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措施范文
时间:2023-03-29 14:36: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寒潮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寒潮是冬春季的一种严重灾害性天气,所谓寒潮,指北方寒冷气团迅猛南下的现象,造成急剧降温,常伴有大风、雨、雪天气,会出现冰冻、沙尘暴、暴风雪天气,对农牧业和交通运输造成严重危害。本文对2016年11月21―24日寒潮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减灾措施。
1 寒潮天气实况
此次寒潮过程在21日下午开始降温,整个过程降温达18℃,到24日最低温度降至-6.8℃,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第2低,之后温度逐步回升;在21―22日界首市平均风力普遍增大到4~5级,阵风达7级左右,降雪主要发生在22―23日,累计降雪量达7.3mm,积雪厚度达到4cm。与界首市历史同期寒潮天气相比,此次过程具有降温幅度大,降温持续时间长,并伴有明显的大风和降雪天气等特点。
2 寒潮对冬小麦冻害特点
2.1 播期不同冻害不同
2016年10月11日前播种的100km2小麦属2~3级冻害,普遍是2级冻害,只有部分播量多群体大的田块出现了3级冻害;10月19―20日播种的1.67万hm2小麦,普遍出现了1~2级冻害;11月4―6日播种的80km2小麦只是出现1级叶尖冻害。
2.2 播量不同冻害不同
部分播期早、播量多、群体大的旺苗田块出现了3级冻害,一般是1~2级冻害。
2.3 品种不同冻害不同
品种抗寒能力较强的淮麦系列冻害较轻,周麦系列品种抗寒能力较差,冻害与淮麦相比较重。
2.4 秸秆还田与秸秆不还田的冻害不同
秸秆还田的田块冻害较轻,未进行秸秆还田的冻害较重。
2.5 播量深浅不同冻害不同
播种过深,出苗瘦弱的田块冻害较重,适宜播种深度的田块冻害较轻。
2.6 耕作不同冻害不同
深耕深松田块冻害较轻,旋耕冻害较重。
3 设施农业的冻害特点
蔬菜、瓜果、园艺花卉正常生长发育受到影响,造成秧苗、营养体(茎叶、植株)、花序及果实(花球)冻害。植株瘦弱,抗寒能力低,生育进程推迟。寒潮伴随的大风撕裂棚膜,揭翻棚架设施,降雪压塌棚架,加重冻害。寒潮引起降水过多造成农田淹水,蔬菜瓜果根系生长不良,沤根,甚至植株死亡。
4 相关减灾措施
4.1 及时追肥,增加营养
肥力较差的冬小麦田块在田间解冻后,每667m2追施尿素5kg+磷酸二铵2kg,最好沟施;或叶面喷施有机活性肥。
4.2 中耕划锄、适时冬灌
消灭杂草,破除板结、提高地温,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增加茎蘖量,为小麦安全越冬打好基础。浇灌冻水,具有平抑地温,保护麦苗安全越冬的作用,还能够冬水春用,提高春季麦田土壤水分含量,为早春小麦植株生长及推迟第1肥水使用时期创造了良好的生长条件。浇冻水的时间以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4℃时进行,此时正值昼消夜冻时节,所灌水分下渗。灌水时间忌过早或过晚,如过早,气温较高,水分蒸发增多,所起作用减少,反之,如过晚地表形成冻层,所灌水分易积水结冰,造成窒息死苗。因此,应掌握好适宜的灌水时间。
4.3 灾后抢收、及时维护与加强管理
灾后抓紧抢收尚有利用价值的蔬菜瓜果作物,抓紧上市销售,挽回经济损失。及时清理、修复大(中)棚,修补覆盖被撕裂或揭翻的棚膜;揭除稻草、遮阳网等覆盖材料,增加光照。加强日常管理,提高秧苗素质、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发育。
篇2
关键词:赤霞珠;葡萄酒;朝阳地区
中图分类号:S5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6-0177-1
作为朝阳地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植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打破传统农业的束缚,开拓现代化农业产业市场,已经摆在领导层的工作议事日程。根据国际、国内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不断提高,红酒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葡萄酒的消费市场日益增大,葡萄酒企业也不断地扩张,生产葡萄酒的原料也日趋短缺。为瞄准这个大市场,我地区于2004年引进酿酒葡萄栽培试验示范和品种选定。尤其是2005年国家酿酒葡萄高峰论坛在朝阳的成功举办,许多知名专家对朝阳的自然气候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朝阳地区最适合酿酒葡萄发展,所产出的赤霞珠葡萄酿出的干红葡萄酒要胜过法国波尔多生产的干红葡萄酒。这就更加坚定了朝阳发展酿酒葡萄的积极性和信心。经过田间生产试验示范和市场调查,最后确定赤霞珠品种为我地区主栽酿酒葡萄品种。到2010年由原来试栽的4公顷累计栽植到3600公顷。引进酿造葡萄酒企业6家,已投产的4家。但是,在葡萄园的地块选择和规划及技术管理上存在许多盲目性,给酿酒葡萄发展上带来很大损失。在几年的发展生产实践中看,制约赤霞珠酿酒葡萄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冬季如何提高和抵御低温对赤霞珠的危害。对此提出如下几项措施:
1 选择好建园地块是关键
朝阳地区栽植酿酒葡萄主要受限因子是温度。而赤霞珠葡萄的根系在-5.1℃就有轻微冻伤,在-6℃时根系严重冻伤至冻死。赤霞珠葡萄的芽能耐-9℃低温,到-13℃就有严重冻伤至冻死。据喀左气象站资料记载正常年份冬季该地区20cm深地温-4.2℃~-4.8℃.特殊年份(08年)达到-6.9℃.因此我们发展赤霞珠酿酒葡萄首要的是考虑其耐受温度。
我们朝阳的自然地貌是丘陵山区,具有独特的小气候资源,不同地貌有不同的小气候条件。就地温而言有很大差异。据2007年1月末同一时间调查观测喀左东哨乡大马架子大凌河南岸地块20cm深处地温-6.9℃,而该乡南面康太沟村的坡地20cm深处地温-5.2℃,相差1.7℃。大马架子当年栽植的赤霞珠葡萄到08年春出土全部冻死,而康太沟村的赤霞珠葡萄只是轻微冻伤,出土后生长良好。
因此,我们朝阳地区发展赤霞珠酿酒葡萄应选择在具有排灌良好,背风向阳的缓坡地带,或者经过土地整理的梯田,要远离那些大河两岸,漏肥漏水的沙地.低洼.风口地带建园。选好建园地块是关系到赤霞珠酿酒葡萄生产成败的关键。
