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5 13:14: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静宁县双岘中心小学 马锦锋
一、基本情况
我乡全乡有在校学生1833人,其中留守儿童达716人,占学生总数的近40%,其中父母双方在外打工的有42人;学习成绩不稳定达86人.
二、问题分析
(一)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留守儿童和监护人对待读书和教育的认识上也不容乐观。由于监护人素质不够高引起许多监护人对其孩子的教育都疏于管理,从对留守儿童的调查问卷结果中不难看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容乐观,这背后主要是心理问题干扰及学习自控力较差造成的,农村父母文化程度以小学居多,很难辅导子女功课,80%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自律性较差,以及79%的留守儿童无人督促学习。
(二)对亲情需求较强
根据我们调查,不难发现他们家庭的经济状况大都不容乐观,也许由于经济原因,留守儿童父母回家次数也普遍较少,其中仅在春节回来的占33.2%。还有11.1%每隔三年回来一次,这部分样本主要集中在外省的打工人员,在对留守儿童采访中甚至还发现极少数七八年未回来的例子。从留守儿童对家庭生活的期望上看,54.5%的留守孩子希望“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希望“与亲戚共同生活”占8.6%,希望“一个出去,一个在家”占36.9%。这表明孩子当前严重的“亲情饥渴”,尽管如此,35.6%的留守子女却表示与在外打工的父母相处时感到生疏冷漠,交流困难,据调查,留守子女渲泄烦恼的途径,“憋在心里不说,写日记”的占51.2%,“和同学或朋友说”的占23.5%,由于缺乏或者不愿意采取与人交流这些正式的渲泄方式,过半的孩子积压忧郁,必然产生自卑心理,还有一部分主要从同龄人中获取安慰,这样同伴的不良文化,一些越轨的行为很容易蔓延,甚至出现“拉帮结伙”的现象。
(三)监护状况堪忧
监护既是权利,又是义务。这里结合我乡留守儿童实际情况,重点讨论以下两项内容:基本监护(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以及深层监护(对被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
1、监护人情况分析:据调查、留守家庭中60%,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5.4%由亲戚代管,尽管80%的隔代亲人很高兴照看留守子女,但是由于体力、知识等原因,57.1%的隔代监护人表示“照看孩子感到吃力”,85.8%的亲戚表示“不乐意但没办法”或“无所谓只要父母给钱”,可见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相当冷漠,大多碍于情面而照顾,我们所接触的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这种情况。
2、沟通是实现家庭教育的前提。而80.2%的监护人直接表示“很少或不与孩子谈心”,只有11.3%的留守子女表示“有烦恼的时候和照顾我的人说”,同时54.3%的孩子还透露监护人有过罚跪、罚站等家庭暴力行为,可见双方在沟通态度和方式上存在很大问题。在教育态度方面,58.8%的隔代亲人及亲戚表示“只照顾生活,别的不管”,只要有所交代就可以了,这说明孩子缺乏必要的家教氛围,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亲戚,对孩子大多局限于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难以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
三、留守儿童形成原因分析
1、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2005年我国农村流动人口已达到1.139亿,比2004年增加38.8%,即增长了1000万农村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中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开学考试问题。
2、从家庭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农业部2005年数据显示,劳动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子女上学”仅占6.7%。这其中即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儿——流动的变动中长大。
3、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4、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乏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发展变化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四.途径探索
1.政府就加大对贫困人口的救助扶贫力度,让大多数人能在家通过自身努力达到脱贫,甚至致富.
2.加大对外出务工子女上学的投资,政府建立相应的制度,保证农民工子女在父母务工地有学上.
二0一一年九月三日
xx市医院污水处理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摸清xx市医院污水污染状况,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情况,为改进全市医院污水排污状况,保证顺利实现“五创”工。xx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调研小组,采取现场抽查、问询,实地监测等多种方式,按照分类调查的原则,对xx市污水处理状况良好、一般、差的10家医院进行实地调研。根据《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的有关要求,结合我站历年来掌握的监测数据,现对我市医院污水处理情况调研分析如下:
一、医院污水的来源及危害
根据医院各部门的功能、设施和人员组成情况不同,产生污水的来源主要有二类:一是诊疗室、化验室、病房、洗衣房、X光照像洗印、动物房、同位素治疗诊断、手术室等排水;二是医院行政管理和医务人员、食堂、单身宿舍、家属宿舍等排放的生活污水。医院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是:药物、消毒剂、诊断用剂、洗涤剂,以及大量病原性微生物、寄生虫卵及各种病毒。另外,设有同位素诊疗室的医院污水中还含镭226、磷、金198、碘131等放射性物质。由于不同性质医院产生的污水不同,不同部门科室产生的污水成分和水量也不相同,所以医院污水较一般生活污水来源及成分更为复杂,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等特征。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相比,它具有水量小,污染力强的特点。如不经有效处理任其排放,会成为一条疫病扩散的重要途径并严重污染环境。
1、医院各部门排水情况及主要污染物:
表1 医院污水污染物排放情况
部门
污水类别
主要污染物
SS
COD
BOD
病原体
放射体
重金属
化学品
普通病房
生活污水
传染病房
含菌污水
动物实验室
含菌污水
放射科
洗印废水
口腔科
含汞废水
门诊部
生活污水
肠道门诊
含菌污水
手术室
含菌污水
检验室
含菌污水
洗衣房
洗衣废水
锅炉房
排污废水
汽车库
含油污水
太平间
含菌污水
同位素室
放射性污水
宿舍
生活污水
食堂
含油污水
浴室
洗浴污水
解剖室
含菌污水
注:SS为悬浮固体;BOD为生化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
2、医院污水水质情况
表2 医院污水各污染物浓度变化范围
项目
浓度
CODcr
mg/L
BOD5
mg/L
SS
mg/L
氨氮
mg/L
粪大肠杆菌
个 /L
污水浓度范围
150-300
80 - 150
40 - 120
10 -50
1.0 × 106-3.0 × 108
平均值
250
100
80
30
1.6 × 108
二、xx市医疗机构情况及污水处理设施现状
xx市(三区两县一市)现有各级医院58家,其中三级以上综合医院5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40家,一级小医院13家。
近年xx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根据xx市环保局污染源监测计划,对市内31家医院污水进行监测,在对历年的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结合近年监测情况,通过调查表明,31家医院基本都有污水一级沉淀处理设施,其中28家医院安装有污水消毒设施,3家医院无消毒设施。安装有污水消毒设施的消毒工艺均采用氯化消毒法,即以氯酸钠和盐酸为原料,采用负压曝气工艺,生产以二氧化氯为主、氯气为辅的复合消毒液的二氧化氯发生器进行污水消毒,但建设条件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按照《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要求,医院污水采用二级生化处理的医院很少, 目前只有**市人民医院、xx市中医院、xx市第二医院、附属医院扩建工程、xx市第一人民医院扩建工程、xx市妇幼保健院扩建工程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加消毒处理工艺。
对xx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近年委托监测的其他医院污水处理情况进行统计,xx市尚有核工业217医院、**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等4家医院污水经一级沉淀后加氯消毒处理。
监测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只对部分较大的医院进行了环境管理,尚有23家医院的污水处理情况不完全了解;根据国家相关标准2008年起,综合、传染医疗机构污水应采用二级生化后加消毒处理工艺,我市尚有部分医院污水需要进一步改进。
三、xx市医院污水监测情况及达标情况
1、监测情况
xx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自1986年开始对xx市大中型医院污水开展监测工作,根据监测能力、医院污水处理情况及相关标准的要求,主要监测项目有粪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肠道致病菌、总余氯、化学需氧量等。随着环境管理和环境执法力度不断加强,监测家数由原来的10家左右到现在的31家。
2、医院的污水处理设备情况
在1986年开始对医院的污水监测是,各医院的污水基本是直接排放,消毒大多采用氯气简单的消毒处理,随着环境管理的发展,到近年来大部分采用一级处理后二氧化氯消毒处理,新建医院按要求采用格栅井、调节池、生化池、消毒池、污泥池组成的二级生化处理后消毒处理(如**市人民医院等)。
3、医院的污水处理效果
在监测的31家医院,其污水一级处理设施安装率达100%,污水消毒处理设施安装率达90%以上,但污水的处理效果并不理想,根据表1,医院污水涉及的排放标准,结合我站近年来的监测结果表明,其COD的浓度范围为21-1669mg/l,粪大肠菌群浓度范围为0-大于16000个/L,具体监测结果见表2,监测结果统计表。
表1 医院污水涉及的排放标准
标准
粪大肠菌群(个/L)
总余氯(mg/l)
CODcr(mg/l)
肠道致病菌
标准1允许排放浓度
医疗机构
1000
>3(接触时间≥1小时)
150
500(三级标准)
-
传染、结核医院
500
>6.5(接触时间≥1.5小时)
150
500(三级标准)
-
标准2允许排放浓度
综合医疗机构
≤900
≥3.5
≥2.5
同上
不得检出
传染医院
≤900
≥6.5
≥4.0
不得检出
结核医院
≤900
≥6.5
≥4.0
不得检出*
其他医疗机构
≤900
≥3.5
≥2.5
不得检出
标准3允许排放浓度
综合医疗机构
500
5000
0.5(接触时间≥1.0小时,出口2-8 mg/l)
60
250
不得检出
传染、结核医院
100
0.5(接触时间≥1.5小时,出口6.5-10mg/l)
60
篇2
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
(一)空巢老人生活现状
农村空巢老人家庭还普遍面临看病就医、农业生产投入、人情往来等经济压力,同时子女外出务工还导致不少老人接替子女承担农业生产、人情往来等责任,加重了经济负担。
但70岁以上高龄空巢老人缺乏生活照料,他们在吃饭、穿衣、入厕、上床、洗澡、走动等方面遇到重重困难,尤其是两位老人同时得病,或一位老人独居更为困难。
精神慰藉是空巢老人渴求的重要内容,尤其是来自家庭成员的上门探视、打电话问安等形式,他们渴求的探视频率要求在一周或一月一次。他们渴求向配偶、子女或亲友倾诉烦恼。
(二)留守儿童生活现状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打工,其中大部分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这种状况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燥、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1、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
通过对该镇秦家学区走访调查发现: 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和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
