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4-07 01:48: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条为加强*省省属单位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根据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和《*省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制定《*省省属单位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省属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央在穗单位、银行系统在穗单位、省属在穗单位(包括在穗的省直主管部门,省直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省属集团公司、国有企业及其在穗下属单位)、在*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的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无主管部门的单位以及*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单位和挂靠省人才服务中心的人员等。
第三条申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必须符合《实施办法》第七条规定的基本条件。同时,按申请人学历、所学专业、毕业年限等条件的不同,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直接申领。
具备教育管理部门认可的中专(含中专)以上会计类专业学历(包括会计学或各类会计专业,另外还包括会计电算化、注册会计师专门化、财务管理和审计专业,下同)的人员,自毕业之日起2年内(含2年)可以直接申请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不必参加会计从业资格培训和考试。
(二)培训和考试后申领。
1、具备教育管理部门认可的中专(含中专)以上会计类专业学历的人员,超过2年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必须通过参加会计从业资格培训和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2、不具备教育管理部门认可的中专(含中专)以上会计类专业学历的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参加会计从业资格培训和考试合格后申领。
3、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或者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因故自行失效的人员,符合重新申请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条件的,必须按照规定参加会计从业资格培训和考试合格后申领。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分为会计专业知识考试和会计技能考试两大类:第一类是会计专业知识考试,包括财经法规、会计基础知识和会计实务三个内容。第二类是会计技能考试,是指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考试。
第二章会计专业知识培训管理
第四条为加强对在穗省单位会计专业知识培训工作的管理,规范培训市场,维护广大会计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省财政厅对省属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知识培训机构实行备案和量化测评管理。
第五条备案管理。
凡符合下列条件的培训机构,可填报《*省省属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知识定点培训机构申请表》,向省财政厅申请成为省属会计专业知识定点培训。省财政厅将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单位发放备案通知,并对其进行备案管理。
(一)必须是省属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办学机构或省财政厅授权或委托的培训机构;
(二)要有固定的教学场所和必备的教学设施(自有或有5年以上租约),用于会计从业资格的会计专业知识培训场地不得少于100平方米;
(三)教学管理机构健全,有3人以上的专职教务工作人员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四)会计专业知识教学人员不得少于3人,其中任课老师应有3人以上具有讲师或会计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其余应有会计专业助理讲师(助教)或会计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任课老师应有不低于2年的教学经验。
(五)有固的培训生源,每期培训人数不得少于100人(含100人)。
第六条量化测评管理。每年1月份,定点培训机构必须填报《*省省属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知识定点培训机构量化测评表》,以下简称《测评表》)。省财政厅会计处将对省属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知识定点培训机构进行量化测评。
(一)量化测评对象:省属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知识定点培训机构。
(二)量化测评主要内容:
1、定点培训机构是否有健全的会计专业知识培训的教学管理机构和内部管理制度;
2、是否认真听取学员的意见,并积极改进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
3、教学人员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具有专业资格和不低于2年的教学经验;
4、是否使用指定教材,在培训中是否搭售非指定辅导资料;
5、各科面授培训课时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6、教学秩序、考试秩序是否良好;
7、是否违反有关收费标准乱收费;
8、是否存在其他弄虚作假的行为。
(三)量化测评方法:
1、测评工作每年进行一次。每年1月,省财政厅会计处将当年的《测评表》下发给各定点培训机构。
2、各定点培训机构先根据《测评表》的项目采取逐项逐条计分方法进行自评打分,并将自评得分填写在《测评表》的“自测得分”栏内,同时附“测评依据”栏要求的相关材料及书面总结于当年2月15日前报省财政厅会计处。
3、省财政厅会计处根据各定点培训机构上报的《测评表》,结合各定点培训机构的实际表现,填写“实际得分”栏,然后计算测评得分,确定测评结果。
4、测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测评实际得分在90分以上的(含90分)为优秀,80分以上的(含80分)为合格。
5、凡是该年度未招生未开展培训工作的培训机构,该年度不参加测评。
6、对测评结果为优秀的培训机构颁发“*省省属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知识培训优秀培训机构”证书;对测评分数在70分以上(含70分)80分以下的培训机构,暂停招生办班一年,进行内部整改;对测评分数在70分以下的,取消其定培训资格,取消资格后两年内不允许举办会计专业知识培训班,两年后经过重新申请,并备案后,才可继续举办会计专业知识培训班。每年测评情况将向社会公布。
7、凡是被暂停招生办班或取消定点培训资格的培训机构,仍然继续招生办班的,将给予以下处罚:
(1)由省财政厅发文对违规行为给予通报批评,并通知培训机构的主管部门,建议给予有关责任人处分;
(2)违规办班的3年内不准许开展培训工作;
(3)全额退还参加培训的学员的学费。
8、定点培训机构印制、刊登培训招生简单或广告前,必须将招生简章及广告的有关内容报送省财政厅会计处备案。
第七条定点培训机构应统一采用省财政厅组织编写的*省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知识培训教材(《财经法规》、《会计基础知识》、和《人计实务》)进行教学培训。
第八条定点培训机构必须在规定的培训地点对规定的培训对象进行教学培训工作,不得向外扩展分点,不得扩大培训范围,也不得将培训工作转托其他单位。
第九条定点培训机构要严格按照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收费,不得擅自提高收费标准。
第三章会计专业知识考试管理
第十条省属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知识考试工作由省财政厅会计处授权的考试机构负责。各定点培训机构应根据省财政厅会计处及其授权的考试机构的要求,按照考务管理办法,认真做好有关工作。考试机构的主要职责:
(一)对省财政厅会计处负责,接受省财政会计处的监督和指导。
(二)负责每期考试的组织工作。
1、接受各定点培训机构的考试报名。
2、监督各定点培训机构做好各项考前考务的准备工作,并发放准考证。
3、考试当天安排巡考人员到各定点培训机构巡考,负责监督各考场的考试纪律及试卷的运送和保管工作。
4、负责全体考生的试卷的评卷及登分工作。
(三)向省财政厅会计处提供附有考生成绩的合格考生花名册备查。
(四)向合格考生收取有关资料并按有关规定代办申请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知识考试成绩合格证书。
(五)填写合格考生的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知识成绩合格证,统一报送省财政厅会计处复核盖章。
(六)每年2月10日前将上年考试工作情况(两次考试)以书面形式报告省财政厅会计处。
第十一条省属会计专业知识考试一年组织两次,分别在6月份和12月份的第3个星期六和星期天举行。
第十二条考场设在各定点培训机构。
第十三条考试试题由定点培训机构派出的具有讲师或会计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教学人员组成的命题小组命题,试题于考前半个月内报省财政厅会计处审核备案,并由省财政厅会计处负责印刷、封装。
第十四条参加会计专业知识考试的考生必须三科考试同时通过方为有效,考试成绩合格者由省财政厅颁发统一印制的《*省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知识考试成绩合格证书》,合格证书有效期限为2年,全省通用。
持《*省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知识考试成绩合格证书》者可在该证有效期内连同持有的初级会计电算化或珠算(五级)考试成绩合格证书向所属会计从业资格管理部门申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第四章会计技能(会计电算化或珠算五级)管理
第十五条会计技能考试是指初级会计电算化或珠算(五级)考试。
第十六条申领会计从业资格证时对会计技能的要求:
(一)具备教育管理部门认可的中专(含中专)以上会计类专业学历的人员,自毕业之日起2年内(含2年)可以直接申请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不必参加技能培训和考试。
(二)具备教育管理部门认可的中专(含中专)以上会计类专业学历的人员,超过2年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必须通过参加会计技能培训和考试后,才可申请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即必须提供会计专业知识培训考试合格证书和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考试成绩合格证书)。
(三)不具备教育管理部门认可的中专(含中专)以上会计类专业学历的人员,必须通过参加会计技能培训和考试后,才可申请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即必须提供会计专业知识培训考试合格证书和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考试成绩合格证书)。
第十七条在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第一次年检时,原申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时持有珠算(五级)考试成绩合格证书且在*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持证人员,以及具备教育管理部门认可的中专(含中专)以上会计类专业学历之日起2年内(含2年)直接申领会计从业资格证,且未参加过会计电算化学习的持证人员,必须再参加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和考试,同时提供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成绩合格证书,方可通过年检。
第十八条根据《关于开展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的通知》(粤财会[*]40号)文件规定,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也将作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一个专项内容。根据该文件精神和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的具体要求,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和考试将与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结合进行。即,在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第二次年检时,已持有初绒有会计电算化考试成绩合格证书且在*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持证人员,应再参加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和考试。
第十九条省属会计电算化培训机构的认定、对会计电算化培训的教学要求以及办证管理办法等详见即将印发的《*省省属单位会计电算化培训管理办法》。
第五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管理
