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政治学习材料范文

时间:2023-04-06 10:00: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政治学习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师政治学习材料

篇1

根据《遂宁市安居区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做好2019-2020 学年度上期期末教职工政治学习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磨溪小学实际情况,特制定磨溪小学2019-2020学年度上期期末教职工政治学习实施方案。

一、学习时间

2020 年 1 月 15 日至 1 月16日,共计两天。

二、学习内容

(一)遂宁市《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

(二)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三)《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 修订稿);

(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

(五)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建立教师违反师德信息定期上报制度的通知》;

(六)《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

(七)《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指导手册P208)。

三、学习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磨溪小学2019-2020学年度上期期末教职工政治学习领导小组

组  长:税学广

副组长:卢军强  魏荣华  彭明建

成  员:曾光明  朱  菊  曾旭辉  唐  雪

(二)精心部署安排。

1、由学校党政领导做好学习动员,提高教职工对学习的思想认识,消除厌倦、应付的情绪,树立严肃、认真的态度。

2、政治学习安排和实施要做到时间、人员、内容入格。学校要为每个教职工准备好学习材料,学习时每个教职工要做好笔记,保证学习收到实效。

3、每个教职工都要对学习的内容做好讨论发言的准备,学校要安排专门工作人员对教职工的讨论发言做好记录,并从其发言质量评价学习效果。最后半天的集中讨论发言阶段,邀请局挂片领导和蹲点干部到学校参与职工讨论,请求领导现场指导。

(三)力求活动实效。

学习教育活动工作方案、过程记录(包括影像)、活动小结,教职工参与活动的记录、心得,学校与教师签订《文明健康度假(过节)承诺》等均要切合实际地规范呈现。

(四)严格学习时间

1月15日至1月16日二两天政治学习时间,全体教职工均要按时参加学习,不得无故制度,不迟到、早退。

(五)确保学习效果

学习结束,学校将组织方案、会议记录、意见和建议汇总,全体教职工个人的会议记录、心得体会收集存档。学校做好本次政治学习的总结。

四、其他事项

1、为保证学习效果,学习期间,所有教职工不得迟到早退。

遂宁市安居区磨溪镇中心小学校

2019年1月13日

附:磨溪小学2019-2020学年度上期期末教职工政治学习安排表

附1:

磨溪小学2019-2020学年度上期期末教职工政治学习安排表

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形式主持人地点

1月15日上午1、《遂宁市安居区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做好2019-2020 学年度上期期末教职工政治学习工作的通知》

2、遂宁市《关于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3、教育部《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4、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 修订稿)。集中

学习税学广恩情楼四楼会议室

1月15日下午1、《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

2、四川省教育厅《 关于建立教师违反师德信息定期上报制度 的通知》;

3、《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

4、《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指导手册P208)。集中学习税学广恩情楼四楼会议室

1月16日上午分组讨论前面所学内容分组

讨论卢军强

魏荣华

彭明建

曾光明

朱  菊

唐  雪各组自

定地点

1月16日下午

篇2

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学 教学方法 激发活力 高效学习

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于是,政治课堂上经常出现一大片学生齐打瞌睡的现象。如何实现高效学习已经成为当下高中政治课堂的当务之急。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化解这种课堂尴尬,实现高效学习呢?对此,我认为,激发学生活力,让高中政治学习效率提高,具体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激活学生思维

“教会学生思考,是学生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高中生在多年的灌输教育压迫下,形成了一种散漫、被动接受的思维。高中老师应当打破这种思维的僵化和散漫方式,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兴趣、有想法、有钻研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原则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高中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问题情境是把问题放在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体会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在具体的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要本着三个基本原则:贴近学生、贴近教材、贴近生活。例如,在学习劳动和就业的内容时,我们可以通过播放近几年大学生找工作的视频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这个实际的情境下去感受、发现、探究问题。通过情境创设,学生激发了思维活力,了解了知识要点,理解并牢记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的重要性。在这基础上,我们让学生不满足现有的结论,不满足于教材中的问题,鼓励学生求异思维,作新的探索。如教师启发学生“除教材中关于……方法之外,你还有自己的方法吗?”,也可以要求学生创设一个假定情境进行思考。如提问“假如你是人力资源部的部长,你将怎样解决目前的就业难题”,通过这种角色的设计和变换,鼓励学生积极寻找具有可行性的问题解决方式。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质疑提供学习材料和方法指引,并组织好学生质疑后的交流展示与评价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思维,课堂上要有丰富多彩的师生思维碰撞与激荡。课堂信息不仅要能够从教师流向学生,还要能够从学生流向教师、从学生流向学生等。这样,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会越来越浓,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

