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4 17:47: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薪酬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调查原因:在当前金融危机波及面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社会整体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多重背景下,进一步明确当前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分析就业策略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积极意义。
社会形势:
在金融危机的海啸过后,虽然这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没有像其他国家的影响那么大。但是从对大学生就业的这个方面讲,它所带来的也就并非一般的影响了。目前,已经有不少大学生在校园招聘会上发现, 现在来招聘的单位没有往年多,而且需要的名额也十分有限。 有一位企业的总裁说过:如今,企业都在大量裁员,很多在职的精英我们都不得不忍痛割爱,更别说再去招聘没有经验的高校毕业的大学生了。这也足以见得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了。
但是社会还是需要人才的,前提是你一定是个人才。一个人如果能做到让人家无可代替的话,那么他就一定是成功的。
毋庸置疑这对大学生的在校学习又发起了一个新的挑战。这对大学生本身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而言,自己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业能力。首先,企业目前需要的到底是哪方面的人才?他们对大学生的要求是什么呢?他们对我们的忠告又是怎样的呢?
就每个个体而言,就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与市场能力两个部分。在专业能力方面,以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为代表的态度型资产是大学生专业能力中的关键,以解决问题能力为代表的知识技能型资产是专业能力的基石。在市场能力方面,为寻找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大学生必须要了解现在整个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大学生的劳动力市场的总体供求数量信息和结构信息,要了解职位具体的职责要求,扩大自己的认识面,更要要了解自己个人就业能力的水平,同时还必须改进自己的展示能力。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调查结果:企业对研究生的需求仍然较大,本科生供需基本持平,专科生供大于求;学科专业失衡:当前的就业市场,文科专业的就业形势与理科相比不容乐观。然后,企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是希望他们能有实战的经验。希望大学生能多参加社会实践来锻炼自己的能力从而能更加积极坦然的面对自己得与失。这种现象就是很多人在进入社会以后,就很容易有挫败感,而显得精神萎靡。这就要我们大学生在校以及走上社会以后要锻炼自己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一个很生动的比喻,一对面粉放在面板上,你用手一拍,这对面粉就散了。,这就是现在大学生的承受能力。你把他加点水再拍就不一定散了。但还是一对很松软的面粉,如果你在给他不断地加水,再接着揉。揉到最后就变成了一个面团。你再怎么拍就不会散了。你继续给他揉,揉到最后,他就不仅仅是一对面团了。你即使用手给他拉,他也不会断,这就成拉面了。人的神经承受能力,一定要达到这种状态才能去参与社会。所以我们需要锻炼的正是这个。其实在现在的社会上有些企业提供了一些职位,这些职位是能够让大学生作为一个起步的位子,让他们锻炼自己的机会。当社会给大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而且他们是可以做到的,但他们又会觉得这个不符合我的爱好,或者这个不是我的发展方向,又或者这个工作岗位的工资太低了。这样的情况很多。企业又针对大学生提出这样的建议:切勿浮躁。目前有很多企业的老板都发觉现在的大学生也就是很多的年轻人心态十分地浮躁,看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很多年轻人也时常会抱怨,社会对他不公平,总是抱怨人家的家庭条件好,只要靠靠关系就能走上一条舒服的路。而自己呢身无分文,什么都没有。但是我们应该觉悟到人的出生时由不得自己选择的,但是人生命的终点是由我们自己选择的 。难道真正的原因不是在我们自己身上吗?如果我们总会觉得社会就是我们的敌人,自己生活的不幸的来源就是社会,这样的想法本身就是大学生也可以说是年轻人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断正自己的态度也是决定人生的一大要点。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的话,把自己当做是社会的主人的人,这样我们才能够在社会上争得一席之地。要靠着自己的能力才能够成功。
企业薪酬调查报告篇【二】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是调查企业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企业人工成本、薪酬及最低工资政策实施效果等情况,使用2016年的调查软件,统计口径仍以2015年统计口径为准。
二、调查时间安排
2016年6月28日-7月10日前企业自行统计汇总数据上传至薪酬调查数据系统及填报《企业职工工资情况调查表》;7月11日-12日企业将审核无误的数据及调查表报送至县人社局230室。
三、调查企业户数安排
全县60户。
四、调查要求
1、请相关企业按时间要求认真完成调查任务。
篇2
通过对全省1万户用工监测企业人工成本情况、在岗职工工资报酬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涵盖住宿和餐饮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等18个行业门类的劳动者。通过对劳动者薪酬进行系统统计分析,最终测算出去年广东劳动力工资指导价位。