2 选择优质壮苗是建园的基础
这几年在赤霞珠酿酒葡萄苗木类型的选择上有许多争论。一是使用绿枝苗建园。由于绿枝苗建园定植时间晚(一般在5月5日-25日,最晚在6月5日)生长期不足,普遍存在生长期营养积累不足成熟度不够而影响赤霞珠葡萄正常越冬。二是使用贝达砧木嫁接赤霞珠的嫁接苗建园,经过三年试栽存在受病毒影响出现滞长现象,苗木定后有不足%30的植株能够正常生长,其余植株生长到10-30cm时就停滞不前,叶片变黄,叶片栓化直到落叶,不能正常成园,耽误了生产发展。
因此建议赤霞珠酿酒葡萄大面积发展要使用扦插的自根.硬枝健壮苗。而不使用绿枝苗和贝达嫁接苗,如果使用嫁接苗要寻求新的砧木嫁接苗。力求早定植(4月15日开始)早发枝,使其足够的生长营养积累期,达到壮树提高抗性的目的。
3 选择下沃栽植是建园成功的重要一环
下沃栽植有三点好处:一是引根向下生长,加大根系与地表的距离,可以减轻低温对根系的伤害。据气象观测地温每向下10cm温差相差0.2-0.3℃。根系处在深层受冻害的几率就会减少;二是可以减少防寒用土量,避免行间因防寒时取土过多而引起侧冻。三是便于平时施肥灌水,使灌溉水不至于到处四溢。
下沃栽植是在酿酒葡萄整地开沟时,开沟深80cm宽80cm,回填土时至70cm处然后灌水沉实,沉实后沟底与自然地面即沟深在20-25cm。然后将苗木栽植在沟里一种方法。下沃栽植不可下卧过深或过浅,过深以生长不良,过浅有没有下卧的作用。实践上看下卧栽植20-25cm为宜。既有利于葡萄植株正常生长又有利于冬季埋土防寒。
4 确定科学合理的株行距
要充分考虑葡萄栽培防寒的需要和辽西地区冬季寒冷特点及赤霞珠葡萄自身根系抗冻能力,要科学合理来确定栽植的株行距。实验结果证明赤霞珠葡萄栽植的行距应在3-3.5m不能小于3m,株距40-50cm,行距过小已引起侧冻。如2007年喀左东哨乡栽植的赤霞珠葡萄行距为2.2-2.5m,防寒时取土沟根系外露,次年葡萄出土后全部死亡。
5 严格控制病害的发生及危害
从目前朝阳地区发展赤霞珠葡萄看,最易发生的病害是葡萄霜霉病和葡萄白腐病,它即危害叶片也危害果实,严重时植株全部提前落叶,果实品质下降失去商品价值,植株不能正常安全越冬。我地区进入7月份雨季霜霉病.白腐病开始发生。尤其是平地•低洼地段发生较重。因此严格控制葡萄霜霉病和白腐病的发生是提高赤霞珠葡萄安全越冬的首要任务。
葡萄病害防治要遵循以防为主治疗为辅,防与治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地区进入6月中下旬开始预防性用药。使用药剂为硫酸铜•生石灰•水配比1:0.5-0.7:160-200的波尔多液,每隔10天喷一次。一旦发生霜霉病可用铲除剂,烯酰吗啉600倍液或用霉多克800倍液效果很好。预防葡萄白腐病还可以用硫磺.生石灰地面撒施,配比为硫磺500g生石灰2500g
篇3
关键词:薄膜育秧;死苗;原因;应对措施
采用薄膜育秧,对于提早插秧、避免高温热害以及减轻病虫害危害都极为有利。但是薄膜育秧受温度、土壤质地和管理不当等因素影响,常发生死苗现象。根据对我市多年田间观察,分析死苗的原因,提出应对措施。
1霉病和冷害
1.1发生及危害
霉病又称绵腐病、立枯病,常发生于寒潮期间。在低温阴雨期间,连续5d日平均温度在11℃以下霉病就会发生。一般是北边的厢头先发病,稻谷已坏或者扎根不好的弱苗先发病。秧厢两头和厢两边发病重,中间轻;抗寒力弱的品种霉病更重。当低温阴雨长达5d以上,叶龄2.5~3.0叶,秧苗叶片特别是心叶黄中带红,或者在已经死亡的稻谷或弱苗上开始发霉即预示霉病可能大发生。这时就要认真检查,及早防治。
霉病属寄生、腐生或兼性腐生微生物,只有当秧苗生长不良,濒临死亡或已经死亡时病菌才能入侵。另外,低温使秧苗生活力削弱,抗病力降低,有利于病菌侵入,而多湿则有利于病菌繁殖。但如果寒潮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次数多,就会出现冷害死苗,这属于低温直接伤害秧苗而造成的冷害,主要是受害植株根部活力被破坏较大、根压微弱、蒸腾显著大于吸水、水分平衡失调所致。
1.2应对措施
对于霉病的防治可采取在播种前或播种后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2250~3750g/hm2,拌泥300kg/hm2撒施,或在稻苗一叶一心期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000倍喷雾,防治效果良好。发病早期如果在不妨碍保温的前提下适当通气对于防治霉病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寒潮期间,通气与保温有矛盾,应以保温为主(寒潮期内,膜内日平均温度一般比膜外高2~3℃)。寒潮期间应以保温、提高秧苗生活力为主。寒潮期间当芽鞘有霉病发生、需要灌“跑马水”洗霉时,应在中午前后进行。当气温在12℃以上时可揭开两头,或只揭背风的那一头通风1~2h,使水易灌进厢内,可改善膜内小气候和土壤环境,有利秧苗生长,这对防治霉病有显著效果。正常天气,1片真叶以后,气温在15℃以上,就要揭两头膜进行炼苗,防止徒长。经长期低温阴雨的秧苗黄而矮,若寒潮未过,有短时间气温回升,揭膜则可防止高温烧苗。当膜内温度超过25℃时揭一头,超过35℃时揭两头。种谷下泥后,芽期保持沟内有水,秧畦湿润,以免阻碍扎根扶针。发生了霉病,要立即灌“跑马水”。当秧苗2、3叶以后,通气组织已经形成,秧苗生理需水量增加。这时除晴天灌水外,平时也要有1cm深的浅水层淹根,这样既有利于秧苗生长,又能抑制霉病发生。
苗期灌水要注意勤排勤灌,经常晒秧脚,防治秧苗过分伸长和“软脚”,并可增加土壤氧气,消除还原物质;要防止冷水经常流进秧田,降低膜内温度和泥温;排水口要不高不低,既要保持一定水层,又要让降雨能随时排除;落大雨时要彻底排净水,薄膜要密闭,压好膜脚,防止膜内外水分对流。
2青枯和黄枯
2.1发生及危害
寒潮过后忽然转晴,常引发青枯和黄枯死苗。青枯和黄枯都在低温阴雨过后的暴晴时发生。病苗从心叶等幼嫩部分开始萎蔫,茎部呈污绿色,先卷叶,然后整株萎蔫死亡。以2、3叶龄发生比较严重。其主要原因是长期低温阴雨,秧苗吸水力未恢复到正常水平,当气温突然升高,使秧苗生长缓慢,叶绿素形成少,光合作用减弱,造成生理失水而枯萎死亡。寒潮过境后,气温上升幅度虽不大,但因秧苗抗病力弱,原有病斑有的还会稍扩大,甚至出现新病斑,重病者常死亡。水稻生长适温是25~35℃,最高是38~40℃,温度过高时,呼吸作用加强,光合作用减弱,消耗多而积累少,时间短,危害不大,时间长了,就会使秧苗受伤死亡。薄膜育秧在高温晴天,应控制在38℃以下,超过40℃就有死苗的危险。高温烧苗的形态表现:叶片卷筒,轻的到第2天早晨能恢复常态,重的第2天经太阳曝晒,叶尖枯黄,严重的全部叶片枯黄,以致整株死亡。
篇4
[关键词]气象灾害 产生 影响
