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秋天的古诗范文

时间:2023-03-30 03:33: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写秋天的古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写秋天的古诗

篇1

1、《山居秋暝》

文/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秋夜曲》

文/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3、《子夜秋歌》

文/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文/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5、《宿建德江》

文/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秋登兰山寄张五》

文/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秋夕》

文/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8、《登高》

文/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中秋月》

文/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0、《中秋月》

文/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11、《苏幕遮》

文/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2、《渔家傲》

文/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3、《秋波媚》

文/宋·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14、《秋月》

文/宋·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15、《秋夜曲》

文/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16、《秋风引》

文/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7、《秋词》

文/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8、《秋雨中赠元九》

文/唐·白居易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19、《初秋》

文/唐·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20、《秋晚江上遣怀》

文/唐·杜牧

孤舟天际外,去路望中赊。

贫病远行客,梦魂多在家。

篇2

2、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白露》

3、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月夜忆舍弟》

4、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百忧集行》

5、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天末怀李白》

6、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赠李白》

7、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秋兴八首》

8、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9、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10、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禹庙》

篇3

关键词:古典诗词;激趣;教学策略

新课标中要求初中生诵读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并背诵优秀诗文80篇。从教科书内容的编排,到课标要求学生课外背诵古诗的篇目,足以说明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学习古典诗歌,又如在花海中徜徉,可以感受艺术的芳香,得到艺术雨露的滋润。因此教好古典诗词,对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形式多样,以“说”激趣

1.“说”在课前,体验乐趣

古诗名句其语言有节奏感,语短意长,直接抒情,有易于记诵的特点,有些名句还使人百读不厌。初一新生刚入学,我就在班上开展“课前赠古诗活动”。每节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上讲台把自己喜爱的一句或一首古诗介绍给大家,并说明其喜爱的理由。一个学期下来同学们便积累了一百多首名诗名句,且上台赠古诗的同学,既要把自己学习的感受与大家分享,又会体验到创造成功的乐趣,因此对这项活动的参与同学们乐此不疲。

2.“说”在课中,寓教于乐

结合现代文阅读教学,本人把古诗词教学融入其中。针对初中学生对直观教学形式更感兴趣、喜爱参与各种活动的特点,我把教学古诗词的目标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来落实完成,以“趣”当头,寓教于乐。如教学课文朱自清的《春》,时值春季,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围绕“春”,请同学们分别说出写春花、春草、春风、春雨、春水、春日等景物的古诗名句。

活动以小组合作竞赛形式进行,不一会儿学生便想出了许多含“春”的古诗名句,写满了整个黑板。这样的活动,不仅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古诗词,还能从中借鉴到古代诗人观察春景的角度和方法。

3.“说”在课外,丰富积累

学习古诗词,需要常记常忆,反复诵读。为此我利用教室的空白墙面,把古诗名句以填空题的形式用毛笔抄写后贴在墙上,营造一个学习氛围,给学生阅读古诗带来便捷。课间,时常会看到同学们在议论竞猜填空题的答案和古人古诗。有的同学课下不仅说古诗,还唱古诗。如李清照的《月满西楼》、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水调歌头》等都是同学们喜欢传唱的曲目,有个别同学还用现代曲目与古诗“联姻”,如把加拿大民歌《红河谷》的曲配杜牧的《泊秦淮》的词,唱起来还真是饶有趣味。

二、精彩纷呈,以“读”激趣

“读”古诗作品,感受文学形象,培养审美品味,对教学古诗词十分重要。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给人以丰富的心灵体验。脍炙人口的诗篇佳句,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多“读”古诗词如同漫步于古诗苑中,欣赏着中华诗文的灿烂辉煌,含英咀华,如同接受着一次次美的洗礼,使心灵净化;多“读”古诗名篇,体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能够在优美的诗歌语言和意境中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多“读”古诗词,还可更深地感受作品文学形象,从而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的能力。

三、妙笔生花,以“写”激趣

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能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古诗词语言精炼优美,是学习运用语言的范本。我想,初中古诗词教学如果能够借鉴古诗文中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境来发展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我们的教学活动才是成功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这样的做法——运用排比、创设比喻、增添文采。下面以“美”为例,简单谈谈自己的做法。

“美”

