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7 14:00: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近日,xxxxx在网上展开了一项关于大学生创业的调查,并开设了社会范围调查问卷您眼中的大学生创业同步进行,真实反映当前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是本次调查的初衷,同时将大学生的想法与社会人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两相比较,展现大学生对创业的新看法,新视点,新需求。
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
创业深入学子心
调查报告的首题为:你是否有创业的冲动?所谓冲动,便是一刹那,一瞬间的感性认识。无须具备条件,也无须考虑结果与后果。最终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4%的大学生选择了没有一项,而在其余96.4%有冲动的学生中,有近7%的学生有冲动并已着手开始了创业。绝对的占有率告诉我们,创业的概念已在大学生的心里普及。
图1:你是否有创业的冲动?
创业目的多样化
求学,做事总应有个原因与目的,方能选择方法去达到,去实现。创业只是手段,背后的原因、目的则各不相同。有35.9%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这比积累财富与经验的选项高出7.6个百分点。可见,财富与价值之间,大学生们并不一味青睐后者。更有趣的是,在传统的自身价值、财富、经验之外,调查还发现,有18%的学生选择了做自己喜欢的事,多达9%的学生创业只是单纯的不为别人打工。喜好与个性渐渐成为了创业的原动力,但也表明了大学生对于就业的惶恐和逃避。甚至有7%的学生觉得创业不识为就业的一条出路,显然这部分学生只看到了找工作的艰难和创业带来的好处,未能正确看待就业与创业的关系。
调查显示,学生对创业目的很明确,但对创业本身的预期却显得含糊不清。在您对创业的预期调查选项中,有近一半的学生表示只作过渡打算,没有明确预期,走一步算一步。打算做大,上市的学生,虽然也有50%左右,但其中绝大部分学生仍不透彻明了上市的过程及意义,更多的只是一种希望或奢望。
最佳时机与最适合行业
虽然两个大学生心目中的之最,并不起任何指导作用,却也不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行为与意识同步,与其说是学生们的认为,倒不如说是他们未来创业的方向。
缺少启动资金成为创业杀手
时机充分,目的明确,软性条件似乎都不成问题。但7%的正在创业人数量清楚地表明,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严格地说还不具决定性。是什么阻碍了更多的大学生前赴后继地走向创业路?缺乏启动资金首当其冲,数据显示,有45.5%学生的创业梦为此搁浅,资金匮乏俨然已成为了大学生创业最为凶猛的拦路虎。而缺少社会经验和缺少企业运作及管理经验这两个大学生创业先天不足问题紧随其后,分列二三位,占到24.8%和20%。不得不承认,除去两个极少能获得第二与第三位选项资本的学生,前三位一无所有,但却有着创业想法的学生占到了大多数。
同时,4%的学生表示,合伙人是当前自己最缺少的创业条件。专业知识也有3.4%的学生觉得自己还未能达到创业的标准。
您眼中的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
在受访者中外商独资本占到26.8%,民营/私营企业达到31%,国营/上市公司也有近10%的比例。
九成社会人不反对大学生创业
上文提到了,大学生对于自身创业的冲动占到了九点五成以上。而社会人对大学生创业是持何种态度呢?调查数据发现,观点是支持。其中认为大学生在创业上确实有一定优势占到49%,将近一半。而有42.6%的受访者这表示不反对,不识为一条出路。仅有余下7.3%的受访者坚决反对,认为风险太大。所以,从前两项数据叠加说明,起码九成多的社会人不反对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创业的氛围是倾向鼓励的。
众人眼里大学生创业的最大优势及劣势
俗话说,当局者迷而旁观者清。九成多的受访者不反对大学生创业,其中原因想必也能让学生得以借鉴,看清自己。在三个大学生创业最明显的优势年龄、知识、政策鼓励中,年龄优势被众人推为是大学生在创业道路上最强有力的基石,有句广告语叫:年轻无极限就很好的诠释了众人的观点。而其次,知识优势的比例占到了25.4%,这一选项的比例并不非常高也折射出了老百姓对如今大学教育质量的一丝怀疑。同时有11.4%的受访者表示,政策优势是大学生创业的最大优势,有政策的倾斜与支持,比如贷款优惠,减免税收,法律保护等等,也将成为大学生顺利创业的一大保障。
事物的两面性告诉我们,有优势必有其劣势。在上文,大学生创业调查中发现,资金、社会经验,企业运作及管理经验,依次成为大学生自认的三个缺失。而同样的选项,在社会人看来,他们的依次顺序是否还是如此呢?从数据排行上看,似乎没有变化。但仔细查看百分比就能发现,资金的比重明显下降。只占到三分之一左右,而社会经验有所上涨。占在社会人的立场可以发现,社会经验概念虽然抽象,但他们已摸出些门道,而社会经验恰恰是大学生所不具备的,创业是一项社会活动,基于这个理论,此项数据也几乎达到了三分一之。这也从反面提醒了我们,大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社会经验?对于获得它的难易程度是否有清晰认识?资金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IT业最被看好的大学生创业领域
可见,受到创业成功典型案例的影响,IT被广泛认为是如今最容易创业成功,且收效最大的领域。但这与大学生们的想法有所偏差,比起科技含量高,技术革新快的IT行业,更多的大学生宁愿在成本、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收效相对较快的批发零售和快速消费品行业中寻找机遇。
您会不会去大学生创业的公司就职?
