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德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8 13:58: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公德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篇1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总结

社会公德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社会公德是指:反映阶级、民族或社会共同利益的道德。它包括一定社会、一定国家特别提倡和实行的道德要求,甚至还以法律规定的形式,使之得以重视和推行。狭义的社会公德是特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它一般指影响着公共生活的公共秩序、文明礼貌、清洁卫生以及其他影响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最广泛、最一般关系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尽管存在各种不同阶级的划分,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分工,但处于同一时代的同一社会环境里的全体社会成员,为了彼此的交往,为了维持社会的起码比活秩序,郡必须遵守为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所必需的起码的简单生活规则。

社会公德是指在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总体情况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南开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报告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们的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接受采访者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她自主争先,她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我们问到: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她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何况还有很多人挣扎在死亡边缘,正等着我们献血来抢救呢!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也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58.63%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36.31%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10.06%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去献。

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我们的调查中,84.54%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49.47%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48.47%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二者之和占了97.94%,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87.05%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6.22%的人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5.73%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80.21%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14.06%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桌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遵纪守法

篇2

“节约用水?没这个必要吧。自来水有什么稀奇的,那么多江河水,找个抽水机,再加点工,自来水不是就有了嘛。”在我采访的10个人中,有一半的人都这样说。

居民生活条件改善后,诸如“刷牙洗脸间的空当要关上水龙头”、“洗澡抹香皂时不让水哗哗流”的节约用水美德,也渐渐被人们遗忘了。

据有关部门测算,一个水龙头的“水滴”现象,在一个小时里就可以流失3.6公斤水。如果是连续成线的小水流,每小时的流失量可达17公斤,每个月可流失水12吨。按每吨水3元计算,每个月就会白白损失36元。

调查实录·关于包装浪费

礼品不同程度包装浪费

月饼过度包装问题曾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日前联合下发公告,要求企业使用易于降解或者便于回收的材料对月饼进行包装。但据调查发现,包装浪费问题又岂止是月饼市场。

我们在各大商场看到,不论是女性化妆品还是各类高档的烟、酒,其包装盒之精美让人惊叹。一个丝绸大盒子里只装一两样化妆品,营养品只占豪华包装盒表面薄薄一层的现象很是普遍。我们可以看到,在大多数柜台,纸盒已经成了最普通、最一般的包装,稍微上点档次的就用塑料、木材、金属等材质作包装,甚至连名贵皮革都派上了用场。

“停水停电一天”感受节约的重要

我觉得要让人们对“节约”问题有深入的理解,让人们在行动上严格执行节约为本,可以让所有人有一定的亲身感受。比如我建议来一个“停水一天”或者“停电一天”,让人们感受一下因为缺水、缺电给人们带来的危机。

无以善小而不为

篇3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9-0054-02收稿日期:2016-08-22

课题项目: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教学法在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JXZL1304)。

一、问题的提出 “青少年社会工作”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不仅需要掌握青少年及青少年社会工作相关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的操作能力和技巧。所以,在该课程设计上适合采用项目教学法,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项目主题进行项目的策划、实施和评估。在整个项目的运作中,学生能够深刻了解和体会面对服务对象――青少年群体的整个服务过程。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80份,有效问卷180份。调查取样涉及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参与调查的学生全部是随机抽取的。本次调查数据运用SPSS 170进行定量分析。同时,抽样选取了30名大学生对其进行深入访谈。

三、结果与分析 (一)项目教学法在课程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多年在“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上尝试实施项目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认可度高达915%。有272%的学生认为“个人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有298%的学生认为“对青少年社会工作有了更多的喜爱”,有23%的学生认为“课程很有意思,不枯燥”,有115%的学生认为“希望以后的课程也可以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等等。

1设计项目

教师首先按照课程内容设计项目主题,比如,青少年成长危机有恋爱困惑、情绪困扰、人格危机、学业危机、网络成瘾、就业危机等,围绕这些主题设计项目主题。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还会让学生自己设计项目主题。

2学生分组

教师根据班级学生人数来确定小组人数,一般是6~8人。小组成员一定要配合默契,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除此之外,在这个阶段的另外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团队建设,各个小组需要完成小组命名、设计口号、设计logo、制订规则、选举小组负责人等一系列建组工作。