第二十条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管理包括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申领、注册、年检、变更等日常管理事项。
(一)申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申请人员必须具备《实施办法》第三章规定的条件。
(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实行注册登记制度管理。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被聘用从事会计工作后,必须在30日内办理注册登记手续。
(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实行定期年检制度,年检工作原则上每2年进行一次。凡年检年份新领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可不参加当年的年检,该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第一次年检时间为下一个年检年份。
会计人员必须按照规定接受继续教育培训,取得培训证书后才能参加年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具体内容及时间按《*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粤财会[*]42号)和省财政厅当年的有关规定执行。
(四)已经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因工作单位发生变更时,应当持有有效证明,按省财政厅的有关规定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二十一条省属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管理实行发证机关、省属办证机构、初审机构三级管理制度,各级机构名称及其管辖范围。
第一级,省财政厅为省属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发证机关,负责审核颁发省属办证机构报送的证书。
第二级,省财政厅授权有关部门设立省属办证机构,负责受理省属初审机构提交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申领、注册、年检、变更等日常管理事项。
第三级,各中央在穗单位,省级银行,省直主管部门,省直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省属集团公司、国有企业为省属初审机构,负责本系统内在穗人员办证资料的收集、初审,然后向省属办证机构统一代办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申领、注册、年检、变更等事项。省属初审机构应按要求填报《*省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省属初审机构申请表》向省属办证机构申请备案。
没有上级主管部门的单位的人员,由所在单位统一向省属办证机构申请办理本单位在穗人员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申领、注册、年检、变更等事项。
第二十二条*省会计函授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省财政厅外经处、*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私营企业协会、*省人才服务中心和*省工商业联合会等为省财政厅授权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省属办证机构。
(一)*省会计函授成人中等专业学校负责办理中央在穗单位、银行系统在穗单位、省属在穗单位(包括在穗在省直主管部门,省直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省属集团公司、国有企业及其在穗下属单位)、在*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的股份制企业的人员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申领、注册、年检、变更等日常管理事项。
(二)*省财政厅外经处,负责办理在*省工商管理局注册登记的外商投资企业的人员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申领、注册、年检、变更等日常管理事项。
(三)*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私营企业协会,负责办理在*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且无主管部门的单位的人员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申领、注册、年检、变更等日常管理事项。
(四)*省人才服务中心,负责办理其受托管理的人员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申领、注册、年检、变更等日常管理事项。
(五)*省工商业联合会,负责办理其会员单位的人员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申领、注册、年检、变更等日常管理事项。
(六)其他经验特别授权的机构负责办理其授权范围的人员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申领、注册、年检、变更等日常管理事项。
各省属办证机构必须接受省财政厅的指导、监督和检查,每年年度终于后15日内,各省属办证机构应将上年度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管理工作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告省财政厅。
第二十三条办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有关事项需提交的资料。
(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申领,申请人需提交资料:
1、填写一式二份《*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申请表》;
2、交本人近期小一寸正面彩色照片三张(两张贴申请表,一张用于办证);
3、本人身份证或者暂住证的原件(审后退还)及复印件;
4、规定的学历证书的原件(审后退还)及复印件,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专业知识(《财经法规》、《会计基础知识》、《会计实务》)考试合格证书和会计技能(初级会计电算化或珠算(五级))合格证书的原件(审后退还)及复印件;
5、发证机关规定须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二)会计人员的注册,申请人需提交资料:
1、填写一式三份《*省会计人员注册登记表》;
2、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原件(办后退还)及复印件;
3、发证机关规定须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年检,申请人需提交资料:
1、填写一式二份《*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年检表》;
2、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原件(办后退还)及复印件;
3、《*省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合格证》的原件(审后退还)及复印件(*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持证人员第一次年检时提交);
4、《*省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合格证》的原件(审后退还)及复印件(*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持证人员第二次年检时提交);
5、接受年检年度继续教育学习证书的原件(审后退还)及复印件;
6、接受年检年度奖励或处分情况的证明材料(审后退还)及复印件;
7、接受年检年度申请人其他需说明的证明材料(审后退还)及复印件(包括学历、会计职称及专业技术资格变更等事项);
8、发证机关规定须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四)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持证人员单位变更登记,申请人需提交资料:
1、填写一式四份《*省会计人员单位变更登记表》;
2、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原件(办后退还)及复印件;
3、发证机关规定须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第二十四条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申领、注册、年检、变更办理的程序:
(一)申请人员将办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申领、注册、年检、变更等有关资料递交省属初审机构;
(二)省属初审机构收集整理统一递交省属办证机构;
(三)省属办证机构进行审查、录入、打印后报送发证机关;
篇2
现如今,我们对会计工作人员实行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年检,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工作中仍然有不少问题,想要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些问题是不现实的,我们要做好长期工作的准备。
一、实行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制度的意义
加强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是维护会计人员合法权益的有效措施,也是会计工作国际化的要求。按(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规定,我国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公司、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统称单位)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各单位不得任用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得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或者评审、会计专业职务的聘任以及申请取得会计人员的荣誉证书。
会计人员是市场经济活动的特殊从业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还应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要受到法规制度和职业纪律的约束。对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实行从业资格管理,是(会计法)规定的重要管理措施之一。实行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对于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督促各单位依法任用合格的会计人员具有重要作用。
二、加强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实行属地管理原则,这是(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的。
(一)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基本条件
要想获得会计从业的资格,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会计人员要有基本的道德观念,遵法守纪,做事有原则性,有扎实的会计基础,喜欢会计这份工作。
(二)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途径
如果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工作者,在符合以上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要通过规定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才行。
(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实行申领、注册登记制度
凡是已经报名参加考试的人员就要按照规定及时参加财经法规、会计基础知识、会计实务的相关考试,通过考核的人员才能合格,另外还要通过相关财政部门的会计电算化以及珠算考试并要获得合格证书,只有这样才有满足申请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要求。
(四)变更、调转登记
1.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在会计管辖范围内转到其他工作单位做会计的应该尽快办理调转登记手续,在办理手续的3个月之内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调转登记表和调人单位开具的从事会计工作证明,向调人单位所在地区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办理调入手续。
2.持有已注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因学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等变动的,应办理会计从业资格变更登记手续。由本人填写(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变更登记表),凭有关证明材料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到各级财政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五)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年检
