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3-14 18:29: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

篇1

关键词:预决算报表 基层工会 财务管理

一、基层工会预决算报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少编、漏编或乱编收入预算。收入预算是基层工会规划和开展工会活动的前提,但是少数基层工会对收入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合理性认识不足,少编、漏编或乱编收入预算问题严重。例如,有的基层工会缺少“会费收入”或“其他收入”项目;有的“会费收入”未按照职工工资的0.5%编列;还有的“拨缴经费收入”未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相关比例安排。《工会预算管理办法》第十一条和第十四条规定,预算收入包括会费收入、拨缴经费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政府补助收入、行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投资收益和其他收入。基层工会应该按照所有收入来源,充分考虑各项变动因素,依法、完整、真实、合理地编制收入预算。

(二)支出结构不合理,工会经费使用未能充分体现为职工服务、为工会开展重点工作服务的方向。出现这个问题的基层工会至少占全部基层工会的5%。例如,有的基层工会未安排“职工活动经费”或“职工维权支出”。《工会预算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预算支出的编制,要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把资金使用的重点安排在维护职工权益、为职工服务和工会活动方面。因此,基层工会在预算支出安排上要对开展职工宣传教育、文化体育、技能培训、依法维权、帮贫救困等活动提供经费保证,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会经费的使用效益。

(三)预决算报表之间没有相关性。全国总工会设计的《工会经费收支预算表》、《工会经费收支决算表》和《年度资产负债表》之间许多数据存在内在的联系。例如《工会经费收支预算表》与《工会经费收支决算表》的决算数列以及《工会经费收支决算表》与《年度资产负债表》的年初、年末结余数额等都存在着内在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但是,在审核过程中我们发现少数财务人员对这几张表格的理解和研究不够,表内勾稽关系混乱,表间数据自相矛盾。

(四)编制赤字预算,期末滚存结余出现负数。《工会预算管理办法》第十二条和第十三条中明确规定,工会的年度预算应根据上级工会和有关政策法规的要求,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本年度无重大支出项目,不得编制赤字预算,期末滚存结余不得出现赤字。但部分基层工会编制赤字预算,期末滚存结余出现负数。

(五)错误使用会计核算科目。例如基层工会错误使用“行政支出”、“后备金”等科目,按照《工会会计制度》的规定,“行政支出”、“后备金”科目是县级以上工会核算使用的专用科目,基层工会不得擅自使用。

(六)随意调整预算,预算执行缺乏严肃性。《工会预算管理办法》规定,各级工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遇有特殊情况,预算收支总额需要增减变动时,应当编制预算调整方案,其编制、审批与预算编制审批程序相同。实际中,至少有4%-5%的基层工会在需要增减收支项目时,没有及时办理预算调整手续。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基层财务人员前瞻性不足,仅在年末结账时才发现了预算执行存在一定的偏差;二是部分基层财务人员对预算执行的严肃性认识不足。

(七)同级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的监督作用未能充分体现。全国总工会在预决算报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同级工会经费审查委员对预决算报表的审查和监督职能,要求同级工会经费审查委员要充分参与工会经费收支的审查并加盖印章,然而在审核预决算报表过程中,我们发现仍有少数基层工会或者未设立工会经费审查委员,或者根本未经经费审查委员会审查,导致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的监督作用未能充分体现。

二、基层单位预决算报表质量差的主要原因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多,可以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少数基层工会对工会财务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工会财务工作作为工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去抓,在经费支出上存在着“只用不管”的错误认识,工会主席对工会财务报表不检查、不监督,造成了预决算报表质量差、数据失真的情况。二是少数基层工会会计人员更换频繁,会计人员不能自觉学习和研究工会财务业务知识和政策、法规,随意填报预决算报表。三是全国总工会开发的通用核算软件中的报表功能还有一定的缺陷,没有设置表内和表间审核公式,无法从软件功能上限制和提醒报表人员出现的逻辑性和平衡性错误。四是少数财务竞赛组长不够认真,没有充分行使好预决算报表的初审权。五是预决算报表审核程序不够严谨,部分审核环节把关不严。六是少数基层经费审查委员会的财务监督职能缺失,没有真正对财务人员填报的预决算报表的规范性、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核实和审查,使经费审查委员会形同虚设。

三、加大预决算报表审核力度,提升基层工会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

2013年10月,大连市总工会召开了预决算报表总结会议,对基层工会在预决算报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市总工会的治理措施做了重点的梳理和宣讲,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工会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进程。

(一)抓好宣传,提高认识。工会财务管理工作是工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工会活动的重要物质保障。针对少数工会主席对财务工作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大连市总工会将加大宣传力度,以会代训,以查代训,促使这些基层工会主席,特别是新任工会主席提高对工会财务规范化、工会预决算报表管理工作的重视,增强工会主席的理财意识和财务管理意识。为进一步做好预决算报表工作,推动财务规范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

(二)进一步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工会财务培训是提升基层财务人员素质,推进财务规范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抓手。近两年,大连市总工会以财务规范化宣传为切入点,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成功举办了10期培训班,培训人员近千人次,初步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培训格局。今后,大连市总工会还要进一步通过形式多样的,定期和不定期的业务培训,促进工会财务人员了解和掌握工会财务规章制度,规范财务收支行为,从根本上解决预决算报表质量差的问题。

(三)完善预决算报表软件功能,强化报表软件的系统审核力度。没有设置表内和表间审核公式是通用报表软件存在的最大缺陷。使用这个报表软件,即使表内不平衡,表间不符合逻辑关系也可以顺利地进行报表输出。如果能够进一步完善预决算报表系统软件,依据内在的逻辑关系,设置表内、表间审核公式,形成平衡性审核、逻辑性审核和核实性审核系统,必将大大减少平衡性和逻辑性错误出现的几率。

(四)充分发挥竞赛组职能,提升预决算报表质量。竞赛组管理形式是实现基层工会自我管理的一种特别有效的组织形式,具有上下结合、以点带面、促进学习的优越性,充分发挥竞赛组协助服务、互审互助、业务指导、财务竞赛的管理职能,是规范财务管理,提升基层工会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利用竞赛组平台,提升基层工会预决算报表质量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督促竞赛组长严格审核报表,行使好预决算报表的初审权。二是将预决算报表量化指标纳入财务竞赛组的考核评比体系,以先进促后进。三是强化竞赛组内业务学习与交流,把预决算报表作为竞赛组内学习交流、互帮互助的主要内容,为实现基层工会财务工作规范化创造条件。

(五)严格报表审核程序,加大审核力度。设定严谨的报表审核程序是做好报表审核工作的重要前提。工会财务预决算报表审核程序包括系统审核、竞赛组长审核、市总工会财务部审核、市总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审核四部分。市总工会财务部将严格报表审核程序,科学设置审核点,逐层检查,逐层规范,特别在市总工会财务部接收和审核竞赛组长报表的环节上,将限定时间,当场、逐项的审核验收,不合格的重新申报,直到全部改正无误,才能正式验收批复。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一是强化预决算报表的严肃性;二是引起基层工会财务人员对预决算报表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做好预决算报表工作奠定基础。

篇2

根据《工会预算管理办法》《贵州省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实施细则(暂行)》(黔总工字〔2018〕12号)、《关于基层工会经费管理使用中有关问题的解答》(铜总工通〔2019〕2号)文件规定和要求,为切实加强工会经费收支管理,保障职工权益,现将 2021年度工会经费收支预算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工会2021年初有会员xx名,其中在册在编xx人,其他会员xx人。有委员xx名(其中主席1人、.....)

二、2021年预算收入共xxx元。

1、动用结余xxx元(即2020年期末滚存结余)。

2、会费收入xxx元, 单位职工人数xxx人,以2021年1月份基本工资为基数计工会会员会费收入。

3、拨缴经费收入xxx元,以2021年1月份职工工资为基数,2021年职工总额xxx元,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的60%计入拨缴经费收入,即xxx元。

4、行政补助收入xxx元。Xx名会员,按每人xx元补助,共补助xx元。

5、其他收入xxx元,以上年度银行存款利息基础预算。

二、2021年预算支出共xxx元。

1.职工活动经费开支xxx元。

(1)开展职工春秋游活动。按照人均xxx元预算,主要用于活动场地、租车、在外用餐等。xxx人*xxx元*xxx次=xxx元。

(2)开展一次职工文体比赛活动。按照人均xxx元预算,主要用于活动场地、活动开展、奖励支出等。按人均xxx元购买服装。xxx人*xxx元=xxx元。

(3)开展一次职工素质提升培训活动。按照人均xxx元预算,主要用于活动场地、活动开展、聘请教师、奖励支出。xxx人*xxx元=xxx元。

(4)为职工全年团购4场教育影片电影票。xxx人*xxx元*xxx次=xxx0元。

2.职工集体福利经费开支xxx元

(1)职工会员逢年过节福利,按照春节人均不超过500元,其它法定节日人均不超过200元,会员生日发放不超过300元的生日蛋糕等慰问品的规定预算。xxx人*xxx元=xxx元。

(2)职工医疗互助。按女职工人均xxx元缴纳住院医疗(住院+重疾)、住院津贴(津贴+重疾)、意外伤害、女职工特殊疾病四个项目,男职工人均xxx元缴纳住院医疗(住院+重疾)、住院津贴(津贴+重疾)、意外伤害三个项目。xxx人*xxx元+xxx人*xxx元=xxx元。