3小组项目立项

各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相应的项目,并初步提交项目计划书,并且以PPT的形式展示和答辩。教师也给予指导意见,最终确定项目任务书。

4自主学习与项目开发

在这个阶段,各小组就进入具体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为成果展示做准备工作,彩排、演练、准备道具等。在该阶段,学生按照自己的项目主题,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活动形式鼓励创新。

5阶段小结与交流

在整个项目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阶段小结,各个小组要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并提交初步阶段成果。各个小组之间对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并鼓励其他各组成员提出建议和意见。针对同学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小组从中找出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法。

6成果提交与评价

在该课程中,学生喜欢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展现项目任务书中的服务全过程。例如,个案辅导,从接案到实施,再到结案,学生通过扮演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等其他相关角色,展现服务全过程,从中深刻体会和了解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技巧和方法。

最后,教师结合学生自评、小组内的互评和教师评价,按照一定的比例,对学生的项目成绩给出一个合理的评定。

(二)项目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部分学生对项目教学法不认可

大部分学生已经适应了传统教学法,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一旦让他们主动思考,主动动手,就开始抱怨,认为困难重重,抵触情绪明显。在开课前,笔者进行了访谈,85%以上的学生不了解项目教学法,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参与到项目教学法中,认为“太难了”“太麻烦了”“耽误其他课程的学习”,等等。但在课程结束后,学生普遍认为收获很大。

2学生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项目教学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除了专业能力外,还要求学生有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综合能力,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大考验。在教学当中,笔者明显感到学生的综合能力欠缺,导致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效果比预计效果差一些。

3教师压力增大

项目教学法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新的挑战。“它需要教师打破学科体系的知识结构,按照项目内容重新设计教学。”[1]而且教师需要有一线社会工作的实务才能够督导并提出专业建议。因此,教师备课时需准备更多的知识,需要有创新的课程设计和更加具体的教学目标,可能还会占用教师大量的业余时间去指导学生,这必然会加大教师的负担,增加工作量。

四、结论 (一)项目教学法要嵌入传统教学法中

社会工作就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因此,社会工作专业课程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方法,融入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的整个教学过程是学生参与的过程,鼓励创新,注重整个过程,而不是最后的结果;注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成长和专业成长,而不是最终的成绩。最重要的是项目教学法与社会工作专业的理念是一致的,都是以实践为基础。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明确教师角色

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不仅是讲授者,还是项目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监督者、评估者。因此,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扮演好不同的角色。

2提高教师能力

首先,教师需要提高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外出进修,了解先进地区的实务经验;鼓励教师到一线社工机构做一段时间的兼职工作,积累实践经验。其次,教师需要有团队意识,形成教学团队。最后,教师要及时总结经验。

(三)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学校需要完善现有的学生考核制度,建立独立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2]比如,学生成绩的评定应将项目的完成情况、专业知识水平、个人能力提升、社会实践情况等按比例引入成绩评定中。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实践环节参与的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总之,现在社会、企业需要的是拥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实用型人才,因此,社会工作专业必须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加快实践教学改革,优化学科建设,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使广大毕业生成为同时拥有扎实基本功以及操作能力强的人。

参考文献:

篇4

一、全册教材分析

全书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1---4课)主要是进行校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教育,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部分,小学生必须遵循学校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礼仪规范,热爱集体,遵守纪律,做学校的主人,尊敬教师,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友爱同学,相互帮助,热爱科学,勤奋学习,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把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单元(5---8课)主要是进行公共生活中道德规范教育,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基础,小学生应当遵守社会公德,做到自觉遵守公共秩序,自觉维护公共安全,自觉爱护公共财物,自觉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努力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

第三单元(9---13课)主要是进行忠于祖国,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教育,小学生应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懂得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懂得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知道和平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要热爱和平,从而培育对祖国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国分忧,为国效力的世纪新人。

二、全册教学要求

1、教育学生必须遵循学校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礼仪规范,热爱集体,遵守纪律,做学校的主人,尊敬老师,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友爱同学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热爱科学,勤奋学习,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把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小学生应当遵守社会公德,做到自觉遵守公共秩序,自觉维护公共安全,自觉爱护公共财物,自觉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努力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

