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3-27 22:57: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

篇1

旅馆治安管理责任书范文一:旅店(宾馆)业治安管理责任书

为了加强古鲁瓦克派出所辖区旅店业的治安管理,保障旅馆业的正常经营和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治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有关政策的规定,特制定本责任书。

一、开设营业性旅店、旅馆、招待所及留人住宿的,都必须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做到文明经营,合法经营。

二、开设旅店业必须自觉接受古鲁瓦克派出所派出所的管理和检查,每年同派出所签定治安责任书。

三、旅店必须建立如下几项制度:

1、按照店簿所要求的内容逐人登记,如不按规定登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六条规定进行处罚。

2、做好旅店财物保管制度。

3、发现违法犯罪活动及时报告制度。

4、旅店工作人员及住宿旅客应遵守规章制度。设置门卫和夜勤制度。

四、派出所责任区民警对旅店管理中负责检查督促上述几项制度的落实,并要做好旅店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及时掌握情况,堵塞漏洞,经常总结经验教训,对不按制度办事的,一经检查发现,视情节轻重进行批评整顿处罚,对执行好的要给予表扬和奖励。

五、旅店内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要根据情况对旅店负责人予以治安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1、将易燃易爆、剧毒、腐蚀性、放射性及危险品带入旅店不报告派出所的。

2、容留他人在旅店内进行非法同居、、、赌博、吸食、贩卖、传播物品和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的。 3、发现旅店内有违法犯罪嫌疑人员或被公安机关通缉人员,隐瞒包庇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

4、拒绝、阻碍公安机关及其他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

5、旅店工作人员参与违法犯罪活动的。

6、旅店内留宿年满十六周岁以上外地人员从事商业性及其他劳务活动的人口,住宿时间在一个月以上,未到派出所履行暂住人口登记手续的。

六、经检查发现不按责任书规定执行,视情节追究旅店负责人、承包人、当事人的责任。

派出所 旅馆、宾馆业(户)

责任区民警: 负责人: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旅馆治安管理责任书范文二:旅馆业治安管理责任书

为加强对旅馆业的治安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及公安部《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实行治安责任制,旅馆业的法人代表或经营者为单位的治安责任人。治安责任人应积极履行维护单位内部治安稳定、确保旅客人身财产安全的职责,现由__________派出所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订立如下责任书。

一、责任目标

1、经营旅馆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建立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设置治安保卫组织或者指定安全保卫人员。

2、旅馆接待旅客住宿必须登记。登记时应当查验旅客的身份证件,按照规定项目如实登记。

3、严格旅馆信息采集报送制度,旅馆信息系统装机率、住宿登记率、验证率达100%,旅馆单位每天向公安机关传输信息不少于1次。

4、旅馆应当设置旅客财物保管箱、柜或保管室、保险柜,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工作。对旅客寄存的财物,要建立登记、领取和交接制度。

5、严禁旅客将易燃、易爆、剧毒、腐蚀性和放射性等危险物品带入旅馆。

6、旅馆内严禁、、赌博、吸毒、传播物品等违法犯罪活动。

7、旅馆内不得酗酒滋事、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休息,旅馆不得私自留客住宿或者转让床位。

8、旅馆业实行访客登记制度。

9、旅馆工作人员发现违法犯罪分子、形迹可疑的人员和公安机关通缉的罪犯,应当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不得知情不报或隐瞒包庇。

10、旅馆单位应严格遵守消防安全各项规定。

二、奖惩办法

1、旅馆业单位违反上述规定,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和《福建省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治安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予以处罚,触犯刑律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对模范执行上述规定、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三、责任期限

本责任书有效期为____年,自_____年___月___日至_____年___月___日。

_____________派出所(盖章) ________________单位(盖章) 责任民警:________________ 治安责任人:______________

签订时间: 年 月 日

旅馆治安管理责任书范文三:旅馆业治安管理责任书

为加强对旅馆业的治安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及公安部《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按照谁主办、谁负责 的原则,实行治安责任制,旅馆业的法人代表或经营者为单位的治安责任人。治 安责任人应积极履行维护单位内部治安稳定、确保旅客人身财产安全的职责,现 由__________派出所与_________________(单位)订立如下责任书。

一、责任目标

1、经营旅馆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建立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设置治安保 卫组织或者指定安全保卫人员。

2、旅馆业必须实行实名一人一登记制度。登记时应当查验旅客的身份证件, 按照规定项目如实登记。

3、旅馆应当设置旅客财物保管箱、柜或保管室、保险柜,指定专人负责保管 工作。对旅客寄存的贵重财物,要建立登记、领取和交接制度。

4、严禁旅客将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和易燃、易爆、剧毒、腐蚀性、放射性等 危险物品带入旅馆。

5、旅馆内严禁、或引诱、容留、介绍他人;严禁传播 物品等违法犯罪活动。

6、旅馆内严禁赌博或提供赌博器具等其他条件。

7、旅馆内严禁吸毒、贩毒或为吸毒者提供便利等其他条件。

8、严禁旅客发生非法限制人身自由、非法拘禁等违法犯罪行为。

9、旅馆单位应严格遵守消防安全各项规定。

10、 旅馆工作人员发现违法犯罪分子、形迹可疑的人员和公安机关通缉的罪犯, 应当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不得知情不报或隐瞒包庇。

二、奖惩办法

1、旅馆业单位如违反上述规定,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 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责 、 任人及法定代表人予以从重处罚或停业整改, 构成犯罪的, 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对模范执行上述规定、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三、责任期限

本责任书有效期为____年,自_____年___月___日至_____年___ 月___日。

_____________派出所(盖章)

责任民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盖章)

篇2

开房必须登记身份证的原因:

1、便于查询是否有犯罪分子、有哪一类的犯罪分子入住。

2、掌握近期入住人员身份的情况。

3、万一发生突发事件,便于及时掌握入住人员的数量,为疏散和救援提供参考。

根据《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第六条 旅馆接待旅客住宿必须登记。登记时,应当查验旅客的身份证件,按规定的项目如实登记。

篇3

第一条为加强暂住人口管理,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的暂住人口,是指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到其他市区、乡镇暂时居住的人员。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暂住人口管理工作的领导。

暂住人口较多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建立由公安、劳动、计划生育、城乡建设、工商行政管理、税务、卫生、交通、民政等部门参加的暂住人口管理协调组织,负责协调、解决暂住人口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四条公安机关是暂住人口管理的主管机关。

劳动、计划生育、城乡建设、工商行政管理、税务、卫生、交通、民政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公安机关做好暂住人口管理工作。

第五条暂住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暂住人员应当遵纪守法,依法履行义务。

第六条对暂住人口管理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人民政府或公安机关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登记和发证

第七条在暂住地拟居住3天以上的人员,除本条第三款规定的情况外,应当在到达暂住地3天内按本条例规定,申报暂住登记。

在暂住地拟暂住30天以上、年满16周岁的人员,应当在到达暂住地10天内申领《暂住证》,但探亲、访友、旅游、就医、就学等暂住人员,可以不申领《暂住证》。

暂住在旅馆或暂住在医院治疗的人员,按照旅馆业、医院的有关规定登记管理。

第八条申报暂住登记,在暂住地应当有固定居所,并出示暂住人员的居民身份证或其他有效的身份证件。

申领《暂住证》,除具备前款规定的条件外,并应当提交暂住人员近期正面免冠一寸照片3张。国家和省规定应当出示计划生育查验证明的,应当同时出示暂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出具的计划生育查验证明。

第九条申报暂住登记、申领《暂住证》,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暂住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由单位负责到暂住地公安派出所申报暂住登记、申领《暂住证》;

(二)暂住在建筑施工场所或个体经营场所的,由场所负责人到暂住地公安派出所申报暂住登记、申领《暂住证》;

(三)租赁房屋暂住的,由房屋出租人或房屋代管人到暂住地公安派出所申报暂住登记、申领《暂住证》;

(四)暂住在居(村)民家的,由户主持《户口簿》或居民身份证到居(村)民委员会申报暂住登记;应当申领《暂住证》的,直接到暂住地公安派出所申报暂住登记、申领《暂住证》;

(五)暂住在内河水域船舶上的,由船主到船舶停泊地的水上或陆上公安派出所申报暂住登记;

(六)其他暂住人员,由本人到暂住地公安派出所申报暂住登记、申领《暂住证》。

第十条《暂住证》应当载明暂住人员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常住户口所在地住址、居民身份证编号、暂住地址、暂住理由、有效期限等内容。

第十一条《暂住证》不得伪造、涂改、转让、买卖、出借。

第十二条《暂住证》有效期为1年。有效期满后需继续暂住的,应当在有效期满前到当地公安派出所办理换领手续。

《暂住证》在同一市区、县(市、区)范围内有效。

第十三条《暂住证》登记的内容需要更正的,应当及时到公安派出所办理更正手续。《暂住证》丢失的,应当及时申报补领。

暂住人员离开暂住地时,应当交回《暂住证》。

第十四条暂住人员在暂住地死亡,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及时报告当地公安机关。由暂住地公安机关注销暂住登记,收回《暂住证》,并通知其常住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

第十五条领取《暂住证》,应当向发证机关交纳证件工本费。证件工本费的标准,由省物价、财政部门核定。

第三章管理

第十六条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做好暂住人口的登记、发证、查验等管理工作,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单位和人员落实治安管理责任和措施,及时查处有关案件,处理治安纠纷和其他治安问题,依法维护暂住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十七条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暂住人口管理工作。居(村)民委员会和暂住人口较多的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可以建立暂住人口登记管理服务组织,确定协管人员,协助公安机关做好暂住人口管理工作。

第十八条劳动部门应当加强对外来劳动力的用工管理,建立健全外来劳动力的使用、管理制度。

第十九条计划生育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加强对暂住人员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第二十条城乡建设部门应当督促建筑施工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使用外来劳动力。

第二十一条雇用暂住人员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建立健全暂住人员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对暂住人员加强教育,保障暂住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二条暂住人口较多的地方,可以由公安、劳动、计划生育等部门联合办公,统一办理暂住人员的申报登记、劳动就业和计划生育管理等有关事项。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

(一)暂住人员不按规定申报暂住登记或申领《暂住证》,经通知仍不改正的,处50元以下罚款;

(二)为暂住人员提供暂住场所的单位和个人,不按规定为暂住人员申报暂住登记的,责令限期补办;逾期不补办的,处100元以下罚款;

(三)为暂住人员提供暂住场所的单位和个人,不按规定为暂住人员申领《暂住证》的,责令限期补办,并可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四)不按规定办理《暂住证》的更正、换领、补领手续的,责令限期补办有关手续,并可处50元以下罚款;

(五)雇用无《暂住证》的暂住人员的,责令限期补办或清退,并可处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六)非法扣押《暂住证》的,责令立即改正,并可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单位对其雇用的暂住人员不履行管理职责,致使单位内部治安秩序混乱,发生重大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的,责令限期整改,并对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处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对单位处50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

第二十五条罚款和没收物品,应当出具统一的罚没收据。罚没收入一律上缴同级财政。

第二十六条对冒用、涂改《暂住证》和拒绝公安人员查验《暂住证》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伪造、买卖《暂住证》的,没收非法所得,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篇4

