪些方面感兴趣,我做了有关的问卷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报告。
二、问卷调查
这次的问卷调查主要针对的是八年级和九年级的学生,共选取八年级四个班,八二班,八三班,八五班,八六班;九年级四个班,九二班,九三班,九四班,九五班。(其中八年级两个重点班,两个普通版,九年级两个重点班,两个普通班。)共在八个班中发放问卷249份,回收问卷23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26份,回收率为90.8%。
该问卷调查,通过参考一些优秀的英语学习问卷样卷,以及和指导老师讨论,经指导老师修改之后,编制出了《关于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及其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调查问卷》。这次问卷的编制主要围绕学生在课堂中较为感兴趣的活动,以及在课堂下较为感兴趣的活动以及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因素等几个因素展开,旨在了解当代初中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点以及英语学习的兴趣对其成绩以及动力的影响。
三、调查结果分析
1.调查结果
结果调查显示,在接受问卷调查的226位同学中,21.6%的学生对英语学习非常有兴趣,64.4%的学生对学习英语感兴趣,但仅限于学习课本上的英语知识,而有15%的学生对学习英语完全没有兴趣。这15%的学生的问卷调查的答案基本上是比较消极的,他们通常认为自己的英语成绩是差的,也不喜欢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喜欢现用的教材。
在对学生认为对英语失去学习兴趣的因素一题的问卷调查中,22.9%的学生认为是因为小学的时候没打好基础,和班上的同学差距太大,跟不上就失去兴趣了;7%的学生是因为不喜欢教英语的老师,所以对英语没有兴趣;30.3%的同学是因为不喜欢枯燥的语法知识所以失去了兴趣;7.6%的学生本身就对英语不感兴趣;15.6%的学生因为不喜欢背单词所以失去了学习兴趣;10.5%的学生因为不管自己再努力学习但是成绩都没有提高,所以就失去了兴趣。
在学生对英语的哪些方面感兴趣的调查中,9.2%的学生对学习生单词感兴趣,15.6%的学生对新的语法知识感兴趣,37.6%的学生对学习英语歌曲感兴趣,21.2%对看英语课外读物感兴趣,16.4%的学生对看电影并学习地道的英语口语感兴趣。另外46.8%的学生认为老师应该在课堂多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多媒体教学)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32.4%的学生认为老师应该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师的教学环节中,37.4%的学生喜欢老师教唱英语歌环节,11.7%的学生喜欢课外阅读环节,21.6%的学生喜欢课文背景知识介绍环节,29.3%的学生喜欢做游戏环节。根据调查显示,58.3%的学生感兴趣的课外阅读材料是与卡通动漫有关的,23.5%的学生则喜爱看童话故事类的英语课外读物。42.3%的学生希望学校组织英语歌曲歌唱比赛以增长英语的学习兴趣,35.1%的学生希望学校组织英语话剧表演比赛来增长他们的学习兴趣,14.1%的学生希望学校组织英语演讲比赛。
2.结果分析及建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自认为英语成绩差的学生通常都对英语没有兴趣,他们在调查问卷的答案通常都是比较消极的,比如在遇到不会的问题时,他们通常采取的态度就是:不会就不会,不去请教任何人。他们也不会主动地在课后学习一些课外的英语知识,所以说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的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才能事半功倍。
如何才能正确有效的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首先老师必须了解学生认为可以增长他们英语兴趣的事物,以及什么是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的因素。这些因素可以是具体的,比如说语法,单词,也可以是抽象的,比如说学生对老师的好恶以及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通过问卷调查,大部分学生喜欢学习英语歌曲,以及看英语原声电影。这两者都是娱乐项目,如何寓教于乐?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穿插一些英语歌曲的学唱环节,选一些比较适合中学生学习的歌曲(或者让学生自行选歌),教师可以将歌词中出现的最近所学的语法和单词给学生们进行进一步讲解,更加加深学生的印象,并且也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把看英语原声电影作为对学生的奖励,比如说学生的成绩进步,作业完成的好或者是课堂纪律好,老师都可以用一节课放电影来奖励学生,并在电影看完之后对一些大家学过的单词,或者一些常用习语做一总结,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电影的同时温故知新。
同时教师也应该了解在英语学习中哪些是学生不喜欢的,认为最无聊的。在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认为英语学习中背单词,语法,阅读对他们来说是最难的部分。自然,他们对那些他们认为难的部分没有兴趣,而且这些难题也再无形中影响着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但是这些都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部分,老师不能因为学生没有兴趣就跳过去,老师应该知道怎样把这些枯燥的知识变的生动有趣。比如说,学生认为语法知识很枯燥,老师可以在讲解语法的时候加进去一些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游戏进去,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有加深了他们对新知识的印象;老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小组间的背单词比赛,赏罚分明,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把背单词当成是一个无聊的作业,而是有趣的比赛,学生对待背单词的态度变了,当然效果也会更好;学生认为阅读总是看不懂,是因为生单词太多,老师应该教给学生正确高效的阅读方法,并且多开一些课外阅读的课,大多数学生对开英语阅读课还是很欢迎的,他们最喜欢的阅读材料是动漫卡通和童话故事,老师可以在课外阅读中多找一些学生们喜欢的题材,这样学生在阅读期间才能够专心对待。在调查中,我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很少,原因是平时的作业太多,没有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英语是一门语言,在应试中较为注重读和写,所以学生们一定要有时间进行阅读训练,如果学生课外没有时间,老师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们阅读的时间,同时学生们的阅读材料也很单调,大部分的学生只看过老师发的英语报纸和教材配套的阅读练习,这些事远远不够的,老师应该从各种渠道找一些难度适中,并且学生喜欢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我认为,如果能够攻克学生们在英语学习中的难点,学生们没有了畏惧心理,他们的兴趣一定会大增。
四、总结
这次调查报告主要就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及对英语成绩的影响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结果分析。通过数据分析证明:学习兴趣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成绩。老师应该了解自己的学生对自己教学中的哪些因素感兴趣,对哪些没有兴趣,从而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期提高学生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路海东.教育心理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篇9
人们一直认为男生的数学成绩要比女生好,但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在一些男性与女性享有同等权利和机会的国家。性别引起的数学成绩差异并不明显。