3、对学生进行忠于祖国,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教育,小学生应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懂得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懂得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知道和平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要热爱和平,从而培育对祖国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国分忧,为国效力的世纪新人。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质量的措施,

1、以情感人,情理交融,以此激发学生思想道德情感,提高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实践,教学中运用启发式,坚持正确引导。

2、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激发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3、课堂的知识教学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

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以及引导学生搜集名言,格言,举办展览,观看电影,等活动,并安排学生写调查报告,总结等,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讲究时效,

4、教学中多鼓励,多表扬,充分运用榜样的力量,以身作责,为学生做表率。

5、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参加讨论,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辨析正确与错误的能力,

篇5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思维的内在动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初中学生不但兴趣爱好各异,个性也不相同,又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的性格特点。如果活动课单一化、成人化、模式化,就会使活动课单调、枯燥、缺乏活力。因此,活动课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地考察,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写出了较高质量的调查报告。

二、尊重学生个体,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形成一种自由、民主的秩序,使学生在这种秩序中学习,按照自己的意图和计划行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三、要形成良好的气氛

要搞好校园环境布置,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创新环境中,感受到整个校园都渗透着浓浓的科技创新气氛。从而使学生消除对创新发明的神秘感,进而产生浓厚兴趣,孕育创新意识。

实践证明,良好的品质是创新的前提。因此,要以理想志向教育这条线,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公德、法制纪律、道德品质等教育内容贯穿在一起,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思想教育体系。

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活动课是师生共同投入的以活动为载体的课,是教师的教育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有机结合,是教师主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无论从活动课的目的,还是从活动课的过程分析,学生主体意识的确立、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展现都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活动课就成了教师自编自演的独角戏。这就要求建立一种宽松、民主、自由、丰富多彩的氛围。学生在活动课上可以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篇6

【关键词】电力企业;诚信;管理机制;现状分析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务院印发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形成诚信建设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着力推进诚信建设规范化长效化,2014年7月23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了《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由此可见,诚信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已经成为目前和未来正能量旋律之一。本文笔者简要介绍了诚信的内涵,以台电公司为例,分析了台电公司诚信管理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台电公司诚信管理机制建设思路,制定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同时,也介绍了台电公司诚信管理的预期效果。

一、诚信的涵义

诚信,一般是指履行承诺,是一个行为准则,属于道德范畴与法律范畴,包括以下内涵:遵守法律、法规;履行合法、有效的承诺;对于不合法、无效的承诺积极采取法律救济手段;对于因意外而没有履行承诺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善意地履行承诺。

人以诚立身,国以诚立心。诚信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古往今来,诚信都是社会不可或缺的运行规则,是社会进步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对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品德;对企业而言,诚信是黄金资产;对社会而言,诚信是公序良俗;对国家而言,诚信是重要的软实力。可以说,无论对个人、企业,还是对社会、国家,诚信都是无价之宝。

二、台电公司诚信管理现状分析

台电公司目前共有员工700人,后勤单位员工1000人,驻厂承包商15家,公司厂区内总人数超过2000人。台电公司倡导诚信、责任、规范、素养、自律、竞合、开放、创新“十六字”文化方针,自成立至今,将诚信放在首位。但是受到台电公司人员数量大、人员结构复杂、为台电公司服务的驻厂承包商单位数量较多等因素影响,台电公司诚信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不到位”:

一是对诚信管理的认识不到位。诚信管理是一种组织行为,是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探索出的管理模式,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少数员工出现了一定的不良情绪和行为,认为诚信管理限制了个人自由,给诚信管理造成了阻力。

二是对诚信行为的评价不到位。公司倡导在诚信管理上以引导为主,引导员工正确认识诚信和行为,自觉践行诚信和良好行为。但是,不诚信行为没有得到评价和考核,当事人没有因为自己的行为而付出代价,得不到深刻的反思。

三是对诚信行为分析不到位。人的行为表现是多样化的,无论是好与坏,善与恶都是通过行为这个方式呈现出来。要实现人员诚信行为素养的提升,就要进一步加强员工的行为观察和分析,深入了解员工的心理状态及行为表现,分析导致不良行为表现的根源,从而制定有效的诚信管理策略,从源头改善人员的诚信状态。

