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4-09 16:59: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

篇1

排污收费制度是环境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并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完善。*年国家颁布实施《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和《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实现了由超标收费向排污收费的转变,由单因子收费向多因子收费的转变,由单一浓度收费向浓度与总量相结合的收费转变,由静态收费向动态收费转变,是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

为贯彻国务院《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第369号令)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保总局、国家经贸委等四部委《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第31号令),自治区下发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排污费用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实施意见》。3年来,在各级环保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初步实现了排污收费的“四个转变”,排污费征收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一是加强业务培训和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环境监测水平。新的排污费征收办法实施后,环保部门加强对各级执法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准确理解和掌握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及排污计费方法,保证排污征收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国家及自治区人民政府加大了对环境监测系统的能力建设,先后按《实验室标准化建设规范》的要求分批次、分步骤为自治区省站及各地州市环境监测站配备了相应的监测仪器、设备,保证监测机构基本能够完成国家环保总局和自治区环保局的各项指令性工作。二是进一步明确了排污收费的政策界限,清理、规范了不合理收费项目,促进排污费征收工作的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按规定已缴纳污水处理费的排污者,不再征收污水排污费和超标准排污费。我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规定,重新确定排污费的征收范围,取消了部分企业和个体户的排污费,排污费的征收户数**、**年连续两年减少,由**年30464户减少到**年21835户。三是加强排污费征收和监管,确保排污费征收逐年增加。**年全区征收排污费1.54亿元,**年2.02亿元,**年2.19亿元。与**年相比,分别增长38.7%、81.9%、97.3%。四是随着排污收费额的逐年增长,我区不断加大对工业污染源治理的投入。**年用于工业污染源治理的投资2.96亿元,**年4.04亿元,**年4.52亿元。一批重点工业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对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存在的问题

(一)排污费不能足额征收,没有完全起到治理污染的作用

1、环境监测技术、装备水平较低,排污量核定困难较大。目前,我区只有部分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测设备,在线监测设备的运行还处在不稳定阶段,监测数据不能完全作为收费依据。由于监测技术水平及环境监察装备水平较低,我区绝大部分县市级包括部分地、州、市环境监测机构无法实现对工业废水、废气污染监测,其排污量必须采用物料衡算法和系数法来核定。但绝大多数物料衡算法和系数法计算方法尚未法律化,给排放量核定带来极大的困难。

2、排污收费计算方法专业性较强,一般排污者难以理解,给排污费征收带来困难。现行排污收费标准,多以污染当量计征,涉及诸多理化生物指标和专业检测手段,一般排污者缺少专业知识,对排污收费计算方法不理解,对环保工作人员也缺乏信任,在核算排污收费额时与环保部门产生激烈矛盾。环保部门为化解矛盾,顺利开展工作,只能与其“协商收费”,致使排污费无法足额征收。

3、政策宣传不到位,排污者环保意识淡薄。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及“招商引资”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地区环保法律、法规、相关政策的宣传和执行不到位,排污费征收未能按污染物排放核定量进行。部分单位和人员对国家、自治区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政策缺乏足够认识,坚持新疆环境容量大,目前可以不治理等错误思想,甚至以企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由,要求免交或少交排污费。国家投资建设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多为地区城建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处理污水不达标时,以单位经济困难为由拒绝交纳超标排污费。

(二)管理体制影响企业公平竞争

同一地区内地方环保部门与兵团环保部门在执行国家和自治区环保相关政策规定时把握的尺度不同。地方环保部门要求地方企业在缴纳排污费的同时承担污染治理的责任。兵团环保部门在缴纳排污费上给予兵团企业优惠待遇,同时未积极敦促其履行污染治理的责任。造成同一区域内的同类企业处于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状态中。地方企业为此意见很大,影响了其交纳排污费的积极性。

(三)排污费征收标准过低,造成“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

国家四部委第31号令规定的排污费收费标准,仅为污染治理成本50%左右,有些项目甚至不到污染治理成本10%。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收费标准低,而治理污染成本较高,使得排污企业宁愿缴纳排污费,也不愿投资建设和使用污染处理设施。少数积极治理污染的企业,均因排放的污染物具有经济价值,回收利用能给企业带来更大效益;对没有利用价值的污染物,则不愿投入资金建设污染治理设施。有些企业即便建设了污染治理设施,也不充分使用以达到减少治理费用的目的。

三、几点建议

(一)科学制订排污收费办法。坚持污染者负担的原则,在制订排污收费办法时,一是要保证收费标准高于污染治理成本,促使企事业单位提高污染治理的积极性,减少污染物排放。二是计费方法要通俗易懂,便于操作和社会监督。应减少使用专业性很强的指标和单位,避免内行说不清,外行看不懂,只好“协商收费”的局面。三是要鼓励节能减排,遏制耗能污染。对节能减排型企业在收费政策上予以扶持,对超标排放污染物、并且不积极治理的企事业单位在政策上加大处罚力度。

篇2

关键词 农村污水治理;共同受益者;治理责任;理论依据;资金投入

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9-0235-02

Abstract It′s elaborated that in the rural sewage treatment process,relevant theories provide premise and basis for mutual beneficiaries,namely the whole society which have become sewage disposal responsibility body.Therefore,it′s proposed that beneficiaries funding responsibility and its support,participation responsibility should be mutua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allocation from the reality of rural sewage disposal.

Key words rural sewage treatment;mutual beneficiaries;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theoretical basis;funding

农村污水是指农村居住区范围内产生的以居民生活污水为主的综合排放污水。农村生活污水成分复杂,来源面广,治理难度大。因此,必须按照科学设定和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农村污水治理的实际出发,明确共同受益者的治理责任。

1 共同受益者治理责任的理论依据

1.1 环境正义理论

环境正义是指环境与资源保护领域中的个体在利用环境资源、分配环境成果时应得到平等的关注和尊重,在承受环境风险、治理环境污染、确定环境责任时,应平等地面对和分担。

城乡环境正义是指环境与资源保护领域中的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在利用环境资源、分配环境成果时应得到平等的关注和尊重,在承受环境风险、治理环境污染、确定环境责任时,应平等地面对和分担[1]。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均享有基本的环境权益,同时均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城乡环境正义关注的是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在环境与资源保护领域中的利益平衡问题,县域城乡环境正义的目标正是要处理好县域范围内城乡居民间的环境利益平衡。县域环境自身所具有的整体性、系统性、稳定性、综合性特征要求在处理县域城乡环境利益平衡问题时以环境正义理论为指导,强调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所享有环境权益和所承担环境义务的一致性,以及城乡居民在承担环境风险和责任上的平等性与合理性。县域农村污水治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县域整体环境质量的改善和县域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这就需要合理分配城乡居民间的治理责任,平衡城乡居民间的环境利益,保持城乡居民所享有环境权利与所履行环境义务的统一。

1.2 发展补偿理论

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对当代中国农村与农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正是城乡环境二元化趋势与环境保护“城市中心主义”的根源,直接影响着城乡环境正义的最终实现[2]。

