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学质量措施范文

时间:2023-03-27 05:53: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提高教学质量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篇1

2、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第一步自然是要精心备课,对所讲的内容了如指掌,钻研教材,理解掌握教材的重难点,同时还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怎么样让学生接受,掌握教材的知识点。

3、调动学生参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自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是学生配合教师,如果教师只顾自己讲,学生不参与,不学习,那课堂效果自然是低下的。调动学生参与的方法,可以使用多媒体,也可以设置一些问题等。

4、教学方法新颖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效果是比较低下,教师就要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性,可以使用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讨论探究,教师做好指导,这样学习效果是比较有效的。

5、关注所有学生:课堂教学质量高,自然就是全班学生通过每节课的学习,都有所收获和提高,而不是少数的几个优秀的学生,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就要做到关注全体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学习差的学生,更要多提问,多帮助他们,才能让自己的课堂质量提升。

6、注重课堂检测和反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注重课堂检测和反馈,就是留下一定的课堂时间把自己本节课所讲的内容,检测一下,看看学生掌握的如何,然后再查漏补缺,看看学生没有掌握的内容,再细讲一下,巩固掌握。

篇2

当前,对于农村学校而言,所面临的最大问题莫过于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大部分农村学生离开了农村,加入到了城市浩浩荡荡的借读大军,而使得农村学校生源日渐减少,学校规模日益缩小。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够尽可能多地留下学生,并且保证优质的教学质量,就是一个教育管理者必须要深度考量的问题之一。结合笔者近二十年的教学管理经历,我们尝试将教学管理的“精细化”作为一个重点探究的领域,以期对农村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有所帮助。

一、重制度,勤督促,常规管理精细化

教学质量的高低源于平时的积累。所以,保证质量就要从最基础的常规教学工作抓起,只有重视了教学的课前、课内、课后等各个环节,从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上课、课后反思、作业批改、单元检测上着手,认真细化内容、目标、措施、策略、评价等,保证日常教学的每一个操作细节都有章可循,才能切实实行精细化管理,保障教学质量。

1.要细化教学管理制度。结合农村学校实际,要将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全面细化,让教师明白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例如我校顶层设计了教育教学“网格化”管理制度,构建了学校-教研组-年级学科组管理体系、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教研体系,做到“岗岗有职,人人有责”的管理制度,通过“权力下放,责任上移”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管理团队的核心力量,着力打造上下联动的教育格局。

2.要引导教师把功夫下在课前。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学校要引导教师把功夫下在课外,效率求在课内。通过每周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教案检查、作业检查、集体备课等形式,强化教师对课标、教材、教法、学生、教具等课堂因子的深挖细研。做好不同观点的汇集、提炼,成果教案的有效推广、利用等,通过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凝聚,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合理提高课堂密度,增加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

3.要强化领导巡课和随堂听课。课堂教学精细化管理的重点是要加强对课堂教学常规和教学效果的检查与指导,要把教学监控的重点放在领导巡查和推门听课上。在学校网格化管理制度建设中,明确了学校领导在教学管理中的规定动作和内容,通过每学期校委会对领导的量化考核,强化学校领导对听课、巡查等教学常规的督导,从而促进教师把可讲的内容讲得更精彩、更实在。

二、重实效,勤研究,校本教研精细化

校本教研活动是提升教学质量最行之有效的方式。要有效实现教学的精细化管理,就要以校本教研精细化为抓手,关注教师专业发展,走教育科研内涵式发展的路子,为提升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1.要坚持开展好三课活动。“三课”是学校的常规教学活动,也是教师互动交流学习的平台。立足“汇报课”、“展示课”、“示范课”,通过备、说、上、评系列活动,有效开展教学精细化管理。学校要全面落实新教师上“汇报课”,解决教材关,使他们尽快地成长起来;青年教师上“展示课”,把课改成果以课的形式展示给大家;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引领全体教师追求“理想课堂”,共同打造高效课堂。

2.要切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学校要把科研课题研究纳入常规化管理范畴,积极开展以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校发展、教师成长为目的的课题研究活动。鼓励以骨干教师为龙头,针对课堂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建立“一人一题”、“一组一题”的校本教研模式,做到课题从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采取实践一反思一总结一应用的思路,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三、重培养,勤搭台,队伍建设精细化

教学质量的优劣,核心在于教师专业水平、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有了常规制度和校本教研作保障,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保证教学质量的目标仍然无法实现。所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核心。

1.要加强教师的学习和培训。学校要重视教师的专业培训和专业成长,创设理论学习的氛围。积极利用各种培训和专题研讨、观摩学习等有利时机,把教师送出去,聘请邀请名师名家来校作报告,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阔教师视野,增长教师才干,提升教师素质。同时,学校还要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尤其是动员青年教师多读理论书刊,勤写读书笔记,并把个人理论学习切实融入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2.要认真开展“传帮带”活动。要针对教师队伍学历、学科、年龄结构,切实开展“导师制”带教活动,讨论制定教师专业化成长助推工作实施方案,实施“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助推计划”,签定目标责任书,明确带教任务、工作要求和考核细则,从而帮助青年教师尽快胜任教学工作,促进所有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进步,有效推动教学工作的良性发展。

篇3

关键词《中医眼科学》;教学质量;方法和措施

《中医眼科学》是中医学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门临床学科,但与其他临床学科(如内、外、妇、儿)相比,存在课时分配较少,教学内容繁多,很多学生在思想上对小学科也不够重视等问题,以致于教学过程中易出现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牢,临床实习过程中动手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吸收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很有必要的。现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1激发学生兴趣,开展中西医结合教学

