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预防措施范文
时间:2023-03-25 22:49: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流感预防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S85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3-0077-01
1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所有家禽养殖场必须在4月底前自行完成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疫苗的防疫注射工作;农村散养户由防疫员在4月底前完成所有动物疫苗的防疫工作,5月初转入补防阶段;禽类特种(鹌鹑、鸽子、野鸡等)养殖户(动物园、广场观赏鸽、信鸽等)要积极到归属地领取H5N1禽流感疫苗进行紧急防疫注射,确保H5N1禽流感疫苗100%防疫注射到位。同时规模化养殖场要搞好H9N2的防疫注射工作。禽流感的免疫程序按照要求进行多次免疫注射,规模化养殖场第一次免疫可以在14日龄进行,第一次免疫后,间隔3~4周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隔4~6个月加强免疫一次,确保禽流感的免疫质量。
H7N9亚型流感病毒目前在的疫情处于散发状态,还没有发现人传染人的现象,但第一次在人群中出现,该病毒在禽类目前还没有引起严重疾病,但是禽流感病毒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搞好禽流感的综合防治至关重要,因此在禽类养殖场要定期使用抗流感病毒的药物进行预防,如定期使用含黄芪多糖、板蓝根等成分的中药煎煮后饮水。也可以用中成药如冰雄散、混感力欣、清瘟败毒散等煎煮后饮水,连用5~7 d,在冬春季节每月1~2个疗程,夏秋季节可以适当减少使用次数。同时在天气突变或气温变化较大时使用减少应激反应的药物如:超能电解多维、维生素C、黄芪多糖等,以增强动物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
2 严格消毒制度
禽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 ℃加热30 min或煮沸(100 ℃)2 min以上可灭活。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常用消毒剂容易将其灭活。病毒在直射阳光下40~48 h即可灭活,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传染性。但是禽流感病毒单对低抗温抵力较强,在有甘油保护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在粪便中可存活 1周,在水中可存活1个月。因此养殖场中粪便、污水等是重点消毒对象。据统计,每年的9月到次年的3月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高发病季节,在此期间每周要进行1~2次彻底消毒,其他季节按照常规方法进行防疫消毒。畜禽栏圈在消毒前要彻底清扫,消毒密度要达到要求,清扫的垃圾等废弃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病死禽鸟、禽鸟类排泄物、垫料以及污水等也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养殖场环境及通往养殖场的交通要道要定期消毒。
3 加强饲养管理
篇2
【关键词】甲型HlNl流感 中医药治疗方案 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028-02
随着甲型HlNl流感疫情的蔓延及奥司他韦储备量的减少和耐药的出现[1,2],中医药作为一种替代治疗方法已逐渐得到承认并广泛应用[3]。2009年5月8日后卫生部相继颁布了三版甲型HlNl流感的诊疗方案及中医药防治方案[4]。我单位中医专家联合多位名老中医制定了适合我市气候特点的甲型H1N1流感的治疗方案。甲型HINl流感治疗方案疗效与卫生部方案相比有无差异?我们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例数与分组 共115例,随机分为四组:麻杏石甘汤组(3l例),麻杏石甘汤联合奥司他韦组(28例),中药组(3l例)及联合组(25例)。
1.2 纳入标准 符合卫生部的甲型HlNl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二版) [5]的实验室确诊病例诊断标准者;年龄14~70岁者;病程≤3天者;体温≥37.5℃伴有流感样症状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1)无发热和流感样症状者;(2)有肾、心、肺、血管、神经系统等严重基础疾病,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免疫缺陷疾病,肿瘤,肝炎或肝硬化者;(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4)全身使用类固醇或其他免疫抑
制治疗者;(5)不愿参加此研究者。
1.4 终止试验标准 (1)药物过敏者;(2)依从性差者;(3)有重症倾向或达到重症诊断标准者[5]。
1.5 治疗方法
1.5.1 中药组 采用中医辨证及安慰剂治疗。邪在卫分证:清热解毒散 (太子参10g,苏叶6g,黄芩10g,大青叶5g,紫草5g,银花10g,连翘10g,桔梗12g,牛蒡子12g,薄荷9g,荆芥10g,芦根10g,枇杷叶9g,玄参10g,生甘草6g),水煎服(200ml,tid)口服5天;邪入气分、热毒壅盛证:清热宣肺饮 (桑叶10g,白茅根15g,金银花12g,连翘10g,桔梗15g,板蓝根10g,玄参10g,柴胡15g,薄荷15g,牛蒡子15g,马勃15g,黄芩15g,生甘草6g,生升麻12g),水煎服(200ml,tid)口服5天;温热挟湿证:化湿消滞汤 (苏叶10g,佩兰10g,藿香15g,厚朴15g,法半夏15g,茯苓15g,苡仁15g,扁豆10g,白蔻仁15g,苍术10g,陈皮15g,黄连15g,焦山楂10g,甘草6g,苦杏仁10g,建曲10g),水煎服(200ml,tid),口服5天。
服用上述中药同时服用安慰剂胶囊l粒/次,1日2次,连用5天。
中药统一用北京东华原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的煎药机(型号:YFY2UB)煎熬,每剂加水1000 ml,浸泡0.5小时,加压1.2~1.5MPa,煎煮20min,留取600ml。
1.5.2 联合组 中医治疗同中药组;同时加用磷酸奥司他韦75mg,每日2次,疗程5天。
1.5.3 麻杏石甘汤组 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减[4],及安慰剂治疗。麻杏石甘汤加减(炙麻黄6g,知母l0g,青蒿15g,石膏30g,金银花15g,黄芩15g,炒杏仁15g,连翘15g,薄荷6g,炙贝母10g,炒牛蒡子15g,甘草l0g),水煎服200 ml/次),1日4次,共5天;安慰剂l粒/次,1日2次,共5天。
l.5.4 麻杏石甘汤联合奥司他韦组 麻杏石甘汤200mL/次,1日4次,共5天;同时加用磷酸奥司他韦75mg,每日2次,疗程5天。
1.5.5 其他治疗 所有患者如症状明显者可对症治疗,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治疗。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l3.0软件对研究对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多组间的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各组基线情况比较 见表1。另外,各组间患者基础疾病、流行病学、各化验指标异常情况均无明显差异。
2.5 中医证候评分及疗效比较 见表2,3 从表5、表6可见,各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间中医疗效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2.6不良反应 中药组1例(1/31)出现轻微的腹泻,联合组中1例(1/25)出现皮疹而中止治疗,麻杏石甘汤组及麻杏石甘汤联合奥司他韦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2.7并发症 中药组3l例患者中2例(2/31)、联合组25例中2倒(2/25)、麻杏石甘汤组3例(3/31)及麻杏石甘汤联合奥司他韦组2例(2/28)出现肺部湿呜,白细胞总数及中陆分类不高,各组发生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 05)。