中图分类号:P426.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2-0000-01
引言: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南北跨10个纬度,2个热量带;东西跨14个经度,3个湿润区。全省年平均气温多在-4℃-5℃之间。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春秋干燥凉爽,年降水量400~650毫米。由于黑龙江省属中温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省年平均气温在-4℃-5℃之间,全省湿润系数在0.7-1.3之间,其中,全省日照时数在2200-2900小时,生长季日照时数占总量的44%-48%。但是由于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复杂多样,天气情况多变,是气象及生灾害频发的场所,这些气象灾害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一、气象灾害的产生
1、低温冻害
低温冻害是指某一时段、某一地域内出现的气温明显偏低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的一种天气现象,可分为冷害、寒害、霜冻和冻害4种类型。因此,防御冻害即使麦苗与越冬生态条件相适应。
2、冰雹
当大气中有相当厚的不稳定层存在,积雨云发展到能使个别大水滴冻结的温度(一般认为温度达-12~-16℃),且积雨云内含水量丰富(一般为3~8 克每立方米),在最大上升速度的上方有一个液态过冷却水的累积带,云内有倾斜的、强烈而不均匀的上升气流(一般在10~20米/秒以上),云的垂直厚度大于6~8千米,有强的风切变时,易产生冰雹。
3、台风
台风的形成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热力条件:比较高的温度(海洋的温度至少要保持26 27摄氏度以上) ;水汽条件:源源不断的充沛的水汽;动力条件: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激荡处,垂直方向上空气强烈辐合上升,水平方向上强烈受地转偏向力作用。
4、寒潮
侵入我国的寒潮,主要是在北极地带、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以及蒙古人民共和国等地暴发南下的冷高压。 这些地大多冬季长期见不到阳光,到处被冰雪覆盖着,停留在那些地区的空气团好像躺在一个天然的大冰窖里面一样,越来越冷、越来越干,当这股冷气团积累一定的程度,气压增大到远远较南方高时,就像贮存在高山上的洪水,一有机会,就向气压较低的南方泛滥、倾泻,这就形成了寒潮。
二、气象灾害的应急措施
1、台风、大风
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台风、大风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指引,适时加大预报时段密度。
住建部门采取措施,巡查、加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督促有关单位加固门窗、围板、棚架、临时建筑物等,必要时可强行拆除存在安全隐患的露天广告牌等设施。
交通运输、海事、农业部门督促指导港口、码头加固有关设施,督促所有船舶到安全场所避风,防止船只走锚造成碰撞和搁浅;督促运营单位暂停运营、妥善安Z滞留旅客。
教育部门根据防御指引、提示,通知幼儿园、托儿所、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做好停课准备,避免在突发大风时段上学放学。
电力部门加强电力设施检查和电网运营监控,及时排除危险、排查故障。
农业、畜牧兽医部门根据不同风力情况发出预警通知,指导农业生产单位、农户和畜牧水产养殖户采取防风措施,减轻灾害损失。
2、暴雨
防汛抗旱部门进入相应应急响应状态,组织开展洪水调度、堤防水库工程巡护查险、防汛抢险及灾害救助工作;会同当地政府组织转移危险地带和居住在危房内的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险。教育部门根据防御指引、指示,通知幼儿园、托儿所、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做好停课准备。电力部门加强电力设施检查和电网运营监控,及时排除危险、排查故障。农业部门针对农业生产搞好监测预警、落实防御措施,组织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
3、暴雪、低温、冰冻
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低温、雪灾、道路结冰等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指引,适时加大预报时段密度。公安部门加强交通秩序维护,注意指挥、疏导行驶车辆;必要时,关闭易发生交通事故的结冰路段。电力部门注意电力调配及相关措施落实,加强电力设备巡查、养护,及时排查电力故障。交通运输部门提醒采取车辆防冻措施,提醒高速公路车辆减速;会同有关部门根据积雪情况,及时组织力量或采取措施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民航部门做好机场除冰扫雪,航空器除冰工作,保障运行安全,做好运行计划调整和旅客安抚、安Z工作,必要时关闭机场。住建部门加强危房检查,配合有关部门及时动员或组织撤离可能因雪压倒塌房屋内的人员。卫生部门采取措施保障医疗卫生服务正常开展,并组织做好伤员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病工作。农业部门组织对农作物、畜牧业、水产养殖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4、寒潮
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寒潮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指引,适时加大预报时段密度;了解寒潮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工作。实施应急防寒保障,特别对贫困户、流浪人员等应采取紧急防寒防冻应对措施。住建、林业等部门对树木、花卉等采取防寒措施。农业、畜牧兽医部门指导果农、菜农和畜牧水产养殖户采取一定的防寒和防风措施,做好牲畜、家禽和水生动物的防寒保暖工作。卫生部门采取措施,加强低温寒潮相关疾病防御知识宣传教育,并组织做好医疗救治工作。海事部门采取措施,提醒水上作业的船舶和人员做好防御工作,加强水上船舶航行安全监管。
