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诗集范文

时间:2023-03-26 14:35: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徐志摩诗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徐志摩诗集

篇1

梦后,醒来的伤怀,化作寂寞洒下来。不是因为太伤怀,相信缘分以存在,让时钟它慢慢走,滴滴答答等你来。看云随漂流,看着落叶随风走,让那梦已不再来,让时间销蚀你的身影。不因为思念才哭泣,而是因为寂寞伴我眠。如果有你的笑脸在我身边,寂寞将会永远不再来。但那以是一个梦。当泪落下的时候,所有梦境都沉默。因为有你在所以快乐,因为思念时光走得匆匆。夜空静静,梦里有你,所有不眠的眼想你会不会。

夜静仰望星空,所有思念都给予万星。我的心好像坠落那寂寞之河。看着周围秘境的一切,静的实在太可怕。我仿佛又回到那个独守心房之时,此时的梦里太可怕。

我和你天涯两路人,不能同时一起闯。那麽多年朋友,那麽多年友情,都化为乌有。只怪当初的我太胆怯,没能用心和你做朋友,那请你给我最后一个笑脸,轻轻展开双手去拥抱我们快乐的过往,那将以似。成为了记忆如果梦里还有你,两个人两颗心让它慢慢走,等你回来我以还在。

让那一段记忆,让那一段场景,慢慢沉入梦中的忆海。茫茫人海中的两颗心,深似太平洋的低更深静。一个微笑锁住一个人,寂寞慢慢找上来翻开往日的日记,把自己放在卑微的后面。

篇2

一、高职院校教师的基本特征

高职院校教师既具有教师职业的一般特征,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高职院校教师的基本特征是由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具体地讲,是由高职院校教学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高职教育教学的特殊性表现在教学目标的现实性(实用性),教育内容的应用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能力培养的互动性四个方面。

(1)教学目标的现实性:这是高职院校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由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所决定的。因为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用性及适应性,所以高职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在目标上体现其现实性。

(2)教学内容的应用性:高职教育总的培养目标上的“应用型”,决定了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应用型”,同时也就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包括理论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教学等,都要突出其应用性。

(3)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这是高职不同于普通高校教学的又一特点。高职院校是以培养技术人员为主的专门学校,而技术人员和工程师的区别就在于他们较少依靠系统的学科理论而更多地依赖工作技能和经验。比如,要生产一辆汽车,工程师设计出汽车和生产汽车所需的工艺装备,技术工人按规定的工艺路线,运用相应的工艺装备生产出汽车。相对而言,工程师主要是靠动脑来工作,而技术工人主要是靠动手来工作。这些都决定了高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高职教育过程必须体现出劳动的过程,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4)能力培养的互动性:传统的能力培养或者大多数研究教学型大学的教学过程中的能力培养都是单向性的,学生的实验操作等都是服务于理论学习的,其主动性较差。高职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非常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主动发展,师生之间的互动非常突出。

高职教育教学的这些特殊性,对教师提出了特别的要求,反映出高职教师与普通高校教师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能力上的综合性与适应性。所谓能力上的综合性与适应性,是指高职教育教师不仅要具有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而且还要具备指导、传授专业技能,发展学生合作、创新等专业品质的能力;教师不仅了解所任教学科的发展,而且对本专业及相关职业发展情况也有较为深人全面的认识;教师不仅在理论上紧跟时代步伐,具有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观察,以及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而且善于在专业技能上不断更新。

(2)观念上的全民性与终身性。所谓观念上的全民性与终身性,是指职业教育首先是面向所有人的一种开放式教育,强调高职院校在实现社会公平,为每一个有接受高等教育愿望的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目的在于加强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的联系,以充分发挥其社会服务职能。对于教师来讲具有这种观念有利于其主动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知识、智力和技术上的支持;同时,教师在不断实践中努力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体现出终身实践、终身提高、终身服务的理念。

(3)职业活动的完整性与过程性。所谓职业活动的完整性与过程性,是指教师的教学活动是面向技术工人职业劳动过程的,反映职业劳动内容的,而不仅仅是学科体系,强调教师对“劳动过程”的完整认识和完整渗透与体现。

二、高职院院校教师专业继续教育的模式

国外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模式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附加模式。即在专业技能经验的基础上,补充教育教学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使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成为合格的职教师资。比如丹麦、西班牙等国即采取这种模式。

第二种是整合模式。指专业性知识技能的培养与教育教学知识技能的培养同时进行,并力求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掌握的一体化,采用这种模式的国家有荷兰、奥地利等。

第三种是结果导向模式。结果指的是教师职业标准,为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提供方向。通过这种培训,达到职业教育教师标准,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采用这种模式的国家有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

在我国,教师继续教育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学历达标继续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在职教师学历(学位)层次,实现学历达标,适应办学要求;另一种是非学历专业继续教育,其目的不是获得学历,而是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提高其教育、教学、管理与研究的能力,实现专业自主发展,适应教师专业化要求。

目前,这两种形式在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中都存在,且任务都很艰巨。这是因为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本身很薄弱,大部分教师在学历和专业综合素质方面都不能适应国家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的要求。比如,国家规定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学位)的教师应达到30%,但目前有关调查显示,我国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总数只有7%左右。再比如,国家规定高职院校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应占专业课教师的80%,显然,高职院校在实际上还达不到这一要求,且相差甚远。这种状况决定了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仍应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的方针,加强在职教师继续教育。本文所论“教师专业继续教育”是指基于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非学历的专业继续教育。“学习是现代人的基本生存方式,在职进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世界许多国家都在教师教育改革中保证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进修,建立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川而这也正是我们所努力的方向。

根据高职院校教师的特点,我们认为其在职教师专业继续教育可以选择下列两种模式进行更为合适。

1。校本培训模式

“校本”(sc俪1一based)是指以学校为本,它相对于以校外为本而言。校本培训模式,是以教师任职学校为中心的在职培训模式,也称“以学校为定向”的在职培训模式。“校本培训的初衷在于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分离,强化教师专业的实践性,加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它在形式上强调任职学校所在的空间,以任职学校为载体。

然而,学校不是“校本”实质意义,它只是一个外在形式,就其本义而言,“校本”首先表现为一种理念闭,体现了对学校内在价值的尊重,对学校主体性的重视。其理论假设是高等院校为教育理论的增长提供了充足的条件,而教师任职学校则为教学实践的培养负责。校本培训模式体现了教师任职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自主性。因为校本培训实际上是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地,利用任职学校教育资源,以实际情境中经常性问题与教学经验为主要学习内容的一种培训,所以,它主要不是以理论培训为主,而重在解决教师日常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因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故而这种培训效果很明显,能有效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现有的研究资料表明,有关校本培训的研究与实践,大多是指向中小学及中小学教师,而有关高校教师校本培训问题则较少论及。在高校教师在职培训模式中,校本培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表现在实践中,管理者和教师普遍看重的是以提高学历层次和优化学科专业知识结构为主要目的的在职培训,如在职攻读学位、外出进修、访学、参加学术研讨会等,而把校本教师培训看作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或疏于组织,或消极应对。”闭这种情况在高职院校更是司空见惯,不仅如此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本来就很差,学校管理者虽然在工作过程中也很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能力与规范,但它的理论基础并不是来自教师专业化而只是教学评价。这时,教师是一种完全被动的发展。从校本培训的内容来看,它并不否定理论培训的必要性,但从高职院校教师的特点出发,校本培训更应侧重发现并解决教师日常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联系。其内容从理论上讲,应侧重于教学理论、课程理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以及学科教学方法的培训。