3 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轻症甲型H1N1流感临床症状轻,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部份患者有鼻塞、流涕、头痛,极少数患者尚有乏力、全身酸痛、腹泻(2.0%)。体征主要是咽部充血,约l/4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扁桃体肿大,与国内文献报道类似。我单位中医专家联合多名名老中医制定了轻症甲型H1N1流感治疗方案,辨为五种证型用药,分别为:风温邪在卫分证用清热解毒散;湿温证用清热宣肺汤:邪入气分、热毒壅盛证用化湿消滞汤;余热未尽、气阴两虚证用桑菊饮;表邪未解、邪热壅肺证用麻杏石甘汤。我们总结出甲流轻症患者常见的三种证型,定下了相应的中医常规治疗方案(同前述)。
我们制定的轻症甲型H1N1流感方案与卫生部方案比较有地方特色,表现在:卫生部方案[4]将甲流轻症分为风热犯卫、热毒袭肺两种证型,风热犯卫证治以疏风清热,选用银翘散加减(银花、连翘、桑叶、杭、桔梗、牛蒡子、竹叶、芦根、薄荷、生甘草);热毒袭肺证治以清肺解毒,选用麻杏石甘汤加味(炙麻黄、杏仁、生甘草、生石膏、知母、浙贝母、桔梗、黄芩、柴胡),清热力量较强。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卫生部方案与本地区甲流患者的证候特征并不十分吻合。人体素有内湿,暑天感邪之后又多夹外湿,故有内外合邪的表现;轻症患者的热象很少达到热入气分的程度,邪仍在表,临床诊视患者也证实了这一特点(舌苔腻、脉滑、少数有腹泻,鲜见身壮热、大烦渴等气分症状),故治疗不仅仅疏风解表清热,更注重加用芳香化湿、淡渗利湿等药物,而很少使用麻杏石甘汤等清气分热的处方,体现了地方特色,临床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服用中药的注意事项:老人应在医师的指导下适当调整用量服用;慢性疾病患者及孕妇慎用;预防感冒的中药不宜长期服用,一般服用3-5天;服用期间或服用后感觉不适者,应立即停止服药并及时咨询医师;对上述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过敏体质慎用;不要轻信所谓的秘方、偏方和验方。
参考文献
[1]M sc.Ync Abcd,Ph,D JePapLmrg,M D,ef aI. Eme ce 0f 08dtivIie8nallt PmH1N1 VI…g Propaxlg[J]N EgIJ Med,2009;361(23):2296-2297
[2] Anne Mosclla.M, aobnI TmTIs rTlission 0f ivIrResis cant hmu㈣[J]H En商J M甜.2009,360(10):953-956
[3] 王玉光.王晓静,杜宏渡,等.6例甲型IIlNl流感确诊病侧。中西医证治报告[J].北京中医药,2009,28(6):403-40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甲型H1Nl流感诊疗方案(第一版)[J]中国呼吸与临护杂志,2009,8(3):209-211
篇3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迅速、发病急。流感病毒主要由感染者咳嗽和打喷嚏在人群中传播。流感会产生很多令人不适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疲劳、干咳、喉痛、鼻塞、全身疼痛;对患有呼吸功能障碍、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受损的病人, 以及婴儿和老年人, 由流感引起的并发症甚至会导致死亡[1]。流感所造成的主要影响包括个人活动受限和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流感是第一个实行全球监测的呼吸道传染病。由于其传播速度极快,病毒极易发生变异,故每年流感都会发生不同规模的流行。流感的流行带来了巨大的疾病负担,造成了较严重的社会影响。
上一世纪以来已先后发生4次全球流感大流行,3次大流行毒株均首发于我国。学校是人口密集的单位,是流感易爆发的场所。而高校作为一个学生生活学习活动高度活跃的场所,更应该做好监测预防工作。但由于大部分同学、 教师对流感认识仍不够充分,预防意识较薄弱。
1.高校相比其他单位,在流行性感冒的预防上有一定的特点:
1.1 高校宿舍人口较多,空间有限,摆放的物品相对较多,许多高校的楼宇年限较长,宿舍楼层较低,光线较暗,房屋阴暗潮湿,卫生条件差。
1.2 大学生们的生活垃圾比较多,有助于病毒的滋生。由于大学往往倾向于学生自我管理,教师宿管等对学生的干预相对较少,所以很多大学生的卫生习惯比较差,这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流行性感冒的发病几率。
1.3 高校食堂采用的是公共餐具,并且学生往往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集中用餐,如果食堂做不好卫生工作就可能会导致传染性疾病通过餐具迅速传播。
1.4 学生经常在教室集中上课,上课期间人群高度集中,而流行性感冒大多数是通过飞沫传染,所以高校学生上课期间也是流行性感冒防控的重点时段。
1.5 一些大学生个人行为习惯不佳,长时间在寝室,或者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忽略了体育运动,导致个人身体素质下降,抵抗力变差,相对于经常锻炼的人就会更加容易被传染。
2.除此之外,高校学生往往有一些认知上的误区,导致流行性感冒较容易在校园传播。
2.1 有相当多的学生在感冒后都是自己用药,有一些人还认为咽喉痛、咳嗽等是小事,不够重视。有些同学甚至不清楚的知道流行性感冒是什么,一部分学生对流感的相关知识是非常欠缺的。
2.2 大部分人知道流感是通过空气、接触物品等传播,其实详细说来,患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播源,流感病毒主要伏在患者的鼻涕、痰和唾液中。主要借助空气传播,患者在咳嗽、打喷嚏,甚至大声说话时,会将病毒扩散到周围的 空气中,形成细小的飞沫。如果感染者的手自觉、不自觉地反复触摸自己的鼻部,就会沾染病毒; 而若用手接触别人的手,就可能把病毒传给别人; 他人的手再触摸自己的鼻子,便引起自我接触感染。
2.3 对于流感的预防问题,大部分人以为只要多穿几件衣服,不着凉就不会受到感染,其实并不全是,怎样预防流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另外,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和减少流行造成的不良影响的最主要的手段,接种疫苗能有效地减少流感流行造成的危害,减轻流感的疾病负担[2]。而很多学生并不懂得如何良好的预防流感。
3.以上总结了高校流行性感冒发病的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那么针对高校这类重点单位,应采取如下措施进行预防:
3.1 首先是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倡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生病症状及时就医,避免因为少数学生久病但没有采取治疗措施,而导致自身身体健康受损,同时也传染身边的同学老师。
3.2 学校要加强检查,对临床表现为发烧、咳嗽和咽喉肿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学生进行隔离治疗。还要每天统计在校人员因为流感而缺勤的情况,并做好统计和记录。学校要建立传染病应急机制,对突发的传染病及时有效应对,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3.3 对学生宿舍要进行常规性的卫生检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公共场所,比如教室、食堂、学生宿舍等保持通风环境,定期消毒。建立良好高效的卫生机制,定期喷射蚊虫杀剂,及时处理同学们的生活垃圾.