5、雷电、冰雹
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雷雨大风、冰雹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指引,适时加大预报时段密度;灾害发生后,有关防雷技术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做好雷击灾情的应急处Z、分析评估工作,并为其他部门处Z雷电灾害提供技术指导。住建部门提醒、督促施工单位必要时暂停户外作业。电力部门加强电力设施检查和电网运营监控,及时排除危险、排查故障。农业部门针对农业生产搞好监测预警、落实防御措施,组织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居民委员会、村镇、小区、物业等部门提醒居民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和采取适当防护措施,减少使用电器。
6、大雾、霾
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大雾和霾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指引,适时加大预报时段密度;了解大雾、霾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工作。环保部门加强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空气质量信息,为应急提供服务。电力部门加强电网运营监控,采取措施尽量避免发生设备污闪故障,及时消除和减轻因设备污闪造成的影响。公安部门加强对车辆的指挥和疏导,维持道路交通秩序。
结束语:气象灾害发生地政府或相应应急指挥机构可根据气象灾害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范围,组织基层单位和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加强组织领导,气象、农业、水利、交通、民政等部门要明确职责,促进气象灾害预警与防灾减灾应急组织高效运作,努力把气象灾害减到最低。
参考文献
篇5
1.寒潮的危害。寒潮是指大规模冷空气(在气压场上为冷高压)由亚洲大陆西部或西北部侵袭中国时所经过的地区出现剧烈降温、大风、霜冻、雨雪等灾害性天气的过程。北方冷空气入侵造成24小时内降温10℃,并且过程最低气温达5℃以下。寒潮天气急剧降温会使植物遭受严重冻害。尤其是晚春时节,天气逐渐转暖,万物苏醒,植物开始萌芽、生长,一旦有强大的寒潮暴发南下,常使幼嫩的植物遭受霜冻危害。另外,春季寒潮引起的大风,常给北方带来风沙天气,中国南方,寒潮天气除降温外,还有降水,尤其是在华南的地区,常有大范围较大阴雨天气。
2.寒潮的防御。寒潮到来之前,可采用加覆盖物、设风障、搭拱棚等方法保护育苗地,对越冬园林植物选择优良品种,提高抗冻能力;加强冬前管理,如采取增施磷钾肥、镇压等措施:提高植株抗冻能力;改善小气候生态条件,如苗圃地越冬期间可采用冬灌、镇压、覆粪或覆土等措施,改善小气候生态环境,达到防御寒潮的目的。
二、霜冻
1.霜冻的危害。霜冻是在平均温度0℃以上的温暖季节里。霜冻对园林植物的危害,主要是使植物组织细胞中的水分结冰,导致生理干旱,而使其受到损伤或死亡,给园林生产造成巨大损失。遭受霜冻后,植物不一定都会被冻死,当霜冻不严重时,温度回升后,可通过缓慢的解冻而恢复生命力,但如霜冻后太阳辐射强烈,气温急剧上升,会使细胞间的冰晶迅速融化成水,而这些水分在还未被细胞逐渐吸收前就大量蒸发,这样就会造成植物枯萎,甚至引起死亡。因此,霜冻强度越大,降温后天气越晴朗、气温回升越急剧,对植物危害越大,越容易造成植株死亡。
2.霜冻的防御。(1)生产技术措施。1)合理安排播种期和移栽期,对不同品种的苗木合理布局。如采取霜前播种,霜后出苗等技术措施,尽量避开霜冻的危害。2)选择合适的地段,适地适树。如三面环山、开口朝南的地形,在山坡中部和靠近水边的地方,霜害较轻,可种植抗寒能力较弱的苗木,从南方引种到北方的苗木,尽量栽植在山坡中段,避开霜冻危害,以提高引种的成功率;南坡或北面有挡风的障碍物等地形,可以种植抗寒能力弱的树种。3)混合施肥。特别是在冬前增施磷钾肥,可以提高园林植物的抗寒能力。4)培育抗寒性能强的植物品种,这是最根本的提高植物抗霜冻能力的方法。(2)物理抗霜措施。1)熏烟法。是用能够产生大量烟雾的柴草、牛粪、锯木、废机油、赤磷或其他尘烟物质,在霜冻来临前半小时或1小时点燃。这些烟雾能够阻挡地面热量的散失,它的增温效应在于燃烧烟堆形成烟雾,可以阻挡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使地面有效辐射减弱,地面温度不致降得很低;同时形成烟雾时会因燃烧而产牛大量热量,使近地面的空气温度升高;烟雾里有许多吸湿性烟粒,可以充当凝结核,吸收空气中的水汽,促进水汽凝结,并放出大量潜热,也能提高近地面空气温度。据试验,一般熏烟能提高温度1℃~2℃左右。但这种方法要具备一定的天气条件:只适用于无风或微风的天气情况,风太大时熏烟效果很差,且成本较高,污染大气,不适应于普遍推广,只适用于短时霜冻的防止和在名贵林木及其苗圃上使用。2)灌溉法。在霜冻来临前的l~2 d灌水,通常灌水后可使温度升高2℃~3℃,持续时间为2~3 d。至于小面积的园林植物还可以采用喷水法,其方法是在霜冻来临前1小时,利用喷灌设备对植物不断喷水。3)覆盖法。将塑料薄膜、芦苇、秸秆、草木灰、稻草、土杂肥等覆盖物覆盖在植物表面,以减少地面辐射,同时使被保护植物与外界隔离,温度降低较少,即可达到防御霜冻的目的。对于经济价值高的树木可用稻草包裹树干,根部堆草或培土10cm~15 cm也可防御霜冻。有些矮秆苗木植物,还可用土埋的办法,使其不致遭到冻害。4)施肥法。在寒潮来临前早施有机肥,特别是用半腐熟的有机肥做基肥,可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其吸热保暖的性能。也可利用半腐熟的有机肥在继续腐熟的过程中散发出热量,提高土温。入冬后可用暖性肥料壅培林木植物,有明显的防冻效果。暖性肥料常用的有厩肥、堆肥和草木灰等。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要掌握好本地的气候规律,应在霜冻来临前3~4天施用。入冬后,可用石灰水将树木、果树的树干刷白,以减少散热。5)直接加热法。用加热器直接加热空气以升高温度,多用于苗圃防霜冻。通常采用煤油、天然气等燃料,也可用红外线加热器来加热提高温度,达到防御霜冻的目的。6)空气混合法。霜冻发生时,空气大多处于静稳状态,近地面空气层温度低,上层空气温度高,此时,使用安装在高塔上的马达驱动大型螺旋桨或鼓风机,将近地层空气不断上下混合,可防御霜冻的发生。
