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下雪范文
时间:2023-04-05 14:02: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北京下雪,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今年冬天北京的第一场雪,真是唯美,那白色的世界,多么纯洁啊!
我很喜欢冬天,我的生日在冬天,母亲的生日也在冬天,就连哥哥的生日也是在冬天的末尾,或许,我与它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缘分。冬天之后便是春节——团圆的节日,每个人都在盼望的节日,父母守在门口或是电话机旁的节日——每个人都会在冬天起相思之情,不必那“秋思”少几分,那白白的雪哦,虽然看起来轻盈无比,却寄托着每个人对另一半的厮守念望。冬天也是玩耍的节日,我的同学虽然都是一些看似痴迷于书本的中学生,却还是那样带着小学生的样子,他们可以不戴手套捏出一个雪球,互相追跑打砸,他们可以穿着单薄的衣服出去看雪,那白白的雪哦,虽然看起来那样温文儒雅,却成了比游戏机更难得到的我们的玩伴。
雪景很美,那白色的血落得到处,我喜欢他,他那样自由自在,那样无所畏惧,她是生命之源泉水的结晶,他仿佛是上天赐予我的灵神,守护着我的一切。冬天虽然是刺骨的寒风,虽然是四处结冰,但这雪,可真是美丽,它有着比玛丽莲梦露更性感的姿色,它有着比迈克尔更潇洒的舞步,他仿佛是冬天的吉祥物,它通过眼睛这心灵的窗口融进了我们的心里,她的美丽神圣让任何一个人甚至是监狱里的犯人都不敢沾污她。她给那高大的树裹上了一层棉衣,她给那高高的建筑物抹上一层白色的粉底,我彻底对她动了心,她震撼到了每一个人的心灵。
北京的雪,仿佛是遮盖住了所有的罪恶,无论是“烧”还是“金融危机”,也许这场匆匆而来的雪就是上天给予我们的预兆,我们应该珍惜它。
篇2
【关键词】中学政治;探索;实践;积累经验
一、转变观念,迎接挑战
新课程改革实施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怎样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我校是一所普通中学,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薄弱,学习习惯普遍较差,面对这样一个群体,我曾经很悲观的认为上课是在对牛弹琴,一直是疲于应付。一段时期下来,觉得自己已到了背水一战的地步,必须转变观念,正视困难。意识到这一点后,我试图把自己融入学生,去接近他们,了解他们,懂得他们真正的心理需求,从而用适当的方式去关注他们,爱护他们。当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员时,他们才会愿意和你交流、沟通,甚至愿意把内心真实想法告诉你。我在课堂教学和管理中,也逐渐的由被动变主动,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慢慢被调动起来,课堂效率也大大提高。
二、积极探索,勇于实践
我所任课的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普遍薄弱,每个班级都有六十多个学生,普遍学习习惯较差,课堂管理有一定困难。初学新课时我尝试着与他们在课堂上交流探讨,但成效甚微,课堂时间大多浪费。渐渐的发现,他们既希望老师的关注,又对学习缺乏信心。于是我决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培养他们对政治的学习兴趣。为了能够让学生畅所欲言,我尽量不设限,既依据于教材又不囿于教材,设定一个主题,鼓励大家课前查阅资料,课上各抒己见。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互动效果越来越好。以下以《市场配置资源》中的一个知识点为案例,展示其中的几个互动情节,与大家分享。
多媒体导入:电视剧《与百万富翁同行》几幅图片。
教师:这部电视剧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的,有看过的吗?
学生A:我看过,剧中的主人公卖海蜇起家,后又炒股暴富,再后来落魄街头!反映的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
教师:纵观这一段历史,人们总结了几句话:80年代人们下海,成了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90年代人们炒股,一夜暴富;2000年竞相投资房地产,成了今天的亿万富豪。请大家利用市场经济的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同学B:我爸爸就是那时下海的,开始摆地摊卖水果,后来又开公司卖服装;再后来就去做进出口服装的生意了。
教师:80年代之前为什么没有下海之说?
学生B:那时政策还不允许吧。还处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统筹安排经济资源。
教师: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经济体制转变了。今天你要是再去摆地摊,还会变身CEO吗?(众笑)
学生B:不会吧,竞争这么激烈,摆地摊只是迫于生计了。
教师:激烈的竞争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C:竞争性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充分的竞争才会优化资源配置。说明我国的市场经济已发展到一定阶段。
学生D:我查过资料,1992年国家提出建立市场经济的目标,后来又建立了股票市场,再后来就全民炒股了。
教师:目前股市低迷,房价虚高,老百姓望房兴叹、望股生畏。这种现象反映了《经济生活》的什么道理呢?
众学生:市场调节的弊端: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教师:很好。但是这种现象会长久吗?如果会,你的理由是什么?如果不会,说明了什么在发挥作用?
学生A:不会。说明价值规律在起作用,国家的宏观调控也在起作用。没有只长不落的价格,股市也不会一熊到底的。(众笑)
教师: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潮起潮落,在其中摸爬滚打的人们也日渐成熟。党的18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可见我们正处在市场经济大发展的机遇期,要有市场投资意识。那么,假如你手中有一笔足够的资金,下一个10年,你将选择怎样投资呢?
同学D:我们这一地区又兴起了多家老年公寓。老人多多,商机无限呀!
同学G:据说未来10年,电子商务很火,我爸爸正在往电子商务方面投资呢,说让我毕业后去打理。
同学H:那你可要好好经营奥,到时我们谁找不到工作了可以去你那里啊!(众笑)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的很热闹,多数同学都能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讨论中来,课堂气氛很活跃,同学们已经初步树立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投资理财意识等市场经济意识。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积累经验理清问题
在与学生沟通共享、合作学习中,身为教师的我,也从中受益匪浅,看到了许多课本之外的东西,也许作为普通学生的他们,思考和认识的深度有限,但是能够引导他们从国情角度初步认识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已经比单纯死记课本要更有意义了。当然我们还有更多的不足去发现,比如课堂管理方面,越是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越是容易使一些教师在管理中处于被动地位,尤其是新老师刚刚上任的时候更容易如此,致使教师们困惑不已,这其中有老师自身的因素,但学生的行为习惯,家长们对学生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复杂等诸多因素也不能忽视;再比如教材观点和现实的对接,往往会出现不一致的时候,尤其是政治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困惑,老师难讲、不敢讲,就需要教师有科学的教育观,善于启发、点拨、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和正确对待当前的一些社会问题;最后,还要注意平时教学中的知识反馈形式和高考考核的试题模式应该更好的衔接起来。
以上是我几年来在新课改教学中的一点感悟,写出来供大家参考。教育教学的改革任重而道远,越是向前走,越是觉得有更多的问题有待于解决,越是深入探索,越是觉得这些问题不仅仅是教师、学生的问题,它需要一个健全的社会体系共同努力来完成。希望教育战线上的各位同仁能够携手并肩,精诚合作,更希望家长、社会给予我们更多的关注和思考,共同度过教育教学改革的攻坚时刻。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数学思想
【基金项目】本文受中国民航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项目号:IECAUC2016014)的资助.
