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4-11 10:12: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金融租赁; 商业银行; 发展障碍
中图分类号:F830.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8)06-0053-03
一、我国融资租赁业的简要回顾
现代融资租赁业发端于19世纪后期的英国和美国,我国的融资租赁业始于上个世纪改革开放的初期,1980年中国民航在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推动下,与美国汉诺威尔制造租赁公司和美国劳埃得银行合作,利用跨国节税杠杆租赁方式从美国租进第一架波音747SP飞机标志着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开始。1981年,中国东方国际租赁公司、中国租赁有限公司相继成立。
此后,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机构有两类,一是由外经贸委(现由商务部)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租赁公司,二是由人民银行(现由银监会)批准设立的金融租赁公司,两个部门监管并存的局面形成。商务部近来还批准少数一般性内资租赁公司做融资租赁业务试点。截止2006年,商务部以及前外经贸部批准的外资及中外合资租赁公司共有70余家,资产合计接近300亿元。经银监会和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金融租赁公司共12家,其中6家持续经营,资产合计142亿元。经过20多年的发展,限于外部客观环境和企业内部发展等制约因素,我国融资租赁行业整体处于较低水平,据粗略统计,我国目前租赁业市场渗透率仅为1%,远低于成熟市场30%的渗透率水平。
二、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发展障碍和制约因素
(一)与国内其他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公司相比,监管标准不一必然导致不公平竞争,阻碍了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进一步做大做强
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由于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特殊身份,所受到的监管远比商务部管辖的外资租赁公司严格,《外商投资租赁业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为防范风险,保障经营安全,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的风险资产一般不得超过净资产总额的10倍。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业务限制条款。一般内资租赁公司只需在工商部门登记、年检。而《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和其他相关金融机构监管政策则比照商业银行监管,从资本充足率、客户集中度、关联交易等多方面对金融租赁公司加以规范。监管标准不一,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下必然导致不公平竞争,尤其在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发展的初期阶段,阻碍了公司进一步做大做强。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以下两点: 一是资金来源问题。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较之其他租赁公司的明显优势就是资金来源优势。但出于风险隔离的考虑,目前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在资金上不能完全依赖母行,其他渠道如同业拆借、发行债券等方式存在政策障碍,不具备可操作性,比如,《同业拆借管理办法》第七条、第八条均规定申请进入同业拆借市场的金融机构必须有两年的良好经营记录,新成立的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是否可以特例申请进入同业拆借市场目前没有政策依据。而《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中只规定了商业银行、财务公司发行金融债券的条件,其他金融机构尚无细则规定。以上限制使得新成立的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普遍缺乏稳定的、低成本的资金来源。
二是客户集中度问题。《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规定单一承租人的融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30%,集团客户的融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对新成立的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来讲,注册资本金在20―45亿元之间,即单笔业务范围最高限额在6―13亿元之间,对耗资巨大的机船租赁显然不利(飞机轮船的平均价格在2亿元―8亿元),而机船类集团客户的需求更是远远超过限额。对客户范围和项目金额的限制不但使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初期开业阶段极易撞线,而且不利于公司抓住市场先机发展壮大。
(二)与大型跨国租赁公司相比,财税政策的差别使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处于不利地位
从英美发达国家的财务税收实践来看,普遍采用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处理租赁税收问题,根据实际投资风险的承担者和收益的获得者来判定如何收税,具体标准非常复杂有时甚至模糊,需要法庭做出判决,但是该种原则的采用降低了租赁成本,促进了租赁业的发展。而如果仅仅从形式上判定纳税环节和纳税义务人,则容易重复征税,提高租赁成本。比如,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人出售这一环节在形式上被视为商品买卖,实质上并不是真实的买卖交易,选择设备和最终使用的都是承租人。这一环节如果按照旧货交易征收增值税等流转税,必然会提高租赁成本。又比如在关税上,承租人直接进口该设备享有特定行业免税的优惠,而采用融资租赁形式进口的话,从形式上看出租人是关税纳税义务人并不享有税收优惠,这也会增加租赁成本,挫伤承租人使用融资租赁形式购置设备的积极性。 由于我国融资租赁规模较小,在对各种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税务部门更多注重形式而不是交易实质,往往没有明确企业在采用融资租赁方式买卖设备时税收优惠政策如何适用,谁来适用,缺乏可操作的细则,这就造成了国内融资租赁业务开展的困难。
(三)我国租赁市场培育尚不成熟,相关法律环境、业务研究和实践都处于初期阶段,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
从市场培育上看,中国融资租赁业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经过了萌芽、发展、衰退的阶段,走过许多弯路,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各方面对租赁的认知程度仍然很低。特别是对融资租赁在扩大销售、改善融资结构、加速折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了解不够,甚至把融资租赁简单的理解为抵押贷款。而在飞机、轮船等大型设备融资租赁市场,业务运作模式相对成熟,但是90%的市场份额已被跨国租赁公司占据。同时,与租赁业务密切相关的二手设备交易市场尚不发达,导致租赁物残值处理存在很大障碍,直接影响了融资租赁业向“融物”功能更为深化的高级形式发展。 从配套法律环境看,虽然有《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外商投资租赁业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但是相关租赁物登记和取回却涉及多种产业、多个行业主管部门,比如医疗设备、电力设备等的所有人必须经过资格审查,而租赁公司往往不具备特定行业资质。目前我国也没有统一的租赁登记制度,导致租赁物所有权的持有和取回在实践中常常无法落实,使出租人面临很大的信用风险。
在行业选择上,5家新成立的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都不约而同将目标市场锁定在航空航运、电力能源等大型设备行业,对我国租赁市场的潜力挖掘不够,对目标客户的细分研究不够。盲目追求优质客户,必然导致金融租赁公司一窝蜂竞争,议价能力降低,利润空间缩小。
在人才储备上,由于金融租赁的业务领域相当复杂,业务本身兼具融资和融物的特性,既需要金融人才,也需要专业技术人才。仅以从事飞机租赁的业务人员为例,不但要熟悉融资租赁的流程,还要精通飞机机械管理和维修,才能做好各个业务环节的风险控制。目前刚成立的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人员组成中多为来自于母行的金融人才,复合型专家人才十分缺乏。
三、政策建议
(一)建议监管部门取消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客户集中度比例限制,采用与母行并表监管的方式,使其间接受到银行业监管制度的约束
该种方式既有利于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与外资租赁公司享受同等的业务开展条件,也有利于反映出资银行真实的客户授信集中度,有利于出资银行整体的信用风险管理和控制。
(二)出台相应配套政策
监管部门 协调人民银行尽快出台金融租赁公司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券的实施细则或相应配套政策,解决金融租赁公司多元化筹资渠道问题,使金融租赁公司在竞争中能切实发挥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优势。
(三)厘清税收关系
税务部门采用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充分考虑融资租赁交易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厘清税收关系,避免重复征税,在融资租赁业务的征税环节上体现税负公平、合理,对已享有税收优惠的行业、企业采用融资租赁形式开展的商品交易同等地给予免税、减税、退税、缓征等优惠。
(四)积极推动融资租赁相关立法工作
在现行的《物权法》、《合同法》等法律框架下,可采用司法解释等形式对租赁物的取回权予以规范,或在即将出台的《融资租赁法》中予以明确,并协调相关部门建立统一的租赁登记制度,为融资租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五)积极推动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与金融机构的同业协作
探寻信租合作、财租合作、银租合作的新路子,拓展多渠道、低成本融资;积极鼓励公司在租赁资产证券化、租赁资产转让、联合租赁等方面不断创新,提高租赁资产流动性和使用效率,扩展赢利空间。
(六)调整市场定位
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要根据自身特点在实践中调整市场定位,发掘优势领域,加强与设备厂商、专业化的资产管理公司、担保机构合作,建立一体化、全方位的经营平台,扩大市场影响,提高行业竞争力。
篇2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birth of first financial leasing companies, financial leasing industry experienced a boom period, also experienced a sluggish period. With the new "Measure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financial leasing companies," What new opportunities will the implementation bring to the leasing industry? In this paper, combining the status of our financial leasing companies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unique business advantages of the leasing companies, the writer believes that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increasing prosperity market, the financial leasing industry faces enormous historical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关键词:金融租赁;优势;前景