三、冻害
1.冻害的危害。(1)细胞间隙结冰伤害:当环境温度缓慢降低,使植物组织内温度降到冰点以下,细胞间隙的水开始结冰,即胞间结冰。胞间结冰不一定使植物死亡,大多数植物胞间结冰后经缓慢解冻仍能恢复正常生长。(2)细胞内结冰伤害:当环境温度骤然降低时,不仅细胞间隙结冰,细胞内也会同时结冰。细胞内冰晶体积小,数量多,它们的形成会对生物膜、细胞器和基质结构造成不可逆的机械伤害。原生质结构的破坏必然导致代谢紊乱和细胞死亡。
2.冻害的防御。(1)根据当地温度条件,选用抗寒品种,并确定不同作物的种植北界和海拔上限。(2)栽培措施:越冬作物播种适时、播种深度适宜、北界附近实施沟播和适时浇灌冻水,果树夏季适时摘心、秋季控制灌水、冬前修剪等。(3)农业技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植物抗寒性,如培育壮苗、增施磷钾肥、浇冻水、地面覆盖等。(4)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植物,可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如植物生长延缓剂AMO-1618、多效唑广泛用于果树,这些生长延缓剂能抑制GA的合成,提高树木的抗寒性。用矮壮素处理小麦、水稻、油菜等可以提高其抗寒性。
四、冷害
1.冷害的危害。(1)光合作用减弱:低温使叶绿素生物合成受阻,冷害叶片发生缺绿或黄化;各种光合酶活性受到抑制,如果伴有阴雨、光照不足则光合速率下降更多。(2)呼吸代谢失调:冷害使植物的呼吸速率大起大落,即先升高后降低。(3)根系吸收能力下降:低温下根系生长减慢,吸收面积减少,呼吸减弱,供能不足,使植物体内矿质元素的吸收与分配受到限制,水分平衡遭到破坏,失水大于吸水,导致植株萎蔫、干枯。(4)代谢紊乱:植物受冷害后,水解酶类活性常常高于合成酶类活性,物质分解加速,表现为蛋白质含量减少,可溶性氮化物含量增加,淀粉可溶糖含活性氧清除系统活性下降,活性氧积累,引发膜脂过氧化伤害。
2.冷害的防御。(1)培育植物抗冷品种。(2)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适合的作物品种和播栽期,以便在低温敏感期避开有害低温。(3)低温锻炼。低温锻炼是提高植物抗冷性的一种有效途径。许多植物如预先给予适当的低温处理,尔后即可忍受更低温度而不致受害。如春季采用温室、温床育苗,在露天移栽前,必须先降低室温或床温至10℃左右,保持1~2天,移入大田后即可抗3℃~5℃的低温。(4)调节农田小气候。利用塑料薄膜温床育苗移栽,既可克服春季低温危害,又能使作物提早成熟,避开秋季低温。在低温来临之前,灌水或喷洒保墒剂等常可改善近地层温度状况。(5)合理施肥。低温到来之前,合理调整施肥种类,适当增施磷、钾肥,少施或不施速效氮肥,有助于提高植物抗冷性。(6)化学诱导。脱落酸、细胞分裂素、2,4-D、油菜素内酯等均能提高植物的抗冷性,如在水稻苗期,用10mg?L-1油菜素内酯浸根24小时,可增强秧苗抵抗低温能力,有利培育壮秧。玉米、棉花种子播前用福美双(TMTD)处理也可提高幼苗抗冷性。
五、热害
篇6
上海气温回升依旧冰冻
1月25日早晨,上海依然出现了严重冰冻,但白天的气温已回升至冰点以上。依据上海的百年气象资料,上海中心气象台表示,此次冷空气过程造成上海1月22日起最低气温在48小时以内降温达到9.7摄氏度。作为上海标准气象站的市区徐家汇站,1月24日测得的日平均气温为零下5.2摄氏度,为1949年以来1月下旬同期最低值,也是1873年以来本地气象记录史上第三低值。
福建水管破裂几千户停水
1月22日以来影响福建的强寒潮天气再次发威,1月25日福建福州、厦门等6个县市最低气温均破历史纪录,福州城区还出现了罕见的结冰现象。在南平邵武市,寒潮造成城区零下6摄氏度的气温持续了8个小时,导致大量水表水管破裂,几千户居民停水。
据中闽邵武水务公司副总经理黄建平介绍,为了应对这次寒潮,他们提前准备了大量的水表盖、水表芯、修理工具等应急物资,但寒潮的影响还是超过想象,公司总共五六十人的抢修队都忙不过来。他们紧急从宁德、福安等地调集抢修队伍,以确保居民用水。
广西已造成10万余人受灾
1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透露,受超强寒潮影响,广西部分地区出现雪灾或低温冷冻灾害,最新统计已造成10万余人受灾。自治区教育厅向各地教育部门发出通知,要求极端低温天气下严禁学生晚上外出,确保寄宿生不受冻挨饿。
自治区民政厅救灾处介绍,1月23日以来,受强降温及降雪影响,广西桂林市资源,南宁市青秀、邕宁,贵港市覃塘,崇左市宁明、凭祥,百色市那坡等地出现雪灾或低温冷冻灾害。1月25日15时30分统计,灾害共造成10.02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7.42千公顷,其中成灾3.45千公顷;一般损坏农房14户26间。
云南航班延误高速路封闭
云南省气象局透露,针对此次强寒潮天气,1月25日12时重大气象灾害三级应急响应调整为二级应急响应,具体灾情和损失正在进一步统计中。
受强冷空气和南支槽影响,滇中及以东以北持续出现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受雨雪冰冻天气影响,云南多个机场航班延误、多条高速公路封闭,数万户用电受影响。
云南电网公司透露,寒潮到来前该公司提前发出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预警,部分单位取消休假,上万员工进入待命状态。同时对电网运行方式、抗覆冰措施等工作作了提前安排。截至1月24日20时,云南电网公司系统35千伏线路跳闸2条,已全部恢复;10千伏线路跳闸92条,未恢复33条;影响用户79796户,未恢复40118户。
蔬菜喷防冻液仍被冻烂
蕉叶发黄发黑冰水流入蕉心、蔬菜提前喷洒防冻液有的根部也被冻烂、蔬菜价格上涨较快。记者1月25日在广西南宁、贵港等地田间地头采访了解到,1月24日部分地区罕见降雪天气让不少农产品遭受冻害,还可能对今年的“收成”和市场行情产生影响。
地方终端市场菜价上涨
低温雨雪天气还导致一些地方终端市场菜价上涨。南宁市物价局价格监测中心主任黄斌介绍,由于低温天气影响菜农采收、外地菜运输交通受阻等原因,南宁终端市场蔬菜价格普遍上涨。南宁价格监测中心对19家农贸市场的28种蔬菜监测显示,1月20日至25日,28种蔬菜价格全部上涨,平均价格涨幅约23.6%。
篇7