对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实行定期年检制度。年检工作每2年进行一次。(会计从业资格证)年检,需要审核和检查持证人员的下列情况:
(1)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内容和学时情况;
(2)工作单位、学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或者职务变更情况;
(3)5会计从业资格证6注册登记的情况;
(4)已经注册登记的持证人员遵守财经纪律、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情况,依法履行会计职责情况。参加年检的持证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年检的内容和要求,由本人或者所在单位逐项如实申报,并经所在单位核鉴或者本人提供相关证明后,报送会计从业资格管理部门进行审核、检查,符合条件的应予通过年检;持证人员无故不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或者不符合其他规定条件的,不予通过年检。
在这个经济发展迅速的时代,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年检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行,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净化会计行业,提升会计的工作效率。
三、提高会计从业门槛,实现会计人员优化的基本策略
1.优化会计从业队伍,注重会计人员后续培训
由于我国一直以来采取宽进的会计从业政策,会计从业素质参差不齐。后续素质的培训是较好的补救措施。国家应通过强制性措施,规定会计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形式、学时和时间。并制定相应监督检查措施。必要时财政部门对继续教育工作开展的效果作抽查,敦促负责担任继续教育的部门工作到位,保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同时,对从业人员实施“考评”制度,对在岗的人员素质进行一次梳理,择优淘汰,保证我国会计人员的质量。
2.建立科学的实践考核标准,完善准入考试制度
报考人员考前速成班的培训,主要是基本理论的指导,实践运用能力成为我国会计从业人员上岗的瓶颈问题。会计是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增加会计理论运用能力评价指标,选好从业人员,是提高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的关键,同时可以增强我国会计人员国际竞争力,加速我国会计顺利向国际会计化转变的步伐。考试制度内容、方式、时间、重点和题型的设计应考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执业工作的实际需要,以造就一代优秀素质的会计从业人才。
篇3
根据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规定,为做好我市20**年度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知识统考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考对象及科目
根据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规定,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取得实行考试制度。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知识考试科目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基础》。
具备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中专以上(含中专)会计类专业学历(或学位)(包括会计学、会计电算化、注册会计师专门化、审计学、财务管理、理财学)的人员,自毕业之日起2年内(含2年)免试《会计基础》和《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只需报考《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一科。
二、考试时间(另行通知)
三、考试题型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考试题型为: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综合题等。《会计基础》考试题型为: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和实务题等。
四、考试收费
按照省物价局规定,考试费每科50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乱收费。
五、考试报名
20**年度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知识考试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报名方式。
(一)网上报名:报名参加考试人员应在规定时间内登陆网站,按要求填列本人相关资料,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由报考者负责。
(二)现场确认:完成网上资料提交后,报考者应携带本人身份证原件、户籍或暂住证原件、会计类学历原件和复印件、网络报名序列号和考试费50元/人•科,到户籍、暂住证签发地或工作单位所属区、县级市财政局的现场报名确认点进行资料核实、数码照相、交纳考试费、确认考试报名。
(三)准考证打印:考前两周内,考生可自行从网站打印准考证。
(四)各区、县级市财政局在现场确认工作中,应严格按照《关于会计考试收费分成收入缴库问题的通知》规定,将考务费全额缴入“**市预算资金收入汇缴户”,各区、县级市的考务费应专项用于考试报名、考场租赁、监考、试卷保密、成绩发放和合格证书办理等考试费用支出,不得挪作他用。
六、时间安排
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知识考试由我局统一组织,委托**财政学校承办具体考务事项。花都、番禺、南沙、萝岗区及从化、增城市设置考点,我局派员监督。
具体时间安排如下(上午9:00~11:30、下午14:30~17:00,除考试时间外其他项目节假日休息,如有变化另行通知)
七、试卷预定
设置考点的区、县级市应于规定时间前将考场设置情况、所需试卷的袋数和份数报我局会计处和**财政学校培训部。
八、成绩发放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办理
考试成绩采取手机短信方式通知,报考人员也可于成绩公布后登陆网站查询成绩。对成绩有疑问的报考人员可在规定时间内向**财政学校培训部(电话:*******)提出书面申请。超过复查时间,提出复查申请的不予受理。
考试成绩公布后一个月起,成绩合格的考生可凭本人身份证到原报名点领取考试合格证书。符合申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报考人员,按规定带齐申报资料,凭本人身份证到户籍、暂住证签发地或考试报名所属的区、县级市财政局办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篇4
关键词: 会计从业资格 无纸化考试 应对策略
1.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向各行业不断渗透,我国节能减排措施及低碳生活理念正借助高科技行业的迅速发展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无一例外地被改变了。从2010年开始,我国大多数省市都陆续采取了无纸化机考模式,改变了传统试卷考试模式中组织难度大、投入成本高及运转周期长等弊端,同时,由于机考随机组卷的特点,更有效地保证了考试的公正、客观及实时性,不仅节约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资源,而且使考务管理工作更有效率,是我国考试改革进程中不可逆的一步。
由于无纸化考试适用以来出现的较低通过率,国内从学校到培训机构纷纷开始研究应对无纸化考试的策略,但主要是通过与传统考试方式比较的差异,以及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与无纸化考试不相适应的问题,提出教学应对措施,譬如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及开发网上测试系统等。本文从考生角度出发,在充分认识和了解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的基础上,审视无纸化考试中究竟存在哪些困难,挑战了考生的哪些素质和能力,进而分析探讨了面对这些挑战考生可以选择的应对策略。
2.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
2.1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简介。
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是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以题库中的题随机组卷在计算机上生成相应的考试试卷,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三门科目需一次性考试通过,考试时间每科60分钟,共计180分钟。
2.2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题库。
新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规定最迟到2014年10月1日以后,全国都要统一以新修订的考试大纲为依据,使用财政部根据新大纲组织建设的题库。三门科目的考试形式主要是单选、多选和判断,计算、分析和案例都以客观题形式出现,试题中出现大量文字。
2.3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的考场操作环境。
大部分地区的无纸化考试允许使用电脑内自带的计算器完成计算,而不允许使用自带的计算器和纸笔。
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的考场中,考生每人一台计算机,系统注册后试卷将实时下载显示在考生的计算机屏幕上,考生做完试题后可提前提交试卷,一旦交卷,系统将拒绝其再次注册考试。另外,考试时间结束,系统也会自动提交试卷。
如出现死机、误操作等意外中断考试的情况需要及时报告监考人员,重新注册考试,监考人员会根据监考模块恢复到意外中断之前的状态,并适当延时,保证考试总时长不变。
3.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的挑战
3.1无间断三门联考,考验临场发挥及综合素质。
相比传统三门科目分开进行的纸质考试,无间断考试对考生三门知识的连续运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门联考无纸化考试模式带来了较大的考场压力,考验了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考试过程中会遇到误操作、死机等各种意外,考验学生临场控制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知道无纸化考试形式,但仍然有一些考生不适应这样的机考模式,主要表现为看试题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下降、做题效率降低等。
3.2考试总时长拉长,考验耐力与身体素质。
三门考试科目,每科60分钟,总共3个小时,中途不设置休息时间,给很多考生的身体素质提出了要求。长时间端坐电脑前带来的身体劳累,以及长时间面对电脑屏幕可能造成的视疲劳,都对考生的身体素质及及时缓解身体压力的能力提出了要求。
3.3考试题目细化、综合化,考验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考试中普遍存在“细节考题得零分,综合考题得分少”①问题,这暴露了考生备考时的知识空白区,要么是知识广度的空白,要么是知识深度的空白。
4.应对策略分析
4.1做好充分准备,提高综合素质。
任何考试都需要做好准备,才能有备无患,日常学习中认真复习备考,不仅能给考试带来自信,更能带给考生遇到意外情况临危不乱的底气。另外,还要熟悉无纸化考试操作模式,提高学习有效性,日常生活学习中适应使用计算机的环境。
除了认真复习做好知识准备外,还要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做好心理准备。考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如题目难度过大、知识点忘记、遇到突发状况等,尽快调试心理状态,不过分执著于不会的题目,认真把会做的题目做对,既要树立信心又不能过分执著,尽人事即可。
4.2合理安排学习进程,加强锻炼身体素质。
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过于集中和高强度的学习进程不仅会降低身体素质,而且不利于知识消化积累,需要考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身体素质,合理安排学习进程,不宜透支身体获取知识。
鉴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长时间端坐对身体带来的挑战,考生在日常生活学习时应注意劳逸结合,并根据自身具体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能迅速缓解身体和视觉疲劳的有效方法。
4.3寻找优质的考试资源,加深对知识点深度与广度的了解。
日常学习中,仅局限于课本和参考书是比较有限的,要注意根据财政部最新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寻找比较贴近财政部统一建设考试题库的辅导教材,利用会计考试网上拥有的丰富题库和学习讲义等资源,查缺补漏,拓宽知识面。同时可以进行免费的在线学习和在线模拟考试,针对重点、难点及知识交叉地方,深入挖掘学习,加深对知识点的了解。
注释:
①焦永梅.在校生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应对策略[J].财会通讯,2014,(1):124.