Key words: financial leasing;advantage;prospects
中图分类号:F8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0-0034-01
1金融租赁公司的发展及现状
金融租赁业在中国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曲折历程。从1993年前后行业发展深层次问题暴露出来,也有了十多年时间了。光阴似箭,这段时期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浪潮给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增添了新的动力和活力,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有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和金融租赁公司发展密切相关的外部状况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和动态。2000年大部分租赁主体都会旧貌换新颜、于烈火中重生。与此相对应,法律、财务、监管等发展所需的支柱基本确立,税务政策也很快将取得局部改善。纵观横看,金融租赁业正以崭新的姿态处于优胜劣汰、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其发展动因、发展压力、发展政策、发展环境、发展空间、发展机遇、发展条件、发展能力都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发展已成为金融租赁业的当务之急和第一要务。2007年3月1日,修订后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正式施行。相较央行颁布的原《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中国银监会主导的修改稿最大的突破,是允许银行入主金融租赁公司。商业银行的进入,势必对实力孱弱的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带来新契机。修订稿出台后,得到银行业界的积极响应,民生银行等多家银行申请试点。先进国家中,融资租赁年租赁交易额往往能占到GDP的2%以上,租赁渗透率也达到两位数,高的如美国甚至可以达到30%左右。尽管缺乏准确的统计资料,我国的年租赁交易额一般认为还不到GDP的0.2%,而租赁渗透率也低于2%的水平。这种差距从另外角度来看,正说明我国租赁市场未来发展存在巨大的空间。同时由于影响租赁行业发展的会计准则、税收政策、法律制度等条件基本成熟,实现这一转变的过程并不一定需要很漫长的时间。
2金融租赁公司特有的业务优势
在企业通过外部融资取得固定资产时,有以下几种方式:股权融资、发行债券、银行借款和融资租赁。其中,股权融资和发行债券较难取得,对于多数企业来说,银行借款是最常见的选择。但金融租赁与银行贷款相比有其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企业避开了资金紧张时期和集中的开支。当企业需要引进大型设备的时候,通常需要筹措一大笔资金,这样势必造成企业资金需要上的紧张,流动资金的大量减少。由于租赁采用的是定期支付租金的方式,费用负担均匀,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只需每段时间支付一笔小额的资金就可以顺利引进设备,迅速投入生产为企业创利。其次,一般企业向银行进行融资,要支付的手续费和利息费用比较高,而金融租赁的费用相对其而言就低了一些。而且也不要求承租人提供担保和抵押,对于企业的资产、净资产也不做严格的要求,融资条件相对比较优惠。再次,企业在整个金融租赁业务中处于主动地位,出租人须根据承租人的要求来提供相同规模、型号、功能的租赁资产。企业既融得了资金同时也引进了新型的设备。而且在整个金融租赁期满时,企业还可以自由的选择退出方式,既可以退租、续租也可以回购。最后,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融资渠道,金融租赁使得企业融资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融资渠道。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金融租赁方式来满足自身对于资金需求。因此,租赁业务所具有的独特性,决定金融租赁公司有着坚实的市场基础。
3金融租赁公司的发展前景看好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金融租赁形式逐渐从传统租赁向现代租赁过渡,金融租赁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市场前景。目前,随着招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在上海的开业,我国首批五家试点商业银行全部完成了金融租赁公司的组建工作,这为金融租赁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历史性发展机遇。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金融租赁形式逐渐从传统租赁向现代租赁过渡,金融租赁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市场前景。对银行而言,设立专门经营金融租赁的子公司,能够延伸其服务领域。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高波表示,租赁业务将带动银行向资产证券化、产业投资基金、资产信托、理财产品等新兴业务发展。此外,租赁资产的流动性和可转让性都比信贷资产强,能帮助降低银行的坏账风险或资产处置风险。对于租赁公司本身而言,除了依托银行的网络发展客户以外,还可以吸取银行的经营经验,与之在业务上协同合作。对企业而言,金融租赁的出现使企业摆脱了单一间接银行融资的束缚,通过金融租赁进行融资,企业能够用较少资金投入,实现较大产出,加快其投资速度。对供货商而言,金融租赁则有利于他们增加销售,快速实现货款回笼,拓展下游用户,可以提高资产盈利能力,对生产型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还能改善资产负债比例,均衡现金流,提高资本金比例和利润。在发达国家,金融租赁是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1981年我国正式引入金融租赁,但目前仍处于行业起步初级阶段。据统计,2006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设备投资总额为10.99万亿元,如果金融租赁能达到10%至15%的租赁渗透率(指租赁额占全社会设备投资总额的比率),其规模应该在1万亿至1.6万亿元之间,而2006年底,市场实际规模仅有0.05万亿元,租赁渗透率不到2%,金融租赁业市场的发展前景可见一斑。
从上述几点看出,金融租赁业务对金融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完善投融资平台、利用多种金融工具、进行金融创新和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裘企阳.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修订版)问答[J].租赁动态与信息,2007,(3).
篇3
关键词:融资租赁;立法现状;合同法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0-0101-02
一、我国融资租赁立法现状
融资租赁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是一种将工业、贸易、金融紧密结合起来的金融创新模式。在短短五六十年间,其得到快速的发展。我国直到改革开放的初期,才为了开辟利用外资的新渠道,从日本引进了融资租赁的概念,以原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现在为中国中信集团公司)为主要股东,于1981年7月成立了中国租赁有限公司,开展融资租赁业务。中国租赁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融资租赁业的诞生。
相对于融资租赁业的发展,我国关于融资租赁的立法起步较晚。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关于中国东方租赁公司诉河南登封少林出租旅游汽车公司等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一案的批复》,其所涉及的案例是我国第一例融资租赁案。这一批复对于我国融资租赁的合同构成、标的物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作了初步探索。1996年,最高院为了解决我国融资租赁实践中无法可依的状况,参照《国际融资租赁公约》的有关规定,颁布了《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这是我国第一次从司法解释的角度来规范融资租赁合同,其为日后有关法律制度的出台产生了重要影响。随后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融资租赁的法律文件。
关于我国现存的融资租赁法律文件,大体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合同类、会计类、监管类和税收类。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一)合同类
1999年,《合同法》的颁布,对于我国融资租赁具有重要的意义,它首次在基本法律层次对融资租赁合同加以规定。并一直作为我国融资租赁合同的主要法律依据沿用至今。我国《合同法》吸收并采用了《国际融资租赁公约》中对融资租赁认定为一种独立交易的方式。并专章立法。《合同法》第14章:“融资租赁合同”共14条,主要内容如下。
1.融资租赁合同的认定
第237条首先明确了融资租赁合同的定义,并采用独立交易说,①第238条和239条又进一步对融资租赁合同的主要内容和基本交易过程加以规定。这三条是认定融资租赁合同的基本出发点。
2.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
从第239条将到249条分别对当事人的范围、索赔权的转移、承租人对租赁物的选择权、出租人对租赁物享有的所有权以及责任的免除、承租人对租赁物的义务和租金等问题进行了规定。
3.租赁期满时对租赁物所有权的处理
第250条赋予了融资租赁当事人在租赁期满后对租赁物处理方式上的选择权,并规定了无法确定时的归属。
《合同法》对融资租赁合同的规定从根本上改善了我国融资租赁的法律制度,并奠定了我国融资租赁交易的基础。
(二)会计类
2007年1月1日,新《企业会计准则——租赁》公布实施,修订后的《会计准则》共8章39条。这一准则主要参考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对租赁的分类、融资租赁的含义及认定和会计处理作了明确规定。主要涉及租赁业中承租人和出租人对融资租赁和传统租赁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披露制度。
(三)监管类
2007年3月1日,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对原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并重新颁布实施,该新办法共6章46条,其主要从金融租赁的定义、金融租赁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金融租赁机构的业务范围和经营规则以及具体的监管办法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该新办法在金融租赁机构的设立中,提出了主要出资人的概念,规定只有商业银行、租赁公司、主营业务为制造适合融资租赁交易产品的大型企业及其银监会认可的金融机构才可以成为主要出资人,同时对于金融租赁机构的最低注册资本金从原办法的5亿元降为1亿元人民币并提出了8%的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另外,该新办法还对于关联交易和售后回租交易提出了明确的监管要求。但是该管理办法的调整对象仅限于中资金融机构型的融资租赁公司,对于非金融机构型和合资租赁公司并不适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四)税收类