2 覆盖措施。露地栽培的蔬菜在霜冻来临前一天下午,用稻草、秸秆等覆盖在菜畦和蔬菜上,可减轻风寒损伤。每亩用稻草100千克左右,覆盖时要注意稀撒,不可将蔬菜全部盖住,以免影响光合作用。大棚栽培的蔬菜应充分利用铺设地膜、搭小拱棚等覆盖措施,夜间在小拱棚上因地制宜使用草苫、无纺布等覆盖物,同时拉好大棚底部围裙,盖好盖严薄膜,减少底部冷空气侵袭,避免热量散失。另外在大棚北面用秸秆等编成1-1.5米高的风障,挡风防寒。
3 肥水管理措施。应合理施肥,多施有机肥,蔬菜定植发棵后适当减少氮肥用量,避免植株生长过旺、体内“自由水”过多,使之免受冻害,低温前追施一次磷钾肥,以增强抗寒力。浇水是有效的防寒抗冻措施,冻前浇水可在寒潮侵袭前1-2天进行;冻后浇水,在寒潮过后,天气回暖、土壤和菜棵大部分解冻时进行。浇水时应选择在天气晴朗时进行,冻后浇水一定要注意天气确实回暖、气温上升到2-3℃时进行,否则会加重冻害。
4 人工加温措施。寒潮初来时,作物往往容易受冻,夜间可采用加温措施人工补充热能。傍晚时每棚放入4-5个煤球炉,早晨取出,操作时应注意防止二氧化碳中毒,先通风后进行操作,有电热线加温设备的应充分利用。另外霜冻来临之前,在上风头用杂草、秸秆等堆积点火熏烟,能有效地驱散寒流,使蔬菜免受冻害。
5 受冻后的管理措施。蔬菜受冻后,容易受病虫害侵袭,应及时采取措施使用百菌清等杀菌剂,也可以在棚内使用烟熏剂杀除病菌。同时结合灌水保温及时剪去受冻枝叶,缓苗后及时追施速效肥料,并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植物激素喷洒,以加快植株机体恢复,促进生长。
214000江苏省无锡市蔬菜技术推广中心 吴军
蔬菜病害抗药性咋防止
一种农药在同一种病虫上反复使用、经过一定时间后,药效就明显减弱,甚至几乎无效,这种现象,就称病虫产生了抗药性。抗药性的产生,迫使菜农不得不增加药量和用药次数,这样又恰好形成了一种恶性升级现象。
一、抗药性产生原因
1 有害生物方面。当受到一定剂量农药作用后,有的死亡,其中不敏感的个体就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这样的后代抗药性就更强了。
2 农药使用技术方面。用药不当造成抗性:①长期连续使用单一药剂,导致抗性产生。②农药的使用剂量和浓度增加,直接导致抗药性增强。③农药的剂型不适合,也会降低药效,使漏杀个体诱发出抗药性。④农药在蔬菜上沉积,分布状况不均匀也会引起抗药性的产生。
二、抗药性预防对策
1 轮换用药。单一品种农药会诱发抗药性,轮换作用机理不同的品种,轮换生物农药、抗生素农药,均可产生良好效果。
2 混合用药。两种作用方式和机理不同的药剂混合使用也可减少抗药性的发生,单点作用农药与多点的传统农药混合使用,效果更好。
3 采用综合防治法。把药剂防治、人工防治、检疫等措施,有机结合起来。
4 间歇用药。发现某种农药已经产生很大的抗药性,就应间断或停止使用。
篇8
关键词 寒潮;分型;形势;预报;四川松潘;春季
中图分类号 P425.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1-0238-02
寒潮天气是北方强冷空气大量堆积,在一定条件下大举南下而带来的大范围降温伴随降水、大风天气[1-2]。寒潮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春季期间牧草青黄不接,牲畜体质下降,抗冻能力差。春季(3―4月)是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活跃高发期,如有寒潮来袭会造成牲畜大量冻死,寒潮带来的强降雪会造成大面积草场被积雪覆盖,牲畜长时间无法获得草料而饿死,大量积雪也给广大群众出行、生活、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分析寒潮天气的形成、发展、移动路径和影响时间,有助于对寒潮作出准确的预报,为牧业生产提供准确的寒潮信息,以便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寒潮天气带来的危害,为农牧民稳定增收创造条件。
1 寒潮天气概述
1.1 寒潮天气标准
由中央气象台2006年制定的我国冷空气等级国家准中规定寒潮的标准是:某一地区冷空气过境后,气温24 h内下降8 ℃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 ℃以下;或48 h内气温下降10 ℃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 ℃以下;或72 h内气温连续下降12 ℃以上,并且最低气温在4 ℃以下。松潘地区一般采用气温24 h或72 h内连续下降8 ℃以上为一次寒潮天气过程。
1.2 松潘地区寒潮天气概况
根据寒潮天气标准,1951―1982年春季期间松潘地区共出现寒潮67次,从各旬的分布来看,主要出现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占总数的74.6%,其中3月下旬为最多,占62.5%,最少为4月下旬,占12.5%。出现最多的为1977年,共6次,未出现的年份有1956年、1958年、1963年、1980年共4年。
1.3 寒潮天气成因
松潘地区处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区,形成寒潮主要是由于极地强冷空气爆发南下东移造成。位于高纬度的北极地区春季期间受太阳光的斜射,地面接受太阳光的热量很少,地表面的温度变得很低。在冬季北冰洋地区,气温常在-20 ℃以下,最低可达-70 ℃。由于北极地区春季经常出现低气温,大气的密度就大大加强,空气不断收缩下沉,使气压增强,从而形成一个势力强大、深厚宽广的冷气团。当这个冷高压势力增强到一定程度时,有适当的环流天气形势配合就会爆发南下,给当地带来一次降温天气过程。
2 松潘地区寒潮天气的基本分型
用统计学、天气学、气象学原理对67次寒潮天气实例进行总结分析,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影响松潘地区的寒潮天气可分为3种类型:乌拉尔山高脊亚洲气流平直型、两槽一脊型和贝加尔湖横槽南支波动型。3种类型的寒潮其天气形势各有不同,其爆发的强度、路径、影响程度也有很大的区别。预报侧重点和着眼点也有很大的不同。
2.1 乌拉尔山高脊亚洲气流平直型
2.1.1 基本特点。乌拉尔山附近为一发展较强的北伸高压脊,高压脊前维持一支强劲的西北气流(有时高脊略有西偏,在欧洲东部一带),贝加尔湖到巴尔喀什湖为一宽广的低槽区。槽前亚洲中纬度地区盛行西风气流,500 hPa天气图上在北纬40°~50°等高线较为密集。此型的冷空气主要来源于新地岛以西和北冰洋及大西洋洋面,冷空气在高压脊前的西北气流引导下到达西北利亚和蒙古国西部堆积加强后南下。