《中医眼科学》有其完善的辨病辨证论治体系,且“五轮辨证”独具特色,针对眼部疾病,采用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方法,临床疗效确切。但现今眼科技术迅猛发展,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因此,可以把现代医学眼科临床新技术的内容融入到授课中去,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大有裨益。中西医虽然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但可以互相补充,优势互补。课堂上可以通过临床实际病例的例举、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葡萄膜炎属免疫性疾病,一般发病急、并发症多、预后差,单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难以及时控制病情,西医多应用激素治疗,而长期服用激素又会有诸多副作用,故临床上对本病常采用散瞳及激素控制炎症,用中医中药调节人体免疫力,从而提高疗效,尽快治愈疾病,并可减少激素的用量,降低副作用。

2明确学习目的,增强社会需求意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急剧变革,社会因素和情绪刺激对人类的影响越来越大,随之产生的心身疾病也随之增多[1]。与心身疾病有关的眼科病症如青光眼、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视瞻有色)、视觉疲劳(肝劳)等也增多。同时,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及交通工具的发达,随之而来的意外伤害增多,眼部受到伤害的机会尤为突出,除直接损伤外,还可由颅脑外伤导致视神经萎缩(青盲)等。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年人口增多而出现的老年病增加,眼科方面如老年性白内障(圆翳内障)、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瞻昏渺)等呈高发趋势。另外,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保健的愿望及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如眼部美容、视力保健等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总之,未来与眼科密切相关的热点医学———心身医学、老年医学、康复医学是《中医眼科学》能发挥其特长与优势的领域。因此,学习《中医眼科学》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3改革教学手段,实施多元化教学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临床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掌握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利用先进的网络平台,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根据《中医眼科学》教学特点及大纲要求,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思路,尽可能利用好模拟标本、教学挂图等。因为眼科学是以形态学为主的临床学科,所以要灵活使用多媒体,在课件中通过典型图片、教学动画和视频短片等展示,将课堂理论讲授与临床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更趋直观。因此,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可向学生提供大量感性材料,化抽象为形象,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2]。

4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中医眼科学》学科的实践操作性较强,很多学生到临床实习后对眼科的常用检查设备和操作技术都不太熟悉。所以完善眼科常用教学设备、加强实验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尤为重要。实验课要制定明确的实验目的及实验要求,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先讲解示范,示教时注意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教材上的知识结合起来,讲清操作要点。然后同学们分组练习,下课前随意抽取一组同学示范操作,然后由观看学生指出不足和缺点,最后由教师做出小结。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印象,让学生充分掌握眼科常用检查和操作方法,使其操作规范化,为以后临床实践打下基础。同时,增加临床见习机会也是学好该门课程的重要环节。在讲授《中医眼科学》课程期间,合理安排临床见习,使学生尽早熟悉眼科临床的工作流程,掌握一些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方法及一些急重眼病的处理原则和措施。期间应选配业务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医生作为带教老师。带教老师需从临床资料的收集、专科检查、诊疗方案等方面对疾病作系统地讲解,以便学生真正掌握该病的治疗思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中医眼科学》教学目标是深化学生对眼科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临床思维,提高学生的临床诊疗技能,为日后的医疗工作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而扎实的理论功底及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霍勤.提高中医眼科学教学质量方法和措施的探讨[J].中医教育,2007,26(3):43-44.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措施

前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为了更好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制定上有了一定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会随之改变,但不能一味的应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忽视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质要求,还应该遵循语文教材的基本内容,注重小学语文的基础知识,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取长补短,既能提高教学质量,还能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改变教学方式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自主能力和注意力较差,所以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以教师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学习。对于教师而言,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宜过多,教师应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不是填鸭式教学[1]。例如,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可以用一些有趣的话语,不要一味的讲解课文的知识,显得枯燥、乏味,应该从课文的内容中引申出来一些让学生可以联系到自己的知识,从而在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思想,让学生知道学习不是为了教师和家长,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教师也要根据小学语文课文的内容进行重难点的区分,并给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时间久了,学生会主动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

2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际上,语文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它更是学生在文字、语言和沟通等方面的重要学科,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很密切的联系。简单的说,小学语文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通过学习有效的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课本上的内容,还要结合实际的生活,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例如,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每天阅读的好习惯,根据学生的喜好,让他们自觉的去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哪怕是漫画,让他们从阅读中寻找快乐,教师应正确的引导学生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联系实际,并有效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鼓励学生亲近大自然、体验生活,有助于学生的知识累积。总之,小学语文的教学应该联系实际的生活,让学生对语文有一个新的认识,从语文的学习中寻找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凸显学生的学习优势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较差,不可能会在一整天的学习中都保持着饱满的精神,所以,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他们的学习方式合理的安排整节课的内容和时间。根据有关实验表明,小学生在一节课的学习中,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随着时间会逐渐增长,达到最高点的时候再逐渐下降,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结构的时候考虑学生什么时间接受知识最好,把握知识之间的过渡,把重点的知识放在学生积极性较高的时间段内进行讲解,让他们在有效的时间内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学生之间不同的优势,有效的利用他们的优势进行教学,让他们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满足小学生的心理要求,让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4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教师占据主导的地位,但教师不要一味的讲解,让学生觉得整个课堂特别的枯燥、乏味,教师应该运用巧妙的语言或是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觉得在课堂上可以轻松快乐的学习,而不是一味的听讲,造成他们听觉性疲劳[2]。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课本中的知识,同时也可以补充课本中没有显示的知识,也可以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将课文中的人物形象通过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表演切身的感受和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应该把握整节课的时间和学生的情绪,教师应该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和表扬学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会逐渐的提升。

5总结

总而言之,教师教学水平的衡量标准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学质量,为了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需要每一位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的去探索和创新,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学的好坏不仅仅影响的是一门学科,也会对学生的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日常的生活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有效的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曜文.新课改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对策[J].科技资讯,2014,(14):170.