在融资租赁的税收立法方面,我国至今并未出台一部专门的法律。其主要散见于国家税务总局1995年12月22日颁布的《关于融资租赁业务征收营业税的通知》,1999年6月24日颁布的《关于融资租赁营业税计税营业额问题的通知》,2000年7月7日颁布的《关于融资租赁业务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于1999年颁布的《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2003年颁布的《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等等。这些法律文件系统性不强,法律效力较弱,但或多或少促进了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
以上便是我国在融资租赁方面从融资租赁合同、会计事务、监管以及税收四大方面的相关法律规定。其基本涵盖了融资租赁所涉及的问题,但是还是过于粗糙,需要继续完善。
二、我国融资租赁立法的不足
(一)融资租赁定义的冲突
篇4
金融租赁公司引入外部评级机构进行信用评级和信用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其信用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而信用评级机构开展与金融租赁公司的合作,也可进一步拓展市场,增加信用信息数据的积累。二者合作的主要方式包括信用评级、尽职调查、管理咨询以及信用方案设计等。
关键词:金融租赁;信用评级;合作
1 金融租赁行业发展状况及风险特点
融资租赁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美国,目前,全球近15%的投资都通过融资租赁完成;在美国,融资租赁已经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金融工具,其租赁渗透率已超过30%,进入成熟期。而在中国,到20世纪80年代才引入融资租赁,融资租赁的渗透率一直较低。2007年3月1日,银监会颁布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这一办法的出台,标志着银行自1997年被强行退出租赁市场后重新获得该牌照,工行、国开行、建行、交行、民生、招行等相继成立了金融租赁公司。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08年11月,6家银行租赁公司的平均注册资本达到36亿元,租赁资产规模约为460亿元,只用了一年就大致占据了整个融资租赁市场业务的半壁江山。
融资租赁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业务,是一种将金融、贸易、工业结合起来,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通过“融物”达到“融资”的交易,其法律实质是出租人按承租人对租赁物与供货人的选择取得租赁物再出租给承租人。
金融租赁公司在开展融资租赁业务过程中,不可能完全依赖于自有资金,也需要资金提供方的融资支持。它既接受银行提供资金的服务,是银行信贷信用的受信人,又是向承租企业提供设备和服务的授信人。
金融租赁公司如何为承租企业设置融资租赁信用条件与融资租赁公司能否满足资金提供人的信贷信用条件,融资租赁公司的未来租金收益与融资租赁公司未来应付资金提供人本息是否相匹配,是保证融资租赁业务流程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其中,承租企业的信用风险是金融租赁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这是因为租赁业务收入是目前我国金融租赁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而承租企业的信用状况不仅直接决定了金融租赁公司租赁业务的收入与风险,同时也决定了其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水平。
2 引入外部评级机构进行信用评级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金融租赁业务的快速发展,监管部门对金融租赁公司资本充足水平和资产质量等的监管也日趋严格,如何有效识别、防范和控制承租企业信用风险,加强内部信用风险管理,是金融租赁公司面临的共同课题。
金融租赁公司引入外部评级机构加强承租企业信用评级和信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独立、客观地揭示承租企业违约的可能性和损失的严重程度,提高金融租赁公司信用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
承租企业的信用风险,即违约的可能性和损失的严重程度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包括承租企业所处的行业发展阶段、市场竞争状况、产业政策,承租企业的经营状况、管理水平和财务实力等,需要运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与分析。金融租赁公司借助外部评级机构历经多年所建立起来的信用评级体系和专业判断对承租企业进行信用评级,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当前其对承租企业风险识别和控制方面的不足,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另一方面,外部评级机构以独立第三方的地位开展承租企业信用评级,能够不受委托方和被评企业之间利益关系的影响,评级结果的公平性和客观性有较大程度的保障。
2.2 实行资产五级分类,提高资本充足水平的需要
《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风险分类指导原则》等现行监管政策规定金融租赁公司资本净额不得低于风险加权资产的8%,同时应实行风险资产五级分类制度,并提取规定的呆账准备金。外部评级机构对承租企业的评级结果可为金融租赁公司基于信用风险的资产分类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为风险加权资产和资本充足率的计量提供依据。
2.3 有助于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打造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监管的加强,我国金融租赁公司必须迅速提升信用风险定量识别和控制技术,建立和健全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和流程。同时,金融租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将从单纯的业务扩张逐步转变为风险计量、风险定价和经济资本分配,从而实现收益和风险相匹配的经营目标。借鉴外部评级机构信用风险分析技术和信用风险管理咨询经验,有助于促进金融租赁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3 信用评级机构与金融租赁公司的合作方式
根据金融租赁公司的业务特点和信用特征,信
用评级机构可在以下方面与金融租赁公司开展业务合作,以帮助金融租赁公司进一步提高承租企业信用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针对融资租赁公司的承租企业进行主体信用评级;为金融租赁公司提供针对承租客户的尽职调查服务;为金融租赁公司提供信用风险管理咨询服务;为融资租赁业务设计相关信用方案。
3.1 承租企业信用评级
承租企业的信用评级是对受评企业按时、足额偿付约定租金的能力及意愿的评价,其核心是充分揭示受评企业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来源以偿还其到期租金,并以简单的评级符号表示其违约风险的大小和损失的严重程度。主要分析要素包括经营环境、企业的基本经营及竞争地位、管理素质、财务状况、关联企业之间的关系及特发事件风险等。金融租赁公司应首先选择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开展业务。
3.2 承租企业尽职调查服务
尽职调查是评级机构通过专门的征信方法、渠道和程序,对拟承租客户真实的资产和负债状况、股权结构和关联企业、经营历史及现状、主要管理人员、法律关系及其所面临的机会以及潜在的风险等进行的一系列调查和核实。
尽职调查的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基本情况、发展历史及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生产现状、财务状况、特定债务、涉诉事件、经营者个人诚信情况以及相关行业的简要分析等。该报告可帮助金融租赁公司判断承租方的经营、管理实力并甄别经营风险,提供决策参考。
3.3 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咨询
金融租赁公司在经营活动中将始终面临着必须不断扩张信用以扩大市场份额和争取客户,但另一方面又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信用风险,提高赢利水平的两难困境,因此,建立企业内部信用制度,构建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制势在必行。信用评级机构可协助金融租赁公司建立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以帮助金融租赁公司解决好客户选择、融资方案制订并实施、加强应收融资租赁账款的管理等问题,从而实现增加收入和降低风险的预期目标。信用评级机构提供风险管理咨询的主要内容包括:信用管理诊断、信用管理制度体系建立、信用管理部门建立及人员考核指标体系设计、信用管理政策制定、业务流程重组、资金营运及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
3.4 为融资租赁业务设计相关信用方案
融资租赁业务和风险控制的实践证明,承租企业的经营方式、机构实力、交易的机构组合、中介服务机构的介入与否以及二手设备市场的设立都将影响融资租赁公司对承租企业信用条件的设置。针对融资租赁业务承租企业的不同特点,在进行融资租赁业务关键要素方案时,应根据承租企业主体信用评级的结果,进行具体优化设计。信用方案设计的重点在于对租赁债权的管理能力以及未来的租金收益、余值处置收益与金融租赁公司所承担的风险以及资金成本、现金流压力等是否匹配。在针对大型服务运营商客户时(如电信、电力、供水、供气运营商),除考虑当前的信用等级外,信用评级机构还将对该类企业未来赢利能力和现金流情况进行评估判断,并根据设备余值风险的定价和处置能力综合设计融资租赁方案;而面对一般生产加工类企业对建筑、工程施工设备或大型生产设备的融资租赁需求时,其在行业内的地位、市场份额、核心竞争优势、设备的通用性、历史信用记录以及第三方担保等保障措施均成为融资租赁方案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租赁;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0)04-0069-03
2009年,在国家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背景下,国内首批5家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资产规模呈高速扩张态势,其中招银租赁资产增速最快为295.3%,建信租赁资产增速最慢也达到67.7%。银行系金融租赁在拉动社会投资、促进产业升级、活跃金融市场、优化企业融资结构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增强。然而。高速扩张的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在经营理念、市场定位、行业集中度、资产流动性、租赁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风险隐患值得关注。理性分析银行系金融租赁的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对策,对于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银行系金融租赁发展概况
现代融资租赁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经过近60年的发展已成为与银行信贷、直接融资、信托、保险并列的五大金融形式之一。我国的融资租赁始于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中国民航在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推动下,与美国汉诺威尔制造租赁公司和美国劳埃得银行合作,利用跨国节税杠杆租赁方式从美国租进第一架波音747SP飞机,标志着我国融资租赁的开端。此后,国内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机构根据监管部门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外经贸委(现由商务部)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租赁公司,另一类是由人民银行(现由银监会)批准设立的金融租赁公司。