几年前,前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就提出由于性别不同会造成男女生数学成绩出现差距,他认为男女先天生理上的差异是造成男生数学、自然学科成绩较好的原因。此后,这一直是个热点问题,各方从不同的视角对其展开解释,除了用生物学的理论解释这一现象之外,一些人认为是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社会因素等造成了这种现象。
为了更好地对这一问题展开深入研究,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以有较大国际影响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成绩为对象进行研究。国际学生评估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开展的,其目的在于评估15岁学生在数学、阅读及科学方面的知识、能力和技巧,并通过国际间的比较找出造成学生能力差异的经济、社会和教育因素,从而进一步为各国改善自身的教育体制提供必要的参考指标和数据。
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对参与国际学生评估测试的40个国家和地区的男女生数学成绩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冰岛是唯一一个女生数学成绩高于男生的国家;大约有12个国家和地区男女生考试成绩基本相同。为了研究性别是否平等与男女生数学考试成绩间的相关关系,研究报告起草者、凯洛格商学院教授帕拉・撒皮恩扎从几个维度对这一关系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采用世界经济论坛的性别差异指标(the World Economic Forum’s Gender Gap Index),该指标考虑了女性在经济、教育、政治方面所享有的机会,研究还得到了一个专家组的指导。研究结果发现,男女生数学成绩基本相同的国家。其男性女性就享有均等的机会及权利,男女生数学成绩与性别平等呈正相关。但有个别国家如印尼、泰国及德国等情况并非如此,如印尼、泰国女性并没有享有均等的机会,但女生成绩同男生相差无几,而德国极力倡导男女平等,但男女生成绩却出现了明显差异,报告并未对此做出解释。
报告还指出,在阅读方面,各国女生成绩高于男生,在性别平等的国家,男女生的成绩差异不是在减小,而是在增大。研究也未对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及趋势进行分析。
课业过重让孩子远离课外读物
据2008年6月10日《今日美国》报道,美国最大的少儿读物出版商学乐公司(Scholastic)日前了一项调查报告,调查发现,由于太忙、太累,美国许多儿童没有闲暇时间阅读课外读物,因此,报告建议教育部门应减少课堂及家庭作业,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并引导他们从事课外阅读活动。
学乐公司的调查发现,1/4的儿童每天能坚持从事阅读活动:40%的被调查者至少每周能有时间看几次课外读物;但22%的儿童表示很少或几乎没有阅读其他读物;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坚持阅读课外读本的孩子在不断减少。调查也发现,有75%的儿童认为同网上阅读相比,他们更愿意阅读纸质读物。
学乐公司还对全国25个主要城市的501名5岁~17岁学生及其家长就没有从事阅读活动的原因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31%的被调查者不愿意阅读课外读物;27%的学生表示课堂及家庭作业太多;19%的学生认为他们常常阅读杂志、报纸、网络文章,也有人认为他们已经阅读了足够多的书籍;18%的学生表示他们没有时间阅读课外书:14%的学生认为自己太累而无暇顾及阅读课外书籍。
篇10
(贵州省盘县珠东乡十里学校553514)
【摘要】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首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其次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再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 课外阅读 学生兴趣 指导 活动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因此可知,作为语文老师,培养学生爱看书、会读书的习惯成了当务之急。
朱熹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提倡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读书的好处。博览群书,开拓视野,陶冶情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地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下面,笔者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同学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他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结局之际,教师适时停止。然后告诉他们:故事情节错综复杂,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二、在阅读指导方面下功夫
已被激发的兴趣要长久保持并最终转化为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适时指导,“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1、指导选择适合的书籍
当学生有了读书的愿望,可以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读物,并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认知水平、学习实际、年龄和心理特点等因素,因人而异。
2、家校联系,落实课外阅读计划
课外阅读光靠学校里有限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真正有效地落实阅读计划,必须与家庭取得联系,让家长也一同参与。让家长明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告知家长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让家长认识到语文阅读不能仅仅把眼光放在语文书上,要从小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面,补充课外阅读量,认识到课外阅读不仅不会影响语文成绩,反而会促进语文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打消家长的各种顾虑以后,在每天的家庭作业中布置适量的课外阅读作业,如:有时阅读发下的《语文报》,有时阅读指定的篇目,有时让学生自由阅读。让家长在家做好家庭老师,记录每天阅读的书名、篇目,并记下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教师鼓励家长让孩子多看各种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让学生多读。这样,学生每天养成了定期读书的习惯,慢慢地这种读书习惯成了学生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3、教会阅读的方法
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爆炸的时期,信息含量大、变化快,那么多的书都看是不可能的,应有选择地看。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能力,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对于自己所需要的优秀的作品,细细品读。其它内容可采用略读形式。
读思相结合。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而不靠记忆得来时,才是真正知识。”因此,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边看书边质疑, 并通过自己查询资料分析解答,从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读记结合。每个学生准备一本摘记本,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及时摘录新认识的字、优美的词句和一些新知识,以便以后查阅,养成边读边记的好习惯。
三、借助活动,培养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