2、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担忧
据调查,有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19%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觉得自己受岐视,9%有过被遗弃的感觉。
篇3
(一)基本情况
目前,通过全县各镇(街道)妇联组织摸底调查,共统计出5209名困境儿童,其中留守儿童2519人,流动儿童170人,孤儿724人,服刑在押人员未成年子女88人,残疾儿童241人,特困儿童594人、单亲家庭子女530人,其他困境儿童343人。其中留守儿童占困境儿童总数的48.36%。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多数同学对父母的外出务工表示不理解,认为父母常年在外,平时缺少面对面沟通交流,致使部分留守儿童存在心理失衡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亲情抚慰导致的生活问题
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一方面,由于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常年不在孩子身边感觉亏欠孩子,所以在生活(主要是物质生活)的满意程度上,留守儿童的满意度较高;但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得到的关爱减少,所以,大多数留守儿童不希望父母在外打工。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留守儿童逐渐意识到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重要性,因此,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
2、缺乏有效监管导致的学习问题
一方面,这些父母双方在外打工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因而,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缺乏学习自觉性,学习能力较差的问题。
3、缺乏家庭教育导致的心理问题
中小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需要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自身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但由于父母在外,留在家里的其他亲属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基本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对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4、缺乏亲情关爱导致的权益问题
由于脱离家庭的关爱,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之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一些留守儿童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惯,逐渐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留守儿童的普法程度低,不懂如何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年纪越小问题越明显。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全面掌握困境儿童现状。
__县妇联成立了“向日葵关爱培养行动”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妇联主席任组长、副主席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县妇联儿童部,儿童部长、各镇(街道)妇联主席为成员。并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按照宣传—启动—推进—总结—展示等不同阶段逐步推动。根据信息采集、活动开展及结对关爱,分别建立了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困境儿童基本信息档案、参加活动档案和2+1结对关爱档案,并实行电脑动态管理。
(二)巧设载体,强化举措,确保关爱行动惠及每个困境儿童。
一是高度重视,全面启动。2014年六一儿童节期间,县、镇(街道)妇联先后举办了“牵手困境儿童—向日葵关爱培养行动”启动仪式,营造了全县上下联动、全面关注困境儿童的浓厚氛围。在此基础上县镇(街道)妇联陆续开展了情暖冬日、喜迎元旦、欢度新年、开学护航、快乐六一、共度中秋等系列关爱活动,同时面向社会广泛招募爱心妈妈和成长伙伴,制作并颁发具有妇联和__县特色的爱心妈妈和成长伙伴荣誉证书,鼓励爱心人士和在校儿童积极结对,开展双十帮扶,真爱护航。
二是整合资源,创新举措。2015年,为更好落实关爱困境儿童实事工程,县妇联召开了“向日葵关爱培养行动”县、镇(街道)对接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开展“巾帼护蕾助成长—向日葵关爱培养行动”的通知》(__妇发〔2015〕4号),得到县直各单位积极响应。__县
法院、检察院、教育局、卫生局、民政局、__县中学、电信局、人民医院、农商行、红十字会等40多家县直妇委会利用春节、开学、三八、六一、暑假等契机开展了关爱困境儿童慰问结对活动,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三是部门联动,强化落实。针对我县留守儿童数量大、年龄小、问题多的现状,妇联、文明办、教育局、团县委、民政局、关工委、邮政局、联通公司等部门联动,召开关爱留守儿童联席会议,筹划构建了县关爱留守儿童微信平台和留守儿童安全守护行动。助力县公安、司法、检察等部门深入学校对弱势儿童进行重点帮教及安全指导;与宣传、教育、民政、团委、关工委、卫生等各职能部门协调联动,在入学、健康、扶贫等领域积极为困境儿童提供服务。联合民政、残联、红十字会加强对孤儿及各类困境儿童的福利保障。同时,充分利用省妇联、省儿基会和社会各方支持,办好各类春蕾班,助推困境儿童学业发展,为春蕾儿童发放帮扶资金20余万元。
(三)强化机制,重点推进,确保关爱行动长效有序开展。
一是领导重视、政策保障。县妇联将积极推动关爱培养行动纳入2015年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争取政策保障和社会支持。制定下发《关于在全县开展牵手困境儿童——向日葵关爱培养行动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对结对对象、帮扶要求、主题活动开展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二是深入帮扶,儿童受益。__县妇联统筹资源,积极作为,累计投入60余万元,为我县5000多名困境儿童提供物质、情感关爱,利用镇(街道)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村(社区)妇女儿童之家等阵地,建立了向日葵活动点、读书点及儿童快乐家园,提升为困境儿童服务水平。活动中,“爱心妈妈”(集体)对结对儿童尽显关爱,涌现出一批先进的爱心妈妈(集体)、成长伙伴、自强儿童等,感人事迹枚不胜举,使困境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学有人教、难有人帮。关爱工作成绩显著,先后有37个集体(个人)受到省市表彰,50个集体(个人)受到县级表彰。
三是项目推进,巾帼育蕾。县妇联申报实施了“巾帼育蕾行动—关爱单亲家庭子女健康成长”公益项目,针对20名单亲贫困家庭子女,积极和中国矿业大学陈世民教授联系对接,细化并落实公益项目。前期开展家庭走访和学校调查,对参与项目的20个孩子及其监护家长分别做了问卷调查,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高学历的“爱心妈妈”。在“喜迎新年 博爱送万家”向日葵关爱护蕾行动、“你的背包我的期望”开学礼等主题活动中提供物质帮扶,同时开展“春蕾绽放 悦心生活”心理讲座、“有你相伴 一路阳光”成长交流会、“让爱住我家”巾帼育蕾公益项目亲子diy活动等,通过系列活动,深切关爱儿童健康成长,引导孩子对道德的认知与修习,提高儿童道德水准,培养儿童高尚情操,涵养儿童文化修养,升华儿童思想境界。
四是立足实际,长效推进。活动实施以来,县妇联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向日葵关爱培养行动”等文件8个,将关爱工作与妇联各项工作相结合。在资金支持上,探索采取“政府投入一点、部门支持一点、社会捐赠一点”县妇联坚持妇联下拨、基层配套、社会赞助三方结合。在推进措施中,县妇联按照宣传—启动—推进—总结—展示—持续等不同阶段逐步推动。宣传阶段,着重营造氛围,采集信息;启动阶段,着重探索模式,结对孤贫;推进阶段,重在创新举措,全面结对;总结阶段,着重反思提高,建立机制;展示阶段,则是汇报表彰,鼓励先进;持续阶段,立足实效,长效坚持。
(一)要着力构建党委政府主导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体系。留守儿童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大问题,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建立以党委政府为总揽,相关职能部门为支撑,社会力量为骨干的工作体系。
(二)要积极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需要积极整合社会力量,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特别是要实现与教育、民政、公安、团委、妇联等组织的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推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社会化、可持续化发展。
(三)要倾力构建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服务体系。志愿者队伍建设是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经常化、可待续性发展的重要依托,要大力加强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招募工作,开展志愿者培训,建立志愿者考评、监督、激励机制,组织专门人员对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的结对情况、监护情况、开展服务情况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抽查和考核,倾力构建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服
务体系,推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深入开展。(四)要努力做好监护人教育工作,形成家庭学校共管合力。父母及其它监护人是“留守儿童”生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赋有法定义务,他们的监护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要加强对监护人的培训,办好家长学校,提高他们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知识和能力,增强他们关爱“留守儿童”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学校要加强与监护人的情况交流和信息沟通,分析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解决办法,及时化解矛盾,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相促进,形成合力。
篇4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7-0008-04收稿日期:2016-04-04
作者简介:刘倩(1980―),女,云南宣威人,西南林业大学学生工作处助教,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留守儿童一词,于1994年首次由上官子木提出。少数学者认为,父母有一方在家的儿童不能算是留守儿童。但是,在一个家庭中父母承担的责任各不相同,无论缺失了哪一方的教育孩子都会出现问题。为此,本文把留守儿童定义为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农村的,不能跟随父母一起生活,由父母一方或者其他委托人(祖辈、亲戚、老师、朋友等)代为监护的6~16周岁正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
一、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
选取居住在坝区、半山区、山区等共计12所中小学作为调查点,共发放1500份问卷,回收1300份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024份。样本的留守儿童中男孩占5469%,女孩占4531%。隔代监护比例为4570%,父母单方监护比例为4688%;在父母单方监护中,母亲单方监护的比例为3633%,父亲单方监护的比例为1055%,亲戚监护的比例为742%。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人数较多,在父母单方监护中,以母亲在家监护为主,大多数家庭都是父亲外出打工。
2调查内容
