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4-02 02:36: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文章编号:1003-4625(2014)01-0111-03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志码:A
一、我国非金融支付机构发展现状分析
第三方支付作为新兴的金融服务方式,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支付服务基础全面配置建设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截至目前,获得人民银行许可的支付机构有250家,其中网络支付机构97家,银行卡收单机构54家,预付卡机构166家。从业务类型上看:
一是包括以支付宝、腾讯财付通和快钱为代表的网络支付机构,通过网络平台为收款人之间提供转移资金,涵盖货币汇兑、互联网、移动电话、固定电话和数字电话支付等服务。
二是以商通卡、联华OK卡和斯马特卡为代表的预付卡机构,以盈利为目的,采取磁条和芯片等卡片技术,通过卡片、密码等形式发行的在发行机构之外购买商品或服务的预付卡。
三是以银联商务、通联支付和银讯达为代表的银行卡收单机构,为银行卡特约商户提供代收货币资金和清算服务。从地区分布上看,我国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机构已经从集中在大中城市转向辐射全国各地,直接渗透到县以下地区。
非金融支付服务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问题和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实施,结束了非金融支付一直处于政策法律监管灰色地带的局面,也为非金融支付机构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遇。然而,在业务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也有个别非金融支付机构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重视规模、轻视质量、片面追求效益、忽略支付纪律等现象。
二、周口市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基本情况
目前,在周口辖内开展支付业务的非金融支付机构及分支机构(以下简称支付机构)共有5家,分别为郑州建业至尊商务服务有限公司、银联商务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周口业务部、通联支付网络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周口办事处和钱袋宝河南运营中心,业务种类主要为预付卡发行、受理和银行卡收单。
(1)郑州建业至尊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在周口辖内从事至尊卡的发行和受理业务,针对建业业主发行,可用于建业住宅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桂园、森林半岛和联盟新城房地产项目的购房与缴纳物业费,也可在周口万顺达百货消费。
(2)银联商务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周口业务部是最早在周口辖区开办收单业务的支付机构,于2008年成立,共有正式员工5人,实习员工3人,其中经理1人、助理业务经理1人,目前已向中国人民银行周口市中心支行备案,但未在工商部门注册。截至2013年11月底,在辖区拓展特约商户1985户,布放POS机具4389台。
(3)通联支付网络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周口办事处在周口辖内从事银行卡收单业务,于2012年10月成立,共有正式员工4人,外包装机业务人员1人,目前已向中国人民银行周口市中心支行备案。截至2013年11月底,在辖区拓展特约商户84户,布放POS机具95台。
(4)钱袋宝河南运营中心是钱袋网(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分支机构,未在河南省人民银行系统备案,目前在周口辖内招聘商,推广小精灵手机POS和移动POS,且已开展银行卡收单业务。
(5)北京钱方银通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3月与钱方海科融通信息有限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钱方公司作为海科融通公司的POS机具生产商,公司尚未整合完毕,内部人员岗位划分不明晰,目前仍有业务人员在周口辖内开办银行卡收单业务。
三、周口市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非金融支付机构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目前《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未对支付机构分支机构的组织形式做出明确规定。通过了解,为规避工商、税务部门的监管,减少业务开展环节,目前在周口提供收单业务的5家支付机构分支机构均称为办事处,且未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分支机构普遍存在人手少、业务人员文化水平与业务素质低、疏于培训与管理等问题,风险防范能力低,应急管理能力较差,缺乏基本的合规经营及风险防范意识。
(二)超范围违规开展收单业务
《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收单机构应当对实体特约商户收单业务进行本地化经营和管理,不得跨区域开展收单业务。但从人民银行总行网站公示的支付机构信息看,钱袋网(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收单业务经营范围仅限于北京、上海、广东。北京钱方银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QPOS的生产厂商,跨区域在河南省周口市开展银行卡收单业务,不符合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和要求。
(三)部分支付机构收单业务存在违规现象
周口市银行卡收单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但通过银行卡收单业务专项检查发现,部分支付机构在面临银行业金融机构收单业务的激烈竞争下,转而采取了一些违规手段:一是违规套用特约商户类别码(MCC码)现象突出。主要表现在高手续费商户套用低、零手续费商户的MCC码,以此争抢存量商户。二是客户身份识别能力有待加强。目前支付机构未与人民银行联网核查系统联网,部分机构在审核商户资料时也未通过中国银联银行卡风险信息共享系统进行核查,商户实名制仅通过留存有关证件的复印件或影印件实现,风险控制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商户和机具管理不到位。在日常经营中,片面注重商户的拓展,对商户的回访跟踪、终端巡检和人员培训存在缺位的现象。
四、基层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监管的难点
(一)信息不对称,监管时效滞后
随着支付服务市场的繁荣发展,从事支付业务的机构越来越多,但个别非金融支付机构有意逃避人民银行监管,致使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特别是地市中支和县支行,对多数非金融支付机构的具体情况不了解。加上非金融支付业务不断网络化、电子化的特点,可以不在业务拓展地区开立清算账户和设立分支机构,导致监管部门难以及时掌握支付机构的实时情况。如果支付机构不主动向当地人民银行备案,仅通过人民银行自身去主动了解,监管滞后期会更长。
(二)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依据层次不高
目前,对非金融支付机构及其业务的监管主要依据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2010]2号令)、《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0]17号令)和《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0]第9号)等规定,收单管理办法相关配套的制度多是以实施细则、通知等形式下发,或者是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自行出台,而不是以法规法律的形式,法律效力层级较低,对相关机构缺少约束力。
(三)支付结算从业人员少,监管效能有待提升
与商业银行传统的支付结算业务相比,非金融支付服务是集网络技术、计算机和金融产品融合的产物,业务范围广泛,交易、清算模式更为复杂,相比之下,基层人民银行监管能力就更显薄弱。一是从事支付结算工作的人员数量很少,且承担着支付体系建设、会计核算管理、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支付工具及账户管理等工作,普遍存在人员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监管能力有限。二是支付结算工作人员对各类非金融支付业务类型、流程特点和发展趋势了解不够透彻,对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监管工作的深入开展有一定的限制,在协调工作力度、调查研究能力及指导监督方面还存在着差距。三是监管手段不足。目前,人民银行对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监管手段主要依靠审核报送资料、座谈询问和现场检查,监管工作时间有限,基层人民银行尚未总结出一套较为成熟的管理手段,监管统筹性、时效性和操作性尚待完善,对各类检查结果的综合、分析和运行效率不高。
(四)违规支付机构难以制裁,清理难度增加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任何非金融机构和个人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擅自从事或变相从事支付业务的,中国人民银行及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有权责令其终止支付业务。但在监管实践中,对拒不终止支付业务的非金融机构和个人,基层人民银行缺少强有力的制裁手段,一旦出现风险事件,无法在第一时间内终止支付。对于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机构与个人以及具有政府投资背景的机构,人民银行在清理时还要考虑社会稳定因素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清理难度增加。
(五)监管协调机制不健全,未形成监管合力
非金融机构支付机构业务链条涉及实体商业、电子商务、银行机构、公共事业、证券保险等众多领域,业务监管涉及工商、税务、公安、商务等众多部门,但人民银行与之在第三方支付业务管理上的工作协调机制尚未建立,部门协调时存在一定难度。同时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之间尚未建立协作监管机制,难以对跨区域经营的支付机构实施有效监管。
五、政策建议
(一)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法律监管
建议人民银行总行完善法律监管框架,使监管内容涵盖支付机构组织、监管、支付服务和交易等方面,提高非金融支付机构监管工作的立法层次,将相关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提升为法律条款,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支付机构监管法律体系。
(二)规范支付机构经营方式
人民银行要加强支付机构分支机构的监管,要求跨地区从事异地服务的支付机构,应按照“商业存在”的原则,必须在经营地设立正规的分支机构,尤其是针对地市级开展支付业务的机构,须在当地工商部门注册登记,要建立完整的组织机构、人员配置、内部控制制度等。积极督导支付机构分支机构备案,防止支付机构规避所在地人民银行监管。
(三)加强业务培训,丰富监管手段
要加强对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特别是基层行支付结算人员的业务培训,适时下发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的支付机构名单,让分支机构监管时做到“心中有数”,不断完善监管手段。一是要积极发挥支付清算协会的作用,协助负责支付机构的日常事务协调和监督,发挥专业优势,促进非金融支付行业自律与行政监管的有机结合。二是每年要定期组织开展对非金融支付机构的专项检查,注意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方式的有效结合。
(四)明确监管部门,强化监管目标
人民银行总分行之间以及分支机构之间应建立统一的支付机构监管信息交换平台,实现不同层级机构之间的监管信息的互通交流,以强化对跨地区开展支付服务的支付机构的监管,编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结合人民银行监督检查掌握的实际情况,建议及时组织开展对未领取支付牌照仍在从事支付服务机构的集中清理工作,及时进行处理,防止出现支付风险。
(五)加强监管合作,形成监管合力
人民银行还应加强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监管机构在支付机构的准入管理、查处无证及超范围从事支付服务以及打击支付服务领域违法犯罪活动等方面的合作,建立合作监管的工作机制,畅通信息共享渠道,明确监管工作分工。在人民银行内部畅通、规范违规信息的报送方式和渠道,违规公司注册地的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人民银行总行相关部门应对非金融支付机构经营所在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上报的核实信息、违规信息等及时处理和反馈,共同配合做好监管工作。
参考文献:
[1]吴道义,漆慧,刘春梅.我国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监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工业审计与会计,2012,(5):20-22.
