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3-22 23:31: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认真学习、贯彻《市图形标志管理办法》
学习、贯彻、落实好《市公共信息图形标志标准化管理办法》。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抓好《市图形标志管理办法》和《关于贯彻<市公共信息图形标志标准化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沪质技监标[]380号)的宣传贯彻工作,使每个涉及部门、单位的领导充分认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要结合实际开展具有特色的宣传活动,形成浓郁的宣传氛围,做到大家关心,人人有责。
二、组织公共信息图形标志国家标准的宣传培训
区质量技监局要会同区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结合实际,组织有关公共信息图形标志国家标准的宣传贯彻培训,并积极为本区各行政主管部门、各行各业提供有关公共信息图形标志国家、行业等标准及资料咨询服务。
三、建立公共信息图形标志标准化管理网络
涉及部门、单位要明确一位分管领导负责该项工作,并推荐一名工作人员,作为区公共信息图形标志标准化管理联络员。并逐步建立健全区公共信息图形标志标准化管理信息沟通网络,及时沟通区域内公共信息图形标志标准化管理信息,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相关活动,确保区公共信息图形标志标准化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公共信息图形标志标准化管理网络,由区质技监局负责。
四、齐抓共管,全面推进
本区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要各司其责,根据各自行业的特点,组织开展本系统、本行业公共信息图形标志标准化管理的实施。区文明办、商旅委、体委、规划局、建委、公安消防、市容环卫、教育局、卫生局、文广局、电信局、宾馆、商贸、铁路、公交、码头、街道社区等,要齐抓共管,相互配合和协调,全面推进。
五、检查、督促、整改与完善相结合
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单位,要做到三个相结合。即:检查与自查相结合、检查与督促整改相结合,细查与完善相结合。有关单位部门之间要及时沟通信息,深入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各行各业要齐心协力做好交通、市容环卫、商业、金融、旅游、医疗等“窗口”公共信息图形标志标准化设置工作,以及检查、督促、整改、完善工作。
六、制定计划,有序推进
根据本市迎接年世博会的总体安排,各有关单位要结合实际制订公共信息图形标志标准化实施计划,确定分阶段实施单元进度和完成时间,并根据需要重建一批公共信息图形标志。区质量技监局要会同各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单位,在上报实施计划的基础上,确定其公共信息图形标志标准化工作重点,按照《市图形标志管理办法》的要求,认真组织,分步实施,并做好定期进行跟踪评价。力争到年使本区的公共信息图形标志环境有较大改善,使本区公共信息图形标志面貌焕然一新,以崭新的姿态迎接世博会的召开。各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单位要每年两次组织开展公共信息图形标志标准化专项检查整治活动,并形成制度。要按照已的国家标准实施对照、检查、整改、完善。
七、从源头抓好公共信息图形标志标准化管理
结合本区市政基础设施和重大公共项目的建设和改造,建设单位应将公共信息图形标志的设置列入工程项目设计。要组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在进行竣工验收时,将公共信息图形标志标准化设置情况列入验收内容。区质量技监局要主动会同该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对该项目公共信息图形标志设置的竣工验收情况进行指导和服务,从源头抓好公共信息图形标志的标准化管理。
为更好地落实《市图形标志管理办法》,区质量技监局要对本辖区内的生产、制作企业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推荐1―2家有一定信誉、制作能力的企业,参加市标准化协会组织实施的公共信息图形标志生产企业设计制作标准化符合性评审。对通过评审的企业,由市标准化协会授予《市公共信息图形标志设计制作标准化符合性认定证书》,作为区公共信息图形标志推荐性定点生产制作企业。
九、典型引路,逐步推广
区政府所在地(石化地区)及有关规划区域将作为区公共信息图形标志标准化管理试点示范区域,要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区各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各自行业的特点,组织开展本系统、本行业公共信息图形标志标准化的实施。区车站、码头、铁路、市政、旅游、商业、文化广播影视、体育、学校、医院、公安消防、市容环卫、绿化、街道社区等系统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完善。
篇2
关键词: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
为了有效保证建筑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实施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非常必要。在建筑安全上健全法律、法规,并对施工现场安全提出相关要求。施工安全技术主要包括脚手架、土方及模板等工程建设,这些方面的施工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有必要对建筑安全问题加以考虑,因此,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方面正在探索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1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问题
1.1安全标准化管理不彻底
在完善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多数情况下均为针对施工过程展开的安全标准化建设,这一阶段的标准化建设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目前我国建筑安全管理水平得到了一定提高。但是建筑安全标准化体系具有全过程、系统性等一系列特点,必须站在全生命周期角度来构建体系,具体来说,应该从项目立项、勘察设计及工程运行等方面制定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细则,对建筑工程全过程安全标化体系进行完善。
1.2建筑安全管理中标准化体现不全面
从标准化的角度来看,我国目前颁布了《标准化法》等相关指导性法律法规,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方面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是纵观当前标准化建设情况,并未将标准化办法和建筑安全管理完好的结合在一起,缺乏系统性标准化条例,同时对于全过程中涉及到的安全管理及技术方案制定等相关问题,也没有得到约束和规范,没有对其展开全面的论证。此外,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制定及完善等工作还没有完成,其中存在大量的缺陷和不足。
1.3新变化带来新要求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领域中出现了很多新方法、新工艺及新材料,这无疑为建筑安全标准化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这种情况下现有的建筑安全标准化体系远远不能使这些要求得到满足。例如高层建筑中大体量混凝土浇灌、大跨度钢结构的运用等施工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建筑安全技术却始终比较落后。所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建筑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过程中始终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还需要从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对安全标准进行编制。
2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2.1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特点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必须贯穿于整个建筑施工全过程中,从工程准备一直到竣工完成,各部门都要充分重视项目工程的安全性,具体来说,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分析:
2.1.1系统性
国家针对建筑施工安全颁布了很多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建筑企业也纷纷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安全规定及章程,此外,在具体项目上还设置了安全部门,编制了相关安全管理办法。从国家、行业到企业均颁布了项目安全施工规定及办法,由此来看,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管理体系。
2.1.2复杂性
建筑工程建设过程非常复杂,涉及到了很多部门,需要不同部门之间进行配合与写作,从施工管理的角度来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了焊接、脚手架及木工等项目工作,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有必要对这些工作进行分析与检查,最后制定出完善的标准。
2.1.3变化性
建筑施工现场的自然及社会条件经常会出现比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一旦出现将会对项目造成巨大影响,从而对工程项目安全标准化管理造成不良影响。因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比较长,其劳动条件也比较差,随着季节的不断变化,其安全保护措施也需要随之改变。
2.1.4全面性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内容非常广泛,不同项目阶段都需要将安全管理工作做好,从“人、物、管理”角度着手展开标准化管理工作。①现场人员行为的标准化是指施工人员的作业活动应符合安全操作规程;②现场机械与材料等的安全标准化;③建筑项目不同层次安全管理行为的标准化,从企业领导到部门经理,再到安全部门部长、施工队负责人等。
2.1.5长期性
安全标准化管理办法应在不同部门、施工队中进行宣传,主要以预防为主。一般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都比较长,不同工种之间切换也比较多,因此,人员变更非常频繁,需要项目人员对其展开安全标准化管理教育,教育过程不能是暂时的,也不能间断,应该从工程开始一直到竣工才能结束。
2.2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2.2.1组织机构标准化管理