统计显示,广东所有职业最高月均工资指导价位为12393元,最低为1239元,平均为3318元;单位、企业负责人最高工资指导价位为27265元,最低为1496元,平均为6226元。
平均工资指导价位过万的有文学艺术工作人员(10318)、海洋工程技术人员(10623)、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企业负责人(11944)、金融业企业负责人(13705)、“烟草及其制品加工人员”(13948元)。
篇3
快速消费行业是目前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相对利润率丰厚、销售规模大、发展速度快的一个行业。随着快消行业的强势增长,拉动了市场对人力资源、运作、销售、市场营销以及零售专业人才的需求。近几年来快消行业的薪酬在总体上呈现出稳定的上升趋势,这主要是由于人才短缺和大量的职位空缺造成的。虽然整个快消业实现薪酬全面增长,但在行业内部,等级差距明显,人员流动性大,企业应当理性的看待市场薪酬状况,构建出一套具有外部竞争及内部公平的薪酬体系,从而达到吸引、保留、激励优秀员工的目的。我们将通过快消行业薪酬调查报告详细解析该行业的薪酬现状。
参考薪酬报告构建合理薪酬体系
据任仕达(中国)华南区分公司高级经理李晓燕女士介绍,薪酬调查报告核心内容包括行业整体薪酬分析、部门薪酬分析和岗位薪酬分析,薪酬调查报告一般分为底薪、奖金、福利、员工保留计划、股权计划等等。企业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去看对企业的作用,比如从激励来说,企业看重的就是奖金和福利。薪酬水平会对员工吸引和保留产生相当大的作用,薪酬结构的合理也会对员工的流动率和工作的积极性产生大的影响。李晓燕女士介绍,薪酬报告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企业根据行业的薪酬报告进行必要的调薪,以达到与市场薪酬水平相平衡;
通过参考薪酬报告中的行业市场薪酬整体定位改善建立薪酬架构,做好职能匹配与市场定位;
为企业薪酬结构设计和调整提供依据,运用更好的薪酬体系去招聘及保留员工;
了解行业竞争对手的薪酬水平,估算对手的劳动力成本等,对于企业发展也很重要。
快消行业薪酬水平分布明显
一般意义上来讲,快速消费品包括食品、饮料、化妆品、日化、烟草等等,有别于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快速消费品行业是目前竞争激烈市场中相对利润率丰厚、销售规模大、发展速度快的一个行业。为了更高的抢夺市场,吸引人才,快消行业的薪酬水平也在不断上升。人才的竞争很激烈,企业如何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吸引保留人才至关重要,快消行业的薪酬也是人才争夺战的关键因素。从任仕达的2012快消行业薪酬报告显示,在快消行业里面,个人护理化妆品行业多为外资企业为主,他们的薪酬水平相对较高;烟草行业属于高利润行业,企业员工的薪酬水平也很高;而增长最快的是酒类行业,高端白酒行业薪酬水平竞争优势大,啤酒和葡萄酒相对要比白酒行业低;饮料和食品行业薪酬水平相对于其他快消行业来说有一定的差距。快消行业的薪酬报告跟当前的经济情况有一定的关系,特别是一些业绩比较好的企业,比如说奶粉企业薪酬就呈现上升趋势。快消行业薪酬水平的高低要看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结合。
因为快消行业存在很强的消费导向特点,所以销售以及与销售相干的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至关重要,企业在此方面的人才竞争非常剧烈,在薪酬上面,销售人员的收入显著高于其他部门。快消行业对于销售人才的需求也大于其他岗位,李晓燕女士称,根据任仕达2011薪酬调查报告显示,在2012年内,中国大陆对销售人才的招聘活动会持续活跃,这种持续性将在未来两年继续升温。尽管展望全球市场仍具有不稳定性,但中国大多数公司在经过强势的增长后,仍旧保持乐观的心态并计划增加销售人员。随着销售工作机会不断增加,如何保留住出色员工成了许多公司担心的问题。除了薪资,许多公司会给员工提供激励方案,如旅游机会和更明确的职业发展道路来挽留住这些人才。
快消行业关键性职能序列对比分析
伴随着快速消费品行业市场与销售的日益成熟、完善,各大公司的市场营销部门和品牌部门需要大量营销专业人才;另一方面,由于其他行业对市场和品牌日益重视,快速消费品行业成了品牌和市场类人才的“培养基地”,近年来其他行业纷纷从快速消费品企业挖人才,大量快速消费品业的市场销售人员,特别是品牌建设人员流向其他行业,而从其他行业流入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却并不多,进一步加大了营销市场类专业人才的缺口,因此市场销售部门的薪酬数据体现了强有力的竞争力,同样是市场、营销类人员,不同行业的消费品企业如食品、日化、服装等,因营销模式不同,需求有所侧重。目前三大职位是快消品企业重点需求对象。
某行业领先快消领域食品集团招聘:
职位一:全国大客户(KA)高级经理
岗位职责:
1.制定KA发展策略及目标;2.参与全国性市场策略、销售政策、销售计划、年度目标等指标的决策;3.根据集团年度战略目标制定区域KA年度分战略及销售目标;4.客户管理:制定KA客户销售目标,进行年度合同谈判,新品买入,价格维护,负责区域大客户;5.客户的信用制度的评估和管理,应收账款的回收与管理,规避资金风险;6.促销管理:协同各事业部市场部针对全国KA终端促销活动方案进行设计与谈判,对促销费用实施管控。7.市场信息管理:竞争品市场动态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行动方案;8.团队管理:提高区域组织的运转效率,优化工作流程和营运模式,制定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组织实施系统专业的技能培训,提升销售人员整体素质和KA客户专业运作能力。
任职资格:
1.本科学历以上,市场营销相关经验;2.八年以上销售经验,五年以上FMCG(快速消费品)销售管理经验;3.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国际KA营销技能训练,对KA销售系统的各阶段建设具有一定的经验;4.性格积极乐观向上,具备开拓精神,乐于接受挑战,具有较强的压力下进取的精神;5.语言表达能力强,熟练操作电脑;具备较强的责任使命感,领导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较好的谈判说服能力。
薪酬范围:
30~40万人民币(如经验出色者可面议)
职位二:销售总监
岗位职责:
1.全面制定,统筹并执行全省及区域/渠道,产品总体市场业务发展战略以及市场业务发展目标;2.负责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对市场,客户状况进行客观,实际,深入的了解及分析;对市场上的产品进行研究和对新产品市场进行预测,为公司新产品开发提供有效的市场分析及结论以及相关市场资料;3.负责全省销售团队领导及管理职能,制定营销、产品、促销、形象等线上,线下整合行销方案并执行,达到公司的业务策略及目标;4.就产品,区域,渠道进行细分,建立行之有效的公司业务拓展的业务行销策略,把握公司在行业中的发展方向,完成公司在行业中的市场定位,并及时提供市场反馈;5.建立,领导,管理各级销售及市场团队,替各个团队设立有效的KPI重要指标及目标,作为整个大团队的领导,领导整个大团队完成各项目标; 6.有效制定,管理及监控公司市场费用使用、控制工作,确保资源使用的效果及效率。
篇4
近日,由新闻、最大的上班族网站忙否网与知名咨询公司大度咨询共同了《80后上班族生存状态调查报告》,在北京CBD地区通过走进公司访谈的方式进行了1对1调查,原始调查样本超过1000人,年龄限定在80-85年出生的用户,最后由大度咨询对数据进行严格的审核整理、分析,最终生成调查报告。80后上班族如何看待70后58%的“80后”讨厌70后。
报告中指出:58%的受访者讨厌70后。其中,15%的受访者认为70后抠门,20%的受访者认为70后太死板老套,23%的受访者认为70后太假不敢讲真话。42%认为70后很强。调查报告同时显示:也有42%的80后认为70后很强,而且比80后要强很多。80后与70后的巨大观念差距再次暴露无遗。
一、80后上班族工作状态
“80后”个性张扬、强调自我,他们能否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80后对工作到底又是一种怎样的态度?报告指出,只有30%的受访者对自己的工资表示满意,40%的受访者表示工资太少,根本不够花销。而另外30%的受访者则认为自己本来就应该拿更多的薪水,满意度如此之低让人惊讶。有47%的受访者准备跳槽,表示有好的机会就会选择离开现在的公司。还有13%的受访者表示不需要想那么多,不开心立刻就走人。仅有14%的受访者认为现在不会主动考虑换工作。
这个数据提醒我们:
80后上班族对薪酬的满意度普遍很低,一方面反映出公司对80后上班族的薪酬安排可能有失均衡,另一方面更让我们看到80后上班族对薪酬的预期过高,这个数据值得企业管理者高度关注。
80后上班族对工作稳定性并不在意,企业管理者应该更多的关注留人策略,否则员工的流失势必造成企业人力资产的流失。68%认同网友初次见面就很亲近80%不拒绝婚前“80后”是变革的一代?还是颓废的一代?还是开放的一代?他们对待两往是一种什么态度?80后上班族能否接受和网友第一次见面就亲近?
报告披露:68%的受访者接受第一次和网友见面就开始亲近,其中更有9%的受访者认为“第一次和网友见面就可以发生性关系。”有32%的受访者无法接受第一次网友见面就开始亲近。
都说80后是开放的一代,但68%的用户支持网友首次见面就很亲近还是让人很意外。
报告同时显示,80%的受访者不拒绝婚前有性生活,其中更有38%的受访者认为“发生性关系是谈恋爱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仅有9%的受访者表示坚决反对婚前,而另外的11%受访者则表示不赞同婚前要发生性关系。都说80后是开放的一代,但80%的用户支持婚前让人大跌眼镜。
二、80后性观念真的很开放么
“80后”出生在应试教育和计划生育出台之后,在缺少同龄伙伴的孤独中长大,80后是如何看待婚前和一夜生情的呢?
对于:80后的性观念较为开放,其中其中近4成受访者支持婚前,认为是恋爱的一部分,另有40%没有明显的反对,“到时候看感觉”,总计有8成的受访者没有反对婚前。
对于一夜生情:受访者中近七成都不程度接受,其中,46%人表示“只要自然而然,就不反对”,另外三成表示接受不了第一次见面就亲密接触。
三、80后真的非常自我么
有人说“80后”目空一切,也有人说他们孤独迷茫。谁是他们心中的先锋?还是?还是他们自己?
报告表明:相当多80后以自我为中心。工作对于他们不仅仅是生活和和赚钱,更重要的是实现自我的价值,持该看法的受访者接近半数;另外,对于薪水中最大支出,1/3的受访者是花在自己身上,另有13.3%的最大支出是吃喝玩乐花掉的。他们为了自我而工作,为了自己花钱。
四、朋友对80后有多重要
在80后的生活中,朋友占有重要的地位。
篇5
今年刚从北京一所大学本科毕业的小严在上海找到了一份工作,但他每月基本工资只有1500元,加上其他福利,每月总收入不超过1800元。这与他去年进入该公司的师哥相比,有了些微下降。
职场求职越来越难,严酷的现实让许多大学生期待的“第一份工资”也不敢抱太高的期望,月均收入2000元成为最普遍的“薪情”。据中华英才网人才研究中心近期的“2007大学毕业生薪酬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07年税前现金收入的市场平均水平是24852元,相比2006年的26758元,同比下降了7.1%。
据了解,中华英才网此项薪酬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个行业的11700多家企业,共收集到23000多条应届生的薪酬数据。报告就当前大学生就业中的薪酬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解析。应届生薪酬年年降
记者综合分析了中华英才网2005~2007年三年薪酬调查的结果,从总体上来看,全国应届毕业生的税前现金收入的平均值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2005年全国应届毕业生的税前现金收入的市场平均水平为28011元,2006年这个数字下降为26758元,同比下降了4.5%;而到了2007年税前现金收入的市场平均水平是24852元,相比2006年的26758元,同比下降了7.1%。
应届毕业生薪酬的不断下降,也使得他们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预期。根据中华英才网2007年最新一期的最佳雇主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期望月薪在1000~3000元之间的人数在增加,相反期望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人数都在减少。不过,中华英才网人才研究中心高级人力资源顾问高瑞表示,虽然职场新人的总体薪酬在下降,但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在入职的一年内薪酬都有所增加。据2007年薪酬调查数据显示,有75.5%的应届毕业生在入职一年内都获得了加薪,其中更是有41.1%的人是在入职后的3个月内就得到了加薪的机会,平均加薪幅度达到了380元。
行业薪酬谁领军?