“……美是飘荡在寒冬中的几点残雪;美是漫步在蓝天上的几朵浮云;美是跳跃在湖面上的一抹斜阳;美是悬挂在长河上空的一轮落日;美是回荡在密林深处的声声鸟鸣。”或“美是春天的花色满园,美是夏天的风调雨顺,美是秋天的累累硕果,美是冬天的银装素裹。”

其实具有文化韵味的古典诗词中,可巧妙引用和化用的内容有很多,如一位同学的习作《故乡的秋天真美》中,这样描绘:“……故乡的秋天真美,‘芙蓉映水黄,满目秋光。枯荷叶底鸳鸯藏,金风荡,飘动桂枝香’描写的不正是眼前的景致吗?那枯黄的树叶,随风飘舞,在告别树干的最后时刻,还依依不舍地倾诉着自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衷情,我不由得高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如果你是摄影师,一定会用镜头锁住这金黄的秋景……”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去挖掘,将名人、名言、名德、名事等内容灵活选择应用,那么,学生的语言表达将更丰富,学生的作文将更有文采,更有韵味。

篇4

一、精心咀嚼文字,赏析古诗词的语言美

中华古诗词以凝练的语言、深刻的内容、深远的意境、真挚的情感获得了巨大的生命力,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学之林。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并不需要象古文一样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这反而会破坏了学生在阅读古诗词时的意境美和韵律美,而应该让学生对关键字句进行反复赏读、探究、体味,才能让学生深刻地从古诗词优美的语言中获得真挚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学习陶渊明的《陋室铭》一文时,可以先让学生听录音,再对课文中的重点片段、字词进行咀嚼,以求重点理解。如文章开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以“不在高”、“不在深”来比“陋”,用仙和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只有让学生理解词境、解词意后才能在古诗词的语言美中体会作者的人格美、个性美。

二、展开联想想象,体会古词诗的画面美

联想和想象是理解、所赏古诗词的一个重要途径。虽然,古诗词通常充满着诗情画意,但诗词文字所写的内容是有限的,往往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一层面。它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具体事物的描绘融入自己的感受中,丰富其内涵,才能把握诗中的意境,更加顺畅赏析诗词,也才能抓住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义旨。

例如在学习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在田地里,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在哭泣”。并在引导学生全面的描述诗词的画面的同时,逐渐地把脑海中的想象画面变得充实、丰富,逐步在想象的画面中理解到诗词所散发出来的内涵。再例如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一文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西湖美景的图片,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感受风景绮丽的湖光山色,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水光激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意境。

三、整体感知体验,领悟古诗词的意境美

诗的美,集中体现在意境上。诗人在写“境”的同时,就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各种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需要我们去了解、去领会。因此,教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讲诗意的传统教学模式,而要有意识地加强对意境美的赏析研究,着力于整体感知,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例如刘禹锡的《秋词》中,一开始就形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而“我言”却让诗人阔大的胸襟将诗词表面镀上的一种不幸的色彩轻松得以轻松溶解,展现的却是诗人非凡的自信。“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学生只有在理解了原文的意思,获得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才能体会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晴空一鹤排云上”,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虽然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只有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体会,情景交融,才能感受到文中的意境深沉高远,从秋天的生机和素色中领略作者的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四、引导学生主体,品味古诗词的真善美

凡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古诗词,都应当是真、善、美的三位一体。但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迫于中考的压力,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把一首首优美的古诗词化解成一道道枯燥乏味的试题,时常忽略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感悟,长久下去会导致学生丧失创造力与想象力,无法品味古诗词的优美。因此,教师要深掘诗歌中各种美的对象,引导学生在体验美的基础上,发现美,创造美,评价古诗词的真善美。

篇5

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写话兴趣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

生活是写话的源头活水,我们的写话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生动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丰富的语言表象,陶冶情操,体会生活的美好。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观察,把自己感受到的物质世界变成抽象的语言文字。如二年级上册《练习5》要求学生“跟妈妈到菜场去买菜,看看菜市场有哪些蔬菜,妈妈买了哪几样。先说说再写下来”。在进行这个写话练习之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事先跟妈妈一起去买一次菜。有了切身的体验,相信学生对这次的练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平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随着四季变化,我们发现景色变了;在不同的节假日里,我们参加了许多有趣的活动;在我们的周围,有形形的人物,每天都演绎着不同的小事,是那么的生动有趣……这样一来,学生的作品中将充满发现的喜悦,话语中洋溢着天真和个性。