电路、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除包含一些专业领域的基本概念,其中涉及的专业知识与处理问题的方法大都以微分方程、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数学知识为基础.
在学习数学基础课时,有学生感觉内容多、难度大、进度快,导致数学基础不够扎实,进而在后续学习专业基础课时感到吃力.而从教学的角度,专业基础课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新的专业知识,不能花费过多时间复习数学基本概念与方法.这些衔接上的问题,使部分学生不易接受突然出现的数学知识的应用,对专业基础课产生畏难情绪.对此,首先,本文对数学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知识模块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数学知识主要包括微分方程、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关系,并分析它们的应用背景,以丰富数学基础课教学的应用性.然后,阐述专业基础课的内在联系,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专业基础课的知识内容.最后,用更高的数学观点(泛函分析)阐明专业知识中相关的数学方法,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数学原理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微分方程求解在时域分析中的应用
专业基础课电路、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的主要内容是对各类系统的性态的分析研究,大多以数学模型及其分析方法为基础,其中时域分析法的教学模型是高等数学中的微分方程:用微分方程描述系y,通过求出的解分析系统.因此,要熟练掌握时域分析法,就必须掌握求解微分方程的方法.常用方程及解法见《高等数学》下册第十二章[1].
时域分析法的优点是能够得到解的精确解析表达式,但缺点是求解过程比较烦琐,而系统的数学建模过程、频率特性、传递函数求取需要求解大量的微分方程,所以必须降低微分方程的求解难度,方法就是对微分方程作拉普拉斯变换.
二、拉普拉斯变换在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2]是
F(s)=∫+∞0-f(t)e-stdt,是将自变量为时间的函数通过某种积分运算转化为自变量为复频率的函数.从数学角度看,它使复杂的运算转化为较简单的运算.比如,将微分转化为乘法,将积分转化为除法.将其应用于系统分析,因为它将微分方程转化为代数方程,从而达到了降低方程求解难度的目的[2].
(一)应用拉氏变换求解微分方程
具体解法如下:
第一步,求取微分方程中每一项的拉普拉斯变换,得到相应的代数方程;
第二步,求解代数方程;
第三步,对所求的解求取拉普拉斯反变换,得到原微分方程的解.
构成系统的元件的数学模型是时间域下的微分或积分表达式,通过拉普拉斯变换,可将其转化为复频域下的简单的代数表达式.然后相应地做出复频域中的等效电路图,这极大地简化了系统分析中的建模和求解.
下面列举几个典型元件的例子[3]:
下面以一个简单电路的分析为例[4],表明拉普拉斯变换对系统建模、求解的简化.
例如图所示,已知输入为u1(t)=5cos2t,求输出u2(t).
解第一步,根据上表,作复频域等效电路图:
第二步,根据等效电路图列出复频域下电路的代数方程:
U2(s)=U1(s)1s1+1s=1s+1×5ss2+4=-1s+1+s+4s2+4.
第三步,对U2(s)取拉普拉斯反变换得到时域下的响应表达式:
u2(t)=-e-t+cos2t+2sin2t,t≥0.
由此可见,拉普拉斯变换可以将时域下一些微分方程模型转化为复频域下简单的代数方程模型,使建模与求解得以简化.
(二)拉普拉斯变换在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对于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模型,方程的特征根就是解的表达式中各项的系数,它决定了系统的响应性能.好的响应性能需要合适的特征根,改变特征根可以通过改变特征方程的系数实现,而特征方程的系数就是系统中的参数.于是,可以通过改变系统参数,方程的阶不变,获取较好的系统性能.
在复频域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是根轨迹法,即找到系统参数与特征根的关系,让随着参数变化的特征根轨迹在根平面上绘制出来,从中选择有好的响应性能的特征根,同时,确定对应的参数.
由于微分方程的特征方程恰是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对应的方程,特征根就是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而闭环传递函数定义就是系统输出拉普拉斯变换与输入拉普拉斯变换的比值.由此可见,拉普拉斯变换在系统分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傅立叶变换在系统频域中的应用
时域分析比较直观,但是分析高阶系统比较烦琐.用拉普拉斯变换分析系统,简化了时域下的求解过程,但是物理意义不十分明显.由于信号的输入与系统频率关系密切,所以频域分析是工程上进行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广泛采用的方法.频域分析法的优点是处理起来比较简洁,计算工作量较小,重要的是能够显示信号和系统的组成特性.但是,由于实际测得的是信号的时间历程,所以要采用频域分析法在频域下进行处理和分析,就必须先进行时域到频域的转换,而这种转换的数学方法就是傅立叶变换,所以需要应用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中的傅立叶变换知识,并建立其物理意义.
(一)傅立叶级数
一般地,如果周期信号fT(t)满足狄利克雷条件,则可利用傅立叶级数将周期信号展开成无穷多个(至多可数个)不同频率的谐波信号的线性叠加.即
fT(t)=∑∞n=0cnejnω0t,
其中cn=1T∫T0fT(t)e-jnω0tdt,ω0=2πT,称为基波角频率.
(二)傅立叶变换
对于非周期信号,在频域内对应的数学模型是连续的,此时若要将其分解成谐波信号的线性叠加,谐波信号有不可数个.数学上傅立叶级数需转化为傅立叶变换.
一般非周期信号f(t)的傅立叶变换为
F(jω)=∫+∞-∞f(t)e-jωtdt.
由此可见,时域下周期函数变换频域后的表达式是离散的傅立叶级数,而时域下非周期函数变换到频域后的表达式是连续的傅立叶变换,由此可得到工程上的一个重要结论:时域的周期性决定了频域的离散性.