“以工补农”思想和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提出为破除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提供了思路与政策支持。为改善长期以来农村环境不断恶化的状况,解决城乡环境二元化趋势下的农村环境问题,避免农村环境问题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与生命健康损害,得益于传统体制的城市居民和群体,在取得城市发展和城市适宜环境后,有责任、有义务分担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部分重任,对农村和农民提供受益补偿。同时,这种责任的承担也有助于权利平等原则、机会平等原则的实现和城乡环境正义的实现。另外,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区域性环境利益并非为凝固的或一成不变的。从长远看,城乡环境二元化趋势的存在同样会对城市居民产生不利影响。

农村污水治理中,共同受益者,即全社会的治理责任包括资金投入责任及其支持、参与责任。

2 共同受益者资金投入责任

国务院于2002年1月30日以国务院〔2002〕第369号令,颁布了《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并于2003年7月1日正式实施。原国家环保总局又先后颁布了《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办法》《关于排污费征收核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减及缓缴排污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等7个文件,与《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配套实施。

2.1 明确共同受益者资金投入主体――城市居民

共同受益者资金投入主体以城市居民为主[3]。受益于传统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和农村污水治理的城市居民,其治理资金投入责任应当通过《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予以明确规定,并可通过以下2种途径进行。

途径1:在《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中,明确将城市居民纳入征收排污费对象的范围,而不是针对城市居民另行制定收费办法。在此基础上,将针对城市居民所征收的污水处理费按照一定的比例分为城市污水处理费和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补偿费,用于包括农村污水治理在内的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

途径2:在《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中,明确将城市居民纳入征收排污费对象的范围,但不对城市居民所征收的污水处理费进行区分,而采取政府统筹使用的方式合理安排,统一用于农村污水治理当中。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在城市居民最高水费(含污水处理费)支付能力范围内适当提高征收标准,或采取阶梯水价的方式,稳定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补偿费的来源,保障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4]。

2.2 进一步强化征收手段

要对城市居民排污费缴纳、征收、管理及使用等环节的违法行为,作出相应的法律责任规定,并加大处罚力度。对不缴或者欠缴排污费者,可处应缴纳排污费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另外,要确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为城市居民污水处理费的征收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征收而未征收或者少征收排污费的,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限期改正,或者直接责令排污者补缴排污费。

2.3 严格监督管理,加强部门监督

要在《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中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每季度向本级人民政府、上级财政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居民污水处理费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城市居民污水处理费用于农村污水治理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的审计监督。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违法批准减缴、免缴、缓缴排污费,截留、挤占、挪用用于农村污水治理专项资金的,不按规定履行监督管理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3 共同受益者的支持和参与责任

3.1 共同受益者间接的支持和参与责任

主要是指将针对城市居民所征收的污水处理费部分用于农村污水治理,并在城市居民最高水费(含污水处理费)支付能力范围内适当提高征收标准,或采取阶梯水价的方式,稳定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补偿费的来源,保障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城市居民所缴纳的污水处理费及相关费用是农村污水治理资金的重要来源。城市居民履行法定职责,按时、足额缴纳污水处理费及相关费用,也就确保了农村污水治理资金的顺利筹集,支持了农村污水治理工作。

3.2 共同受益者直接的支持和参与责任

主要是指城市居民积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做好农村污水治理,一是提供农村污水治理专项机构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二是为农村污水治理专项机构开展工作提供其他便利。

4 结语

在农村污水治理过程中,环境正义理论和发展补偿理论为共同受益者成为农村污水治理责任主体提供了前提和依据。因此,必须按照责任设定的基本要求,明确共同受益者的资金投入责任及其支持、参与责任,从而确保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快速、高效、有序推进。

5 参考文献

[1] 晋海.城乡环境正义的追求与实现[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8:57-60.

[2] 常杪.小城镇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处理设施建设管理体系[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

篇3

为加强我区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以下简称“两费”)的征收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国务院460号令)、《市水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市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市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我区实际,现将加强“两费”征收管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水资源费的征收范围和标准

(一)水资源费的征收范围

凡在我区行政区域内直接从地下或者河流、湖泊、水库取用水或取用区域外调入水的单位和个人,除下列情形外,均应依法缴纳水资源费。

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非经营性取用本集体经济组织水塘、水库水的;

2、在城乡供水管网范围以外的居民家庭生活和非经营性零星散养、圈养畜禽饮用等少量取水的;

3、为保障矿井等地下工程施工安全和生产安全必须临时应急取水、排水的;

4、为消除对公共安全或者公共利益的危害临时应急取水的;

5、为农业抗旱和维护生态与环境必须临时应急取水的;

6、使用再生水的。

农业生产取水量在规定限额内的,不缴纳水资源费。取水量超过农业生产用水限额的,超过部分由取水单位或者个人缴纳水资源费。农业生产用水限额的标准和超限额的水资源费征收办法按照市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二)水资源费的征收标准

现行水资源费征收按以下标准执行,如遇政策性调整再行调整。

1、地下水、地表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自备水源优质地下水1.15元/立方米,劣质地下水0.75元/立方米;公共供水优质地下水0.90元/立方米,劣质地下水0.50元/立方米。地表水0.35元/立方米,引黄供水0.30元/立方米。

2、矿井生产和建设工程施工抽排地下水,按相应地下水标准的20%征收;矿井生产和建设工程施工抽排水用于生产经营、生活用水的,按实际用途征收。

3、利用热能交换系统取用地下水,使用后按要求回灌地下的,按相应地下水水资源费标准的20%征收;使用后未按要求回灌的,按照相应地下水水资源费标准全额征收。地热水、矿泉水按优质地下水水资源费标准征收。

4、非居民生活用水户超计划或者超定额取用水的,对超计划或者超定额部分累进加价收取水资源费。累进加价水资源费标准按照《市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规定执行。

二、污水处理费的征收范围和标准

(一)污水处理费的征收范围

在我区行政区域内使用公共管网供水的和自备水源(包括自备井和从河流湖泊取水)供水用于生产经营的,以及向城市排水设施(包括接纳、输送城市污水、废水和雨水的管网、沟渠、河渠、泵站、起调蓄功能的湖塘以及污水处理厂)排放污水、废水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缴纳城市污水处理费。已缴纳城市污水处理费的,不再缴纳污水排污费和城市排水设施有偿使用费。

(二)污水处理费的征收标准

现行污水处理费征收按以下标准执行,如遇政策性调整再行调整。

公共供水、地表水、引黄供水、自备水井(包括居民生活自备水井)污水处理费每立方米1.00元。

三、征收管理

(一)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区“两费”的征收和管理,并委托区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两费”的征收管理工作。区财政、物价、审计主管部门按各自职责做好“两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的监督工作。

(二)“两费”征收工作是实现我区用水总量控制,促使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以及节水减排的重要经济手段。区经信、住建、环保、统计、水务、水资源等部门要充分认识足额征收“两费”的重要意义,树立大局意识,建立配合协作机制,实现用水户有关经济指标以及取用水量抄表数据、环保排污水量在线监测数据等信息的共享。