二、构建体验式课堂

体验式教学的核心是学生主动参与并感受课堂内容。政治教学应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尽情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教师上课时深入学生中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呈现政治学习内容,如挂图、漫画、多媒体等提供背景和知识框架。创设良好的对话氛围,把学生看成是主动的、生动活泼的认识主体,让学生在民主的、和谐的氛围中,与老师思维共振、感情共鸣。政治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方式,如同桌共议、小组讨论、全班发言等讨论方式,老师要做好政治学习的引路人,适时介入其中,把握好探究方向,让学生们顺着正确的方向获取知识。要协调教材与社会实际的关系,以教材为本又不拘泥于教材,通过创设情境,触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体验到抽象复杂的理论。可以每月都抽出一节课,举办“时事月月谈”活动,围绕社会热点问题、理想、现实等进行讨论。学生围绕某一主题主讲发言后,其他同学作点评,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既可以补充观点,又可以辩驳观点。这样,在很短的时间里,学生基本上了解国内外重要新闻,也谈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激发了主动参与意识,培养了主动思考的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辩题,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课堂上的案例辩论活动比讨论活动更能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各抒己见,有理有据地发表不同观点,在针锋相对的辩论中明辨是非曲直,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的目的。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编排小节目,如让学生或检验现实生活,或体验某个典型角色,或扮演案例中不同角色,使其通过身临其境获得真实感受和内心体验,从而有利于对政治内容的准确把握。

篇3

关键词:心理学;政治;教学

心理学作为描述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一门科学,有着客观规律性。学生的心理活动是有效教育必须考虑的因素,从这一意义上讲,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特定情境自觉利用这些规律。

1.利用系列位置效应,夯实政治学科基础

思想政治学科中有大量需要背诵的内容,这是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想夯实“双基”,就要运用合理的记忆方法,在每周两课时,在有限的思想政治课堂中,要充分利用“系列位置效应”加强基础知识的背诵。

“系列位置效应”表明,如果学习材料中的各部分位置不同,学习效果就不同,在首位呈现的内容易被记住,中间的容易遗忘,在结尾处又容易记住,这样合理安排时间会使记忆更有效。

同时,为了记准记牢,利用“系列位置效应”,同时根据遗忘曲线制订了“复习周期”这个小工具,以加强记忆。

下图就是复习周期安排,缩短记忆时间,减少中间低沉期,更有利于记忆。

2.运用SFBT疗法,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能力

班里有个叫明月的女孩,总成绩较好,历史不错,但就是政治成绩不理想甚至很糟糕,和她在班级中的名次很不相称,我决定找她谈一谈。

她来到我办公室坐下来,我直接问她:“你语数外的成绩不错,历史也很好,为什么政治这么差呢?”

明月短暂地想了一想,开始谈起了她的学习:“感觉自己记忆英语和历史较为轻松,但背诵政治却非常困难,记不准也容易遗忘,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她微微低下了头,语气中显得很焦虑。

“那你在背诵英语和历史时很轻松,有什么独到的方法吗?”我看向她的双眼,很有兴趣地问道。

她用略带得意的口气说:“背英语的时候,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背诵就快了,同时,在了解大致内容的时候,脑海会出现这些文字的画面,一幅一幅,就像是看图说话一样,说画面上的内容,这样背效果很好!历史也一样,背诵时,就像是放一场电影,历史一幕一幕上演,自然是一背就会。”

我想到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有效处理学生问题的25个心理学智慧》中有一种叫SFBT疗法。SFBT的基本精神是:强调如何解决问题,而非发现问题原因;以正向的、朝向未来的、朝向目标的积极态度促使改变的发生,强调个案的优点而非缺点着手。

我继续带着微笑很乐观地问道: “如果背诵政治时,有相关的画面,你会怎么样?”