目的在于提高教师专业意识和专业素质,使教师更像一个教师,使其教育教学行为更多一些理论支持,从而唤醒自身教育专业发展的自觉。其内容从实践上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的观察,发现教师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教学理论为指导进行归纳、提升,再从理论上和技术上进行指导培训,以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课堂研究意识。“教育一向是个艰巨和复杂的任务,而情况总是在变化,每个学校和课堂都不可避免地要出现自己的问题。这些问题只有有关的教师能够诊断,因为他们最了解学生和整个情况。虽然求助于校外的顾问有时对问题的解决是可取的办法,但只有当有关的教师参与了整个过程,并一致同意问题诊断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有效的变革才能成为可能。”图根据校本培训的内容(理论和实践)来分析,这种培训可以选择的方法有:案例教学法、现场观摩法、问题探究法、自发演说法、身临其境法、自我训练法、小组互动法、共享信息法等困。这些方法在实践中已被证实是可行的。校本培训模式的基本程序在各国教师在职继续教育实践中表现是不同的。

在高校中,人们更看重教师的学术素养而不是教学素养,很多人都认为“大学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场所,却不是为自身培养师资的地方。从世界范围看,大学教师似乎不需要专门的训练。”闭于是,以教学实践为中心,以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为主旨的校本培训自然不能引起教师与学校的重视。综合国内外校本培训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高职院校教师校本培训模式应该包括这样几个阶段:第一阶段:确定对象与主题。在这一阶段主要是根据教师个人申请,确定教师的培训需求,在这个基础上,区分培训对象。培训对象的划分可以有几种方法,第一种是以入职年限长短来划分,主要有新教师(入职一年左右)、青年教师(人职二年至五年)、中年教师(五年至十年)、老教师(人职十年以上)。第二种是以职称为标准的,可分为教员、讲师、副教授、教授。第三种是以教研室或相关专业为单位来分。第四种是根据教师培训需求来分,具有相同培训需求的教师可以集中在一起进行培训。不论是以哪种方式来确定培训对象,都要反映出对象的需求。然后由培训组织机构与辅导教师一起进行研究,并最终确定培训对象与主题。

第二阶段:问题诊断与把握。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小组交流、观摩、听课等对教学实践问题进行诊断和把握。现有的研究表明:“理想的做法是由教师相互听课,并在一种非评估性的气氛下讨论他们的感想—这样,教师不仅受益于参观他人的实际教学,也从其他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的评价中受益。”阁这一阶段取得实效的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之间要有真诚的交流与合作。在高校,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是比较广泛的,但教学上的交流与合作并不多,甚至有相互封闭的倾向。但“教师职业发展极为重要的是与同事合作,要成长为一个专业人员,教师必须想办法克服课堂上和学校中存在的隔离状态。”

第三阶段:问题解决与主题升华。这一阶段主要有两个环节,一是培训专家和教师一起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理论上和技术上提出解决的办法;二是专家根据问题分析,提出教师专业继续教育的方向,并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

第四阶段:总结交流与反馈提高。教师和专家分别从自身角度对培训工作从内容到形式,从活动到效果等做全面总结、意见反馈,进一步强化受训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理论意识,形成教师个体专业自主发展的能力。这是校本培训的根本目的。由于校本培训是基于教师任职学校,在教师任职学校中,从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而进行的一种继续教育模式,所以它也会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比如高职院校管理者对校本培训的理解、支持;教师培训需求的经验化;问题诊断的主观性;交流、听课等活动的形式化等。这些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必定会影响到校本培训的效果。

2。学校社区企业综合模式

在有关教师专业继续教育的模式研究中,我们尚未发现“校企结合”的教师专业继续教育模式。但根据我们对高职院校教师及教学特点的分析,我们认为校企结合进行在职教师专业继续教育应该是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继续教育的有效方式。

所谓校企结合模式,是指在职教师通过学校、社区和企业,并在学校、社区和企业中交替学习的方式来实现自身专业发展,达到继续教育目的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针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而建立的,它的主要依据表现在:首先,校企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模式。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是指根据办学主体、办学目标和学制形式等主要特征划分的关于职业教育的最基本的运行方式。综观国内外各种形式、种类的职业教育,基本模式有四种:以学校为本位的模式,以企业为本位的模式,以社会为本位的模式和“学校一企业”综合模式。职业教育的这些模式的形成和选择,是由职业教育的本质特点所决定的,它们给我们以教师专业继续教育的启示。尤其是“学校一企业”综合模式,对高职人才培养,特别是高技能、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美国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德国的双元制和美国的工读交替等都属于该模式。它们在实践中已经被证明是职业教育的最优模式。

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培养“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一种历史趋势。对于“双师型”教师来说,实践能力是其核心能力。它包括实验能力、技能操作能力、工艺分析能力、仪器设备及生产工具的维修能力、与产学结合的科研能力,其中技能操作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如何使“双师型”教师获得实践能力?校企结合是很重要的。职教教师相对于普教教师而言,其素质构成更具复杂性。在国外非常重视职教教师在职业界的实际工作经历。其次,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启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简称DP学校,它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的一种师资培训学校,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合作协助与临床经验上。DPS学校的经验表明了教师任职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地,“教师发展不是传统意义的学历培训和简单的知识更新,而是指教师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获得的发展,是一个教师从幼稚到成熟,以及水平能力、知识建构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是教师作为主体的人的一般发展和作为职业人的专业化发展。”对于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养成来说,“企业”就是其“专业发展学校”,企业和学校的结合,就具有了DPS的功能。再次,教师继续教育中的社区模式的借鉴。社区模式是指以社区教育机构为依托,利用社区资源,对中学教师实施的以丰富社会阅历,增强社会问题意识,提升社会参与能力为主的教育模式。教师继续教育应该使工作与生活在不同环境下的教师群体积极参与本地区的各种活动,了解本地产业结构和经济情况,了解社区内不同群体的生存方式与生活感受,获得更多的有利于教育教学的背景知识与过程知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教师驾驭教学的能力。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就是为地方经济服务,其服务的水平取决于其所培养的人才与地方经济的适应性,而这又与教师对当地产业结构和状况的了解有很大关系。

“学校社区企业”综合模式的实施涉及包括学校、社区、企业在内的多个方面,相比较校本培训模式,综合模式更为复杂,投人更多,但对于注重教师实践操作技能的高职院校来说,又是教师专业成长必不可少的一个方式。教师在社区、企业进行调研、学习,不仅可以获得自己教育教学所需的知识、技能,而且可以把自己在学校所学理论知识通过社区工作、企业学习进行运用,帮助社区和企业解决一些问题,同时也通过自己对社区、企业情况的了解,提高自己的社区认识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自觉性。

运用综合模式的基本要求有:第一,综合模式必须和产学研活动结合起来,由统一的机构来组织、实施。在实践中,高职院校还没有这样的组织机构,也没有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这一机构应该包括这些人员: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人员、产学研结合领导小组成员、有关教育教学的专家等。他们主要应负责教师继续教育计划的拟定,选送对象的确定,进修、调研主题的选择,以及社区和企业的筛选,进修效果评价标准的制定,意见反馈等。

篇3

无线产业虽然持续地演变着,但当前则是处于一个史无前例的转变状态。新兴的4G 空中界面- WiMAX 、LTE、UMB、802.20、WiBRO 、新一代PHS 等-所有都拥有共同的特点: 其均根据正交频分多任务存取(OFDMA)、均利用MIMO (多输入多输出)、以及均拥有"平坦架构 (flattened architecture),同时,也都是以IP为基础 (网络通信协议) 。

本文将探讨OFDMA 和MIMO 就软件定义的(弹性) 架构,同时描述如何建置OFDMA 的核心DSP 算法,以及LTE 针对上行线路所使用的创新变异,之后将探讨针对WiMAX 及 LTE (全IP虽然很迷人,不过不在此讨论范畴内)的 MIMO 之运用。

OFDM技术

OFDM使用大量紧密靠近的正交子载体,各自具备低符号速率的传统解调线路(例如正交振幅调变,QAM),以使数据速率维持在和同样频宽下传统单载体解调线路相同的速率。OFDMA是能让多重使用者分享频道的强化型式,藉由对其指定特别音调而达成此目的。