[关键词] 酒店合同 权利义务关系 酒店的客人 法律义务

现代意义上的酒店有别于传统的宾馆酒店,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进出,因为酒店是为住店客人和社会公众提供住宿、餐饮、娱乐的公共场所。近年来,随着到酒店的人员增多,同酒店发生的纠纷,要求赔偿的情况也随之增多。如何处理好纠纷与赔偿问题,就应当弄清双方的合同关系,即谁是酒店的客人。

在广义上,凡是来酒店住宿、用餐、娱乐或进行其他消费和活动的人员均是酒店的客人。但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客人来到了酒店,提出了住店的要求,办理了登记手续,并且拿到了酒店客房的钥匙以后,或者客人向酒店发出了用餐或进行其他消费(如跳舞、桑拿、打保龄球等)的要约,而酒店又接受了这一要约后(如餐厅接受了点菜、娱乐部门同意了客人要求消费等),这时酒店和客人之间的合同关系便正式成立,才能算酒店的客人。

在法律上,酒店同客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随着住宿以及其他有关合同的产生而产生的。合同也叫契约,它是当事人之间对确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表示一致的法律行为。合同的成立,须有当事人相互作出意思表示,并达成一致。住宿及其他消费等合同,是指酒店同客人,以及酒店和其他任何一方(如公司)就有关提供住宿设施、饮食服务和附加服务等达成的一种协议。酒店同客人之间的合同一经确立,便具有法律效力,在双方之间就会产生权利和义务法律关系,合同双方必须按合同的规定,向对方承担法律义务,并享有一定的权利。如果合同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未按合同规定履行义务,就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客人如果向酒店发出要求住店的要求,而酒店又接受了这一请求以后,则酒店和客人之间的住宿合同关系即告成立。当事人任何一方如果不按合同规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中国旅游饭店行业规范》规定:“由于饭店出现超额预订而使客人不能入住的,饭店应当主动替客人安排本地同档次或高于本饭店档次的饭店入住,所产生的有关费用由饭店承担。”国际私法统一协会《关于饭店合同的协定草案》第三条规定:“饭店合同在一方明确表示接受另一方提出的要约时即告成立。”《国际旅馆法》第一条第二条款关于契约的形式中规定:“如果有一方接受另一方提出的协议,契约即告成立。”

对于团队、会议、预定用餐等客人一般是按照约定的时间抵达酒店时,才能算是酒店的客人。 确定从什么时候起合同(或称契约)才算成立,对确定酒店同客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有很重要意义。酒店和客人之间的合同关系一旦成立,酒店就要对客人(准确地说――酒店的客人)的人身和财物安全负责。对于预订的客人,在未经酒店确认之前,双方之间没有产生合同关系。

酒店同客人之间的合同关系如何终止呢?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结帐终止

对于散客,住宿期满来到结帐处,提出退房,酒店出示帐单,双方无异议,客人签单付费之后;或者客人在酒店内进行其他的消费结束(如用餐等),付了款以后,酒店和客人双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便终止了,即不再具有法律上的客人身份。但客人在结帐后到离开酒店这一段时间仍具有“潜在客人的身份”,例如用于等候出租汽车的时间;客人结帐后,返回房间整理行李的时间。这时,应视为客人和酒店之间的合同关系仍然存在。在此期间,酒店就负有“潜在责任”,直到客人离开酒店。

二、合同终止

团队、会议等客人,是通过合同或协议的方式产生其权利义务关系。合同一经成立,酒店或客人双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即按照约定的时间产生和终止。在合同期内,如无特殊情况,双方都无权不经对方的同意而终止合同。按照合同或协议的约定住宿期满,酒店同客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告终止。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上述客人要求继续留宿酒店,酒店应问清客人是个人还是签约单位同意继续留宿酒店(这样做避免续住期间所产生的费用纠纷)。无论是何种情况,应视为上一合同的终止和新合同的开始,并且要得到酒店的同意。对于团队或会议客人,如果没有事先通知酒店将继续住宿,而且酒店也无客人需要的住房提供,酒店可以要求客人离开房间。因为酒店的团队价和门市价是有很大区别的。

三、违约终止

客人或者酒店如果有一方严重违反了双方的合同,并且经指出后仍不能达到约定的要求,另一方可以随时提出终止合同,并可以就损失进行赔偿,例如客人在客房内做出有损于公共道德或者有损于酒店声誉的行为,或者酒店提供的客房或其他服务与约定的要求严重不符,并发生侵害客人合法权益的行为等。

四、违法终止

我国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合同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合同法律不予保护。《合同法》第七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篇5

一、健全禁毒工作保障体系

1.切实加强对禁毒工作的组织领导。我街道通过去年全力整治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毒情形势依然不容忽视。要加强组织领导,确立以重点整治为抓手,精心组织,靠实责任,在统筹抓好全街禁毒工作的同时,由街道领导挂帅,每人包1个重点整治社区进行集中整治。各社区要把禁毒工作作为本单位的重点工作,及时进行部署,随时掌握进展,对涉及到的难点问题要专题研究解决。

2.加强禁毒队伍建设。各社区要切实发挥组织、协调、指导作用,重点抓好社区禁毒专门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对禁毒专干和干警的培训学习,提高禁毒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基本素质,确保禁毒队伍业务专业。加强缉毒专业队伍建设,改善基层禁毒装备条件,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禁毒队伍的业务素质。

3.严格落实禁毒经费保障。坚决落实中央及省、市关于禁毒经费保障的各项政策和规定,将禁毒工作经费区列入财政预算。严格执行禁毒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及时全额上缴财政;加强禁毒经费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及时到位、专款专用。

4.切实抓好禁毒工作督导检查。街道有关部门领导要经常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查找工作中的问题,掌握毒情形势的趋势和变化,研究进一步推动禁毒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街道综治办要经常性深入社区进行督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深化禁毒预防宣传教育活动