应特别指出,单位阶跃信号的频谱,由于单位阶跃信号是时域下的典型信号,而且一般情况下可以将其他信号分解为不同加权的阶跃信号,根据线性时不变系统的齐次性和叠加原理,可以分e求出各个阶跃信号的响应,最后,将求出的响应进行叠加,因此,掌握阶跃信号的频谱显得尤为重要.
四、傅立叶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的关系
拉普拉斯变换的积分核e-st中,s=σ+jω,当σ=0时,变换就退化为傅立叶变换.傅立叶变换要求函数满足狄利克雷条件,并且要绝对可积,但绝对可积条件较强,很多工程上常用的函数都不能满足这个条件,比如,单位冲激函数.为克服傅立叶变换的这个缺点,使频域分析适用于更多信号,在数学上,在积分核中加了一个衰减因子e-σt,得到另一种积分变换,即拉普拉斯变换.它们的关系示意图如下:
五、电路、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三门课程的内在联系
电路除讲述一些电路上的基本概念外,主要介绍了对具体的电路模型,给一个电压或电流输入信号,根据电路相关知识求解该电路的响应的方法.信号与系统是对上述模型和方法的一般化,将电路模型抽象为一个系统,将电压或电流输入信号抽象为任意信号,分别在时域、频域和复频域下求解系统的响应和系统函数.在上述两门课程中学习系统响应的求解方法后,在自动控制原理[5]课程中根据求出的系统响应和系统函数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动态性能,并在时域、频域和复频域中分别寻求系统的最佳性能和进行系统校正.可以概括为“三域三分析”,“三域”分别是指时域、频域和复频域,“三分析”分别是指系统稳定性分析、系统稳态误差分析、系统动态性能分析.可以说电路和信号与系统是通过分析系统来认识系统,而自动控制原理是在学习改造系统,是符合我们认识事物过程的自然规律的.
六、泛函分析视角下理解工程问题解决方法
泛函分析是现代数学分析学分支的基石,下面从泛函分析的角度,更深入地理解专业知识和其中的数学方法,我们需要下面的概念[6].
设H是内积空间,E={en}是H中的规范正交基,x∈H.
(1)称每个(x,en)为x关于E的Fourier系数;
(2)称(形式)级数∑∞n=1(x,en)en为x关于E的Fourier级数;
(3)若x=∑∞n=1(x,en)en按H的范数收敛,称此级数为x关于E的Fourier展开式.
以傅立叶级数为例.设en=e-jnω0t,则{en}+∞n=-∞是Hilbert空间L2[0,2T]的一个规范正交基,则f∈L2[0,2T],都有
f=∑+∞n=-∞(f,en)en.(*)
而空间L2[0,2π]上的内积定义是
(f,g)=1T∫T0f(t)g(t)dt,f,g∈L2[0,T],
所以,
(f,en)=1T∫T0f(t)e-jnω0tdt=1T∫t 0+Tt0f(t)e-jnω0tdt=cn.
则由(*)得
f(t)=∑+∞n=-∞cnejnω0t,
这恰恰是傅立叶级数.
因此,从泛函分析的角度看,一个周期函数的傅立叶级数展开,就是将这个函数看成某个函数空间中的一个元素,并将其在该空间的一组规范正交基下进行展开,而傅立叶级数与傅立叶变换的区别只不过是离散和连续两种情况下的展开方式不同而已.同理,拉普拉斯变换和时域下的卷积也可以理解为函数分别在复频域和时域的情形中进行展开.那么这种数学思想在信号与系统分析中的实际意义在哪里呢?
我们以线性时不变系统为例来说明,在时域中,任意输入信号f(t)激励下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响应为f(t)与系统冲激响应h(t)的卷积,它表明如果信号f(t)可以表示为冲激信号的积分,则该信号通过系统后产生的零状态响应yzs(t)就可以表示为这些冲激信号元产生的冲激响应的叠加.采用这种解决问题的思想是由于单位冲激响应的求解比较容易,所以如果将时域中的任意一个信号看成是出现在不同时刻、强度不同的微量冲激元函数的连续和,那么该函数作用下系统的响应就可以用展开后的冲激元信号分别作用于系统产生的冲激响应的累加得到,即做卷积.在频域中,由于正弦信号下系统的正弦稳态响应求解起来比较容易,所以将信号展开成无穷多个正弦信号的累加,那么系统在该信号下的响应就可以看成是展开后的正弦信号分别作用于该系统得到的正弦稳态响应的累加.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工程中的实际问题之所以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解决,是由数学中经过严格推导或者证明的定理或者概念作为支撑的,所以数学思想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核心;同样,掌握了数学中的一些重要思想,也使得工科专业课中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方法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而在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也使得数学知识更好地被理解和掌握,这就是建立两类学科联系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高等数学・上、下册[M].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张元林,编.工程数学・积分变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邱关源,罗先觉,主编.电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杨晓非,何丰,主编.信号与系统[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4.