项目经理应对工程项目安全标准化管理全面负责,安全保证体系负责人、技术保证体系负责人等必须持有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并积极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树立安全管理意识。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需要在各项规章制度基础上,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制定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并制定各级安全人员职责,以保证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安全保证体系负责人是项目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应做好施工管理工作中的管理、组织及协调等工作,并贯彻执行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细则。项目技术负责人对项目安全技术负有直接责任,参加安全生产监察,从技术上对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整改意见。
2.2.2现场施工标准化管理
①施工管理制度标准化。为了提升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标准化管理的任务和目标,应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现场施工管理细则;②现场管理标准化。现场入口处应设置平面布置图,明确划分办公区、施工区、生活区等,在主要通道设置不同安全警示牌,有触电危险场所标识应使用绝缘材料制作;③临时设施管理标准化。临时宿舍建设必须满足消防及环保要求,室内用品及设施应摆放整齐,食堂、洗浴间等设施应满足要求,现场应配备药箱、绷带等急救器材。现场各种机械、材料应按照施工平面图布置,不同类别应分区堆放,存放材料场地应平整,现场材料应结合材料特点采取保护措施。
2.2.3安全防护标准化管理
在开始施工之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上岗证书,编制临时用电祖师设计,针对施工现场用电区域进行维护。项目建设中使用的悬挑平台、脚手架及防护网等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布设,此外,建筑外侧应结合规范挂上安全网进行封闭,高空作业时应系好安全带,通道口、电梯井口及楼梯口等位置,应结合具体情况设置防护棚、防护门及防护栏杆等,必要时还要加装安全网,并设置标识起到提醒的作用。必须拆除或改变安全防护设施时,经过施工负责人同意以后,应提前将替代安全措施做好,在作业完成以后立即将安全防护措施恢复。
2.2.4安全信息标准化管理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信息在各层面上进行交流,因此,安全信息管理在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中起到了基础作用。为了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系统性,从工程开始就应该制定出全面的原始记录标准,同时,还要制定安全信息分析方法,逐级建立安全资料岗位责任制。施工现场安全资料应对着工程项目的进度进行同步收集与整理,一直保存在工程竣工完成。工程安全工作负责人主要负责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工作,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应安排专人负责。
2.2.5评价机制标准化管理
评价机制主要包括项目安全管理的综合考核、机构运行有效性考核、安全检查及监督的考核等方面内容。项目安全管理评价应由建筑企业来完成,定期向企业上交安全管理方案,企业组织安全专家展开审查,并对项目现场检查项目展开安全管理,结合项目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提出表扬或者批评。
3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目标是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重要部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不仅与项目人员及财产安全相关,同时也直接决定了项目是否能顺利完成。当前我国建筑安全管理中还缺少有效办法,安全管理效果也不理想,安全标准化的提出正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构建了建筑安全标准化体系,虽然在一些项目中取得了成功,但是对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来说,还需要进行进一步分研究和探索,加强对项目全过程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
作者:林骏 单位:福州市台江区建设投资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步向义.对我国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管理体系和模式的探索研究[J].建筑安全,2010(9):13~15.
[2]毕远志,姜晨光,孙若昕,张进.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信息定置管理技术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5):118~123.
[3]刘晓峰.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4(5):55~56.
篇3
关键词:信息化 标准化 知识管理
一、企业标准化工作基本任务
企业在实行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在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核心,以管理标准为支持,以工作标准为保障的企业标准化体系。设立企业标准化管理部门统一负责管理本企业的标准化工作,编制适应本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组织标准的实施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二、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成
1.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是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核心,是实现产品质量的重要前提,其它标准都要围绕技术标准进行,并为技术标准服务。具体来说,技术标准是对生产相关的各种技术条件,包括生产对象、生产条件、生产方式等所作的规定。任何企业都应首先以其高质量的产品(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标准为中心,以高质量的产品(或工程服务)标准为中心,建立完善的企业技术标准体系。
2.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是对有关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各个环节运用标准化原理所作的规定,它涉及各个管理方面,包括企业经营决策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计划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物资供运销管理、经济实体管理、以及标准化管理等。
3.企业管理标准的种类
主要是⑴图样、技术文件、标准资料、信息、档案的管理标准;⑵为进行科研、设计、工艺等技术管理工作而制订的有关设计管理、工艺管理标准;⑷计量管理标准;⑸质量捡验,审核及质量记录的管理标准⑹经济合同管理标准;⑺半成品、协作件管理标准;⑻生产运输管理标准;⑼定额管理标准;⑽成本管理标准;⑾设备管理标准;⑿物料管理标准;生产活动原始记录及台帐及信息管理标准。此外还有能源管理标准、会议管理标准、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标准等等。
三、企业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未能充分理解开展安全标准化的意义。部分企业对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理解开展安全标准化的意义,仅把取得安全标准化达标证书作为企业今后生存唯一目的,而忽视了从根本上提高企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缺乏主动开展标准化达标创建的积极性,造成企业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不能真正落实;
2.部分达标企业存在“重考评,轻运行”的错误观念。有些企业认为通过达标考评就可以了,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认识。安全标准化的内涵是通过风险辨识分析,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3.不能体现全员参与的原则。部分企业主要负责人或其他管理人员认为,标准化工作是管理部门的事。不明白标准化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和监督。
4.企业对安全标准化规范理解不足,对企业基层员工培训力度不够。由于对标准化通用规范10个一级要素和53个二级要素内涵理解不够,造成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同时企业未能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开展有针对性的、定期的培训活动,使职工掌握标准、执行标准、依标作业。
6.企业员工文化水平低,缺乏安全意识,实施标准化投入不足。部分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差、人员少且安全意识淡薄,短期行为严重。导致企业安全管理混乱,安全资金投入不足、生产装置简陋,工艺技术落后,作业人员资格不符等现象存在。企业员工本身文化水平与所从事工作的危险性不相适应。尽管通过一定的教育培训能有所改善,但要促使其从被动地接受管理到真正主动参与标准化管理,其难度显而易见。企业开展培训教育因管理人员职业技能和培训教育设施的缺乏,仅停留在抄几张试卷而已。
四、结论及建议
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体制机制;以标准化建设为动力,推进企业创一流同业对标工作及绩效管理工程,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整体素质。以六项措施确保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
1.是健全机构、明确职责。调整企业标准化委员会,明确成员、组织机构及其职责,设三个专业标准小组:技术标准组、管理标准组、工作标准组,按照“职责清晰、工作有序、执行有力、考核有据”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标准组织机构。
2.是做好推进工作的宣传与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与培训工作,召开标准化建设启动动员会,明确任务和要求;利用报纸、网站等多种形式,进行全面系统的宣传,培养企业上下执行标准的文化氛围,使员工全面掌握标准化管理的方法和工具。
3.是全面进行标准化工作调研。开展标准化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为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确立下一步企业标准化工作的起点。
4.是构筑企业标准体系表。按照企业标准体系表中的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对照、有机结合的关系,以技术标准为主导,使企业管理体系主要体现对“人、事、物”三方面的管理。
5.是建立健全企业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制定企业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加强企业技术标准管理,提高技术标准的执行力;制订和统一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制订企业典型设计标准,“以典型设计、典型造价、通用设备”为基础,全面开展企业标准的制订和完善工作;开展以二次系统、信息等典型设计方案为内容的标准建设;建立既在企业内部统一,又符合各单位实际的电网建设、运行、检修、试验等管理标准;建立较为完善、符合实际的工作标准和岗位关键绩效指标。