篇2
关键词: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可持续发展;备付金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1)07-0013-03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1.07.03
一、引言
我国第一家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创立于上世纪90年代末,但真正意义上呈规模增长的非金融支付服务始于2005年。六年中,越来越多的非金融机构广泛参与到支付服务市场中,其交易渠道已从单纯的互联网支付延伸至移动支付、电视支付、电话支付以及POS支付;支付账户从银行账户扩大到了行业性的储值账户;支付介质从传统的卡磁条拓展到了IC芯片,有力地推进了各种支付领域的电子化水平,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但在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的快速发展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同质化经营严重、备付金收益归属问题以及客户信息安全问题等,这些问题已经对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的健康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面对交易规模与日俱增的非金融支付服务市场,如何引导其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非金融支付机构发展的现状分析
目前,市场上共有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300多家。按照业务类型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包括以支付宝、财付通和快钱为代表的网络支付机构,这类机构依托公共网络或专用网络在收付款人之间转移货币资金,涵盖货币汇兑、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二是以商通卡、联华OK卡和斯玛特卡为代表的预付卡机构,这类机构的特点是以营利为目的,采取磁条、芯片等技术,以卡片、密码等形式发行的在发行机构之外购买商品或服务的预付卡。三是以ChinaPay、通联支付和拉卡拉为代表的银行卡收单机构,这类机构主要是通过销售点终端(POS)等,为银行卡特约商户提供代收货币资金服务。易观智库数据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互联网支付、电话支付和手机支付全年交易额总计达到11,342亿元,环比增长95%。其中,从支付形式来看,互联网支付达到10,858亿元,占到96%的份额;从企业份额来看,支付宝以49%的份额占据半壁江山,支付宝、财付通、快钱、Chinapay、易宝支付五家企业占据整个市场接近90%的份额[1]。
(一)政策环境分析
2010年6月和12月,中国人民银行相继出台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结束了我国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市场一直处于监管真空的状态。在《办法》和《实施细则》中,第三方支付从事的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都被纳入监管范围。
按照《办法》规定,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须在2011年9月1日前申领《支付业务许可证》,逾期未能取得许可证者将被禁止继续从事支付业务。2010年12月起,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公示了申报《支付业务许可证》的企业,这份名单已经从最初的17家,扩容到目前的32家。从这些候选企业拟申请的支付业务类型来看,主要为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收单及预付卡业务。其中,大部分企业选择了互联网支付业务和银行卡收单两大业务类型,还有一些企业同时申请了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业务。截止到本文成稿日,《支付业务许可证》仍尚未发放,其将带来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但总体上,市场准入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意味着不达标的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将被迫退出市场,有利于保护客户的合法利益,同时也给那些规模较大、信用能力较好的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正名”,使它们摆脱了多年来一直处在政策“灰色地带”的尴尬,有助于提高整个非金融支付服务行业的公信力。
(二)盈利模式分析
当前,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的盈利主要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手续费收入。即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收取商家的手续费和其向银行支付的手续费差额。例如,当一位消费者通过某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的支付平台向商户支付了1000元,如果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收取商户1%手续费,但其向银行只需支付0.6%的费用,那么这0.4%的手续费就是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的收入。由于同质化经营严重,导致价格战升级,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争相下调手续费或使用非常规的手段恶意竞争,以期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支付市场盈利空间被进一步挤压。二是客户备付金收益。客户交存的预付存款等形成了客户备付金,这部分资金收益的归属问题一直没有明确,部分机构将其用于其他投资活动(比如投资债券、股票或打新股等),获得巨额收益,即使存放在银行账户,也能够获得一笔不小的利息收入。《办法》颁布后,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只能选择一家商业银行作为备付金存管银行,而且只能根据客户发起的支付指令转移备付金,不能以任何形式挪用客户备付金。虽然沉淀资金形成的利息收入如何分配尚未明确,但是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在备付金收益方面“做手脚”的难度更大,加大了其经营难度。三是在增值服务方面拓展盈利空间。例如,部分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将服务领域扩展到代收水电煤费、通信费、房租房贷、酒店机票、信用卡还款、彩票、网游等,通过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内容等方式拓展盈利空间。
总的来说,非金融支付市场竞争是非常激烈的。2005年6月之前规模较大的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有ChinaPay、上海环讯、北京首信、IPAY和网银在线等,大部分公司处于相对公平且利润率可观的竞争环境中。而如今,300多家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中,由于同质化经营和无序竞争,除了背靠淘宝的支付宝、依靠腾讯网的财付通等市场份额较大的机构已经实现盈利外,其他机构大多处于亏损状态。但是从非金融支付服务市场高速发展的情况看,如果能找到有效的市场切入点,完善和探索盈利模式,盈利空间还是很大的。
(三)备付金使用情况分析
《办法》出台前,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掌管的客户备付金一般通过存入银行账户获得利息收入,有时也进行其他投资获得收益,备付金规模越庞大,使用这些资金所获取的收益也越大。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客户备付金是否被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挪作他用,外界无从知道,这其中隐藏了巨大的社会风险和金融风险。
《办法》明确客户备付金不属于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的自有财产,禁止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以任何形式挪用客户备付金的行为。同时,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只能选择一家商业银行作为备付金存管银行,备付金存管银行应当对存放在本机构的客户备付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因此,部分从事支付服务的非金融机构基于自身发展和管理需要,已逐步建立与客户备付金管理相关的内部控制机制[2]。例如,建立专门的客户备付金管理部门,并将其作为要害岗位进行严格管理。或者与银行合作,由银行作为独立的外部机构对其客户备付金的管理和运作进行监督,以此提升该非金融机构的社会公信力。
(四)客户权益保障情况分析
尽管绝大部分非金融机构在提供支付服务时,都力求筑起一道牢固的安全防线,但是现在网络病毒种类繁多、传播方式和途径多样化,时刻威胁着支付平台的安全。如果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忽视支付业务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仅影响支付的安全和效率,而且存在网络黑客盗用资金等安全隐患[3]。此外,由于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在交易信息和支付指令的收集、传输、储存过程中,掌握了大量客户信息,一旦其所掌握的用户信息泄露或用作其他用途,极可能对社会稳定产生消极的影响。
《办法》明确要求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应当具备必要的技术手段,确保支付指令的完整性、一致性和不可抵赖性,支付业务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支付业务的安全性,具备灾难恢复处理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支付业务的连续性,以及妥善保管客户信息等,为客户资金安全以及隐私权的保护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一)坚持制度创新的原则
合理的制度能促进分工与合作,促进产出水平的提高。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超越经营模式约束,实现整体可持续发展问题,这需要从社会制度层面予以保障。因此,有关部门要切实通过制度创新,促进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二)市场调节与监管并重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着眼点是整体、协调、长远的发展,需要在个体和整体、局部和全局、近期和长远、宏观和微观发展之间进行充分的协调和结合。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相关部门积极合理的介入,通过指导、参与、协调、强制等手段引导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办法》的出台不仅为非金融机构提供支付服务的行为正名,而且使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的业务范畴、监管等有章可循。因此,为了促进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市场调节与监管并重的原则,同时发挥“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适时完善相关制度,通过“市场机制”加“政府监管”的方式,推动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苦练内功原则