(3)职工会员婚丧嫁娶、生育、生病住院、退休离岗、职工维权和职工会员及其直系亲属去世等符合政策的慰问费xxx元。

3.机关工会其他业务支出xxx元

用于机关工会在召开会议及专项业务方面产生的费用,全年预计xxx元。

三、结余情况

本年收入合计xxx元(其中动用结余xxx元,不含行政补助收入)-本年支出合计xxx元,累计赤字xxx元。按照《关于基层工会经费管理使用中有关问题的解答》(铜总工通〔2019〕2号)文件,申请行政补助工会经费xxx元,本年预算累计结余xxx元。

篇3

关键词:工会经费 预算管理

工会经费的预算管理工作是工会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主要的工作是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实施和监督控制。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会组织职能不断增强,工会经费收支规模不断扩大,工会财务工作日趋复杂和艰巨,因此我们有必要提高工会经费预算管理水平。

一、加强工会经费预算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一)加强工会经费预算管理的意义

1、增强工会财务管理效能

工会经费的预算管理,将有限的财力和需要的经费有机结合,做到统筹兼顾,可以减少甚至杜绝盲目性与随意性,有计划地进行财务收支活动,有效控制工会财务风险,进而提高工会经费的使用效率,提升工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2、推动工会组织发挥职能

工会经费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前提和保障,是工会工作的落脚点。基层工会要切实加强工会经费的预算管理,组织开展各项技术革新、劳动竞赛,提升职工素质;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帮扶困难群体,将有限的经费用于为职工解难事、办实事,为工会组织履行各项职能提供物质基础。

3、顺应国家财政体制改革

财政发展的趋势是预算管理,财政体制改革是深化和改进预算管理。财政部门在提高资金使用和加强预算管理方面做出了调整和改革,取得了成效。虽然工会经费不同于财政资金,但是也值得工会借鉴。按照国家预算管理体系改革思路,工会财务管理要建立工会预算管理体制,适应预算管理改革需要。

(二)加强工会经费预算管理的作用

(1)通过预算管理,明确各部门责权利,并进行充分沟通协调,杜绝发生因责任不清而相互推诿扯皮等事情,调动各部门积极性,最终实现工会的工作目标。

(2)明确各级工会的预算观念,规范工会经费收支行为,减少支出的随意性,杜绝无预算、超预算开支,增强预算约束力,提高工会经费的使用效率。

(3)推行部门预算,实现资产配置与预算结合,将资金透明规范地分配到具体部门和项目上,杜绝经费使用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提高经费使用透明度。

(4)通过部门预算,可以提供业绩评价标准,考核各部门工作业绩,对基层工会加以激励与控制,形成有制度可依、有目标可循,防范朝令夕改、随意变动。

(5)通过预算管理,安排工会重点工作所需资金,要求项目细化、数据准确,这样既有利于优化工会支出结构,推动工会事业发展,又可以按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厉行勤俭节约办会。

二、认清基层工会经费预算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

1、对工会预算管理认识有偏差

根据《工会预算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上级工会非常重视基层工会预算工作,要求每年基层工会都要做好财务预算编制,并对基层工会的财务预算、决算工作进行培训。但有些基层工会对财务预算编制不认真,存在“重决算、轻预算”的现象,导致预算编制质量差。

2、对工会预算管理不重视、不关心

有些领导没有意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为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执行效果的好坏只是财务部门的事,单位内部没有全员参与预算管理,没能更好地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使得工会组织没有发挥更好的作用。

3、预算编制不细化、不科学

基层工会对编制预算缺乏详细的规划,导致一些业务项目没有预算经济指标去列支。项目预算不够细化,只有一级科目,没有二级、三级科目;只有收支预算数,没有明细数据和预算说明,直接影响工会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基层工会多年来一直采用“基数+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就是以上一年基数为准,加上增长比例作为新一年预算指标,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方法存在弊端。一是这种预算编制缺乏部门预算编制定额标准,没有配套的管理细则,使得预算管理没有科学合理的量化依据。二是基数不变加上增长比例,每年的经费开支变成了“合理因素”,导致预算只增不减,造成很大的资金浪费。三是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工会主要注重财务成果,对非财务指标关注不多,预算体系不能及时反映价值的增减变化,不能够全面反映工会工作。

(二)预算审批存在的问题

预算编制完成后,有的基层工会认为只要坚持收支平衡,不编制赤字预算,就完成了预算工作,没有经过工会委员会及经审会讨论通过,或者即使通过,也只是走个过场,导致收支预算未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另一方面,在预算编制时,有些基层工会考虑不周全,认为编制工作年初完成后,日后就不必调整。经费收支未按照年初预算进行,执行过程与预算出入较大,预算调整也未按照正常程序审批,而是通过年底决算频繁调整,从而失去了预算的严肃性。

(三)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

在预算执行中,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缺乏有效沟通,财务部门不了解业务工作,无法对各项支出提出有效建议,掌控预算进度;其他部门不了解预算执行情况,预算执行随意无序,进度或快或慢。在预算执行中,基层工会还存在着不按照预算批复安排项目支出,只凭领导一句话直接列支,造成了不受预算约束的局面,出现无预算、超预算开支,使得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形同虚设。

(四)预算监督存在的问题

“重预算编制,轻预算监督”是多数基层工会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出现的问题,致使积累的问题增多,预算管理出现漏洞。预算管理的最后一个关节是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评估、奖惩,但多数单位没有考核措施,导致预算“重拿轻放”,没有发挥预算的约束和激励作用,不能提高工会经费的使用绩效。

三、加强工会经费预算管理工作的措施

工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工会经费的预算管理,它不仅给基层工会履行职能提供财力支撑,也反映出工会的经济运行情况。为了提高工会财务管理的质量,借鉴政府预算改革,在实际工作中,要从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三个环节入手。

(一)完善预算编制管理,增强预算编制科学性

预算编制环节是工会预算管理的中心环节,是预算管理的基础和前提。要想提高工会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就要做好预算管理各项准备工作,实行零基预算与增量预算相结合,制定科学合理的年度收支预算计划,掌握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要准确掌握本级工会和所属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摸清家底,收集、整理、核对基础数据,这是细化预算的关键。在对上级补助收入、经费收入等各项收入做出合理测算的基础上,编制收入预算。收入预算确定后,各个部门要各负其责,保障工会经费及时足额到位,确保各项业务正常开支。要细化支出项目,减少行政性支出,把更多的资金用在开展工会活动和维护职工权益上,坚持收好、用好、管好工会经费,量入为出,收支平衡。

(二)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增强预算执行约束性

要想工会经费发挥预期效益,就要做好预算执行工作,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金额安排支出。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尽量避免随意追加、频繁调整,应做到约束预算执行,不能预算与执行“两张皮”。业务部门开展工作时,要按照批复的预算提出申请,大额资金支出要实行集体讨论或联签制度。对于需要追加预算的,严格按审批手续执行,维护预算的刚性原则。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工会财务部门要及时有效的将信息进行反馈,定期向工会领导班子及经审会汇报,并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对偏离预算的重大项目做好详细情况说明,力争预算执行不偏离轨道。

(三)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增强预算监督严肃性

结合预算的执行情况,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列入绩效考核评价,将项目实施效果和经费预算执行情况,与绩效结果挂钩,进一步提高工会各部门的预算意识,使工会预算从编制到执行结果形成程序规范、监督到位的运行体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工会财务部门要代表本级工会对下级工会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批、监督、检查,履行监督职能;负责经费审查的各级经审组织,要结合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进行审查,把经审监督贯穿于工会经费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只有工会财务部门和经审组织共同监督,才能规范预算管理,确保实现预算目标。

参考文献:

[1]董乖娣.谈工会经费的预算管理与控制[J].中国工会财会.2015,12

篇4

新《预算法》从2015 年开始实施,对工会预算管理具有指导作用。本文对此浅探。

完善工会预算体系

全口径预算管理。《工会预算管理办法》《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工会应把工会经费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工会预算管理必须强调全口径预算管理,工会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都是预算管理的范围,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各级工会的实际情况,从源头上真正杜绝利用往来账、小金库或账外账等形式隐匿工会经费的情况。

健全预算标准体系。工会预算管理目前还没有建立严格的支出定额标准体系,更多的是按照经验编制预算,存在一定的人为性。所以,工会编制预算时在严格机关运行经费管理同时,应加快制定工会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工会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改进预算编制办法。《工会预算管理办法》中对工会预算编制办法没有作具体规定,多年来一般使用零基预算编制办法,存在工作量大、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容易引起部门间不平衡等缺陷。现在预算编制办法多样,包括KPI 即关键业绩指标、BSC 即平衡计分卡、EVA 即经济附加价值和BBRT 即超越预算圆桌会议等,工会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尝试和创新预算编制办法。

优化经费支出结构。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相关制度陆续出台,各级工会都应严格执行。经费支出结构中,在强调加大职工活动支出和维权支出比例的同时,要强调控制、调减行政支出、业务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比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优化经费支出结构。

加强预算执行力度

严肃预算执行力。《工会预算管理办法》规定,工会执行预算时,不得办理超预算的拨款, 应根据年度支出预算和用款计划拨款。对改变或追加的项目,必须经有关部门审核后,在取得工会委员会(常委会)或主席办公会议同意后,才能动用预算预备费或者采取预算内调整办法。工会预算不同于其他部门预算编制办法,各级工会可以根据本单位预算执行情况,每年有一次机会调整预算方案,现在规定一般是每年十月底。这些规定都严肃了预算的执行力、强化预算的约束力。必须严格执行。