篇4
纵观多年来的传统备课不难发现,我们过于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将关注点放在了学生获取了哪些知识和技能上,忽略了如何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这种教学效率低下,不能适应知识快速发展的要求,也与新课改的“追求教学成效,降低教学所耗、增大教学所得”的理念相违背,为此,我认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备课”,除应发扬传统备课的优点外,更应突出以下三点:1 精心编写预习学案
高效课堂要求一改传统的课后辅导、作业的旧制,后段变前段,前置变成预习,课后变成课前,“把练习变成预习”。授课之前让学生先阅读、感知或动手操作要学内容,进行自我探究和自我发现,预习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找出自己的疑难问题;二是凭借原有的知识尝试解决一些问题,培养自学的习惯和能力.要想把课前预习落到实处,关键是设计好预习学案,因为预习学案直接体现出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主导性和指导性.在课堂教学之前让学生做什么,把什么活动进行前置,这就是预习学案的内容,为此,教师在课前应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出高效的实用的预习学案,用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主动去探索新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确定重点、难点、疑点,真正让学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从而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学习必修一《摩擦力》时设计如下的预习学案:1.1 预习目标(1)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正确判断动摩擦力的方向。(2)会用f=u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知道影响懂摩擦因数大小的因素。(3)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4)理解最大静摩擦力,能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1.2 预习自测(1)相对运动和运动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2)压力N的值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吗?举例说明。(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有关吗?(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吗?(5)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吗?(6)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吗?(7)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吗?2 层次化的有效问题设计
新课程追求的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但高中物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学生在学习时若不能把握知识的内涵、区别和联系,则在运用物理知识进行物理思维时必会产生思维障碍,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针对这一特点,教师要采用恰当的策略进行有效的提问,怎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呢?我认为有效的提问必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并能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领会知识、理解知识,还能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因此,有效的提问一定要有层次性,才能使学生由浅入深地、循序渐进地建构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课堂的高效化和最优化。如在学习《互感与自感》这一课时,可设计如下的问题:
教师给出电路甲后,设计问题1:当接通电路时,小灯泡发光有无延迟现象?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当电路接通时,由于自感现象,小灯泡发光应该有延迟现象。
实验验证:并未观察到预期的结果。
问题2: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可能是是感官的分辨能力不够)
问题3:如何设计新的电路进行验证?(推出乙图)
用乙图演示:当电键接通时,串有电感线圈的小灯泡比串有普通变阻器的小灯泡点亮略有延迟,说明理论分析成立。
问题4:在乙图中电键切断时小灯泡将出现什么现象?(学生:小灯泡还要发光一段时间。)
问题5: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学生分析:切断电键时,由于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存在,电流不会立即减小到零,即电键切断后,在“电感线圈——两只灯泡——变阻器”构成的回路中维持一段时间的电流,小灯泡还要发光一段时间。)
实验结果:未观察到预期的结果。
问题6: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可能是初始电流相等,持续时间无感觉)
问题7:如何设计新的电路进行验证?(推出丙图)
用丙图演示:电键切断时,小灯泡发出瞬间强光。
问题8:为什么会发出瞬间强光?
理论分析:当电路达到稳定时,由于线圈的电阻比较小,流过的电流比灯泡上的电流大得多,在开关切断的一瞬间,线圈的电流在回路存在的前提下不能突变,因此流过小灯泡的电流立即反向并增大,使小灯泡发出瞬间强光。
问题9:上述分析是否完全正确呢?如何验证呢?
教师给出丁图并进行演示:当电键接通后灯泡1发光,电键断开瞬间灯泡2发出瞬间强光,理论分析成立。
本教法采用积木式结构,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电路的各部分是随着问题的展开逐步组合而成的,实验电路的结构及演示实验中发生的物理过程展示得非常清楚。其次,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用实验来检验科学理论或推论的方法,这样的实验设计,向学生展示了通过深入的分析和创造适宜的条件,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研究的一个“动态”过程。第三,巧妙的应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认识现象的本质。3 精妙的演示实验设计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堂教学离不开实验,国际学习科学领域中有这样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做过的才能会”,我国著名物理教育家苏州大学许国梁教授也曾经说过“千言万语说不清,一看实验就清楚”。演示实验教学是师生在课堂上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促进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猜想、分析、归纳和总结的教学活动,它能使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获得正确的表象,从而认识现象的关键特征。如在学习《电阻》这一课时,可设计如下的实验:
学生活动:连接一个测小灯泡电流的简单电路,同时观察小灯泡的亮度,记录电流表的读数。
教师活动:拆下一根导线,分别用外形(长度、横截面积)完全相同的军用电话线里的细钢丝和同样光亮的电炉丝接上电路,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学生十分惊奇:两根“完全相同”的导线,其导电本领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这种做法达到了“设疑引思”的功效。)
学生活动:分别把三种导线顺次接入刚才的电路中,学生发现,把铜丝接入电路后,小灯泡亮度与电流表示数无变化;把康铜线接入电路后,小灯泡亮度几乎不变,但电流表示数略有减小;当把镍铬合金导线接入电路后,小灯泡明显变暗,电流表示数显著减小。
篇5
【关键词】课堂教学 创设情景 张扬人性
苏霍姆林斯基却说:“在人的心灵深处,也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应该,就是希望自身是一个发现者、学者、探索者。在幼儿的精神世界里面,此种应该尤其强烈。”营造课堂教学情景是指创设与课堂教学目标具体内容、学员认知结构有关的情景,以激起学员得知难题、给出难题,促使学员进入思维、探究的理想状态。怎样营造一个轻松、谐和的课堂教学情景,提升课堂教学经济效益,是咱们从事应试教育的加深来说,是一次挑战。老师应该擅长利用各种不同的客观事物、不同的形式、不同的伎俩,创设各种新颖、灵便、巧妙的难题情景,而是应该逐渐地提升创设难题情景的层次,一直打动及刺激学员的学习热情。
一、创设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学情景,张扬人性
教学是一种特定的人群活动,师生消极情绪的高涨与低垂直接影响着其实际效果。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之下学习,思绪开阔,思维矫捷,学习成本低;而是情绪低落时则思绪堵塞,操作缓慢,学习管理效率高。在新课改有效课堂教学中,老师需从人文性的视角来设计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构建平等、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平等、轻松、谐和的课堂教学情景。老师应该尊重学员差异,热爱每个学员,在课堂教学上,努力激发学员对于教学活动刊登自身的见解,构建一个的民主、平等、谐和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在课堂教学情景中欢快地学习、成长。燃起学员智慧的火花,促使之以最佳心境投入到学习中去。老师甜美的微笑,激励的话语,鼓励学员的认知,能促使学员的个性特征获得开释,本性获得张扬。