“一款新手机的价格,过一段时间会下降,根源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次是供应减少……”“老师,我懂了!”她猛地提高了声音。

两周后,她找我,跟我说,效果很好。看着她兴奋的眼神,我也笑起来了。

通过她成功的体验,并把这种能力“嫁接”到其他领域,从而改变了自己。案例中,恰当运用SFBT疗法,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的能力。

3.利用南风效应唤醒学生对政治学科的情感认同

思想政治教材主要有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编写的原则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尽管如此,有些学生依然认为是“假大空”。有一次,在学习“坚持党的领导”时,提到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下面突然有个学生发出很响的嘘声,引起其他学生哄堂大笑。这种扰乱课堂,对党的领导持反对态度的行为让我很生气,我想当即训斥他,但心理学上有一种南风效应,就是体现尊重和关心,以人为本,多点“人情味”,使别人真正感受到温暖,唤醒良知达成心理转变。

我决定不做北风做南风,于是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没有党的领导,行不行?可以用具体事例说明。几分钟后,有学生发言了:“在党的领导下,现在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中华民族站起来了”

“‘嫦娥三号’‘蛟龙号’等让国人骄傲的科技进步在党的领导下完成了……”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着,最后我让那位学生做个总结,他严肃地说:“党的领导需要完善,但没有党的领导在当下的中国是不可以的。”“那你还排斥党的领导吗?”“不排斥了。”他不好意思地说。

南风吹拂而来的宽容,保护了学生的自尊,不会产生对抗心理,同时,引发了道德自责,心理发生转变,在上述课堂“插曲”中,在情感上唤醒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同,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篇4

笔者首先通过访谈调查对所任教的两个教学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了比较,选择了具有较好的信息技术基础、平时课堂表现较为活跃的2011届高二(10)班进行教学实验。教学实验的课题为:高二生活与哲学《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选择这一课题主要考虑到这与当今中学生价值观多元化的现实问题紧密相关。

为了能在达到本课题教学目标要求的同时充分发挥网络功能,体现新课程理念,我决定采用网络探究学习模式进行课堂教学。

一、教学实验活动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网络来查找资源,主要是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合作精神。

3.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通过活动自己归纳出衡量价值观的最高标准和具体标准。

4.引导学生运用网络环境进行合作探究,自行(或与他人合作)研究当今社会中形形的价值观,进行合理的评价,并运用计算机技术,制作一个演示文稿或网页,与他人进行交流。

二、课堂教学实验前的准备

(一)学生方面的准备

1.安排在网络教室的座位、对学生进行教学分组等。

2.选择几位熟悉幻灯片或网站制作的同学,在小组合作中起技术骨干作用。

3.每组选择两名学生,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在课堂探究中起组织者作用。

4.介绍网络在线投票和在线测试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5.针对学生尚未养成课堂讨论的良好习惯,进行了一次如何有效开展课堂讨论的指导。

(二)教师方面的准备

1.制作一个Word格式的“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自主学习材料。材料内容包括学习重点和学习提纲。

2.制作一个题为“中学生价值倾向评价”的PPT演示文稿的格式模板,供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交流中备用。

3.用FrontPage软件制作一个“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专题学习网站。

4.将以上三份学习材料在课前保存在网络公共文件夹中,供学生在课堂上使用。

三、课堂教学过程回顾(教学时间为45分钟)

四、课堂教学实验的反思

这次教学实验得到了学校“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小组老师和学校信息技术中心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根据课题研究小组的指导性意见,结合个人反思,笔者对这一教学案例进行了分析:

(一)比较满意的几个方面

1.教学手段新颖。能大胆利用网络教室进行课堂教学尝试,这是在多媒体教学得到广泛应用之后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学科教学中更高层次的应用。