参考文献:
篇5
一、报名条件:
申请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当符合下列基本条件:①遵守会计和其他财经法律、法规;②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③具备会计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报名时间:5月25日至6月10日(双体日照常办理)。
三、报名地点:
1、市区报名点:胥江路471号国库支付中心内四楼(不包括吴中、相城区)。
2、各市(县)、区报名工作由所在地财政局会计管理部门组织和安排,并将要求及时对外公布。
四、考试科目:
1、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2、会计基础3、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级)。
为做好新旧办法的衔接,今年参加考试的考生务必按以下情况的规定选择考试科目:
1、已取得初级会计电算化证或珠算**级以上(含**级)合格证的人员,凭上述合格证可单独报考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两科目。
2、已通过全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且成绩在有效期内的人员,凭上述合格单可单独报考初级会计电算化或珠算**级科目。
3、已取得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中专以上(含中专)会计类专业学历(或学位)的,自毕业之日(以毕业证书日期为准)起2年内(含2年),凭上述毕业证书可单独报考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科目。
4、不属于以上情况者必须同时报考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或珠算**级以上(含**级)三科目考试。
**、考试时间及准考证领取时间、地点:
1、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两科目采取笔试方式,时间为: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11月6日上午9:--11:30
会计基础:11月6日下午14:--16:30
市区考生准考证10月17日起至三香路3**9号市行政服务中心二楼领取(双体日休息)。
2、初级会计电算化科目采取机考方式,时间为**月中下旬(具体时间以准考证为准)。
市区考生准考证**月1日起至三香路3**9号市行政服务中心二楼领取(双体日休息)。
3、珠算考试时间为**月中下旬(具体时间以准考证为准)。
市区考生准考证**月1日起至乌鹊桥弄1**号南楼102室珠算协会领取(双体日休息)。
六、报名要求及注意事项:
1、报考人员报名时须填写《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表》,并提供近期免冠1寸照片2张(同底版)及身份证、毕业证等相关证件原件及复印件1份。
2、报名中有关会计类专业是指:(1)会计学(2)会计电算化(3)注册会计师专门化(4)审计学(5)财务管理(6)理财学。
3、为照顾应届中专以上(含中专)会计类专业学历(或学位)的毕业生参加本年度的考试,将在**月23日—27日针对上述对象进行一次补报名。
篇6
一、现行会计考试制度的弊端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先后恢复和建立起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会计从业资格(会计证)考试制度。会计考试制度的建立,对于加强会计专业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培养和选拔会计人才,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然而这三种考试的目的要求各不相同,自成体系,而参考对象却同为会计从业人员,造成了会计考试管理中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造成考试管理机构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浪费。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的管理机构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及其地方分会,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由人事、财政部门共同管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由财政部门管理。虽然这三种考试的管理,名义上分属于不同的管理机构,实际上都是由市、县(区)财政部门的会计管理机构承担的。基层财政部门的会计管理机构,本来就人手少(多则三两个人,少则一个人,有的只在相关科室设一个专职岗位),事情多,还要负责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换发、年检、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及完成财政收入任务等大量中心工作。这些繁琐的工作占去了基层会计管理机构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造成了物力和财力的极大浪费。
2.造成会计执业标准不统一,考试重复。现有法律、法规规定,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的服务对象、执业范围各有侧重。但只是有无“注册”二字的差别,便使得他们的执业标准很不统一,也使得“会计师”的称呼名不符实。《会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毫无疑问,注册会计师也应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然而,《注册会计师法》规定,凡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会计师以上职称者均可参加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即可申请注册;没有特殊情形,应准予注册并执业。这就是说,注册会计师无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同样,财政部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若干问题解答(一)》中,在界定会计岗位时,也将注册会计师(社会审计人员)排除在会计岗位之外。这就不免让人纳闷,注册会计师不属于会计从业人员,那为什么要冠以“会计师”的头衔呢?注册会计师的三大法定业务之一——会计服务业务的开展合法吗?
执业标准的不统一造成了会计从业人员的重复考试。现行制度规定,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为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和税法。会计师考试科目为会计实务(一)、会计实务(二)、财务管理和经济法。由于考试内容的不一致,加之执业范围的不同和就业压力的增大,使得不少会计从业人员考完了会计师又去考注册会计师,有的取得了注册会计师资格,又回过头来报考会计师,还有的从会计员一路考到高级会计师,最后还要去为注册会计师再搏一回。另外,从业资格考试本该是岗前考试,难度要求应较低,可考试的科目却比助理会计师职称考试还多出一门,考试难度也不在其下。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还要再参加助理会计师职称的考试。这样,不但增添了考试管理机构的工作量,也造成了考生时间、精力和资金上的巨大浪费
3.教材政出多门,口径不一致。注册会计师考试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都有各自的考试委员会,教材的编审、出版、发行自然按各自的渠道进行。由于教材编审人员对法律、规章和制度等理解不一致,加上新出台的法规制度编入教材的时间不统一,造成了同一年度两种考试的教材对同一问题的解释各执一词,有的还大相径庭,让考生莫衷一是,让做实际工作的同志无所适从。
另外,由于会计行业的考试持续走热,教材及其相关的辅导材料的出版发行给出版行业带来了不凡的商机。由于教材编写、出版、发行渠道失控,许多不法书商不惜以盗版、胡编乱造等手法编印名目繁多的教材和辅导资料投入市场,或者通过种种手段借助考试管理机构销售给广大考生。这些教材印刷质量低劣、错字漏字连篇不说,就连基本概念和业务处理的技术要求也被弄得颠三倒四,例题和解释牛头不对马嘴。
4.造成了社会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误解。注册会计师与会计专业技术职称中的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是一种什么关系?属于中级还是高级?他们的技术等级孰高孰低?人们无法认定。更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因为考试科目和教材的不一致,导致了执业过程中技术标准的不一致,不同的会计人员对同样的问题各执一词,互不买账,造成了社会上方方面面对会计行业的误解。
二、改革会计考试制度的对策建议
为了使会计考试制度朝着更加有利于培养和选拔人才、管理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笔者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将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合三为一,统称为会计专业技术等级考试。分设会计员、助理会计师、会计师和高级会计师四个等级,取消报考学历和专业条件的限制。凡想进入会计行业的人员必须首先通过会计专业技术等级考试,考试的级次可由考生根据自身条件自愿选择。凡取得任何一个等级的任职资格,即可颁发会计从业资格证和相应的会计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取得了会计师以上职称者,可申请加入注册会计师协会,自由选择在企事业单位或会计师事务所工作。
篇7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加强宣传,构建监督检查长效机制
一是加强对《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宣传力度。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及政府采购行为的不断规范和完善,结合我县年初制定的法规宣传和业务培训计划及在财政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上半年,我们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为契机,重点加强了对《会计法》、《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宣传和培训。同时为了扩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影响面,我们还充分利用地方报刊和电视专栏开展宣传,让广大人员熟悉财政法规,增加执行财经法规的自觉性。二是建立健全配套法规制度。在加强法规宣传的同时,我们还狠抓制度建设,拟定了《**县财政局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方案》,以健全和完善我局财政监督制度。
(二)开展“小金库”的清理
按照渝财监督〔**〕13号《关于清理“小金库”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我们拟订了**县《关于开展“小金库”专项清理检查工作的实施方案》。清理对象为县、镇两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含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主要清理内容为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制度、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或通过虚列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不纳入单位财务会计部门统一核算,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目前各单位的清理自查情况表正在收集中。
(三)强化会计从业资格管理
上半年,我们严格按《**市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实施细则》的程序和要求加强了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管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从业资格报名、培训、考务工作
分别举办了两期会计电算化和一期会计从业资格的报名、培训及考试工作。其中会计电算化考试报名194人,参加培训104人,考试合格152人,合格率为78%;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84人,参加培训55人,合格63人,合格率为75%;在考试中,我们严肃考风、考纪,严格做到不,保证了考试的质量。
2、会计从业资格管理
上半年我们受理了106个新证申请,已办结106个,办证率为100%;调出从业资格证14个,调入从业资格证18个,变更31人次。
3、会计从业人员资格检查
上半年,我们对两个单位开展了《会计法》执法监督检查,检查中发现有两名出纳人员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未持证上岗。对此我们向单位积极宣讲了《会计法》和《**市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中会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的规定,要求单位立即更换符合条件的会计人员从事出纳工作。
(四)认真组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上半年我们共组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5期,其中对企业培训3期,行政事业单位培训2期,培训人员达900余人次。按照财政部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采取分级、分类培训要求,今年,我们对全县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采取分别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培训的形式。在培训的内容上,对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侧重于新《企业会计准则-一般业务准则》,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培训,结合我县今年启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际,主要侧重于“预算会计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及《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相关业务知识。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对财政法律法规的宣传,在培训中我们贯穿了《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由于准备充分,培训有针对性,受到参培人员的普遍欢迎。