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工会预算管理中,跨年度预算管理用得最多的是基建项目。《工会预算管理办法》规定,基本建设工程项目跨年度的,决算前应按年度拨出数编报,在工程竣工最后年度,必须聘请具有相关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审核确认,出具相关报告书,计算审核确认数扣除以前年度决算数后的余额,以此作为基数编制当年度决算。

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工会预算管理应强调全面预算管理,而通过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来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是很好的方式。通过预算绩效管理,强化支出责任和效率意识,逐步将将绩效评价重点由原来的单个项目支出拓展到工会整体支出和政策、制度、管理等方面。同时,重视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切实作用于完善工会政策、调整支出结构和预算的科学安排。

加强预算监督

加强预算监督。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制事前、预算执行事中和预算执行事后管理。事后管理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各级工会在接受同级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审计监督的同时,也应该认真接受上一级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审计监督,国家相关部门的审计监督,以确保工会预算的严肃性。

篇5

关键词: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监督

工会财务管理与其它方面的财务管理有着很大的不同,具体来说工会财务工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独立自主的经费管理体制。根据规定工会有自行制定经费使用办法的权利,工会经费独立的原则,建立预算、决算和经费审查监督制度;形成工会独立的财务管理体制。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工会财务管理体制。其次,法律确定的经费来源渠道。《工会法》第四十二条对工会经费的来源明确规定:工会会员缴纳的会费;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缴的经费;工会所属的企业、事业单位上缴的收入;人民政府的补助;其他收入。主要是为工会办公和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设施和活动场所等物质条件。第三,法律明确的工会经费用途,主要用于为职工服务和工会活动的规定:基层工会收、支与行政财务有着密切的联系;基层工会预算具有鲜明的群众性,预算的编制、审查和执行都要依靠职工群众,服务于职工群众;基层工会预算编报要简明、易懂。

按照《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的规定,工会资产是社会团体资产。根据经费独立原则,建立工会经费预算、决算、资产监管和经费审查监督制度。工会经费、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办法以及工会经费审查监督制度,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制定。据此,全国总工会制定了《工会预算管理办法》、《中国工会审计条例》,财政部根据工会经济活动的需要,专门制定了《工会会计制度》。这些法律、规章共同构成中国工会经费资产管理监督体制。除了这些法律法规的硬性规定外,我认为工会的财务管理和监督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做好工会预算

预算管理是工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织部分。预算收入,反映了工会财力的实现程度。预算支出,反映了工会建设及各项工作与活动所需要的财力,应进行精打细算、合理安排。

基层工会预算是整个工会预算的基础,搞好基层工会预算管理,对于加强整个工会预算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基层工会预算与行政用于职工群众的各项专项基金的预算相辅相成,对职工的生活和教育状况的改善,有共同的目标和各自应尽的责任。工会经费是用于职工教育、文体活动和宣传活动等方面。基层工会预算管理,必须考虑与行政共同协商、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同时要结合工会的自身特点,积极探索适合工会工作特点的预算编制和管理的方法途径,建立新的预算管理机制,使预算编制逐步进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开拓进取,在预算的改革中建立新机制,树立新形象。加强与其它部门之间的沟通,积极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证预算改革工作和工会工作的全面推进。做到这几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坚持为工会大局服务的原则。一是统筹兼顾、保障重点,基层工会预算资金应保证单位工会各项工作与活动的开展,必须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工会预算资金使用重点用于职工群众服务,这是工会组织性质和履行维护职能的要求。二是积极保证,稳妥可靠。预算关键是解决需要与经费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要积极挖掘收入潜力,充分估计预算收入,为保证各项活动开展提供资金保证。另一方面要根据经费去衡量各项支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不搞风险性预算,使预算支出建立在稳妥可靠,切实可行的基础之上。三是勤俭节约,讲求效果。为了把基层工会有限的经费用于职工群众办更多的实事,对已列入预算的各项支出,还应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使预算的执行能够取得最佳效果。

其次,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工会预算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法定的,是随职工工资总额的增减而变化,收入一般比较稳定。因此,工会预算一定要量入为出,不搞赤字预算。要在基层工会自有资金范围内,安排与控制支出,并且留有余地,以便处理不可预见事项的开支。

再次,坚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原则。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会预算编制要以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反映他们的意愿和要求,把有限的工会经费用于依法维护职工群众权益,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特别是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上。

二、做好工会经费的收、管、用

工会财务工作归纳起来不外乎三个方面的工作,即:工会经费的收缴、管理和使用,是否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对做好工会的财务工作,更好地为工会其它工作服务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收好经费是工会财务工作的基础。《工会法》对经费拨缴问题做了强制性规定,为做好工会经费收缴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财务部门要从思想上高度认识经费收缴工作的重要性,要在不断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主动向行政宣传好《工会法》,增强工会经费的拨缴意识,做好调查研究,实现依法收缴,确保工会经费及时足额收缴上解。

其次,规范、严格的管理,是工会财务的一项重要任务。财务部门必须坚持遵纪守法的原则,严格执行《工会法》、《会计法》及其他有关政策法规和财务制度,切实履行会计的监督职能,按照经费使用范围和标准进行经费管理,认真做好预算编制,做到一切收入支出都纳入预算,把工会经费重点安排在维护职工利益、开展职工教育和职工活动方面,并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量入为出、收入平衡”的原则,克服随意性,做到不该支出的坚决不支,不擅自扩大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在经费的使用上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这对于加强工会经费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三,用好经费是工会财务工作的最终目的。工会经费的使用要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正确方向,落实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提高绩效的基本原则,做到合理、有效,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将工会经费用在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上将工会经费重点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职工活动、生产慰问、文化宣传等方面。通过举办劳动竞赛、技术比武、合理化建议、组织劳模参加经验交流等等活动,调动职工的生产热情,鼓励职工提高专业技能,树立职工主人翁意识,促进企业的发展;通过对在生产一线职工及生产条件艰苦的工作岗位,夏送清凉、冬送温暖 ,设身处地的为职工群众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扎扎实实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使职工切实感受到企业的温暖,为企业和谐稳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举办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比赛活动,使职工群众在活动中形成凝聚力,增强团结协作精神,无疑,这种凝聚力将会潜移默化到生产工作当中去,使得我们的企业有一种催人向上的精神,团结一心的凝聚力量。

三、强化经审监督,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谈到工会财务工作的监督,就必然要提到工会的经审工作,工会经审工作是加强工会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工会履职能力的重要方式,是健全和完善工会内部监督制、加快工会法制化、群众化和民主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如何发挥工会经审监督作用,促进工会及时、足额收缴经费,坚持经费正确的合用方向,确保经费的安全运作,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是摆在工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加强当前工会经审监督,是十分重要的。

要加强工会的经审监督,首先要建立经审制度,完善经审工作机制的需要。工会经审委员会是代表会员群众对工会财务收支、使用和财产管理情况进行审监督的组织。加强经审组织建设,配备高素质的经审干部,完善经审工作机制,是搞好经审工作的基础。强化工会经审监督是以预算执行审计为,切实做好经审工作的需要。以预算执行审计为切入点,才能充分发挥经审会的审计监督职能。经审委应在每年年初对财务人员编制的预算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主,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提高工会经费使用效益。要进一步加强经审干部培训和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思想上过硬、作风上扎实、工作上认真、监督上到位的经审干部队伍。

实践证明,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需要一个完整的体系,既包括财务、资产的专业管理,也包括经费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审计监督。对工会经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是加强工会经费预算管理的重要保证,是工会经费审查工作在新形势下的深化和发展。我们要把这些基础性的工作有效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工会财务在工会工作中的作用,切实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

参考文献

[1]王惠敏.增强基层工会活力 发挥基层工会作用[J];传承;2011年18期.

篇6

关键词:国库 对账 财税 对策建议

国库对账,是指国库将预算收入和支出按科目、级次与财政、税务和上下级国库及内部进行的账务核对工作。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颁发《国库与财政、征收机关对账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实施以来,对指导和规范国库对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国库业务改革与创新业务的开展,《办法》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对基层国库对账工作造成了困惑和影响。常德市中心支库课题组对当前国库与财政、征收机关等部门对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拟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化解基层国库对账难题。

一、基层国库对账的主要做法

国库对账是国库部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保障国库资金安全、防范资金风险的有效手段。国库对账涉及对象多、范围广,以常德市中心支库为例,除上下级国库及内部账务核对外,中心支库日常对账单位有23家,其中财政5家,地税6家,国税4家,银行4家,海关、工会、环保局、社保处各1家。按照《国库与财政、征收机关对账办法》等有关规定,常德市中心支库按月度、季度、年度,采取双向对账和集中对账等方式,认真组织辖内对账工作的开展,确保了国库资金“零风险”。主要做法:

(一)月度对账。每月终了,国库打印对账单一式两份,于次月前三个工作日内发给财政、征收机关并登记《国库会计资料交接登记簿》,财政、征收机关于收到对账单起三个工作日将一份对账单连同自身报表一式两份返回国库,国库核对财政、征收机关报表后将其中一份返回。国库与财政、征收机关在对方报表互相签署对账人姓名、对账日期、对账结果,加盖公章或预留印鉴后互相留存对方报表备查,国库会计主管核查对账情况并在对账报表上签章确认。