(三)取用水单位应当按照批准的取用水指标取用水。区水资源管理部门和各镇、街道及所有取用水单位要严格按照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制度的要求,加强取用水的管理工作,实行计划管理。供水单位和用水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向区水资源管理部门报送取水资料和用水资料。

(四)无取水许可证取水的,按征收标准的3倍征收水资源费,同时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五)区水资源管理部门和所有取用水单位应当做好取用水计量工作,并推广安装取用水远程计量系统、逐步实行在线监测。

1、所有取用水单位应当确保计量设施的安装合格率达到100%,计量设施损坏的要及时更换。对未按规定安装计量设施或未及时更换已损坏计量设施的取用水单位和个人,按设计最大取水能力或取水设备额定流量全时程运行计缴“两费”。

2、计量设施应定期校验。区水资源管理部门有权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对取用水单位的计量设施进行抽检,发现人为因素导致计量设施计量不准确的,按设计最大取水能力或取水设备额定流量全时程运行计缴“两费”。

(六)对隐匿自备水源井、偷用地下水或地表水的用水户,按照国家、省的用水定额乘以产品产量或依据环保部门出具的排污水量乘以1.2倍系数计算用水量,计缴“两费”,同时依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进行处罚。上述用水户的产品产量等经济信息由区经信、住建、统计等部门负责提供;区环保部门负责每月月初向区水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用水户上月的排污水量。

(七)对拒不缴纳或者拖欠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的,由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纳的,从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应缴额2‰的滞纳金,并可处应缴或者补缴水资源费或污水处理费2倍罚款。

(八)征收“两费”必须按照“票款分离”制度的要求,使用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省非税收入缴款书”,并加盖区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公章,缴入财政专户,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

四、监督监管

篇4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排污资金的收缴、使用和管理,提高排污费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污染防治,改善环境质量,根据《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结合环境保护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排污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作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全部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

第三条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按照预算资金管理办法,坚持“量入为出和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四条排污费资金的收缴、使用必须实行“收支两条线”,各级财政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进行严格管理,加强监督检查。

第二章排污费资金的收缴管理

第五条排污费按月或者按季属地化收缴。

装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的电力企业的二氧化硫排污费,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和收缴,其他排污费由县级或市级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和收缴。

第六条排污者依据《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提出复核申请的,如果对复核结果仍有异议,应当先按照复核的污染物种类、数量缴纳排污费,并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七条排污者对核定的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无异议的,由负责污染物排放核定工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排污费征收标准和排污者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数量,确定排污者应当缴纳的排污费数额并予以公告。

第八条排污费数额确定后,由负责污染物排入核定工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向排污者送达“排污费缴费通知单”,作为排污者缴纳排污费的依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同时建立排污收费台帐。

第九条排污者应当在接到“排污费缴费通知单”7日内,填写财政部门监制的“一般缴款书”(五联),到财政部门指定的商业银行缴纳排污费。

对于未设银行帐户的排污者以现金方式缴纳的排污费,由执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使用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向排污者收取款项,并填写“一般缴款书”于当日将收取的款项缴至财政部门指定的商业银行。

第十条商业银行应当在收到排污费的当日将排污费资金缴入国库。国库部门负责按1:9的比例,10%作为中央预算收入缴入中央国库,作为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90%作为地方预算收入,缴入地方国库,作为地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

第十一条收缴排污费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一般缴款书”回联,认真核对排污费缴库数额,及时与国库对帐,并将“一般缴款书”回联与对应的“排污费缴费通知单”存根一并立卷归档。

第十二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每季度终了后的30日内,将本行政区域内排污费资金收缴情况书面上报国务院财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章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支出范围

第十三条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应用于下列污染防治项目的拨款补助和贷款贴息:

(一)重点污染源防治项目。包括技术和工艺符合环境保护及其他清洁生产要求的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防治项目;

(二)区域性污染防治项目。主要用于跨流域、跨地区的污染治理及清洁生产项目;

(三)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项目。主要用于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的推广应用;

(四)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污染防治项目。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不得用于环境卫生、绿化、新建企业的污染治理项目以及与污染防治无关的其他项目。

第四章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的管理

第十四条国务院财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应当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宏观政策和污染防治工作重点,编制下一年度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申请指南。

地方财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国务院财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编制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申请指南,制定本地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申请指南,指导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申报和使用。

第十五条申请使用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应当按照以下程序及要求进行申报;

(一)申报程序: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按照隶属关系以项目形式申报。项目组织实施单位或承担单位为中央直属的,通过其主管部门向国务院财政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项目组织实施单位或承担单位为非中央直属的,通过其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向国务院财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二)申请材料要求:申请材料分正文和附件两部分,正文为申请经费的正式文件,附件为每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包括:项目的目的、技术路线、投资概算、申请补助金额及使用方向、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预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

申请使用贷款贴息的单位,还应当提供经办银行出具的专项贷款合同和利息结算清单。

第十六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申报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项目进行形式审查后,国务院财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按项目的轻重缓急及专家评审结果排序,统一纳入项目库管理,并根据财力状况联合下达项目预算。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拨付方式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地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申报、项目评审及预算下达参照本办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执行。

第十八条财政部门应当将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纳入年度预算,按项目进度和资金使用计划及时拨付资金,并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及其他配套资金的到位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第十九条项目承担单位收到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后,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组织项目的实施。污染治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招投标管理规定。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项目进度检查治理技术方案的实施以及污染物总量削减措施的执行。项目完成后,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时验收。

第二十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于年度终了后的30日内,将排污费征收情况及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年度报告上报国务院财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五章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的违规处理

第二十一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排污费收缴工作中,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及时足额收缴。对擅自设立排污收费项目、改变收费范围的,同级财政部门应当责令改正,并按照《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国发[19**]58号)予以处罚,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二条排污者在规定的期限内未足额缴纳排污费的,由收缴部门责令其期限缴纳,并从滞纳之日起加收2‰的滞纳金。

排污者拒不按前款规定缴纳排污费和滞纳金的,按照《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三条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确保专款专用,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不按批准用途使用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并逾期不改的,按照《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四条对弄虚作假、截留、挤占、挪用排污费资金,应收未收或者少收排污费等违反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的行为,应当给予有关责任人员经济和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五条财政部门应当将收到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纳入一般预算收入科目中“排污费收入”核算;对纳入预算支出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应纳入一般预算支出科目中“排污费支出”核算。