(五)认真筹备会计知识大赛工作
为了学习宣传贯彻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全县掀起“学准则、用准则”的,按照**市《关于举办第三届全国会计知识大赛的通知》(渝财会函[**]5号)文件精神,我县正积极着手筹备此项工作。目前我们已组建了专门的机构,明确了具体负责人员,下发了《**县财政局关于举办会计知识大赛的通知》,征订了大赛辅导用书,要求各单位认真选拔人员参赛,现已有五个队报名参加我县举办的会计知识大赛。
(六)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为进一步加强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切实履行财政部门的会计监督职能,按照市财政局**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的部署,结合当前财政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拟重点检查农业专项资金,主要检查专项资金的拨付程序、管理、资金使用是否到位等,同时对八个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进行检查。上半年,我们主要对一个国有企业和一个城建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检查。通过检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会计处理方法不一致、企业所得税计算不准确、公款私存私放、坐支销售货款、会计人员无证上岗、会计核算不规范、违规政府采购、未严格执行非税收入管理、大额现金支付、会计基础工作较差等问题,根据检查情况,我们已对两个单位提出了具体整改要求。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下半年,我们仍将围绕科室中心工作,继续强化财经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强化会计从业资格管理,认真完成年初工作计划,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组织好下半年会计从业资格报名、培训及考务工作;
(二)完成本年度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三)认真做好会计知识大赛工作,一是组织全县会计人员参加第一赛程的网上答题;二是组织第二赛程参赛选手进行新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集中培训;三是组织**县会计知识大赛并根据大赛结果选拔成绩优异选手到市参赛。
(四)做好会计学会、珠心算协会工作;
一是做好会计学会的换届工作。今年是我县会计学会的换届选举之年,我们拟以此为契机,清理两会会员资料,换发、补发两会会员证,恢复并完善会费征收管理。二是建立、健全学会、协会各项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学会、协会职能。三是进一步支持“珠心算”工作,积极向财政争取“珠心算”教育经费,增设几所幼儿园和小学作为“珠心算”试点学校。四是拟于十月份左右在我县举办一次幼儿“珠心算”比赛。
篇8
一、全面实施我国会计人才战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全面实施会计人才战略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贯彻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人才,是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重要条件,会计人员是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基础性、管理型人才。加快我国不同级次会计人才培养,完善不同级次会计人员能力框架和培养体系,不断提升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会计改革事业顺利推动,有利于深入贯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二)全面实施我国会计人才战略是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客观要求
随着我国综合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参与国际竞争,一些企业通过跨国合并、上市、重组、联合等方式成为大型跨国公司,一些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承包、劳务合作,一些企业在境外进行多元化投资。在防范和规避境外经营风险,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方面,会计工作尤为重要,会计人员在参与决策、制订预算、资金成本管理、会计核算、内部控制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求会计人员特别是跨国公司高层会计人员应当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化、财经法规等方面的专业水平。健全和完善会计人员尤其是中高级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体系和培养体系,必将有利于培养选拔一批符合跨国经营企业需要的国际性、复合型高端会计人才,更好地促进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三)全面实施我国会计人才战略是不断推进我国会计改革事业的根本保障
近年来,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在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政府会计改革、内部控制建设、推进会计信息化、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大做强、会计理论研究等各大领域取得全面突破。制定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质趋同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积极响应G20峰会和FSB倡议,及时公布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为推动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大做强和规范发展,提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为促进企业防范和化解经营管理风险,财政部联合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等部委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项配套指引也即将实施;配合我国财政改革和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深化,医院、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率先取得突破,政府会计标准改革提到议事日程;为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成立了中国会计信息化委员会,及时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会计信息化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全面推进;在会计理论研究、会计教育等领域也取得了不菲的业绩。这些重大的会计改革与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相辅相成,构成我国整个经济改革的有机整体。为使这些重大会计改革成果在促进我国经济改革开放大业中持续、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通过健全、完善和落实不同层次会计人员能力框架和培养体系,推动会计人员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素质,担当好应尽的责任。
二、我国不同种类和级次的会计人才选拔、评价和发展的战略体系基本形成
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会计工作,高度重视各类会计人才的培养。2009年,财政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长期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对不同级次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的要求进行重大调整,基本建立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交叉、互为补充的会计人才选拔评价和发展的战略体系,形成了既有会计市场准入资格(会计从业资格、注册会计师资格)、又有初、中、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既有会计人员评比表彰、又有特殊会计人才(会计领军人才)培养的格局。各类会计人才评价、选拔和培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实践表明,这一体系是完整的、成功的、有效的,既体现了中国国情和特色,又借鉴了国际惯例。
(一)会计市场准入资格
市场准入资格(执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职业)实行准入控制,是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行业(职业)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会计市场准入资格有会计从业资格、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两个种类。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经济组织的会计从业人员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特殊从业人员,不仅需要良好的业务素质,还应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受法律和职业纪律的约束。《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2005年财政部以第26号令的形式《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制度”。也就是说,只有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获得财政部门统一颁发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才能从事会计工作。未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不能从事会计工作,各单位也不能聘用。
《注册会计师法》规定,从事社会审计鉴证并签署审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必须依法通过国家级统一考试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经过多年实践,目前我国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1000多万,取得执业注册会计师资格的约9万人。
(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不同级次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是会计人员从事业务工作的技术等级。根据《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规定,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务)分为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会计员。高级会计师为高级职务,会计师为中级职务,助理会计师、会计员为初级职务。从1992年起,财政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原人事部)联合组织开展初、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高级会计师资格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实行考试与评审结合的制度。目前,初、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累计报考人数达到2424万人,共有383万人次取得相应资格,高级会计师资格报考人数累计超过22万人次,5.1万人通过国家合格标准获得评审资格。正高级会计师资格也正在研究之中。初、中、高、正高级不同级次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体系基本形成。
(三)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
为了缓解我国高端会计人才缺乏制约会计行业发展的“瓶颈”,充分发挥会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财政部党组决定于2005年开始实施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并与2007年5月8日了《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十年
规划》,力争用10年时间,打造1000名左右企业类、行政事业类、注册会计师类、学术类4类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全国会计领军人才,担负国家会计行业的领军重任。据了解,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已作为国家国民经济重点领域急需的专门人才,列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目前已从各行各业选拔了650名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这项系统工程已经在社会上形成口碑,极大地激发了有关部门和各地财政部门选拔高端会计人才的积极性,如广西开展“十百千”拔尖会计人才培养工程。
(四)全国会计人员评比表彰
根据《会计法》“对认真执行本法,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给予精神的或物质的奖励”的规定,财政部已于1990年、1995年、2005年、2008年、2009年先后5次组织开展了全国范围的会计人员评选表彰活动。为促进全国会计人员评比表彰规范化、制度化,财政部于2007年制定了《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评选表彰办法》,规定会计人员表彰活动“一年一小评,三年一大评”。财政部2009年评选表彰的十名企业总会计师,有望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实践证明,通过评选表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做出突出业绩和重大贡献的先进会计工作者,树立当代会计楷模,激励广大会计人员崇尚诚信、依法理财、锐意创新、敬业奉献,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三、完善会计从业资格,注册会计师资格能力框架,不断加强和规范会计市场准入制度