篇5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教学质量教学措施

大学英语课是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其教学质量已成为教学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大学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当下是一个高科技竞争和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人才的激烈竞争,英语作为一种获取各种专业知识和信息的工具已显得十分重要。加入WTO后,我国各行各业直接面对国际大市场,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越来越高,如何培养综合素质高、外语交际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这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值得我们认真探索和研究。

纵观这几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在英语教学方面确实取得了一些进展,比如四六级的报考和通过人数都有了大幅度增加。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英语教学和检测忽视了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就教学要求来讲,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规定的培养目标以阅读理解为主。教学大纲规定了要求掌握的单词。为了检验学生对大纲规定的英语单词、语法等掌握的程度,全国大学英语考试委员会还设计和举办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这为提高和检验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四、六级考试对学生英语实用能力检测不够,也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应试教育的风气,使得一些学校的老师把重点放到了追求通过率和应付考试上,客观上降低了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要求。其结果就像有的学生说的那样,学了那么多单词和语法,但是听不懂,说不出,完全是哑巴英语、聋子英语。

(二)大学英语大班教学影响了教学手段作用的发挥,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大学英语大班教学在我国已有许多年的历史,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但由于大学英语教学过去一直强调以知识传授为中心,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法为主,班级规模对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冲击并不明显,因此,大班英语教学中的许多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年来,随着学校扩招的实施,大学英语教学的班级规模越来越大;随着素质教育的理念对学校教育的逐步渗透,大学英语教学在一些方面直接影响大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很多高校的公共英语课全部采用大班上课,一些大班人数比较少的班级相对来讲课堂气氛容易调动,教师可以灵活组织一些课堂活动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比如Representation,Making up Dialogues等。但是在一些大班人数比较多的班级,教师在授课时很难照顾到大部分同学,整体教学效果不显著。比如:教师无法及时全面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际教学法很难实施;学生课堂回答问题几率太小,很难调动积极性。

(三)部分学生入学时英语基础薄弱,语法知识模糊不清,词汇量小。据估计,高中阶段应掌握的2000个单词,大多数学生掌握不到一半。此外,学生入学前复杂的学习背景造成目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极大,这就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困难。

学生学习外语畏难者多,刻苦者少,放弃不学者也占不小的比例,而且课后学习缺乏必要而及时的检查与督促。大多数学生只在上课时间学习英语,而课后很少或根本不会主动朗读背诵、记忆词汇、阅读文章、练习听说、写作和翻译等技能。据了解,还有相当多的学生虽然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却不知道如何学,学习方法存在问题。

(四)学生的学习手段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化。大部分学生只是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的一些书面辅导资料开展英语学习的,这样单一的方式长时间会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英语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另外,教师在课堂上大部分是采用传统的面授,尤其很多上课教室不是多媒体教室,教师只能是提录音机开展实践教学,无法通过一些直观生动的例子给学生讲解相关的英语知识,教学方式单一,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

二、大学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要求

2004年国家新制订的《大学英语课程基本要求》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为此,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切实开展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工作。按照教育部的教改精神,各高校均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符合本校层次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大学英语课程基本要求》把大学英语的课程要求具体划分为三个层次:更高要求、较高要求和一般要求。作为高职院校,我校大学英语课程目前定位在一般要求上,突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并以此为基础制订教学大纲,对各项具体指标做出明确的规定。

三、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措施

逐步打破课堂上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在提高四六级通过率的基础上加强听说方面的训练。在第一、二学期加强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积累词汇量,扩大阅读量,课后多督促学生开展英语练习,尽量积累并巩固英语书面知识。在大二的第一学期加强英语听说练习,关键是加大听力的练习量,提高要求,在此基础上争取在大二上学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在接下来大二的第二学期,即英语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教师要适当训练学生的英语实际能力,比如英语口语、英语实用写作等。实现以上目标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配合。

(一)尽量采取小班教学,如实现不了,争取采取大班课分级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自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以来,高校人数迅速扩张。每班学生人数增长到80人左右,个别班级甚至超过100人。面对大班授课出现的学生人数多、语言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教师要因材施教、分级教学。针对学院的教学资源及学生特点,可以灵活地制定分级标准,将学生按照入学分级考试成绩分为三级,即尖子班、快班和慢班。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制订不同的教学要求,并配备相应的教师与教材资源。并且以学期为一个调整阶段,根据每个学期期末的考试成绩,重新组合班级。此形成竞争机制,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推广多媒体教学手段,建设网络课堂。针对大班教学提出的问题和挑战,应积极摸索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2007年7月修订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应为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开展网络教学,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目前我院已经建起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并投入使用,因此建议以后安排英语课时尽量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师在此基础上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逐步摸索出多媒体辅助、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注意多媒体的合理使用,不允许用多媒体进行与教学无关的活动。

(三)增加英语选修课,切实提高学生英语素养。对英语能力较强或提前通过四级的学生,为切实提高其英语素养,可以增开选修课程。选修课程主要包括高级听说、高级写作、实用翻译、高级阅读、西方文化、影视欣赏、跨文化交际等。这些课程以素质教育为主,侧重学生的文化知识的丰富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该课程体系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水平的提高,确保基础阶段和提高阶段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

(四)加强学生课后自习环境的建设。在课堂时间以外,大多数学生在课后选择逛街或去网吧,很少有学生上自习。建议晚自习时间应为学生多开设自习教室,甚至微机室,创造学习氛围。英语学习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练习,因此网络自习室的建设大有必要,学生可以利用它进行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的训练,实现个性化的自主学习。