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苦练内功,提高自身可持续盈利水平,树立良好的口碑。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要推广和使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和数字签名技术,加强内部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建立有效的应急机制,提供安全、可靠、差异化的支付服务,创立一个具有广泛认知度的支付品牌。
四、促进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
虽然《办法》和《实施细则》的出台使得非金融机构提供支付服务时有章可循,但是在实际业务操作中仍然有待进一步完善。首先,建议允许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在确保客户备付金的安全、不影响正常支付和清算的前提下,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可以将一定比例的备付金投资于低风险、高流动性的项目上,比如购买国债等。其次,可以借鉴欧盟的做法,对客户备付金提供保险或类似保证。管理部门可以根据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的规模、管理和运行情况等实行差别比例制度,要求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将收取的备付金按一定比例存放在人民银行账户。再次,建议在相关的法规制度中要明确利息的归属与分配问题,避免由于政策不明朗引发不必要的争端。最后,应明确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收费监管部门,建议制定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提供支付服务的最低费率标准,避免其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违背基本的成本收益原则,同时也能提高洗钱和套现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成本。
(二)完善和探索盈利模式
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要完善盈利模式,实行差异化策略,快速全面地了解客户需求,对客户群进行细分,并根据不同的需求,研发设计安全可靠、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做到产品差异化、服务差异化、市场差异化、营销模式差异化,从而形成极强的产品竞争力。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技术和市场的发展,提供新的产品应用及服务,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三)构建支付品牌发展战略
当个性化消费越来越丰富时,客户就越来越在意支付服务的质量,只有为客户提供无法替代的服务,才能在竞争中胜出。因此,创立一个安全、可靠、个性的支付品牌是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经过长时间的积淀,支付品牌在客户心中形成固有理念,最大限度地满足和切合用户的需求,能够增加潜在品牌价值和未来收益。首先,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要增强自身内部控制能力,切实保障客户的合法权益。一是要设立独立的客户备付金管理部门,形成分工合理、相互制衡的组织架构,建立分级审批制度,将客户备付金操作和管理岗位作为要害岗位进行管理。二是要切实保障客户资金安全,妥善处理支付危机,有效控制支付风险,做到支付业务的连续性,保证客户信息不被泄露,从而赢得客户的信赖。其次,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要树立营销理念,着重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以吸引客户,充分挖掘客户的潜力,构架新的营销体系,在客户心中塑造强有力的品牌形象,例如,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支付宝就是行业中具有客户忠诚度的支付品牌。再次,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要遵守相关制度的规定,合规经营,避免自己陷入违法违规支付行为的纠纷中,使企业的形象受到损害,影响支付品牌的美誉度。
(四)在竞争中谋合作
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不仅本行业竞争激烈,还要和银行等机构争夺市场,在竞争中谋合作就至关重要。首先,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要利用自身庞大的网络资源,成为商业银行和客户之间沟通的桥梁。例如支付宝与邮政储蓄银行共同推出的联名卡,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果。其次,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要利用品牌优势拓展政府政务便民缴费等领域。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可以和电信、航空公司、旅游酒店、物流公司等合作,优势互补达到双赢。例如快钱就与东航、南航、山航等航空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支持互联网、手机、固定电话和POS等线上线下多种终端,服务覆盖国内外30亿张银行卡。
我国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已经进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期,随着《支付业务许可证》颁发的步伐日益临近,整个行业将重新洗牌。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才会不断发展壮大,并促进各个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宜.《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解读[J].中国信用卡,2010(8).
篇3
互联网金融 支付安全 第三方支付 银行支付
1 互联网金融发展进程
互联网行业时刻在变化,它一直在和各行各业进行融合创新。互联网也在改变着金融业,传统金融行业随着技术的变化不断地发展。我国传统金融业信息化发展的进程是一个金融互联网化的过程。从1993年的金桥金卡工程,发展到1995―1998年的网络银行、网络保险和网络证券。从1997年中国各大银行推出服务网站和网页,到中国保险公司推出的信息网、证券网网上交易系统。2010年和2012年中国各大银行推出智能手机客户端服务平台,2013年招商银行推出微信服务平台。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技术手段的不断丰富,金融业信息化的进程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然而,由于传统金融业具有垄断的性质,信息化进程发展较为缓慢。
互联网行业不断发展、迭代迅速、充满创新。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进程是一个互联网金融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的起源是1998年的美国易趣第三方支付,2004年中国阿里巴巴推出支付宝、2007年上海拍拍贷公司推出国内首家P2P纯信用无担保网络借贷平台、2009年阿里巴巴推出阿里小贷,2012年点名时间推出众筹的智能硬件平台,再到2013年阿里巴巴推出余额宝以及各个公司推出的金融服务。这是一个从小额的支付到大额的货币开始进入互联网金融的过程,也是一个互联网向金融行业渗透的过程。
从以上2个方面可以看到,整个传统金融行业的互联网化的进程很慢。然而,互联网金融化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
2 互联网金融发展特征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从跟随模仿向探索创新驱动转变。第三方支付、P2P网贷等都是模仿国外的企业。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在本土化改造过程中考虑了中国的国情,通过互联网思维方式考虑用户体验,采用模仿的策略使其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另外阿里巴巴、京东、百度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互联网企业积极创新,在各自的平台上推出了有特色的金融服务。
新兴的企业和传统的企业相互竞合。各行各业都在思考在互联网技术发展下如何拥抱互联网,使自己的行业与互联网有更好的融合,从而改变整个经济的发展方式以及传统产业的发展趋势。新兴企业和传统企业存在双向进入的特征,例如阿里和腾讯在申办民营银行,传统的金融机构在开展P2P网络带宽等新业务。这些企业彼此之间也在进行一些业务合作和组织方式的融合,在业务合作方面出现了基于电子商务的新险种(运费险)和基于第三方支付的货币基金(余额宝和理财通),在组织方式融合方面阿里、腾讯、中国平安等成立了众安保险。
3 支付安全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问题
互联网金融的新发展层出不穷,其中最根本的一个问题就是账户支付的安全。无论是在传统的互联网行业,还是在新兴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账户支付安全永远是一个核心问题。
互联网金融应用账户表现形式:银行账户、第三方支付账户、基金账户、保险账户、虚拟货币账户(例如Q币账户、比特币账户)等。互联网金融应用使用的资金最根本来源于2类账户:
银行支付账户:指付款人在银行开立的银行账户,例如招商银行、建设银行等,主体是银行企业。
第三方支付账户:指付款人在非金融支付机构开立的支付账户,例如支付宝、财富通,主体是第三方支付企业。
无论是银行支付的账户还是第三方,要完成交易需经过的生命周期流程为:账户开设、账户登录、账户审核、账户资金转移和账户资金清结算。在这个流程中,银行账户和第三方支付账户不同的环节在于账户开设与账户登录阶段。传统的金融业都是通过柜台进行操作,而第三方支付赋予用户线上操作的权限,账户登录审核通过后成。因为第三方支付往往额度较小,所以其账户开设阶段的安全性尚可接受。账户支付主要集中在账户资金转移和账户资金清结算2个环节,会采用一定的安全技术手段和措施。所以账户安全贯穿账户完成资金交易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其中支付安全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问题。
4 互联网金融发展推动下的支付安全技
术和威胁
支付安全与终端、网络、业务应用的安全有关,涉及的关键要素包括:数据安全、应用安全、平台安全、网络安全、终端安全和用户安全。在用户安全方面,一些用户登录的账号、密码会被盗用或冒用;在终端安全方面,PC和移动终端软硬件的后门漏洞可能植入病毒和恶意代码,PC和移动终端可能存在的病毒和恶意代码等都可能会导致用户信息泄露;网络安全威胁来自在传输网络中业务数据和信令数据的窃取或篡改;平台安全威胁是指部分平台存在从互联网入侵和被控制的危险,如果平台有了漏洞,黑客攻击到后台的平台,平台或会瘫痪;数据安全就是交易账号和密码的盗用以及保存的用户信息和交易信息存在泄露和滥用的风险,例如用户存在终端或平台上的一些应用数据、用户数据、业务数据的损失,都有可能会对支付安全造成影响。