2.本次教学实验课突出了新课程理念,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求。课堂教学重视师生的互动与交流,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与过程,注重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3.这一课堂教学实验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了,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上网查找资料、制作演示文稿等活动,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渗透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要求,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4.利用网络教室开展教学,不仅检验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也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机作为学习、交流工具的一些基本功能。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

1.选择合适的探究性的课题,更能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选择的课题过于简单则不足以挑战自我,过于艰难则有可能磨灭斗志。只有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探究性课题,才能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热情,调动学生运用包括网络技术在内的各种手段,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2.网络教室里的教学并不能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所有的问题。传统教学中师生直接的沟通与交流在网络教室里因为计算机网络的出现而被淡化。

篇5

关键词:特点分析;注意问题;面临尴尬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5-152-01

初三政治活动课,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整个活动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就算个别教师开展了活动,也是出于应付检查或上公开课的形式。初中政治教学,既然开设了活动课,就有它一定的科学道理,对于初三来说,学生即将步入高一级学校或走向社会,政治活动课无疑是提高学生政治认识的一种有效手段,取消初三政治活动课,实际上是斩断了提高学生政治认识和世界观改造的“恶魔”。从另一方面说,政治活动课是激起学生学习政治的有效手段,不进行活动课教学,学生将会感到政治课堂的孤立和无用,他们会厌倦政治学习。

一、初三政治“活动课”的特点分析

初三政治活动课虽然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一部分,但它毕竟是学科教学改革的前沿,故具有鲜明的特点。

1、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初三政治教材活动内容,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有的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用教材中的理论或自己的观点分析实际问题;有的通过学生查找资料或访问,用掌握的事实,说明理论、观点;有的通过理论、事件、资料的分析,提出行为要求。

2、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初三政治活动课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教育资源,紧贴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触及到“中学生上网热”、“国际形势”、“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问题,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三政治教材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活动课;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活动内容;学生可以采取调查、讨论、访问、演讲、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活动;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通过个人努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些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意识。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社会的竞争实际就是创新性人才的竞争。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是教学理论与实践变革的必然趋势。如何使学生从应试教育走出来,全面提高素质,是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活动课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初三政治活动课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学生在活动课上可以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初三政治“活动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思想上高度重视

活动课的设置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初三政治课程改革的最亮丽的风景。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此外,每一单元还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2―3个活动。要把活动课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近年来,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大量出现在中招考试的考卷上,如环保等。这些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科知识教学难以完成的任务。所以,设置活动课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适应中召考试改革的需要。基于以上的原因,教师、学生对活动课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教师适度指导

活动课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在活动课上应是一个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解释疑难;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应启发学生的思维、介绍方法、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既不能代替学生活动,又不能放任自流、袖手旁观。

3、转变学习方式

活动课的设置就是要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初三政治活动课的实施中,可以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给学生提供进行完整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这样的活动虽然要用更多的时间,但对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三、初三政治“活动课”面临的尴尬

1、人们对活动课缺乏认识

活动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但在目前的升学压力下,它的存在会引起其他任课教师、家长的疑惑。毕竟,上活动课要占用课程时间甚至课余时间。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的动手能力可以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或有先发育智力,后培养能力的想法。对此,除了依赖加大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和宣传,还要依靠广大教师在活动课这一课题上多探索,多总结,让人们逐渐认识活动课的重要性。

2、活动课的逻辑结构需要改善

篇6

二oo4年我校工会工作指思想是,以贯彻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以深入开展学校管理年活动为抓手,紧围绕学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加大学校民主管理的力度,突出工会维护职能,努力实现工会重点工作的突破和自身建设的加强,善抓机遇,改革创新,以锻造自我,追求卓越和学校精神,调动和发挥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加快学校现代化建设,开创学校教育的新局面建功立业。

一、加强政治学习师德建设过程管理,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1、积极配合学校党政抓好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首先以“三个代表”学习教育为切入口,组织广大教职工, 特别以党团员骨干为主的学习教育活动,每人记学习笔记不少于一万字,从而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增强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2、加强师德建房教育和过程管理,杜绝师德违规。