二、备生活情景,创设现实课堂教学情形
创设生活情景,目标是加强学员的学习愿望。由于生活有赖于数学,数学还有赖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课堂教学中抉择学员身边出现的事情,学员亲身经历真实的生活情景,不但有助于学员从生活实践经验及事实出发,在解决现实生活中学习知识的难题,并且会促使学员体验到教育的价值与现实意义。比如在数学教中,培养学员的数学法律意识以及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单纯的实际难题的能力,不仅是课堂教学目标之一,还是提升学员数学学习成绩的应该。因而,应当创设现实生活情景,找准现实生活的切入点。
比如: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候创设了一个“文具商场、售货员、顾客”的情景,模拟现实生活中买卖产品的实践活动,促使学员学数学、用数学,给出诸如“生活中的许许多多容器为什么做成圆柱”“如何为装修户观测而是计算铺地总面积,需要多少块瓷砖”等等难题,促使学员感触到生活中处处有赖于数学,进而加强学习数学的愿望。创设难题情景的形式很多,这儿仅仅给出几点以供参考。创设难题情景关键是应该知晓学员的认知结构及现有的语文活动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依据学员的层次创设不同模式的有效的难题情景,使学员在迫切要求之下学习,引起学员自主学习的热情,激发学员思维的积极性,使学员参加、探究,主动获得新知识的生长点,自主构建知识结构,进而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建模能力、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两步应用题》(人教版第五册)的例为一时,给学员解说旅行家的故事,以旅行家碰到的各种麻烦引导学员想象难题。在另一个班课堂教学时候,该类老师改成组织这个教学班的同窗展开选购活动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员依据实践活动信息内容自身给出难题,而是以组内合作学习的模式加以解决。有的组内学员扮售货员,有的扮消费者,有的组内介绍自身在生活中的事情。学员热情非常低,主动地参加活动,不但编出了两步计算题,有的同窗也触及了三步计算题,取得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创设思维情景,激活学员思维火花
篇6
关键词:信息化;经济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2012年5月,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提出“全面加强信息技术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近年来,不少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信息化这一大背景下,运用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的教学理念,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并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高职经济学教学的现状
《经济学基础》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经济问题,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一)课程特点
1.理论与现实有一定距离。经济学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基于一定的假设,而且是一些理想化的假设,大多高职学生表示这样得到的完全数学化、模型化的理论不能够指导我们的经济生活。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不会根据无差异曲线来进行购物选择,生产者也不会按照成本曲线来进行生产决策。所以,从实用性的角度考虑,高职学生确实没有多高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
2.数学推导和图形分析较多。在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具有较多的数学函数、曲线、图形和方程,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高职学生来说,确实感觉晦涩难懂。比如,以“生产成本”一章为例,光是“短期成本理论”,就有七个变量七条曲线需要学生掌握,学生如不能理解其特点,光凭死记硬背,是不能完全掌握的。因此,从学习难易程度来说,高职学生肯定会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
(二)学情分析
1.乐于实践,接受新生事物较快,但目的性较强。一方面,90后高职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创造性较强,对于感兴趣的内容愿意尝试和研究,但不感兴趣或觉得与以后就业无用的内容,他们会表现出很大的惰性。另一方面,90后高职学生比较喜欢活泼、有趣的课堂,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进行课内外实践,“学中做、做中学”是他们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
2.基础较差,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大多高职学生中学基础都不好,尤其是数学,有的学生连基本的微积分知识都未掌握,逻辑性强的理论再加上抽象的数理分析,学不懂是共鸣。相反,90后学生却很喜欢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经济学案例和新闻,希望只讲案例不讲理论,自己也愿意收集一些例子进行分享,从日常生活中了解和学习经济学。
二、信息化手段对教学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高职经济学传统的教学模式遭遇挑战,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及丰富教学资源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传统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为中心、学生为从属,缺乏学习主动性。教学地点一般是普通教室,主要通过板书教学的方式,教学资源多来源于书本或生活经验,某些教师仅仅只是照本宣科,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虽然有些教学设备较为先进的院校也尝试了多媒体教学,但也只是把多媒体当作课件播放器,把一些抽象、复杂的图形和公式罗列在上,学生自然很茫然。
(二)信息化教学手段
在信息化环境下,课前,通过网络或资源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和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不仅限于PPT授课,还应包括合适的新闻、短片、电影等视频资料,以具备足够的课堂吸引力;课后,不同于以往面对面的交流,学生更多地运用邮件、微信、QQ等手段,与授课教师进行探讨。如此教学,既增加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考力,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以《基数效用论》为例
《基数效用论》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章节的重要内容,为消费者均衡的学习奠定基础。我们希望借助于现代化的信息手段,进行教学创新,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教学思路
围绕“网上预习――下发任务――游戏导入――课堂翻转――实际运用――课后答疑――无纸化考试”这一主线,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及平台,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数效用论的基本知识,学会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
(二)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学生在教学资源库平台上观看视频《水和钻石――价值悖论》,通过发帖交流的方式,预习消费者行为理论的相关内容。教师在QQ群上“换客游戏”方案,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了解游戏内容,准备相关物品。
2.课堂教学:学生进行“换客游戏”,自主进行消费决策,对消费者行为有所感悟。教师讲授总效用、边际效用及二者关系,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视频资料:吃面条),消费者剩余(新闻链接:阶梯水价如何影响消费者剩余)。针对课前预习资料《水和钻石――价值悖论》,教师组织学生利用本次课所学内容进行分析。
3.课后评价:学生在教学资源库平台上提问或发帖讨论,教师及时答疑解惑。学生在无纸化考试系统上进行自测,教师收集测试结果并汇总。
四、结束语
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关系必然将会越来越紧密,也必将成为一种新常态。作为高职教师,我们应紧跟时代潮流,灵活运用信息化手段,不断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思维,吸引学生从被动听课向积极参与转变,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文件.教职成[2012]5号《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
[2]吕超.浅论信息化环境下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2014(1).
[3]黄学锦.信息技术与经济学课程整合研究[J].教育学论坛, 2014(27).
[4]王寅龙,李前进,李志祥,王希武,林克成.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过程、方法及评价要点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6).