6.是做好企业标准化体系评估及改进。根据企业新的企业标准体系和企业标准的试运行情况,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不足,全面组织进行评估,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办法。
参考文献:
[1]李金娥.建立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J].化工质量.2005
[2]王伟民.标准化管理是提升企业管理绩效的"助推器"[J].啤酒科技.2011
[3]戚亚江.标准化管理体系在豆制品企业中的应用[C].2008中国豆制品行业自主创新高峰论坛.2008
篇4
【关键词】 安全生产工作、标准化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social production safety requirements continue to increase, the construction of production safety is taken seriously more and more, effective way for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o strengthen management in the exploration, many enterprises a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this management mode,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management mode, to improve production safety environment of enterprise,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enterprises, society in shaping a good image of safety culture.
[keyword] the work of production safety,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TU7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形势下,劳动者的安全文化素质逐步提高,安全问题现在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对涉及职业健康安全的生产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只有进一步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安全设施、设备、涉及危险施工的环境加以改良,才能实现企业安全科学发展的要求。
一、企业标准化管理基本要素
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指导性文件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称之为标准化。那些认为编制或制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并执行了,才 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
创新改善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两大轮子。改善创新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
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使之不因人员的流动,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 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
二 、推行标准化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安全管理科学发展有效手段
在建筑施工企业推行安全标准化管理,有着特殊的管理需求。
(一)在政府管理部门层面上,通过实施标准化管理来规范建设各建设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途径有:
一是通过各级主管部门组织制定各类行业标准、技术规范(规程)、工艺标准,指导企业的生产活动。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的需求,建筑设计风格多样化,大型的、超高的、结构复杂的建筑设计层出不穷,同时,也增加了建筑施工难度,为施工安全产带来了新的课题,针对这种情况,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更新了一些列的行业标准,其中包括《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等,出台了建筑施工涉及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等,各省市根据部颁的新标准、新法规分别制定实施细则和管理标准,如:广东省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制定了《建筑施工危险性较大分项工程实施细则》,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制度了《广州地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规范》等,可以说,建设行业的标准化管理的法规依据是逐步配套完善。
二是建设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体系和管理手段经过近年不断加强,已经配套完善,如:政府管理机构通过设置执法部门、安全监督机构来监管标准、法规的实施,建设管理部门之间、地区管理部门之间通过开展目标分解等一系列标准化的管理活动,监督各建设企业施工是否落实,通过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动态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公布企业的管理违规行为信息,定期公布企业的诚信评价结果,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也同样公布政府内部部门层级考评的结果。由此可见,政府内部也在实施标准化管理,为企业的推行标准化管理树立了风向标。
(二)在政府部门的强势导向、执法行为逐步规范等导向下,各建设企业逐步意识到,企业内部管理实施标准化才会符合建设管理部门的管理要求,否则,会被清退出建筑市场。
(三)企业有主动实施标准化管理的需求,在越来越高的事故成本和难以承受的社会负面影响等压力的作用下,企业要保持良好的社会诚信,好的社会诚信是成为行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经营基础,所以企业需要不断的保持和升社会形象,而最有效快捷的途径就是推行安全标准化管理,因为,通过安全标准化的管理运行,可将企业内部的管理规范制度等管理软件梳理后,加以推行,实施标准化后可体现一个单位管理行为、管理作风加以改进,将一个企业的团体的运作行为条理化,并逐步调整行程合力,进而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素质,尤其是施工企业,建筑的多样化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难点,而实施标准化管理后,会改变企业管理松散的现象,管理人员依据企业制定的标准运行,可提高管理的效能,改变靠个人经验管理,个人经验好,项目管理就好,个人经验不足,就会各位环节控制不到位等现象。另一方面,虽然在项目施工部分是临时设置的,如:工地大门、围墙的视觉标识、办公区与生活区的标准化搭设要求,施工材料与施工机械设备、电气的统一布置要求,以及临时安全设施通过标准化制作与推行等,会快速转变项目施工环境,并在工程所在地树立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可以作为企业的宣传广告。因此,标准化管理模式越来被建筑企业青睐。
三、推行安全标准化管理要具备的前提条件
企业认识到了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必要性,企业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积极性就会大幅提高。当然,要顺利推进安全标准化管理,停留在认识层次上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以下前提条件的:
(一)企业要有一个常态化的管理机构,负责统筹推进标准工作。
(二)企业要配备改善管理与设施的资源。
篇5
关键词: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水产品 标准体系
企业标准体系是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加强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当今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企业标准体系已成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是企业按照《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的要求,运用标准化原理和方法,建立以技术标准体系为主,包括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并有效运行;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已实现标准化管理,且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企业[2]。2004年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的,以实施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为核心内容的“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与确认工作(以下简称创建工作)启动以来,有力地推进了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本文就水产品加工企业开展创建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建立标准体系、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等问题进行简述。
1 水产品加工企业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水产品生产、消费大国,改革开放后水产品加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冷冻加工品、干腌制品、罐制品、鱼糜制品等水产品加工体系。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特别是我国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制定和实施水产品加工行业技术标准战略,广泛开展水产品标准化工作,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3]。
积极推进“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工作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水产品的竞争更为激烈,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将显得更为重要,对管理者的素质、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创新能力、管理效益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不仅是企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形势的需要。