支付安全需要保证用户的身份认证唯一、交易准确无误以及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它将涉及终端、网络、业务应用等很多因素。账户安全技术解决方案有以下几个部分。身份认证要有多重用户名和密码、U盾、校验码、短信验证以保证用户安全;目前采用可信终端技术保证支付安全,终端实现可信区域,在可信区域使用支付应用,与普通应用进行隔离,在硬件、操作系统、应用安全方面采用安全加固措施。如果是普通终端可采用操作系统加固、应用软件安全检测、安装防病毒工具等方式保证终端安全;网络安全方面,通过网络安全防护和网络加密传输等保证支付安全;平台安全方面,为了防止黑客攻击,可以对平台进行风险评估,采用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设备等安全防护措施;应用安全方面,客户端和服务器采用SSL加密、日志审计等保证安全;数据安全一般通过数据的加密、存储、传输和备份实现。
5 国内外支付安全监管政策和现状
对于支付安全不同的国家有各自的监管政策。韩国对所有从事支付业务的企业都实施强化准入条件的许可证制度并要求其接受金融监管委员会的监管,而且在保障交易和数据安全方面制定了明确的法律条文。日本是移动互联网比较发达的国家,其移动金融是发展最早也是最成熟的。这得益于日本宽松的金融管制政策,它允许运营商开展多种模式的支付业务,并且属于各个经济产业省管辖,央行则侧重对资金安全的管理。欧盟委员会正式的《电子货币机构指令》覆盖已出现的大多数电子支付工具,包括电子钱包方案、充值卡、账户、互联网支付机制等,说明提供这类电子支付服务需要普通的银行执照或申请ELMI执照,这相当于准入资格监管。在美国,非金融机构被允许开展电子支付业务,大多受到货币转账等法律监管,有资本金、储备金和执照方面的限制,还会受到金融隐私、反洗钱等法律的约束。
我国对非金融机构的监管起步较晚。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才出台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在此之前非金融机构都是监管的灰色地带。2010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使得各个企业的金融业务合法化。2014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了《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手机支付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了交易和数据保护的要求。《管理办法》的第五章――“风险管理”,规定了信息和数据安全要求,《指导意见》的第三章――“保障信息与信息安全”,规定了交易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完整性、安全性和不可抵赖性,并要求要对客户信息保密并防止信息泄露。另外,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移动支付系列标准,对于移动支付从安全模块到网络传输和应用平台的整套方案都作出了技术要求。同时,工信部也了移动支付部分标准,包括总体安全、手机终端安全等要求。这些办法和标准为电子支付的安全提供了技术依据。
6 我国支付安全发展存在的监管问题和
建议
目前我国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支付安全监管体系尚未建立,电子支付过程的参与者包括消费者、商户、移动运营商、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和银行。针对这些对象和整个过程的安全制度不够明确,安全标准实施后的监督力度不足,安全监控体系尚未建立,各环节安全风险防范不够。促进我国支付安全发展的建议如下:
(1)在政策方面,希望政府能够细化第三方支付和互联网金融账户安全方面的政策,并对账户、交易和数据安全保护的要求进行监督和实施。
(2)建立覆盖整个账户、业务交易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实施监督机制,落实内部控制考核,确保账户、业务交易环节操作的规范性。
(3)远期来看,我国应当积极开展对信用体系建设的探索,研究制定相应的交易规则,强化对交易双方的信用分析。同时对已有的信用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实现部门间信用信息的共享,对失信的单位或个人及时纳入“黑名单”管理,并实现动态的以减少交易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降低移动支付的信用风险。
参考文献:
[1] 曹红辉. 中国电子支付发展研究[M].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8.
[2] 李俊. 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发展及监管策略研究[D].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 2009.
[3] 中国人民银行.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Z]. 2010.
[4] 中国人民银行.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Z]. 2010.
篇4
一、第三方支付的运行机理分析
在传统支付模式下,商户需要与各家商业银行分别签订合作协议,由商业银行网银专用接口向商户提供客户资金到账信息和订单信息,跨行支付则通过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支付清算系统进行结算。因此,商户网络支付系统开发成本高昂,支付资金分散,不便于商户管理资金。而在第三方支付模式下,第三方支付系统在商户与商业银行之间搭建一个平台,前端以商户界面直接面对网上客户,后端则连接各家商业银行,将多个银行网关整合到一个界面,依托银行的支付结算服务,向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现金流转、资金结算等系列业务。客户与商家进行交易时,由第三方对交易信息进行认证、确认后再进行支付结算。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各家商业银行开立中间账户,当买家向卖家付款时,第三方支付机构通知A行将买方账户上的货款扣除(借记)并在其中间账户上增加(贷记)同样金额,然后通知B行将其中间账户扣除(借记)同样金额并在卖家账户上增加(贷记)同样金额。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不同银行开立的中间账户对大量交易资金实现轧差,再通过少量的跨行支付完成大量小额资金的支付清算。因此,第三方支付实际上是通过采用二次结算的方式,实现大量小额交易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轧差后清算,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类似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职能。这样,第三方支付机构不但获得原本属于中央银行的收益,同时也可以借以监控买卖双方的履约情况。
第三方网上支付系统集支付工具、安全技术、认证体系、信用体系于一体,使银行、商家、消费者都避免了一对一接入所带来的高昂成本,也约束了网络贸易双方的交易行为,促进了网上交易中资金流和物流的正常双向流动,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信用担保和技术保障。这种减少双方交易成本和风险的一站式接入支付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交易双方安全,第三方网上支付机构还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灵活提供各种个性化增值服务。因此,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行、客户、商家己形成一个复杂的电子支付产业链,消费者、商家构成应用层,银行作为金融机构是基础支付层,而最具活力与市场潜力的第三方网上支付机构则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中间层,是电子支付产业链的重要纽带。目前国内第三方支付主要包括PayPal(易趣公司产品)、支付宝(阿里巴巴产品)、财付通(腾讯拍拍产品)、融宝支付(reapal)、易宝支付(Yeepay)、快钱(99bill)、百付宝(百度C2C)、网易宝(网易产品)、网银在线(chinabank)、环迅支付、汇付天下、汇聚支付(joinpay)等支付平台和公司。
二、第三方支付的风险监管需求
在多种创新快捷支付工具的支持下,第三方支付已不满足只做银行网关支付平台,拥有庞大客户数量的第三方支付涉足综合电子支付,并尝试在商贸及制造等二十几类行业的衍生领域不断渗透,除传统的支付业务,还提供“保理”“垫付”等贸易融资便利,已将触手伸向泛金融领域。但与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系统相比,其金融服务意识和金融风险控制相对较弱,而商业性和盈利性动机较强,在支付履约过程中极易产生道德风险。在注重追求利益以及支付系统的创新和效率,忽视风险控制、系统安全以及应急措施的完善的情况下,一旦支付系统出现漏洞、崩溃或损坏,在没有系统备份和交易信息记录不完全的情况下,将使大量的网络支付、预付卡消费和POS机业务无法正常完成,影响电子商务活动正常进行。
更令人担心的是,第三方支付承担资金流转和债务债权清算职能,在电子商务中保留相当数量的沉淀资金(备付金),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产生货币创造效应。当客户备付金游离于银行账户之外时,买方在交易初始注入第三方虚拟账户中的资金可以看作是存款,第三方支付机构利用这些沉淀资金进行放贷或投资可以看作是贷款和自营业务。那么,第三方支付机构事实上从事银行业的存贷款业务。虽然,这些“存款”都是短期的,不符合银行长存短贷的期限匹配原则,但由于电子商务交易数量较大,并且不存在提前取款的风险,因此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中始终维持大量的沉淀资金。如果出现挪用客户备付金的情况,将会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造成损害。
早在2010年,央行既已出台《非金融机构支付的管理办法》《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今后将陆续出台《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法规,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将从“机构业务准入”向“合规风险监管”转变,不允许支付机构以任何形式挪用客户的备付金。《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支付机构接受客户备付金的,应当在商业银行开立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存放备付金”“支付机构只能选择一家商业银行作为备付金存管银行,且在该商业银行的一个分支机构只能开立一个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2011年11月,央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办法》规定,支付机构只能选择一家商业银行作为备付金存管银行,在备付金合作银行以活期存款之外的其他形式存放的客户备付金的期限不得超过三个月,支付机构不得通过备付金汇缴账户直接为客户办理支付业务。支付机构确定作为备付金银行的商业银行,应当取得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或总资产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且符合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银行业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等监管标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具有一定数量的分支机构,能够满足支付机构办理支付业务需要等条件。因此,对于第三方支付业面临风险控制问题,央行一方面加强监管,从“机构业务准入”向“合规风险监管”转变,以适应第三方支付市场业务快速增长和支付创新不断涌现的情况;另一方面保障资金安全,加强支付机构的安全管理,确保客户备用金安全,不允许以任何形式挪用客户的备付金,同时加强系统安全和业务安全,强化客户身份的识别,规范业务合作,加强信息安全,防止支付信息和客户隐私的泄露。
三、第三方支付的监管思路选择