如果某天在招聘网站或者报纸上看到这样一条信息:公司现招聘职位,公司属于大学生创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时候,正在找工作的你会不会动心呢?调查发现,40.5%的受访者愿意在大学生创业的公司就职,有16.8%的人选择不会,其余更多的人选择了很难说清,视情况而定,这也说明了多数人并不介意公司是否为大学生创业,换句话说,大学生创业的公司并不是人们选择工作首先屏蔽的范围,相反相当部分人对大学生创业还是持有信心的,这点也与社会九成多的不反对大学生创业作了对应。
当然持鲜明观点的愿意或不愿意者都有着自己的理由。在用一句话简单表述会或不会的理由回答中看到,愿意方说:因为可以共同开创事业,实现梦想,哪怕失败也是一笔财富。因为公司有活力、有前景,也为了支持创业得人。我十分欣赏勇于创业的大学生。都是年轻人,共同拼搏!而不愿意的一方也有着自己鲜明的观点:对他们不是很有信心,大学生有点自以为是,专业知识或许有但缺少经验和耐力。,风险太大,可能会浪费时间。
篇2
调查背景: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招生总体规模一直在不断扩大,预计到2015年,单从高等学校毕业生这一项来讲,就会给社会就业造成相当大的压力。公共机关要减员增效,难以再大量接收大学毕业生,国有大中型企业则因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也难以提供充分有效的就业机会。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大学生毕业就要面临失业的可能。因此,通过创业来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无疑会是一种可行而且有效的办法。一个学生创业可以吸引若干个学生的参与,创业成功就可解决一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如果社会上形成了学生创业的气候,将大大缓解社会就业的压力 再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产业结构必将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职业岗位的转换,这就要求未来的劳动者不能仅仅是生产环节中某个单一工种的单一操作者,还应能够参与新产品的开发和创造,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并进入计划、管理、服务等经营环节。这些都要求未来的劳动者具有从业和创业的双重能力,具备多方位的职业转换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
调查目的:所有这些都表明当今的大学生需要从就业观念向创业观念转变。独自闯出一片事业天空,或者集结三五好友的力量,合力创一番事业,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过这样的梦想,甚至拟订出一套计划,逐步实现,让美梦成真,但是,光有梦想、希望,若没有条件,则创业的梦想还是难以实现。最重要的,是累积创业前必要的经验,与充份的准备,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创业前,不妨先停下来思考一下,我们大学生是否具备创业的观念,我们是否已为创业做好了准备,大学生创业到底需要我们具备怎样的素质以及需要什么样的创业条件,这都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为此我们小组对我校学生的创业想法做了调查。本次调查范围分为两部分,在校大学生与毕业生,分别设计了不同的问卷。其中在校大学生共发出问卷60份,有效回收52份。针对校外毕业生共发出问卷24份,有效回收24份。
调查人员: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东华理工大学本部,东华理工大学南区,东华理工大学北区
调查对象:东华理工大学在校学生及校外毕业生
调查内容:
1、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创业的看法、意愿、方向、目的、心理等。
2、调查创业环境,了解社会、学校给大学生提供的服务、帮助及想创业大学生对此的满意度。
3、调查想创业大学生的基本信息、创业素质状况、创业倾向程度、创业团队的素质。
调查情况总结:
2、更多的受访者选择自助创业的受社会影响最多,约占总人数的42%;其次是受身边创业人员的影响,其人数约占总人数的28%;受家庭影响与受其他因素影响的同学则各占总人数的15%。有46%的同学选择的创业目的是积累经验,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有31%的同学的创业目的是提前开始人生事业;只有8%的同学的创业目的是筹备人生的第一桶金剩余15%的同学的创业目的选择了其他。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目前较大的社会就业压力是驱使他们选择自助创业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校学生创业的时候,应该对创业的环境,地点等进行评估,听取家长和老师的建议,不应该一意孤行。
4、关于最吸引毕业生创业的原因,有50%的毕业生选择了创业能使个人获得不断地成长和发展,有33%的人选择了创业成功能使自己成为主宰生活的强者,有25%的人认为创业能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有4%的人选择了创业能挑战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及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调查结果显示没有任何毕业生选择有强烈的创业兴趣和欲望、通过创业迅速提升自身的社会地位及对金钱和自由的渴望这三项。更多的受访者选择自助的创业的原因是想让自身得到锻炼,占到了受访者的87%。而33%的受访者是从解决今后就业问题的角度出发的。
篇3
关键词 创业意向 大学生 创业行为倾向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1.092
0 引言
创业意向是一种能引导创业者投入时间、精力等成本来追求创业目标的心理状态,只有具备了相当的创业意向,才可能会有创业行为。对于大多数大学生而言,毕业时的职业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为他们通常没有工作经验,并且一直是学生身份,由学生到工作者的转变需要心理、技能等多种准备;再者,他们与社会接触较少,对各种职业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收入情况掌握的信息不多,而职业意向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对信息的处理过程,因此容易在决策的过程中迷惑、犹豫;另外,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意向往往会影响他们在大学中的学习状况,同时,大学的学习状况又会反过来影响职业意向。据调查,目前我国2015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率仅为3%,①相对于每年庞大的毕业生群体,能够将自主创业作为自己职业发展规划的大学生仍然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向,鼓励他们走上创业之路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1 研究方法
问卷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创业意向调查问卷》,以福建工程学院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330份,回收问卷306份,有效率为92.73%。其中,男生212人,女生94人。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关于创业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创业是实现个人理想和追求的途径(表1)。从表中结果也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创业是自己的事情,不论是为个人能力的提升还是理想和追求的实现,都是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而较少考虑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6.21%)。
2.2 关于创业可能性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可以接受将创业作为一种就业方式的选择,谈到将来创业的可能性,60%左右的同学认为有可能,如果仅从兴趣的角度出发,37.25%的同学更希望未来可以有机会创业。同时,也有20%的同学对创业持完全拒绝的态度,在谈到拒绝的理由时,多数同学认为自己并不适合,即使创业,成功的可能性也不高(表2)。
2.3 关于创新思维培养
当被问及是否认为自己是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时,70%以上的同学都认为自己的创新思维一般,而当问及认为高校是否有必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时,90%以上的同学都认为很有必要。针对“你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能实现的目标是?”这一问题,64.05%的被调查者也认为是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如果说大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较少,对就业环境的了解少的话,那么大学生接触创业的机会就更加寥寥了。而在经济形式多元化的今天,找一个单位谋求一份职业不再是唯一的职业选择,就业形式变得更加多元化。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国家开始大力倡导大学生创业,许多高校纷纷相应号召,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创业教育课程逐渐进入高校课程设置中,这其中,尤以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为主要方向。