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是促进外贸、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需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出口水产品享受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和发达国家普惠制,在关税、许可证制度及配额等方面受到的限制将有所缩小。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我们遇到的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将十分突出。我国生产的水产品要迅速占领国际市场,就必须加快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步伐,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迅速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使其管理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生产更好的优质名牌产品去争夺和占领国际市场。
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是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走技术发展型道路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的水产企业多数属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尽管经济高速增长,但这高速增长是靠资源和要素的高投入取得的,是以牺牲资源、能源和污染环境换来的,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进行科技创新,采用先进工艺、先进标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以满足当今时展的要求。
2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创建
2.1 做好企业标准体系的策划
策划不但决定了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的整体进度、目标实现的具体措施,而且影响着企业3~5年内标准化工作的发展方向。一个好的策划就是一个好的作战方略,考虑的越周全,结果就越完善,能够为企业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创建目标,有效运行各项标准、制度提供保障,为企业带来效益的提升。编制企业标准体系策划方案,至少包括策划的依据、标准化的组织机构及职责、标准化工作规划、创建活动的目标、工作流程及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进度要求、责任部门/人员、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企业标准编号方法及保障目标实现的措施、创建活动的资源配置要求等[4]。
2.2 建立标准化组织机构,健全企业标准化管理制度
建立企业标准化组织机构是搞好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条件。企业内部要建立相应的标准化管理机构或设置专、兼职标准化人员,承担起企业标准化综合协调工作,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企业应成立以最高管理者(或管理者代表)为首、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建立标准体系领导小组,根据企业的方针目标,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确定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并对整个活动作出统一规划,确定具体的标准化工作小组及人员的配备。工作小组应由企业分管领导任组长,其成员由企业标准化部门和有关部门的人员组成。对于确立的牵头部门,必须赋予他们一定的权力,其他部门应积极配合[5]。
2.3 开展标准化知识培训
培训工作开展将直接影响活动的决策,为了营造企业标准化工作的良好氛围,需要对领导和全体员工开展各种形式的标准化宣传、培训工作。而培训工作开展的是否有效,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的,是否能够起到促进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工作,则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因此培训的对象、培训内容、培训的层次要有选择,不能一概而全。对于普通员工应利用黑板报、网络、厂刊等媒体进行宣传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概念、标准化管理的内容,通过宣传达到统一思想,提高企业员工标准化意识,达到积极参与的目的;对于企业标准化创建活动的分管领导及主要创建活动人员应让其参加国家或省举办的《企业标准体系》培训班,同时可邀请外部标准化专家,采用分层次集中授课的方式,有目的地组织安排标准化法、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标准化基础知识的学习。通过培训,使其对企业标准体系的建设有较好的理解,能够从企业发展的高度出发,围绕实现企业总方针目标,提出加强标准化、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活动的建设性意见。
2.4 梳理、整合现有文件资料,编制企业标准体系表
企业标准体系是企业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企业应根据实际,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建立和编制企业标准体系,对零散的、各自为政的标准及管理系统加以整合,做到标准体系全面、层次恰当、划分明确,避免重复和缺位,充分运用标准化原理,以最少的标准去覆盖最大的范围,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以达到最佳秩序和效益最大化。
2.4.1 建立企业技术标准体系表
技术标准是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它的对象是“物”,它是体系的核心部分。水产品企业应按GB/T 15497-2003要求编制技术标准体系表,编制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要求,符合国家、行业有关的基础标准;以产品标准为中心,编制与产品有关的设计、采购、工艺、半成品、设备设施、试验方法、包装、运输、贮存、交付、服务等技术标准子体系;与质量有关的标准应满足GB/T 19001对技术文件的要求,并考虑顾客的要求,以满足企业质量目标和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需要;有关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的标准应满足GB/T 20081和GB/T 24001对技术文件的要求;技术标准体系表的要求应系统、协调、统一、切实可行。
2.4.2 建立企业管理标准体系表
管理标准是对企业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其对象是“事”。主要是指企业经营管理中所涉及的经营、设计开发、质量、采购、设备与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环境、安全、职业健康、信息管理等。在编制管理标准体系表时应注意一下几点:对企业现有管理制度、体系文件(如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加以整理、筛选,分别列入对应的子体系中,做到简化和优化;管理标准体系结构应井井有条,应与技术标准协调统一,起到支持技术标准的作用,并与技术标准采取统一编号的原则;企业必须制定文件记录资料管理标准,对企业信息传递文件的格式做统一规定,实现标注化管理;管理标准名称应简明,确切反映管理事项主题,通常命名为“xx程 序”、“xx管理办法”和“xx制度”等。
2.4.3工作标准体系表
工作标准是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它的对象是“人”。按GB/T 15498-2003要求编制体系表,做到层次分明,覆盖全面,杜绝重复或缺失工作标准,上至最高管理者,下至一般操作人员,都应有对应的工作标准,做到每一工作岗位对应一个标准。
2.5 标准体系文件的编写
企业标准体系表建立以后,标准化工作小组须组织相关部门及相关人员对体系表中法律法规、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进行收集整理,对企业标准进行编写,编写规则应符合《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要求。
2.6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准备
当企业标准体系建立以后,企业必须要求在企业内部试运行3个月,再进行自我评价以及准备申报资料。在体系试运行之前,必须做好标准、实施和培训工作,并做好实施前的监督检查。
企业标准体系自我评价是企业对其建立并实施的企业标准体系自主地进行检查获得客观的证据,以证实标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而进行的系统、正式的客观评审。自我评价的依据是GB/T 19273—2003《企业标准体系 评价与改进》,自我评价的基本条件如下:企业已建立了标准体系,并有效实施3个月以上;企业建立了标准化管理机构,具备专职或兼职的标准化管理人员;企业全体员工经过了标准体系知识培训;组建了由最高管理者或其代表参加的标准体系自我评价小组,并制定了评价方案和计划。
自我评价程序可以参考其他管理体系的内审进行,具体包括:评价计划的提出,成立评价小组,评价准备,评价实施,编写自我评价报告和填写企业自我评价不合格报告、评价结果处置等。
2.7 企业申请确认要求和需要提供的资料
企业申请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要求3年内未发生质量、安全重大事故、未受到通报、处分、媒体曝光;企业产品近两年内无国家或地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记录的要求;完成企业标准体系的自我评价工作及有效运行3个月以上[6]。申请确认需提供的材料如下: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申请表;企业标准体系表及标准体系文件;企业标准体系自我评价报告及评价文件;有效期内法定质量检验机构出具的产品质量检测报告;企业组织管理机构图或管理文件,如企业标准化管理标准(制度)等。
3 结语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是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新形势下的新型企业标准化工作,它不再是封闭在企业内部范围的标准化行为,而是涉及到市场、社会、顾客等多方的开放式标准化行为。水产品加工企业应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实现以“以标治企”的管理模式,通过追求标准制(修)订、执行过程的有效性,随时保持企业标准的先进性、科学性与法规符合性来使企业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和获得更大的效益,使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成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助推器,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杨辉.中小企业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探讨[J].轻工标准与质量,2009(1).