3.4 食堂购置消毒设备,及时地对餐具进行消毒,学校食堂每周也应该有相应负责的员工对其进行清洗,通过食堂高度的卫生标准,阻断了病毒通过食物、餐具等途径的传播。
3.5 提倡学生多多进行体育运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这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流行性感冒的举措。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肿瘤;抗肿瘤药物;化疗;护理人员;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 R192.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5(b)-110-02
随着化疗在肿瘤治疗领域的推广,尤其是近几年,新的化疗药物和新疗法的不断涌现,所使用的抗肿瘤药物大多数为细胞毒剂,对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均有抑制作用。不但使化疗患者出现毒性反应,同时对经常接触抗肿瘤药物的专业人员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危害,引起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口腔溃疡、脱发等,而且还会产生远期影响如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危险。有学者研究证明,抗癌药物可以通过胎盘运转,造成胚胎或胎儿宫内接触而致胎儿流产。因此,要求专业人员在接触化疗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操作规程,正确采用安全防护措施,加强职业防护。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12月,对我院接触化疗药的65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均为女性。年龄23~53岁;本科 6人,大专 23人,中专 29人,无学历 7人。肿瘤化疗科有生物安全柜(Biological Safely Cabinet,BSC)1台,护士11名,为全院化疗药物配置中心。共发调查表65份,回收有效问卷65份,问卷有效率为100%。见表1。
1.2 方法
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由调查人员将问卷直接发给被调查者,并当场回收,采用填空、选择的方法收集资料。
2 结果
肿瘤化疗科护士与非肿瘤化疗科接触化疗药物护士的防护措施情况,见表2。
本项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肿瘤化疗科护士对防护措施落实到位,抗肿瘤药物的危害性已引起广泛重视,非肿瘤化疗科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不强,对职业安全认识不够,有关领导对防护不够重视,防护措施跟不上。大部分从事肿瘤专科护理人员上岗前未经过专科学习,对肿瘤药物的毒性认识不深刻,加之对护理人员强调奉献精神和不怕脏的教育,自我防护问题没有摆在应有的位置,致使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淡薄。防护知识宣传少,肿瘤患者及家属缺少使用抗肿瘤药物后的粪便及分泌物具有毒性应避免直接接触的知识,认为护理人员戴手套和口罩处理患者的排泄物是嫌弃他们,影响了护理人员防护措施的实施。
根据抗肿瘤药物剂量依赖性特点,为了减少专业人员处理抗肿瘤药物的接触剂量,达到防护的目的,需遵循化疗防护两个原则:①医院工作人员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与化疗药物的接触;②尽量减少抗肿瘤药物对环境的污染。
3 干预措施
3.1 加强专业人员职业安全教育
对全院护士进行化疗职业防护培训、提高其对抗肿瘤药物潜在危险的认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是减少抗肿瘤药物对操作人员危害的重要环节。化疗用药应遵循WHO提出的“健康促进重在预防”,医院管理者要加强接触抗肿瘤药物工作人员在职教育,制定培训计划和合理的防护措施,使专业人员全面掌握并规范化疗防护操作程序,增强防护意识,增强身体素质,平时注意锻炼身体,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充分调动人体抵御有害刺激的能力。岗前培训中增设化疗的防护课程,使新护士及时掌握有效的防护措施。工作时要牢记一个观念:严格执行卫生工作制度就是很好地保护自己,一丝不苟地落实各项防护措施,搞好健康教育,认真做好本科人员、肿瘤患者及陪护家属的宣教指导工作,普及健康和防护知识,以达到人人知晓、人人做到的目的。
3.2 统一在生物安全柜内备化疗药
采用集中式管理,即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在防护设备齐全的化疗备药操作室负责所有抗肿瘤药物的配置及供应。配液室内除备生物安全柜以外,尚配备一次性口罩、帽子、一次性防渗透隔离衣、聚氯乙烯手套、乳胶手套、一次性注射器、防护垫、污物专用袋及封闭式污物桶等。要求非配液人员不得进入配液室(中心),配液人员进入室内要戴好口罩、帽子,穿隔离衣及拖鞋作为防护,并要求配液前所需药品、物品,在准备室备好,通过传递窗送入配液室,配液时尽量减少人员流动,配液完毕由专用窗口递出,以使药物污染缩小到最小范围。这样才能施行比较有效的防护措施,并利于废弃物的集中处理,以使污染缩小到最小范围,有利于职业安全和环境保护。
3.3 对接触化疗医务人员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做好健康体检
护士每年体检抽血检查肝功能、血常规及免疫功能等,并做好记录,以监测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调离和治疗。定期更换岗位,配药护士每周轮换1次,合理安排休假,给予较高的卫生津贴。
3.4 专业人员配备
配液室内配1~2名经专业训练的中年护士负责备药。一旦出现毒副作用征象,立即进行人员调整,使其危险降到最低限度,从事化疗专业人员在妊娠及哺乳期避免直接接触抗肿瘤药物。
3.5 抗肿瘤药物污染处理防护
3.5.1 抗肿瘤药物外溅后,应立即标明污染范围,避免其他人员接触。护士必须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手套等,做好个人防护后方可处理污染区。如果少量药液溢到桌面或地上,应用纱布吸附药液,但大量溢出(大于5 ml)时应用吸收力强的纱布垫清除。若为药粉溢出则利用潮湿纱布或具有吸附性纱布垫轻轻擦拭,以防药物粉尘飞扬,污染空气,并将污染纱布置于专用袋中封闭处理。溢出的区域用清洁剂和清水擦洗污染表面3次,再用75%酒精擦拭。
3.5.2 操作过程中,如皮肤不慎接触抗肿瘤药物,应立即用肥皂及流动清水彻底清洗;如眼睛内溅入抗肿瘤药物,应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持续冲洗5 min。操作完细胞毒素药物和脱掉防护衣后,员工应仔细、彻底地洗手和洗脸,有条件的应淋浴。
3.5.3 污染安瓿与药瓶应放置污染袋中封闭,以防蒸发污染室内空气。
3.5.4 注射器、输液器、针头等均为一次性使用,加之全部污染物品用后,放专用袋中密闭处理,并标有明显的警示标记。
3.5.5 所有污染物包括用过的防护衣、帽等需经1 000℃高温或焚烧处理。
3.5.6 化疗患者呕吐物及排泄物均含有抗癌剂,因此在处理其呕吐物、尿液、粪便或分泌物时,必须戴手套以免沾染皮肤;水池、马桶用后反复用水清洗。医院内必须设有污水处理装置。
4 讨论
医学科学的发展,推动了肿瘤护理专业的进步,也使医护工作者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肿瘤治疗的职业危害,应高度重视护士职业防护问题。制定可行的科学管理方法,在现有条件下从预防着手,增强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做好利于护士身心健康的防护措施以及规范操作、公卫监督、生物监测和环境保持等,降低职业危险性,已达到职业防护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菊英,金乔.中华护理全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100.