项目承担单位对申请取得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相应的财务、会计处理。

篇5

关键词:城市排水

一、城市排水业的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深化,以及各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力度加大,加快了城市排水事业的发展。国家为加强排水行业管理,更好地促进和推进城市排水事业发展,制定了相应政策法规及标准。《城市排水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规定城市排水的发展要“以国家当前产业政策为导向,加快城市公共排水设施建设的速度,逐步建立起与城市发展相协调的城市排水体系”,“城市排水应统一规划,纳入国家和各级人民政府的建设规划,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及排污水单位应执行“节水、减污、净化、再用”的技术政策,同时对发展序列、保障政策和实施措施等也做了明确规定。为推动产业政策实施颁发了《关于加快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建设的若干规定》对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有关问题做了规定。为确保排水设施安全正常运行,进一步控制超标污废水进入排水设施,避免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及损坏排水设施,制定了相应运行管理标准和,《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城市污水水质检验方法标准》、《城市排水监测工作管理规定》,同时为加大对污废水的监测力度,建立了《国家城市排水监测网》并对监测网的成员单位,进行了国家级城市排水监测计量认证。城市排水建设资金。基本上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筹资体制。建设资金的增加加快了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速度。按行业划分,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为160.18亿元,平均每年投资32.0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加116.09亿元,这部分投资大部分作为“引资贷款”的配套资金,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部分用于排水管网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含贷款)对加快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偿还”排水设施欠帐起了促进作用。

城市排水科学技术研究水平不断提高,科研成果丰硕。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和污水中污染物质的复杂化,我国城市排水工作者在城市污水处理工艺,专用设备的研制开发、自动化仪表、药剂、污泥处理利用、沼气利用及污水回用、国外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果,部分专用设备已国产化并进入国际市场。应当看到,尽管我国城市排水事业发展较快,但与城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相比还是缓慢的,究其原因,除资金严重不足、资金渠道单一、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筹措资金还有一定困难。长期以来,对城市排水及污水处理设施实行无偿使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建的越多,政府包袱越重。有不少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因无运行经费而停产。更严重的是对城市排水设施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把城市污水处理厂作为圬染源和排污大户来对待,并向污水处理厂收取排污费,这种政策上的误导也制约排水事业的发展,这些问题有待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二、提升城市排水应解决的问题

1 提高思想认识,完善法规政策槭市是一个工业和人口,能流和物流高度密集的人工生态。在这个系统的物流中,工业三废和人类消费污染日益增加,其输送和处理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城市排水设施不仅是维护城市生态物质代谢功能的重要前提,也是保护城市水质资源和居民生活环境的重要措施。是实现污水资源化系统工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具有明显的市政设施和环境设施双重性,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功能是处理污水,减少污染削减污染量,经处理后的水可达到排放或回用标准,因此不能作为污染源,更不能以排污大户对待,更不能收取排污费,否则这种政策性的误导将严重制约城市排水事业的发展,加剧城市环境的污染。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准绳,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进一步加强矿业秩序管理,防止税费流失,促进矿业和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按照“统一管理,依法治税,应收尽收”的原则,堵塞征收漏洞,防止税费流失,切实加强矿产品税费征收和管理,促进我县矿业秩序根本好转,实现一矿一业主、一井一证的目标。

三、组织领导和站点建设

(一)组织领导。为了加强对矿产品税费统一征收管理工作的领导,经县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县矿产品税费统一征收管理领导组(组成人员附后),下设*县矿产品税费统一征收管理办公室(简称统征办)。

1.领导组的职能:(1)强化矿产品税费征收管理的领导;(2)研究制定和修改征收管理方案和办法;(3)协调解决税费征收中出现的重大问题;(4)审定税费征收。

2.统征办属县政府的直属机构,为财政全额供养的行政单位,人员编制14人。领导职数一正两副。统征办内设综合股(编制4人,含领导职数)、财务室(编制2人)、票据结算中心(编制4人),稽查大队(编制4人,大队长由统征办一名副主任兼任,并从国税、地税、国土、工商各抽1人参加)。

办公室职责:(1)组织矿产品税费的征收和管理;(2)协调解决税费征收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3)加强对各站点的管理;(4)负责矿产品准运证的发放、审核;(5)完成县委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站点建设。

1.统征服务站。为切实抓好税费统一征收工作,决定在茂租乡茂拖公路上、白鹤滩镇水碾河沟公路上、马树镇巧大公路上、包谷垴乡昭巧公路上、蒙姑乡巧蒙公路上、炉房乡至会泽公路上和东坪到对坪溜索路口处分别设1个矿产品出入境服务站。前四个属县统征办的派出机构,乡镇协助管理;后两个乡镇直接负责管理,县统征办负责进行业务指导。今后可根据交通发展情况适当增加服务站。每个站的编制12人(包括县直部门抽调人员)。每个站从国税、地税、工商、国土、环保、水利、林业、公安、交通、交警各抽1人参加,交通运政抽2人参加,不足人员由县统征办调配。服务站设站长1人。所有工作人员每人每天补助20元(含生活费10元)。

2.统征服务站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站的设立与、木材、动植物检疫检查站、治超检查站、公路收费(蒙姑)站整合。今年先启动茂租、白鹤滩、包谷垴、马树四个站建设,炉房站和东坪站由乡政府抽人组成,蒙姑站待巧蒙公路建好后再设立。服务站建设集办公、生活、居住为一体。每个服务站建职工住房、综合室、验票值班室、办公室;服务站配100吨地磅枰一台,电脑2台,打印机2台,发电机1台,摄像头2个,电视机2台,小车1辆,财务软件,其它设备根据需要配备。

四、征收对象、品种

(一)对象。征收对象为在我县境内合法从事矿产品采选、加工和经营的企业。

(二)品种。原矿包括铅锌、铜、铁、稀土、石膏、水泥、石灰石、砂石、粘土等矿产品;经洗选的铅锌、铜、铁等精矿;经冶炼的锌锭、焙烧砂、铜、生铁等深加工产品及硫酸等副产品。

五、征收管理

(一)征管模式。征收必须做到“统一票证票据、统一征收项目、统一征收标准、统一定点验票”的“四统一”征管模式征管。

1.统一票证票据。由县财政局统一监制《云南省*县矿产品准运证》、《云南省*县矿产品税费统一征收管理办公室矿产品验票结算单》和《云南省*县矿产品税费统一征收管理办公室入境矿产品票据换发(票)联》,在全县范围内统一使用,并按照“以票管收”的要求,对矿产品票据实行计划印制、限量领购、规范填写、严格核销。由各企业在每月初持企业的营业执照及法人代表身份证到统征办领取《云南省*县矿产品准运证》,并根据矿种缴纳相应金额的保证金。

2.统一征收项目。除法律、法规和县政府规定统征的范围和项目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增加收费项目,也不得以任何借口向企业收取赞助费、管理费等。具体项目如下:

税:增值税、资源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城建税、个人所得税、印花税、机动车辆运营税8个项目;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产资源有偿使用费、粉尘煤矸石排污费、矿石废渣排污费、尾矿排污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市场管理费、矿山维简费、公路维护费、煤矿维简费、育林基金11个项目。

3.统一征收标准。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标准,按吨或者销售收入据实征收,不得擅自增加和降低标准,严禁开人情票、收人情费,一经发现,从严查处。具体标准由财政牵头,国税、地税、国土、工商、环保、水利、林业、交通等部门参与研究制定,最后由政府讨论通过后发文执行。