(1)继续组织全体教工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班主任暂行规定》等师德教育材料,年初,校长与全体教师签订师德目标书,学校根据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十五”规划内容制定本校师德评估量化细则,加强师德过程管理。并采取教师在本年度出现师德违规现象,在当年评选、评优、职评中一票否决项,使全体教师都能自觉规范自己教育行为。

(2)为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继续开展以关心、爱护学生为主题的“做学生良师益友”活动,四月举行我校“我做学生良师益友”演讲比赛,以提高教师对师德重要性的认识。

(3)组织老师观看《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录像》,写出观后感参评。

(4)认真搞好我校一年一度校级师德标兵评比活动,教师节期间给予表彰奖励。

(5)认真做好女教职工工作,积极维护女教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组织开展“岗位成才,建功立业”活动,“三八”节学校召开表彰会,评选优秀女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二、抓好科研促教,实现“创新、减负、增效”。

1、配合教导处组织全体教工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重点学好《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学习材料》、《现代教育思想专题》和《创新教育》三本书,引导老师切实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使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2、配合教导处组织教工积极参加业务系列达标、创新课、优质课、学科带头人和各科教研攻关等活动,使我校教育、教研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更上一层楼。

三、落实工会三项职能,促进民主管理制度的完善。

1、突出抓好教代会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坚持每年召开一次教代会,力求会议规范、高标准、高质量完成。

2、配合学校党政积极参与校务公开的组织工作,继续开办公开栏、意见箱等,使校务公开在内容、形式、时间上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使校务公开落到实处。

3、继续抓好教工之家建设活动,使工会发挥更大作用。

四、突出维护职能,为教工多办实事好事,开展在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1、工会干部要热心为教职工服务,时刻关心教职工的疾苦,帮助解除后顾之忧,做教职工真心朋友和权益的维护者。

2、组织教工的休养活动和女教工查体(包括退休女教师)工作。全年教工福利不少于往年。

3、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照顾退休老师,及时通知参加活动,以不同形式共同庆祝或走访慰问,尽心尽力为退休老师多办实事、好事。

4、今年根据学校建设实际情况,尽量组织教工开展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活跃教工生活。

五、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提高工会整体工作水平。

1、定期组织工会干部学习,提高业务水平,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

2、定期召开工会委员会,布置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3、工会委员要深入教研第一线与教职工交朋友,及时了解意见建议,进一步促进工会工作的开展。

4、按时向上级工会交纳会费,认真做好工会工作情况报道。

篇7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政治;情景式教学;优势

【中图分类号】G633.2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传统政治课堂教学模式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它以现代知识观和学习观为理论基础,要求我们所实施的课程体系也必须符合总体教学大纲目标的要求。在新课程目标要求中,最明显的要求便是政治理论知识要与社会经验、现象有机结合,理论指导实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知识。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情景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能够促进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探索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与新课程改革目标与要求向匹配的教学实践。传统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往往十分枯燥无味,学生大多被动接受知识,要改变这种消极的知识传授模式,那么教师便可以依靠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以此逐渐提升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高中政治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情景式教学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来刺激学习主体,使其产生一定情感反应,从而构建出有利于课程学习的心理景象和外部环境。情景式教学可以贯穿整个课堂,也可以穿插于课程之中,其对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实施情景式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传统教学大纲要求教师严格按照教材的安排作为上课的依据,学生大多被动接受知识,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必须进行改革。这种以问题研究与情感体验为主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课堂交流的平台,对达到教学目标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而在近年来,我国高中课堂中也逐渐兴起了一场"赶时髦"的风潮,教师盲目跟风模仿,都在强调多元化教学,而实际上却往往忽视了最简单、最贴近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式,最后的教学效果反而不尽如人意。情景教学作为一种易于操作、效果明显的教学方式,是每一位高中政治教师应该掌握的基本教学手段。

二、创设情境的原则与要求

课堂情境的创设并不是随意而为的,它必须根据一定的原则来实施,其主要原则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启发性。课堂情景的创设首先必须要能够确保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处于兴奋的情绪之中,并且能与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有所启发。

2.贴近现实。政治课程与其他课程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它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课堂情景的创设一定要使情景贴近生活、源于生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体验度。而通过对情景相关问题的研究,学生可以逐渐学到知识、验证知识,完成对知识体系的构建。