[2]吴云.化疗科医务人员的防护[J].河南肿瘤学杂志,1994,4(7):303.
[3]王秋枫.职业接触抗癌药的发育毒性作用研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96,14(6):327-330.
[4]杨方英,刘丽华,周慧娟.SICU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7):45.
[5]韩锐.肿瘤化疗预防及药物治疗[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707-710.
[6]章海芬,谢逸芬,姜春慧.护士职业防护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应用的探讨[J].护理杂志,2004,21(7):83.
[7]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438-444.
篇5
关键词:农村禽流感防疫;问题;措施
1 禽流感概述
禽流感,指的是由A型流感病毒所导致的一种比较常见的禽类传染病。禽流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同时还带有一定的"毁灭性",一旦爆发将会给养禽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严重阻碍养禽业的健康发展,甚至危及公共卫生安全[1]。所以,针对禽流感建立一个长效机制,重视且做好基础免疫工作,积极防止禽流感的发生和蔓延,已经成为热点研究之一。
2 农村禽流感防疫工作中的问题
2.1防疫禽流感宣传力度不够 在农村禽流感防疫工作中,宣传工作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部分相对偏远的农村地区,相关主管部门未能做好防疫禽流感的宣传工作,没有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以及网络等现代宣传媒介,甚至没有印发宣传资料,以致于养殖户对此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不利于农村禽流感防疫工作的高效开展[2]。
2.2养殖方式和观念落后 农村养禽业存在诸多问题,如养殖规模不大、管理不精细以及防疫条件不理想等。养殖者不重视甚至不支持免疫工作的开展,从而导致免疫密度无法获得显著提升。另外,受经济因素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养殖者未能充分认识到禽流感防疫工作的重要性,随意丢弃甚至食用病死家禽的问题比较突出,给农村禽流感整体防控工作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3基层防疫队伍存在的问题 部分农村禽流感防疫工作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无论在理论知识方面,还是在实际操作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一些村级防疫员,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弱,再加上上级主管部门未能有效落实相关培训工作,导致一些最前沿的禽流感防疫技术没有得到理想的推广以及应用。一些农村基层兽医机构有待完善,主要问题有工资偏低、工作责任不具体以及基础设施落后等,这给农村地区禽流感防疫工作的高效开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2.4动物防疫的组织管理薄弱 动物防疫工作不仅是政府行为,同时也是社会行为,还是公共卫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其组织管理工作应由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目前,动物防疫的组织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下述问题:①动物疫病防疫未能真正纳入政府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使得一些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存在认识上的偏颇,认为该项工作是畜牧兽医部门的工作,因而在相关的组织管理工作中暴露出不重视甚至不参与的问题;②动物防疫法律体系有待健全,受此影响,一些防疫政策和技术未能得到有效落实和推广;③动物防疫监督执法工作有待落实,未能实现对阻挠免疫行为的有效打击。
3 解决措施
3.1扩大宣传,强化农民的疫病防控意识 在禽流感防疫工作正式开始之前,当地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重视和做好宣传工作,一方面要责任到人,调动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以及网络等现代宣传媒介以加深养殖户对禽流感防疫工作的认识。一线防疫工作人员应充分认识宣传的重要性,并积极落实到行动中去,如贴防疫标语,将防疫宣传资料准确发放到每一位养殖户的手中,并予以必要讲解,从而使养殖户充分认识到禽流感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到该项工作中来[3]。
3.2推广技术,注重疫情预防知识的普及 建议重视和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预防知识以及技术的普及工作。各个基层站应设立一个专门的禽业科技知识宣传专栏,结合当地条件和需要推广适宜的养殖技术,实时动态公布当前最新的禽类疫病预防知识,强化养殖户预防为主的养殖理念,使他们懂科技且能够做到合理运用,从根本上推动农村禽流感防疫工作的可持续开展[4]。
3.3强化培训,提高基层防疫队伍专业水平 重视并做好基层防疫队伍的技术培训工作。通过培训班以及讲座等形式深化防疫人员的基础知识以及法律知识,强化其基本操作技能。对业务不精的防疫人员应加强教育,同时严格落实优胜劣汰以及按劳取酬制度,充分激发防疫人员的工作热情。建议适当提高基层防疫人员的薪资及福利待遇,通过奖惩机制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针对年龄偏大的基层防疫员,建立健全退休制度,根据工作年限发放相应数额的退休工资奖励[5]。如此一来,能够显著提升年轻一代基层防疫人员的工作信心,又达成了新老防疫人员自然更替的目的,同时还推动了基层防疫队伍的不断完善,为农村禽流感防疫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3.4加大投入,建立动物防疫长效机制 不断完善农村动物防疫网络,如设立村级动物防疫室,要求其充分做好如下工作:①每年春秋两次普免以及新补栏禽类的补免工作;②防疫档案建立和完善;③动物标识的佩戴;④圈舍消毒;⑤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⑥疫情观察等[6]。
3.5应重视和推动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健全 在建立与健全法律体系的过程中,应突出其可操作性以及强制性,尤其要细化和明确相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使其在农村禽流感防疫工作中有法可依。与此同时,应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将防疫目标通过层层落实的办法具体到个人,避免"重布置、轻检查"的问题,逐渐建立一个科学的动物免疫监督机制,从而保障基础免疫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采用多层次目标责任制;②采用兽医责任制;③制定科学严谨的检查标准等[7]。
4 总结
在当前形势下,深入研究农村禽流感防疫工作具有相当积极的现实意义,是推动农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途径,将会对农村整体发展产生直接且重要的影响。所以,面对现阶段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应明确工作思路,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保障农村禽流感防疫工作的高效开展,推动农村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凤桥.农村禽流感防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养殖与饲料,2010,10(12):81-82.
[2]陶雪江.浅谈高致病性禽流感防疫技术[J].畜禽业,2010,10(15):4-5.
[3]金云武.农村禽流感免疫效果调查分析及对策[J].福建畜牧兽医,2010,6(17):18-19.
[4]金云武.浅谈农村禽流感免疫效果分析及对策[J].福建农业,2010,11(22):29.
[5]汪炜.流行病应急响应的国际合作--联合国领导下的禽流感防疫机制透析[J].战略决策研究,2014,4(32):87-95.