4.统一定点验票。在以上七个出入境服务站统一对出入境矿产品统一验票。出境矿产品经过服务站时必须出具矿业企业开据的《云南省*县矿产品准运证》,并在服务站过磅核对,如果企业少开的,服务站必须补开《云南省*县矿产品税费统一征收管理办公室矿产品验票结算单》,并且由押运人员或驾驶员签字认可;县外入镜矿产品途经我县时,必须出据县外企业开据的随货同行、增值税发票等相关票据,如果运输车辆不能提供任何相应票据的,视为在我县非法从事矿产品倒卖活动,对运输矿产品坚决予以没收;对能够提供部分票据的,按照相应的票据进行扣减后进行补交。对能够提供相应票据的县外矿产品运输车辆在服务站必须过磅核对,如果运输的矿产品超过原企业开据票据0.5吨,必须补缴超出部分相关税费并开据《云南省*县矿产品税费统一征收管理办公室入境矿产品票据换发(票)联》后方能放行,补缴税费由服务站直接收取,上缴专户管理。出入境矿产品如在我县经过多个服务站,必须全部过磅核对,如果运输的矿产品超过上一个服务站查验0.2吨的,超过部分必须补缴相关税费,县外矿产品由服务站直接收取并开据《云南省*县矿产品税费统一征收管理办公室矿产品验票结算单》,县内矿产品由服务站开据《云南省*县矿产品税费统一征收管理办公室矿产品验票结算单》后由企业到统征办补缴。同时各服务站的磅秤精度必须统一,县统征办每半月必须核对一次。

(二)规费征管。执行矿产品规费征收的国土、环保、工商、水利、林业、交通等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收费标准,向发改(物价)部门申请办理《收费许可证》,并委托统征办收取,规费征收后统一上缴县财政专户,由县政府统一划分比例。规费由各领票企业在每月25日后到县统征办票据结算中心结算。

(三)税收征管。税收由县国税局和地税局按统征办票据结算中心提供的矿产品数量于每月25日后派人到县统征办结算后据实收取,并补开税务机关的发票。

六、建立合作机制

协调好与周边的宁南、会泽、金阳、鲁甸、东川、会东等县区的相应关系,将我县矿产品税费征收工作通报各县区,建立执法合作机制,以便冲关车辆进入外县能得到外县有关执法部门的援助。

七、时间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时间从7月1日至7月31日。主要任务是组织考察,召开相关会议,选定7个服务站址;成立领导组,召开相关会议,草拟并形成《*县矿产品税费统一征收管理办法》、《*县矿产品税费统一征收实施方案》、《*县矿产品税费统一征收管理办公室管理制度》等文件,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启动阶段):时间从8月1日至8月15日。主要工作任务是:1.组建*县矿产品税费统一征收管理办公室;2.租用民房或搭建工棚作为临时验票点;3.国税、地税、工商等相关部门抽调人员进驻服务站,并做好培训工作;4.购置和安装相关设备,做好票据、印章的制作准备;5.向征收对象宣传税费统征的相关政策规定;6.启动服务站办公室建设工作;7.建立与周边县区的合作关系。

第三阶段(运行阶段):时间从8月16日起至12月30日,工作任务是按照县出台的政策征收矿产品的相关税费,并结合实际认真总结完善,不断促进此项工作的健康运行。

第四阶段(总结完善阶段):时间从*年1月1日之后开始,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对第三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修改完善方案、办法及相关制度,使统征工作投入正常化运行。

八、相关要求

(一)规范征收行为。征管部门要逐步搞好征收、查验等管理系统建设,提高征管覆盖面,改进征管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明确矿产资源税费征收主体,依法签订委托征收协议,真正做到依法征收,避免“跑冒滴漏”。

(二)规范票据管理。要正确推广使用《云南省*县矿产品准运证》、《云南省*县矿产品税费统一征收管理办公室矿产品验票结算单》、《云南省*县矿产品税费统一征收管理办公室入境矿产品票据换发(票)联》,并对票据的购领实行严格控制和全程监管。对不按规定启用票据的,要按照有关使用非法票据的规定进行处理。在票据管理上,要严把“三道关口”:即严把新旧票据的核销、换发关,防止混用或超期使用;严把票据的审批印制、发放关,加强全程监管;严把票据填开关,强化“以票管收”。

(三)规范电脑系统管理。各服务站的监控设备和电脑系统通过电信网络接入统征办,由统征办24小时监控各服务站的工作状况,要设置防止服务站人员串改电脑系统数据的系统程序,凡录入电脑的数据系统必须持密码的专人才能进入。

(四)规范办事程序。矿产资源税费征收管理机构是一个新成立的机构,县统征办要抓紧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办事程序,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做到用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依法履行好征管职能。

篇7

一是融资成本不断攀升,融资渠道相对狭窄;二是中小企业本身的发展愿望、后危机时代对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的限制;三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受到企业自身条件、人力资本积累等多方面的限制;第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仍然与大型企业有着较大差距;第五,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加速使得企业利润不断受到挤压。破解企业经营压力大、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与发达国家和新的市场需求相比,我国企业的自身素质和发展水平还不高,有些优势在丧失,新的优势又没有完全形成。因此,必须促进企业再创新优势,这是我国企业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后劲的必然要求,对促进国民经济大发展、大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发展已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2012年全国两会,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重点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去年中央经济工会议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新变化,必须继续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今年以来,受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放慢、国内经济环境趋紧的影响,经济运行虽然总体保持健康,但也出现了工业低速增长,投资、消费、出口需求减弱,财政收入下行等特征。以杭州市为例,今年前4个月,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较一季度有所回落。因此,在当前情况下,政府价格部门应积极发挥职能作用,运用价格杠杆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价格杠杆是调节利益关系最直接、最灵敏、最有效的手段,要重视发挥价格引导资源配置,规范市场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同时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作为现代经济系统的两个部分,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决定虚拟经济;同时,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有反作用。从起源的角度看,虚拟经济源于实体经济。从发展的角度看,虚拟经济发展的规模与程度取决于实体经济的规模与程度。从经济运行状况看,虚拟经济运行状况取决于实体经济的运行状况。虚拟经济促进与制约实体经济发展。尽管虚拟经济决定于实体经济,但是它对实体经济有反作用,既能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又可能制约实体经济的发展,是一柄双刃剑。虚拟经济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当虚拟经济的发展与一国实体经济发展和居民财富积累所派生的金融交易需求相适应时,虚拟经济便能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从微观的角度看,虚拟经济的发展对微观经济主体产生积极的影响。虚拟经济制约实体经济的发展。在虚拟经济中,虚拟资本已经成为商品,而这些商品的价格有独特的运动和决定方法。虚拟资本这种独立运动,极易使虚拟经济产生泡沫。随着虚拟经济中泡沫经济的兴起和破灭,也必然对实体经济造成消极影响,制约实体经济的发展。首先,扭曲了资源配置方式,降低资源配置效率,阻碍实体经济的发展。其次,破坏金融的运作系统,降低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引发金融危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由相对分离向密切联系、相互渗透转移。虚拟经济最初是从实体经济当中孕育出来,并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金融创新日益复杂,虚拟经济在相当程度上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结果导致宏观的、系统的风险不断累积,最终通过危机爆发出来,损害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告诉我们,一国特别是一个大国的发展,主体经济必须是实体经济,美欧等国家也认识到,虚拟经济必须与实体经济联系,以推动经济转向、出口导向的增长和制造业的增长。发展实体经济,是应对当下国际、国内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必然选择。在国际上,次贷危机余波未息,欧盟陷入严重的政府债务危机,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很不乐观。国际金融危机其实就是过度发展虚拟经济以至于形成泡沫经济带来的恶果。对于所谓的泡沫经济,人们往往看到的是资产价格虚高,但实际上,资产价格的虚高往往是实体经济虚弱所致。我们只有发展强大的实体经济,弱化虚拟资本以金融平台为依托所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才能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近些年来,虚拟经济中的典型代表房地产业异常繁荣,很多企业和个人涌入房地产投资,虚拟经济过热,导致投机盛行,人们不愿意脚踏实地做实业,社会资本大都流入虚拟经济中,因此,虚拟经济的过度繁荣必然会挤压实体经济的发展,进而因实体经济难以支撑而崩溃。由此可见,强健实体经济,是国际国内虚拟经济领域的危机给我们的教训。虚拟经济领域危机并不是虚拟经济本身的罪过。实际上,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虚拟经济的相应发展,可以说,没有虚拟经济就没有现代经济。另外,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还要处理好政府监管与市场定价的关系。在大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放开实行市场调节的情况下,政府对价格的监管要讲究方法和技巧,侧重规范、引导,避免生硬地干预经营者的自主定价权。处理好改革发展需要与社会承受能力的关系。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需要价格政策的支持和协调,在运用价格政策时须充分考虑社会各方承受能力,价格改革方案的设计,既要满足改革发展需要又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要处理好推动经济发展与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关系。积极运用价格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支持利于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产业发展,遏制经济发展产生的资源高耗、环境破坏等负效应。处理好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关系。运用价格杠杆合理调整城乡资源配置,城市反哺农村,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