(二)季度对账。国库于每年1、4、7、10月的中旬或下旬以国库工作联席会的形式组织各对账单位集中对账,国库负责提供对账表格及国库相关报表,各对账单位部门负责人和经办人员携自身报表参会。会议议程除核对上季度各项数据外,各单位还就国库运行中的相关事项进行磋商,实现了解决问题、推动工作、防范风险的多重效果。

(三)年度对账。年度终了,中心支库将年度对账决算报表一式两份按规定盖章后在3个工作日内交相应财政和征收机关核对。年后6个工作日内由国库部门负责人、会计主管和会计核算综合岗人员到各系统(财政、国税、地税、海关)指定的地点进行集中对账。集中对账无误后,双方在年度决算报表上签证并盖章。

(四)国库与集中支付银行对账。每月终了,银行在次月2个工作日内打印财政支出月报表和分预算单位对账单一式两份加盖公章后交国库核对,国库按预算单位、预算科目分别核对支出数,核对无误后于收到之日起3日内返回一份,留存一份。

(五)国库与“工会经费税务代征专户”开户行的账务核对。“工会经费税务代征专户”开户行应在每月2日前向国库提供上月“工会经费税务代征专户”分户账一式两份,由国库对划转的工会经费数据核对准确无误后,一份留存,一份返回给开户行,国库只核对该账户贷方发生额。

(六)国库与社保处的账务核对。从2008年11月开始,中心支库开始办理养老金发放业务。对账时,国库提供“常德市社会劳动保险处养老金发放专户”分户账一式两份与社保处的分户账进行核对。国库与社保处在对方报表互相签署对账人姓名、对账日期、对账结果,加盖公章或预留印鉴后互相留存对方报表备查。

二、基层国库对账工作难点

难点之一:认识不到位导致对账制度难落实。首先财、税、海关等部门对日常对账工作不够重视,月、季末经常是国库部门找财政、征收机关对账。财政、征收机关不按时到国库部门领取对账单,也不及时交回对账回单的现象较普遍,有时国库人员催促好几次才返还对账回单;其次,财税部门没有建立对账人员回避制度,与国库对账的人员往往为该单位会计经办人员,很少实行换人对账,不利于风险控制;第三,部分基层国库往往只重视预算收入对账,轻视预算支出对账。部分基层国库不认真审核对账回单,支出数据不符也不深入追查原因,没有要求财政、征收机关作出书面说明。

难点之二:制度建设滞后导致对账业务难规范。一是新业务的开展导致无规可依。近年来,随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稳步推进,国库业务不断开拓创新,各地纷纷办理工会经费收缴、养老金发放、水库移民资金发放等新业务,使得国库对账内容、对象不断增加。但目前对账工作执行的仍是11年前制订的老管理办法,尽管各地国库出台了相关补充规定,仍难解决制度滞后所带来的规范性问题。各地国库与社保、工会等单位对账做法各不相同,千差万别;二是对账管理存在制度盲区。如《办法》只对预算收入的核对进行规定,并未考虑预算支出的核对。而国库部门要切实履行对预算管理的监督职能,就不能缺少对预算支出的核对,不仅要“明明白白收”,更要“明明白白付”;三是粗线条规定难以保障对账工作的严肃性。《办法》规定国库每月只与财政核对库款余额,对每笔发生额的核对却未作要求,与新形势下的对账要求有别,存在很大的对账漏洞,不利于防范国库资金被中途挪用的风险。

难点之三:手段落伍导致对账效率难提高。目前,基层国库对账手段大多采用手工方式,此种方式相对于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采用的电子对账方式来言,弊端显而易见:对账时间长、管理难、程序繁、费资源、易出错,无法保证国库资金的绝对安全和高效运行。

难点之四:行业管理差别导致对账复杂化。一是科目使用要求不同。国库部门对各级预算收入划分较细,核算到款、项、目,款项之间,项目之间不能混淆。而征收机关税种反映到类、款、项与国库并不一致,往往国库反映到项级的税种征收机关只反映到款;二是记账口径不一致。财政与单位之间往来款项的记账口径与国库部门不一产生数据差异的现象比较普遍。如单位向财政借款。支付时,财政、国库均列支转移性支出“暂付款”科目。单位归还借款时,财政部门直接冲减“暂付款”,国库部门则入转移性收入“暂存款”科目,此类情况导致国库调拨收支数均大于财政。又如另一种情况:因单位拨款指标暂未下达,财政向单位预支拨款。预支时,财政、国库同时列支转移性支出“暂付款”科目。当指标下达(由于不动库款余额),财政便单方进行账务处理,直接根据指标单冲减“暂付款”,列支一般预算支出科目,而未提供任何单据给国库进行相应账务处理,导致国库一般预算支出数小于财政,调拨支出数大于财政;三是对账标准不一致。国库收入报表的计量单位精确到角、分,而征收机关报表以万元为单位,其上级管理部门只要求下级征收机关收入数与国库部门核对到万元。此外征收机关当月开出的税票,不论是否入库,其在途款均纳入当月收入反映,而国库报表以入库数为准;四是财政、国库或集中支付银行调整预算支出科目不同步,也造成国库报表中的支出科目与财政报表不一致。

难点之五:人为因素导致对账差异较大。国库与征收机关月度关账时间往往不一致,国库关账时间为每月末最后一个工作日,而有些征收机关关账时间则在每月倒数第2、3个工作日,尤其是节假日提前得更早。有些基层征收机关在完成月度收入任务后,提前几日关账更是家常便饭。这种随意性导致对账时双方当月预算收入数字核对不一致。

三、对策与建议

(一)对账意识要全面化。一是财政、征收机关应转变观念。各级领导要把对账工作作为防范资金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的重要手段,督促对账人员实事求是抓好抓落实,。同时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有针对性的组织学习,开展警示教育,让对账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到对账的重要性。各征收机关对账人员要彻底改变“以国库为准,国库是多少就是多少”的敷衍塞责的被动做法,主动配合国库搞好对账,不图形式走过场;二是基层国库要加大监督力度,认真抓好对账的各个环节,敢于坚持原则,不讲面子不当老好人,对账务不符的情况要坚决查明原因,并要求对账单位提供详细说明。

(二)对账要求要明晰化。一是要规定各对账单位必须在国库部门预留对账印鉴,实行双向对账,提高对账的准确性,确保国库资金安全;二是明确现场对账要求。每月终了,财政、征收机关对账人员在三日内,携带印章齐全的预算收支、退库报表和财政库款分户账到国库进行现场集中对账。每季终了,各单位要实行换人对账;三是要严禁业务经办人员兼办国库对账业务,做到业务工作与对账工作相分离。

(三)对账手段要多样化。在传统对账方式基础上,建立国库与财政、征收机关的电子化网络对账制度,实现电子化对账。可利用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 TIPS)和财库行支出联网系统,将TBS系统产生的数据通过网络及时传与财政、征收机关进行对账,做到数据一次录入,多次利用,实现部门按日对账自动进行,减轻对账工作劳动强度,提高对账工作效率。

(四)对账内容要具体化。一是尽快制定各项新业务的对账条款,解决实际工作中无章可循的现象;二是明确预算支出对账,要分账户、按科目进行核对,以支出凭证上业务印章日期为准,各对账单位的数字一律统计到角分;三是要严格财政库款的对账。拓宽财政库款户对账内容,既要核对余额,又要逐笔核对发生额,增强对账的有效性;四是增加集中支付行的对账内容,国库与行要进行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发生额和余额的核对。

(五)对账管理要责任化。一是明确对账人员责任。国库人员要及时发出收、支、退对账单,并及时收回对账单。财政、征收机关对账人员要按时领取对账单,并在规定时间内返还对账回单。国库对账人员对回单应严格审核,未按规定对账的回单应拒收。有未达账的,必须写清原因,加盖单位和对账人员名章;二是建立对账检查制度。要明确国库事后监督人员对国库对账进行复核,各单位要定期开展对账情况检查,将之作为风险防范的重要措施;三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因对账人员未严格履行职责、未按要求对账,而出现资金风险的,要追究对账人员和相关人员责任。

(六)对账口径要统一化。一是统一记账口径。财政国库两家应尽快协商统一“暂存款”、“暂付款”往来科目的使用范畴,尽量使双方能同步同向同内容规范使用往来科目;二是统一统计口径。要统一财税库核算统计口径,国库与征收机关对预算收入的核算统计,包括科目代码、科目名称都应严格按照每年下发的《政府预算收支科目》进行,有项的核算到项,无项的核算到款,级次之间、科目之间、款项之间严格区分,不能混淆;三是要统一关账时间。规定统一的月度关账时间为每月末最后一个工作日,以保证国库与财政、征收机关当月预算收入数字核对一致,提高对账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涂晨光肖晓英.“话说基层国库对账工作”,《预算管理与会计》,2007,10,48

(2)郑思河张德忠.“国库对账工作的难点及对策”,《预算管理与会计》,2005,5,63

(组长:吕北回

篇7

1.工会财务是以工会为会计主体,其作用之一是为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主体提供会计数据。但现有电算化条件使财务数据的传递和共享性差,不能满足信息时代对信息传输和处理的要求,同时不能满足财政机关和上级工会组织对资金的收支实现远程监督。

2.会计电算化存在有法不依、违法不纠的现象。我国有关电算化的法规文件有:《工会法》、《工会章程》、《基层工会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工会经费开支范围》、《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等,这标志我国的工会会计电算化工作已纳入法制化轨道。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有法不依、监管不严,存在违法现象及隐患。