应届生薪酬的总体走势不甚乐观,那是不是所有的行业支付给应届生的薪酬都持续低迷呢?答案是并非如此。
调查数据显示,两年来,快速消费品行业和耐用消费品行业支付给应届毕业生的薪酬平均水平有显著增长,分别从17078元和16505元涨到20490元和18082元,涨幅达20%和9.6%。相对于薪酬走势良好的快速消费品行业和耐用消费品行业,房地产行业和电子行业支付给应届毕业生的薪酬小幅下降,分别由26590元和17893元降到25932元和17623元,降幅在3%以内;专业服务行业和制造行业的应届生薪酬降幅明显,分别从43133元和19307元降到37473元和17530元,分别下降了13.1%和9.2%;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作为上期调查应届生薪酬一片降声的行业中逆势而动的个别行业――IT行业,上期薪酬涨幅达8.2%,而本期薪酬平均水平竟下降了17.1%。
从绝对薪酬来看,虽然IT行业应届生税前现金收入市场平均值经历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但仍达到了38506元,在上述行业中位居第一;紧随其后的是专业服务行业,应届毕业生税前现金收入的平均值为37473元;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的是房地产和快速消费品行业分别为25932元和20490元,而耐用消费品行业、电子行业和制造行业则居再后,均在18000元左右浮动。
北京平均薪酬最高
北京应届毕业生税前现金收入的平均值,由2006年的38655元提高到2007年的40139元,虽然只提高了1484元,但是这使得北京在应届生薪酬上超越上海,在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四大城市之中位列首位。上海应届毕业生税前现金收入的平均值,由2006年的39813元下降为2007年的39774元,这微弱的下降使上海在四城市中降为第二。深圳应届毕业生税前现金收入的平均值,由2006年的36485元上升到2007年的38301,仍然位居第三。广州应届毕业生税前现金收入的平均值,由2006年的35390元下降到2007年的31261元,仍排在四座城市的最后。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大学生就职城市不再铆牢大城市。从中华英才网2007年薪酬调查的数据分析中,发现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四城市,在职应届毕业生与全国总在职应届生的比例,已经从54.1%下降到39.3%;而杭州、南京、成都、天津的在职应届毕业生比例,却从4.9%上升到了12.2%,其他城市也有少量上升。
高学历才能有高薪酬
也许从长期来看高学历不一定等于高薪酬,但是作为应届毕业生,初入职场的学子,由于没有多少实际工作经验,一只能用学历和综合素质衡量,而综合素质要靠实践检验,因此通常情况下,应届生的高学历确实会带来高薪酬。
中华英才网2007年薪酬调查的数据正好印证了上面的说法。应届博士生薪酬的绝对领先地位依然无法撼动,本次薪酬调查结果显示,应届博士生税前现金收入的平均值达到了76766元;刚刚毕业的MBA由于入学前工作经验的积累薪酬排在第二位,平均值达到了70609元;相比之下硕士(不舍MBA)略低一筹,为44026元;本科毕业生的年度税前现金收入总额的平均值为28451元;大专毕业生的薪酬相比本科生相差并不多,也达到了21001元,而大专以下的毕业生入职第一年的税前现金收入总额平均值只有14209元,相对较低。
研发部门需求最大
篇6
在2013翰德薪酬与招聘洞察报告中,翰德就人才短缺市场中求职者中途退出招聘流程的现象不断加剧(甚至签订合约之后退出)这一令人担忧的问题,征求了他们的看法。
翰德认为,雇主是可以通过行动,来改变求职者中途退出这一现象的。而在寻求最佳人才的过程中更好地装备自己,是雇主扭转求职者中途退出这一趋势的唯一途径。
下面的调查报告中具体向企业展示了在制定薪酬时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以及翰德如何使招聘过程效率最大化,减少求职者退出数,确保较高的最优雇佣人员。
企业伤不起:求职者招聘中途退出
一轮轮的面试,一次次的淘汰,企业辛苦招进来的人才,却在报道那天不见人影,这对于企业来讲,无疑是伤心一幕。
而求职者在招聘过程中中途退出还具有相当高的风险。
首先,求职者的中途退出使得雇主在中国人才短缺的市场中越来越处于弱势地位。翰德的调查显示,五分之一(19.3%)的雇主在过去一年中经历过求职者中途退出申请的情况,退出求职者的比例约为总求职申请的四分之一到一半(26%~50%)。五分之一(21.2%)的雇主表示求职者一般在投递申请后的首次面试期间退出。三分之二(69.4%)的雇主遇到过求职者在收到工作邀请后选择放弃的情况。约40%的雇主称中途退出的求职者比例正在不断上升约四分之三(74.9%)的雇主表示现在他们预计求职者会在招聘过程中的某一阶段退出。
而候选人又是出于什么动机,在招聘过程中离开企业的呢?