2.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古人云:“言为心声。”要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感可发,就必须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放。写话中的“放”,一是鼓励学生大胆写。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写话的信心,使学生感到写话和说话一样,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写,不要用条条框框来限制学生。比如写水果,可以不按教材提示的顺序由看到想,由形状到颜色再到味道,也可以侧重某一方面来写,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能写多少就写多少,不要苛求学生人人都能写一段话,更不要苛求学生把话写得多么具体,不要人为地给学生写话增加思想负担。二是引领学生放开写。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从不同角度打开学生的写话思路,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如二年级下册《练习6》,要求学生观察一下水果的形状、颜色,再尝尝味道怎么样,将看到的或感受到的说一说,并用几句话写下来。教师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带到课堂上,先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所带水果的形状、颜色,交流观察所得,体会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让学生动笔写话,这样学生就能真实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感。这样,就能极大调动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的写话欲望就会被大大地激发出来,他们就会把写话变成展示自己的平台。

3.创设写话情境

创设写话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充分地感受体验,用眼看,用耳听,用脑想,全身心地投入,以此为前提,学生才会想说、敢说、乐说,有自己独特的发现。以《找秋天》教学为例,我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的怀抱,金秋十月,凉爽的秋风吹拂着一张张天真的脸庞,学生们抑制不住地流露出他们的活力与兴奋。有的快乐地奔跑着,有的聚在一起高声谈论着,有的情不自禁哼起了小曲,那一份快乐是在教室中学习时无法比拟的。我抓住时机,引导他们:“孩子们,你们找到秋天了吗?”“找到了,找到了!”学生都迫不及待地说起了他们眼中的秋天。“老师,我发现都开放了,有紫的、黄的、粉的、白的,五颜六色,可漂亮了。”“老师,树上的叶子渐渐变黄了,一片一片地落下来。”“一片一片的落叶像什么呢?”“像一只只小蝴蝶在跳舞呢!”我说:“嗯,你真会想象!”有的学生说:“老师,我最喜欢秋天,秋天的果园里有甜甜的橘子、水灵灵的梨和甜津津的葡萄,都是我的最爱。”“原来是个小馋猫啊!”有的学生说:“我发现小草也不是碧绿碧绿的了,我好喜欢原来那片绿草地啊!”“小朋友不用难过,虽然它现在枯萎了,但在明年春天还会重新长出来的,有一首古诗《草》就是赞美了小草这种坚强的品质。”“我知道。”有的学生嘴快。“我也知道,还会背呢,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个学生摇头晃脑吟诵古诗的样子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学生在这欢笑声中体验到秋的美好,体验到了生活的欢乐。此时此刻,相信每个学生都找到了美丽的秋天。

二、充分利用教材,创设写话契机

1.利用文本空白,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

低年级教材文质兼美,生动有趣,许多课文都留有空白,这些空白给学生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我们可以利用文章的空白点,引导学生进行写话训练。比如二年级上册中识字1、识字5都是由一串串相关的词语组成的,只要展开丰富的想象,就是生动优美的短文。再如学完《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这些童话后,让学生根据故事的结尾,或根据文章空白处展开想象,让故事延伸下去。如教完《狐狸和乌鸦》,启发学生想象:第二天,乌鸦又找到一片肉站在树枝上,正巧碰到出来找食物的狐狸,这次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我鼓励他们大胆想,于是从学生的口中,蹦出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学生也乐在其中。

2.对课文进行仿写,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低年级教材中的课文为学生的写话提供了范例,在熟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一些典型的课文或段落,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仿写,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也规范语言表达形式。如《雨点》是一首优美的小诗,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雨点落在不同的地方是不同的形态,学完课文后,鼓励学生也来做一回小诗人,于是就有了“雨点落进草丛中,在草丛中捉迷藏;雨点落在小伞上,在小伞上滑滑梯;雨点落在瓦片上,在瓦片上唱歌……”以上这些语段,语言生动、形象,写法典型,是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模仿或创作,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范例。而且这些语段,通过学生的多读、背诵,已经被学生理解与消化。借助语段,可以降低低年级学生写话的难度。通过模仿,学生将学会怎样把话写通顺,怎样一步步把内容写清楚,怎样使用问号、叹号、省略号等标点符号。降低写话的坡度,能让学生树立写作的自信心。

篇6

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

二、看拼音,写词语。(24分)

zhuī zhú lú zhào jī chǎnɡ pán xuán

nán wànɡ yán jiū yǒu shàn xiāo chú

hē shuǐ zhuàn dònɡ rónɡ yì zuǐ bɑ

三、字母乐园。(10分)