编制针对老师、针对学生及针对成人的三套调查问卷,对宣威市的老师、留守儿童以及社会上的知识分子进行抽样调查的方式展开问卷调查。收回调查问卷后,对各项调查指标数据整理,并运用统计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二、宣威市留守儿童教育基本情况
(一)宣威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要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首先需要了解外出务工父母的打工状况。对于留守儿童来讲,家庭教育更多的是父母在外地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进行的,所以本文主要从父母与儿童的联系时间间隔、联系方式、谈话的内容等方面来了解在外务工父母对于留守儿童进行的远程家庭教育,这些基本情况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了解这些信息可以对家庭教育问题分析提供有效数据。
1父母与孩子的联系时间频率
父母与孩子的联系时间间隔1~3天的占1328%,联系时间间隔为4~7天的占3242%,半个月左右联系的占3398%,所占比例比较高,一个月左右联系的占1211%,有少数的外出父母要一个月以上才联系,所占比例为430%,也有极少数的家长从来都不联系留守在家中的孩子,所占比例为391%。总体,大多数外出打工的父母会7天至半个月左右联系孩子一次(详见表1)。
2父母与孩子的联系方式
从表2可以看出,外出打工父母与留守儿童主要的联系方式为电话,高达9688%,其次是去看望,所占比例为156%。很少有父母与孩子的联系方式用写信和其他方式。在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无法与自己的子女进行直接面对面的交流时,电话是他们对留守儿童进行家庭教育的最主要方式。但是,电话只能通过声音进行交流,无法进行感情的交流,使得家庭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现今处于高科技飞速发展的阶段,本可以通过网络(例如QQ、微信等视频)来弥补电话联系的不足,可是,由于宣威市的生活水平、
居住条件等原因,农村能使用电脑和网络的家庭少之又少,再加上留守儿童大多数是由隔代老人监护,他们用手机只限于接听和拨打电话,因此家庭的远程教育也不能落到实处。
3父母与孩子的联系内容
从表3可以看出,家长和孩子沟通的第一内容是孩子的学习情况,占4180%,第二是听监护人或老师的话,占3047%,第三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占1602%。从表3数据可以看出,父母对孩子的学业最关心,而对孩子的其他方面(安全、饮食、健康等)不太关心,每次谈话都是谈学习问题和要听老师的话,长时间下来,孩子会对父母的谈话有抵触心理,甚至适得其反,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正常发展。由于父母在沟通过程中忽视对孩子安全问题的教育和孩子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的交流,使得孩子平时不注意自身安全,且也不利于家长及时发现孩子当前遇到的问题。
4父母对留守儿童的学业期待
从表4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父母希望留守儿童的文化程度达到大学以上,占7695%,有一部分父母也只希望孩子的文化程度达到高中,占2149%。现代中国大学教育的普及,促使大多数农村父母对孩子的学业期望普遍比较高,只有少数的父母期待较低。
5儿童在家的学习辅导情况
从表5可以看出,在家没人对留守儿童进行功课辅导的比例最高,为6250%,妈妈辅导功课所占比例为1875%,爸爸辅导功课所占比例为078%,其他监护人辅导留守儿童功课的占1797%。如果父母有一方外出打工,妈妈辅导功课要高于爸爸对孩子的功课辅导,在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家庭辅导功课的任务转移到了现有的监护人身上,但是辅导的比例不高。
(二)宣威市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现状
对于学龄儿童来讲,学校教育是不容忽视的。然而学校教育不仅仅是给儿童传授文化知识,还包括对所有儿童全面素质的培养,因此,从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心程度和评价也能反映出学校教育的状况。
1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心程度
从表6可以看出,老师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的只占到469%,有4023%的留守儿童会偶尔被老师找去谈心,有4297%的留守儿童要犯错误的时候才会被老师找去谈心。
表7显示,5625%的留守儿童认为老师很关心自己,有3164%的留守儿童认为老师有时关心自己。老师从来没有与留守儿童谈过心或者认为老师从来不关心自己的占1211%。表7数据表明,老师很少会主动了解留守儿童的状况,对留守儿童并不关注,只有犯错误的时候才会受到老师的关心或关注。
2老师对留守儿童的评价
“教师问卷调查”显示(详见表8),6129%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的成绩普遍较差,并且留守儿童违反校纪的相对较多,9677%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更多,6874%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中问题学生较多,8393%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无法保证。6463%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的零花钱比非留守儿童多,同时,有6553%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更不容易受到他人的关注。总之,留守儿童总体上问题较多,老师对留守儿童的评价比较偏向于消极的一面。
(三)宣威市农村留守儿童基本心理现状
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儿童很长的时间是需要在他人的保护下进行的。正处于发育期的儿童,他们不仅生活上需要依赖于他人,心理上也很依赖于父母和他人。本论文从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情感、遇到挫折时的反应与和同龄群体的关系来查看留守儿童最基础的心理状况。
1对父母的情感依赖状况
从表9可以看出,喜欢和爸爸在一起的比例为274%,有898%的留守儿童喜欢和妈妈在一起生活。无所谓和谁在一起生活的留守儿童占859%。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的占7891%,数据说明留守儿童非常希望爸爸妈妈都在自己的身旁,而且对母亲更加依恋与信任。
2遇到挫折时的反应
留守儿童遇到困难时向最信任的人求助,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当留守儿童有困难时没法第一时间向父母求助,按理他们应该向老师求助。可表10显示,当留守儿童有困难时,向同学求助的比例最高,为5117%;其次是向父母求助,比例为1953%,有的留守儿童谁也不说,占到1524%;向老师求助的少之又少,只有156%。表10数据表明,留守儿童与老师之间存在很大的代沟,教师需要提高相应的沟通技巧。
3和同辈的关系状况
从表11可以看出,留守儿童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很好,占5000%,与同学之间关系不好的只占352%,4648%的留守儿童与同学关系一般。由此可见,留守儿童与同学能够很好地在一起相处,还比较信任同学。
三、讨论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是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历史性问题,它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和农村基础教育的现存问题交织在一起。这些问题的形成,既包括制度性因素,也包括政策性因素;既包括教育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也包括个体自身的因素。
首先,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及户籍制度对外出打工农民的束缚,使得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不得不把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上学,然而留在原户籍地的孩子,由于当地政府对这部分孩子重视不够,他们没有将外出打工子女教育问题纳入议事日程,既没有设立专项资金,也没有指定专门负责人协调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相互沟通,齐抓共管的机制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管理,从而使留守儿童的社会教育和管理处于真空状态。自2006年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以来,农村基础教育有了很大的改进,但这只针对孩子本人以及其户口都在农村的儿童,如果农村儿童一旦离开原户籍所在地,他本应该享受的教育经费并不会跟随他的离开而转移。宣威市的现状也是如此,如果外出打工的父母要把孩子带在身边,由于没有当地户口,在流入地政府的财政支出里面,就不会有教育经费的相关补贴,学校自然就不愿意接收这些儿童,因此,义务教育经费需求与财政供给之间存在较大缺口,义务教育的质量难以保障。
其次,家庭教育方面存在以下因素:监护人监护不力,监护人本身文化素质不高以及监护人观念落后。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宣威市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隔代监护占很高的比例,监护人大多数又是孩子爷爷奶奶。他们大多数的知识文化水平都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没法辅导,对孩子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很好地沟通。他们大多数对孩子都存在溺爱倾向,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各种物质需求,而在精神和道德方面缺少应有的引导和监管。
再次,学校教育方面的因素:教育经费投入有限,近几年,宣威市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的来源主要靠国家拨款,可是这笔资金是有限的,难以顾及所有学校的建设。鉴于经费的限制,宣威市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薄弱,宣威市农村有大半处于半山区、山区,自然环境较差,经济条件艰苦,教师的发展机会较少,一些师范类本专科毕业生考虑到自身发展受限,通常不愿到农村任教,就连曾经在农村任教稍有能力的中小学教师都向城镇地区流动,导致农村教师严重流失。因此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特别是教师资源匮乏,是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瓶颈。除此之外,大部分农村学校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理念上,以升学率为主要教学目的,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教育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有的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有所认识,但并没有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连最基本的留守儿童数量统计都没有,也没有相应的档案,更谈不上对留守儿童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或者是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道德素质及安全法制等课程,因此,农村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最后,留守儿童自我发展方面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许多农村留守儿童在遇到困难时的求助对象是同学,只有少数的留守儿童选择求助父母和老师。但是,这一时期的留守儿童因自身的阅历不足和经验缺乏,需要帮助的时候却得不到父母、老师的正确引导,面临着种种心理危机,其意志力薄弱,不能分辨出事情的是非好坏,很容易造成交友不慎,受到社会不良成员的诱惑和侵害,从而形成不良群体,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调查结果还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在与监护人发生矛盾时,很多孩子采取的措施是闷不吭声,更多的孩子采取某种行为发泄的方式,这说明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和性格方面的发展会出现不成熟、不健康的可能性,行为更容易发生偏离。由于长期缺乏父母有效监督,农村留守儿童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差,自律意识不强,从而在学习上比较散漫,在学校更加容易出现各种违纪现象。可见,农村留守儿童自身的特点也是引起其受教育问题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上官子木“留守儿童”问题应引起重视神州学人,1994,(6): 39.