3.层次性。政治教学活动是一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在创设情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认知来架设好学习的框架,从教材内容出发,构建有层次、有梯度的情景模式,考虑好每一个情景问题的衔接与知识的过渡。

在创设情景过程中,不同的课程内容以及地区社会现实都对情景具有不同的要求,要创设优质、高效的情景,必须满足两个要求。其一,创设情景的材料要新、精,而不能滥和旧,情景模式不能全盘固定不变,要注重创新;其二,政治教师须具备较高的教学素养和知识储备,在教学中能够大胆改革,并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想法,具有较强的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如此,方可创设出教学效果好的情景。

三、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情景式课堂

在教学中构建情景式课堂是一门既复杂又简单的学问,情景的构建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去思考,如教学内容、要达到的目标、设问等。那么,在政治教学中如何构建情景式课堂呢?笔者认为可以进行如下尝试:

1.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开展教学内容分析。

政治课堂教学目标要根据新课改要求来设定,在教学内容分析过程中,要超脱出教材的限定范畴,尤其是知识的更新上,一定要与当下社会现象相结合,并紧扣教学目标。传统政治课堂教学大多过于依赖教材,情景内容与模式过于简单或者死板,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来创设适合学生的情景模式,一定要认真开展教学内容分析,使情景内容成为学生津津乐道的讨论热点。

2.教学情景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政治教学素材在社会中十分常见,但大部分都是学生熟知的,教师所创设的情景一定是学生熟悉或者可以理解的东西,但不能简单地重复与照搬书上的素材与生活中的实例。教师要成功地创设教学情景,那么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熟悉学生的生活与知识结构,积累有用素材。

3.情景创设要多角度、多层次挖掘知识的外延与内涵,便于学生自主探究。

对于政治课程情景的创设不能一个情景多个主题,教师在创设过程中要从多个角度去立意,如讲解"价值规律"的问题,教师可以以当前社会的物价、房价等角度来创设情境,将价值的含义、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等逐渐涵盖,从教材原理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举一反三,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4.巧妙设置问题,"煽动"学生热烈讨论,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完善情景要素。

问题的设置能够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思考,在情景中,教师巧妙地设置问题能够强烈地刺激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状态,在解决或者思考问题中能得到较大的情感体验。教师在课堂情景之中要鼓励、"煽动"学生开展主题讨论,可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或自由式讨论,并在课堂上开展辩论式演讲。同时,充分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如图片、影像、音乐等,为学生展示和构建一个完整的、真实的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新课程 中学政治 实践活动

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既需要通过学校教育予以正确的价值引导,又需要通过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内化。传统的中学政治课堂教学脱离实践活动,远离学生生活经验,常常流于知识的灌输和道德的说教,无法深入实践活动,缺乏实效性。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把政治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增强政治课程的有效性。

中学政治实践活动是指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对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它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时要确立“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的理念,以学生为核心,强调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凸显中学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学政治教师应植根于社会实践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由远离学生生活的理想化的内容取向转变为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实践活动。

以往的政治课教学,特别强调教材内容的系统传授,学生学习就是为了习得教材中的内容,仿佛学生不是为自己而活着,而是为教材活着,不是为现实生活活着,也不是为理想生活活着。虽然为了说明教材中的某些观点,在教材中也列举了一些例子,但这些例子是理想化的、成人化的。比如,在讲价值观的内容时,都以伟人、模范、杰出的科学家和文化精英作为典型人物,与学生周边的现实生活有着较大的差距,就很难产生共鸣。因此,教材不过是为学生提供的沟通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案例”,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理解“案例”本身,而是理解“案例”之后的某些更有价值的东西。

通过实践活动拓展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体现政治教师的专业特长。

二、在组织学生的实施上要由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调动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中学政治实践活动,应尽量提供学生真实体验的机会,倡导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实践体验、社会小调查、研究性学习为基本活动形式,要注意调动学生参加中学政治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政治教师要在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中,根据实践课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组织实施方式与辅导方式,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与教师的有效指导有机结合起来。