2.4 关于创业教育与技能提升
根据调查结果,合作伙伴、项目、资金及个人心理的成熟都被认为是创业的必要条件,其中,资金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创业条件。当被问及大学生创业最大的困难时,首当其冲也是资金和经验,可见,资金问题俨然已经阻碍大学生创业的主要拦路虎。
针对创业教育开展的形式,被调查者们从学生的角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们普遍认为,有效、易接受的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方式是专项培训和实地考察,对创业能力提升有帮助的校内外活动主要是创业竞赛和模拟商业活动。而对创业课程、讲座、论坛等则缺乏兴趣,认为价值不大(表6、表7)。
3 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启示
3.1 注重顶层设计,将创新创业理念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才是新时期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越来越多的高校积极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高校实施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的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挖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固有的创新创业教育元素,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构建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理念全方位、立体化地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
3.2 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注重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首先要将创业精神提升到为社会创造财富、为社会做贡献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高度。其次要从观念上改变单纯为准备创业的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只对少数人进行创业教育的做法,真正把创业教育作为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助推器,从而将创业教育的思想渗透贯穿到高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去。再次要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激发广大师生参与创业教育的热情。
3.3 提升创业通识教育的含金量,不遗余力做好个性化指导
创新创业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上具有系统性、辐射面广的优势,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方式,但根据前述调查的数据结果,学生普遍认为创新创业课程对个人帮助不大,这说明目前的并未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要想使创新创业课程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课程的设置上需要在时效性和实用性上下功夫,使W生感受到在创新创业课程上有东西可学,学到的东西可用。
根据调查结果,学生普遍希望能够得到专门化、个性化的创业指导,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高效的,实操的,但同时,他对指导者的精力、能力要求也更高。这就要求高校加大创新创业指导投入力度,高校教师提高职业指导能力和职业服务意识,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以指导学生更好的发展,更大的进步为目标,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
3.4 以实践为依托,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是关键。只有把课堂教学所学到的文化知识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尤其是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真正得以提高。学校应积极搭建实践活动平台,合理增加实验和实践的时间,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创建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加入到校办企业中去,使学生得到市场磨炼。
篇4
1.调查方向
第一,了解微商发展历程以及现状,确定进一步的研究内容。主要通过文献法以及无结构访谈法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第二,调查分析兰州市大学生从事微商行业的背景、动机、营销种类、营销范围以及营销模式。主要通过亲身参与、发放调查问卷以及电话访谈的方法,将调查结果加以整理、筛选得到相关结论。
第三,找寻兰州市大学生从事微商行业的特点以及现阶段发展存在哪些问题。通过与东部沿海城市大学生微商群体相比,找寻西北部大学生从事微商营销行业的优势和不足。通过整理收集的资料,归纳、对比、找出差异与问题。
第四,对立足大学生微商发展现状,结合时代下微商发展实际,对微商行业的未来做出大胆的预测,为想从事微商而又犹豫不决的大学生提供有益的价值参考。
2.调查内容
2.1微商发展历程以及现状
从调查内容了解兰州市高校大学生微商创业历程以及现状。使用调查方法参与体验法,最后产出调查结果,明确了微商行业的定义:微商是指web3.0时代所衍生的载体渠道而产生的商机,是一种社会化的移动社交电商模式。微商既是通过社会化媒体(微博、微信等)售卖服务和商品的小微商家的代名词,也代表着一种新型的零售业态和营销模式。
2.2兰州市大学生从事微商行业的原因以及经营现状分析
调查对象:通过前期资料搜集笔者发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微商发展明显趋于行业领先位置,结合笔者所属地,选取兰州市、上海市、宁波市、杭州市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调查方法:实地观察、分析;电话访谈;亲身参与微信营销行业;分发调查问卷,分析调查结果。
调查目的和意义:了解大学生从事微商营销群体的行为特征,探究大学生从事微商行业的背景、动机、营销模式;社会对于微商群体创业的帮扶机制;明确兰州市大学生从事微商营销行业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和改进措施;结合研究成果对微商行业的未来做出大胆的预测,为想从事微商而又犹豫不决的大学生提供有益的价值参考。
2.3兰州大学生从事微商行业的现状分析
调查小组成员面向兰州大学生微商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回收182份通过问卷分析以及资料搜集后小组成员发现:
在性别与年龄分布上,从事微商经营的大学生群体中,女生占比较多,且主要集中在大学二三年级。
从事微商的原因可以归结如下:主观因素上,80%从业者表示,出于兴趣、积累创业经验投身其中。仅仅有5%的学生因为要补贴家用从事微商经营活动选择从业。客观因素方面,微商经营形式所特有的投资金额低,风险小,门槛低以及随时随地可进行交易的特点成为很多大学生从事微商行业的客观因素。
进入对微商经营状况的分析,我们发现:经营模式可以分为三种形式: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品牌加盟、自创品牌。其中从事品牌加盟的大学生微商比例高达88%,且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在前期投资方面,53%的大学生微商经营者在产品营销前后进行了投资,投资金额主要用于货品生产、积存以及品牌加盟
对经营方式以及内容进行分析之后发现:有近80%的大学生微商选择美容美体类产品作为自己营销的主要产品。服饰、食品类占10%。在选择产品~品类时,市场需求以及产品的品牌效应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微商经营者的品类以及品牌选择。
盈利状况上,多数经营者月成交单数在510单,58%的经营利润在200~500元。仅有26%的经营者对自己目前的收入状况比较满意。
对于大学生微商经营者的营销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产品和货源是经营者比较看中的方面。
众所周知,微商的产品宣传阵地主要在各个社交平台。25%的人每天发送的产品消息在3~5条。面对推送过多可能会被朋友屏蔽的问题,经营者会通过增加推文内容感染力、减少刷屏次数来解决类似问题。
从产品销售以及流向分析,对于二级以及二级以上的来说,产品主要是销售给下级。而普通的产品主要由消费者直接购买。货物运送方式大多以快递运送为主,以送货上门、客户自提为辅。
在支付方式上,他们采用例如支付宝转账、银行卡转账、现金结账、红包收款等多种方式为产品的营销提供进一步的保障。
在对未来微商发展的展望中,综合考虑微商与其他经营模式的区别以及发展现状,60%的经营者因为经营状况不佳认为微商发展前景不太乐观。许多调查者表示,微商与其他营销方式相比,具有门槛低、传播范围广、互动性强、支付方式便捷可靠等优势:与其他群体相比,大学生群体具有独特的优势,例如:年轻有活力,富有创造性、心态好、目标明确,但是也有明显的不足,如精力有限、缺少师长的支持、甄别能力弱,容易上当受骗、交际范围小,经营范围有限、资金不足等?е乱滴窭故茏璧任侍狻?