[2] 温铁军分三个层次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河南教育,2006,(5):10―11.
[3] 叶敬忠,王伊欢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 人口学刊,2006,(3): 55―59.
篇5
2013年5月,全国妇联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根据我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样本数据推算,全国共有6 102.55万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总数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
也就是说,全国每5个孩子中,有1个是农村留守儿童。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5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了约242万人。
2015年7月30日,教育部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在他们的统计数字中,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农村留守儿童共2 075.42万人。其中,在小学就读1 409.53万人,在初中就读665.89万人。这也表明,最需要父母陪伴的学龄前儿童约占留守儿童人群的三分之二。
伴随着这个庞大数字而来的种种问题,和频频发生在这些留守儿童身上的悲剧,更是让这个脆弱的群体,成了一个沉重的公共议题。
这份调查报告称,农村留守儿童良好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缺乏;人际关系趋紧;集体观念意识淡薄,等等。即使是成为大学生,留守儿童与普通在校大学生相比,个性内倾更明显,比较冷淡、缄默、孤独;情绪更易波动,易生烦恼;爱幻想,喜欢冲动任性。
205.7万儿童独自居住
2013年,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叶敬忠在河南农村调研时,听说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户人家,父母都外出打工,平日里一对兄妹跟着祖父母一起生活。一天,爷爷下地干活,奶奶到邻家串门,无人看管的兄妹二人误食了家中的农药,等到爷爷回家发现时已经为时已晚。看到倒在地上的孩子,爷爷直接拿着铁铲出门,他亲手打死了老伴,随后自杀。
“在其他地方,这样的故事其实我们听说过很多。”在贵州省毕节市4名留守儿童服毒身亡的事件发生后,叶敬忠告诉记者。他自2004年左右开始关注农村留守人群的问题,多年来曾多次到四川、安徽、江西等劳务输出大省进行考察。
根据全国妇联的上述报告,重庆、四川、安徽、江苏、江西和湖南的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比例均已超过50%。除此之外,更有3.37%的留守儿童在父母双方外出后,处于独自居住状态,这一群体的规模已高达205.7万人。
2014年11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研报告指出,在过去一年中,有将近一半(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出7.9个百分点。这些意外伤害包括: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等等。
其中,遭遇割伤一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相差最大,前者比后者高出5.3个百分点。课题主持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旭东告诉记者,这是因为留守儿童在家做农活,接触菜刀、镰刀较多的缘故。
在湖南省,张旭东看见一个13岁的男孩。男孩一岁半之前,一直由外婆照看。有一次,男孩左眼不小心进了点杂物,弄破了一点,外婆没有及时处理,也没有告诉他的父母。直到爸爸妈妈回来时,男孩的左眼已经不能完全睁开了。
之后,一家人开始了漫长的求医之路。男孩在湘雅医院动了3次整形手术,但都收效甚微,直到现在,他的左眼仍呈半闭合状态,需要药物维持。为此,他还常常被不懂事的同学、表妹嘲笑为“独眼龙”。
超过三分之一的留守儿童单独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在几种监护模式中所占比例最高。然而,年老体弱的祖辈监护人往往体力精力有限,安全常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欠缺,很容易监护不力,给孩子的人身安全带来了一定隐患。
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一些微小方面常常呈现出差距。比如,在河北省无极县,有卫生系统工作人员曾调查儿童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他们选择了325 名留守儿童和 318 名对照儿童。
结论显示,几乎在所有的指标上,留守儿童都低于非留守儿童。比如,甲肝疫苗接种率。留守儿童应种人数296,实际接种人数只有100,只有三分之一。而对照非留守儿童应种人数289,实际接种人数则高达264,超过九成以上。
张旭东的调查还发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较弱。有近一半(49.4%)的留守儿童曾经没有完成作业,比非留守儿童高8.6个百分点。“一方面,客观上存在普通农村学校培养目标单一与留守儿童教育需求多元化的矛盾;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因为缺少有效监督,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较差,学习状态也会受到影响。”
在城乡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今天,当人们难以看到教育为底层提供上升通道的可能性,留守儿童便走在了成为廉价劳动力后备军的路上;而留守儿童自己,似乎也默认了这一切。
今年30岁的纪录片导演蒋能杰,曾在老家湖南邵阳跟拍6年,完成了关于留守儿童生活的纪录片《村小的孩子》。纪录片里,蒋能杰问孩子们:“长大了想做什么?”孩子们说:“打工。”
片中一位留守儿童的奶奶则转述了儿子对8岁孙女说的“玩笑话”:“你明天跟我上街捡可乐瓶,一天能捡20块钱,一个月有600块钱。捡垃圾捡到十五六岁就能进厂了,进厂就能挣多点钱了。打工到20岁,你应该有10多万了。”
个性内倾更明显
回忆起拍摄经历,让蒋能杰印象特别深的,是当他问起孩子们是否想念父母时,他们干脆地回答:“不想。”
意外的是,父母们对孩子的关爱意识也不强。“他们意识不到孩子生下来是要教育、要陪伴的,他们就觉得有吃有住就可以了。”蒋能杰说,因为孩子从小被留在老家,两代人之间感情淡漠,孩子冲着父母叫叔叔阿姨的,他都见过。
2014年,公益组织“上学路上”对甘肃、云南、贵州等6省市农村地区的1 054名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约15%的学生一年都见不到父母。如果将他们的数据推及全国,就意味着全国共有921万留守儿童一年见不到父母一次,超过262万个孩子甚至一年都接不到父母一个电话。
与此同时,该组织指出,他们的研究表明,留守儿童情绪的消极程度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一年内与父母联系次数越少,儿童的烦乱度也越高。
贵州毕节市纳雍县的一个13岁女孩刘佳,特别希望爸爸妈妈带自己去买吃的。她告诉记者,最想念父母的时候,是每次赶圩看见同学被爸妈牵着手。她特别希望,父母能回家过年,也带她去赶一次圩。
可惜,父母从来不在过年时回家,平时电话也不多,大概每个月一次,每次几分钟。“每次只会问,‘学习怎么样?’我说,‘挺好的’,然后就没了。我希望他们能问我生活怎样,问我开不开心,可他们眼里就只有学习。”言语之间,刘佳难掩失望。
张旭东的团队也遇到类似的孩子。在山西,一个名叫贝贝的15岁女孩,希望爸爸能跟她一起去外面买本书。可是,爸爸听到女儿这么说时,便把买书的钱给了她。几次后,贝贝便再也不提出这种要求了。
其实,这位爸爸完全没有意识到,贝贝不过是想跟难得回来一趟的爸爸单独相处一会儿。而另一位眼睛受伤的孩子,并不对自己的病情过多忧虑,反而因为爸爸妈妈陪着他看病而感到安心、欣喜。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威尔认为,心理健康最基本的要求在于婴儿应该有与母亲(或稳定的母亲)之间连续不断的、温暖亲密的关系。早期依恋的顺利完成和发展才能成全一个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一旦错过关键期,儿童依恋难以重新建立,个体会出现情感不稳定的状况,面对挑战时也容易出现易怒情绪。
孩子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联系,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互动,容易产生内心封闭、情感冷漠、任性、叛逆、难以主动交流的心理障碍。调查走访中,张旭东曾问过一个四年级孩子:“你们班留守儿童有什么特点吗?”对方毫不犹豫地回答:“他们不跟我们说话!”