篇8

1推动依法合规治理的外部压力不足

当前,治污设施“建而不用”、治理“做而不实”等问题比较突出。根源在于排污单位守法意识不强,法律法规对违法的处罚过低,执法不够严。环境处罚与实际违法和造成的环境损失相比,还是杯水车薪,这往往又导致排污单位产生侥幸心理,守法意识更为淡薄。

2委托第三方治理的内生动力不足

国际经验表明,基于市场机制的第三方治理,主要驱动力是排污单位在达标合规前提下的成本导向。其中既有标准的技术可达性问题,也有治理的综合经济成本比较。现行政策在这两方面对排污单位都缺乏足够的推动。尽管部分行业实施了特别排放限值或严于国家的地方标准,但是标准水平总体不高,排污单位无需多少技术或成本就可达标;同时,排污费标准也远低于社会平均治理成本,例如在上海SO2、NOx、COD、NH4-N的社会平均治理成本分别为8.0元/千克、9.0元/千克、5.0元/千克、6.0元/千克,约为现行收费标准的5~7倍,排污单位缺乏进一步减少污染排放的动力。

3第三方治理市场环境不够规范

一方面,排污单位、第三方治理企业的责任义务不清晰,制约机制不健全,相关方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存在低价竞争、忽视责任义务、出现问题推诿扯皮的现象,有的甚至相互勾结偷排漏排。另一方面,市场监管和行业诚信自律体系尚不健全。特别是2014年初,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许可取消后,尚未及时构建有效的政府监管体系,行业协会等尚未承担起市场自律的主体作用。

4第三方治理缺乏有实力的参与主体

第三方治理企业总体上规模小,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承担引领行业发展和规范自律的重任。这既有产业发展阶段性问题,也有现行政策不够配套的问题,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现行生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都有配套支持政策,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服务没有明确列入支持名录,各地区、各部门对政策解读不一;二是污染超量减排、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改造等激励政策对象是排污单位,而实际承担治理的第三方企业未能享受政策优惠;三是缺乏市场培育机制,部分有技术的企业因缺乏资金而拿不到项目,抗风险能力弱。

二、攻坚破难,加快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关键点,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更是现阶段环境治理和管理转型的需要。上海将继续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坚持强化约束机制与完善政策引导相结合,坚持市场培育与规范管理相结合,在试点基础上加快推进完善排污者负责、第三方治理、政府监管、社会监督、排污者和第三方治理企业通过经济合同相互制约的市场运行机制,以推进第三方治理加快推动环境治理机制改革,不断提升环境治理水平。

1完善责任体系

落实《环境保护法》,完善地方性环保法规,强化排污单位和第三方治理企业的责任机制和制约机制。一是在强化排污企业主体责任的同时,明确第三方治理的法律地位和引导方向;二是明确第三方治理企业依照法规标准和排污单位委托要求开展有效治理的责任,以及对因管理不善、弄虚作假造成污染的行政法律责任和连带责任;三是建立健全排污单位和第三方治理企业间依据市场规则确定的合同法律关系、相互监督制约机制和赔偿补偿机制。

2强化约束监督

通过技术、经济、执法监管、社会监督等多个方面形成合力,增强排污企业依法治污和委托治理的动力。一是按照严于国家、接轨国际的要求,以大气和水污染防治为重点,抓紧出台锅炉、餐饮油烟、挥发性有机物、电镀等行业性和大气综合地方排放标准;二是按照逐步反映治理社会平均治理成本的原则,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按照排放水平实施阶梯收费,对淘汰和限制类产业实施惩罚性差别收费;三是进一步扩大污染源自动连续监测的实施范围,推进建筑工地和餐饮油烟在线监测,加强污染排放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应用。四是按照法规标准,严格执法追责,对逃避监管行为严厉惩治,对排污单位和第三方治理企业一视同仁;五是推动污染治理和排放信息公开,按月公布环境违法信息,同步公开涉及的第三方治理企业,强化社会共同监督。

3完善政策引导

积极创造条件培育市场,促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健康发展。一是整合聚焦现有生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支持政策,做好支持名录的细化和解释。二是优化调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改造补贴、污染超量减排奖励等环保激励政策支持对象,由排污单位转为治理单位,发挥政策效益;三是研究出台政策性融资担保等培育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和保险公司开展第三方治理企业融资担保相关业务,支持第三方治理主体和市场发展;四是聚焦污染治理重点领域,支持第三方治理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五是政府和国企带头,并在政府购买服务上加大支持。

4推动行业自律

依托社会公共服务平台和行业组织,加快形成开放、规范、有序的良性竞争市场环境。一是强化第三方治理企业诚信管理,将不规范经营和运营设施未达环保要求等信息纳入企业征信系统和社会公共信用服务平台,并与融资担保等政策挂钩;二是依托行业组织,建立行规行约和自我约束机制,加强行业自律;三是研究出台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管理办法,建立第三方治理合同登记、政府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之间的信息互通和协调联动等管理制度,依法加强市场监管,保障市场规范运行。