5.深入推进《禁毒法》和《关于深化全民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宣传培训工作。要把宣传引导和预防教育作为重点来抓,深入开展以《禁毒法》、《关于深化全面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合成常识等禁毒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禁毒宣传教育,宣传覆盖面达到辖区92%以上,高危人群受教育面达到90%以上,辖区学校受教育面达到100%,群众对禁毒工作的满意率达到93%以上。区禁毒办在《戒毒条例》出台后要组织全区禁毒有关部门开展培训和贯彻落实工作。

6.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预防教育工作。要积极推动禁毒预防宣传教育方法、手段、模式的创新,开展有影响、覆盖面广的宣传活动。要以防范合成危害为重点,做好青少年、流动人口、外出务工人员、娱乐场所业主和从业人员的预防宣传教育活动。要以在校学生、辍学青少年和社会无业青年等易受侵害的对象为重点,通过设立禁毒宣传教育课堂、组织观摩、实地讲解、发放宣传品、开辟宣传栏、播放禁毒禁示片等各种方式,彻底消除“高危对象”对的好奇心理。继续深化“不让进校园”、“不让进我家”、“职工拒绝‘零计划’行动”和“千名领导干部宣讲《禁毒法》活动,确保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禁毒的浓厚氛围。

7.加大对合成的预防宣传教育力度。要将预防冰毒、k粉和等合成的危害性宣传作为禁毒预防教育的重点,尤其要加强提高娱乐场所人员及青少年对合成的识别和抵御能力,将娱乐场所作为宣传主阵地,要使从业人员和顾客随时都能从禁示牌、宣传画、荧屏禁示语接受深刻的禁毒教育,要使场所工作人员明确所承担的禁毒法定义务教育和责任,掌握识别吸食合成的行为特征,熟悉举报毒情的方式方法。各街道、派出所要掌握本辖区娱乐场所毒情形势,合理有效安排入场所宣传教育活动。

8.坚持集中宣传与定期宣传相结合,建立面向全民的禁毒宣传教育机制。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全方位、多渠道开展禁毒人民战争新闻宣传。积极组织参加“6.26”国际禁毒日和“6.3”纪念日集中宣传活动,要将禁毒宣传月活动与日常“进学校、进场所、进社区、进家庭、进单位、进农村”等“六进”宣传教育活动相结合,合理安排,突出重点。全区每月要有重点宣传街道,主题要鲜明、形式要多样,在全区掀起禁毒宣传,增强全民禁毒意识。(三月份由临夏路、嘉峪关路、雁北街道开展宣传工作,四月份五泉、团结、靖远路街道开展宣传工作,五月份火车站、盐场路、广武门街道开展宣传工作,六月份高新开发区(派出所)、东岗街道开展宣传工作,七月份白银路、焦家湾街道开展宣传工作,八月份张掖路、东岗西路、青白石街道开展宣传工作,九月份皋兰路、拱星墩、雁南街道开展宣传工作,十月份铁路东村、渭源路街道开展宣传工作,十一月铁路西村、草场街街道开展宣传工作,十二月酒泉路、伏龙坪街道开展宣传工作)。各街道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要及时将宣传情况上报区禁毒办。

三、严厉打击涉毒违法犯罪活动

9.加大对大案要案、零包贩毒和外流贩毒的打击力度。要树立情报导侦意识,大力加强情报机制建设,着力提高情报搜集、分析、研判、交流、应用能力,全面提升对犯罪的主动发现能力、侦查经营能力、办案取证能力,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禁毒专业队伍要努力破获一批大案,捣毁一批吸毒窝点,抓获一批毒枭,摧毁一批贩毒网络。加强禁毒区域协作,狠狠打击外流贩毒活动。公、检、法等机关要加强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依法严惩犯罪活动。组织开展以“打击零包贩毒、打击合成违法犯罪”为主要内容的禁毒“双打”战役,建立以公安派出所、责任区刑警队为主体的打零工作机制,提升打击犯罪整体能力,切断贩运的地下通道,坚决遏制合成违法犯罪发展蔓延。

10.加强合成防治力度,坚决遏制合成蔓延势头。从治理娱乐场所、宾馆涉毒问题入手,组织开展打击合成专项行动和娱乐场所涉毒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最大限度地遏制娱乐服务场所涉毒问题的高发势头,萎缩我区市场,净化我区社会环境,确保度合成案件查处率高于2010年度。要以专项行动为契机,采用多种方式对娱乐服务场所、宾馆的涉毒问题开展明察暗访行动,并建立和完善人民群众对涉毒违法犯罪举报奖励制度,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积极鼓励人民群众检举揭发娱乐服务场所涉毒问题。积极布建禁毒信息员,拓宽情报来源渠道,对工作中发现的娱乐服务场所涉毒线索,要及时立案侦查,争取破获一批以娱乐服务场所为目标的制贩合成案件,依法处理一批幕后组织指挥者;进一步加大对合成贩卖、滥用人员的处罚力度。对娱乐服务场所及宾馆饭店的涉毒活动要依法查处,并会同工商、文化等部门对涉毒场所责令停业整顿或取缔,追究主要责任人的刑事责任或治安责任,并给予一票否决。禁毒、治安和派出所要严格执行《娱乐场所管理条例》、《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要定期组织娱乐场所、旅馆业工作人员学习禁毒知识和法律法规,要签订责任书,建立管理考评制度,认真落实娱乐场所和旅馆业从设立、经营、监管等各个环节的禁毒工作措施,形成管理工作合力。

11.狠抓重点行业整治。严格管理易制毒化学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依法严肃查处违规生产、销售、购买、使用、运输易制毒化学品和精麻药品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走私、贩运易制毒化学品和精麻药品的犯罪活动,确保易制毒化学品和精麻药品不流入非法渠道用于制毒。城关辖区内无非法种植原植物。