“你捡到东西时如何处理?”“你如果和别人发生矛盾,你会怎么办?”“当看到学校的水龙头没有关,你是否会去关?”这些问题来自另一份问卷,由贵州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老师李华玲、赵斌所做的《贵州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社会化调查报告》。
结论不容乐观。比如,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上,当农村留守儿童和别人发生矛盾时,会针锋相对的孩子占了大多数,为43.3%;还有3成多的孩子会找人帮忙助阵;表示能宽容和解、主动消除矛盾的儿童最少,仅有2成左右。
这份调查报告称,贵州民族地区农村劳务外出,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但又滋生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社会化危机的新问题:农村留守儿童良好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缺乏;人际关系趋紧;集体观念意识淡薄,等等。
即使是成为大学生,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人格特征也不尽相同。曾有学者对200名留守儿童在校大学生和300名非留守儿童在校大学生做调查后发现,曾为留守儿童的在校大学生与普通在校大学生相比,个性内倾更明显,比较冷淡、缄默、孤独;情绪更易波动,易生烦恼;爱幻想,喜欢冲动任性;但与成长中父母都在身边的大学生相比却独立自强,遇事更能当机立断。
少管所的孩子,80%以上是留守儿童
“我想要他们回家,我想爸爸妈妈回来管着我……有好几次,我想对爸爸妈妈说出自己的烦恼,可话刚到嘴边,那边却匆匆挂了。”湖南初中生魏文,被欺负几次后养成了打架报复的习惯,却又挣扎着想回到正路来。
可是,爸爸妈妈一直在外地打工,遇事便让他去找老师。渐渐地,他变得越来越孤僻、冷漠。有一段时间,他不再想到父母,即使想到,也不像原来那样亲近。再后来,他患上了抑郁症,头脑里出现一死了之的想法。
他也曾经向父母求助过,说自己不想读书了,心里总在胡思乱想。父母不理解,一连声骂他不知足。再提起时,父母心情好,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心里不痛快,就自己到街上去,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以后,父母再不允许他提起这事。
正是魏文情绪起伏不定的这段时期里,一次洗澡房里的小小冲突,他一时冲动,用一把水果刀刺死了同校男生,被判15年徒刑。进入监狱时,魏文刚满17岁,正在上高中。
湖南省岳阳籍女作家阮梅,在少管所见到了这个看上去乖乖巧巧的、像邻家男孩一样的魏文。她历时近2年,深入看守所、未成年人管教所等地,接触了900多个未成年人犯罪案例,最终选取了11个典型监狱少年的忏悔录整理成访谈录《罪童泪》:“我通过调查发现,走进少管所的孩子,80%以上是留守儿童,90%以上是留守儿童和离异家庭的孩子。”
在走访中,她时常遇到“敌意、冷漠、木然”的脸。管教干部还告诉她,这些留守儿童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小毛病很多。没有时间观念、没有诚信观念。他们爱占小便宜,对别人的痛苦无所谓。比如,在监狱里,他们不经别人同意就翻别人柜子,哪怕被抓到了也认为没关系。可是,谁敢碰一下自己的东西,却什么都计较。
2013年3月,在当地政府支持下,阮梅成立了岳阳市华容县青苹果心理关怀辅导站,对全县未成年儿童开展公益讨论、入户关怀及留守问题研究。在辅导站,阮梅曾见过一个女孩患上严重的被害妄想症,自己割腕2次、写遗书1次,但学校联系家长后,在外打工的父母还是不愿意回来。“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后,不是伤害自己,就是伤害他人,很可能造成爆发性后果。”阮梅很是忧虑。
河南省高院曾随机抽取了2009 年至 2013 年间的120 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其中,留守儿童作案的47件,比例达39.2%。江西另一项调查显示,2007年5月在押的1 877名青少年罪犯,在犯罪前与亲生父母亲生活在一起的仅占32.6%,其他的孩子是与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其他亲戚或朋友生活,或是独自生活。
初中毕业、团体作案、多是以侵犯财产为目的的抢劫和盗窃,犯罪动机简单,没有明确的目标和精心的策划,往往是见财起意和激情犯罪的多――这是2013年南宁市上林县人民法院对南宁6县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现象进行调查后,总结出的最大特征。
他们发现,在接受调查访问的100名农村留守青少年中,有一半以上承认自己存在一点或几点人格方面的心理缺陷,入狱前都有暴躁、叛逆、自私、虚荣、嫉妒、焦虑等心理问题,就“大部分农村留守青少年暴力型犯罪而言,其作案目的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显示一种征服别人、驾驭别人的扭曲英雄观,他们试图把别人因自己的和暴力而恐惧视为一种可骄傲和炫耀的资本。”
比如,上林县一位17岁的男生黄军,与旁人聊天时,与同村另一位姓吴的男子产生了争执,并被吴挖苦、讥笑,觉得在众人面前丢了面子。回去后,黄军纠结了邻村一帮朋友,来到吴某家中,将其殴打至重伤。
“儿童时期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不仅很难改变,而且它还可能成为以后违法犯罪的预报因子,影响并决定其一生的命运。可以说,“留守 ”对少年儿童犯罪具有潜在的影响。”山东警察学院教授董士昙告诉记者。
董士昙最担心的是,未成年时被忽视、被打骂、被虐待的人,在更大程度上意味着他在成年后成为犯罪人,这是因为,在犯罪学上,被害体验或经历往往使受害者产生不公正感以及对法律规范的不当态度,从而使受害者向方向逆转或深化,以至于产生或强化了加害意识。“在不可预见的将来,问题留守儿童可能会对社会稳定、社会治安产生很大影响。”
事实上,留守儿童问题凸显了农村社会的控制力正在弱化。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基层政权的人口管理、民间调解、治安监督等职能被降低;而熟人社会的道德、舆论等也因为人口的流动、环境的变化而被削弱。当家庭、学校、村庄都无力抑制时,留守儿童便由此被放任。
篇6
摘要: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级各类学校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养。千方百计提高学校教育水平。但近年来,各地农村小学的教育水平依然较低。调查其原因:1、农村留守儿童较多,学生心理健康受到影响。2、农村小学学生上学路程远,学习时间少,精力不充沛。3、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差,教师流动大。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教育水平 低 调查报告
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级各类学校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养。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增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千方百计提高学校教育水平。但近年来,各地农村小学的教育水平依然较低,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村小学的教育水平低下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笔者对当前农村小学作了一些调查,结果如下:
一、农村留守儿童较多,学生心理健康受到影响。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
当今社会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农村外出人员逐渐增多,在这种打工潮中,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都加入了这支庞大的队伍,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增多。四川省属于劳务输出大省,据《国家行政学院学报》报道四川省总人口8700万,农业人口6681万。2004年外出务工人员1421万,占全省人口的21.2%。农村留守儿童310万,占同龄农村小学的43%。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留守儿童仍在继续增长。2006年广西一所初级中学,全校学生1104人,父母外出务工有765人约占70%。其中父母双双外出的学生有324人、占29%。调查发现:在外出打工者子女中,有45%的学生成绩差:43%的学生成绩中等偏下;10%的学生成绩较好;2%的学生成绩优秀。我们以四川省屏山县钓岩基点校为例进行调查。2007年全校在校学生268人,留守儿童就有116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43%。看到这一系列的数字,我们不由自主地想;“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当前农村学校教育对象的主体”,要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水平,关键要教育好农村学校的留守儿童。
在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环境里。由于父母和子女长期的分离和缺乏联系,使得孩子在身心成长过程中无法得到父母的引导和关心,家长更是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变化。子女很少与父母沟通,他们的生活中只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笔者在一次作文教学中,要求他们写“……我想对你说”。在他们的写作中,多数同学表达了对父母的思念。一位同学这样写到:“爸爸、妈妈,你们还好吗?是什么时候离开我呢?就连你们的长相是什么样我也不知道啊!你们何时才能回来和我团聚呢?”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他们那颗幼小的心灵,从小就播下一棵渴望的种子。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在长期的生活中,他那种渴望一次次成为泡影,使他们逐渐产生失落感,逐渐形成任性、自私或孤僻的性格,并养成一些不良的社会行为。他们在学习没有上进心,不求上进,不感兴趣,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无所事事。他们的心理受到严重伤害。这样对提高学校教育水平造成不良影响。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隔代教育”油然而生。这样的家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存在着严而无格,宽而无度的偏颇。他们经常打骂孩子、体罚孩子不尊重孩子、不理解孩子、对孩子施加高压的政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的身上,甚至实行棍棒教育”。这样的教育给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对青少年成才有着重要影响。健康的心理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与保证。”
二、农村小学学生上学路程远,学习时间少,精力不充沛,对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当前农村小学,多数是山区,人口居住相对分散,学生上学的路程差异大,有的需要2小时、有的只需要几分钟。以四川省大乘镇和睦小学为例。由于该校特殊的地理位置,该校要招收和睦、新庄、保护、油花等五个村的孩子上学。这些学生上学路程大多很远。今年全校学生140人,其中上学时间在1.5小时的有70人,占全校学生的50%,上学时间在2小时的有5人,约占全校学生的3.5%。再以四川省屏山县新市镇红旗小学为例,全校学生130人,上学时间在1.5小时以上的20人,占全校学生的15%,上学时间在1小时至1.5小时的80人,占全校学生的61.5%。我们再以四川省屏山县夏溪乡鱼溪小学为例。今年全校学生220余人,上学时间在1小时至1.5小时的就有121人,占全校学生的55%。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上学路程远的在整个农村小学中占了一定的比例。他们由于上学时间长,耽误了一定的学习时间;由于上学时间长、所以学生总是产生疲倦感。下面是一位学生的作息时间安排表:
这是四川省屏山县大乘镇和睦小学一位比较优秀学生的作息时间表。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学生从早上6:30起床就要忙到晚上10:30,而学习时间只有几个小时,他们每天总是带着疲劳进学校、带着疲劳回家,这还是一位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成绩差的学生就更不用说了。他们留下只有疲劳、产生厌学感。这样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严重影响到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
三、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差,教师流动大,直接影响教育水平的提高