篇6
一、调整完善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措施
对入境人员中有发热(≥37.5℃)或急性呼吸道症状的人员,全部转交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医学排查和治疗,卫生部门在接到口岸检验检疫部门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接运。对所有密切接触者不再进行集中医学观察,由卫生部门实施居家医学观察或随访。对无固定居所的人员,可在住地或指定的医学观察点进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是指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情况下接触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人群,具体包括:诊断、治疗或护理、探视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人员,与病例共同生活、工作的人员;或接触过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的人员。航空器上的密切接触者定义为:以病例为中心左右各一位,前后排各三位。
二、调整完善诊断程序
各省(区、市)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由卫生部组织专家组开展诊断工作。对辖区内续发病例,由省级、地市级专家组或医疗机构,综合分析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作出诊断。
三、实行分类收治的治疗措施,加强重症病例救治工作
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应收治到定点医院治疗。对临床症状较轻且无合并症的轻症病例也可考虑居家隔离治疗。居家隔离治疗的轻症病例,一旦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转送至定点医院治疗。
各地应加强重点人群防控工作,特别关注有基础性疾病者、老人、孕妇等重点人群,出现疑似症状及时诊治,降低病死率。
四、加强医疗机构管理,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发热门(急)诊、隔离留观室以及甲型H1N1流感患者专门病区等重点场所的管理,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五、进一步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略)
六、加强以监测为重点的基础性工作(略)
七、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要在公共场所、交通工具、集体单位采取以环境清洁和开窗通风为主的卫生措施,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倡公众在公共场所注意个人卫生,病例居家治疗时不得外出,高危人群应尽量避免参加大型公众集会等。
八、做好今年季节性流感疫苗的接种工作
按照我部2005年的《中国流行性感冒疫苗预防接种指导意见》要求,遵循自愿接种的原则,在今年9月前安排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工作,争取在11月底前完成重点人群接种工作。
九、加强舆论引导,增强公众信心(略)
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略)
卫生部办公厅
篇7
自从1999年美国国家医学研究院(Institute of Medicine,下称IOM)里程碑式报告《人孰无过》之后,医院和医生就一直致力于减少可预防的医疗差错和伤害。不过,达成这一目标需要科学有效的手段。美国医疗研究与质量局(Agency for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下称AHRQ)的专家小组花费了3年多的时间,对100多项患者安全介入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综合循证研究,最终编写成一份长达955页的报告《让医疗更安全:患者安全实践证据的批判性分析》(Making Health Care Safer: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Evidencefor Patient Safety,下称《AHRQ患者安全报告》)。
《AHRQ患者安全报告》第一版于2012年8月,第二版即更新版本于2013年3月。报告建议医疗机构在未来3年内采取这些患者安全介入措施。虽然目前美国医疗机构在不同程度上实施了这些措施,但是报告作者表示,实施程度还远未达到普及。
专家小组对报告进行进一步分析,最终总结出“最具推荐意义”的十大改善患者安全战略。
1.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
尽管手卫生和院内感染之间的关系以及手卫生的重要性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委员会(JC)和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强调了多次,但是医务人员的依从性却不高,平均只有39%,不少医务人员低估了手卫生对于患者安全的价值。研究显示,有效的手卫生项目能够增强医务人员何时洗手、如何洗手的知识,但是这需要医疗机构对此进行推广,确保医务人员能够获得洗手液,并持续监督医务人员的依从性。
2.采用屏障预防措施来阻止感染传播
和手卫生一样,屏障预防措施也是降低院内感染的关键手段之一。根据CDC的统计,美国每年约发生170万例院内感染,造成的患者死亡人数高达9.9万。屏障预防措施意味着,如果患者患有诸如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VRE)等严重的院内感染,医务人员应当在提供治疗时穿罩衣并戴手套。一项包括屏障预防措施在内的捆绑式医疗服务,能够将重症监护室(ICU)的VRE传播率从21%降低至9%。
3.实施捆绑式医疗服务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使用屏障预防措施也有助于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美国每年大约发生25万例血流感染,这些感染可能会导致入院日从7天延长至21天。2001~2009年问,美国密歇根州广泛应用的捆绑式预防措施将ICU的血流感染率降低了将近60%。医务人员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时应当戴帽子、口罩和手套,穿罩衣,并在患者身上放置全身遮盖。除了屏障预防措施之外,捆绑式医疗服务还包括手卫生、用洗必泰清洁患者皮肤、避免导管插入股动脉部位,并且及时移除不必要的导管。
4.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时使用实时超声波检查
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的另一项风险是导管难以正确插入。医务人员可以使用便携式超声设备来获得实时二维图像,这有助于他们正确插入导管,降低感染率,并改善医疗效果。研究显示,每1000名患者中,超声波检查引导中心静脉导管插入能够避免90例并发症。
5.采取措施降低导管相关尿道感染
导管相关尿道感染时美国最常见的院内感染,每年约发生100万例。预防导管相关尿道感染的最重要步骤是减少留置导尿管。数据显示,至少21%的导尿管不恰当地留置在患者体内,而且它们留置的时间超出必要时间。医务人员可以使用医疗信息系统、便利贴提醒和其他方式来提醒自己每日注意患者导尿管的情况,或者在患者入院或手术24小时或48小时内停止导尿管的使用。研究显示,这些措施能够将导管相关尿道感染率降低至少一半。
6.使用手术前清单核查来减少手术并发症
发达国家的住院患者手术死亡率预计为0.4%~0.8%,而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则为17%。手术前清单核查有助于降低手术差错和并发症。最知名的清单当属WHO在2008年制定的手术安全清单,它将一些发达国家的死亡率从1.5%降低至0.8%,同时在6个月的时间内将4000里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从11%降低至7%。荷兰研发制定的一项名为SURPASS(手术患者安全系统)清单覆盖手术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的各个因素,研究显示它带来了非常好的效果,事实上,70%的手术差错都与发生在手术室之外的错误有关。
7.改善静脉血栓栓塞预防
美国每年约有35万~60万人会发生深静脉血栓(DVT),这一症状通常会影响腿部,进而造成肺栓塞(PE),因此死亡的患者数量每年超过了10万人。DVT~IPE共同组成静脉血栓栓塞(VTE)。低剂量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例如依诺肝素和华法令阻凝剂)都可以有效预防VTE,弹力袜和气动挤压设备也有助于预防VTE。改善预防措施应用的关键之一是医疗信息技术,它有助于确定哪些患者是VTE的高风险患者。研究显示,为这些VTE高风险患者设置自动预警可以将VTE预防措施的成功率从20%提高至80%。
8.使用捆绑式预防措施来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
与肺炎相关的气管插管导致了ICU内25%的感染,以及半数抗生素使用。研究显示,捆绑式预防介入措施能够将患者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降低40%。预防介入措施包括将患者病床一端抬高约30度,实施所谓的“间歇性停止镇静剂”以便于患者逐渐适应停止使用呼吸机,使用洗必泰来清洁患者口腔,使用声门抽吸气管插管来减少导管套内的分泌物堆积。
9.避免有害的用药缩写
美国每年大约发生15000例与用药缩写相关的用药差错,例如将“单位(unit)”缩写为“u”,将“每日一次(oncedaily)”缩写为“q.d.”。从2004年4月起,JC要求医院禁止使用可能造成用药安全风险的常用缩写。研究显示,对医务人员进行持续的培训教育能够将这一应用的比率从20%降低至3%。计算机医嘱录入也有助于减少用药缩写的应用。
10.使用综合性介入措施来预防褥疮
美国每年约有250万人发生褥疮,医院内褥疮相关并发症会造成6万名患者死亡。一种名为“持续性评估皮肤风险患者”(SKIN)的捆绑式预防介入措施能够将患者褥疮的发生率降低90%。这些措施包括定期帮助患者翻身,管理导致褥疮的风险因素,以及对可能导致褥疮的营养不良风险进行评估。
专家推荐的患者安全实践小贴士
AHRQ列出了十大改善患者安全的实践战略首选,专家们也推选出12项患者安全实践并推荐医院采用:
1.使用综合性介介入措施来预防院内跌倒;
2.使用临床药师来降低不良用药事件;
3.转诊过程中协调用药;
4.使用带有临床决策支持的计算机医嘱录入系统,以便于提醒医生药品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他用药问题;
5.使用手术结果评估标准和报告卡,例如美国外科医生学会的全国性手术质量改善项目;
6.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书,增强患者对于手术流程潜在风险的了解;
7.如果出现患者还未转移至ICU但病情已经恶化的情况,使用快速应答系统来尽快提供治疗;
8.降低荧光透视法和CT扫描造成的放射风险;
9.将患者对于生命支持系统的选择记录在案;
10.利用团队培训来纯化医务人员之间的交流;
篇8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点可以概括为:高、大、全(流感的发病率高,波及面大,可影响到全民身体健康)。本病好发于冬末春初季节。小宝宝患流感,特点是起病急,突然发生高热,干咳、呕吐、甚至出现惊厥等症状。宝宝的眼部可出现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有?性分泌物,早晨睡醒时两眼眼睑常被分泌物?住而不能睁开。严重者可发生角膜炎、眼睑下垂、复视,甚至视神经炎。
预防措旋:
要想让宝宝躲过流感,就需要给宝宝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还要均衡营养,规则作息,增强体质也是十分重要的哦!