12.加强缉毒情报信息工作。坚持缉毒情报主导侦查,以公安机关“大情报”系统为依托,大力强化禁毒情报信息研判系统的深入应用。加强缉毒秘密力量建设,加强跨地区、跨部门、跨警种禁毒情报交流合作,提高打击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13.完善公检法办理案件协调机制,提高办案质量。公、检、法等机关要统一执法思想,进一步加强对案件相关环节的执法监督和检验复核力度,加快办理案件进程,提高办案质量,防止和纠正打击不力现象,确保案件批捕率、率分别达到93%和98%,切实增强打击实效。

四、深入推进禁毒基础工作

14.不断完善社区戒毒相关制度,深入推进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开展。区禁毒委各成员单位、各街道和派出所要履行工作职责、规范工作程序,按照《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应遵守的规定》、《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违反规定应承担的后果》、《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小组职责》、《社区戒毒工作中的法律责任》等规范性制度落实社区戒毒及社区康复工作,协调解决工作各环节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工作办法,不断提高康复率,实现各项戒毒措施的无缝衔接。

15.对吸毒人员组织开展禁吸戒毒“双降一零”活动。以创建“无毒”街道、社区、楼院和娱乐场所等活动为载体,大幅度降低吸毒人员违法犯罪率和复吸率,实现辖区“零滋生”吸毒人员的奋斗目标。对吸毒人员犯罪率和复吸率大幅反弹,出现新滋生吸毒人员,要将相关街道、派出所列入重点整治街道,取消评先创优资格,并给予一票否决。

16.加强对吸毒人员的帮教工作,落实领导干部帮教备查制度。加大《四项制度》的执行力,认真落实《兰州市基层领导干部履行社区戒毒或康复工作职责备案查究制度》和《兰州市吸毒人员检测抽查制度》,强化领导干部一对一帮教工作,各街道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帮教工作方案,将社会面上现有吸毒人员全部纳入帮教,每一名基层领导干部帮教一名吸毒人员,戒断三年以上和社区康复期满人数之和占累计入库总数比率达到54%以上,被帮教吸毒人员因复吸被打击处理的人数不超过帮教总数的8%。基层干部要定期开展毒情分析,工作进度落实和包教包戒工作,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落实帮教到位,实行“一个突击”(指不定期对社区戒毒和康复人员进行突击式尿液检测,及时发现问题。)、“二个解决”(帮助解决被帮教人员的就业问题,帮助解决社会保障问题)、“三个定期”(定期对社区戒毒和康复人员进行谈话,定期对社区禁毒和康复人员进行尿液检测,定期走访调查社区戒毒和康复人员的周边关系)、“四个方式”(因人施教采用感化式、动态式,跟踪式、委托式)的真情帮教方法,努力落实对戒毒出所和康复吸毒人员就业安置、低保、职业培训、创业税收优惠、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等政策,切实解决好他们的生活困难,提高和巩固戒毒效果,降低复吸率,努力使基层帮教工作见实效。

17.维护完善吸毒人员动态管控体系。加强吸毒人员信息核查和数据维护,对查获的吸毒人员及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出狱出所人员要及时维护,不断完善管控网内信息,确保信息数据全面、准确、鲜活。加大对动态网录入维护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今年要开展吸毒人员排查行动,及时发现、登记社会面上的吸毒人员,防止和减少吸毒人员脱管失控,依托“大情报”系统,规范涉毒预警处置工作,加大对下落不明吸毒人员的查找力度,提高动态管控实效,防止和减少吸毒人员脱管失控,吸毒人员动态管控信息质量达到要求(与全国人口信息比中率达到100%),吸毒人员年平均在控率达到92%以上,确保度下落不明吸毒人员数比2010年度减少。

18.加强吸毒人员档案规范化建设。坚持一手抓吸毒人员动态管控机制建设,一手抓档案资料建设,按照“收集齐全、归类准确、排列有序、整理规范”的总要求,实现对吸毒人员的排查、登记、戒毒、康复、帮教等环节的一体化动态管理,涉毒出狱、出所人员衔接率达到100%;戒毒出所人员责令社区康复达到100%。各街道、社区和派出所要坚持与吸毒人员动态管理信息建设相适应的原则,结合查找下落不明吸毒人员、见面谈话、定期尿检等工作,完善派出所管理档案和社区帮教档案内容,完善健全各类台帐,切实做到监管常态化。

19.做好吸毒检测工作。按照公安部《吸毒检测程序规定》要求,将吸毒检测工作纳入执法规范化建设。要建立健全检测制度,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定期尿检,进一步落实尿检制度,并结合吸毒人员排查登记和管控行动,加大查找力度,见面谈话尿检,及时更新尿检信息,对纳入管控和接受维持治疗的人员,检测面不低于95%,检测次数不低于90%,有效解决尿检不落实、查找失控人员难等问题

20.继续开展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工作。区禁毒办和卫生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防止戒治吸毒人员的脱管失控。卫生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药物的管理,及时向公安禁毒部门通报情况。充分利用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平台,进一步加强对吸毒人员开展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社区药物维持治疗满一年以上人数达到110人(各街道按分配指标完成)。

五、全面完成重点整治目标

21.集中开展收戒行动,依法落实强制戒毒措施。要充分利用各种强制手段,切实加大对吸毒成瘾人员的依法收戒力度。对查获的吸毒人员要认真核实身份及查证前科材料,对吸毒成瘾人员一律强制隔离戒毒,杜绝降格处理。要加大力度收戒一批危害社会治安的吸毒成瘾人员,处理一批吸食合成人员,最大限度地压缩消费市场,努力净化社会面。