三、台电公司诚信管理机制建设思路

近年来,台电公司积极探索诚信管理思路,并试图通过建设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营造诚信文化,建立《诚信管理制度》,从制度层面研究企业诚信管理的长效机制,主要建设思路如下:

一是基于企业文化,明确诚信管理原则。诚信管理应坚持“诚信为本、自主管理、分级负责、德法并举、周期评价”的原则。诚信是每位员工的立身之本,是每位员工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要求,诚信作为立身之本,体现每个人的素质修养,每位员工应自主自发的讲诚信,诚信做人诚信做事。工作中应积极主动,依据公司制度、程序、标准,自主开展工作;生活中,应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信守承诺。公司应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鼓励和引导员工讲诚信,激励讲诚信的行为,惩处不诚信的行为,并对各级诚信状况进行周期评价。

二是从技术角度,明确诚信管理标准。公司建立《诚信守则》,员工应培养并树立诚信、正直的道德观念,认同公司的价值观,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德、为人正派,伸张正义,以诚信为立身之本,以诚信为基本职业行为准则,做到言行一致、信守承诺、遵章守纪、遵守公司的《诚信守则》。公司制定AAA、AA、A、B四级诚信等级标准和C、D两级不诚信等级标准,为在工作、生活中坚持诚信的部门、班组、员工及承包商提供诚信评价依据。同时将不诚信行为与事件/事故调查和处罚挂钩,将不诚信事件分为一般不诚信事件、重度不诚信事件和严重不诚信事件,发生不诚信事件后,根据调查结果,按照处罚标准进行处罚,对诚信等级降为D级的员工予以解除劳动关系,对诚信等级降为D级的承包商予以清退出场。公司每年组织各部门、班组、员工和承包商自愿签订诚信自律声明,传达公司诚信管理要求,营造倡导诚信、鼓励诚信的氛围,提高认同感。

篇7

关键词:物理课外活动;综合素质;能力培养

为了进一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在初中实施素质教育,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既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同时又具有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品质。从物理教学的实践来看,结合物理课堂教学开展的课外活动,是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减少高分低能学生的良好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开展课外小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高中物理试验课本上除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外,还根据不同章节的知识特点确定了近20个课外小实验,我觉得将其分布在三年时间内完成仍显不足。为此我联系有关章节知识,另外增补了10多个。如在《动量》一章里增设了“用自来水观察反冲运动”;在《电场》一章里增设了“静电屏蔽现象的观察”;在《光的色散》一节里增设了“室内彩虹形成”等小实验,平均每月至少有一个可做。我把这30多个课外小实验编成序列,按教材的特点分阶段以各课外实验兴趣小组为中心组织实施,每个小实验尽量要求学生独立设计,独立操作,并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对于难一些的小实验,我给予一定的提示与指导,包括实验原理、所需器材、操作与观察要领等。有些实验原理简单,需要的器材不多且在身边易找,要求他们在实验室外随机场所完成。而有些实验需要利用实验室现有器材,必须要他们在实验室里完成。如“测人的反应时间”、“缝衣针浮在水面上”、“观察光的衍射现象”等大部分小实验均可在实验室外完成,而“观察电磁感应现象”、“微小形变的显示与观察”等少部分小实验可在实验室里完成。

丰富有趣的课外小实验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加深了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动手操作和手脑并用的能力,对学生智力开发不无裨益。

二、开展科技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物理课外小制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器材,条件不受限制。是一种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有益活动。我们组织学生成立了电子制作的小组、船模航模小组、自制教具小组。充分放手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搞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近年来学生制作的有:记数器、音乐门铃、各种不同类型的报警器、教具制作方面有:惯性演示器、研究物体沉浮的潜水艇模型、光学中的潜望镜、望远镜、电学中的电铃、验电器等等。尤其是同学们在化学老师的指导下制造的小火箭。在学校召开的“艺术节”上大出风头。望着一支支小火箭,“嗖、嗖”地刺破蓝天飞向天空时,令参加活动的校长及学生家长们也惊呆了。学生们也欢呼雀跃,因为为了解决火箭尾翼的定位问题,学生们改了又改,不知试了多少回。通过课外小实验,小制作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掌握了常用工具的使用和制作技能,充分发挥同学的聪明才智。展示了学生心灵手巧的创造才华。