OFDM相对于单载体线路的主要优点,在于其因应严苛频道条件的能力─例如很长的铜导线中高频的衰减、窄频干扰及因多重路径-缺少复合等化过滤器-而造成的特定频率变弱现象。频道等化被简化,是因为OFDM可用许多慢速解调的窄频信号观察,而不是用快速解调的宽频信号。低符号速率能在信号间使用防护间隔,使其有可能处理时间散布并消除符号间干扰(ISI)。

由于市场压力往往驱使厂商推出符合早期标准版本的产品,因此他们必须具备只以简单软件更新方式,就能将产品升级至最终产品的弹性。更理想的是,有可能以通用的可程序平台支持不同模式或不同标准(例如同时支持LTE及WiMAX),如此得以有效率的在具有弹性的软件引擎上实施硬件导向运算法则,高效能的picoChip PC102就是一个例子:藉由在运算法则内利用平行处理带来的效能,结合及时上市和软件开发环境的概念优点。

今日大多数的系统中,包括WiMAX和LTE下行线路,核心运算法则都是FFT(快速傅利叶转换);然而LTE的上行线路需要使用(更复杂的)离散傅利叶转换(DFT)。

FFT只是离散傅利叶转换(DFT)的一种有效率实施方式。对于N点DFT,直接实施会需要N2等级的复杂乘法及加法运算;但因为其是一个完美的范例,故能展示一个聪明的运算如何提供不可思议的效率利益;经典FFT只需Nxlog2N等级的运算。FFT的特性已有良好记载,而且可在本文的网络版中了解更多细节。

picoChip PC102是一项高效能的无线最佳化多核心DSP,整合超过300种个别处理器或数组组件(AE),每一个都是传统的16位、含局部内存的哈佛式架构DSP。标准的(STAN2)AE型式包括乘法累计周边,以及为CDMA分散及反分散最佳化的指令,内存则分为512字节程序代码和256字节数据。内存(MEM2)AE则具有乘法单元及额外的内存,而且可以设定程序代码和数据的内存分配。

picoArray程序型号能轻易组合管线结构,而且这也是用于实施FFT的方法。在PC102上256点FFT的效能总结详见表1,里面有展示256点FFT以10M取样/秒~80M取样/秒之间的复合取样速率下所需的资源,以及在PC102上,以这些速率之一所能完成的最大FFT数目;这表示一个10M取样/秒的FFT需要大约1.5%的资源。

图1b显示结合“建构区块”FFT的可能性,以得到更高的传输率─由此清楚可知平行架构很适合这一点。

和使用 OFDM(WiFi、16d、Flash OFDM)或OFDMA(WiMax 16e)的标准相比,LTE计划采用的上行传输线路是一种新型态的SC-FDMA(单载体FDMA),也称为DFT分布式OFDM。其胜过传统EFDMA的优点,是因先天具备的单载体架构,而让信号有比较低的峰值至平均值的功率比(PAPR),这对上行传输而言特别重要,因为较低的PAPR在传输功率效率方面对行动传输连接接口有很大的优势;正因如此,有人声称其提供了“两者所长”:结合单载体的低PAPR和多重载体的可靠度,虽然要付出使数字处理复杂度更高的代价。

SC-FDMA上行传输的建置法如图2所示,其中DFT在OFDM解调器的前面,这里显示出和标准OFDMA相较之下的额外步骤。

众所周知如果转换的大小可以分解成很小的(质数)数目,就有可能有效率的实现DFT─质数越小,整个执行动作也就越简单─传统FFT使用单独一个质因子2。

LTE里DFT前置处理器的大小,视指定给特别使用者之上行数据传输的子频道数目而定。

其中N是子载体的数目,在N =0。对于已知使用者,N的范围可从12个声调(a,b,c =0=1*12,单一资源区间)到1296─全部共有35种不同的选择─这些声调接着会被一起解调并构成单一载体上传信号,然而只限于手持传输装置:因为基地台接收器处理许多使用者,其中每一位都会从这些选择里选定一个,对于所有可能的讯框组态所容许的交换总数为531,783,569,如此的弹性显然会让接收iDFT复杂化。

用于展开iDFT的技术是“各个击破”,原则和熟悉的FFT所用相同;但iDFT的长串清单无法展开成单独的质数,而是每个都能展开到三段长度为2、3和5的短iDFT,这些就是iDFT“引擎”。在这种实施做法里,有些iDFT已被展开成与其质因子不同的因子(如4、8和9),以便将管线阶的最大数目减少到3,如此有助于降低延迟现象。

各阶段的管线必须能实施全部35种可能的iDFT功能,还有动态重新设定组态并避免任何因不同长度iDFT在相同时间流过所造成的管线危险。最简单的架构是记录器 + 阶段缓冲区对A、B和C都是相同功能区块的例证,该区块可实施全部6种iDFT引擎(若有算1点式iDFT则是7种,也就是通过时维持不变)。更理想的解决方案,是认知为只有一个阶段需要实施9点式引擎,另一个要8点式引擎,而第三个则要4点式引擎,再加上2、3及5个引擎─因为任何iDFT长度需要绝不可超过一个9、8或4。

有一项困难,是LTE是一种可变频宽的系统(简单而言,1.25MHz- 20MHz含两种TDD/FDD选项)。表2显示建置法随不同的模式而改变。因为其弹性在于和FFT相较之下的代价

(请见表1),所以要注意此结构在建置这些组态设定时仍极具效率:即便对于20MHz+20MHz FDD(最差情形),所需的资源还是只有PC102的约10%。

MIMO

MIMO是一种在发射器和接收器使用多支天线的做法,这是为了改善通信效能,而且具备所有4G系统的特点。其可显着提升数据传输率及联机范围,且不用额外的频宽或传输功率,并结合更高的频谱效率(每Hz频宽下每秒更多位)与联机可靠度或多样性(减少衰减现象)。

在TX端有m支天线并且在RX端有n支,这就是一个m x n的MIMO,而且一次可处理频道的数目就是所有组合的总数:举例而言2×2 MIMO可以有4个“频道”(1-1、1-2、2-1、2-2),并且效能可以是SISO系统之Shannon限制的两倍。有4个“频道”只能传送2倍信息,因为需要“解”频道矩阵以便取出信息。事实上,频道并非完全独立(有一些相关性存在),所以好处会降低。矛盾的是,MIMO在频道少时更有价值(更多的多重路径等),因为频道较不相关─在自由空间里4个频道都很类似时,好处便会受限。

有几种可以使用MIMO的不同形式。以WiMAX下行传输为例,就有两种标准的MIMO模式:矩阵A,或STC(空间时间编码)和矩阵B。STC会从两支发射天线以两种不同的形式发射相同的信号,因此数据流量并不会比SISO增加;但因为两种形式(s和-s*)不同,所以接收器有更好的机会能复原该数据,因而改善确实度和既定数据传输速率下的范围。为了在下行传输实施这种做法,符号速率区块不会受影响(送出一个符号),但现在则有两个突波链提供两支具备不同数据解调形式的天线。

相反的,矩阵B会发射两种不同符号,以便得到两倍的数据传输率,这种做法中具有两个突波链(用于两支天线),每个都对个别符号进行作业;实际上,符号传输率区段会设计成越快越好,然后交替输出到两个TX分支,而非复制符号,且事实上真实的系统会支持两者,并依使用者选择矩阵A或B:以更佳条件将数据更快传送到此,并在通讯格边缘使用STC替这些方式带来好处。

这种方式与多种核心架构配合得很好。如图3所示,用两个独立的突波链供给两支天线;简单举例说明相同的架构两次,对工程师而言非常简单。这种特殊的图示实际上有些复杂,许多系统都将MIMO和诸如射线形成之类的空间技术结合,如“零点操控”或SDMA。这种特殊的设计有8支天线,并架构设定成每个MIMO分支有4支,每个分支有个别的操控权重。