(一)会计从业资格的能力框架
从业资格是从事某一专业(职业)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会计从业资格是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的专业水平、职业道德和法规政策最低要求,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入门证”。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开始从事会计工作,尚处于“学徒”阶段,属于各单位最基本、最基层的会计实务辅助操作人员,一般从事基础性的会计工作,应当掌握必要的会计基础知识和基本财经法律法规,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基本的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等。
为了进一步完善会计从业人员能力框架,大力推广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财政部重新修订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等三个科目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并由中国会计学会组织专家编写了辅导教材,作为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题库建设的依据。修改后的《会计基础》大纲,突出了会计从业资格人员需要掌握和应知应会的会计原理和基础知识,如会计概念、要素、假设、科目、凭证、账薄、报表、档案管理等内容;同时为提高考生从事会计工作的操作动手能力,增加了单位主要经济业务事项,如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等的账务处理。从财经法规知识层面,要求会计从业人员遵守《会计法》的主要内容,恪守会计职业道德,掌握金融、税收、政府会计基本概念和一般规定,如现金管理、银行结算等知识。从掌握会计电算化技能角度,要求会计从业人员熟悉计算机基本知识,掌握电算化基本流程、应收/应付账款核算、工资核算模块、固定资产核算模块账务处理等基本操作。
(二)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能力框架
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是依法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接受委托运用专业特长,对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进行鉴证,并提供会计、税务、管理咨询等商务服务的执业人员。
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鉴证和会计、税务、管理咨询等商务服务的性质,决定了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知识、较高的职业技能、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丰富的实务经历等。如应当具备会计、审计、财务、税务、相关法律、组织和企业、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恪守职业道德、提高人际沟通技能,维护公众利益,遵循独立、客观、公正原则,为客户保守商业秘密等。
制定科学的注册会计师能力框架,有利于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2008年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在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考试多元评价功能,贴近注册会计师考试国际模式,借鉴境外会计师组织考试的经验基础上,修订并了《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办法》。根据《考试办法》规定,现行注册会计师考试分为两个层级,形成了“6+1”的新模式。考生只有在至多连续5个年度内通过第一层级的考试,才能参加第二层级的考试。第一层级为专业阶段,主要考核考生执业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考试科目由原来的5个科目(分别是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调整为6个科目,分别为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第二层级为高级阶段,主要考核考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突出实务操作能力,考试科目为职业能力综合测试。
四、健全不同级次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能力框架,培养造就大批合格的会计专业技术人才
(一)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能力框架
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含会计员、助理会计师),是会计专业职称序列中最低的技术职称。
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是在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掌握运用会计从业资格应具备的知识基础上的提升。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会计基本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处理一般会计业务,协助会计主管完成相关财务、会计工作;应当较为系统地掌握会计实务原理和专业知识,熟悉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并正确执行基本的财经法律制度。
针对初级会计人员应具备能力框架要求,2009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重新梳理修订了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就《初级会计实务》而言,不仅要求初级会计人员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求掌握财务管理的基础概念和原理。也就是说,既要求考生熟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的概念和内涵,掌握产品成本核算、产品成本计算与分析,还要求掌握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熟悉和掌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本知识。修订《经济法基础》科目考试大纲时,侧重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劳动合同、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支付结算等基本法律制度,而原大纲中的会计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概述、流转税法律制度、所得税法律制度等内容,根据不同会计级次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的需要有所取合。
(二)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能力框架
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相当于会计人员中级职称,一般具有能够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具备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应当能够独立负责并组织开展某一领域会计工作,能够协助会计部门负责人或独立完成相关财务会计的领导工作。因此,要求中级会计资格人员具有扎实的财务会计理论功底,较为系统地掌握最新的会计准则制度,熟悉并能正确执行有关会计等财经法律制度,熟悉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能够熟练运用上述专业知识草拟本单位比较重要的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和办法,对单位日常财务事项作出及时准确的专业判断等。具备对一般
或常规业务的分析处理和专业判断能力,是中级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的显著特征。
针对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和水平,修订后的《中级会计实务》增加了股份支付、长期负债及借款费用、预算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等内容,体系更为完整。考虑到作为具有中级会计职称的会计人员,需要具备熟悉掌握和运用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参与单位经营财务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和水平,《财务管理》考试科目作了较大幅度的改革。修订后的大纲不仅更加注重企业自身财务管理的要求,而且相关知识领域和范围大大拓宽,将原来从投资者财务出发、以资金为链条的财务管理,拓展到预算、筹资、投资、营运资金、收益分配、税务、财务分析与评价等多个方面,形成了较为全面的、更加贴近公司财务的财务管理知识体系。就经济法规而言,在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掌握现行经济法规的基础上,对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人员,侧重要求全面系统地深度掌握与会计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如公司法、证券法、合同法、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法律等。
(三)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能力框架
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属于会计高级职称,其持有者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会计工作经验,是单位高层次会计人员,一般能够胜任大中型企业的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具有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应当能够独立领导和组织开展本单位财务会计工作。
具有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应当系统掌握经济、财务会计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并能正确组织执行财经法律制度,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丰富的财务会计工作经验,能够组织开展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制定本单位会计工作方案与办法,参与单位经营管理,能够对单位重大财务事项进行独立、合理的职业判断,能够协助单位负责人完成单位财务会计等相关工作。目前,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制度,全国统一组织考试,考试科目为《高级会计实务》,评审工作由省级财政、人事部门和有评审权的中央有关部门组织。
在修订《高级会计实务》考试大纲时,充分考虑到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起点高等特点,重点考评高级会计师对会计、财务、财经法规的综合运用能力,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遇到的复杂财务问题的能力,以及是否具有企业高管层应具备的管理水平。因此,修订后的大纲将要求具备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财务战略、企业并购、股权激励、衍生工具、金融资产转移、财务综合评价等方面的知识,并灵活运用于实践。
(四)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能力框架
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是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中最高技术等级。拥有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应当具有相当于大型企业集团或特大型企业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的能力和水平。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系列只限于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次,高级会计师在评审条件上实际只相当于相关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的副高级,因此,我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体系尚不完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级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发展空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特别是对高端会计人才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建立我国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制度已迫在眉睫。财政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总结地方试点经验,积极研究建立全国性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制度。