[2] 王乃铝 王立群.标准化良好行为活动实施指南[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3] 杨辉.关于加强水产品标准建设的几点思考[J].江苏调味副食品,2010(2).
[4] 林霖,颜昌富.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重点环节及其对策[J].企业标准化,2011(12).
篇6
关健词:安全质量管理;铁路施工项目;对策
一、铁路项目安全质量管理的特点
(一)施工规模大、工期长,安全质量管理难度大
铁路项目的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越来越大。在这么庞大的工程中,各项工艺技术、配套设备设施等都与施工安全息息相关,受铁路工程建设特点的影响,其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变得愈加繁杂。在施工中,建设单位为尽快投入运营,将节点工期提前,使得铁路工程的施工变得任务更重、劳动强度更大,施工人员在这种超负荷件下疲劳作业,必然会引发更多的安全质量隐患,安全质量管理的难度也相应增加。
(二)各项监督检查频次高,项目部疲于应付各级检查
为降低铁路项目的安全风险,针对项目的各级安全质量监督监察频率很高,作为施工单位,每月迎接上级单位的监督监察次数多达3-5次。如果加上项目指挥部和监理单位的检查则迎检频次更高。这些大大小小的检查大多与企业信用评价相挂钩,事关企业的经营战略和长远发展,项目和企业的领导高度重视,项目通常会暂停工程施工,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一些为了迎检而做的表面文章。
(三)项目标准化要求高,岗位人员标准化难达标
铁路项目的标准化管理要求较高,对管理和作业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要求较高。从铁路施工的项目负责人到施工人员,要求其具有职称证、专业资格证书、特殊工种证书等证书,这对强化施工项目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工程实践中,部分老技工、新进管理人员没有参加相关的培训考核,再加上作业人员流动性大的情况,对岗位技能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的落实执行就很难达到全员覆盖,此外安全质量管理人员、施工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缺乏施工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容易埋下安全质量隐患。
二、加强铁路项目安全质量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项目安全质量管理制度以及质量保证体系,贯彻落实企业安全质量相关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件,并根据工程实际建立健全安全质量管理办法、环保管理办法以及安全质量及文明施工激励制度等,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
严格按照企业《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文件和项目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件。结合项目部施工生产任务,制定颁布了《项目部安全、质量管理办法》,《项目部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管理办法》、《项目部工程质量及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奖罚实施细则》等体系性文件,并依据上级单位及业主监理单位的文件精神,结合项目部安全质量风险形势,分析项目施工中的高中度风险源,研究杜绝事故发生和降低风险的措施,制定了《年度高中度风险源清单和安全目标管理方案》、《项目部应急救援预案》,下发到架子队监督执行.项目实施
过程中,依据项目在一个阶段内风险的变化情况,项目部定期项目高中度风险源红牌、黄牌预苦。项目安质部坚持每周集中分析,每周更新,将风险源预警信息公布在工点集中,劳动人员密集场所,让每一个参与施工的人员知道哪些行为会造成事故的发生,哪些行为会对自身和他人造成伤害,让每一个进入施工现场的人绷紧安全质量管理这道弦。
针对铁路工程施工工艺及技术难点制定相应的专项施工方案及指导书等,尤其是对于连续梁、高桥墩身等风险较高的施工部分,项目部制定详细的专项卡控管理制度,以指导现场施工,并定期检查落实情况,全面把控现场安全质量工作。要求施工中必须做到卡控点的要求,不能满足卡控要点的一票否决,坚决予以整改,不姑息养奸,造成隐患和事故。
(二)加强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素质建设
针对安全质量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应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职责、质检职责以及施工人员职责等,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个部门贯彻落实,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对安全员、施工员、质检员、试验员以及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质量教育培训和考核,制定和落实考核评价及激励制度:选派技术干部到施工一线进行监督指导,加强现场管理,提高了现场的技术管控能力。
同时,加强质量安全宣传工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质量生产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企业报刊、宜传栏等多种宣传媒介开展施工安全及质量教育。加强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质量教育培训工作,制定长期培训教育计划,实行集中学习培训以及工点现场培训的模式,配置相应的专用仪器设备和一些通俗易懂的管理书籍等。邀请一些相关的专家、学者进行职业技能和安全教育方面的培训。还可以选派部分管理人员和工人到相关的培训机构或兄弟单位等进行专业的培训和学习,全面提高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铁路项目上,推行项目标准化管理,用制度强制要求参与施工管理和一线生产的人员学习铁路施工知识,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技能,项目从开工就建立标准化培训档案,管理人员从其他项目调入后首先要进行项目管理标准化教育培训,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对于施工一线的工人,进场后由架子队技术主管负责,先期组织岗前培训,针对要做的工作进行专项的安全技术交底,待架子队班组进出场人员相对稳定后,项目部安质部门组织相关职能部门集中分批对新进工人进行标准化教育培训。
(三)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安全生产费足额使用
施工生产中的各项安全防护措施费用必须按照法律规定投入到位,按照标准化工地建设标准要求,营造安全可靠的施工环境;给一线施工人员配备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做到事关安全生产的投入绝不打丝毫的折扣,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
加强费用使用宣传工作,使所有的项目管理者了解项目安全生产费的性质,知晓国家对安全生产费使用的相关制度,使用范围包括哪些内容,不包括哪些内容,确保这笔保障生命和财产的资金不被娜用,不被乱用。
安全负责人要建立详细的安全费用台账,将发生的每一笔费用按照铁路建设项目安全生产费用支出范围表罗列的目录分解至对应子目下。以月为单位,结合工程进度核对财务部门的安全生产费用列支情况,杜绝与安全生产无关的费用列入安全费用子目。项目安全负责人还应定期向项目经理反馈安全生产费使用情况,协助项目经理把每一笔钱用到位,做到安全生产费用不滥用,不截留,不克扣。
结束语
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现代铁路工程的设计建设及投资规模日益扩大,施工强度也在不断加大,加之各类新的工艺、技术、材料及施工形式等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我国铁路项目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为确保工程安全、质量、进度及投资目标的实现,必须重视和加强安全质量管理,采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及管理办法,充分运用各种先进的工艺及技术,确保安全质量,全面促进工程项目安全顺利地开展。
参考文献
篇7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鼓励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创制技术标准,深入实施“标准战略”,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高技术标准化示范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根据《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规划》和《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设立技术标准资助专项资金(以下简称“标准资助资金”)。为规范标准资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标准资助资金主要用于无偿资助以下三个方面
(一)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主导制订技术标准;
(二)中关村科技园区标准化试点企业承担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的工作;
(三)中关村科技园区标准化试点企业参加、组织国际标准化会议。
上述“标准化试点企业”是指按照《关于在中关村标准化示范区选择部分企业开展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通知》的规定,开展标准化试点工作的企业。