2x2 MIMO对 8 支天线下行

在接收器端信号处理相当复杂:不只是因矩阵B更高的峰值数据传输率,同时也是因接收器用于分辨不同信号所致的极高复杂度。

结论

篇4

关键词:虚拟参考咨询服务 组织模式 图书馆联盟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8-0170-03

1 VRS组织模式设计的必要性

组织模式设计是虚拟参考咨询服务(VRS)开展的重要保障。因为任何服务的开展都是依托一定的组织结构进行的,适应虚拟参考咨询业务开展的组织结构才能促进虚拟咨询绩效的发挥。而图书馆传统的金字塔型直线等级式组织结构已不能适应开放大环境下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和同行的激烈竞争,与此同时,开展VRS的图书馆也起来越意识到单个馆开展此项服务面临的资源匮乏,他们越来越寻求一种馆际间的合作虚拟咨询(CVRS),VRS已经突破了传统单个实体图书馆内部咨询部门的限制,在实际业务过程中建立起一种广泛联系的虚拟组织(virtual organization,VO)。因此图书馆必须变革传统组织结构,重新设计VRS组织模式,以VRS业务内容作为划分图书馆虚拟咨询部门组织结构的依据,采取开放的、动态的、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组织结构,从组织上保障虚拟咨询服务的创新发展。

2 VRS组织模式设计的定义

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组织模式是指图书馆VRS业务相关管理活动及其它活动有序化的支撑体系。这种支撑体系的设计就是VRS组织模式设计。其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设计组织结构转型模式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3 VRS组织结构的设计工作

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组织结构的关键在于做好组织模式设计。具体说来,VRS组织结构模式转型的设计应从宏观和微观两层面开展工作。

3.1 宏观层面组织模式设计

宏观层面,开展VRS的各图书馆间应建立起广泛的图书馆联盟,作为CVRS的组织形式。一方面,随着VRS的广泛开展,单个图书馆已经无法胜任全天24小时各种信息类型的实时咨询服务,因此图书馆界采取了合作咨询,国内外参与的图书馆越来越多且合作程度也越来越高,这就促成了各层次合作参考咨询的产生。例如国外的图情机构利用QuestionPoint提供一种全球性的实时咨询服务。我国图书馆则采用全国图书馆联盟,联合知识导航[1]和CALIS虚拟参考咨询系统等平台提供VRS;另一方面,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VRS成为现实。鉴于此情况,我们必须采用或设计出一种网络化的合作组织模式,它能够适应图书馆间的这种虚拟咨询合作。现存的图书馆联盟便是这样一种行业性合作服务组织模式,它是指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合作交流和利益互惠的目的而组织起来的,以若干图书馆为主体,联合相关的信息资源系统,根据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工作程序,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结构,执行一项或多项合作项目[2]的图书馆联合体。作为一种创新型组织模式,图书馆联盟对于推动馆际协作,乃至馆际间的各项业务合作,包括VRS等核心业务,起着较重要的作用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CALIS)便是良好的实例,它是国内著名的图书馆联盟,由它规划并运行的“分布式联合虚拟参考咨询系统(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Virtual Reference Services, DCVRS)”得到了图书馆界的广泛支持并取得了良好的合作虚拟参考咨询实践效果。

在建立图书馆联盟的过程中,我们还必须注意以下五点:

(1)运作模式的选取。图书馆联盟运作模式的选择是一个图书馆联盟建设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3]目前图书馆联盟按照组织结构划分主要有集中型、松散型、紧密组合型[4]这三种运作模式。总体说来,集中型、紧密型图书馆联盟较松散型图书馆联盟成效显著,这是因为这两者的整合程度较高,更能实现资源和服务共享。以加入QuestionPoint的全球各图书馆和情报机构为例,它们组成的就是一种正式紧密的协作组织,属于典型的集中型联盟,它们所开展的CVRS也较有成效,现已成为业界学习的典范。我国的国家图书馆联盟是集中型运作模式,以国家图书馆作为中心调度馆,组织各级公共图书馆分社科咨询和科技咨询分别提供不同学科的VRS,如图1所示:

当然对于那些不具备实力和合作程度不高的区域图书馆来说,也可在前期采用松散型或几种模式的混合实现过渡。

(2)组织结构的设计。赫里格尔和斯洛坎姆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选择两方面因素,将组织结构分为高度集权制、直线职能制、矩阵组织制、多分部制(又称事业部制)四种类型。[2]事实上,联盟运作模式已经从根本上决定了联盟的组织结构,因此组织结构设计应围绕上述VRS运作模式进行。随着开展VRS的各图书馆联盟的运作模式朝向集中型、紧密型发展,图书馆联盟的组织结构也将向开放化、社会化、合作化、整体化重构方向转变。各种组织结构中,矩阵制组织恰能适应这种转变,它是为了改进直线职能制横向联系差、缺乏弹性的缺点而形成的一种组织形式。其特点表现在它围绕某项专门任务成立跨部门的组织机构,比如工作团队或项目小组等。这种组织结构形式是固定的,人员却是变动的,因此常适用于横向协作和管理改革任务。笔者认为开展CVRS也属于这样一种横向合作,它需要各部门、各成员馆的广泛协调参与,因此开展此项服务的图书馆联盟可考虑采用矩阵组织结构模式或混合模式,建立起以VRS具体咨询业务为中心的工作团队。具体做法是:以每次虚拟参考咨询业务,即咨询问题为中心,确定问题性质(事实型,线索型和研究型)和种类(技术类,资源类,专家类),抽取合作虚拟参考咨询联盟中人力和文献资源最能匹配该问题的成员馆和部门中的咨询馆员组建知识团队开展咨询。此种矩阵组织结构以开展VRS的图书馆联盟中的各成员馆为横轴,以各成员馆的内部职能部门为纵轴,横轴和纵轴相交的结点就代表组成知识团队的成员。这样一来,来自任一图书馆任一部门的馆员或专家都能组成临时团队合作,打破了图书馆以及部门之间的壁垒,将整个图书馆联盟整合成一个横向协作式的连锁系统。如图2所示:

(3)职能的设置。职能的设置应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做好职能的分工,指导各成员馆在开展VRS业务过程中的任务的分配与协调,这主要是调度馆的职责,确保各成员馆资源的均衡有效利用。②做好资源联合建设和共享,特别是知识库的建设。在充分利用各馆现存馆藏的基础上,以发挥各馆特色资源为原则建设新型知识资源。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其馆藏以其材料、汽车和船舶等特色优势学科为主,在平时开展VRS时,咨询问题也围绕这几大学科的信息资源进行,特别是来自馆外的咨询多半是为了获取这些特色学科的文献资源,目前该图书馆已建成了以材料、汽车和船舶等特色优势学科为主的知识库,知识记录达到近300条,极大地促进了咨询过程中新形成知识的即时传播和共享。为了顺应和加强该馆特色资源优势,武汉理工大学就应在今后的图书和数据库采购中强化这方面的资源建设,突出资源特色,在涉及到有关本馆特色资源的咨询中,发挥业务骨干作用。另外在知识库建立过程中应像QuestionPoint学习,加强标准化规范建设。QuestionPoint的Knowledge Base(知识库)是一个经过选择、加工、整理、标引的结构化、规范化的问答知识集合,供各地协作成员和最终用户进行检索和浏览。该知识库的编辑和加工遵循严格的程序和标准,从而保证了知识库的质量。[6]国内图书馆可以参照CALIS虚拟参考咨询服务规范中相应的知识库数据规范统一知识库数据格式。③做好标准化工作,研究和统一成员馆在VRS业务工作中遵循的相关标准规范及有关规则等。由于开展VRS的图书馆是采用信息技术依托各自不同的咨询系统进行的,而现在形成图书馆联盟后是集中进行VRS的,因此有必要制定统一的VRS技术标准和质量规范供成员馆共同遵守,标准化VRS服务。我国实践VRS服务标准化较早的机构有上海市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的联合网上知识导航站,这是我国开展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最早的机构,该导航站提出的目标就是:在技术方面尽量与国际接轨,采用国际通行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作业。目前可供参考的国际通行的VRS服务相关标准较多,如《K-12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信息咨询专家指南》(Guidelines for Information Specialists of K-12 Digital Reference Services),《问题交换协议》(Question Interchange Profile, QuIP),《数字参考咨询指南》(Digital Reference Guidelines),《Question Point成员指南》(Question Point Member Guidelines),《IFLA数字参考咨询指南》(IFLA Digital Reference Guidelines)以及《问题/答案传输协议》(Question/Answer Transaction Protocol,QATP)。国内在VRS标准制定方面略显滞后,从02年开始陆续研究制定VRS标准规范,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CSDL)建立了系统数据库格式与标准,CALIS虚拟参考咨询系统(CVRS)项目组于2005年5月提出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规范。