国内商业银行从1986年开始介入这一领域,然而由于风险意识差、疏于管理,金融租赁很快走向歧途,1997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金融租赁遭遇第一次行业危机,银行按照政府要求退出金融租赁行业。2000年以后,国家相继完善了租赁的四大支柱(法律、监管、会计准则、税收)。银监会于2007年修订(淦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重启了银行系金融租赁试点工作。工行、交行、民生、建行、招行相继组建金融租赁公司,国家开发银行通过对原深圳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进行股权重组并增资变更设立金融租赁公司。
中国银行业协会金融租赁专业委员会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底,银监会监管的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规模总计1507.3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7.79亿元,利润总额22.36亿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了120%、80%、61%。2010年信贷新增规模缩小,这将给金融租赁公司带来更大机遇,但高速扩张下的风险隐患值得关注。
二、银行系金融租赁潜在的风险隐患
试点工作开展三年来,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在经营中的风险隐患,主要体现在经营理念错位、市场定位偏颇、行业集中度过高、资产流动性不足、融资租赁模式单一等方面。
(一)经营理念错位
从媒体报道看,现有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在宣传自身优势时,多侧重于股东银行实力雄厚、所选行业潜力巨大、或是公司老总经验丰富,而没有侧重于自身租赁资产的流动性。这反映出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在经营理念上还没有摆脱转贷思维,没有把金融租赁公司真正定位成租赁公司,而是将金融租赁看作是银行贷款的补充或资金投放的备选项。经营理念错位的另一反映,就是现有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金融租赁业务主要是售后回租,而售后回租实际上类似于银行贷款,难以发挥租赁业务中物权保护债权的优势,在风险防控上也难免出现漏洞。相应地在服务定价上,往往把利率作为卖点,把应得的服务收益、管理收益都抛在一边,致使租赁业务整体盈利水平低下,不利于银行系金融租赁的持续发展。
(二)市场定位偏颇
融资租赁天生具备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基因,因为融资租赁在结构设计和资产管理中利用物权保护债权,从而降低了对承租企业信用的过度要求。在国外融资租赁已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之一,而国内的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与商业银行一样,将市场定位于银行竞争非常激烈的大型国有企业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没能发挥中小企业融资主渠道作用。作为新成立的金融租赁公司,依靠雄厚资本实力和丰富客户资源,快速扩大市场份额,为公司生存和发展奠定一定基础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长此以往就失去了金融租赁在中小企业市场的优势,失去了租赁业务长期发展的基础,对国家、对社会,对就业的贡献率不大,甚至租赁行业发展都要成问题。
(三)行业集中度过高
在行业选择上,国内的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都不约而同将目标锁定在航空、船舶、电力、矿产等大型设备行业。这些行业租赁运作模式相对成熟,对金融租赁需求旺盛,未来现金流状况良好,且行业中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大,有一定的垄断性,因此受到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追捧。然而,这些行业设备单体价值偏大,资产处置时流动性差,且多数是典型的周期行业,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随经济形势大起大落,无论是设备自身的价格还是基于设备产生的租金收入都难以预测。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所引起的经济下行,对我国航空、船舶、电力、矿产行业的不利影响就是明显例证。行业集中的局面反映出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对目标客户的细分研究不足,对我国租赁市场的潜力挖掘不够。盲目追求优质客户,必然导致金融租赁公司恶性竞争,降低议价能力,缩小利润空间,增加系统性风险。
(四)资产流动性不足
银行直接开办融资租赁业务与出资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是两码事,距离国务院非公36条中“鼓励金融机构开办融资租赁”还有一步之遥。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并非由于其股东是银行,资金来源就可以源源不断。对于新成立的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来说,虽然资本雄厚,但再融资同样是个难题。根据《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主要有如下融资渠道:吸收股东1年期(含)以上定期存款、经批准发行金融债券和同业拆借。但实际上,定期存款只限定于控股银行以外的小股东,小股东获取定期存款收益,而租赁收益与存款收益之间的差额利润多被控股银行获取,对小股东缺乏有效激励;发行金融债券,可否发行、发行多少由人民银行决定,且需要累计三年的经营业绩指标,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发行金融债券只具有了一半可能;而同业拆借只能作为头寸调节的临时工具,难以解决金融租赁的资金来源问题。再者,流动性不仅指快速融资的便利,更为重要的是租赁资产的流动性,亦
即回收租金的保障或证券化转让租赁资产的便利。当前保理、资产证券化、物权转让等渠道不畅,对于资产规模高速扩张的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流动性明显不足。
(五)融资租赁模式单一
由于创新成本较高,现有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同质化现象严重、租赁模式单一,主要以售后回租(sale-leasebaek)业务为主,仅有少量直接租赁业务(direct lease)。售后回租虽然可以盘活承租人的固定资产,优化其流动性指标,但在性质上类似银行贷款。实际操作中,金融租赁公司除了买入承租人的设备外,还要求承租人提供抵押。缴交保证金和手续费,利率通常会在银行同期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审查标准和业务流程都采用银行既有的贷款评价体系。与银行贷款相比,承租人通过售后回租融资,成本较高且同样要求抵押,只有受政策约束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项目和企业(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才会考虑融资租赁。2010年信贷规模受限,银监会将严格控制未按规.定条件和程序审批或核准的项目及耗能、污染、存在安全隐患或健康风险的企业。因此,2010年售后回租业务将会更具市场需求,金融租赁公司将面临客户质量下降的风险。鉴于金融租赁公司的资金成本要高于银行,一味去做售后回租业务可能将其置于危险境地。
三、银行系金融租赁的风险管理
排除上述风险隐患,引导融资租赁行业可持续发展,要求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从办银行的惯性思维中解脱出来,经营理念由资金引导型向物权引导型转换,市场定位向节能减排和中小企业倾斜,行业选择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把握租赁资产出从口提高资产流动性,同时还要创新租赁结构实现租赁模式多样化。
(一)经营理念由资金引导型向物权引导型转换
融资租赁是金融和贸易结合的产物,通过融物的方式达到融资的目的,在操作中担当的是出资、购买的角色。将融资租赁作为转贷业务的资金引导型经营理念,难以发挥物权对债权的保障作用,可能造成融资租赁行业一阵爆发后迅速回归原点。正确的经营理念是融资租赁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金融租赁公司健康成长的前提。租赁公司靠租赁关系生存,银行靠信贷关系生存,租赁公司与商业银行的经营基础不同,所依据的法律关系不一样,经营理念就应当有所差异。金融租赁公司应确立物权引导型经营理念,重视物权管理和处置,将租赁物的退出市场、租赁物的保值曲线、租赁物的融资租赁适应性、租赁物的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以及厂商对租赁物的回购承诺作为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重要标准,在“融物”的基础上做“融资”,按照租赁行业的特点对租期安排、租金定价及租后管理进行系统化控制,把握租赁业的“融物”核心,实现金融租赁公司的专业化经营。
(二)市场定位向节能减排和中小企业倾斜
融资租赁在支持中小企业方面有着天然优势。与银行贷款相比,融资租赁通过融物方式实现融资,避免信贷资金挪用,操作方式灵活,综合控制力强。如果企业发生支付危机,租赁资产可被出租人安全收回,因此对中小企业信用要求较低。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要求,国内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应结合自身特点,立足控股银行的客户资源,牢牢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刺激投资、带动消费、促进就业,把市场定位向节能减排和中小企业倾斜。
(三)行业选择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在选择租赁行业时应采取差异化策略,避免租赁项目的投向、投量过多地集中于个别行业,保持行业类别适度多元化,以分散租赁资产的行业风险,谋求租赁资产风险最小化。近年来,交通运输业、建筑业、信息产业、电力、水利以及公共设施业等多个行业的固定资产和技术改造投资日益增加,股份制、外商投资、民营、个体私营等多种经济成分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不断提高,这些行业和企业都有可能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设备。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应根据行业发展前景及具体项目、企业还贷能力和风险管控水平等指标,多元化筛选优势行业,按照客户所在主要行业及特点,分行业、分项目、分企业研究制定并细化操作办法,提高对所选行业内项目和企业的租赁资产管理能力,拓宽融资租赁发挥作用的领域,进一步增强金融租赁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四)把握租赁资产出口/入口,提高资产流动性
在现有法律环境下,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必须把握租赁资产出口/入口,提高资产流动性。除了吸收股东1年期(含)以上定期存款、向金融机构借款、发放金融债券、同业拆借、向银行转让应收租赁款外,更重要的是租赁物品残值变卖及处理,也就是租赁物转让。在设计租赁产品时就要考虑将其做成适合交易的金融产品,考虑租赁物的流动性,而不是仅仅考虑眼前的业务操作便利。要能适应政策环境变化,为租赁产品进入金融市场、扩大流动性预留接口,在适当时机探索不同方式将租赁资产证券化。对巨额采购飞机、大型设备的金融租赁项目,发行以项目资产支持的商业租赁合约证券(ABCP,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对于中小企业的金融租赁资产可以汇集成资产池,打包信托给受托机构,由受托机构对租赁资产进行结构性安排,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发行ABS资产支持证券进行交易,实现资产转让和风险隔离,克服租赁业务资金回收期长的弱点,通过转让和处理租赁物,提高资产流动性。
篇6
【关键词】融资租赁;问题;对策建议