翰德的调查报告显示,导致求职者在拿到工作邀请之前退出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薪酬未达到求职者的预期,公司文化不适合自身发展,以及公司缺少预期的职业发展机会;而导致求职者拿到工作邀请后退出的原因,主要原因有未达到求职者薪酬,其他公司给出了更好的职位,以及公司缺少职业发展的机会。
由此看来,薪酬虽然是吸引求职者去留的首要因素,但是若想让求职者真正愿意留到企业,单纯的薪酬已经不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了,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更好的晋升机会都能够影响求职者最终的选择。
其次,失去优秀的求职者的成本非常高昂。因为企业不仅浪费了之前招聘过程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了生产力,员工士气也会因为关键岗位的空缺受到负面影响。此外,招聘时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也可能会对企业带来商业上的风险。
坐以待毙?袖手旁观?一味地埋怨或许得不到好的效果,在企业自身上寻找原因才是正确的选择。调查结果建议,雇主应首先关注精简企业的招聘流程。招聘流程时间的长短,与企业留住员工的概率成反比;其次,雇主增加与求职者的沟通使其积极参与其中,包括强调其职业发展机会,介绍公司文化,向求职者展示岗位所面临的机遇。再次,企业应该在薪酬、福利方面对有潜力的求职者开诚布公。
企业逆袭:行动起来,三招让员工留在企业!
中国人才短缺的情况,使求职者处于更有利的位置。这是一个求职者为导向的人才市场,优秀的求职者人人争抢,其选择机会也多面对这样的情况,企业需要积极行动起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如何能够在招聘过程中留住企业想要的员工呢?翰德提出了企业逆袭的三条金律:
第一,精简招聘流程。
调查显示,招聘周期越长,求职者就越容易认为雇主无心留人,继而脱离企业,寻求其他机会。多数受访雇主(39.5%)称平均招聘流程(从通知招聘人员到最终与求职者签订合同)为6~8周,还有三分之一的雇主表示会长达9周或以上。大部分员工还需给予其现雇主四周时间交接工作,因此四分之三(75.1%)的企业在新员工入职前需要等待10周或更久。
雇主可通过以下措施缩短招聘流程:从一开始就给出求职者精确且最新的职位描述;遵守招聘流程的时间表;及时审核候选名单。
第二,与求职者有效沟通。
大多数雇主在与未来员工沟通时可以做得更好。四分之三(74. 8%)的求职者称,就帮助其了解潜在雇主而言,招聘流程给出的信息量“一般”。在认为招聘过程未能给出足够信息的求职者中,有76.9%最终退出。
翰德认为,雇主与求职者有效沟通能减少中途退出的求职人,加强其与企业的联系。
在与求职者进行有效沟通方面,企业应做到:确保求职者在面试时明确期待值。积极传达为本公司效力的好处。准确描述岗位,包括优势和具体面临的挑战。强调公司文化——超过半数(54.1%)的求职者表示合适的公司文化十分重要。建立有吸引力的公司网站。
第三,在薪酬、福利方面向潜在的候选者开诚布公。
篇7
昨天(25日),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了XX年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对全国11所普通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截至7月底,毕业生就业率(“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达62.07%;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明显。
据介绍,该所已连续两年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将毕业的研究生和大专生也列入调查对象。
男女生就业差距在缩小
【调查】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52.14%,女性毕业生的比例为46.62%,两者相差不到6个百分点,相比去年14个百分点的差距有所缩小。此外,两者对于可接受的工资起点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认为,随着政府在消除就业歧视和实现平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的增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尽管依旧存在,但程度已大为减轻。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和女大学生比例增加有关。
研究生就业优势不突出
【调查】大专毕业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49.16%,本科毕业生为65.52%,硕士研究生为66.66%。大专毕业生和本科生中分别有61.93%和60.14%的受访者将预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仅有19.77%和25.31%的调查对象将XX元—3000元作为自己的薪酬预期;而硕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数将可接受工资起点定位于XX元—3000元,为54.12%。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有来自人才市场的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恰当使用,但更多的是与当前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之间培养特色不明显、可替代性较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高学历人才抢占低学历人才就业岗位的现象,实质上凸现的是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问题。
大学生对政策知晓率低
【调查】在涉及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时,有21.62%的学生将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视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学生却往往对政策的知晓率非常低,例如,在被问及学生对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的了解程度时,分别有11.18%和51.62%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和“不太了解”。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表达能力欠缺成求职难题