22.狠抓重点整治街道。按照省市禁毒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根据我区毒情形势和2010年工作考核结果,确定重点整治皋兰路街道(派出所)、东岗街道(派出所)、团结新村街道(派出所)、东岗西路街道(派出所)、五泉街道(派出所)、渭源路街道(派出所);建立禁毒委领导包片督导制度,区委常委、副区长王胜太对东岗西路、五泉街道实施包片指导,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禁毒委主任苏勇对皋兰路、渭源路街道实施包片指导,区人大副主任、禁毒委副主任王庶任对团结新村街道实施包片指导,区政协副主席、禁毒委副主任虎晓琴对东岗街道实施包片指导。各街道、派出所要高度重视,结合毒情实际,成立本街道重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本街道重点整治方案,加大整治力度,确保抓出实效,抓出成绩。此外,吸毒人员在200人以上的其它街道也要进行重点整治,吸毒人员在200人以下的街道在禁毒办的检查督导下对本辖区禁毒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整治,通过强有力的整治措施,实现社会面吸毒人员得到有效控制,降低复吸率、提高戒断率,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无毒”成果。对整治工作不力、成效不大的单位年底实行挂“黄牌”或“一票否决制”。

篇6

论文关键词 口罩实名制 实名制 基本权利

2013年5月21日,昆明市下辖安宁市工商局下发了《关于加强对各类口罩销售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安宁范围内的口罩经营用户自21日起,销售各类口罩须执行实名制购买登记,登记内容包括购买者的姓名、身份证号码、购买口罩的类型、数量以及购买日期。买口罩实名制并不限于安宁市,该实名制规定覆盖了昆明全市,各地工商局(处)通过书面或口头对经营者进行了通知。昆明市政府的这一举动通过网络等媒体迅速曝光,引起舆论质疑。网上舆论普遍认为此举与此前引发争议的当地炼油项目有关,因为炼油基地就在安宁,并曾引发3000市民佩戴口罩聚集到昆明市南屏广场进行抗议。5月25日晚,安宁市政府新闻办宣布撤销《关于加强各类口罩销售监管工作的通知》,并向广大市民和消费者致歉。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以行政为中心的时代,行政权力的触角几乎伸向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正如美国学者E.博登海默所言:“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有许多相互冲突的利益需要调整,公共福利也必须加以保护以使其免受反社会的破坏性行为的侵损,因此由政府直接采取行动进行管理就成了势在必行之事了。”身处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政府也以公共利益的维护为由对公民的自由进行规制。然而,过度的规制以及不恰当的规制手段不仅会加剧政府自身的负担,也会侵犯到公民的合法权益甚至宪法权利。“口罩实名制”昙花一现,但近年来各领域实施的“实名制”早已名声大噪。本文首先以昆明市“口罩实名制”事件为例,从政策层面分析实名制规制的目标设定与手段选择,在比例原则下探讨政府规制活动中目的与规制手段之间的关系,以及公民的自由权利与公共利益需要的关系。接着从法律控制层面分析“实名制”作为政府规制常用的手段的法律依据以及对于公民权利的影响,并试图找出“实名制”规制的出路。

一、“口罩实名制”规制目标的设定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分工日益明确和具体,也导致不同生产部门间市场信息的失衡和公共风险的增加,市场对于政府规制的需求也因此来自于市场的方方面面。而总的来说,私人自治是市场活动的“恒星”,一般情况下,经济活动只要不影响公共利益或其他人的正当权益,政府就不应该进行干预,除非政府有正当的理由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

(一)规制目标是保护公共健康或者“维稳”

5月21日,安宁市工商局下发了《关于加强各类口罩销售监管工作的通知》,对口罩销售进行规制。但是该通知并未对“口罩实名制”规制的理由或规制目标予以明确。5月25日,安宁市宣传部通过官方微博撤销该《通知》的决定,其中也并未解释此前举措的原因。口罩属于生活的日常用品,其既不属于需要统一管理的大宗商品,如汽车、房屋等,又不属于具有危害公共安全潜在危险的用具,如管制性刀具。对口罩销售进行实名登记,要求掌握口罩消费者的实际身份,而缺少对规制目标的说明,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必然引起质疑。而安宁市工商局局长姚京伟在记者采访中称下发此通知是为疫情防控,“主要是针对近期的禽流感事件,安宁养鸡比较多,感染禽流感的风险大。对买口罩进行实名登记,是做个线索掌握。这一做法是为加强对疫情的防范、戒备,是怕出现大的影响。”按照安宁市工商局局长的说法,工商局是行政执法部门,下发此通知是有法律依据,是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口罩实名制”的规制目标是保护公共健康,掌握口罩购买者的身份有利于追踪禽流感可疑患者,确保其尽早隔离防止传染。

对于帮助掌握禽流感可疑患者线索这一目标设定来说,其默认了购买口罩的消费者都是禽流感的可疑患者,但是显然这是很难成立的。大部分口罩购买者可能是为了防止禽流感,更何况口罩还有防尘作用,比如在雾霾天气有防止呼入PM2.5的作用。并且,为掌握禽流感可疑患者的线索,工商局除了“口罩实名制”的规制措施之外并未建立配套的口罩购买者的禽流感排查措施,而仅依靠口罩购买者的名单无法判断其是否为禽流感可疑患者。此外,江苏省于5月17日终止禽流感应急响应。全国疫情最严重的浙江省也于5月16日终止人感染H7N9禽流感IV级应急响应。而至5月21日安宁市工商局实行“口罩实名制”以来,云南省尚未发现一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可以说,对于一个尚未发现H7N9禽流感可疑病例的昆明市下辖的安宁市,在全国感染重地取消禽流感应急响应之时,工商局以掌握H7N9可疑患者线索、保护公共健康作为“口罩实名制”的规制理由和规制目标显然是不具有信服力和正当性的。