随着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和资金运营观念的进一步增强,我国租赁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其发展过程中尚存在许多问题,需加以解决,以促进其向前稳定、健康发展,从而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作用。
一、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融资租赁业立法滞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有效保障。融资租赁业的发展是以健全、完善的各项法律法规为前提。我国有关融资租赁方面的法律虽然形式多样,但到目前为止未颁布融资租赁的专项法律。目前有关租赁业务的法律问题,只在《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财政部文件及专业银行自行制定的金融租赁暂行办法中做了粗浅宽泛的规定,远不能适应租赁业的现实需要。在实际运行中,导致租赁合同当事人没有统一的行为规范,租赁合同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租赁公司对许多欠租企业无计可施。这严重阻碍了我国融资租赁业务的正常运营和健康发展。(2)融资租赁业缺乏统一的管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行业协会尚未成立,行业管理极其分散。目前,国内租赁公司受外经贸、银监会与国家经贸委的三重管理。权力的分散、责任不清,容易产生部门摩擦,难以在政策上协调统一,使我国租赁业的宏观管理陷入有名无实的真空地带。(3)租赁公司内部约束机制不健全,运行风险大。在我国融资租赁的直接租赁中承租人承担了全部的风险。这些风险表现为:融资租赁公司在开展租赁业务时,对当前以及未来的市场变化做出错误的分析;盲目扩大投资规模、追求数量而忽视了质量,以至于在回收期内却无法收回投资而带来的经营风险。再者,公司经营不善导致的资金不足以及缺乏对租前的准确调查和租后的有效监督,承租企业的经济效益低下,导致其无力偿还租金而造成的风险。除此之外,还包括承租人拖欠租金及违约造成的信用风险和经济环境、自然灾害等因素带来损失的风险等。(4)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融资租赁业发展需要雄厚的资金实力作为发展保障。发达国家融资租赁的融资渠道多样且成本低,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或发行债券和商业票据。而我国租赁公司属于非银行机构,其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主要来源于公司股东资本金和银行借款。由于无法纳入国家信贷计划,在融资方面受到限制。且由于金融市场还不发达,难以从市场上筹集到资金。公司为了筹措到资金而进行了高风险信贷与投资,形成租赁公司的高风险经营。这种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在期限上发生的严重不匹配现象,导致短资长用,使融资租赁公司的支付出现困难。同时,融资租赁公司所拥有的资金量远远达不到业务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量,从而造成的资金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融资租赁业的发展规模。(5)缺乏相关专业管理人员。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的发展,租赁业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产业。租赁业的发展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具备有创新意识的高级管理人员。我国长期以来对租赁业人才资源不重视,导致从事租赁事业的大多数经营管理人员都未经过专业培训,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6)信用环境较差,承租企业欠租现象严重。国内对融资租赁的整体意识还比较淡薄,融资租赁领域仍尚未制定出明确的制度来对其进行约束,以至于融资租赁业的信用环境较差,承租人欠租现象严重。在租赁过程中,一些企业将融资租赁看作为一种借贷方式,有的企业甚至认为融资租赁是类似于政府拨款的一种融资方式。承租企业只在乎是否可取得租赁设备,而不关心自己的实际偿还能力。由于融资租赁物一般价值都比较高,承租人一旦不按期支付租金,将会给融资租赁企业的资金周转带来困难,无力承做新项目,从而失去了发展的活力,以至于业务难以开展而被迫破产。
二、促进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健全融资租赁的相关法律。从法律环境来看,我国应借鉴国外租赁业与国际惯例,尽快出台一部融资租赁业的专项立法及与融资租赁业发展相配套的相关法律法规。对租赁业的投资主体、行业管理、市场准入、业务范围、行业监管及当事人权利与义务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另外,颁布融资租赁会计准则,统一税赋、规范出租人与承租人的经营活动。这样保证有关机关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当事人双方的合法利益才能得到合理、有效地保障。(2)统一管理部门,加强行业管理。金融租赁作为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如何对其进行积极、合理、有效的利用,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关键还是在于管理。多头管理的局面严重阻碍了我国租赁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快对租赁业实施统一管理是势在必行的。根据我国国情,应当由国务院确定一个综合管理部门作为主管部门对我国融资租赁业进行统一管理,并对我国租赁业实行一定的优惠政策,从而达到提高租赁企业积极性的目的。此外,还应尽快成立全国租赁行业协会,颁布统一的行业自律管理办法,对租赁业进行自律管理,交流信息与管理经验,加强风险防范。(3)建立融资租赁公司的控制风险体系。通过总结租赁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政府相关部门应对不同类型的租赁公司的投资主体和市场准入规则做出明确的规定,提高资本金的注册金额,对不同类型的租赁公司应制定出不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定一个从业人员标准,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融资租赁业利用金融系统的企业信用信息网,对中长期经营租赁业务与融资租赁业务建立合同登记制度,防止承租企业的信用欺诈;同时还应与保险机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等进行合作,推出不同类型的租赁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建立健全公司内部项目评估和风险防范的制度。租赁业应同各类中介机构进行合作,通过建立各种类型的资产管理公司、设备拍卖市场等方式完善租赁业的市场退出机制。(4)开辟稳定的长期资金来源。当前融资租赁公司资金来源单一,光依靠银行贷款这种方式,无论从数量上,还是期限结构上都无法满足融资租赁业营运的需要。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前提下,拓宽融资渠道,充实融资租赁企业的资金来源,适当放宽对融资租赁业吸收资金的某些限制。如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吸收各基金的暂时闲置资金,适当扩大融资租赁公司资金来源的业务范围;允许将某些实力雄厚、经营业绩好、信誉好的融资租赁公司改造成规范的股份公司,从而可以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从资本市场筹措到资金。这样既可以使融资租赁企业的经营成本有效降低,又可为融资租赁公司办出自己的特色创造了条件。(5)加强融资租赁人才的培养,提高融资租赁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现代租赁人才是我国租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租赁公司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对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加强对融资租赁实践与理论的研究。各类金融和经济研究单位还应当注重对融资租赁相关学科的建设,通过开办现代租赁业务课程和培训班等为我国的租赁业培养一批懂经济、金融、管理、技术的高素质的现代租赁人才,为我国租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证。(6)完善信用体系,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发展融资租赁首先要完善信用体系。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对信用安全体系具有很高的要求,任何一方不守信,都会导致租赁的失效。租赁业属于一种完全的信用消费,必须借助于政府、银行的信用平台来运作,双方应建立一个相互牵制的信用指标,从而提高双方的信用程度。同时,还应建立企业信用状况登记制度,充分考虑融资租赁业可能发生的风险,积极的建立与完善融资租赁的信用保险制度与抵押担保制度,以达到降低各方当事人的风险损失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闵缓艳.信托与租赁[J].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辛.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经济.2008(3)
篇7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租赁;现状;问题;对策
何谓金融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的请求,按双方事先的合同约定,向承租人指定的出卖人,购买承租人指定的固定资产,在出租人拥有该固定资产所有权的前提下,以承租人支付所有租金为条件,将一定时期的该固定资产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权让渡给承租人。早在1981年,我国的商业银行就涉及过租赁业。但当时因为经营缺乏监管,银行的投资偏差,导致发展缓慢。
一、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金融租赁业的现状
我国设备租赁业务于20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发展,但是直到1981年,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相关规定的出台,我国商业银行才正式开始涉足金融租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监管体制的健全,以及在世界各国强烈要求中国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的压力下,允许商业银行开展金融租赁业务,与外资银行公平竞争成为必然的趋势。由中国银监会修订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于2007年3月1日起施行。新办法允许商业银行作为主要出资人发起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并降低了进入金融租赁业的准入门槛。
二、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金融租赁所面临的问题
(1)规模小,赢利水平低。金融租赁业在我国的发展也只有20多年,无论是资本积累还是实践经验与西方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相比都相差很大,在国外,租赁在融资体系占30%,占三分之一(另外两个是银行和证券),我国只有6%左右,差距很大,市场空间也大。虽然近年来工行、交行先后成立的金融租赁公司,但到2008年末,全国金融租赁公司共有15家,正常经营的仅有12家,且租赁公司注册资本较少,业务开展不广泛。(2)金融祖赁渗透率低。与国外租赁市场极为火爆相比。我国的租赁渗透率不足6%(2010年上半年数据),远低于美国的31%。国外租赁业涉及的领域大致可包括:房产租赁、设备或仪器租赁、汽车租赁、电池租赁、航空租赁、人才租赁、书籍音像租赁、服装租赁、玩具租赁、户外运动用品租赁等,行业渗透相当广泛。而我国目前仅限机租赁和设备或仪器租赁,其他形式的租赁很少。(3)商业信用缺失问题严重。目前我国承租企业拖欠租金的情况非常普遍,主要表现为不按照租赁合同规定按时归还租金,甚至有的承租企业还故意转移有效资产,妄图逃废债务。据专家测算分析和保守地判断,我国市场交易中由于缺乏信用体系,无效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至少为10%~20%,这是整体性社会信用缺失的外在表现。