治疗方法:
如果你的小宝宝已经染上流感,那么,治疗要遵循四项基本原则:
①隔离。流行期间对公共场所加强通风和空气消毒;
②及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早期应用,才能有效;
③加强支持疗法和预防并发症,让宝宝休息好,多饮水,注意营养,饮食要容易消化,密切观察和监测并发症,抗生素应用要有的放矢;
④合理使用对症药物,如果患结膜炎、角膜炎,要滴抗病毒眼药水,合并细菌感染,要滴抗菌药水……同时请中医诊治开药合并治疗也是很好的方法。
2、母婴患“痄腮”别忘治眼病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本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但稍大宝宝,甚至成年人也有出现。冬、春两季发病最多,以唾液飞沫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 “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腮腺肿胀带有疼痛感为其主要特征,伴有发热和轻度全身不适。不同程度的脑膜脑炎为“流腮”常见并发症,如果是青春期以后的患者,还可能并发卵巢炎或炎等。
宝宝患“流腮”病程中,眼部症状表现为:眼睑水肿、结膜充血,并出现流泪、眼眵多等症状,严重的可发生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视神经炎。后者病情进展,最终导致视神经萎缩而严重影响宝宝视力。
预防措施:
给宝宝预防“流腮”的办法就是接种疫苗进行自动免疫,注意加强隔离传染。
治疗方法:
①生活上要让宝宝卧床休息,进食半流质或软食;
②肿胀部位可遵医嘱用药和外敷;
③积极控制、治疗并发症;
3、宝宝得麻疹眼部有表现
麻疹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是由传染性较强的麻疹病毒引起的。多在冬末春初时流行,好发于6个月以上至5岁以下的宝宝,有发热、眼和上呼吸道发炎及皮疹等主要症状,以颊?膜出现麻疹斑为其特征,容易并发肺炎。
眼部症状是麻疹主要病变之一。麻疹早期即可出现结膜急性炎症,并存在于整个阶段。如有感染而侵犯角膜,可形成溃疡,严重者甚至角膜穿孔,造成不良后果。此外,也有少数患儿出现视网膜或视神经炎症而严重影响视力。
预防措施:
麻疹要做好隔离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儿,加强被动免疫和自动免疫。
治疗方法:
要抓一般护理、中医疗法、对症疗法和防治并发症。眼部治疗要根据病情,如出现结膜、角膜炎症,应外用眼药水,角膜炎严重时应散瞳治疗;角膜干燥、软化,应及时给予鱼肝油内服或肌肉注射。
4、母婴出风疹宝宝生眼病
风疹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较轻的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为上呼吸道的轻度炎症、低热、特殊的丘疹斑和耳后与枕后淋巴结肿大。冬春两季发病较多,年龄绝大多数在5岁以内,其传染性不如麻疹强。病原体由口、鼻、眼的分泌物直接传染宝宝,或通过呼吸道飞沫散布传染。值得一提的是,母亲妊娠中或生产时感染风疹波及胎儿后,病原体可在新生儿咽部持续生存,长达6个月或更久,因而可能在家庭成员或医护人员中发生接触传染。孕妇接触风疹后也会隐性感染,而使胎儿发病。
宝宝得风疹常见的眼部症状是结膜充血,并随皮疹消退而消失,但如母亲患风疹,常常影响胎儿眼的发育。据文献记载,孕妇在怀孕3个月内发生风疹,新生儿常有先天性异常,如小头畸形、聋哑、心脏及眼部异常,其中以先天性白内障和先天性心脏病最为多见。
预防措施: 有效预防本病要按规定给宝宝注射风疹疫苗。妊娠妇女应尽量避免与风疹病儿接触,如已接触,应尽快肌肉注射成人血清60毫升,或胎盘球蛋白,有时可获得被动免疫的效果,以防胎儿受染而产生先天性疾患。
治疗方法:
1、宝宝在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进食流质,以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
2、如果结膜充血明显,可点滴抗炎眼药水治疗。
5、宝宝生水痘眼睛受影响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急性儿童传染病,一般来说症状较轻。皮肤及?膜上分批出现丘疹及疱疹为其特征。水痘由接触传染,飞沫传染也很重要。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居多。任何年龄均可受传染,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发病居多。
发生在眼睑上的疱疹,可因继发感染而形成脓疱,并由于局部坏死、结疤,而发生眼睑畸形。角膜疱疹也可因继发感染而形成溃疡,愈后形成瘢疤而严重影响视力。
预防措施:
本病治疗主要是增强全身抵抗力,保持皮肤清洁,不使水痘破溃,让其自行吸收。如继发感染,则须按炎症处理。在眼部,也要保持眼睑清洁,不使破溃。
治疗方法:
对于结膜、角膜炎症要用眼药治疗。对于角膜疱疹,为防病灶扩大,也可用烧灼法。这些都需及早到眼科专业医院治疗。
6、宝宝百日咳
眼白会出血
百日咳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并伴有深长的乌啼样吸气声。病原体为百日咳嗜血杆菌,好发于每年3~4月份,以2~4岁儿童为多见。年龄越小,越容易诱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百日咳会发生眼白出血,这是由于剧烈咳嗽而引起的。因为剧咳还可能使眼睑、虹膜与视网膜血管破裂,发生眼睑、前房、玻璃体与视网膜出血。其中眼白,也就是结膜下出血是百日咳常见的并发症。出血颜色鲜红,多少不一,一般在1~2周内吸收,不留痕迹。前房、玻璃体与视网膜出血皆发生于痉咳期咳嗽严重时,前房出血吸收容易,玻璃体积血吸收较慢,至于视网膜出血可望于百日咳痊愈后吸收。此外,也有因百日咳合并视神经发炎而严重影响视力的。
预防措施:
预防本病要及早发现病人,隔离治疗;预防接种菌苗,自动免疫。
治疗方法:
治疗可采用一般疗法、抗菌疗法和中医疗法等。出现眼部症状后,对眼内出血,可使用维生素C,发现视神经炎时,可予大剂量维生素B1、维生素B1 2制剂。
7、“流脑”生炎症眼肌多麻痹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为常见的化脓性脑膜炎,主要侵犯脑脊髓膜。感染起自鼻、咽,侵入血液循环,终达脑脊髓膜或身体其他部位而产生炎症损害。流行病学有两个80%:发病年龄在15岁以下者约占全部病例的80%;春季所见病例约占全年总数的80%。
本病临床分为上呼吸道感染期、菌血症期和脑膜炎期,临床虽轻重悬殊,又分急慢两型,但临床多见高热、头痛、呕吐、惊厥、昏迷等。其眼部表现最多为眼肌麻痹,出现内斜视或外斜视。视神经炎会导致视力严重减退。
预防措施:
对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
篇9
【摘要】目的:了解德阳市大、中、小学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流) 防治相关知识、行为的现状,为大、中、小学不同学校有针对性地制定甲流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四川德阳市随机抽取部分大学、中学、小学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结果 大中小学生获取甲流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电视、亲朋好友谈及、网站、报刊杂志等。大中小学生对甲流通过空气或飞沫传播的知晓率最高,都在90%左右;其他感染途径知晓率较低。小学生对甲流感染途径、甲流预防方式、感染甲流后的正确处理方式等的知晓率大部分低于大学生和中学生,中学生低于大学生。结论 大中小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防治甲流知识,但掌握不够全面,还没有完全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应加强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甲流防治和健康教育。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大学;中学;小学