我们认为,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宜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制度。申报人员应当具有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已全面系统地掌握了会计、财务、财经法规等专业知识,并具有在一个部门或一个系统担负财务会计管理领导工作的经验。经过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与评审,取得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应当具备担任大型企业总会计师、财务总监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能够从财务的视角全面介入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因此,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能力框架,应当定位于在全面掌握会计实务、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的基础上,侧重考评大型企业集团内部控制、资本运作、企业并购、信息系统规划等内容。具备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总会计师等的能力框架的显著特征,是具备全面参与企事业单位管理活动的能力。
五、加强对境外会计职业资格进入我国市场的管理
篇9
[关键词]标准成本法;应用;落后;成因
一、标准成本法应用相对落后的成因
标准成本法是通过精确和慎重的成本差异计算分析,找出导致成本超支或成本节约的具体责任人,对已明确的成本超支或成本节约进行经济处罚或奖励,使成本的实际发生额最终与制定的标准成本一致的一种较先进的成本管理制度。标准成本法体现了既要管钱,也要管人;既管理经济结果,也管理经济过程的观念[1]。但是,标准成本法目前在我国产品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相对落后,尤其是在中小型企业中,很难见到应用的踪迹。究其原因,既有会计教育落后于经济管理发展客观要求的原因,也有会计制度设计缺陷的原因。1.会计教育落后于经济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会计人员的学历和职称结构目前还不够理想。笔者根据张立恒所提供的河南省国有单位和县级以上集体单位会计人员学历和职称结构的数据资料[2]进行归纳和统计,其结果如表1、表2所示。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综合发展情况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该数据应当具备一定的说服力。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会计人员的学历和职称明显偏低,本科以上学历的会计人员仅占9.04%,大专及以下学历的会计人员占比高达90.96%;会计师及以上职称者仅占16.69%,其中还有4.65%的人没有被聘用,初级会计师及以下职称者占比高达83.31%。省级国有单位和县级以上集体单位的状况尚且如此,广大农村和乡镇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会计人员的学历层次、职称水平可想而知。标准成本法也称标准成本会计,是西方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管理会计学科大多在本科教育才开设,大专、中专学校多以学生学不了该课程或会计从业资格和初级会计师考试中没有该内容为由没有开设该课程。目前的会计从业资格和初级会计师考试没有管理会计的知识内容;中级会计师考试中,标准成本法只是《财务管理》科目中的一节,考试的机率和分值都很小;注册会计师考试中,标准成本法也仅为《财务成本管理》科目中的一章,虽然考试的机率和分值有所提高,但所占分值比例很小。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现实中有80%以上的会计人员没有接受过标准成本法的教育,能分析、管理、参与决策的高素质会计人才短缺,总体结构失衡。可见,我国的会计人员标准成本法应用教育落后于经济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这是标准成本法应用相对落后的重要原因。2.会计制度存在管理和设计的缺陷造成会计教育落后于经济管理发展客观要求的原因,主要是我国会计制度存在着管理和设计的缺陷。(1)《会计法》执行力建设疲软《会计法》第38条明确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3]。”但从表2中可以看出,会计岗位上的无证人员占到了8.04%,且现实中会计主管人员多由单位领导指派,无从业资格证、无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无会计工作经历的“三无”人员不少,外行领导内行在财务管理上早已成为见怪不怪的事,法律规定形同虚设。这说明我国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较为严重,《会计法》执行力建设疲软。(2)会计考试报考条件门槛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是会计工作管理的第一道门槛。而2012年12月6日财政部颁布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第8条规定申请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应具备的条件是:“遵守会计和其他财经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具备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报考条件中没有学历、会计工作年限的限制,尤其是没有会计专业的限制。如此低的考试门槛,导致会计人员不用接受标准成本法教育就能轻松过关。这与《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所确立的发展目标———培养和造就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较高、富于创新的会计人才队伍,确立我国会计人才竞争优势,建设国际一流的会计人才队伍存在较大差距。(3)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内容设计有缺陷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分为初、中、高3个级别,初级和中级需要通过全国统一考试,高级会计师资格则采用考评结合方式进行。初级会计师资格考试科目为《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两个科目,其中《初级会计实务》考试内容没有标准成本法应用所要求的知识内容;中级会计师资格考试科目为《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和《经济法》三个科目,其中《财务管理》中只是用一节的篇幅简单地阐述了标准成本法的局部知识;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科目为《高级会计实务》一个科目。三个级别的考试内容不仅较少而且都不涉及标准成本法的知识和内容。这种考试制度设计忽视了会计专业如《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等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导致许多会计人员在会计知识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欠缺,阻碍了会计业务的规范化处理,无法保障标准成本法的应用。(4)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设计有缺陷1986年12月,财政部颁布《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以下简称“旧制度”),2014年1月1日在大中型企业停止使用,小企业还可继续使用。取而代之的是2013年8月16日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以下简称“新制度”),小企业参照执行,金融保险业的企业不适用。旧制度是按照制造成本法的原理来设计制定的,不允许企业随便使用标准成本法进行产品成本核算,所有企业只能使用制造成本法进行产品成本核算,才能保证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数据的统一性和可比性。新制度倡导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成本构成和管理目标的特点,可选择制造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成本核算方法中的任意一种进行成本核算,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对产品成本核算多维度、多层次的需要。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设计的缺陷,限制了标准成本法的应用,这是我国标准成本法应用相对落后的最根本的原因。
二、改变我国标准成本法应用相对落后的对策
1.创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机制,促进会计人员知识的补充和更新大量低学历、非会计专业的人员进入会计行业,加上国际会计趋同,会计人迫切员需要加强继续教育。但传统的继续教育效果不好,多流于形式,会计人员缺乏继续学习的动力,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多为被动地学习。为此,必须创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机制,进一步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各项制度,营造良好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氛围。一方面,会计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法加强对会计人员持证上岗规范化检查督办工作力度;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地会计学会组织机构,分期分批组织初、中、高级会计师职业资格考试考前的培训,每一个级别的培训可采取第一次免费、第二次半费、第三次全费的措施,将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费用的收或免、不同级别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与否等与会计人员的切身利益挂钩,最大限度地激发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会计人员知识的补充和更新。2.提高高等学校会计教育质量,提升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如前所述,我国会计队伍庞大,但学历水平、职称结构、业务水平普遍偏低,高素质的会计人才短缺,整体素质不高,总体结构失衡,这不但与会计考试制度的缺陷有关,更与会计教育质量不高相关。众所周知,我国的中专教育早已取消了入学考试,学生的基础知识不足以消化和理解会计学科的有关知识,明显缺乏成长为会计人员的基本条件。大专教育近年来因生源质量下降,即使是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也不一定能完全掌握会计学的相关知识,更不用说非会计专业或其他途径取得大专学历的学生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没有对任何学历、专业和从事会计工作年限作要求,致使大量低学历、非会计专业的人员进入到会计行业。一些大中专学校围绕“考试”内容修改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把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过关视为专业教育教学目的,教学质量评估以会计从业资格证合格率论英雄,忽视了严密、系统的专业教育与培训,导致会计人才的培养标准降低。一门学科知识的获得和掌握主要依靠学校系统性、综合性、规范化的教学,会计学知识的获取尤其如此。所以,要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必须严把会计人员的“入口关”,不断提高我国高等学校会计教育的教学质量,这是最根本的措施和最有效的途径。为此,一是要将各类会计资格考试报考的首要条件规定为会计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二是会计师考试必须逐级报考,不允许越级报考。3.改革会计考试管理制度,促进会计人才健康成长目前注册会计师考试明显比会计职称考试吃香。这是因为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性价比明显高于会计职称考试,获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后就业率高、待遇好、受人尊重。国营企业以外的企业大多不认可会计职称考试,即使获取了中、高级会计师证书,聘用机率也很小,难以与薪酬挂钩。从表2可以看出,初级会计师以下人数高达83.37%,中级会计师人数只有13.72%,而高级会计师人数仅为2.97%,会计人才的分布、层次和类别等结构明显不合理,与《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所确定的发展目标,力争使初、中、高级会计人才比例达到5:4:1的要求相距甚远。这就是差别性较大的考试制度带来的结果。要解决这些问题,在报考的门槛、考生的会计素质、考试的难易程度上要做到相对公平,特别是要将注册会计师报考的首要条件修改为必须是持有中级会计师资格证书的人员。这不仅能有效地激活中高级会计师考试,而且能有效地解决许多注册会计师没有从事会计工作经验和业务核算能力的弊端。4.科学设计考试科目、内容和难度,完善会计人才评价机制无论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还是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均应当围绕会计核心专业课程来进行。要逐步取消《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经济法基础》、《经济法》和《税法》等会计辅助课程的考试,增加《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等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考试内容。科学设计考试科目、内容和难度,进一步完善会计人才评价机制,实现会计人才队伍协调健康发展。建议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设计为《会计实务基础》、《成本会计基础》、《财务管理基础》和《管理会计基础》四个科目;初级会计师资格考试为《初级会计实务》、《初级成本会计》、《初级财务管理》和《初级管理会计》四个科目;中级会计师资格考试为《中级会计实务》、《中级成本会计》、《中级财务管理》和《中级管理会计》四个科目;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为《高级会计实务》、《高级成本会计》、《高级财务管理》和《高级管理会计》四个科目。会计考试是会计工作的风向标。只有通过会计考试改革,引导和推进会计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才能得到提高,会计事业才能蓬勃发展,先进的会计核算方法和技术才能得到应用;只有从会计教育的源头抓起,注重和强化会计人员创造力的培养,会计人员才能产生超越记帐会计能力之上的会计感悟创造力,即财务分析、财务监督、参与经济决策等方面的能力,才能使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作者:毛波军 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培霖,黄桂杰.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讲解[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4:219.