现代社会“地方政府的公共教育投入,群众的家庭教育支出,地区的地理自然环境及文化传统,综合地决定着地区的教育水平。”当前农村小学,特别是农村村小,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经济欠发达、加之政府投入经费有限、使许多学校的办学条件极差。教师生活困难,交通不便,学校气候恶劣,教师的身体健康严重受到影响。在这种环境中、教师容易产生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四川省屏山县大乘镇和睦小学是一所比较偏僻的学校。该校气候恶劣、经常大雾迷茫。这里的教师有许多心里话值得我们探讨,值得我们深思。该校王老师是这样说的:“我家住在真溪,我每天从家出发到校骑车需要1.5小时左右,学校离集市较远,住校也不方便、生活较难、只好每天放学回家,这些天还好,天气晴朗,要是遇到雨天就惨了!雾很大再加上雨,身上衣服全淋湿,骑车也不方便,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该校另一个老师,张老师说:
“我是新市来的,住在学校,我满怀希望和学生打成一片,可是上周停电三天,我吃了三天方便面。农村小学就是这个样,供电得不到保证。这些天,天气突变,气温下降,不小心感冒了,想看医生,没门,必须要赶六公里以外的集市才可以。可是我一走学生就无人看了。因为农村小学几乎都是包班教学。所以一个人只好忍着,熬到星期天才去看医生,想要教学都难。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再看四川省屏山县夏溪乡红岩小学罗老师:“该校是夏溪较为偏远的一所学校,离集市约八公里,购买生活用品较难。在这里生活极不方便,交通也很困难,信息也不通,真是难啊!”
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使这些学校的教师们不能静下心、安心工作。生活压力大,他们的想方设法流动到条件优越的地方。在四川省屏山县大乘镇和睦小一位六年级的学生潘艳告诉我说“我们读五年书,换了9位老师。”这一句简单的话语,却引起我们沉重的深思。教师的流动大,怎么不影响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呢?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差、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生活极不方便、医疗设施落后等一系列的问题给农村小学,特别是农村偏远村小的教师蒙上了一层阴影。这样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水平提高。
四、体会与建议
通过以上调查报告,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农村小学的教育水平确实令人担忧。当前农村小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我们每一位在岗的教师,各级政府部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立即行动起来,为提高农村小学的教育水平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笔者认为:一、全社会都应该关爱留守儿童。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进行宣传。让留守儿童的呼声家喻户晓,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二、每一位在岗教师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关怀者;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教师要成为教育的研究者。”教师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搜集留守儿童资料,对留守儿童进行专门教育,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法制教育等。通过节假日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共同探讨对儿童的教育。三、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合理布局校室,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建立农村医疗卫生站。修建学生宿室,让上学路程远的学生住校,以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平。四、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教育部门应合理调配师资,增加农村小学教师编制,合理安排后勤管理人员,使教师在生活等多方面的到满足。让他们安心于农村小学,特别是农村村小的教育事业。以提高农村小学的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当代教育科研与实践》,中国言实出版社,2005年,梁文东编。
[2]《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吴康宁著。
篇7
[关键词] 留守儿童;健康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A84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b)-128-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大批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涌入城市充当劳动大军,这种新型的人口转移带来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城市现代化注入了新鲜活力。然而,人口转移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如农民工进城后的一个直接后果是把大量的儿童留在了农村,形成了所谓的留守儿童, 即父母一方或双方出外打工,却将孩子留在原籍的那些儿童。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的统计显示,我国目前大约有2 300万留守儿童,占全国农村儿童的20%。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留守儿童的健康、教育与犯罪等诸多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1]。
1留守儿童的健康问题
儿童的健康状况至少包括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两个方面。与其他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明显偏多,究其原因,是与留守儿童生存的特殊背景密切相关。
1.1心理健康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与成年人相比,由于年龄偏小,对社会缺乏认识,自我调控能力差,因而,心理健康问题就成为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而且通常又比较隐蔽,难于发现,其影响极其深远。
留守儿童自幼就离开父母,儿童应有的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大多是在爷爷奶奶等老人的监护下成长,外出务工父母与孩子交流的时间间隔也参差不齐,父母一个星期、一个月、半年、一年甚至几年才回家一次,缺乏交流,严重影响到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2]。湖南省的一份调查报告更清楚地显示,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孩子没有去过父母的工作地或很少有亲子联系(表1)[3]。还有实证研究表明,留守儿童患有焦虑心理的约占27.4%,抑郁的占27.6%,有恐惧感的占24.5%,易怒的占22.7%。缺少了父母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再加上社会缺少应有的关注与帮助,留守儿童在心理上极易产生自卑感,精神空虚,寂寞无聊,以致学习上不去,学习上如果遇到困难常常感到无助,成绩较差,久而久之,信心受到极大挫伤,最后甚至自暴自弃。进而与父母产生情感隔膜,以致怨恨父母,逆反心理加强。更有甚者,对社会产生极大不满,最终演变为报复和犯罪行为,农村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占了相当的比例[4]。
1.2体质健康
儿童是21世纪的主人,肩负建设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繁荣的重任。儿童身体健康是重要保证,因此健康的身体要从儿童幼年开始抓起。由于没有父母在身旁照顾,大量留守儿童严重营养不足,患病率高,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江苏省东海县妇幼保健所和县疾病控制中心,对全县528名5岁以下留守儿童的体格发育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低体重患病率为4.0%、生长迟缓病率为5.1%,显著高于同地区非留守儿童(1.3%和2.2%);6~12个月龄组的贫血患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留守儿童总体营养水平低,体格发育情况也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这与抚养人家庭经济收入、抚养人的文化、年龄等因素有关。
表1湖南省留守儿童的基本数据[n(%)]
留守儿童家庭一般经济条件较差,没有足够能力为孩子提供足够的营养,而照顾孩子生活的大多是些老人,他们不懂得如何科学抚养,从而导致儿童饮食结构不合理,使得不少留守儿童出现营养不良,甚至影响身体正常发育。
2对策与措施
留守儿童是社会的特殊群体,有其特殊性,单单依靠某一部门是不行的,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培养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协作才能更好完成。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才是解决问题的良好途径。
2.1媒体宣传
对于留守儿童问题,人们往往忽视媒体的宣传作用,试问,在中国十几亿人口中到底有多少人知道什么是留守儿童?他们的健康状况到底如何?因此,笔者认为,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千千万万个家庭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需要动用全社会力量才能解决或缓解。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培养已涉及经济、政策、文化等诸多方面,因此,为使广大留守儿童获得更多更好的生活教育机会,媒体的宣传呼吁作用必不可少。大力加强宣传,增强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进一步调动各部门、各群体单元(如共青团、妇联、工会、村委会、派出所等组织)对留守儿童教管的积极性,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确保相关制度的可执行性,敦促建立良好的社会监护体系,以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同时,媒体还可以为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树立健康的舆论导向,采用多种方式引导留守儿童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5]。
2.2政策措施
推动关注留守儿童政策措施的出台。进一步完善现行的人口管理体制,农民工在城里不再仅仅扮演“外乡人”的角色,而是应切实关注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兴办相应的学校,以缓解留守儿童与父母接触少的矛盾[6]。同时,尽可能地降低城市高额的教育费用。对于那些滞留于农村的留守儿童,也应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政策,减免相应的学杂费,以缓解留守儿童家庭因经济困难而不能很好地接受教育的尴尬局面。
2.3直管教育机构
直管教育部门与学校,尤其是县、乡、村的相关教育机构在引导、监督留守儿童的思想变化、身体发育等方面要发挥其自身优势,因为他们更能真实地了解到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发展变化及其家庭情况,在处理问题时会更有针对性与时效性,能够做到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采取相应措施。
2.4家庭教育
家庭是离留守儿童最近的一个社会单元,因此,父母一定要及时转换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采取多种途径,如电话、互联网、寒暑假期等尽可能和孩子加强联系与沟通,有条件的最好把孩子接到城市就学,确实没有条件的,也一定要确定孩子的监护人,并认真地落实孩子的监护权,使监护人切实履行监护的责任,才能对孩子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7]。
[参考文献]
[1]王勇鹏,彭科莲.对当前农村犯罪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调查与思考[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9(6):83-86.