在作“电荷间相互作用”实验时,教师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但此实验经常都不能观察到很明显的现象,学生也感到很茫然。活动课上,老师叫同学们设计实验来证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第二天,一个同学交来了一只小烧杯、一只小灯泡、二片泡沫薄塑料片,并滔滔不绝的讲解起来:

首先,将一只白灯泡放入烧杯,取两张泡沫薄塑料片,用丝绸分别摩擦后,将其中一块小心地放在灯泡上面,把另一块靠近第一片,可非常明显的发现互相排斥现象,由此实验现象可得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其次,取一根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让它靠近灯泡上的塑料片(事先和丝绸摩擦过)可明显地发现互相排斥现象,由此可证明橡胶棒上带的电荷与塑料带的电荷相反。接着,取一根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让它也靠近灯泡上的塑料片,可明显发现它们之间是相互吸引的。由此可证明玻璃棒上带的电荷与塑料片上的电荷不一致,是异种电荷。那么当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靠近时,它们将互相吸引。由于塑料片与灯泡的摩擦力极小,实验现象很明显。

还有一个同学想出的一种摩擦起电的方法更令人叫绝,他用一些塑料纸绳扎成一束,然后将每根塑料绳分的细细的。用手用力摩擦细细的塑料绳,它会马上带同种电荷而蓬松地分开成一大束。其形状犹如敞开的伞骨,然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判断带电的性质。如此实验取材方便,简单易做。又能使每个同学可直接观察到正负电荷的判断过程。连退休老教师看了演示都拍案叫绝。

同学还利用重力的竖直方向制成了水平仪,利用电学知识制成了串并联电路演示器,家庭电路的示教板,这些成果都反映了学生中隐藏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学生在学校相对比较封闭,与社会有较大距离。但学生终究要走入社会,在人海茫茫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苛刻,生存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必须引导学生学会面对社会和适应社会。

结合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我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到农村、工厂和街道进行社会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如在京源大道上测定汽车、摩托车的速度后,学生们发现不少汽车和摩托车超速行驶,于是他们写出了《城市交通事故成因》并呈送县交警大队,使自己也受到一次交通安全教育。结合“光缆通讯”的学习和中央电视台关于“拉线有电打死了人谁负责”的讨论,我组织学生参观了街道和工厂的通讯线路布局,发现有些地方的通讯线路像蜘蛛网似的,有的离高压线和照明电路较近,于是他们写出了《通讯线路的合理化布局》呈送县电讯局,报告上还附有照片。结合电能输送的知识,我组织学生到我校社会实践基地永兴镇汪岭岗村进行调查和访问,发现有些村落灯光很暗,线路电压降较大。个别村落还没有通电,晚上用的是柴油灯。走访中还得知电价较高,农民用不起。于是同学们写出了《关于汪岭岗村输电线路的布局与管理的意见》分别呈送该村委会和镇供电所。此外,还就噪声、光、白色污染等环保问题,下水道面盖不全造成儿童不幸堕入身亡的问题等进行了社会调查,都写出了调查报告,并呈交有关单位。呈送的报告中大多有回音,通过半年的整改,均有一定的成效。为此,汪岭岗村委员会、电讯局、县文明办、县城建局向学校送来了感谢信。98年5月在学校组织的社会调查报告评选活动中,有三篇获一等奖,5篇获二等奖。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了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社会生活实际问题,提高了他们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主人翁责任感。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者单位:盘锦市教育局)

参考文献:

[1] 努力推进全面的素质教育.人民教育,1999,(6).