篇7
【关键词】环保;微型实验;化学
人们把以用尽可能少的试剂而获得所需的化学原理和技术称为微型化学实验。微型化学实验其试剂用量不抵常规实验的90%,它不是常规实验的压缩、微化,而是基于环境保护理念下对化学实验进行创新性设计。微型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微型化学实验的发展和意义
化学源于实验,重在实验。化学实验在化学发展和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已被人们所重视。化学实验过程中,往往涉及某些药品昂贵,易燃易爆的危险实验,产生污染环境的“三废”(废液、废气、废渣)。针对一系列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的Mayo和Pike等在基础有机化学实验中以mmol量级试剂的微型制备实验取得成功,从而掀起了探究微型化学实验的热潮。1989年,我国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首次将微型化学实验课题列入科研计划,由华东师范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牵头成立微型化学实验研究课题组,完成微型化学实验仪器研发任务,为微型化学在中国的发展奠定基础。1992年,我国出版第一本有关微型化学实验的专著。现在已愈800所大中院校开展微型化学实验研究,其应用从有机化学到无机化学,再扩展到普通化学和中学化学。与常规实验相比,微型化学实验具有以下特点:实验仪器微型化,化学试剂微量化;减少污染;实验安全性增加;节约药品储存空间;缩短实验时间等。新时期我国以环境保护为民生国计,对学生加强绿色化学教育必不可少。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和应用微型化学实验方案,在微型化学实验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资源意识、安全意识和创新意识。
2 微型化学实验设计的原则
2.1 科W性
微型实验设计要遵循科学规律,科学性是实验的前提。实验的各个环节如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手段、实验结果等不能违背科学规律。要不然,实验结果会偏离、曲解化学理论和实践知识,甚至造成安全隐患或事故,危及实验人员生命安全。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操作顺序是“先通气,再加热”,先通氢气排除空气再加热,若操作顺序相反“先加热,再通气”,则试管里空气中的氧气与通入的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容易发生爆炸。
2.2 安全性
化学实验的仪器设备、药品、操作过程都存在安全隐患。设计微型化学实验时,首先要考虑实验的安全性。实验装置的选择与组装应该安全、简易,不用或少用危险品,实验中减少“三废”的产生,尽可能对“三废”进行处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杜绝操作不当带来的危害。如金属钠的使用。不能用手去拿,而应用镊子夹取绿豆大小的钠与水反应。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在玻棒引流下沿烧杯壁缓缓注入水中,并轻轻搅拌。
2.3 环保性
环境污染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环境保护理念下的微型化学实验设计,应充分考虑实验器材微型化,实验药品微量化,实验室“三废”绿色化,消除或减少化学污染物的排放。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学生“从我做起”,增强环保意识。如鉴别实验以点滴板代替试管,取样由原来的1毫升(20滴)降为1滴,苯、甲苯、甘油、羧酸的鉴别反应效果明显,产生的废液少。制备实验以具支试管、注射器等代替常规试验的主要仪器,例如氯气的制备实验。,因产生的氯气有毒,实验在通风厨中进行。
2.4 创新性
化学是一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的科学,化学就在生活中,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实验不局限于实验室,它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有应用。很多现象都可以用化学原理来解释,烧水的壶用的时间长了,里面会有一层水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滴食醋。就地取材,仪器和试剂生活化。如在药片的塑料板中滴白醋,再加入小苏打,可观测到有二氧化碳气泡生成。pH试纸测试可乐、牛奶、矿泉水和食醋的pH值。用毛笔蘸硝酸钾溶液写字,字迹干后,用留有火星的火柴轻点,便能完成火龙写字实验。
3 微型化学实验示例
3.1 乙炔的制备及乙炔的性质
实验仪器和药品:青霉素瓶、吸管、注射器、食盐水、电石、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
组装乙炔制备仪器,在青霉素瓶中加入电石,注入食盐水,生成乙炔气体。将乙炔分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中,实验现象为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褪去和溴水褪色。
3.2 趣味指纹鉴定实验
实验仪器和药品:试管、白纸、药片的塑料板、凡士林、酒精灯、酒精溶液、淀粉溶液、注射器
碘有升华现象。抹有凡士林的食指在白纸上按一下。取一支试管盛1粒碘,置白纸于试管口,加热试管,观察到固体碘变成紫红色碘蒸气,白纸上出现指纹印迹。将碘溶于酒精制成碘酒,可用于消毒。用注射器取碘液滴入淀粉溶液,实验现象为蓝色。
4 微型化学实验存在问题
微型化学实验所用试剂量少,仪器小巧且易得,每个学生都可亲自动手实验,深受学生喜爱,但不利于教师示教和演示实验。对于定量分析化学、合成实验如四大滴定、乙酸乙酯的蒸馏实验等很难微型化,因为常规实验现象明显,而微型化之后实验现象难以观察。微型化学实验生活化易激发学生积极性,但有些实验设计不够严谨,不够科学。由于微型化学实验与常规实验仪器差别很大,教师在设计微型化学实验时一定要注意探索实验条件。
总之,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化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微型化学实验消耗药品很少,它能避免或减少实验引起的爆炸、中毒等危险,使师生得以安全实验。微型化学实验还能节约实验仪器、药品所需费用,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环保意识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参考文献】
篇8
广义上来说,人文精神教学的基本要义就是以人为本,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培养方面更加重视,同时也对人本身的自由、尊严和价值提出了要求。学校作为学生们塑造人生观、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们应当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净化心灵,进而实现对自身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的提升。随着越来越方便的国际交流,不断发展的计算机网络科技和高科技数字技术正通过各种方式涌入学生的视野,其中一些糟粕的思想文化知识便利用学生较为单薄的防范意识和辨识能力对学生的心灵进行逐步地腐蚀。例如,很多学生宁愿花很多时间去追星,去过洋节,但是对我国自身的一些传统文明与文化却毫不关心,这样的现状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知识观是非常不利的。高中阶段正式学生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阶段,必须在这个阶段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高中语文教学也承担着帮助学生洗涤心灵,推进文明建设的重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与教学,对从根本上提升全民族的人文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策略
1.重视教师在推广与实践人文教学的重要地位
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和组织者,教师的教学行为往往对教学的实际效果具有直接影响,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对自身的职责有个明确认识,即“传道授业解惑”。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时刻重视帮助培养学生人文价值观的教学理念,通过各种综合方式的利用,实现高中语文教学、人文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从自身思想上突破高考的局限,将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由考试成绩提升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通过优化改革教育方式,帮助进行人文教学意识的进行。其次,学校要始终关注教师实际教学能力的增长,可以通过定期举办经验交流会或者人文教学讲座等,为教师们创造一个实现自我能力提升的机会,进而推进人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发展。
2.让学生充分感受语文教学的人文美