三、加快我国金融租赁业发展的建议
(1)逐步放宽融资渠道,加紧出台和完善金融租赁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我国在航空、航运等行业拥有强大的优势,随着这些行业的复苏和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可以依托这些行业方面的优势,使商业银行在金融租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目前我国的租赁公司90%以上的资金来源于银行,因此可见银行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租赁业务必须要走直接融资的道路,充分利用各个渠道的资金才能更好的发展。(2)商业银行应加强对金融租赁的宣传力度,寻找更多的合作。银行可以利用客户资源的优势,加强对金融租赁的宣传,向他们介绍金融租赁的优越性,使他们更新观念,更加重视资产的使用权而非所有权。银行还应转变观念,开拓新市场,加强与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合作以及与其他商业银行合作形成战略联盟。中小企业具有其自身特殊的优势,以商业银行的资金优势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反过来中小企业的兴旺发达又能促进商业银行融资租赁的繁盛。(3)进行产品创新,走差异化道路。企业要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获得超额利润,必须要具备与众不同的核心竞争力。面对需求日趋多样化、竞争日趋白热化的金融市场,银行系租赁公司只有加快向专业化发展,进行产品创新,突出产品特色,走差异化道路,才能做到既大又强。长期来看,必须改变以净利差为基础的单一盈利模式,对相关产品进行创新,形成多种盈利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志元,张志远.金融租赁学[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0
[2]朱新蓉主编.金融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篇8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租赁;业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
金融租赁是指出租人出资购置承租人选定的标的物,并按照签订的租赁合同将其出租给承租人长期使用的一种融通资金的方式。金融租赁把融资与融物、信用与贸易合为一体,是二十世纪中期的一项重要金融创新,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国际先进商业银行重要的中间业务和利润来源。
一、我国金融租赁业务的发展
我国的金融租赁始于改革开放,在三十年的历程中,金融租赁业经历了快速扩张、全面萧条、规范发展三个阶段。
快速扩张阶段(1980-1996),与我国对外开放的推进和企业对国外先进设备需求的膨胀相适应,金融租赁业快速扩张,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众多机构通过成立独资租赁公司和投资中外合资的租赁公司的方式来开展金融租赁业务。在此阶段,经中国人民银行和外经贸部批准设立的金融租赁公司超过了50家。
全面萧条阶段(1997-2000),由于风险管理不到位、资金短缺和政策制度的约束,我国金融租赁陷于全行业困境。1997年广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海南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和武汉国际租赁公司由于严重的资不抵债相继倒闭,2000年中国华阳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宣布破产清算。与此同时,因为分业经营的规定,商业银行全面退出金融租赁业。
规范发展阶段(2001-至今),随着租赁的四大支柱(法律、监管、会计准则和税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金融租赁公司的各项经营活动得以规范有序开展,我国金融租赁行业开始步向规范发展的轨道。在2007年,银监会颁布了修订后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允许商业银行设立或参股金融租赁公司,重新开启了商业银行的金融租赁大门,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凭借自身的优势逐渐成为金融租赁市场的主要力量,并推动了我国金融租赁业的进一步规范发展。截止2010年底,中国在册运营的金融租赁公司约182家,比上年增加65家,金融租赁合同余额约为7000亿元,比上年增长89%。
二、商业银行开展金融租赁业务的优势
1.资金优势。现代金融租赁业务主要满足企业对大型设备购置、技术改造与开发等项目的资金需要,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由于资本市场融资受限制,对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租赁公司,资金来源除资本金以外,主要依靠信托存款和拆借资金,而这两项资金来源由于受租赁公司实力和信誉的制约,数量有限且综合成本高,不利于租赁业务的扩展。商业银行能以较低的成本取得资金,并注入到自己设立的金融租赁公司中,既支持了租赁公司的规模化与集约化经营,又优化了银行的资产结构。
2.客户网络优势。商业银行拥有星罗密布的服务网点和广泛的客户网络,此优势从三个方面提升了其在金融租赁业务中的竞争力。一是为金融租赁业务提供客户资源,并迅速锁定目标客户;二是为其在开展具体金融租赁业务时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使其在承租方资信审查、租赁项目评估、租赁项目投产效益的评价、租赁项目租后管理等环节更有效率;三是能充分运用各类客户信息,在承租方、出租方及供货方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有助于租赁业务的顺利进行。
3.信用优势。信用是各类金融交易的基础,我国金融租赁业发展一度萎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金融租赁机构较低的信用等级难以获得消费者、企业和投资者的信任,这既影响了金融租赁业务的扩张,又制约了其融资渠道。而银行信用仅次于国家信用,商业银行设立的金融租赁公司可以借助银行的信用、品牌等无形资产来拓展业务,这是其特有的竞争优势。
三、商业银行开展金融租赁业务面临的问题
1.经营理念问题。由于受银行经营思维模式的影响,大多数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主要把金融租赁作为银行传统业务的衍生物和附属品,片面地从信贷角度来对租赁业务进行定位,将其视作招揽存贷款客户、提高存贷款市场份额的一种辅助手段,而不是把它作为银行新的收入增长点看待,忽视了金融租赁创造效益的功能。在这种陈旧的经营理念指导下,我国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在诸多经营环节都无法适应现代租赁业的要求。譬如在收费定价上,只注重规模扩大,欠缺成本约束方面的考虑,致使盈利水平低下;在市场营销方面,营销观念和手段落后,限制了业务的开展。
2.风险管理问题。金融租赁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风险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体现在:(1)涉及到金融、国际贸易、法律、交通运输、保险、物资供应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多方面;(2)至少包含出租人、承租人和供货人三方当事人,至少包括出租人与承租人之间的租赁合同和出租人与供货人之间的购买合同;(3)投入金额大、投资回收期长、不确定因素多。相比传统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金融租赁业务对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综合考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政治风险和自然风险等。
3.市场定位问题。众多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都不约而同地将目标市场锁定在航空、船舶、能源、电力和矿产等大型设备行业,原因在于这些行业有一定的垄断性,收益状况良好,能带给租赁机构稳定的现金流,因而特别受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青睐。行业过度集中,一方面说明银行系租赁公司对市场细分研究不足,必然导致租赁市场的恶性竞争和利润减少;另一方面也会增加系统性风险,因为以上行业多为周期性行业,很大程度上受国内与国际经济影响。
4.专业人才问题。金融租赁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金融服务方式和交易方式,需要一批既精通金融、外贸、管理和法律, 又懂租赁物品性能、技术等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人才。我国金融租赁业发展时间较短, 专业人才匮乏, 商业银行虽然在金融人才储备方面有较好的基础, 但也缺少了解特定行业知识的金融租赁人才,这已成为阻碍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发展的瓶颈。
四、发展商业银行金融租赁业务的建议
1.创新租赁业务。首先要更新经营理念,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应改变把租赁当作转贷业务的观念,确立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经营理念,重视物权管理和处置,真正实现金融租赁的专业化经营。同时,要积极进行租赁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推动金融租赁方式多样化。除一般性的融资租赁和售后回租外,还应根据承租人的实际需要,尝试开展包括保税租赁、风险租赁、联合租赁等多种金融租赁业务,加大金融租赁的广度和深度。
2.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健全金融租赁业务程序。在租赁前期,做好承租人的信用评估工作,并与有关当事人配合进行全面的项目可行性分析,防范风险发生;在租赁中期,根据整体风险管理计划制定针对特定承租人的具体方案,有区别、有针对性的进行风险监管;在租赁后期,做好资产回收工作,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建立科学的风险决策机制,明确风险责任人。通过建立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项目审核委员会三级风险管理机制,使金融租赁风险决策日益科学。对于各租赁项目,要明确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在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下,形成完善的约束与激励机制。
3.校准市场定位。各银行系租赁公司应根据自身优势并结合客户特点,深入研究各细分市场,应用差异化策略,避免租赁项目过多集中于航运、能源等个别行业与企业,保持租赁资产的适度分散。事实上,在租赁业发达的国家,金融租赁业服务的重点是广大的中小企业,譬如美国,中小企业在全部承租企业中占80%以上。而在我国,中小企业对金融租赁更是有着迫切的需求。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应积极开拓有成长潜力的中小客户市场,不仅能有效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又有利于分散业务风险、扩大利润来源。
4.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金融租赁是知识密集型行业,专业人才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应做好“引援”和“挖潜”的工作。一方面,加大从国内外引进高层次租赁业人才的力度,推动业务创新与拓展;另一方面,应当通过聘请专家、与高校合作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员工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提高金融租赁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陈辉萌,王纳.论商业银行参与金融租赁行业的发展前景明[J].特区经济,2008(9).