(4)为成员馆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和技术保障。图书馆联盟建立之后,开展VRS的合作馆众多,为了使所有的成员馆集中到一个开放大环境下面向用户统一协同开展VRS工作,必须提供一套集成的信息系统给大家共享。同时必须配备专门的信息技术人员,维护VRS系统的运行,为成员馆系统故障提供解答和支持。

(5)组织成员馆馆员的培训,确保馆员素质适应VRS要求,不断提高现代化信息服务水平。目前CALIS开展有针对VRS技术人员和咨询馆员的专项培训。2011年6月1日-3日CALIS管理中心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召开了CALIS三期第一次虚拟参考咨询系统培训会议,邀请北京、上海、天津、吉林、武汉五个省中心共15名参考咨询服务主管或业务骨干,对CALIS中心已经开发完毕的虚拟参考咨询系统共享版(共享版虚拟参考咨询系统)进行培训和试用。这是CALIS针对VRS举办的第一次全国性培训,随后参会者陆续组织了省内成员馆VRS的推广和培训工作,使咨询馆员熟悉了VRS业务和CVRS的流程操作。

3.2 微观层面组织模式设计

微观层面,图书馆个体咨询部门内部应建立起泛合作化知识团队。VRS是图书馆向用户提供的一项新型信息服务,是传统参考咨询服务的网络形式,目的是通过此项信息服务高效解决用户的某种特定信息需求,然而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很多时候用户需要的不单是某种事实而是线索甚至决策等信息情报,从图书馆个体考虑,这就需要内部馆员利用和整合各种资源,并对它们进行智力加工,最后将形成的信息产品传递给用户。由此看来,无论是从服务内容、服务过程还是服务目标来看,虚拟咨询的本质都是知识的应用,因此笔者认为它属于一项高增值的知识服务行业。而传统以职能和部门为条块分割的组织结构根本无法适应这种智力密集型的知识服务行业,势必造成效率低下甚至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等根本问题。采用以业务为中心的泛合作化组织结构便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窘境,构建知识团队则是一种形式。目前虚拟参考咨询界流行的学科馆员制便是建立动态知识团队的一种方式,它是以解决某一类型或学科的问题而建立起的包括馆员、专家和全社会专业人士在内的学科工作小组。每次开展虚拟咨询业务时,由工作小组内的一位或几位成员共同组成一个临时业务工作组,专门解答某一用户的信息需求。采用此种模式的优点是组织灵活开放,可以吸纳更多馆外专家和社会人士,充分利用各行各业人力资源优势,实现知识服务,使VRS组织变成一种社会化参与程度极高的泛合作化知识团队,如图3所示:

4 结语

在当前图书馆合作虚拟参考咨询服务联盟普遍开展的形势下,我们应加强VRS组织模式的设计工作:一是要做好基于VRS的矩阵式图书馆联盟的大模式设计,二是要做好图书馆个体咨询部门内部的泛合作化知识团队的小模式设计。从这两方面入手开展VRS,以期对创新性地开展VRS增加动力,最终达到以新型的组织模式引领VRS走向成熟,使我国VRS水平和国际对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尚珊,蔚彦伟.咨询企业与图书馆虚拟咨询模式比较——以猪八戒威客网和联合知识导航网为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10):79-82.

[2]唐虹,李军,金燕.探讨社区图书馆联盟的组织结构与运行机制[J].图书馆论坛,2010,30(01):27-29.

[3]范亚芳,郭太敏.我国区域性图书馆联盟运行机制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9(03):8-11.

[4]高凡.网络下的资源共享——图书馆联盟实现机制与策略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6:1-150.

篇5

关键词:徐志摩;爱情诗;意象;情感

徐志摩诗歌中对爱情的追求让人感动中敬佩,他的爱情诗歌玲琅满目、优点很多,尤其在选择典型意象折射情感方面独树一帜,可圈可点,这种独特的意象选择让其爱情诗歌更朦胧,更有意义,更高妙地表达自己的隐秘的心绪。

一、用墙等意象折射对爱情的追求

徐志摩曾经用墙这个意象来表明自己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起造一座墙》是徐志摩对爱情的追求誓言,所追求的是陆小曼,诗歌中徐志摩用墙这个意象来代表两个人的感情,这堵墙如钢似铁,能抵挡外来的干扰。用蕉衣这个意象代表爱情,来包裹着心,不仅与平常人一样爱的真,还比一般人爱的更加炽烈。芭蕉树是有心的,没有了心的芭蕉就会枯萎,对于诗人来说,爱情是生活必需品,而不是调剂品。

我要你的爱有纯钢似的强,

在这流动的生里起造一座墙;

任凭秋风吹尽满园的黄叶,

任凭白蚁蛀烂千年的画壁;

就使有一天霹雳震翻了宇宙,――

也震不翻你我“爱墙”内的自由!

――《起造一座墙》节选

在半封建社会,追求一个有夫之妇,是被整个社会唾弃的,但徐志摩坚信真爱无罪。他遭受了诸多的磨难,仍旧高擎着真爱的大旗。诗人在这首诗里展现了他的大无畏的爱情精神,为了爱披荆斩棘,为了爱冲出牢笼,诗人在现实中的爱情也确实经历了许多的牵绊,受到了许多折磨,在没有爱情土壤的情况下,他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二、用雪花等意象折射对爱情的礼赞

徐志摩用雪花来对爱情进行崇高的礼赞。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京随着接触的日益着增多,感情也逐渐加深,最后陷入了爱恋的漩涡,浪漫的徐志摩为陆小曼写下诗歌。在这甜蜜的爱情滋润下,徐志摩往日诗歌里的忧愁和伤心都被明快的色彩取代,1924年的《雪花的快乐》就是其代表作。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地,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融,消融,消融――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雪花的快乐》节选

在这首诗里有着丰富的想象,徐志摩把自己比作一朵小雪花,在空中飞舞,在空中不停地飞着,就像恋爱一样眩晕和热烈,诗人在诗歌中再三强调自己飞的方向,雪花多情,但不随风而舞,而是执着于自己的目标,它避开了幽谷,避开了山麓,也避开了荒街。这首诗里充满了爱和自由、快乐。柔波,朱砂,都是美好的,让人心驰神往,不能自已,恋人相会,如同神仙眷侣,一切都是那么都是美好,一切景语皆情语,徐志摩用典型的意象把难以言说的情感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爱情与意象都有了高洁的品质,雪花代表着纯洁,爱情代表着美好,用雪花的意象表达出爱情实现的欢乐。这是心灵的花火,是明丽的灵性。

三、用新墓等意象折射对爱情的忧伤

1923年,林徽音不辞而别回国,徐志摩追求林徽因的希望破灭,写下《希望的埋葬》来诉说自己难以言表的忧伤。

我唱一支惨淡的歌,

与秋林的秋声相和;

滴滴凉露似的清泪,

洒遍了清冷的新墓!