虽然央行适时推出《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但如何构建我国的第三方支付业务监管体系,确保第三方支付业务在规范的前提下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贡献力量,仍是当前央行及政府部门都在探寻的一个课题。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第三方支付起步较早、发展较快,近年来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指导思想逐步从“自律的放任自流”转变为“强制的监督管理”。
美国对第三方支付实行的是功能性监管。将监管的重点放在交易的过程而不是从事第三方支付的机构。主要从货币服务业务的角度将第三方支付视为货币转移业务,本质上是传统货币服务的延伸,没有将其作为一类新的机构通过专项立法进行监管。自2000年以来,美国已有40多个州参照《统一货币服务法案》颁布了适用本州非金融机构货币服务的法律,结合《美国金融改革法》《隐私权法》《统一商法典》4A 编和《电子资金转移法》等法律法规,从不同角度规范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电子支付清算活动。
欧盟对第三方支付实行的是机构性监管。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给出明确的界定,先后颁布《电子签名共同框架指引》《电子货币指引》《电子货币机构指引》《关于电子货币机构业务开办、经营与审慎监管的2000/46/EC 指令》《境内市场支付服务指令》《境内市场支付服务指令》(2007/64/EC 指令)《关于电子货币机构业务开办、经营和审慎监管的2009/110/EC 指令》等法律法规。1998 年欧盟就规定网上第三方支付媒介只能是商业银行货币或电子货币,第三方支付机构只有在获得银行或者电子货币机构营业执照的前提下才能从事相关业务,在电子货币的发行、交易清算、回赎等方面接受监管机构的监管。因此,欧盟通过对电子货币的监管实现第三方支付监管。
篇5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安全问题解决办法
一、第三方支付的概念
和以前由传统的由中央银行,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境内开办的外资、侨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所组成的完整金融机构体系独自运作不同,现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非金融机构参加到金融体系的运作之中。非金融机构提供支付服务、与银行业既合作又竞争,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这种合作尤其体现在一些和国内玩各大银行签约并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支付服务商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即上文所说的第三方支付。这个交易平台在收付款人和各个法人组织之间作为中介机构提供了货币资金转移服务,包括现行的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预付资金的管理与银行卡收单,及主流金融机构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的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非金融机构,也就是我们提到的“第三方支付机构”[1]。
二、第三方支付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
伴随着第三方支付的迅猛发展的,必然是一系列亟需我们解决的重要安全问题。我国支付方面的法律相对比较落后,在支付过程中容易留下许多漏洞,使许多不法商人有机可趁。目前存在的数百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中,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用户的交易安全和个人信息其实存在很大的风险。
1.应用程序中存在安全漏洞导致信用卡套现、洗钱问题层出不穷
第三方支付技术门槛较低,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搭建中没有对安全防护能力给予足够的重视,致使系统可能存在信息管理,支付安全等方面的问题。通过专业安全系统的不定时抽量检测,发现了许多存在的重要隐患,如SQL注入、跨站脚本、网络钓鱼以及登录方式不安全,用户信息泄漏等[2]。显然,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安全防护的环节是相对不受重视的,太快的发展与不过硬的安全防护措施必然会使安全防护环节显得很薄弱,让存在的安全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并造成很大的信用危机以及一种不健康的交易状况。根据资料,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安全设备以及防火墙不完善
(2)没有对平台部署实施监控系统
(3)重要网络设备的物理环境不安全,容易出现人为操作篡改数据
(4)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不足
并且,在支付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虚拟货币的交易,比如腾讯公司的Q币,移动通讯公司的话费充值等,不排除有些人通过设立多个账户,从事虚假的虚拟货币交易,以此转移不法资金,已达到洗钱的目的。
2.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安全保障的技术手段需要改进
目前第三方支付平台普遍采用的技术安全保障手段――数字证书,其并不是真正意义的独立第三方CA认证,而是内部建设一套符合实际要求的证书注册审计系统,是自身具备证书申请、审批、下载、证书状态在线查询、证书撤销等功能。然而这种数字证书并没有法律效力。并且,从当下的网络现状来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还不成体系,没有建立总体方针,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缺失,安全策略存在着很大的不完整。
3.个人信息不能得到保护造成了许多账户资金被盗,网络诈骗时有发生
许多第三方支付平台要求用户提供真实姓名、银行卡号甚至身份证号,然后这些平台中,个别网站在信息管理上存在很大问题,致使这些信息很容易被窃取,造成客户隐私的泄露。第三方支付平台隐私管理政策不合理,免责条款过多,大多把最终解释全留给自己,使用户不得不同意这些条款并且当自己利益受到损失的时候,没有办法有效的进行反击。
4. 第三方支付平台本身不是金融机构,用户的安全意识薄弱
目前,国内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属于非金融机构,是有限责任公司的性质,一旦公司出现破产等情形,则可能引发剧烈的多米诺骨牌的效应,导致其他的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然后很多用户没有意识到,即使是附属于某些著名的网站,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存在一个信用问题,不能盲目信任。相对银行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对于安全问题的认识还远不能及,对用重要信息
三、针对国内主流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安全策略分析以及监督管理
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规模的逐渐扩大,电子商务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在各个领域层面均有渗透。因此,有关非金融机构备付金管理、网络系统稳定性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问题,已经引起了广大群众的高度关注。采取措施促进非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健康发展,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电子商务的成败,关系到整个交易平台的正常进行。
1.加强实名认证、全额赔付应对资金被盗和网络诈骗。第三方支付机构应加强安全检查,及时修复安全漏洞
早在2006年7月,支付宝就推出了支付宝认证服务,对所有使用支付宝的卖家进行双重身份认定,即身份证和银行卡的认证。除了与公安部全国公寓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合作检验身份证的真伪,支付宝海域各大商业银行进行合作,利用银行账户实名制信息来校验用户填写的姓名和银行账户号码是否准确。并且,支付宝公司还在国内率先推出了全额赔付制度和交易安全基金,网络欺诈发生率仅为万分之二。
2.配合国家出行的制度,配合央行加大力度打击各种诈骗
2009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告,对从事支付业务的非金融机构进行登记。
2010年6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对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实施行政许可。
2010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非金融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3]。
这些不仅对作为第三那方支付平台的非金融机构做出严格规定,同时也对支付平台的用户加以严格管理,此举无疑会对网络非法套现造成打击。央行对非金融机构的支付的技术和安全性的高度重视,技术和安全监测是非金融机构申请许可证过程中最关键也是最严格的环节。
3.第三方支付机构应增强安全意识,加强信息安全体系建设,争取早日拿到央行的电子支付牌照
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交易平台的安全管理,增强客户对交易平台的信任。对第三方支付平台操作人员进行统一的安全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加强这个操作队伍的安全组织性。及时出台主流有效的针对安全漏洞的安全措施与策略并积极落实。同时对所有用户进行安全信息管理的知识普及。
并且根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央行支付结算司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已在2010年年底发放。因此,获得官方认证是主流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必经之路[4]。
四、结束语
相信随着电子支付的发展,这些非金融机构从事电子支付业务会成为电子支付发展的不可逆转的趋势,然而这同样要求非金融机构即这些第三支付平台有更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一个更加安全的交易平台。一旦第三方支付交易平台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突破了网上交易中的信用问题,其必将成为引导网络消费者走入健康发展的轨道,成为促进中国网上支付完善和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必然趋势。同时,第三方支付服务也将成为解脱诚信困扰,迈向下一里程碑的重要环节之一,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林小燕.基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C2C贸易[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2]刘建国.电子商务安全管理与支付[M], 立信会计出版社,2011
篇6
肖先生向易宝支付公司申请退款,提交退款申请:“订单ORDER10052348531,支付成功,款项未到账。”易宝支付在收到申请后,马上有工作人员回复“该订单充值成功。”肖先生只得再次提交申请。6月4日,肖先生收到的回复中仍显示“充值成功。”6月5日,肖先生致电易宝支付客服,客服人员说:“营运商还在核实订单!”