21世纪,世界各国对外语教学日益重视,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此应对英语教学进行合理定位,把握“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内涵,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教学的正面导向作用,切实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篇6

传统的授课方式普遍采用讲授法,教师演示,学生模仿。该授课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思维,导致学生不思考只做机械的重复;实验过后,不知如何处理数据,如何写实验报告,对物理实验思想与方法的理解更是难上加难。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思考与学习,为此我们对授课方式进行了创新。

1.讲述实验的历史渊源。物理实验的历史背景与历史故事可以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听课兴趣。例如,以“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为例。众所周知,迈克尔逊干涉仪在测量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测量微小的长度、光波波长等。但实际上迈克尔逊在设计该实验时并不是为测量长度,而是为了寻找神秘的“以太”物质。19世纪,科学家逐渐意识到光是一种波,而生活中的波,如声波、水波等大多需要媒介才能传播。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人们认为光波是在“以太”中传播的。1887年,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和莫雷一起设计一个实验,企图测量出两垂直方向上光速的差值。因为如果“以太”真的存在,那么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光在两个相互垂直方向上的速度应该是不一样的。但实验结果显示光在不同方向上及不同惯性系的传播速度没有差别,该实验结果也就否定了“以太”的存在。但是,由于该实验装置可以测量出微小的长度,而且非常精确,于是被人们广泛地应用起来。如果仅依照教材上的内容来讲,学生感觉枯燥没兴趣。但在讲课的同时,把设计实验的历史故事告诉学生,使学生体会物理学家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可以明显的提高教学质量。

2.突出实验的物理精髓。大学物理实验中的经典类实验是学生最该深入理解的一类实验。譬如“光电效应法测量普朗克常数”实验。当一束频率为ν且大于截止频率的光束照射阴极时,光电子就会逸出,只要验证出截止电压U0与入射光频率ν满足线性关系,就可以间接地验证爱因斯坦方程。这一转化的思想,实际上为测量一些微观物理量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是值得学生借鉴与学习的。因此,在讲解该实验时必须要突出这一显著的物理思想。学习物理过程中的一些公式,学生可能很快就会忘记,但是物理中的某些方法和思路,是学生应该学习并掌握,以备将来之用的。

3.强调实验的应用特性。大学物理实验中有许多实验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比如“磁阻效应”实验。讲解该实验时,以现代的硬盘存储原理作为引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与电脑天天接触,对此问题都特别感兴趣,听课效果明显变好。传感器作为现代自动化测量与控制的标志,与我们的生活又是密切相关的,对生活中一些传感器的介绍势必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手机。接听电话时,手机放在耳边屏幕会变黑,是距离传感器的作用;在不同明暗环境下,手机会自动调节亮度,是光线传感器的作用;手机的屏幕可以自由的倒转,是重力传感器的作用。以这些具体的传感器实例能够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现身边生活中的问题,并灵活应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该方法从实际的教学来看,效果显著。

二、教学内容的维新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一批新类型的学科随之而来。大学物理实验课应该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相结合,如此才能保持该学科的活力与生命力,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物理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必须紧跟时代的潮流,表现出科技时代的特点。

1.开设自主设计性实验。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与科研意识,除了完成基础的实验以外,我们还开设了自主设计性实验。这些设计性实验不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学期结束时提交成果与报告即可。电子元器件的普遍使用是当代科技发展的大势所趋,加之我校的学生大多数为应用型工科专业,对这方面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开设了许多基于新兴电子元器件的设计性实验,供学生设计完成。比如,利用光敏传感器设计一款可随周围环境亮度变化的灯泡;利用Pt电阻或者NTC热敏电阻,设计一款人体温度计;利用光纤传感器,设计装置实现对电动机转速的测量;等等。另外,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设计某种小实验装置,写明实验原理、设计思路及功能等。设计性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对于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2.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成果的利用。北京市每年都会举行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我校每年参加并且成绩优异。这些成果中,有对基本物理量的测量装置,有对经典物理实验的改进与创新,也有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为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我们将物理实验竞赛的作品嫁接到大学物理实验当中,这一措施使得学生对该物理实验的兴趣大大提高。比如,人体温度计的设计实验中,我们会为其提供一个标准的温度计,而该温度计是由学生参加竞赛时的一部分测量模块改装而成;在开设的光敏开关实验中,为测量光照的变化,我们为其提供了可测量光照的装置,该装置也是学生参加竞赛时一个测量模块;测量刚体转动惯量的实验中,我们以转动惯量仪作为我们主要的实验仪器,而且还给学生们提供了一台自制的转动惯量测试装置,该装置是学生参加物理实验竞赛自行设计的。这些实验装置的引入对学生提高学习物理实验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使得学生很积极地对待实验课,教学效果明显。

三、教学手段的更新

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在丰富的网络环境中长大的,提高其积极性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采用现代教学方式。为迎合学生兴趣,在每个实验室里都配有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师可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选择教学方式。尤其是在讲解一些抽象的实验原理时,多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将难以用语言描述的物理过程用PPT课件的方式形象地表示出来。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重要一环。陈旧的数据处理方式是将数据在坐标纸上描出并作图,费时费力误差大。学者研究发现,将计算机软件应用到实验数据处理中效果显著。其中,Origin软件在数据处理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操作简单容易掌握。而且Origin软件是目前科学研究前沿常用软件,可以为学生将来的继续深造打下基础。为使学生意识到作图软件的优点,教师会进行一些简单的实例讲解,如Origin的基本作图方法、线性拟合过程、曲线上某点的斜率计算等。学生对此软件非常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显著。