篇8

思想政治是当前中职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目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许多传统的价值观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学生的价值取向也日趋多元化,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消极作用也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了学生的价值取向。这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很容易使思想政治教学走入“假”“大”“空”的误区。这使当代思想政治教学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作为中职卫校的思想政治教师,我们要致力于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加强学生的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努力提高学生道德选择的能力,从而实现德育目标。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应对该课程进行大胆改革,让学生正确认识政治课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加强教学内容的鲜活性,深化书本知识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愈来愈高。就卫校学生而言,不仅是要具有扎实的医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医德。因此,卫校的德育工作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优势。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应立足于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等方面,从而杜绝流于形式的“假、大、空”思想。例如,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政治书本中的一些内容持怀疑态度,觉得书本上的政治说教与自身毫不相干,学而无用。因此,我在针对政治常识部分的教学时,其目的主要放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自己拥有的政治权利,并学会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比如,我结合新一届领导班子的产生以及学生会的换届选举工作等相关事例,让学生体会到政治知识的实用性。又如,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学者坐船过河,当船驶到河中央,学者询问船夫到达对岸的时间时,船夫的回答出现了明显的语言错误,学者很瞧不起地说道:“你这半辈子真是白活了!”船夫没有吱声。突然暴风雨袭来,河面波涛汹涌,船夫问学者:“你会游泳吗?”学者说:“不会。”船夫说:“我这船马上要沉了,你这辈子都白活了!”这样一则故事告诉我们解决不同的问题需要不一样的知识技能。而当前的学校教育,着重培养的是学生对问题的解答能力,而忽略了培养学生在实践生活中对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不能照本宣科,对于书本上的案例也不能完全照搬,而应努力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挖掘出典型案例。例如,在讲到关于“职业道德”这一内容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谈谈对医疗事故频发以及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等现象的看法。其中一位学生讲到自己在暑假时到父亲所在医院实习,在她近两个月的实习时间里真切地感受到了医患关系的不和谐,而由此使她产生了一种畏惧、失望的心理。我顺势将此问题作为切入点,就“医患关系”开展了一次主题讨论会,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关注,真正体会到书本上想要传达的道德观念,进而使学生从根本上提高了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

三、改革评价机制,体验德育教育的乐趣

中职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指导学生今后的生活与实践。从这个角度出发,现有的评价机制就不太适合,必须有所改变。在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到,有些教师一边抱怨着学生德育教育的失败,一边还死抱着传统的教学方式与评价机制不放。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评价机制也应随之改变。我们应改变教育评价中的唯智倾向,体现知识与能力并重的评价机制,使政治教育真正起到育人的功效。我认为,思想政治课的评价机制必须打破以一张试卷作为考核评定的模式,应减少卷面成绩所占的比例,将学生的学习态度、个人修养等方面一同纳入考核中,同时应针对政治学科的特点,制定出灵活性强的评价机制。例如,我在期中考核中,尝试让学生对某个案例进行分析,或是写一份调查报告,或是通过即兴演讲和表演的形式进行考评,致力于从多样化的考评机制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不断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使学生充分享受德育教育所带来的快乐,同时也学会做人,从而将我们的政治教学引入正确的轨道。

四、总结

篇9

关键词:高职校园;思想文化;专业文化;就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0-0325-03

我国正处于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主动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并以德育文化建设与专业文化建设为抓手,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和谐社会。高职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校园文化包括多个层次的内容,比如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等,高职校园文化具有教育、示范、导向、凝聚、熏陶等多方面的功能。坚持正确的原则,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充分就业,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高职院校由于办学历史短,教育资源相对短缺,面临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高职院校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招生工作上,忽视校园文化建设,用人单位普遍反映高职毕业生职业精神与创新能力不足,影响其持续发展能力。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展开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调查,旨在通过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分析,找出符合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

为了解当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真实状况与提出有效解决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不足之处的对策,本项目以广州市花都区5所高职院校进行实地调研与参加填写调查问卷。

本次对广州高职学生关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其对策建议——对广州市花都区5所高职院校的实地调研的调查报告”的调查问卷发出800份,回收360份,回收率46%,有效问卷336份,有效率42%,废卷24份。(由于此调查开展与放假期间,所以回收率比较低)被调查的男女学生比例相当,男生425人,女生375人。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在读高职学生77%、高职毕业生15%、高职生已就业8%。本项目采用了访谈法,调查法,网络发函,等调查方式。调查的基本情况见下表:

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本文以调查结果为依据,探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为基础,分析及提出对策建议为重点。

本项目选择5所院校作为调查对象,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以窥视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实际状况,以解决校园文化建设现存问题,有利于高职学生更好适应社会的变化,实现充分就业,缓和社会阶层矛盾,创建幸福和谐广东。

关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其对策建议——对广州市花都区5所高职院校的实地调研的调查报告”的调查内容与相关数据分析如下:

(一)高职学生爱国主义、公民道德文化建设调查

通过数据分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敬业、诚信、友善等思想文化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途径传授给学生,使其形成良好的品德情操,这与用人单位普遍反映高职毕业生品质好,工作热情,但上手能力、持续学习能力欠佳相符;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脱节,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形势下,需要培养大批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而目前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重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轻专业文化建设,技能学习气氛不够浓厚,高职学生在校园受到的技能教育熏陶不够强烈,没能让高职学生真正精于专业技能。

(二)对高职学生群体的认知水平

通过数据分析,高职生中认同自身智力水平较高的占相当部分,他们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升读本科,而众所周知的是,在目前高考制度下,高职院校的分数划段及录取档次,存在“低分进高职”的现状,现实中,高职三年考取本科的少之又少。因为心态重心的转

,在高职三年教育中,能取得多项技能证书的比例并不高。可以认为,高职学生自我认知能力普遍较弱,没有充分了解自身的学习特点,误以为其iq方面能与本科生相提并论,没有充分认识到其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这一优势,导致普遍的高职学生没有注重培养自我的动手能力,锻炼自我扎实的专业技能。另外,高职学生的家庭经济力量普遍薄弱,没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对其高职学生学习环境,学习心态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实践技能培养和训练的调查

通过数据分析,高职教育在实践实训教学环节重视不够,没有将职业能力与实践实训模块有效结合,以致实践教学效果欠佳,学生获得实践技能训练的途径与手段也缺乏,培养的学生在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职业信心等方面薄弱。

通过数据分析,高职教育在实践实训教学环节重视不够,没有将职业能力与实践实训模块有效结合,以致实践教学效果欠佳,学生获得实践技能训练的途径与手段也缺乏,培养的学生在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职业信心等方面薄弱。

(四)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的调查

通过数据分析,高职校园专业文化建设较偏重于课堂书本知识的灌输,没有结合高职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接受新事物快,独立性、好奇心强,创新意识浓郁等特点,通过第二课堂、职业技能竞赛、科技创业大赛等校内外社会实践实训项目来系统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以提高学生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拥有广博而扎实的专业知识,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

(五)就业质量调查  通过数据分析,高职学生对本群体就业率信心不高,虽然,调查的高职院校历年就业率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的可喜态势,但就业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就业的企业类型较多集中在小型企业,中型企业与国企的比较少。二是薪金待遇期望值低。三是就业不稳定,经常换岗位、换企业、甚至换职业。

在调查访谈中,我们得知,目前高职校园的思想文化建设与专业文化建设的融合不够紧密,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政治思想文化、品格情操等方面的建设,但在实践技能、创新等专业文化建设上偏弱,没有形成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在就业环境上与本科学生竞争,没有发挥出高职教育中专业文化建设的特色,没有扬长避短,以致就业质量不高,影响高职学生学习、生活、工作、职业发展等心态,制造新的矛盾与不稳定因素,影响社会和谐。

三、结论与讨论

通过以上调查数据分析,目前高职校园偏重思想道德文化建设,高职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向上,政治取向正确,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但在专业文化建设上偏弱,实践技能训练与创新意识不足,以致高职学生在就业质量、职业发展上有所弱化,影响职业发展。因此,想要改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继续加强思想职业道德文化建设,同时端正高职学生自我认识,加强专业文化建设,培养良好的职业情操、娴熟的职业技能,使自己成为创新型高技能人才,以实现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建设幸福和谐社会。具体而言,主要通过以下措施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1.继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教育全过程,学习党的先进性文化,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帮助高职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加强社会公德、个人品德教育,积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使其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

2.通过开设讲座、讨论、座谈会等形式,端正高职学生自我认知,明辩高职学生与“一本”、“二本”学生在智力水平上的差距,立足于“高职教育”,掌握高职学习特点与规律。高职生源中,有来自达不到普通高校分数的高中生及职高、职专和技校的“对口生”,他们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与本科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与本科生相比,高职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对实践操作、技能比赛等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掌握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专业技能程度有较高的期望值。

3.根据高职高专学生活跃、随和、爽直、重情,热情、外向、兴趣广泛等特点,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高职生善长形象思维、动手能力强,特别是对一些新、奇、特知识的渴求,生活适应力较强,应该通过开设更多的知识竞赛、专业技能竞赛、科技创业大赛等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团队合作文化;通过“重视实训教学,突出实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教育理念、构建“校中厂”、