中国质量万里行投诉部联系到易宝支付,易宝支付回复“此事已解决”。随后投诉部工作人员又致电肖先生,肖先生说易宝支付回复“此事与易宝支付无关,话费没到账是中国移动的问题”,让肖先生找中国移动说理。
肖先生说现在他只想拿回退款,因为易宝支付扣除了两次98.9元,但是实际上他只给客户充值成功了100元,即使最后充值到账了,也就是肖先生只收取了客户充值一次的金额99元,给客户充值成功了200元话费,剩下的98.9元的损失得由肖先生自己承担,或者由肖先生去和客户解释为什么6月2号的充值没有到账,以便说服客户再付费。
在易宝支付手机充值不成功并不是只有移动用户。5月1日,蒋先生也通过易宝支付给联通手机充值,交易状态显示“支付成功,已清算”。但实际上充值未到账。
网络支付的优势
网络支付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经济的优势,用户可足不出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整个支付过程。支付费用仅相当于传统支付的几十分之一,甚至几百分之一。
而且这种支付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一天24小时都可使用,不存在工作日之说。
网络支付的现状
截至2010年一季度末,共有260家非金融机构法人向中国人民银行提交了支付业务登记材料,其中多数非金融机构从事互联网支付、手机支付、电话支付以及发行预付卡等业务。
非金融机构提供支付服务,与银行业既合作又竞争,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通过电子化手段提供支付服务,非金融机构大大丰富了服务方式,拓展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支付业务的广度和深度,有效缓解了因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不足等产生的排队等待、找零难等社会问题。
其多样化、个性化等特点较好地满足了电子商务企业和个人的支付需求,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在支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等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篇7
[论文关键词]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资信评级
信用评级(Credit Rating),又称资信评级,指独立的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对履行相关合同和经济承诺等的能力和意愿的总体评价。信用评级作为一种社会中介服务,为社会提供资信信息,为决策提供参考。在对传统经营的交易支付模式产生巨大冲击的同时,也隐含着尚未被广泛关注的风险问题。加强对网络交易的“桥梁”——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督,对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规范互联网交易行为、促进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健康发展均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将首先介绍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行业现状,然后分析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信用评级的必要性,最后论述如何构建对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信用评级。
一、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行业现状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是指在互联网交易中提供支付支持的第三方独立机构。在第三方支付模式中,首先买方从卖方处选购货品;然后买方选择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付款,第三方支付机构发送“已支付”信息到卖方,由卖方发货并通过专门快递机构送达;买方验收货物后,在互联网支付页面上点击收货,最后通知第三方支付机构付款给卖方。
互联网购物的特点不同于线下交易,银行提供的传统支付服务无法满足这种附带担保的支付需求,而第三方支付机构却可以有效地保障供货质量、提升服务品质以及规范交易流程,在交易全程中对双方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正因为互联网第三方支付适应了互联网购物这种新型支付需求,近些年来得到迅猛发展。根据iResearch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达36589亿元,同比增长66.0%”,在2012年全国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市场中,支付宝、财付通、中国银联摘得前三甲,市场交易份额分别为49.2%、20.0%、9.3%,剩余21.5%由其他多家贡献。
二、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盈利模式
早期第三方支付机构利润的一个主要来源就是向客户收取备付金。但是随着2010年《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出台,规定支付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挪用客户备付金,备付金模式已从法律意义上被禁止。若想理清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现今的盈利模式,首先不能回避的问题是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两大分类: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用户粘性支付平台和以快钱、易宝支付为代表的开放式支付平台两大阵营。用户粘性支付平台依附电子商务网站,通过促成互联网交易的形式向商家收取费用;开放式支付平台则主要依靠平台向客户收取的手续费率与银行向平台收取的手续费率差生存。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一些第三方支付机构不惜通过赔本赚吆喝的方式扩张市场份额。可见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如何应对既有盈利模式面临的挑战,改变同质竞争,开拓增值服务已迫在眉睫。
三、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自身风险分析
目前,国内外对这种利用互联网平台,向客户提供支付和担保等类金融服务的新型经营模式的法律规制较少。更让人担忧的是,国内外至今尚未就“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主体地位达成一致,这无形中增添了对这一货币流动性极强业务进行跨区域监管的难度。
(一)支付机构自身信用风险
无论是B2C还是C2C业务,互联网交易的支付担保功能都要求在第三方支付系统中必然存在大量沉淀资金,即“在途资金”。由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负责暂时保管这笔巨额资金,待履行完毕担保职能后进行结转。这样一个完整的交易过程,通常需要3-7天,当面临质量申诉、退换货等纠纷时,交易过程需要的时间一般会超过一周。这样沉淀资金经过累积后,数额会翻几番。当今法律尚未对该笔资金的性质和用途做出明确的界定,可以说,这笔巨额资金游离于监管之外。若不能对该笔“在途资金”进行有效监管,一旦第三方支付机构挪作他用不能及时归还,其后果不堪设想。即便这笔“在途资金”没有被滥用,因其产生的可观孳息的法律归属也是一个现实难题。
(二)支付业务为洗钱、赌博和套现提供便利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不同于传统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资金的用途缺乏严格的监管。互联网交易虚拟、快捷的特征解决了交易的距离问题,促进了商贸活动,但是也促生了不法分子利用其支付特征进行虚假交易,从而进行洗钱、赌博和信用卡套现等违法活动,影响金融秩序,侵害国家正常的经济运行。
(三)支付机构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机构或企业由于金融资产的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变动而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通常是指“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风险”。2010年《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沉淀资金即“在途资金”视作支付企业负债;由于同质竞争激励,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大部分利润空间被压缩,同时又缺乏良性的盈利点,很容易出现由于资金周转问题引发的流动性不足。可见,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流动性风险并非杞人忧天。
通过以上对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自身风险评析,我们不难发现,加强对支付机构监管的必要性。同时作为电子商务的支柱,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完善对市场交易安全、金融秩序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反观经济领域的一日千里,法律规制建设迫在眉睫。
四、对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资信评级
中国人民银行2010颁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设置了一定准入要求的“支付业务许可证”和业务监管,对规范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市场秩序,保障网购消费者合法权益具有里程碑意义。但是“准入要求”和“业务监管”对整个第三方支付行业而言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神丹妙药。现实中,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大都把自己阐述为提供在线支付服务的网络公司,试图确立“为用户提供网络代收代付服务的中介机构”的公司定位。如支付宝在其支付服务协议中专门说明:“支付宝中介服务(亦称‘支付宝担保交易’):即本公司向您提供的货款代收代付的中介服务”,力图避免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管。但实质上,代收代付、支付结算业务都是银行的专有服务,由资质浅、监管薄弱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从事金融机构业务的现状,存在很大的社会风险。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大对互联网第三方支付这一准金融机构的法律监管,尤为重要的是建立由专门机构负责的资信评级制度,及时对存在的隐含风险进行预警。
(一)设置专门信用评级机构