[2]陈厥祥,蒋建军,陈三俊,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现状调研[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21(1):13-16.
[3]共青团湖南省委.湖南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R].2006-19-20.
[4]李婷婷.农村“留守儿童”违法犯罪成因及对策研究[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2(6):72-75.
[5]王泽淮,李翠英.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对策分析[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4(1):14-17.
[6]郭三玲.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22(6):86-88.
[7]李雪英,高超.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3):103-105.
篇8
【关键词】农村小学 ; 留守儿童 ; 教育 ;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048-01
1.引言
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报告表明,我国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数量已经达到6000多万,接近了整体农村儿童数量的1/3。儿童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并且承载着社会的寄托和祖祖辈辈的期待。留守儿童与其他儿童一样,也都需要一个安全、快乐、健康的成长环境。但是,由于其自身的条件和处境的限制,其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着更多的困难。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和谐、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留守儿童的概念是指一些未成年的子女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其被留在户籍所在地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我国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劳动力资源的分配机制的变化,使得农村地区出现了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快速增长的现象,进而造成了留守儿童的规模不断扩大,整体平均年龄水平不断降低。农村留守儿童其本身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就存在很大的不足,再加上其教育方面的缺失,造成了很多学生出现思想道德、成绩方面的滑坡,并且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甚至造成了违法犯罪等严重的情况。虽然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已经积极的采取了相关措施,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但是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需要予以针对性的改进。下文从教育的角度,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本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改进对策。
2.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本身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2.1道德危机
父母是孩子的最初的教师,也是引导孩子成长的重要角色。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教育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孩子的道德危机。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其对父母具有很强的模仿心理,并且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的行为与思想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农村留守儿童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其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模仿的对象。与此同时,很多错误的观念和行为,难以得到及时的纠正,进而导致儿童养成了不良的品德与习惯。
2.2情感方面的缺失
根据有关调查报告显示,一大部分的留守儿童主要与祖父母一代一起生活的。农村地区的老人本身具有较为繁重的劳务需求,并且与孩子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代沟,在与儿童一起生活的过程中,难以真正的了解孩子的情感诉求。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老人与子女的联系较少,儿童也缺乏足够的联系,这就导致了父母不了解儿童的实际生活状况和儿童的内心情感情况。再加上留守儿童缺乏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就很容易导致儿童情感的缺失,造成了儿童性格发生扭曲和产生缺陷。
2.3观念的偏差
留守儿童家中,父母常年外出务工,很多父母对于价值观和儿童的成长看法有着很大的不同,并且存在着对子女学习的忽视,不了解子女明确的目标,教育观念存在一定的偏差。与此同时,有一部分父母对儿童管理的过程中不负责,导致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道德观和价值观存在偏差,影响儿童的成长。
2.4心理障碍
由于儿童与父母长时间分离,其生活中缺少父母的关爱,在遇到困难时,缺乏足够的鼓励与引导。这种情况久而久之就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让儿童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很多儿童在与其他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不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并且内心较为自卑,与其他人交往中内心压力较大,具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学习生活中容易出现过激行为。
3.相应的教育改进对策
第一,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爱护。留守儿童大多数都是由祖辈看管,并且有少部分是独立生活。隔代教养和独立生活,使得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缺少足够的关怀和关心,造成其成长过程中内心世界出现额外难题。学校要针对于这种现象,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并且让家长认识到关爱对儿童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沟通热线,为儿童和父母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让儿童可以更好的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教师还要定期的组织儿童参加课外活动,并且不断鼓励学生,让学生的内心世界得到良好的引导,让学生在和谐有爱的氛围中成长。
第二,帮助留守儿童更好的与同龄人相处。留守儿童由于其缺乏足够的约束,其自身行为容易出现失控的情况,内心情绪较为急躁和任性,并且不懂尊重他人。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并且对于一些思想与行为存在问题的儿童进行深入的沟通,让留守儿童学会与其他同龄人做朋友,并且互相帮助和共同进步。帮助留守儿童更好的与他人相处,也是让留守儿童心理得到良好发展的关键,并且也是让学生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的重要方法。
第三,提高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观念。很多留守儿童监护人日常生活中,关注儿童的基本生活需求,而忽视儿童的情感需求。留守儿童的自身行为不能有效的监管,学习过程中较为粗心,并且跟同学在一起容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与儿童监护人的联系,加强沟通,让监护人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加强对学生内心世界需求的认识与理解。通过对监护人自身理念的改变,提高监护人的责任感,并且让其重视对学生情商的培养,更好的实现对学生品格、习惯、行为的多方面培养。
第四,深入的帮助留守儿童。教师要深入的了解孩子的特长和兴趣,并且引导孩子健康的成长。教师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与学生深入的交谈,并且以朋友的身份来询问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对学生心理、身体以及多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的了解,更好的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教师在对留守儿童教育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此同时,学校还要定期的就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情况和生活情况对家长进行汇报,并且更好的配合家长进行学生的教育。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村小学留守学生的培养,学校要予以高度的重视,并且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深入的研究学生的心理,不断的约束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过程。学校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爱护、帮助留守儿童更好的与同龄人相处、提高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观念并深入的帮助留守儿童成长。
参考文献
[1]郭延辉.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促其健康成长[J].成才之路.2013(17)
[2]李宁宁,郝秀莲,张翠萍,袁芳.农村留守儿童生活、行为及心理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07)
篇9
关键词:静宁县 留守儿童 教育现状
静宁县是陇东地区的贫困县,静宁的农民除农业收入外,还有好多人依靠外出打工来养家糊口,以至于在静宁的农村有很多的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的教育问题也就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问题,对此,我们做了关于静宁县留守儿童教育的调查研究工作。
方法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静宁除城区以外的乡镇进行编码,然后抽签,选出了原安、三合、灵芝、红寺、四河、司桥、古城、曹务、甘沟、威戎、双岘、治平、雷大、深沟、李店、余湾、仁大、贾河等18个乡镇,并在每个乡镇随机选取2到3个自然村作为调查区域。这样就保证了样本选取上的科学性。
选取小学阶段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400份,由于是平均发放,有些村子留守儿童少,问卷没有用完,最后有效回收302份。