注重对学生正确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充实学生情感建设,帮助学生在和谐、民主、轻松的课堂教学中收获学习的乐趣是人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古文《劝学》对学习的重要性进行了相关论述,用“学不可以已”开篇指出了学习的方法与态度,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中的比喻句,去体会这篇文章的写作激情和写作技巧,进而品味出中国古典文学的美丽。再如,作为高中语文重点教学项目,作文也能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起到很好的培养作用,教师可以根据人文教学目标,结合社会热点,如“马航事件”或者“复旦投毒事件”等,引导学生了解事件发展的动态,端正自身的行为规范和思想,进而实现高中语文人文教学目标。
3.实施人文精神渗透学习成果评价
进行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能力的提升情况,也是教师对自身教学方法进行反思的途径。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有很多,选择方式时要注重对学生个性差异的考虑,保持对高中生心理活动变化的关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因材施教。对于学生们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肯定学生做的对的部分,通过表扬和鼓励学生,加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不需要统一的标准,而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去引导他们,进而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
三、结语
篇9
(一)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实用性原则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环境艺术设计与行业客户经营管理、产品及艺术品市场、材料应用、工程建造等相关知识及经验的整合。传统设计培养方案中只注重设计基础理论填鸭式的讲授,或者偏重绘图技能及绘画造型能力的培养,学生并不能充分了解知识在今后实际工作中的作用。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时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例如,在行业客户经营管理方面,如果设计师不能系统分析客户所经营场所的销售方式、管理模式、对消费人群的心理体验的预期的判断,单纯的靠设计的基本空间理论去思考问题,就无法适应特定行业和人群的市场需求。
(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创新性原则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我们教学的首要目的和任务。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说在传统应试教育体系中重视和实施得不够,而环境艺术设计这一专业又是非常强调创新性的。这就要求我们改变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中只重理论灌输和单纯绘图技术的传统观念,真正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落实到专业教学工作之中。
二、综合类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培养探索
(一)首先明确作为学生在学习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几大知识点:1、设计程序和设计方法的掌握和运用。首先设计程序是设计得以实现的保证,设计程序是否科学对方案的实现和完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很多学生往往迷信电脑软件的功能,做方案直接就使用CAD绘制平面布局,大家都知道,在方案从无到有,从粗糙到修改直至完善是一个很曲折的过程,运用手绘绘制草图方便快捷,而电脑大家都知道任何一条线条的出现都需要操作命令来执行,其效果模式化严重,创新效果可想而知。其次,教师在教学内容和设计方法的不断更新上还需要与时俱进,学习国内外优秀的设计基本理论,掌握国内外前沿设计趋势,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并且保证先进的设计方法在后续的每一次的设计实训项目的实践中都能够反复应用、体会和拓展。2、设计思维表现工具的掌握,即手绘表现技法和电脑效果图。现在学生在手绘技法和电脑图的重视中往往一边倒的情况,要么重手绘,要么重电脑。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与建设部原勘察设计司2000年对全国室内设计市场的调研,当时全国的室内设计师有20多万人,虽然近年来没有公布从业者数据,不过已经十三年过去,这个人数预计不少于40万,并且人数仍在逐年增加。学生在就业压力之下,为了短期之内就能找到工作,选择电脑图表现的往往占多数,对于此,教师应该强调二者缺一不可,环境艺术设计思维的过程就是将想象语言表达的设计要求表现为视觉空间形象的过程。手绘技法是设计师做设计过程中,快速的捕捉并表达出来的一种手段,是设计师个人艺术及设计修养的体现。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是也是通过设计要求的解释来进行范畴重组的思维过程,这是一种限定或修饰附加的过程,并通过草图推进等形式对其解释的外在化形式加以探寻,以最终以某种有形物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3、眼界的提高,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掌握识图、读图、辨图的能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够胜任各种从简单到复杂项目设计的有创新意识的设计师,而不是简单照抄照搬、“人云亦云”的复制者,真正的设计师应该具有独立的创新思维、具备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应是大学教育的本质内涵,最简单的关于设计的定义就是一种“有目的的创作行为”,通常指有目标和计划的创作行为活动,在艺术、建筑、工程及产品开发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设计的本质是创造,设计活动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行为活动过程。要想创新,必须要有一定量的积累,这个积累即是大量的读图、识图、辩图。很多学生对于作品没有基本的鉴别能力,这个就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这个过程是一个量的积累,只有能很客观的评判出一套作品的优缺才能将个人的审美情趣定位在高水平设计要求上。4、了解并掌握必要的施工工艺和材料知识。作为一名室内设计师如果不懂工艺,不认识材料,就完全等同于“盲人摸象”、“纸上谈兵”。设计方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及是在施工现场将设计实施出来,设计方案在纸面上看再完美,在施工现场实际的施工技术实现不了或是浪费材料造成预算的增加等都是不可取的。经常听到没有多少经验的设计师抱怨自己的“好设计”被施工人员和甲方改的乱七八糟。随着时代的发展,施工工艺和新材料总是在随时更新,都在朝着“更环保、更经济、更美观”的方向发展着,作为一名未来的设计师,及时更新自己大脑的资料库是必须的。
(二)教师应该身体力行,多带领学生实地考察、调研。做设计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要解决问题则必须要运用恰当的方法,但在这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了解问题,了解同类问题的现状和历史。这就需要教师带队实地考察,比如在每开一门新课时都鼓励学生亲身体验空间、场所,观察空间的形态和风格、饰品的衬托、灯光对于场所氛围的营造、材料的质感、肌理等细致的表达等。针对我们综合类院校学生的特点,教师只有多做、多说,将问题点透、说明,学生才会理解。
(三)积极开展模拟设计公司的工作室实训课程。学生在安逸的校园学习,惰性极强,课堂上讲课走神,做课题训练中磨洋工等现象恐怕存在大部分高校的课堂中。对此,我们可以适时的将设计公司工作模式引入到课堂上。“工作室”模式最早产生于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院,将传统的手工作坊应用到课堂之中[3]。比如我们可以将课桌椅按照人员分组的情况进行重新组合,每组都是一个项目小组,组员轮流负责当项目负责人,负责进行项目的组织、执行、汇报和总结等,教师作为“设计部经理”,对各组方案在开始和过程中多次组织公开评判、讲解、并提出修改意见,并鼓励组与组之间互相提出意见和观点,并最终选出公认的优胜组。此方法在作者本人的课堂上经过多次应用,已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学生优秀作品的展览和收藏落到实处。在学生学习期间,学生花费大量精力、财力、物力等完成的作品正常来说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专业应该制定一份严格的管理制度,包括留校作品的标准、留校作品的存储、留校作品的更新等,鼓励学生认真完成每一次的作品,尽力做到最好。
三、结语
篇10
关键词:第二课堂;学科竞赛;学科竞赛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1.107