我国《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规定由中国人民银行对网络第三方支付进行机构和业务监督。但是单纯负责金融监管的中央银行,无法快速应对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的小额多笔、跨区域性支付特点,有必要设置统一的信用评价制度,对互联网第三方机构进行信用等级管理。通过记录支付企业登记、经营信息,奖励、投诉信息,设置专门的查询入口,保护在互联网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评级主体须是一个不代表任何机构和集团利益的主体,最好由国家有关部门或者与被评级客体无利益冲突的第三方机构组建。按照独立、公正的原则,构建统一的国家评级标准和国家评级监管体系,建成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评级国家市场服务体系,从而向评级结果的使用者(如支付业务使用者、商业银行、投资者等)提供整合分析后的信用信息。
(二)引入合理的评级方法与评级程序
资信评级方法是指对受评客体的资信状况进行分析并判断优劣的方法,贯穿于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全过程。在掌握历史交易信息的基础上,要形成专业的评级意见,资信分析师需要审阅大量的可能影响被评级机构可信度的商业及财务信息,同时需要结合市场环境、公司状况、业务特点和地区多样性,以及管理策略等诸多因素。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资信评级是一项严肃的工作,评估结果事关交易背后数以亿计的交易资金的安全。因此,必须设置严格的评级方法和评级程序,在这套评级机制中,务必将服务品质、网络安全、风险控制等指标作为评级标准,建立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风险防范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第三方支付平台评级体系。
(三)完善信息统计与数据分析
针对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经营特点,一方面,重点强化对客户备付金及孳生利息的信息监控,建立相应的账户托管制度,完善对各支付机构交易业务记录、报告,及时发现支付机构挪用客户资金进行企业经营、进行风险投资亦或者非法活动,向第三方支付机构发送风险预警信息,防范支付平台商业信用风险的积累。另一方面完善互联网支付系统的信息统计,真实再现客户交易过程,同时对交易数据进行多层次分析,系统自动识别反常交易模式,并上报交由人工甄别、进行深度检测。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可疑交易证据,便利司法机关对违法犯罪活动的调查、起诉和审判工作的取证。利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手段,建立针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检测系统,是防范和遏制支付企业侵犯用户权益的必要措施。
(四)建立资信平台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涉及较复杂的技术问题,对于普通消费者造成在信息资料的获取、权益侵害时证据搜集等方面的弱势地位。评级机构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消费者弱势地位,建立资信平台,以合理的方式充分、及时地把资信评估结果向大众公布,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从而确保广大用户的资金安全。
篇8
——以网络洗钱为视角
(福州大学 法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建设和网上金融服务的不断发展,网络洗钱犯罪随之而来,并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刑法在面对这种新型犯罪时表现出滞后性,未能及时、科学、有效地打击金融犯罪。以网络洗钱为视角,以金融法制建设的刑法功能理论为依据,研究打击网络洗钱犯罪的刑法规制和突破点,即完善其刑事立法及刑事司法制度并建立预防犯罪机制,提高刑法及时性与震慑力来预防与惩治网络洗钱犯罪。
关键词:网络洗钱犯罪;金融法制建设;预防犯罪机制
中图分类号:D92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2)03-0039-04
一、网络洗钱
洗钱犯罪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使用和网上金融交易的便捷已发展到更高级别的网络洗钱犯罪。网络洗钱是指洗钱者利用网上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网络金融服务,并通过电子支付平台进行洗钱的犯罪行为。作为洗钱罪的新型表现方式,网络洗钱是金融犯罪与网络犯罪的复合形式,其主要形式包括:利用网络银行、网络赌博、电子货币及电子商务平台等使之成为资金运作通道的洗钱方式。网络洗钱与传统洗钱犯罪有许多不同,不仅在犯罪主体构成、行为方式上有所差异,而且具有匿名性、网络性、隐蔽性等特点, 洗钱者为了实现资金流动、转移来达到洗钱的目的,往往利用网络支付账号进行虚假交易,给打击洗钱犯罪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1]由于网络支付行为的交易隐蔽、资金量分散、交易记录不完善,反洗钱监控和侦查一再陷入困境。一方面,非面对面的交易方式使得洗钱者更容易用多个匿名账号买卖物品,且由于注册虚拟账户的方便性,更隐蔽地实现账户间的资金转移,再加上网络金融服务运营商如支付机构对用户身份审查管理不完善,使得监管部门不易准确查到交易双方的身份信息,难以锁定和追踪犯罪分子,
从而增加监控追踪交易和资金流动的难度;另一方面,反洗钱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对网络支付组织的风险监管内容,相关规定如《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在反洗钱监管方面只提出“支付机构应当遵循反洗钱的有关规定,履行反洗钱义务”和“《支付业务许可证》的申请人要有符合要求的反洗钱措施”,但怎样遵循规定,履行什么样的反洗钱义务——是否履行具有本行业特点的反洗钱义务,还是履行与金融机构一样的义务,这样的具体内容未做明确表述,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2]另外,在认定网络犯罪过程中由于缺乏网络证据且网络证据的效力也未加以确认,使得执法机关难以作为刑事证据犯罪嫌疑人。在对其法律规制方面,我国虽然已制定了规制网络洗钱犯罪的规章,如《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支付清算组织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指引》,但这些均是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部门规章,法律层次较低,不足以震慑网络洗钱的犯罪态势,不足以有效的预防和规制网络洗钱犯罪。因此,应该在时机成熟时提高法律层级,制定规范网络洗钱犯罪的法律法规,为对网络洗钱犯罪进行有效的事前预防和事后处罚提供法律依据。[3]
二、金融法制建设中的刑法功能
(一)刑法功能在金融法制建设中的运用
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金融改革也正在逐步推进,金融市场尚不完善,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一些金融犯罪现象,有相当一部分在我国还暂时不会发生或仅属个别现象。但如果等到犯罪泛滥再行立法,又会给国家社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我国的金融刑事立法要逐步摆脱“经验型立法”模式,适当超前立法。除了对目前普遍存在的金融犯罪作出相应规定外,应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对那些尚未产生或尚未大量产生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必将衍生出的某些金融犯罪作出恰当的前瞻性规定。因此,刑法不仅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金融犯罪行为做出规定,也应对可预见的具有严重危害性的金融犯罪行为加以规定,特别要加强对层出不穷的新型金融犯罪的超前立法,以避免因社会经济形势发展而导致的刑法滞后性的问题。只有及时调整和增设金融犯罪类型,进一步扩大金融犯罪圈,才能更好预防和打击金融犯罪,适应金融法制建设的需求。当今国际金融犯罪的迅猛扩张以及国际条约的签署,要求金融刑法①的国际化,与国际接轨。因此,刑法必须强化刑法震慑力,通过设计相应的刑法条款与具体金融法规产生抵制金融犯罪的联动机制,并不断加强国际合作,进而来保证金融法制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刑法功能在金融法制建设中的局限性
首先,刑法缺乏前瞻性,无法事前预防与遏制。由于我国金融法制不健全不完善,容易给犯罪分子钻法律的漏洞,此时刑法无法对新型金融犯罪活动进行预防性的事前规制, 最后通常不断进行事后立法,由于缺乏前瞻性,行为人难以预测犯罪的可能性,反而刑法难以行使应有的规制功能。
篇9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 银行 竞争 合作
第三方支付与银行之间竞争合作关系讨论很多,但关于二者间本质区别与定位却缺乏界定。《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1]界定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为非金融机构在收付款人之间作为中介机构提供下列部分或全部货币资金转移服务: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根据《办法》知第三方支付,即一些和产品所在国家以及国外各大银行签约、并具备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中,买方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由第三方通知卖家货款到达、进行发货;买方检验物品后,就可以通知付款给卖家,第三方再将款项转至卖家账户。
一、第三方支付机构地位问题
在美国,第三方支付平台被认为仅充当货币转账企业或货币服务企业,不需取得银行业经营许可证;在欧盟,出于安全等多方面考虑规定第三方支付平台必须取得银行业执照或电子货币公司执照才能开展业务;而亚洲大部分国家电子商务发展滞后,第三方支付平台法律定位问题仍在探索阶段;在中国,第三方支付机构被定位为非金融机构。下面将对中国第三方支付的实际业务进行分析,确定业务本质意义上的金融属性。
二、第三方支付业务许可现状
许可企业中,25家可以在全国范围经营,2家限定为北京市内。依此,人行对支付业务的发展是持开放态度的。但禁止外资公司控股中资互联网支付业务的考虑是基于支付业务本身的结算功能,是金融体系中重要部分。虽然第三方支付是以非金融机构身份出现,出于其实质的结算业务,且涉及中国的关键商业信息,金融安全,所以可为外资控制。即名义为非金融机构,实际中比照金融机构进行管制。
三、第三方支付的业务的银行属性
全部业务有7类:货币汇兑、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预付卡发行、预付卡受理、银行卡收单。货币汇兑业务有6家获得许可占22.2%,货币汇兑业务,货币汇兑业务包括转账、汇款、代收、代付业务,此为银行核心业务,银行基本特征即货币汇兑和款项划拨,第三方支付在这个层面对银行有长期竞争压力。担保交易属于金融中的信用服务。互联网支付,替代实体现金支付,有网络化银行特征,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也是如此,同时这些支付具有资金转移上的滞后,资金会暂存于第三方支付机构,形成银行性质的存款行为,而这一问题还没有解决。预付卡发行与受理则强化了资金滞后性,但使在途资金在途长期化有定期存款的特性。假定用卡习惯趋于稳定,则在途资金符合鲍莫尔的货币需求模型可以计量。从这个角度看,第三方支付银行雏形已然具备。
四、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业的竞争合作行为分析