【调查】有24.93%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7.2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对这些能力进行分解发现,求职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我表达能力欠缺,比例高达40.23%,比去年的调查数据高出近5个百分点,其次分别是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虽然大学生已开始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但个人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议大学生从基本做起,累积实力,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增长才干。
大学盲目求全无助就业
篇8
常规审计项目往往局限于某个单位,审计结果反映的很多是个性问题,而不是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而审计调查要高度重视外部关注的敏感领域、影响公司管理和效益的重点环节及高风险点,将可能形成“发热点”、“出血点”的领域和环节纳入审计重点,优先立项,及时安排,化解风险。某大型国企按照“突出重点、监督到位”原则,增强大局意识,科学安排审计项目,主动作为,加强对核心业务领域的监督检查。该公司多家子公司均在省会城市设立办事处,但这些办事处的管理游离于企业管理之外,属于管理盲点,亟需摸清现状,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因此公司总部审计部予以立项,按照“摸清情况、分清责任、揭示风险、提出建议”的总体要求,总部审计部成立审计组,组织开展各单位驻省会办事处管理审计调查,摸清各单位驻省会办事处经营管理现状,分析存在问题,评价经营风险,提出加强驻省会办事处管理建议,促进规范管理。
2多管齐下管控审计过程,提升审计调查质量
2.1统筹运用审计资源
按照统一部署、分级实施、层层负责原则开展专项审计调查,推行实现项目统一立项、方案统一编制、调查统一实施,成果统一应用、问题统一整改,从组织形式上实现上下步调一致工作格局。
2.2周密部署审计调查
充分了解与调查事项相关的法规政策制度,调查对象的财务隶属关系、主要业务流程、资金管理使用的基本情况。制定内容细致操作性强的审计调查方案,明确调查事项的范围、内容、工作步骤、人员分工、时间安排等,特别要明确关注重点和调查方式。
2.3灵活运用调查方法
要运用灵活多样的审计调查方法,跨地域、跨单位、跨部门开展调查,做到自查和互查相结合,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远程审计和实地走访相结合。采取听汇报、现场抽样、查资料、问疑点、关联数据比对、信息系统档案查询等多种方式,开展内控测试、风险评估、分析性复核,充分利用各类信息系统,利用网络开展在线审计,进行数据查询和挖掘,根据调查情况绘制各业务管理的流程图,大量收集审计调查证据,揭示经营管理薄弱环节,节约审计时间和审计成本,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2.4总结提炼审计调查报告
通过横向纵向对比分析调查结果,发现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分析问题要切中要害,要从大量的财务数据和非财务资料中归纳出规律性,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挖掘问题根源所在,形成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既要提出堵塞工作漏洞及薄弱环节,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措施,又要注意标本兼治,健全内部控制措施,优化业务管理流程。
3某大型国企驻省会办事处审计调查的做法实例:
3.1自查与全面审计相结合,调查结果准确、完整
审计调查按照统一部署、分级实施、层层负责原则,由公司统一立项,各单位自查,公司审计部在各单位自查的基础上对各驻省会办事处开展全面现场审计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在审计调查中采取了听汇报、现场抽样、查资料、问疑点、数据比对等多种方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报告详尽反映驻省会办事处总体管理情况,内控制度建设与执行,资金安全管理,资产和产权管理,劳动用工及薪酬福利管理,费用报销管理,债权债务管理,损益情况。
3.2制定标准化调查流程,加强横向对比分析
审计组统一编制调查资料清单和调查表格,全面覆盖驻省会办事处涉及的资金、资产、人员等关键信息。通过各单位自查摸清各单位驻省会办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现状,为开展现场审计工作打好基础。由于本次审计调查涉及所有地市单位,对同类业务或事项采取横向对比分析,同时综合考虑各单位特殊因素,使审计组快速找寻审计突破口,有效提高审计效率。
3.3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有效节约审计成本
针对审计资源不足问题,创新建立远程审计与现场审计结合工作机制,将审计项目分为在线远程核查和现场审计两个阶段。在线远程核查阶段,审计人员通过业务、财务等信息系统,远程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人力资源管理等进行全面核查,记录风险点和疑点。现场审计阶段,由审计组将有风险点和疑点的业务记录表发送至被审计单位,要求被审计单位准备资料,并开展现场审计。在实践应用中,审计时间较以往节省15天,审计人员减少3人,差旅费、住宿费及交通费等节约近3.99万元。
3.4促进项目信息资源共享
在督促检查审计进程的同时,通过电话询问、定期报告、疑难解答等方式掌握各小组在调查中的方式方法,发现的典型问题,借助QQ群会话、收集审计典型案例等活动载体,为信息共享构筑交流平台,不仅提高了审计人员业务水平,也为审计结果的真实、全面、准确性奠定了基础。
3.5建立审计质量控制责任制
篇9