1分析目前高校第二课堂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
国内第二课堂呈现出这样的状态:活动繁多、内容重复、质量不高;导向作用不明显,无明确的活动目的;活动安排和形式需要改进,在学生当中的普及范围有待扩大。
经过调查和研究发现有以下几点原因致使第二课堂发展受阻:
第一,学校各部门的重视不够,缺乏支持力度。高校的相关职能部门对第二课堂的价值和意义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部门之间对第二课堂的重视和配合不够,第二课堂的引导、策划、组织等主要依托学校团委、学工处和二级学院学工部门,其他部门往往缺乏支持和配合的意识,导致对第二课堂场地、资金、设备等的有效投入不足,给第二课堂的顺利开展造成诸多障碍。
第二,多数偏重文体娱乐型,结合专业的理论研究、科技创新的活动相对欠缺,体现不出专业特色。尽管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热情较高,但从整体上来讲,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面还比较小,活动对于提升学生能力和素质,特别是专业素养缺乏针对性,效果不佳。
第三,第二课堂缺乏相关老师的有效指导。缺乏相应的保障和激励机制,指导教师缺乏投入热情和积极性,不能很好地指导活动开展。此外,有些协会因缺乏教师的专业指导,导致学生自发组织的一部分活动形式虽然很新颖,但是挖掘不到一定的深度,拓展不到一定的广度,领悟不到一定的内涵,实效性差或因得不到支持而无法组织。
第四,社团建设力度不够。大学生社团是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阵地和载体,社团建设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效果,高校社团虽然很多,但有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社团的建设受经费、场地和指导老师等方面的制约,部分社团甚至处于半瘫痪状态。
2分析如何积极引导第二课堂的建设和发展
建设和发展第二课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建立第二课堂领导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灵活的高校管理机构。高校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起相应的领导组织机构,对第二课堂进行有效的规范管理。
第二,建立第二课堂教学管理体系,将第二课堂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地设计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实现第一、第二课堂的联动和协调。让第二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提升自我能力、自我素养的又一平台。
第三,构建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更好把握第二课堂建设和发展的有关规律,需要构建起一套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其中包括社团活动评价,指导教师工作评价,学生能力提升评价等方面。
第四,建立学生实践考评与质量监控。第二课堂活动指导老师应认真组织好学生成绩的考评工作,客观、公正地评定成绩。
第五,扩大学生参与的覆盖面。丰富第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扩大所涉及的范围,使更多的大学生有机会参与其中。
3经管类学生学科竞赛管理体系的构建
3.1学科竞赛促进二课发展
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时代的到来,高校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是各高校工作的中心和生命线。因此,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也成为高校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教育部倡导的学科竞赛,正是以促进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是考察学生某个学科基本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比赛。如何建立和开展系列化的学科竞赛活动,并形成科学、规范和系统化的竞赛体系及管理机制,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广泛参与学科竞赛活动,为学生创新活动搭建平台,以学科竞赛为依托,促进教学改革,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全面提高教学和学生培养质量,值得各高校去探索和研究。
在“二课”背景下,针对经管类学生,通过构建学科竞赛管理体系来促进第二课堂的发展。学科竞赛体系的构建主要通过组建“学科班”,打造学科竞赛精英;“以赛促赛”,推动校园竞赛常态化;用机制推动竞赛,用竞赛带动创新;把竞赛融入教改,靠质量铸造品牌来实现。
3.2设立第二课堂建设的组织机构,构建全方位的第二课堂体系
以经管类学科本科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为契机,推动教学与学工协同发展,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联动。专门成立第二课堂建设组织机构,负责制定相关管理办法,以及相应的工作计划,组建社团和兴趣小组,选配优秀导师以及遴选有关赛事等等,从制度和机制层面有效保障和推动第二课堂的大力开展。
构建全方位的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第二课堂活动课程涵盖的内容广泛、涉及的学科门类繁多。高校应当紧扣经管类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专业特色,分门别类有重点、有层次地科学构建第二课堂活动体系。主要将活动分为综合类和专业类两大类,综合类活动课程如“社会实践协会”、“PPT协会”和“演讲与口才兴趣小组”等;专业类活动课程如“创业创新兴趣小组”、“经济热点分析兴趣小组”、“模拟招聘兴趣小组”、“商务策划兴趣小组”、“商务谈判兴趣小组”、“ERP沙盘模拟兴趣小组”、“财务实务兴趣小组”、“证券投资兴趣小组”等。
3.3丰富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
不断拓展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提升第二课堂的吸引力,增强活动效果。内容可以涉及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包括文娱体育、课外科技、学科竞赛、社团沙龙以及社会实践等活动,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工程技术等各学科领域,场地可以室内外和校内外相结合,形式可以采取专家讲座、主题演讲、知识竞答、团队比拼、专题沙龙等等,丰富多彩,不拘一格。
划拨专项经费支持硬件投入和成果孵化。设立专项经费为实施第二课堂创建好的硬件条件,搭建多层次、多环节的第二课堂活动平台,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提供资金和设施保证。
3.4构建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积极主动地构建一套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涵盖社团活动评价,指导教师工作评价,学生能力提升评价等方面。以便更好地总结经验、完善方案,不断促进第二课堂建设与发展,把第二课堂建设成为真正受学生欢迎、让学生受益的重要教育环节。
3.5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起由学校创新创业中心、二级学院和项目负责人的分级管理体系。二是加强指导教师的挑选和数据库建设。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是学科竞赛取得优异成绩并将之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的保证。三是完善参赛选手培训。除了平时教学夯实理论知识基础外,在各项比赛前还应对选手进行有针对性的集训。
3.6加强激励机制建设,设立专项奖励项目
参赛学生除给与物质奖励外,还可按参赛级别高低给与相应学分、综合素质得分,优先推荐评选各类奖学金、优秀大学生等,并优先推荐就业或攻读硕士研究生。在比赛结束后召开座谈会、研讨会、成果展示会等,让更多的教师、学生参与其中,扩大覆盖面,让激励效果更加持久。
第二课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第二课堂的完善可以让大学生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并且能更好地激发大学生的潜能。针对经管类的学生,构建学科竞赛体系,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学以致用,开拓创新的效果。经管类的大部分专业都比较强调实践,所以通过构建学科竞赛体系,可以在第二课堂的背景下,为经管学子提供一个平台去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全方位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孙景芳.依托学科竞赛,拓展第二课堂,促进学风建设[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8,(3):16.