此型寒潮的演变可分为3个阶段:乌拉尔山高脊的形成阶段;不稳定小槽东移发展阶段;低槽继续东移到东亚大槽重建阶段。这3个阶段中,乌拉尔山高脊的演变是寒潮天气形成和爆发的关键,没有乌拉尔山高脊的建立就没有堆积,没有乌拉尔山高脊的减弱崩溃冷空气就不可能爆发南下。一般来说,当乌拉尔山高脊上游的暖平流减弱、中继或变为冷平流,北欧又有冷低槽东移时高脊将趋于减弱并向东南收缩,且脊前的西北气流转为西北,这是寒潮冷空气东南移的有利形势。
经验表明:初期出现在欧洲西北部的小冷槽,只是一个叠加在偏北气流中的一个小扰动,有时在天气图上高度场反映不明显,而温度场却比较清楚,往往表现为一个从极地向南伸的冷舌,以后乌拉尔山高脊发展加强的同时,乌拉尔山高脊前的偏北气流不断引导冷空气南下,促使这个小槽加深,有时此小槽与从欧洲南部移来的低槽相叠加,成为经向度很大的长波槽,与此同时地面冷高压也在蒙古国加强。
西伯利亚低槽和中纬度锋区的加强是寒潮成熟的标志,寒潮爆发前西伯利亚低槽就不断分裂不稳定小槽东南移,给松潘地区带来降水天气过程,同时高原上西南气流加强[3]。
随着西伯利亚低槽的东移发展,堆积在蒙石国附近的强冷空气随低槽大举南下,寒潮天气爆发。冷空气过后,高原上高脊发展,乌拉尔山高脊重建,一次寒潮过程完结。
2.1.2 经验预报。乌拉尔山高脊亚洲气流平直型预报的关键是密切注意乌拉尔山高脊的发展演变,一般来说高脊形成3~6 d开始减弱,7 d以后开始减弱崩溃;欧洲有低压强烈发展,使黑海、里海一带地区有暖平流向北输送,可脊使高脊发展;当有强冷空气从高压后部侵入,破坏了高压的暖性对称结构,高脊将减弱;当乌拉尔山高脊轴线各向前倾斜,则高脊将很快崩溃[4]。
2.2 两槽一脊型
2.2.1 基本特点。两槽分别位于东经60°、东经110°附近,高脊位于东经80°~100°,青藏高原前期为高脊控制,在贝加尔湖及附近有横槽生成发展,横槽的加强是与高脊前的西北气流强弱相联系的,当脊前的西北气流发展强盛并不断引导冷空气时则槽就发展加深,此型的冷空气主要来源于新地岛以东的北冰洋洋面,冷空气在高脊前的西北气流引导下到达贝加尔湖和新疆地区以后停滞,在地面表现为一发展强盛的冷高压,同时在北纬35°附近有一西南气流的辐合带,西南气流不断地向本区输送水汽,使不稳定能量增加,西南气流的发展有了寒潮形成的能量条件。贝加尔湖横槽一旦分裂小波动南下配合冷空气将给松潘地区带来一次寒潮天气过程。
2.2.2 经验预报。此型寒潮预报的关键在于高脊前部低槽的发展情,低槽的生成有2种:一种是在长波调整时移出的长波槽;另一种是移动性的中波槽。一般来说高脊发展强盛,有利于前部的低槽的发展。若欧洲及里海、黑海一带低槽发展加深,使得前部的高脊向北发展,高脊前的低槽也将加强。若北支槽在移动过程中赶上南支槽而出现同位迭加,则有利于北支槽发展或两槽合并加强。
2.3 贝加尔湖横槽南支波动型
2.3.1 基本特点。乌拉尔山有稳定的长波高压脊,高脊前在贝加尔湖附近或以西的地区维持一横槽,有时长波脊在欧洲,横槽位置相应在新西伯利亚一带,在北纬20°~35°的范围内为西风气流,在里海、波斯湾一带有低槽生成发展,并不断地分裂正涡度沿着西风气流表现为一个个南支波动影响松潘地区。此型寒潮酝酿期较长,爆发较突然,这是因为寒潮爆发的关键在于横槽的转竖,而横槽的转竖受乌拉尔山高脊的制约,乌拉尔山高脊是一个深厚的暖性系统,一经建立,常可稳定4~6 d,最长可达10 d以上,导致横槽及其南部锋区也稳定,因而寒潮酝酿期较长,冷空气的堆积时间也较长,冷空气就强大,因此这一类寒潮者略有偏强。
2.3.2 经验预报。本型预报的关键是乌拉尔山一带高脊的减弱崩溃和横槽的转竖,经验证明:当乌山高脊稳定时横槽相应较稳定;当高脊崩溃或移动时,则迫使横槽东摆南压,释放冷空气南下,因此横槽的移动又取决于阻塞高压的生消情况,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但不一定每次都同时发生,不是所有的横槽都能转竖,也不是所有横槽转竖都可以爆发寒潮。对于横槽转竖与阻塞高压崩溃的预报有以下几点:①若横槽后部是暖平流而其前部是冷平流,则横槽将转竖;②横槽后部的东北风逆转成北风或西北风,是横槽南压或东摆的预兆,若横槽后部偏北风加大,则更有利于横槽南压或东摆;③横槽西北方若有ΔH24≥15 gpm,距槽线位置10~20°纬距,即可认为有负涡度进入横槽西端,如此时横槽东端有+ΔH24、-ΔT24表示冷空气和正涡度也被挤到东端,大约在+ΔH24、-ΔT24中心附近,横槽将转竖;④止游地区有冷低槽东移,一次次地向阻塞高压输送冷平流和正涡度,有利于阻塞高压的减弱崩溃。
3 参考文献
[1] 丁一汇.高等气象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2] 冯志亮,郭英英,何发旺,等.2006年春季寒潮天气对比分析[J].山西气象,2007(2):12-14.
篇9
关键词: 小麦冻害;易遭冻苗类;冻害症状;冻害原因;预防与补救措施
近年来江淮麦区发生了小麦冻害,导致减产,严重影响小麦生产。冻害与寒潮降温强度和低温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但冻害也与品种、播期和栽培管理等方面有很大关系。应及时采取科学的预防和补救措施,使小麦生产趋利避害,达到高产稳产。
1易遭受冬季冻害的苗类
小麦冻害发生的严重程度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麦苗冬前的叶龄有关,也就是与麦苗越冬时的壮、旺、弱程度有关。一般来说,适期播种的麦苗生长健壮,抗寒能力较强。从小麦单株个体来分析,日平均气温达到0℃小麦开始进入越冬期时,冬性品种主茎有6叶或6叶1心,单株有5~7个分蘖,7~10条次生根;半冬性品种主茎有6叶,单株有3~5个分蘖,5~7条次生根;春性品种主茎有5叶或5叶1心,单株有2~3个分蘖,3~5条次生根,可视为壮苗,抗寒能力较强。叶龄高于上述指标的旺苗,抗寒能力明显降低;叶龄略低于上述指标的一般苗,抗寒能力也较好;叶龄显著比上述指标低的弱苗,抗寒能力较弱,但是比旺苗好。以下苗类抗寒能力较弱,冬季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冻害,应该加强冬前管理,增强抗寒能力,防御冬季低温冻害。①播种过早的旺长苗;②播种过迟的无分蘖的独脚苗;③密度过大的无分蘖的弱苗;④整地粗放、垡块架空的吊根苗;⑤烂耕烂种的湿僵苗;⑥播种过浅的漏籽苗;⑦排水不良的水渍苗;⑧土壤肥力不足的黄瘦弱苗;⑨氮肥过多的旺长苗;⑩除草剂使用不当造成的药害苗;{11}土壤干旱造成的失水苗;{12}播种过深的弱苗。
2冬季冻害的症状