笔者通过比较国内外青年就业公共信息服务发现,目前我国亟待建立全国性的毕业生起点薪酬调查体系,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市场主体的毕业生起点薪酬信息存在诸多问题。如:国内有一些咨询机构曾经过毕业生起薪数据,但由于经费、人力等方面的局限,起点薪酬调查的范围小、渠道窄、样本单一,往往只涉及部分地区和行业,不具有规模性和权威性,在全国范围内的指导意义不强,而且由市场的起薪信息大多以产品形式出现,客户使用需要付费,这种盈利性一方面限制了使用者范围,另一方面也会影响信息的客观真实性。另外,各机构间的统计口径不规范,信息缺少连续性和及时性,常给信息使用者带来一定困难。
二是政府部门在毕业生起点薪酬信息服务中也存在很多不足。目前,我国各地区政府部门的工资指导价位中包含毕业生起点薪酬信息,但其中很多只提供了毕业生分职业的起点薪酬,缺少分行业、分专业和分学历等更全面的价位信息;各地区间起薪的口径不一致,缺少中央层面的统筹规范,地区间的信息缺乏衔接和联动,如对比2011年广州和北京两地的毕业生工资指导价位发现,广州市公布的起薪信息涵盖了180多个职业类型,而北京市只涉及113个职业,而且未提供起薪平均数;还有很多地区仍未形成工资指导价位制度,政府在毕业生起点薪酬服务方面处于“缺位”状态。
三是全国毕业生起点薪酬调查体系的建立具有诸多应用价值。调查成果将有助于政府部门掌握毕业生就业市场基本信息,更好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将有助于企业了解行业和地区的毕业生薪资水平,从而为企业制定招聘策略、薪酬策略甚至人才战略提供依据;将有助于各类毕业生了解市场薪酬信息,合理形成薪酬预期,更好地适应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将有助于高校合理判断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从而科学设置招生计划、课程及提供就业指导等,提高人才培养效能;将有助于为广大家庭和教育投资机构提供价格信号,促进社会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提高整个国家的人力资本水平。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在毕业生起点薪酬公共服务方面有很多成熟的做法,如美国劳工统计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定期的职业展望手册(Occupation Outlook Handbook)和工资数据库(BLS Wage Data)中都含有毕业生起薪信息。此外,美国大学雇主联合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Employers)每年都年度薪酬调查报告(Annual Salary Survey Report),报告主要为大学毕业生提供起薪信息服务。日本厚生劳动省每年开展的基本工资结构调查(Basic Survey on Wage Structure)中,都包括起点薪酬分报告,该报告主要服务于企业和新毕业生(New Graduates),内容包括分性别、分专业、分地区、分职业、分行业和分企业规模的毕业生起点薪酬,数据对全社会免费开放使用。
针对当前我国各学历毕业生就业的特点,可以尝试在国家劳动力成本统计和国家薪酬调查体系框架内,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和国家统计局等部门牵头,通过调查各类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组织中新入职的应届毕业生,获取起点薪酬数据,同时组织有经济学、统计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背景的专业人士进行分析,撰写相关报告。
毕业生起点薪酬是政府提供基本信息服务的关键环节,建议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完成毕业生起点薪酬报告的工作,在每年的第二季度部门新闻会中报告,或专门召开毕业生起点薪酬报告会,宣传起薪调查结果,形成年度、季度毕业生起薪定期机制。同时可以借鉴统计年鉴的形式,将毕业生起点薪酬作为薪酬发展报告、人才报告或者劳动力市场报告的一部分,或者单独形成报告出版发行。其中,对地区、学历和职业等公共信息可供社会网上免费查询,对涉及企业个性化的数据需求可提供收费定制报告。
篇10
股票期权激励曾演绎过许多一夜暴富的故事,然而随着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很多上市公司市值大幅缩水,拥有期权本意味着可以以较低价格购入公司股票,在股价高升时卖出以获利,但在目前的市场状况下,大多数公司的股价已低于其行权价格,期权对高管的激励效应大打折扣。因此在经济环境恶化和市场波动的情况下,很多公司取消或推迟了新的股权激励计划,监管机构也开始叫停金融企业的长期激励。
究竟是继续坚持长期激励将个人与公司的未来捆绑,还是在此时局下放弃“纸上谈金”?高管薪酬该怎样合理组成以及如何与业绩和风险有效匹配才不至于引起社会的非议和质疑?就此话题,本刊专访了普华永道人力资源咨询服务高级经理李巍女士。
低迷仍需激励
虽然在目前股价严重下挫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股票期权计划潜水,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可能成为公司审视、改善现有及未来长期激励计划的好时机。然而根据普华永道的一项关于长期激励的调查发现,超过80%的受访公司并未计划对现有的长期激励做任何改变或补充。超过60%的受访公司甚至没有认真考虑过金融危机对其长期激励计划的影响。
对此李巍表示,在市场低迷时期,长期激励计划可能为公司和员工提供更好的长期价值。首先,股票或股权激励的估值相对较低,降低了公司的成本;其次,员工可以享受较低的行权价格,在行权时花费较少。在理想情况下,经济形式好转时员工也会享受更多的股价上升收益。同时,授予股权激励可以取代其他中短期的现金奖励。“因此,这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可以吸引和保留核心人才,并且低现金流出的激励方法。”
降薪和裁员并非解决危机的最佳方法,重新审视开源节流的可能性更为重要。根据普华永道Saratoga调查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的薪酬成本占总成本比例中位值不到8%,远远低于欧洲的22%和美国的34%。由此推算,再怎么降薪或裁员也不会对公司的财务报表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而且根据国外的经验,降薪和裁员会对员工士气和企业稳定性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从而对公司经营造成更大的损害。“面对危机,企业最迫切需要做的不一定是如何降低薪酬成本,而是如何利用其人力资本提高创利能力,如扩大销量,加强新产品开发,或削减其他费用支出。”李巍直言。