5加快试点推进

篇9

一、山西省焦化、电石、铁合金行业结构调整现状

焦化行业焦化行业是山西省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我省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目前,拥有规模以上焦化生产企业有300多家,已形成焦炭产能近1.2亿吨,直接从业职工18万人。2007年1―10月,全省焦炭产量8000余万吨,同比增长17%,全省规模以上焦化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近800亿元,同比增长48%,实现利税116亿元,同比增长101%,全省自营出口焦炭700余万吨,创汇13.9亿美元。

2004年至今,全省累计淘汰取缔落后焦炭产能6000多万吨,其中取缔改良焦土焦1400多处,涉及产能近3000万吨,关停小机焦近300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3000余万吨。目前全省经批准建设的大机焦项目中,焦油回收率达到96%以上,粗苯回收率达85%以上,煤气综合利用率达50%以上,一批化产回收、加工项目开工建设,焦化企业化产回收加工项目呈现出向大中型发展的趋势。

电石、铁合金行业目前,我省共有电石生产企业84户,电石生产装置127台,生产能力230余万吨;2007年前三季度,全省电石产量约为110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增长。全省共有铁合金生产企业66户,铁合金生产装置161台,生产能力200余万吨;2007年前三季度,全省铁合金产量约为95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约13%,增长部分主要为铬系产品。

截止2007年底,全省电石行业共淘汰落后产能88万吨,铁合金行业淘汰落后产能50多万吨,5000千伏安以下电石炉、铁合金矿热炉已全部关停淘汰。“十一五”期间,原则上不再核准或备案电石、铁合金新建项目,技术改造2.5万千伏安以上符合行业准入条件的电石、铁合金矿热炉。到2010年,全省电石生产能力控制在265万吨,铁合金生产能力控制在200万吨。

二、山西焦化、电石、铁合金行业结构调整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政策措施

2003年,下发了《关于禁止违规建设焦化项目的紧急通知》。2004年起,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的“山西省焦化行业专项清理整顿工作领导组”,下发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对焦化行业实施专项清理整顿的决定》等政策文件,对清理整顿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电石、铁合金、焦化行业结构调整意见,提出了《加快推进我省铁合金行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的通知》、《加快我省电石行业结构调整意见》、《进一步推动焦化行业专项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明确了焦化、电石、铁合金行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措施和发展方向。

(二)合理规划引导,严格行业准入

为了提升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力,我们根据各地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并积极引导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形式,集中建设和经营,统筹建设污染物排放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设施,延长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同时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的焦化、电石、铁合金行业准入条件,对全省焦化、电石、铁合金行业实行了严格的行业准入管理,指导企业规范内部管理、完善生产条件、强化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并会同环保、质监、安监、行业协会等部门和单位及行业内专家严格按照行业准入条件进行现场核查,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决不上报。目前我省已列入国家公告的焦化企业41户,产能3000余万吨,电石企业9户,产能39.5万吨,铁合金企业22户,产能82万吨;同时我们加强部门间的联动与配合,对焦化、电石、铁合金投资项目,省市有关部门分别从投资管理、环境评价、土地供应、信贷融资、电力供给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核,对不符合准入条件的项目不予办理相关手续。

(三)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建立退出机制

1、制定标准,限期淘汰

我们严格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目录淘汰类目录的要求,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各行业淘汰落后实施方案。焦化行业制定了对全省焦化项目分类处置的11类标准,并以省政府文件下发,对各种类型焦炉的淘汰标准和淘汰时限进行了明确规定;电石、铁合金行业“十一五”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方案,省经委、省环保局联合下发,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两行业分年度的推进方案,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

2、职责明确、合力推动

我们对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实施了严格的目标责任制,明确各市、县市县长为第一责任人。并重新修订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考核体系,其中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和资源环境方面的指标占1/5之多,改变了过去长期沿用的几个主要经济增长指标考核评价地区发展的做法,并以此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主要指标。同时建立了有效的协作联动机制,经委、发改、土地、环保、质监、安监、工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对于不按期淘汰落后的企业或项目,坚决采取“五停”(即停电、停运、停贷、停水、停煤)等强制性措施予以关停。部分地市还采取对列入淘汰落后计划名单内的企业,工商部门依法吊销营业执照、质监部门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环保部门依法吊销排污许可证、税务部门依法吊销税务登记证、组织公安、武警强行拆除等措施强制淘汰,有效地推进了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3、认真执行差别电价、差别排污费,深入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全省在电石、铁合金等高能耗行业,分三批对838家企业实行差别电价,充分利用价格杠杆限制和淘汰高能耗产业。同时,针对焦化行业高污染的实际情况及国务院有关排污费征收政策精神,突出可操作性,确定了分炉型差别排污费征收标准,并根据污染治理设施和工艺技术装备情况列出了调节系数,每厂每月核定排污费标准,按其产量计征排污费,有力地促进了焦化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

4、经济补偿,平衡利益

省政府决定从2007年起,每年拿出6亿元资金,专项用于高耗能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经济补偿,并制定了《山西省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补偿资金管理办法》,确定了补偿原则和补偿方式等。补偿资金的设立,有效地平衡了各方利益,有力地保证了淘汰落后产能的顺利推进。

(四)加强焦化行业法制建设,规范行业健康发展

2005年7月,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山西省焦化产业管理条例》,对焦化行业的整体规划、项目建设、生产经营等方面做出了法律规定,明确了政府各部门在行业管理中的职责。为推动我省焦化行业专项清理整顿工作和保证我省焦化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我们将焦化行业的专项清理整顿工作与日常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由焦化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推进专项清理整顿工作,政府各职能部门搞好配合,依法履行各自职责,焦化行业结构调整已经纳入了行业的日常管理轨道。

(五)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

我们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对行业的指导、协调和自律作用,宣传国家产业政策,贯彻行业准入条件,汇集和行业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引导企业合理经营,推广新技术,指导企业进行整改,约束企业行为,促进行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省焦化行业协会为提高行业集中度和竞争力,组建了山西焦化企业联盟,加强行业自律,共同应对市场变化,有效地维护了行业的整体利益。

三、结构调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建议

(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有关精神,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

从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调查情况看,“两高”行业仍然是一些企业投资的方向,其他省份也有类似情况,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建议国家在全国范围内继续加大对“两高”行业的清理整顿力度,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对新开工项目联动审批的要求,确实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联动机制,严格规范投资项目新开工条件,切实从源头上把好项目开工建设关。加强对“两高”行业在建项目的监管,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停建。要认真贯彻落实“有保有压、分类指导”的宏观调控方针,积极引导投资向国家鼓励的产业和地区倾斜,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的扶持力度,推动投资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