网上舆论则普遍认为此举与此前引发争议的当地炼油项目有关。5月4日,近3000名昆明实名聚集在昆明市中心的南屏广场,佩戴着口罩抗议即将在昆明安宁新建的PX炼油项目。5月20日,经开区和呈贡区对打字复印领域进行实名规制,并要求经营者不得参与与南博会有关的、有负面影响的广告和宣传资料。5月21日,经开区工商分局工作动态显示为“迎南博、保稳定”以及“创新手段”,南宁市工商局对口罩销售进行实名制规制。而6月6日至6月10日,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将在昆明举行。除非内部文件公开,否则外界无法获知昆明市各工商局真正的规制动机。但是联系规制背景,我们无法不得出“口罩实名制”的实际规制目标就是为对南博会期间进行“维稳”,而实名登记的口罩购买者信息将为政府控制公民自由提供有利的途径。

二、“口罩实名制”规制手段的选择和公民基本权利保护

实践中“维稳”已经成为各地工商部门的工作目标之一。当以“工商部门”和“维稳”作为关键词在任何一个搜索引擎上进行搜索,会出现数以万计条结果,其中不乏各地政府工商局内部设立维稳办公室、进行维稳措施等等。“口罩实名制”作为昆明市“维稳”目标下的规制手段之一,在近年来“维稳”、“和谐”的背景下来观察似乎可以理解许多。而一旦“维稳”成为某一阶段或时期内政府的工作目标,那么其“维稳”手段也就不断“创新”,其中“实名制”更似一副“维稳”良药被众多规制部门,针对各种规制事项所采用。但是“实名制”是否符合比例原则,真正的效果如何,实名制的采取是否有助于达成规制目标,是否是对人民侵害最小的手段,均在个案中有待商榷。安宁市工商局“口罩实名制”的规制举措是否符合比例原则下适当性、必要性和法益相称性?

(一)适当性

适当性是对规制行为的一种目的上的要求,即行为的作出要适合于目的的实现,或者说不得与目的相背离。适当性不要求手段完全实现所追求之目的,但要求规制手段必须至少增进所追求之目的。《关于加强各类口罩销售监管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安宁全市范围内各商场(超市)、百货零售店、药店、精品店等口罩经营户自2013年5月21日起,销售各类口罩的,必须执行实名制登记购买。并且实名制购买登记应详细记载购买者的姓名、身份证号码、购买口罩的类型、数量、购买日期等。安宁市工商局此举目的在于“迎南博,保稳定”,通过实名制登记限制或者减少口罩购买者的数量,从而减少在南博会期间因抗议PX项目而进行游行示威的人数,保证南博会的顺利召开。对于原本需要口罩用于参加游行的购买者来说,也许会基于对自身信息的保护而放弃购买,或者寻求其他购买途径。在此意义上,口罩实名制购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安宁市工商局的“维稳”目的,符合比例原则下的适当性原则。

(二)必要性

必要性要求对所追求的目的和所采取的手段之间的相当比例进行判断,保证所要采取的规制手段在诸种可供选择的手段中是最温和的、侵害性最小的。必要性更加关注的是由法定目的所界定的国家对公民自由干预的程度,规制手段不能过分地限制公民的自由和权利,而应该在相同效果下选择对公民影响最小的规制手段。根据我国《集会游行示威法》规定,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应该向主管机关提出申请并获得许可。集会、游行的目的、方式、标语、人数、起止时间、地点、以及路线等都必须在举行日期的前五日向主管机关递交书面申请。对于依法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主管机关应当派出人民警察维持交通秩序和社会秩序,保障集会、游行、示威的顺利进行。在集会、游行、示威过程中,如果出现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破坏社会秩序情况的,人民警察应当予以制止。人民警察有权依照情况采取必要手段强行驱散或行使拘留。对于占领公共场所、拦截车辆行人或者聚众堵塞交通,严重破坏在进行中出现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破坏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的行为人,还可以对其处以刑事处罚。《集会游行示威法》基于公共秩序的考量,通过事前申请的方式以及其他必要手段对公民集会、游行、示威权进行了限制和保障。昆明市为了迎接南博会的召开,防止PX事件抗议者在南博会期间游行示威扰乱社会公共秩序,采取了口罩实名制的规制手段。对口罩购买进行实名登记的手段,会导致原本具有参与游行示威意愿的公民因为对个人信息的顾虑与担忧而放弃,在一定意义上限制了公民对游行、示威权利的行使。因此,与“口罩实名制”的规制手段相比,前者对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侵害更小,更温和。“口罩实名制”这一规制手段并不符合必要性原则。

(三)法益相称性

法益相称性要求干预的严厉程度与理由的充分程度之间非常成比例,对上述行为的实际利益与人民付出的相应损害之间进行“利益衡量”,使人民因此受到的损害比起公权力由此获得的利益来讲,要小得多,合算得多。

首先,在经开区和呈贡区实行的对打字复印领域的规制中,经营者被要求不得参与印刷、制作、、销售与炼油项目、“南博会”有关的、有负面影响的任何形式的广告、宣传资料及相关物资,直接侵犯了经营者的宪法权利。我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公民具有言论、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而言论、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都以思想自由为基础。经营者有权印刷、制作与炼油项目和“南博会”有关,对其有负面影响的相关资料,同时他也有、销售的自由,这是宪法所保护的对思想进行传达的自由,即言论自由,表达自由。经营者被禁止为消费者提供印刷、制作、与炼油项目、“南博会”有关以及对其有负面影响的相关资料的服务,侵犯了《宪法》第三十七条所保护的人身自由。而作为国家行为,工商局禁止经营者提供此种相关服务的行为,限制了有此种需求的消费者进行表达的自由,因此也侵犯了消费者的言论自由。其次,“口罩实名制”作为一种“维稳”手段,实际上是为防止公众在“南博会”期间因PX项目再次聚集进行抗议,而口罩购买者名单帮助规制机关掌握抗议者信息,提前限制公众集会和示威的自由。但是,公众集会和示威与稳定并不具有一定的冲突关系。集会、游行和示威本是宪法赋予公民行使政治自由,表达自己声音的权利,是社会由下至上传达民意的合法通道,只要在法律范围之内,集会、游行和示威不仅不与“稳定”相冲突,反而有助于社会的长久稳定。可以说在本案中,公权力获得的对公共秩序的保护利益远远小于公民的言论自由以及集会、游行、示威权利所受到的损害。因此,口罩实名制并不符合比例原则下的法益相称性。