Y 、R、 A 、E 、X

1、按音序排列上面的字母,应当是 。

2、你能按顺序写出他们的小写字母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照样子,写一写。(15分)

例:(宽阔)的海洋 一(片)树叶 长 张 (张开) 好(坏)

( )的乐曲 一( )翅膀 交 ____( ) 首( )

( )的节日 一( )野菜 申 ____( ) 难( )

( )的羽毛 一( )台阶 余 ____( ) 得( )

五、照样子,写句子。(8分)

1、同学们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儿,有的忙着逮蚂蚱,有的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下课了,同学们在校园里玩,他们有的

,有的 ,有的 ,多开心呀!

2、小鹰高兴地喊起来:“我已经会飞啦!”(用“已经”写句话)

六、背背填填。(14分)

1、踮起_________儿走进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______________窗前。

2、小鹰跟着老鹰学飞行 ,它飞到了____________的上面,飞到了_____________的上空,觉得自己会飞了。可是,它一抬头,只见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___________呢! 学了这个故事你想到哪些成语?

3、蚕吐丝,蜂酿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静夜思》写了_____________的夜晚,远离家乡的人望着天上的月亮,想念_____________。李白在诗中写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低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出了他的思乡之情。

七、课外延伸。(14分)

1、这些古诗你还记得吗?请连一连。(4分)

少小离家老大回 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远上白云间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 笑问客从何处来

2、阅读理解。(10分)

大自然的邮票

春天的树上,长出嫩嫩的芽瓣(yá bàn)。夏天的树上,挂满肥(féi)肥的叶片。秋天的树上,树叶涂(tú)满鲜红和金黄。冬天的树下,树叶落地化成土壤(rǎnɡ)。落叶是大自然的邮票,把一年四季寄(jì)给你,寄给我,寄给大家。

(1)这一段话共有_______句话。(1分)

篇7

司晨潇:怎么想起来这个问题?

刘子赫:你看,有人说金秋十月,有人说红色十月,十月怎么还有颜色呢?而且还是不同的颜色。

司晨潇:哦,原来是这样啊!十月是收获的季节,庄稼都成熟了,大地呈现一片金黄,所以说是金秋十月。说它是红色原因在于俄国有十月革命,咱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是十月一日成立的,从这个角度说叫它红色十月也很恰当。

刘子赫:原来是这样啊!

司晨潇:是啊,在咱们眼里,金秋十月是很美丽的,古代诗人也很喜欢描写秋天的景色。你看看这首诗。

【古诗】

秋 词

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注释】

清入骨:清凉入骨。

岂如:哪里像。

嗾人狂:使人发狂。嗾:数,使。

【诗意】

秋天来了,山水都变得清明。夜晚,洁白的霜会悄悄地铺满大地;树上的叶子大多由浓绿转为浅黄,其中却有几棵树叶变成红色,在浅黄色的映衬下格外醒目;不信试试,这时候登上高楼,会让人感到那清气沁入肌骨,可以使人清醒、理智,哪像那烂漫的春光那样使人发狂。

【谈感受】

刘子赫:呵,刘禹锡,我比较喜欢他的诗。

司晨潇:为什么?

刘子赫:我觉得他的诗都比较洒脱,感觉他这人很乐观。

司晨潇:你还真说对了,他就是和别人挺不一样的。古代很多诗人一写秋天都感到很悲伤,他却不一样。这首诗还是在他被贬官到很偏远荒凉的地方的时候写的呢,可从诗里一点感觉不到他的心情不好。他同时写的有两秋词,这是第二首,你再看这第一首: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在这首诗里,不要说感觉不到他心情不好了,反而让人觉得他当时非常快乐是吧。

刘子赫:是啊,五彩缤纷的色彩,像这首诗里就说到了三种颜色:霜白、深红、浅黄。秋天的景色也挺美丽的,干吗到了秋天就要悲伤呢?弄不懂那些诗人。

司晨潇:我也觉得秋天的色彩有一种成熟的美。春天的色彩显得很娇媚,同样都很美,只是美得不一样。我最喜欢这些写秋天的诗句: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南朝齐·萧悫《秋思》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篇8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

蒙蒙细雨洒落在长安的大街上,这轻柔细润如酥油一般的小雨,悄悄地提醒着人们:春天来了。当你放眼向郊外远望的时候,到处是一片片新绿,当你兴冲冲地赶到近前,想要好好观赏一番时,那绿色却反而消失不见了――草儿虽然开始返青了,但毕竟还太小、太嫩呢。这正是一年里春光最好的时节,远胜过那烟柳满城的皇都晚春!