2.4现阶段兰州大学生微商经营过程遇到的挑战
基于上述数据分析,调查小组成员认为,目前大学生微商经营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客观方面:微商整体生态环境较为复杂,信息真实度、公开度较差;门槛低,体系不健全。
主观方面:营销模式单调,“刷屏”泛滥;利润不可观。
2.5意见以及建议
官方平台以及政府组织对公共营销账号进行审核并对个体商户进行实名认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行业秩序。
学校通过开设讲座、举办座谈会等形式,邀请专家以及企业家与学生进行经验分享与交流,帮助学生学习并积累创业相关的知识。
大学生在营销过程中能坚持诚信为本。
保障支付安全。从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微信支付必须寻求创新,探寻最安全的支付方式,进一步保障微信支付安全及客户信息。
开发新模式,使营销正规化。建立自己的公共平台,并且提高平台的关注程度是微营销中一个更好的运作方式。
经营者要找到产品定位,根据市场需求,选择所售商品,打造价格优势。
经营者应积极建立稳定与消费者的关系,用高性价比的商品和服务赢得客户。
结合实践经验,笔者认为,一件好的产品,不仅要有好的使用体验,而且要有好的后续服务,这样才能吸引老顾客再次购买,形成回头客。此外还可以适当安排相应的活动刺激老顾客,加大宣传力度。
总之,对于大学生微营销创业者,首先要正视营销平台和手段,握住微营销的方向,并不断进行开发和创新,最终形成自己的一系列微营销方案,在进行高效推广的同时,总结自己的创业经验,形成自己的创业模式,为以后进行创业积累足够经验。
2.6微商未来发展展望
近年来,我国政府越来越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来缓解我国就业压力大的问题。自2013年微商兴起,随后便呈爆发式增长的势态,发展速度迅猛。而未来几年则是我国微商朝着规范化、科学化和专业化发展迈进的关键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本小组采用SWOT分析法即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方面对我国微商的发展加以阐述,以供参考:
2.6.1优势(Strength)
微信营销具有独特的营销手段,潜在客户多;微信运营成本低,准入门槛低;微信营销产品丰富多样,可以满足用户多种需求。
2.6.2劣势(Weakness)
以熟人经济为主,产品信任度较低;发展规模尚小,经营管理技术欠缺,缺乏法律规范约束,市场不成熟;支付方式缺乏安全保障。
2.6.3机会(Opportunity)
专业化与规范化的突破,提升微商的可信赖度;智能化时代的推动,促进微商的蓬勃发展;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提供了更好地发展平台。
2.6.4威胁(Threat)
电子商务行业竞争激烈;文化建设缺乏,存在潜在的认可度风险;缺乏便利有效的物流服务体系。
篇5
>> 论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角色与作用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浅析高校政治辅导员在大学生廉洁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政治辅导员在大学生廉洁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角色作用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重要作用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中的影响研究 高校辅导员博客对大学生教育作用的探索 高校辅导员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作用与方法探析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中的作用 浅议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廉洁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和优势 论高校辅导员在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中的作用 论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2]任汉中.试论当代大学生的档案意识[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6):23-25.
[13]孙秀丽.大学生档案意识和档案知识调查报告[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2(4):112-114.
[14]崔媛.加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服务学生成长成才需求[J].科技档案,2012(1):27-30.
[15]练红珍.就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档案实效性管理研究[J].档案建设,2011(8):21-23.
[16]华惠.信息社会的大学生档案意识[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4(7):30-31,24.
篇6
>> 探析自媒体人的商业化现象 媒体商业化的利弊 新纤维的商业化应用 大学生创业项目商业化运营的培育路径 对视频网站商业化运营的思考 豆瓣的商业化发展 VR的商业化发展前瞻 从传统公益到新商业化公益的品牌发展研究 媒体商业化的原因及影响 纯电动商业化的新尝试 我国电动汽车充电站商业化运营与发展 现代西方媒体商业化取向 媒体商业化与公信力缺失 破解媒体商业化谜局 商业化的“红与黑” 微信商业化新玩法 浅谈商业化住宅设计的发展 体味现代“奥运”商业化的发展与代价 中国小额信贷的商业化发展 读经教育商业化发展的SWOT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张新洲.大学生蓝皮书:中国大学生生活形态研究报告(2013) [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3] http:///tech/2015-06/02/c_127870535.htm.
[4] 上海交通大学远东书院,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社会调查中心.2014中国大学生消费行为与品牌认知调查报告[J].新媒体与社会,2014(2).
[5] 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社会调查中心.2015年中国大学生消费行为与品牌认知报告[EB/OL].http:///dybg/ gqdy_gqcj/201601/t20160114_2827753.shtml.
[6] 姜文华,朱孔来,张艳芳,付赛.大学校园广告对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4(19).
[7] 陈素川.不同群体的消费心理、行为c群体对个体消费者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1997(5).
篇7
>> 高职在校生创新创业问题与对策 河北高职院校在校生创业成功因子调查报告 高职高专在校生自主创业态度和现状调查 中职学校在校生电子商务项目创业孵化的实践与研究 高职院校在校生培养机制创新的研究与实践 非党员高职在校生党性教育的几点思考 医疗安全教育应从在校生抓起 高职院校在校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的研究 浅析在校生能力素质培养 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党员发展工作探讨 谈高职在校生自学考试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卫生高职院校在校生职业道德培养现状调查及分析 高职院校在校生时间管理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高职在校生本科自学考试助学工作初探 高职在校生校内实训报告中存在问题的剖析 高职院校在校生赴台研修的成效探析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发展预测及在校生现状分析 划转地方石油高校在校生国际焊接工程师的培养实践 基于“师范在校生—在职教师”混合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与实践 在校生劳动法主体资格司法实践中的问题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17-01-20].http:///zong_he_793/
20120820/t20120820_830010.shtml.
[3]黄兆信.以岗位创业为导向: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J].教育研究,2012(12):46-52.
[4]刘迎春,陈建.大学生微创业平台建设思路[J].时代报告: 学术版,2014(10):129-130.
[5]杨勐.大学生创客小微创业的浙江实践[J].中国青年研究,2016(4):14-21.