估值的缺失
普华永道的这份全球长期激励调查报告同时显示,约30%制定了长期激励的受访企业在授予长期激励的时候没有进行任何估值。约70%的受访公司根据职位高低或岗位价值系数决定长期激励授予量,仅有13%的受访公司会考虑长期激励与员工薪酬总额的关系。只有13%的企业在确定授予个人的数量是考虑与其薪酬水平的关系。由于缺乏市场价值作为参考,非上市公司对股权激励进行准确估值更加困难。但在上市公司中,多数长期激励在授予之前也都没有经过适当的估值。这种缺失无法正确体现长期激励的价值,可能会造成长期激励对财务报表的巨大冲击,而且使得高管人员的总体薪酬严重背离公司的薪酬战略。
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2)和新的中国会计准则(CAS),长期激励在财务报表中应按其公允价值记入费用。因此,公司授予长期激励时进行恰当的估值,对于评估长期激励的成本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恰当的估值能通过将长期激励的价值与获授人总体薪酬相比较来帮助公司避免长期激励对其总体薪酬战略的扭曲。
此外,目前的金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源于金融机构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过度冒险,因此建立与风险和业绩相匹配的薪酬制度就显得至关重要。由于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和长期激励受到公众的监督,其绩效指标的应用应当更加透明,并且考虑有风险调整作用的绩效衡量指标。
“而绝大部分企业目前的绩效管理并未体现风险调整因素。很多公司以销售额定奖金,但这些销售额却可能存在变数,不能全部确认为收入,成本在此期间也会发生变化。”李巍坦言。
有效的业绩指标应该具备以下特点:指标设置要平衡,不仅要关注财务指标,同时应兼顾运营和发展等具有前瞻性的指标。我国企业在指标设置中往往过于关注财务指标,但财务指标是滞后指标,而且有重叠性,不能全面反映公司的业绩和发展潜力。多运用滚动型指标,如若干年的滚动平均值,而非仅考虑单一年度值。在设计递延薪酬时更应与滚动指标相挂钩。
“组合式”解决方案
“长期激励是最能有效地把高管和股东利益紧密联系的薪酬工具,所以越是危机时刻越应加强长期激励的运用。”李巍特别强调说。但记者在采访中获悉,部分CFO表示长期激励有时确实类似“形式主义”,尤其在当前资本市场惨淡的时局下,普华永道调查报告显示,约70%的受访企业将长期激励的等待期设定为一年以内,并且指标设定侧重单一年度的静态指标,使高管更注重公司的短期业绩,而非长期。
这些现象和数据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公司在长期激励方案设计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并且没有很好地处理管理层的利益和公司长远利益的关系。
据李巍介绍,很多公司在进行方案设计时没有慎重考虑自身的特点及激励目的,方案设计更多是一种追求时尚感或复制别的公司的做法,而非与公司的战略目标和经营情况挂钩。比如有的公司现金压力很大,却采用以现金支付的激励方式,如股票增值权,还有很多公司没有充分考虑市场的波动性,在方案设计时没有设计封顶,造成高管薪酬过高而公司支付困难。
“与国内公司相比,国外高管的长期激励多采用组合形式,即同时运用2~3种长期激励工具,以降低风险,运用最为普遍的工具包括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和业绩股票,而我国企业的长期激励工具在运用上较为单一,多只采用一种激励工具。”
根据普华永道关于高管长期激励的全球实践调查显示,采用限制性股票的比例正在上升,因为它能对参加者提供较有保障的奖励,同时减少对公司费用的影响。然而可能由于限制性股票没有被广泛地认识与了解,这一趋势尚未在中国显现出来。“由于以前的外汇管制,股票增值权作为一种长期激励工具多被在香港地区、美国或其他海外市场上市的中国公司所采用。”李巍解释说。
她的建议是,上市公司也可以考虑其他长期激励方法,例如业绩股票计划、虚拟股票,或采用非市场绩效指标来尽量减少市场波动的影响。由于较少的法规限制和受市场波动影响较轻,非上市公司比上市公司在应用长期激励工具方面更具灵活性。要合理增加长期激励和递延支付在全面薪酬中所占的比例,形成组合式的高管薪酬结构,使高管薪酬与公司的长远利益相一致,并减轻现金流压力。尤其是在目前市场环境下,那些期权严重潜水的公司,有必要重新审视和评估其现有长期激励方案的有效性,并从工具选择、授予目标范围确定、授予量和分配方法、科学的估价、设置具有风险调整作用的绩效衡量指标等方面精心设计新的长期激励方案。
提升人力资本回报率
2009年5月11日普华永道中国发表的《2008年中国上市企业人力资本影响力研究报告》结果显示,提高人力资本核心竞争力是中国企业渡过经济危机并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良策。事实上与美国及欧洲企业相比,中国上市企业人力资本的有效性存在着极大的提升空间。
从“人均业务收入”与“人均利润”两项衡量人力资本财务影响力的基础指标来看,中国企业人均业务收入和人均利润分别为美国企业的1/3和1/6,在员工创收和盈利能力上与美国企业的差距十分明显。随着中国国内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全球化程度的加强,中国企业必须衡量并提升人力资本的业绩并且对人工成本进行前瞻性的管理。
据李巍介绍,“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指标用于衡量企业对员工的每一份投入所获得的税前利润,建立起企业盈亏、基础业绩水平提升和人力资本投资管理之间的动态联系。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为2.0,领先于欧洲企业的比率1.2及美国企业的比率1.5。然而,中国企业较高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主要得益于较低的薪酬福利总成本,而非来源于更强的创利能力。
中国企业的“薪酬福利成本与总成本的比例”范围为5%~12%,远低于欧美企业的15%~50%。随着经济危机程度的加深,许多中国企业正在削减薪酬福利成本以压缩运营开支,然而这个空间实际上已经十分有限。还有可能导致员工士气下降、缺勤率上升、人才流失加剧等状况,企业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来弥补因员工非正常流失给业务带来的负面影响,得不偿失。
- 上一篇: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
- 下一篇:小学教育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