中学政治实践活动的实施应让学生亲身经历与实践,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真实感受。这种内心感受是学生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也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发展的基础。同时,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活动,体验活动的艰辛与愉悦,让其在实践活动中开阔视野和丰富知识。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立足实际做出自主选择。通过各种途径让中学生走出政治课堂,置身于大自然和社会生活,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活动等获得丰富体验。政治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主要是适当安排学习材料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和活动方式,能够发现自己所学学科知识的用处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相关知识性问题时,教师给予适当帮助。中学政治实践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重视学生的探索与发现,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如果有了新的目标和课题,政治教师就要鼓励学生研究。鼓励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获得新的感受,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和诱发探究动机。围绕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社会小调查、小组讨论、上网查找、实践探索等有效形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简便方法和简单技巧。

三、在实践活动的结果上由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充分肯定学生的实践活动成果。

中学政治教师在学生实践活动中加强引导学生,可适当协助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注重启发思路,提供线索,不能把学生的探究引入一个已有的结论。对学生的探究发现进行评价时,注重探究学习过程,注重知识综合应用和各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的掌握,注重探究过程和方式的独立性、创新性、开放性。如组织开展调查时,政治教师不能要求不同组别学生形成统一的调查结论,而应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视角、别出心裁的想法和不尽相同的收获或结论。

四、在课堂结果的评价上由结果评价转变为全程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实践过程。

篇9

今年出版的九年级政治教材增强了课程的时代感,淡化了学科体系,降低了理论难度,但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的内容,把“学科”和“活动”两类相对独立的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推动了德育课程由认知教学到活动教学的转轨。

由于活动课是一门正在探索过程中的新型课程,因此,对于政治教师来说,如何认识和实施“活动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九年级政治“活动课“的点滴认识。

一、初中政治“活动课”的特点

初中政治活动课虽然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一部分,但它毕竟是学科教学改革的前沿,故具有鲜明的特点。

(一)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九年级政治教材共设计了16项活动内容,有的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用教材中的理论或自己的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如第一课的“收集十月革命以来反映社会主义事业在曲折中前进的资料”;第三课的“根据国家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采取自制或识读图表等方式,归纳出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资源分布的概况、环境形势的表现”;第四课的“根据切身经历,结合有关资料,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题,发表各自的见解”。有的通过学生查找资料或访问,用掌握的事实,说明理论、观点。

(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九年级政治活动课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教育资源,紧贴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触及到“三个代表”、“中学生上网热”、“国际形势”、“西部大开发”、“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问题,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也使思想政治课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九年级政治教材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活动课;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活动内容;学生可以采取调查、讨论、访问、演讲、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活动;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通过个人努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些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意识。

二、活动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

活动课的设置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是九年级政治课程改革的最亮丽的风景。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此外,每一单元还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2—3个活动。要把活动课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

近年来,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大量出现在中召考试的考卷上,如西部大开发、入世、环保等。这些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科知识教学难以完成的任务。所以,设置活动课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适应中召考试改革的需要。基于以上的原因,教师、学生对活动课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教师适度指导

活动课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在活动课上应是一个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解释疑难;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应启发学生的思维、介绍方法、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既不能代替学生活动,又不能放任自流、袖手旁观。

(三)转变学习方式

活动课的设置就是要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九年级政治活动课的实施中,可以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给学生提供进行完整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这样的活动虽然要用更多的时间,但对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三、活动课目前的尴尬

(一)人们对活动课缺乏认识

活动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但在目前的升学压力下,它的存在会引起其他任课教师、家长的疑惑。毕竟,上活动课要占用课程时间甚至课余时间。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的动手能力可以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或有先发育智力,后培养能力的想法。对此,除了依赖加大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和宣传,还要依靠广大教师在活动课这一课题上多探索,多总结,让人们逐渐认识活动课的重要性。

(二)活动课的开展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分组讨论要求该课堂隔离于其他班级,避免干扰和扰。还要求有较大的教室,便于教师巡视,随时解决他们的疑问。但现有的教室数量、大小等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影响了活动课的质量。