[6]陈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微创业”实证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6(8):92-98.
篇8
关键词:产业集群;大学生;创业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经历了一个由国家“统包统分”到“双向选择”到目前“自主择业”的过程,这种分配体制的变化打破了过去大学生慵懒、保守和就业稳定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大学生学习及创业精神。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地方经济专业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特别是中国在近年来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毕业生的就业出现了暂时的结构性困难。而且,1999年起全国各高校大规模“扩招”后,高校毕业生的人数急剧增加,使原本较难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自主择业”转向“自主创业”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境所决定,同时也是当前走出困境的一个选择。产业集群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经济性,文章从产业集群的视角来论述其对大学生创业性培养的积极影响。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波特在其1990年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明确提出,随后在学术界被广泛使用。产业集群通常被称为产业群(industrial cluster)、区域集群(regional cluster)、企业集群(cluster of enterprises)、区域产业群(regional industrial cluster)等多种表达方式。鉴于此,本文沿用波特关于“产业集群”的最新界定,即产业集群是在既竞争又合作的特定领域内,彼此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货商、服务供应商和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政府和其他相关机构(如大学、规则制定机构、智囊团、职业培训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等)的地理集聚体。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产业集群有两个基本的特征:一个是存在同处于一个特定产业领域的大量相互联系的企业和关联机构;另一个是这些主体在地理空间上相互接近。
(二)大学生创业
创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许多学者都指出创业可以在现有的组织内部进行(Admit,Glosten & Muller,1993;Cason,1982)。狭义的创业概念是指“从零开始创建企业”;广义的创业概念包括从一个有问题的企业开始创建出一个重焕生机的企业(张东升,刘健钧,2000)。本文主要从狭义的层面来研究,认为创业是利用自身潜质、发现机会、获取资源创造某种有价值的新事物的过程。作者认为大学生创业是参与或主持公司创业过程、拥有企业的部分或全部产权并进行企业经营的过程。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人数比还比较低,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清华大学创业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创业教育方面,我国的平均水平低于全球创业观察(GEM)2005年统计出的全球平均水平,也就是说我国大学生目前创业意识仍然比较弱。所以研究激发大学生创业的机制或探索大学生创业契机的环境也可以说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新途径。
二、产业集群对大学生创业提供的契机
(一)我国产业集群已颇具规模和提升
我国的产业集群最早出现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广东和浙江,在外商投资和乡镇企业等其他非公经济的带动下,在这些地区形成了大量的各式产业集群,并很快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产业集群的生产能力的70%集中在珠江三角洲(粤)、长江三角洲(苏浙沪)和环渤海地区(京津冀鲁辽)三大经济核心区。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制造业生产能力急剧扩张,其在全国所占份额不断提高。从1987年到2001年,广东省制造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由12.35%增加到15.37%,而苏浙沪所占比重则从26.40%提高到30.23%。而且我国产业集群化的趋势在逐步加快,出现了新型产业分工格局的雏形,即由过去的部门间分工逐步向同一部门的产品间分工,进而向同一产品的产业链分工转变。这种新型的产业链分工,是经济球化背景下产业空间组织的新形态。它有利于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并在竞争合作中实现双赢甚至多赢的目标。
(二)产业集群对大学生创业提供的契机
1、创业环境。产业集群为集群地方带来了大量的资本、高技能专业人才、有效的管理方式、实用型专业技能培训、优良的政策环境和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第一,良好的创业环境可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打工的方式可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培养一定的见识、胆识、敢冒险、能吃苦等精神,为以后更好地捕捉创业机会提高机率。第二,良好的创业环境能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在这种环境中有大量的新信息会及时不断地涌入大学生的大脑,通过反复刺激,学生不断了解外部相关信息,进而扩大创业机会。第三,良好的创业环境会增加大学生创业机会的选择。产业集群所提供的好的创业环境,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创业,其创业成功率也较大,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可以创造更多的创业机会。总之,产业集群所带来的良好创业环境可为大学生供实际存在的创业机会、拓宽大学生易于识别创业机会的渠道、提高大学生识别创业机会的能力和增强大学生将创业机会转化为实际利益的可能性。而且这种环境对创业失败比较宽容,并会鼓励更多失败的大学生继续创业。
2、柔性专业化。所谓柔性专业化是相对以往“福特制”而言的,是产业集群中企业灵活性的体现。福特制生产以突破性创新(新产品、新技术)为主,摒弃一切渐进的过程创新,它会造成生产线的重组或生产设备的更换和调整而增加成本。同时,工人也仅仅从事有限的机械操作,无法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技能,相互间也没有技术经验的交流,造成创新与生产、研究开发与生产和销售严重脱节。在柔性专业化过程中,大学生思维灵活,不受机械劳动的束缚,通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快速掌握多种技能,从事多种操作。同时,在与企业老技工或熟练工的不断交流与沟通中更能及时发现问题,一定的教育素养与责任心的驱使下,大学生往往会对错误及时处理,主动进行改进操作方法,从而可以降低生产时间和成本。这些过程可以说是在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大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创新精神又是成功创业中必不可缺少的关键性因素。所以,通过柔性专业化培养出来的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的大学生,其自身就有极强的创业信心和创业能力。
3、知识溢出。所谓知识溢出,指的是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信息、技术、管理方法和企业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创新和成果会被迅速地共享和仿效。产业集群内部的知识转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大量的知识溢出的存在。它是知识不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进行传播,也就是一些组织可以免费获取其它组织创造的知识。Todtlinn和Kauftnann(1999)认为:“知识的溢出构成了集群创新能力的本质特征”。Feldman(2000)的实证研究表明知识溢出不但发生在本地企业之间,而且在产业集群里,知识溢出也发生在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不同组织和个人之间,即产业集群中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大学生之间都可以发生知识溢出。产业集群产生的知识溢出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极好的机遇:首先,根据知识的创新性和先进性。一般物质产品的生产是以重复劳动为主的生产,而知识溢出对受溢者来说是知识的无成本生产,是创新性为主的知识再生产,这种创新性知识对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有极大的意义。其次,根据知识的增值性。一般物品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一旦使用,其价值就会在使用过程中逐渐丧失,而产业集群中溢出的知识一旦被具备一定理论素养的大学生所掌握,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使其更完善,甚至产生新的知识,为其创业性思考提供深层次的理论支持。