第三方支付与银行间竞争合作关系,核心在于各自定位。如招行电子银行是传统业务优势,强化电子化业务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是其动机;而中信等银行则期望借助第三方支付普及,扩大客户量,提高银行卡收益。一个偏重强化功能扩大收入,为深度发展;一个扩大客户量扩大收入,广度发展。
(一)竞争行为分析
银行竞争优势在于其为资金聚集地,这一点支付机构暂时没有发行银行卡,无法扩大资金持有。银行其一、独立对工商户提供支付服务,发展网银;其二、提高网上交易费率;其三、限制第三方平台支付额度。
招行、工行等银行调低第三方支付网银支付交易限额,有银行向所有网上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出“协商函”,要求中止提供银行卡电子支付服务。网银交易限额调低造成第三方支付客户面临“单笔限额低,大宗交易需要几次才能完成,第三方支付体验差,大额交易只能通过银行的U盾、口令卡进行,交易便利性大为下降,使得第三方支付注册用户减少,造成客户流失。
第三方支付优势在于庞大的客户群,高效的商贸信息平台,创新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支付需求。第三方支付一方面,继续优化现有支付服务,构建完善的资金清算平台,提高资金流转效率;另一方面拓展支付所涉及行业,来扩大收入来源,如基金,保险的网上直销。基金销售在我国向来是银行一家独大,第三方支付在这一个领域向银行挑战。
第三方支付盈利模式中的竞争分析,现有第三方支付盈利方式为:向接入商家收取手续费,此盈利模式多年未变,这种盈利不具有较好的拓展性,也即第三方支付如果要长久生存必然要面临转型。其一是凭借平台,客户优势转身为银行或其他性质金融机构。其二、银行迅速发展网银支付,取代第三方支付的地位。
(二)合作行为分析
首先,商业银行对三方支付业务定位不同,因此不存在合谋博弈解,合作成为常态。比如,第三方支付行业中的领军者支付宝公司与中信银行合作推出信用卡额度内的“无限额”网上支付功能,并扩大国有银行等10家银行的信用卡。基于支付宝不做银行、不发卡,为银行提供网上支付服务平台服务商愿景,、推进网上便捷进行“无卡支付”,这区别于中国银联力主的“卡支付”,支付宝意愿成为网版中国银联。其次,银行在第三方支付业务方面进行比较优势分配,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银行处理更大客户的能力较强,而弱于处理金融产业链低端服务,而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市场更加紧密,更能服务好客户需求,推动经济效率提升。
五、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竞争结果的分析
(一)在于社会化基本信用的培养:第三方支付是基于民众之间的信用。这种信用从数额极小到极大,涉及面极广,从未有机构如此对信用的培养产生过这么大的作用,哪怕是经营资金富可敌国的银行业。此外,传统银行官方性使民众信用观念中认为银行总不会破产。这种观念不利于将对官方为中心的信用依赖转化为市场化庶民之间的信用,而后者才会大大促进金融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从信用培养来讲,第三方支付存在价值极大。
(二)在途资金问题:从整个金融体系看来,第三方支付是增加了资金的流动环节,而这些环节的资金转移,交收都需要多次的确认与核实,以及资金暂留,这些导致整个经济体的资金效率下降,在途资金上升,从这个角度来讲,银行为了扩大自己占用资金的时间,必然会推动网银的发展。
(三)第三方支付成为金融机构可能性:其一、自身条件来讲,支付宝已具备开设银行条件,而且有极大的优势,客户的广泛,商家规模庞大,对众多行业产品销售服务的数据掌握,对客户信用的准确把握,这些都使得其成为银行巨头的不二条件。而这一点是所有现有的银行无法做到的。其二、现有银行必然要冲击第三方支付的业务,支付宝必然面临被挤压退出,或者积极进军银行业服务维持生存,目前来看,银行业对三方支付是积极竞争态度。
(四)第三方支付服务附属化:竞争加剧使第三方支付服务的技术实现扁平化,变得成本低廉易得,利润微薄,成为银行机构的增值服务,如同查询银行卡余额一样。对于淘宝这样的公司,一样变成一个理所当然的增值服务,并不指望其获得利润,而是要依靠其便利稳住客户资源,成为一条龙服务中的一部分。
(五)人民币国际化角度:第三方支付在金融体系中一种自下而上的力量类似于Paypal,直接连接消费者与企业自下向上联系银行,将支付服务做到全球,并且在支付结算方面能够有强大的能力,而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必然是全球各大企业争夺的重要消费市场,用人民币标定商品价格用于贸易,面临未来庞大的人民币与外币汇兑问题,而第三方支付非政府色彩更有利于协助人民币国际化结算,实质上推进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
结论:第三方支付面临诸多变数、但发展方向清晰:1.第三方支付业务未来可能不得不转型走向银行业;2.从培养社会信用角度来讲,第三方支付业务存在价值仍然很大,应给予宽松的发展环境;3.从降低金融系统效率来讲,第三方支付有必要被嵌入金融机构,减少资金流转环节,降低在途资金风险;4.第三方支付的附属化;5.第三方支付的动力在于民间性质的,而相对较少面临官方阻挠,有利于拓展中国结算业务走出国门。
参考文献:
[1]《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省略/flfg/2010-06/21/content
[2]第三方支付许可证资料:pbc.省略/publish/zhengwugongkai/
作者简介:
篇10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商业银行
一、引 言
近年来,第三方支付市场的蓬勃发展,帮助银行有效提升了其银行卡用户、网银用户的粘性和活跃度,但其部分支付业务也和银行相互重叠,从而对银行传统职能和未来发展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方支付产生的原因、现状及发展前景
(一)第三方支付产生的原因
从历史来看,第三方支付源于电子商务平台业务发展的需要。电子商务的交易具有虚拟性,交易双方一般不见面,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需求方不愿先付款,而供货方也不愿先发货。电子商务的虚拟性也注定了难以采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交割方式。根据博弈论的囚徒困境理论,这种情况的结局就是交易双方放弃网上交易,直接的结果就是电子商务的消失。为了解决电子商务的虚拟性问题,一些非金融机构提供了适合虚拟交易的支付系统来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由此逐渐介入银行传统的支付结算领域。
在电子商务发展初期,由于商业银行无法面对大量分散、零星的网上小额交易,因此促成了提供这类支付服务的非金融机构的诞生与发展,比如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兴起。目前中国国内的第三方支付产品主要有PayPal(易趣公司产品)、支付宝(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网上贸易平台)、财付通(腾讯公司)、快钱(完全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百付宝(百度C2C)、环讯支付、汇付天下,其中用户数量最多的是paypal和支付宝,前者主要在欧美国家流行,后者是阿里巴巴公司旗下产品。这种由非金融机构提供的支付服务在电子商务虚拟交易双方之间发挥了中介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交易双方所存在的支付难题,缓解了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第三方支付的现状
在发展之初,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基本达成了“银行做大客户,支付平台做中小客户”的默契。因而,银行与非金融机构支付平台有着良好的合作意愿和合作经历。然而,随着电子商务业务的迅猛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客户数量不断增加。第三方支付企业在新兴细分市场如教育、高校缴费、保险、跨境支付等市场的拓展力度不断深入。另外随着传统互联网化程度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以后,第三方支付企业在传统行业如钢铁、服装、物流、大宗批发市场、烟草等行业的渗透不断深入。根据易观智库EnfoDesk《2012年Q2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极度监测》数据报告显示,2012年第2季度中国第三方互联网市场交易规模达到9456.6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23%,同比增长105.1%。因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崛起,开始挑战商业银行在支付结算领域的垄断地位。
(三)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前景
随着《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出台和支付牌照的发放,第三方支付的业务将外延至基金、保险、物流等更多领域。法律资格的授予、庞大市场的支撑和灵活创新的优势将引领第三方支付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第三方支付平台将不再仅是电子商务产业的配套设施,其自身日渐成长为一个发展前景广阔、潜在价值巨大的行业。
二、第三方支付平台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使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受到影响
非金融机构支付平台发展初期,让银行受益匪浅。由于非金融机构支付平台没有金融机构资质,不具备吸纳存款、提供资金结算等功能,因而非金融机构支付平台的资金仍需存放在银行,其资金结算等业务也需通过银行来完成,这为银行拓展业务带来了良机。
然而,随着电子商务业务的迅猛发展,非金融机构支付平台的客户数量不断增加,且其凭借其巨大的会员数量及潜在的消费市场,吸引了一些大商户陆续进驻其专门开辟的网上商城,从而为其非金融机构支付平台提供一些大客户,使其与银行在大客户的争夺上竞争日益公开化。在支付方式上,非金融机构支付平台不断创新,甚至开辟了线下网点支付的方式,可在便利店刷银行卡或者用现金直接支付,或者购买非金融机构支付平台的充值吗为虚拟帐户充值。这些新的支付方式基本上使非金融机构完全绕开了银行提供支付服务,这让银行倍感压力。
(二)使银行潜在客户减少
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日益强大,第三方支付改变原先依附商业银行网关、只提供付款通道,转向使用自己的虚拟网关、直接获得客户相关信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这一做法瓜分了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使银行在支付方面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三)对银行存贷款具有分流影响
第三方支付平台中沉淀存款的能力不可避免的削弱了银行的存款来源。另外第三方支付平台凭借其一定的信息优势开始为中小企业打造网络融资平台,适应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四)使银行风险增加
第三方支付平台使支付经济、便捷的同时,也为网上赌博、网上洗钱信用卡套现等违法行为提供了便利。由于当前我国对非金融机构支付平台尚缺乏有效监管,这使得金融业面临着一定的风险。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规模若达到相当程度之后,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影响金融系统的稳定,甚至可能导致挤兑现象的发生,危机银行业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