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诗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二句紧承首句,写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三、四两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点出了全诗的主题。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这首小诗,诗人只用简朴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

【诗作二】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的寂静、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了万里晴空。

解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因王叔文案被贬朗州后所作。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一反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开阔明丽的景象,反映出了诗人乐观的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首句,从自古诗家词人逢秋而悲落笔,道出了诗人们对于秋天的悲凉心绪,倾诉悲凉寂寞之感。一个“悲”字写尽历代诗家词人逢秋之心境,为下文诗人写出与众不同之笔作了铺垫。

第二句,诗人直率坦言,喻“秋日胜春朝”,一个“春”字富有朝气,充满生机与活力,恰与前句的“寂寥”形成鲜明比照,反映出诗人不因秋景之衰而气竭,也不因仕途的不顺而自馁,是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

第三句,借景抒情,以秋日晴空为背景,用“一鹤”振翅冲破云霄,翱翔天空来托物言志,借鹤而写自己离开“樊笼”复返自然,摆脱羁绊的欣喜之情。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进行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令人精神爽朗,耳目为之一新。这是一只多么洒脱自在,奋发向上的鹤啊!

尾句,那凌云的鹤,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飞上了云霄,展示了诗人“鲲鹏展翅九万里”的远大志向。诗人以“鹤”自喻,视“鹤”为不屈的化身,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寻味。一个“排”字,使诗人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活力,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篇9

【导语】没有秋霜的锤打,没有秋风的锻铸,秋天的枫叶怎会周身红彻?愿你像这火红的枫叶,在生活的风霜中染成鲜红的颜色!

6月14日,安徽2018年中考首场语文科目开考。据宿州考点的考生们介绍,今年中考语文作文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原来我也很____》。

“给一段导语,软弱可以变坚强,自大可以变谦虚……然后引出作文题——原来,我也很……”

“作文题不是很难,都有话说。”部分考生表示。

不过据部分考生透露,今年中考语文也出现了一些“意外”的题目。“古诗文默写,原来是选做题,8选6或10选6,今年是全写。”另外,“阅读题一般考议论文和记叙文比较多,没想到今年考了说明文,很意外。”一名*说。为方便大家及时获取2018年中考试题、成绩、分数线信息,

篇10

作者严忠贵

晨曦比往日更柔婉

毛栗变得褐色可爱

浆果的面颊多么丰满

玫瑰在郊外盛开

枫树扎着华丽的丝巾

田野披上艳红的轻纱

我不愿显得古板

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这是美国诗人狄金森写的《秋景》一诗,与何其芳写的《秋天》相比,二者写法上都讲究完整的形式、谐美的节奏;二者都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以写景写实为主,语言瑰丽多姿,色彩绚丽斑斓;二者都写了人的活动,情景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二者抒发的感情也一致,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触动读者的心弦。但我更钟情于何其芳的《秋天》。

我们知道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就是诗歌,他自称开始创作时“成天梦着一些美丽的温柔的东西”,他不满丑恶的现实,又不清楚出路何在,他热烈向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热烈的追求。于是早期作品较多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只能留下寂寞和忧郁。抗战开始,特别是到了延安以后,他渐离梦境面对现实,诗文风格趋向朴实明朗。

何其芳写这首诗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还是个20岁左右的大学生。可喜的这首诗能将视野投向乡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动场景,以观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现出明朗纯净的诗风。诗作采用直陈其事的写法,透出一种宁静悠远清甜清柔的氛围,意味情味既深又长。

诗中一个个生动鲜明的图画,构成了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丁丁的伐木声飘出幽谷,震落了清晨的露珠,不由让人想起《诗经》中“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的那邈远的意境。镰刀饱食了稻香,背篓里装满了竹篱间肥硕的瓜果,让人看到了丰收的农人笑盈盈、欣欣然;“栖息”一词,把秋天视像化了,让人感受到丰收后的农家的松弛、闲静。第二幅渔家归泊图,“冷雾”、“白霜”创造了一种清凉冷寂朦胧的氛围。圆圆的网收起的是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多么富有诗意,引人遐思。“轻轻”一词,渔家悠闲自得的神情,似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