四、考核方式的出新

物理实验课属于过程教学课,其实验过程往往比实验结果更重要。为了体现对实验过程性的考察,总成绩分为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平时考核成绩所占比例为50%,具体标准为:预习10%,操作40%,实验报告50%。考虑到考核成绩的公正性,要求学生每次实验课前签名,提交检查学生的预习报告,并提问对相关实验是否了解,给出预习成绩。这样可以督促学生自觉地预习,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实验操作的成绩,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以及实验完成的情况进行打分。实验报告部分的成绩主要根据学生的课后数据处理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打分。期末考核主要是通过操作考试和卷面考试两种方式进行考核,各占50%。另外,为调动学生积极性,设立加分项。如对某些实验过程提出问题、对实验有改进建议、设计性实验完成出色、参加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获奖等,教师会根据情况酌情加分。这些环节使得对学生的考察更全面,更突出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我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五、结语

篇7

关键词: 中医 临床教学 改革措施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临床实践能力是评价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医学高等教育也迈进大众化教育阶段。然而,高校扩招,实习基地条件不完备,临床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教学意识不强,实习组织与管理不严,考研与临床实习时间的冲突,相关行医法规细化,患者维权意识增强,致使学生实习时间、实践操作得不到保障,临床思维能力、实践技能水平有所下降,一定程度影响了中医教学质量[1]。如何顺应新形势,改革中医临床教学方式,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培养有厚重的人文素养,高度社会责任,广阔的国际视野,良好的临床能力的人才,是摆在中医院校面前的首要任务。为切实保证学生的临床教学质量,适应社会对中医高等教育的要求,中医临床教学有必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一、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

1.改善临床教学条件。一个具有完备教学条件的临床教学基地,是保证临床质量的基础。建立附属医院、实习教学医院的准入和优化制度,加大对临床教学基地的投入,如临床实训的设备,临床师资的培训等。定期教学指导、教学检查,实习检查。规范临床教学基地评价标准,定期对临床教学基地进行考核评估,实施基地淘汰机制,是督促临床教学基地领导重视临床教学的有效措施。

2.完善临床教学制度。临床教学制度是规范临床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制度建设对调动临床科室及临床教师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责任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必须有一定行政和经济的手段来激励和制约教学行为,如承担临床教学任务与职称评定、年终评优、科室奖金等挂钩,教学工作量作为临床科室的考评的重要指标,规定临床科室经济收入中教学

经费投入比率,这些既可保证临床科室对教学的支持,又可提高临床医生对教学的重视度和理论水平。

3.量化临床实习评价体系。评价指标的量化是质量考核的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制定毕业实习管理规定,量化实习指标,如实习生管理床位、临床操作、病历书写及考核等均有具体量化规定指标[3]。同时量化临床科室教学考核指标,如对学生考勤、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病历讨论、操作培训、出科考试等相应提出具体要求,便于临床考核教师的操作和评价。

二、完善实践教学管理

1.建立三位一体管理机制。学校、医院和科室是临床教学的三个主要管理部门,要建立常态化的管理制度,学校应定期进行教学进行指导、巡视、检查。医院要定期对临床科室教学和实习生进行考核,科室要按期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学生要定期对教学水平进行信息反馈,形成教、学、管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良性循环,确保临床实习质量。

2.制订切实可行的实习计划。影响临床实习质量最直接的因素,就是研究生考试对实习的冲击。近年来由于医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为提高就业质量,学生考研比率增加,投入临床实习的时间和精力大为减少,严重冲击了正常的实习秩序。单纯强制性的管理效果不佳,“人性化管理”使临床实习成为摆设。因此,有必要将考研学生和非考研学生实行分类管理,制订两套实习计划,给考研学生在考试前提供6-8周的复习考试时间,实习结束后补足临床实习时间。同时,在实习的52周计划中,给予学生4-8周自由选择实习科室的权力,让学生对自己爱好的学科有进一步的学习了解空间。

3.建立综合临床实践技能考核体系。考试是督促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1)规范临床科室的出科考试制度,综合评价方式包括:①职业素养:以学生的实习纪律、医疗态度和病人对实习医生的反馈为指标;②临床综合技能:以对新病人入院接诊到处理作为综合考试的内容;③临床操作技能:分为临床科室规定的实际操作和考试两部分,比如完成多少病例书写,多少实际穿刺或换药、拆线等操作;临床技能操作床旁考试。(2)医院组织的综合考试,在内科和外科实习结束后进行一次全面的综合考试。(3)实习结束后的综合考试,由学校组织,分为理论和综合操作两部分考核,按执业医师考试的方式进行综合测试,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的能力[4]。

4.加强实习管理。学校、学院、医院要定期对临床实习进行检查。(1)建立网络化临床实习管理,建设临床教学管理网站,实行实习纪律、临床操作和临床考核系统化管理[5],实习医院对学生每月实习及考核的情况进行评分及上报。(2)定期巡查制度,学校和学院定期到各实习医院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检查和了解。(3)定期教学指导,指派有丰富临床教学经验的老师定期进行临床教学指导。

三、强化政府对医学教育的宏观调控

1.加强临床教学医院的管理。从政府层面规范临床教学医院的准入条件,定期进行评估与审核。同时将医院的教学条件、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作为医院等级评估的重要指标。

2.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改革。一是改革考研的方式,根据考研面试情况,不少考研学生只注重考研的几门主要课程学习或强化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较少,一些发展中的中医院校苦于没有学生报名,对基础知识不牢的学生只能认可。如将大学的课程成绩,实习的考核成绩,综合素质等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的一部分,有助于学生重视基础课程的学习;二是调整研究生考试时间,研究生考试时间为前年12月或当年1月份,按照常规医学教育正是临床实习的一半时间,基本上考研学生一进入实习就一心考研,没有认真考虑如何强化医学基础知识,如何提高临床基本技能。有的高校为了加强实习,不得不压缩基础课程学习时间,调整到第8、期实习,第10学期基本是放任状态。如果改到当年五月进行研究生入学考试,实习生就能更安心实习,实习质量也能得到保证。