“厂中校”实训教学体系、采取“技能训练与产品生产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形成一体化教学,提高专业技能文化,培养创新能力。

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具有社会责任、良好个人品德,也具有扎实职业能力的复合型专业技能人才,提高就业能力,深化就业质量,促进社会和谐。不论是成功的就业,还是成功的择业、创业,都离不开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为基础,通过思想文化和专业文化建设二者融洽的培养,提高综合素质,缩短与社会的差距,成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以满足产业转型、产业升级的人才需要,充分实现就业,构建幸福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人民日报,2012-11-15.

[2]张劲.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途径创新.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3]郑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设途径.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4]姚辉波.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文化建设初探.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9).

[5]王玉栋,师寸丽,王俊香.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12,(1).

[6]曾永红.论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构建——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世纪桥,2012,(15).

[7]郝爱红.高职学生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调查分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8).

篇10

一、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提出:“加强中小学各科教材中环境内容的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切实掌握各科教材规定的环境教育内容。”在自然科学教材中,可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很多,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选准切入点,适当拓宽加深,才能“渗于其内,寓于其中”。如在讲述水质和饮用水的卫生的内容时,要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生成,水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全球因水资源的短缺所产生的严重问题,诸如沙漠化、淡水资源缺乏、河流出现断流、工业和城市生活因缺水带来的问题等,使学生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然后向学生提出“生活中可采用哪些节水措施”这个问题。

这种渗透式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科学知识与技能,而且接受了环境教育,提高了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环境保护意识以及了解环境保护的行为准则,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

二、实验中强化环保教育

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教好自然科学的关键,教材对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数量都大大增加,这样既有利于学生通过实验掌握自然科学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在自然科学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中,都存在着“废气、废液、废渣”的问题,这些实际问题的处理过程,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的难得机会。根据绿色自然科学理念,绿色科学实验应当是一种不产生或很少产生废弃物的实验技术和教学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更好地运用绿色自然科学知识进行实验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地渗透绿色自然科学教育。

三、活动中深化环保教育

活动课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一个大舞台,它具有广泛、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灵活的形式,通过活动课,能够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同时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增进身心健康,有利于学生手脑并用和获得直接经验,对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吸引力。实践证明,通过活动课渗透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课外活动的特点决定了它和课堂教学方法的不同,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上好活动课。环保活动课要充分利用学生参加环保活动的热情,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应积极创设条件,开展多种活动,为实施环保教育提供良好的机会。

1.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和评比活动

自然科学教师可以和其他任课老师密切配合,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绘画、书法、摄影、演讲、歌咏、征文、知识讲座等形式的活动,有利地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增长知识,扩展同学们的视野。

2.成立社团组织

创办以环保为主题的“校园环境之声”广播站,通过聚集校园中的环境思想和环境问题以及开设“环保动态”、“我的环保策略”等栏目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组建花卉兴趣小组;班内成立“环保活动小组”,年级或全校设立“绿色家园环保协会”;结合重大环境节日,如“环境日”、“地球日”、“植树节”、“无烟日”、“爱鸟周”,组织出版宣传橱窗,组织学生到校外开展宣传活动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热爱大自然,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关心与参与”精神,通过学生的宣传活动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3.组织社会调查活动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变迁速度的加快,我们要特别注重学生在社会活动中的接受教育,不能使教育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此,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布置学生进行生态环境资源调查,并提出调查内容与要求,如了解乡镇企业环境污染情况;搜集有关生态农业建设情况;农村水资源状况,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情况;群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程度;采访环保先进单位和个人等。调查后,学生亲自获得第一手资料,经过思考,综合分析,写出家乡环保调查报告。学生在环境调查活动中既看又做,亲自感受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生活中延伸环保教育

保护环境是公民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保护环境不仅仅是指减少环境污染、维持生态平衡、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能源等,还包括讲究公共卫生、美化个人生活环境等广泛内容。作为一名自然科学教师,在最大的消费群体之一的中学生中,开展绿色消费教育,倡导绿色消费,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具有深远的环保意义。教师应及时抓住身边环境教育素材,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并对其行为具体规范,从而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