篇9
根据中国租赁联盟统计,在2006―2013年的八年期间,中国融资租赁业一直呈几何级数式增长,业务总量由2006年约80亿元人民币增至2013年约21000亿元人民币,增长了261倍,可以说是几何级增长的速度。2010年总业务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2014年6月底,国内融资租赁业务规模达到2.6万亿元人民币,但是我国融资租赁渗透率仅在4%左右,还远低于欧美等国将近30%的融资租赁渗透率,这也意味着我国融资租赁行业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融资租赁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巨大的资金需求压力,单一的融资渠道及“长债短融”的结构是租赁行业发展遇到的瓶颈。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在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增加了流动性,为我国融资租赁公司的融资方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资产证券化的产生对融资租赁行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租赁资产证券化定义
租赁资产证券化(Leasing-Backed Securitization ,以下简称LBS)也可以称为租赁资产支持证券,属于资产证券化中企业资产证券化(属于ABS)的一类,是指融资租赁公司(包含内资融资租赁公司、中外合资融资租赁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三类)集合一系列用途、性能、租期相同或相近,并可以产生大规模稳定的现金流的租赁资产(租赁债权),通过结构性重组,将其转换成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
二、我国租赁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
2006年4月,首个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远东首期租赁资产支持收益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简称“远东首期计划”)成功发行,这标志着我国融资租赁行业资产证券化模式在资本市场上正式启航。
截止到2014年6月,融资租赁公司获得证监会核准六单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规模为72.8亿元,占核准企业资产证券化规模16.3%;已核准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成功发行四单,规模为40.75亿元,占已发行企业资产证券化规模10%。
三、我国租赁资产证券化案例比较分析
1、中外合资租赁公司资产证券化案例比较分析
中外合资租赁公司中目前只有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分别于2006年及2011年成功发行过两期租赁资产化产品。
(1)首期及二期发起人情况比较。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简称“远东租赁”),1991年成立于沈阳,成立时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为中外合资企业,是世界500强中化集团麾下专业从事融资租赁服务的公司。目前远东租赁的注册资本为53271万美元。
根据《远东租赁首期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资产支持受益凭证募集说明书》及《远东租赁二期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资产支持受益凭证募集说明书》,对两次发行时点远东租赁同一家企业在不同时点情况进行了比较并汇总,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远东租赁在2006年到2011年无论从资本实力还是人员、业务规模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2011年3月30日,远东宏信有限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成为首家港股上市融资租赁公司。
(2)基础资产比较。根据《远东租赁首期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资产支持受益凭证募集说明书》及《远东租赁二期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资产支持受益凭证募集说明书》,对两次发行时点远东租赁发行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基础资产情况整理汇总,如表2。
(3)租赁资产证券化增信方式有显着不同。“远东首期计划”采用的是内外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信用增级。内部增级方式就是以次级受益凭证作为对优先级凭证的保证,投资者购买的为优先级受益凭证,而原始权益人远东租赁购买的是次级受益凭证。母公司中化集团对外部增级提供担保,出具单方面保函的目的是为了一旦证券化资产出现偿付困难,中化集团承担不可撤销的连带担保责任,由中化集团以自有资金偿付优先级受益凭证。
“远东二期计划”中,内部增级方式中优先级凭证做了更为细致的分层。同时采用的外部增级方式变为由交通银行根据《流动性支持贷款协议》的约定,在发生流动性支持启动事件后,在承诺额度内向远东租赁提供流动性支持贷款,并直接将贷款资金划转至专项计划账户,由远东租赁和计划管理人将贷款资金用于补充专项计划账户内的资金,以使专项计划账户内资金足以兑付当期兑付日应付的优先级受益凭证的预期收益。流动性支持贷款本息由远东租赁负责向流动性支持机构偿付。
2、内资融资租赁公司资产证券化案例介绍及比较分析
广汇租赁“汇元一期”专项资产管理计划2013年10月18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2013年12月5日成功发行。“汇元一期”是国内首个以汽车融资租赁为背景的公司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开启了国内汽车租赁公司资产证券化的先河。
2014年6月25日,国泰租赁首支资产证券化产品――“国泰一期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在深交所综合协议交易平台正式挂牌。“国泰一期”产品是山东省成功发行的第一支、也是国内融资租赁企业成功发行的第四支资产证券化产品。 两家内资融资租赁公司产品基本情况见表3。
(1)发起人在租赁行业细分方向专业优势明显。发起人新疆广汇租赁服务有限公司(已正式更名为汇通信诚租赁有限公司)是商务部审批的首家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其主要业务方向就是汽车融资租赁及经营租赁业务,其在汽车租赁领域专业优势明显。
发起人国泰租赁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矿山机械设备融资租赁服务商。其依托股东方山东国资委及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资源优势,准确定位市场角色,立足山东,面向全国,逐步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的矿山设备融资租赁服
务商,并初步形成了以矿山设备、工程机械租赁为基础,以节能环保设备、运载设备等配合国家热点政策的租赁服务为延伸,以不动产租赁、车辆租赁等其他业务为重要补充的战略发展体系。 两家企业分别在汽车融资租赁领域和矿山机械设备领域有着其独特的专业化优势和资源优势。
(2)基础资产比较分析。第一,行业单一性较强。两家租赁公司的细分专业化发展方向决定了其基础资产的主要构成。广汇租赁的产品中基础资产是广汇租赁发放的27000多笔汽车客户应收租赁款,行业属性明显;国泰一期中的基础资产中92%的资产是矿山开采设备,其余均为工业制造相关设备,其行业属性也是非常突出。第二,单一合同资产分散程度两极化发展。广汇租赁的基础资产中27000份合同对应应收租赁款余额约为16亿元,国泰租赁一期基础资产中30份合同对应应收租赁款余额约为14亿元。两个产品中基础资产所对应单一合同金额差别巨大。从风险分散角度来说,单一合同金额越小,其违约对基础资产池现金流影响也就越小。第三,租赁业务模式比较分析。广汇租赁的基础资产中27000份合同都是直接融资租赁业务,这与其为股东服务的厂商租赁性质符合。而与其形成反差的是国泰租赁的30份合同都是售后回租业务。
3、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证券化案例介绍及比较分析
“工银租赁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以下简称“工银资管计划”)是我国首单以金融租赁公司作为发行主体的证券化产品,初始计划募集金额为20亿元,获批募集金额为15.9亿元。
“民生租赁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以下简称“民生资管计划”)是我国第二单以金融租赁公司作为发行主体的证券化产品,获批募集金额为16.15亿元。
“工银资管计划”和“民生资管计划”获批后,按照要求需要于6个月内完成发行募集工作。但由于工银租赁及民生租赁系银监会监管的金融租赁公司,在当时时点金融租赁公司的相关管理规定中没有涉及资产证券化的相关规定,而超过了制度规定就需要银监会进行审批。银监会最终暂停了工银租赁和民生租赁的发行审批。政策层面成了制约金融租赁公司发行的主要障碍。
不过这个政策层面问题已经获得解决,随着2014年3月银监会修订了《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增加了以下条款:“经银监会批准,符合条件的金融租赁公司可以开办发行金融债券、在境内保税地区设立项目公司开展融资租赁业务、资产证券化等业务。”自政策松绑后,多家金融租赁公司对于资产证券化业务跃跃欲试,5家公司已经上报了各自的产品方案,预计首批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证券化产品规模为60―70亿元。
金融租赁行业的资产规模达到1.03万亿元,而行业的产品和业务也在高速发展,这些对于公司资本金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家金融租赁公司都在积极寻找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的途径。未来租赁资产证券化或将成为包括金融租赁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盘活存量的重要手段,也将受到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投资者的“青睐”。
四、我国租赁资产证券化特点分析
1、2011年重启前后纵向对比分析
比较于首单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2011年重新开闸之后新发行的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有以下特点。
(1)基础资产种类更丰富。出现了矿业设备融资租赁资产、轨道交通融资租赁资产、海运航空设备融资租赁资产、汽车融资租赁资产等新的种类。更为特别的是,基础资产不再限于动产设备,不动产基础设施资产也开始入池。
(2)信用增级措施丰富。增信手段上进行了创新,远东二期采用了差额支付承诺和流动性支持两种手段;国泰专项资产管理计划采用了差额支付承诺的手段进行外部增信。
(3)运用更加市场化的手段确定发行利率。采用了簿记建档方式确定受益凭证预期收益率,所确定的收益率包含了投资者对未来利率波动的考虑。
(4)偿付方式上采用过手摊还方式。用于收回专项计划账户每期的沉淀资金,降低了原始权益人融资成本。
篇10
关键词:金融租赁;非银行金融租赁;竞争与战略
一、我国非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发展的市场环境
一融资租赁市场空间和潜力巨大
某种意义上来讲,融资租赁在我国仍属于新生事物,尚处于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一点,从与GDP占比指标和租赁市场渗透率指标均偏低的情况可以看出。同时,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也为租赁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对非银行金融租赁公司来讲,有着巨大的现实和潜在的市场开拓前景。
与GDP占比指标偏低。该指标具体指的是我国的租赁市场业务额和GDP总值的比率。据资料显示,在租赁业与GDP占比指标上,我国和世界租赁市场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在2005年,美、日、德三国租赁业与GDP占比平均值为.65%。相比之下,在2008年,我国租赁业务为550亿元,与GDP占比指标仅为0.5%,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大致三倍多的差距。2009年,我国GDP值为335353亿元,按照增长8%来推算我国200年GDP值,200年的我国GDP可以达到3628亿元。按照美、日、德三国与GDP占比指标为.65%的值来计算,我国租赁市场将有5976的市场份额,与2008年市场相比,理论上有着4426亿元的空间差距,这表明有着4426亿元的市场容量需要开发。
市场渗透率指标偏低。租赁实现的设备投资占设备总投资的比例为租赁市场渗透率。2008年,我国的租赁市场渗透率仅为2.25%,这一数值在德国为9.8%、快速发展中国家巴西为.4%,转轨经济的俄罗斯为4.4%。2008年的租赁市场交易额仅为550亿元,按照0%的市场渗透率来测算,租赁市场交易额将为689亿元。
我国当前经济健康发展促进租赁市场扩容。在国家总体经济战略上,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重大经济布局,将对国内经济形成拉动,需要大量电力、运输的设备投资。在具体生活用品市场上,电脑租赁、汽车租赁等租赁需求不断扩大,租赁市场已从传统的设备市场向生活用品市场延伸。另外,在新经济条件下,众多中小企业,在贷款上相对困难,对通过融资租赁进行生产经营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意愿,极具市场开发潜力。