3.由于工会会计电算化在不同行业中均会存在,使得使用的软件形式和功能很难统一;造成各种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使用方法不一样,从而导致报表汇总、数据查询、传输的不方便。有的单位工会使用的软件是商品化会计软件,如《工会之星》、金蝶软件;而有的单位使用的是自行开发的财务软件。

4.由于工会会计的特殊性,使得在财务电算化开展中的职能分工不能过细,甚至有些工会没有进行工会财务电算化的分工,造成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实施,基层工会的经费审查委员会无法发挥作用。

5.在实施工会财务电算化时,有关的电算化管理体系建立不完善或制度执行不力。具体表现为:数据备份隐患多,硬件软件管理不规范,从事电算化的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不高等。

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环境的完善

1.组织与管理控制。通过部门的设置、人员的分工、岗位职责的制定、权限的划分等形式进行的控制,基本目标是建立恰当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制度,以达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防止或减少错弊发生的目的。

2.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计算机学、管理学、会计学、信息学于一体的应用技术,虽然大多数会计人员已接受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应用能力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三、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

1.会计电算化系统逐步完善。一是软件适应性增强、功能增加增大。智能化会计软件将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能够从现有信息中分析出其真实的含义,判断这些信息对企业的作用,能够根据具有的信息和条件,主动触发相应的系统运行机构,作出处理,智能化会计软件在技术上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同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学术价值。

二是开发出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并应用。

2.会计电算化网络化、国际化。

(1)会计软件的网络化、国际化。会计软件的网络化实际上已经实现,但目前仅限于局域网,信息传输的范围有限,影响了电算化效能的发挥,未来的会计电算化将向着过程网的方向发展,信息传输范围大大增加,使会计信息的异地共享成为可能。网络化有以下特点:①实现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共享,对企业进行纵向管理,通过网络将分公司的会计信息传输到上一级公司直到总公司,使总公司对其整个企业的管理力度大大加强。②实现企业与外部相关机构的信息共享,例如,企业与税务、工商管理、海关、审计等部门的联网,将企业的会计信息直接从网上传输出去,使有关部门及时获得可靠信息,提高办公效率,减低信息失真。

(2)会计信息的网络化、国际化。会计软件的网络化和国际化必然导致了会计信息的网络化的国际化。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影响、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也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

(3)需要注意的问题。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是关系型数据库,仅有的安全措施是由实用程序提供的,不是由数据库核心实现,在安全保障方面作的很差。会计电算化实现广域网络化和国际化以后,对各企业的数据库资料要进行保护。

3.会计电算化行业管理趋向规范化、标准化。

(1)关于会计软件功能的问题。①期初数据初始化。期初数据一旦确认,就无法修改。②总账与明细账可以不同时结账。③结账后,上一会计期间的会计凭证即不能再输入。

(2)关于使用会计软件替代手工记账验收的问题。①验收的软件必须先通过评审。②申请验收的单位必须打印三个月以上的凭证、账、表。

(3)关于商品软件的问题。①商品化软件的界定。事实上,商品化软件与评审是两码事,商品化软件就是公开在市场上销售的软件,不应当有任何附加条件。②商品化软件的评审。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财政部门的评审可能会对商品化软件的评价起很大的作用,影响软件的销售量,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商品化会计软件的优劣,人们不会被这些评审所左右,市场会作出正确的选择与评价。

(4)信息输入规范化。凭单录入人员必须掌握一定语言表达能力和财经专业知识,根据日常发生的每笔经济业务充分考虑制作记账凭证,尽量减少或杜绝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从根本上达到会计工作全面上水平。

4.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一是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系统和管理制度;二是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三是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质量控制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实施情况进行控制;四是加强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5.会计电算化市场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其实不应该由会计理论界来完成,它是市场化的行为。它的发展方向是满足各行各业对会计信息处理的需要,不断以新技术、新方法来完成对新的经济业务的反映和处理。这些都是由市场来决定的。市场化的会计电算化除在技术和理论上的发展由市场来决定外,对它的规范和管理也应按市场规律来办。

篇8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与其他公共支出改革的关系

“十五”计划以来,为了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需要,中央财政对公共支出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强化预算管理,大力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加快实行国库直接支付制度;大力推行规范化的政府采购制度,通过国库直接支付,使政府采购行为公开、公正、规范、透明。这三者是公共支出改革的核心内容,它们互为条件,相辅相成。

(一)部门预算是基础

部门预算是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其行使职能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由基层预算单位编制,逐级上报、审核、汇总,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立法机关依法批准的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综合财政收支计划。实行部门预算,就是要细化预算,从改革预算编制的体系分类和预算科目着手,采用零基预算法,按定员定额确定人员经费;按有关定额标准确定公务经费;按特定业务需要确定项目经费。部门预算一经批复,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动。部门预算是基础,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要严格按财政批复的预算执行。

(二)政府采购制度是手段

政府采购制度是将预算单位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公开化、规范化、程序化,对预算单位的大宗商品及劳务实行由政府统一采购的办法。凡符合政府采购预算表中要求的项目或品目都要编报预算并实行政府采购。政府采购制度既需要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加以配套,同时又促进和支持了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三)国库集中支付是保证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以后,一方面确保了预算的顺利执行,提高了部门预算执行的准确度和效率;另一方面凡是列入实行政府采购的项目或品目,由于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使预算单位不能直接得到资金,也就不可能绕开政府采购的规定随意采购、违规采购,从而保证了政府采购的实施。

二、对预算单位财务工作的影响

国库集中支付虽然只是财政资金拨付方式的改革,但对预算单位而言,不单是账户核算、资金使用有所变化,而且对单位的财务管理的影响也将是广泛而深远的。

(一)财务管理观念的影响

以前预算单位财务管理主要满足于会计核算工作,财务人员主要是付付款、记记账,管理意识不强。按照国库集中支付要求,预算单位从预算、计划的编制开始,单位业务部门要全面参与,理清单位整个年度事业发展所需资金情况,并严格按预算、计划及支出的类、款、项及项目使用资金,从制度上细化了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更具有严肃性。财务部门从资金使用角度参与管理,其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在时效上变以前的事后管理为现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

(二)财务管理职能的回归

财务管理的职能主要为核算、监督,但监督职能往往不能落到实处。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财务部门对每笔资金的使用从预算、月度计划到使用都要参与,在参与过程中有利于及时实行监督,有利于财务部门监督职能的更好发挥。

(三)促进计算机在财务管理上的应用及信息的开发

一般预算单位都采用计算机对财务工作进行管理,但在利用计算机提供会计信息、加强管理等方面还刚刚起步,国库集中支付必须信赖于一个高水平、高质量的管理信息系统,对计算机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算单位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建立符合要求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网络技术及其他信息手段及时提供国库集中支付的相关信息,提高单位财务信息化的管理水平。

(四)符合规定的资金使用得到保障

由于减少了资金拨付的环节,使预算单位资金的使用更通畅。预算单位以预算为基础编制用款计划,用款计划一经批复,就可直接使用财政国库资金,确保资金到位,保证预算单位各项事业的正常开展。

三、国库集中支付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做好宣传、协调及信息反馈等工作

国库集中支付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由于此项改革牵涉的面较广,政策性较强,所以预算单位财务部门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利用培训班、讲座及网络等形式对财务人员、业务部门负责人、单位经济管理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对各类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实务的培训,保证掌握各类国库集中支付的精神实质及其具体的操作方法,确保国库集中支付各方面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做好与财政部、主管部门、财政部驻当地专员办及银行的沟通工作,积极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主动反映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好信息反馈工作,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二)根据情况明确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方向

自预算单位实行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以来,实行了大收入大支出的核算模式,即收入、支出分别核算,收支两条线,而财政资金中除项目经费外,正常经费一般没有明确用于哪些支出。预算单位在预算确定以后,还要确定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从便于操作、核算及监督等实际出发,可确定水、电、煤气、修缮、工资等涉及面较小的支出使用财政性资金。

(三)认真做好对账工作

预算单位要建立全面的对账制度,在认真处理各项账务的基础上,加强对账工作,定期、及时地与有关部门和单位核对账务。在处理完当月账务后,按银行提供的对账单,对“单位零余额账户”与银行核对财政授权支付的额度、支出数、额度结余数等。与以往银行存款对账不同,财政对账除核对支出数外,还要按支出的类、款、项及项目支出情况进行核对,特别是一般单位行政事业费及基本建设资金是分账核算的,而这两项经费授权支付部分均在单位零余额账户支付,对账时则要求分别进行核对。

(四)对预算单位垫付性资金可通过零余额账户返还

篇9

第一条为了加强财政收支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逐步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市级政府所有的财政资金,其收入收缴、支付使用以及管理监督工作,适用本办法。

实行垂直管理的部门和单位,其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

第三条财政部门、人民银行、征收机关、预算单位、审计以及监察机关,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同做好财政国库管理工作。

第四条财政国库管理应当从实际出发,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平稳推进的工作原则。

第五条财政国库管理应当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财政资金全部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者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者用款单位。

第二章部门职责

第六条财政部门在财政国库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职责:

(一)会同人民银行制定、完善本市财政国库管理的规章制度,协调相关部门关系,稳步有序地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

(二)履行财政监督职能,督促财政资金及时、完整地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者财政专户,按规定办理财政资金退付审批。

(三)审批预算单位报送的用款计划,根据年度预算和用款计划,合理调度资金,按规定程序办理财政资金的支付执行,定期与预算单位核对账务。

(四)建立、完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和财政国库管理操作系统,运用信息技术对财政资金收支执行情况跟踪分析。