第三条 标准资助资金从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
第二章 资助条件
第四条 申请主导制订技术标准资助的企业,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属于新制订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二)符合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重点产业发展方向;
(三)申请企业应是主导制订标准的企业,即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或标准工作组的组长单位,且拥有实现该标准的被接受的技术提案。
第五条 申请承担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工作资助的企业,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一)企业承担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的秘书处工作:
(二)企业承担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分技术委员会、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工作;
(三)企业人员担任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分技术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工作组组长、副组长等职务;
(四)企业人员担任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或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
上述“企业人员”,是指当事人是申请资助企业的主要研发人员或管理人员,与该企业签定正式劳动合同,并已在该企业全职工作一年以上。
第六条 申请国际标准化会议资助的企业,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一)参加实质性国际标准化会议;
(二)在北京组织、承办实质性国际标准化会议。
上述“实质性国际标准化会议”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J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等国际标准组织围绕创制技术标准召开的有投票表决的会议或其他重要的国际性标准化会议。
第三章 资助内容
第七条 主导制定技术标准资助的额度为:
(一)对已立项的国际标准提案,资助50万元;对已公布的国际标准,资助150万元;
(二)对已立项的国家标准,资助50万元;对已公布的国家标准,资助50万元;
(三)对已公布的行业标准,资助25万元。
第八条 承担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工作资助的额度为:
(一)对承担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的企业,一次性资助150万元:对承担国际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的企业,一次性资助100万元;对承担国际标准化工作组秘书处工作的企业,一次性资助40万元;
(二)对承担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的企业,一次性资助50万元:对承担国家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的企业,一次性资助30万元;对承担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的企业,一次性资助20万元:
(三)对企业人员担任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席、副主席职务的企业,一次性资助50万元对企业人员担任国际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主席、副主席职务的企业,一次性资助30万元:对企业人员担任国际标准化工作组组长、副组长职务的企业,一次性资助10万元;
(四)对企业人员担任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的企业,一次性资助30万元对企业人员担任国家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的企业,一次性资助15万元;对企业人员担任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的企业,一次性资助15万元;
(五)申请上述第(一)或第(二)项资助的企业,不得同时申请第(三)或第(四)项的资助;
(六)同一企业有多人符合上述第(三)、(四)项规定或同一企业一人符合上述第(三)、(四)项多条规定的,由企业自主选择一项进行申报;
(七)因企业承担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工作发生变化,按照上述规定可以享受更高额度资助的,企业可以申请补差。
第九条 参加、组织实质性国际标准化会议资助的额度为,
(一)对参加实质性国际标准化会议的企业,每次给予5万元的资助。对每个企业的年度资助不超过一次:
(二)对在北京组织、承办实质性国际标准化会议的企业,每次给予8万元的资助。
第四章 申报与核实
第十条 申报标准资助资金的企业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中关村科技园区技术标准资助资金申请表》: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信用报告。
第十一条 申报主导制定技术标准资助的企业,还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标准立项文件或公告及标准正式文本、行业标准备案公告等:
(二)被国际标准组织接受的提案稿、政府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出具的文件及其他证明申报企业是标准主导制订单位的相关文件。
第十二条 申报承担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工作资助的企业,还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承担有关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工作的正式文本;
(二)企业承担ISO、IEC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的,企业人员担任ISO、IEC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相关职务的,需提供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相关证明材料;
(三)企业承担ITU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的,企业人员担任ITU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相关职务的,需提供信息产业部的相关证明材料:
(四)企业承担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的,企业人员担任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相关职务的,需提供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相关证明材料;
(五)企业承担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的,企业人员担任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相关职务的,需提供行业主管部门的相关证明材料。
第十三条 申报参加、组织国际标准化会议资助的企业,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参加国际标准化会议的正式邀请文件;
(二)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出具的关于参加国际标准化会议或者在国内代表本行业主办国际标准化会议的证明文件:
(三)其他证明文件。
第十四条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委托专业中介机构或者协会组织对企业的申报材料进行受理和核实。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所称的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所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
第十六条 对获得资助的企业,通过中关村科技园区网站进行公示。对于弄虚作假骗取资助经费的企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收回资助资金,将其纳入不良信用记录,并在有关媒体上公布。
篇8
关键词:工程管理、标准化
Abstract: through the project definition of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project implementation the meaning of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project management and realize the formation of standardization discussed, clear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is to promot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enterprise and deal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effective means.