二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是金融租赁市场的主导
我国的融资租赁市场的形成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事。98年4月成立的中国东方租赁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家租赁公司。三十多年来,经过不断发展,截止2009年9月,我国已具有各类融资租赁公司50余家,这其中,银监会审批的金融租赁公司有2家,商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审批的内资试点融资租赁公司有37家,商务部审批的外资融资租赁公司0多家。另外,还有不少机器设备制造企业兼营融资租赁业务。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融资租赁服务体系己经形成,融资租赁业务涉及工程机械、医疗设备、民航海运等众多领域,融资租赁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领域中的一只重要力量。其中银行系则是其中的主导力量,给非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
据统计显示,2009年底,国内2家受银监会监管的大型金融租赁公司,其租赁资产余额达到507.3亿元,全年营业收入为77.79亿元,利润总额为22.36亿元,比2008年分别增长了20%、80%和6%,发展迅猛。从目前形势来看,这2家金融租赁公司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的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占了6家,占据了半壁江山。从注册资金上来看,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分别列第、3、4、7、8名,是国内金融租赁市场的主导力量,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名列第0名。
工商银行等自己旗下的金融租赁公司,在租赁市场上主要投向飞机、船舶、机器、设备等领域,在整个金融租赁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有着强大的资金为后盾,对于资金相对单薄的非银行金融租赁公司来讲,有着巨大的竞争优势。因此,如何应对来自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竞争,巩固并发展市场是非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应思考的重大战略问题。
二、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发展优劣势分析
一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优势分析
在资金资产资源方面。开展融资租赁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来讲,融资租赁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产业。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由于其银行的核心业务,在注册启动资金上较为充足,工商银行等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注册资金都在20亿元或以上,实力雄厚,这是一般租赁公司难以比拟的。同时,在资金获取上,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往往凭借着大资金的优势,以低回报率的方式占领市场,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另外,银行的金融租赁公司在运作上可以依托银行行业的无形资产和品牌资产,良好的品牌优势更是为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提供了较好的竞争优势。
在客户网络资源方面。由于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所在的商业银行在经营信贷等业务中建立起广泛的客户网络资源,为其获取了非银行金融租赁公司难以获得的客户资源优势和风险控制优势。在客户获取上,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凭借其多年信贷经营形成的客户网络和分支机构网络,可以直接获得金融租赁方面的客户信息和资源,在金融租赁运作上,较为容易从业务联系密切的大型设备提供商处获得优质量、低成本的租赁设备。在风险控制上,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由于掌握了许多相关客户的信用资质,可以较好地控制金融租赁风险。相比之下,非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则难以获得这样的市场机会和风险控制优势。
在人才队伍资源方面。作为边缘性、多学科性较强的金融租赁业,其业务有着较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大量专业人才。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所在的银行在长期经营中积累了大量专业人才。其在市场营销策划、风险控制管理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人才支撑优势,为金融租赁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人才储备,是非银行金融租赁公司难以相比的。
二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劣势分析
从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业务运作来看,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目前银行系租赁公司数目较为有限,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在运作上几乎不约而同地把船舶、航空等大型设备定位为目标市场,眼光局限于单一的大型租赁设备市场,有着市场定位单一的局限性,同时由于这些市场耗费资金量大,在一定程度上使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面临着注册资本金偏低的问题,其相对于非银行金融租赁公司的资金优势受到了牵制,削弱了其市场竞争力。
从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融资渠道上来看,其渠道比较狭窄。受国内目前监管政策制约,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不能从其出资银行取得贷款,资金基本为固有的注册本金,融资渠道受限,极为不灵活。同时按照《同业拆借管理办法》规定,金融租赁公司进行同业拆借前的最近两年必须连续盈利润,对新成立的银行系租赁公司的同业拆借行为进行了限制。加之,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喜好于船舶等大型租赁设备市场的业务运作特点,其资金优势大大打了折扣。
另外,由于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出身于银行业,因此其在金融租赁市场的运作上专业性不高,对租赁标的物熟悉程度不够,对租赁标的物处理经验不足,其维修处理能力也较弱。
三、非银行金融租赁公司的竞争和战略思考
一非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应将差异化和一体化战略有机结合
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多年来,经过不断努力开拓。目前在战略布局上,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已全面涉足企业技术改造、工程机械、环保能源、公共交通、医疗保健、印刷出版、船舶运输等领域,为3900多家企业提供融资租赁服务,累计租赁投资额达790亿元。200年2月公司完成新一轮增资,注册资本由4.74亿元增加至20亿元,公司运作本金得到较大充实。针对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市场定位于大型设备租赁的局限性,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应该对现有战略进行优化,将差异化和一体化竞争战略结合起来。在差异化战略上,就是要“放大。目前,国内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市场开发主要精力放在了航空、电力等大型设备行业,这种战略定位很难取得实质意义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容易导致恶性竞争。这对我们非银行金融租赁公司是个重要的战略契机,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应尽量回避船舶、飞机等耗费资金量大的大型设备租赁市场,避免也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进行正面交锋,杜绝拼“体力。在一体化战略上,一方面,就是重点开拓大中小企业租赁市场,尤其是收益高、成长空间大的大中小企业客户市场应积极开拓,进行“深耕战略,将公司的核心市场定位在大中小企业设备租赁,从一体化角度挖掘市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发挥企业自身的在租赁市场的专业性优势,使资金得到效率最大化运用,不断提高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壮大实力。进而在与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进行竞争时赢得优势。另一方面,不断创新公司业务,并应尝试性地介入担保和证券市场,择机登陆A股市场,实施整个金融市场领域的一体化发展战略,做大做强,获取更大的竞争空间。
二非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应不断创新各项工作
拓展新租赁业务和市场。一方面,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在继续做好直接租赁、回租租赁和杠杆租赁的基础上,应积极创新,对转租赁、风险租赁、委托租赁、项目融资租赁,开展与租赁业相关的延伸业务,积极在设备制造业、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运输业、电信等方面积极开拓业务。另一方面,进行产品创新。创新是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获胜法宝。在实际发展中,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可以根据承租企业不同需要制定个性化的租赁方案,进行服务和产品创新,提高金融租赁服务的宽度和深度,通过多样化的租赁方式为承租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以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充分发挥企业战略联盟作用。在市场的开拓中,尤其是船舶等造价较高的大型设备租赁,对租赁公司资金要求较高,仅凭一家之力有时很难满足客户企业对大型项目的融资需求。因此,在实际发展中,非银行金融租赁公司要更多地与行业内的金融租赁进行战略合作,通过合作的方式,协同解决大项目融资需求,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加强租赁经营管理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金融租赁是资本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复合型的租赁经营管理复合型人才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在非银行金融租赁公司的发展中,要加大对懂得经济、金融、法律、贸易、管理、税收、会计、租赁管理等知识的专业复合型人才进行引进,提高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另外,要加强风险控制。通过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全面了解承租方的财务和信用情况,建立完善科学的风险控制机制,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郑祖军,张玲. 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前景分析及对策探究[J]. 武汉金融,,200,06) :7-8
[2] 马黎 银行系金融租赁再扬风帆 [J]中国金融家, 200,4) :96-97
[3] 王恋,张瑞兵. 融资租赁业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分析[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02):09-09
[4] 潘天珏,罗文婷 商业银行金融租赁业务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 湖南农机,200,03) :0-02
[5] 费伦苏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租赁业务:现状与未来[J] 银行家, 2009,03):60-6
- 上一篇: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
- 下一篇: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金融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