我手抱你冷残的衣裳,

凄怀你生前的经过――

一遭不幸的爱母

回想一场抚养的辛苦。

我又舍不得将你埋葬,

希望,我的生命与光明!

像那个情疯了的公主,

紧搂住她爱人的冷尸!

――《希望的埋葬》节选

徐志摩万分难过,用新墓、冷尸等意象发出哀哀切切的断肠之音。希望是如此的渺茫,结局使他悲痛莫名,他舍不得林徽因,但林徽因是如此绝情,他们的爱情变成了尸体,只能被埋葬。

四、用风等意象折射对爱情的迷茫

徐志摩用风的意象来折射自己对爱情的迷茫。《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写出徐志摩的迷茫,徐志摩而对自己历经艰辛追求的理想爱情,到头来带给自己却是无尽的伤痛,他迷茫了。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节选

这首诗歌里,徐志摩用风、梦等意象诉说着自己内心的呜咽,微波似的轻烟似的情绪,完全是个人感情生活的投影。妻子的日益堕落,流言蜚语漫天,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内心的苦痛浓的可以凝成水了,心碎成了雨点。

徐志摩的爱情诗主要是写给林徽因和陆小曼的,给林徽因的以追求和失恋为主,给陆小曼的有追求有热恋也有伤心。不同时期不同情境下,徐志摩的情感是不同的,这些情感特征借由一些典型意象折射,他的爱情诗歌情感像天上星,时而明亮眨眼,时而隐秘无踪,如果要了解徐志摩的爱情诗特点,用意象来切入,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方法,用意象做指南针探究它们的象征意义,可以得见徐志摩在爱情诗歌方面投入的思绪和情感特点。

参考文献:

篇6

摘 要 本文在归纳总结篮球技术传统教法的基础上,结合体育院校教学训练条件,及篮球技术教学训练的主要特点,选编并添了篮球技术程序化教学训练的方法,使教学训练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关键词 篮球技术教学 程序控制 系统化

一、篮球技术教学程序控制的内涵

篮球技术教学训练实质上是综合素质教育和运动学习的过程,是根据运动教学目标、任务、方法在一定的条件设施和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有序的相互交往的实践活动,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运动内容的信息相互传递、反馈,使教学过程发展与深化,从而达到预期效果的教学过程。“程序控制”指根据有条件的对象,按照时间、预期量给予控制信息,完成整个控制的一种方法。它是施控体按照一定的目标,以教学信息为载体通过教学媒介向学生传递,使学生完成预期的目标,以达到技术教学训练的最优化控制,取得最佳化的效果。

二、篮球技术教学程序控制训练模式思考

(一)建立技术教学大系统

篮球运动作为一种运动形式,既具有健身娱乐功能,也具有竞技性,在世界各国都有着较多的爱好者。但是,从篮球技术教学而言,需要从基础教学开始,到各种相关竞技规则与技能的掌握,建立一个完整的科学教学系统。这个系统要尽可能地完善、全面,且要注意环节的衔接与梯级提高。从意义上而言,这个系统的建立,就是为了给技术教学搭建一个线索清晰且具有自我提升功能的平台。因而,可以借助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方法,从制订计划开始,就把一切相应的工作都放在一个可以灵活且与时俱进的机制中,也就是从做最基础的教学计划开始,要把各种质量目标树立起来,且每一个步骤的工作,都要围绕着这个中心开展。每一项工作都是在前一项工作高质量完成的情况下的继续深化与提升。例如,在基本体能训练的基础上,开展与体能相关的技术训练。再如,在掌握运球技术的基础上,继续深化传球的教学,且每次新一级别的学习,都要先对上次的学习进行检测,即检验其学习与教学方法的效果,一旦发现问题便可以及时整改。如此,则会保证两个方面,一是持续地提升技术教学;二是保证在体系中纠错机制发挥作用。

(二)细化技术教学微系统

根据高校篮球教学的实际,需要把下列技术教学的微系统精细化。首先,是体能训练细化。无论是为了日常的健身娱乐,还是为了竞技比赛,都需要基本体能作为基础。因而,要细化对于学生的耐力、速度、敏捷性、拼抢反应能力加强训练。这种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但是,要在开始时把基础的体能训练技能教育到位,使得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且在以后的提高学习中能自我加强锻炼与提升。其次,是基础技能训练细化。基础的技能很多,如运球、传球、上篮、栏板等。这些基础技能的教学,必须扎实开展,如必须在运球熟练的情况下再去教学传球,先是定点定向传球,再是运动传球,再是拼抢中传球等。只有在前一项扎实学习且把学习中的个人不良习惯改正无痕的情况下,才去继续深化学习新的更高级的技能。

(三)建立训练信息反馈系统

篮球技术教学的程序控制训练,就是把一切的技术教学工作,都纳入一种自觉的系统内,尤其是对于训练的效果,能进行有效地反馈收集。由于篮球技术教学训练涉及多方主体,如教师、学生、院系、教务处、学校及学校体育部门等,因而,可以通过程序控制,让他们在相互的配合中,形成信息的动态全程全面监控与反馈系统。鉴于主体的多样性,应该实施多样化的信息反馈机制。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可以实施动态信息反馈。学校体育部门也要根据控制程序,在每一个阶段,如体能训练阶段、运球技术教学阶或拼抢技术教学阶段,展开专业性评估工作,尤其是去发现在专业教学与学习上的缺陷或不足,并抓紧时间集中各方信息,研讨解决方案,避免错误的深化。通过这种立体的信息反馈网络,可以在控制程序内,把一切的技术训练都纳入既定的轨道,不仅可以及时地发现不足,还可以确保全局性的提升。

(四)建立训练信息评估与完善系统

从整个程序控制来看,信息反馈只是个基础性地信息搜集工作,只有在整个程序中建立信息的评估机制以及篮球技术教学不足自觉完善机制,才能确保整个程序控制系统发挥作用。根据以往教学的经验和教训,立足实践,即实战的演练是最佳的评估。这种评估工作,也需要根据各部门职责与时间来确定。相对于教师自己的评估而言,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对比表现,做出基本的评估,如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表现、在参与集体对抗时的表现等,都可以得出基本素质的评估。相对于某个具体的技术或者全面篮球技术而言,就需要组织专家组,如在学校体育院系或者体育部门,组织相关的教师或引进外校的专家,定期针对某项技术或全面的篮球技术做出评估。这种情况可以获得更加全面详实的结论,进而指导工作。其中,最为常规的就是,立足上述信息的反馈情况,由学校体育部门或院系定期每周或每月做出信息的整理工作,得出尽可能科学的结论,进而指导下面的工作。评估工作是完善系统的前提,只有建立在科学与切合学校教学实际的评估,才能对完善程序控制训练系统,做出针对性且符合学校实际、学生实际与教师教学实际的完善。

参考文献:

篇7

摘 要 以危及生命和时间依赖性强的各种疾病为主,编制救治程序,并且把这些程序运行在各个专科之间,为医生应对各种急疾时提供诊疗决策的参考,使确定性的诊疗技术和生命支持的前沿技术,前移到急诊或其他首诊科室,缩短确定性治疗前的等待时间,提高救治水平。将其命名为“救治程序一体化”。结合医院或者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救治程序,把急救工作程序化、流水化,分段作业,各负其责,在实际工作中救治程序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