4、创新网络。所谓产业集群中的创新网络是指通过完善产业相关主体的分工、协作关系,实现不同参与者互补性专业化知识资源的交流、外溢,最终形成一个以技术创新为核心,融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政府职能创新、区域文化创新于一体的系统创新网络。大学生在这种产业集群下的创新网络中,会受到多种正式和非正式的各个要素联结的作用,接受集群创新学习网络和技术溢出网络的积极影响,并最终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持续竞争能力(如图1)。一方面,而通过推动各个集群成员加强集群内部学习或区域间的外向学习,提升大学生知识积累与创造能力,加快创新思维的产生;另一方面,通过集群成员间的技术外溢效应,带动大学生的技术升级,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其综合创新能力和持续竞争能力,既而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经验和成功创业的概率。
三、产业集群环境下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实现途径
(一)构建实践环节体系
实践环节能使大学生在校期间积累丰富的创业经验,培养创业能力。高等院校要为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施展的舞台。如开展“创业计划人赛”、“金点子比赛”及调查咨询、科技服务等活动,强化人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人学生的创业技能;鼓励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到集群企业打工,或者利用自己的智力、知识和技术优势参与个别集群企业建设与规划。大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既为他们将来开展创业活动积了经验,也培养了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国内外成功的创业人士的经历也都证实了这一点。
此外,处于集群环境中的高校还应邀请一些企业老总或高层管理者来学校做创业讲座,谈创业的得与失,苦与乐,经验与教训等,从而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热情,也为人学生创业提供应对挫折、面对各种困难的心理准备促进人学生创业成功。
(二)实施创业型勤工俭学
高校仅仅提供劳务型勤工俭学岗位是不够的,还应在校园内划出一块“大学生创业一条街”,把店面通过招标的方式转包给一些大学生。条件必须是那些进行过相关的市场调研,经过可行性论证、市场分析以及市场定位,写出了详尽的调查报告、做好了创业计划书的大学生团体。在随后的实体建设中,首先,鼓励他们从创业设计、实施、门面装修、货源采购、内部管理到销售服务等让学生自己去做,学生可利用假期时间到相关的单位实习培训。其次,鼓励他们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管理,从经理到部长、服务员全部由学生担任。学校相关负责部门或教师起监督作用,监督学生租赁者不得把店面转包给校外商家或校内教师经营。这种方式不但大大地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沟通水平和创业能力,还消除了勤工俭学在大学生心理中的尴尬印象。
参考文献:
1、王缉慈.关于产业集群研究的若干概念辨析[J].地理学报,2004(59).
2、朱华晟.浙江产业群――产业网络、成长轨迹与发展动力[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3、Porter,M.Location,competition,and economic development:local cluster in a global economy[J].Economy Development Quarterly,2000(14).
4、朱英明.中国产业集群分析[M].科学出版社,2006.
5、王会东.产业集群的类型与开发区建设[J].经营与管理,2005(7).
6、Schmitz,H.Small shoemakers and
Fordist giants:Tale of a supercluster[R].World Development,1995.
7、王树华.产业集群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8、王辑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9、刘娟.依托集群网络提升县域产业创新能力[J].理论探索,2006(3).
篇9
【关键词】大学生 自主创业 支持政策
个体创业活动,特别是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活动,逐步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各级政府相继推出了对大学生创业的各种政策支持,鼓励大学生创业。然而良好的期望并没有迎来预想的结果,大学生自主创业进程依然发展缓慢。
国内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
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0年6月底,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人数总计达到8.8万余人,比往年大幅度增长。地方各级政府和高校共为大学生设立创业扶持资金达16亿元;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2056个,总面积达330万平方米;举办创业培训5539场次,覆盖学生达88万余人;举办各类创业大赛、创业讲座、论坛等活动近万场,参加人数超过150万人次。
与政府积极为大学生营造创业环境的热情相比,目前国内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不相协调的态势。一是大学生自主创业者绝对数量仍然非常少,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不高,对创业缺乏信心。虽然中央和地方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高校均对大学生自主创业都给予相当大的优惠政策,但政府部门、外资企业、大型国有企业仍是学生的优先择业目标。二是大学生创业的行业领域大多是在一些技术含量低的传统产业,如零售或者服务业等。风险投资公司更是很少愿意投资大学生创办的这种规模小、风险大的企业,资金缺乏仍然是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困难。三是创业的成功率不高,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只有2%~3%,远低于一般企业的创业成功率。
国家对于创业者的政策支持
为了分流社会的就业群体,增加就业机会,优化就业市场,各级政府不断加强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制定了许多利于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注册方面,凡是大学生申请从事个体经营或者申办私营企业的,只要提交登记申请书、验资报告等主要登记材料即可,一律先予发放营业执照;在注册费用上,对大学生创业者也进行了相应的减免。比如在毕业后两年内自主创业,到创办实体所在地的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注册资金在50万元以下的,允许分期到账,且首期到位资金不低于注册资本的10%(出资额不低于3万元),1年内实缴注册资本追加到50%以上的,余款可在3年内分期到位。
贷款方面,一是优先贷款。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优先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小额贷款;二是简化程序,提供开户和结算便利;三是在贷款利率上的优惠政策。贷款额度在2万元左右,贷款期限最长为2年,到期确定需延长的,可申请延期一次。贷款利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利率确定,担保最高限额为担保基金的5倍,期限与贷款期限相同。
税费减免方面。大学毕业生新办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部门批准,免征企业所得税两年;新办从事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部门批准,第一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二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新办从事公用事业、商业、物资业、对外贸易业、旅游业、物流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饮食业、教育文化事业、卫生事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部门批准,免征企业所得税一年。对到“老、少、边、穷”地区创办企业的,可以免征或减征一定年限的所得税。
人事制度方面,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免费为自主创业毕业生保管人事档案(包括代办社保、职称、档案工资等有关手续)2年;提供免费查询人才、劳动力供求信息,免费招聘广告等服务;适当减免参加人才集市或人才劳务交流活动收费;为创办企业的员工提供一次优惠培训、测评服务。
大学生自主创业普遍面临的困难
大学生自主创业热情有余、实干不足,而能够创业成功的更是凤毛麟角。麦可思公司2010年8月的调查报告显示,2009届大学生自主创业占毕业生总数的1.2%,与2008届(1.0%)相比略有上升,与2007届(1.2%)持平。教育部最近的一项报告也表明,全国97家比较早的学生企业,仅17%盈利;学生创办的企业,仅有30%在5年之后仍然能够生存下去。据调查,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只有2%~3%,远低于一般企业的创业成功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经验匮乏。许多大学生在创业之初,缺乏对市场较为充分的调研,在进行市场目标设定的时候,易脱离现实而无法实现。由于久居校园,难免缺乏广泛的社会联系,因此对于第一手的市场信息把握得远远不够,无法明确判断市场的发展方向。