(三)活动课的逻辑结构需要改善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是学生由过去从学科的概念、规律的开始学习转变为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首先应让学生发现问题,然后通过收集资料并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形成对问题的解释。

篇10

一、强化德育管理的总体思路

学校贯穿“一种思想”,即面向全体学生,发展个性。实行人文关怀,倡导“爱的教育”,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增强“两种意识”,即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意识。促进“三个落实”,一是养成教育、二是班级管理、三是综合治理。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管理由随意型向规范型转变,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由单一的学校管理转为多元化管理。搞好“五结合活动”,即德育管理与课堂教育相结合,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管理工作与德育创新相结合,常规工作与重点工作相结合,德育管理与未来发展相结合。力争“六个学会”,即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新。

二、营造校园育人环境,使德育管理网络化

根据《中小学德育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明确了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认可的办学目标,同时确立了德育工作的具体目标:保持在校师生犯罪率零记录,校园常规管理井然有序,德育竞赛榜上有名,创建文明校园,平安、宁静、洁美校园。以上目标的确定,有效促进了德育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学校―年组―班级―个人”为一体的教育目标体系。

我校始终把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摆上重要日程。健全德育领导组织,由校长任组长,组织成立了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即校长负责学校全面工作,分管领导分别包年组、包楼层,完善以“德育副校长―德育处―年级组―班主任”为主体的德育工作体系,加强德育管理,促进德育活动的开展。以“业务副校长―教务处―教研组―学科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德育教育体系,使德育工作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以“团委―学生会―团支部、班委会”为主体的自我教育体系,使学生成为德育活动的主体,内化其行为,以“学校―家庭―共建单位―社会力量”参与的德育教育体系,使学校德育工作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上述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校同时把加强教师政治学习,提升整体思想素质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每学年我校依据工作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时事政治、法律法规、教育典型案例、优秀教育工作者事迹材料、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等,激发教师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加强教师理论知识储备,拓宽教师的视野。

三、优化环境建设营造德育氛围

学校为了营造德育氛围,主要从人文环境和校园环境入手,加强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

我校从领导到教师都十分重视人文环境建设。校领导在加强学校管理中,首先从自我做起,净化自身人文环境的同时,带动全体教师,组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教师自身环境建设,要求教师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黑河市师德师风“十不准”》、《团结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团结中(小)学教师十忌》严格要求自己,通过教师自身的人文环境建设感化、教育和引导学生。

几年来我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积极筹措资金加强学校环境建设。校内水泥甬道环绕合理,周边绿化自然美观,健身器材安放安全,合理有序。校门内橱窗排列有序,能够醒目地看到学校办学目标、宗旨、校风、教风、学风。教学楼内各楼层分别展示传统文化、爱国教育、文明养成、安全知识、环保知识、师德修养以及悬挂各位任课教师的警示语等不同专题的文化建设内容。班级建设各具特色,形式不一,但统一的是各班的黑板报要求每周更换一次,读书角每周更换一批新图书,每个班级都设有好人好事记录本等。人文环境和校园环境不断进步与发展,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起到了引领作用。

四、科学合理地开展德育活动

为了充分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近年来我校在班级管理体制上实行了改革,合理创新,科学管理班级。即运用检查、测评和考核等手段来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的自理和自律的能力,为强化班级管理创建良好的学风和班风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校多年来严格落实德育常规工作,始终坚持每周一次德育领导小组会议,每月一次班主任例会,每周一次各班级常规检查,每月一总结,这些常规工作有效促进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结合教育系统师德建设活动的要求和学校的工作实际,学校签订责任书,在教师中围绕师德师风建设开展自查活动、读书活动,撰写高质量的师德反思材料,每学期进行师德经验交流,不断总结经验,推出典范,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对推进我校师生道德素质发展起到了模范、榜样作用。

每学期开学初,我校以市教育局规定的3月和9月份为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月为契机,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对老生进行巩固教育。德育处全体成员深入班级指导及检查,加强新生对《团结中学新生学习材料》的学习和老生的巩固。月末进行各年级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知识竞赛或演讲比赛,同时月总结评选出文明标兵及先进个人,此项工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思想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