关键词 关键词 急诊急救 救治程序 程序一体化 工作模式

首诊科室是挽救危重病人生命最基本、最重要的第一步,因此本项研究的核心是以常见危及生命和时间依赖性强的各种疾病为主,编制救治程序。制定的程序要求简单、有效、重点突出、便于掌握。并且把这些程序运行在各个不同专科之间,以“人机对话”的方式,为医生应对各种急症时提供诊疗决策的参考,使确定性的诊疗技术和生命支持的前沿技术前移到急诊科或其他首诊科室,缩短确定性治疗前的等待时间,提高救治水平。我们将其命名为“救治程序一体化”。解决急症与专科之间矛盾的方法就是救治程序一体化。实现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救治程序一体化;社区医疗、基层院所与医疗主体救治程序一体化;急诊和专科救治程序一体化;门诊和病房诊疗程序一体化;专科相互间的救治程序一体化;形成程序网。

国内急诊医疗模式实质上是体制模式[1]。创伤急救一体化[2~3]也是探讨体制模式,没有编制程序化救治。而寻求新的模式,是对传统模式的发展,改进现有模式,使之更具生命力。

实施方法:根据循证医学的方法,结合医院或者地区的实际情况(设备和技术力量)制定救治程序,在一定范围内应用。首诊医生应对各种急症时,可按初始程序救治并请求会诊,专业团队到达后(或转到专科)实施专科治疗。把急救工作程序化、流水化,分段作业,各负其责,在实际工作中救治程序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救治程序一体化让我们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提高医疗队伍整体的应急能力,在专科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提高了急诊急救水平。

制定救治程序原则:①制定危及生命相关疾病的救治程序;②制定时间依赖性强的,不及时处理会危及生命和形成功能障碍疾病的救治程序;③制定以常见病和多发病为主的救治程序;④不能确定疾病诊断的,以急症症候为主的救治程序。

创建救治程序一体化步骤:

制定救治程序:在一定范围内组织专定,通过网上查询,结合医院或地区的实际情况(技术力量、设备仪器、药品储备),编制救治程序。

学习阶段:在基层院所、急诊科和各专科学习每一个救治程序,并结合实际情况配备相应的药品、器材。学习运用程序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对每一个程序进行演练,由急诊科和基层医院――即所有运行初始程序的部门,根据部门的特点把初始程序细化,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落实阶段:在实际工作中,制定出救治程序的首诊科室与专科的衔接时段,把救治程序装订成册。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增加新的救治程序,不断完善发展救治程序内容。

制定救治程序原则:①救治程序的衔接方法不能成为定式,应该根据病情或实际情况把病人转入专科或专科医护到现场救治。②救治程序的街接不能设定一个点,而应该是一个时间段。如果过分机械将会增大风险。③疾病是一个过程,而本项课题接触的是急症病人最初的阶段,多以症状形式表达,因此不仅程序要从症状开始编制,还需要使用程序的医生和护士具有一定的认症基本功。④使用程序的人员要学习程序、熟记程序,才能正确运用程序。⑤个体的差异性使我们对伤病的认识受到限制,因此任何论据、常规和技术标准不可能完美无缺,特殊疑难病症仍需专家会诊解决,不能机械地运用程序,不能勉强地把程序进行到底。⑥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不断进步,程序也需不断更新。⑦我院初步试进行在急诊和专科之间的程序达30多个,而其他一些部门可能只需要10个左右救治程序,不需要全部照搬。⑧程序化工作模式与急救专业人材培养并不矛盾,而且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 武秀昆.急救医疗体系建设中的体制与模式问题.中国医院管理,2006,26(12):21-22.

篇8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 职教教师 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5.033

0引言

古往今来,教育的模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而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授业者本身,所以教师质量与教育质量成正比,没有教师质量就不能保证人才的质量。近几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教师队伍日趋稳定,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师愈来愈多,队伍总体素质随之提高不少。伴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我国产业的升级、结构的调整将对人才的需求更加高素质和技术技能化,同时对高校毕业生的个人素质与职业能力要求也发出更高的挑战。但是,就目前而言,现有的教师成长体系,包括模式、规模、质量等,与新形势下的职教发展需求相比,简直杯水车薪。尤其是一些地方民办高校,教师流动性大,教师成长体系不够完善,师资队伍结构亟待合理化。为此,作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加快对职业教师继续教育的步伐,提高师资质量,是改变我国职业教育教师现状,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职教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必然性

1.1职业本身的要求

作为一名职业院校教师既具有教师职业的一般特征,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知识更新如此之快的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知识迅猛增长,信息生产速度加快,信息传播渠道增多,要求教师职业在教育科研、学术视野和学习理念多方面要更加缜密、深刻和精湛,如果不具备丰富的知识其教学阻力也是非常之大。所以教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是当代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2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发展需要

企业生产技术的革新是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成果,作为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直接源――职业院校也需要加速教学内容的改造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尤其中德双方宣布开展工业4.0合作预示着IT技术领域与各个工业领域专业技术将会变得空前紧密,从而带动一系列产业工人职业发展的重大变革;大量新的信息化、智能化、远程教育、物联网技术等雨后春笋般在高职教育的土壤中破土而出。而职教教师的教学应使学生在持续吸纳最前沿科技成果信息的同时来提升现代综合型人才意识和认知,树立新技术下的新人才观念。因此教师对知识的学习更新和完善,是科学技术发展和教学工作的迫切需要。

1.3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国家新兴产业与原有产业的革新和升级发展的环境下,在新一轮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背景下,各职业院校只有通过抓内涵建设,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教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之一,其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是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发展的瓶颈所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构建离不开一流师资队伍的扶持。因此,通过开展职业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提高师资整体素质,整合和优化师资队伍,以保障顺利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学校长远发展的进程。

2当前职业院校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的形势

师资质量的提高是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教师的学科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都有所改善,但这一数据远不及教育部对高等教育教师的总体要求。像笔者所在四川工业科技学院这类的地方高校,就还普遍存在着教师队伍稳定性差、师资结构不合理、继续教育体制不完善等问题。

(1)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培训形式化严重。由于我国多数地方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的办学时间不长,办学规模有限。对于教师继续教育,民办高校在用人机制上比较注重人尽其能。其次在组织或参加培训的动机上,往往从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角度出发,对教师的真正需求没有考虑,使得教师培训形式化严重,以致于在培训过程中经常出现走过场和形式化的问题。另外,虽然学校也制定了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制度,但没有制定具体的教师培训计划,绝大部分教师在校工作期间很少有机会参加继续教育与培训活动。

(2)缺乏明确的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理念。继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师所在学校的教学质量、办学水平,而这一目标的达成离不开在职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教师本身专业化发展。学历和职称是人才水平评估考核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两项重要指标。因此,校方出于学校发展方面的考量,把教师培训工作的重心片面地放在提升学历、晋升职称上面;而教师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出于晋升、加薪的需要,在继续教育的内容上偏重理论的学习,也将继续教育单纯理解为学历补偿或提升,缺乏清晰的职业规划。

由于学校和教师双方在继续教育的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导致许多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最直接的目的,自觉或不自觉地定位在晋升、调资上。这完全背离了继续教育的本质和初衷,教师关注的功利性远大于继续教育中自身素质的提升,从而无法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3)受渠道和平台限制,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形式单一,培训效果不显著。当前,专门从事职教教师继续教育的机构很少,职教教师继续教育及职后培训仅仅依托于高校本身以及少量相关企业。主要形式有到普通高等院校接受脱产教育,到培训基地在职进修,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四种。

由于以上四种培训形式在培训过程中缺乏一个全面的质量保证体系监测,诸如培形式不够灵活、培训项目缺乏针对性、培训时间不够充裕等弊端充分显现;因此教师接受培训的实际收益不大,效果不甚显著。

(4)教学任务繁重,教师接受继续教育与培训的难度大。在日常教学中承担着重要角色的青年教师是院校发展的骨干力量。近年来,一些地方高职院校、民办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使在校生人数常年增多,均达万人以上。学校薄弱的基础无法适应当前形势下迅猛的发展,使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继续教育与培训。

(5)校方缺乏重视,资金投入有限。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承担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职院校更加注重的是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培养的是与社会经济建设、管理、服务直接相关的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亦是一种高消费的教育,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地方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受国家和政府经费投入不足的影响,直接导致办学者对教师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使得培训经费投入有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从而制约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新理念下的职业教师培训体系的构建