自2009年8月14日德阳市报告首例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流)确诊病例以来,甲流疫情得到了全社会和疾病控制的高度重视。根据疫情分析结果,人群分布主要以学生为主。学校是学生聚集的场所,学生抵抗力相对较低,而人群接触密切,是甲流暴发流行的高危场所。了解大学、中学、小学不同学校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知情况和预防行为现状,有利于为不同学校进一步制定有针对性的甲流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因此德阳市疾控对全市部分大中小学生进行了本次调查。
1 对象和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德阳市随机抽取3所大学、5所中学、5所小学。大学1-3年级各随机整群抽取2个班,中学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各年级随机整群抽取2个班,小学4-6年级各随机整群抽取2个班为调查对象。
自我设计调查问卷, 问卷主要内容包括:甲流知识获取的途径、甲流防治相关知识(甲流感染途径、预防措施、处理措施等)的知晓情况、态度(对感染甲流的担心等)和卫生行为(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患病就医行为等)。
调查由经过培训的人员统一实施。以班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学生自我填写。调查表由专人负责验收。采用EpiData3.0 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并对所有原始数据进行逻辑查错和复核。运用SPSS11. 5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共发放调查问卷4356份,收回4356份,问卷回收率为100.0%。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为4352份,有效应答率为99.9%。其中大学生821人,中学生2076人,小学生1455人。
2.2 甲流知识获取途径:99.0%的学生听说过甲型H1N1流感(大学生中有98.8%,中学生99.2%,小学生98.9%)。
从表1可见,学生获取甲流知识的途径以电视为主(80.8%) ,其次是亲朋好友谈及(18.2% ),第三为网站(14.6%)。从大中小学生前三位听说途径的比较来看,第一位途径均为电视,电视获取途径的率为大学生>小学生>中学生(分别为86.8%、83.8%、76.3%),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小学生(分别为24.3%、16.2%);中学生第三位途径为网站(20.4%),小学生第三位途径为报刊杂志(10.1%)。结果表明大中小学生前三位途径的率虽有所差异,但主要途径均为电视等大众宣传媒体,这说明大众宣传媒体在甲流宣传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作用。
2.3 甲流相关知识知晓率:从甲流感染途径的知晓率来看,大中小学生均为病人咳嗽、打喷嚏后通过空气或飞沫传播的知晓率最高,都在90%左右;接触被病毒感染的环境和物品、与病人近距离接触知晓率偏低,均在75%以下。这三种途径的知晓率小学生均低于大学生和中学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从甲流预防措施来看,大中学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流水洗手、常开窗通风换气、避免去人群拥挤、通风不畅的场所的知晓率均在90%以上,小学生稍低,在86%左右(P
从正确的洗手时间知晓率看,中学生最低(61.7%),小学生最高(83.4%),大学生介于二者之间(75.6%)。对发热咳嗽等症状的正确处理方式,93.0%的学生知道应立刻带好口罩去医院看病,中学生知晓率(91.9%)稍低于大学生(94.2%)和小学生(94.1%)(P
感染甲流后的正确处理方式,及时治疗的知晓率较高,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知晓率分别为92.6%,88.8%,85.8%,P中学生>小学生,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2.4担心自己会感染上甲型H1N1流感的情况关于是否担心自己会感染上甲流,中小学生分别有52.4%和57.0%的比较担心自己会感染,而大学生比较担心的只有19.2%;小学生中还有20.7%的很担心自己会感染。大中小学生担心程度的构成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
2.5 甲流防治相关卫生行为调查结果:就洗手行为来看,大中学生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和便后的洗手率较高,均在90%以上,小学生偏低,便后洗手率只有79.1%。触摸过公共对象如电梯扶手、升降机按钮及门柄后的洗手率不高,大中学生高于小学生(大中小学生分别为74.8%、74.0%、70.5%,P
就咳嗽或打喷嚏时的行为来看,用纸巾或手绢掩盖、用手捂住,然后洗手、避开人群咳嗽打喷嚏的行为大学生均多于中小学生(P
会不会因出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而减少去人多的场所活动,76.5%的大学生选择会减少,小学生72.6%,中学生只有61.1%;选择不会的大学生有19.0%,中学生30.4%,小学生21.9%;不知道的大学生有4.5%,中学生8.4%,小学生5.5%。大中小学生差异具有显著性(X2=87.257, P
3 讨论
甲型H1N1 流感是一种新型的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近距离飞沫和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1,2]。学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中,身体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抗病能力较弱,各类传染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容易在校园内发生和传播。一旦疫情爆发,将严重威胁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学校、家庭和社会造成较大影响。
校园防控甲流,搞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最重要。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大中小学生获取甲流知识的前三位途径的率虽有所差异,但主要途径均为电视、亲朋好友谈及、网站、报刊杂志等。辽宁省丹东市对大学生的调查发现[3],大学生有关甲流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的主要来源, 依次为电视、网络、广播、同学之间传闻、报纸、杂志、讲座及宣传单。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晁斌等人对学生家长的调查发现[4],甲流知识的知晓途径以电视为主,其次是报纸、互联网。这说明大众宣传媒体和人际交流在甲流宣传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作用,要充分加以正面利用。
让广大学生正确认识甲流的主要传播途径,防治的相关知识,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对甲流的防控是很有利的。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大中小学生对病人咳嗽、打喷嚏后通过空气或飞沫传播的感染途径知晓率较高,但对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感染知晓稍差,应加强甲流感染途径的全面宣传。从甲流预防措施来看,大中学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流水洗手、常开窗通风换气、避免去人群拥挤、通风不畅的场所的知晓率较高,但文明咳嗽的知晓率较低。大部分学生知道感染甲流后应及时治疗,但多休息和大量喝水、将自己的症状告诉家人和朋友、尽量避免与他人接触、不去人员密集的地方、必要出行应戴口罩这几种处理方式的知晓率较低。当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如打喷嚏及咳嗽后的洗手率,大中小学生均不到10%。这些结果表明,大中小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防治甲流知识,但掌握不够全面,还没有完全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还需要进一步教育。任永献等对邯郸市小学生调查也发现[5],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的主要临床症状、预防措施的知晓率较高,但在其传播途径上有一定误解。辽宁省丹东市对大学生的调查也发现[3],大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基本知识有一定程度的认知, 但仍需要健康教育进一步加强这些知识的宣传。丹东市大学生咳嗽打喷嚏用纸巾遮掩口鼻、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的行为形成率也较低,应加强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