(二)针对煤炭资源紧缺,价格上涨,影响焦炭行业正常运行的问题,加强政策引导及调控力度

近年来,煤炭等基础能源产品持续紧俏,煤炭价格不断攀升,促使焦炭成本大幅度提高。同时,受煤炭资源整合和安全整治的影响,煤矿企业开工不正常,进一步影响了原煤供应,直接影响了焦化行业的稳定生产和运行。由于煤炭供应不足致使焦炭产能得不到充分释放,焦炭供应紧张,又刺激了新建焦炭项目的热情,焦炭投资速度增长明显加快。鉴此,建议一方面尽快出台政策稳定煤炭生产和供应;另一方面加强信息和政策引导,积极调控焦化行业投资,避免诱发产能过剩和投资风险,建议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深入推进焦炭结构调整和总量控制工作。

篇10

关键词: 污水处理费;征收监管;运营模式

衡水市位于河北省的中南部,属子牙河水系。由于气候干旱,地下水超采严重,形成巨大漏斗区,属于严重缺水的重灾区。衡水市处于滏阳河、滹沱河流域中下游地区,随着上游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骤然增加,造成下游水污染日趋严重。为此,我市1998年底开始投资兴建第一座日处理污水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同时开始探索污水处理费收费运营模式。

一、衡水市市区现行的污水处理费征费运营模式调查

(一)开征城市污水处理费。衡水市于1999年组建了隶属于衡水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费稽征大队,开始在衡水市市区范围内征收污水处理费。但举步维艰,收效甚微。污水处理费收支状况严重失衡,入不敷出,而我市财政补贴能力有限,致使建成的市污水处理厂处于搁置休眠状态。

(二)起草收费办法。2005年,衡水市市委、市政府在国家和我省尚未出台相关污水处理费征费法规的情况下,经过多方调研,大胆探索,抱着用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的科学态度,审时度势的率先起草了《衡水市市区污水处理费收缴办法》,我们依据《办法》开展收费,也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反馈到制定《办法》的政府法制部门,以便到期后修订完善。该办法现已成为我国各地制定污水处理费征收政策的可借鉴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成立收费机构。2005年,我市依据《衡水市市区污水处理费收缴办法》,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城市污水处理费专门征收管理机构――衡水市污水处理费稽征所。我所的成立,创新了城市污水处理费的收费模式。[KG(005mm]

一是收费权与经营权分离。以前是污水处理厂自己收费自己支配,收费手段单一,对于不缴纳污水处理费的用户,污水处理厂没有相应的行政职能和行政权力,执行力度不够,造成少交、漏交、不交的现象非常严重,收缴的污水处理费远远不够运营成本。成立污水处理费稽征所以后,统一由我所行使收费权,充分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使衡水市的污水处理费征收额连年创新高,不仅满足了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还有力的支持了衡水市的城市管网设施建设。[KG)]

二是监督管理权。很大一部分的城市污水处理费是由自来水公司、节水办等单位随水费或水资源费一并代征代收。以前没有明确收费的主体部门,都是由自来水公司、节水办的上级单位和财政部门监管,而上级单位只让代收污水处理费,而不核拨费用,还有污水处理费宣传不到位,和用户解释不到位,造成群众不明白,不理解,认为这是搭车收费,乱收费,造成了自来水公司搭人、搭钱、搭功夫,还干活不落好,严重影响了自来水公司自身的水费收取,职工费力不讨好,怨声载道,收费积极性不高,这就造成了收费不到位,监管难到位的现象。《衡水市市区污水处理费收缴办法》里明确了由衡水市污水处理费稽征所负责衡水市区的污水处理费的具体工作。这也赋予了我所对污水处理费收费工作的监督管理职能。我所依据规定,积极跑办,落实了代收手续费问题,积极帮助自来水公司收费系统升级改造,这样就理顺了和代收单位的关系,简化了收费程序,方便了群众缴费,也加强了收缴监管力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强化宣传,树立环保理念。成立了专门的收费机构,职能与原污水处理企业分离,增加了职工收费压力,增长了职工的收费热情和积极性,人人争当宣传卫士,让“谁污染,谁付费”的意识深入人心,让市民普遍建立起人人都是污染者,人人都应承担缴费的责任和义务的观念。

四是全市统一谋划,统一管理。现在,衡水市区正在建设第二座和第三座城市污水处理厂,由一个部门单位统一监管收费,收费额全部上缴财政专款专户,再由财政部门分配到几家污水处理企业共同使用,避免了各个污水处理厂的职能重叠,收费范围界定不清,多头收费,浪费人力、物力等资源浪费现象。

二、衡水市市区现行的污水处理费运营模式暴露的问题研究及建议

(一)法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随着国家对环保产业的重视,尤其是对各省市的污水处理行业加强了监督监管,继衡水市政府2005年了《衡水市市区污水处理费收缴办法》以后,2008年,河北省物价局、河北省建设厅联合印发了《河北省城市污水处理费收费管理办法》。2013年,国务院颁布了《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第三十三规定了污水处理费应当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专项用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和污泥处理处置,不得挪作他用。而《河北省城市污水处理费收费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的是城市污水处理费为经营性收费,由污水处理企业自管自用。《衡水市市区城市污水处理费收缴暂行办法》规定的是暂定为行政事业性收费。这就暴露出了《条例》与《办法》打架的问题。应尽快完善征缴污水处理费的规章办法。根据下位法服从上位法、老法服从新法等原则,河北省和我市应尽快修订《办法》,使污水处理费的征费标准统一,征费依据统一。以有利于开展污水处理费的征缴工作。

(二)污水管网建设严重滞后。我们的收费依据是指向城市排水设施排放污水的单位和个人缴纳污水处理费。而我市排水管网设施还不完善,一些偏远地区还没有建设排水管网设施,还有一些地区尚未形成排水网络全覆盖,这就给我们的收费征缴带来了麻烦和困扰。一是急需加快推进城市污水管网设施建设。把城市管网向城市边缘地带延伸,形成排水管网无缝隙全覆盖。二是促进中水回收利用。政府部门应当制定可行政策和使用中水的价格优惠政策,必要时可以强制要求新建、改建、扩建企业同步铺设中水回用管道,充分的、合理的利用中水。既有利于城市环境建设和节约水资源,又极大地促进了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工作,增收的征费资金又能很快的投入新的城市排水管网设施建设,形成有效的良性循环机制。

(三)城市污水处理费收费模式及收费性质。各地污水处理费收费运营模式和收费性质存有差异,有的是由自来水公司、节水办、市政排水部门代收,有的是由污水处理企业自收自用,还有的成立专门机构监管征收,收费性质也分为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性两种。我们认为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各不相同,各地污水处理费征管部门应加强沟通与交流,总结各地的成功经验,可以通过组织研讨会,现场会的形式搜寻适合当地发展的污水处理费运营模式,避免盲目的行政干预“一刀切”。

四)健全污水处理费的使用体制。经济的快速发展,致使我们的城市都在建设第二座、第三座,甚至更多的污水处理厂,现行的模式都是由污水处理企业向财政部门申报运行费用,然后由财政部门核拨运行费用。企业想多要,财政想少给,就会形成矛盾,也容易滋生权钱交易腐败现象。一是需要逐步健全污水处理费的使用机制,根据污水处理企业运行状况,制定考核目标,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使用。二是收取的污水处理费,政府应根据“专款专用”的原则,将其专项用于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维护和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