(1)与时俱进,正确树立教师继续教育的新理念。理念转变是我国职业教师继续教育发展之根基。建立正确的教师继续教育理念,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职业教育改革延伸和完善的大前提,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着引导性作用。为此,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把知识培训作为个体的终身需求,让教师认识到继续教育既是一种行为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一种能够得到回报的社会行为。

(2)整合现有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继续教育。整合利用本校的教育资源,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继续教育,在校内对老、中、青教师进行培训,解决工学矛盾,以满足各个层次教师继续学习的需求。

(3)构建教师继续教育体系,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制约了教师自身的发展,尤其制约了学校的发展是教师继续教育的滞后带来的不良结果。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力度,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依托普通高校和校外企业建立教师培训基地。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或者不同形式选派,来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

(4)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保障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的开展。完善继续教育经费保障、监督、激励和反馈机制。调动、支持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同时,应该广泛征求教师对于继续教育的要求和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培训计划、内容和形式,使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能够得到实效。

篇9

关键词:信息管税 会计信息质量

一、引言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变化发展,企业数量的大幅增长(全国平均年增长10%),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和财务软件的普遍应用,给税收征管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也将信息管税这一重大课题提上了日程。纳税户的不断增长、经营形式的多样化、经营业务的多元化,税收征管的复杂性和工作难度将会更加明显,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将会日益突出。传统的人盯人、以票管税、税收管理员属地管户的管理方式显然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自20世纪80年代起,税源监控管理的信息化开始受到世界各国高度关注,其内涵泛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提高征管水平。西方学者关于信息管税的理论研究大多集中于税收征管组织信息化和税制优化方面。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查德·诺兰(chard.LNolan)总结归纳出了信息管税的一般规律,即“诺兰模型”,此后,诺兰模型和米歇模型被广泛应用到信息管税的研究当中。而诺贝尔经济学家J.Mirrlees和W.Vickrey则从不对称信息条件下进一步研究了税制优化问题。信息管税在国外税务实践中的探索显得更为迫切。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逐步建立了税收征管网络,英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也建立了集中式的信息系统。国内关于信息管税的研究在近年得到迅速发展。信息管税对征管效率的提升作用益发明显,宋兰认为,信息管税是全面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的必由之路,加强业务与技术融合是信息管税的关键。有学者将税源监控和会计规范联系起来,周玉婷(2006)提出应开发出适应电子商务特点的自动征税软件,建立严密的发票管理及防伪系统,严格控制现金结算的范围和数量,使税源监控的方式更加科学严密。当然,信息管税也存在一些问题,施忠华、魏建军(2009)指出了当前信息管税存在缺乏数据信息过滤防范机制等问题。吴少东(2009)认为,信息管税要以税收活动形成的信息流(主要是物流、资金流)为核心,对企业的信息流进行采集、加工、处理和风险管理;桑林则强调综合治税是实施信息管税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目前国内外关于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研究很多,大多文献集中在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或是探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上。大致上可以从会计信息的供给方和监管方两个不同参与主体加以概括:供给方的内部治理结构。Jensen和Meckling提出职业经理人的努力程度和股权报酬结构影响会计信息披露;林鸿霞论证了董事会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关系;监管方的相关措施和法规保障。郭志明指出会计准则体系的建成和运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Watts和Zimmerman研究合伙制的会计事务所可以有效减少承受的外部压力。前述观点首先基于理论和应用推广层面对“信息管税”模式做了探讨和分析,指出了在不同政治制度和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中,这种税收管理活动应用推广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而后一部分综述了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司内部组织结构和传统制度约束层面。其不足之处在于:一是目前的研究大多是基于传统管税模式下,特别是基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层面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所进行的研究论证,没有涉及到新型信息管税模式下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需求;二是没有考虑到这种信息管税模式约束下如何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以达到有效协同发展。

二、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现状分析

会计信息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信息,是经营者、投资者和管理者决策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各上市公司,企业及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受到严重质疑。我国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为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会计造假严重、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不及时等问题,而会计失实和造假则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低的根源。

篇10

【关键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高层次管理人才

目前,我国酒店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特别是国际酒店集团的加盟使得业内提高了从业人员的任职资格。根据我院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三至五年跟踪调查,在高星级酒店从事主管以上管理岗位的学生很少,这就说明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较少能够达到酒店行业对高层次管理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依据企业的反馈信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基层工作上手快、适应能力强,实现了实习就业的零距离,但是在职位晋升方面出现了“瓶颈”状态,主要表现为学生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经营管理能力实操性不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因此学生不得不另辟新径,致使企业出现人才流失和用人荒的问题。因此必须构建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实操性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以及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酒店行业输送符合用人需求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使育人单位和用人单位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真正达到“双赢”的目的。

一、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国外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教室―酒店(或集团公司)―教室”职业运行模式;新加坡“教学工厂”的学校、实训基地、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教育模式等。国内职业教育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提出了多种培养模式,如“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等。

以上几种模式都不符合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因此需要探索出一条适合酒店行业实际应用价值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酒店行业高层次管理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酒店行业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具有较强的复合型和实务型,既要具备酒店管理专业的相关理论,又要具有服务、管理、营销、策划、沟通、应变等的实务技能。因此一个成功的经营管理者应具备专业、方法、社会、个人特质四大职业能力。

(一)专业能力表现为:1、产品开发设计能力。能在相关专业知识基础上经常在产品种类、样式上推陈出新。2、市场营销能力。能及时获得市场信息并做出预测,展开多种样式的促销。3、企业文化、品牌培育能力。4、识人用人能力。5、成本控制、预算及财务报表分析能力。6、质量、卫生、安全、服务意识。

(二)社会能力包括:1、人际交往能力。拥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使企业内部建立良好的信息渠道,企业外部有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2、团队合作能力。能鼓励团队成员相互合作,使团队力量最大化。3、协调应变能力。能够根据外界变化积极调整自身或者企业发展,对于突发事件能够冷静判断处理。

(三)方法能力主要有:1、计划组织能力。2、学习能力。3、逻辑与形象思维,感性与理性认识。4、经验积累和总结评价能力。

(四)个人特质包括:1、具有承担压力和乐观积极的态度。2、具有广阔视野、冒险意识和创新精神。3、良好的职业道德。4、熟练操作电脑与使用网络。5、良好的外语能力和多语言的世界观。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酒店管理学院为了适应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为酒店行业输送符合用人需求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实施了“教师经理一体化、教学与经营管理一体化、课堂与经营场所一体化”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什么是“一体化”教学模式呢?酒店管理学院的运营过程就是生产过程,把课堂搬到了生产第一线,将教学融入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运营过程中教师就是经理,学生就是员工,边运营边教学,用教学指导生产,用生产产品检验教学效果,同时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完成了生产任务,既锻炼了老师,又培养了学生。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具备合格的管理型人才所具备的能力呢?这就要求我们依托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酒店管理学院三个运营性实训基地将教学与生产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在酒店管理学院“一体化”教学改革模式实施过程中,首先通过“一体化”教学,使教师从在教学、技能方面具备较高水平的“双师”,到在教学、技能、经营管理方面都具备较高水平的“三师”的转变;使教师改变教学理念,切身体会典型岗位任务及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素养,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行综合项目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转变学生思想观念,树立职业意识。充分利用校内实际运营的三个实训基地的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使学生具备“懂经营、会管理、善沟通、重合作”的综合职业能力,体验工作的艰辛与乐趣,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职业核心竞争力;第三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经营管理与教学一体化”,把教学融入到经营管理的每一环节,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真正实现“教、学、做、用一体化”;第四找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支持,拓宽学生的实习部门,提升学生的实习层次,从管理机制上保证教师学生能够参与到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经营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