从大中小学生比较来看,小学生对多种感染途径的知晓率低于大学生和中学生,关于甲流预防方式的知晓率也低于大中学生,感染甲流后的正确处理方式,小学生知晓率也偏低;而中学生的多项甲流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虽高于小学生,但低于大学生。这说明应加强中小学生的甲流健康教育,尤其是小学生。大中小学生处于不同的发育阶段,学习和思维特点有所不同,接受能力不一样,应当注意选择适合中小学生的教育方式,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本次调查还发现,有超过50%的中小学生担心自己会感染上甲流,小学生比中学生更担心。所以在甲流宣传时,要让学生懂得甲流可防、可控、可治,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恐慌,减少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任永献等对邯郸市小学生调查也发现[5],甲型H1N1流感的到来给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习惯带来了比较大的影响,48.45%的同学比较担心自己会感染上甲型H1N1流感,有相当多的中小学生对甲型H1N1 流感预后情况不了解,存在恐惧心理,这表明我们在甲型H1N1 流感防治知识的宣传还不全面。
参考文献
[1] WHO. Influenza-like illnes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Mexico EB /OL . 2009 - 04 - 24 . .
[2] 卫生部办公厅.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M]. 3 版. 北京:卫生部办公厅,2009.
[3] 晁斌,孙立梅,崔利伟等. 广州市幼儿园及小学学生家长甲型H1N1流感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 华南预防医学,2010,36(1):39-41
[4] 任永献,张海秀,石永星等. 邯郸市小学生甲型H1N1流感认知状况调查. 中国健康教育,2010,26(4):289-291
篇10
组长:**
副组长:*(甲型H1N1防控负责人)
组员:*(负责甲型H1N1防控工作宣传)
*(负责日常教学中甲型H1N1防控工作)
*(负责食堂、宿舍甲型H1N1防控工作)*(负责食堂、宿舍甲型H1N1防控工作)
*(负责对全校师生的晨检、午检及因病缺勤登记追踪)
班主任(负责对各班学生的晨检、午检及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及本班教室公共区的通风换气和消毒工作)
二、甲型H1N1流感病的预防
1、按照国家对甲型H1N1流感病的预防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学校人口密集的特点,通过校园广播、主题班会、黑板报、下发宣传资料等方式途径积极开展甲型H1N1流感病的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的教育宣传工作,增强师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
2、把好校门入口关,严禁校外无关人员(尤其是境外人员)进入校园,杜绝传染源进入校园。
3、定期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教室等校园环境进行经常性的消毒,同时坚持每天卫生检查制度,确保校园清洁。
三、疫情监测、报告和公布
1、疫情的检测
各班班主任要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午检,每天上报一次,对缺勤学生进行询问,对生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及主要症状。必要时及时上报,采取措施。
2、疫情的报告
(1)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时,实行逐级报告制度。
(2)班主任发现发生或疑似甲型H1N1流感时,必须立即向学校报告,学校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赶往现场了解情况,并按要求向教文体局报告。
3、疫情报告形式
(1)如发现疫情各班必须迅速向学校报告;学校向上级报告。
(2)任何人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阻碍他人报告流感疫情。
四、应急反应
发生疫情时,逐级向上报告,经防治机构诊断,并划分疫性等级,启动分级处理预案的同时,立即召开有关紧急会议,及时通报情况,做好其他相关工作。
五、防控措施
1.定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预案。划分职责,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2.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学校网站,让学生及家长了解H1N1流感基本常识和预防方法,认识感染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控、可治,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提醒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流感样症状,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治疗。
3.坚持检查制度。每天严格执行对学生进行“晨午检”制度和因病缺课登记统计工作,有检查记录,不漏人、不差项。学生在家出现发热(超过37.5°以上)情况,督促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通知必须在家休息一周以上后持医院复课证明再到校上课。并及时上报到教委体美科和保健站,对这些学生,要做好跟踪调查情况及时查明原因,时刻同家长保持联系,掌握准确信息。对于在校出现的发热情况,要按预案来处置,切实落实“四早”措施,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做好流行病的防控工作。
4.做好环境卫生。加大对校园环境的整治力度,保持教室和生活场所空气流通、清洁卫生、温度适宜,清除卫生死角。
5.做好开窗通风和消毒工作。每天各教室和办公室注意开窗通风。每天放学后对各室进行消毒,并关闭门窗1小时以上(班主任和年级处室负责人完成)。集中消毒时由校医负责。
6.做好食品卫生工作。按照《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法规文件要求,加强对学校小卖部食品卫生的管理、加强对学校饮用水卫生工作的管理,切实落实各项工作措施。
7.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认真落实体育锻炼一小时和学生减负工作,教育学生注意增加营养,注意饮食,保障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学校要根据情况开展有益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
8.做好各种传染病防控工作。按照教委提出的“全面防控、有效控制”的要求,将手足口、水痘、流腮等传染病同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列入到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中,按照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全面防控,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