根据小麦受冻后的植株症状表现可分为严重冻害和一般冻害。严重冻害发生在已拔节或即将拔节的麦田,主茎和大分蘖生长点的幼穗受冻,生长点不透明,萎缩变形,失水干枯,心叶不出,逐渐死亡。因为在一株小麦中,主茎和大分蘖的发育进程比小分蘖早,先进入拔节期,所以主茎和大分蘖容易遭受冻害,而小分蘖不会受冻。在小麦遭受严重冻害后及时采取肥水促进,这些小分蘖还可以抽穗,但穗小,粒重轻,严重影响产量。一般冻害发生在没有拔节的麦田,症状表现为叶片受冻,黄白干枯,但主茎和分蘖没有冻死,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小。
3发生冬季冻害的原因
3.1品种因素
冬小麦品种分为冬性品种、半冬性品种和春性品种3类。在生产中要求冬性品种适期内先播,半冬性品种或春性品种适期内后播,其中春性品种最晚播种,以避免半冬性或春性品种播种过早,冬前通过春化阶段而丧失抗冻性。
3.2气候因素
由于受暖冬气候的影响,小麦生长发育进程加快,拔节期提前,抗冻性降低,利于小麦冻害的发生。秋冬季节,气温逐渐降低,可以使小麦受到抗寒锻炼,增强抗寒性。如果在气温较高的天气情况下,气温骤降,并且低温持续时间较长,会使春性品种和抗寒性较差的半冬性品种遭受严重冻害。
3.3播期因素
部分麦田抢墒播种,或者农民朋友为了早点外出打工,早早把小麦播种完毕。播种偏早时,土壤水分充足,促使小麦旺长,造成小麦冬前拔节,有机物积累减少,抗寒能力降低,冻害来临时麦苗受损严重。
3.4播量因素
播种量过大的麦田,麦苗簇集在一起,蹿高旺长,麦苗细长。旺长的麦田小麦体内积累与贮存的糖分少,抗寒性降低,容易遭受冻害。
4预防冻害的措施
4.1选用抗寒品种
江淮之间麦区宜种半冬性品种和抗寒性较好的春性品种,适当限制抗寒性差的春性品种的种植面积,以免冬前拔节,降低抗寒力,遭受冻害。
4.2合理安排播种期
江淮之间麦区容易发生寒潮降温的地区,选用小麦品种时要用2个或2个以上不同特性的品种,并且要合理安排小麦播种期。在冬季容易经常遭受寒潮袭击的地区,要严格掌握春性品种的合理播种期,不能早播,适当晚播,以防止发生冻害。
4.3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壮苗,降低冻害程度
小麦冬前壮苗的植株体内有机养分积累多,植株土壤上部器官和分蘖节的细胞含糖量高,在低温情况下,细胞不易结冰,具有较强的抗寒力。培育壮苗的主要措施有培肥地
力、适期播种、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和配方施肥等。
4.4加强田间综合管理,控旺苗促弱苗,安全越冬
对已出现旺长趋势的麦田,可喷施植物生长延缓剂,如壮丰安、麦业丰等,用量为450~600mL/hm2,对水450kg均匀喷雾,可有效延缓麦苗生长。用有机肥、泥杂肥、粉碎的作物秸秆覆盖,有保暖、防冻、保苗安全越冬的效果。对于晚播小弱苗、独脚苗、渍害苗、药害苗、底肥不足的麦田,可在冬前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0~225kg/hm2,促进小麦生根、长蘖,有利于苗情转化。
5冬季冻害发生后的补救措施
发生冻害后的麦田不能轻易毁掉改种其他作物。在一株小麦中小分蘖和小分蘖的蘖芽经过肥水促进可以生长发育成能成穗的有效分蘖。采取的补救措施如下。
(1)及时追施氮素化肥,促进小分蘖迅速生长。主茎和大分蘖已冻死的麦田,在田间解冻后追施尿素150kg/hm2,要求开沟施入,缺墒麦田对水施用。到小麦拔节期再结合浇水施拔节肥,施尿素150kg/hm2。
(2)一般受冻麦田,仅叶片冻枯,无死蘖现象,早春应及早划锄,提高地温,促进麦苗返青;在起身期追肥浇水,提高分蘖成穗率。
篇10
1 小麦冻害类型
根据小麦冻害出现时间的早晚不同,影响小麦生产的冻害类型主要有冬季冻害、早春冻害(倒春寒)和低温冷害。
1.1 冬季冻害:小麦进入冬季后至越冬期间由于寒潮降温引起的冻害。
1.2 早春冻害:指小麦在过了“立春”季节进入返青拔节的这段时期,因寒潮到来降温,地表温度降到0℃以下,发生的霜冻危害。
1.3 低温冷害:小麦幼穗发育至四分体形成期(孕穗期)前后,要求日平均气温在10~15℃,此时对低温特别敏感,若最低气温低于5~6℃,就会形成低温度冷害。
2 小麦冻害产生的原因
小麦冻害程度虽受极端最低温度、低温持续时间、冷暖骤变的剧烈程度3个气象因素制约,但与小麦品种、播期播量、田间管理也有很大的关系。
2.1 品种 小麦受冻害程度,在品种之间存在很大差异,通过对小麦品种的发芽试验结果表明,总体上来说,半冬性品种抗冻性明显优于春性品种,半冬性品种平均死苗率为9.4%,而春性品种平均死苗率则高达32.4%。同一类型的品种,其抗冻性也有一定的差异,目前适合我县种植的小麦品种主要有周麦16、周麦22、矮抗58、郑麦366等。
2.2 播期 小麦不同生育期的耐冻能力差异很大,总的趋势是自起身后,抗寒力迅速减弱,尤其是扬花期对低温最敏感。据资料介绍和观察记载,小麦拔节后8天,叶面温度-6℃,最低气温-2℃,不出现冻害,叶面温度降至-8℃时,有3%~15%叶尖轻微受冻;扬花期最低气温1.9℃,叶面温度降到0.7℃时,有13%的穗部受冻害不能结实。因此,播种时间早的地块,小麦发育进程较适期播种的提前,过早地完成了春化阶段发育,抗寒性降低,在寒潮来临时易遭受冻害。
2.3 播量 近年来,小麦受冻害后大田调查结果发现,播种量过大,底施氮肥过多的地块,麦苗簇集在一起,麦苗窜高旺长,麦叶细长,小麦体内积累与贮存的糖分少,抗寒性差,容易遭受冻害。
2.4 田间管理。几年来,我们通过对试验田里同一品种,同一播期的多块麦田进行冻害调查,结果发现,冬前浇越冬水的麦田冻害死苗率为1.2%,而未浇越冬水的麦田冻害死苗率则为11.3%。浇越冬水的麦田明显比未浇越冬水的麦田受害轻。
3 预防及补救措施
3.1 选择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小麦品种。豫北地区适宜种植半冬性品种,种植半冬性且适宜晚播的小麦品种,如郑麦366、矮抗58、周麦16、周麦22等。从品种上解决小麦抗冻性差的问题。
3.2 合理安排播期播量。豫北地区半冬性品种适宜的播期为10月5日~18日,适宜播期内播量为8千克。过早播种会造成小麦年前生长量大,幼穗分化期提前,抗冻性较低。播量过大,小麦个体发育较弱,体内干物质积累少,不能形成壮苗越冬,而降低小麦的抗冻性。
3.3 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肥站提供的土壤养分监测结果,本着缺啥补啥的原则,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培育小麦壮苗增加抗寒性。
3.4 适度抑制生长过旺麦田。在晚秋或初冬,发现有旺长的麦田及时镇压,镇压的方法可采用碾场石磙或石砘碾一遍,也可采用人工的方法踩压。镇压要看天、看地,一般早晨不压中午压,雨天不压晴天压,地湿不压地干压,以防伤麦和土壤板结。同时,在小麦起身期每亩用多效唑50~70克对水30千克进行喷雾,抑制小麦生长,提高抗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