(五)选择银行,指导银行办理财政资金的支付、清算业务。

第七条人民银行在财政国库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职责:

(一)会同财政部门制定、完善本市财政国库管理的规章制度,协调相关部门关系,稳步有序地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

(二)根据国家财经制度、预算管理和国库制度的有关规定,负责办理各项财政预算收入的收纳、分成、留解、退付及库款的支拨。

(三)监督财政预算资金按规定及时、完整地缴入国库单一账户。

(四)指导、监管银行办理财政资金支付清算业务。

(五)建立健全银行间清算系统,提供实时清算服务,为国库集中收付提供技术保障。

第八条征收机关在财政国库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职责:

(一)会同财政部门、人民银行制定财政资金收入收缴管理的规章制度,依法履行财政资金征收管理职责。

(二)根据财政资金收入收缴的有关规定,办理财政资金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者缴入财政专户。

(三)负责或者协助办理财政资金的退付审批工作。

(四)配合财政部门了解、检查和审核财政资金的征收、缴纳以及退付。

第九条一级预算单位负责组织落实本部门及所属单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实施,基层预算单位负责落实本单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实施。预算单位在财政国库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职责:

(一)根据财政部门提供的预算编制方法和开支标准,编制本单位的年度部门预算,按规定程序办理本部门预算调整。

(二)在批准的预算范围内,依法拥有相应的资金使用权,依法履行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职责。

(三)编制本单位的用款计划,提出支付申请,提供申请所需凭证,并保证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

(四)配合财政、审计部门对本单位预算执行、资金申请与支付、账户管理等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五)一级预算单位负责审核、汇总本部门及所属单位的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

第十条银行,是指受财政部门委托,具体办理财政资金支付与清算业务的商业银行。

银行在财政国库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职责:

(一)根据有权部门签发的有效支付申请,按照与财政部门签订的财政资金支付与清算协议,安全、准确、及时地办理财政资金的支付和清算。

(二)建立健全操作规程和内部管理制度。

(三)按时向有关部门反馈支付信息。

第十一条审计部门依法对财政国库管理工作实施审计监督,监察部门依法对财政国库管理工作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纪律监督和检查。

第三章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第十二条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是指由财政部门开设,以国库单一账户为核心,全面反映财政资金收付的各类账户总和。具体包括国库单一账户、财政专户、财政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和特设专户。

第十三条国库单一账户,由财政部门在同级人民银行开设。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资金的收支活动,以及与上下级财政之间的往来,并与财政零余额账户、特设专户进行清算。

财政专户,由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包括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和专项资金财政专户。用于记录、核算、反映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资金)、主管部门集中收入等财政资金的收支活动,与财政零余额账户进行清算。预算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可向财政部门申请开设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单位分户。

财政零余额账户,由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下设集中支付账户、工资统发专户和政府采购专户。用于记录、核算、反映财政资金支付活动,与国库单一账户、财政专户和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进行清算。

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由财政部门在预算单位选择的商业银行开设。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预算单位的零星支出活动,与财政零余额账户进行清算。

特设专户,由财政部门在政策性银行或者商业银行开设。用于记录、核算、反映经政府批准或者财政部门按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审批程序批准的特殊专项资金的收支活动。根据特设专户的具体用途,由财政部门或者预算单位使用。

第十四条为保证财政资金及时拨付,财政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在银行间实时清算系统成熟运行前,可以保留适量的备付资金。

第十五条财政部门是持有和管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职能部门,未经批准,任何单位不得擅自设立、变更或者撤销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的各类银行账户。人民银行按照有关规定,加强对国库单一账户和银行的管理监督。

第十六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预算单位,可以使用以下银行账户: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由预算单位使用的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单位分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以及代扣代缴户、基本建设专户等特设专户。

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开设的工会经费户、党(团)费经费户、住房基金专用账户。

除前款规定外,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预算单位不得保留、使用其他任何银行账户。

第四章收入收缴管理

第十七条财政资金收入收缴采用直接缴库和集中汇缴方式。

直接缴库由缴款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直接将应缴收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财政专户;设立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单位分户的征收单位,由缴款人将应缴款项直接缴入单位分户,单位分户资金按日全额上划财政专户。

集中汇缴由征收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将所收取的应缴收入按日汇总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财政专户;设立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单位分户的征收单位,由征收单位将应缴款项按日汇总缴入单位分户,单位分户资金按日全额上划财政专户。

第十八条财政资金收入收缴方式由财政部门和征收机关按照方便缴款人缴款和有利于管理监督的要求确定。无须当场征收的收入,可实行直接缴库;必须当场征收的收入或零星现金收入,可实行集中汇缴。

第十九条财政资金根据资金性质,分别缴入国库单一账户和财政专户。

(一)缴入国库单一账户的财政资金为:

(1)税收收入和税收附加;

(2)专项收入;

(3)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社会保险基金;

(4)罚没收入;

(5)其他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资金。

(二)缴入财政专户的财政资金为:

(1)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社会保险基金;

(2)主管部门从所属单位集中的上缴资金;

(3)其他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资金。

第二十条个别应缴入国库单一账户,但直接缴存条件暂不具备的财政资金,其具体缴库办法由财政部门、人民银行和征收机关协商确定。

第二十一条财政资金中应当上缴上级或者由各级财政共享、分成部分,由财政部门、人民银行和征收机关按财政体制规定和专项资金管理要求,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办理划分、划转、留解。

第二十二条财政部门、人民银行、征收部门应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财政资金的退付。属于下列范围的,可以办理收入退付:

(一)法律、法规规定的退付;

(二)发生技术性差错需要退付的;

(三)由于多缴款、重复缴款需要退付的;

(四)有权部门明文规定或专项批准的其他退付项目。

第二十三条税收收入及附加的退付申请,按规定分别由征收机关或者财政部门审批,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执行。

除税收收入及附加以外的退付申请,由征收机关和财政部门共同审批,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执行。

财政部门、征收机关对收入退付信息应当实行信息共享。

第五章支付管理

第二十四条财政资金支付实行国库集中支付。

第二十五条用款计划是财政部门办理财政资金支付的依据。预算单位应当根据有权部门批准的年度预算、调整预算、收入缴库情况和工作开展进度按时编制用款计划,报财政部门审批。

年度预算批准前,财政部门根据预算单位上年预算安排情况,下达拨款控制数,预算单位根据拨款控制数,编制用款计划。

预算外资金、专项资金的用款计划编制遵循“先收后支”原则。

用款计划格式和编制方式由财政部门制订。

第二十六条财政部门应当依据年度预算、调整预算以及项目进度和收入缴库情况,审批预算单位上报的用款计划,签注财政核定数后返还预算单位执行。

第二十七条预算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已批准的用款计划申请使用财政资金。因政策性调整或特殊专项支出,确需调整用款计划的,由预算单位填制用款计划调整表,经财政部门审批后,调整用款计划。

第二十八条预算单位应当在财政核定的用款计划额度范围内,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向财政部门提出支付申请。财政部门受理支付申请后,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支付方式予以支付。

第二十九条国库集中支付按支出类型,分别采用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方式。

财政直接支付,是指财政部门根据预算单位支付申请,向银行开具支付令,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将财政资金支付到收款人账户。

财政授权支付,是指预算单位根据财政批准额度,通过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将财政资金支付到收款人,并按规定与财政零余额账户进行清算。

第三十条财政直接支付的范围包括:

(一)工资支出。预算单位由财政资金安排的在职人员工资支出和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

(二)政府采购支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预算单位采购纳入集中采购目录所列项目的支出。

(三)专项支出。有财政资金投入,列入专项资金管理,具备财政直接支付条件的项目支出。

(四)其他应当实行直接支付的支出项目。

第三十一条财政授权支付的范围包括:

(一)财政统发工资范围外的零星人员经费支出。

(二)零星的日常公用经费支出。

(三)政府采购中分散采购项目支出。

(四)经财政部门批准的其他支出。

第三十二条财政部门、人民银行、银行、预算单位要建立定期对账制度,加强账务核对,保证各方账务记录相符。

第六章罚则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法律、法规、规章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四条对预算单位符合预算管理要求、各项手续齐全的用款计划和支付申请,财政部门工作人员无正当理由拖延审批或支付,影响预算单位正常工作的,由财政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五条征收机关不按照规定的财政资金收入收缴方式缴纳财政资金,无正当理由延缓缴纳财政资金,由财政部门报请其上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征收机关擅自变更财政资金退付范围、标准,不按规定办理财政资金退付审批手续,提供虚假审批依据,致使财政资金流失,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预算单位新设、保留不属于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银行账户的,未经财政部门批准,擅自变更银行账户的,由财政部门责令撤销账户,账户资金全额收缴财政。

预算单位不按预算安排和已批准的用款计划使用财政资金,擅自变更财政资金用途,情节严重的,由财政部门报请有权部门相应扣减单位预算指标,对直接责任人员由其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七条国库集中支付银行不履行协议规定的义务,由财政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取消其银行资格。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八条本办法所称财政部门是指**市财政局,人民银行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

第三十九条暂未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的预算单位和特定项目资金,按照原有方式办理支付执行。

篇10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外资企业受中国法律的管辖和保护。 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不得损害中国的社会公共利益。

第三条 设立外资企业,必须有利于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能够取得显着的经济效益,并应当至少符合下列一项条件:

(一)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从事新产品开发,节约能源和原材料,实现产品升级换代,可以替代进口的;