[2]张立恒.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现状及需求分析[J].财会通讯,2012(19):109-110.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1-0037-03
一、引言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从业人员面对的会计环境更趋复杂和挑战。作为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高职教育,更是承担着会计人才培养的重任。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相差无几,高职毕业生理论知识学习不如本科生,实践操作能力不如中职生,导致高职会计毕业生低不成高不就,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显得无所适从。究其原因,高职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上,仍然存在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方案与市场脱节、教材内容、教学过程不贴近工作实际、学校传统评价不能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质量要求等问题。因此,对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没有体现高职院校的定位和特色
教育部文件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不同层次的会计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不完全相同,大部分高职培养目标与中职培养目标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甚至有很多高职就是以前的中职升格而来。均将“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作为主要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基本上都是掌握企业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企业会计业务处理、财务控制的基本技能,熟悉通用的管理型财务软件和办公软件;能运用企业信息系统熟练处理企业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工作,胜任企业会计工作岗位,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还是显得模糊,怎样才算符合社会需要?怎样才算高素质、高技能?是“毕业”还是“就业”?是“从业”还是“专业”?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体现不出与中职培养目标的差别,体现不出自身的定位和特色。
(二)高职院校自编自导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与市场脱节
教育部文件虽然要求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的道路。但国家并没有强制企业一定要参与制订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只能由高职院校自编自导。虽然高职院校都说自己的会计专业能与企业无缝对接,但真正能进行校企深度合作的并不多,校企合作只是学校的一厢情愿而已,有名无实。即使是有合作,由于会计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也只是局部的合作,不可能满足学生的实习要求。所以,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上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只是一个数字比例,不能很好的落实,校企合作只是纸上文章。没有企业参与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与企业不能实现无缝对接,形成供需矛盾,会计专业大学生找不到对口工作,企业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
(三)教材改革滞后,难于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
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是会计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是大势所趋。而现有的教材则是学科体系的教材,是为教师的教设计的,而不是为学生的学设计的,因此它适合于知识传授的教学,不适合行动导向的教学,所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还需要有相适应的行动导向教材。虽然高职院校在选用教材上有很大的自,但市场上的会计教材仍然是学科体系的教材,真正能让学生实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材并不多,内容框架基本一致,很多教材把以前的章节标题变成了项目和任务,美其名曰教材改革,换汤不换药。
(四)高职院校的考试考查,达不到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质量的要求
对于会计工作需要遵循准入制度,会计从业资格证作为会计工作的门槛,很多学校并没有强制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部分学校一个学期只有一个考试,既是期末考也是这门课的结业考试。上课抄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成了高职学生的主要学习活动。学生重记忆、轻理解,重分数、轻能力,动手能力较差。而企业招收会计,一看证书,二看技能。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连做会计工作的资格都没有,企业肯定不会要。有证书,就要看动手能力了。所以,企业招收会计毕业生不仅仅要看“毕业证书”,还要看“从业资格证书”。 学校的“一学期一考”的评价模式达不到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质量要求。
三、提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路及措施
(一)以“考”促“学” ,细化培养目标
作为学校,应该细化培养目标,让学生看到具体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高职院校最终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会计应用人才,学校要引导学生做好在校的三年规划。从事会计工作,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首先,要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这是最重要的目标。学生不能只局限在期末考试及格,还要考取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这是会计工作的门槛。
第二,要掌握会计技能。有证书是证明你能从事会计工作,毕竟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还是有距离的。所以学生还要掌握一定的会计技能,真正实现与企业会计工作零距离。
第三,要拓展自身能力。为了区别于中职教育,学校可以创设条件,拓展学生的能力,可以引导学生考取助理会计师、银行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等会计相关资格。比起笼统的“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更为具体。目标细化了,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逐步实现小目标,最终实现大目标。
(二)搭建会计专业协同育人平台,提升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高等教育“要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
首先,要成立由企业、行业专家、企业会计从业人员、资深教师及学生代表组成的会计专业建设委员会。经过充分的调查论证,制定贴近市场需要、切实可行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
第二,要加强学校和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合作,真正实现产教研一体化教学。校外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单靠高校本身难以根本解决,需要高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推进科教融合,将优质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优化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和平台。
第三,校内要加强各系部、教学工厂、社团联、后勤服务总公司的协同,建立校内会计实习基地,弥补校外实习基地不足的问题。
(三)开发校本教材,实现会计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教材就是教学改革中的粮草,在考证教材选用上,学校没有选择,要严格按照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或专业技术资格指定教材。但在其他技能培训教材选用上,学校有很大的选择权,甚至可以自行开发教材。在没有条件自行开发教材时,可以选取教材改革成功的教材。
从长远出发,职业院校应该投入更多的资源,由学校老师、企业行家和企业代表根据企业会计工作过程来编写教材。听取各方意见,打破传统学科体系教材,按照工作过程的理念重构教材。按照企业业务链架构为体系,搭建1+3的框架结构。“1”即会计基础工作;按照“管钱不管账,管账不管钱”的牵制原则,主要工作项目包括会计机构和岗位设置、出纳岗位的业务办理、资金结算业务的核算;“3”指会计日常核算、期末会计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日常核算主要项目包括筹集资金的核算、长期资产购建的核算、材料采购的核算、生产过程的核算、销售的核算、对外投资的核算等;会计期末处理的主要项目有:财产清查的核算、资产减值的核算、利润形成的核算、利润分配的核算等。财务会计报告主要项目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增值税申报表、所得税申报表的编制等。
(四)建立“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教师培养机制,提升会计师资水平
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关键因素是会计教师,老教师一般职称高,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水平较高,但老教师一般年龄偏大,长时间在学校工作,脱离企业工作实际。现代教育技术、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是老教师的短板。年轻教师,对会计前沿知识比较敏锐,敢于教学改革,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比较好,但缺乏教学经验,大部分教师大学毕业就从事教学工作,从学校到学校,同样缺乏企业实践经验,院校“双师能力”的会计师资队伍匮乏。各院校要客观评估师资队伍,与各示范院校或企业合作,引入学科带头人,通过名大学名师或企业专家到校传经送宝,带动一批教师迅速成长;或者派出老师到名大学或企业跟名师名家学习,学习示范院校名教师的优秀教学经验和企业专家、师傅的实践经验,快速提升会计师资水平。
(五)以第三方评价作为院校会计专业的质量评价,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质量要求
财政部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对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条件、考试科目、从业资格的注册与登记、检查与管理等有关内容作出了详细规定。会计职业准入制度是会计人才市场的现实反映,也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否达标的依据。高职院培养的是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综合人才,必须接受社会的评价。《会计法》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财政部组织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会计上岗要求;组织学生参加会计电算化水平测试,检验学生的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组织学生参加公共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检查学生英语和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参加银行、保险从业资格考试,检验学生是否达到银行、保险的上岗要求等。第三方评价是社会对会计人才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因此,采用此方式评价高职院校的会计毕业生更符合社会需求。
四、结语
总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命题,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应根据会计人才市场、会计职业资格设定会计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提升会计师资水平,聚集优质资源,推进协同育人,加强产学研合作,共同提高会计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新颖.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中国职工教育,2014(22).
- 上一篇:领导班子述职述廉报告
- 下一篇:领导述职述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