整体素质不高。大学生创业活动不仅仅需要技术、能力或者专业知识,创业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涉及到企业管理、财政、税收、法律、物流、营销等多个领域。这对创业者本人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然而我国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的往往正是“通识教育”,学生除了本专业知识以外,很少能够主动掌握其他领域的知识。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验的缺乏,生活内容过于单一,大学生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技巧缺乏,其心理品质往往不能适应这种充满竞争与风险的创业活动,一旦在经营的过程中遇到挫折,就不能进行良好的自我控制,从而泥足深陷,难以自拔甚至放弃创业。
创业环境不成熟。各级政府目前对大学生创业都设定了不少优惠政策,但是许多基层行政单位并不知道如何来运作这些规定,导致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无法落到实处。社会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赞同采用政策支持,认为应该设置风险基金对大学生创业者给予大力帮助,另一种认为,对待大学生创业活动不应过于看重政策支持,因为成功的企业必须能够承受市场的检验。社会舆论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态度也不够宽容,“成王败寇”的观念依然存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创业者的心理负担。
学校的创业教育依然落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提出,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使毕业生“不仅成为工作求职者,更能成为工作的缔造者”。我国教育部也成立了2010年~2015年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来对全国的创业教育组织理论研究与实践。这主要基于一种解决矛盾的需求――来自创业者对于接受创业教育培训的需求与现实中落后的学校创业教育之间的矛盾。目前高校无论在教育内容、教学管理或者教育师资上,都与实际需求有不小的差距。比如,大多数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师资,基本上都缺乏在企业的实践,不够了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真实情况。在课程的管理上,就业指导、职业生涯发展等课程只是作为考察、选修等性质出现,重视明显不足。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对策
加强大学生自身创业素质。大学生应从三个方面增强自身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不仅仅是在校期间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包括应对创业所需要的各种实用的知识技能。如企业管理、税收财务、法律、投资等,大学生自身应主动加强“通识教育”。此外,大学生还必须有一个合理的能力结构,包括实践能力,领导、协调能力与沟通技巧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等。同时成熟稳健的心理素质也是成功创业的必备条件,遇到困难和挫折不会颓废停滞,而是冷静应对,周密计划、准备,寻求出路。
加强高校创业教育和实践。高校应将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教育共同纳入到基本的教育体系之中,将创业精神作为大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进行灌输和培养。应当把创业知识、技能的培训作为对学生能力培养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社会知识、开拓技能与管理知识同样应作为重点教授的内容。另外应积极建立校企创业实训平台,从企业寻求创业案例在校进行分析、研究、教授,组织积极优秀的学生到企业进行带薪实践,促进校企之间在学生培养、招聘需求上的交流与合作。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建议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总量剧增,2013年毕业生人数在700万左右,需要就业的大学生人数也越来越多。而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毕业生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应对突如其来的创业形式,从素质理论和大学生主题角度来看,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是影响大学生能否由潜在创业者顺利转化为实际创业者的主观前提因素,也是制约大学生创业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所谓创业心理素质是指在人的心理素质的基础上,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全面地、较稳固地表现出来并发挥作用的身心组织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本研究通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对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进行了探讨,将其划分为以下四个纬度:创业动机、创业能力、创业人格特质及创业相关知识和技能。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本文立足于“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这一主题,运用“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影响因素—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对策”这一分析框架,分析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现状特点,找出这些特点的成因,并为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提出建议。
(二)问卷编制
参照相关问卷设计文献,从大学生的基本信息、创业动机、创业能力、创业人格特质、创业相关知识等五个维度编制《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问卷》,共52道题目。
(三)样本选择
此次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的问卷发放范围涵盖了重庆的不同层次的5所高校的650名大学生, 学科包括文、 理、工、 艺, 对不同的学历阶段、学科和年级进行了控制性的问卷发放,力争使调查具有代表性, 并客观的反映当前大学生的创业心理。问卷发放 750 份,回收有效问卷 650 份,回收有效率为 86.67%。
(四)数据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通过五点计分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现状
1、大学生创业动机的比较分析
大学生创业动机指大学生创业者由于个体内在或外在的需要在创业之前所表现出来的目标或愿景,它驱动着个体的创业行为,并影响着创业行为。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动机中成就导向的均值为7.47,远远高于生活导向的均值11.32,他们创业以成就导向为主,与一般创业者持有一些相似特点。这与张美凤学者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他认为两者在创业动机上普遍持积极态度,并且创业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创业绩效。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能够客观的认识自主创业,并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其中以“创业是为了挑战自我,锻炼能力”、“创业是为了赚很多钱”作为自身创业动机的人数较多。同时,较少人赞同“创业是为了使自己当老板”,这可能与我国的“官本位”、“重工轻商”的传统有关,也说明我国民营企业的社会地位亟待提升。
2、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比较分析
美国学者Jimnons. J.A.认为,创业企业家创业时首先遭遇失败,之后他们在“做中学”,经历错误的学习方式的尝试,从而具备创业企业家的能力。本研究认为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和人际能力等。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较强的创业能力是学习能力(A=15.72)、应变能力(A=12.86)、合作能力(A=11.67),其次是创新能力(A=11.43)、领导能力(A=11.21),人际能力最差(A=10.74)。在各因素的频数分析中,大学生“利用书籍、网络获取创业信息”、“与创业者交流”的学习能力较高;同时大学生创业能力中“团队创业”、“别人认为我值得信赖”的得分较高;另外大学生“洞察市场变化”、“危机意识和应变能力”以及“灵活应对政府政策”的得分也非常高。
3、大学生创业人格特质的比较分析
人格被认为是每个人从自身中选出来的愿意公诸于众的一面。而后,人格又被引申出了包括气质、兴趣等的含义。特质指持久的品质或特征,这些品质或特征使个体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具有一致性。
本文认为大学生创业人格特质是指大学生具有的相对稳定的并影响其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总和,同时借鉴西方研究中的“大五”人格结构,设置出包括责任性、相容性、开放性、外向性、情绪性在内的五大因子。