3.组织医学生的定期考核。目前中医院校的竞赛繁多,如中医临床技能大赛、黄帝内经大赛、中药知识竞赛等,各中医学院校为了提升学校声誉,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由于参赛人数少,受益面非常窄,效价比很低。如政府定期对中医院校进行临床技能考试,使学校重视每一个实习学生临床技能培训,有利于临床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4.强化实习后的继续教育。根据社会对医学教育要求与现行医学本科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政府出台了规范化培训等毕业后继续教学制度,无疑对本科医学生临床工作能力有极大程度的提高。但规培基地的条件、培训医生的水平、接收毕业生的容量及规培的时间都有很多需要量化指标,有些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如三年的培训时间,医院的可容量,中医学本科学生的全面教育在现有的中医医院可能存在不少条件限制。

临床教学是培养合格中医医生的重要环节,只有政府、学校、医院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和指导,才能培养出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合格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奚静娴,马亚娜,徐德武.临床实习生实习质量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的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7):154-155.

[2]徐义勇,朱丽娟,任玉玺,等.高等中医院药校临床实习质量监控之我见[J].内蒙古中医药,2013,(18):164-165.

[3]唐东,周庆,吴彩霞,等.浅探提高临床实习医生教学质量管理[J].中医医疗前沿,2012,7(14):87-88.

[4]兰凯,张伟光,张渭民,等.医学院校本科生临床实践教学存地问题与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14):2235-2236.

[5]周竹娟,周,李燕玲,等.医学生实习质量控制平台的设计和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8):2851-2852.

篇8

关键词民族学生;基础生物化学;教学质量;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038-02

基础生物化学是农学、园艺、林学、草业等专业的基础课。其课程内容的特点是枯燥、抽象、深奥,重点、难点较多,而且基础生物化学术语过于繁杂、难懂,学生学习时普遍感到难度很大,需要记忆和理解的内容很多,使学生对该课程望而生畏。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已经成为当前生物化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塔里木大学近些年的民族学生生源占全校的40%,因此如何让他们学好这门课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难点问题。加之基础生物化学安排的课时有限(总学时50学时),讲课时无法面面俱到,这使得农业类专业的民族学生学习基础生物化学的难度显著增加。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现将基础生物化学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总结如下。

1要具有强烈的情感意识

民族学生本身没有汉族学生语言上的优越感,有些学生甚至还产生自卑心理。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具有强烈的情感意识,使师生间形成真诚、相互理解的人际关系与和谐、融洽的情感气氛,从而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潜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特别要善待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应充分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学好的愿望和潜能,能取得多方面的成功。教师应热爱教学、热爱学生,在教学时最好面带微笑。另外,还应坚持多从正面鼓励学生,尽量帮助学生获得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成功,让每位学生都能尽量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每堂课前笔者都会抽学生来回答前面学过的知识,对不能流利回答的学生,采取边引导边鼓励的方式,这就让学生产生自我价值的肯定,重新认识自己、超越自己。

2优化授课内容

基础生物化学这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结构、性质、功能、生物大分子的代谢、遗传信息的传递,且许多章节前后承接。为了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内容,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需参照国内其他优秀教材及国外原版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优化和调整,并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将教材内容重新加工组合,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适度增加反映近代科技成果的新内容。尤其是与少数民族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知识,并将平时见到的、听到的和阅读到的与基础生物化学相关的例子和最新发现都及时标记在讲稿上,以此充实和丰富课堂内容。这样可将原来繁杂的信息整理为少而精的信息,并使之相互联系紧密、主线突出、层次清晰,从而成为民族学生易懂、易记的新信息。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3.1灵活运用多媒体,增强教学效果

合理应用计算机进行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目前各学科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之一。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可将单一的文字转化成生动的语言和多彩的画面,其逼真的三维图像和动画效果可以最大限度地展示生物分子的立体结构及其化学变化过程,给予学生多方面的感官刺激,变抽象为直观、复杂为简明、枯燥为生动,从而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掌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1]。利用从网络下载或从国外许多经典教材中优选清晰、典型、高质量的图片或视频制作课件,使授课内容更为生动形象,内容更丰富[2]。例如PCR的原理和反应过程对初学者而言比较抽象、难懂,而在网络中检索到的视频却能形象地模拟、再现这一过程,非常有益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再如DNA复制、电子传递链、ATP合成机理、蛋白质的合成等。

但对于民族学生来说,往往有照抄笔记的习惯,过多地依赖于多媒体教学,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带来负面效果。因此,在实际运用时,应注意:一是扬长避短。课件中的文字不宜过多,切忌将所要讲述的内容全部放在幻灯片中,否则极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而降低教学效率。二是使用动画不宜过多。因为动画易使学生过分注意多媒体本身带来的视觉效果,使多媒体喧宾夺主,失去应有效果。三是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要适量。一般,每张幻灯片的放映时间以1~2 min为宜,过频繁地切换幻灯片易使学生注意力涣散,思维跟不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与理解,从而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回顾,对所讲授内容产生的疑问不断累积,最终对学习基础生物化学失去兴趣。四是在采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对于较难理解的名词、反应过程需用板书详细说明,这对民族学生的课堂教学相当重要。