Keywords: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tandardization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在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和效益的基础上,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生存。随着建筑市场的空前繁荣,企业的市场规模必将不断扩大,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跨度和生产链,势必要相应延长。不断扩大企业规模科学的管理模式,有效的支持,就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实施项目管理的规范化是一个实际的管理办法。
一、什么是项目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订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项目管理的标准化是指以项目管理的做法和经验,复制管理,项目管理,以实现从粗放型管理模块相同或相似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模式转型的成功。
二、实施项目标准化管理有何意义
(1)通过标准化管理,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程序化,模糊问题具体化,分散的问题集成化,成功的方法重复化,实现工程建设各阶段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机衔接,整体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为又好又快实施大规模建设任务提供保障。
(2)通过总结项目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有利于不断丰富和创新项目管理方法和企业管理水平。
(3)通过对项目管理经验在最大范围内的复制和推广,可以搭建起项目管理的资源共享平台。
(4)通过在每个管理模块内制定相对固定统一的现场管理制度、人员配备标准、现场管理规范和过程控制要求等,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管理资源,减少管理成本。
(5)通过推行统一的作业标准和施工工艺,可以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和安全死角,为建设精品工程和安全工程提供了保障。
(6)通过对项目管理中的各种制约因素进行预前规划和防控。可以有效减少各种风险,避免重蹈覆辙。
(7)通过建立标准的岗位责任制和目标考核机制,便于对员工进行统一的绩效考量。
三、项目标准化管理如何形成
3.1总结经验和教训
通过对项目管理经验的总结,把成功的经验变为量化的管理标准,使之有效地被执行和检查考核;把失败的教训,经过分析后制定相应的预防或纠正措施,使之成为今后工作的指南。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可以作为项目管理案例在所有项目中进行学习。
3.2现场实验和试点
将项目管理方方面面的标准,放到施工现场进行实验和试点,检验其合理性和可行性,成熟可靠、经济适用的方可作为标准在一定范围内复制和推广,否则要到下一个循环重新实验。标准要从实践中来,最终要到实践中去。
四、项目管理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4.1管理制度标准化
管理制度的标准化,目的在于通过建章立制,使各项工作程序清晰、有章可循、责任明确、奖罚分明。作为企业集团的派出性机构,项目经理部制订的制度应当结合业主的要求和企业的管理特点,以系统、全面、综合为主,幅射管理的各个层面和环节,而直接承担施工任务的作业层则要以简洁、实用、统一为原则,直接面对操作人员。
4.2人员配备标准化
人员配备标准化,目的在于解决管理技术人员能力素质与大规模建设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要做到人员配置的标准化,应当满足3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科学设置机构和岗位,满足管理要求;二是合理配备人员,并且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职责;三是通过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的素质。
4.3现场管理标准化
现场管理标准化,关键在于明确工作标准,把现场管理工作内容具体化和定量化。主要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制订文明工地建设工作标准、劳务用工管理标准、工地实验室建设标准、内业资料管理标准、编制作业指导书、打造样板工程、建立检查制度和现场管理的定期分析制度。
五、项目标准化管理的实施
5.1在管理制度标准化方面
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和业主的要求,主要从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作业标准3个层次构建管理制度体系。各项标准在不同单位、不同项目的相同专业、相同工种、相同工序等层面可复制,持续运用。
5.2在人员配备标准化方面
(1)明确责任,细化工作职责
除明确各级主要管理人员和各部门的职责外,还对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进行了明确和细化,形成了清晰的岗位责任体系。做到以工作内容确定岗位职责,以工作内容确定岗位数量,以标准制度确定工作流程。
(2)强化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以突出针对性、时效性和实用性为原则,建立全员的分类培训机制。针对工程特点和管理要求,项目主要管理人员要进行全方位的专业知识培训,项目全体作业人员要进行全过程的岗位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特殊工种和重要岗位必须持证上岗。
5.3在现场管理标准化方面
(1)抓好现场文化建设
重点对项目的临建设施、标示标牌、机械设备颜色和标示、全线管理和作业人员服装、迎检准备工作以及汇报材料的格式和主要内容等进行统一和规范。
(2)打造样板工程
以建设精品放心工程为核心,采取典型引路的办法,通过以点带面,实现质量创优、安全创效。
(3)规范用工模式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取消“包工头”,组建“架子队”选用内部管理、技术人员为架子队队长,从具备相关资质的劳务企业中遴选符合要求的作业人员,通过适当改造,采用“架子队”的用工模式。
5.4在过程控制标准化方面
(1)落实责任、强化约束
建立健全目标体系、责任体系、分级控制体系和考核评比体系,层层分解责任、量化目标;通过制订详细完善的制度体系,约束作业人员行为;以详细分解的计划为指导,定人、定期、定岗、定责、定点,进行考核评比,严格兑现奖罚,确保施工过程有效受控。
(2)推行“菜单式”过程管理模式
以不同专业操作细则为标准,实施作业过程逐级检查签认制度,落实终端责任制。项目经理部对各个工序、各种作业过程的检查签认表格进行统一,建立定期收集、存档、建立台账制度,并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和考评。
(3)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目标考核
要以质量、安全、环保、节点工期、现场管理5个方面为重点,采取定期考核和日常考核相结合,全面考核与单项考核互为补充的方式,对各工区项目部进行了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目标考核管理。同时,必须定期对标准化的内容进行评审和更新,保证标准化的内容不断得到改进。
结束语:
实现项目管理标准化,是企业实施规模扩张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项目管理标准化也是企业管理标准化的一个根本基础。管理是否形成标准化,管理标准是否日益提高并且得到贯彻,将对建筑施工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占据领先并保持领先,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曹海斌;标准化管理在发电设备维修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学位论文] 硕士2006
[2]王静;浅析大型系统工程的标准化管理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2005
[3]GB/T12366.1《综合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综台体规划编制方法》.