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安宁市“口罩实名制”并不符合比例原则,实际规制效果也尚未来得及显露就已经随着网络舆论的抨击而石沉大海,但这种运动式治理的规制模式在现阶段国家治理实践中屡见不鲜,比如上海世博会期间的快递和菜刀实名制规制,以及2010年广东亚运会的菜刀实名制规制等。这种模式下政府追求特定阶段的特定工作目标,规制手段的选择往往具有行政主导、不计成本,“一刀切”、“一阵风”的特点,依靠行政权力或者权宜措施。而这种非常态的治理方式,往往追求一时功效,很难形成制度化的累积效应,不仅游离于法律容许范围之外,也侵犯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三、“实名制”规制的法律问题

近年来,“实名制”作为一种公共管理手段被不同规制机关以各种理由广泛推行,并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实名制是指公民凭真实身份参与社会活动的制度,核心是公民应以法定证件证明自己的身份,才能参与一定的社会活动,否则便会受到限制。从储蓄、看病等少数能为社会广泛接受的实名,到网络、手机、自行车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件的购买和使用,再到个别地区连购买猪肉、避孕药也要“实名制”。就在2014年年初,国家邮政局宣布2014年将在北京、广东、西藏、云南、新疆等市区推行寄快递服务实名制,以应对近期广受关注的毒快递致人伤亡事件所暴露的我国快递业管理漏洞。实名制似乎成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几乎每一种实名制的推行,都会引起关注和争议。“实名制”的法律限制、适用领域、以及实行效果都应该重新梳理并进行实践评估。

(一)实名制规制的法律依据

我国《居民身份证法》第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应当出示居民身份证证明身份:(一)常住户口登记项目变更;(二)兵役登记;(三)婚姻登记、收养登记;(四)申请办理出境手续;(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用居民身份证证明身份的其他情形。依照本法规定未取得居民身份证的公民,从事前款规定的有关活动,可以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其他证明方式证明身份。据此,以上四类情况下公民需要出示身份证,只有法律、行政法规才能规定需要用居民身份证证明身份的其他情形。地方性法规、国务院规章、地方政府规制以及规范性文件等均无权强制要求公民出示居民身份证以证明身份。此后,《拍卖法》、《律师法》、《法律援助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以及《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分别对委托拍卖的委托人、申请领取律师执业证书的、申请和法律援助的、到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上网消费、到旅馆住宿的以及个人储户公民规定了提供身份证作为身份证明的义务,其他实名制均没有法律或者行政法依据。2007年9月,商务标、公安部、工商总局和质检总局共同《关于规范自行车购销管理的通知》,对新出厂的自行车售卖实行“实名制”规制,以方便自行车被盗后查询及归还失主。但是,该文件既不属于法律,也不属于行政法规,其合法性必然存疑。自2012年5月,北京、广东、浙江开始实施的快递实名制之后,法律界人士便对快递实名制的法律依据提出质疑。但是相关部门迄今尚未给出任何回复。而2014年初国家邮政局对快递实名制正式提上议程,其合法性依然值得质疑,但相关部门对“实名制”的青睐并未因合法性的缺失而消减。

(二)“实名制”规制对公民自由和权利的限制

“实名制”规制对公民自由和权利的限制主要体现在对公民表达自由和隐私权的影响上。表达自由不仅是公民个人自由而又全面发展的前提,也是现代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标识。言论的自由发表与公开讨论,可以在观念的自由市场中激荡,因而有助于形成社会多元化,也有助于真理的追求与发现。这需要一个公开、透明与宽容的公共平台,需要给予言论发表人足够的保护。尤其在表达自由历来并不受到重视的中国,从封建社会到近现代以来,公民的言论自由甚至一度受到严重压制。而对单一性质的“统一”、“稳定”与“和谐”的追求,对多元化排斥的思想也延续到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管治中来。“口罩实名制”成为限制表达自由的一种典型,而对表达自由的限制也早已从现实生活走向虚拟网络。2009年5月1日实施的《杭州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条例》规定了“网络实名制”,杭州由此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地方立法实行“网络实名制”的城市。2011年年底,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这部规制提供微博客服务的网站和微博客用户的政府文件最大的亮点便是“微博实名制”。表达自由应首先强调保障,在此基础上才能强调言论的责任和对言论自由的限制,“实名制”规制手段在表达自由领域的运用不仅不利于言论的自由发表和讨论,使得公民对表达有所担忧和顾忌,更便于公权力对言论发表人随时发起追查与责任追究,这与表达自由的保障背道而驰。

同样突出的问题是“实名制”规制下对隐私权的保护问题。“实名制”要求公民提供居民身份证作为身份证明的信息,其推行必然会对公民的隐私带来不利影响。个人信息遭到非法公开、恶意使用的情况屡见不鲜,非法买卖个人信息已成为新兴产业。2011年修改的《居民身份证法》增加了对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责任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泄露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居民身份证记载的公民个人信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与《居民身份证法》修改前相比,这一新增条款为公民的隐私权保护提供了一定保障,但只有在信息保有者直接泄露公民信息的前提下才承担法律责任,这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显然是不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