3.2运用比喻教学、联系实际,降低学习难度

对于一些抽象理论,非常有必要适当运用形象的比喻,这样可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气氛中理解抽象的理论。例如,把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比作一件产品的加工生产过程,需要有设计好的图纸、原料、运输工具、加工厂、工人等;蛋白质合成需要图纸――mRNA(作为模板)、原料――氨基酸、运输工具――tRNA、加工车间――rRNA组成的核糖体;把原料装到运输工具上需要工人,这里把氨酰――tRNA合成酶比作工人。通过这样的比较,使学生对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抽象理论有较具体的认识,而且对氨基酸、mRNA、tRNA、 r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功能容易掌握。同时,对于一些复杂的知识,也可以用一些简单熟悉的例子加以说明。

3.3运用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泼、开朗、热情是新疆大多数少数民族的性格特点[3],因此如何利用民族学生这些性格优势加强学习兴趣对于教学甚为重要。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而不是简单地背记已有结论。提出的问题,既包括课前布置的问题,也包括课中提出的问题。课前布置的问题是为了使学生能够预习课本,这样上课才会思路清晰、学得快、记得牢。教师在课中提问的设计中,除了对学生需要记忆的知识进行考查外,还应引导学生对新问题积极思考,思考过程往往比结论更重要,因为只有学会思考,学生才能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找出相关知识的内在规律,并加以抽象和概括,从而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学生不但对知识学得灵活,对问题解决得透彻,而且记忆深刻,掌握牢固。这种启发式教学法[4]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大大增强,学习兴趣和自觉性也得到提高,而且民族学生特别积极地参与这种教学方式。如讲到蛋白质的α-螺旋和β-折叠时,提问羊毛衫等羊毛制品在热水中洗将变长,然后在电干燥器内干燥又收缩,丝制品进行同样处理却不收缩,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学生明白原理后,还会对老师提问:家中的地毯也会有这种现象吗?又如讲到酶原和酶原激活时,给学生留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人刚饿时胃会有饥饿的感觉,而饥饿的时间较长时胃反而没有感觉了?

根据基础生物化学课程特点设计阶段性讨论课,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加强了学生对重要概念的认识,而且使基础生物化学理论与专业知识也得以衔接,大大激发了民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他们对基础生物化学学习的兴趣。另外,通过讨论也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如在讲到酶这章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前面几章学过的内容,从中能得出什么规律;讲完糖、脂、核酸代谢时再让学生进行一次阶段讨论,比较酶前面几章和后面几章的主要区别,这样可以让学生思路更清晰、更深入地掌握基础生物化学的主要轮廓,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基础生物化学的兴趣,相对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3.4运用练习测试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适用于所有知识的学习过程,对于基础生物化学这门课而言尤其如此。不仅因为知识点很多,大部分需要理解记忆,而且不同章节间内容的连贯性很强,例如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之间通过共同的中间产物广泛联系,彼此间又可以互相转变,而这些内容更是“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这一章的基础。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回顾已学过的内容。对此,一方面,在每节课结束前4~5 min,就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几道题对学生进行测试;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复习,每一章讲完后适当地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再次巩固课堂知识,而且每次作业笔者都严格地批阅并且给出成绩,民族学生对练习测试普遍反映良好。通过这种方式既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助于适时评估教师的教学效率,以便于及时进行调整。

4结语

总之,在民族的基础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充实与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模式,注重民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保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时展的合格人才。

5参考文献

[1] 吴虹.对高校多媒体教学的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11(4):120.

[2] 陈勇.活跃课堂气氛,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2):121.

[3] 刘秀峰,韩春英.新疆高校健美操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7):98-101.

篇9

一、加强学习研究,不断增强教师自身专业能力

提高教师自身专业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不懈的努力。教学研究需要沉稳的心态,敏锐的目光,深层的思考与智慧。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材不断修改完善,学生知识视野不断扩大的形势下,教师只有及时接纳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学习与更新知识结构,广泛涉猎多学科知识,认真研读教育理念,吸纳教育智慧,有效继承和灵活运用成功经验,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探讨和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提升对新教材的深层认识与理解,才能有效反思和不断改进,优化管理自己的教学,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新发展,新变化”,才能形成个性化教学思路、教学方式和教学艺术风格,才能把自己打造成为提高新课程教学质量的能手。

二、适当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新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它在改善学生课堂氛围,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方面有显著的效果,是近十年来的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柯西恩给合作学习下了个明确的概念:学生在小组中展开学习活动。这里的小组要求足够小,以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而且学生是在没有教师直接、即时地管理的情况下进行学习的。由此可以看出合作学习的关键是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根据合作学习中分组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合作学习的形式大体上分为两种: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同质分组就是将情况基本相同的学生分在一组。所谓的异质分组就是将不同水平、不同性格特点的人分在一个小组中。在学习任务上以常规的学习任务为主,让学生小组或者同桌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并且小组内要进行总结。开展合作学习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沟通合作的技能,学会处理分歧的能力,要分享合作学习的成果。其次,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放权,协调和组织学生的小组讨论合作,使得每个学生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能够积极承担其中的个人责任。

三、巧施教学方法, 趣味导学

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差,学习时心理因素占主导地位。教师只有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身心特征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主动学、愿意学。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课下多练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越学越没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力求新颖,寓教于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平时更加努力学习,并且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在竞赛中,学生受好胜心、好奇心驱使,希望争第一,想得到教师激励和表扬,教师可以运用学生这种心理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看谁的方法更巧妙”以及速算比赛等。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组比赛,也可以分男女学生比赛。这里不必遵循什么分组原则,主要是要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得成功,体验学习成功所带来的乐趣。这样对小学生的激励作用将会更大,他们参加学习的热情将会更加高涨。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有句古语说得好“爱屋及乌”。学生一旦喜欢某位老师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这位老师所教的知识。所以我们必须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时时处处关心爱护我们的学生,教师要把学生看成和自己平等的人,亲切、自然、主动地亲近学生、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是自己的朋友,并愿意和老师交流、互动。教师要用灿烂的微笑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才能主动地思考问题,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大胆地去创新。所以,师关系的融洽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质量。