(二)年出口产品的产值达到当年全部产品产值50%以上,实现外汇收支平衡或者有余的。

第四条 下列行业,禁止设立外资企业:

(一)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

(二)国内商业、对外贸易、保险;

(三)邮电通信;

(四)中国政府规定禁止设立外资企业的其他行业。

第五条 下列行业,限制设立外资企业:

(一)公用事业;

(二)交通运输;

(三)房地产;

(四)信托投资;

(五)租赁。 申请在前款规定的行业中设立外资企业,除中国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部(以下简称对外经济贸易部)批准。

第六条 申请设立外资企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批准:

(一)有损中国主权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

(二)危及中国国家安全的;

(三)违反中国法律、法规的;

(四)不符合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的;

(五)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

第七条 外资企业在批准的经营范围内,自主经营管理,不受干涉。

第二章 设立程序

第八条 设立外资企业的申请,由对外经济贸易部审查批准后,发给批准证书。 设立外资企业的申请属于下列情形的,国务院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发给批准证书:

(一)投资总额在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审批权限以内的;

(二)不需要国家调拨原材料,不影响能源、交通运输、外贸出口配额等全国综合平衡的。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人民政府在国务院授权范围内批准设立外资企业,应当在批准后十五天内报对外经济贸易部备案(对外经济贸易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人民政府,以下统称审批机关)。

第九条 申请设立的外资企业,其产品涉及出口许可证、出口配额、进口许可证或者属于国家限制进口的,应当依照有关管理权限事先征得对外经济贸易部门的同意。

第十条 外国投资者在提出设立外资企业的申请前,应当就下列事项向拟设立外资企业所在地的县级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提交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设立外资企业的宗旨;经营范围、规模;生产产品;使用的技术设备;产品在中国和国外市场的销售比例;用地面积及要求;需要用水、电、煤、煤气或者其他能源的条件及数量;对公共设施的要求等。 县级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在收到外国投资者提交的报告之日起三十天内以书面形式答复外国投资者。

第十一条 外国投资者设立外资企业,应当通过拟设立外资企业所在地的县级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向审批机关提出申请,并报送下列文件:

(一)设立外资企业申请书;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外资企业章程;

(四)外资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董事会人选)名单;

(五)外国投资者的法律证明文件和资信证明文件;

(六)拟设立外资企业所在地的县级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书面答复;

(七)需要进口的物资清单;

(八)其他需要报送的文件。 前款(一)、(三)项文件必须用中文书写;(二)、(四)、(五)项文件可以用外文书写但应当附中文译文。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外国投资者共同申请设立外资企业,应当将其签订的合同副本报送审批机关备案。

第十二条 审批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设立外资企业的全部文件之日起九十天内决定批准或者不批准。审批机关如果发现上述文件不齐备或者有不当之处,可以要求限期补报或者修改。

第十三条 设立外资企业的申请经审批机关批准后,外国投资者应当在收到批准证书之日起三十天内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外资企业的营业执照签发日期,为该企业成立日期。 外国投资者在收到批准证书之日起满三十天未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的,外资企业批准证书自动失效。 外资企业应当在企业成立之日起三十天内向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

第十四条 外国投资者可以委托中国的外商投资企业服务机构或者其他经济组织代为办理第九条、第十条第一款和第十一条规定事宜,但须签订委托合同。

第十五条 设立外资企业的申请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外国投资者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注册地和法定代表人的姓名、国籍、职务;

(二)拟设立外资企业的名称、住所;

(三)经营范围、产品品种和生产规模;

(四)拟设立外资企业的投资总额、注册资本、资金来源、出资方式和期限;

(五)拟设立外资企业的组织形式和机构、法定代表人;

(六)采用的主要生产设备及其新旧程度、生产技术、工艺水平及其来源;

(七)产品的销售方向、地区和销售渠道、方式以及在中国和国外市场的销售比例;

(八)外汇资金的收支安排;

(九)有关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职工的招用、培训、工资、福利、保险、劳动保护等事项的安排; (十)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程度和解决措施;

(十一)场地选择和用地面积;

(十二)基本建设和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能源、原材料及其解决办法;

(十三)项目实施的进度计划;

(十四)拟设立外资企业的经营期限。

第十六条 外资企业的章程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名称及住所;

(二)宗旨、经营范围;

(三)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出资期限;

(四)组织形式;

(五)内部组织机构及其职权和议事规则,法定代表人以及总经理、总工程师、总会计师等人员的职责、权限;

(六)财务、会计及审计的原则和制度;

(七)劳动管理;

(八)经营期限、终止及清算;

(九)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十七条 外资企业的章程经审批机关批准后生效,修改时同。

第十八条 外资企业的分立、合并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导致资本发生重大变动,须经审批机关批准,并应当聘请中国的注册会计师验证和出具验资报告;经审批机关批准后,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三章 组织形式与注册资本

第十九条 外资企业的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经批准也可以为其他责任形式。 外资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外国投资者对企业的责任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 外资企业为其他责任形式的,外国投资者对企业的责任适用中国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二十条 外资企业的投资总额,是指开办外资企业所需资金总额,即按其生产规模需要投入的基本建设资金和生产流动资金的总和。

第二十一条 外资企业的注册资本,是指为设立外资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的资本总额,即外国投资者认缴的全部出资额。 外资企业的注册资本要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的比例应当符合中国有关规定。

第二十二条 外资企业在经营期内不得减少其注册资本。

第二十三条 外资企业注册资本的增加、转让,须经审批机关批准,并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二十四条 外资企业将其财产或者权益对外抵押、转让,须经审批机关批准并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

第二十五条 外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是依照其章程规定,代表外资企业行使职权的负责人。 法定代表人无法履行其职权时,应当以书面形式委托人,代其行使职权。

第四章 出资方式与期限

第二十六条 外国投资者可以用可自由兑换的外币出资,也可以用机器设备、工业产权、专有技术等作价出资。 经审批机关批准,外国投资者也可以用其从中国境内举办的其他外商投资企业获得的人民币利润出资。

第二十七条 外国投资者以机器设备作价出资的,该机器设备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外资企业生产所必需的;

(二)中国不能生产,或者虽能生产,但在技术性能或者供应时间上不能保证需要的。 该机器设备的作价不得高于同类机器设备当时的国际市场正常价格。 对作价出资的机器设备,应当列出详细的作价出资清单,包括名称、种类、数量、作价等,作为设立外资企业申请书的附件一并报送审批机关。

第二十八条 外国投资者以工业产权、专有技术作价出资时,该工业产权、专有技术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外国投资者自己所有的;

(二)能生产中国急需的新产品或者出口适销产品的。 该工业产权、专有技术的作价应当与国际上通常的作价原则相一致,其作价金额不得超过外资企业注册资本的20%。 对作价出资的工业产权、专有技术,应当备有详细资料,包括所有权证书的复制件,有效状况及其技术性能、实用价值,作价的计算根据和标准等,作为设立外资企业申请书的附件一并报送审批机关。

第二十九条 作价出资的机器设备运抵中国口岸时,外资企业应当报请中国的商检机构进行检验,由该商检机构出具检验报告。 作价出资的机器设备的品种、质量和数量与外国投资者报送审批机关的作价出资清单列出的机器设备的品种、质量和数量不符的,审批机关有权要求外国投资者限期改正。

第三十条 作价出资的工业产权、专有技术实施后,审批机关有权进行检查。该工业产权、专有技术与外国投资者原提供的资料不符的,审批机关有权要求外国投资者限期改正。

第三十一条 外国投资者缴付出资的期限应当在设立外资企业申请书和外资企业章程中载明。外国投资者可以分期缴付出资,但最后一期出资应当在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三年内缴清。其中第一期出资不得少于外国投资者认缴出资额的15%,并应当在外资企业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九十天内缴清。 外国投资者未能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缴付第一期出资的,外资企业批准证书即自动失效。外资企业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缴销营业执照;不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和缴销营业执照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并予以公告。

第三十二条 第一期出资后的其他各期的出资,外国投资者应当如期缴付。无正当理由逾期三十天不出资的,依照本实施细则第三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处理。 外国投资者有正当理由要求延期出资的,应当经审批机关同意,并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

第三十三条 外国投资者缴付每期出资后,外资企业应当聘请中国的注册会计师验证,并出具验资报告,报审批机关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

第五章 用地及其费用

第三十四条 外资企业的用地,由外资企业所在地的县级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情况审核后,予以安排。

第三十五条 外资企业应当在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三十天内,持批准证书和营业执照到外资企业所在地县级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土地使用手续,领取土地证书。

第三十六条 土地证书为外资企业使用土地的法律凭证。外资企业在经营期限内未经批准,其土地使用权不得转让。

第三十七条 外资企业在领取土地证书时,应当向其所在地土地管理部门缴纳土地使用费。

第三十八条 外资企业使用经过开发的土地,应当缴付土地开发费。 前款所指土地开发费包括征地拆迁安置费用和为外资企业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土地开发费可由土地开发单位一次性计收或者分年计收。

第三十九条 外资企业使用未经开发的土地,可以开发或者委托中国有关单位开发。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当由外资企业所在地县级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安排。

第四十条 外资企业的土地使用费和土地开发费的计收标准,依照中国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十一条 外资企业的土地使用年限,与经批准的该外资企业的经营期限相同。