篇9
关键词:标准员;岗位职责;岗位技能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6月17日
标准员是在施工现场从事工程建设标准实施组织、监督、效果评价等工作的专业人员。主要承担标准实施计划的编制、实施组织、实施过程监督、实施效果评价和标准的信息管理等工作职责。
2011年中国住建部颁布了国家性质的施工现场从业人员标准,明确要求施工现场必须设置标准员,但由于各地方执行情况不同,我省一直没有标准员。
根据《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教育培训管理办法》(陕建发[2010]62号)和《关于开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劳务员、标准员岗位资格考试工作的通知》(陕建人发[2015]3号)精神,决定于2015年5月初针对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标准员举办一次考试。
从2013年底开始大部分招投标项目中,首次出现项目证书必须要有标准员的内容,很多建筑企业因此而错失了中标的机会。现场施工标准员可以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检员或安全员兼任,但应同时取得标准员培训合格证书。
一、标准员岗位职责
1、参与企业标准体系表的编制;
2、负责确定工程项目应执行的工程建设标准,编列标准强制性条文,并配置标准有效版本;
3、参与制定质量安全技术标准落实措施及管理制度;
4、负责组织工程建设标准的宣贯和培训;
5、参与施工图会审,确认执行标准的有效性;
6、参与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施工质量计划、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计划,确认执行标准的有效性;
7、负责建设标准实施交底;
8、负责跟踪、验证施工过程标准执行情况,纠正执行标准中的偏差,重大问题提交企业标准化委员会;
9、参与工程质量、安全事故调查,分析标准执行中的问题;
10、负责汇总标准执行确认资料、记录工程项目执行标准的情况,并进行评价;
11、负责收集对工程建设标准的意见、建议,并提交企业标准化委员会;
12、负责工程建设标准实施的信息管理。
二、标准员的专业技能
1、能够组织确定工程项目应执行的工程建设标准及强制性条文;
2、能够参与制定工程建设标准贯彻落实的计划方案;
3、能够组织施工现场工程建设标准的宣贯和培训;
4、能够识读施工图;
5、能够对不符合工程建设标准的施工作业提出改进措施;
6、能够处理施工作业过程中工程建设标准实施的信息;
7、能够根据质量、安全事故原因,参与分析标准执行中的问题;
8、能够记录和分析工程建设标准实施情况;
9、能够对工程建设标准实施情况进行评价;
10、能够收集、整理、分析对工程建设标准的意见。
三、专业基础知识
1、设计文件的识读及设计标准图:包括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建筑设备施工图(建筑电气、水暖)。
2、工程主要材料和建筑设备知识:包括建筑结构工程主要材料(砌体、混凝土和钢结构)、建筑功能主要材料(防水、绝热、装饰、防火)、建筑设备主要材料(建筑电气、水暖)、见证取样检测规定。
3、建筑施工知识:包括施工测量、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防水工程施工、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幕墙工程施工、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建筑电气、水暖)、建筑节能施工。
4、施工项目管理知识:包括图纸会审、施工管理规划、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及竣工验收、施工项目职业健康安全控制、现场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要求。
四、标准化相关知识
1、工程建设标准化知识:包括标准、工程建设标准和标准化、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体制、工程建设标准的特点、作用和基本体系、工程建设标准编制修订的基本程序。
2、施工企业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化管理:包括施工企业技术标准化体系、工程建设标准的实施和监督检查、施工企业技术标准编制。
3、标准化有关法规和规定: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11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国务院53号令)、《工程建设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建设部24号令)、《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管理办法》(建设部25号令)、《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建设部81号令)、《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建标[2008]182号)。
五、施工项目建设标准的实施
1、施工项目建设标准的识别和配置:包括设计文件采用的标准图类别和有效版本、工程主要材料和建筑设备的检验标准有效版本、项目施工相关技术标准有效版本、施工项目相关管理标准有效版本、《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9版,房屋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部分)。
2、施工项目建设标准的实施计划和措施:包括施工项目建设标准的实施计划的编制、施工项目执行标准项目表的编制、施工项目执行强制性条文表的编制、施工项目建设标准的实施计划落实措施、施工项目建设标准交底的形式、方法和交底资料。
3、施工过程建设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包括施工过程建设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方法、重点和记录;施工过程建设标准实施不符合的判定和处理;施工过程建设标准实施资料内容及收整要求。
篇10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对出口创汇蔬菜的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实行综合标准化管理,加快蔬菜标准化生产进程,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种植效益,促进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二、工作目标
出口创汇蔬菜标准化示范区的工作目标是:通过项目实施,使示范区面积达到2万亩,其中胡萝卜0.3万亩,亩产量3000kg;洋葱0.2万亩,亩产量2700kg;草莓1.5万亩,亩产量1900kg。参与农户8000户。实现蔬菜产品销售收入8600万元,实现利税1000万元,其中新增利润300万元,企业出口创汇200万美元,并增加2400人就业。继续创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品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促进创汇蔬菜产业的发展。
三、管理机制
为保证示范区蔬菜产品质量达到规定要求,示范区应用的种苗、肥料、农药等农资实行统一供给,并建立跟踪检测制度,配备专门的检测人员,实行从产地环境到农业投入品,从农产品到加工过程的全程质量控制,确保蔬菜产品的质量。
四、标准体系
以农业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搜集各种适用、有效的胡萝卜、洋葱、草莓的育苗、生产、加工技术等标准,运用简化、统一、协调、择优的原理加以借鉴并组织实施。同时组织技术人员研究制定尚无现行有效标准的育苗、生产、加工等方面标准,逐步建立出口创汇蔬菜标准化示范区标准体系。
五、贯彻标准
根据标准体系,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示范区农民、农技推广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特别是加强NY/T5224-《无公害食品洋葱生产技术规程》、NY/T5085-《无公害食品胡萝卜生产技术规程》NY/T5105-《无公害食品草莓生产技术规程》的培训,使农民掌握生产技术规程,严格按标准生产。采取有效措施,对洋葱、胡萝卜、草莓实施育苗、生产、采收、包装等一整套标准化综合管理,确保洋葱、胡萝卜、草莓产品质量和产量有明显提高,达到示范区标准化生产要求。
六、项目经费
按照《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要求,设立农业标准化项目财政专户,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分年度按时拨款。质监局、县农业局等业务主管部门在安排项目时,要优先将农业标准化列入计划,并在经费上予以倾斜,实现农业标准化与农业科研项目的有机结合,促进农业标准化项目的实施。示范区项目涉及的有关乡镇也应多渠道筹集经费,对农业标准化项目予以补助。所有的经费均应专款专用,确保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顺利实施。
- 上一篇:优秀团员的事迹材料
- 下一篇:优秀青年志愿者事迹材料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偿债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