由数据分析结果得出,大学生创业人格特质中得分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责任性(A=11.34)、相容性(A=10.39)、开放性(A=10.08)、外向性(A=8.92)、情绪性(A=6.08)。在各因素的频数分析中,大学生在选择“比较赞同”的选项上人数较多的是“勇于承受失败与挫折”、“做事情前有所准备”、“能体会别人的感受”、“有丰富的想象力”等。
4、大学生创业相关知识的比较分析
大学生创业的“理论知识”均值为6.34,得分较高,之后依次是实际操作3.25分,法律知识3.06分。
(二)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特点分析
1、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差异性的比较分析
通过“不同性别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t检验”得出,在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各因素中,男生的领导能力(t=1.77)、责任性(t=1.91)、人际能力(t=2.13)、相容性(t=1.16)远远高于女生,而女生的情绪性(t=-0.40)、合作能力(t=-3.62)、应变能力(t=-2.82)、学习能力(t=-1.56)远远高于男生,而在创业动机、外向性、开放性等方面,两者的差异均不明显。
同时,大学创业者中男性有过创业经历的百分比为16.5%,高于女生中的13.3%的创业者人数;而且,通过进一步追问“未来是否有创业打算”时,数据显示男生有创业打算的人(76.7%)远远多于女生(58.7%)。
2、不同籍贯的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差异性的比较分析
由“不同籍贯与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F检验”得出,不同籍贯的大学生在创业能力(p=0.02)、创业人格特质(p=0.02)上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创业动机与创业相关知识上无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同时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不同籍贯的大学生与创业能力各因子的差异性也有所不同,他们在领导能力、应变能力、合作能力三者上表现出显著差异性,而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在这三面得分都比较高。另外,在创业人格特质的各因子中,他们在开放性和相容性表现出显著差异,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在这两方面得分也是最高的。
同时,通过对“大学生将来有无创业打算”的调查,表明60.7%的村镇学生未来有创业打算,远远高出39.3%的城市学生。
3、不同学历的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差异性的比较分析
表13显示,不同学历的大学生,在创业心理素质中的创业动机(p=0.004)、创业能力(p=0.002)上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而他们的创业人格特质以及创业相关知识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性。
同时,调查结果显示,在学历程度上,专科生有创业打算的人数所占百分比相对于本科生来说较高;在年级差异上,二、三年级未来打算创业的人数占到61.9%,远远高于一年级和四年级的人数。这与 phan 在创业心理倾向模型中提到的正规教育在一定的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的创业倾向的观点是相契合的。
三、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产生性别差异的原因
男女生在创业能力及创业人格特质中体现出的不同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第一,与男女生所特有的性格差异有关,男生固有稳重、宽容等的特点。女性在交际方面也比男性戒备心理更强,而男性则比女性更加理智处世;第二,与中国传统的文化背景有关,男生成人以后要慢慢担负起成家立业的责任,因此责任心远远高于女生;第三,女生相对于男生来说更倾向于喜欢稳定安逸的生活,因此,有创业打算的人数远低于男生。
(二)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产生籍贯差别的原因
不同籍贯的大学生,在创业能力和创业人格两方面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可能源于他们的生活环境的不同。环境影响他们人格的形成,城市的大学生生活的环境相对比较开放,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的机会较多,接受先进文化的途径较多,从而在领导能力、合作能力、开放性等方面表现出特有的优势。
来自农村和乡镇的大学生会选择创业的人数远远高于城市的大学生人数。这可能是因为来自农村和乡镇的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他们选择创业来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同时想改变家庭经济状况,获得自我价值的提升。
(三)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在学历上产生差异的原因
不同学历的大学生在创业动机和创业能力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这与大专院校学生的学历在就业中面临的巨大压力有关,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他们希望自己能通过自主创业脱颖而出。
大学生创业集中在二、三年级的大学生之中,原因是大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大学,处于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期,在探索自我理想的定位中充实自己;而大四的学生即将踏入社会,对创业为自身职业生涯带来的风险性有明确的认识,因此更多的选择稳定的工作。
四、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创业教育,激发创业动机
高校对大学生的创业动机教育应渗透在下列环节中:首先,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培养创业意识;其次,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创业动机;再次,营造鼓励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加强实践锻炼,提升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创业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它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各种能力都是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形成的。高校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创业模拟赛或者实质性的创业政策,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比如组织户外拓展和校内企业沙盘模拟大赛、建立创业基地等。
(三)构建良好氛围,塑造创业人格
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对大学生创业人格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家庭生活应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行为方式以及健康的心态;其次学校要塑造大学生完美的人格,家庭和学校都要注意不同性别的学生的人格培养方式。
(四)改善教育模式,形成创业知识体系
通过改善大学教育的模式,为大学生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而服务:第一,以创业计划竞赛为契机,开展创业教育;第二,在学校网站上开辟独立空间各种市场信息,同时向校外学生的创业创意,帮助学生吸引投资商;第三,设置相关课程加入创业教育环节。
参考文献
[1] 李时椿,常建坤.大学生创业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106.
[2] 韩力争.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与思考[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6):88-911.
[3] 李娟.贵阳市大学生创业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8.
[4] 张美凤.关于大学生创业特征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1(10):53-54.
[5] Jimnons.J.A.Entrepreneurial Behavior[J].Glenview IL:Scott Forsman,1999:25-27.
[6] 理查德·格里格著.心理学与生活[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388.
[7] 韩力争.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问卷的编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154.
[8] 李军红,蔡丹,王美艳.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J].教育与职业,2005(9):13.
[9] 姚德明,彭晶.关于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调查报告[J].职教论坛,2011(9):77-80.
[10] 彭钢.创业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239-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