第四十二条 外资企业除依照本章规定取得土地使用权外,还可以依照中国其他法规的规定取得土地使用权。

第六章 购买与销售

第四十三条 外资企业自行制定和执行生产经营计划,该生产经营计划应当报其所在地行业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十四条 外资企业有权自行决定购买本企业自用的机器设备、原材料、燃料、零部件、配套件、元器件、运输工具和办公用品等(以下统称"物资")。 外资企业在中国购买物资,在同等条件下,享受与中国企业同等的待遇。

第四十五条 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销售其产品,应当依照经批准的销售比例进行。 外资企业超过批准的销售比例在中国市场销售其产品,须经审批机关批准。

第四十六条 外资企业有权自行出口本企业生产的产品,也可以委托中国的外贸公司代销或者委托中国境外的公司代销。 外资企业有权依照批准的销售比例自行在中国销售本企业产品,也可以委托中国的商业机构代销。

第四十七条 外国投资者作为出资的机器设备,依照中国规定需要领取进口许可证的,外资企业凭批准的该企业进口设备和物资清单直接或者委托机构向发证机关申领进口许可证。 外资企业在批准的经营范围内,进口本企业自用并为生产所需的物资,依照中国规定需要领取进口许可证的,应当编制年度进口计划,每半年向发证机关申领一次。 外资企业出口产品,依照中国规定需要领取出口许可证的,应当编制年度出口计划,每半年向发证机关申领一次。

第四十八条 外资企业进口的物资以及技术劳务的价格不得高于当时的国际市场同类物资以及技术劳务的正常价格。外资企业的出口产品价格,由外资企业参照当时的国际市场价格自行确定,但不得低于合理的出口价格。用高价进口、低价出口等方式逃避税收的,税务机关有权根据税法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外资企业依照批准的销售比例在中国市场销售产品的价格,应当执行中国有关价格管理的规定。 前述价格应当报物价管理机关和税务机关备案,并接受其监督。

第四十九条 外资企业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中国利用外资统计制度的规定,提供统计资料,报送统计报表。

第七章 税 务

第五十条 外资企业应当依照中国法律、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

第五十一条 外资企业的职工应当依照中国法律、法规的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第五十二条 外资企业进口下列物资,免征关税和工商统一税:

(一)外国投资者作为出资的机器设备、零部件、建设用建筑材料以及安装、加固机器所需材料; (二)外资企业以投资总额内的资金进口本企业生产所需的自用机器设备、零部件、生产用交通运输工具以及生产管理设备;

(三)外资企业为生产出口产品而进口的原材料、辅料、元器件、零部件和包装物料。 前款所述的进口物资,经批准在中国境内转卖或者转用于生产在中国境内销售的产品,应当依照中国税法纳税或者补税。

第五十三条 外资企业生产的出口产品,除中国限制出口的以外,依照中国税法免征关税和工商统一税。

第八章 外汇管理

第五十四条 外资企业的外汇事宜,应当依照中国有关外汇管理的法规办理。

第五十五条 外资企业凭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发给的营业执照,在中国境内可以经营外汇业务的银行开立帐户,由开户银行监督收付。 外资企业的外汇收入,应当存入其开户银行的外汇帐户;外汇支出,应当从其外汇帐户中支付。

第五十六条 外资企业应当自行解决外汇收支平衡。 外资企业无法自行解决外汇收支平衡的,外国投资者应当在设立外资企业申请书中载明并提出如何解决的具体方案;审批机关商有关部门后作出答复。 设立外资企业申请书中已载明自行解决外汇收支平衡的,任何政府部门不负责解决其外汇收支平衡问题。 外资企业生产的产品为中国急需并且可以替代进口,经批准在中国销售的,经中国外汇管理机关批准后,可以收取外汇。

第五十七条 外资企业因生产和经营需要在中国境外的银行开立外汇帐户,须经中国外汇管理机关批准,并依照中国外汇管理机关的规定定期报告外汇收付情况和提供银行对帐单。

第五十八条 外资企业中的外籍职工和港澳台职工的工资和其他正当的外汇收益,依照中国税法纳税后,可以自由汇出。

第九章 财务会计

第五十九条 外资企业应当依照中国法律、法规和财政机关的规定,建立财务会计制度并报其所在地财政、税务机关备案。

第六十条 外资企业的会计年度自公历年的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第六十一条 外资企业依照中国税法规定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应当提取储备基金和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储备基金的提取比例不得低于税后利润的10%,当累计提取金额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的提取比例由外资企业自行确定。 外资企业以往会计年度的亏损未弥补前,不得分配利润;以往会计年度未分配的利润,可与本会计年度可供分配的利润一并分配。

第六十二条 外资企业的自制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应当用中文书写;用外文书写的,应当加注中文。

第六十三条 外资企业应当独立核算。 外资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和清算会计报表,应当依照中国财政、税务机关的规定编制。以外币编报会计报表的,应当同时编报外币折合为人民币的会计报表。 外资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和清算会计报表,应当聘请中国的注册会计师进行验证并出具报告。 第二款和第三款规定的外资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和清算会计报表,连同中国的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报告,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财政、税务机关,并报审批机关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

第六十四条 外国投资者可以聘请中国或者外国的会计人员查阅外资企业帐簿,费用由外国投资者承担。

第六十五条 外资企业应当向财政、税务机关报送年度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并报审批机关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

第六十六条 外资企业应当在企业所在地设置会计帐簿,并接受财政、税务机关的监督。 违反前款规定的,财政、税务机关可以处以罚款,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责令停止营业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第十章 职 工

第六十七条 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雇用职工,企业和职工双方应当依照中国的法律、法规签订劳动合同。合同中应当订明雇用、辞退、报酬、福利、劳动保护、劳动保险等事项。 外资企业不得雇用童工。

第六十八条 外资企业应当负责职工的业务、技术培训,建立考核制度,使职工在生产、管理技能方面能够适应企业的生产与发展需要。

第十一章 工 会

第六十九条 外资企业的职工有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规定,建立基层工会组织,开展工会活动。

第七十条 外资企业工会是职工利益的代表,有权代表职工同本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并监督劳动合同的执行。

第七十一条 外资企业工会的基本任务是:依照中国法律、法规的规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协助企业合理安排和使用职工福利、奖励基金;组织职工学习政治、科学技术和业务知识,开展文艺、体育活动;教育职工遵守劳动纪律,努力完成企业的各项经济任务。 外资企业研究决定有关职工奖惩、工资制度、生活福利、劳动保护和保险问题时,工会代表有权列席会议。外资企业应当听取工会的意见,取得工会的合作。

第七十二条 外资企业应当积极支持本企业工会的工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规定,为工会组织提供必要的房屋和设备,用于办公、会议、举办职工集体福利、文化、体育事业。外资企业每月按照企业职工实发工资总额的2%拨交工会经费,由本企业工会依照中华全国总工会制定的有关工会经费管理办法使用。

第十二章 期限、终止与清算

第七十三条 外资企业的经营期限,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具体情况,由外国投资者在设立外资企业的申请书中拟订,经审批机关批准。

第七十四条 外资企业的经营期限,从其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计算。 外资企业经营期满需要延长经营期限的,应当在距经营期满一百八十天前向审批机关报送延长经营期限的申请书。审批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三十天内决定批准或者不批准。 外资企业经批准延长经营期限的,应当自收到批准延长期限文件之日起三十天内,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七十五条 外资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终止:

(一)经营期限届满;

(二)经营不善,严重亏损,外国投资者决定解散;

(三)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而遭受严重损失,无法继续经营;

(四)破产;

(五)违反中国法律、法规,危害社会公共利益被依法撤销;

(六)外资企业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已经出现。 外资企业如存在前款第(二)、(三)、(四)项所列情形,应当自行提交终止申请书,报审批机关核准。审批机关作出核准的日期为企业的终止日期。

第七十六条 外资企业依照第七十五条第(一)、(二)、(三)、(六)项的规定终止的,应当在终止之日起十五天内对外公告并通知债权人,并在终止公告发出之日起十五天内,提出清算程序、原则和清算委员会人选,报审批机关审核后进行清算。

第七十七条 清算委员会应当由外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债权人代表以及有关主管机关的代表组成,并聘请中国的注册会计师、律师等参加。 清算费用从外资企业现存财产中优先支付。

第七十八条 清算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债权人会议;

(二)接管并清理企业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目录;

(三)提出财产作价和计算依据;

(四)制定清算方案;

(五)收回债权和清偿债务;

(六)追回股东应缴而未缴的款项;

(七)分配剩余财产;

(八)代表外资企业起诉和应诉。

第七十九条 外资企业在清算结束之前,外国投资者不得将该企业的资金汇出或者携出中国境外,不得自行处理企业的财产。 外资企业清算结束,其资产净额和剩余财产超过注册资本的部分视同利润,应当依照中国税法缴纳所得税。

第八十条 外资企业清算结束,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缴销营业执照。

第八十一条 外资企业清算处理财产时,在同等条件下,中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有优先购买权。

第八十二条 外资企业依照第七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终止的,能参照中国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清算。 外资企业依照第七十五条第(五)项的规定终止的,依照中国有关规定进行清算。

第十三章 附 则

第八十三条 外资企业的各项保险,应当向中国境内的保险公司投保。

第八十四条 外资企业与中国的其他企业或者经济组织签订经济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 外资企业与外国的公司、企业或者个人签订经济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

第八十五条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以及在国外居住的中国公民在大陆设立全部资本为其所有的企业,参照本实施细则办理。

第八十六条 外资企业中的外籍职工和港澳台职工可带进合理自用的交通工具和生活物品,并依照中国规定办理进口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