五、适时进行激励式评价,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被别人表扬或者赏识,对小学生来说尤其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关注班里的每一个孩子,平等地对待他们、关心他们、教导他们,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适时进行“激励式”评价。“你回答得很对,如果声音再洪亮一些,就更好了”“太棒了,还有谁愿意挑战”等等激励的语言都会让学生内心深处会形成一股强大的推动力,潜意识中会追求更高一步的目标,愿意主动学习。当学生遇到困难,不能回答问题时,鼓励他们:“肯定行的,再动动脑筋想一想!”对待沉默寡言、不愿意交流的学生,我会满怀期待地等待他:“你先试一试,就说给老师一个人听。”“回答得很好啊!声音响亮一些,让其他同学听听。”“老师说你一定行的,以后要大胆发言!”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在保护了学生自尊心的同时又让其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慢慢地,学生就会主动地进行思考与学习,感到学习很轻松,而且很快乐。

教学尝试,孕育着成功与失败。教学探究,是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动力。数年来的教学尝试效果是显著的,为完成课改目标不断去探究、去尝试,是我们教师应采取的积极态度。让我们在不断尝试和探究中逐步完善并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10

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师生互动。我国的教育体制造成了目前大部分的学校均采用填鸭式教学。由于课时有限,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进度,就不得不把大量信息灌入到学生们的脑海里。就造成了学生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时间长了难免会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很有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成绩。

2.忽视图表作用。教材的撰写和编排都是经过研究的,浓缩了教学精华,同时也是编者们的心血。化学教材中不仅有文字叙述,同时也有生动的插图。这些插图直观生动,富有科学性和趣味性。它可以让学生们对化学实验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但是有些老师认为这些插图没有什么作用,在讲课过程中忽视了它们的存在,没有对插图进行讲解或者实验。

3.理论联系实际较差。化学教学通常都是理论教学,忽视了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在讲到燃烧和氧化这一课时,老师们通常会将满足燃烧的条件和氧化的定义教给大家,并没有和实际生活中的情况相联系。

4.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学生们只是在台下看着老师一步步的操作实验,最后得出结论。这样就造成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较差,而且印象不深,不久就忘了。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实验还是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增加学生印象的同时还能寓教于乐,这对初三紧张的学习环境而言无疑是件好事。

二、提高初三化学教学质量的措施

1.课前准备是基础。教师课前给出学生课题,让学生提前预习,明确要探究的目标。如在学习初三化学新教材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的第一课之前,先列了一些提纲,由学生针对提纲预习,自己查找资料,写出预习报告。教师要精心备课,在引导过程中,要创设的挑战性的问题情景。教师有目的地创设能激发学生创造意识的各种情境,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

2.课堂上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创新教学氛围。教师应努力营造出自由、平等的氛围。学生年龄尚小,经历甚少,有时提出的设想与现实可能有一定的反差,教师应对学生所犯错误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精神。在给学生提供创造性氛围时,教师要做到公开地向学生表示出,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以及任何探索迹象,都是好事情,要给予肯定;当学生对某一问题感兴趣并非常兴奋时,要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步调活动;教学气氛要轻松活泼;不反对猜测,特别是具有一定道理的猜测。

3.课堂上营造讨论的气氛。在引导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讨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初三化学新教材《奇妙的二氧化碳》这一节的内容比较零碎,和生活比较贴近,可对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如先列出研究的提纲,学生先进行准备。上课时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四人一组,以知识竞赛的形式来完成课前提出的问题,同时又适当插入新的知识进行讨论。通过这么一节课,学生积极讨论,积极参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既学习了新的知识又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活动。使智力从“常态”跃迁到“激发态”,由此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4.发挥化学实验的优势。化学实验是引导探究性教学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桥梁”。教学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化学仪器和药品,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实验探究。同时,学生实验操作时,教师还应做到给学生操作时间;给学生思考时间;给学生发问时间。

5.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引导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学生电子计算机辅助手段,发现和解决问题,可以借助实物投影更加清楚地观察实验现象,对于一些实验室很难完成的实验,可以借助多媒体,以录相的形式播给学生看。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理性思考,从而通过现象,归纳出本质和规律。

6.课后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让学生置身于社会的实践之中,使学生动手做实验,尽量把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实验,也可以选择一些生活用品来完成一些家庭小实验;到社会中调查研究,选择切合实验的小课题研究,如调查生活环境的空气质量如何,水环境如何等等。在课后作业中适当布置一些贴近生活的小论文,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

7.总复习是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在复习中,抓住重点及时突破,对于难点、重点做到及时复习和巩固。具体做法有运用列表法帮助学生梳理和识记;强化酸、碱、盐通性规律;让学生选做“水样、土样酸碱性测定”及“几种盐的鉴定”,并开放实验室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抓住关键,归纳各物质相互联系规律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关键。归纳各物质相互联系规律实质上是各物质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归类和总结。复习时注意掌握各物质相互联系规律及其化学方程式应紧扣酸、碱、盐通性,运用多种形式和活动进行复习,如各物质间化学方程式书写比赛等。复习中以实验为主线贯穿各章知识点,实验应以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验为主。在复习实验过程中,还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复习效果。

8.针对中考考试题型,进行专题总结及综合训练。其中专题可分为反应类型,物质分类、物质鉴别、文字叙述推断题、框格型推断题等等。中考复习过程中要以大纲要求为导向,基础知识为依据,化学实验为核心,能力培养为宗旨,突破重点和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