二.调查结果
1.年龄及性别分布特点
在我们调查的302名留守儿童中,年龄和性别分布如下表1:
表1:302名留守儿童的年龄和性别分布表
年龄(岁)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男(人) ― 3 13 15 30 21 21 43 4 1
女(人) 1 ― 15 19 25 34 28 23 6 ―
可以看出,这些留守儿童的年龄主要分布在7―12岁小学学龄段,性别上没有明显差异,这说明义务教育的普及对儿童的入学不再有性别歧视。
但从不同年龄的留守儿童人数比较看,呈现出年龄越大人数越多、年龄越小人数越少的特点,这与以下几个以有关:
(1)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人口分布倒金字塔的缘故;
(2)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外出打工人员减少,留守儿童人数也就随之下降;
(3)教育资源不均的影响,由于城区教育资源相对于农村较好,为了享受更好的教育条件,从农村中学到城区的学生人数逐年自增,以至于出现这种结果。
但不管怎么样,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减少的趋势,并且在入学方面没有性别歧视,这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
2.留守儿童在不同片区的分布状况
静宁县农民大产业布局不平衡,北片乡镇的农民以种粮为主,南片乡镇农民以种植果树为主,种植果树的价值密度远远高于种粮的价值密度,果农收入要远高于粮农的收入,在这种收入差距的影响下,北片乡镇那么外出打工者较多,南片乡镇那么外出打工者很少,所以北片乡镇的留守率高于南片乡镇的留守率。具体留守率情况如表2。
表2:静宁县不同片区留守率比较表[ 数据来自于这几个村庄:原安乡齐埂村、坷老村,灵芝乡俊丰村,三合乡段渠村、古岔村、硷滩村,仁大乡王马村、高沟村,贾河乡高窑村、王坪村,治平乡刘河村、大庄村。]
片区 北片 南片
乡镇名称 原安 三合 灵芝 仁大 贾河 治平
留守率 40.7% 73% 50% 5.5% 5.4% 10%
说明:数据只是来源于个别村庄,不应定是每个乡镇的真实值,但也有很好的代表性
由此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地理分布,南北差异很大。
3.留守儿童教育状况
(1)留守儿童在读书期间由父母亲当中的一方看护的较多,占留守儿童的52.8%,他们在儿童的教育当中只给了孩子母爱或父爱但反面的爱,使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看护的占43%,他们缺少父母亲的照顾,在性格上比较独立并表现出调皮,甚至于有些孩子与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少年有一定来往;还有4.2%的留守儿童有其他的亲戚看护,他们在思想上感到很压抑,有自卑感觉,严重影响着正常的成长。
(2)看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关心情况是:在302个被试当中,有149个孩子认为看护人对他们的学习很关心,97个认为比较关心,45个认为不太关心,还有11个认为不关心。可见,绝大多数的看护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负责任的,只是他们给孩子在学习上的帮助不是很大,因为他们普遍文化水平较低,他们当中71.5%的人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3)留守儿童中有74.8%的人每天都有一定程度的家庭劳动,还有11.9%的人每天都有2小时以上的家庭劳动,对于这些孩子,他们在家的学习时间不是很充足。
(4)留守儿童中大多数孩子能够主动学习,主动学习的72%。由于他们特殊的社会地位,他们往往比较成熟,对自己的学习比较负责,他们也有自己的理想。
(5)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并不是十分关心,95%的留守儿童认为学校没有给予他们特别的心理辅导,学校也没有设置相应的机构来关心留守儿童,只有8.9%的学校举办过有关关心留守儿童的活动。不过,在受访者中,他们有75.6%的人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这也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来源之一。他们的学业状况和非留守儿童的相当,好、中、差的比重呈橄榄形,并没有表现出留守对学业成绩的明显影响。
总之,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给他们的学业影响不是很大,留守的影响主要在心理方面,自卑、偏激是他们的普遍特点,除此而外,他们性格当中的坚强、独立又是他们的特点。在教育当中,家庭给他们没有太多的帮助,他们的学习只要靠自觉,在学校,虽然老师对他们很关心,但从学校对他们没有特别的照顾,国家制度也没有对他们的教育有什么特别的关怀。所以,我们更希望学校能给留守儿童教育能有一定的重视,国家制度能考虑对留守儿童教育有应对的帮扶。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157-01
随着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大量转移,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种种原因,在心理上存在很多的问题,有待解决。社会也逐渐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当做社会发展的新课题,将留守儿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其心理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有效措施。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
1、性格极端
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农村留守儿童中,有21.79%的儿童性格内向,不愿意与他人交流、自闭,经常处在无助柔弱的状态下;16.72%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性格过于外向[2],具体体现是:多动、言行不得当、过分强调自我、时常出现课堂溜号、课下不按时完成作业的现象,更有甚者还会辱骂同学,表现出素质较差的行为。总结来说,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性格封闭。由于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陪伴,因此缺少性格教育和疏导过程,导致这些儿童的性格较为闭塞,对事物缺乏明确的判断力,很难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没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导致留守儿童很难快速地融入到新环境中;第二,性格偏执。性格偏执的留守儿童具体表现为:固执己见、对事物较为敏感,经常产生嫉妒心理,甚至将教师的谆谆教导当做耳旁风,行为表现的极为不礼貌、自私;第三,性格孤僻。这类儿童往往性格比较内向,对事物的认知与他人不同,注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情感冷漠,经常独来独往;第四,性格暴躁。这类儿童的性格过于外向,易怒、易急躁,非常容易兴奋,有时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他人不光时刻具备戒备心理,还经常有谩骂、欺辱同学的现象产生。
2、情感的缺失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没有父母的陪伴与呵护,导致留守儿童情感的严重缺失。很多儿童在看到其他同龄儿童在父母的陪伴下成长,对自己的父母产生极度失望的心理,导致心态失衡。长此以往,儿童对父母的感情也由期待变成了憎恨。概括来说,感情的缺失给儿童的心理造成以下三方面的负面情绪:
(1)焦虑
长期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抚养,然而,当代农村老年人普遍缺乏教育意识,让孩子的性格肆意发展。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导致留守儿童经常因为一些小事烦躁不安、非常容易激动,在有问题的情况下,不善于与老人、教师进行沟通,情绪无法得到排解,最终形成焦虑的性格。
(2)抑郁
长期缺乏情感的交流,让留守儿童心理产生一定的压力,不善于沟通,很难融入同龄儿童的集体中,变得难交往、难交流。由于长期的负面情绪难以排解,最终留守儿童变得抑郁,缺乏正常儿童的欢声笑语。
(3)自卑
随着留守儿童年岁的增长,对事物的思想观念和意识逐渐形成。看到其他家长对同龄儿童的呵护,很难正确理解。在憎恨自己父母对于自己情感呵护不足的同时,产生自卑心理。长期的自卑心理导致留守儿童不懂得倾诉,抑郁寡欢,没有朝夕相处的玩伴、失去学习兴趣、缺乏快乐的生活,而且,这种情况会愈演愈烈,对留守儿童的未来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教师、社会的关注,其心理问题的产生也就不足为奇。那么,如何能够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成为了当今社会、教育和为人父母必须要面对的重要话题。
1、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想要从社会的角度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仅仅靠道德的约束是不够的,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强调农村父母在监管、呵护、教育方面的责任,保证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另外,还要加强农村寄宿学校的建设,提高农村儿童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以此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保护。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农村儿童的素质培养,增加课外活动开展,注重其良好性格的形成。此外,当前很多农村出现了“家长”、“托管中心”,对此类托管管理的方式进行法律明确规定,限制其行为,从而保护留守儿童在良好的教育下健康成长。
2、强化农村教育师资力量
当前,我国农村教学的师资力量不够雄厚,普遍存在教师文化知识匮乏、教学忽视德育培养的现象。因此,想要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首先要加强教师自身的基本素质,重视智育德育共同开展,注重学生心理辅导,时刻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帮助其摒弃不良的思想意识,形成健康的思想观念,让留守儿童的心理正常化。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开展班会,让学生以发言的形式进行自我表述,增加留守儿童与同学之间的交流过程,养成善于表达、乐于融入集体的思想意识。
3、加强父母的情感呵护
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主要来源点在于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教育,父母对于孩子没有足够的教育意识,认为让孩子吃饱穿暖就是父母的责任。因此,从父母的角度应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例如:父母每天与留守儿童通电话,问及其学习和生活情况,给予足够的关心;定期给留守儿童邮寄衣物、学习用品;注重和班主任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和思想现状。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避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留守儿童由于社会、学校和父母的关注度不高,导致其产生很多不良的心理问题,就留守儿童的诸多心理问题,相关教育者和社会专业人士应及时展开探究,针对当前留守儿童的心理现状,提出针对性的有效策略,避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